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效决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7 16:20: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决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效决策

第1篇

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打造出较为成熟、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效课堂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然而要改变在我们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下面是我们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后总结出的化学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老师在转变观念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新课改是一种全新的理念,由于相应的专业培训较少,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肤浅,不知改什么,怎么改;有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甚至抵触新课改的推行;有部分教师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成绩没多大变化,从而质疑“高效课堂”的作用,认为新课改形式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只是一种形式,摆花架子,不能很好的落实知识体系,不执行或者中途放弃教研计划。

2、对应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及时、深入、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观念转变的快慢和程度对于新课改的实施起着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鉴于此,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积极参加有关新课改的各种培训,个人参加后及时召开备课组会议传达培训精神;主动请求有经验的老师给学科组的成员进行指点和辅导;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和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制定科学、详细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任务落实到时、到人,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制定专人汇报自己学习、探索、实施的情况和存在的疑惑,小组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写成“教学反思”做好资料保存。逐渐从多角度让老师明白新课改是时代的需求,不改不行,早改早好。

二、课堂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策略

1、在自学环节,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缺乏,自学后不能提取教材中的有用信息。解决策略:教师在认真专研教材和充分解读课标后设计科学适用的“自学导航”,引领学生自学方向。在“导航”中既要包涵基础知识要点,兼顾知识的深度广度,还要在潜移默化中起着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技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苯和芳香烃》时,一句“了解人类认识苯分子结构的过程”既可告诉学生一要去了解苯分子的结构,二还要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2、学生阅读教材后,缺少对相关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出现在“自学检测”环节不知或不会运用相应知识去解决问题。解决策略:一要不断告诉学生“整理与归纳”这一学习方法的好处,二要指点学生怎么去整理归纳不同章节或框题的方法,授人以渔。

3、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合作探究”和“交流与讨论”环节不会或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主动去质疑同学或老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对应策略: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用心去了解学生,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甚至去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可表扬之处一定不要吝啬表扬之词。比如:内向的孩子只要他们开了口你就得表扬他敢于发言的勇气;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哪怕他答错了你也要表扬他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心;善于提出不同于常规结论的孩子你要表扬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勇于指出别人不足及时纠正别人错误的学生你要表扬他们的诚挚与无私……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初始阶段,只要学生开口就是进步,怕的是他们不说话。其次还要设计环节或情景去感染学生、刺激他们想说的欲望。比如基础较差,说错后怕同学取笑而不敢答的同学你可以让他们先自己给自己说,让后过渡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最后在讲给大家听。还可以实行小组“捆绑”等奖惩制度,只要有人回答既可给小组加分等方法去刺激他们的主动性。

4、在完成分析、讨论、归纳后,学生往往忽略整理记录的环节,加上各个环节时间非常紧凑,课后去消化巩固时缺少素材。解决策略:一是不断讲解和强调记笔记的好处,随时提醒学生记录,二要传授记笔记的方法技巧。比如在理解“同系物”这一概念时,学生记录的不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物叫做同系物”这样完完整整的一句话,而是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组成相似”、“分子式相差(CH2)n”。这样的笔记既可以突出理解这一概念的要点,还节约了记录所需的时间,而且学生课后复习时可以一目了然。

5、课堂训练时间不够,训练题量偏少,不能达成课标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应策略:一是课前老师要充分备课,尽量设计精简的习题,二是针对不同章节或要求层次不同的内容适当设计一定量的课后作业题。毕竟高考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并非所有课时知识学生都能在课内解决,也就是说,适量的课外作业也是必需的。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相应的尺度。

6、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备课量很大,感觉力不从心。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科组的老师必须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新课改本事就是集体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科学、详细的教研计划,步调一致的教学观念,认真踏实的工作热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必不可少。

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初中物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本人所在地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初中物理教学采用且已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合作。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组的成立都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安排,小组内部成员没有任务分工,只是将原来一排排坐的学生变成了按组坐的学生。这种分组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合作。

2.2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和思路分析,而是在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合作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教师便抛出问题和任务,随后便一声令下:“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为xx分钟。”然后教师便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实际观察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处在茫然之中。

2.3小组内部成员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由于小组形成的随意性及对组内成员并未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得组内成员分工混乱。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学生无所事事、脸上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却玩了起来……这不仅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差生更差,这与物理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相矛盾。

2.4合作内容随意。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随意滥用。

2.5合作学习时,教师只重视合作过程,不重视合作之后知识理论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正在实验,有的小组正在讨论……而教师却一声令下“时间到了,安静下来,停止手中的动作。”

2.6由于各小组间竞争意识薄弱,导致组内成员集体荣誉感差,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持续进行。由于分组的随意性,使得各小组之间存在不公平性。又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各组之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这便导致各组之间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小组内部成员集体荣誉感差,合作积极性弱,久而久之,“小组”便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3.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同时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合作学习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却对“合作学习”理论知之甚少,甚至对其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为了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使教师认识到“合作不只是教学方式,合作还是各科教学应达成的目标。”[2]不应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合作蕴含着丰富的原理与技术。

3.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物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物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3.3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时机,实施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实施合作学习。

3.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优化合作学习,使其持续发展。为了健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换评价对象。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个人”作为评价对象,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评价对象,这一转化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更好的合作。其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运用恰当的奖罚制度可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物理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精心的设计分组,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促进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车。

参考文献:

[1]王志力,黄致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角色分配问题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1―93

第3篇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已经通过使用各类教育软件和信息化平台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教育软件和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为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急剧增长的教育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的许多重要信息。这些数据与信息已经成为了教育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挖掘潜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与知识,解释各种教育现象,并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1.1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要求数据的准确性郑玲、邹兆南在《高校教育决策科学化和实现的主要途径》中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定义为:是指在教育决策的全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学管理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系统中的这些数据涉及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建立了学生、教师、经费、招生、就业、科研项目等基本信息数据库,主要满足基础数据的查询。同时,还根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需要,所形成的数据指标体系,实时生成各种表格,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内各管理部门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如何快速地从这些数据中检索并提取有用信息,发掘出隐藏在众多数据中的内在规律,敏锐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准确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是对教育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极大考验。因此,教育决策需要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并从客观上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都离不开充足、准确的相关信息。信息贯穿于教育决策的所有阶段。信息是合理教育决策的纽带和关键点,离开准确的信息,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的失真,必然导致偏颇甚至错误的决策。1.2教育决策的动态性要求信息的及时性教育活动是运动着的,是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决策只有适应教育活动的这种特点才能达到科学性。教育决策的这一动态性对信息数据的及时性、灵活性、全面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1)信息的及时性。教育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生成定期的统计报表,上报有关部门之外,还要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而现行的教育统计是定期进行的,一年仅提供一次综合性的数据,要随时获得相关的最新数据,没有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2)数据的灵活性。现有的教育统计所生成的数据,均按照各种系统统计指标的要求而形成,一般是以教育统计报表的形式生成与存储。而高校所使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都是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整个信息系统也处于不断积累和进化中。这就要求开展教育综合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逐渐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灵活方便的数据调取工具,为教育决策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和便利条件。(3)数据的全面性。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涉及到各方面信息数据。当高校进行教育决策时,不是按照系统中子系统的排列顺序调取所使用的数据,而是需要多个子系统提供综合的甚至是跨子系统的信息数据,从中获得全局性的最新数据,以满足教育决策全面调取信息数据的要求。1.3教育决策的民主性要求信息的开放性党的“十七大”明确规定:“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与问题,教育决策从目标的确立、信息的收集、政策的制定到决策过程的评估,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有了解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的主观愿望,对学校教育教学决策的知情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处理手段成为现代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也为决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计算机及互联网所具有的处理信息速度快、涉及数据范围广、参与公众影响大等特点,符合我国教育政策议程中公众议程的相关程序与要求,直接对教育决策民主性产生影响,为实现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提供有力保障。

2当前教育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育决策处于人机分离状态。高校教育决策过于依赖于人在决策中的作用,使教育决策者在决策中的负担过重,决策的科学性受到制约。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处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有余,在教育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则明显不足。特别是从目前状况来看,表现出人与计算机的分离状态,不可避免地束缚了教育决策科学化。(2)高校教育决策数据利用率低。目前,虽然信息技术在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所有高校都引入了教学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但从其使用功能来看,这些教育管理系统都是以管理为主。高校对教育决策所需的支持数据库的研究不够,忽视了教学管理系统所产生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在,教育决策时对教学管理系统数据的利用率低。(3)高校教育决策信息封闭。在教育决策民主化日益深化的今天,教育决策中的信息公开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教学信息数据资源的封闭,尤其是教育决策关键信息的不公开,严重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我国目前的教育决策公众参与状况还处于一种自发性态势,造成高校教育决策的随意性较大,教育决策领域中应用信息数据公开进行决策支持较缺乏。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以及高校办学的效益和质量。(4)高校教育决策数据来源不够充足。高校教育决策不同于其他决策,其决策需求涉及到多方面数据。教育的目标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涉及到许多人为因素。教育决策既涉及学校内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生、教师以及院系层面、学校层面等因素;也涉及到学校外部的许多因素。因此,高校教育决策对数据的需求量很大,且必须要来自于多个方面。但目前高校的教育决策的数据来源不够充足,这样就造成了教育决策需求难以划定出相关数据的后果。

3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育决策行为的新特征

第4篇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执行力;服务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23-01

强化办公室自身的执行力,做好表率,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以办公室系统的高效执行来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服务企业决策至关重要。

1 着力打造更高效率的运转中枢

值班工作要恪尽职守。要牢固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持续提升值班人员综合技能,锤炼“严细实”工作作风,做优日常值班工作,完善日常岗位值班、节假日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落实首问负责制,强化应急值守,认真执行油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突发事件信息处理程序,准确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密切内外部联络协调,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文书办理要规范高效。精细文书处理的闭环管理和节点把控,在系统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完善网上办文的过程“留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建成联系各方、流转高效、即用即查的全天候文件处理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领导办公会议纪要整理和会议资料的存档管理。依托办公信息平台升级,加强保密技术防护系统,落实公文处理安全保密机制,确保文件安全流转。认真落实请示文件限时办复制度,加强规范性、合规性审查,即时呈转、按时催办、及早答复,切实提高请示文件办理的质量和时效;密切跟踪请示文件办理进程,适时按需反馈办理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做到急事急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公务活动要严细规范。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服务标准,精打细算,压减费用,树好形象。做优标准化服务、做实个性化服务、突出精细化服务。要按照“事前充分准备、事中优质服务、事后梳理总结”的工作要求,抓好活动的组织运行,强化全过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实行表单运行管理,精细服务,提升会务接待工作层次和水平,提升服务信息推送效率,擦亮“窗口”形象。

政务督查要高效落实。完善专项督办机制和政务督查考核机制,着力督促决策部署落实,从严领导批示督查事项的跟踪督办反馈,从细领导批示交办和会议议定事项的高效督办反馈,从实领导决策部署的定期督办反馈,加大反馈情况评判和政务督查业务考核力度,力争在推动政令落地、提升工作时效和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新成效。

2 着力提供更有质量的参谋服务

信息调研要提升价值。信息工作注重在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份量上下功夫。要强化考核激励,实行政务信息工作量化考核,结果纳入执行力年度绩效考核;完善政务信息工作平台,展示和交流政务信息工作成果;开展好树先评优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确保信息数质齐升。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保效创效、降本增效、深化改革、管理创新等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短平快”调研,联合联手联动,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反映实情、提出建议、推动工作。要优化选题立项、业务交流、合作众创、成果共享的推进机制,推荐优秀调研成果参加创新成果评选,为调研工作多出精品提供有力保障。

公文制发要规范严谨。强化精品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综合审核和业务指导,坚持少发文、发短文,进一步提升文件质量和制发时效,做到优质服务、规范严谨和依法合规,切实维护公文的操作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制度类公文修订解释说明制度,提高审批和审签效率。史志编纂要服务现实。推进和加强史志资料建设,突出强化以资料为重点的基础工作。大力推动以资料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编研工作,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推出展示油田成就、反映油田特色的史志新成果,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3 着力构建更加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

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制度建设。以“按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目标,按照简明、务实、管用的原则,抓好制度梳理完善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管理经验的集成、提升和应用。建立制度问题快速处理机制,动态优化,持续改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抓好制度的宣贯。通过宣传、解读、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制度、理解制度、掌握制度,熟悉本岗位相关制度和流程,增强依法合规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落实。各单位办公室要结合实际,将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要突出业务流程管理,加强制度执行落地的过程控制,专项业务要严格按工作程序运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制度和程序嵌入管理流程,确保制度规定不可逾越,切实把制度落实到工作的每个阶段和环节。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完善制度执行考核办法,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认真抓好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的落实,针对内审外查和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整改和规范,切实压减管理费用,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一步发挥办公室系统整体合力。树立大办公、大协调、大服务理念,深化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办公室系统人力、信息、物资、公共关系等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系统效能,扩大共享范围,搭建好纵向、横向沟通交流网络。对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办公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流、电话咨询、调研走访等方式,在办公室之间形成沟通交流长效机制,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整体水平。办公室系统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协调,加强资源共享,加强工作配合,发挥办公室系统整体优势,使工作推进更有力度,圆满完成任务。

4 着力建设一流的办公室团队

要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子,严要求,正作风,提素质,努力打造作风硬、业务强、敢担当的队伍。坚持抓好学习。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全面认识油田面临的形势,深刻领悟油田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中心工作上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锤炼作风,在努力工作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事业中。锤炼严细实的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深入开展“践行严细实,全力创效益”活动,坚持细字当先,严字当头,实字当家,融为一体,让严细实在办公室系统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第5篇

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即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方案作为最终决策候选方案的过程。为了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决策过程必须遵循一般的科学方法与合理的决策程序。决策科学化即对决策问题的特定看法、决策的特定方法以及进行决策的特定机制。[1]五年规划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对学校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阶段性规界效力,五年规划的可行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决策群体的决策力。[2]通过对安徽省内公办高职院校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可以更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现有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发现高职院校决策的不合理之处,发现影响高职院校决策的部分因素。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2015年10月开始,历时2个月,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效率和便捷性,本次问卷采用电子版发卷、电子版交卷、电子版统分的形式对省内30余所高职院校进行抽查,共发送问卷60份,回收52份,去除两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调查范围为安徽省内公办高职院校,调查对象为安徽省高校办公室工作QQ群内成员,调查对象类别为省内高职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如图1所示,问卷调查包括高职院校基本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

划制定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划修订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划内容涉及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划执行情况、填报人基本情况等六个方面。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问卷分为六个方面,依次为院校基本情况、五年规划制定、五年规划修订、规划涉及的内容、规划的执行情况、填报人情况等。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院校成立的年限、院校的属性、院校内设单位数与党政领导之间的比例等,其中学校内设机构数目与党政领导之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领导管理的广度。学校五年规划的制定情况包括五年规划在制定的之前有没有成立专业调研团队、制定五年规划的人数、制定五年规划的参考依据等。学校五年规划的修订情况包括五年规划制定后,有没有通过党代会、教代会等涉及面广泛的会议讨论;有没

有征求校外相关职能单位;有没有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等。学校五年规划的内容涉及情况包括规划涉及到的学校发展定位、招生就业、基础建设、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党建、政策法规等领域的数目;五年计划设定的目标数目。五年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该校五年规划完成的比例和五年规划完成的成本。填报人情况包括填报人在该校办公室工作的年限、填报人对该校五年规划的完成情况认可度、对五年规划执行效果的关键点认可等,其中填报人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问题回答的可信度。

(一)院校基本情况:省属高职、建校时间长的院校领导指数更健全

50份问卷中,高职办学年限在5年以内的4个,即两所学校,占总问卷的8%;高职办学年限在5―10年的为10个,占总问卷的20%;高职办学年限在10―15年的为36个,占总问卷的72%;高职办学年限在15年以上的为0个。在高职院校的办学属性方面,厅属高职院校10所,市属高职院校40所,其中,因部分高职院校提交两个问卷,问卷学校有重复之处。在学校内设机构与党政领导之间的比例方面,比例在2以下的为2所;比例在2―4之间的有14所;比例在4―6的为20所;比例在6以上的为4所,如图2所示。

(二)五年规划制定过程的不妥之处:内部制定、团队单一、调研不足

在被调查的50份有效问卷中,在制定五年规划前成立专业调研团队对校内外进行调研的为14所,没有成立调研团队的为36所,占据所有被调查问卷的72%。在五年规划的制定人数上,制定人数为1人的为10校次、制定人数为2―3人的为29校次、制定人数为4―6人的为6校次、制定人数为6人以上的为5校次;若按照制定人数为1人权值为0、制定人数为2―3人权值为1、制定人数为4―6人权值为2、制定人数为6人以上权值为3,则最终加权得分为0.56。在五年计划的参考依据方面,参考广泛、细致的调研材料的为8校次;参考校内各部门提交材料的为25校次;参照领导意志的为11校次;由撰写人自己酝酿拟定的为6校次,如图3所示。

(三)五年规划制定参与人情况:参与范围小,干系人参与不足

在高职院校制定五年规划后,从是否经过党代会、教代会讨论通过情况看,被调查的50份问卷中,五年规划制定后经党代会、教代会两会讨论通过的有10校次;五年规划只经本校党代会讨论通过的有8校次;五年规划只经本校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有17校次;五年规划均没有经过党代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有15校次,如图4所示。在高职制定五年规划后与校外职能单位的沟通方面,被调研的高职院校制定五年规划后,全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有7个;部分征求相关职能单位意见的有15个;均没有征求相关职能单位意见的有28个。在高职院校与校内职能部门沟通方面,有10个五年规划制定完成后广泛征求职能部门意见,约谈相关干系人,广泛开展大讨论;有15个五年规划在制定后再校内讨论,提上会议议程;有15个五年规划在制定后再一定范围内开展讨论,如部门负责人会议、党委会讨论。有10个五年规划制定后,本校领导同意即可通过。

(四)五年规划涉及内容:范围广、内容多[3]

从50份有效问卷看,高职院校五年规划涉及到学校发展定位、招生就业、基础建设、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党建、政策法规等各个方面。在以上罗列范围中,有2个五年规划涉及3个以下内容;有10个五年规划涉及3―6个上列内容;有20个规划涉及上列的6―10个内容;18个规划涉及多余10项内容。在五年规划设定目标方面,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五年规划目标在5个以下的有7校次;五年规划目标在6―10个的有15校次;五年规划目标在11―15个的有20校次;五年规划目标在15个以上的有8校次,如图5所示。

(五)五年规划执行:多数完成,成本偏高

在对高职院校五年规划的完成比例是目标完成数与总目标数的比值,在对50个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五年?划目标完成比例在75%以下的有10个五年规划;完成比例在74%―99%之间的有18个五年规划;完成比例在100%的有14个五年规划;高标准100%完成五年规划的为8校次。在高职院校完成五年规划的成本方面,受访者认为完成计划为浪费层次的为6校次;完成成本偏高的为17校次;完成五年规划为正常成本的为22校次;完成五年规划为节省的为5校次,如图6所示。若把浪费、偏高、正常、节省这四个层次分别标示权重为0、1、2、3,受访高职院校完成五年规划的加权值为:0.76。

三、建议及措施

(一)标准化建设、制度化建设、规范化建设

高职院校基础不同、支持力度差异、发展程度不均、领导者风格各异,各个高职院校在计划的酝酿、制定、修订、实施、评价方面均存在着差异,高职院校决策的运行形式和运行效果也有差别。[4]高职院校只有采用规划制定、修订、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开放化、互动性,才能提高五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是制度,制度是标准化建设的保障和标杆,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制度执行,坚持不懈,才能实现制度的约束力和长效性。制度的长效果化是各种决策、计划、方案按照既定目标执行,各种制度建设沿着健康、亲民、智慧、便捷的方向发展,使得各项事务标准化。就安徽省高职院校而言,厅属高职院校比市属高职院校更为规范、标准;高职办学年限越长,办学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市属高职院校、新建高职院校首要任务应为管理活动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决策调研、决策制定、决策基础三基一体

五年规划是学校阶段性规划,是学校中长期规划的中期规划部分,是长期规划的阶段性环节,五年规划的制定、实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决策水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价值性,只有基于管理迫切需要的决策、管理公认关键性决策、大众化决策、影响深远的决策才能被公众所接受,才能吸引收益者为此积极执行。决策调研是决策活动的先驱,高职院校在决策前应成立专业调研团队,深入校内师生、教学科研一线开展详尽、细致、面对面的调研活动,让决策调研一切来源于实践,让事实影响决策。决策的制定理应建立在夯实的决策调研基础之上,决策者应是对决策内容了如指掌之人、清晰明了之人。决策基础是由决策调研而获得的大量、真实、详尽调研资料,是对资料的分析和整理部分,是决策的核心基石。高职院校在决策时一定牢固砌稳决策调研、决策制定、决策基础三大基石,融合三位一体,互为作用。

(三)广泛参与、对口对接、对口协商

高职院校在问题决策时,要广泛调研,广泛征求校内外所涉及方的意见,必要时召开研讨会,邀请问题干系方专业人员参与。[5]高职院校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时应通过教代会、党代会讨论通过;在制定涉及教职工、学生利益的决策时,应多邀请教师、学生参与;在制定涉及重大影响、大量资金时,应反复论证、广泛论证、谨慎行事。高职院校进行相关决策,涉及到兄弟单位、主管部门时,要广泛、耐心的征求对方意见,评估决策所带来的环境、财政、人脉等风险;认真评估对方单位自然变迁、政策制度、地方经济结构发展等给决策执行带来的影响。高职院校所进行决策时,应先有校内相关业务部门拿出初步意见,根据决策涉及的人、财、物影响,确定论证等级。

(四)分块决策、分块实现、确保实现

高职院校管理涉及的发展定位、教学科研、基础建设、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决策时,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停止不前,应采取分块决策、分块实现、确保实现的决策思路。[6]所谓分块决策,是针对管理涉及的某一领域,集中校内外的人、财、物力量,进行调研、分析、决策制定、决策修订、决策实施、决策反馈的过程。管理是一项工程,工程不能转瞬实现,要分期、分布完成,不能海市蜃楼,应梳理分块实现的理念。决策实现是决策者将决策方案通过一定策略施加给决策对象的过程,强调的是决策内容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其中决策执行是决策实现的主要环节,决策执行由决策者、干系人等进行。决策伊始,便要确保决策的可实现性,不能实现的决策,是决策不科学性、不合理性的体现。

第6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高耗低效教学;巧问妙答;合作备课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体提升,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在现实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材的新旧更替,教学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变化;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理解差异;学生过去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等等诸多因素造成高耗低效课堂教学频频发生。由于低效课堂的影响,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遇到了很多的困境。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症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低效课堂的问题,打造低耗高效物理课堂。

一、物理课堂中高耗低效教学的症状表现

1、不重视学情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是知识规律的探索者。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等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然而,如今很多教师偏偏容易忽视这一重要环节,只懂得机械地按照教案进行教材内容的复制,从而使得教学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欧姆定律” 一节的内容时,按照教材上的编排,在探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时采用分压式电路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电路的基本知识,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已经遗忘了,而且分压式电路的原理对于大多数刚学习高中电路内容的学生来说难度都偏大一些,如果教师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而不注意对初中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2、表面形式的课堂互动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课堂师生的互动性。教师也正在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想尽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互动,然而,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的精神,过多的强调形式上的互动而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例如课堂提问,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很少会问问题。而新课改实施后,课堂教学变成问题大本营,问题设置零碎繁多,内容浅显,没有思考价值。这种表面上“一问一答”的师生互动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得课堂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地步。

3、课堂演示实验虚拟化

新课改对各学科的课时做出很大调整,用于物理教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相较于语言讲授,课堂实验需要介绍实验原理,演示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往往会占有更多的课堂时间,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教师就干脆用讲实验的方式来代替做实验。要知道,与语言讲授相比,用实验的手段来呈现物理知识,可以使得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但是如果教师用讲实验的方式来加以替代,这样,就会剥夺学生直接观察的机会,造成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这种看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讲实验反而使得课堂教学陷入了低效。

二、解决高耗低效课堂症状的策略分析

1、重视在课堂教学前备学生

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备知识、备策略,更重要的是还要备学生。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听课反应、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课后谈话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在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与学生特征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指导下,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例如,在讲到“欧姆定律”时,考虑到学生对初中阶段有关电路的知识已经发生了遗忘,那么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就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一下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然后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限流式电路进行切入,然后再利用演示实验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分压式电路,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2、重视教师间合作备课

教师间合作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新内容的引入,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置,教师分析释疑的方法等等都是因人而异的。备课组教师间合作备课,畅谈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讨论各种教法的利与弊,集众人之长形成优质高效的教案。然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稍作修改,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导学案。如此操作,何愁没有优质高效的课堂呢?

3、重视课堂中的巧问妙答

在课堂教学中,问答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有效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堂问答越多越好。课堂上问题设置太简单,缺乏深度,学生容易麻木,不会积极思考;问题设置太难,超过学生的思维深度,学生会失去兴趣,放弃思考。教师的解答强调精辟,能够替学生解开谜团。过于啰嗦会使学生分不清主次,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上新课之前的提问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目的,在课中讲到重点难点知识的时候进行提问可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新课结束后的提问则更加侧重对知识的总结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巧问妙答才能促进师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

3、重视课堂演示实验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演示实验的开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时候用很多语言都无法表述清楚的知识,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就可以瞬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师就可以在讲课之前用玩具小手枪或者用手平抛一个物体来进行平抛运动的实验演示,这样,可以瞬间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平抛运动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江苏省实施“五严”规定,物理学科的教学时间进一步减少。作为教师,一定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避免高耗低效式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每一节物理课,确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三维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兴莉.让低效教学行为远离高中物理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1年第35期.

[2]张平.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年12期.

第7篇

【论文摘 要】高校负债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经过跨世纪的大改革、大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完成了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小国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大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一些高等学校所积累的债务越来越为政府、银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也有不少指责、批评的声音。对待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应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高校负债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高校负债背后的历史性贡献,并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2007年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2007年7月初,经过对30多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

高校负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捉襟见肘。据一位高校医学院老师说:“高校人体解剖课需要的尸体是一次性消耗品,但其价格已从400元涨至8000元。以前上课解剖人体,现在只能用小白鼠或兔子。”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原因

目前高校财务困境的形成是内在制度因素和外在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制度层面上,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极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特征,这是造成目前高校学校群体性负债的内在制度驱动与根源所在。

管理不善导致高校的损失浪费严重,2004年,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而且每年公开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这是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本科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硬件建设,盲目扩张,“过度”建设,所以,学校宁可举债也要把学校建设为现代化的高校。评估制度出发点在于推动我国高校建设,但其实质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负债。

财务管理落后。许多高校对财务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重视财务预算控制,但是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另外,学校缺乏长远的资金规划,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务规划相脱节,无法从学校相应的预算中得到保障,这种缺乏长远性、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三、解决我国高校负债的对策

我国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改变债务迟早会由国家解决的想法,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自身努力改变财务困难的现状。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无非从增收节支两个方面入手,而且侧重是增收。如通过兴办校办企业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获取相应的资金赞助,或通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高等教育事业,也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在销售产品和服务社会、科研经费吸纳与管理、开展社会捐赠、资本运营、开展项目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等方面寻求突破,美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资金来源中这些渠道来源的资金占据40%左右的份额,而我国只有8%左右,差距非常明显。这也表明我国在社会捐赠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大有可为。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构建合理科学的融资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节约高校支出;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利用自身在学术、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并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创新教育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和富裕家庭投资教育,主动为富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对学习有针对性、实务性、高层次要求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优质教育资源能迅速产生经济收益,实现高校与富人的双赢等。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高素质投融资队伍,美国高校往往具有一支高素质、懂金融的财务管理团队,融投资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而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核算型财务,校级领导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精通投融资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资金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手段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精通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专业团队,建立涵盖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积极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资金,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低成本、高效率地融通资金,化解债务危机。可借鉴美国经验由专业人士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债务战略发展计划,并及时根据政府政策或市场变化调整学校债务。

修正会计核算基础,逐步由收付实现制为主向责权发生制会计制转移。同时,增加或调整相应会计科目,将基本建设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重现构建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以利于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于高校日常活动的全过程,以高校的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其他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预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警示。

综上所述,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欣喜地看到,高校负债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债务融资发展的历史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目前解决高校债务困境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学者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能够较为妥善地解决高负债问题,高等教育也必将步入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 作为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田径运动近年来愈加受到高校体育教育的关注。诚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田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径教学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如何构建高效田径教学课堂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本文阐述了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并基于此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飨读者。

关键词 高校 田径教学 困境 解决策略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田径运动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重要职责。但随着高校体育领域内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逐步流行,田径运动似乎被忽略与搁置。甚至一些学校鉴于学生兴趣的降低,干脆直接取消了田径课程,这对田径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当前高校田径教学必须不断改革,克服困境,为田径运动未来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一、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田径教学的重视度低

当下高校田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一些高校对田径教学重视度不够,制约了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这些高校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田径教育,敷衍应付态度明显。就连田径运动会的召开也并非尽心尽力。对于学生是上田径运动课,也断然采取随意、听之任之的行为,故田径教学陷入发展窘境。

(二)未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高校传统的田径教育只注重学生运动水平与运动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我追求,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落后的教学理念未能完全践行“以学生为本”,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得不到认可,田径教学效果极差,教学质量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三)田径教学娱乐性、健身性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对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的喜爱远远超过田径运动,这与田径运动娱乐性、健身功能较弱是分不开的。田径训练枯燥无味,缺失娱乐性,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很差。

(四)田径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

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当下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田径运动教师往往不注重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丰富田径教学内容,而只是一味地命令学生进行田径动作的重复练习,动作难度的加大,课堂温情的缺失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质量低下。

二、高校田径教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要加强对田径教学重视

提升认识,加强对田径教学的重视是高校顺利实施田径教学的第一步。强化对田径教学的重视,要求高校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田径知识讲座或组织大型田径运动会等途径提高全校师生对田径运动重要性的认识,消除部分师生对田径运动的偏见。二是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在人力方面,高校要注重不断引进资质高、学历高、素质高的优秀田径教师充实田径教育队伍。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资源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物力财力方面,要建立健全田径运动场,提供合适场地。

(二)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理念是践行田径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不断改革田径教学,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高校田径教学迎来发展的全新的发展态势。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突出个性、健康第一、竞技其次,终身体育”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应凸显学生兴趣与爱好,加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评价与考核上,要坚持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性原则,既锻炼学生速度、力量,又提升学生身体柔韧、灵敏度,还能培养学生各项优秀品质。

(三)强化田径教学的健身和娱乐性

高校田径教学要不断提升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消除其对田径运动的偏见,树立科学、健康的田径运动观。强化田径教学的健身和娱乐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切意识到田径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征,灵巧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凸显田径运动的健身性,选取贴近生活且实用性、娱乐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于田径教学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性,达到健康、锻炼、娱乐的三重目的。另外,以娱乐性和健身性为基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也很重要。

(四)优化创新田径教学模式与方法

优化田径运动模式与方法主要应从以下着手:一是运用培养学生田径运动的兴趣。利用宣讲、口头教育的方式使田径运动的健身、娱乐价值深入人心。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田径明星们刻苦锻炼,最终成功的感人视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自觉投身田径学习。三是引进合作探究教学、网络信息教学等教学方法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四是适时举行一些田径比赛提升学生运动热情,使学生爱上田径。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强化对田径教学的重视度,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支持本校的田径教育发展。各高校体育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与发展自我,不断丰富田径教学内容,争取每一节可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喜悦感,增强田径教学的娱乐性,不断提升田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路.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困境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00-101.

第9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招聘工作;风险与对策

一、引言

我国各个地区的各大高校担负着对人才培养的重任,而高校之间所具备的竞争力不但体现在各种升学率、就业率上,归根结底,这些数据指标都离不开高校内部的教育人员组成结构。在竞争力愈加激烈的教学市场环境下,高校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地在招聘工作当中下功夫,旨在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引进更多高效的人才,提前为教育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然而,招聘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每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把控好标准和方向,都将会给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带来影响,继而很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发展。正因如此,高校务必要在教学育人环节重视人事招聘工作当中的各项标准和环节,及时分析在招聘当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这些现有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招聘优化策略,以此来为高校师资力量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人事招聘工作的现状

和一般的企业单位发展类似,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其正常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要结合未来的发展规划,清楚了解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结构,提前做好人才招聘工作计划,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的人才建设准备。目前,高校在展开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不仅仅要根据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进行制定,还需要考虑到现有的师资资源分配情况,包括各专业和各学科老师的教学组成,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态度,专业的发展与调整等综合性的因素展开全面分析。只有对此进行研究之后才可以经过综合性地考虑,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推动人才招聘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高校人才招聘的形式分为两种,主要是线下招聘和线上招聘。传统的招聘形式是以线下为主,通过在不同的招聘地点展开线下的招聘会场,吸引部分寻找工作的待业人员,实现对自身院校教学组以及人才需求和待遇的宣传,从而实现招聘目标。现如今,线上招聘的方式更高效,也更加透明[1]。所谓线上招聘是高校通过招聘网站、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促进招聘目标的完成。尽管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在高校的实际招聘工作当中,依然会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和优化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及时分析和研究,将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高校人事招聘中所存在的主要风险

由于高校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多。但这是一项与教育有关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给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造成影响。因此,高校在展开招聘过程中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都比较多,不过难免会存在不健全和顾虑不到的地方,从而给招聘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这些风险要及时加以分析,才能够为后期招聘工作质量的提升做好准备。

(一)相关招聘制度有待完善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展开的招聘工作这一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各个招聘环节和细节的把控,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招聘制度,才能够保证招聘效果。然而,高校的人事招聘工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实际的招聘环节还是会存在制度不够完善的现象,导致招聘工作存在一些混乱的情况,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严重的话可能会让高校与合适的人才失之交臂[2]。

(二)在展开招聘时选择招聘渠道带来的风险

不同的招聘渠道会存在不同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变化,各个单位的招聘渠道越来越多,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化的招聘渠道。不过这样的现象也有利有弊,尽管可以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人才,但是却也使得这些人才的组成更为复杂,让高校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去筛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招聘的成本。想要引进更具有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高校就必须要拓展招聘方式,但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招聘平台的特征来进行选择。如果一味盲目地选择招聘渠道,很可能会失去一些优秀的人才,甚至会导致招聘人员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触及高校制定的招聘原则。此外,不同的招聘网站也会存在风险。网站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在招聘旺季大量涌入招聘网站,可能会导致网站出现瘫痪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给高校展开招聘的效率造成阻碍。严重的情况下,还很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法分析对网站进行攻击,盗取高校的一些招聘资料和信息等,给高校带来无法预估的损失。

(三)招聘时人员信息的不准确带来的风险

招聘环节所收集到的求职信息,大多数都是来源于招聘平台,而这些信息是否和应聘人员自身的真实情况对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据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在招聘过程中,有的应聘人员为了获得高校的职位,可能会对自身的某些工作情况进行隐瞒,或者编造一些虚假的工作、学历、证书信息等。这种情况很难在一时之间进行调查,如果引进了这样的人员进入高校,那么将会在师资力量方面给高校带来一些无法把控的损失,也是一种巨大的隐性招聘成本[3]。

(四)高校没有对人事招聘制定长远的计划

严格来讲,高校为了保证持续稳定地发展,拖动办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就要提前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展开具体招聘工作时,往往只是根据当下的形势需求来进行,却没有制定更为长远的招聘规划。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招聘环节对人才的选拔标准,虽然一时满足了端起的招聘需求,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建设问题却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招聘形式不够专业性,过于盲目,无法更好地为高校发展带来帮助。

(五)招聘的流程不够清晰

在高校的招聘工作中,人事部门主要只是负责高校内部其他各个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这些相应的招聘信息,再通过筛选一定的应聘人员收集简历。看似简单的一个环节,如果有部分细节没有明确地讲清楚,或者招聘的程序存在交叉,部分职责没有明确地划分好,就会给招聘带来一定的难题,影响到对优秀人才的选拔[4]。除此之外,高校招聘所面临的风险,还受到所在城市的影响。随着教育水平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越来越多的新型人才都逐渐地涌入到了大城市当中,使得一些不发达地区的院校在招聘时,就会因此受到很大的阻碍,很难吸引他们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面临上述所提到的招聘风险,必须要及时加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应对,否则高校的教学任务会很难完成,而教育部门在该部分也会有所缺损。

四、加强对高校人事招聘工作所面对问题的优化策略研究

招聘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担负着重要教育任务的高校而言,招聘中所面临的各项或大或小的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后期的教育工作展开带来影响。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决定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人事招聘工作的全面重视,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减少在招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人才招聘的质量和效率。

(一)优化和完善人才招聘制度

对于高校所展开的招聘工作而言,为了严格把控招聘的环节,提高招聘的质量,应当对现有的招聘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新岗位信息要求,落实各个招聘环节的岗位职责,制定更为明确清晰的招聘流程。同时,要求招聘人员务必要按照规定和程序展开招聘,保证招聘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在此基础上,为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做更完备的制度规定。

(二)选择更为安全可控的招聘渠道

招聘的途径和渠道对于人才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高校应当提前声明,招聘人员要对招聘信息的渠道,招聘平台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把控筛选。主要以学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媒体平台,以及其他教育部门的相关信息网站为主。这样才能够保证所收集到的应聘信息的可靠性,与招聘信息的权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高校名声的宣传作用。此外,尽可能地对应聘人员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实,确保所招聘的人才和信息之间的对应性,以及信息来源的真实性。这样可以减少人员方面带来的风险[5]。

(三)提高招聘考核标准,严加审查考核程序

一般来说,招聘工作的进行在经过对基本信息筛选之后,高校还需要对人才进行一定的考核审查,才能够将更为优秀的人员留下来。这部分包括专业课程考察,综合能力考察以及档案的审查,体检等等。必须要提高考核的标准,并且对人才考核的程序进行严加审查,确保任何一个应聘人员都遵循考核规定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在这一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存在虚假考核或者信息不够真实的情况,直接取消应聘资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师资团队的综合素养,使得他们能够成为学生的带头榜样,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自身做起,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前做好招聘规划

人才招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要求的,高校的发展也始终处于可持续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的综合性人才,需要各大高校提前考虑到在教学环节当中发生的人员变动情况,以及人才培育目标的变动,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提前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准备。因此,就要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提前做好招聘规划,立足于长期规划,考虑到短期内可能发生的人员变动情况,做好人才储备工作[6]。及时了解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变动,保存好每一期的教师考核数据,根据综合情况列出人才招聘要求和未来的主要、次要招聘方向。招聘部门对所制定好的招聘计划,需要和高校内部的主要决策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和商讨,确保出一个更加完善的招聘计划。此外,还应当把突发事件补充在招聘规划当中。

五、结语

高校人事招聘工作的全部过程所涵盖的细节比较复杂,在展开具体的工作环节难免会存在疏漏。但是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会造成的各种招聘风险,务必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检查,了解招聘的市场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充分而全面的应对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校的招聘效率,引入更多综合素养更高的新时代人才,为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做好足够的保障。长此以往,我国的教育事业才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开启人事工作新征程[N].中国组织人事报,2022-01-19(005).

[2]姚亮.高校公开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3):273-274.

[3]杨木子.浅析高校人事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与解决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8):16-17.

[4]陆成松.基于J2EE的高校人事招聘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5]潘芳.高校人事人员“阳光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08):17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