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6 15:54: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59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在初中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特别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一部分学生是不会学,他们看上去很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生怕漏掉什么,练习也一本一本地做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以至最终丧失信心。

实践证明,他们就是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每一个学困生,都有其困难的理由,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但是往往是因为习惯上存在缺陷。因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就要在改变学生原有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上下功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我们改变困境的一个突破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必要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如果教学失去有效性,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同样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也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如果不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不利。从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看,尽管不少教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可是没有培养起下一代良好的个体素质,学生只会“死学”,而最终导致“学死”。学生有了知识没有实践,或者不会实践,甚至有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督促下才能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会学。这些弊端的存在,从小的方面讲,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对提高民族素质无益。

从社会的需求来看,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速度也随之加快,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初中教育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这些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识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并取得一定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品质,是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把我国建成世界强国的一项奠基工程。而良好学习习惯正是实现这一工程的必要手段。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处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时时运用。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抓好的基本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山区里有一对父子,以打柴为生,每天上午父亲赶着马车拉着柴禾到城里去卖。在去城里的路上有一个急转弯,每当快到这里时,坐在车后的孩子就大声地提醒父亲说:“爹,该拐弯了”。他父亲一拉缰绳,一举鞭子,牲口就很快拐弯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父亲生病不能赶车,他只好赶着马车去城里卖柴并给父亲买药治病。当走到这个急转弯时,他再喊吆喝,马就是不拐弯。这时他突然想起喊道:“爹,该拐弯了”。马很快就拐弯了。这就是动物也会形成“习惯”。动物尚且“习惯成自然”,何况人呢。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学贵自悟”,有目的的预习读书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学习效率当然很低。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预习或预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预习对听课带来的好处,更看不到预习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学能力,他们害怕磨刀会误砍柴工,不如等到上课听老师讲就行了。二是对初中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依赖性强。有的同学认为上小学时自己的成绩很好,可到了初中,感觉很吃力,有时花了好多时间,效果也不明显,成绩老上不来,心里着急,不知怎么办。这类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初中学习,没能及时调整,仍像在小学一样依赖于教师、等待着教师给予帮助,不知道初中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去预习。三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过去数学成绩差,不想学,因而对数学学习无激情,更谈不上课前预习。四是缺乏指导和训练,缺少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比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使大多数学生细读之后就能理解,从中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建立适当的检查职责,书写简明的读书笔记等,对检查中有知识缺漏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使之一起前进。对预习的指导还必须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才能克服上述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熟悉教学内容,以新课标为准绳,潜心研究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要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上,权衡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单位课节的重点与关键,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

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易受感情支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上新课前的几分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转化成一些有趣的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展开新课的教学。

其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听课效率。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专心听讲,将学生的努力和教师讲课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要培养学生学会听,学会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小结。

再次是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勤摘笔记,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概念繁多抽象,课堂容量较大,初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头脑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给予“动”的机会,约束精力的分散,是一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刚开始时,课堂上要给学生明确提出哪些需要记,哪些可不记,并要留有适当时间让学生抄写,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

3. 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粗心,解法单一,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地,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1)要养成做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要明确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2)养成审题的习惯。在强调学生作业时要认真审题的同时,我在讲例题时,经常有意识地先问学生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作为审题的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3)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经常对学生阐明做作业的意义,教育学生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或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宁可以后抽时间补做,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4)规范作业的习惯。规范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但要求按时完成,还应要求像例题那样规范。通过订正、指导,逐步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努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去进行好习惯的培养,并把习惯教育落实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第2篇

课题负责人:龙鹏举

课题主研者:牙丽娜杨凤娥陈光平黄蔚琳韦秋花罗彩莲牙祖毅班华跃

韦邺韦荣文黄雅珍韦丰年覃玉朗覃燕明韩丽娟

本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激励性评价方法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等。

(1)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

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就表现形式而言,包括及时评语、学科评语、作业评语、试卷评语、口(周)记评语等多种评语形式。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学习习惯形成俄各个时期,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应用该评价方法时,应注意:其一,语言,提倡谈心式的第二人称,要尊重、真诚,切忌辞藻华丽,无针对性。其二,内容要具体、明确,并能符合学生的独特个性和I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其二,结构应采用“肯定加鼓励”的模式。以肯定作为评语的切入点,以鼓励、引导为主旋律。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尊重他们的自尊为前提,在鼓励中可以为学生找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如:“你的这篇文章开头两段写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段写的更逼真!中间一段要是写得再简练一些会更好”。

(2)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

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的,按不同标准和等级进行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在同一个班级,如果用同一标准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会使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因达不到标准,不能得到好的发展性评判而失望,也会使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标准偏低,没能展示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满足。有的学生只处在第一层不自觉的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根本不听讲,尽作小动作),有的学生则处在第二层自觉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认真听讲,大胆设问,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考虑问题,寻求一题多解),对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分层设定标准。对学生学习习惯还处在较低阶段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让他们从点滴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完善第一层,接近第二层;对学习习惯处在较高层次的学生,应提高更高的要求。

另外,还可采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法,即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或评价对象个体的一个方面与若干个侧面进行比较,对评价对象发展的变化进行评判。分层激励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个体发展变化为参照点的评价类型,它不与其他对象横向比较,易于反映评价对象在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状态。

进行分层激励性评价时,切忌不要用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学生学习习惯进步快慢的标准,同时应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调配合;作为班主任应保持与各科教师及时沟通,最好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习惯档案,这样可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取得不断进步。班主任、各科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3)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师用什么标准评价学生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所以情感性激励评价方法对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评价方式,以肢体语言为最佳,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等。

应注意该评价方法产生良好作用的时机:一是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思维进入状态;二是实施时的环境氛围浓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被评价者得心灵受到震撼,评价才会越真诚、越实在、越动人、越有效。

我在我校初一年级听课时,一位语文老师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的例子。班上一名学生语文成绩属于中上等,但该同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爱说话,朗读水平差,连很短的语句也不能完整朗读。只要语文教师让他朗读课文,他就用各种方式抵触。根据这种情况,这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与他一起预习,最后达到熟练朗读这篇课文的程度。在班级正式上课时,下面坐着很多听课老师,课上不仅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还让他大声朗读整篇课文。整节课他的表现非常好,再加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您的朗读非常有感情!”,并走到他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该学生在下课后非常兴奋,首先走到老师跟前,小声说“我以后一定要在课前熟读课文”。后来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不仅课上大胆发言,而还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我们选择好时机,很好地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方面创设条件,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大力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的自觉性,在学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热潮。

尽快制定学生学习习惯操作规范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同时各学科教研组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学科特点,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继续开设早晚自习课,增设研究型课程,大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学校要象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制定习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子以落实;二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习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落实。教研组也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常抓不懈,要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搞好落实和检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

所谓“习惯成自然”,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而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好的习惯能够引导我们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而坏的习惯也可能将我们拉向深渊。初中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阵地,而在教学中,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的某种特定的、相对不变的态度和行为,它形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反作用于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初中德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将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到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来,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他们逐渐脱离了童年时期的幼稚,进入了青春期,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以及思维能力的不足,还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制能力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运用知识的习惯,即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的运用,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②自主学习的习惯,即在在学习中,学生应该具有主动性,主动预习新知识、主动巩固旧知识,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学习能力;③专心听讲的习惯,即在课上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抓住知识重难点,实现学习的突破;④敢于质疑的习惯,即在教学中,学生应敢于质疑学习内容,并在质疑中认真思考,以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⑤合作学习的习惯,《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固然重要,但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合作学习也同样重要,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积极地互帮互助,展开讨论,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二、初中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终身学习”的概念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终身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不仅淡化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也能够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学习成绩的一时好坏上转移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上。基于“终身学习”的要求,初中德育教学,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即知识在改变个人命运,甚至社会发展走向中的作用;其次要根据各学科的知识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压力,以实现快乐学习,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注重思辨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辨是哲学中的专业术语,思辨主义的对立理论是实验主义,简单来讲思辨就是要求我们从定义、法则、规律出发,运用逻辑分析确定新的理论内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思辨也是一种思维锻炼的方法。初中生由于身体发育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冲突,在学习中往往注重感性认识,而难以形成理性思考,因此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利用思想品德内容中独特的思辨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的探究中,实现思维的拓展与深化,并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对自我价值的探讨,让学生在正反观点的交锋中,形成自我品格的塑造,并利用迁移将这种发散式的思维拓展到学习中,从而学会从问题表面探究问题实质,以完成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3.重视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

实践既是理论的来源,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初中德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思想品德理论教学中,应该注重案例分析,即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结合理论内容进行剖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之中,并通过亲身的感受理解实践的意义。而这样的教学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4.利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初中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也应该顺应时展潮流,将团结合作的理念渗透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来。在德育中,教师首先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如教师可以利用德育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发表观点,而且观点不能重复,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还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集思广益,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并通过共同努力,实现难点突破;最后在合作学习中形成求异观念,在集体讨论中,难免会出现观点交锋,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观点差异的价值,进而通过观点碰撞启发思维。

5.利用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习题、作业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习题训练的作用,利用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题设置中,教师一方面要本着“当堂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将大量的课后作业转变成当堂的小测试,这样学生就会在完成知识学习后,得到及时有效的训练,从而顺利实现知识获取与知识巩固之间的衔接;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作业的批改,即教师在进行统一批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批改,这样学生就会在知识回顾中发现练习中的问题,并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修改,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美国教育学家曼恩曾说过:“习惯就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的确,好习惯的培养重在持之以恒,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这种坚持不懈的习惯培养更是指导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初中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于思想道德的渗透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巧珍.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38.

[2]钟银燕. 探究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5,07:108.

第4篇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的每一切语文课,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不写俗体字。通过摸底,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办求书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如日常人们使用的数字和文字、声像技术中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都可以称为媒体。学生可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多媒体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网络也不例外,它现已成为一个永不陌生的新话题,在网络上学习知识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网络项目。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所讲不到的内容,能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能使学生们的眼睛更加开阔。网络的最大功能应该就是获取信息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覆盖全球,使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通过网络,能立刻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因此,“神州六号”飞船,可以说是中国发生的最大一件事之一了,虽然这件事引起很大轰动,可还是有许多人不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会使用工具,就算报纸上长篇大论的报道着,可毕竟还是有限的,这时候网络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任何最新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你想看哪方面的,就看哪方面的,而且都介绍的十分详细。就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们利用网络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学生收获就更多了。

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要掌握一定有效的培养方法,以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解题以及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途径。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相关的培养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由此,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一些数学习惯,做了有关分析。在本文中,我将就培养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予以相应的举例,将之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学生有效学习初中数学知识。

首先,培养学生分析讨论的习惯,从讨论中学结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对学过知识的的分析论证。我认为师生间的讨论,以及学生直接互相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讨论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理解的误区,并及时予以纠正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我在课堂中倾向于采用提出某些代表性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我的问题进行回答,有任何问题与我进行讨论分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可以很好的看到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某些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可以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我同时也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讨论的方式,可以养成学生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优良方法。现在我将举一些课堂实例。

例:如图所示,己知四边形ABCD中,AB=DC、AC=DB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此题是有关“梯形’,知识内容的一道数学问题,此题的日的和意图是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掌握梯形问题辅助线添加的基木方法、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梯形知识性质,该问题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解答?”接着让学生进行探讨活动,学生在相互讨论活动中意识到,此题实际是考查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要证明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一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作一边的平行线,证明平行四边形;另一种就是通过证角相等,证明AD∥BC,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问题的证明。通过这种师生讨论的形式我们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四边形问题中的一些典型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的好习惯。

又如,在讲授三角型相似这一章时我在课堂上给同学留下一些课堂讨论问题。“问题一: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二: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三: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四: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五: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在学生刚刚接触三角形相似问题时会是学生的困惑。在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可以认真的思考问题,养成这一习惯对日后接受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初中阶段的数学,很多时候已经不是那么简明易懂。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课与练习,是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大纲要求的。对此,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学生在课前,可以有重点的预习内容,将自己预习时的困惑标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听课。这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使教学更加清新。而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学生是可以接受课堂新内容的。但是,如果脱离了课前的预习,我发现,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会变得生涩,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倾向于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以的习惯。

例如,在介绍与轴对称有关的相关知识前,我会提前留下相关课堂作业。让同学自行预习轴对称的有关性质,并通过阅读书本和网络等作为参考,自己动手画下几个轴对称图形。通过这种预习我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困惑,并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种教学,有利于我们在课上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同时能更好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在我留下几个课堂作业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养成自己在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针对课后复习,我则通常为学生留下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内容。只有学生自己肯动手做题,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课后练习不在多,而在典型。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挑选出典型例题。这样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在学生做题的同时从一道习题中了解并掌握这类题的典型做法,并能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都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日后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因而,我在课后经常为学生总结相关的典型例题。下题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简单而典型的应用例题。

例:甲、乙两车长度均为180米,若两列车相对行驶,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12秒;若同向行驶,从甲车头遇到乙车尾,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需60秒,车的速度不变,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解:二车的速度和是:[180*2]/12=30米/秒

设甲速度是X,则乙的速度是30-X

80*2=60[X-(30-X)] 有X=18

即甲车的速度是18米/秒,乙车的速度是12米/秒

第6篇

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113―01

教学过程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如,在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做了“Jim’s father is a teac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练习到实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记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强。

二、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

初中学生往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借助翻译成汉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极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英语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地用英语教学思维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运用英语思维,使他们学习英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一开始学英语,就要坚持课堂教学实际化,尽量设置情景将学生完全“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首先要规范语言,其次进一步训练用英语思维,把疑问句和相关疑问词尽可能地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如,“I don’t understand. What does it mean?”,“Can you explain it again?”等等,让学生尽快进入到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准备阶段。

三、巧设训练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如值日报告,角色表演、三分钟演讲、同桌操练、分组操练,归纳和听写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紧跟教师的思路。同时,也使教师减少了重复性指令,形成师生密切配合、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大胆发言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性格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外,但凡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不爱开口。他们怕出丑且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是“老听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将很难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发言时声音洪亮,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培养有意识、有目的的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阵地。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突破难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预习通常要做到:1,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回答课文中的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资料,了解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2,学会分析对比,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有异同之处,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之处。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没有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和难点。3,提高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去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4,要圈点批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5,要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勤于指导。

第7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踏实认真学习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语文亦如此。但现在许多学生对此却满不在乎:读文章时不懂的字词“靠边站”,不去查工具书,只读不思,读完后不知所以然;写字马马虎虎,极不认真,作文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学习好语文?因此,我们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一定要抓好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比如:指导他们预习课文时,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排除阅读上的障碍,学会摘抄好的词句;对部分书写不认真的同学,抽出时间指导他们练钢笔字等。语文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去完成。刚开始,老师也许会辛苦些,但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件“事半功倍”的好差事,同时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都将为你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其中,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续,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对话的能力,能说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的表述,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的训练规律,制定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方法,花时间去训练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课文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流的经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才能调动起他们情感的思维,产生共鸣,有感而发。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把握住这一点,千万不要把语文课变为老师干巴巴的讲解,而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和魏书生,他们的成功所在就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寓情于理,让师生在激昂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多读书对学生具有极大的益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特别对于刚升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老师要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的课内阅读,把读教材放在首位。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划下来,或在旁边做好批注,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了解文章基本含义。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优美之笔;默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时而书声琅琅,时而静而无声,时而争论纷纷,而不是老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背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即是在进行各种语言素材的积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篇段有130篇(其中课内80篇,推荐背诵50篇),我认为仅此不够。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熟读”即背诵,积累大量的语言必须靠背来完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篇、段应尽量要求学生去背,如朱自清的《背影》、《春》和蒙田的《热爱生命》等。同时还可要求学生每天记―个成语,每周背诵两条名言警句,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优美词句、精彩篇章。通过反复的诵读,这些材料将储存于大脑,就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素材,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写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作文教学让老师们费尽心机,学生却越写越不知怎么写。这或许是因为我们老师未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作文创新的大旋涡中不知所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应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而且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还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作文素材笔记本,每天坚持积累一些好的语文素材(好的词句),每周读三到五篇优秀作文。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起来自然也就能“言之有物”,而不必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愁。同时还可根据课内阅读的内容,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进行课外练笔。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有了,那么喜欢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学习语文来讲是受益终身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因素 良好习惯 现状 学习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存在的问题,不是填鸭式教学,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去动手、探索、实践、获得知识过程。初中数学知识固有的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等影响,普遍表现出学习习惯较差,并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如何打好基础,谈一谈个人几年来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被动化。农村中学一般都是镇属初级中学,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课后作业马虎甚至不做。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反复更正评讲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求知欲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

3、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4.、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两极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

5、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课堂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课堂上数学学习的习惯主要是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似乎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针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如在进行《分式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设计如下问题:......。对于以上的问题,学生是熟悉的。而对于等问题,学生是新事物,即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解决等问题,我们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导学生向有意注意转化。

培养注意听讲从两个方面培养:

①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要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注意的稳定性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例如将注意集中在教师授课内容上的时间,小学生为15-20分钟,中学生为20-40分钟,现在的小学生实行的是"快乐教学",不要学习成绩,可是到了初中还是要中考,是和成绩挂钩的,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玩中学,注意听讲不是主流,所以,在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听讲时很重要的.

②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除了"严格要求"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外,比较积极主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天生具备的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一切结论都须要证明的科学,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学生写数学笔记: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时间记录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例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起到了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进行阶段性复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不是立竿见影和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个细节上抓起,每一点,每一滴上抓起,不能只抓一时,而是应该在学习的处处方面都要认真的注意每一个问题。而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滞后。

参考文献

[1]唐伟红,《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初中学生 化学学习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8

进入初中校园,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很多新的学科知识,其中化学就是学生在初中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学科学习。本文就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新视角展开论述。

一、教师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学习,因此,教师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学生的化学学习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就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而言,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意识,而且还要求教师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初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为以后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就目前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方面的意识与能力而言,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能力不强。因此,新时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喜欢,首先要提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学习多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就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而言,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在学生的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预习自然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学习,并没有意识到预习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思想上可能会出现懈怠的情况。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预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进行预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就化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应该引起学生重视的一点就是积极的进行思考,不管是从预习的目的来讲,还是从化学学科的特点来讲,都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预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想要学好化学学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思考应该贯穿到化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足,就是难以有效的进行思考。一方面,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认为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化学,这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化学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与技巧,这也对学生有效进行化学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过程中,本人建议,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与技巧。相信在教师在引导下,学生逐步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既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尤其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因此,就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而言,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其中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起重视。

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起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的时候,出于好奇,在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往往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渐消减,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积极性就不高了。鉴于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之处的这种好习惯得以维持。

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使学生应用知识点解释一些理论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化学知识点。

五、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好习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学科学习,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时期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