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7: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1篇

【关键词】疼痛;第五生命体征观察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不舒适形式,也是人们就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癌性疼痛一般是指由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侵犯脑和脊髓;侵犯骨膜或骨骼;侵犯实质性脏器及空腔性脏器;侵犯或堵塞脉管系统;肿瘤引起局部坏死,溃疡,炎症等,在上述情况下均可产生严重的疼痛,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疼痛,也被认为是癌性疼痛,鉴于未缓解的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国际上已将疼痛定义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Pain as the 5th Sign,P5v5)。

我科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5月把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在临床肿瘤癌痛患者中加以观察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科,意识清楚、能明确表达其疼痛的肿瘤患者63例;男42例,女21例;其中肝癌17例,肺癌14例,胃癌11例,直肠癌13例,乳腺癌4例,胰腺癌4例。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年版)》[1],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癌性疼痛的定义、疼痛的类型、疼痛评估方法、三阶梯止痛原则、止痛药物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疼痛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的认知,选用疼痛评估工具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观察、治疗及护理。

2 实施

2.1 疼痛评估工具 对癌性疼痛患者,我科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与面部表情疼痛评定法(Face pain Scale,FPS)相结合的原则[2],因数字评分法(NRS)简明准确,但不能用于无数字概念的患儿;面部表情疼痛评定法直观真实,没有文化背景的要求,对于小儿、老年患者及表达困难者较为适用。每位肿瘤科护士随身携带一把疼痛评估量尺,量尺可用来数字评分和面部表情评定(量尺上有0~10数据及有无疼痛的各种脸谱6个),方便疼痛患者指出其疼痛程度,并制成表格附病历,做为医疗文书存档。

2.2 疼痛的观察 对癌性疼痛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的部位,如疼痛是否可以忍受、睡眠有无干扰,以及受干扰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等疼痛的强度观察;疼痛为全身疼痛还是特定部位的疼痛,如胸部、肝区、胃部等等;疼痛的性质:闷胀痛、酸胀痛、刀割痛、烧灼痛或绞痛等,疼痛发生时是否伴随有如:恶心、呕吐、眩晕、口干、焦虑、抑郁等其它症状。

2.3 用药后的观察 通过观察,癌性疼痛评分≥4分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处理,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口服1h、皮下注射30min、静脉输注15min一次,直到疼痛评分≤3分。

2.4 护理

2.4.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及真实的心理需求,实施疼痛相关知识介绍,用药知识指导,相应的语言安慰,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让患者真心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并鼓励患者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解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有效缓解疼痛,

2.4.2 体温单的绘制 疼痛定义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我国目前基础护理学教科书虽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也单列在“疼痛患者的护理”章节重点讲授,但并未列入“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章节[2],故传统体温单上并无疼痛一项。我科征求多位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在肿瘤科常规体温单上增加疼痛一项,遵循“常规、量化、动态、全面”评估的原则。绘制方法与呼吸相似,在疼痛未≥4分情况下,不纳入疼痛评估,体温单上不绘制,在疼痛≥4分,纳入疼痛评估情况下,常规入院前三天测绘每天3次,时间为06:00、12:00、14:00;以后每天2次,时间为06:00、14:00;如有特殊根据医嘱绘制,最多每天可测绘6次。

2.4.3 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在疼痛未≥4分情况下,护理记录单不用书写;在≥4分情况下,护理记录单上就需详细记录患者NRS/FPS得分、疼痛性质及部位、所用止痛药物;实施止痛治疗30分钟后再次书写患者疼痛评分、疼痛性质及部位、伴随症状(如口干、恶心、呕吐等等),判断疼痛是否缓解,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3 结果

通过NRS/FPS疼痛评估,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癌性疼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1]。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疼痛自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研究会列为第五生命体征以来,如何将疼痛评估信息简明、准确地记录下来,引起了国内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从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3]到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第五生命体征监测[4]及改良式生命体征观测单用于疼痛记录的效果观察[5]等多方探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总结,通过对科室护理人员的多次培训,掌握评估技巧、疼痛绘制、护理记录书写,加强了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使肿瘤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恐惧,达到无痛生存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2011-161,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S].

[2]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6-448.

[3]李漓,刘雪琴.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J].实用护理杂志,2003,(6):50- 60.

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实行择期手术[4]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整体全面的手术室护理,满足每个患者的各项要求。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值进行记录,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生命体征,术后调查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2.1术前护理

手术护士在接到医生的手术通知单之后,首先需要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及检查数据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是否正常。对患者的病情和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自己制定对患者的术前访谈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自己负责手术整个过程并自我介绍,基本工作做好之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术前注意事项,手术麻醉的过程和术后各种行为的训练指导如翻身、咳嗽、排便等,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让患者对手术的过程和麻醉的目的、过程、意义有所了解,同时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增强患者身体对于手术的耐受能力,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术前紧张心理。

1.2.2术中护理

再次核对患者的病历及基本病情和手术的房间号,以免出现意外,对待患者要积极热情,患者如有紧张心理需及时安慰以平复其心情,对手术室的设备及设置向患者做简单介绍,重点向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中与麻醉的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手术过程患者的安排,手术过程中创造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调整在21~25℃,湿度保持在50%左右,操作过程需要做到轻、准、稳,应避免声响过大而影响患者,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即使交谈也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时手机应关机或调静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巡回护士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面部表情及呼气的幅度,并做好记录,同时询问患者是否不适,如有问题及时处理,让患者舒适放心[4]。

1.2.3术后护理

手术过后送患者回病房,两天后,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关心患者的伤口、饮食、心理及精神状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效果及愈合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早日恢复的信心,并且诚恳的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整个手术室护理进行满意度的测试。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生命体征、护理的满意度等三方面的调查,心理方面;术前术后用同一种焦虑自评量测表[5]来测量患者的焦虑值,将其换算为标准分,其得分越高表明焦虑越明显。生命体征: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满意度:由巡回护士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可分为相当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患者可凭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和术后焦虑值比较

对照组术前焦虑值(35.5±3.40)分,术后焦虑值(12.8±2.42)分,焦虑差值(20.7±1.23)分;观察组术前焦虑值(25.6±2.99)分,术后焦虑值(4.2±2.34)分,焦虑差值(21.4±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生命体征较术前改变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满意度调查比较

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 小儿急腹症; 护理;  手术指征

Care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of Children Acute Abdomen/WANG Man-lin,WANG Ai-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8):043-044

【Abstract】 Objective:Investigate care and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of children acute abdomen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Method: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hildren cases of acute abdomen treatment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11, including 107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43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cluding vital signs, abdominal pain and abdominal signs,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body posture and change of expression,children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a routine examination.Result:All patients received timely and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Corr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care,timely screening of patients who required surgery,and grasp in timing of surgery,timely laparotomy is important in reduc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acute abdomen in children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hildren acute abdomen; Nursing ; Surgical ind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5

小儿急腹症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器管发育不成熟,或因年龄因素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疾病的发病过程,往往很难把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指征,容易错过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腹膜炎、梗阻坏死、穿孔和出血等[1]。故临床上密切观察和护理对于手术指征患者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院自2007-2011年共收治了小儿急腹症151例,其中保守治疗107例,手术患者44例,均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疗效满意,现就临床体会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1例患者,男87例,女64例,年龄0~13岁;其中保守治疗107例,手术患者44例。

1.2 急腹症分类 本组手术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8例,肠套叠7例,腹股沟疝嵌顿6例,外伤性腹腔内出血2例,急性肠梗阻1例。

1.3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均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腹部X线平片、B超,必要时行CT。

1.4 治疗方法 临床上根据患儿病史、体温、脉搏、呼吸等全身状况,观察有无休克、高热、失水、酸中毒;尽快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以求尽早确诊,做好围手术期准备,视腹膜刺激征严重程度及腹部穿刺阳性结果决定是否行剖腹探查术。

1.5 病情观察和护理

第4篇

【关键词】 宫颈妊娠; 抢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163-02

宫颈妊娠系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子宫颈组织内口以下的子宫颈黏膜,宫颈妊娠的发病率为1/(8600~12400)妊娠.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这一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宫颈妊娠独有的高危因素是剖宫产史,约占所有患者的70%[1]。宫颈妊娠的发病率大大增高,子宫颈的解剖和组织都与子宫体不一样,常常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休克,而危及生命,现将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8月12日收治的1例宫颈妊娠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4岁,未婚。因清宫术后阴道持续性流血半天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5 d/30 d,LMP:2013年7月1日,尿妊娠试验(+),未婚有性生活史,不避孕。8月11日下午同房后出现下腹部疼痛,晚间就诊途中突发大量阴道流血,伴血块。急诊B超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线分离2.4 cm,内见混杂性回声,范围约6.3 cm×2.3 cm。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血红蛋白110 g/L,血β-hCG:985 mIU/ml,当时考虑不全流产,阴道大量流血,晚间急诊行清宫术。术前、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止血,促进子宫收缩等对症处理,观察一夜阴道流血减少,但仍有持续性出血,故以阴道流血待查、子宫复旧不良于2013年8月12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6.2 ℃,P 78次/min,R 20次/min,BP 100/65 mm Hg,病程中患者自觉头晕,无心慌及晕厥,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止血,促宫缩等对症处理。但止血效果不明显,患者8月12日上午一直有少许阴道流血,中午时给予阴道探查术,查看宫颈口有血凝块堵塞,予以清出血块约100 g,同时予以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宫颈2、11点注射,1 h后,仍有阴道间断性流血,色红,伴有大血块,患者面色苍白,自觉乏力、头晕、出冷汗。予以心电监护示:血压 103/68 mm Hg,心率 112次/min,血氧饱和度99%;急诊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9 g/L,考虑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急诊输细胞悬液2 U,根据病史及休克指数,估计出血量为1000~1500 ml,急诊送手术室抢救,行阴道探查术。急诊床边B超示:宫颈管内有8 cm大小混杂性回声,有明显的包膜,子宫内膜线正常,考虑宫颈下段活动性出血,宫颈妊娠破裂,予以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双侧宫颈膀胱交界处方约0.5 cm,距宫颈外缘1 cm处纵行缝合宫颈前后唇,继之行缝合处稍上方再分别缝合,纱条填塞宫颈管,术后转入监护室,阴道流血少,血色素上升明显,予以抗感染、止血、输血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后复查B超宫颈管内4.1 cm×3.0 cm的混杂性回声,局部与宫颈肌层分界不清,考虑宫颈妊娠。予以MTX 20 mg肌注行化学治疗,以杀死滋养细胞共5 d,后复查血hCG逐渐下降至132.5 mIU/ml,术后予以精心治疗,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病情恢复良好,住院10 d,患者要求签字出院,嘱院外定期门诊复查。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及急救配合

患者入院后因阴道持续性流血伴有大血块,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出冷汗,遵医嘱立即用16~18号粗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各种药物及时的使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快速补充血容量,准确快速执行医嘱,同时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抢救处理,如交叉配血、备血、血常规、急诊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等血标本的抽取,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予以氧气吸入,留置尿管,正确估计阴道流血量、性质、颜色并记录,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更换潮湿的一次性成人尿垫及卫生垫,以保持会的清洁。

2.2 术前的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因突发大出血,担心出血不止,危及生命,思想压力较大,家属表现出极度紧张、焦虑和恐惧,护士应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以及观察阴道流血的重要性,时刻给予人文关怀,清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戒备的心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术后返回监护室,护士向手术医师及麻醉师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和麻醉情况及术中阴道流血量,术后予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每15~30 min监测1次,血压波动98~104/57~62 mm Hg,呼吸18~20次/min,心率90~108次/min,血氧饱和度98%~99%,并予以氧气吸入,2~4 L/min,患者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平稳,从监护室返回普通病房。

第5篇

【中国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04-0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例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急救与护理后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情况。结果 误吸后1h患者体温升高与误吸后48h相比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生命体征与误吸后48h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显性误吸;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护理

误吸在临床中是指液体、食物以及唾液等经声带裂隙而进入到气管当中的情况[1]。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两种,并发咳嗽症状的误吸称之为显性误吸,未并发咳嗽症状的误吸被称为隐性误吸。误吸可导致引入性肺炎、窒息以及呼吸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本次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救治的12例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从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回顾性分析涉及资料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救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共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72~89岁,平均79.56±3.27岁;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73~88岁。全部患者均有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史,脑卒中病情稳定后遗留有吞咽反射障碍、进食饮水咳呛等症状;脑卒中后并发意识模糊者5例。

1.2 方法

1.2.1 急救与护理 急救时应及时去除误吸诱因[3],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除法清除气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清除误吸的异物后给予吸氧治疗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并对症处理,给予脏器功能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对于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给予利尿、强心以及扩张血管的综合治疗[4]。

急救过程中配合医生行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除术,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持续高热、呛咳及生命体征指标超过或低于正常值范围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并给予相应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注意预防再误吸的发生。

1.2.2 统计学处理 对比误吸后1h时与给予急救护理后即误吸后48h及误吸后5d时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及SPO2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48h与5d时的数据分别与1h数据进行对比,采取t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误吸后1h患者体温升高与误吸后48h相比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生命体征与误吸后48h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误吸后不同时段患者生命体征统计对比表(x±s)

3. 讨论

急救时应尽快将吸入物吸出,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尽早吸出吸入的异物以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可有效改善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具体操作时可使患者取侧卧位,采取震荡法与叩击法将肺叶当中的异物吸引出来。本组中急救患者于急救6分钟后苏醒。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监护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吸引成功后注意对吸出物的性质与量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显性误吸后主要临床特征有体温升高,咳脓性痰或者咳痰量显著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呼吸窘迫,低氧合分数,出现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显示为急性的I型呼吸衰竭,肺部可见新湿音,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者中性粒细胞数增加,胸部X片可见肺部的新浸润性阴影,阴影部位与发生误吸时的有关。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掌握患者相关化验、检查的结果,以正确判断是否出现误吸。喂食过程当中发生误吸的比较容易判定,但应注意对留置胃管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鼻饲的时间、量、及、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呛咳、是否有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等情况作出基本判断。

急救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体温、心率、痰、咳嗽情况、意识状况、循环状态及血氧饱和度。定时测量患者体温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发热症状有无缓解。本组病例于显性误吸发生后的6h内发生肺炎合并细菌性感染,进而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于1内发生,于24h内可达峰值。经过急救与护理后大部分的患者病情于48h内出现好转,生命体征显著改善,5d左右病情趋于稳定。于病情稳定后给予重点监护,预防再误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雪英.11例误吸致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1):126-127.

[2] 吴克琴.老年脑卒中病人吞咽困难误吸的临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42-44.

第6篇

[关键词] 消化道大出血; 急救护理; 观察;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8-01

消化道大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或是胰胆等部位的出血,临床表现常常以呕血、黑便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1],因此除了积极有效的救治外,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及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现观察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本院选取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恶性病变者;②因认知功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③口、鼻、咽喉部或呼吸道病变的出血者以及进食引起的黑便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回顾性观察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0±1.00)岁;呕血23例、黑便28例、呕血伴黑便21例,存在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32例,无症状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19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同时参考《内科护理学》[3]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观察表》,同时由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含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消化道出血原因、部位、护理措施和效果及生命体征等相关内容。

1.3 急救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相关护理、护理、管道护理及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 结果 60例研究对象经过积极急救护理后总有效达100.00%且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见表1所示,p

表1 60例研究对象生命体征改善情况

3 体会 消化道大出血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达10%左右,而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实施有效、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至关重要。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消化道大出血者给予了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此次护理措施有效及可行,因此我们现将此次急救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主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意识状态、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总而言之,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不同其治疗措施就会不尽相同,因此急救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治疗措施而制定适合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护理效果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对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以华.15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63.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第7篇

结果:4例患者行经腹腔引流后,于7~9d引流管无胆汁流出,且拔管后未发生再次胆漏;20例患者行再次腹腔镜探查,并放置腹腔引流管;8例患者行开腹探查,留置支撑管引流,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而均得以治愈。

结论:LC术后需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体征,以做到早期发现胆漏,及早给予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此改善临床预后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2-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普外科临床常用术式之一,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因患者个人差异,或手术操作不当,可易引起胆漏等并发症,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往往影响预后质量,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1]。为此,本文将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LC术后并发胆漏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LC术后并发胆漏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8.5±2.3)岁;所有患者均为为首次行LC术,且术前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急性炎症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例,胆囊结石伴萎缩性胆囊炎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体征、引流胆汁总量及B超检查确诊,B超检查可见腹腔及肝下间隙积液;临床体征表现为术后不同程度发热、腹痛、黄疸、腹膜炎体征,且经腹穿抽出胆汁;术毕当日及术后第1d引流胆汁总量≥100ml,其中24h内引流胆汁100~400ml者8例,400~800ml者24例;胆总管漏15例,肝总管漏3例,迷走胆管漏2例,胆囊管漏8例,胆囊床漏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腹部体征观察。由于LC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无明显腹部异常体征,因而LC术后需严密观察腹部有无剧烈疼痛、腹胀、肌紧张、反跳痛等异常体征,若有上述体征,且患者的生命体征较平稳,则需警惕胆漏发生,需及时上报医生,必要时经BUS扫描确诊,与此同时,待患者全麻清醒后,主动询问患者腹部有无异常体征,并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出现腹膜炎体征,应首先考虑胆漏的可能,另外,部分患者因个人体质差异,未发生明显腹部异常体征,因而需要在观察腹部异常体征时,需全面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其他体征。如本文研究中,有1例出现反复腹泻,经止泻药治疗仍未改善,考虑为因胆漏引起少量胆汁刺激肠道而引起的腹泻,经BU检查确诊;另有1例无明显腹痛,但腹胀明显,且术后未排气,经灌肠治疗仍未缓解腹胀,考虑为胆漏而行BUS检查可见腹腔内有积液而确诊。

1.2.2 生命体征监测。术毕,加强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并加强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测,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若出现恶心、呕吐、低热、继发感染、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异常改变,需考虑为胆漏,应及时BUS检查确诊。

1.2.3 腹腔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部分患者因胆囊炎症较重或腹腔粘连等因素而于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因腹腔引流管可引出炎性渗出液,为此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状,以准确诊断有无胆漏,若引流管内有胆汁样液体,24h内引流量≥100ml,则需考虑有胆漏发生;与此同时,做好引流管标记,并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逆流,定期更换引流袋及敷料,若术后24h内,患者主诉右上腹局部有腹膜炎体征,且引流管无液体流出,则考虑为引流管堵塞,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管腔。若术后24h引流量在30~50ml之间,且引流液呈棕红色,与血性液相混,常与LC术后正常带有血性引流液相似,而被忽视,但实验室检测引流液,其胆红素明显升高,则可提示有胆漏发生。拔管时,需观察引流管内无胆汁后方可拔除,且拔管后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有无异常改变,若仍有胆漏,则需重新置管引流。

1.2.4 胆漏后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若临床确诊为胆漏,需立即遵医嘱给予负压吸引装置,加强有效引流,预防胆汁对腹膜的持续性刺激,以此减轻腹痛、腹胀等症状。在胆漏负压引流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有无异常改变,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24h内引流量有无异常变化,并根据引流量适当调整负压,负压引流需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逆行感染。待腹部异常体征明显改善,且经BUS检查无腹腔积液,待形成引流管周围瘘道后,方可停用负压引流而改为普通腹腔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治疗,

1.2.5 创口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手术创口有无出血、渗出液,并观察记录渗出液的色、量,同时,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1.2.6 心理护理。患者经LC术式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后,常深感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但若合并胆漏,往往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对LC手术治疗失望的情绪,而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的心理,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同时部分患者因腹腔安置引流管而产生疼痛不适,常想拔出引流管。为此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胆漏发生的病因,并肯定LC的疗效,以此消除患者的心中的疑虑,减轻心理负担,以此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向患者讲解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叮嘱患者切不可因疼痛不适而自行拔管,护理人员可在心理安抚下,适当调整引流管位置,以此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心理焦虑。

2 结果

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经腹腔引流后,胆汁由第一天180ml逐渐减少,未发生腹膜炎体征,于7~9d引流管无胆汁流出,且拔管后未发生再次胆漏;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行再次腹腔镜探查,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8例患者行开腹探查并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留置支撑管引流,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而均得以治愈。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肝胆外科疾病的深入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肝胆外科临床常用术式之一,较常规开腹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与此同时,伴随LC术后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中胆漏是LC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常影响预后质量,为此加强LC术后病情观察,及早发现胆漏,早期腹腔引流,不但是临床积极处理胆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2]。

第8篇

伤观

【关键词】颅脑外察护理

颅脑损失的病人,病情急、伤势严重、威胁生命。如何做好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护理上需要十分细心、周到全面、全神贯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协助每位患者达到最佳康复。

1病情观察

1.1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观察意识是否清醒,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演变过程,通过病人对语言的回答,眼睛的活动,定位动作来判断病人是否清醒、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协助辨别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及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

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直径为2.5-4.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瞳孔等大正圆,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是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亦可能是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小脑幕切迹压迫动眼神经所致;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脑疝晚期或脑干缺氧的表现,看瞳孔变化时应了解瞳孔变化的发展过程,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神经体征等是否异常,才能评价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1.3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症状。是机体内压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集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范围且互相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生命体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4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头痛,头痛的程度和性质,一般颅脑外伤患者具有头痛、呕吐。如果发现头痛为搏动性,呕吐呈喷射性有视力模糊,最好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降低颅内压,高流量氧气吸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气流量达到3-4升/分,以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1.5肢体活动的情况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瘫痪程度等。出现一侧瘫痪或两侧肢体不详,提示颅内高压的可能。反复头痛、呕吐伴偏瘫,颅内血肿、脑出血,需要及时手术降压。由安静转入躁动,由躁动转入安静,需要查CT,是否有病情恶化趋势。

2基础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口腔内分泌物排除。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呕吐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深昏迷病人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要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湿化气道,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同时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有效的供给药物。

2.2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中枢性高热病人做好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分为局部降温和冷疗两种。冷疗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原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药物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退热

2.3防治发生继发感染长期卧床及昏迷的病人,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尤应注意骶尾部、足跟、耳部等骨隆突部位,消瘦者伤后初期及高热者常需每小时翻身,长期昏迷的一般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滁留后继以尿床。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感染的主要原因。必须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导尿过程中,加强会护理,夹闭导尿管并定时,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天,已减少泌尿系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眼睑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药膏保护;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遮盖上眼睑。脑损伤病人因意识不清或肢体功能障碍,可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应保持病人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作四肢关节被活动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2.4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意外伤害,疼痛的刺激及伤后有后遗症的顾虑,往往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性格改变,需保证患者充分睡眠,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鼓励他们要有信心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接受治疗。

2.5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交代家属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严禁喧哗,减少探视,做好患者的清洁卫生,让患者舒适,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遵医嘱按时服口服药,合理膳食指导,因人而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适量锻炼身体,有意识障碍及偏瘫者应注意安全,床上翻身活动,行走时需要有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病人出院后语言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持续过程,家属应持之以恒,通过学习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前,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自我保护,防止感染其他疾病,使患者在一个快乐温馨的环境中生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胃肠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由于在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时候基本上要进行禁食处理,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极容易在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时候或者手术之后发生生命体征的异常,严重时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我院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了根据病情而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让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的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1.7±4.6)岁,有20例为胃肠道肿瘤,有13例为肠破裂,有10例为急性阑尾炎;观察组患者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2.4±5.3)岁,有23例为胃肠道肿瘤,有14例为肠破裂,有7例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胃肠外科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了术后的身体指标检测、抗感染处理以及血糖、血压控制等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首先,在手术前,要进行完善的手术准备。通过化验检测手段,对患者的病情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并在手术前一段时间严密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必要时可向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再进行手术。让患者定时定量用餐,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手术,既要防止患者因禁食而出现低血糖症,也要避免患者因情绪波动而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现象。其次,在手术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护理引导。在进行了抗感染以及止血处理之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患者结束手术的第一时间,要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可以注射微量的胰岛素。并且,留置于患者体内的导管,要注意嘱咐家属避免在日常活动中触碰到导管引起导管脱落。或者引发伤口感染。特别注意患者手术后的饮食,在初期进食流食,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保护患者血糖的稳定性。

1.3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表现来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价。将患者在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稳定,血糖指标正常,术后无并发症出现评价为优秀;将患者在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血糖指标的波动不影响手术进行与患者的康复评价为良好;将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其他生命体征状况评价为较差。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用P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观察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为74.4%,观察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为95.5%,两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受到其自身病情的影响,在围手术期极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2]。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区别于普通的患者,注意从护理手段上入手,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3]。

从本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在接受了基于病情的针对性护理之后,患者的护理优良率达到了95.5%,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时74.4%的优良率。因此,对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条件,让患者在术后更加稳定地恢复身体机能的正常。

参考文献:

[1]王叶娟,张洁,张海霞,等.浅析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189-19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