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合同标准化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7 16:20: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合同标准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核电 合同管理 标准化 探讨

核电站包括材料、化学、机械、电子及其核物理等领域,是一个集现代高技术凝聚的企业,它的合同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的有效管理。

一、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概述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企业会从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合同管理标准,包括建立程序化合同管理体系,形成规范化合同程序、模式、内容及措施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在进行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首先,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要具有合法性,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法令,这是最基础的特点。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合同标准,把推荐性和强制性特点,完美有效的结合起来。制定企业合同标准时,在管理程序与职责内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合同签订者、合同类型,在不违背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的对合同标准做出一些改变,体现合同的实用性原则。

最后,作为企业而存在那就离不开利益一说,在所有原则都遵循的情况下,会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换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这也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利益兼顾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核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

(一)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体系

(1)合同管理指导原则。合同管理指导原则是指按照《合同与采购手册》的内容规定及其包含的管理程序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一种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合同管理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选择信誉度高,财力物力雄厚的承包商进行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充分考虑我国核电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的现状,努力的建立多元成熟化的核电市场。经济与效率是合同签订的基础要求,因此合同的形成一般都采用既经济又有效率的办法来尽全力满足所需产品的质量要求,还要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按照核电站自身的技术性,采用适合的先进技术,防止一味的追求高、尖、精技术要求。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利于通过各方来共同制衡防范风险,减少贪污犯罪出现的几率。例如中核集团下的某核电站,在企业合同管理上,就利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协作,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效,降低了的出现,是反腐保廉、公正、公平、通力协作成功的代表。

(2)合同的组织设计。核电站依照合同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各个不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体系。包括按照合同要求而提供服务或物质采购的立项申请部门(又称用户部门);统一对公司的某类资产或业务部门进行调度协调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同时对符合公司管理政策的一系列规定负有责任的商务部门;审查、监督承包商所供材料质量的质量保证部门;预控、编制核电企业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部门以及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部门等。

(3)合同的运作模式。企业合同管理的部门大都采用矩形式运作,不同的合同工作,选派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采购组进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自动解散回归原部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适当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与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确保企业的公正廉洁。

但是,矩形式的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在采购项目组中,容易增加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而忽略其的权力,也会滋生出责任心降低、双重指挥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完成的进度。在这个问题上,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权限与授权制度进行解决,分为3个不同层面的权限限制:由商务部门直接决定500-3000美元的采购案;3000-50000美元的采购,则需要有三家及其以上的询价措施,共同填写合同签订的推荐书,交由与之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在50000美元以上的,则需要商务部门、立项申请部门、预算控制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组成专项小组,进行合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在合同的批准上,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财务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如下图所示。

(二)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措施

核电站的合同标准化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因此核电站采用了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合同管理标准化进行了改进提高。

(1)定期对合同管理程序进行完善梳理。在核电企业合同管理下,要建立管理程序梳理制度,同时建立对合同管理问题的反馈渠道,定期对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梳理与总结,及时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增补或修订不适宜企业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程序,以确保合同管理程序的适用及有效性。

(2)制定企业合同的标准范本。核电企业所涉及领域广,签订的合同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业务的不同,要制定出不同标准的合同格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合同签订条款不一的问题,降低了合同签订的风险,提高了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3)形成标准的采购流程。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防止企业因为采购流程的不规范,或是采购人员能力不足使得采购出现偏差等,必须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化的采购程序。

三、结语

核电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核电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它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合理的合同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完成对核电企业的管理,获取更大程度上的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铁路工程项目在合同管理标准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合同分类清晰化、合同成本目标化、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化、过程化、常态化、合同管理相关岗位互控化的原则进行管理。

一、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机构都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是基础,制度的执行是关键。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项目管理机构建立之初的制度随着管理工作的推进,管理范围和形势的变化,很多制度已经成为工作的制约和瓶颈。所谓不破不立,对原有制度的修订和改进是一个永远都没有止境的工作。比如项目管理机构建立之初的合同内审制度一般是比较粗糙的,审核部门少,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人不知情,对合同的顺利履行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内部审批制度就改成所有部门负责人都参与的人人皆知的制度,但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又发现这样的内审制度有着主次不清的毛病。目前内审制度经过调整已经变得主次分明、合理有效了。举这样一个例子,只是说明合同管理制度化,不只是包含对既有制度的执行,还应该包含对制度的修正。即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

二、合同分类清晰化

项目管理机构管理的项目种类多,既有地方项目,又有更新改造项目又有国家铁路建设项目,还有保密项目。这给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经手的各类合同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地方法规、行业的规章,又要符合铁道部和铁路局相关规定,这就需要吃透大量法规和路局文件,才能做到拿到一个合同就知道从哪里下手办理。项目管理机构须针对本项目常见的合同整理出一套细化的合同办理思路,拿到任何一个合同,就把它放到这个框架中,也就是对合同进行分类,按类办理。

对合同的清晰分类看似是合同管理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却直接关系到合同处理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为以后的合同审计等工作带来坏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三、合同成本目标化

项目管理机构投资控制的任务很重。由于工期长、经济形势变化快,鉴修概算批复期的物价指数、人工成本等影响合同成本的因素在项目中相关合同实际签订时会有较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时是对成本控制有利的,但大多数时候是不利的。这就对合同签订的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超概算为基本目标,能有所降造、合同成本最小化是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管理机构在合同管理中以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为原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四、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

项目管理机构须形成较为合理的合同签订过程管理程序。由于项目管理机构签订的合同大多数具有较多的专业元素,这就决定了专业工程师(包括物资)在合同签订中的主导地位,这并不是说专业工程师就是万能的,由于合同主管和财务主管部门人员位于合同签订过程的下游,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因此,合同签订前的合同洽商,由承办人与合同相对方进行联络、沟通、洽商,计财部等其他部门在概预算情况、类似合同文本提供等方面配合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如需要组织洽商会议的,由经办人组织。洽商前由合同经办人将合同概况、合同谈判进展、谈判难点、拟谈判内容、谈判原则等告知主管领导和相关参加洽商人员,洽商后由合同经办人将合同谈判内容和进展、结果形成合同谈判登记记录,作为合同档案的一部分。

这样的机制保证了合同一直处于有人主管的状态中,因为合同后期的履行和监管主要是由主管工程师负责的,由于各相关部门人员都参与了合同的签订洽商,熟知合同的技术要求、验工、付款等条款,从而使合同执行过程各部门之间的磨合和协调过程提前,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合同执行成本。

这样的机制又保证了合同成本的可控。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主管工程师在技术上是有优势的,对合同涉及的工作量有很好的把握,也能吃透相关价格依据,但在价格谈判上可能缺少相应技巧,因此项目管理机构的价格谈判就分为三个层次:主管工程师层次;合同洽商会议层次;项目负责人层次。一个合同经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把控,经过多几个人的慧眼识别,就能很好发现对方报价中隐藏的陷阱,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实现合同成本控制目标。

五、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化、过程化、常态化

毫无疑问,合同签订过程至关重要,但中国人常说盖棺定论,可见结局也同样不可小视。法律工作尤其重视证据,而合同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一个收集证据的过程。项目管理机构要非常重视合同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合同承办人按项目管理机构合同管理部门要求跟踪合同履行结束前相关情况,并围绕合同收集、管理和保管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结束各个环节形成的合同相关资料。原则上在合同履行结束后十日内将上述资料归档、装订成册并形成资料清单送交合同管理员;合同管理员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也及时收集合同审查、签订过程中散落在各处的相关资料、如果参加合同洽商,也要及时协助经办人做好会议记录登记整理工作,一边形成完备的合同档案。

合同档案管理不能等到合同履行完毕了再去收集资料,那时已经为时过晚,所以档案管理的过程化、常态化非常重要,洽商记录不过夜,合同签订登记表填制不过夜。

另外,项目管理机构还要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建立合同档案路径管理目录。在档案路径管理目录的指引下,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存放在综合部、物资、工程、安质、财务部门的批准文件、相关招投标资料、图纸、验工计价、财务付款凭证等资料。

对于比较重要的合同文件资料,可建立扫描版的电子档案,以便于使用。

六、合同管理相关岗位互控化

第3篇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移动通信工程在期间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应用水平,需要对各个阶段的关键点进行思考,并为其找到合理的实施方法。在文章中,基于方案的建立,在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首位阶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移动通信;关键点;标准化

在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下,对市场的多变性与人们需求都提出更高要求。在通信行业,为了促进移动通信工程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需要在工程实施阶段确定出关键点,并为其找到各个关键点的方法,促使其管理标准化。

1关键点与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原则

在一定发展程度上,对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以及关键点进行分析,为其制定出标准化实施方向,促进方案的有效执行。而且,还需要利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分析工具对实施方法进行思考与制定,保证实现项目关键点的标准化管理。如图一中所示。在通信行业,为了促进移动通信工程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需要在工程实施阶段确定出关键点,并为其找到各个关键点的方法,促使其管理标准化。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下,对市场的多变性与人们需求都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一定要为其制定出相关的实施流程,促进决策模型的科学、合理性,无论在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还是收尾阶段,建立的关键点与标准化方案都需要按照相关原则有效实施,这种发展情况下,不仅能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控制,还能促进项目计划的有效执行。

1.1满足客户需求

在通信技术不断使用过程中,开始实施阶段是不够发达的,客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是一种被动方式,没有发挥主动选择权利。但是,随着垄断经济的消失,在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移动运营商与通信网络,根据自身需求,对网络进行合理选择,促进自的实现。移动通信行业为效益规模型行业,无论用户是多少,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使用的服务费用、建设成本就会减少,以保证经济效益的获取[1]。

1.2满足客户需求方法

(1)制定相关流程。在对项目建设流程制定期间,针对移动通信工程中存在的高科技,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员参与其中,促进方案与建设内容的制定。技术人员与客户需求是不同的,为了能满足客户需求,在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一定要满足人的期望,保证在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为其建立相关的实施流程,保证财务部门与市场都能参与到决策与投资工作中来。对于市场,其存在与客户相关资料,能够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务实,也能对企业的投资方向、重点内容进行评价[2]。财务部门,其涵盖企业的核心信息,不仅能为其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还能对各个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所以说,促进流程的合理制定,需要引导财务部门与市场的参与,促进项目建设决策工作的执行。(2)决策模型的科学性。建立的决策模型也需要具备科学性特点,在传统决策工作中,是依据工作人员的自身经验执行的,后期对实际的效果进行评价。但是,该方式只能在投产后进行评价,无法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3]。

2计划阶段的方案制定原则

(1)分析各阶段的工作特点。移动通信工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但对工程进行分类并分析的时候,会发现不同的项目在各个阶段存在相同的工作内容[4]。企业一般是根据施工经验,对各个阶段的相同点进行分析的,并实现各个项目的细化,促使这些细节的完善性,这样才能为其制定出完整的模板。(2)对工作内容进行分配。虽然,已经掌握了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工作内容与工作量是不同的,相关的工作内容与工程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对各个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利用相关经验有效完成。工程中的管理人员自身经验不够充足,为了改变该缺点,在对工程进行分配的时候,需要进行调整、分析,对实际的范围、人数进行研究,保证分配工作更科学。(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对模板与要求进行制度期间,实际的工程管理不需要按照相关流程实施,期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工程管理人员自身权利得以发挥,促进模板与要求的完善性。在各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相同点,再将这些相同点渗透到模块与要求中,这样不仅能促进下次计划工作的完成,还能保证各个项目组织的顺利实施。(4)明确分工界面与服务条款。在工程的计划阶段,对各个施工单位的分工界面、服务条款以及相关要求合理明确,能够对使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5]。

3实施阶段的方案制定原则

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对关键点与标准化方案进行制定,需要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合理分配。(1)建立沟通计划。在工程实际管理工作中,针对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整个工程的实施进度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传递。一般情况下,主要使用工程会议,将工程进度定期通报,工作执行期间,一般使用电话实现定期、不定期。但该方式在执行期间,也存在优势与劣势。同时,不同的工程管理人员使用的沟通方式也是不同的,无论使用哪种方式,促使其工作效率的提升才是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2)促进沟通有效性。不同的沟通方式存在不同的优势,都能促进沟通效果的有效性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进沟通的有效性,可以明确出工程管理人员主要的沟通信息,促进这些沟通信息内容报送格式的规范性,在这种执行下,不仅能促进信息的准确、有效传递,还能实现项目工程的完好发展。(3)通报沟通结果。在实现沟通工作后期,需要将主要的沟通效果进行通报,发挥一定的信息反馈作用。期间,还需要在计划阶段,确定出分工界面,保证能够对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该工作执行下,不仅能促进项目计划的实现,还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发展[6]。

4收尾阶段的方案制定原则

在工程的收尾阶段,也需要为关键点标准化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原则。在整个项目执行并完成后,需要在收尾阶段对其评估。在该工作中,主要研究项目工程的可性性,分析其是否达到研究工作中的预期效果。同时,在实际评估工作中,还需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促使其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期间,最为主要的实施内容是对技术要素、经济效益以及使用的费用计划进行评估,为了保证评估工作效果的充分发挥,可以为其建立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工作方案的完好发展。

5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工程管理工作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在移动通信工程中,受传统高利润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方式是无法实现其执行目的的。所以,需要基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与标准化,促进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工作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芳,赵桐.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1(4):133.

[2]康濒文.浅析移动通信工程管理的关键点和标准化[J].信息通信,2016(11):193-193,195.

[3]胡忠虎,曾翠萍.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探究[J].商情,2016(34):259.

[4]张凌海.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研究[J].信息通信,2013(6):259-259.

[5]黄凯.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28):252-252

第4篇

Abstract: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fferent GIS standardized forma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the solution and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results effect are described.

关键词:3S技术;GIS格式;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和标准化;资源共享

Key words: 3S technology;GIS format;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81-01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技术的应用,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数据处理的速度已经是任何传统的模式不可比拟和达到的,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我们的房地产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房地产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时代的机遇,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房地产管理,让房地产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1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在运用做正在筹划运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房地产管理。

但由于存在以下原因:

1.1 各地的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操作模式不同。

1.2 软件设计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绝大多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软件设计方面没有很强的实力,无法完全自己设计,必须委托软件公司来进行设计和编制,而软件公司又不懂得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流程,这中间的沟通理解和系统维护就是一个大问题。

1.3 目前统一的GIS格式,在编制系统时,使用的时空数据模型、数据库的类型、二次开发的软件平台等等各不相同,空间数据难以共享,有的在自身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都不能很好地转换和共享,如有很多软件在房地产产籍档案和房地产测绘部分难以完全与整个系统链接共享,特别是房产图数字化后的属性特征没有分层存放、分幅图与分层分户图不能完全对应,自身的测绘部分都不能实现数据共享,更谈不上与整个系统接口和共享,这就不能体现网络化办公的优越性,很难充分利用高科技达到我们的管理目的管理要求;所以造成了各地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不相同,互不兼容,有的能满足目前的管理需要,有的则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有的完全瘫痪,还有的甚至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就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便民服务,对于房地产管理部门来说,提高人员素质,增大科技含量,运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要想达到以上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2.1 制定房地产管理的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根据房地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结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建设部应按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城市和县城等不同规模分别制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管理的各项具体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作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基本框架,就拿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交易管理来说,何种性质的登记在交易科,是先测绘还是先到产权科或交易科初步审定后在测绘,各种登记需要何种必须的资料,各项具体业务应如何衔接等等,而不要像目前这样,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业务规定和流程,还有些地方制定的业务规定与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这就很难说是因地制宜还是不规范。

2.2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尽管建设部这几年推荐过和认定过一些《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前面提高过的多种原因,实践证明这些软件还是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而不能全面推广使用,给目前正在筹划《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困惑,到底该如何设计软件?

在制定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业务规定及流程后,应组织从事房地产管理一线人员与软件公司一道进行设计和编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各地建立该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的定点服务站,如果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或规范有变动,由建设部通过设在各地的服务站及时给予升级和修改。这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使用,甚至可以把使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结合起来管理,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3规范化和标准化后的效果

在房地产管理的机构体制、业务规定、业务流程及《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后,能带来如下好处:

3.1 便于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各项业务规定统一,各个业务流程清晰,可以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2 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少走弯路,提高资金利用率。有了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规模,选用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房地产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自己探索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加速了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3.3 有利于政府上网和资源共享。房地产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城市房地产的各种状况和属性特征,为政府进行相关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统一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后,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资料凋阅、利用和数据统计、分析很容易,体现了现代化房地产管理的高效、快捷、优质的特点。

第5篇

各专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办法(试行)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办法(试行)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完善我国国债发行的市场机制,使之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建立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须具备下列资格:

1.属于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从事国债承销和交易、自营业务的金融机构。

2.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3.有能力且自愿履行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各项义务。

4.在本机构经营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且具有良好的信用。

第三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享有下列权利:

1.直接参加每期国债承销团,从事国债一级市场业务。此承销团为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确认的全国性国债承销团。在大众传播媒介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名义。

2.享有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3.在每期国债发行前,可以通过正常程序同财政部商议发行条件。

4.国有资产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发行股票,非国债一级自营商不得担任主承销(企业发行股票一次超过5000万股的,优先由国债一级自营商担任主承销)。

第四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须履行下列义务:

1.连续参加每年国债承销,且每期承销量不低于该期承销团承销总量的2.5%。

2.严格履行承销合同、分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3.自觉维护国债声誉,积极开展分销、零售及交易业务。

4.维护国债二级市场的流通性。每年在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交易量不低于国债一级自营商最低承销量的10倍。

第五条  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确认事宜。凡具备资格的金融机构,由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证书》,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公布其名单。

第六条  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进行一次复审。

国债一级自营商因未履行规定义务或其他原因丧失资格时,财政部和证监会有权吊销其“资格证书”,停止其使用“国债一级自营商”的称号。

第6篇

1998年,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联合了《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凡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必须符合我国强制执行的标准。在《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中,涉及工程机械、电力、机床、通讯、医疗设备等诸多门类的机电产品,而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实行的是以进口单位自检为主的检验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进口单位必须保证所进口的机电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

然而,《办法》颁布五年多来,并没有得到各级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部门很好地配合执行,直到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该《办法》才得到认真贯彻。一年多来,在该《办法》约束下,许多进口单位都明显感受到:强制性标准化备案手续已经成为我国进口机电产品的必须步骤。

那么,如何办理标准化备案呢?

按规定,进口单位在申请机电进口批文时,必须提供进口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依据我国质监部门所公布的一般办事程序,进口单位须提供:

1.《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

2.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自检报告。

3.有关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的原文和中文译本。

4.国(境)外产品生产厂家或国家及公认的检验机构或认证机构出具的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证明材料。

5.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图片。

6.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还需经当地标准化协会审查后,方能办理标准化备案手续。受理后10个工作日可出具备案证书。

然而,仅凭上述程序能否顺利办成标准化备案手续呢?

一般而言,完成这些程序后,标准化备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进口单位在办理标准化备案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第一是进口单位很难提供符合要求的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以及公认的检验机构所出具证明该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证明材料。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外商往往认为标准化规定是中国的内部规定,他们不愿去研究中国标准或掏钱去做符合性比较。这时,着急的只能是进口单位,因为他们认可国外的设备,急需进口却无法办理进口批文,小何所在的佛山某厂所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这样一条通道:设备到货后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报检,报检时只需提供合同、发票、提单、说明书,并缴纳0.25%的商检费用即可,检验合格后就可办理标准化备案手续。

这条通道对于支付条件为T/T的进口合同是非常好的办法,但有时许多外商不同意T/T支付条件,只接受L/C方式作为付款条件。这时,进口单位就产生了第二种困惑:如何在L/C条件下,让设备先到,再办标准化备案?

我们知道,要对外开出L/C,银行要求必须提供进口批文,要办理进口批文,必须先提供标准化备案证书。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第7篇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始建立生产、技术和管理准则,对工程组织、协调、控制、人员、经费以及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2.1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部门工业之间和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标准通道,能有效减少不同技术标准之间互相适应的时间。标准化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监督五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标注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大力发展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仍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落后。电力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多数企业直接实施“拿来主义”,套用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实施的标注化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严重不符,影响了管理效率。

2.2.2 标准体系不健全。电力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重视力度较大,在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工作方面较为出色,但与管理标准配套的技术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标准内容不健全,影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降低管理效率。

2.2.3 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进度,但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继续运行,这不利于国家标准制度的实施。多数电力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标准,没有对人身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不对应,也影响了我国电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2.2.4 标准化管理应用性不强。我国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标准,但各项标准制度缺乏应用性,没有对企业生产运行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才是整个企业标注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才能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配电网工程是电力系统基础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以配电网工程为例,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

3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标准化要求 配电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策划、招标管理、建设协调、原材料进场检测以及设计交底等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定,根据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投资额度制定工程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①项目策划时,要按照基建部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策划范本,结合工程情况,变质项目管理策划;②招标阶段,根据施工、监理招标管理规定,参与招标工作;③建设协调方面,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主动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通道手续办理等问题;④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组织协调的描述、质量控制中的检验、试验程序等。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工程质量的关键,设计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其寿命,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时应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变更情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图纸会审工作则由参见单位各级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成果要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部门执行。⑥原材料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均需要进行检验和复检。

3.2 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施工流程要标准化,制定工程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巡视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施工进度方面,要按照合同编制工期组织工程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当施工期间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时,应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若需要进行技术变更,则应通过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旁站、巡视监理制度》、《工序质量交接验收管理制度》、《见证取样送检管理制度》以及《原材料跟踪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实施。再次,施工安全方面,应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以及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事故后,应根据事故性质,分级上报,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性质特别严重的,应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5日内书写质量事故报告。最后,工程质量责任及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定期资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和招评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建设单位及人员岗位的质量责任和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职能重复或职责不清带来的质量隐患。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工程竣工阶段的标注化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管理制度,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分项、分步的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立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配电网工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规范性、完整性,为后期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能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完善机制 提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01:1.

第8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探索;实践应用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是工业革命以后,在工业生产标准化理念下延伸出来的,且在国外的先进生产理论的带动下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其要求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诸多要素进行管理分析,以整合生产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和预防改进机制,以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平和施工举措,提升施工的有效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特定于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其具备施工标准化的特征,并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特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同时,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施工标准化的突破口,其内涵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生产队伍管理、生产合同履行、生产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其因为多方参与、责任重大等问题,也必须要实现建设施工的现代化管理。

2.1规范建筑施工现场主体的行为

建筑施工工程与其他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耗时长、责任主体多、事故责任大且性质特殊,而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责任事故,就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并且对各方的责任加以明确,以实现规范各方主体行为的目的。

2.2明确建筑施工各方义务和责任要求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有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建筑承包商、建材提供商等诸多生产组织的参与,也意味着管理的过程更加复杂难以控制。正因为管理过程的责任众多,也有了明确各方权力和义务的必要,对责任多方进行明确和认定,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各种推诿责任的问题,一般是以合同履行的形式加以规范,合同正是联系责任双方的纽带。

2.3提升建筑施工的生产建设水平

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流程,能体现出一个建筑施工单位的建设水平,是体现一个建筑施工单位专业性的良好途径。再者,因为建筑施工中,很多建设施工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更是尽量规避这些风险、保障生产人员安全的必要措施。

3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推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针对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对该工作仍不加以重视,并认为其是“面子工程”的现状,也有理由进行整改探索,实现中国建筑工程与世界建筑工程接轨。

3.1生产管理标准化,制定严格的岗位划分和工作流程

目前地方政府和中央相关部门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中,比较常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等文件。针对部分高危且复杂的施工项目,也有专门的政策指导文件,例如,针对施工现场的用电问题,有《施工现场零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技术指导。而生产建设单位在进行生产建设之前,也应当依照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办法,制定严格的岗位划分和工作流程。确保建筑单位在后续的施工开展过程中,能有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3.2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定位合理岗位分明

人员的标准化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人员管理的标准化,第二层是施工人员工作的标准化。首先,人员管理的标准化定位,根据生产建设管理制度,对建筑施工人员、监督人员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标准化的管理。建筑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之前,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特殊作业需要有相应的劳保用品,并且需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其次,施工人员工作的标准化,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设备设施使用流程、工具操作流程正确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人身安全,小型电用工具需要在使用完后及时拔下电源,重视用电安全。

3.3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出入有序标示清晰

建设单位应当不断改进工作环境,并且根据作业区域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标示,在施工现场搭设施工安全通道,并且给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防护器具,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安全标示应当做到标注醒目、划分清晰,重点区域和高危作业区域设置防护网,并且仅允许专业人员持证进入。以楼梯口的防护栏设置为例,楼梯口防护一般分为工具化防护和临时防护,工具化防护即为建筑施工单位定制金属防护栏,并且涂刷黄色油漆,标志注意安全字样,而临时防护是在楼梯口牵绳警示,针对标志设施的可循环利用原则,也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选择工具化防护设备,以实现高效高质量安全管理。

第9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oints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work and important role in detail.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role

中图分类号:U415.1前言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1、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工序质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单元质量控制。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质量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①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②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3、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3.1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3.2 监理程序的科学化: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②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③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坚持这个质量控制程序就可以把质量系统的行动制约起来,但并不等于控制内容就合理就科学,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的科学性;②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

3.3 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①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②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