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5:54: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市场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虹口区电子交易市场现状
(一)市场经营管理者基本情况
1.中硅电子交易市场。上海中硅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3年10月,注册资本200万元,全部由自然人以货币出资。该公司自行研发并建立“中国硅产品交易网”交易平台,开办硅及其相关产品的电子交易。
2.钢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上海钢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设立于2005年7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目前正准备在虹口重新注册网络市场经营管理公司。
3.中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上海中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5年4月,注册资本1667万元,6家企业以货币出资,由北京中联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控股。目前已建成“中国联合钢铁网”交易平台,主营钢材电子交易。
4.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3年12月,2004年由普陀区迁入虹口,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1个自然人及6家企业共同出资,其中货币资金1600万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400万元。市场通过“上海钢材网”交易平台,为钢材相关企业提供在线交易、物流配送等服务。
5.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设立于2004年4月,2006年12月由浦东新区迁入虹口,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浙江物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储物流在线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及1个自然人共同投资组建。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网上提供钢铁产品的电子交易及相关配套服务、钢铁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服务,是目前我区规模最大的网络电子交易市场。
6.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上海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均为自然人投资。
(二)市场经营运作情况
目前,中硅电子交易市场和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尚未正常开展经营,另外四个市场运作情况正常。从会员数量和交易规模来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前景较好。
(三)电子交易市场目前存在问题
1.确认经营场地较困难。电子交易市场的主办方虽然名为市场经营管理公司,但在其公司住所内看不到经营者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都在Internet网络上完成,市场经营管理者一般是自行购买服务器,通过自行开发或购买的网上交易、信息软件来构建市场交易平台。目前看来,这些服务器的架设地都在上海,有的设在公司注册地,有的请电信部门的机房托管,托管地址比较分散。电子交易市场的实际经营场地如何确认?以市场经营管理公司住所为准,还是以托管服务器的地址为准?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是横亘在工商部门面前的一个监管难题。
2.场内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确认问题。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与入场交易商都会订立进场合同,即通过会员制招募会员,并收取相应会员费。会员的准入标准由各市场自行制定,其中首要条件是交易商必须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从事与交易商品有关的现货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的企业法人,以防止场外游资进入市场进行炒作,但是对于会员资格的续存以及会员退会都没有具体规定。这与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中工商部门对场内经营者的准人监管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没有地域限制,外省市的企业能否直接入场?入场交易商是否需要再办理市场内的营业执照?这些都是需要明确和统一的问题。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内,经营者即使不告而别,一旦发生交易纠纷,可以启动先行赔偿,再向经营者进行追偿:在市场退出机制方面,辖区工商部门既是监管部门,又是登记机关,可以进行无缝衔接,政府监管风险不大。而电子交易市场在理论上的经营规模是无限大的,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经营者都可以加入经营队伍,交易的间接性、成交地的广泛性、行政机关的管辖权如何确定,不同地域的监管部门如何配合等诸多问题,无疑大大提升了监管的难度和风险,
3.经营风险的潜在威胁。电子交易市场内每日流动的资金量庞大,动辄百万,甚至数千万、上亿元。虽然,各市场经营管理者大多与开户的银行签订了资金监管协议,实现三方共同监管。但是,万一市场主办者恶意抽逃和转移资金,那必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不仅关系大量资金安全,甚至可能引起相关生产资料的国内、国际价格波动,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秩序稳定。因此,对电子交易市场潜在的经营风险威胁绝对不可小觑和掉以轻心。
(四)工商部门监管现状
现行的丁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对电子交易市场都是有约束力的,这是工商部门进行监管的基本依据,也是工商部门确定电子商务监管内容和切入点的基本依据,
目前,虹口工商分局采取两级监管模式,市场合同科主要负责规范市场主办方的主体资格,市场运作模式、监管方式创新等方面的调研和走访,工商所主要负责市场经营者公司住所规范、商标广告监管、工商年检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对策思考
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子交易的相关立法滞后,由此导致有关电子交易的标准规范以及政府管理职权划分不明确,给工商部门带来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若消极监管或保守监管,作为市场监管“兜底”的工商部门有可能吞下“不作为”的苦果:若积极实施全面监管,工商部门就有可能陷入“监管越权”的泥沼。
但是,电子交易市场终究还是市场交易行为,不论是传统的有形市场,还是新兴的、虚拟的无形市场,都应在工商部门监管范围之内,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理电子交易市场责无旁贷。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下,工商部门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推广电子交易市场认证制度
在网络上承担身份认证任务的被称为认证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CA)。认证机构一般由独立的、不以盈
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担任,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签发和管理电子商务证书:产生、管理使用者密钥、CA密钥等。当参加电子交易的各方向认证机构申请电子商务证书时,需提交有关身份证明经认证机构验证,然后签发证书。在电子交易进行时,一方可以向对方提交证书证明自己的身份,对方可要求认证机构验证双方身份。可以看出,认证机构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电子交易的安全。
考虑对场内交易商建立和推广CA身份认证和网上电子营业执照结合的双重认证体系,共同强化和确保网上交易安全。目前虹口区几家电子市场中只有中硅市场率先通过专业认证公司开展会员网上身份的CA认证,并在市场运作中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制定和推荐使用电子交易市场示范合同文本
电子交易市场每天都发生大笔经济业务,交易商与电子交易市场之间、交易商之间都要签订各类电子合同文本,如《入市协议》、《在线挂牌电子交易合同》等。现行每个市场的合同文本都不相同,部分合同文本中约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不平等。因此,制订统一的电子交易市场示范合同文本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合同履行中各种纠纷的产生,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也便于工商部门对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
虹口工商分局可利用电子交易市场相对集中的优势,在电子交易市场现有各类合同文本的基础上,拟定示范合同文本的初稿,通过征询市场主办方、入场交易商意见,邀请市局相关处室、人民法院、社会法律工作者等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广泛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稿。经后推荐区内各电子交易市场试点使用,然后向全市电子交易市场推广。
工商部门通过网上巡查、现场抽查等方式对电子交易市场使用示范合同文本情况进行检查,限制电子交易市场使用自制合同文本,提高示范合同文本的使用率,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条款,制发修改通知书,并定期向社会公示。
(三)强化对市场主办者的规范和监管
1.建立电子交易市场协会
目前,电子交易立法滞后,而且缺少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在现实情况下,各电子交易市场主办者根据《合同法》和《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遵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各自交易市场的管理办法,但由于缺乏指导,大多立足于市场自身利益的考虑,规则之中不少条款显失公平、“霸”气十足。
虹口工商分局考虑通过市场协会这一平台,组织各个电子交易市场制定统一的市场章程、交易规则、财务会计制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以便于工商部门监管。同时,通过行业自律,促进各市场之间相互监督,减少不规范操作。
2.控制无序竞争
(1)实行数量上的相对控制
电子交易市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决定了其交易外延的无限扩大性。从数量上而言,更多同种行业电子交易市场的设立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其经营规模的扩张。因此,严把电子交易市场的准入关。控制相同类型市场的数量能有效遏制无序竞争。
(2)实行区域相对集中
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新型的市场业态,工商部门此前没有过多、过深的接触和研究,对其监管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实行区域相对集中,有利于属地工商部门深入研究和应对,也便于统一监管模式和提升监管水平。况且,电子交易市场的选址与其经营品种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金山区的化工品电子交易市场毗邻石化基地,虹口区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依托于大柏树地区的钢材批发商圈,充分说明电子交易市场需要扎根于传统商业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因此,电子交易市场的准入要考虑实行区域相对集中,这既有利于市场发展,也有利于政府监管。
3.规范市场运作模式
(1)对入场交易商的主体资格进行把关。入场交易商必须是经依法登记设立的企业法人,且具有场内交易商品行业的生产、经营资质。
(2)对资金运作进行介入监管。通过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指定监管银行等途径来控制资金运作风险,保证市场正常经营。
(3)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汇同经委、金融办、整规办、证监局、法制办等部门加强日常监管,杜绝市场内期货或变相期货交易行为的发生。
(四)建设专业化的工商监管队伍
工商部门要对电子交易市场实行有效监管,就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监管队伍。
1.精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应该以掌握和灵活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能为目标,培养一批专业电子交易监管人才,这是对市场实行介入监管的基本前提。
2.提高发现和查处能力。在实行网上巡查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熟悉掌握工商常用法律法规,并具备查处能力,以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与问题;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长春市电子政务技术架构
一、国内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国的电子政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网络建设现状
网络建设是中国各级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关注点。经过几年的投资建设,国内大多数市县级政府都建成了较先进的网络环境。2003年,电子政务建设形成外网、内部网两个物理或逻辑隔离的信息网络为主要模式,其中内部网为网,外网与互联网相连。绝大部分政府管理部门开始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完善内部的政务办公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法规建设
在电子政务法规建设方面,政府作了许多工作。先后出台了信息公开条例、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与此同时,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电子网络状态的行政程序、流程的调整,也被提到重要议程。
2、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有关机构的分析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存在下列典型问题:
沙丘型 — 根基弱、质量低的大批政务网站
克隆型 — 简单地把政府事务搬到网上
冒进型 — 不平衡的发展,纵强横弱
孤岛型 — 信息孤岛,缺少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进展慢 — 建设与推进缓慢
存在这些问题与下列方面原因有密切关系:
(1)理念、定位和推进力度不够
许多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没有明确合理的定位,缺少合理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许多政府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电子政务的规划和建设。
(2)缺少统一规划
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建设,而是一个复杂、长期、与多方面相关联的系统工程。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常常出现没有统一规划,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弱、小、散、差”的局面。
(3)投资不平衡
我国IT投资包括电子政务建设中,硬件投资高达80%,在软件、开发服务方面的投资远远落后,显示出国内信息化仍处在初期阶段。
(4)缺乏整体性观念
国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大都是从单个应用系统开发建设的,由此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5)内部信息门户相对落后
内部信息门户正在成为先进电子政务体系协同工作环境的统一入口。除了使用Office之类的通用客户端软件处理文档信息,政府员工几乎全部在内部信息门户上开展日常工作。
(6)外部信息门户缺乏服务和互动的能力
出于形象宣传的需要,目前国内政务外部网站普遍存在重信息、轻服务的问题,多数网站处于政务信息上网阶段,是政府的宣传窗口和信息平台。
(7)内部应用系统亟需发展
先进的电子政务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已经有了丰富的、能供满足政府信息化办公的所有需求的众多应用系统。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缺少高质量的应用系统。
3、未来发展趋势
面向公众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型政府
(1)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是使政府更好地履行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为此,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在线服务,为民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2)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
(3)建设电子政务体系的互联互通能力
随着网络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电子政务体系的互联互通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点。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传统的政务办公和服务中,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政府机构的重组、整合,再造。
二、长春市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基础实施建设
信息是当前主要业务模式;
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水平处于“分散建设”阶段;
门户相对成熟,电子政务应用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基本”阶段;
IT运维能力建设正在起步;
1、长春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面向公众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型政府;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主导思想是建设一个具有国内领先的、先进的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一个先进的电子政务体系需要与四个用户群体进行信息交互、提供各种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图1描述了这种关系。(见图1)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这里泛指市政府、党委、人大、政协、和司法监察等各级政务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和公务员。电子政务的运作也主要围绕这四个行为主体展开,包括政府与政府(G to G)、政府与企业(G to B)、政府与社会公众(G to C)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内部公务员(G to E)的互动。
(1)政府与政府(G2G)互动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包括:城市政府机关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组成的部门之间、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
1、国家和地方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如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等;
2、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所需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如经济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公安等;
3、政府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通报、处理和通信系统;
4、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管理等;
5、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等。
图表 1 电子政务体系与用户群体的关系
(2)政府与企业(C2B)互动
政府与企(事)业的互动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政府向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各种证照等,实质上都是政府向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
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包括:企业纳税、填报各种统计信息和报表、参加政府采购、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反馈等。
(3)政府与公众(G2C)互动
政府与公众的活动,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各种证件的管理和防伪、医疗保险等。
公众对政府的活动,除了包括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利费用,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以及缴纳各种罚款等。
(4)政府与公务员(G2E)互动
政府通过Intranet、E—mail和能够在线管理工资、福利、预算、会计和其他功能的信息应用系统来增加与内部员工间的电子交互。
2、总体技术架构
参考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成功经验,为了全方位支撑电子政务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建设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框架和整体架构。
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合理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可以用下图描述:
3、建设原则
参考国内外先进、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并结合长春市的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长春市基础应用平台是一个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平台,必须具备先进电子政务的全方位支撑能力,包括下列主要部分:
1、 建设和完善信息处理的基础软件设施,为全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奠定基础;
2、 建设和完善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安全体系;
3、 建设新的信息处理应用系统,能提供各种办公业务支持,包括面向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等;
4、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交换的能力和政务网关。
4、建设目标
基于微软技术平台,建立一套适应长春市政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技术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架构和应用系统技术架构,并实现知识转移,形成:长春信息港政务信息化支撑平台=产品技术平台+标准规范体系+专家队伍
5、实施的范围
长春市电子政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程度高、规模大的信息体系。建设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体系。
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
部署实施基础架构
1)统一目录服务体系;
2)统一服务器监控管理;
3)统一补丁分发体系;
4)统一桌面管理体系;
5)统一软硬件资产管理;
6)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
一、电厂热工自动化概述
对于电厂而言,热工过程是其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该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早期的热能动力设备自动化控制装置主要有锅炉给水调节设备、蒸汽机离心摆调速设备等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火电机组由以往的中低压、小容量发展至现如今的高参数、大容量、单元式机组,其生产运行方式也由人工手动控制逐步转变为自动化控制,这不但使电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而且还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厂热工自动化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具体包括主机自动化、辅助设备自动化以及公用系统自动化等等,大体上可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测量与显示、模拟量控制、开关量控制、自动保护以及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说热工自动化控制对于电厂运行的各个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但能够确保各类设备的运行要求,而且还能实现自动化的控制操作,它的特点如图1所示。
二、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变频技术的应用
在控制系统中,变频器是一个重要的功率变换部件,主要负责为控制系统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早些年间在电厂小型电机的控制上应用较为广泛。变频调速具备调速精度高、范围广、动态响应快、工作效率高、操作便捷等优势,并且还能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变频技术也被逐步试用到电厂的水泵电机、引风机等高压电机的转速控制上。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投资成本的降低以及对电网谐波干扰的减少,高压变频器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机组大电机应用了变频调速控制,在电厂节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优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由于过程生产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传统的控制技术很难满足电厂热工流程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也成为制约电厂机组设备负荷变化响应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大量的现代化控制方法被逐步应用到了电厂的热工过程控制当中,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模拟预测控制法、模糊控制法、前馈控制法等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有效运用进一步提升了电厂热工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效果。例如,某电厂应用了SIMENS公司研发的PROFI系统,该系统中的汽温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
在图2当中,采用了状态观测器来解决因汽温延迟引起的控制之后,焓值变增益控制器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蒸汽压力变化对温控的影响,Smith预估器的运用对导前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提前控制,自学习模块的运用对减温水阀门的特性变化给予了实时补偿;烟道挡板成为再热气温控制的主要调节手段,这进一步提升了机组自身的运行效率;协调控制模块中非最小化形式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的运用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PROFI系统投入生产之后,AGC状态下的负荷变化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主蒸汽温度偏差稳态时的温度控制在2℃以内,动态控制在5℃以内。
三、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监控系统集中化
在以往的电厂监控系统中,一台或两台的机组使用一个集控室,同时电子室的小型电子设备间较多且设置在主设备的周围,以达到节省电缆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电厂必须配置多个辅助车间以满足运行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组容量的不断扩大,对电厂监控系统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促使全厂的监控系统必须向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将单元机组容于一个控制室,以提高辅助车间的工作运行效率。在监控系统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下,电厂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会越来越集中,为此应当利用I/O柜的配置方式分配监视信号,实现远程监控。如,浙江国华浙能宁海发电厂的监控系统曾获国家级科技创新金奖,该电厂由一个控制室同时监控四台机组,集中配置单元机组电子室,大幅度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
随着DCS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厂的单元机组,促使了电厂机组的监控系统日益完善。但是,电厂的机组监控系统仍未发展到智能化控制阶段,依然存在着工作效率偏低、工作量大、耗用时间多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冶金化工行业已经广泛应用了智能化监视控制系统,在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国电力行业对智能化监视系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要不断尝试与完善。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电厂单元机组的必然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单元机组智能化监控也会被广泛应用于电厂机组的监控系统中,从而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适应新时期下电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
在未来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可以逐步将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应用其中。传统的温度与压力控制系统一般都是以某一点的温度或是压力值作为控制依据,但在电厂的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对多个点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控制,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制约,使得这种控制很难实现。现如今,随着人工神经网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控制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该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控制系统的性能获得显著提升。
(四)APS技术
所谓的APS技术又称为火力发电厂自动启/停机控制系统,在具体运行时,只需要按下某个控制按钮,机组便可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启动或是停止,这样一来,便可以使集控运行人员操作次数大幅度减少,从而能够尽量杜绝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各种问题。鉴于此,APS将会成为电厂机组控制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五)系统保护措施完善化
随着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保护措施势必会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做好全面调试。在完成设备安装后,要及时进行全面调试,并对重要硬件设备的调试情况做好跟踪记录。电厂热工保护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与系统硬件的调试情况有着直接关系,为此必须认真记录系统硬件的运行情况。尤其是保护出口卡的情况,要在每一次保护投入运行时进行设备校验,确保设备合格。其次,采用冗余思路。在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中,要充分结合电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采用冗余设计思路提高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再次,使用优质元件。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要配置高质量的元件,并运用成熟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电厂热控系统日趋复杂化,其对热控元件可靠性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结论:
总而言之,电厂肩负着电能生产的重要使命,其生产效率的高低关系重大。由于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相对较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化和复杂化的设备,尤其是在热工生产领域中,为了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这一背景下,热工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逐步加大与之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使该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电厂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彭道刚..电厂热工设备智能状态诊断分析系统软件设计[J].上海电力.2012(7).
[2]史运涛.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在电厂热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俞磊.提高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6).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 TM6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电厂的科学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最为突出,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控制系统DCS,它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监控系统、总线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为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热工自动化技术迈向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1.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热工自动化技术主要是运用自动化系统控制发电过程的情况下,控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测量、报警和自动保护、信息处理等,以求无人操作但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发电设备的安全,在发电厂的设备投入生产的过程时,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进行自动化控制,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资金成本投入,扩大了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电厂自动化系统由自检系统、控制系统、报警系统、保护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2.我国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机组的单机容量较小,并分开设置控制盘,而且还要求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进行操作与控制,这一时期,通过传递函数描述的是热工自动化理论的雏形,完全靠手工和人力顶着,生产力低下,设备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上不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再热机组把锅炉和汽轮机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生产效率。并开始着手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的工作,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低,因此必须保留全套的控制装置和仪表设计,以确保机组正常的运行。这一时期的热工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为热工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为计算机引入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为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的水平,分别从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引进了成套的、单机容量大的再热机组,同时也把先进的自动化监视系统带到了中国,这一时期形成了第三代控制理论。因为电力生产的过程很复杂,再加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妨碍,给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提高了难度,且难度无法想象。
在二十世纪末,我国的电力系统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和生产中广泛的应用DCS控制系统。在我国的300MW以上的电机组中,大部分都是使用运行时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DCS系统进行控制。随着PC和DCS的出现,在计算机可视化软件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的有效操作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CS和PLC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甚至有合二为一的趋势。绝大部分的PLC都有通讯接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停机的概率,反而对DCS的连入有极大帮助。在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把DCS中运行的数据参数输送到MIS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再加工与共享。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DCS系统的结构变化,DCS系统应用技术向着单元机组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既可以降低故障环节的次数,又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途径,从而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为DCS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推动DCS系统的快速发展。
2.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1过程控制仪表。
随着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很少应用常规的过程控制仪表,转而采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FB支持下应用各种智能执行器和智能变送器。随着我国对于电厂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用于对于电厂排放物进行监测、分析的仪表日益增多,这些分析仪表的维护和使用较为困难,价格很高,构造复杂,且在市面上很少能够找到介绍这类分析仪表的书籍和资料,这样就使得分析仪表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很难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这样不单单影响到自然环境,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投资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电厂较为重视分析仪表的维护、运行和使用,分析仪表已经成为了国外电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2运行支援系统。
由于单元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需要监视和操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因此给运行人员造成很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控制系统。例如SCS、汽机自启停控制系统ATC等。这些系统一方面缓解了运行人员手动进行大量复杂操作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系统大量采用了计算机和数字化的自动装置,因此,判断这些装置是否正确工作成为运行人员的重要工作。同时机组本身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和判断被控对象本身的故障是使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2.3自律分布式的系统。
自律控制系统是一种它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实现自律的可协调系统和自律的可控性的系统,也是目前国内外电厂中最重要的控制系统。在整个电厂系统中,任意一个系统发现故障,自律控制系统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自身的工作状态自动地进行控制、协调,保证发电的继续进行。与自律性的DCS相比,现在使用的DCS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的DCS分为水平分布型系统和层次分布型系统。在水平分布型系统中,子系统的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各个子系统之间都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当某些子系统发生故障,其余的子系统也会继续工作,但是水平分布型系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控制性,虽然它具有协调性。不能有效地让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相互的控制,也无法相互之间交换信息。在层次分布型系统中,如果上位子系统发生了故障,那么下位子系统能够在局部范围内进行控制,但是无法自动地进行调节,这说明层次分布型系统缺乏系统的协调性,但是具有自律控制性。
3.完善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保护措施
3.1做好调试。
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该对其的运行情况做好全面的调试工作,尤其是要跟踪记录重要的硬件设备,保障系统的可靠性,这是因为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与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只有在设备通过校验确认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运行。
3.2利用优质元件。
在构建和设计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选用那些较为成熟的元件和技术来完成。这是因为目前电厂热控系统越来越复杂,自然对于热控元件可靠性的要求更加高,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应该选用那些反馈较好的元件和成熟的技术。
3.3设计中采用冗余思路。
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时,应该采用冗余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厂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尤其是应该控制好那些保护执行设备的动作电源。
结语:从总体而言,热工自动化系统向着智能化、一体化、透明化和高速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控制理论在电力行业的投入使用,是对热工调节系统指标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创新,故障信息系统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发展。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的DCS系统的应用,不仅完善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投入,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确保了电力行业生产与运行的安全性。总之,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对于实现电厂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值得深入的探讨。同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还应努力开发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协调的支援系统。
参考文献
[1]霍耀光,侯子良,李麟章,陈厚肇,刘今,朱传锵.中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02):111-113.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电气自动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01-01
一、引言
火力发电是目前我国供电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在支撑我国用电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开始关注火力发电中的各项技术。近年来,火力发电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火力发电厂中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的功能在于将各个工作机械进行精细的控制,将这些工作的电炉等一些机械协调一致,这样工作才会更加的协调,并且在进行工作数据收集时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有了这种技术,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仅仅可以更加的高效,而且可以更加的轻松,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中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下面我们对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1.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监视控制这一方面,通过监视平时工作状况下的所有事件,工作数据等,来对日常发电情况进行及时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工作失误的情况出现。这种系统也是以数据信号反馈系统为辅助的,通过对一些例如电量日报表等数据的反馈,来对系统的日常工作进行监控和管理,争取每一个环节都能在全自动的环境下做到准确和零失误,从而保证发电厂的工作正常运行,例如,通过自动化系统中的计量功能来对发电厂的电量进行统计,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来对发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修。除此之外,自动化系统对辅机耗电计算以及提高机组经济性降低机组厂用电率是有帮助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对数据的计算,这就使得在计算过程中的用电率随之降低。而且自动化系统减少了操作程序,不仅减少了设备的磨损程度,提高其经济性,而且也减少了其用电率。
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较为繁琐,设备较多,在维修这个方面来说相对而言比较的困难。但是正是由于它的电气元件比较多,就会使得它的设备的操作的频率相对而言比较的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装置的一种保护。这种系统存在的优势就在于它是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这就使得在运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将资源最好的搭配组合,优化配置,发电的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3.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就是在运用了最新科技的基础之上,不仅仅做到了对于电厂发电技术的自动化管理,也做到了电厂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将数据与其他系统进行交换,实现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国的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ECS、DCS、SIS、MIS 这四类,其中电气监控自动化系统ECS为主要系统,它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监控,它包括站点的控制层、间隔层、通信层组成,这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上中下的监控,将这三个层面结合在一起,实现系统对于数据的监控、收集和处,这个部分也是ECS的系统的核心。从不同的层次来看,通信层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间隔层面和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而且对设备进行逻辑控制。而间隔层主要是用来保护监控装置和设备的,保护监控装置在可以将数据与上层的控制层面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最终将处理完成的数据通过ECS系统与其他三个系统进行交换,并且最终实现数据的共享,全方面的进行数据监控,做到发电技术的自动化。
三、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在火力发电的自动化系统中,虽然ECS系统已经取代传统的操作方式,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而如今,这种系统也慢慢的走向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纵观所有的系统发展来看,都开始向智能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后除了现有的监控这项技术以外,还将有诸如信息记录,零失误操作的功能出现,这些功能会让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在运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也会减少问题的产生。系统往智能的方向发展,会使电气自动化更趋于完美。
2.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网络已经基本上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身边的工业化技术中,网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工业化的以太网技术被广泛运用,国外在大型的电力设备中都加入了嵌入式的以太网监控系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化将是以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的方向。网络化技术的嵌入可以帮助火电厂实现现场设备的有效控制,并且做到各站点之间数据交换安全,对设备进行监督,提高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效率,正确做到全方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3.变换器电路的应用
随着电子元件的快速更新,变换器的电路也开始更新换代,早期的变换器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高次谐波等等,之后又PWM变换器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后期发现,PWM变换器会使点击绕组产生很大噪声和振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来最新的变化器,谐振式直流逆变化器。这种变换器解决了PWM变换器的噪声和震动问题,并且保留了之前的优点,使得电子器件的损耗降到最低,并且减小尺寸,减低了成本。因此可以看出此种变换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目前我国这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它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特点。并且也根据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展望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发现,得出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仍然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希望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这一系统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提供最必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102-02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电视作为高新技术的一种,发展也是十分迅速。数字电视在从技术层面向应用层面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纵观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历史,虽然还很短暂,但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现状,拥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四类通道构成了中国数字电视。我国数字电视从最初产生到现在,系统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发展数字电视事业带来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市场形势和需求要求我国必须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当下数字电视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及时更新功能、提供优势服务,发挥数字电视的信息化优势,使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一、数字电视市场化的概念
1.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从概念上来说即数字信号的电视设备或系统,传输过程为图像及声音信号首先由电视台送出,经数字压缩和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的信号,再经过卫星、有线电缆或地面无线广播等方式的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最后再通过数字解调和视音频解码的处理把原来的图像及伴音还原出来。因为全过程采用的都是数字技术处理,所以信号损失较小,接收效果较为良好[1]。
从广义上来说,数字电视指的是节目的摄录、制作、编辑、存储、发射、传输,以及信号接收、处理、显示等全过程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从狭义上来说,数字电视是指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可以接收数字电视节目的电视机,也称数字电视一体机。
2.数字电视产业。一场深刻的革命将由数字电视产业带来,这不只是技术革命,更是广播电视运营体制管理上的变革,还是用户收听收看方式的根本改变,而且会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数字电视产业市场化。数字电视产业市场化是一个把数字电视产业链交由市场参与各方,然后形成整个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网络运营商为主导的,整合各方参与者的经营过程。
二、数字电视市场化发展的现状
1.从政策方面看,数字电视产业受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技术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计划》中提出,今后5~10年间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主线是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并指出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表。国家的总体安排是在我国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用普及机顶盒的方式,按照2005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四个时间段,分区分片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模拟电视用户向数字电视用户转换。
2.从发展阶段看,数字电视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其数字电视系统供应商和系统技术供应商的资金来源有的是国家的政策支持、有的是上市公司的支持、有的是风险资本的支持,这些供应商的发展壮大,标志着数字电视产业链基本形成。但遗憾的是,各个链条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效益,而是处于发展的运营试验和初期投资的阶段。
3.从发展渠道看,数字电视产业依靠有线电视拉动。国内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有线数字电视,且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因此我国数字电视的高速发展还是依靠有线数字通道拉动。未来中国数字电视市场将依然以有线通道为发展主体,在其带动下,地面数字通道、卫星数字通道也已崭露头角,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我国的数字电视市场将会在有线、地面、卫星、IP这些通道中进一步得到迅猛发展。
4.从运营模式看,数字电视产业的三种盈利模式。模式一,节目收视费。数字电视产业基本依靠的是节目收视费的提高和付费频道的销售,北京、上海的收视费一般维持在15元左右,一些地区则将收视费提高到26元;模式二,机顶盒销售费。主要是依靠用户第二、第三台机顶盒的销售和高端机顶盒的销售。一些家庭装有两三台电视机,所以每户可以增加10元左右的节目收费;模式三,增值服务费。增值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电视短信和彩信、电视缴费、电视购物、视频点播、宽带接入等,增值服务成为数字电视的主要卖点。
三、数字电视市场化发展的问题
1.数字电视产业未能协调发展。广泛采用数字电视技术之后,音视频节目却并没有发生变化,内容的单一化,观念的不同,传统机制的惯性作用依旧主导着市场行为,这些都会造成二者不能协调发展。基础不牢固,业务创新能力必然不足,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被运营的需求与生产现状之间的不协调所影响。
2.数字电视产业内容的不足。电视节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收视需求之后,内容便是用户选择数字电视的最主要因素。数字电视从几十个频道扩充到几百个频道,需要大量的节目供应。但是,匮乏的内容却成为了数字电视最大的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多数来源于现有的模拟电视节目,内容供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3.数字电视产业费用太高。费用主要是指设备费用和节目费用。设备方面用户在意的是电视机和机顶盒的费用;节目方面用户则关心的是收视费,这都是要用户自己支付的。由于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用户控制、有条件接收等功能尚未完全融合起来,标准也还不统一,使得设备生产不能形成规模,价格降不下来,这些因素又增加了用户的负担。
4.数字电视产业面临新挑战。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行业的垄断并没有被完全消除,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国家、地域、行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整个数字电视行业处于立体竞争中:前有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的阻拦,后有地面数字广播、卫星直播追赶。同时还要面临电信运营商争夺数字电视网络的高、中端用户,卫星直播业务争夺中、低端用户。如果不重视这些挑战和冲击,数字电视网络必然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5.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呈现出老龄化的现象,教育问题和老龄化问题成为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很多的老人都不熟悉机顶盒的使用方法,对其具体按钮也不了解,所以大部分老年人通常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够观看电视节目。
四、数字电视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1.建立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产业协调发展首先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不断深化广播电视系统体制和机构的改革。数字电视产业应该按照自身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建立起相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开展多功能业务,对数字电视产业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是做好企业的转型工作,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制度,实现行业间的有效管理。
2.坚持内容为本的方针。默多克曾经说过:“宽带的核心就是内容。”对于数字电视来说,更要注重内容。数字技术提升了节目的视频效果,也增加了频道的数量,但这些都需要用内容进行填补。所以为了促进数字电视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文化艺术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电视内容产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开拓,把握本土文化市场,在内容方面进行大胆的改进,并逐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从而使数字电视产业更加丰满起来。
3.收取科学合理的费用。随着数字电视的频道不断增加,人们获得了一定的便利,但也需要承担大量的收视费用,这样就使得收视费用一度攀升,很多观众,尤其是比较困难的家庭或是老年人都无力承担,这种收费标准不仅阻碍了数字电视的进一步发展,也对数字电视的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彻底认清中国国情多样性、差异性、不平衡性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方式,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4.完美结合科技成果。未来世界将向着数字化和光纤化方向不断发展,其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数字化仍在迅速进行,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为信息交换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其二,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使得光纤开始向用户靠拢,然后直接同用户的终端设备相连接,最后实现光纤到办公室或到家庭。因此,只有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数字电视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数字电视的未来更加广阔和光明。
5.更新传统发展观念。在当代社会,数字电视领域的工作人员要学会解放思想,更新传统观念,提高发展意识,面对当前形势下数字电视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电人要以人为本,完善服务,创新机制,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等精神文化产业的需求,还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积极制定良好的发展对策,从而使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都能共享这一新兴的科技成果。
我国的数字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暂时的困难并不等于整体是失败的,纵观全世界数字电视发展的整个过程,也都是各有特色,整个电视产业最终的发展趋势依然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数字电视市场化发展的过程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许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数字电视市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为一致的认识。我们有理由坚信,在正确的政策指引和市场导向下,集所有电视人的力量,数字电视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马汉良.数字整体转换[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 张海涛.走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J].广播电视信息,2004(9).
[3] 人民网.中国数字电视商业模式寻找之路[EB/OL].互联网周刊,2005-03-23.
关键词:电厂电气自动化应用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1.1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目前,电厂所采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通信协议、网络通信技术、工控软件等技术综合运用发展而来的新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针对电厂电气设备可靠性要求高、功能专业化以及安装位置分散的特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势实现了对工控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及信息收集。随着近年来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不断增加,传统硬接线方式的缺点日渐突出。为了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需求,新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改成为了现代电厂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用、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现代电厂应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需求以及未来电厂发展规划确定电气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选择,以此为基础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1.2以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为基础的系统应用分析。
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针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根据电厂电气设备复杂、设备布置及数量较多、分散安装情况普遍、电器元件较多、系统运行信息量大维修困难等需求,电厂电子自动化系统正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利用现代工控软件及现场总线技术将电厂电气自动化各功能模块及控制点进行连接。同时根据电厂设备要求以及系统可靠性需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组件进行了规范化,以统一的标准以及行业规范使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另外,针对电厂设备维修需求,电气自动化系统还集成了机组运行信息收集、整理及备份功能。以机组运行数据为基础为设备维修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系统运行数据。根据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现代电厂所采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也不断地进行着更新与完善。利用现场总线的可分解特点,以软件更新、部分组件技术优化等实现了垫带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
1.3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需求的系统应用分析。在现代电厂电子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系统信息需求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厂电气保护监控中信息采集、控制、保护、通信的需求,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加快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利用ECS及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满足现代电厂信息化管理需求,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应用目的。通过根据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传递速度要求,以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满足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需求,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效果的提升、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2、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
电厂用电设备分散安装于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元件数量较多,运行管理信息量大,检修维护工作复杂。目前,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主要有三种:(1)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连接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缺点是可靠性及速度不稳定;(2)分层分布模式:即间隔层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108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
2.2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
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有:(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分层分布式系统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现场配置测控保护单元。该单元对其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是保障厂用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应该用专有保护装置实现。(2)通信网络:ESC系统的运行环境是高电压、大电厂的恶略环境,电磁干扰大。通信网络是ESC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目前大多数电厂采用的用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和光纤通信。(3)监控主站:监控主站是实现厂用电器设备监控和管理的主要设备,安置在站级监控层,根据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设计主站配置的设备和规模,可配置成单机、双机和多机系统,标准的设备主要有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和Web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以及其他网络设备、GPS和打印机。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问题
在开发电厂自动化技术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电厂监控系统的控制电源必须有直流和交流两种供电方式,自动化装置和监控系统的LCU应该使用双电源、无扰切换的供电方式。监控系统主站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采用取交流和UPS供电方式。(2)由于监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借口采用开关量接口和通信方式联系,开关量接口采用交换的信号一一对应的方式,其优点是接线直观,易于使用人员调试和故障查处,缺点是接线较多,有些控制功能须在LCU内编制复杂的程序,如果处理不当使调节性能不佳。(3)自动化与监控系统要协调处理,应按照自动化为主、监控为辅的原则。(4)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事件记录与故障录波是常用的运行和施工分析的方法。由于采样速度、内存等因素限制,事件记录并不能得到满足分析事故的波形。而故障录播很容易导致信号的重复收集和信号的残缺,使电缆布置和二次回路复杂化。
3、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3.1以单元制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针对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以及电厂机组控制需求,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正向着机、炉、点一体化的单元制运行方向发展。利用单元制技术优势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运用中单元控制需求、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监控能力的提高。以单元制为发展方向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2.综合化智能技术的运用
ECS系统控制发展,使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操作盘控制,目前又向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间隔层和站控层两方面。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单元由向着集保护、测量、控制、远动于一体的综合化及网络化智能保护测控单元发展,站控层监控系统向全面提高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市场化脚步的加快要求我国电厂加快自身技术改革与创新。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进行电子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与应用。从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可以看出,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影响电厂综合技术水平、综合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根据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将从系统控制效率、保护策略、控制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及理论。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保障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
作者简介:刘世欣(1980-),男,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楼书氢(1982-),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省电力公司吉安市供电局,工程师。(江西 吉安 343009)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27-02
随着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推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电网的发展也对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某地区电网现有厂站37座,其中220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4座,10kV开闭所4座,均为综自站,所有厂站自动化设备自投运以来,为该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此外,为适应电网发展,满足该地区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与监控需要,这些变电站的远动信号已全部接入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2]。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工作在整个厂站端远动信号接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厂站端自动化设备与变电站当地后台、集控中心及地调端SCADA系统之间进行的远动调试,目的是使变电站的设备向这些系统传输的数据与远动信息数据库一一对应。调试过程中,要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不降低供电可靠性,整个调试工作结束之后,集控中心及地调端要能够实现对该地区电网内所有变电站的有效且可靠的监控。
二、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现状
目前该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设备单独停电调试、结合其它设备停电调试和不停电调试[1]。
1.设备单独停电调试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是指一次设备退出运行,一、二次设备与自动化设备联动进行远动调试。整个调试方法过程大致如下:在远动信息数据库生成之后,遥信调试采用改变变电站内相关设备的实际状态,在监控端(当地后台机、监控端、调度端)核对设备状态是否与站内实际情况一致;遥测调试则采用在变电站测控装置中用试验设备加入电压、电流等模拟量,与监控端核对相应数据是否发生变化;遥调与遥控调试采用在监控端实际操作,观察变电站内控制对象是否发生相应动作。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的方法,可以一次连续完成所有调试内容,且远动信息数据库能够完全对应,调试周期较短,但是由于需要将一次设备退出运行,设备的供电可靠性降低,主网设备的退出运行还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行业同业对标数据,调试工作量大[3]。该方法比较适用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以及允许退出运行的变电设备。
2.结合设备其它停电机会调试
自动化设备的远动调试并不局限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有时候运行中的设备也需要进行远动调试。如变电运行管理体制的调整,变电站进行无人值班化的改造,增加遥信、遥测信息和遥控对象,甚至变电站内自动化设备自身的改造等。
目前该地区电网内实现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在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运行中的设备停电困难,为满足运行与监控的需要,仅安排少数间隔停电,或结合设备停电机会进行远动调试,调试方法与设备单独停电相同,虽然工作量大为减少,但整个调试周期往往会比较长。
3.不停电调试
如果变电站某些重要的间隔不允许停电或运行中的设备停电非常困难,无法进行停电调试,则可以考虑采用不停电调试的方法。
不停电调试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并在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进行。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在实际接站过程中,为满足运行与监控的需要,远动调试在抽测的基础上,增加了遥控报文比对的改进遥控调试方法,该方法显著加快了监控中心工程建设的进度,有效地提高了效率[3]。遥测调试则基本利用变电站动态数据变化进行。
遥信调试除需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外,还要参考设计图纸,熟悉现场实际接线情况,在现场短接或解开设备位置辅助接点来模拟设备状态的改变,但这种调试方法需要冒很大的安全风险,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不能得到保障,而且工作量很大。
不停电调试方法可以避免运行设备的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但需要做好系统且全面的安全措施。
4.现行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现有调试方法的介绍,该地区电网内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降低了设备供电可靠性,比较适用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以及允许退出运行的变电设备。而已经投运的变电站某些重要的间隔一般不允许停电,其中 220kV变电站的主变或者220kV线路出线间隔停电申请还需要上一级调度部门批准。同时,对线路申请停电还会对供电公司的售电量造成损失,而且主网设备的退出运行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行业同业对标数据[3]。
结合设备其它停电机会调试,虽然减少了停电次数,调试工作量也相对较少,但整个变电站的调试周期过长,效率很低。
不停电调试方法虽然避免了将设备停电进行调试带来的售电量损失和行业同业对标数据的影响,且对变电站的调试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整个调试过程工作量大,采取的安全措施多,安全风险也比较高。
对于变电站已经投运的设备而言,无论以上哪种调试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这些调试方法还没有考虑监控端与继电保护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调试,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甚至还需要将相应的保护短时退出运行,这些都极大的影响到了设备的可靠工作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为改善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局面,确保远动信息的一一对应,在实际厂站端远动信号接入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与转发地调主站端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
三、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改进建议及发展方向
1.对目前调试工作的改进建议
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项目[4]:
(1)测试各组成元件的主要运行技术性能;
(2)检查所有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交流采样系统通道平衡性及精确度;
(3)校验保护装置、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监控单元内部继电器;
(4)检查保护装置开入量及开出量;
(5)监控系统测控装置及计量精度测试;
(6)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以及直流系统等与监控系统联调;
(7)厂站端与各调度端的信息远传测试;
(8)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和保护装置的整组特性试验的调试。
其中,最后一项是调试的重点项目,包括检查有关整个二次回路的设计以及接到保护装置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极性是否正确,与保护装置相互协调配合等。调试过程中,应该在连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入口端子上通以模拟试验电压及电流,进行必要的保护动作直接操作断路器的跳闸试验。
目前运行中的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已经接入该地区电网内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考虑到电网现行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加上所接入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数量不是很大,在监控主站端实行了变电站保护动作跳闸事故自动推画面功能,在现行运行阶段给监控值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由于几乎全部的无人值班变电站都是在运行的情况下接入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后期仅安排了少数停电计划和一部分远动调试试验,只有少数几个厂站因为后期进行了全站综自改造,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的全部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开展全网无人值班变电站和地区电网监控中心建设,加上目前一些运行中的变电站并不是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模式设计和建设的,在实际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中,除进一步加强目前调度自动化,检修继保等各专业间的沟通和协调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电网内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自身技术条件,并在今后的变电站综自改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完全实现全地区电网内变电站的无人值班。
2.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发展方向
该地区电网内现有无人值班变电站采用较为广泛的自动化设备,以国电南自厂家产品为例,自动化设备的一部分不停电调试功能已经比较完备,其中的遥信调试和遥控调试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调试需要。
此外,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并实践不停电调试,上述调试功能的实现和完善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满足的。遥控调试方法实施前,详细核实变电站向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及调度主站自动化系统转发的遥控点表,确认表中所列的变电站内所有一次设备开关及其遥控点号一一对应。遥信调试除需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外,还要参考设计图纸,熟悉现场实际接线情况,才能够在现场短接或解开设备位置辅助接点来模拟设备状态的改变。由于该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端已在厂站投运前做过全站的远动调试,在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建设及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系统接入工作中采用了与地调主站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2,5]。这样不但可以方便监控中心主站系统的维护,也考虑到了监控中心的实际运行与监控的需要,完成了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过渡。
如果不需要厂站端设备退出运行就可以模拟远动调试的仿真功能,在变电站内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上的应用将会大大缩短远动调试的时间,减轻自动化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解决了进行远动调试需要停电的困难。在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建设及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系统接入工作过程中,针对厂站端大量投入运行的自动化设备不完全具备在一次变电设备不退出运行即可进行远动调试的在线仿真模拟调试功能,为改进调试方法和提高远动调试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加或完善其模拟调试功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今后的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中,在全站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选用上,一个变电站最好选用同一个厂家的产品,可以便于日后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同时,后台机监控系统的软件备份工作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备份需要随着变电站设备的变更及时更新,并且妥善保存[6]。
四、结语
对某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针对目前该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现状,提出了对目前调试工作的改进建议,同时,也对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严浩军.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对点调试方法探讨[J].浙江电力,2009,(4):28-30.
[2]楼书氢,彭哲续.吉安地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容灾备份建设探讨[J].华中电力,2010,(5):72-74.
[3]张承海.集控站遥控试验方法的改进[J].供用电,2010,(2):33-35.
[4]张引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及完善措施[J].供用电,2009,(3):39-41.
关键词:长春市;电子政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Status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Changchun E-government
Liu Ximin,Chi Xiaoman
(Jilin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detailed analysis of E-government built on the basis of meaning and value of Changchun,the development of Changchun E-governmen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Changchun city;E-government;Status;Strategy
一、电子政府的定义与构建背景
(一)电子政府的定义。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二)构建电子化政府的价值。1.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4.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5.政府信息公开。
二、长春市电子政府的建设现状
(一)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长春市电子政府建设始于1995年。在1995年至2003年这段时间,虽然也投入不少资金,抓了一些软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标准不统一,资源分散,网络建设各自为战,信息化建设受到一定影响。2004年9月,长春市成立了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在市政府办公厅增设了电子政务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政府网站的信息功能较为完善。目前,长春市已建成以长春信息港为全市综合网站,以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所办的网站为相应系统门户网站,以市直机关各部门网站为联动网站的互联网政务网站集群体系。
(三)大力推行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长春信息港作为全市综合信息平台,内容广泛,涵盖全市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社会信息和新闻信息。长春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长春”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集中人力完成了非政府文件的上网工作,实现了应该公布的政府公文信息都在网上公开的目标,在动态信息建设、部门网站信息资源整合以及网上公众参与栏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上办事试点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四)以市长公开电话12345网站为试点,积极探索网上办事功能的实现形式。市长公开电话12345网站于2004年6月开通,于2005年6月新增了手机短信服务业务,将受理、办理、反馈等系统有机整合,联接了64个市长公开电话网络单位,使电话投诉、网站投诉和短信投诉从外网受理到内网办理直至外网反馈这一整套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系统贯穿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承担受理、办理投诉的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大力推行政府服务事项进社区活动,延伸政府为公众和企业服务工作触角。2006年,长春市政府协调组织民政、劳动等部门分别为社区配备了微机,构建网络环境,组织社区人员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政府信息、市长公开电话、劳动就业进社区工作已全面启动,城区249个社区具备了受理和服务能力。另外,还在市档案局和政务中心设置了政府信息查阅点,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民服务。
三、构建和完善长春市电子政府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要抓紧开展全市政府系统网络资源整合的需求调研和方案论证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都要通过长春信息港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市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
(二)进一步推进全市政府系统网站建设。以长春信息港为门户网站,整合现有的外网网络资源。按照全面建设政务网、新闻网、招商网的工作思路,对长春信息港进行改版,合理划分各个专业版块,按需设置专题和栏目。建立并完善政务网信息采集、及评议考核机制,实行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有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参加的政务网共建共享工作体系,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政府网站健康发展。
(三)继续抓好重点应用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应用效果。1.抓好政务大厅网上审批试点工作。抓紧构筑政务中心局域网络环境,建设政务大厅网上审批平台。2.加快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步伐。充分利用长春信息港网络平台和网络设备,积极推行电视电话会议,推动会议形式改革。3.进一步完善政府内部公文、信息交换体系。先行启动通用公文处理系统,利用长春信息港网络平台做好该系统的推广工作,为完善和健全核心政务系统做好准备。4.建设好政务信息资源内网网站。在现有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资源内网网站的基础上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增设栏目,健全和畅通内网网站的信息采集、审核和渠道,促进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四)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结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升级改造,采取网络安全隔离、信道加密等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和措施,提高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保护和防范能力,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密。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安全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五)做好培训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依托培训基地,组织好公务员电子政务应用技能培训。对各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其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和应用能力。定期开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
总之,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和公众导向的发展理念,以公民的需要作为电子政府的动力,体现为民办事的精神,建立一个扁平化的、有弹性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效率高的“无缝隙政府”,并把实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作为电子政府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仵希亮,常春芹.电子政府时代的行政理念[J].东岳论丛,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