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47: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课堂的建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追求高效深度
寻找高效课堂真谛,需要回到育人。如果只看到“分数、人数和钱数”,而不见“人”,教育就是不健康的,学生的生命意义、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智慧发展就会得不到保障。回到原点看教育、看高效,最根本的是要走出升学教育与育人为本对立的思维模式。其实,真正育人的教育,不应该只有促进升学、保障升学的部分,应该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我们认为,高效的本质应该是学生通过掌握知识媒介而真实成长,而不是知识通过学生媒介而传输!
因为,高效课堂不仅仅只表现为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有节约性、生成性、建构性、大容量、快节奏、全员性等基本特征。节约性即师生课余预习、当堂完成、复习巩固,以少投入达到大效果,还要发展学习兴趣与个性特长;生成性即学生大面积完成预定学习任务,生成学然后知不足的积极情感;建构性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大容量即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拓展性,学生收获大;快节奏即课堂结构紧凑合理效率高,适度焦虑进行学习,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全员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实现全员互动,最终人人进步全员达标。一句话,真正的高效应该从关注人的知识掌握效益转向掌握知识的人――“学生”的成长,应该从教学走向教育,走向关爱人,走向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生命增值”。
二、追问目标落实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而不是三个目标、三种目标,它并不是轻视“双基”而是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其实质是关注学生,关注的重心应该是由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到掌握知识的学生。这里要注意对“三维目标”的误读和曲解,如理解为“三维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的“独创”,这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我们关注的重心和针对目标就应该关注“掌握知识的人”――学生,而不应该是物化的知识完全掌握、教学目标高度达成或者阶段利益与个人或部分人利益的实现。
三、提升生命高度
我们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应该从教育的高度重构课堂,重心和重点应该由关注知识掌握和分数高低,前移为关注掌握知识的人――学生,而不仅仅是浮躁的物化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显性的知识达成。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是学生高效的自主发展,应该体现出“学生发展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基于学生体验”的内容组合;关注学和主动参与,体现从“灌输”转向“对话”的操作原则。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这样的美好图景:课堂是社会交往的舞台;课堂是文化生活的沃土;课堂是生命活动的历程;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精神成人。6 为此,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效根基:生命价值。没有生命的到场,一切学习无从谈起。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所以,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时打通“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线与隔膜,不断改善学生的教育生存和学习生活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浅层兴趣和长远动机,激励积极思维,促进多维互动,实施全人教育,努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7,努力使课堂成为生命张力和思维想象的涌动场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为此,要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努力实现师生生命意义的共同飞跃,这才是我们建构高效课堂的教育根基。
2.高效前提:积极情感。高效到底是谁的高效?课堂到底为了谁?我们认为是基本的学习兴趣、持久的成就动机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问题。每一节课都很有必要至少让学生激动一次,让更多的学生彼此羡慕一次,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自己,让他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支持和兴趣激励,使之在高度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投入到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积极学习之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协调,实现心灵对接、意见沟通、思维碰撞,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这是高效课堂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主体参与 自主探究 反思评价 拓展迁移 启发创新
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到了首位,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与解读,强调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严谨务实科学态度的养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建构高效生物课堂,我经过自己长期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互助合作 自主探究”的科学探究模式。该模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人性,体现人的教育。(2)“问题”至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3)过程即目的,促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则思,有思则明,明则通,通则应变。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实施自主探究 互动合作的前提,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插图 实验 生活实例 多媒体动画等方式提出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时可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新课的学习,问卷内容围绕男女青春期不同特点设计,问卷的很多问题是学生经历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又渴望了解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参与 自主探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其思维的动机,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并不局限于引入新课,而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然每一节课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高度集中,这样就要求我们创设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要围绕重难点突破设计,通常无关紧要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阅读,重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例如:
讲到青春期的性发育时:多媒体展示: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
讨论:(1)分析图中男女生殖器官 发育趋势,0到9岁性器官的发育 是怎样的?1 0到20岁性器官的发育是怎样的?
(2)对比男女性器官的发育时间,从中能说明什么?
(3)观察周围的同学,青春期男女各自会出现什么特有的生理现象?这些男女各自的特征叫什么?
(4)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走向教材,既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三、交流总结 组织反思评价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长在小组活动前,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进行小组分工,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大家意见无法统一时,进行协调。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由小组指定一学生归纳整理,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组间交流会上提出供各组讨论,在集体讨论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认识,会有许多相异的思维;这种讨论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畅所欲言将思维转化为语言,把个人发现转化为全班共同财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针对共有的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点拨,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比,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对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评价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以后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还可以弥补书面考试评价的片面性。
四、拓展迁移 启发创新
关键词:建构 策略 实施
一、需要建构的方面
1、在教材内容、教学环节上,教师要下功夫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还要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
3、在高超的教学艺术上,教师要下功夫
在规范引领下,教师要有个性的课堂语言,即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而语文教师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教和学,在感受课堂中,他们的生命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创造出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即“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诱导出来人的创造力量。”
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1、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要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状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形成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支配者、制定者和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无数的事实来看,“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言,在探究中,让学生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以点拨和补充,如果老师,将现成的答案给学生,效果会不同[1]。
3、教学评价创新
教师的评价,对于塑造学生学习的行为,有很大的作用。我们提倡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即独创性要突出,学生创新的比重要增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我们要重视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解放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舍得放手”。首先,舍得放手导语。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大概三分钟时间,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而且要求学生,设计本课的导入语。其次,舍得放手教学字词。上新课前,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再次,舍得放手提问。我们把提问交给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提问,这样,他们有针对性提问题[2]。
5、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5.1、打破定势的思维,引导反向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2、假设文的情境,发散其思维,引导启发学生梳理问题的能力。
5.3、让其挖掘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思维。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a
教师要解放思想,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发挥教师的才智,才能做出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1、每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进行多的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提出本课的难点问题。
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把目光,都集中到这篇课文上来分析探讨,接着,教师总结归纳,加以完善。
1.2、在教学中,让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对于学生,要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教师可以组织,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再对难检字,进行识记,组织学生字词竞赛[3]。
1.3、在教学中,让生积极提问。
这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本课的教材内容,再让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他们会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来。 我们再征对性的进行探讨解决,达成共识。
2、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组织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的学生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询问,与上课有关的一些问题[4]。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盲点。我们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最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伟.构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文教资料,2010(17).
[2]王志强.探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华章,2012(29).
一、量化适度,尊重生本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会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目标学习法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一个量化、适度、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更要秉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给予尊重.量化适度、尊重生本差异,对于进一步开展目标学习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义非凡.在教授学生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开始之前用投影仪展示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将本节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成一个一个部分,然后适度地分配每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制定了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1)根据课本教材和课外资料中的例子,了解集合的含义、集合拥有的元素及集合之间存在的从属关系;(2)掌握和熟记经常用到的数集及各种表示的记号;(3)能够灵活地运用课本里的集合符号语言去表示其他的数学知识;(4)让学生感悟到集合对于生活的必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笔者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存在自觉性差、不知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展示了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法:(1)带领着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去概括出集合所拥有的共同点,感悟集合本身的含义;(2)让学生自主地归纳、总结整理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笔者展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理念并对处于较高学习水平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基本含义;(2)难点:如何合适地选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各自的基础情况,秉持着“以生为本”“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量化,适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化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问题引领,及时调节控制
学生在根据展示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在写出的重难点之外仍旧存在疑问、目标掌握情况不够90%等问题.因此,发现和提问学生出现的疑问、难题,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对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对于下一步目标的实施、学生疑难困惑的解决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在教授学生利用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时,笔者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和了解集合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学会辨别子集与真子集,还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自学能够很容易地解答例如“A={-1,1,2},B={x|x≥0},A∩B={__}”这种问题,也能够熟练地解释集合之间包含、相等、交、并等关系,也能够熟练地运用∪、∩、∈、{}等数学集合符号,归结来说,学生对于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为80%以上.笔者通过题目进行提问发现学生不擅长做有关空集的题目,对这方面掌握得并不扎实.比如,“已知集合A={-1,1},B={x|mx-2=0},且A∪B=A,那么m={__}”.很多学生直接回答“m={-2,2}”,这种答案是不正确的,因为当m=0时,这个集合就成为了一个空集,而空集也属于A这个集合.学生往往会忘记“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个知识点而导致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频繁犯错.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的导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及时的调节控制.因此,问题引导,及时调节控制教学目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出现疑惑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多维互动,形成数学思想
根据学生的现实掌握情况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教学目标进一步转换为教学成果.因此,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配合多元化的课堂训练活动,实现多维互动,对于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迪他们的数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授学生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笔者为学生制定了基础目标和重难点目标,其中重难点目标为:(1)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含义;(2)学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去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能够熟练地说出单调区间、单调函数等基础的概念,也能够根据投影仪展示的函数图像解释呈现的函数的单调性.但是对于重难点的学习仍旧不够熟练,步骤不规范,忘东往西.笔者通过细致的讲解配合多次训练,与学生实现多维互动,灵活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证明函数f(x)=x3+3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笔者细致讲解让学生首先任取两个数x1,x2,提醒他们注意标明两者大小情况,然后将他们的f(x)值分别代入减法运算进行分析.又多次安排他们证明在一定区间(-4,4)上的单调性等训练,经过多维互动,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多维互动,实现有针对性、有系统性、有重点的讲解,进行有灵活性、有层次性、合理性的练习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数学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数学思想的形成、打造高效、自由自主的数学课堂.
一、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
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都会在潜意识里产生自然的亲近感,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这一点,通过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似的情境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熟悉的内容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与老师、同学的有效互动,顺利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由于课文内容与现代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遥远,导致学生学习时很难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上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比如有什么自己喜欢玩的地方等。学生想到了很多童年故事,通过在班上讲述,思维活跃,注意力转移到童年趣事方面。这时我切入本课,说:“一起来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看他的童年与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借助先进手段,创设良好情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凭借生动、形象、便捷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声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进步。
例如,教学《松树金龟子》时,由于某些学生不知道金龟子的样子、特征等,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金龟子形象认知,我首先借助网络搜集了一些有关金龟子的图片和视频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看金龟子图片,大脑中已经勾勒出这种昆虫的外形,又通过观看有关金龟子的视频,对于金龟子特征和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抓住了金龟子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借助多媒体,老师创设了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形成了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戏”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的,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师生交流主要依赖语言,课堂提问是师生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灵活把握提问时机,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在师生和谐高效的互动、默契的配合中,自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讲父亲买了橘子爬上月台给儿子送橘子的情节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父亲的背影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父亲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儿子当时的心情如何?课文学习结束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瞬间被某种东西触动到心灵的情况?触动你的究竟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有力地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主题。
四、采用科学方法,锻炼学生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素质是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扎实的语文基础,良好的思维能力,优质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以及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又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根本措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方法能够建构高效课堂与培养学生能力。
如果把高效课堂比作是大海中的一艘轮船,那么,新课改的第一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灯塔”,也可以说,我们积极倡导创设高效课堂,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而能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才能保证高效课堂不偏离航道。
一、找准构建高效课堂的“灯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一词,含义颇广。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而新课标中所提及的语文素养,则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要突破构建高效课堂的三大要素之一的“教学效果”,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构建高效课堂,要因课而定,有重点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抓住重点提升的语文素养,因课而定,积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孩子们快乐、充满热情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呢?
二、牢记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南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新课改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性格和人格的健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与新课标提出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也就促成了高效课堂的建构。在苏教版第六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中,有位老师抓住了“两个人相遇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一问题,请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孩子体会感受萧伯纳谦逊自律的优秀品质以及小姑娘的人格力量。最后,回归生活当中,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这么提醒自己或朋友。
在你作文发表后得意扬扬时,好朋友会对你说……
在朋友钢琴考试通过十级,骄傲地到处炫耀时, 你会提醒他说……”
这样,不仅让孩子们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更重要的是有所用,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成长。
在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培养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教给他们思考的方式、思考角度和灵活性,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整体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的具体要求。在每一节新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课题来提问孩子们:如果给你这样一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呢?我一直觉得,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角度,拓展思维。通常情况下,通过课题,孩子们也能提问出课文的重点和要点。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也了解了学情,在此基础上授课,必将会事半功倍。
三、紧抓构建高效课堂的“舵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而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也是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要顺利实现这两点,就需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从演员转身为幕后导演,让孩子们去自主学习与探究。在讲解生字的时候,先请同桌互说。这不仅培养了小朋友的沟通、写作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为实现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讲解《李广射虎》的生字时,采用这一方法,唐、惕、猎、呆、札,孩子们都能讲到关键注意点上。有个孩子提醒“卢”字,还提醒到第一笔竖要比第二笔横长,不仅注意到字要写正确,还注意到要写美。这种通过孩子合作学习,当小老师,兴趣浓,注意力集中,可谓一举多得,有利于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备课;多元评价;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设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学科魅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行为的效果与价值,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促成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传统课堂的特点之一便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相信。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搞包办、一言堂。新课程改革体系下,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需要努力解读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生,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跟随自己的思想跑,放心大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大自学、自悟能力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鼓励主动思维的形成。
此外,教学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单纯地掌握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其放手,民主、激发、期待也是能够训练学生自主能力的方法。
2.改进教学方式是手段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媒体教学就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独特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旦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朝着高效率、高效果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备课效率,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高效课堂主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们却仍旧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外精心研读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的环节。
备课是教师沉淀知识和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学会分配精力,寻找备课的黄金分割点。资料表明,花费80%精力研读教材,了解学情,仅仅利用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能够实现教学能力的快速增长。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透彻的认识,才能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划分给教师的短暂时间内删繁就简、抓住重难点,言简意赅。
除了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备学生”的环节也要落实到位。高效课堂中,导学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学案当然不能是教师方面的“一厢情愿”,它得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必须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无论是哪一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够进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三、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实施教学行为,构建高效的课堂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让人感到自由、安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益于知识的生成。加上高年级学生兴趣在课堂上相比低年级学生不那么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只要善于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方法手段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绽放他们本身的生命活力。
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大文豪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协同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并不陌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已成为现今课堂上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为广大师生所推崇。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单纯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它强调学生们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如此,建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模式。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相比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值得被珍惜,也显得更为深刻。
同时,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诸如学生的能力高低、成绩好坏等。分组时要对班上学生按照性别、成绩、能力等诸多因素进行小组成员的均衡组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对于强化小组内部的优化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小组内应有自己的组长,由组长统筹负责小组的学习和每次的竞赛事项。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3.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基于教学重难点提炼出有价值的、启发式的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评价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
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恰当中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评价应该充满对被评价者的理解和人文关怀。
教学评价需要打破单一主体的格局,应注意多元评价相结合,如教师评、家长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在课堂中,评价不局限于学习方式、朗读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尤为重要。
总之,语文课堂评价应该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使课程设计更完美,教学过程更完善,努力建构充满生机活力、真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肖元英. 浅论高效课堂[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21(1):126-128
[2] 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1把握好学生兴趣,做好激情导入工作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以培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避免过早出现.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应该把握好兴趣这个出发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践,在物理课堂上,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笔者经常采用创设情景方法,学生情景的创设方面进行精心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过程充满好奇和新鲜.比如,在教学《凸透镜》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正对着太阳光,拿着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小木棒在地面上很快就开始了燃烧.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提升,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快速激发,这是利用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新课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被激情导入,对于下面的课程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实施快乐教学,结合好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感受到新奇感,使得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笔者能在教学别注重语气、音量和语调的合理运用,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有效使得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得以消除.每个学生的提问或者问题的回答,都应该善意地平等对待,并且进行适当的启发,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错误回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把话讲完,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明白学生的错误所在,另外,还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见解或解答.
口语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尽量保持生动的讲解,运用风趣的语言,这样能对那些对知识的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中学生给予很大的鼓励.为了更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相应的夸张动作来实现.比如,在对于“静摩擦力”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用非常大的力气去使劲推桌子,但是讲桌却没有任何移动,学生便会自主进行思考,“桌子在老师用力的情况下,为何没有运动?这其中应该存在平衡老师推力的一种力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启发.
3物理学科特点可通过小实验表现
实验教学环节中应该尽量展示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者物理现象中,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设置,在相应的实验中,应该保持学生的一种悬念心理,有时应该努力去做好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增强;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进行自我设计的创新型物理实验,比如制作相关的小天平、测力计、潜望镜、放大镜、针孔照相机、杠杆、量筒等教(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另外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使得其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更加突出.比如,笔者在进行《摩擦力》课程教学时,同桌的两位同学之间,其中一个同学先伸出手,让另外一个同学用更大的力握手,另外一个进行抽手动作,这样可以比较相互的摩擦力哪个比较大.另外,相同的实验还可以在手上擦上肥皂再次进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能够对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初步体验,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还能使得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感觉就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4积极营造充满想象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被充分重视,应该积极努力去为学生营造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其四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创新、任意表达、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只有体会到快乐学习,才能主动积极去参与课堂活动.比如,通过《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笔者刚进入实验课,就兴奋地喊道,“同学们,快快做好准备,我们要自己动手来进行灯泡亮起来的活动,把桌上的两个灯泡、开关、电池用导线连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能够积极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这时,有一个并联小组,正在自豪地对于他们的成果进行宣传,并且说了他们与其他小组的不同,我立马进行问题的追问,“串联和并联的连接特点,哪个小组能说一说?”这下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的同学说,并联像她家的鞋柜,有的说串联像一条珍珠项链,像糖葫芦.尽管比喻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则是高效课堂构建最为有力的表现.在实验课程结束以后,部分同学还依依不舍,感觉意犹未尽,而不愿意离开实验室.在这样的宽松融洽、充满想象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敢想、敢做、敢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语文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具有以下三个要求:明快,融洽,效益。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效益。课堂上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二、建构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此环节属于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些图画或文字资料、音像资料,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展示给学生,用于营造氛围,烘托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巧妙设问,激发起先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内容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怀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教师应精心设计起始教学,强化学生这一主体的新奇感,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为整节课提供一种积极的情感背景。
2、自学教材,明确目标。
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根据教材和课标所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或是“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既可以根据教材编排各个击破;又可以让学生通读教材,集中解决问题。本环节主要用于落实教学目标中的识记与理解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组织教学,适时引导。
3、解答问题,合作探究。
此环节属于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旨在实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精心设计题目(论述题、简答题、材料题、探究题、比较题等均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分组讨论。然后各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见解,最后教师总结。整个环节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参与其中,实现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导读之后,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解答、争论、说理或演示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矛盾,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辩析、明理,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在最佳时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4、达标训练,教学反思。
达标训练,教学反思是检验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提高,在效能上也能够全面的反馈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找出亮点,克服不足,以期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师应设计富有启迪性的练习,并紧密与教材结合,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难度应适中,针对优差生可做适度的区别对待;对难度较大的应作适当的指导;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应该注意,反馈练习并不总是“压轴戏”,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穿插于教学的整个环节;既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化整为零,分散进行,绝不可死搬教条。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①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一个清晰正确的答案;②对显示出独创精神的学生和做法,应给以表扬和鼓励;③对共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处理;④在学生答题或演练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为他们揭示某种新东西的机会,这对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