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效亲子沟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6 15:54: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亲子沟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效亲子沟通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资源;高效利用

幼儿教育是一个集家长、幼儿园及小学等多方面资源对幼儿进行培育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家长资源的利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高效利用家长资源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充分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利用家长资源非常关键。第一,教师应将家长教育当作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对于家长资源的利用,每学年都应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将教师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相挂钩;第二,将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当作幼儿发展的主体。在对待幼儿方面,教师与家长应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与信任,致力于完成幼儿教育。

2.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明确幼儿教育目标

真诚、平等的对话是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有清楚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在每次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将教学计划与网络展示于主题墙面,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关注,并请家长积极参加,一起协助完成目标。比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时,可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观赏秋天的美景,并做好相关记录,让家长明确活动的教育目标及家长配合的意义。

3.建立家长资源数据库

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应对家长资源的利用有详细的计划,并可具体安排到学期、学周及学日。为了实现对家长资源的高效利用,教师应对家长资源进行备注与统计,并将之编列成册,又或者是建立数据库。家长资源应包含以下内容,比如,家庭职业背景、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系结构、经济能力等。在网络时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和家长保持联系,比如,建立班级网站、QQ群、博客等,让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并能详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情况,也能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

4.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育

儿童学习并非独立建构的,而是在家长、教师及同伴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因此,在班级主体教育的活动中,应让家长主动参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圣诞节活动中,让家长充分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然后一起进行活动方案的策划、找影像、图片等,或是提供更多真实的圣诞节素材。另外,教师还可积极组织一些亲子小制作、利用废旧材制作体育器材等活动,既能让家长感受到与孩子玩耍的乐趣,唤醒其环保意识,还有利于加深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5.积极探索家长亲子教育

大多数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时,往往计划性与目的性不强,教师应对家长进行有效引导,让家长明白和孩子玩什么、怎么玩。比如,教师可通过家园联系栏、个别沟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适合孩子的亲子活动,让各个家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并将亲子活动扩展至智力、体能、语言手工及劳动等方面。另外,教师还可将亲子活动的相关事项告知家长,包括教学准备、活动延伸等,而教师与家长可通过网络通讯、观摩、书信等方式对家庭亲子活动的经验及心得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共享家园资源

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自身知识储备、阅历、经验等不相同,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丰富资料。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先对家长的特长、兴趣及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再根据家长的一些特点,邀请其共同参与幼儿园组织活动的设计及有关知识的讲解、介绍。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关于春季幼儿流行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可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让家长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与宣传。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栏对本班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介绍,然后提出各个家庭的教育热点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然后在练习栏中张贴一些好的文章,包括家庭指南、教师联系方式、亲子游戏、幼儿园写真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由于家长各自行业的不同,因此带来的教育素材也会千差万别,这样不但有利于开拓孩子的眼界,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2篇

案例1

孩子在疯跑,还又蹦又跳做鬼脸,妈妈看到了,连续了好几个指令:小点声,你太吵了;小心桌角,别碰着;把地上的书捡起来,那可是你最喜欢的书;过来,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出汗了……结果孩子一个都没有照做。妈妈的嗓门不知不觉开始提高,最终,不得不通过发脾气,迫使孩子完成自己的指令。同时妈妈心中也有了一个判断:孩子不听话,一定要对他大喊大叫才有用。

案例2

孩子想跟妈妈说话,但妈妈只是用“哦”、“嗯”来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烦地说“什么事”、“说吧”,头都没转一下。结果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去扯妈妈的衣角,打断妈妈手头上的事情。最终妈妈不得不转过头来,气急败坏地问孩子想说什么。所以孩子也得出一个结论:对付爸爸妈妈,就要不断地大吼大叫,他们才肯认真听我的话,答应我的要求!

如果家长和孩子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都用大吵大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用吵架的方式协商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沟通的“死结”:如果某一方退让,另一方就会认为大吵大闹的方式有用;如果互不相让,矛盾就会升级。妈妈会越来越觉得孩子不乖,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则会受损,听力弱化,也会习惯把他人的话当做耳旁风,对话语中传递的信息不敏感。

许多家长,看了无数教育书籍,对教育理论如数家珍,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见效。教育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亲子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也要遵守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说话认真,听话认真。

第3篇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分享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第4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亲子活动 设计 实践

培养出优秀、成功的儿女是每一名家长的愿望,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关注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从小培养幼儿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思想、坚强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将对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点加强亲子活动设计,实现幼儿与家长之间的积极沟通、有效配合,使双方通过亲子活动增进感情,建立和谐、友好、融洽的家庭关系,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一、“宝贝去哪儿”,亲子互动

一曲《爸爸去哪儿》红遍了大江南北,赢得了广大幼儿与家长的广泛好评,这不仅因为有明星子女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节目中融入了生活元素,节目策划人通过策划多种爸爸与宝贝之间的互动活动,塑造宝贝的各种品德,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这一节目可以为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提供广泛的借鉴,幼儿园不妨在节假日时,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组织一场主题为“宝贝去哪儿”的旅行活动,要求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背上行李走出市区、走向大自然,在欣赏自然绮丽风光的同时展开亲子活动。

例如:春和景明的日子,要求宝贝和父母在公园的荒草垫上挖野菜、找食材,宝贝负责将挖到的野菜及其他食材洗洗涮涮,然后由家长进行加工,宝贝同样负责为父母打下手,在一旁跑跑跳跳、递送做饭材料等,密切双方配合,有效互动,家长利用有限的食材资料为宝贝提供无限的美味,宝贝会倍加珍惜,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对自己浓浓的爱。同时,做饭的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宝贝会感受到每一顿午餐的来之不易,从而更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经过课外旅行的亲子互动,增添幼儿的学习乐趣,自觉培育幼儿对父母的喜爱和热爱,培养幼儿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亲子合作,游戏互动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离不开游戏活动,因为玩耍、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亲子活动的开展也要以游戏为基础,然而游戏活动的设计要本着亲子互动、幼儿乐于参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原则,并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游戏活动引人入胜,这样才能体现亲子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如组织“二人三足”活动,将幼儿与其家长的腿缠在一起,二人并排站立,亲子二人三足共同朝向一个装满彩色气球的篮子目标前进,组成多个比赛小组,共同参与比拼,看谁的速度最快,谁获得的彩色气球最多,两人三足前进的过程就是幼儿与家长配合的过程,双方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任务,这能锻炼亲子之间心心相印、积极配合的能力,增进亲子之间的相互感知,有效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感知与感受能力,而且因为游戏的过程就是比赛的过程,所以能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与配合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前进动力,可以为活动配上一些童真的背景音乐,最好是幼儿熟悉且能够激起他们运动激情的曲目,如《两只老虎》、《蜗牛与黄鹂鸟》等,曲目旋律的播放可以由慢到快,并注重节奏感的加入,这样幼儿就会在曲目节奏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行动,不知疲倦地朝着目标前进。

三、走向大自然,乐趣竞赛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因为有限的课堂空间会影响幼儿的成长与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很多幼儿对枯燥、呆板的课堂环境易产生厌烦心理,挫伤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积极健康地成长。因此,要试着将幼儿及其家长引入大自然环境中,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尽情拥抱大自然,采用乐趣比赛、激情参与的活动模式增添幼儿活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后健康成长,而且在大自然中组织亲子活动,能丰富幼儿家长的知识,增长幼儿的见识,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可以在周末组织幼儿及其家长走向城市郊区,如蔬菜种植基地、苗圃培育基地或者农博园等,幼儿教师与农业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负责先向家长介绍各种农业植物、绿色蔬菜等名称、生长特点、生活习性等。家长在听了这些绿色植物的基本属性知识后,负责教授给自己的孩子,再由孩子向大众陈述各种植物的基本属性和知识。幼儿可以一边看着娇嫩、绿色的植物,一边凭借父母的指导教育表达自己对农作物的理解。

这一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幼儿家长的记忆力与教育、指导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幼儿获取知识、记忆及理解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双方深入大自然获得全新的感受,得到锻炼,拓展家长知识面,为日后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一种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它不仅能够增添课堂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在玩乐中收获知识,而且能够加强亲子互动,加深父母与孩子间的理解,密切双方感情。

参考文献:

[1]黄有芳.关于开展系列亲子活动,促进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J].教育新观察,2011,(2):13.

第5篇

在实践中,我们班以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切入点,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调动家长关心和支持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和提供社会、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家长协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家长的智慧是丰富多元的,家庭资源也是一片沃土,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家庭资源有效利用的载体,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家长真正成为了教师的合作伙伴,开辟了家园合作的领域。

【关键词】阅读活动;家庭资源;亲子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是每个人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关于阅读对智力、情商等提高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芬兰是常被人用来证明阅读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例子,犹太人是常被人用来证明阅读让一个民族优秀的例子。阅读作为人类自身的需求,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我园发展的现实需求,幼儿园阅读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已成为我园阅读教育特色发展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我们幼儿园以 “幼儿园阅读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及合理配置的对策研究”为课题,在充分了解我园阅读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将我园阅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我园阅读活动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幼儿园阅读活动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首先,为实现幼儿园阅读活动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其次,有利于幼儿园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合理配置现有的阅读活动资源,优化办园结构,促进幼儿园阅读活动的发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调查和实验研究,加强我园阅读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学性,丰富其内容,使其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同时,更新幼儿园的教育观念,提高其素质;改善我园阅读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使幼儿园阅读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尽快跟上改革的步伐,出现新的局面。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儿童阅读活动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儿童阅读和书写能力发展的一些错误看法和做法。而2001年9月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首次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必要性:“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可以说,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定论,幼儿阅读活动的发展已势在必行,成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而全新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全民阅读正在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活动效果日益显现。透过我们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得知,青少年的阅读消费、阅读环境酿造以及阅读内容方面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变。2009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79.0%,0-8周岁儿童人均阅读儿童读物4.83本。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儿童文学的大众化阅读时代。近年来,书香社会的建设日益成为我们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一个大众化的儿童文学消费时代,一个承载着更多文化理想的儿童文学审美时代,正在有力地参与着我们时代整个儿童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建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以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切入点,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调动家长关心和支持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和提供社会、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家长协同参与的教育合力。

一、确立共同的目标,制定阅读活动方案,是家庭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

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才能为幼儿营造和谐的家园阅读环境。只有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认同我园践行的阅读活动教育方法,才可能对阅读活动予以配合。

通过家长会我们向家长们传递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思想,读书不是修习,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份陪伴下轻松阅读、快乐享受,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图画书对儿童而言是“芝麻开门”的魔幻魔语,打开的是无穷的智慧宝库,从中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钥匙。我们采用多种形式,一方面宣扬我园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能听取来自家长的建设性的意见。与家长委员讨论制定了“阅读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活动方案,旨在从小培育孩子“学会读书”的才能,养成爱看书、会阅读的好习惯,长大后就会更有效地“读书求知”终生受益。

“阅读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阅读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阅读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

活动目标:

1、倡导“读书是一种乐趣”的理念,培养幼儿喜欢书、好看书的良好习惯,让幼儿从中获得一生所需要的能力,和谐全面健康成长。

2、唤醒教师、家长对幼儿阅读活动深层次的认识,使教师、家长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教师、家长在幼儿阅读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活动流程:筹备启动——组织实施——活动总结

活动安排:

(一)筹备启动阶段(4月)

1、创设阅读环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2、幼儿园购进图书,增加各班幼儿图书数量、丰富图书室和阅读区资源。

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组织“阅读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阅读年启动仪式——“我爱看书”图书漂流活动。

准备:环保小背包、记录本(幼儿人手一份)

(二)组织与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5月——6月)“好书阅读伴成长”活动。

1、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通过“我爱看书”图书漂流活动,广泛开展亲子阅读,撰写亲子阅读心得。

2、开展师幼阅读活动:结合阅读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

3、开展幼儿阅读活动:通过开展晨间阅读、图书室阅读、阅读银行等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4、开展“童心绘童话 童乐无极限”童话创想活动,画童话、做童话、演童话。

5、开展班级“金话筒”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六一节进行故事大王颁奖)

第二阶段(7月——8月)“好书润心伴成长”活动。

倡导“读书是一种乐趣”的理念,在班级中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

一次好书推荐活动

一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

一次好书经典段落诵读活动

第三阶段(9月——10月)“好书润家伴成长”活动。

倡导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爱看书、会看书的良好习惯。

1、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通过“我爱看书”图书漂流活动,开展“我与孩子同读书”亲子征文活动,组织开展“好书润家伴成长”专题书友会活动。

2、开展“我与孩子绘图书”亲子创意活动。

3、开展“我与孩子编故事”故事创编活动。

第四阶段(11月——12月)“阅读润童心,好书伴成长”阅读年展评活动。

1、开展“好书推荐”活动。(结合阅读资源课题,向教师、家长推荐各年龄段阅读书目)

2、开展“亲子阅读乐”征文评选活动。(网络)

3、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4、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以上颁奖活动在各班迎新年活动中进行颁奖。

活动总结:

1、对征文分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2、对评出获奖的征文用展板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

3、对系列活动进行分析,做出总结评价。

“阅读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让孩子们从小与书交朋友,让阅读成为孩子兴趣和探索的源泉,并学会独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孩子们的眼界,让阅读成为家庭、幼儿园之间不间断的活动。共同的目标形成了家园教育的合力,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家长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

二、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家庭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

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积极交流亲子阅读中的好方法,使优秀的家庭教育资源共享。我们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如:网络沟通、结对联络、家长会、家委会、问卷沟通、家长接待日、板报宣传、家长信箱、家长开放、亲子阅读沙龙等。

结对联络:一个班有30多名家长,如何把有效信息教育资源迅速传递给每一个家长,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结对联络”的好办法,让每个班级的家长委员固定的对应4-5位家长,这样上传下达,非常方便及时。

问卷沟通:制定家长问卷表征询家长对幼儿阅读活动的时间安排、阅读内容、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发展目标等方面的意见,能够全面深入了解家长们的想法。针对一些重要事情,都会制订调查问卷,及时与家长沟通。

亲子阅读沙龙:在交流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对“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感到困惑: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选书、怎样给孩子们讲故事、怎样提问。我们把家长提出的问题收集起来,针对本班家长实际,为家长们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亲子阅读沙龙的形式,让家长们共同来分享亲子阅读中的好方法。

第一次的亲子阅读沙龙,家长们互相交流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通过交流研讨,家长们发现:在选择图书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已有经验、特点和兴趣来进行选择。也可由易到难进行选择,就是从选择图画多文字少的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书文字逐渐增加的书百科常识类的书。交流活动也改变了有些家长的观点,原来有些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就是每天照书念念就可以了,活动后家长表示:原来和孩子阅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亲子间的阅读不仅仅只是培养孩子注意倾听故事的能力,可以培养孩子对字词的敏感,积累词汇,把图象转译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培养孩子爱提问、勤思考,使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

第二次的亲子阅读沙龙,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亲子阅读实践活动,推选几位家长代表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其他家长观摩,大家互相学习好的地方。如:有的家长注重引导孩子表达完整;有的家长会提出比较开放性的提问让孩子来思考;有的家长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讲故事。家长们在沙龙中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好多家长就是通过这样的交流才学会了好多的方法。

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使家长们获得了一些有层次性的、操作性强的引领亲子阅读的好方法。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真正帮助家长提升了育儿能力,让每位家长和孩子从中得益。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家庭资源有效利用的载体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家庭资源有效利用的载体,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家长真正成为了教师的合作伙伴,开辟了家园合作的领域。

开设班级“红袋鼠图书馆”,激发幼儿爱看书、管理书的兴趣。以往班级图书馆图书资源单一,国外的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无法加入,图书呈现形式变化不多,孩子对图书缺少兴趣,不太乐意光顾。于是让家长们共同来参与策划班级图书馆,通过讨论家长们提出了好的主意。如:家长们说可以让孩子们带他们喜欢的图书来幼儿园与同伴进行分享。有的家长说把图书带来分享后,为孩子们办个图书卡,鼓励孩子们借阅图书,周末把图书借回家看,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既培养了孩子爱借书、爱看书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们爱护书、按时还书的责任心。有的家长还主动提出,由他们和孩子定期轮流做图书管理员,为孩子们借阅图书,管理图书。“萤火虫读书卡”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也诞生了,不久之后班级图书馆好书连连。有了这样丰富的图书资源,孩子们看书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有的家长还帮助班级创设宽松、温馨的阅读环境,给孩子们做来精致的小靠垫,有椅子,有毯子,或坐或靠都由孩子自己选择,每天的各个活动时间都有孩子主动进入翻阅各类书籍。这样的活动不仅吸引孩子主动阅读,也鼓励家长陪孩子轮流借阅回家阅读,充分利用家长和孩子一对一的有利条件,不仅培养幼儿养成阅读的习惯,还有很多情感交流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和家长都能受益匪浅。

开展“小小金话筒”故事大王比赛,鼓励幼儿想说、爱说、喜欢说。邀请家长做评委,全程评价幼儿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吸引家长作评委,通过他们参与评价幼儿的活动,引导家长将关注点从重视幼儿表达表现的结果,转向他们活动的过程,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参与互动中,互相融合。如在故事比赛中,家长陪同幼儿一起选择故事,辅导孩子阅读和讲述。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时,邀请家长做评委,家长感悟到教育需要注重过程的价值,而非只注重比赛的结果。家长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才艺表现,更清晰地感受、认同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因为有了孩子们纯真的表现,因为有了家长们的鼎力协助,每年的“小小金话筒”故事比赛,才会取得圆满地成功。

四、结论

随着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阅读活动日渐深入人心。在各项阅读活动中,家委会成员和班级老师亲密合作,一起制定活动方案、共同策划和主持家长会、亲子阅读活动,创办家园阅读展板、拓宽家园沟通平台,家长在协助教师开展活动中,分担阅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首先: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师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温馨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充分享受故事没有约束感,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刻,孩子们对图书的渴望越来越深。“习惯成自然”,当阅读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成为一个习惯时,孩子们就会主动阅读,并真正地享受阅读过程和欣赏阅读内容。

其次: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增强。班级中的热心家长越来越多,家委会作为家长的核心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起着重要的策划、组织和领导作用,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这样的家长文化,使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这样的环境,一定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促进了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的和谐发展。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家长的组织、策划能力得以较好的发挥,他们参与班级阅读活动的热情和责任心也不断增强,家长之间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家长们从认识到熟悉,从浅层次地交流到深层次地交心,从谈论亲子阅读心得到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从孩子同学的父母到心心相印的朋友,从幼儿园的活动中拓展到生活中,大家利用休息日一起郊游、一起远足,生活更加多彩。

家长的智慧是丰富多元的,家庭资源也是一片沃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期望有更多的家长投入、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的阅读活动搞得更加精彩,有趣而有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阅读儿童文学》

作者:梅子涵 著 / 出版时间:2006-06 /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2]《相信童话》

作者:梅子涵 著 / 出版时间:2007-11 /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3]《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

作者:霍力岩主编 / 出版时间:2012-04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作者:朱慕菊主编 / 出版时间:2002-0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者:傅坚编/ 出版时间:2009-09/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6]《幸福的种子》

作者:松居直(日)著 /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7]《和孩子一起跳舞》

作者:吴放(美)著/ 出版时间:2006-02/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

    1.在网络上进行沟通

    晴儿妈

    利用接送宝贝的时间与老师沟通虽然能够面对面,很直接,但却越来越不被提倡。因为,那时人多嘈杂,老师只能与你三言两语,泛泛而谈。

    所以,我更愿意在网络上与老师沟通。晴儿班里,有自己的网页,我常上去看看,了解他们最新的课程和活动,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家长分享。我还要了老师的E-mail地址,并加了她的MSN,所以能与她经常保持畅通的联系。而且,在网络上交谈起来也感觉更随意,更自如,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和情绪。

    2.交流前 Make an appointment

    大庆妈

    我不喜欢总是随意打扰老师,毕竟她们那么忙。但当我觉得有些问题要沟通时,我会做好沟通前的准备,比如,提前和老师约个她方便的时间,以便我们能做充分的交流;另外,我会提前想好我要交流的重点和我想问的问题,并且我也会对交流方式有所考虑,尽量让交流清晰、愉快、高效。

    3.每月给老师写封信

    妞妞妈

    我喜欢每月给班里的老师写封信,在信里可以把宝贝最近在家新学的本领和进步告诉老师,同时也说出她最近的缺点和我的担心,提出我对老师的感谢,还有我希望老师格外关注的地方。我发现,老师每次都很认真地阅读,并主动与我沟通我所提出的问题。

    正是通过书信的形式,我和老师搭起了一座顺畅沟通的桥梁,对宝贝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约老师参加亲子Party

    瑜瑜妈

    瑜瑜班的张老师,她的宝贝和瑜瑜大小差不多,所以每次我们有好的外出游玩计划或亲子Party什么的,总是邀请张老师和她的宝贝参加。她也总是乐于参与我们组织的这些活动,和我们一起设计活动内容,让活动更有趣。在活动中,我们同作为孩子的妈妈,平等的对许多有关育儿的话题展开探讨,彼此拉近了情感的距离,同时也很有效地沟通了彼此的育儿观念。

    5.给老师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淼淼爸

    我们总是非常关注幼儿园的各种情况,包括课程安排、近期活动和最新动态,也总是积极配合老师去完成她工作。比如,有一些让家长和宝贝共同完成的家庭作业,我们都认真对待;一些班级里发出的倡议,如收旧利废或善意捐赠,我们积极参与。

    我还主动给老师提供一些幼儿学习资料,如音乐及动画光盘、图书等。在班里有演出的时候,我也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录像支持等。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积极配合和帮助是很感激的,也会更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宝贝在园的情况。

    6.尝试换位思考

第7篇

风采展示会

家长会上,班主任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扮演多重角色,全方位展示学生的风采。

1.让学生扮演为家长服务的志愿者。家长会开始前,家长陆续进入教室。有的志愿者引导家长就座,请家长翻阅摆在桌子上的各科作业。有的志愿者很有礼貌地给家长端上一杯温开水。讲台上的志愿者会播放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在家长会进行的过程中,志愿者还会为热心家长送小礼物、介绍教室的布置、操作电脑,协助主持人播放相应的短片等。

2.让学生担任家长会上的小主持人。家长会,也像是一台专题节目,上台的不仅有老师、学生,还有分享经验的家长,因此,主持人是必需的。孩子担任主持人,清脆的嗓音、稚嫩的语言,更能调动现场的气氛,让每一个参会者听得更专注。

3.让学生成为参与班级管理的小主人。在会上,班干部可以向家长汇报班级取得的成绩、感谢热心家长的付出、宣布获奖的同学等。一些干部还要郑重地向家长谈班级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迟到、作业马虎、劳动不积极等。干部只谈现象,不提同学的名字,既保护了学生和家长的尊严,又能给犯错同学反思、改错的机会。

4.让学生成为展示才艺的表演者。班级中一部分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舞蹈、书法、器乐等特长。学校规模大,班级多,提供给孩子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很有限,有时一年只有一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管学习什么,都是需要任务驱动的,更需得到别人的关注。孩子们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在同学和家长面前展示独唱、讲故事、朗诵、书法绘画作品、乐器演奏等才艺,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亲子体验会

感情是由交流积淀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家长整天忙着自己的工作、应酬,疏于对孩子心灵的关注。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开展一些亲子体验活动,可以增进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1.合作类:在家长会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完成泥塑作品、共画一幅画等,不仅可以发挥孩子的潜能,还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2.竞技类:让家长参与班级的接力比赛、跳绳比赛、障碍运球等,不仅可以促进亲子互动,而且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很有帮助。

3.沟通类:针对“亲子沟通”这一话题,家长和孩子接受现场问卷调查,彼此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完成心愿卡。彼此坦诚地沟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4.感恩类:通过诗歌朗诵、手语表演,亲情故事表演等,孩子感恩父母的养育,感谢父母的呵护,感谢父母的陪伴。彼此相互拥抱,相互感谢,相互鼓睢

5.阅读类:开展亲子共读分享活动,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比如《犟龟》《我爸爸》《狼王梦》等,不仅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专题学习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1.向专家学习。家长会可以邀请专家做讲座,帮助家长转变育儿观念,学习指导技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进行赏识教育,怎样培养习惯等,都应该好好向专家学习。

2.向老师学习。班主任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可以细化到每一学期、每一学月,甚至是每一个细节之中。在教育方法上,家长和班主任保持高度的一致,可以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家长会上,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学科教师到场与家长交流。学科老师提供的方法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家校合力,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3.向家长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家长的经验分享,可以让其他家长受到启发,少走弯路。

创意家长会的价值与注意事项

长期坚持,形式新颖的家长会有很多好处。

1.学校、班级的各种规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老师当着全体家长和学生的面,将孩子的行为习惯、班级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活动、家庭作业的内容、参加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甚至休息玩耍等做详细的要求,可以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成一致,让老师管理轻松,让孩子学习高效,让家长监督省心。老师、家长和孩子目标一致、行动有序、方向明确、方法恰当,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家长会,家长不仅能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观察到不同孩子所表现出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比如,有的家长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孩子阳光自信;有的同学自理能力强,所以学习很主动。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能力特长,家长在比较中,都能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形成良好的班风大有益处。不用老师提醒,家长们也能为孩子找到身边的榜样。

3.每次家长会,孩子们会轮流参与服务、上台展示,家长可以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这样的家长会,老师不再以听话、成绩好等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精彩,从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4.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互动和体验中,拉近和孩子、老师的距离。孩子提前为家长写一封信,让老师转交给家长,每个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感恩,老师的用心;孩子以PPT的形式,介绍在学校参加的各种活动,让家长了解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老师的付出。每一次集会,不再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言堂。每一次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所以家长也乐意参加,主动为班级服务。

不过,要开好这样的家长会,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班主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培训学生、变换形式。家长会既有一些固定的环节,又要在保证效果的基础力求创新,让孩子和家长对家长会充满期待。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参与家长会的时间不宜太长。可以先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一部分,然后把学生安排在临近的班级,安静看书,老师再和家长做深入细致的交流。

3.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间的差异,不要盲目攀比,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找寻适合孩子发展的路径。

第8篇

教育心理学专家,清华大学出版社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妇联《中华妈妈网》教育顾问,专栏作家,著有《做不成第一,做“唯一”》等作品。

王晶女士对家庭教育,尤其是亲子沟通困难的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她认为,孩子基本上分为五种类型,有各自的特点,父母只有弄清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才可能与之有效沟通,才可能因材施教,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积极力量。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沟通的三大障碍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真的投入其中,却发现与孩子连最起码的沟通都困难重重。您认为亲子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王晶(以下简称王):2011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比较紧张,最紧张的是有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庭,亲子沟通通畅的很少,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父母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灵。我认为,造成亲子沟通困难主要有三大障碍。

第一,父母不尊重孩子。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都对父母极其依恋,一刻也不愿离开父母,尤其是离不开妈妈。想想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就知道孩子是多么依恋父母。为什么上了中学孩子就不再依恋父母,甚至讨厌跟父母说话了呢?心理学对行为的认识是:给人一个刺激,人就会有一个反应,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正面的刺激会得到正面的反应,负面的刺激会得到负面的反应。由此推理,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是一个拒绝的反应,那么之前一定是父母给了孩子拒绝的刺激。也就是说,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一定会反过来不尊重父母。

记:有道理。现实生活中,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很少。孩子的主张和要求经常被父母拒绝,孩子慢慢地就不愿跟父母进行友好的沟通了。

王:所谓沟通,是一个双向行为,是双方的互动;单向的不叫沟通,叫独白。大多数的亲子沟通困难,说白了就是父母独白,孩子置若罔闻,沟通当然是无效的。

记:第二个障碍是什么?

王:第二,文化差异造成代沟。有的父母说,与孩子沟通不畅是因为有代沟。这样说,似乎亲子沟通困难是客观规律,无法改变。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所谓代沟并非年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

记:父母与孩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王: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每个人都是在所属时代的精神食粮哺育下长大的。60后父母与90后孩子,各自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差异极大,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极大差异,沟通起来有问题是正常的。比如,父母认为好吃的是饺子和包子,孩子认为好吃的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互相都不买账。父母感慨:“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孩子则讥笑父母OUT了。

记:不管是文化问题还是年龄问题,反正代沟是存在,有何不同?

王:年龄差异无法改变,但文化差异可以通过充电来缩小,从而填平代沟。比如,孩子津津乐道的东西,父母大可不必粗暴地抵制,更不必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和孩子成长的脚步,不正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有了这样的意识,代沟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记:对,父母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勇敢面对时代的变迁和孩子的成长。第三个障碍是什么?

王:第三,沟通方法不对头。现在,很多父母学习家庭教育方法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系统学习的却很少,沉不下心来,甚至希望把孩子推给专业人士了事。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推脱责任。专业人士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是影响父母,通过父母影响孩子。只有当孩子的问题非常严重的时候,才需要孩子直接面对专业人士。

记:父母怎样才能掌握科学而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呢?

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一定有规律,掌握方法应该从了解规律入手。过去我们常说,孩子有个性,家庭教育应该个性化,因材施教。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做深入的探讨。

孩子有五种类型

记:个性因人而异,如何谈得全?

王:人除了有个性,还有共性;即使是个性,也可以分类,而且分不出太多种。心理学从人的认知渠道出发,把个性分为五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嗅觉型和味觉型。我在工作实践中做过大量验证,每个孩子都可以对号入座。了解孩子和自己的个性类别,对父母来说意义重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古就是这个道理。

记:这是个有趣的专业问题,希望您讲解得通俗些。

王:好的。视觉型的人视觉发达,喜欢说话,语速快,与人交流时喜欢直视对方眼睛,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好,在学校是佼佼者,在家是听话的孩子。听觉型的人听觉发达,语速慢,不善于语言交流,与人交流时喜欢低着头,敏感,兴奋和快乐源自内心,很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外界变化的关注度不像视觉型孩子这么强。这两种类型的人很难相处。如果父母是视觉型的,而孩子是听觉型的,那么亲子沟通就会矛盾重重。父母抱怨:“孩子不尊重我,我说话他根本不看我,爱答不理的!”其实这是误会,孩子眼睛不看父母不代表他的耳朵不在听。同样,孩子嫌父母太唠叨,也是个性差异造成的误会。有的父母说:“孩子是个闷葫芦,我说了半天,他油盐不进!”其实,孩子未必没有认真听,他的听觉高度发达,不仅听懂了内容,而且听出了父母语气中的态度和种种暗示。

记:这样的误会简直比比皆是。

王:没错。视觉型的人跟听觉型的人沟通的时候,前者往往不理解后者,认为对方应该跟自己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希望改变对方。有一位妈妈很苦恼,因为她8岁的儿子语速慢,让她听着心焦,她希望儿子像别的孩子那样能说会道,于是给孩子报了演讲兴趣班,可她儿子变得更不爱说话了,还变得非常自卑。这位妈妈不了解儿子的个性类型,盲目地改变儿子,结果给儿子造成了伤害。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是经验的总结,孩子的个性是有渊源的,DNA技术已经证明了人的很多神经链接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类型,而且是后天不可能改变的。世界上有心性敏感的艺术家,有口若悬河的演讲家,何必强求孩子学他不擅长的东西呢?发掘潜力,培养特长,不是更高效的家庭教育吗?

记: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是视觉型的人,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是吗?

王:对。父母和孩子都是听觉型的,沟通的效率也会很高,却未必是话语很多,因为他们都是敏感的人,很会察言观色。

记:触觉型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王:触觉型,国外的心理学叫动觉型。这类个性的孩子在当下中国是经常受到打压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淘气,生命力特别强,喜欢创新,喜欢动手,喜欢破坏,不愿意停留,总是跑来跑去。

记:难怪叫动觉型,这样的孩子被很多老师和父母认为是得了多动症。

王:这种类型的孩子,行为特点是生理特点所决定的。神经科学的心理学家解释,这种类型的孩子,大脑中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兴奋点在同时工作,所以他很活泼,思维跳跃。父母正在跟他说这件事,他听着听着就想到了别的事,所答非所问。他上课跑神儿,专注力不持久。这叫心理不应期。触觉型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耐性,坐不住,往往被家长和老师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

记:触觉型的孩子适合从事什么?

王:触觉型的孩子因为天生爱动不爱静,生命能量强劲,多半都是运动员、舞蹈演员、艺术家的好材料。

记:但是,实际情况是,父母多半会想办法改变这类孩子的个性。

王:对,原因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类型。每个孩子都有个性,都有长处和潜力,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提升它,而不是纠结孩子的缺点,整天批评他。很多时候,父母重复地批评孩子,非但不能起到纠错的作用,反倒是强调了那些缺点。比如,我现在反复对你说:“你不要想蓝天,你不要想蓝天,你千万不要想蓝天……”你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记:我脑子里全是蓝天。

王:对触觉型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善待他,他思维活跃,有激情,有活力,自然有光明的未来,他只是不适合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评判。他不听话,有主见,其实是优点,因为他有自我的东西,是创造型人才。

记:嗅觉型和味觉型的孩子又有哪些特点?

王:嗅觉和味觉也是两个重要的认知渠道,与其相对应的嗅觉和味觉发达的人,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因而在这里不需要多谈。简单地说,品酒师、品烟师、美食家都是嗅觉和味觉优于常人的人。这类人往往是天才或专才,他们特别敏感,按照自己的认知渠道去学习,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的孩子占绝大多数,应该重点关注。父母应该重点从这三种认识渠道去认识自己和孩子的行为模式,有的放矢地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成为自己

记:现在的孩子特别崇尚“成为自己”,听上去充满逆反味道。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人的认知渠道不同,何必要求他们千人一面?

王:当然,生命的成长本质就是成为自己。只是这话让父母听起来不顺耳,父母的希望是孩子听话。

记:父母要求孩子听话本身就是一个挺不合理的要求,为什么孩子要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听父母的?父母的话一定对吗?即使父母的话是对的,孩子不用犯错误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又怎么知道是对的呢?

王:父母要求孩子听话,本质上是在约束孩子,由约束孩子的行为到约束孩子的天性。生命的成长是一种自然现象,有自然规律,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是最重要的。前两年,日本科学家有一个轰动一时的创新,就是生产出正方形的西瓜,以方便运输。做法是把很小的西瓜放在正方形的塑料盒子里,等西瓜把塑料盒子撑满了,再打开盒子,西瓜就是正方形的了。这样的做法不失创意,但成本很高,有得不偿失之嫌。用类似的方法来管理孩子则完全不可取。试想,孩子从小听父母的话长大,对长辈的教导言听计从,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尤其是进入今天讲的创新型社会,他会很不适应,因为他已经变成“正方形”的了,规矩了,墨守成规了,而社会恰恰要求他创新,孩子如何适应?

记:所以,现在高分低能的孩子多,找不到工作的高材生多,啃老的宅男宅女多。

王:是的,当父母抱怨社会的时候,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激情和勇气已被二十多年的唠叨磨光了,他习惯于被指责,他害怕碰撞,家长还浑然不觉。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学校的时间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家长是应该负主要责任的。

记:您刚才举了很多妈妈的例子,请问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王:我认为爸爸和妈妈承担着同等重要的家庭教育责任,因为今天社会对人的要求更加全面。中国为什么特别强调母亲教育,因为中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母亲的责任是“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担子就落在母亲的肩上。现在时代不同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尽管“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基本没变,但父亲在外打拼再忙,打一个电话总是不难的。笼统地说,孩子跟父亲沟通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跟母亲沟通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学习。

第9篇

曾经有位妈妈问我:“我知道聆听他的心声很重要。可是为什么当我花时间和他沟通后,他的作业依旧写不好,还是会错字连篇?我白花那么多时间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请她先思考:“听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妈妈并不真的想要了解孩子。听,只是为了达到其他的目的,比如作业写好,分数变高。然而遗憾的是,当父母在沟通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目的,就很难进入孩子的话题领域了,因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防御心理,认为父母和自己谈话不是真的关心自己,只是为了让自己功课好而已。

父母小课堂

给孩子提供一个被接纳、尊重的气氛

这样孩子的精神才能放轻松,在愉悦感中学习。最新的大脑研究表明,人在有乐趣、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力是最高的。

了解孩子为什么即使抄作业也会抄错

在抄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导致他容易抄错?有些孩子在抄写英文字母p时,容易抄成q,这在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中比较常见,是脑部生理因素造成的。然而,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很容易被父母断定为是态度不认真,“抄都要抄错”。

听孩子说话,做优秀的陪伴观察者

很多父母说到底,其实只是想要孩子听自己的话,想要说服孩子。当爸妈没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态时,就会很难听到孩子的心声。真正做好陪伴观察者,才可能赢来孩子的敞开心扉。

“用大人的思维和孩子谈话,只能达到反效果。”

曾经有一位妈妈很困惑,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3岁。她本人非常善于讲道理。当孩子犯错以后,她不准孩子乱动,然后起码要讲上半个小时的道理:“你刚才那样是错的,做人不能这样……你应该……”但是,3岁的孩子很惊恐地听妈妈训完话以后,居然开始撞墙。

3岁孩子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愤怒的,但他却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也不敢跟妈妈说“我不要听”。他的妈妈不知道,3岁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听懂她训话的程度。如果用大人的思维去和孩子谈话,只能达到反效果。

父母小课堂

了解孩子大致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孩子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比较合适?如果父母愿意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他会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

当父母将“听孩子说话”的心态预备好之后,还需要学习亲子之间的沟通技巧。比如用聆听、同理心和正确的问话等。

“孩子不可能永远都很乖。”

我家老二在两三岁时是我们最头痛的时候,他经常把桌子上的东西都弄到地上,常常打破东西。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了规定,还一直赖在电视面前不肯走。

两三岁,正是“猫狗都嫌”的年龄,也正是孩子探索、叛逆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阻止他,训斥他,甚至打他,会令孩子感到羞愧:“我是错的,我不乖。”

我认为,孩子是“最好的资讯收集者,却是最差的诠释者”。接受了妈妈的训斥,如果他只是知道自己错了,而不知道为什么,是会损伤他的自我认知的。

父母小课堂

虽然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讲道理没有用,但也有方法。比如孩子非要看电视,我们可以怎么办?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定好规则

比如每次看电视不能超过30分钟。

给孩子预备心情的时间

时间快到时提醒孩子:“还有5分钟哦,5分钟到了我就要关电视了。”这是给孩子预备心情的时间,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不会太波动。如果妈妈直接说:“不准看了!”然后啪地把电视关掉,孩子的情绪没有办法立即恢复,那可能就会出现不愉快。

带孩子去别的地方

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到了,妈妈可以先发出命令:“不要再看电视喽!”通常孩子不会听,还会继续看电视,这时妈妈要走到电视前,温柔地牵起孩子的手:“不要再看电视啦!”然后边讲边牵着他去别的地方。

“爱和陪伴,是建立关系的基石,也是顺畅沟通的奥秘。”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孩子放学回家,热切地跑向妈妈:“妈妈!”妈妈搂过孩子,高兴地问:“宝贝,今天在学校数学考多少分啊?”“70分……”妈妈一听,把孩子推开,严厉地问:“怎么只考了这么点分数?昨晚不是帮你复习了很久吗?”

这样的对话会让孩子误解为:“我考好妈妈才爱我,我考不好妈妈就不爱我了。所以我一定要表现好,不然我就没有被爱的价值了。”孩子感受到的爱就成了有条件的爱。

我们要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除此之外,还需要留出时间陪伴孩子,这些都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坚实基石。而有了基石的亲子关系,正是顺畅沟通的奥秘。

对于上班族妈妈,平时工作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每天大概只有一两个小时,如何高效利用这仅有的时间呢?

每天尽可能地陪伴孩子,用心地经营亲子关系。比如每星期计划一次长时间的特别约会:带孩子去一个地方,谈一些话题,一起做些什么;每天在睡前保证留出时间与孩子聊天、读故事。如果妈妈每天坚持这样做,并持续一年,用心经营的亲子关系一定优于前一年。

结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沟通的机会,和领导,和婆婆,和长大了的孩子……我们和亲密的人之间是充满爱的,但是不得法的交流却会无意地伤害彼此。技巧让沟通更有效,也让爱更容易被感知。这正是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学习沟通的原因,我们希望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李贤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台北市阳明全人关爱协会主任暨协谈部督导,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讲师,真善儿教育协会讲师,北京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讲师,马来西亚文桥传播中心生命花园讲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