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7 16:20: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要点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尚未成年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中的关键点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国的中小学的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中小学学生在我国的法律中大多数还处于未成年人,他们不管是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来讲,都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而且大多数的中小学学生都有一个青春期,其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很可能引起他们心理的波动,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要针对其特点来进行辅导。

当前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纷繁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进行加强和及时引导,可以为中小学学生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和树立上起到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有效防止中小学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不良的心理以及不良的社会行为。

二、我国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适应不良行为

中小学学生由于升学原因或者是分班等原因,会容易出现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要经历从幼儿园直接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阶段,面对的是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是环境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系统教育的方式和环境,但是面对从小学升入初中或者是初中升入高中,要面对与新的同学和老师进行相处,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敏感的他们来说,也很不容易。中小学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一般会出现在性格较为内向且自卑的学生当中,他们适应社会和适应学校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逃避和厌学的情绪。

(二)怪癖行为

中小学学生的怪癖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的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比如抽烟酗酒等。抽烟可能是中小学学生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觉得抽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可能是中小学学生特有的一种叛逆心理,越是家长和老师禁止的事情就越要去尝试,因此,在中小学学生中,特别是男生,抽烟的现象较为明显。而酗酒厌食这些行为也在中小学学生中的怪癖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中小学学生酗酒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学生的独立意识的萌发,他们想要通过一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已经有独立的决定权,但是由于其心理尚未成熟,一旦被不好的环境或者是思想误导,就会产生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青春期问题

中小学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早恋以及叛逆等行为。处在青春期的中小学学生对异性有一种需要得到其关注的需求,他们愿意与异性同学或者朋友分享以及得到其关注,这种愿望和需求本应该是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处理中缺乏正确的健康的交往方式,就很可能对双方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波动比较大的青春期,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在跟异往的过程中产生偏离,从而导致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三、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建议

(一)通过开展活动,及时引导疏解学生的紧张自卑情绪

不适应行为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升学或者是转学时期,学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容易产生厌学以及跟不上课堂进度等问题。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这些不适应行为,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可以在新学期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活动来认识班级中的同学,并通过拔河或者是其他需要团结和凝聚力的活动来增强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感,还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学校对班级以及对同学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及时改善不适应行为。

(二)加大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

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怪癖行为,可以通过社会在宣传戒烟以及烟酒的危害方面多做宣传和报道,使中小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抽烟以及酗酒对自身的危害和不良影响。而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和环境之一的家庭,在针对中小学学生的怪癖行为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例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面前少抽烟或者不抽烟,少喝酒或者不喝酒,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学校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怪癖行为,应该要及时与家长以及班级老师积极配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针对青春期问题利用专题讲座等形式,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青春期问题,社会和学校应该举办一些针对青春期问题的专业性讲座,请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参加,并现场请心理卫生保健专家为中小学学生的家长和学生解答关于青春期常见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青春期心理卫生保健辅导,指导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四、结语

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和探讨,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提高和加强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语文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1.预习存疑,诱导思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我就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互相交流。他们对这些问题既感到新奇又难以理解,从而诱导启发他们的思维。这样带着疑问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效果更佳。

2.课题设疑,启发思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3.难点质疑,引导思维。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进入思维状态,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才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让学生能与教师坦诚交流,自由畅想,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想象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鲁班由茅草的叶子划破手指想到铁片的细齿也可以锯断树木,从而发明了锯子;苹果落地使牛顿想到引力问题,从而在自然科学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蒸气冲壶盖使瓦特产生想象并改良了蒸气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诸多的事例都说明想象的火花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时代。

应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们平时阅读的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想象的典范之作。如《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这一连串朦胧奇美的想象,堪称奇绝,写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向往。还有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抓住莲的体态风度与高洁雅士的精神、气质上的相似之点,将他们联系起来,托物言志,充分发挥了想象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利用这些教材,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如果按照通常的思维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但有一个小姑娘却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你能不惊叹这个美妙而充满诗意的想象吗?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人将“钢笔在纸上蹭着痒”认为是“荒诞”;有人将“老鼠撞到墙上,不省鼠事”斥为“生造”,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了。为什么我们除了将牙签理解为“剔牙的物品”,就不能认为它是“小人国蚂蚁的航空母舰”呢?为什么样我们不认为海边岩石的棱角是被海浪“咬”去的呢?为什么我们现实的教学不能给学生多一点想象的空间呢?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就是要独辟蹊径、有主见、有长处。只要善于联想、想象,灵活运用联想的三种方式,学会逻辑推理的几种方式,也容易做到。

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训练创新思维

第3篇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厌学情绪严重

部分学生上中职学校并非自己愿意,而是迫于家长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低下,学习方法有问题。到中职后也不思进取,成绩在班级总是倒数,很少品尝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加之长时间受到家长的埋怨、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感受到的只是失败、压抑和乏味,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的“差生”,从而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热情,精神颓废、厌恶学习、混时度日。

(二)自卑感强

有的中职生自信心缺乏,担心自己升学无望,求职无门,因而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对前途迷失,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不愿意付出努力,不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扭曲,成为行为失控的导火线。

(三)约束力差

有些中职生自制力不强,自我约束力极差,他们上课坐不定、听讲不专心。有的是非观念差,认为迟到、逃课更能凸显个性,管不住自己,成为“迟到大王”或“逃课大王”。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猜疑,行为偏激,易冲动,一点小摩擦就会动手打人,喜欢打群架、拉帮结派、搞哥们义气,最终酿成大失误。

(四)网瘾严重

中职生课业负担相对轻一些,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就会去上网。虚拟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人人平等的空间和无拘无束自我施展的平台。这些正是他们所渴望的,因而趋之若鹜,沉溺其中,不分昼夜地在网吧里浪费青春,成为“网吧少年”。

(五)逆反心理重

由于以前不良的家庭教育、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等,都使部分中职生在思想上产生了的片面、固执、偏激情绪。他们认识能力欠缺,看问题不成熟,在接受批评教育时,很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看成是“故意找茬”“和自己过不去”,有时会故意和老师唱反调、对着干,把自己放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上,成为家长头疼、老师厌恶的“刺头”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职业学校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举措

(一)重视心育教育,明确努力方向

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对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厌学和自卑情绪,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能力的把脉测试,根据测试成绩、个人意愿、兴趣爱好划分专业业和班级。按照“文化课够用,专业课从优、技能课从精”的原则,注重专业课和技能训练,降低文化课难度,让学生能适应正常的学习进度,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二)了解学生心态,进行心理辅导

针对学生约束力差、网瘾严重、逆反等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通过心理咨询详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渴望解决的心理问题,学习中的负担与压力等等。然后把问题归类梳理,针对问题,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对症下药,进行正面疏导,对症下药。其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需求和难点问题,重拾学习信心,新燃成功希望,迈出成功第一步。

(三)进行人生规划,构建平等对话平台

学生入校后,就要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学生看到学习技能的前景,感到成才的希望。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观看专题片、进行技能实践活动等形式,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成果、高考模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当前的就业前景、往届生成才经历,算好自己的经济账、时间账、人生账,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时,教师要多进行平等的对话,善意的表扬,鼓励他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才干,以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

(四)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转移学生的兴趣。

中职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转移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参与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兴趣扭转到学习专业和技能上来。

2.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学生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服务;利用广播、橱窗、刊物、班会课等途径广泛宣传,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单独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还可以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效果会更好。

三、结语

第4篇

本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48—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及观察、思维与实践的机会。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1. 培养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其渴望参与,渴望创新。

2. 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要鼓励其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比赛规则等大胆质疑, 尊重他们提出的独特想法,肯定其想法中的合理成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引导其通过联想、比较及想象等,深入了解技术动作的概念、结构和要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激发创新潜能。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固然必要,但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为重要。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让他们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1. 发现法。其是指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分析、探索,进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跳马时,首先,教师可不讲解正确的技术概念,而是提问学生:“跳马要不要助跑?”其次,在学生通过练习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要好”的结论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你们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质量有关吗?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助跑起跑后能再折回来吗?”并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谈练习体会。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跳马方法、要领及规则。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能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讨论法。其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体操“前手翻”保护与帮助的教学中,教师可就如何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帮助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析不同情况下应采取何种保护与帮助方法,集思广益,大胆想象,通过讨论与实践,总结出科学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提高自身运动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创造法。其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技术动作进行编创。如,对于高三女生来说,通过健美操选项课的系统学习,她们已经掌握了健美操的大量基本动作,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到期末考试时,教师可为其提供背景音乐,要求她们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按照健美操的编创原则,为头部、颈部、上肢、下肢、躯干及全身其他的部位设计出不同的动作,每人编创一套健美操,然后由她们自己来表演。学生在编创和表演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身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第5篇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施小计,诱导学生大开金口

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人云亦云,师云亦云,书云亦云,学生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想方设法打破这一僵局,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可运用巧妙设疑,旁敲侧击,甚至激将法,诱逼个别活跃分子发言,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如:我初接一个差班,在分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时,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死不开口,我只好将现成答案写在黑板上,在写“伪善”一词时,我开始设疑激将,我说:“人们都说鲁四老爷伪善,我却觉得他很善良,他虽然嫌弃祥林嫂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但在祥林嫂衣食无着时还是收留了她,且从不打骂她,这样的老爷人们凭什么说他伪善,我就为他抱屈。”我的话音刚落,立马有个学生“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如果鲁四老爷善良,那他为什么最终要将祥林嫂一脚踢出大门,任她沦为乞丐,穷困至死?”我接着激他:“好,你说他不善良,那他前面两次为什么要收留祥林嫂?”这个学生胀红了脸,振振有辞地跟我争起来:“那是因为前两次祥林嫂身体强健,手脚勤快,有利用价值,而等到鲁四老爷榨不出她的血汗时,他逐她出门,毫不手软,他不只是伪善,他还冷酷。”我接着便一脸委屈,请求其他学生外援,霎时,课堂上学生金口大开,争论不休。

第二步倾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

应试教育迫使老师、学生都被参考书和标准答案所紧紧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师首先要破茧而出,大刀阔斧,锐意进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敢于标新立异,独抒己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由此,你才会对富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思想的学生大加赏识,在教学过程中,你才会悉心呵护、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珍视第一个运用创新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第一个运用创新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学生,对其要大加赞赏,不吝褒扬之词,因为自此之后,全班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会在这种鼓励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陡然高涨,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无数精辟、独到、新颖的见解会让教师应接不暇、垂首默叹、心花怒放。如:我在学生的自由练笔本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老师今天在讲《窦娥冤》时说窦娥是一个极富有反抗精神并且很善良的女子,她在临刑前发的第三桩誓愿却是让楚州大旱三年,那么楚州的老百姓怎么活,她还能称得上是善良吗?我真想不通。”看完后,我如获至宝地拿到教室里颂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此后的学生开始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畅自如地打开思路,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向着创新思维方向努力,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批判性、多维性和深刻性。如:在教《屈原》时,我启发学生说:“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让山河落泪,日月失辉,人们对他可以说是颂扬之至,那么,面对屈原,你敢不敢说个‘不’字?”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敢对他说‘不’字。屈原的爱国热忱确实令我感动 ,但是我却不赞赏他投河自杀的做法,他完全可以像鲁讯先生提倡的那样,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那样才能更有效的报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爱国。” 而在评论张仪时,我又启发道:“秦国的张仪到楚国来实施离间计,致使楚怀王疏远了栋梁之臣屈原,他的做法很卑劣,那么,你能不能换个角度重新评价他呢?”有个学生说:“站在楚国的立场上,张仪是卑劣,但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张仪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志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集体智慧的影响下向着创新思维方向发展。如:在学习时,学生通过自学,理解文意之后,我便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信陵君。小组选代表发言,结果对信陵君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组说信陵君礼贤下士 ,待人真诚,感动的食客都愿意以死相报。他很重情义,为救姐姐不惜窃虎符而得罪魏王。有的组则说信陵君很阴险,特别会笼络人心。他能玩弄心术,让侯赢为他所用,替他出谋划策,甚至为他北向自刎。而侯生献策说必要时要杀晋鄙,他则假意哭泣,最终自私地为了救姐姐而不顾魏国利益,杀了忠心耿耿的魏国老将。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运用让双方展开辩论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以深刻,思维在争辩中得以升华。如:在评价信陵君时,我选择了一个辩论题――信陵君到底是足智多谋还是寡智无能?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双方争辩,互不相让。有的说信陵君寡智无能,他的计策都是门客们为他献上的,而在无计救赵时,竟然“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若不是侯生献策,他和众多门客岂不都成了刀下鬼。另一些学生说信陵君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不惜屈尊,礼贤下士,集众人智慧为己所用,这才是大智慧的人。

在课下,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写评论的方式,助其创新思维能力深入发展。

第三步 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时,有些学生发散思维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集中思维,以科学知识和逻辑规律,对发散思维进行验证,以便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如:在学习《〈指南录〉后序》时,有学生这样评价吕师孟和贾余庆,“自古以来,就有‘胜者王侯,败者贼’的说法,南宋已经腐朽不堪了,何必还要死守着不放,‘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认为他们的做法没错,虽然自古以来人们都赞颂文天祥是忠贞的爱国志士,而唾骂他俩是卖国求荣之徒,但他们就是比文天祥活得好,人生如此,夫有何求?”我就此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又补充道:“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是做汉奸便可以安享荣华富贵,难道你也会做这种识时务的‘俊杰’,和日本人一起残害自己的同胞吗?”他听后,立即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何在。

第6篇

【摘 要】语言来源于生活, 要想让学生喜欢英语学习,英语教学也应该生活化,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从而有效发挥语言的语用功能。文章从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及教学成果生活化三方面阐述了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 课堂教学;生活化;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58-0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缺少必要的语言生活环境;其次是教师忽略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枯燥、乏味的单词识记和语法教学上;第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常有不当之处,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语言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语言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才能体现英语存在的价值,而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体验生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并积极、有效地探索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新途径,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1.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想说。课堂教学应该多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2.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会说。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乐学。为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策划了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例如,在NSE 8A Module6过去进行时的学习中,笔者在输出部分设计了一个警察给小偷做笔录的游戏。具体做法是:先在全班选出一名警察同志,然后由警察向全班同学问笔录:What were you doing at 8 o’clock last Friday? 然后点名回答,会的学生会答:I was playing basketball at 8 o’clock last Friday.答正确的同学排除嫌疑。有同学会答:I was do my homework.也有的同学站起来就吱吱呜呜一点不会,将这些答不上来或者句子用错的同学作为嫌疑犯,课后到老师处“交代情况”(到时,老师再一个个进行辅导,把学生的错误改正过来)。又如,在NSE 7A Module9 A trip to the zoo中,通过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学会认知有关动物的单词,同时学会描述动物特性。游戏通过一位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动物,其他同学猜动物名字,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展示直观的实物图片,促学生善说。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乐学。例如,在NSE 7A Module5 Healthy food时,笔者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装了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食物,学生看着老师提着一个袋子进入教室就很好奇,都盯着那个袋子看。然后说:There’s some food in the bag. Can you guess what’s in it? If you are right,you can get the food.这下学生已经开始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甚至都要站起来抢答,面对热情的学生,笔者选择了抢答方式:One,two,three,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回答:Let me try.抢到的同学站起来猜:Is it an apple? 我说:Yes,it is.就这样,他轻松地拿到了苹果,同学们投去一片艳羡的目光。第二组仍然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又猜对了。第三组、第四组方法一样。这样三轮下来,到最后一轮时,学生没有立马猜对,机会就留给了第四组的剩余同学,终于有人猜对。游戏结束后,请所有获胜的同学上台展示奖品,这个时候,笔者趁势再用幻灯片呈现一些新食物,并教会学生认识里面的新单词。最后大家一起对这些food进行总结归类,分成fruit,vegetables and meat三类。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回味生活

教育学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更有用的知识。

1.利用角色扮演,进行语言操练。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都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场景,分角色朗读或者直接表演,组织学生装扮成课文中的人,分角色朗读或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乐趣,从而训练语言的使用。比如,在giving invitations,asking ways and giving directions等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的英语学习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英语的语用功能。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辅助工具。有物有意,形象生动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课堂,可以使课堂更加贴近生活。

三、教学成果生活化,让学生运用生活

1.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英语课堂是现有条件下学生有机会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最佳场所,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有效的听说课程。例如,在NSE7B Module7 My past life中谈论What was the name of your first school? What was the name of your first friend?之类的问题时,老师先说出自己的过去生活情况,给学生一个示范:My first school was Niwang Primary School and my first teacher was Mrs Gu. She was friendly to everyone. My first friend was Xiaoxiao.然后再让学生首先回味一下自己过去的生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学生兴趣颇高,内心都希望自己是别人的第一个好朋友,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上课效率也就相对比较高。

2.发现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书面表达。英语书面表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学生很难用英语将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观点表达清楚,所以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去给学生创造写作的素材,让学生乐于去写。例如,学校有一次组织了全校师生参加远足活动,在活动过后,笔者就结合课本知识给学生上了一堂如何写作记叙文的作文课,如何利用5个wh问句来写文章,然后把这次trip的具体信息交待清楚。在后来8B Module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中,通过照片让学生回忆了当时的快乐时光,同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感官系动词对trip进行描述,有的学生说The school trip was interesting and fantastic.也有学生说The food smelled sweet and it tasted delicious.还有学生站起来说The sky looked nice.通过这样的活动,达到了模块教学的目的,并且学生也乐在学中。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课堂教学引导的个人生活展开的过程。生活化的英语课堂,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可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明著.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志云.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5).

第7篇

一、引导课是体育教师在学生中第一影响的建立,要充分重视

一般来讲,体育教师都是年级轮换制。就是说在一个学段里会从最初的年级带到毕业年级。那么,每一个起始班级的第一节体育课就是和这些学生在3到4年的时间里的第一次见面。我们把这样的第一次课往往叫做引导课。特别是起始年级的第一次课尤为重要。在这第一次课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在讲述时要注意内容的完整而不失清晰、语气要严谨而不失幽默、提问要开放而不失把控。在谈到对于体育实践课的具体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静止的,什么是可以商量的。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又要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思路清晰、表述合理、松紧有度的好影响,这对于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体育课堂实践中是否能有序配合教学很关键。

二、前面三节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形式对于定位体育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很关键

体育课最主要的形式是实践课。由于是大多为室外的场地上进行,同时在上课的班级可能较多。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和规矩。在前面三节的体育课堂实践课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场地上穿行的规矩。要避免乱穿乱跑的行为发生,养成按照教师要求的路线和方式回归,尽量减少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教师要反复实践,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口令或哨音下是可以开放式练习的,什么口令或哨音是必须要静止和回归的。做不好就反复做,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这个不能有半点放松和商量的余地。

三、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能力对于是否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很关键

一个体育教师,除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煽动能力外,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一个漂亮的示范往往一下能镇住学生,一下能让学生对你产生仰望心理。当一个球突然飞向正在讲解的体育教师,而这个教师能一下把这个球轻松卸下停稳、当一个教师能在双杠支撑摆动中体现出良好的飘逸姿态、当教师以一个完美的背弓飞越横杆等等的时候,这位教师无疑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达人。那么,这位教师就会吸引学生去向这些技艺水平努力学习,就会逐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了相当的威信。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煽动能力对于体育教师建立威信很重要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是一个合格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清楚练习的安排,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练习,也就是常说的精讲多练,这是一个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一个在体育课上把大量时间用在过于精细讲述动作要领的体育教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抓住要点、简要提示才是王道。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不断的语言提示来激发学生的练习专注度和热情,煽动学习气氛。诸如:“加油、好的、坚持、注意节奏、注意呼吸、手摆动到位、最后10秒就满分啦、注意安全”等等,这些简洁而又适时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的练习起到相对重要的激发效果,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当教师以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激情语言来提示学生练习时,一定会带给学生一种健康阳光的感受,在这种长久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敬意。

五、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体育教师能否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任何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是否及时指出问题、批评教育犯错学生对于建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很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的所谓“刺头”的学生。一旦这些学生发生扰乱课堂教学的犯错行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加以制止,并严厉批评之。如果该学生情绪难以控制,应该及时通过和班主任、政教处、家长的沟通来处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这些学生明白在我的课堂上是绝对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的。当头棒喝在一定的场合还是很需要的。当然,教师如果在事后感觉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有偏差或过火的地方,也应该找到被处理的学生沟通和道歉。自我批评还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有犯错的可能,错就是错了,知道错改过来就好。这样就会无形中建立起在学生中的威信,也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六、及时处理突发伤害事故的能力也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威信高低

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贯强调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但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发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学生练习中的冲突引起;练习中不按教师规定的顺序乱跑乱窜;练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快速跑中突然摔跤等等。当伤害事故发生时,教师第一时间是观察分析伤害事故的程度,轻微的现场处理。如果不能确定伤情或明显严重的,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学校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来处理,绝对不能马虎了事。对于比较严重的伤害事故,在事后要做到跟进了解或家访慰问。对于双方当事人参与的学生冲突,教师首先是及时制止,事后也要让双方都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并让对方去关心慰问受伤方。只有在处理时做到及时有效、公平公正,才会让学生觉得这位教师很果断、很专业、很有爱心,这样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有威信。

七、以身作则的态度是决定体育教师在学生中有无威信的另一个要素

第8篇

关键词:微视频;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师若在课堂上长时间的单方面讲解知识,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很难产生较多的心灵感悟,进而获得成长。若在教学中尝试适当播放一些微视频资源,并围绕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凸显教学效果。微视频的尝试应用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微视频的作用

(一)内容丰富,易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教师如果长时间单方面讲解,容易使课堂陷入沉闷的困境,而微视频中包含了动画、图片、声音、文字等资源,情、声并茂,逼真性及视听性极佳,若进行合理的驾驭,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可使学生轻松、愉悦、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若在心理课上播放微视频,将比心理游戏更有趣味、比角色扮演更逼真,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二)短小精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若想通过视频丰富学生体验,往往会截取较长视频中的某一部分,并在某个特定的教学环节进行播放,这样会切断完整的视频情节,影响观看效果,若在课堂上播放完整视频又将会占用较多时间,进而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完成。而微视频资源不仅生动有趣,且短小精悍,可在教学中完整播放,从而兼顾视频的完整性,时间控制也可得到有效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效果理想。

(三)贴近生活,容易引感共鸣

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共鸣,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一。微视频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不同于其他媒介,其讲述的大多是生活中的草根经历,而非名人、伟人的传奇经历,说服力更强,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使其压力得以纾解,获得心理平衡。

(四)情境生动,促进良好品格的养成

“人可通过对别人行为的观察并强化结果,矫正已有行为、或学会新行为”,这是班杜拉学习理论的内容。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微视频,创设生动情境,特别是大众化、平民化的内容,可让学生将其作为榜样进行参照学习。比如挫折类的内容可让学生获得借鉴及心理支持,以便尽早走出挫折痛苦;而广告类内容可被当作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并指导其优良行为的培养;而娱乐类内容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助于其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健康的心理品格。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微视频的呈现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微视频资源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认真甄别微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微视频资源的作用。第一,对于中学生来说,合适的视频应当益于学生接受、理解,符合其认知、思维水平及其人格发展水平,并对其产生正向心理暗示;第二,教师需根据教学任务需要选择微视频;第三,教师需有目的的操纵学生的心理[3]。比如,选择微视频《台湾画家:谢坤山》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选择介绍90后草根坚持追求梦想过程的《田埂上的梦》的微电影激发学生对梦想的渴望,并为之不断努力;播放短视频《天堂午餐》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主动表达对父母的爱,等等。

(二)进行视频赏析,获得深刻感悟

在确定合适视频后,教师应正面引导,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有所领悟及提升,为此,教师需科学的把控欣赏视频节奏,并根据教学任务,在最合适的环节播放视频,有目的的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分享及讨论,深化主题。下面,以应用微视频《小偷》进行“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教学主题为例,微探微视频应用方式。1.构建情景。问:假如有一天你在公交车上,偶然看到有小偷在偷别人东西时,该怎么办?假装看不见?加以制止?提醒受害人?告诉周围的人?结果引发激烈议论。教师适时引导说:接下来将播放的微电影,就展示了这一真实场景,我们可以先来欣赏微电影,然后再考虑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2.视频欣赏。视频资料为:大柱的母亲身患重病,为此他费尽周折筹到一笔医药费,但是在挤公交时,钱不翼而飞。周围人看到有小偷偷钱亦置之不理,当大柱发现钱被偷后非常绝望,但旁人却表现冷漠,母亲得知后,不久撒手人寰。由此点醒人们:社会需要更多温情。3.视频解析。提问大家:你看完这段视频后,感受如何?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如此冷漠,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还是空虚的?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由此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领悟到“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义,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成长。

(三)课后延伸

若有些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仍然对视频内容有所不解,可以实地提供见面、邮件、微信等平台进行相互交流,交流既可在学生间、也可在师生间。此外,为让学生进一步的总结与提升,适当布置作业,如让学生写观后感等。微视频资源声情并茂,且表现力、感染力强,学生可在观看视频中放松身心,并通过教师引导,进行交流及讨论,实现心灵成长。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应当将微视频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第二,教师应当选择优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微视频;第三,教师应当对视频进行剖析、解读,巧妙设计启发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1]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42

[2]王雪琴.浅谈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J]职业,2016(5):105-107

[3]春之霖,黄薇.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275-285

第9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日新月异,以“方式多样、更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平台行业集中”著称的微博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思维活跃、渴求知识、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而言,微博自然成了他们喜欢的事物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自身特点的影响等,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扰,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纠正,将会影响其整个大学生活的顺利进行。鉴于微博互动性强,且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量大等特点,微博平台的创建为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当代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借鉴微博平台,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的开展心理辅导及咨询服务,使之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有益的作用。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调查

“微时代”的到来,对于热衷于渴求新知识、追求新事物的大学生,自然成为微博忠实的使用者和推崇者,微博已逐渐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大学生如此热衷于使用微博,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分析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因为从众心理而使用微博的大约占所有调查对象中的三分之一。其中的原因是,周围同学都有微博,自己若没有怕落伍,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使用微博主要是出于从众心理而跟风。不过,从众行为有利有弊,积极方面,使用微搏后与身边朋友多了一项共同话题,而消极方面,则是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增加,自主学习的兴趣会减弱。

(二)展示心理

当前高校绝大部分的学生已为“90后”,“追求非主流,有个性,爱展示自我”是他们的特点。在微博这个自由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粉丝量以及点击量会成为大学生用户在意的事情。在本次调查中,有近2/3的调查对象表示,因为使用微博,感觉自己受到关注,自己被别人重视了。其实,每—个大学生微博用户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并且希望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如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美照或自己取得的成绩等。

(三)认同心理

作为处在发展社会化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追求确定自己独立地位的重要时刻。来到大学后,远离了亲人与朋友,因此,来自家人以及原来所属生活圈、朋友圈的认可与支持程度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从而迫切需要新环境和新群体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微博中社交网络比现实社交网络更加多样,更加宽泛,其中相对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感。调查中,不少大学生表示通过微博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宣泄心理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通过微博及时自己的心情,如“大清早的,被一只白鹅吵醒,我快崩溃了”、“唉,心塞,有时太过寡断”之类的,用简单的“记事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记录个人成长,宣泄个体情感的载体。一些因为性格内向,不太善长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则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宣泄自己的情感,得到同辈朋友的安抚与慰藉,有利于助其更好的成长。通过借鉴和了解同辈朋友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对其也是一种好的榜样作用。 (五)便捷心理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已经相应的养成了喜欢速成的习惯,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简洁性和互动性。由于微博140个字的“束缚”,人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打理,可以轻松随意的记录自己的心情,自由的表达当下的感受,微博的转播和评论功能,让使用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所发言论的反响,并且可以与网友随时互动,交流感受。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就表示简单便捷是自己使用微博的原因之一。

二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微博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全面和日益深远。

(一)积极影响

1微博有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和展示个性的愿望日渐强烈的阶段,推崇对于当今社会崇尚的代表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等的个性,认为这种个性才能使其还原为“自己”,而且还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发展,而不愿意自己与他人完全“统一”。在这个阶段,要促成个性化的形成,行为个体享有足够的选择机会与权利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刚好能在这方面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因为,其实现了对人际媒体以及传统大众媒体的扬弃,依靠海量信息以及多样化的功能为参与者提供了繁多可选择的机会,而其能给予每个参与者“了解”与“说话”的权利以及自由,并让其成为表达意见的主体。

2微博有助于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强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比如,通过微博分享信息,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公共事件、个人感受等,微博中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际发展环境和宽松的人际交往空间。由于微博用户相对真实的身份,给了大学生交流者一种真实且安全的感觉,也无需担心莫名招致匿名论坛上的一些冷嘲热讽,因而有利于帮助其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舒缓其紧张的心理、改善其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其微博上的交往对象更加广泛,可以是现实中的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只要兴趣爱好相同或者只要彼此乐意都可以发展为“好友”,交际圈较现实中更为扩大和具有多样性。

3 微博有助于满足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在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大学生的价值观里,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出现多元价值观组合,或者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多元性的情感需要,以往那种单一的、崇拜权威的情感需要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低层次的与生理、物质相关的需要,以及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等相联系的情感需要。不但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甚至载体的限制,因此,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自由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其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社会交往的情感需求,休闲娱乐的情感需求,学习 .求知的情感需求,以及朋辈认同的情感需求等。

4微博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微博是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时刻都会进行信息更新。大学生们平时需要修读的课程较多,学习生活比较紧张,而微博以一种快捷的方式便于学生了解外界信息,大学生们只需在手机、电脑或其他媒介上刷新一下,便可即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微博了解到想要了解的各种事情,微博的诞生,不但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

5微博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

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短小,可即时,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自由表达任何想表达的微博内容。通过发微博后,粉丝的关注和评论可以让其获得满足感,而粉丝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发表言论的积极性。微博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寻找自我存在感和施展自己的个性,这其实也是满足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

(二)消极影响

“微博”作为新兴产物,大家受益良多。但是微博对青年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干扰价值取向,影响道德认知;语言肆无忌惮,容易偏执,给他人造成人身攻击;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引起社交障碍;微博平台的海量信息弱化了大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等学习能力。

三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微博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简短的文字、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而且互动性强,因此,微博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心理安慰、心理调整、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平台。

(一)建立传播心理知识的微博平台

高校心理中心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微博,且运用此微博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外补充,用以传播心理知识;传播正能量。自从教育部2012年要求全国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必修课以来,由于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很多学校开设的课时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则可以把部分知识通过微博在课外进行传授,借鉴微博的便捷性以及图文并茂,把心理知识到微博上,不亏为一种良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开设“微课堂”组织大学生博友们探讨各种心理健康话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在平台中自由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心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二)运用微博开展心理咨询

由于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误解,有的难以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形式,借助微博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让大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利于咨询师了解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根源,对症进行辅导。通过在微博设置“心灵驿站,心理咨询”等栏目,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管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借助网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在微博中开设一些心理方面的专栏,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心理状态正向发展。此外,微博平台上的心理咨询是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其进行辅导,方便、快捷、隐秘性强,也有助于改变大学生以往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还能为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支持。

(三)运用微博进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是当今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其成为高素质合格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危机,重在预防,通过微博,观察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若发现有危机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将事半功倍。任何事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事发前会有些蛛丝马迹,只要微博管理者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就能很好地化危险为机遇。

(四)将心理中心官方微博与官方网站、微信、QQ进行有机结合

高校心理中心可以开设专门的微博、微信和QQ,并将其与中心的网站联动起来,多种渠道,将心理正能量传播给学生,如,这其中不同媒体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受限制的地方,如,微博会受到140个字的限制,虽然也有长微博,但因其转换为图片的格式,其观看效果不如一般的微博,因此,有些学生并不愿浏览,但QQ日志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在微博中转发日志的标题以及链接,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很舒服的观看了,微博上的信息可以同时转发到QQ说说以及微信中,中心网站的新闻、通知等也可以在微博上转发,对于习惯用微博而不太浏览网站的同学也可以迅速了解相关信息。微博、微信、QQ、官方网站等多管齐下,多渠道照顾有不同网络使用习惯的同学,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高校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