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插画设计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6 15:5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插画设计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插画设计分析

第1篇

摘要:本文对《剑网3》同人文化形势进行调研,重点对剑三同人文化的发展形式与造成现在剑三同人文化大热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用文献资料和网络搜集进行研究,本次调研旨在为之后的插画设计找到创作方向,设计出更加符合剑三同人文化中大众玩家审美的插画,最终目的为更好地宣传与推广《剑网3》。

关键词:《剑网3》;同人文化;插画设计

1.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作为ACGN文化的延伸,同人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而《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以下简称《剑网3》),是国内到目前为止同类游戏之中同人文化上升势头最旺的国产网络游戏,但受制于其收费模式,游戏收益比不上国内其他同类网游,导致它的宣传力度和效果都收效甚微。因此需要通过调查进一步开发剑三同人文化生态圈,为使《剑网3》同人插画更为突出特有的魅力而做出建议,从而创作出更符合玩家审美的同人插画作品,更好地宣传与推广《剑网3》。

2.调查的目标市场范围和方法途径

对于《剑网3》同人文化的相关调查,主要是在微博、知乎、贴吧等社交软件和半次元绘画频道、pixiv、17173等大型同人文化聚集网站进行资料搜集。关于插画设计的调查主要是在维普、万方、知网等网络文库平台进行资料搜集。本次调查采用文献资料、网络搜索和统计分析的调查方法。

3.设计调研情况汇集和分析

剑三同人文化形势原因分析

同人文化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剑三作为国内到目前为止同类游戏之中同人文化上升势头最旺的国产网络游戏,其成为同人热点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剑三优良的制作品质。剑三作为国内传统武侠风的代表网游,其剧情设计、美术水平和用户体验都处于国内网游建筑中的高层,又有中国武侠元素的加入,十分成功的本土化了网游。同时剑三一直不断地在升级引擎,从开始和其他在线游戏没有什么不同的图片质量,逐渐稳步上升,不断添加游戏的可玩性,系统也一直在试图更新,并逐渐拥有了一个属于剑三的独特玩法,作为剑三亮点之一的轻功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与进化之中。成为同人热点的原因其次是引人入胜的剧情和赋有魅力的角色设计。有故事的NPC在剑三中数不胜数,主角设计也都各有魅力,每一个门派都被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气质,为了符合游戏世界观,在造型的设计上思路也十分清晰,从颜色、服装款式、门派符号、甚至搭配的场景和动物都直接指向人物的性格,让人对每一个门派背后的故事都有遐想。

插画设计分析

“插图是一种造型艺术。它因文字而缘起,伴书籍而产生;它是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文字与绘画熔铸而成的艺术。”

插画最初用于绘制在书籍上以增加文本的趣味性,由于情报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插画的含义已从过去狭义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统统称为“插画”。现在插画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中可以说是最直接和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无论是在在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图书出版、广告、平面及包装设计音乐、时装、网站和品牌创建等诸多领域,插画都大放异彩,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插画艺术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头脑,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开阔了我们的心智。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及工具的出现,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插画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想效果,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在中国,插画虽然发展的较晚,但追其溯源,方远流长.插画经过解放后黑板报、版画、宣传画格式的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对国际流行风格的借鉴,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更多使用电脑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作者涌现。未来,插画势必成为被众多企业及公司所争相看好的广告宣传方式。

4.《剑网3》同人插画设计优劣分析

剑三同人文化的优劣性

剑三同人文化作为现在同人文化中的热门代表,带来的话题性与热度毋庸置疑,且处于一个被外来输出文化影响的大潮下,剑三也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武侠风的代表,更加具有本土性。但是因为是同人文化,也就是同人中的二次创作,自由度虽然较商业作品高上不少,但还是受其游戏本身的限制,只能局限于游戏同人发展。

插画设计的优劣性

插画作为一个新颖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巧妙、奇异的特点,作为游戏海报宣传,比起纯文字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对游戏内容产生兴趣与好奇。但是其本身受格式与空间的限制,一个画面内对于可以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无法十分深入细致的进行展现,且其本身是以二维为主,展现形式与内容都有所限制。

5.调研总结

《剑网3》虽然是国内到目前为止同类游戏之中同人文化上升势头最旺的国产网络游戏,但受制于其收费模式,游戏收益比不上国内其他同类网游,导致它的宣传力度和效果都收效甚微。但是剑三同人文化还是凭着游戏自身高品质的制作。插画设计具有独特、巧妙、奇异的特点,作为游戏宣传手段与剑三同人文化相结合,比起纯文字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对游戏内容产生兴趣与好奇。本次调研分析出剑三同人插画的设计方向,会顺应剑三同人文化其大流又会保留插画设计其自身特点,在视觉与情感上带动人们对《剑网3》的了解欲望。

参考文献:

[1]尤劲东.《当代插图如是说》[J].《美术研究》.2004(2):68-72;

[2]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4;

[3]宋昕檬.《现代插画》[J].《当代工人:C版》.2012(5):109;

[4]许超,刘华年.超越现实的艺术狂想曲――《后现代视野下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探微》[J].《装饰》.2007(12): 113-115;

[5]舒怡.《数码商业美术插画的发展及现状》[J].《装饰》. 2005(1):42-43;

[6]刘慧.《插画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2):180-181;

[7]王岩.《浅析插画艺术对中国版画未来的意义》[J].《活力》.2015(3);

第2篇

关键词 林业;伐区;调查规划设计;技术;分析;步骤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01-01

1 设计原则

林业伐区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为:①未经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不得进行采伐设计;②先规划择伐伐区,经过林业局审批之后方可进行设计;③森林采伐作业单位按地籍小班进行,实行一小班一证制,设计伐区不得跨小班进行;采伐设计面积当年连片不得超过300亩;④杜绝超计划设计,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⑤禁止设计砍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⑥禁止采伐设计中幼林、封山区林、水源林、纠纷林、公路两旁林、石头山林等;⑦不得采伐设计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可及资源、无可伐资源、乱砍滥伐严重及山林火灾多、造林更新欠账、林场无经营方案、坡度超过46度等。

2 技术标准

森林采伐蓄积调查采用角规控制检尺进行,对每木树高和胸径进行记录,树高精确到整数,胸径精确到整偶数,各角规点公顷蓄积用树高和胸径查二元立木材积表及角规点进界株数计算得出,伐区蓄积用伐区面积乘以各角规点蓄积平均值得到。

要有代表性地进行角规点的布设,角规点的点数要求为:面积为3公顷以上,则需要6个点以及更多;面积为3~6公顷,则需要9个点以及更多;面积为6公顷以上,则需要12个点以及更多。采用10m×10m杨方对毛竹采伐设计进行实地调查,并计算立竹量。

用1:10000地形图作为伐区采伐示意图,勾绘应用圆珠笔或钢笔进行,伐区设计要有明显的地籍小班号、四至界限、有详细的面积、地点、材积、材种、采伐者姓名、蓄积等。

出材率标准为60%杂,70%杉、松,且根据实际的伐区山场林木情况进行计算,凡是采伐长2米尾径4厘米以上杉木,长2米尾径8厘米以上松、杂木者,均要纳入采伐计划。将伐根降低,保证不超过10厘米的伐根高度。要达到95%以上的材积精度、伐区调查设计蓄积,达到98%以上的面积精度。采取间伐方式进行毛竹采伐,每公顷伐后应当保留不少于2500株的健壮母竹。

3 设计伐区的程序

在当地的林业站,由采伐者领取《林木采伐申请表》,认真填写表格,然后由林业站进行审核,通过之后再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对伐区进行统一安排设计,在调查设计伐区的过程中,必须由有关人员参加、且汇同两名以上设计人员进行,绝对不允许单人操作。设计人员按照要求填写设计书,完成内外业作业,然后交由设计队领导审核,通过之后方可交到林政股办理采伐许可证。

第一步,提出申请:①申请书:树种、地点、四至界限、面积、采伐数量等内容;②林场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承包合同;③新山林证的原件和复印件;④如果属于集体林木,则村民代表同意的材料必须占所有村民的2/3及其以上。第二步,申请的初审:由林业人员、场长、林业站长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进行认真复查,此工作要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主要是检查是否为纠纷山林、是否有新山林权证、林场是否有经营方案、林钟是否生态公益林等。第三步,实地调查设计:必须有2名以上设计人员参加,同时还要有村干部、林业站林业人员、山林权属所有者、采伐申请者参加。作业工具有围尺、角规、铅笔、彩油笔、钢笔、1/1万地形图、林木采伐设计书等。采用对坡勾绘的方法进行地形图的勾绘,做到线条精细、清晰勾绘、认真对照。地点由熟悉地形的设计人员进行确定,或由大地形控制小地形,对东南西北和四至界限要仔细询问申请者,同时结合地形图判断是否准确,对现场地形、界止、地点等进行记录。对主要树种、林龄、林种、林分起源、郁闭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可为查档案或现场判断和询问。在填写的时候要按照专业知识规范化进行,不能新造名词。在对坡勾绘的同时,角规样点就应选择好有代表性的地点设布。对林分质量的好、中、差的地点进行认真分析,保证合理的布点个数和位置。采用角规控制检尺于布点找到后进行调查,对进界木树高和胸径进行记录,精确到整数的树高,精确到整偶数的胸径。采用10m×10m样方对毛竹进行实地调查,并对立竹量进行计算。采用每木检尺对散生木进行调查设计,对蓄积及采伐量用二元材积表进行计算,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角规进界木和半株进界木离散度。山林权属所有者和林木采伐申请者现场在设计书上签名认定。第四步,伐区内也工作:面积应用方格纸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单位统一用ha。树种主要分为杉木、松木及杂木,设计时不能采伐的树种有银杏、福建柏、香樟(樟树)、油樟、华南锥、润南、厚朴、楠木、长果安息香、半枫荷、大叶木莲、榉树、鹅掌秋等。用外业调查记录到的树高和胸径,查二元立木材积表及角规控制检尺每公顷株数表,角规点公顷蓄积用算得的单株公顷蓄积相加得到,伐区蓄积用伐区面积乘以各角规点蓄积平均值得到。出材率标准为60%的杂木,70%的杉木和松木,且根据实际的伐区山场情况进行计算。具体规定各个地方有所不同,比如有的规定胸径5 cm起计算蓄积,而根径材积表为松6.9 cm、杉6.5 cm、杂6.1 cm。采伐类型分为抚育采伐、主伐、低产林改造及更新采伐等。而主伐的方式又分为择伐、皆伐和渐伐;低产林改造方式又分为择伐改造和皆伐改造。地籍编号统一进行,14位组成。不超过5 cm的人工林伐根,不超过10 cm的天然林伐根。根据实地林况调查结果进行更新造林,并详细做好造林设计档案卡。采用交叉核查的方式对设计书进行核对,即乙组审核甲组、甲组审核乙组,要求有一式两份的设计书,一份在林业站存档,一份在林政股存档,采伐许可证(执照)由生产者持有。

4 设计人员的要求

第3篇

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把人们的消费行为人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二是感性的消费阶段。在第三阶段中.消费者已超越对于产晶数量I=和质量的关注,更加重视产品对于自己情感或情绪的满足,以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程度。这种感性驱动条件下的消费行为注重的不是商品物质本身,而是产品所蕴含的“情绪价值”,即附着在商品物体.t的属丁象征性、意义性、符号性的成分,包括产晶的附加值及对个性的满足与精神的愉悦。例如,人们对丁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的榨汁机设计的喜好,主要来自丁设计师富有激情的产品设计风格引起了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

目前,“感性消费”已成为新世纪最为明显和最富前景的消费特征,企业单纯依靠商品和服务的功能特点。已越米越难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消费者购买商晶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情感上的渴求,追求某种特定商品与理想中的白我概念的吻合。并最终达到某种特定心理状态的满足。而且整个消费活动的决策也往往以消费者感性的评价为标准.即消费者选择商品或品牌的出发点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认知观,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态度观。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于情感、品位、感性的消费态度,结合象征、价值、个性化等感性取向,必然会构形成了某个时期或某个群体的独特的“消费文化”。由此可知,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区分和理解用户差异性的“消费文化”形态,并根据消费者或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来进行设计,是准确把握设计的基础。

二、感性的设计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感性”反映了主体人对于客体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相对丁理性认知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等特征。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产品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产品的功能及外观形态来传达的,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产品具有了“人情味”时,我们称之为感性设计。从产品设计过程“编码.解码”的角度。对于设计师而言,感性设计的意义在设计师运用灵感、顿悟、想象等思维方式编码产晶的外观形式,赋予产品一定的形态.塑造产品特殊的性格魅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是在消费者所属特定的文化情境范罔内,结合自身的情感和体验因素对设计进行解码,这实际上是一种主体客体化的“移情”过程.不同的消费者根据自身及外部情境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产品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造删设计受剑了人们的一致赞誉,一部分人由此联想剑了悉尼歌剧院,体会到了一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建筑文化;而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对于土著文化的了解,将火炬造型和士著人使用的飞镖联系在一起,体会到一种传统和传承的情感。

针对“人”的感性和“物”的设计特征之间的关系,感性工学主张运用工程技术的手段为设计提供新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在产品设计领域,它将人们对“物”的感性意向定量、半定量地描述出来,并与产品设计特性相关联,以此来研究“人”的感性感受。感性工学实施的关键在于:1)如何根据人机学和心理学的评估来捕捉顾客对产品的感受:2)如何通过顾客的感性来定义产品的设计特征;3)如何将感性工学建立为一种人机学的技术:4)如何调整设计来满足社会的转变以及人们的喜好倾向。感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为感性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范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感性词汇的获得通常假定“人”是处于相同情境条件下的,而没有考虑人们对于感性的个体和文化差异,没有深入考察文化差异对于感性形成及认知的影响,这样必然会限制感性工学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因此,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对感性的形成及其特性进行分析,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对感性设计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设计师提高感性认知能力以及把握感性设计的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文化的“感性”

l、文化带来差异化人群

文化的概念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概念,具有较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就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说,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冈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文化提供了产品认知的情境,特别体现在产品感性认知的部分。例如,将产品置身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们对它也有不同认识,如饮料的包装,世界范围的颜色――咆装、广告,到了阿拉伯(中东)却要改为绿色,因为那里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吉祥:如德国汽车,销往不同国家,就有不同的标准;伊莱克斯的家电,海尔的国际化中销售到美国的家电美国化。这种变通,是典型的因文化差异而做出的产品设计上的策略,并且是有着切实意义的变通,对于企业来讲,有着绝对必要的意义。因此,感性的设计与文化有着本质必然的联系,关结点就是差异文化带来消费人群的感性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设计师不但要超出于“物”的设计,进入产品“精神”方域,而且要考察“物”和“精神”所处的文化情境,设计出符合“人”的感觉期望的产品。当产品的“性格”与消费者的需求或以前接触过的或想象过的自己中意的产品形态产生共鸣,那么这个设计就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即用户对该产品一见钟情的根本原因。表现在文化属性上,那就是知识、认知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文化属性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抽象的东西,却义蕴藏着非常神奇的决定性的力量。

2、文化的传承与感性设计

文化除了其一般意义上的特征以外,还有其具体性的一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文化,设计师需要了解民族设计的文化特征、地域差异,不进行深层思考,就不能找准设计的出发点,不能在激烈竞争的设计市场中立足。对一件设计作品的诠释,除了对其功能进行解读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的思辨及意蕴的解读。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跨艺术、跨设计交流,这就更需要设计师对它国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设计品质、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如法兰西民族追求浪漫的生活习惯,形成了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设计载体承载的法兰西文化独特的形象;而德意志民族因其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的严谨的生活品质,使得德国设计“精湛、严谨”的风格:同样,美国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使得该区域语言、习俗、信仰相对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所以美国设计更具轻松、幽默感。

传统文化特质在设计中的体现不同,人们需要深刻洞察主观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与设计的相互辨证关系。并在对“人”的考虑上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体现文化的传承,以实现内涵意义上的传统与文化的融合。产品设计形态的呈现本质上就是这种生活文化一个问题,产品通常能够折射出某种特定的文化倾向,它代表了一个地域、一个比族的生活特色。丽绕文化进行产品设计,使产品走向市场,为消费者所接受,同时是某一时期文化特征再现及传承的手段,设计师在此阶段表现出某种相似的认识・要傲到这些就需要以人为本,真正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设计师需要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中寻找利益,设计出真正根植于民族传统的产品。文化与设计的结合,认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逐渐表现在对设计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此外,文化传承的符号性决定产品差异与设计师所选择的符号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两者之间具有较人的认知关联性。这促使设计师绝不仅仅依据设计当中某一符号所具有的简洁外形和厚重底蕴进行设计和决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背后蕴藏的群体认知性,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识别要求和寻求民族认同感。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系统

众所周知,如今学科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理论、实验和学科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学科计算机的发展为应用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三大支柱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领域。

1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勘察设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与国际差距缩小。但是仍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

1.1勘察资料与设计脱节

由于之前部门长期都是勘察、设计、施工都是分散作业,加之一些新规范,新技术应用不及时,造成岩土工程设计与勘察脱节。这不免造成勘察提供的勘察资料让设计人员往往摸不着头脑。并且就当前实践经验来看,勘察在设计整个过程的参与度还不够。另外,由于设计和勘察的脱节,设计人员往往勘察方面知识不足,很难深层次理解勘察资料,使勘察资料有效性没有得到最大发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1.2系统综合能力差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水文、地理等等。然而,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还没有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分析,因而使得设计方案可以获取的信息量有限,并不能得到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1.3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的局限性

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不具备空间分析能力,这种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如难以科学决策支持现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取而代之,现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现有的很多软件都是比较落后的,与实际脱节。落后的软件就很难反应实际的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也非常的不完善。

1.4勘察技术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虽然解放以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先进国家技术交流不充分,国内岩土勘察技术成熟的过程相对闭塞,呈现曲折发展的状态。

2数字化系统方案

2.1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分散的元素整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一个更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整体。正是由于数字化这个巨大的优势,因而被认为是极具有价值的一个过程。如果设计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这个领域,我们可以将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解释为不同学科的有效组合。这个数字化系统相比于传统系统的优势在于充分整合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CAD技术转变,使得信息化采集数据,数字化处理勘察资料,网络化硬件系统等成为可能,并随着其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具体说来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概略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2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

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因承载着采集和整合数据信息的任务,因而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它主要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AutoCAD和Word自动化等。如图2所示,他们以勘察和设计为基础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由图2我们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数字化系统将这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与传统的各学科独立工作不同,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同时也方便数据的整合和集成。实现岩土设计数字化必经阶段和前提条件是岩土勘察的数字化,因而我们应加大对岩土勘察数字化的建设。

3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的实现,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场地物性指标的数字化、场地地层的数字化和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设计。如何实现这个数字化系统呢,可以结合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充分利用GIS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效用。众所周知,GIS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查询功能。勘察数字化系统与GIS结合可谓是强强联手,一方面可以精确分析勘察数据资料信息,改善传统勘察系统对于复杂多变情况下束手无策的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因为借助GIS的优势可以创建可视化操作平台,而这个平台是实现勘察数字化的前提条件。如何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物性指标呢?总的来说应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作为指导,实际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具体说来,理论主要是指地质统计学、相关距离的基本理论。而所谓的实际就是结合工程情况包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相关距离和工程场地剪切波速等,然后运用理论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相关理论详细的对岩土工程勘察参数的数据结构设计以及虚拟岩土工程剖面、地质相关属性等计算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说明,其实,这就表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的场地地层的数字化的实现。总的来说,数字化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当前的现状,并且适应其发展规律,对系统的概念和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才得以完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跨多个专业多个学科,因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解决传统的勘察设计情况,就应该深入剖析当前岩土勘察设计的现状,并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研究创建一个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并且这个系统的开发应得到现有成熟技术并寻求或有的先进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

作者:陈媛媛 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包世泰,夏斌,蒋鹏,等.基于GIS的地质勘察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04):31-35.

第5篇

关键词: 城市主干道绿化; 景观设计

1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的概念

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就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主要应用园林植物材料(乔木、灌木、花卉、攀援植物、地被植物等)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对城市主干道系统进行装点,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城市主干道绿化,不但可美化主干道,还有净化空气、减小噪音、减尘、防风、防火、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秩序等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城市主干道绿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道路质量较差,有些道路虽宽,但是绿化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主干道路绿化为了满足新的功能要求,不断的创新,由此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景观性多样、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主干道,形成了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融合等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德州市中心城区自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以美化家园、改善城市形象、优化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干道绿地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市民面前。尤其是2006年随着河东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城市道路绿化有了新跨越。相继建设了东方红路、东风东路、长河大道、天衢东路、康博大道、广川大道、新河路等道路绿化工程,新增道路绿化覆盖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底,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平方米。

3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内容

3.1人行道绿化景观设计

人行道绿地是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一般,宽为2.5m以上的绿地种植一行乔木,宽度大于6m时可种植两行乔木,宽度在10m以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种植。在人行道绿化带中,行道树是构建城市主干道绿化的主体,在主干道道路绿化中起着关键作用,人行道绿化带种植类型一般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以及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为了使主干道绿化整齐统一,同时又能使人感到自由活泼,人行道绿化带的设计以采用规则与自然结合的形式最为理想。

3.2 分车带绿化景观设计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成为分车绿带,也称为隔离绿带,用它来分隔对向或同向的交通。一般分车带宽度为4.5~6m,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所营造出来的景观特色也各有不同,可以丰富主干道绿化景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3.3 路侧绿带景观设计

路侧绿带是指便道外侧至建筑前的绿化空间,它宽窄不一,有的甚至延伸到道路红线外侧,与单位庭院绿地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的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方面以乔灌草、乔灌花合理搭配,路侧较宽的绿带还可以设置花坛等,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增加绿化的植物种类,创造最佳的景观效果。

3.4 其他绿地景观设计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上,在一些交通路口的地带,根据需要往往设置交通岛、立交桥等道路形式,所以在城市主干道绿化中还有交通岛绿化,立交桥绿化等绿化形式,其绿化形式多样,为主干道绿化增添更多的风景。

4城市主干道绿化存在的问题

城市主干道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形成与发展比较缓慢,人们对其认识程度不是很透彻,在实际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就难免碰到很多的困难,给城市整体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主干道绿化建设虽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4.1 城市主干道规划建设与城市主干道绿化建设中存在不能同步进行的现象

在施工中,主干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决策者们往往先进行道路建设,而没有考虑绿化建设的需要,当路建成后才发现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不够,在预征土地时,甚至有些土地已无法征到,则达不到预期绿化的目的和要求,形成残缺不全、形态不整的景观,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4.2 城市主干道绿地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存在局部的不协调

近年来,由于各行道树的快速生长,树梢已经超过了上空各种管线(通讯光缆线、高压电线等),已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况且树木触及高压电线,有时甚至可能发生危险。

4.3 城市主干道绿化存在植物品种少、配置单调、不合理的局面

许多地段采用同一树种绿化,使各区段主干道面貌大同小异,相邻道路绿化雷同,掩盖了各自的景观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采用背景树-主景树-花坛-草地的方式进行设计,更好地发挥绿化带生态功能效益和城市景观效益。

4.4 园林绿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结构不合理

一些园林行业的技术人员是“半路出家”的,对园林绿化所掌握的知识不足,对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欠缺,且绿化施工人员大多对设计意图领会不充分。因此许多设计作品,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5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发展对策

城市主干道绿化是城市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环境等因素,正确地解决好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心。针对城市主干道绿化设计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

(1)从城市主干道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出发,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的现状(绿化的树种、布置形式等)以及当地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

(2)认真分析,具体规划。设计时要仔细分析,城市主干道绿化内容包括行道树、分车带、路侧绿带等部分,为了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不同的主干道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在绿化规划时,首先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其次在四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3)科学的选用植物品种。在设计时,避免盲目追求一时的美化效果,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选用植物品种。做好树种规划,减少树种选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首先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当引入外来树种,同时要选用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树种,其次要选用季节性的色彩变化的树种,做到四季有景。

(4)城市主干道绿化要适当的发展立体绿化,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绿化。

(5)在后期管理方面,要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加养护管理科技含量,同时要减少病虫害,延长树木的寿命。

(6)在制度方面,要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强化绿化队伍管理机制。

第6篇

绘本创作虽有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翻译西方优秀绘本仍占国内绘本市场的主导,而且原创绘本在运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明显缺少创新,导致原创绘本一直不受欢迎。

1.1国外绘本作品占中国市场的主导

当当网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网上图书售卖平台,笔者根据吴晓月的统计结果中看出,一方面我国引进国外绘本数量较多,使其成为中国绘本市场的主导,欧美的绘本无论是平装还是精装版所占比例最高,高达73%,而本土原创的绘本只占13%。[1]另一方面从我国原创绘本多集中于平装书方面,精装较少,通过打价格战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就说明了我国消费水平依旧偏低,大多数消费者对高价的精装本价格仍不能接受。

1.2民族传统文化的运用缺乏创新

中国原创绘本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当前有不少绘本艺术家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绘本,引发了一阵热潮,如《兔儿爷》《小石狮》《灶王爷》《年》成为国内原创绘本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但纵观中国原创绘本的整体情况,明显存在照搬硬套民族文化符号的现象,如绘本《家树》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家庭与寻根文化的依恋,其将水墨元素与现代书籍编排相结合,全书用绿叶连接形成整体,但对水墨元素运用并未汲取其“气韵生动”的精髓,而只是符号化的使用[2]。当前绘本艺术家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导致当前原创绘本创作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图画绘制粗糙,且缺乏儿童心理系统研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更不利于儿童启蒙教育。

2基于茶文化民间故事在儿童绘本创新运用

2.1茶文化民间故事

我国茶叶种植的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古代先哲们从种茶、饮茶过程中,综合其它文艺形式与内容,形成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而且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宝。[3]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其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包括并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4]这些文化背后蕴藏丰富多彩的故事,如关于茶叶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公元前3000多前的神农已经发现有些植物具有药用功效,但他需要到深山野岭找草药且通过自己亲口尝试分辨草药的功能,有一回他尝到有毒的植物,吃完发现了茶叶的药用功效,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此时天下飘下树叶,他随手抓起塞在嘴里,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之前的不适感都消失了,其将这种植物认定为茶,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汉代,《神农本草经》便记载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5]这一则故事丰富有趣而又能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不仅让幼儿知晓茶叶的来源,了解神农时代的历史,而且又能培养幼儿不怕吃苦的实践意识。

2.2用茶文化故事创新绘本设计可行性分析

仅神农尝百草故事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更何况在随后的几千年的发展中,茶文化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形成的文化体系,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一部茶文化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虽然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但对于心智还处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仅仅具有这些并不够,因为儿童思维方式、智力发展、认知习惯等都有独特的特点,他们习惯于从具象的、直接的并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茶文化不同于其他脱离于生活实践的文化形式,其深深扎根于各个时代的生活中,更适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因此,用茶文化故事创新绘本是值得当代绘本艺术家思考的课题。

2.3用茶文化故事创新绘本设计的思路分析

如何创造高质量的绘本呢?在绘本创作素材的情况下,需要艺术家从构图、色彩、文字以及3D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构图方面,必须坚持简单的法则,通过简单背景衬托主要图形方法、借助空间透视法则、利用图形大小烘托气氛等等突出简明扼要地表达主旨大意,符合幼儿思维认知。其实这一法则与我国茶文化内涵具有相通之处,可以说绘本这一艺术形式特别适合表现中国茶文化、茶道精神以及茶艺表演内容,而这方面的民间故事非常之多。我国茶文化以“清、静、和、俭”等思想为核心,其都指向了“简单”,因此,无论是独自品茶、还是三五好友一起品茶都体现这些思想内涵。其次在色彩方面,绘本创作应该坚持以明亮温暖的色彩为主,国外学者们针对儿童对图片的喜好和理解方面做过实验调查,结果得出幼儿观看图片时,色彩比构图更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明亮温暖的色彩更适合幼儿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是因儿童与生俱来具有强烈的色彩感知能力。虽然我国水墨画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民间美术中色彩文化非常之丰富,唐宋以前绘画中的色彩都具有明快、单纯、浓艳之本质特征,而且由于中国文化赋予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意义,使其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色彩的特殊性非常适合表达茶文化民间故事,因此,笔者认为当代绘本传统文化底蕴缺失,其对中国绘画艺术构图、造型以及色彩等认知不到位,进而导致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创作的绘本流于形式表达,并未体现民族传统内在意蕴。中国茶文化民间故事内容简单明了,艺术家们从唐代张萱的《侍女烹茶图》、五代王齐的《陆羽煎茶图》、齐白石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研和茶具》等作品中分析构图、色彩表达的方式进而提高绘画技术,为幼儿创造精美的绘本作品。第三,构图与色彩是绘本创作的基础,文字表达也是点睛之笔,艺术家要通过通俗易懂、直接明白的文字表达主题思想,同时文字之间一定要体现出逻辑性,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4G网络、ipad、智能手机等的发展,人类的视觉效果已从平面的2D上升到为立体的3D空间,甚至的4D和5D。3D影像书、立体书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这就给儿童绘本带来极大的极大创作空间。在3D技术的引领下,绘本艺术家一方面可以创作数字有声绘本,这也是当前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绘本形式。2011年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几米创作国内第一本数字绘本《走向春天的下午》,给儿童提供青春活跃的视觉体验。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绘图软件等运用,帮助艺术家在动态图像中融入交互游戏、音效、智能旁白等元素,让儿童与机器产生互动刺激幼儿的兴趣,可以多元化地开发儿童的智力、锻炼儿童手指灵活性、同时让幼儿轻松接触海量信息和启蒙知识。另一方面,立体绘画书籍开创纸质绘本的新模式,现代印刷工艺实现了二维平面纸材向三维虚拟立体空间转换的实例,幼儿通过3D眼镜可以欣赏到逼真唯美的绘画空间,这是文字语言形式无法达到的效果,符合幼儿视觉认知规律,给幼儿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这些技术的创新为茶文化民间故事绘本创作提供新形式,中国茶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种茶、饮茶过程中,还体现在茶叶生产、运输中,如云南茶马古道历史闻名于世,其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的贸易,宋代还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随着贸易兴盛形成茶马古道,其穿越了峡谷、青山、草地等,是连接川滇藏,延伸至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如何在绘本中表现如此宏大的历史故事,笔者认为数字有声绘本艺技立体化绘本形式比平面绘本更易于表现故事内容。

3结语

绘本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因此,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要符合儿童审美心理、求知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茶文化民间故事不同于我国其他民族文化,其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文化性等特点,笔者认为非常适合作为绘本创作的素材,进而从构图、色彩以及3D技术等三个方面尝试分析茶文化民间故事绘本创新的设计思路,旨在为当前我国原创绘本设计提供新思路,也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帅静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月.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出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段妍坤.中国绘本发展现状研究[J].艺术教育,2010(9):130-131.

[3]张艳.论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茶叶,2016(6):370-371.

第7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要点;分析

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的建设也在逐渐深入。道路建设属于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这市民的生活质量,并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状态、经济水平及文化内涵。道路交叉口渠化建设是城市道路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项目。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数量激增,各个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日益凸显,道路交叉口处,拥挤问题更加严重,因此,为了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保障交通的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缩短等待时间、提高市民的城市生活质量,对于交叉口设计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渠化交叉口设计是现代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其优势在于成本低,改善交通状况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环节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值得推广。

1.渠化的基本概况

1.1渠化的概念

渠化的基本概念是将导流岛和路面标线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分隔车流或者控制车流冲突的目标,使车流进入特定的路线内,能够达到平面交叉的各种要求,方便来往的行人及车辆根据渠化设计的指引行进,避免交通拥堵,保障路面畅通。

1.2渠化设计的作用

渠化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降低冲突的发生率或者将冲突分开,并加以引导,有效的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出现的位置,使得路面铺装更少。道路交叉在实施渠化设计以后,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使得交叉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更多,并提高了安全性。该类道路交叉相较面积相等的一般交叉口,车辆行驶的路线更加合理,有效降低了冲突出现的概率,具有更强的通行能力及较为良好的安全性。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1]。

1.3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的交通能力,保障道路的畅通,交叉口渠化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分离冲突原则 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车流之间的冲突,在设计的过程中,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道路的标志线或者标志物,引导出行者根据渠化的道路合理行进,将人流与车流分开,使之均能够在处于正确的道路中,有效减少或者控制车流之间的冲突;②交通疏导原则 先全面调查各种车流及人流行进路线,在设置专用道、便向道、禁止通道等不同类型的特殊通道,逐步疏导车流及人流,使交通更加有序,更加通畅。

2.具体设计方法

2.1划分车道功能

城市交叉口车辆要达到快速分流的目标,需要明确的划分各个车道的功能。首先需要全面调查道路交叉口的各项基本情况,包括角度、长度、面积、车流量、方向等,根据调查情况确定车道不同的功能,并合理划分车道,有效提高渠化的设计实践效果,具体方式及设计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左转及右转的空间 一般条件下,与其他方向行进的车流相比,往右边方向转弯的交通流允许通行的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右转车道的设计,但是在交通量较大的情况下,还是会发生拥堵现象,右转进出口车道的中间也需要设置一定的空间,一般设定为6m左右,保障车辆顺利的通行,右转专用车道也需要适当的加宽;②单独弯道设计参考调查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设定单独转弯车道;③重点解决转冲突 城市中的道路交叉口的冲突多发生在左转车流,因此在进行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时,需要将缓解左转车流的冲突问题作为工作重点[2]。

2.2非机动车及人行交通处理

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车辆的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城市的交通量不断上升,道路负荷较重,加之市民的素质水平等因素,容易出现行人在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之间随意穿行的现象,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降低了安全性,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①非机动车通行 在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需要设置隔离带、栅栏等设施,将二者隔离起来。如果道路的空间有限,无法设置隔离带,则需要明确的划分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线。在较交叉口设置一定的空间作为停车区域,保障非机动车等待红灯时的安全。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与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3];②行人通行 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设计需要十分清晰,保障行车人员观察道路情况,还需要靠近交叉口,方向与主要人流方向相同,与道路形成垂直关系,缩短距离。如果交叉口街道较宽,可以在人行横道的中间设置安全岛,且宽度大于 1.5m,保障行人的安全。过街行人的数量及信号显示时间是影响人行横道的宽度设计的重要因素。如果人行横道是属于顺延干路,其宽度应保持在 5m以内;如果属于顺延支路,则宽度需要保持在3m以内。中央分隔带进口道的位置,行人过街横道应处于中央分隔带端部后2m左右,保障行人过节及驻足时的安全性。

2.3交叉口断面分布渠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相较道路中段,一般交通量会更大,因此设计时需要适当提高道路交叉口进出口的车道数量,并合理设保持一致,具体的设计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①缩减车道宽度,一般车道宽为 3.75m 左右,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宽段则是 3.5m。若仍然需要缩减车道宽度,则一般平面交叉口进口道车道宽取值应为3.25m,极限值为3.0m,改建交叉口由于地形条件受限等其他因素限制的,车道宽取值应为2.8m;②扩宽路口:将道路向路基边缘扩展宽度,一般拓展宽度保持在15m以内,总长度不超过100m。设计及拓展需要先进行交通量调查,根据交通量需求,合理选择;③缩小绿化带:如果在交叉口设置有绿化带,可以适当缩小该类绿化带的宽度,并将其改造为车道,增大宽度,对于新建道路交叉口处缩减中央绿化带后宽度不宜小于2m改建交叉口不宜小于1.5m,若缩减后小于1.5m的,建议改为护栏隔离形式;④削减人行道道宽 如果交叉口的非机动车辆或者人流量较小,则可以适当削减人行道的道宽[4]。

2.4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交通信号灯控制设计是交叉口渠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种:①信号周期 信号周期首先需要满足最短周期,并根据交叉通流分布特征进行计算优化信号周期;②相位设置 充分了解交叉口的流量特征,合理设置信号的相位的排列,相位的允许的范围内需要尽可能的少,能够有效优化单个相位时的道路通行量;③信号配时 在理想的信号周期及合理的相位设置的指导下,根据交叉口各向进口道的交通量的不同,指定各相位的信号配时,在高峰小时及平峰小时流量相差较大的交叉口,还需要根据交通量的变化指定多个信号配时方案,以适应交通流量的变化。

3.总结

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生活的城市环境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城市交通状况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道路的交叉路口则是拥堵最为严重的部位之一,城市建设者需要多交叉路口进行合理的设计。交叉路口渠化设计则是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其设计方法较为丰富,在实践中还需要设计人员全面把握道路的各项情况,包括宽度、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成本投入、外形限制等,探索出适应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朵朵,李世慧.连接线T形平面交叉口设计缺陷与交通控制分析[J].广东科技.2009(10):271-272.

[2]胡超凡,许奇,朱锦.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S1):36-42.

第8篇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就是特指基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借助于一种通用语言进行的交往行为。其实质和内涵在于加强整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旨在不断加强交际双方之间深入的交流与协作。 

二、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形式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之处,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具体包括:中西方交际原则、交际时间以及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形式等等方面的内容[1]。 

(一)交际原则和模式之间的差异分析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群体主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具有较强的对比性。 

1.中国人交际行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亲源的关系,归属感较强,体现出一定的集体主义特征。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过于强调家、国、天下的利益;关注群体关系的和谐性与利益性;个体利益包含在整体利益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等等方面。交际行为侧重于情感原则,属于情感型关系模式。 

2.西方人交际中强调个体意识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潜力的发挥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侧重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极力维护私有财产;人人平等、相互竞争、公私分明;在实际交往中,尊重个人隐私,对于像婚姻、年龄以及收入情况等等相关问题一概不在公共场所提及,甚至不能未经当事人允许就私自碰触他人的东西。因此,西方在交际行为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逻辑性。 

(二)交际时间取向方面的差异分析 

交际时间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中西方在交际原则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来看,对于时间观念来说,也有较大的区别性差异。 

1.中国在时间观念上,属于“圆模式”[2]。由于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注重过程的整体思维模式。西方则属于“直线式模式”,注重时间的起始部分。 

2.从时间取向来分析,中国强调以过去为主,过于追朔事情的根源,而且强调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人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评价人物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也存在着较不完善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过于守旧、不思进取,缺乏时间紧迫感等等。西方文化的时间观着重于未来,眼光比较前卫、发展,时间观念非常强,并不强调一定要遵守传统习惯。在词汇的理解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区别,例如:针对“老”一字,中国对其理解为智慧和高尚的象征,西方则代表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消耗。 

三、缩小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具体措施、策略 

通过上述中西方在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无论是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还是宗教礼仪和文化习俗上,表现各有不同,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就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而不断缩小中西方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提高双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 

(一)增强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格外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大重视程度。例如:在交流模式中,西方人通常会使用眼神来传递相应的信息,被定义为“眼神交流法”;中国则不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很少甚至不会长时间用目光来直视对方。因此,中西方非语言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要不断探索和发现二者在交际方式中非语言的影响因素,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 

(二)加大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想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要加强对语言语法知识和语言发展历史等等非语言交际能力了解和掌握,不断加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上,中西方在其社会文化差异性表现非常明显,在积极全球化大范围的影响之下,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经济、文化、社会的交流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缩小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任重而道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不断理解、宽容和接纳。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积极部分,结合自身地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传播,从而促进双方在国际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Baoji bridge turnout design information needs analysis, type selection and programs.

关键词: 宝桥;道岔产品;需求分析;选型;方案

Key words: Baoji bridge;turnout products;needs analysis;type selection;program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28-02

0 引言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科学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着眼长远,分步实施。调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设计研发部门是整个企业信息数据的源头,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先从研发部门做起,先理清研发部门的设计流程和数据流,解决研发团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需求分析

对我们宝桥来说,道岔产品是我们的核心产品,是整个企业效益的支柱。道岔产品的研发设计面临着竞争加剧、供货周期要求缩短,时间紧、任务量激增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先解决进行道岔设计的道岔研发部的问题,以提高道岔研发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应用现状

在研发部,设计人员早已实现了利用微机进行产品设计和各种电子文档的编制。各人的电脑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产品的电子图纸和技术文档。设计任务的工作流程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过程中纸介质老图纸和电子格式图纸并存。底层网络的建立使设计人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文件传输和共享。

1.2 困扰我们的问题

1.2.1 大量电子图纸资料的产生使查询、借阅非常困

难 在设计部门,随着业务剧增和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电子数据也急剧膨胀,对设计部门的相应管理形成巨大压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缺乏安全性及共享管理复杂等等。大量的设计信息以分散的计算机文件形式存在于各个设计人员的电脑中,这些大量的积累下来的产品技术资料、图纸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对这些图档资料的检索和再利用也变得十分繁琐。由于缺乏有效的查询工具,设计人员查阅有关资料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将设计人员电脑中大量的电子图纸和资料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起来,形成便捷的企业的电子零部件库和产品资料库,便于设计人员查询借阅。

1.2.2 缺乏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不能有效地控制电子文档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未对产品数据以及技术文件的浏览、编辑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不能有效地防止技术文件泄密,个人计算机“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又使得技术文件无法保密。没有产品数据备份的有效手段,不能有效地防止系统崩溃造成的数据丢失。往往随着时间推移无法查找到所需数据或随着设计人员的流动和离职而使产品数据流失,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1.2.3 设计更改管理和版本控制缺乏有效手段 如何保证使用某个产品资料的正确版本是生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设计人员在对零部件图纸作更改时,经常是新图覆盖旧图,个人计算机中保存的设计图纸与备份归档图纸不能保持一致,造成设计图档的混乱。

1.2.4 设计流程缺乏高效的控制与支持手段 研发部设计流程包括设计任务分配、设计数据的提交、评审与修改、设计质量进度的管理和监督等等。现在整个流程仍停留在传统的方法进行人为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力,影响了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同工作的效率,项目或产品主管无法获取最新的产品开发状态,设计人员也无法及时得到各类通知。

1.3 研发信息化迫在眉睫

存在于研发部的上述困扰我们的问题影响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而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了一些设计管理手段的落后和设计事务的处理上。设计管理手段的改进和把设计人员从事务性问题解放出来专注于设计工作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经过十几年发展相对成熟的设计信息化技术PDM(产品数据管理)和我们现有计算机资源的结合就完全可以解决当前问题。PDM系统可以有效的管理产品开发的状态,管理设计的整个流程和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流。

2 软件系统选型

2.1 选型原则 我们选择PDM系统时,首先要根据我们宝桥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我们自己产品特点的PDM系统。我们选型的原则是:首先满足宝桥道岔产品设计特点,同时兼顾钢结构和机械产品;其次考虑软件实现技术的先进性;同时选择性价比高的系统。

2.2 最终选型 根据行业现状,经多方调研、反复比较,结合我们道岔产品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灵活多变的特点,重点考虑软件对我公司道岔设计要求的响应程度和软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技术先进性,系统功能的成熟度及稳定性,综合考虑我们最终选择神州数码的DCMSPDM产品。DCMSPDM底层采用Java语言开发,Oracle数据库支持,同时支持C/S和B/S访问方式,具有动态建模技术和采用了面向对象理念。对于我们宝桥来讲,由于行业特点,对PDM系统的灵活性有着很高要求,而动态建模就可以充分满足我们道岔产品灵活多变,渡交组合复杂的特点,随需而变,实现和部署更加简便灵活。

3 解决方案

3.1 我们的目标 实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管理,优化产品设计流程;利用DCMSPDM系统建立图文档电子仓库,对电子载体的设计图纸、技术文档等集中统一管理,并和相关零部件等进行关联,形成企业级的技术资源库,让设计人员能根据各种条件快速地查找和检索到所需的正确信息,并保证数据在权限控制范围内的访问,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非法调用、修改和泄密;管理设计时图纸中产生的组件、零件等信息,以便能自动输出相关明细表,为相关职能部门快速提供可靠有效数据;实现图纸、技术文档的电子化审批,电子化发放;实现更改单电子化编制、电子化评审、电子化发放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效率,有效控制和管理技术数据的变更过程,管理电子数据版本,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并形成知识积累的过程,达到知识传递的目的。

3.2 实施技术方案

3.2.1 网络及软硬件环境 遍布全厂的底层光纤网络已经具备,在公司网络中心需要架设一台服务器用来支持应用程序服务、数据库服务和文件服务用。由于PDM上线造成的网络数据流激增,需要更换现有研发部的交换机,提高数据吞吐能力。设计人员现在所用电脑能够满足PDM实施后客户端的要求,无需重复投资。

软件环境建议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3标准版或企业版,数据库软件须用Oracle 9i,客户端根据设计人员需要可以安装Win XP 或Win7。

3.2.2 系统功能构架 针对道岔产品设计特点,我们需要实施如下模块来解决目前问题,并为以后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撑模块包括:编码管理、零部件管理、图纸管理、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产品结构管理、工程变更管理、CAD集成、权限管理等系统模块。整个系统构建于Oracle数据库之上,以神州数码PDM的系统框架(Dyna Framework)作为基础进行扩展。

3.2.3 数据管理思路 根据定单设计要求,以组件、零件为基本模块,通用件为基础,选择需要的组合方式如:渡交组合等,快速形成完整产品结构,并和图纸、技术文档关联,按照定制的模板自动输出相关明细表。

3.2.4 道岔产品在DCMSPDM中的形成方式 ①产品由组件、零件、通用件等组成,接到定单进行设计时,根据定单要求从组件、零件库中选取相关物料(相关物料关联相关图纸),快速组合形成新的产品,对于需要新增的零部件则需重新设计并加入零部件库。②如果新接到的定单可在已有产品基础上增删部分物料,便可形成新产品,则可利用DCMSPDM的产品派生设计来完成设计,对于需要新增的零部件则需重新设计并加入零部件库。③零部件重新设计时则需利用DCMSPDM与CAD的集成模块,完成相应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形成相关零部件,相关零部件同时和图纸进行关联,形成零部件的不同版本。

3.3 建成的DCMSPDM系统具备以下功能模块

编码管理;产品零部件管理;产品结构及BOM管理;图纸及文档数据管理、查询;工作流及产品变更管理;与CAD集成;安全、权限、日志管理;ERP接口。

通过以上功能模块的实现,就可以达到我们实施PDM的目的,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设计部门的设计流程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问题,提高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促进我们设计信息化进程,为将来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制造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忠汉.铁路道岔空气加热器[J].铁道建筑,1980(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