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47: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交互设计思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 概述
交互设计是涉及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数字信息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交互设计学科旨在对事物的行为方式进行合理地分析描述与架构规划,而后再设计出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1]交互设计要解决的是“人―机―环境―社会”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综合的考虑其间的关系,并做到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2 人机交互
(1)用户体验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当今的产品设计特别强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这便意味着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对用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所提供的服务也是更加细腻和全面。造成这个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由于大的设计环境正开始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其次是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服务类产品的要求就变得更高了。再次是各行业内部竞争激烈,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用户才能获得产品和企业的成功。[2]
然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也并不是绝对的。2005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交互设计理论家之一的唐纳德・诺曼博士就曾以《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是有害的》为标题发表文章公开质疑交互设计中过分强调人的因素的误区。诺曼认为不假思索地加以采用此方法可能是有误导性、错误的、甚至有害的。屈从于用户的要求会导致过于复杂的设计,同时忽略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如今交互设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以用户为中心”或者“以活动为中心”所能解决的。例如,校内网的“开心农场”,自2008年12月推出以来每天活跃用户超过300万。与此同时,无数人患上了“开心网综合症”,更有甚者偷菜成瘾患上神经衰弱。2009年开心网名列“中国十大被屏蔽网站”首位,有离开者痛斥开心网的“三大弊病”:浪费时间,泄露隐私,身价过亿却没有现实满足感。
值得注意的是,开心网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在国际上鼎鼎大名的MySpace、Facebook和YouTube等网站在美国也位居被家庭、学校和企业封杀的前三名。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断的反思。
人性本身的缺陷,如感性与理性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进取与享乐的冲突,封闭与开放的冲突,追求时尚与从众的冲突[3]等会导致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而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消费者正常的生活和健康,此时产品的优势已经转化为劣势。
(2)以人为本应当以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可持续性发展”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环境大会上正式提出的,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性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可。[4]而人作为参与交互的主体,首先要确保其在交互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并能够进行健康、有序、长期的交互。
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改变和影响人行为的能力,使得它必然承担起引导人们合理使用产品,并向人们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鼓励人们追求积极的自身价值,寻求和谐的使用环境的职责。强调人、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内心的共同诉求。[5]好的交互设计应当是能够对人的生产生活,情感交流起到促进作用的设计。
3 人人交互
(1)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
“网络时代与以往各个时代不同的突出特征就是双重的社会存在论,即一个客观实在的社会和一个用计算机终端及网络连接成的虚拟社会。如何面对一个领土意义的社会存在和一个超领土超实体的社会存在,是网络时代的第一个社会特征”。[6]
虚拟社区给人带来安全感,经由媒介来表达自己,往往会自动过滤掉自己不好的信息,着重突出自身优点,而且通过虚拟社区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群。再者,人都有多面性,通过网络可以释放自己内心潜藏的人格,扮演多个角色。同时人们可以在虚拟社区发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例如,较热门的网络游戏《模拟人生》就满足了以上条件。该游戏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成功地将市民的生活与朋友、邻居间的互动关系紧紧结合。借由《模拟人生》所创造的人生国度,让你有机会创造一个“够创意”的生活,换个角度思考,与你的真实生活相互印证,也许会有更多的领悟。但这些交互产品往往只能解决远距离,虚拟社区人群间的交流,却无法促进近距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我校的江南听雨论坛,极大地促进了在校师生之间、学院之间、行政机构之间的沟通互动,却无法促进寝室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而Facebook和人人网所采用的实名注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网络社区的虚拟化和不可信任度。Facebook由于它的真实性而备受好评,大多数Facebook的用户都只和自己相识的人交流,虚拟网络的世界也终于与现实世界有了交集。
(2)如何通过网络促进现实社区的交流。
交互设计横跨真实与虚拟的两端,通过设计数字信息产品和服务来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而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最为重要的是与现实生活中、存在于同一物理空间的人建立持久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社区具有传播准确及时,受众集中,影响力大的特点。如果加以利用,采用线上交流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现实社区人们的交流沟通。
4 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的关系
交互设计所关心的不仅是人与电脑的交互,也不完全是人与机器的交互,交互设计的对象实质上是通过设计或改进交互媒体产品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7]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虽然是交互设计的两个出发点,但设计人与机器交互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通过机器能够更便捷、有效地实现人与人的交互。我们无法忽略人的社会属性,脱离了社会,人将不再是社会的人。感谢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便捷,只要我们能够因势利导,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Coper,A.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Why High Tech Products Drive Us Crazy and How to Restore the Sanity[M].2006.
[2] 王晓龙.论个人即时通信产品交互设计中的矛盾性[M].2009.
[3] 郑碧强,张叶云.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3).
[4] 方兴,杨雪松,蔡新元,桂宇晖.数字化设计艺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璞.浅论人机交互背后的人人交互[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磁铁”单元第4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认识到磁铁有两个磁极,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会相互排斥。为了研究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上节课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符号“”表示相互排斥):
根据实验结果不难看出,同一个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一样的。以两端标有AB符号的磁铁为例,磁极A和另一块磁铁的磁极C相互排斥,但是磁极B却和磁极C相互吸引。
二、引导学生关注磁极指示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同一个磁铁的两个磁极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给出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颜色不一样;2.符号不一样;3.指示的方向不同。
其中颜色和符号的不同都只是表面的不同,指示的方向不一样才是磁极本质的区别,但是很少有学生提及这一点,因此我通过询问学生磁铁两极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关注磁极指示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这样就引出了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磁极的颜色不同、符号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但是磁极指示的方向是否也不同呢?很多学生都不能肯定,因此,接下来我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收集证据
要使学生在其日常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科学概念,并非易事,需要有大量事实或证据作为支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证据来验证,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或领悟的基础上主动转变观念。那么,怎样才能搜集到证据证明磁铁可以指示方向呢?教材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把条形磁铁悬吊起来,使其自由转动,等磁铁静止下来时,观察磁铁两极所指的方向。这个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存在两个不足之处:
1.方法由教材提供,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
2.只有一种收集证据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认识磁极可以指示方向是其本质的不同。
其实要验证磁铁是否能指示方向,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指示方向是指磁铁在可以自由转动的情况下,停止转动之后两个磁极所指示的方向。通过提示,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我就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验证的方法,学生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1,悬吊法,即教材上的方法;
2.水浮法,把磁铁搁在泡沫块等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上,让其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磁极所指示的方向;
3.支架法,把磁铁搁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支架上,观察支架停止转动时磁极所指示的方向。
在观察和实验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重复观察和实验。因此在上述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多次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一个磁铁的磁极是否可以指示方向;
2.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他磁铁是否也可以指示方向。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发现磁铁在停止转动后,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于是教师水到渠成地告诉学生磁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符号“N”表示;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符号“S”来表示。
四、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逻辑解释证据
在认识了磁铁的北极和南极之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做的磁铁相互靠近的实验,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
1.在分析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有哪几种方法时,要引导学生列出所有四种方法;
2.在归纳磁极的相互作用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情况磁极是相互吸引的,哪些情况磁极是相互排斥的,然后再让学生归纳磁极相互吸引时有什么相同点,相互排斥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这样的步骤使学生意识到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此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是为了搜集证据而搜集证据,搜集证据是为了形成解释。解释的产生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那么这些证据本身不是解释,要变成解释必须要经过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恰恰是过去教学上相当忽视的。怎样使用证据,在加工证据的过程中,就是要用到最具有科学性的,认识世界方法的根本工具,就是逻辑,就是推理。这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要学生学会的。
五、运用板书,体现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五个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板书O计的目的在于体现科学探究思维方式,运用板书,清晰地展示科学探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
为了便于学生理清整节课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通过以上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了本课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
六、结语
一、从课的架构入手,未来教室的软件STARC的启示
首先,把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尽可能地精简,并重新整合,不求全面,只求到位,但必须理出一条较清晰的主线。然后,把一节课分为若干个核心内容的活动,每个活动3~10分钟。最后,争取每个活动都能有1~2个兴奋点。
二、活动分类,采取策略
(一)感官流:看、听、闻、操作等。激发兴奋点的措施有:
1.演示实验:特殊的现象
2.操作实验
3.实验视频:3D动画,拟人化
4.口诀
5.笑话
(二)反馈流: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反映出来。激发兴奋点的措施有:
1.描写:画仪器、装置图
2.默写
3.概念图:可用概念图软件等
4.抓关键词
5.示错法
(三)内涵流:通过暗示,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自己寻求答案。激发兴奋点的措施有:
1.例如:在实验中,抓住理论数据和实验数据之间的差距,或者常识与实验结果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
2.在学案上做“广告”,体现一些人文气质,希望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对课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三、案例
课例一:溶液(第一课时)
1.内容:溶液,溶解过程,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乳化作用
经过取舍,乳化作用就不讲了。把“部分溶液的导电性”加入。
2.分成若干个活动
(1)以繁体字“”,来引入溶液。
(2)心目中的“溶液”的特点,准备了11个试管,装满各种液体。
(3)用“选秀”的形式,让学生在11个试管中找“溶液”。
选出后在黑板上把心目中“溶液”的特点,以关键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4)给出溶液“均一、稳定、混合物”的特点。让学生对11个试管选项进行修正。对关键词进行点评。当然还有待定的。
(5)3D短片揭示氯化钠和蔗糖在水中分散的过程。进行辨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分散的不同。
(6)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各5g,同时放入约三分之一试管的水。通过接力,使每个学生都感受3个试管的温度,引出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7)回到待定区。
①告诉学生:蒸馏水、酒精溶液、氯化钠溶液。②用了一个自制的装置来判断导电性。③给出部分溶液导电性强的原因。④解释:水、酒精溶液导电性很弱的原因。
(8)老师也带了饮料,而且是草莓味的饮料!
给它一个别名,叫“食用色素、食用香精、酸味剂、甜味剂的混合溶液”,现配,现喝!
(9)用“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南京精神,来代替“引入”“新授课”“应用”“课外作业”。
课例二:镁与盐酸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
1.想法: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感受理论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偏差,让学生能分析出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
2.内容:(1)理论上计算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2)实验测定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用排水集气法和差量法。
3.实验:两种镁条样品(光亮、被氧化)
(1)光亮镁条用排空气法收集并换算成质量。(2)被氧化的镁条用排空气法收集并换算成质量。(3)光亮的镁条用差量法测的氢气的质量。
4.从量的偏差中找原因:(1)为什么差量法测氢气的质量是最不准确的?(2)为什么被氧化的镁条测的值会最接近理论值?(3)为什么光亮的镁条产生的氢气会比实际值大很多?
5.学生的结论:(1)差量法的偏差,产生很多白雾,有水蒸气大量溢出。(差量法比测体积法偏差大得多)(2)50ml的盐酸体积要去除。(3)反应放热,使氢气的密度发生偏差。(4)镁条的纯度。
6.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1)怎样让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更加接近,更加有说服力。(2)走进实验室,多做实验,做简单的定量实验。(3)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实验数据。
四、反思
课堂互动的发展,更注重体验与思考的结合,更注重兼顾科学性,更注重互联网的应用,更注重回到生活中。
作为化学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应正确认识学生期望的心理水平差异,适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对每个学生抱有适合其能力的期待,尽量做到与学生的自我期望水平相一致,产生正效应。
【关键字】互通立交、设计
一、前言
互通立体交叉作为一种交通设施,是道路交叉的一种常见形式,可以实现不同方向车辆的合理有序的转换。建成后在整条公路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设计的合理与否整个城市的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互通立交的形式
1.半定向半苜蓿叶形立交
半定向半苜蓿叶形立交的布置形式:立交中1个左转匝道或者2个左转匝道选择环形匝道,其他左转匝道选择定向匝道,立交平面呈现半苜蓿叶形态。这一立交左转环形匝道不是在任何一个象限内都可以进行任意布置,而需根据转向交通量来定;半定向半苜蓿叶形立交的通行功能非常强大,在转向交通中具有主流方向的节点中非常适用,外形美观、对称,但是需要花费的资金成本较高。
2.全苜蓿叶形立交
全苜蓿叶形立交的布置形式:立交4个左转匝道中,每一个左转匝道均采取环形匝道,4个右转匝道与相交路连接在一起,立交平面呈现苜蓿叶形态。全苜蓿叶形立交的造价比较低,外形对称、美观,景观效果比较好,但是需要占据较大的面积,适合在没有任何用地限制、施工面积大的立交工程项目中应用。
3.Y形立交
Y形立交的布置形式:2个左转匝道中,每一个左转匝道全部选用定向匝道,然后分别进出主线,立交平面呈现Y形。Y形立交适合在高等级道路向交通流量非常大的T性路口转向中应用,若是碰到十字节点,则可以选用双Y形立交。
4.喇叭形立交
喇叭形立交的布置形式:立交左转匝道,主要选取环形匝道进出主线,立交平面呈现喇叭形态。喇叭形立交主要适用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转向交通量都相对较少的情况。喇叭形互通立交主要有两种形式,即A形式与B形式。在选取A形喇叭与B形喇叭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地形、交通量等相关因素进行确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A形喇叭。相比B喇叭,A喇叭的优点是利用大半径匝道驶离主线,利用环形匝道进入主线,能够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在十字节点中,可以选取双喇叭形立交。
三、互通立交选型的基本原则
1.两条干线或功能类似的高速公路相交时,应采用设计速度较高的能使转弯车流保持良好自由流的各种直连式匝道;非干线公路间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宜用直连式。当左转弯交通量较小时,可采用含设计速度较低的直连式(或半直连式)匝道,或部分环形匝道的涡轮形(或混合式)。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相交或两条一级公路相交时,可采用混合式立交。当转弯交通量不大时,允许在较次要公路的一方设置相邻象限的环形匝道。
3.高速公路与交通量小的二级公路相交时,宜采用在被交公路上设置平面交叉的旁置式单喇叭形、半苜蓿叶形立交。匝道上不设收费时,宜采用菱形立交。
四、互通立体交叉设计分析
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道路立体交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时交通的干扰,从而保证道路交叉处的交通安全与快速通行。
2.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速。我国对设计车速的定义是:在天气良好,交通量小,路面干净的条件下,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车速实际是个理论的车速,而车辆的运行车速是实际的85%车速。
3.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设计。匝道设计按一个固定车速来控制整个匝道的设计指标,是不符合汽车行驶特性的,导致匝道不能提供顺适、安全、经济和通畅的要求。匝道的设计车速与公路主线的设计车速的应用在设计中是不一样的。公路主线按设计车速来控制整个路线指标,来提供全线的安全、舒适的行驶。而匝道是提供车辆转弯的连接道,匝道的设计车速除了满足匝道本身设计的安全、经济外,还要考虑到与连接道路的顺畅连接,这也是匝道的设计车速不能用一个速度来控制的原因。
4.互通式立交的变速车道设计。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由左侧路缘带(与主线车道共用)、车道、右路肩(含右侧路缘带)组成。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路线规范规定: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
五、设计要点
1.平面设计
(一)匝道半径
匝道是构成立交的基本元素,是实现相交道路的交通转换,也就是转弯车道。所以匝道的设计离不开圆曲线。圆曲线半径的选取应与匝道类型等级相适应,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程度,地形、地质、地物、用地条件及交叉角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应匝道上行驶车辆的速度变化,保证车辆能够连续安全的运行。
(二)分合流端
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尽量选择单出入口,多出入口应尽量合并,即匝道为一带二的出口和入口,所以设计中匝道的合分流是必不可少的。分合流段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相邻出入口间距,规范上对各种出入口间距都给了相应的距离规定。
(三)主线上的分流点
互通式立交分流点是分流车辆驶离主线驶入匝道的地方,也是减速车道的终点、匝道的起点,驶离主线的车辆,一般来说驾驶员还没有完全摆脱在主线上高速行驶的速度感觉,在分流点处车速并不能完全减至匝道设计车速,有时甚至高出匝道设计车速的一倍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四)环形匝道设计
环形匝道作为唯一不设桥梁的左转弯匝道,在互通式立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常规立交型式喇叭型立交、半苜蓿叶及全苜蓿叶立交喇叭型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环匝道可在任一象限布设,但车流的行驶效果各不相同。不少设计中都以交通流量作为确定内环匝道布设的依据,即流量小的方向通过内环,流量大的通过外环S型的匝道,这样做到了和交通流匹配。其实另外一个因素同样重要,我们在设计时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出口匝道线形指标要求高于入口匝道,一般也应将出口匝道设置成S型曲线,而将环形曲线作为入口匝道。
2.超高设计
超高及其过渡由于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平曲线指标比较低,所以超高不可避免,但超高的取值及过渡需要深入研究。匝道超高设计要充分考虑车辆在匝道上行驶速度经常变化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超高值。收费站附近的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所对应的值;接近分流、合流处匝道超高值就应大一些。
3.确定立交匝道纵断面
纵坡设计应尽量平缓,最好一次起伏,避免多次变坡。出口处竖曲线半径应尽可能大一些,便于误行或其他原因要倒车时,不致造成危险或引起阻塞。入口附近的纵断面线形必须有同正线一致的平行区段,以看清正线上交通,安全驶入。
4.变速车道设计
变速车道是主线与匝道的连接部,其主要的功能是实现主线与匝道车辆进出的过渡以及速度的过渡,是在整个互通式立交交通系统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变速车道从功能上可分为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变速车道设计的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到互通立交的使用效果和安全程度。
六、结束语
对于一座互通立交的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互通立交总体设计是否合理,一方面影响着立交工程建设施工的成败,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的美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根据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以保证互通立交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聪.互通立交总体设计关键问题探讨[J].公路与汽运,2012(01).
[关键词]计算机 组装与维护 一体化教室 建设与思考
一、什么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即教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用真实的环境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亲自组装选择部件、组装计算机、安装软件、进行BIOS设置、维护计算机的运行并检测和处理计算机的故障。这样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基本知识的理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该教学环境自主学习。
二、为什么要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
1.这是岗位群中实际工作的需求
目前,计算机是各个行业中必备的工具,如果在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就会对实际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是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岗们未来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与本专业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就是在各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是目前岗位群中实际工作的需要。
2.这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际教学的需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计算机运行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教学环境中,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用实际的组装与维护环境,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地组织。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一体化教室。
3.这是计算机类似课程培养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
职业院校培养的计算机都属于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的相应的应用,作为各类工作人员,在做好本专业的工作时,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适合本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也就是说要有好的教材、课件、教案、考评方案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而目前一体化教室就能满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需求,也只有利用一体化教室才能能更好的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有效地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人才。
三、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要考虑的因素
建设一体化教室的目的就是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练,在练中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这里蕴涵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建立一体化教室需要我们去具体解决职业教育及课程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是预期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向期望的教学成就靠拢,并衡量教学学策略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因此清楚地表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满足当前各行各业劳动者对在相应的职业工作中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业必备的工具,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何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职业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2.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传授理论知识,由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工作的更直接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有限,要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我们设计科学合理教学任务。根据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关键的技能,让理论与实践联系更紧密。
3.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学生学习的“情形”和“环境”,一体化的教室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该设置尽量真实的现场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真实工作相一致的学习任务。
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同学在真实的环境和多媒体教学现场中掌握计算机中每一部分。为了充分与目前计算机市场接轨我们可以引入互联网,让学生再模拟当前的配置,根据自己的需求,应该如何选择。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杀毒软件进行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训练,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我们在一体化教室设置多种软硬件的故障现象,通过多媒体讲解每一种故障现象的处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处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的分析,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室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台各品牌各型号的计算机配件,同时为了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目前流行的软硬件技术,该教室还要接入互联网。
4.对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计算机组装维护这门课程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课程性质的要求,这门课程的性质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了的教学效果。这门课程可以用四阶段教学法,即教师首先设置教学情境,然后老师演示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让学生做的过程中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最后老师布置练习任务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练结。部分内容还适合项目教学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角色扮演法。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医疗费用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社区卫生护理服务已成为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社区护理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
江西省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社区护士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短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研究江西省社区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江西省社区护理专业教育现状
(1)护理专业的办学层次低,缺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省培养社区护士主要有两条途径:一为在校教育,二为岗位培训。其中大多数护士为未经过系统、全面的社区护理方面教育的半路转行的临床护士,缺乏专业性。在校教育时间比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护理教育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成而发展,在我省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且以中专为主,还没有本科层次。1999年江西医学院开始招收我省第一批本科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在课程中开设社区护理课程。护理教育发展至今,我省社区护理教育仍是一项空白,至今暂无学校开设了社区护理专业,或是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面分流,更谈不上培养出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2)没有规范的社区护理专业教材。全省各大中专卫生院校和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中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而编写教材,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临床护理的知识,缺乏社区护理的特色,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
(3)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我省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多数讲授社区护理的教师不是专业毕业,社区护理课程有的学校由内科护理教研室承担,有的学校由基础护理教研室承担,教师都未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更谈不上深入社区进行护理实践,对社区护理的理念认识有限。这些教师在承担社区护理教学的同时一般还需要临床护理等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4)社区护理课程教育方式单一且课时安排有限。受以往护士资格考试的影响,各学校对社区护理非常不重视,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以传统授课为主,课程安排内容上比较局限,实践所占比较少,甚至没有。以我校三年制中专护理为例,社区护理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课时仅为20-30学时,理论课程都非常紧,实践课程几乎没有,学校也没有建设社区护理教学实训基地。
(5)教学实践基地不完善。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刚刚起步,数量上不足,服务质量上不高,功能上不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符合要求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非常少。对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区服务机构和学校直接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到社区服务机构见习实践的机会,在学生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也没有什么机会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
2 促进江西省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1)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建设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增加与社区护理相关的课程,如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促进、社会学、营养学等。组织临床一线的社区护理专家编写统一的社区护理指导性教材,根据各地区的差异编写地方性社区护理教材。密切关注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社区护理教材的内容,同时编写与社区护理实践相关的教材。
(2)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建立校内和校外社区护理实践基地,供学校社区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践,同时给临床护士完成转型提供学习的环境。特别是校外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见习和实习提供环境,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效果。依托校内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资源,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社区护理实训带教老师,实现资源的共享。
(3)加大社区护理教育师资的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去国内外社区护理示范基地的考察学习,举行和开展各种社区护理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变由未接受正规系统的社区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承担教学的现状。同时,高校医学院校如条件好的的可以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或者开设护理学的社区护理专业方向,培养高学历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
(4)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制度。各实践基地要有规范的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监督措施,如制定《社区护理实践大纲》、《社区实习生管理规范》、《社区护理实践操作规范》等。
(5)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相应的课时,特别是社区护理实践课时。
总之,要发展社区护理服务,先要深入研究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发展和重视社区护理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万龄.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
[2]周锋.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外医疗,2010(3).
一、生活体验式的问题创设
以往的数学教学,就数学知识论数学,使学科变得相对独立. 这种创设在于把生活的常识或体验融会贯通于数学的学习当中. 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这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很好地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便捷的整合.
如在《感受概率》一章,重点在“感受”. 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试验游戏,体会概率与过去所学的很多确定性科学的不同,认识概率的思维方式和随机观念. 研究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时,目的使学生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事先能够确定的,是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件的发生我们事先不能够确定,是随机事件. 教材中给出的如抛掷骰子、摸球等试验和练习,数学性比较强,而这些实验就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拖动、神奇墨水等功能现场演示. 增添神秘感、趣味性的同时,将生活常识与体验融入了数学课.
二、循循善诱式的问题创设
这种创设是根据所需要的教学内容,适当创设合理情景. 为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设立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把问题逐步推向. 从而使学生递进式的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收获一步步成功的喜悦.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性的特点,可以“重预设”同时“重生成”,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形成新的问题.
如在讲《数轴》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
学校门口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5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1. 如何将马路、汽车站、柳树、杨树、槐树和电线杆确切的表示出来?
2. 在画这些物体时是否有先后顺序?
3. 你认为应该先画哪一物体?
4. 如何将其余物体适当的表示?
以上这些问题的创设,不仅解决了如何画数轴的问题,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轴的好处,可以触类旁通的解决类似的各种问题. 而在实际授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并不一定按着教师预设的四个问题讲授,我们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灵活性,随时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来开展以上四个问题的教学.
如此循循善诱,便步步为营,不仅得到了数轴的画法,也为确定数轴的“三要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视频欣赏式的问题创设
这种创设是基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研究数学. 不仅解决了数学本身的知识性问题,又解决了生活当中的技能性问题,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和应用价值.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资源库,和其窗口的便捷灵活的设计,可以无障碍的同时切换网络、视频和课件.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其他干扰而给学生学习数学本身带来的障碍.
例如在学习 《圆》时,可创设“1.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2. 能将车轮改成其他形状吗?如车轮为正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等,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虽然生活中都是以圆形的轮胎感受的,但是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积累过如果用其他形状的轮胎出行的感受. 因此,做一个用三角型、正方形、椭圆形轮胎的动画,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学生就更易理解和把握. 从而很容易的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即“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也为接下来深入探索圆的相关性质埋下伏笔.
四、组织活动式的问题创设
以往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学生只能随着老师的思路听、看着老师演示,少有质疑. 是否真的能达到解惑的效果呢?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越性组织活动式的问题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活动中体会和感悟,使他们通过合作,亲自动手、动脑的研究问题,得出新知.
例如在讲授《图形的旋转》时可以创设动手操作的活动:
每四人一个小组,其中一人活动期间负责动手操作,一人活动结束负责记录结果,另外两人主要分析发现和探索交流. 每组的白纸上画有边长为4厘米的等边ABC,在等边ABC外标一点O. 在白纸上覆一张透明纸,用图钉穿过O点且穿透透明纸.
1. 在透明纸上描出等边ABC,标好点A、点B、点C.
2. 将透明纸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再次描出白纸上的等边ABC,并对应标好点A′、点B′、点C′.
3. 取下透明纸,连接AO、A′O、BO、B′O、CO、C′O.
4. 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并说出其中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
5. 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改变?
6. 用直尺量出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7. 用量角器量出∠AO A′、∠BO B′、∠CO C′,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亲历操作,通过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最终得到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即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即旋转角相等.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以及特点。
(2)举例说出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3)说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特点。
(5)关注环境变化,认同人类与所有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教学重点
(1)两栖类动物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
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
3.措施
采取标本的直观演示、多媒体动画和视频的播放、电子白板互动生成等方式,通过生生互动、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学习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整体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小组讨论、调查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接触过青蛙的知识,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有所了解,所以本课多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演示青蛙一生的标本,以及白板的书写、拖放、聚光灯和演示等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流程
1.导入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播放大鲵的视频,展示蝾螈、箭毒蛙的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②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③提问: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一类?(两栖类)
④用橡皮擦擦除显示两栖类(如图1所示)。
图1
⑤提问: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与昆虫比较,有什么不同?
⑥用橡皮擦擦除显示生殖和发育(如图2所示)。
图2
(2)活动目标说明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两栖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题—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单击白板上播放器的播放按钮开始播放视频。
②运用橡皮擦擦除图片下方“两栖类”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两栖类”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③运用橡皮擦擦除“两栖类”下方“生殖和发育”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生殖和发育”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2.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1)活动设计介绍
①展示阅读与讨论。
图3
A.阅读19页的论文片段。
B.交流对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是否有与图3表示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的观点?
C.讨论: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②学生带着讨论题看书,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③幕布依次展示宋朝赵师秀的诗和与之相配的图片(如图4所示)。
提问:这首诗中哪两句诗与今天讲述的内容有关?
图4
④用电子笔勾画出与青蛙的生殖、发育有关的诗句(如图5所示)。
图5
⑤幕布依次展示:一年中什么时候你能听到青蛙“呱、呱、呱”的叫声?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⑥提问并展示:A.雌蛙与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B.青蛙的与卵细胞在什么地方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是什么?
⑦播放有关青蛙生殖与发育的视频。
⑧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
⑨播放有关蛙的一生的动画,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⑩提问:蝌蚪先后出现什么身体结构?
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
(2)活动目标说明
①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②初步明白青蛙对农作物的作用。
③了解青蛙鸣叫的时间、性别及意义。
④理解青蛙抱对的意义。
⑤进一步理解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以及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⑥理解青蛙的一生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⑦掌握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②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使问题的呈现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③电子笔的勾画功能便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动画、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⑤用橡皮擦将文字“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上方的白色遮盖层擦除,依次呈现“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橡皮擦的擦除功能使文字的出现自然、迅速,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提问: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方面的比较表(如图6a所示)。
a b
图6
③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④学生回答后,依次点击各个方框显示答案(如图6b所示)。
⑤用电子笔在白板上依次画出蝌蚪、成蛙的心脏。
(2)活动目标说明
掌握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呼吸器官、尾、四肢、心脏、循环路线)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等方面的不同点。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表格的阴影功能使问题答案的呈现很自然,便于师生、人机互动。
②电子笔的绘画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可以生成一些资料便于课后复习以及期中、期末复习使用。
4.青蛙的变态发育
(1)活动设计介绍
①展示有关变态发育的带有空格的概念(如图7所示)。
图7
②学生看书,完成空格的填写,其中一名学生在白板上书写。
③幕布依次展示问题和答案(如图8所示)。
图8
④展示雌雄同体的蛙、美国发现的五条腿青蛙、英国发现的三头六腿青蛙。
⑤提问: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学生答:这是因为青蛙能捕食农田的害虫,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
⑥播放有关青蛙捕食害虫的视频。
(2)活动目标说明
①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
②了解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环境恶化对其的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②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5.小结与反馈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哪些不同?什么是变态发育?
④展示反馈习题(选择题、排序题、填空题)。
A.选择题(如图9a所示) B.填空题(如图9b所示)。 C.排序题(如图9c所示)。
a b c
图9
(2)活动目标说明
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后教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②通过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和1道排序题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文排序功能有利于师生互动。
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储起来,便于学生以后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1.白板教学的关键说明
电子白板的交互性非常强,它突破了以往各种软件只是教师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上课“喂给学生吃”的限制,让学生也可以像教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板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而且操作极为方便,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电子白板中电子笔的出现把教师从电脑旁,从传统鼠标旁解脱出来,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形体语言的引导作用。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电子笔,使用不是很自然,加上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绘图、拖放、书写。
2.应用白板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知识点的落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在课堂反馈测试中得到验证。如测试的知识点为关于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的选择题和关于蛙的一生的排序题,满分16分。应用交互电子白板教学的班级均分为15.8分,不用交互电子白板而用Flash课件教学的班级均分14.0分,两者分差1.8分。
3.本节课生成性资源
本节课生成性资源主要有:学生对有关青蛙受精方式的回答(书写);学生对变态发育概念的填空;学生完成的选择题;学生对有关青蛙一生的排序。以上保存的这些内容今后复习时打开可以进行纠错练习。教师对赵师秀诗中关于青蛙生殖诗句的勾画和教师绘制的蝌蚪、青蛙心脏的结构图,便于学生复习时使用。
4.白板使用建议
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白板软件的兼容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参与面相对于网络课而言比较窄;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出现方式不如PPT功能强大;幕布功能是否能改进,如能灵活自如地任意打开幕布,最好一个屏幕上能同时出现几个幕布;运用书写功能时,字体大小的控制不太方便;Smart自带的LAT要是能自己编辑就更好了。
关键词 高职;制剂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135-02
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是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等制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药品生产设备操作、维护技能为目标,涉及的内容包括制剂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维护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一些制剂设备的结构图片、设备构件模型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设备的运动特征、工作原理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只能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使教学中较为抽象的内容能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并为教学提供多样化、多维化的信息空间,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得到很大的充实及改进。近年来,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
优势
1.1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教学难以描述的制剂设备运行特征、工作原理等内容,通过图文、声像形象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视觉和听觉上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点,使抽象的内容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通过图、文、声、像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各类制剂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维护,能够促使学生将形象、抽象、逻辑多种思维融为一体,拓宽思维空间,使教学活动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1.2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突破教学难点
在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中,各种常用制剂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传统教学中,授课教师每次课需花很多时间去描述设备结构、运行的特点,但教学效果却不佳,常出现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的现象。引入多媒体教学后,学生能够直观看到制剂设备的结构组成、运行过程,克服原有的认识障碍,教学的难点自然就容易解决。
1.3 扩大教学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药品生产中,而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制剂设备发展的前沿信息展示给学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条件。
1.4 克服场地限制,将场景教学引入课堂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将场景教学引入课堂中,在没有条件或机会参与现场教学时,可利用影视展示开展课堂场景教学,解决学生不能到制药企业生产一线临岗参观学习及校内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如将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设备工作情况进行摄制、编辑、归类,在课堂上与相应的图片、实物进行对照式的讲解,使教学更贴近实际生产需要,克服传统封锁、纯理论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方法
2.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否达到较好的效果,关键是要制作一套高质量的课件。课件制作之前,应认真构思讲授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设计以及相应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的选择,使之具有系统性、条理性。课件的制作应少字多图、文字精炼、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整体设计性。除了文字、图片之外,多媒体课件还应引入相应的视频、动画等手段表现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压片机运行过程时,可以播放压片机运行的视频或动画,这样就能很形象直观地表现压片机“充填压片出片”的过程;讲水针生产灌封设备时,可播放拉丝封口的视频,能够很直观地呈现安瓿预热、拉丝封口的整个过程。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2 建立多媒体素材库
充足的多媒体素材,是制作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因此,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尤其重要。多媒体素材库是对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后的收集存储,存储的方式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如建立网络服务器存储、光碟存储、电脑硬盘存储等。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的多媒体素材主要有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建立较为完整的多媒体素材库需靠平时的收集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互联网搜索下载后分类储存,一般在精品课程、制药机械生产企业等网站会有相关素材下载,但能下载素材的数量较少,同时会涉及素材版权归属问题;2)向软件开发公司购买,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定制素材,但费用较高;3)自行制作素材,制剂设备的结构、运行视频,可到制药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制药机械展览会等场地拍摄,然后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将拍摄的视频片段进行编辑制作、分类存储。笔者认为自行制作素材的方法最可取,所制作的视频最能符合自己教学的思路及设计,而且制得的视频素材不存在版权争议问题,同时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
2.3 应用仿真实训系统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一些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不足的高职院校,引入合适的仿真实训系统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将有很大的帮助。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于2007年引入的制药类仿真实训系统,在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其具有的某些独特功能是视频、动画无法比拟的。例如,讲高效混合制粒机时,通过多媒体技术链接至仿真实训系统,能呈现出三维的高效混合制粒机,并且能对其结构进行一步步的分解,还可以设定角色完成设备的操作、维护任务。仿真实训系统除课堂教学应用外,还能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途径。
3 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多媒体教学引发的思考
3.1 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某些功能也是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由于大多数多媒体教学都是采用投影的方式,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学生视觉产生疲劳,从而使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讲到某些重点、难点的内容时,适当地用黑板进行板书,能够使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更牢固地把握知识,增强课堂授课效果。
3.2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注重教学的连贯性、紧凑性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不能完全代替教学,也不能取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认为只要有了多媒体课件,一切授课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容易产生“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应认真备好每一次课,除了对授课的内容了如指掌以外,还必须熟悉每张幻灯片所包含的内容、知识点对应的图片及视频,清楚各知识点出现顺序、位置等细节问题,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连贯性、紧凑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3 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由教学的双边性所决定的,教学中只有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才是有效的。只有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的主动性,显然是搞不好教学的。因此,在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引入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例如,讲中药制丸设备工作原理时,可以先问学生汤圆的做法,由于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生会很积极响应,再引申到中药丸剂的制备的方法及设备工作原理。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除能活跃课堂气氛外,还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致勃勃。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态度,精心设计教学,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