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5:54: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习研讨交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并不等同于协作学习的发生,且易于出现如下一些情况:学习者并不会关注他人贡献,也难以进行有充分依据的论证;学习者之间不会关联彼此的工作,讨论、对话流于形式,仅止于闲聊或者快速得出浅显的结论。[1]协作学习是以交互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其成效源自小组成员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丰富而集中的交互,以及交互过程中详细解释的出现、意义协商、论证结构的质量以及认知过程的相互管理———即生产性互动(productiveinteraction)。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旨在明确界定学习活动总任务、总任务的子任务、子任务的序列、学习者的角色、任务的相关限制条件以及各种支持工具。通过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化描述,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过程序列完成协作学习任务,降低协作学习组织的复杂性,避免协作学习活动“跑题”现象发生。
一、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流程
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是对协作学习过程的一种设计、规划和描述。教师通过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对协作学习过程实现隐性控制,促成协作学习有效发生。我们认为,协作学习设计主要环节包括初始分析、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以及协作学习活动的实施与评价,如图1所示。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是协作学习设计的中间环节,也是其核心环节。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起始于协作学习设计的初始分析之后,止于协作学习活动实施之前。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是在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内容特征分析之后。至此,教师已经明确学习的主题、学习目标要求,确定了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学习风格等特征,辨析了学习内容的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认知技能、合作技能和操作技能)。接下来,教师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可以从四个要素考虑:(1)任务分析。即考虑总任务的属性,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几人共同完成。是否需要拆分,以及如何拆分?如果拆分成子任务,那么子任务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落实到具体小组成员身上?任务分析是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的必备环节,但是否通过任务结构化建立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考虑。(2)时序排列。时序排列一般和其他三个要素结构化综合考虑,它是三个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在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过程中,时序排列主要和任务分析相结合,体现在子任务的次序安排上,即子任务呈现的先后顺序。(3)角色定义。教师为引导个体行为,管理小组交互,提升小组凝聚力,增强成员的责任感,结合活动的情境而定义各种角色。通过角色定义,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结构。在角色定义时,需考虑任务实施的情境而设定角色,以及角色与子任务的对应关系。(4)资源分配。资源分配即是教师设定小组成员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资料。资源分配使得小组成员的学习资料存在差异,并产生不同的资源结构,也必然触发不同交互行为。教师在分配资源时,需考虑学习活动需要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是每个小组成员必备的,哪些是可以存在差异的,利用这种差异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资源分配结构,进而引发不同的交互行为。教师可从以上四个要素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并评估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是否存在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化不足,或者结构化过度的问题。如果结构不尽合理,则继续调整要素的结构化程度。在调整的过程中,需兼顾其他要素的变化,往往要素之一发生变化,又引发其他要素的结构化,特别是在考虑多要素结构化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的情况。如果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合理,则进入下一环节———协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二、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双重性原则协作学习活动,既要达成知识建构目标,也应实现合作技能习得目标。协作学习一方面能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有效训练学习者的合作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正如协作学习倡导者所喊出“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交往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往”的口号。因此,在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过程中,任务、时序、角色和资源四个要素的结构化,均应评估其对知识建构和合作技能习得的影响,尽可能实现二者兼顾,使得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建构和合作技能习得的双重目标。
(二)简略性原则协作学习活动结构的设计力求简略、明了,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协作学习活动结构预先设定协作学习活动流程。学习者遵循此流程开展活动,需首先掌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关于任务、时序、角色和资源等要素的相关描述和要求。如果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学习者难以掌握,那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将注意力放在协作学习活动结构上,而转移了对协作学习活动内容的关注。这样,协作学习活动结构便成为学习者参与协作学习活动的外部负担,使学习者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协作学习活动中,无法实现知识建构和合作技能双重目标的达成。因此,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设计应该力求简略、明了,让学习者易于理解、执行。
(三)综合性原则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应综合任务、时序、角色和资源四个要素的结构化考虑。在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或者几个要素结构化协作学习过程。但是,四个要素整体构成协作学习活动,缺一不可。尤其是对某一要素结构化,势必影响到其他要素。因此,在选择要素结构化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切不可将其割裂开来,应将四个要素综合起来考虑,设计较为合理的协作学习活动结构。
(四)适度性原则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应适度结构化协作学习过程。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固化协作学习活动,可以紧致,也可以松散。过于紧致,限制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使得学习者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学习者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影响协作学习效果;过于松散,则没有降低组织协作学习过程的难度,依然会导致协作过程散漫,偏离主题,致使无效协作情况发生。因此,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需考虑学习者合作技能的现状和学习者现有的认识水平,适度结构化协作学习活动,既给学习者组织、实施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支持,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的策略
协作学习活动由任务、时序、角色和资源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必然是对此四要素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下详细阐述各要素结构化的策略。
(一)任务分析1.任务分析概述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任务分析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和工业人员培训。“任务分析”这一术语,最早由心理学家米勒(MillerR.B.,1962)在其文Taskdescriptionandanalysis中首次提出。[2]其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GagneR.M)将任务分析方法引入教学设计领域,使得任务分析开始成为教学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关于任务分析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了如下描述:(1)详细描述完成某一任务所需的行为技能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成分在整个任务中的功能。[3](2)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先行知识与技能层次过程,首先描述为学习者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用逆推的方式将目标逐步分解,直到列出必需先行条件。[4](3)将任务或目标分解成构成它们的简单子成分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确定先行技能,即学习者在上课前已经知道什么;确定子技能,在完成终点目标前,学习者应习得哪些子技能;对子技能如何形成终点技能做出计划和安排。[5](4)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子目标或步骤,以指导学习者达到所设定的终点目标的程序。[6](5)把复杂的目标分成一些简单的、容易处理的成分的过程。[7](6)我国学者皮连生教授在总结国内外任务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任务分析的工作包括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使能目标是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应掌握的先决知识技能;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8]上述学者主要从教学设计的视角界定和描述任务分析,其内容包括分解教学目标,将其转换成子任务,结合学习者的起始水平,排定子任务序列。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个子范畴,以上各种观点可作为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中任务分析界定的参考依据。按照美国教育技术专家乔纳森(D.H.Jonassen)观点,任务分析的界定可依据任务分析的目的,任务分析的情境以及由谁来进行分析。[9]我们认为,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系指针对协作学习的目标(知识建构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采用任务分析方法,将协作学任务进行分解,划分成子任务,使得子任务之间构成互赖关系。2.任务分析方法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的任务分析,主要达到如下两个目的:其一,分析任务协作的适切性,即总的学习任务是否适合开展协作学习;其二,建立任务的互赖性,确保子任务之间构成互赖关系,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们从乔纳森关于任务分析分类的五大类,21种分析方法中借鉴两种方法,并结合协作学习任务的特性进行了修改,以指导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中的任务分析。(1)层级分析法———分析适切性。协作学习中的任务,其难度应大于个人能力,而小于小组合作能力。按照加涅的观点,当学习者在使用概念、应用规则或解决问题时,且教学目标已经确定,层级分析法可以精确地分析出完成这些所需的先决条件。[10]学习层级将这些先决条件以一种有序的层级关系描述出来。在图表中最先学习最低级的技能,然后一步步学习更高一级的技能,直到完成最终目标。这些低级别的技能是更高层次技能的先决条件,所以学习层级分析又称为先决条件分析(prerequisitesanalysis)。采用层级分析法,可以明确总任务中所包含的认知和合作技能,且总技能分解之后,包含哪些子技能以及子技能之间的层级关系,也可借由目标技能逐次推导出先决技能,以及技能之间构成树状的层级关系,每一子技能都和具体的任务相对应。通过对技能的层级关系分析,教师能把握协作任务的难度,判断该任务是否适合采用协作学习方式。假设学习者甲要完成任务A,那么必须先掌握任务B和任务C,而任务D又是任务B的低级技能任务,所以学习者甲得从任务D开始,由下及上,依次完成,如图2所示。Gagne和Medsker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学习新知识和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先决技能,才能掌握当前智力技能。[11]层级分析法的实施步骤如下:①理解任务主题。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文本、手册、训练视频和计算机程序,列出任务背后所隐含的技能概要。②描述学习成果。学习层级分析是一个自顶向下的过程,顶端即是最终学习成果,一般包含知识建构目标和所需培养的合作技能。③明确学习者已具有与学习成果相关的技能。分析、明确学习者已经具备与学习成果有关的认知技能和合作技能,一般通过技能测评工具或问卷调查来确定。④确定第一层次先决技能。根据最终学习成果,思考学习者如果掌握该学习成果,需要学习哪些较为简单的技能,这些技能即是第一层次先决技能。⑤确定第二层次及以下的先决技能。如果掌握第一层次先决技能,需掌握哪些更为简单的技能,即是第二层先决技能。如此反复分析,得到第三、第四等层次的先决技能,随着层次的增加,技能也越来越简单,当发现该层次先决技能与学习者已有的技能相一致时,则停止进一步分析。⑥建构学习层级。通过以上逐层分析,已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各层次先决技能的树状结构图,顶点为最终学习目标,先决技能由下至上,由简单到复杂。⑦验证层级分析。验证先决技能的正确性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而言,有两种方法进行验证:逻辑验证和实证验证。逻辑验证用来考察学习层级是否包含了所有必须涉及的技能,而摒弃了非必须技能。对于层次分析结构图中的每一个先决技能,考察为了掌握该技能,下一层级的先决技能是否全面,如有遗漏,则需补充。同时,如果删除掉其中一个,也不影响上一层先决技能的掌握,则该技能为非必须技能,可以删除。实证验证则是编制测试项目(每一项目对应一个先决技能),对学习者进行测试实验,验证先决技能之间的相依关系。由于先决技能之间存在着层次之分,当前层次先决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其下一层次先决技能的学习,那么测试结果应该表明,当前层次先决技能没有掌握,那么其上一层次先决技能也应未能掌握。通过对总任务的层级分析,了解其包含的技能层次,从而把握任务的复杂程度,由此判断此学习任务是否适合采用协作学习方式。(2)依赖分析法———建立互赖性。依赖分析法也是一种任务分析方法,旨在标志出任务所包含的子任务成分,并确定这些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便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依据。依赖分析法有助于教师明确子任务的关系。通过依赖分析法,可以了解子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子任务的分配,设定小组成员间互赖关系提供依据。依赖性分析的核心在于确定子任务之间的关系。假定有子任务X和子任务Y,其可能存在的关系如下:①上位/下位关系———这是一种层级关系。子任务X是子任务Y的组成部分或低级技能,所以在学习子任务Y之前必须先学习子任务X。②并列关系———子任务X与子任务Y不存在层级关系,它们在同一级,但仍有可能要求其中某一子任务必须放在另一子任务之前,比如子任务X的输出正好是子任务Y的输入,那么必须把子任务X的学习放在子任务Y的前面。③共享关系———子任务X和子任务Y有着共同的成分。如它们都以相同的概念为基础或涉及同一概念Z,那么在完成子任务X和子任务Y时,必须先完成子任务Z。④没有关系———子任务X和子任务Y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那么,子任务X和子任务Y可以任一在前。依赖性分析的步骤:①确定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准确描述总体任务。②确定总任务的构成,将其划分为子任务。③确定子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子任务,需明确其与其他子任务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上位/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共享关系还是没有关系。④子任务序列。根据子任务之间的关系,提出参考序列。通过任务的依赖性分析,了解总任务所包含的子任务之间构成的依赖关系,为协作学习活动的任务分工打下基础。
(二)时序排列时序排列往往和任务分析相结合,时序排列是任务在时间维度上的描述。排列的紧致程度,也反映了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时序排列也是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者管理协作学习时间的一种方式。时序排列结构类似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顺序、循环和分支三种基本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时序排列往往和任务分析相结合,通过任务分析,明确了各子任务之间的关系,时序排列一般应遵循此关系,并建立子任务的时间序列。(1)顺序结构,子任务的时序排列呈线性结构,子任务之间构成前驱后继关系。顺序结构是一种高度依赖子任务关系的时序排列形式,一旦子任务的线性关系确立,那么顺序结构的时序排列也即确立。由于顺序结构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子任务在实施,所以小组成员的活动焦点势必集中在此任务上,必然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对于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有所助益。(2)分支结构,子任务之间的时序排列并不完全是先后关系,个别任务存在并列关系,如任务2和任务3,任务4和任务3。分支结构相较于顺序结构,时序排列的灵活度增加,教师可针对实际学习情境设计子任务的并行关系。由于子任务之间存在的并行关系,使得子任务自身的互赖关系降低,由此,教师在设计分支结构时,既可借用资源、角色建立互赖关系,也可由评价方式来设立。(3)循环结构,部分子任务的时序排列呈现环状,如任务2、任务3、任务4和任务5,这4个子任务会循环实施若干次,然后跳出循环,实施任务6。子任务的循环,并非只是简单重复,而是为使每一个学习者能体验到各种子任务,利用资源要素和角色要素的多重性,而构造时序排列的循环结构。一般而言,资源采用切换模式,而角色采用轮换模式。资源的切换模式,是指有多套支持协作小组完成循环子任务的资源,协作小组在完成一套资源支持下的一轮循环子任务之后,更换为另一套资源,再次完成一轮循环子任务,两轮活动子任务一致,但资源有所差异,目的在于实现小组分工变化,即让同一小组成员两轮完成不同的子任务,因每一轮循环对应不同的资源,故称之为“切换模式”。角色的轮换模式,目的也是实现协作小组成员尽可能体验不同子任务的实施活动。由于每一种角色对应若干个子任务,每一轮循环中,每一名成员只能体验一种角色,也就只完成某一个或几个子任务。因此,为使小组成员能体验到每一种角色,那么活动中有几种角色,协作小组就需要完成几轮的循环子任务。由于小组成员是逐轮体验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子任务,故称其为“轮换模式”。在时序排列实施过程中,切换模式和轮换模式往往结合使用,在资源切换的同时,也进行角色轮换。如MURDER脚本,提供两套文本资料,供每轮协作学习活动的资源切换,设定了两种角色回忆者和听众,在资源切换的同时,角色也进行轮换。[12]循环结构要求每一名成员都参与所有子任务,耗时较长。然而,课堂中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设定循环结构时,尽可能使得子任务粒度小,耗时短。如果子任务粒度不可减小,则将课上和课后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三)角色定义角色设定可以引导个体行为,管理小组交互,提升小组凝聚力,增强成员的责任感。个体责任感和小组凝聚力与协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和“正向互赖”相对应。个体责任系指小组成员为提高集体业绩,承担一定任务,完成一定工作,发挥某一功能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意识。正向互赖则是小组成员功能的发挥,学习成果的达成依赖于其他成员良好的表现,即“他好我才好”。按照约翰逊兄弟的观点,个体责任和正向互赖都是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角色设定能有效激励个体责任感,建立小组成员间的正向互赖,因而有助于协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实现学习目标。[13]角色可以分成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角色指定单一任务,要求完成协作制品或参与活动过程。例如,在讨论活动中,有发起者和总述人两种角色,发起者负责引发话题,并收集与话题相关的资料,而总述人则在讨论结束后,总结、概述讨论活动的各种观点。中观角色指定包含多任务的模式,要求完成协作制品、参与活动过程或两者的综合。比如,在历史学习课程项目中,教师为了让学习者了解19世纪不列颠帝国主义下印度的社会生活状况,设定了各种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一系列任务,学习者选择了一种角色,就要参加角色所属的活动,完成一系列任务。宏观角色是一种生成角色,反映了学习者的立场,包括学习者对小组任务的态度、观点及所体会到的价值和意义。宏观角色提供了对于中观角色和微观角色的一种情境化理解。Strijbos等人认为课堂协作学习活动中有4个典型的宏观角色:头领、先锋、搭便车者和隐客。[14]这4个角色可从努力度、目标导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努力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投入劳力的程度,左侧箭头指向低努力度,右侧箭头指向高努力度。目标导向即学习者是以个体目标为导向,还是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向上的箭头指向群体目标,而向下箭头指向个体目标。搭便车者认同群体目标,但较少参与小组活动,努力度较低;头领以群体目标为导向,积极组织开展集体任务,引导小组协作,营造氛围,努力程度较高;先锋尽管努力度较高,但其以个体目标为导向,试图控制小组其他成员,朝向他所设定的计划实施;隐客努力程度低,且个体目标较强烈,其会严重影响小组任务的实施,对小组协作的绩效负面效应最大。分辨上述典型的4种宏观角色,对于设计中观和微观角色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尽管这些角色是生成角色,无法事先预知,但可以在定义角色时,尽可能地合理引导或规避。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中引入角色,目的在于激励学习者的责任意识和建立学习者之间的互赖关系,有效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定义协作学习活动结构的角色,可以参考如下策略。1.激励角色个体责任意识,规范先锋角色行为先锋角色尽管努力度较高,但其以个体目标为导向,试图控制小组其他成员,按照他所设定的计划实施,其集体意识相对淡漠,未能将集体目标转化为个体的责任意识,并与个体目标相整合。该角色的出现,一方面与其固有的性格有关,有些学习者乐于控制他人,过于重视个人感受;另一方面也与角色定义有关,角色关系模糊化,责权不明晰,也易于导致先锋角色出现。先锋角色欠缺的正是个体责任意识,但可以通过角色合理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先锋角色,增强个体责任意识。同时,通过角色参与协作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其个体责任意识。为激励先锋角色,教师在定义角色时,尽可能界定异质性角色,使得角色之间的责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让小组成员明确自身在小组活动中的位置,使得小组成员要干涉他人的任务,并不容易。另外,清晰界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功能边界,责权明晰,一旦某一小组成员试图控制其他成员,便招致其他成员的有力反驳和阻止,使其回到自身角色活动,从而避免角色互串。2.建构角色互赖,防止搭便车者角色搭便车者角色认同群体目标,但较少参与小组活动,努力度较低,试图付出较少的劳力,却获取与其它小组成员同样的成绩。该角色虽个体责任意识较强,但是不愿付出劳力,期待能坐享其成。搭便车者角色出现,尽管与学习者的惰性有关,但实质上是角色的互赖性不够,使得学习者不论是否履行角色,对整体任务完成影响有限,进而为其逃避任务创造了条件。因此,通过建构角色互赖,可以防止搭便车角色出现。建构角色互赖,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建构角色的功能互赖,角色之间功能形成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如有某一角色缺位,将影响整体任务完成,比如朗读者与记录者,二者相互依赖,缺少一种角色,活动无法进行;其二,建构角色的时序依赖,一种角色是另一种角色的前驱或后继,当前一角色没有履行职责,后一角色的活动则无法进行。3.设定检查者,避免隐客角色隐客角色,努力程度低,且个体目标较强烈,其行为会严重影响小组任务的实施,对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负面效应最大。隐客角色既缺乏个体责任意识,也不愿付出努力,他的出现对于小组活动开展和合作气氛营造,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定义协作学习活动的角色时,应采取措施尽量避免隐客角色出现。隐客角色一般出现在初次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小组,由于学习者没有协作学习的经历,加之教师没有明确定义角色任务和责权,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隐客角色,影响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致使任务无法顺利开展。为避免隐客角色出现,教师在定义角色时,除了考虑激励学习者个体责任,建构角色互赖两种策略外,还应设定检查者角色。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不定期检查小组成员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反馈。此角色一般由教师担任,或由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小组长)兼任。4.激发小组自加工,发挥头领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头领角色将个体目标和小组目标统一起来,积极寻求集体共识,注重团队氛围的营造,组织和管理协作任务,能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小组自加工是小组成员对小组在某一活动时期内的成绩和现状的一种省思。小组自加工一般包括这些环节:总结有益的经验,并通过交流使之明确化,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理解这些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并明确小组今后的活动方案和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和步骤。[15]小组自加工,使得小组成员了解小组任务的整体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活动开展方向,便于凝聚小组合力。同时也让成员间相互了解参与情况及对小组的贡献度,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掌握合作技能。在定义角色时,可设置小组互评、自我检查、成果汇报等激发小组自加工的任务,使得头领角色的成绩为其他小组成员所识别和认可,进而学习与内化。此外,头领角色也因为被认可,更能促进其积极表现,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四)资源分配资源是学习者为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利用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中介符号等。资源是协作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资源分配,是指按照协作学习目标,在小组范围内合理组织、分发资源,以建立学习者之间互赖关系。通过分配资源能促成不同程度的交互,引发学习者辩论、解释和相互管理,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和合作技能目标达成。1.典型案例———ConceptGridConceptGrid是一种典型以资源分配为主要形式的协作脚本,它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创新学习研究中心的PierreDillenbourg教授等人(2002)设计,并应用于硕士生专业课程《学习技术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几种典型的学习技术:基于帧的课件、虚拟技术、微型世界等。[16]每种学习技术都有关键的领域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要求学习者掌握。ConceptGrid脚本是Jigsaw(切块拼接法)的一种变式,即每一名学习者只掌握了整体任务的部分资源,要完成整体任务,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部分传授给其他成员,以共同完成任务。ConceptGrid脚本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小组分配资源。4名学习者自愿组成一个小组,要求界定一系列概念。小组要求每名学习者定义2个概念,并负责研习概念的相关材料。每名学习者所分配的概念和材料都不一样。步骤二,学习者界定概念。学习者研习所分配概念的相关资料,用5到10行文字描述每一概念的内涵。步骤三,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者相互协商、讨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概念排列成如图5所示格状(显示概念的方格灰底,没有显示概念的方格为白底,并以“目标X”显示,相邻关系为不确定,用“?”表示)。概念间关系表现为相关(用“=”表示)或不相关(用“≠”表示)关系。步骤四,小组总结讨论。小组讨论并明确每一对概念的相互关系,并试图将概念的关系整合到理论框架体系中。2.资源分配结构及应用策略资源分配,其目的在于根据学习目标建构学习者之间的互赖关系,搭建支持协作学习的物质支撑环境,确保协作学习活动有效开展。我们认为,资源分配有如下4种典型结构,如图6所示。为简化形式便于表达,我们假定有一个由学习者A、学习者B和学习者C三人组成的协作小组,每一个圆代表一名学习者所分配的学习资源,阴影部分为学习资源重合的部分。图6资源分配结构(1)独立结构。在协作小组中,学习者A、学习者B和学习者C所分配的资源完全一样,各自独立占有学习资源,相互间不构成资源依赖关系。独立结构在课堂讲授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学习者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完全一样,主要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即便有合作和讨论,也是学习者的自发行为。在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时,教师可采用此种资源分配结构,一般基于如下两点:其一,已经通过其他形式建立了学习者之间的互赖关系,比如角色互赖和任务互赖;其二,学习者已有协作学习的多次经历,教师有意将资源分配权下放,留给学习者处理和分配资源,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合作的能力。独立结构属于简便而又经济的资源分配结构,教师前期工作量较小,成本较低,适用面广。(2)汇聚结构。学习者A、学习者B和学习者C各自分配总资源的一部分,相互之间没有重合关系,但汇聚在一起则构成总体。学习者要完成整体任务,必须相互配合,有效合作。Jigsaw是汇聚结构的典型案例。汇聚结构是通过资源分配建构学习者互赖关系的一种典型结构,在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中较为常用。在分配资源时,常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即资源和学习内容融为一体,学习者得到学习资源后,则必须掌握资源所承载的学习内容。汇聚结构要求学习者各自承担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然后小组整合学习内容,完成整体任务,所以学习者必须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所分配的学习内容,并将其传授给其他学习者。每位学习者的工作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汇聚结构制造的分离和整合,促使学习者深度交互和相互管理,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协调技能,也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积极的合作态度。教师在选用汇聚结构时,需考虑如下情况:其一,汇聚结构要求学习者独立承担学习内容,学习并传授知识,因而对其认知技能和合作技能都有较高要求,适用于认知技能和合作技能较好的学习者。其二,汇聚结构一般均分学习材料,每位学习者的难度相当,要求学习者能力水平比较一致。因此,该结构适用于同质小组(认知技能和合作技能)。其三,汇聚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资源分配结构,适用于对于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较为熟练的老师选用。(3)并列重合结构。三名学习者分配独立的学习资源,相互之间有重合的部分,但也有差异的部分,可并列开展学习活动。并列重合结构介于独立结构和汇聚结构之间,学习者之间的资源互赖关系强于独立结构,但弱于汇聚结构。学习者A、学习者B和学习者C有部分相同的学习资源(学习目标),但学习资料呈现形式有所差异。例如,教师要求学习者掌握《高等数学》课程中“函数的极限”内容,在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时,教师提供的例题和解题方法材料一样,但每位学习者自己要解的题(材料)则不一样。教师在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时,采用并列重合结构,并没有通过资源分配建立学习者之间的互赖关系,一般与其他方式相结合,如评价、角色、任务等建立互赖关系。并列重合结构,既考虑了目标的同一性,即协作小组的目标一致,掌握某一学习内容,又兼顾了学习的独立性,即每名学习者独立掌握学习资料,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能防止搭便车现象出现,因为各自材料有所差异,所以无法复制他人的成果。并列重合结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小组,包括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对于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合作技能要求不高,可用于学习者初期开展协作学习活动。但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资源,既要保证部分资源的一致性,也要有所差异。(4)顺序重合结构。顺序重合结构相对于并列重合结构而提出来,三名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呈线性序列,学习者A学习活动结束,学习者B继续,学习者B活动结束,学习者C继续,三名学习者拥有部分共同的学习资源(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设计》课程中,教师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让学习者研习“提问排序”内容并完成问题集排序,教师给出提问排序技巧(公共资料)和3个问题集资料,首先学习者A排序问题集1,然后学习者B排序问题集2,最后学习者C排序问题集3。三名学习者依次完成,后面的学习者可以参考前面学习者的学习成果。顺序重合结构与并列重合结构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序列性,也必然使得学习活动构成序列。因此,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进程中,任一阶段只有一名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活动,另外两名学习者自然成了旁观者,可以监督或讨论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提示。教师在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时,如果采用顺序重合结构,并没有通过资源分配建立学习者之间的互赖关系,一般应用其他方式来实现,如评价、角色、任务等。顺序重合结构,主要提供了线性序列,使得学习者能示范自身学习过程,讨论和评价他人学习作品,并促成学习者分享和反思。教师选用顺序重合结构时,需考虑如下几点:其一,此结构使得小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序列,因而耗时较长,必须权衡资料的难度和课堂的容量,使得有限时间内学习活动能顺利完成;其二,学习活动有先后次序,为了起到示范效应,将学业较为优秀的学习者放在前面,所以,该结构适用于异质小组(认知技能);其三,由于活动过程中,每次只有一名学习者开展活动,另外两名学习者有较大自由空间,教师可以设置任务,与此相结合,激发有效讨论和监督。
四、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化的局限
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设定任务结构、时序结构、角色结构和资源结构,从而支持教师对协作学习过程的隐性控制,引导有效协作发生,避免出现自由散漫、偏离主题的现象,能有效促进其认知技能与合作技能习得。但是,协作学习活动结构是教师人为对协作学习活动进程的预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
(一)缺乏适应性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已预先设定协作学习活动过程,协作小组据此设定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尽管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可以降低协作学习过程组织的复杂性,促进有效协作发生。但是,协作学习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必然有不可预知、无法事先确定的一面。因此,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固有的结构化特性,无法完全适应协作学习活动变化,而缺乏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难以适应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变化。协作小组在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时,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定义的子任务序列可能与学习活动行进状况并不一致。比如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定执行A后,执行B,再执行C,而协作小组在执行完B后,为确认A的执行情况,拟再次执行A,但是线性的子任务序列并不支持回溯。所以,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并不能适应协作学习过程的突发变化。其二,无法适应学习者的差异。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属协作学习活动前的预设,不可能考虑到学习者的各种差异。尽管预先定义不同角色及角色的子任务,设计了角色的子任务差异,但是,角色的差异不等同于学习者的差异,其产生于角色的社会定位,并不涉及协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差异。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对于不同学习者所产生的引导效应并不相同,合作技能较低的学习者感觉引导不足,而合作技能高的学习者可能感觉引导过度。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自身无法捕获这些差异,进行自我调整,故难以适应学习者的差异。
通过并案方式,将100多件提案通过归类整理提炼,形成20多件重点集体提案,并划分为重点提案建议、专题提案建议、重要提案建议等类型,以分层有序的督办落实委员意见建议。抓住提案“办前恳谈协商,办中全程跟踪、办后结果公开”三大环节,实现提案建议落实的融合监督。同时,通过开展提办双方的评议监督,促进提案监督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二、选择群众关切度高的重点民生部门,开展民主评议部门监督
每年选择1~2家与民生相关度高的部门,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今年,重点对市民政局和农委进行民主评议。在评议中,既对重点工作推进、为民办实事、队伍建设等进行全面评价,又结合部门职能设立的七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委员意见建议,委员参与率在95%以上。评议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促进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效能。
三、开展专项性调研协商活动,实施专题性协商监督
围绕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开展推进性视察,现场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相关工作开展。针对事关政策法规执行、重大决策落实、民生工程等方面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集体督查。组织14个镇(区、街道)委员组、174名政协委员,对所在镇(区、街道)的污染防治攻坚情况进行暗访式的集体民主监督,取得良好效果。围绕高质量发展监督评价指标、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等课题,组织20多次会议监督。委员与部门面对面交流讨论,协商中有监督,监督中有建言,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
这次的会议使受益匪浅。中考给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中考的变化也让我们反思,教学中应该如何改变才能更好的适应中考。从今年的中招试题上看,很多题目都和课后练习题相似。所以我觉得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后练习题,用它来指导教学。
现行的人教版课本,将课后练习定位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大多题目采用的是开放性题目,可见其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素质的提升,强调和突出学生在练习中的主体性;同时题目中使用了许多表示行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动词,而且这些动词的动作还完全是由学生发出的,这样便大大地增强了题目的可操作性。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充分引导学生们的积极思考,根据练习内容进行预习语文课文,学习并掌握语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课后练习题中,一类是积累性练习。最基本的题型是“读一读, 写一写”,这是每篇现代文阅读课后必备的一种练习。关注语文课后习题中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自己完成对字词音形义的学习。课后练习会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得到充实的课文基础知识。
课后的第二类练习题是“思考探究”, 是理解性练习。它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把握。 如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题: 文章开头即说: “我爱我母亲,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 想一想: 母亲的“勤劳” 是通过那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就这道题就可以学生抓住个“勤劳” 一词为切入点, 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把握文旨。又如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课后第二题:“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理解是思维的核心,新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设置了这样的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因此对这类练习题的处理时我往往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 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体化教学交流研讨会召开
文/特约通讯员 赵启文
近日,山西省技工教育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交流研讨会在山西交通技师学院隆重召开。山西省技能人才培训教育研究室薛睿心主任,山西交通技师学院徐利民院长、卫申蔚副院长、教务系统中层干部以及来自全省11所技工院校的40余名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徐利民首先介绍了山西交通技师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以技工院校如何突破招生困境、毕业生如何体面就业等为题阐述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希望全省技工院校抱团发展,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先导,把目标盯在育人上、眼界放到市场上、心思用在教学上、功夫下在教改上、本领显在课堂上,认真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确保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
薛睿心主任在肯定学院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成绩的基础上,要求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把“山西省技工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研究室”的牌子挂好,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专业品牌,要求全体参会人员认真学习、观摩一体化教学示范课,把好的建议留给学院,把好的做法带回学校,应用到课堂上。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山西省技工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研究室”揭牌仪式。
会议结束后,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卫云贵主任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学院汽车维修专业近年来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分为两组,分别在广汽本田实训中心和红岩重汽实训中心为与会人员展现了一堂富有特色的一体化教学示范课。
本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交流研讨会的召开,拉开了山西省汽车维修专业省级教研活动的序幕。相信在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的坚强支持下,在全省技工院校教师的通力配合下,山西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必定会有大的提升,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必定会跃上新的台阶。
国家中职示范校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暨
“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举行
文/本刊记者 敖 夏
订单的生产成本应该控制在多少,采购原材料需要多少资金,广告如何投放……走进位于浙江科技工程学校体育馆大厅的赛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人一组的参赛选手正在有条不紊地核算、制作着财务报表。
日前,2014年国家中职示范校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暨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职组)全国总决赛,在浙江省嘉兴市浙江科技工程学校举行,来自15个省(市)的59支代表队近200名参赛选手参与了此次比赛。
沙盘模拟经营是针对企业ERP沙盘模拟游戏而研发的一种企业培训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经营管理类实战演练课程。主要利用沙盘的各种应用工具,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来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此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学员分组成立若干“企业”,在模拟市场环境下进行模拟经营活动,在主导各自“企业”的系统经营管理活动中完成体验式学习。本届大赛采用新道新创业者电子沙盘与手工沙盘相结合作为竞赛平台,通过模拟企业管理信息化经营的形式,掌握企业生产运营业务和管理软件工具,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大赛期间,来自全国59所参赛院校的校长们参加了2014年国家中职示范校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共同围绕院校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校际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金融财经类特色专业建设解决方案等主题展开讨论,并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分享、实验教学经验分享和实验教学精品课程体验等活动。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辨析》的专题讲座,并与各与会校长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命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框架设想、人的可持续发展与课程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
教研大组理事会议举行
文/本刊记者 吴家宏
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课程改革,构建新时代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0月初,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教研大组理事会议在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召开。来自全省各市职教教研室建筑专业的教研员及中职建筑专业教研大组理事学校教研组长共4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介绍了全省建筑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果及单考单招考试的改革情况,宣读了浙江省新一届中职建筑专业教研大组各理事学校名单。会议要求各校深化改革、细化课程,各理事学校要充分发挥职责,调动全省教师的智慧,推动全省建筑专业教学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从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到遴选试点单位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从一体化课本教材开发,到全省中职建筑专业教研大组理事单位学校铺开应用;从配套教学资源开发,到仿真3D软件的2.0升级……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教研大组已经在改变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道路上走过7个春秋,为缩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局限性,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开放性、可控性、延展性以及信息化应用程度而不断创新。
“现阶段建筑类专业的教学难点在于,一是配套教学数据库的开发,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串联与调用;二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当前采用的新教材还缺少匹配的联系手册、教学文案,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前置和课程的巩固;三是实训方式的调整与优化,尤其是实训模型的建造和数字化模拟软件如何与现实工程项目的结合。”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许宝良老师在会议上说,“教中学、做中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地,需要继续做实项目课程教学。这与临海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朱景川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探索,以技能要点为突破口,让传统的学科性课程设置向工程项目转变,同时借助虚拟仿真、数字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打造一种全新的项目教学模式。”
在现场的公开课上,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建筑专业的余阳斌老师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堂比较有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上课前,学生们就已经通过学案完成“筏板基础施工理论知识”的自主预习。课上,学生们则主要在余阳斌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电脑情境,“漫游”施工场地,通过体验和游戏完成筏板基础施工。“角色带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大大提高课程效率。”余阳斌老师认为,建筑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技能教学不同,施工现场难以1:1还原到校内,依托新兴技术是把真实工程项目“嵌入”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过去的课程是以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来对知识进行分模块的教学,而新的课改教材更多的是依据范例教学理论,课程需要执行的是项目式教学,教学实施中可以把原先的多个知识点包含在一个项目中,这样更贴近建筑行业的实践操作和规范。”作为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教研大组理事长学校――东阳市技术学校校长韦跃忠在课程观摩后的研讨会上大胆建议,“建筑专业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接下来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课堂的教学上。同时,为了匹配甚至领跑行业标准,必须提升现有教材的质量,融入更多的行业信息;必须着重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养,让教师走进行业,走到生产一线。这不仅是浙江省中职建筑专业深化改革的内在要义,也是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无缝接轨产业经济的重要抓手。
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
国家人社部汤涛副部长来学院调研
文/通讯员 李毓红
10月30日上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等一行来到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就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调研,省、市有关领导,校班子成员陪同调研。
汤涛副部长一行走进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咸宁市公共实训基地,观摩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汤涛听取了市委书记任振鹤、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社工作、技能人才工作情况的汇报以及学院杨金焱院长对近两年学院发展情况的汇报。
汤涛副部长对咸宁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 他提出要进一步总结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公共实训、技能人才培训、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市场主体。要整合要素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把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学子勇夺东风日产TIIDA杯
房车大师挑战赛第九、第十回合冠军
文/特约通讯员 谢 劢
近日,2014东风日产TIIDA杯房车大师挑战赛年度第九回合、第十回合分别于广东国际赛车场落下帷幕。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沙太汽车工程系叶俊辉同学勇夺两个回合的冠军,并以77分的积分暂居年度车手第二名。
在赛事临近收官时,车手们斗智斗勇,合力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攻防大战。在第九回合中,7号叶俊辉同学率先冲线,稳扎稳打,一路领跑。第十回合中,他沉着冷静,以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经过16圈的激战过后,再一次收获冠军,其年度积分榜排位也上升到第二。
东风日产TIIDA杯房车大师挑战赛2014赛季赛程分为12个回合,其中第一、第二回合于4月26日至27日在广东国际赛车场开赛,每个赛场举办两个回合的比赛。然后依次在珠海国际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台湾大鹏湾国际赛车场举行了六个回合的比赛,最后的收官大决赛将于10月25日至26日在江苏盐城举行。
第三届文化活动周暨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文/特约通讯员 石 丽
日前,阜康市职业中专、市高级技工学校隆重举行第三届文化活动周暨自治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本次文化活动周为期三天。自治区第五督导组组长、自治区科协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国梁,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毛力提・满苏尔,自治区第五督导组副组长、自治区人社厅副厅长艾尔肯江・牙生等各级领导及31家企业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本届文化活动周既是对学校实践性教学水平的一次展示,也是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检验,对于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推动全员技能大练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大展示。
湖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拉开序幕
文/特约通讯员 邓志忠
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师资培训班日前在襄阳技师学院开班,拉开了湖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的序幕。
会议首先由“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心召集人陈圣日老师致辞,陈老师指出“视像中国”项目注重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发展,希望和各地专家与一线学校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在线学习及中学生生涯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经验。
“视像中国”研训总监许波老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项目的发展及在中小学网络课程领域的实践探索。许老师指出,要以全球化、未来化、信息化的视野制定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决策、领导、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接下来由各学校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一线学校在混合式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形态。北京四中的常菁校长分享了北京四中具有开放、合作、个性张扬、尊重学生等特征的“双课堂”实践经验;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刘飞校长分享了对主题探究式混合课程建设的实践感悟,指出主题探究式混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整合。
会议的第四个部分围绕生涯课程建设展开。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王红丽老师介绍了北京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实践,并根据自身课程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生涯规划课程发展的建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陈晨老师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战略实施的视角分享了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情况;河南大学的梁林梅教授分享了《探索职业:航空篇》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体验及收获;北京师范大学的杨莹同学代表李玉顺研究团队分享了团队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 6月10日,“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厦门明珠海湾大酒店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协办,福建化工学校承办。会议邀请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厦门市教育局、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领导,以及教育信息化专家教授和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典型院校代表到会作主题报告。
研讨会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总编祁伟主持。厦门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刘学民,福建化工学校校长张永强等领导到会致辞。
在“专家讲座”环节中,演讲嘉宾就“职业教育信息化系统性问题”、”、“社会性网络教育应用”、“创客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的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等问题展开研讨。在“学校交流”环节中,常熟理工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化工学校就数字校园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热点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思路受到启发,对教育信息化理解也更加深刻。
6月11日,与会代表还观摩了“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实践”,实地了解老师们是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的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前的“线上”自学,然后由老师引导,在“线下”开展课堂的学习讨论,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物流在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运行的质量会影响其他产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则受到物流管理人才的影响。我国每年虽有几十万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毕业,但应届毕业生对物流行业的适应度不好,大学生的人才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希望应届毕业生能够快速地胜任岗位工作,完成角色转换,这就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高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如谢如鹤(2010)以广州大学的物流实验体系为例,介绍了物流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1]。朱丹(2011)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五个能力层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体系[2]。陈太广(2012)分析了物流实验教学体系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范宇(2016)从双重仿真的思路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4]。陈爱玲,罗彦芳(2017)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平台,并设计了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5]。王冬良,燕珍(2017)在研究现有物流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问题探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6]。这些学者们有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多的是从单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物流管理常用的七大功能角度来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的专项实训。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物流活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最基础的活动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为科学分析物流活动的规律,并解决实际物流活动问题的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物流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人才的效用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否能够较好的符合企业的需求,帮助物流行业高质量完成转型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很好地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因此在专业教育时,高校的理论知识教育需要辅助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才能很好的教学生学以致用[7]。
2.2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且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笔者所在的武夷学院为例,其物流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学分为40.5分,占总学分的25.31%,这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和专业认知见习共18分,真正的实验教学学分为22.5分(总学分160分),可见实验教学的学分占比偏低。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都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项目开发作为重点内容,也相应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多则有投入几百万的物流实验室,少则有几十万,十几万的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主要以软件操作,仿真模拟为主,而大多软件的更新换代时间为5年以上,而物流行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有的高校在软件过时后,没有相应的经费及时更新,或购置其他软件,则导致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因此,高校的教学软件往往无法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脱轨,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的专业素质也大打折扣,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物流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多联系实践,将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8,9]。面对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困境,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应该探索一条能够适应当前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需求的角度,从物流经典的七大功能要素的角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想
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训为辅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10]。把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分为认知见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
3.2校外实训
3.2.1实施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校外实训以大一的认知见习,大二大三暑假的专业见习,和大四的毕业实习为主,依托校企合作实施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了扎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认知见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的选拔考核、顶岗实习,采用逐步深化的递进式实践培养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培养,基本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对合作企业的了解,使得学生获得对行业较全面的感性认知;二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通过岗位历练,使得学生较深入地了解物流行业及其具体岗位的能力素质要素,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四是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反馈到教学系统,促进专业建设改革。3.2.2实施项目驱动式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由合作企业提出实际问题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将这些问题提炼为管理活动优化的项目,由实习生团队通过实际岗位的历练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提升学生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鼓励和共同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企业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炼出科研选题进行研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3.3校内实训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则可以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2。校内实训的项目,可以以校企合作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开发设计,如运输管理中的甩挂运输设计,则可以以合作企业的资料作为背景,进行方案设计,使得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良好的结合起来。3.3.1专项实训。物流管理有七大基本功能,可以根据这七大基本功能开始相应的实验课,如仓储实训,相应的实验项目可以根据仓储作业的流程,分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拣选和打包出库等。有些与相应的理论课程相配套,如运输管理的实验项目,有与之对应的有运输管理实务、物流学、国际货运实务等的理论课程。包装这一物流功能经常被包含在其他功能中,往往不独立开设理论课程或实验课,因此可以将其与仓储或装卸搬运等类的实验课融合在一起。本文为了七大功能的完整性,将其独立列出。3.3.2综合实训。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分为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和比赛类综合实训。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则可以根据课程或专业方向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大体上有物流成本核算,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和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等,可以锻炼学生将各种物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的整体设计思维。物流比赛类实训,则是考虑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参加较多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和创业之星比赛等,相应的可以开设一些比赛类实训,可以用比赛的案例直接作为实训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锻炼学生物流沙盘的能力,使得学生掌握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的能力,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目的。
4结语
校企双方的良好互动是本文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难点。双方合作的关键在于双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对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需求,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对高校而言,只有不断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高层次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才会借助与高校合作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如鹤,陈宝星,周耀旭.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04)
[2]朱丹.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
[3]陈太广.物流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149-150.
[4]范宇.基于双重仿真思路的电商物流实验教学体系讨论[J].高教学刊,2016(11)
[5]陈爱玲,罗彦芳,郭艳丽.基于综合实验平台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
[6]王冬良,燕珍,余振宁.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物流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17,36(08)
[7]狄华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08)
[8]林勋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2010(10):5-6+9.
【关键词】流行歌曲;演唱;美声教学;体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88-02
通常情况下,流行歌曲演唱的多元化曲风都是建立在多样性流行音乐风格基础上的。其与古典传统唱法和民间唱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古典传统唱法与民间唱法都是以固定演唱模式为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流行音乐则不同,其社会性质和文化特点都是以娱乐性、普遍性、通俗性、时代性为主,而且其演唱曲风也是多元化、丰富化的,并没有固定的演唱模式。现如今,流行歌曲的演唱也被纳入到声乐教学当中,成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改善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时也通过美声的教学观念将自身演唱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流行歌曲与美声唱法概述
(一)流行歌曲唱法
流行歌曲的唱法最早是从欧美国家起步发展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其大众化、时尚化、娱乐化艺术特色也是十分明显。流行唱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个人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并倡导以自然声音演唱为主的一种演唱方法,即普通话演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嗓子要始终处于最自然、最质朴、最生活化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作品情感完全发挥出来,同时流行唱法对于演唱技巧的要求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随性发挥,有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演唱技巧。音色即指一个人声音的特色,在演唱流行歌曲过程中,如果音色个性突出、辨识度高,则这个歌手在演唱时的歌曲表现力也是十分明显。而流行唱法多数都是利用音响设备来扩大音色效果,其还会用绚丽多彩的舞台美术灯光来营造演唱气氛,并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电子流行音乐器伴奏等演唱方法,有的还会与说唱技术结合,形成一种以说唱方式为主的演唱艺术[1]。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经常被人们称作为“最动听的音乐”,也就是说美声唱法格外重视演唱者声音,可以用各种演唱技巧使演唱者声音变得深沉高昂、轻快悦耳。在整个发声方法中,要采用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演唱者达到最完美的演唱效果,从而给观众带来极高的视听享受。美声唱法综合了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和意大利声乐技术的演唱风格,其音色十分优美、圆润,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特质,并且注重声音的松、通、圆、亮,及音质的高亢和华丽,在对待声部区分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规定各音区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发声方法也要科学合理、音量要具备极高的可塑性、气声要均匀,音与音的连接也要平滑、沉稳。由此可见,当下音乐艺术中,只有美声唱法才是最科学、最具持久魅力的唱法[2]。
二、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美声唱法最早来源于意大利,其主要强调的是共鸣与音质,与我国本土音乐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民族大众审美观方面还存在诸多偏颇,并没有完全得到群众的喜爱和认同,属于一种阳春白雪的声乐表演形式,但在近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对美声演唱的推崇,其演唱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欣赏。而流行唱法则注重音色的直与平,需要演唱者保持自然的发声状态,倡导口语化演唱技巧,对声音的表达偏于情感化,是一种极为亲民的表演方式,有着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深受大众所喜爱的演唱方式,下面,本文也会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异同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同点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要属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唱法两种音乐形式,两者在风格呈现上都对歌曲、演唱者等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而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演唱者能对整首歌曲的曲艺风格全面地理解和表现出来。同时,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也比较注重情感与歌曲的结合,要求在音乐表演中,要充分地将歌曲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于可以更好地展现音乐魅力,深入歌曲主题。此外,两种演唱技巧都能将音乐节奏、作品的情感及连贯的曲调等因素很好地利用起来,使之形成良好的音乐氛围,并能利用音乐效果来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3]。
(二)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不同点
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唱法有着很大的本质上区别,主要体现在起源地、发声方法及对作品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首先,美声起源于意大利,讲究音色的优美和高昂,在对作品处理上,规定各音区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发声方法也要科学合理、音量要具备极高的可塑性、气声要均匀,音与音的连接也要平滑、沉稳。其次,流行歌曲唱法起源自欧美国家,讲究自然发声,在对作品处理上,主要是利用音响设备来扩大音色效果,并用绚丽多彩的舞台美术灯光来营造演唱气氛,同时还会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电子流行音乐器伴奏等演唱方法,有的还会与说唱技术结合。
三、流行歌曲唱法与美声教学结合体系探讨
(一)流行唱法融合美声教学的具体原因
由于流行歌曲唱法有着极大的多元化内容,所以其也影响到流行歌曲的表演形式,使之形成多N多样的表演特色,其演唱方法没有任何的固定模式,演唱声音也十分自然。因此要想将流行唱法演变成大众唱法,首先就要让流行唱法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像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形成专属的演唱模式,这就应该将其与美声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得以实现。
(二)美声教学与流行歌曲演唱相结合的特征分析
要想将流行唱法形成固定式的演唱规律,就需要将其与像美声唱法这种模式固定的演唱形式相结合。因为美声唱法最大的演唱特点就是可以使混合声区唱法和整体唱法产生共鸣,所以相关院校可以在美声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并将美声唱法中胸腹式呼吸、讲究头腔共鸣、气息下沉等发声特点融入到流行音乐唱法中。同时美声唱法还具有优美的音色、灵动的花腔、绝妙的半声技巧、圆润的连音以及较强的弱音控制能力,所以完全可以借用美声唱法中的技巧来引导流行歌曲演唱,再加上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原理相同,因此在进行流行歌曲演唱时,演唱者完全可以结合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术来提升流行演唱的技巧,从而使流行唱法更具科学性和规律性[4]。
(三)流行歌曲的演唱与美声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流行歌曲唱法与美声教学的有效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使其更具完美性和规律性。不过为了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还需要对发声技术进行全面改善,提高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并对其开展长期的训练和舞台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使流行音乐的演唱更加完美。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行歌曲唱法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可,同时各音乐艺术院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大部分音乐院校都设有现代音乐系,所以通过在美声教学中融入流行唱法,有效地帮助流行音乐改善了演唱技巧和演唱规律,并借助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术,使流行唱法更具科学性和完美性,从而为我国演唱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流行歌曲的演唱与美声教学结合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6,(02):27-28.
[2]李妮娜.中国传统声乐语音理论视野下当代美声教学研究[J].内蒙古大学,2016,(03):30-31.
[3]杜献.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亚太教育,2016,(02):24-25.
[4]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12):19-20.
关键词:二次回归试验设计;DCP硫化;配比;力学性能
DCP出现之后,广泛应用于定睛胶、乙丙橡胶、聚氨酯等多种橡胶中,目前我国矿用电缆生产企业使用的过氧化物主要为DCP。对于矿用电缆橡胶护套CM过氧化物交联的机理为:过氧化物从聚合物主链中脱去氢,然后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并形成C-C交联键。由于矿用电缆橡胶护套的硫化胶是以直链状的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因而由过氧化物产生裂变生成烷氧自由基,两个邻近聚合物链的自由基结合, 形成碳-碳键的行为为有效交联反应。当CM用过氧化物硫化时,若用多官能单体为硫化助剂,则可显著增强硫化效果。
CAMV作为助剂有效缩短胶料焦烧时间的倾向。但是对焦烧不产生影响,是代表性的助剂。橡胶的动态硫化中,硫化剂和助硫化剂的关系是助交联剂为促进剂,催化或促进交联剂硫化。DCP、CAMV皆为硫化剂,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选择合适的配比是配方设计的关键。文章对过氧化物交联剂和助硫化剂的用量对矿用电缆橡胶护套的原料CM140B力学性能的影响作了实验考察。
1 试验设计方法
矿用电缆橡胶护套的硫化剂和助硫化剂分别选择DCP和CAMV,试验主要考察配合剂DCP(x1)、CAMV(x2)两因素对橡套的主要原料CM140B硫化胶料性能的影响。
DCP和CAMV用量范围:2≤x1≤8,2≤x2≤8;其他配合剂为固定值。
由于考察的因子有两个,试验采用简化的两变量二次回归试验设计,采用三水平,即-1,0,+1。配合剂的实际用量与水平的关系是:配合剂实际用量=0水平用量十水平间距×间距。DCP、CAMV的水平与用量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水平分布及用量
,试验的基础配方为:CM140B(100);炭黑(40);DOP(15);MgO(10)。硫化温度165°C×16min。
2 DCP用量对CM140B硫化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将CAMV用量固定在5份,考察DCP用量对CM140B硫化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见图1、2。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DCP用量的增多,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随着交联键能先增加而减小。随着DCP含量逐渐增加,硫化胶弱键的早期断裂可产生结晶材料,是有利于健康的主结晶取向,所以会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当DCP用量增加到一极值时,硫化胶料的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量就相应减小使得交联密度逐渐变大,拉伸强度随着交联密度的变大而增长,出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交联密度,有效网链数减小使得网链不能均匀承载,拉伸强度会大幅下降。
伴随DCP用量的加多,CM140B的扯断伸长率降低,这说明扯断伸长率随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减小。由于交联密度增加到一极值时,过分密集的交联网络会形成应力集中,造成扯断伸长率持续下降。
图2 CM140B的300%定伸应力及撕裂强度与DCP用量的相关性
从上图2可以看出,CM140B的300%定伸应力是随着DCP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胶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增高。这说明定伸应力随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同时,由于CM橡胶的大分子链上带有极性原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其硫化胶的定伸应力较高,定伸应力增加达到一极值后不再增大。
随DCP用量的增加,CM140B的撕裂强度逐渐减小,也是由于交联密度增加的缘故。分子间的作用力伴随硫化胶交联程度的逐步加大而增加,因而撕裂强度伴随CM140B物理交联点的增加而降低,但CM140B最佳撕裂强度时的交联密度比最佳拉伸强度时的交联密度更低。
3 CAMV对CM140B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考察在硫化剂DCP用量固定时,助硫化剂CAMV用量CM140B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图3 CM140B的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与CAMV用量的关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CM140B的拉伸强度伴随助硫化剂CAMV用量的加多而渐渐变大,扯断伸长率渐渐降低。CM140B的分子链的运动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受到局限,形成变形所要达到的力就越大,因而拉伸强度渐渐增加。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选择最优的配合比。
由图4可知,CM140B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伴随CAMV用量的加大而渐渐变大,撕裂强度渐渐降低。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CM140B的分子链的运动受到限制,使得撕裂强度逐渐减小。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选择最优的配合比。
4 DCP、CAMV变量对CM140B力学性能的影响
DCP、CAMV皆为硫化剂,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选择合适的配 比是配方设计的关键。试验中其它配合剂的用量固定,考察DCP、CAMV对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交互影响。
图5 拉伸强度等值线图 图6 扯断伸长率等值线
图5、图6为其它配合剂固定的情况下,交联剂DCP与助硫化剂CAMV用量同时变化时对CM140B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从等值线图中可以非常直观的从图中选择DCP与CAMV的合适配比。DCP与CAMV的用量均在4~5左右时,CM140B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非常适合矿用电缆橡胶护套原料CM140B为原料的电线电缆的硫化。
5 结论
5.1 助硫化剂CAMV用量固定时,CM140B的扯断伸长率伴随DCP用量的加大而渐渐降低,只有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随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减小;CM140B的撕裂强度由于交联密度的增加的缘故,分子间的作用力伴随硫化胶交联程度的逐步加大而增加,因而撕裂强度伴随CM140B物理交联点的增加而降低,但CM140B最佳撕裂强度时的交联密度比最佳拉伸强度时的交联密度更低。
5.2 硫化剂DCP用量固定时,CM140B的拉伸强度伴随助硫化剂CAMV用量的加多而渐渐变大,扯断伸长率渐渐降低。CM140B的分子链的运动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受到局限,形成变形所要达到的力就越大,因而拉伸强度渐渐增加。CM140B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伴随CAMV用量的加大而渐渐变大,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撕裂强度渐渐降低。
5.3 当交联剂DCP与助硫化剂CAMV用量同时变化时,DCP与CAMV的用量均在4~5左右时,CM140B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非常适合矿用电缆橡胶护套原料CM140B为原料的电线电缆的硫化。
参考文献
[1]杨春丽.煤矿移动类阻燃软电缆用氯化聚乙烯(CM)橡皮护套的优化设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
[2]杨春丽.电缆氯化聚乙烯橡皮护套的BIPB硫化体系试验研究.煤矿安全,2012.8.
[3]林浩.氯化聚乙烯及其硫化体系的研究.新疆石油学院学报,1999.11(1).
一、学习目的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要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领导班子成员强党性、守纪律、树正气、干实事,认真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为保持马坝镇“全县率先、全市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对象范围
镇领导班子成员
三、学习内容
第一专题学习研讨时间(6月上旬—7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重点研读规定内容,同时研读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举行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一次交流研讨;
3.七一前,结合纪念建党94周年和日常工作安排,利用党性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等党性教育活动,并进行第二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列出自身“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时间(8月初—9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研读规定内容,重点研读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8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三次交流研讨;
3.9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四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进一步修改“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第三专题学习研讨时间(10月初—11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用权、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开展。重点研读规定内容,同时研读关于四个全面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10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五次交流研讨;
3.11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六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完善个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四、学习形式
1.召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精读指定学习内容,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2.举办专题党课。镇党委书记XX同志围绕“三严三实”主题、学习弘扬精神和弘扬向上文化,带头讲党课;组织观看《的“严”与“实”》、《心灯》等党性教育专题片;结合建党94周年,围绕党性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厉行节约、坚持廉洁从政、坚决反对等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会。
3.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专题教育,重点围绕开展向伟人,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先进典型事迹,从本地区本部门出现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突出交流互动,撰写心得体会,每个专题安排2-3次互动式交流研讨,每次安排部分班子成员作交流发言,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实际思想和工作摆进去,做到踊跃发言、相互讨论启发、形成思想共识。要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每个专题都要相应列出自身“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改。
五、学习要求
1.高度重视。镇领导班子成员要统筹做好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办负责做好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的安排,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