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法制课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7: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法制课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法制课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融入课堂;借景引发教育;理解重要性

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承担着青少年儿童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的责任和使命。结合小学知识,笔者浅谈怎么样在数学课堂中构建法制安全教育教学。

一、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要想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法制安全教育,必须把教学内容与法制安全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既把课程学好,又把法律灌输给学生。但是不能重此失彼,把数学课堂上成法律教育课,是在教好基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知法,更要懂法,熟读《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自由运用。

(1)在学习课程“克与千克”时,要学生进行通过天平来进行测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即知道1000克=1千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课前准备好道具,比如硬币、食盐、沙子、大米等,要学生自己动手用天平进行称重,然后得出结果:1枚硬币约重1克,一袋食盐250克,散沙300克,大米500克,然后进行克和千克之间单位的转换1克=0.001千克,250克=0.25千克,300克=0.3千克,500克=0.5千克,要学生认识到1克,1千克的大小体积,重量。然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导入,提问:

什么东西都可以用克和千克来做为单位计算呢?

同学回答:食物、水、建筑工具、衣物等都可以通过称重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

然后进行法律知识的导入,一克的东西虽然很轻,很不起眼,但是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一克的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是犯罪团伙走私1000克的,将会给社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走私是犯法的,是需要承担非常重要的法律责任的,因此同学们要远离,珍爱生命。

(2)在学习“认识厘米、米”一章节时,要学生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要学习进行测量。

如要学生对课本、桌椅进行测量,然后整理出答案,教师请学生分别回答测量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好板书。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学习和归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要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然后记性回答,比如:尺子0-1刻度线是1厘米,3-4刻度线之间长度为1厘米,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要学生回答课本和桌椅的长度中包含几个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教师进行知识的继续学习: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宽呢?然后拿出米尺,并告诉学生米尺的长度单位为“米”,要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会发现:米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进而进行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得出结论:1米=100厘米。

然后进行知识的扩展,要学生发挥想象,想想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厘米和米?有的学生就回答道:“在十字路口,马路之间的长度就可以用米来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拓展的法律知识教育,教导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要认真观察是否有车辆,遵守“红灯停,路灯行”的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要学生认识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也教导学生要有责任心,一举多得。

二、借助情景,进行法制教育,要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2篇

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效率,如何吸引学生,是我们所有政治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兴趣的培养是增效的治本之策。我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抓住学生。我们要学会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从学生入手、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呢?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案例。

一、案例要有“趣味性”

政治课教材本身的空洞乏味,加上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生活,从学生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感兴趣了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所以案例选择要有趣味性。学生不喜欢《政治生活》,甚至认为很假,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有关政府的知识枯燥无味,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中,我通过漫画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有了参与的兴趣。我以漫画官―好官―官的责任―启示为教学主线,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案例要有“新颖性”

即所用案例必须鲜活,而非过时。说的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东西,学生就没有兴趣了;只有将最近发生的、贴近学生的、贴近生活的新知识、新信息引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相反,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如,《国家与国际组织》纯粹是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很远,学生不了解、不关心,教学难度很大。在选修《国际组织》美国三权分立的教学中,我选取了最新美国政府关门的有关新闻片段作为案例情景,学生没想到政府也能关门,于是积极探究。有的学生知识面广,已经了解相关新闻,我趁机让他们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就这样,一个离学生生活很远的知识瞬间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案例要有“针对性”

跟其他学科一样,政治课教学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有效地实现目标,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这是我们选取情境案例必须考虑的问题。案例的选择既要源于生活,来自身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又要高于生活,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绝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中,针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这一知识点,我播放了一个关于任长霞的视频,同时又提前要求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任长霞的做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任长霞感动了中国,当然也能感动我的学生。提前做工作又避免了学生只图热闹的可能,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悟道理。

四、案例要有“综合性”

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案例的选择既要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还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带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研究。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在教学中利用的案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宜综则综,关键在综合恰当。例如,在《政府的职能》的职能教学中,我结合经济生活中市场局限性和宏观调控的知识,我告诉学生在文化生活中促进文化创新也与之有关,又告诉学生以后学了哲学还能用得着。

五、案例要有“贴近性”

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应该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中,我选择了大衣哥――朱之文作为材料,朱之文是学生熟悉的草根明星,学生了解、羡慕、敬佩。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是:走出农村地、回报农村情、历经万苦方出头几个情景。然后让学生探究讨论,得出下面几个知识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呢?我们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在班级、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无形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第3篇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库;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统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属于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各个院校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函待改进。

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相关的教阿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1.审计课程体系的特点需要理论案例法教学。审计课程体系中诸多课程涉及内容多,大量审计理论和术语枯燥晦涩,使得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偏差,如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只能引入大量鲜活案例来对理论性的内容加以解读,才能使学生领悟众多知识点的内涵并加以灵活地运用。

2.审计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实务案例法教学。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在审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撰写,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发散式、创新型的辩证思维模式,这一切都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

3.对新审计准则的理解需要案例法教学。新审计准则的出台,显示出我国审计实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的速度更加敏锐,也反映出我国审计理论思想与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因此,需要通过最新审计案例的讲解来使学生了解新审计准则相关条款改动的背景、依据和必要性,加深对相关条款的认知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审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和沿革的脉络。

二、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质量和最新的审计案例。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是拥有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中使用的审计案例可以分为真实案例和虚构案例两大类,真实案例主要来源于比较典型、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审计失败案例,比如安然、银广夏、琼民源等。但除了这些经典陈旧的案例之外,现在的审计相关教材上很难看到新的真实案例。虚构案例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需要而编写出来的,目前我国高校授课中涉及的审计虚构案例普遍存在脱离实际、内容简单、代表性与说服力不强,甚至前后矛盾的问题,缺少真实感和启发力,与真实案例相比典型性较差。部分审计虚构案例虽然来源于审计实务,但过程和数据不够完整,情节和表述不够清晰,审计结果不够明确。

2.缺乏具备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审计案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结合起来,从实战的角度和心理去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同时具有讲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但多数高校尤其高职院校难以达到如此配置。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于本科以上高校,授课任务繁重,无力外出学习培训和参加顶岗实习。同时,高职类院校的影响力和名望也远远不及本科以上名校,难以获取邀请参与很多社会和政府的审计相关项目。在这种状况下,审计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也无法弥补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带来的弊端。任课教师普遍较难将抽象的审计理论与教学案例很好地结合,对案例的讲解不够清晰透彻,枯燥有余而生动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从事务所请来的专家虽然大多在案例讲解中广受欢迎,但在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又会存在明显缺陷。

3.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相关教材的选取、编写缺乏对案例教学的认识。目前各经管类高职院校大多没有开设专门的审计专业,审计相关课程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分和学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选取或者编写教材的时候一般避免涉及内容过细过深,致使教材中审计案例所占篇幅较少,以避免影响教材对审计只是做全面、系统的介绍。尽管如此,所安排的有限课时和审计课程的难度也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以为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包括审计案例都难以深入讲解,甚至一带而过。部分开设了注册会计师方向等偏重于审计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选取的审计教材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考试用书更多的是偏重于审计准则和理论的介绍,严重缺少相关审计案例。另外,审计案例从内容的覆盖面上来看,应该包括中西方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等三大方面,而目前我国审计教材中涉及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教学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三、审计案例教学法改进建议

1.建立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库。各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库,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和手段,促使任课教师积极收集、整理相关的审计案例素材,并针对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的不同环境加以科学的设计,为审计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案例的设计应以真实审计案例为主,以增强案例和审计实务之间的联系。首先,案例的设计者应掌握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精通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其次,案例的收集,要符合审计教学的需求,该案例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最后,设计者应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提炼的时候,应合理地进行删减取舍和加工整理,确保所选案例都能有的放矢,针对相关的审计理论知识加以精心设计,注重与审计理论的关联性和前后知识的衔接性,最终形成逻辑清晰、事实清楚,具有实践性和说服力的适合于审计教学的典型案例。

2.不断更新审计案例素材。目前,审计行业发展迅猛,社会期望甚高,但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巨大、同业竞争激烈、业务范围不断深化拓展等挑战。因此,审计案例素材的也必须及时更新,保证审计案例教学与时俱进。由于很多案例数据受到保密性的限制,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和当事企业不愿将数据公开,致使审计案例素材的更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种状况,首先,应善于发现和收集证券市场公开披露的各种信息。比如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机构正式的公告,以此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涉及违规操作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最新动态。其次,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保密条款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获得第一手的审计案例素材,并请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等参与审计案例的设计。

在更新审计案例素材的时候,并不是一概以新换旧,对于很多经典的审计案例比如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Mckesson & Robbins)等重大审计失败案例的发生,都能从不同角度给予我们思考,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启发性。

3.多渠道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审计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将审计实务中的背景和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中。而客观地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加以评析,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审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应确保审计案例教学具有足够的互动性和研究性。课前,将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让学生提前阅读和思考,课堂上再结合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业务流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是审计案例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选择案例时可多采用经典案例,比如有关审计环境的变脸艺术的红光实业案例、混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黎明股份案例、以政策为借口的幸福实业案例、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的上海汇中伟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案例、蓝田股份民事赔偿案例等。这些经典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必然使学生认识到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复杂、审计业务的风险和审计责任的重大,强化学生的执业判断能力。

随着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高职高校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丰富完善的案例库,是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基础,不断更新案例素材是提高审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广泛采用互动性、研究性案例教学法,则是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余玉苗.《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造力、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塑造为导向[J].财会通讯,2011(34):27-28.

[2]蒋云.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审计案例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196-197.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

一、引言

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作为一名就业指导课教师,笔者认为对这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综合运用包括案例教学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应用于法学教育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中。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首先应用于MBA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逐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上的实践运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课的重点内容。笔者用3个课时分别讲述职业生涯基本概念、职业生涯基本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其中在讲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时运用了案例教学法。

(一)精选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要遵循3个原则: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贴近学生实际、与时俱进。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在讲述职业生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基本步骤和SWOT法等基本方法,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按照案例选取的原则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笔者选取了以下两个案例作为讨论重点。

1.小李的目标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

20岁,春节老同学团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前拥有资产2000万。

23岁,在某市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而奋斗,因为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全力炒股,三年内用5万元炒到300万元。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开始准备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元,让我风风光光地结婚。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一个胖小子,不久的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行,别的不想了。

28岁,所在的工厂效益下滑,偏偏正是妻子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

2.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小王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1)当前目标:大学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并获取保研资格。

(2)短期目标:读研做兼职,获研究生毕业证,发表学术论文,考教师资格证。

(3)中期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助教。

(4)中长期目标:大学讲师。

(5)长期目标:大学副教授。

(6)终极目标:大学教授,成为学科内教育专家。

围绕以上案例,提出以下问题:①小李提出的目标有何不妥之处?②小王的人生目标有何可取之处?与小李目标的区别有哪些?③如果用SWOT分析法分析小李和小王的目标选择,还需要补充哪些基本资料?

这些案例和问题基本涵盖了要讲述的全部知识点,兼顾了案例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时代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典型性,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紧密联系现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分组讨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扮演好教练员的角色。首先是把全班学生分成5~6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开展组间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发言中互相补充,逐步形成本小组的最终结论。其次是全班讨论,让每组选择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观点,教师负责将各组观点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各组陈述完毕后,每个学生都可以站起来直陈其他组的不当之处,为本组观点辩护。

讨论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小李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和小王规划的切实可行,部分学生提出了小李目标的可取之处和小王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少数学生提到了规划的灵活性和与时俱进性。

这个环节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最佳时机,时间安排一定要充分,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隐蔽自己,注意聆听,做好记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总结归纳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一是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点评得失,肯定讨论的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对整个问题有一个正确、宏观的认识。二是在总结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生涯规划制定的9条原则和7个基本步骤,引导学生掌握SWOT法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三是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简单讲述职业生涯规划书的3种形式,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三、在就业指导课上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与传统课堂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着突出的优点:一是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二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论辩讨论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五是有利于教学相长,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

(二)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一是案例选择如果不恰当、不典型,可能会造成讨论时冷场,学生感到没有话说;二是讨论时间过长,教师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和控制,可能导致教学进程无法顺利完成;三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先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一开始上课就进行案例教学,可能会招致部分学生的反感,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是教师要高度重视,平常注重知识积累,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水平。课前要认真准备,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高度的育人责任感上好每一节课,坚决避免出现冷场、失控等现象。二是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合理、适度,避免滥用。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要启发学生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如果授课对象一次超过50人,建议少用或不用案例教学法。要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三是案例的选取一定要恰当、典型。在就业指导课中,一定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场景和事例,最好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等息息相关。四是控制好讨论的秩序与节奏。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但要注意维持好讨论的秩序,要明确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哲锋,李涛.就业指导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探讨[J].新西部,2011,(21).

[2]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12).

[3]周愉晴.对案例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9).

第5篇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89-0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优缺点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的。即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1]

1.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都是来源现实生活的真实例子,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还有鲜活的例子。例如,把法律规定比喻成一个人的骨骼,那么案例则是他的血肉,法律只有存在于真实的案例中才是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在记起某个法律规定时,人们想起的也许不是那个法律名词,却是某个生动的案例。笔者至今仍然记得大学学习《民法》的所有权规定时,教师举出的生动例子:一大群野兔在面前跑过,大家的反映是什么?每个人都会去追并试图逮到;邻居的兔子在大家前面跑过,却没有人去追。为什么?因为后者名分已定。大家不由哈哈大笑,但由此也深刻地记住了物权法的根本目的是定分止争。

(3)理论联系实际,利于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学习理论知识只是手段,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妥善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才是最终目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模拟教学,设计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去考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实战演习一般。

2.案例教学法内在的缺陷和局限性

(1)案例教学法耗时较多。一个案例从展示、学生分析讨论到教师总结,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案例教学只能精选知识点进行,重在对那些难点、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知识点进行案例教学。

(2)案例教学法小班教学效果好,人数多则不易实施。高职院校的很多法律课程是合班上课,每次上课学生多达百人以上,案例教学法中进行分组讨论或学生发表意见就难以兼顾。

二、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围绕目标去实施,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2]

高职法律课程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法律人才,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而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法律课程,比如房地产营销专业的《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等,则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该专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比较前者,教师应该适当提高教授的知识专业性和深度。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高职法律课程,采取案例教学法都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首先,高职学生往往更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于法律课程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如果高职法律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单纯采取讲授法,往往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听完就忘。采取案例教学法,其具体形式包括讲课中评析案例、专门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到法院旁听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

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于他们成长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三个阶段:案例准备阶段,小组集中讨论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案例。

案例准备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对于在教授过程中插入的一般性小案例分析,由教师准备。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经典性。无数案例都可以和一个法律规定有关联,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予以甄别选择,选择和该法律规定联系最紧密的案例。二是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无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时效性,原则上是新案例优于旧案例,热门案例好于冷僻案例。因为,高职学生对当前社会的热点案例是很关注的,他们知道是什么,恰恰不知道为什么。而这种案例拿出来讨论,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最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专门的案例评析课的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准备,明确告诉学生要查找的案例的内容。如讲到合同解除时,要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告诉学生查找有关于合同解除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询,甚至他们可以从身边看到、听到的真实案例中找到案例素材。

2.小组集中讨论案例。

案例选择好以后,可以视频案例、书面案例以邮箱或纸质方式课前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加以思考。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任何案例本身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同一情况的案件在全国各地法院也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决结果。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应将结论部分隐去,把讨论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看到案例并思考后,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形成每组占多数意见的观点,然后每组选派代表陈述己方观点。

3.总结阶段。

教师必须先吃透案例精髓,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可指出其不妥之处。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

以上案例教学的三个阶段主要适合于课堂案例讨论的方式。除此以外,案例教学法也可灵活采用模拟法庭或到法院旁听的案例教学方式进行。

(1)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他们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由于学生对于实际的司法环境是陌生的,所以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指导,搜集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熟悉相关法律条文、诉讼程序等。如笔者在诉讼法章节中曾经尝试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学生反映很好。在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制度中,当属民事诉讼与普通公民联系最紧密。因此,可让学生模拟一个民事案件的法庭审判。首先,教师提供的案例应是真实案例:原告李某在某时间某地点,先后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并被一辆小汽车碾压。原告重伤住院花去医药费5万元。原告应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然后,学生主动要求分别担任原告、原告人、被告、被告人、法官、书记员;教师分别指导学生了解法律程序,写状、答辩状、判决书等。上课时模拟法庭审判,其他同学做旁听者。结束后,学生积极地对该案的审理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评。如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庭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等。

(2)观摩审判的案例教学方式。这种形式较模拟法庭容易组织,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司法环境中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权利和义务等。法院旁听更可以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司法环境感受法律和理解法律。观摩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谈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理解、认识、分析的能力。[3]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可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更能提高学生运用经济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EB/OL].wiki.省略/wiki/%E9%A6%96%E9%A1%B5

第6篇

Chen Le;He Jing

(Municipal and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880,China)

摘要: 案例教学法因其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相契合,能比较完美的实现有效教学而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中。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其实施存在诸多的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如想象中那样理想。文章拟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案例教学进行分析。

Abstract: Nowadays case method is widely applied in law courses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HVC) owing to its conformity with the cultivation aims of the HVC and accomplishment of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anwhile, it is a part of the improvement of law courses. Even so, in teaching, its practice exists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e effect is not so effective as expect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ultivation aims,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analyze this case method.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有效教学 法律专业课 高职院校

Key words: case method;effective teaching; law courses;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75-02

1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 与有效教学的联系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指的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内涵大体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再次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具体而言,我认为,为达到有效的教学这个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育过程中,采用课堂案例分析、案例专题讨论、现场案例教学、司法实践等多种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法律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看,实施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我的实践和调研情况看,教师需要对一些鲜活的案例进行提炼,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对教师不失为一种鞭策。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灵活的、生活的案例比较容易理解,进而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因而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lecture method)相比,有效的多。

1.2 与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培养目标的联系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这个指导意见,我们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法律文秘专业2010级的培养目标如下:“本专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但闻、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用人单位行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法律业务、文秘业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用人单位行业的能够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办公室工作的高技能型技术应用人才。”在这个培养目标下,我们在培养法律专业的学生时,应着重于培养其把必需的文化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能力,使其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完成相关的基本业务训练,具有技术应用能力。而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这种方法的教授,具体而言,就是案例教学的灵活应用。

2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主观上,案例教学没有充分开发近年来,不少中专学校趁着一定的时机升格为高职,甚至有一些高职根本就是在中专体制下开办的。中职和高职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转变。中职院校大多并不设置法律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的设置处于四不像状态,招生情况也并不很理想,其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大,在课程开发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还远远不够,案例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也使得许多学校法律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法改革的口号流于形式。

2.2 客观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缺乏

2.2.1 案源的缺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进行案例教学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案源缺乏。目前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适用的案例教材可以说还是一项空白,主要依靠各学科教师自行准备,案例来源随意性较强,不同课程不同教师选用的案例真实性和新颖性差异较大。另外一些教师则直接选用了司法考试中的一些案例,其深度和难度都超出了高职高专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程度。除了极少数毕业之后打算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之外,这样的案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太合适。

2.2.2 复制本科院校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开展案例教学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将本科院校进行案例教学的模式完全复制到高职院校中;二是仅将案例教学作为传统讲授教学的一个点缀,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真谛,只是在教学中摆摆样子。将本科院校案例教学模式复制到高职院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于这些本科院校。他们在校所接受的这种教学模式使他们在执教过程中可以直接引用为他们的教学服务。但在高职院校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吃力不讨好的,往往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但上课时却发现学生讨论不起来。这与学生的素质和知识基础有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第二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现在的高职学生素质比较差,无法真正地开展正规严谨的案例教学。由于学校有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简单应付一下,摆个样子。这里面有一个开展案例教学的标准的问题,将本科院校开展案例教学的标准拿来衡量高职院校,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而且案例教学法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2.2.3 专业图书资料严重不足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高职院校法律方面的专业图书资料严重不足也是制约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图书资料的不足一方面使教师想进行案例教学时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教师不可能去“闭门造车”;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案例时无法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有关法律资料,从而使得这一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3适用案例教学法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案例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要使这一教学方法在高职法律类课程教学中展现自己的特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在思想上重视案例教学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首先应重视案例教学类型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恰当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给教师以指导。而对于恰当的应用了这种方法并取得了有效教学成果的,大力推广。教授法律专业课的老师,也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案例教学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多加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形成自己风格的案例教学。同时要继续加大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大法律类课程改革的力度,进行案例教学的深度开发。首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由专业骨干对教学计划进行论证,根据案例教学的要求调整已有教学计划,在适合进行案例教学的专业课总课时中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数。其次,对于不同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应有所删减,以实用、有用、够用为原则,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需要。再次,学校应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案例教学观念,并定期组织开展案例教学研讨和公开课观摩活动,从而建立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或组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使学生对中国的司法制度有个直观的认识。

3.2 做好案例数据库建设及教材开发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素材,选择恰当的案例对其实施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若自行编制案例,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难免发生偏差。若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改编,每年法院的案例浩如烟海,对每个教师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对策有三个层次。在各高校层面上,学校应组织各个部门,协作建设案例数据库工作,为教师准备案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省一级层面上,应该把其所辖高职院校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国家层面上,教育部高教司等部门应努力促使各个省市的数据库可以交互或者统一使用,同时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对案例进行评述,便于各高职院校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学习。

同时,学校要做好高职法律类课程案例教学法教材的开发工作。由学校组织任课教师或相关教师编写切合本校实际的案例教学教材是一个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激发教师工作潜力的有效做法。但是应该注意编写教材中会出现的粗制滥造的问题,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认为解决办法有二,其一,请非本校的专家真正进行审查指导能比较有效的杜绝有些教师只是为了赚外快或者评奖项而编制一些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教材出来。其二,在书稿出来后,进行试讲解,来验证编者对内容的熟悉和认同度。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学校的相关部门都应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案例库,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仅仅建立试题库。学校在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时,可以采纳一些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根据本科院校编辑的案例教材进行浓缩改编。还可以由教师根据法律理论、法律规范自己编纂一些案例。我认为在建立案例库的过程中由教师编纂一些案例加入其中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适用、修改及补充之后可通过出版社正式将其出版。而对于专业图书资料,法律类的高职院校应及时对资料进行更新和补充细化。非法律类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学校应建立专项资金,方便其建立自己的法律专业书库。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实施效果。因此,完善案例教学法必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除要求教师具备宽广厚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外,还应当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们应当:第一,鼓励法律专业教师,特别是承担应用法学教学任务的教师适当参与法律实务工作,建立一支“双师”队伍。其次,可以聘请法律专业人士来兼职。包括,律师、公检法系统的法律从业人员。这样,首先,他们都具有实际的法律工作经验,同时,能为学生实习和实训提供方便。另外,可返聘一些以退休的普通高校的教授等定期来对学生开办讲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基本上他们都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良好的知识素养。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治学态度等有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大水,法学案例教学法简论,政法论从,1997,(3).

[2]谈建俊,论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江苏大学学报,2002,12.

[3]曾,唐仙丽,张燕,张才琴.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重庆大学学报,2006,12.

[4]杨晓丹,法学案例教学法探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11,(2):97-100.

[5]李强.推广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03).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社会学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1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教师的设计和激励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试图发现案例本身蕴涵的本质规律并对此加以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实现,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同时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和学生有效参与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事先搜集和整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要有序地开展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撰写案例报告等活动,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解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本文讨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社会学是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性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综合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产生和发生的机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的学科,并对预防、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强调应用性为导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体现应用性的特征,在教学实际中必须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并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理解个人所处境遇的原因,避免盲目性,使个体的行动更为合理和理性化,为奋力谋求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实践。高职学生的文化根底相对比较薄弱,自我意识较强,对理论性的认知学习不太感兴趣,但对于应用性的东西,热情比较高,兴趣比较大,乐于参与。传统讲授式的方法易使学生对社会学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社会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基本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明确主要社会社会问题产生的机理,解决和控制问题的对策,掌握研究社会运行的基本手段,能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教学内容体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社会学课程主要讲授社会总论、家庭、社区、社会与组织、阶级与阶层、人的社会化与行为导向、文化与制度、制度分论、社会化的制度化过程、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及对策、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些内容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既有社会问题分析,也有社会政策探讨。对每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因此,教师必须较全面地了解相关方面的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对相关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思考,搜集整理相关的案例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社会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高度适应性。运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与一般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序地开展离不开选择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这几个过程。

(一)广搜集,精心选用案例。搞好社会学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是教学案例的搜集、编写整理和选择使用。教师应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编选浅显易懂而且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通过简单举例说明来解释理论,点到为止,只是停留在现象分析的表面,没有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反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够深刻,从而影响其对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必须紧密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案例。一是强调案例的时效性。如婚恋问题是当代中国青年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对当前非常火爆,收视率非常高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女嘉宾经典台词进行案例编选。从而对人们婚恋观的变迁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因为该栏目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很多学生也对此津津乐道,既贴近现实,又可以从中升华和提炼出理论,学生参与的兴趣比较浓。二是突出案例的针对性。案例的编选要符合社会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同时做到能够强化教学目标、内容,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通过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实现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择案例。如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社会学课程中,可以对网络问政现象精选案例,从而发起互动方式的变革引发行政管理方式创新问题的大思考。三是强调案例的典型性。选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中能体现出社会学概念或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接受和理解社会学知识。例如在讲个人的社会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狼孩、伤仲永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化的条件。

(二)讲技巧,精心组织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产生许多的新思想,学生们深刻体会到“1+1>2”,学会综合全面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第一步是由教师依据授课课题将精选的案例分发给学生,并提出对应的思考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后,搜集分析资料,并结合个人特点和案例需要组成随机讨论小组,展开自由讨论;第三步由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观点陈述,教师进行活动归纳、总结。案例讨论既可以是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进行小案例讨论,也可以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进行综合性案例分析。比如,对社会组织的教学中,教师以富士康十连跳自杀事件为典型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价案例中富士康集团这一组织机构的模式、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与困惑进行探讨,即他们的集体焦虑源于什么?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三)重思考,分析总结案例。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从而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效果实现的关键一步是教师的分析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出的案例总结,进行分析,总结出本次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该案例或者相关案例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实中理论问题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般的经历,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对报告进行细致的批阅,及时反馈结果,对于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每次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成效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5-01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成为使用最普遍、最常规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建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反复修改,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地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中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如何设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是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下面我就如何设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及教法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仍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课时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很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与传递等等,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传递信息。

教学课程方面主要如下安排实行: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鼠标、键盘操作,逐渐深入学习office,学会一般的文字排版技术,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提高了中文输入的能力和继续学习windows的操作。

在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步使用论坛,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型学习,能进行利用网络交流问题,与别人进行交流。掌握利用网络解决课外知识的问题,扩展自身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国教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新世纪课程网。并且学习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修养,体会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技巧和乐趣(qq、email、google等工具)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新世纪课程网。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在上课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将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知识模块这些应用性较强、且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安排在前期。而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穿插于其中。通过调整教材表现出以下优点:1、有利于与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他们可以用网络来交流信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

2、即学即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3、以用促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9篇

论文摘要:本文刹析学案导学的内涵,结合黄瓜栽培教学案例,从学案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4.4学案的编写要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