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47: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提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教学效果;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3-02
高等学校的育人担子繁重,因为高校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参与和交流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高分子教学团队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改善高分子课堂教学效果。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教师完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要求,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就算在一个教学周期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是生硬和礓化的。成功的教学团队应该是在教学上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我们倡导在课堂上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虽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中心地位没有改变,但这样能够更加突出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要想实现这个转变,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很难。首先得从老师的个人业务水平抓起,如果老师没有过硬的能力、不能掌控学生的课堂状态、不能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驾驭教学环节的方向,这个转变就无从谈起;其次,要讲究方法。以少带多、以强带弱、以外向带内向,实现学生主体气氛的形成;最后,教师得学会互动艺术,让课堂气氛活跃,但又不能乱。
二、更新形式,组织多种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创造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景,让学生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和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多种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交替进行,注重课堂交流,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高分子课程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结构与加工相关内容的学科,具有理论抽象、概念繁多、教学重点难点分散、多学科交叉、需要用到包括统计学、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贯穿与融合,这些特点对教师和学生化学、数学和物理基础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普遍反映枯燥、抽象、难学,所以我们一改教师传统授课方法,将理论讲授、专题讨论、重点辅导、灵活小实验、小组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以组织和引导讨论为主,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给予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敢于提出问题,增加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和辩论的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喜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更新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尽快将抽象的理论消化好,靠完全的理论灌输是不行的。这样的做法就算学生理解了,往往也是将高分子有形的模型、结构、组织、理论等死记硬背下来,达不到理解性的深度,更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无助于后续课程的讲授。要想真正地将抽象的理论自动流入学生脑海中,再消化吸收,只有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们授课讲到纤维相关的知识时,可以联系到我们近几年成功研发的新一代的增强纤维-T300、T700系列型号碳纤维,对比分析结构差异;讲授高聚物合成时,联系到我们研发成功的高品质ABS树脂等,剖析微观结构上存在的改进对性能的影响;在讲授增韧理论时,引入我们开发的各种增韧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结合产品实例,让学生动手做出来分析结果,亲自拍到电子显微镜照片,亲眼看到镜下的银纹结构、核壳结构、橡塑分区、韧性纤丝……教师把理论知识与这些科研成果中的研究要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仅交待清楚了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还深层次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此时已经不必劳神再去解释那些理论,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如此苍白。另外,我们还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增设了具有科技创新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实验上,充分利用高分子专业的科研条件,老师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编写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更新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不是新鲜事儿,用好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资源,尤其是对高分子的微观结构复杂、板书和语言表述很难将抽象化内容的形象表述,多媒体演示手段会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多与相关专业老师配合,将光、影、动画和照片汇合一起,才能制备出形象感强、吸引学生眼球的好片子。以上是我们从理论教学环节中改变做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单纯从课堂上追求提高课堂效果的做法也存在片面性,必须结合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因此我们还不断更新环境,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的实践条件,让学生更有责任感,更有凝聚力,课堂上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高分子教学团队依托长春工业大学拥有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材料联合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特色专业实验室、吉林省高分子材料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将第一课堂和第二、三课堂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成功与否,所以我们将在今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不断探求其创新策略。虽然各个学校硬件基础不同、学源结构不同、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与方向有差异,但总体原则都是要为社会输送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制定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翟震,郗向丽,李海梅,等.《高分子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5-16.
关键词:聚合物驱A行列中部开发效果
中图分类号:TQ172.75 文献标识码:A
1 区块概况及发育基本特征
A行列中部聚驱与B面积聚驱南、北块相比,油藏总的发育特征相似,主力油层自下而上随沉积环境的变迁,由三角洲水上分流平原到内前缘相水下分流平原,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减小。同时中部行列聚驱区块具有自己的油层发育特征:一是主力油层平均有效厚度相对较大;二是与面积聚驱相比,油层纵向上的渗透率差异更大,特别是A1、A2单元发育较差,非均质性更为严重;三是投产初期主力油层各沉积单元水淹程度与面积聚驱相比相对较低,未水淹比例高,剩余油相对富集。四是由行列中部聚驱剩余油分布比例可见,该区剩余油主要为断层遮挡、注采不完善及原井网控制不住型。
2 细划分析单元,加深储层认识,掌控开发主动权
依据全区各单井油层发育状况、所处地理位置以及生产能力等的差异,共划分三大区块,七类分析单元。见表1.
表1细划分析单元生产数据对比表
我们分析的目的是找到影响聚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以单井有效厚度为横坐标,以单位有效厚度累计产油量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聚驱油田开发,油层厚度与累计产油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和细致的分析。
2.1 受断层遮挡影响注采不完善井区
全区分布有四条较大断层,均是西北至东南走向,受断层遮挡影响,油井注采极不完善。但通过对断层边部处在不同盘的油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有着不同的开发特点。我认为这主要与地下油气运移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特点有关。断层遮挡型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断层下盘油层内。
2.1.1 处在断层上盘油井治理措施
(1)有两个井组可以通过做工作完善注采系统。即C、D井组。这两个井组均处在四区三排两侧,由于在四区三排未布同层系注入井,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建议补射水井或用四区三排水井代用注聚,从而达到提高聚驱控制程度、完善注采系统的目的。
(2) 对E井组尽早对应改造,充分发挥油层潜力。注采不完善井区内的E井组,由于受断层遮挡,只与一口注入井F井相连通,且对应连通层发育较差。建议对这个井组的注入、采出井进行对应改造措施,从而保证井组良好的开发形势。
(3)其它注入井均采取了分层或调剖工艺,最大程度上提高来水方向上的油层动用程度,保证断层边部上盘油井良好的聚驱开发效果。
2.1.2 处在断层下盘油井治理措施
由于受断层影响,布井不完善,采出井受效方向单一,这是该块开发的不利因素。但同时,由于注采不完善,水驱时油层没有受到强烈水洗,因此剩余油较多,投产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生产能力。虽然该块目前产能较高,但由于受效方向单一,将会制约该类井的最终开发效果。因此,对该区块我们应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抢拿产量。同样,注入井也采取了分层或调剖工艺,最大程度上提高来水方向上的油层动用程度,保证断层边部油井最好的聚驱开发效果。
2.2 受面积注聚影响注采不完善井区
(1)受面积注聚井影响成为中心井,并促使其早见效。从井位图看,该井本属于A行列区块的边井,但与B面积北块G1井相临,而成为四注一采中心井,形成完善的注采系统。G1井于2002年1月30日便开始注聚,注聚浓度1200mg/L,到2004年6月17日发现套变关井待作业,已累计注入聚合物溶液10.4965×104m3,占该井组注聚总量度36.1%。受这口面积注聚井影响,我队G井投产一年,水井注聚半年后,于2004年12月份便开始出现受效趋势。某队靠近面积区块的采出井共有6口,我们将这6口井的日产油和含水进行同期对比,G井是其中效果最好的。
(2) 油层发育好,剩余油较多,是该井组取得好效果的客观优势。从沉积相带图上看,油井共发育四个沉积单元,每个沉积单元受效方向较多,并以主河道沉积为主,各单元大面积平稳分布。从井位上看,G井处在老注水井G2和老采油井G3井之间的主流线上,但G21998年因为套变就关井停止注水了,目前仍未开井,造成了G井组水驱动用程度较低。从2002年12月25日测井水淹解释成果看,投产前该油井中、低水淹比例达到全井47.1%,平均含水只有47.5%;高水淹比例为52.9%,平均含水也只有60.0%,剩余油相对较多,这些均是该井今后取得好效果的有力物质保障。
(3)注聚前分层,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从连通图上看,油层对应性完好,连通性好,与之连通的四口注入井中,有两口井在注聚前就下入了分层管柱。其中,G6井为环形降压分注工艺,细分三个层;G4井为油套分层工艺,分两个层。通过认真调试,分层注水合格率达到100%。通过注聚前分注,大大缓解了层间矛盾,有效的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是该油井在水驱阶段就保持较低含水的主要原因。
(4)注聚前调剖,有效改善注入剖面,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为了有效改善G4井注入剖面,于2004年6月25日至12月5日对该井进行注聚前调剖,采用的是预胶连体膨颗粒深度调剖技术,从调剖前后的剖面资料看,效果明显。
(5)提液及时,改造有力,有效补充地下能量。通过细致跟踪,我们发现该井在2005年4月份沉没度下降趋势明显。为了保持该井措施有效期,我们及时与有关部门结合,有针对性的制定了G4、G5井的提注方案,在4月份执行,共提高日注入量60m3,并对注入压力较高的G6井在7月份及时进行压裂措施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不,该油井受面积注聚井影响见聚时间早。但后期,对行列区块注入井注聚前分层、注聚前调剖、结合生产能力及时上提注入速度,以及适时实施油层改造措施等多种聚合物配套调整技术的应用,是确保G井在同类油井中取得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也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开发工作中汲取经验的地方!
2.3 受水驱注水影响注采不完善井区
建议对这部分井及时放大生产参数,加快油井受效步伐。同时,对注水井及时封堵或关停,从而保证两区块间的压力均衡。
2.4 注采完善中心井区
由于注采系统完善,注入井措施工作量比较集中,预计该区块将会表现较好的聚驱开发形势,目前单井日产油为7.6t。统计表明,除了剩余油较多的断层下盘井区外,注采完善的中心井区明显好于边角井,是继续受效的潜力区,也是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
2.5 水、聚交汇试验井区
(1) 一是铬离子试验区开发效果较差,建议尽快注聚。投产之初,在A行列聚驱南部设计一个4注9采铬离子试验区,目前该试验区块一直处在水驱阶段,并且只注入某层,平均单井日注水40m3,截止到2005年6月累计注入污水8.7017×104m3。从该区块开发曲线上看,注入压力不升,产油量不断下降,综合含水也攀升到94.7%,沉没度只有303m,建议对该块尽快注聚。
(2)某区试验区后续水驱严重影响行列地区注入体系质量,建议停注。在A行列南部H试验区,已结束聚合物先导试验,目前有12口注入井仍在注水,日注入量为542m3。矿所在行列区块周围注入井共13口,日注个清水812m3,日注母液265m3,平均日注入浓度1170mg/L,注入粘度达到36.8mPa.s,如果加上H每天注入的542m3水,该区块平均注入浓度将降到800mg/L,地下粘度将损失50%左右,势必会给行列聚驱井造成地下注入体系紊乱的后果,影响聚驱开发效果,建议尽快停注H注水井。
(3)及时补射主力层,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投产初期,对布在H试验区内的注入、采出井,考虑到PI32、33层动用程度较高,有三口井未射孔。目前全区已注聚一年多,应补射开未射孔层,充分提高这部分层的动用程度。
3应用效果
采取有效调整手段,该区注聚后呈现较好的受效态势,与数值模拟吻合较好,综合含水由注聚后最高值92.2%下降到88.1%,比模拟值低1.84个百分点。全区日产油水平已达到* t。已有27口井见效,占采出井总数的36.5%,见效前后对比,日产液由2442t到2448t,日产油由197t上升到462t,含水由91.9%下降到81.1%。见行列中部与数值模拟对比曲线。
4 结论
(1)针对聚驱各阶段开发特点,抓住调整重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聚驱开发效果有重要意义。
(2)对注入剖面不均衡井实施注聚前分注和调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各层吸水状况。
(3)在含水下降、逐步受效阶段对采出井压裂,同样适合A行列中部聚驱区块,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方法
一、办公室档案管理原则及要求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服从、严谨、高效以及合作的相关原则,才能够准确客观和及时地完成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为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及管理打好基础。
(一)准确,客观地记录办公室相关内容。档案管理工作是办公室经营管理作业链中的纽带,档案管理如果不能够准确地收集、整理办公室关键信息,也就无法为单位领导等提供决策帮助,则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纽带作用。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则档案管理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具备责任心并正确地理解办公室的经营战略与发展策略,不偏不倚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会议内容等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才能够合理地协调下级部门及人员工作,进而促进办公室管理的更好实现。
(二)严谨,一丝不苟精准服务。现代办公室管理强调效率,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多元化的信息进行记录、传达,并协调相关部门及人员完成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谨认真,遵循严谨性原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办公室管理。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原则,就必须关注细节。办公室管理关注精细化或精准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合格的档案管理,必须关注细节,并且及时准确地根据管理层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辅助、协调,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得到合理发挥。现代办公室档案管理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警惕,对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充分地记录与分析,见微知著,并在动态环境中寻找规律,才能够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胜任力。此外,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严谨的原则,对办公室的内部信息及资料等进行妥善保管,对文件进行保密管理,不对任何人泄露文件信息,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严格地按照档案管理工作原则与办公室要求从事相关工作,不可以越权行事,也不可以利用职务便利谋求不正当利益。
(三)利用信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办公室档案管理追求信息化与高效率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高效率,才能够满足办公室档案管理者与其他业务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效原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原则,档案管理需要较好地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他管理工具,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其职能的发挥。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持续保持学习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地积累与运用。全面了解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性与具体要求,并正确恰当地运用相关技术,更高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岗位工作。
(四)合作,正确传递合理协调。档案管理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档并保存,而是需要与其它科室进行沟通、文件收集并最终完成归档。在这个过程中,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其它科室的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确保档案管理能够了解内外部信息,并协调相关工作顺利地进行。要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合作原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持合作意识,并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客观的立场和态度,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处理。
二、 办公室档案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归档不及时。办公室档案归档不及时,与办公室及其他科室的相关业务进度等脱节比较严重。甚至在部分业务完全结束后,办公室(档案室)才会收录全部的医疗服务信息,而没有在进行中不断地更新档案。特别是一些急救档案存在信息缺损或不完全等情况,后续也很难补齐,则出现医疗纠纷等很难提供完整、准确的有效文档。在这个阶段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文档资料,这不仅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还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建立在档案管理基础上的一些办公室研究、分析等也就会因此出现一定问题。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办公室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包括资料不全、资料内容混乱。甚至,非常多的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对文档进行整理、编号后保存,而不具备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档案管理能力。例如,在某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室并不上锁,单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都可以自由进入。这就使得档案混乱不堪,并且经常出现编号错乱、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档案管理效果。
(三)权责不明。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权责不明确。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科室人员都可以随意借调办公室相关文档,其后的归还等也并不及时,这就影响了办公室档案完整性,同时也可能造成文档信息外泄,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档案中机密信息泄露的情况,然而部分医疗机构内部并不具备调用档案的医护人员,患者等可以拍摄或者影印档案,这是严重违反档案管理保密性原则的。而由于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的追究与处罚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三、改善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的方法建议
(一)改善档案管理组织设置。办公室档案管理应该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与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录入、核对、更新、修改等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借调档案资料等具体情况,进行授权约束,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机密信息外流等。
督促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体系,明确主管领导、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保证档案收集工作层层有人管。明确将档案收集工作纳人办公室责任人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中,让负责人支持和理解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档案齐全、完整、准时地移交档案部门。
(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业务素养。档案管理者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认知的同时,为更好地做到两者统一创造内在条件。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职业胜任力,更灵活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岗位工作及职业要求,针对自身素质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确保档案管理者能够在较好的胜任力基础上从事本职工作。同时,档案管理者需要因时而动,灵活应变,在动态环境下,更好地尊重职业道德,运用工作技巧,恰当地处理相关工作,发挥岗位职能。档案管理者工作胜任力的培养,还应该兼顾档案管理职业道德与档案管理业务处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建设。
(三)增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针对当前办公室建设的档案管理效率差并且有效性不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符合办公室立体化、动态化的特点,办公室档案管理中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在一般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可以在原始档案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数字档案编号制度,将档案关键信息或者关键词录入其中,方便后续管理。在档案归档中,如果发现手工记录的档案信息不完整、字迹不清等,则需要及时核查,在档案库中对信息进行补充登记,确保信息完整。
【参考文献】
[1]刘淑仙.关于如何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
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程度.间接证明不是直接证明结论,而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用分析法分析问题、综合法证明问题的类型较多,数学归纳法也是数学证明的重要方法.
当证明的命题条件和结论之间关系看起来比较容易沟通,证明思路比较清晰时,可以采用综合法来证明,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三角、代数问题一般考虑用综合法来处理.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通常称为综合法.综合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P0(已知)?圯P1?圯P2?圯…?圯Q(结论).在应用综合法时,应从命题的前提出发,在选定了真实性是无可争辩的出发点以后(它基于题设或已知的真命题),再依次由它得出一系列的命题(或判断),其中每一个都是真实的(但它们个并不一定都是所需求的),且最后一个必须包含我们要证明的命题的结论时,命题得证.在证明时,并非一开始就能找到通达命题结论的思路,只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对每步结论进行分析、推敲、比较、选择后才能得到.当然,在较多地积累了一些解题经验,掌握了一些证法之后,则可较为顺利地得到证明的思路.
设≤x≤2,
求证:2++
证明由于a,b∈R+时,≤,得a+b≤,那么,+≤=,2+≤=2≤2=8.
上述第一个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为:2x-3=15-3x?圯x=?埸,2,故原不等式成立.
反思欲从左边证到右边,必须消去x;如何消?只有经过平方,才能将x从根号中“解救”出来,“解救”出来后才有消去的可能;于是在基本不等式中开始“搜索”与平方有关的不等式,慢慢地≤就“浮出水面”,综合法自然也就诞生了.
在运用综合法证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方向,选择最佳途径是综合法的难点;其次在推理中,联系最终结果进行猜想,防止迷路和删除无用的中间结果;最后由条件得出的每一个命题,必须都是真命题,否则,结论得不到证明.
当证明命题不知从何入手,或者所给条件形式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采用分析法来解.对于证明不等式问题,也可以运用分析法来证明.
分析法就是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推理,证明的步骤是:Q(结论)?坩Q1?坩Q2?坩Q3?坩•••?坩P0(条件或事实).
应用分析法时,并非一开始就确信由结论出发所产生的那些推断(或命题)都正确,各个推理步骤及依次考虑的概念、定理、法则等都适合.这种推理方法仅仅是建立与需要证明的命题的等效关系,因而需要从这些关系中逐个考查,逐个思考,逐个分析,逐个判断,在得到了所需的确定结论时(它们是已证的命题或已知的条件),才知道前面各步推理的适当与否,从而找出证明的路子.
设a,b,c为任意三角形的三边长,I=a+b+c,S=ab+bc+ca,试证:3S≤I2
证明由I2=(a+b+c)2=a2+b2+c2+2(ab+bc+ca)=a2+b2+c2+2S,故要证3S≤I2
欲证()式左部分,只需证a2+b2+c2-ab-bc-ca≥0,即只需要证(a2+b2-2ab)+(b2+c2-2bc)+(c2+a2-2ca)≥0(这对于保证前一式结论成立也是充要的).
要证上式成立,可证三括号中式子都不为负(这一条件对保证上结论成立是充分不必要的),因为有a2+b2-2ab=(a-b)2≥0,b2+c2-2bc=(b-c)2≥0,c2+a2-2ca=(c-a)2≥0,故结论为真.
欲证()式右部分,只需证a2+b2+c2-2ab-2bc-2ca
反思本题综合性较强,在证明的过程中,既有按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推演的步骤,也有按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推演的步骤,同时也有按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而推演的步骤.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在数学证明中不能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绝对分开.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以数学归纳法原理(即自然数归纳原理)为根据的演绎推理,它将一个无穷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所以它是证明有关自然数问题的有力工具.确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等式问题、不等式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
一种计算装置,有一数据入口A和一个运算出口B,按照某种运算程序:①当从A口输入自然数1时,从B口得到,记为f(1)=;②当从A口输入自然数n(n≥2)时,在B口得到的结果f(n)是前一个结果f(n-1)的倍.
(1)当从A口分别输入自然数2,3,4时,从B口分别得到什么数?试猜想f(n)的关系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记Sn为数列{f(n)}的前n项的和,当从B口得到16112195的倒数时,求此时对应的Sn的值.
解析(1)由已知得f(n)=•f(n-1)(n≥2,n∈N?鄢),当n=2时,f(2)=×f(1)=×=,同理可得f(3)=,f(4)=,猜想f(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成立.①当n=1,2,3,4时,由上面的计算结果知()成立.②假设n=k(k≥4,k∈N?鄢)时,()成立,即f(k)=,那么当n=k+1时,f(k+1)=f(k)=•,即f(k+1)=,所以当n=k+1时,()也成立.
综合①②所述,对?坌n∈N?鄢,f(n)=成立.
(2)由(1)可得==,所以n=2007.因为f(n)=-,所以S200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56
十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内部结构层次越来越多,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复杂。高校要适应这种新常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2015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单位内控指导意见》)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高校为规范学校经济和业务活动,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之旅。
1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简而言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高校内控体系的内涵是学校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障高校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保障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在高校内部管理体系中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内部控制是对高校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2)常态化。高校内部控制贯穿于学校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之中,不是阶段性或突击性工作。(3)关联性。体系中各项控制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4)潜隐性。体系中各控制活动融合在学校一切业务、经济活动之中,不独立显现于一般管理工作之外。(5)目标多元化。高校业务多元化和经济活动多元化必然导致内部控制目标多元化。
2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培养高级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的宏观目标,高校的微观目标即为高校内部控制目标。根据《单位内控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指引,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以规范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的经济和业务活动流程为主线,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范畴,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高校经济和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
为保障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在构建高效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应依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2.1合法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它也是对国家统一颁布的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依法治校,依法行政,高校内控体系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业务的行动指南,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凌驾于体系之上。
2.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高校内控体系系统、全面。根据美国COSO报告,将内控体系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基本要素。我国高校内控体系建设应据此五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层设计,让内部控制渗透于学校一切经济活动及部门业务中,使学校各部门各岗位按特定目标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地发挥作用,全面完成内控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
2.3制衡性原则
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制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原则,其主要内容为将有关责任进行分配,使单独的部门或岗位对任何一项或几项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岗位的协同处理。同时,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或岗位也应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或岗位。两个或以上相对独立的不相容部门或岗位环境确保各项业务的相互监督和牵制。
2.4适应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有效结合学校内外部环境特征,根据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演变而实时更新、完善,确保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和强大的适应性。
2.5成本效益原则
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就必须设置较多的控制环节,高校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必须相应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控制活动的成本。因此,构建高校内控体系要严格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力争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3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
为充分发挥高校内控体系的效能,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化、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和内控监控等环节,从而执行规章制度、改善工作效率、提高财务安全、降低职务犯罪,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3.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第一环节,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对内控体系的其他要素具有先导作用。高校?炔靠刂苹肪车姆冻胫饕?包括合理的学校组织结构、明确的岗位职责及高效的员工内控执行能力。
(1)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科学设立内部组织机构。高校应进行内部机构改革,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的原则,根据业务性质、范围与管理架构,科学合理地设立内设机构。制定高校章程,明确规定内部组织的职权,界定内部组织间的专有权力、共有权力和协商权力,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加强高校内部权力制衡。高校可设立监事会,引入社会力量对学校内部管理进行监督控制。
(2)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无论高校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普通教职员工,都应牢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在各类经济和业务活动中,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措施。高校可通过宣传教育、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学校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执行力,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内部控制机制和内容,构建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建立全面系统的内控责任、考核和激励体制,也将大幅提高高校内控执行力。
3.2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是高校内控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评估,高校可有效地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及风险预警、应急措施。高校可通过如下过程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风险评估机构;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检查;信息反馈;经过反复几次修正形成风险矩阵,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部门和关键节点,最终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主要涵盖: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
3.3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完善与否是高校业务活动能否有序进行的关键。高校应梳理内部管理流程,综合考虑每个管理部门架构层次、功能范围、性质属性、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性,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制定系统的、全面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
3.4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反馈是协调各个内控活动的重要环节。良好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保障信息横向、纵向传递的畅通,使学校所有人员充分了解学校的运行状态、准确把握工作的进展状况和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健全信息沟通机制,高校应建立涵盖学校全部业务和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学校需要的内部、外部各种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以支撑学校领导者决策、管理者管控和普通教职工行为规范。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建立高效的学校信息化平台。高校信息平台要实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信息共享,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加强部门间业务活动的协作和监督,降低内部人人为操纵的机会与概率,确保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信息沟通机制亦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估。
建立完善的内控报告制度,充分保障内控信息公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根据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作用。
3.5强化内部控制监控
强制性地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才能充分保证内控体系长期健康运行。内部控制监控贯穿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全过程,各级人员、各级机构应积极参与内控监控,形成监督合力。各级人员应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纪监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及内控评价机构在各自的业务范畴,运用相应控制原则,多方共建、各有侧重、有机结合,全方位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在高校治理过程中,依据高校内部控制评测的相关规定,内部控制的定期检查和评价与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及时发现学校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找出学校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活动,检查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否履行科学论证与集体讨论的决策管理程序。高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学校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报告中必须包含的内容。高校通过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全面性、制衡性和适应性,持续性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4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自《单位内控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内控建设的具体情况,大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推进内控体系构建。目前,各高校采取的办法主要分为自上而下自主开展和聘请国内知名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协助开展两类。中介机构由于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更强的专业性,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有质有量的进行,我们建议高校在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时,最好聘请信誉度高、工作质量强的专业机构协助开展工作。??际上,双一流高校在构建内控体系时多采取这一种办法,其主要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内控体系构建项目启动,进行中介机构的招标工作。在标书的撰写过程中,高校尽可能与中介机构就学校内控体系现状沟通,将学校内控目标表述清晰完整。
(2)中介机构对学校内控体系现状进行现场调研与测试。调研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形式。针对访谈内容、规章制度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进一步了解和剖析学校内控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业务流程对学校现有内控体系进行整体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3)梳理与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内控评价考核机制,形成控制文档。梳理业务流程图,辨别高校治理中的关键风险点,形成针对性的学校风险数据库、风险控制矩阵、缺陷整改建议,最终达到业务流程风险化、系统化、标准化、文档化。
(4)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将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最大限度地匹配到信息系统的功能中,更大程度保证控制手段的有效,控制效果的真实可靠。
(5)内部控制培训。包括对各级管理层和业务层的内控理念宣讲、内控体系培训、内控实施指导等,从上到下贯彻内部控制理念,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关键词:转化,变化,优化,类化,数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每年到了4、5月份,就是中考复习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到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1)(2)(3)(4)。(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变化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复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上;(ii)开口向下;则有两个结论。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如:已知2斤苹果,1斤桔子,4斤梨共价6元,又知4斤苹果,2斤梨,2斤桔子共价4元,现买4斤苹果,2斤桔子,5斤梨应付多少钱?(解题略)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
又如计算(6x+y/2)(3x-y/4),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学生也习惯按乘法法则去做,但只要多观察这个多项式的系数,就会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恰能与后面的多项式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这样运算就简单很多。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
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问经过几分钟,甲乙两人相遇?
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汽车需8小时,拖拉机需12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
题目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8天,乙队单独做需10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两管同时开放,几小时可以注满?
【关键词】西医院校;数字化教材;中医教学质量;实效性;教学法;综合教学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以及特色疗效的一门综合学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悠久而艰难曲折,随着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才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论体系、思想框架、诊疗方法,其丰富多样的诊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当中,独特且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长期作出卓著贡献。可喜的是现在许多西医院校学生均选修了中医学,可见广大学生对于学习中医的兴趣与热情浓厚,作为授课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常用诊断与治疗技术,更要让学生构建中医临床思维体系,让学生们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临床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择取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恰当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降低中医教学的实效性[1-3]。故本文将在数字化中医学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从常见问题和学生反馈入手,联合多种教学方式与理念,灵活综合应用,来初步探讨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的方法。
1数字化中医学教学模式探讨
数字化中医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数字化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教材[4]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共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资源数字化阶段,数字教材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学生可直接通过关键词进行教材内容的搜索和定位,从而大大节省了查阅与检索资料的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个发展阶段的典型技术是电子书,在数字教材学习资源基础上添设了扩展阅读的功能,同时还嵌入了常用学习工具;第三个发展阶段被称为教材平台化,充足丰富的资源库基本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增设投票、讨论等活动功能。数字教材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电子教材、学习工具、题库测试、游戏动画、教学资源和互动环节。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结构同时,应推进数字化教材功能的实用性。也要根据每个学科的具体需求、实际情况和资源特点,不同的学科数字化教材设计重点上应有所区别,体现差异与特色[5]。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依然保持迅猛势头,体现中医药教育紧跟世界步伐,加快现代化进程[6-7],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化教材将成为主流,可能取代传统纸质教材。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充分做好数字化教材时代全面到来的应对[8],数字化教材也将大大推动医学教学模式的进步。
2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状与目标
中医学历经千年积累与发展,理论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经验不断丰富,形成独特经典的思想理论、诊疗技术和医学体系。理论体系与辨证方法之独特,与西方医学有着本质区别。另一方面,由于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的晦涩,知识内容涉及广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表现出热情度不高涨、兴趣感不浓厚、重视普遍不足等诸多问题。即便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教授,部分学生依然十分迷茫和困惑,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用十分广泛,存在诸多弊病,这往往就会造成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同时课堂互动有限,学生思考被动,为了应试易于形成死记硬背等机械性记忆的习惯,因此所学知识不仅不能理解,也不会用于临床工作。学生的理解度和接受度都较低,即便有所记忆也十分短暂,极易遗忘,而且课时有限与内容庞杂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西医院校学生本身认同感上就有差异,理论体系又完全不同,因此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值得更深入探索,任重道远。目前,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发展,理解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最终使得学生可以理解、运用。即便西医院校毕业生多从事西医专业临床工作,也要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接纳中医,客观评价中医,能够在临床工作中产生认可,从而吸纳和借鉴中医,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和工作能力。
3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效性对策思考
由于计划安排,中医课程讲授时,大部分学生的西医思维模式已经基本建立,再去学习抽象的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等中医哲学内容,很容易产生困惑,导致抵触和隔阂。这样学生兴趣和热情会受到打击,课程推进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学生对于中医学知识理论的理解很容易变得迷茫甚至曲解。这些问题无不对中医学教学的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面对的情况就会更加复杂,责任更加艰巨。
3.1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中医的必要条件,不可否认兴趣是第一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要得到学生对于中医的认同感。在开始学习之前,可以通过一些详实史料以及生活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医,产生认同。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充分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要灵活借助多媒体设施,整合电子资源,将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内容详实丰富、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调动积极性。
3.2优化内容
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保证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就要优化授课内容。注重中医发展史,让学生建立辨证思想和恒动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针灸、推拿、吐纳、刮痧、导引、拔罐等,这些内容操作性强,具有特色,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和感受。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定要立足于中医学特色特点,从不同角度讲解,重视临床实例分析,切实感受中医的实用性,让学生建立运用中医角度解决临床工作的思路,弄清辨证与施治。
3.3提高素养,丰富手段
这是对教师而言,培养出优秀学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教育方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不仅需要扎实的中医功底,还要有把握重点教学内容与前沿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有充分的西医知识,能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讲解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疾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运用多媒体资源,结合文字、图表、动画、音频等资源和素材,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避免灌输式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PBL、CBL等,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精选代表性验案,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在讲解方剂课程时,可以结合临床方剂的运用,改编方歌为趣味绕口令或趣味歌诀,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4重视临床,中西结合
中医学之精华可归纳为“理、法、方、药”四字。因此,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这四个字在临床中的意义,同时,中医辨证施治、三因制宜等思想与现代西医强调的“个体化治疗”异曲同工。中医学是为了防治疾病,其实践性很强,其理论来源于古代医家对于临床实践的总结,最终又回归临床,形成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模式。而西医学则有所区别,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研究,对人体内部构造进行解剖研究,采用分析归纳法进行总结,借助现代科学理念、技术工具,在百年间迅速发展,广为接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西医表现出各自优势,中西汇通,优势互补成为发展新趋势[9]。因此,西医院校学生需要学习中医知识,了解中医的理论与技能,而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则要有扎实中西医功底,能够灵活联系二者,必要时用西医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讲解中医的理论。
4综合教学方法,改良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改革至今,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特色及教学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种类很多,涉及的知识广泛,内容零散,在有限时间内讲授完毕,往往难以保证达到预期目标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必须借助综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联合LBL、PBL、C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式教学和生活常识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4.1LBL、PBL、CBL教学方法分析
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目前运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授课为基础[10]。其起源较早,运用广泛,理论成熟,如基本流程、测评体系、条件要求、备课讲评、教案讲稿设计要求等,诸多范式均已成型。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是以为题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课程导向。该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11-13]。比如,授课过程中教师提供典型病例,学生根据病例收集相关资料,经过互相讨论,得出相应结论,如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最终进行汇报,由教师总结评价,培养学生临床诊疗能力。CBL(case-basedlearning,CBL)也是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以案例结合问题为基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提升思维逻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4-15]。这种教学法充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有机结合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典型病例以及常见疾病的生动讲解,来启发学生对于疾病进行中西医论治的分析,让学生建立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处理问题时能够灵活使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辨治能力,临床水平。
4.2综合教学方案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要紧扣大纲,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结合实际,制定综合教学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每章节的次序,依据教学课时需要可以恰当地整合某些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绪论章节,要重视中医发展历史,突出文化历史传承,重点讲解中医和西医两种体系认识疾病的差异,明晰中医药优势和中西结合发展趋势,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中医学哲学基础及基本理论章节如阴阳五行与藏象学说等,要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合理举例,同时与西医解剖学相互区别,采取类比及对比的方式,掌握中医知识和中西差异。对于其他章节的讲解,可以运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安排,精选案例,以案例导入式教学开始,结合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查阅著作、文献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组间辩论,来剖析病案,理解中医临床思维,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以及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这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考察部分,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体现。长期实践表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比单一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字]体育文化 和谐校园 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需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以文化造人。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涵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从教养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学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1.增强学生现代人意识。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强烈的现代人意识,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校园体育文化的各种竞赛活动,包含强烈的竞争精神、挑战精神、超越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精神对培养中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现代人意识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可从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意义,体味生活,为将来做好心理准备。
2.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人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同时还直接关系到能力素质的提高。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事业成功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促进自身各种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个性的日趋完善,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勇敢、坚强、自信、机智、果断、开朗、热情,这也是其它活动形式所不及的。
3.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校园体育文化包含强烈的竞争精神、挑战精神、超越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精神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拼搏精神正是时代所需要的。因为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动静结合,形式多样,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含有陶冶情趣的因素,可以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一特点恰与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相吻合。当学生们置身其中时,不仅丰富了生活内容,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生活情趣。
(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
1.社会对体育活动的价值理解不够,导致了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校园体育场地的发展周期较长,场地设施陈旧、落后,体育场馆面积普遍不足,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2.体育文化的背景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体育观念。中国体育文化注重养生,通过体育活动达到身心的平和状态;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竞技,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实现身心的超越。不同地区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往往体育观念不同,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措施,经常使部分同学远离体育活动。 3. 教育部门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将学生课余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校级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工作上。为了在大型运动会中拿成绩,学校只注重培养少数校园体育尖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偏离了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方向。学校常常将校园体育竞赛的工作,放置在以系为单位的比赛平台上去操作,将更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人为地排除在高校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之外,使得一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加缺乏锻炼的机会。
4.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造成了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
(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管理队伍,各类业余体育团体的组织机构、场馆设施的建设,高校体育活动的风气、传统与习惯、师生的体育爱好与志向、齐全的体育训练活动、各类竞赛以及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等。各高校应该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1.建立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校园体育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由多方面、多部门共同协作配合来完成,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管理体制是校园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保证。总之,建立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领导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项活动有记录,并把各项活动纳入教师和班级考核之中,是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有力保证。
2.加强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管是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都需要物质条件支持。因此,加大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然是部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是最积极、最稳定的因素,发挥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3.通过体育文化节,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每学年利用校运动会,举办体育文化节,开展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健康,如对抗赛、友谊赛、师生挑战赛等,尽量采用团体形式,师生一起参加比赛,会使场面热烈,竞争激烈。另外,组织文明啦啦队可以营造奔放、热烈,充满激情的运动气氛。还可以举办像运动比赛、体育摄影展、体育图片展、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演讲比赛、体育卡拉OK比赛、体育舞蹈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达到增长体育知识的目的。
4.建立合理、完整的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首先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应把各类、各级活动纳入到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之中。如组织活动的次数、参加人数(参与率)、成绩、纪律、安全、精神文明、卫生等,严格按制度执行,责任到人,并把组织、指导竞赛的教师都纳入工作量之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实施劳有所得、按劳分配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参与率、名次、纪律(参与者)、体育知识、体育习惯、态度提高层次等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个性差异,重视过程、态度和进步幅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结论
高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既要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又要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文化。一方面要向大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接受世界体育文化和时代精神,将它们充实到体育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法源源不断地给予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小学生一般都比较顽皮淘气、活泼好动,他们大多喜欢无拘无束的玩耍,而对于比较难的数学学科则兴趣不足。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异天赋,有的只是浓烈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在教学导入阶段就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有效引发学生兴奋点,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东张西望,而是跟随着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逐渐改变数学教学低效的局面,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合理布置练习任务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难学习的科目,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数学不是只靠学生课上听老师讲就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内外相应练习,通过试题来巩固知识学习,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讲解的新知识。然而,目前小学在习题练习层面往往要弱于城镇,大多采取教师讲解教学知识点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干巴巴的知识,而练的程度就常常不够。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难易搭配,易多难少,具有一定梯度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树立信心,更积极地完成练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导学案,将导学案应用与小学数学,通过概念、定理的疏导,以及制定精而少的导学习题,从而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章节的主体内容和解题手段,对重点章节中的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分析,以题带练,以练促学,使学生通过一道题或几道题的学习,掌握一个类型知识的解答思路和技巧,通过有效练习与反馈,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重要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而且学习习惯较差,不会主动学习,基本上是老师留多少作业学生就应付多少,而不会查漏补缺,积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应从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入手,包括数学学习时间、作业完成质量、书写整洁规范程度等等,做好合理引导和有效纠正,从课前预习、课上表现、课后训练等多个角度进行规范,促使小学生由外而内改正以往作业马虎应付了事、抄袭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并且及时获得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具体表现,与家长进行积极交流,从而形成一种约束合力。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面批,严格把关,耐心讲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鼓励“学困生”积极面对困难
在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不良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数学成绩逐渐落在后面,并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更关心他们,注意做好转化工作,生成一种因为喜欢教师而愿意努力学习的心理。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与毅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逐渐赶上。
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