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生价值的实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6 15:54: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生价值的实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1篇

1、姚明:篮球运动员。

事例: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2、杨利伟:中国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

第2篇

么敏江,1984年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办公室工作,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主动承担重任。她认识到要想助力农科院档案发展,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985年她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档案学专业,她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她一边如饥似渴的系统学习档案知识,一边在档案工作岗位上磨练业务。经过三年的学习,她对档案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全院档案发展有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三十年过去了,她现在成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独当一面的档案能手,2次被国家档案局授予“档案管理达标升级突出贡献奖”,2次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优秀档案工作者,5次被评为“省直档案工作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省农科院“先进工作者”。面对成绩,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沾沾自喜,还是一如继往的扎实做好档案工作。她说:“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倾心尽力,夯实档案工作业务基础。在她的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业务基础是档案工作的核心重点。所以在保证档案案卷质量,健全档案规章制度方面她始终是敏锐的,超前的。在档案日常收集整理工作中,她坚持做到:诚心、耐心、热心、专心、虚心。为了确保档案质量,每年年初,在各部门文书工作人员将文件材料移交档案室后,她根据文件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和确定保管期限,再逐一装订、打印页码、录入微机,每个细节都不疏忽,每个环节都不放过,每年近两千件的各种门类档案都由她一人完成。2004年,她针对基建档案内容不完整、检索目录不准确的问题,把基建档案全部进行了清理,重新建立了基建档案检索工具,共编制文件级目录2145条,确保了档案内容完整,准确。随着2002年我省实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后,院所属企业应运而生,针对这一新情况,在档案室只有她一人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调研,及时起草制定了《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特殊档案管理办法》。2010年,根据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等新规定,她对原来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一整套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这套25项近6万字的管理制度,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使全院系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实现了档案工作制度化,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耐心细致,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效率。省农林科学院有下属单位12个,全院职工共计近千人,为了制定规划、申报课题、鉴定成果以及解决争议,每年都有大量的档案查阅任务。她一直谨记农科院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农业科研工作服务。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好档案工作必须要有耐心”,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对每一个来查询档案的人,她都笑脸相迎,热情相待。多年来,她用心整理,只要有空她就钻在档案库房里亲近档案。院机关多达七千多卷的室藏档案,她都了然于胸,每次都能按照查阅者的要求准确无误地找到案卷,甚至有些档案都不需要进库房、上微机就能准确说出查阅者所需的信息。在她的努力下,院档案室成为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兢兢业业,实现档案工作上档升级。省农林科学院从成立档案室开始,档案管理水平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1996年我院档案目标管理认定为省一级,2001年荣获科学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认证。随着形势发展,她率先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成为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根本途径。为了农科院档案事业的发展,她通过查阅资料,多方调研,撰写报告向领导汇报请示,终于赢得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拨款近四十万元购置了扫描仪、服务器、计算机、刻录机、碎纸机、防磁柜等档案数字化专用设备,对院机关1958年至2008年永久保存的纸质档案进行了扫描,有效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档案利用工作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平台。2011年我院获得档案信息化建设省直先进单位称号。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我省又提出了新的《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为了适应新要求,她不辞辛劳到分布在石家庄、保定、衡水、昌黎、唐海等所属12个研究所及3个院控股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专程到省直档案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我院贯彻落实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档案升级达标计划。2014年,经过她不懈的努力成功申报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平台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档案室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她经常连轴转,中午急急忙忙吃一口饭,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根本没有午休时间,甚至经常忘了下班时间,赶不上回家的班车,有时晚上还在档案室加班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档案室完成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网络化服务的目标。2014年底院机关档案顺利通过河北省机关档案目标管理“AAAAA级”认定。

第3篇

信念,是催发舟船的帆,是砍伐荆棘的镰,是种子在冰雪下坚守的梦,是生命不知倦怠的唯一缘由。一个人如果有信念,那么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能战胜!

【信念使得赤脚奔跑者获得奥运冠军】

只管向前奔跑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而且连最便宜的跑鞋也买不起。

一位跨栏教练知道了贝基拉的梦想,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了每一个栏杆;教练员又把他带到一组1.5米高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所面对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经过一次次的努力,你最终会跨越它们;只要努力奔跑,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教练的话坚定了贝基拉的信心,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到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为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的赤脚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距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0多天时,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一定会放弃比赛。然而,32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说:“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到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我奔跑的雄心,我就只管向前,再向前,奔赴梦想的终点。”

(选自《人民文摘》)

【读与悟】

“成为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是贝基拉自幼的理想。尽管家境贫寒,连最便宜的跑鞋都买不起,但在一位好心的教练启发下,他坚定了信念,不断冲刺,终于到达梦想的终点。由此可见,只要坚定信念,执著向前,就一定会收获累累硕果。

【读与写】

这篇短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篇首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贝基拉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接着讲述了他家境贫寒,但在教练的鼓励下,赤脚训练,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让事实说话,让人物行动说话,不加一句评论,要表达的认识和思考隐含于字里行间,耐人品读。

【信念使得失去双臂的女孩用脚实现梦想】

用脚去做梦

李作昕

“用脚去做梦,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这是电影《隐形的翅膀》中一句平常却有感染力,并且让人热血沸腾的台词!

《隐形的翅膀》讲述的是女孩雷庆瑶的真实故事:15岁的一天,雷庆瑶高兴地和同学们去放风筝,结果风筝挂在了电线杆上,雷庆瑶用木棒去拨风筝,被高压电击中,永远失去了双臂。雷庆瑶曾想以自杀了结一切,但是父母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为了重返校园,她刻苦练习,用脚写字,用脚敲打键盘,用脚穿衣服,用脚洗漱,用脚做家务……甚至还要照顾患病的母亲。正常人用手做的一切,她都用脚来完成。最终在父亲和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学习游泳,还夺得全国残疾人游泳比赛的冠军,并考上了大学。目前,根据雷庆瑶的故事拍摄的电影《隐形的翅膀》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个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人。

雷庆瑶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是人生“永远脱不掉的红舞鞋”,正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会去努力奋斗,才会去挑战极限。梦想不一定都能实现,但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梦想和一个追梦的人。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胜利是管理好自己的梦想。追求过,受过磨难,流过血泪,即使不能实现梦想,人生也会因此变得丰盈起来。朋友,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哪怕一无所有,也不要停下追求的脚步,因为我们还拥有梦想。

(选自《齐鲁晚报》)

【读与悟】

15岁时,雷庆瑶失去了双臂,但是她在亲人和老师的鼓励下,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她的事迹启示我们,要想梦想成真,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读与写】

文章以电影台词开篇,意蕴深刻;接着叙述雷庆瑶的感人故事,富有感染力;最后展开议论,点明“人生最大的胜利是管理好自己的梦想”,从而照应了文题,升华了主题!

【信念使得患小儿麻痹症者成了轮椅上的铁人】

轮椅上的铁人

尤 金

从来没有看过一部轮椅可以转动得像闪电一样快。当那一团光伴随着那个比阳光更灿烂的笑脸出现时,新加坡先驱初级学院偌大的礼堂霎时熠熠生辉。

坐在轮椅上的,是精力充沛的脑神经学家陈建民医生。两岁那年,因患上小儿麻痹症而终生不能行走,可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消极颓丧,相反,他力求突破,向能力的极限发起挑战。

第4篇

关键词 践行孝道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等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二者统一时,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或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要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国家“文明办”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既奉献了社会,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断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 徐超;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等等。他们奉献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尽忠的精神赞歌。这种精神的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无价的。

2 孝道的现代诠释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尽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敬天经地义,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因此,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也就是说,用真挚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父母侍奉好了,让老人愉悦、高兴、没有精神负担,才能称为真正的“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上,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这种真挚的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则养”,即赡养父母,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孝道的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

(4)立身。《孝经》上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儿女为人正直善良,与人群和谐相处,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懒惰、浮漂,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这都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音“正”,直言劝诫的意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但不是当面反驳和指责。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说对待父母要始终如一,给父母送葬时更要庄重、虔敬,严格遵守各种礼仪。

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更要把传统孝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保全身体,珍爱生命。身体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赐,保全身体,珍爱生命,是报效父母报效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三是要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业;六是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即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盲从。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尽量采用现代文明方式安葬过世的亲人。八是要尽职尽忠,清正廉洁,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国立功。学好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华,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对传统孝文化中的 “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错误的观念,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摒弃。

3 在践行孝道中实现人生价值

践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尽孝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样行孝,因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实质是“仁爱”,仁爱是人的内在本质,是孝的人性基础,而孝是仁爱的外在表现。同时,有仁爱之心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自爱,且有智慧、有勇气,这为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质。

其次,孝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价值导向。以孝励志,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是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取向。要讲孝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正确方向。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价值导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终极目标的最好方法。我们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道,一开始是起源于侍奉双亲的,这是孝道的初始阶段,我们称之为“小孝治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一个层次。到了单位,有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便要发扬爱的精神,以民胞物与的情怀,为集体、为大众、为领导着想,心里有个大局观念,想问题、干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我们称之为“中孝治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二个层次。随着阅历的增加、胸怀的开阔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会不断地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为民族尽心、为国家尽忠的心理渴望,我们称之为“大孝治国”,也是孔子说的“孝之终也”,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们的大学生爱护身体,好好学习,树立一个目标,确定生活方向,从行动上践行孝道。我们知道了要在行孝、尽孝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行孝、尽孝的实际行动。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行孝、尽孝,首先必须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能动辄离家出走或自毁生命,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不断提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本领。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动。不好好学习,混日子,动辄逃课,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过程中,既要讲物质贡献,又要讲精神贡献;既要不断完善自我,又要奉献社会,同时要尽力而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对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报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第5篇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观念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讲课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开发学生思维。探索性学习方式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干瘪苍白的,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也起到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利用学科整合,发挥多方面优势促进教学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

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学

第6篇

党校的学习快接近尾声了,回顾这短暂的学习历程。心中感慨许多,学习的时间虽短,却在其中受益匪浅。就拿昨天的主题来说吧,***员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的观点。

其次, ***员必须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员要把实现****伟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一个***员,只有真正具有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无数革命先烈和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人生轨迹,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员要无愧于***员的光荣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定要在端正人生价值观这个关键问题上多下功夫。

再次,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们要明确新时期***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系统。 第一,以为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员必须以作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员以理论而不是以别的什么理论为基础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人生价值问题。 第二,以实现****为最高价值目标。****是人类最进步、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人把****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目标。***员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实现****为最高价值目标,才能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正确的价值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保持明确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第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员是具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员都必须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为崇高价值追求,把人生价值定位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上。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对真理和正义,越是有所追求,越是目标远大,就越是会变得坚强、自信、豁达、大度,不易被外界的诱惑所侵蚀和眼前的困境所挫败。这样,实现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最后,以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实现途径。***员要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认清自我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找到自我的归宿,置身于阶级、民族、国家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之中,成为一个“大我”。这样,就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能获得不竭的生命源泉、无穷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些积极分子能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争取能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员,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7篇

作为教师的价值首先应该是快乐,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引领出快乐的学生,共同去分享生命存在的快乐!教师的阵地是课堂,如何地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专业能力)是我一直经来不断思索并努力追寻的目标!课程改革实验十年来,语文教师的话语体系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和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夯实专业基础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叹言:“让读书成为我的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可见,读书是每位语文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觉是读书的基本前提,是内在的潜动力,读书才会常读常新,常读常活,犹如一股源头活水,不断冒出鲜活的泉水。语文教师通过自觉读书,不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还提升了个人的人文底蕴。知识面广了,底蕴深了,教学起来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二、在反思中成长 丰富专业内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工作中,如果不注重思考,往往会收获甚微!思考是自己的智慧。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开放的课堂当中,在知识来源广泛的层面上,在课堂这个我的主阵地上,我要一丝不苟对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解读文本是必备的素养,除了学会解读自己,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读外,还要学会解读学生。教材是静止的事物,课堂上老师可以调控,可以分重难点进行割舍,旁敲侧击,有的放矢;而学生是动态的个体,需要老师的洞悉察觉,教育机智,还要有口若悬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以应对课堂中的千变万化。在教学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没有反思就不会成长。在工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对所教的文本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抓住文中的重点、脉络,思想等;二是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因材施教,学习效率状况;三是对自身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教学中,自己有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如何。通过三方面的反思,检讨成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第8篇

一、引领学生认同历史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以往的历史教学我们毕竟重视的大都是历史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应当说也不为过。时至今日我们应当觉醒再这样则不够符合人才培养之需求了。所以,必须努力思考高中学生学习历史价值观念实现问题,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树立理想的个人价值,首先必须促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应当说历史教材的内容都是值得我们当今学生认同的,但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脑袋里也有着而且可以说是不少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深刻思想。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则毫无疑问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予以正确的引领,学生将会因不去理想地认同历史而产生一些心灵扭曲的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对学生学习历史的个人价值视而不见,我们也不能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引领抱持不闻不问的态度。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当代社会的现实,应当说实现学生对历史的认同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但再复杂,解决的办法总会是有的。譬如教材中的许多历史事件,尤其是一些悲壮的历史事件,不少学生不会对此持有正确的认同感,有些学生甚至会认为那些人是傻子。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充满柔情美的环境中,根本就没有领略到悲壮现实所产生的原因,根本也不会去得以充分领悟充满柔情的美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完全可以朝生夕灭的,而柔情的美丽有时也完全必须赖于悲壮的行为予以支撑。因此,平时的历史教学作为高中学生引领是关键,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当今相关事实逐步建立学生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认同感,真正意义上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当代一些人物欲钱欲观念极强,功利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去认同历史,在认同历史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个人价值,树立理想的人生坐标。

二、引领学生借鉴历史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历史上的人物,应当说都是以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可能是我们理想主义的。一些人对推动历史文化的进程可以说是建立了光彩照人的丰功伟绩,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也不可能就是完人。正如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中所描述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的事件也是这样,应当说也是以往,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也不可能是我们理想主义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各项改革一样,也完全不可能是臻善臻美的。作为我们高中学生学习历史,以历史形成自身的个人价值,既不能去全盘否定历史,也不能完全接受或者照搬历史。理想的做法是借鉴历史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我们平时所教学的课文一般来讲大都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实施教学的流程,应当说教学中的文本资源以及我们所能挖掘的资源也是比较广泛的。作为高中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后将走向社会,借鉴历史去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应当是十分必要的。

三、引领学生超越自我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想使得我们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创造,学生必须努力超越自己,学生能够超越自己的先决条件应当是课程学习中的善于思考和探问、探求。以往的历史教学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学生们是没有探究可能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学生高考质量未曾产生过大的影响,但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发展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极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地形成自身的个人价值。所以,历史教学中必须还教学的本来面目,把发现权、探究权、结论权去严格意义上地交给学生,甚至是交给每一个学生。这里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的一些事,譬如学生在进行前置性学习时发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便于教师进行梳理。应当说学生所提的问题有的是不足以具有探究的价值,或是比较浅易无需探究,或是十分深奥根本就探求不出。教师梳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实现探究问题优化的过程。如教学《》时,学生对的成果提出一定异议,并不是对其成果的否定,而是感到还不具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学生经过一定意义上的资料搜索便明显地发现:二战以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明显提升,我们的国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出席了世界性的会议——布类顿森林会议;还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的成员等。这里使我们学生形成的人生价值是在正义面前是不能懦弱的,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是血雨腥风的战争,但打出我们民族的雄风,应当引起我们民族的自豪。我们也必须为真理而斗争,为和平和更为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如何理解“价值教育”?

杨校长(以下简称“杨”):就“价值教育”本身而言,“价值教育”的意义很宽广,因为人的成长、发展不光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社会也承担着培养人的任务,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所谈论的“价值教育”应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中小学的“价值教育”。

如果在学校中,我所理解的价值是“人们在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时,在行动和行为表现中,应遵循的或要追求的一些原则和标准,以及个人的信念和品质”。原则和标准是外在的,信念和品质是内在的。例如,与人交往或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遵循并能做到的是诚信,而不是谎言;是相互尊重,而不是轻视、鄙视、侮辱;此外,理解和宽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如果在学校中,我认为“价值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狭义的“价值教育”指对学校中人(学生、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价值教育”,即学生和教职员工认识、认同的价值原则和标准,并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品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且不断提升价值理性,最终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价值原则和标准。广义的“价值教育”指在办学中,不只有教育,还要有管理。管理既是一种教育,又不只是教育,管理是确保教育实践真、善、美的基础与前提。在学校管理中,经常要面对价值多元甚至价值冲突,进而要进行价值识别、价值澄清,要开展价值引领、价值抉择,从而形成和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矛盾与分歧,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同一层级的管理者之间、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之间等。对此,我们不仅要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更要形成符合正确价值标准的行为和品质。我们希望学校中的每个人,包括学生、教师和教职员工,都能形成符合正确价值标准和原则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认为学校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杨: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外乎有两个,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关涉价值的。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的现实,在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认为需要强调三方面。

一是注重由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文化人”的转变。现实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把知识的教育作为教育唯一的追求目标,显然知识教育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目标。经常有人说,这个人有知识但没文化,文化涉及修养、道德、理想、品质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都不能与知识画等号。因此,学校教育要从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文化人”。在教材分析、教材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知识中蕴含的价值深刻揭示并生动展现出来,不能因为考试就把教学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例如,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又蕴含着文化层面的东西。数学的思想、数学的应用、数学艺术中的美、数学家的美好品质等,均不能简单归入知识范畴。如果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文化,那么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追求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在现实生活里的运用、数学艺术中的美等。

二是人的教育由“片面性”转向“完整性”。人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生命体。物质的肉体、精神的心灵,能够认知,富有情感,具有行为,具备道德,充满智慧,懂得审美,真实、善良、美好等哪方面都不可或缺。片面性既不是自然之道和人之本性,也不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幸福的人生追求。

三是人的培育由“受动性”转向“主体性”。完整的人和主体性的人是有区别的,完整的人强调一个人不能有缺陷,主体性的人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主体性,即教师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积极投身于专业发展,乐于把幸福的职业生活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从思想教育、课程建构、活动设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平台。例如,我校的升旗仪式、文艺演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基本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旨在给学生更多自主参与、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机会。其实,我校的校训“自由,自律”就是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理念的浓缩。

至于“如何培养人”,我认为就是要办优质的学校,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打造智慧型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健全的学生。我认为优质的学校应是: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思想科学,课程结构合理,校园文化和谐,变革机制自主,校园建筑优美,教学设备充足,功能教室完备,信息化程度高。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在确立每个因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是核心,把学生当作主人是关键,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合作等价值标准和原则是重要的基础与前提。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想通过这样的教育给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哪些基础?

杨:第一,做事的能力。这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载体和前提。第二,道德修养和价值标准及原则的内化。其中最关键的是真诚与善良,它们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基石。“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干什么。”第三,学习和创新的品质。第四,刻苦、勤奋、坚守、顽强、勇敢、大胆、负责等优秀品质。第五,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尤其要具有对他人理解和宽容的品质。

《中国教师》:杨校长,学校实施“价值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