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20: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发展展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1年3月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坚持了这个论断,“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然有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各方乐观的预测表明,我国经济总量(GDP)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我国产品仍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出口导向型战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我国成为最主要的全球生产中心,被誉为“世界工厂”,很多产品的产量占和市场占有率都居世界第一。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中国自主技术创新的发展进步,中国将在国际市场上日益面临双重的激烈竞争,在低端的劳动力密集产品上面与较低收入国家的竞争,而在中高端产品上面临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但是,总体来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产品仍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制造的产品仍然在国际上具有综合成本优势。首先,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优于低收入国家,导致物流成本不高其次,中国特色的体制决定了尽管土地成本不断上涨,但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以及各地之间竞争的动力强劲,使得工业用地实际成本并不高;再次,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相对发达经济体较低,与中低收入国家相比可能名义上高,但若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按照国际通行比较的单位劳动成本计算,中国仍然在全球非常有竞争力。
第二,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制造能力和生产力量具有优势。目前,中国制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已经明显提升,质量已经较为可靠,汽车、船舶、飞机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主体就是一个明证。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纷纷提出“再工业化”的口号,但制造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中国业已形成的制造能力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第三,中国正在逐渐具备越来越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也就具备了最大的人才潜在优势:同时几年来我国注重技术自主创新和品牌培养,已经初见成效。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华为公司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主动转型
虽然我国产品仍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和闯关期。展望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下台阶和面临的翻越“高收入之墙”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主动转型。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暴露出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性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2011年是我国进入“十二五”规划期的第一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方向。
一是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我国经济一直以来都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对投资和出口拉动存在更多的依赖。因此,“十二五”规划别强调了要促进经济增长动力向国内消费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这一重要调整不仅会使中国企业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得到提高,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来自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等带来的贸易风险。在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导向下,我国企业要开始积极调整经营方向,通过努力发掘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在继续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同时,“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于新兴产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某些领域还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而且还有国家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市场需求等优势,为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要积极利用这个机会,重塑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
三是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和我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企业维持多年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变,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高端生产要素逐步升级。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依靠大量资源的消耗来谋求发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依靠低水平工资的劳动力来支撑发展,能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终将成为过去。我国要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成本提高、市场约束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重点产业2012年发展环境的预测分析
汽车产业:
2012年,中国车市仍然处于增长期,但不会再出现“井喷式增长”,增长幅度将趋于平缓,增速有可能出现回落。一是从大的宏观环境分析,2010年中国经济由“超高速”增长转入“次高速”增长,尽管增长幅度放缓,但仍属高速,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乐观。因此。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也将有大幅提高,市场的消费预期仍然更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会以年均10%~15%的增速发展。二是政策环境发生改变,对车市影响显著。2011年以来,国家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临时政策相继取消,车补范围缩小,北京还出台了严格的限购政策。受政策环境的影响,汽车消费需求增势将会减弱。三是国际经济恢复缓慢,不确定性因素开始增多,将会影响未来一年中国汽车的出口增幅。基于上述四个主要因素。车市增长将趋于理性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2年,汽车企业亟需突破自主品牌含金量不高的发展瓶颈。多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培育了一批自主品牌。但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路线或是基于合作应尽的再创新,或是基于海外收购的再创新,尽管在较短时间内,研发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也研发出了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自主品牌,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零部件核心技术与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零部件研发和设计领域的短板问题难以解决;二是产品质量不可靠,汽车稳定性差;三是监测手段落后,安全性能差。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只是装备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制造、关键部件制造发展落后,工艺、流程、管理水平不高,高级要素短缺,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弊端长期存在。在经济增速快,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产业发展的不足。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步入2011年,世界金融危机仍在延续,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企业收到市场萎缩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利润普遍下滑。
整体看,2012年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将涵盖技术、产品、管理、品牌、业态等各个方面,转型升级的趋势可概括为几点:一是加大科技投入,突破关键技术,融入信息技术,实现技术升级;二是优化产品结构,研发基础零部件产品和高端专用产品,形成系列产品,实现产品升级;三是创新运营模式,强化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集成专业服务,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升级;四是凝聚高端要素,吸引、培育、留住高素质人才,开发区域品牌,提升知名品牌内涵,实现品牌升级;六是跨入高端领域,培育多领域高端制造业,发展生产业,实现业态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2年的发展环境将朝着成熟化的方向发展。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从业企业的的工作重心将从寻求政府支持转向提高发展能力,明确运营模式。
集群(cluster)作为一种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中间组织形式,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形成的网络效应提高了群内成员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企业组织动态网络化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模式,其所拥有的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产生内生比较优势、技术辐射(technologicaldiffusion),降低组织在转变过程中所付出的转换成本(Switch?Cost)等。
实现集群网络效应的具体途径则需要通过集群结构的互动与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来获得。
1.集群结构
集群各成员企业实质上组成了一个分工网络,分工网络的不同结构模式决定了集群整体竞争优势(Collectiveefficiency)的差异。集群结构描述了集群中资源的占有、分布状况,反映了资源整合中的协同效应。集群结构与群内各企业行为的交互作用决定着绩效,即集群整体及各成员企业各自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卫型集群和市场型集群是两种最基本的集群结构。中卫型集群结构是以大企业为核心企业(focalfirm),与众多小企业形成垂直分工的企业网络;市场型集群结构则是集群内规模相当的成员企业间形成水平、垂直分工的混合企业网络。
1.1集群结构模式特征
中卫型企业群内企业相互依赖性强,集群结构度(Structuredness)高,同质性(Homogeneity)低,大企业将内部分权的过程纳入到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垂直分工合作的关系。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小型供应商的广泛网络。而市场型企业间相互依赖性较弱,集群结构度相对较低,而同质性则高。这种结构的典型例子包括美国的硅谷(SiliconValley)。由给出的集群定义可以知道,一般而论,集群结构的模式类型主要由群内企业所从事的产业特性决定。资本密集的产业,如汽车、飞机等产业多为中卫型结构;而劳动密集的产业,如服装、制鞋等,则多是市场型的。
1.2集群规模
集群规模是决定集群结构互动的基础,它描述了集群控制利用资源的总量状况,反映了集群利用资源的协同效应的广度。具体可以从集群成员的数量、市场占有及生产规模来测度。
成员的数量。成员数量决定了专业化市场的容量,原因在于:第一,成员数量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规模经济上起着激励作用,规模不经济将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激励;第二,大量的成员企业也有力地缩短了区域品牌形成的时间。
市场占有和生产规模。在市场型集群结构中,各成员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员企业间在日益加剧的竞争的同时,也通过紧密的合作实现集群整体对群外市场占有程度的提高。
2.集群成员企业的竞合机制
集群重塑了竞争形态,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了更大的群体之间。群内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合作,这种新型竞合关系则必须在成员企业所形成的竞合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一新型竞合机制形成的核心是不同类型集群内成员企业发挥的不同角色作用;成员企业长期形成的交易关系则成为产生这一机制的环境变量;而集群内第三方关系的存在是此种机制的联接(linkage)。
2.1集群核心企业的角色作用
在集群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作为中小企业的成员企业的成长路径分析,得出集群内核心企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集群中,核心企业所发挥的这种作用是有差异的。
(1)中卫型企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作用支持作用。核心企业为作为其零部件供应商或分包商的企业提供了进入支持(supportersofstartups)。核心企业通过建立中卫型集群的网络关系(networkrelationships),帮助企业改善其新进入(newness)的学习进程(learningprocess),并降低了中小企业由于新进入影响所致的损失。
促进发展作用。核心企业通过建立培训体系、人力资源交换等多种组织形式(organizationaltools)向企业转移知识资源(knowledgeresources)、技术能力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也通过开展学习竞赛(learningraces)提高对企业的控制与要求。
提供模仿的原型(archetypes)。核心企业在关注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同时,通过外包为企业提供了经由模仿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途径。
(2)市场型企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又称为领先企业leadingfirms)作用虽然群内企业只有不断使最终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得以生存下来,力图独立生产成品和销售产品,但领先企业可以为集群网络效应的实现发挥决定性作用:
寻找市场的先行者。领先企业对新市场的开发将带动群内众多中小企业的加入,促进了集群整体的成长。
作为孵化器(incubators)。领先企业通过激励创新,一方面,可能为未来的企业家提供技术、管理能力的储备,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帮助他们创办自己的企业。另外,领先企业的创新过程使其有强烈冲动在该集群地区转移推广相关的技术能力,这一过程刺激了新企业的建立。
2.2集群外部环境
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性及彼此交易关系的长期性带来了企业之间行为的长期性,使成员企业对彼此未来行为的预期确定性增强,信誉在集群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合作机制的产生也是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效益,对未来的展望会使两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压制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在博弈论中,这种效应被称为“未来的阴影”)。
2.3第三方关系的存在
群内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能受到第三方的影响。如果双方同时和第三方合作,那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可能加强,第三方在这里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双方同时与第三方竞争时,面对共同的竞争者也容易激发更紧密的合作。另外,集群中诸如家族关系、地缘关系、人际网络等带来的第三方关系的存在成为集群强化这种合作机制的联接因素。
3.集群成员企业实现竞合行为方式的途径
既然集群内企业的内部竞争是在集群间竞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企业对于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得群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博弈中,形成了新型的竞合关系,而成员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就成为实现集群竞争优势的行为方式。?
在中卫型企业集群中,企业之间是产业链上的垂直一体化关系,主要是提供中间产品的零部件制造企业(企业)与利用这些中间产品制造最终产品的组装企业(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此类集群中,核心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与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集群内部的合作趋向于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的摩擦则将钝化总体的竞争优势。其中,核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零和”博弈,短期虽然可能带来核心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但长期也使产业链的协作变得不稳定,带来产品质量的降低、生产周期的延长等损坏集群竞争力的恶果,最终导致核心企业利益受损。
日本汽车产业的“面对面竞争”(即由少数参加者参加,在某种程度共享有关相互行为信息情况下的竞争。伊藤、松井(1989)将其称为“面对面竞争”)的特征很好的说明了此类企业间的竞合形式:
组装企业一般让其他2-3家零部件企业形成“面对面竞争”,其特征包括:
(1)具有名次竞争的性质。参加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观察到相互的行为,而且利益取决于竞争对手的行动;
(2)管理下的竞争。组装企业通过将自己的评价标准告之所有参加竞争者的方式来管理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型的企业集群中,成员企业以价值链上的特定标准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与合作的交互作用对于集群结构、整体竞争优势的影响则更加复杂。一方面,作为竞争企业,仍需要对有关产品、创新及市场机会等信息的频繁共享(这种共享往往并不是有意的),促进技术辐射、降低组织转换成本。成员企业通过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s)等形式在某些领域建立协作以促进创新。另一方面,对集群持续创新的激励、实现全球竞争(globalcompetitiveness)的要求又成为群内成员企业不断竞争的动力,带给群内企业更为直接的竞争压力。总而言之,由于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使成员企业极度依赖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 未来展望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要追溯到1972年。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因此大部分国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并将其列入国家经济计划中和国家发展计划中。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被许多国家用来评估国家的健康运行和衡量国家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已被证实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发展得较晚,尽管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开展了学术研究。但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以下是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
刘力钢教授(2000)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学者之一,总结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追求创新,拥有新的活力,在所处行业内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更要与环境变化适应,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升企业获利能力。刘力钢教授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企业的生命周期。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殷建平(1999)研究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诸多方面能力显著提高。这些能力包括:企业持续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能力,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企业扩张能力,企业保持稳定行业地位能力,企业建立健康成长机制能力。
李占祥(2000)的观点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企业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定义蕴含了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是持续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经营时间可以认为是企业的持续发展的体现,参照业界企业标准,以业界平均企业寿命为标杆,可以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二是成长性。企业的成长就必然体现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企业会不断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就不能否认企业在成长阶段可能会面临许多发展问题,比如短期利润率降低和组织运营效率减退。此类问题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历程无法避免。一个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面临此类问题的考验。企业通过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商务问题,积累了经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逐步提高。
肖海林和王方华(2004)结论说明:企业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内,企业通过摸索获取发展经验,自身能力会稳步提升。企业作为创造财富价值的组织,会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自我超越。
芮明杰和吴光飙(2001)的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市场份额提升、有效支配资源、克服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这几方面。研究还表明: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二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必须有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三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四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具有分析和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能力;五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性发展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增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第二,保持或增大企业在所从事行业的市场份额;第三,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第四,企业拥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五,企业的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最初是从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开展的,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定义进行的研究。21世纪以来,企业的战略目标已不再关注于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而是转向为合理安排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拥有长久生存能力和持续获利的能力。这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得到了拓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周全,2009)。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认识存在三个层次,分别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优质的生态环境为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企业的发展又必须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必须保护环境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为指导原则,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绝对地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并确保这种基础不受到非相关因素的干扰,使其能够为企业长期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着重强调了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废物利用并承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在经济效益层面上要有显著地提升。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不能因为当代人的需求而伤害后代人的利益。第二,企业的经济活动要看重长期收益和持续利润。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每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相比于历史水平都要逐步提高或保持稳定。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不存在经济负增长现象,企业如何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是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以人为本”,强调社会效益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层面的利益,更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同时企业要避免一切有损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运营模式,达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完美结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反映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更要体现企业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企业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上市公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难免会受到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得到私人收益,很可能做出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利的决策。这点着重体现在大股东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部分大股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行为掏空了上市公司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获得私人收益。由此可见,控制权私人收益降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六、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内容还有所局限。第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这些领域。而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现有文献还没有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方面展开学术研究。第二,大部分学者在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仅仅从经济效益层面考虑,缺乏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考虑。第三,目前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较少,因此扩大研究行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研究的局限性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第一,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定有所区别,可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探究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异同。
参考文献:
[1]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37
[2]殷建平.大企业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02
[3]李占祥.矛盾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48
[4]肖海林,王方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J].当代财经,2004(7):69-72
[5]芮明杰,吴光飙.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J].中国工业经济,2001(3):48-54
[6]周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博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9
[7]周水银,陈荣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6):46-49
[8]宋剑峰.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和对资本市场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2000(1):40-43
[9]徐国样,檀向秋和胡穗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0(9):44-51
[10]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4):31-38
[11]姜秀华,任强和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誉模型研究[J.]预测,2002(3):56-61
[12]朱开悉.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模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60-61
[13]黄永红.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2(12):52
[14]苏冬蔚和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1):106-116
[15]郭复初和郑亚光著.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94-196
关键词:轮胎制造;产业集群;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0-02
一、轮胎制造产业的特点分析
(一)轮胎制造产业地位
轮胎制造业是汽车产业的主要配套产业之一。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也是汽车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轮胎制造业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1379万辆、1826万辆、1842万辆。
按不同划分标准,轮胎可分为:
1、按车辆种类分类,可分为8种。即:轿车轮胎、轻型载货汽车轮胎、载货汽车及大客车胎、农用车轮胎、工程车轮胎、工业用车轮胎、飞机轮胎、摩托车胎。
2、按轮胎用途不同,可分为载重轮胎、客车用轮胎及矿山用轮胎等。
3、按轮胎结构分类,可分为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两大类。斜交胎的特点是胎面和胎侧的强度大,广泛用于货车和面包车,但斜交胎噪音大、舒适性差,不适合高速行驶。相比而言,子午胎弹性大,耐磨性好,滚动阻力小,附着性能好,缓冲性能好,承载能力大,操作稳定性好,安全性强。
子午胎又分为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主要用于货车,替换胎市场需求较大;半钢子午线轮胎主要用于轿车,在配套胎市场和替换胎市场需求都较大。
(二)轮胎制造产业特点
1、轮胎制造业的发展“三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轮胎制造业的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进一步改进轮胎行驶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和经济性能上来,轮胎制造业的发展呈“三化”趋势,即子午线化、无内胎化、低断面化。子午胎已成为轮胎业的发展主流。按照我国2010年的《轮胎产业政策》,到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注重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子午线轮胎和低速车辆子午线轮胎的开发。随着子午胎技术和性能的不断改进,斜交轮胎将逐步被淘汰。
2、轮胎销售市场特点
轮胎销售市场,按照用途可分为:原配胎市场、替换胎市场。按照销售区域可分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
原配胎也就是为汽车生产厂商的整车生产提供配套服务的轮胎,一般地说,一辆新车与轮胎的配套比为一比五,载重汽车与轮胎的配套比达一比十。2011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超过1800多万辆,业内预计到2015年汽车产量将突破2200万辆,配套轮胎需求将达到1.33亿条。因此,原配胎市场需求量大,品牌效应高,是轮胎生产厂商的必争之地。
替换胎市场也叫轮胎零售市场。轮胎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载重汽车因年跑里程量大,所以载重汽车轮胎的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消费者前期购买的汽车大多进入轮胎更换期,替换胎市场成为轮胎销售的又一大热点。目前,我国替换胎市场占比达70%左右,是原配胎市场的2倍,经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汽车产量保有量约为1.5亿辆,替换胎的市场需求将超过2.6亿条。替换胎市场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轮胎的品牌效应;二是零售网络覆盖度。为争夺替换胎市场,轮胎制造商一方面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发展销售网络。
我国轮胎出口量、额呈逐年增长趋势,据橡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国生产轮胎产量分别为3.5亿条、3.8亿条、4.3亿条,出口量分别为1.99亿条、2.05亿条、2.15亿条,出口占比分别为57%、54%、50%。出口地从原来的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扩展到欧美、南美等,由于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向韩国、俄罗斯、日本的轮胎出口增长较快。
3、轮胎成本利润构成特点
国内轮胎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为:原材料费用占60%以上;人力费用8%-10%左右;制造费用占25%左右。
橡胶是轮胎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约占轮胎总成本的50%以上。随着我国轮胎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约70%的天然橡胶要依赖进口。2010年我国进口天然橡胶186万吨,比2009年增加15万多吨,同比增长8.8%;2011年我国进口天然橡胶总量为210万吨,比2010年增加2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2.9%;进口额为93.8亿美元,同比增长65.5%,平均价格为4464美元/吨,同比增长46.6%。由于我国橡胶的自给率低,轮胎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受国际橡胶价格波动的影响巨大。
国外轮胎企业的人力费用占比一般都超过15%,是国内轮胎生产企业的两倍左右,相比之下,国内轮胎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也是国际轮胎巨头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削弱。
4、轮胎制造企业的财务特征
轮胎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较大,且主要原材料橡胶大部分依赖进口。由于橡胶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轮胎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风险,往往需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以抵御原材料涨价风险,因此轮胎制造企业的存货数额较大,约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35%-50%,存货占比过大也直接导致轮胎制造企业流动性指标(尤其是速动比率)明显低于制造业行业平均值。对于以汽车厂商提供配套轮胎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企业,一般来说,应收帐款数额较大,约占销售额的25%-30%,并且应收帐款周转速度慢,平均回款周期约为3-5个月,销售利润率明显低于行业均值。
二、东营区域轮胎制造产业的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东营轮胎企业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东营市是“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处,是沿海开放城市,东临青岛港,南靠胶济铁路,境内有黄大铁路、长深高速、荣乌高速,运输便利,有利于轮胎和原材料的运输。
2、政策优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滨州和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特种车辆生产,发展船用柴油机、重型发动机、高档大型发动机等系列产品及特种活塞、OE刹车片、汽车轮胎等制造业。”列为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重点。产业政策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包括无内胎载重子午胎,低断面和扁平化(低于55系列)、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胎(15吋以上),航空轮胎及农用子午胎)及配套专用材料、设备生产,新型天然橡胶开发与应用”,将高性能子午胎线轮胎列为鼓励类。
3、资源优势:在我国橡胶轮胎工业起步之初,就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以进料加工贸易为核心的天然橡胶进口贸易和橡胶轮胎出口的经济区。东营当地轮胎企业纷纷或到青岛设立贸易公司,或与当地贸易公司开展直接合作,形成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条。
4、技术优势:轮胎行业同样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东营轮胎企业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上逐步走过了从“引进”到“吸收”再到“熔炼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期间,当地企业依托省内大中院校、行业专家和自身技术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将引进、学习的生产技术进行整合,并结合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改进和提高。
5、管理优势:东营市轮胎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团队,民营轮胎企业是山东省轮胎行业的生力军和后起之秀。民营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灵活、历史包袱小、市场反应灵敏和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较小,往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6、产业集群优势:东营市已形成了以橡胶轮胎为中心,集天然胶种植、钢丝帘线、轮胎帘子布、橡胶助剂、轮胎模具、轮胎机械、轮胎胶囊、炭黑、车轮、刹车片、刹车盘等为一体的上下关联、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广饶独特的子午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东营市成立了国家轮胎工业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饶研究院、轮胎行业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组建了橡胶轮胎行业协会,对今后轮胎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东营轮胎企业面临的困难
1、研发能力弱,品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东营市橡胶轮胎企业研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1-2%,远低于3-5%的国内先进轮胎企业的水平,导致企业出现科研人才流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虽然品牌建设较其他产业已经有较大进步,但真正在业界叫的响的品牌还没有,价格上基本上无优势,走的仍然的“薄利多销”、贴牌出口的老路子。东营市轮胎企业的单条半钢胎均价较米其林低320元左右,单条全钢胎均价较普利司通低700元左右。
2、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缺乏自己的“拳头产品”。东营市轮胎企业除了兴源集团拥有工程胎和巨胎,金宇轮胎拥有工程胎外,大部分企业都是半钢或者全钢,在全国生产能力过剩的大环境下,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虽然这几年,橡胶轮胎行业产业链条有所延伸,产业集聚度也日益明显,但是产业集群关联度的培育还有欠缺,存在集群链条“头重脚轻”的现象,缺乏有明显核心竞争力产品的骨干企业。
3、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亟待改善。单从质量方面来看,东营的轮胎产品在价格上走的是中、低档,在质量上与米其林、普利司通、中策等企业存在实实在在较大的差距,但也存在质量差距与价格差距存在不对等的矛盾。锦湖轮胎产品质量问题被央视曝光之后,橡胶轮胎行业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东营市轮胎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加强对现场操作流程执行等方面的严格控制,减少废品率,从操作流程上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强轮胎产成品的质量检测,减少退赔率,从出厂源头上把住关口,不断提升东营市轮胎的竞争力。
三、东营轮胎制造产业的发展展望
东营区域的轮胎产业要从自身的优劣势出发,结合国家轮胎产业政策,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更快的发展。
(一)结合国家轮胎产业政策要求,确保规模、效益同步增长
贯彻《轮胎产业政策(2010)》要求,积极推动东营区域内全钢子午线轮胎、半钢子午线轮胎企业的产能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加速淘汰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要求的“年50万套以下斜交胎”生产产能。有何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低断面、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轮胎。严格执行轮胎新建项目的门槛要求,避免轮胎产能低水平的盲目扩张。在保证轮胎产业规模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效益。
(二)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东营区域形成了以轮胎制造为龙头,带动轮胎的上下游钢帘线制造、炭黑生产、车轮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要大力支持区域内以万达宝通、金宇轮胎、永盛集团、永泰集团、盛泰集团为龙头的轮胎制造企业的发展,鼓励兼并重组和技术交流,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出销售收入过60亿的龙头企业3-5个,进入轮胎企业排名前十名。
(三)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品牌和技术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差异性,尽快打造轮胎品牌优势,改变长期以往的“贴牌”销售的老路。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鼓励员工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研发力度,提高自身核心技术竞争力。
(四)规范轮胎出口,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轮胎出口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贸易秩序,避免低价竞争,给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授之以柄。
另外,需进一步加强对国外贸易政策研究,深入了解有关轮胎方面的新法规、新技术标准要求,及时规避贸易摩擦,又积极应对,维护国内轮胎企业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发展
由于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计算机由最初阶段的军事科研应用领域逐渐发展到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这显示出计算机产业有着相当巨大的规模,并且对整个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有着带动作用,并且因此导致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计算机这属于信息社会当中必须的工具,这也是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当中的硬件就是各种计算器械和设备,而软件就是在计算机系统当的相关文件和程序。
1.软件开发的过程
软件开发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软件危机”,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长,错误多,难以维护和适应修改。当时的荷兰物理学家E.W.Di-jkstra提出“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由此出现了软件开发的最早理论: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2)软件的编制每次都是从零开始,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根本原因。整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到七十年代才获得成功。由此出现了软件开发的第二大技术理论体系: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3)在1998年日本京都召开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一致认为软件开发技术离不开构件和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现简称“架构”,由此出现了第三大技术理论体系: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4)后来随着分布式的出现,出现了第四大技术理论体系:面向服务的架构。
2.2013 年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软件开发技术是时下最主流的高端技术,研究软件开发有哪些进步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软件开发的开发方法入手,软件开发方法的变化历程见证了软件开发与过去相比的所有进步。
2012年是国内云计算实现落地的一年,特别是微软和上海政府的成功合作,给国内实现云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落地了,我们如何使用这片“云”?拿什么使用?答案是云应用。谈到云应用,当然离不开云开发。可以说,云计算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在国内超过百万的开发者当中,特别是移动开发,盈利的不到2成,绝大部分开发者都面临资金、技术和用户的多重短板;横跨多平台的复杂开发和测试环境,让开发者团队在不同的平台甚至不同的编程语言损耗开发精力。而云开发恰恰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移动开发。毫无疑问,移动开发是开发领域的一个子集,包含在开发之中。但先如今,仿佛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桌面开发。
第三个关键词:BYOD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现在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目前,许多企业开始考虑允许员工自带智能设备使用企业内部应用。企业的目标是在满足员工自身对于新科技和个性化追求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在移动终端上的成本和投入。
BYOD时代的到来,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但同时,企业也更加需要软件的支持。作为员工,我们需要相关的软件来进行更有效率的办公,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管理这些软件。
3.软件开发的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为了做到有效替代人力劳动,则开发出计算机来进行工作,而其中的思想渊源则是所具有的通过机器来做到操作的目的。而当整个计算机械的水平达到已成程度和水平,那么才能在现实当中出现软件,在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运算过程当中,人类则是依据自己脑海当中的想法来让机器进行工作,而这就必须做到人和机器两者之间对话的实现,要不就是对于人的思想机器能够做到有效而准确的接收并且对于那些运算去执行。而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法国纺织机械师为对笨拙并且繁琐的编织机进行改变,则使用带孔纸带来进行有效控制,而到了八十年代另外的机械师杰卡德对于布乔的设计做出有效的改变,而在十九世纪初设计出自动提花编织机,这一机器则开启了机器自动化的序幕,并目在穿孔卡片当中做到使用软件程序做到对硬件运算的有效控制。而在之后的时间从演化速度来看,发展硬件比软件显得更为迅速。
这其中的原因为在早期的计算机当中,并没有严格划分硬件和软件。并且长期以来计算机所具备的功能仅仅是对于大规模简单运算的完成,斌不会做到简单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从实际上来看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也就是计算机技术。
而在二十世纪伊始,所存在的软件也就是延伸硬件其中的某种功能,在这段时期内保护软件则是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保护上进行体现,要想在某项计算机技术当中得到保护或者得到专利的申请,则必须实现出现某种功能。这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都维持着发展硬件比软件更快的速度。
软件开发行业的前景,归纳为以下几点:(1)高成长:全球软件市场以每年 13%的平均速度增长,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2)高智力投入:所需固定资产少,生成成本少,纯脑力活动为主;(3)服务性强:软件产品售后服务工作量大,而且软件开发商在做系统集成时必须对用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得到用户的密切配合,因此兼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点;(4)高附加值:软件的相对附加值高,大约是CPU的2倍、存储芯片的3倍、硬盘的5倍;(5)全球性强:尤其因特网的出现,给软件开发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得软件产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到全球,同时,软件开发又是一个受名族文化、风俗、习惯影响较小的产业。
综上所述,由于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扩大,因此软件开发行业将会继续研发和发展,在开发方法上更进一步,研发出更省时省力,让开发人员方便的软件开发方法,从而方便用户,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和知名度。 [科]
【参考文献】
[1]周博文,杜山泽.《社会管理创新:从伦理观念、管理理念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载于《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企业培训需求;企业培训师;企业内训师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出现了诸多不适应问题,其中企业员工素质问题尤为突出。开展员工培训,企业培训师是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其素质对开展好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制定了企业培训师制度,企业培训事业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企业培训师的队伍也不断地得到壮大,培训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然而当今培训市场上,企业培训师开展的培训数量虽然不少,但因其针对性不足,培训的质量总体不高,反馈的效果也不好。有些企业为了解决自身培训的需求,开始组建内训师团队。企业内训师团队隶属于企业,对企业的培训需求了解深入,也因其培训的针对性好,得到企业的欢迎与好评。企业内训师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拓展培训范围,承担其他培训任务。因此,将企业内训师与企业培训师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扩大企业培训师队伍,提高企业培训师的素质,还能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队伍奠定基础。
一、企业的培训需求
在企业里,员工的素质不高,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问题。
比如,在企业加工中心,年轻工人操纵着大型数控设备,年纪大的工人操作着剪板冲压等老式简单设备;再比如,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所有的设备要买最好的配置,可是这些先进的设备只发挥着过时的作用——上万元的PC机只用作打字、做表格等最简单的工作;性能优秀的网络环境,只用作共享文件、收发邮件。
一些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现象,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招聘环节上要“选对人”外,企业还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来培养人,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我国企业培训师的发展
1. 什么是企业培训师
企业培训师,在《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里定义为:能够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由此而论,企业培训师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应运而生的职业。
2.企业培训师队伍发展情况
有资料表明,我国自1981年开始,企业建设了自己的职工培训机构和组织体系,并达到了相当的培训规模,但企业职工教育没有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体系,对企业培训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能力评估及专业职务晋级等方面没有独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因此难于吸引人才,造成了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的现象,很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队伍。
2002年9月29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始施行,对企业培训师的职业内涵和职业标准做了具体的说明。职教教师在职业角色上由单一型向多重型的转变,在职业能力素质上由单向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完成向企业培训师的转型。企业培训师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有资料统计,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自推行开始截止到2006年,全国已有8000多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培训师队伍得到长足的发展。到2008年,经过国家认证的企业培训师的队伍更加壮大,达2万人。
随着企业培训师项目的开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一大批企业培训师,而且队伍还在继续扩大。
3.培训效果分析
各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员工培训的作用,可在引入培训时,效果还不太理想,企业并没有看到培训带来员工在行为、纪律、技能等方面的改善。究其原因,企业培训师因行业的不同不通而表现捉襟见肘,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企业培训师的培训瓶颈,使得企业在比较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企业人才的两种方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后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企业如果拥有一套完善而有效的培训体系,建立起自己的内训师队伍,不但可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可以防患于未然,让自己的企业拥有稳定的梯队人才建设。继而,有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企业内训新机制,加强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及做好企业内训课程的设计与管理,从而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完成企业培训任务。因此,企业内训师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三、我国企业内训师的发展
1.什么是企业内训师
业内学者认为,企业的内训师是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战经验的骨干人员,他们多来自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对问题能独立分析和提出解决的方法。他们具有吸收新知的领悟能力,较强的执行能力,一定的决策能力,能针对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积极分析和探索。
企业内训师,属于企业培训师的一种,但同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培训师又有所区别。企业内训师的关系属于所就职的企业,所进行的课程开发与培训内容受公司领导管理,同时课程主要针对自己企业状况而开发,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同时课程具有保密性质,一般不允许随意向外泄漏。
2.企业内训师的有关研究
近几年,人们的研究也倾向于由企业培训师转向企业内训师。比如张兴义(2009)“关于企业内训师的企业内部发展方向”的研究、陈文琳(2009)关于“企业内训师的职业素质”的研究、韦美宁(2012)关于“企业内训师的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钟建江(2013)关于“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等等。
3.企业内训师的优势
企业内训师开展的内部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培训效果好,培训方式灵活自由,能有效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增强企业凝聚力等诸多优势,因此,培养企业内训师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企业培训师与企业内训师的区别与联系
1.企业培训师与企业内训师的区别
第一,企业培训师主要针对外部企业客户授课,培训对象为外部企业与个人,授课内容因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需求而变化较大,会影响到培训效果;企业内训师主要针对自身企业授课,培训对象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效果较之更有效。
第二,企业培训师有专门的销售人员,企业内训师无需销售人员。
第三,企业培训师的业绩主要体现于销售业绩,薪金根据业绩浮动很大;企业内训师的业绩体现于培训效果,工资浮动较小,较之更为稳定。
2. 企业培训师与企业内训师的联系
企业培训师与企业内训师虽有区别,但它们都是专职于企业的培训,都对其自身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五、企业培训师与企业内训师的发展展望
在企业内训师与企业培训师之间转变,是解决企业培训师发展瓶颈的有效策略,是促进企业内训师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是建立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企业内训师具有很丰富的岗位实践经历,对企业的各类业务非常熟悉,对企业存在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能更好地开展好培训工作,正是具备了企业培训师发展瓶颈中的要素;而企业内训师的培训范围扩大,也需要向企业培训师转变。同样,企业培训师为了能改善培训效果,克服发展瓶颈,可以专属于某些企业,成为企业内训师;并为企业带来先进的培训理念、优秀的培训项目和出色的培训课程。因此,企业内训师可以从企业走出来,在同类企业中交流经验,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向企业培训师的角色转变,以拓展培训业务,发挥更大的培训价值;企业培训师也可以走进企业里,实现向企业内训师的角色转变,丰富岗位实践经历,克服企业培训发展的瓶颈,获得长足的发展。总之,两者各取所长,互为补充,便可以促进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形成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团体,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为了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队伍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企业自身的义务。企业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持久发展的观念,确立稳定用人机制,在员工队伍中发展并建立企业内训师团队,再把社会中的企业培训师请进来,促进两者之间的发展与提高,为建立一支壮大的、高素质的企业培训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M].
[2]孔庆华,人人成为企业培训师——企业培训机制建设的有益探索[J]. 商业文化,2006,(14).
[3]曲树强,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1).
[4]甘绮倩,从职教教师到企业培训师[J].石油教育,2004,(5).
[5]王琳,企业培训师发展感悟[J].中国培训,2006,(3).
[6]邵玉洁,对企业培训师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8,(8).
[7]冯薇,构建企业内训师队伍提升企业内训质量[J].科技创业月刊,2007,(2).
[8]吴栋,企业内训师培养实践[J].人力资源,2010,(2).
[9]庞辉,依托内训新机制推进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0).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农村上网人数激增
农资企业经营的农资产品,无论是购进还是销售,都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粮食水果蔬菜肉禽蛋等日用生活必需品需要从农村购进,而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又需要销售到农村。因此,农资企业要想发展网络营销,首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农民要具备上网的技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份,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底增加1464万。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上网人数的激增,为农资企业发展网络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更多高素质的人群从事农资经营工作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多年,从2000年开始基本完成。因此目前大多数农村孩子都能上到初中毕业。而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等问题导致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回到农村自主创业,这些高素质的人群熟悉农村情况,具备各种网上交易的条件,其中一些人成为农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农资产品经纪人或者中介,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充分了解农资信息,帮助周边的农民在网上联系货源,甚至将贸易扩大到全国各地及国际市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学生种蔬菜等现象说明,虽然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但另一方面说明农资市场出现的商机吸引了这些高素质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随着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也促使农资市场更有理性地发展。
3.农业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农资网站越来越多
在国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目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建立了大量的数据库与信息管理体系,解决了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很多涉农网站开通,比如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国兴农网、农村品市场信息网、中国水果网、中国果品信息网等,通过这些网站可以大量的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农资相关信息,不仅为农民解决了信息流通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为农资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4.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资市场日趋完善
经过十多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已经成长为主要的农资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联系着主要的农资市场,一方面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农民,成为联系农资市场和农资消费者的主要纽带。在这些农资企业的拉动下,我国农资市场数目日趋稳定,成交额逐步上升,已从原来的以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取胜,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商品档次日益提升,交易条件明显改善,农资市场日趋完善,已经具备了通过网络营销走向更加广阔市场的条件。广东省的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初期只是一个7户农民承包的一个小养鸡场,后期经过“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即企业提供鸡苗、养殖技术、饲料和回购,农户只需负责饲养的方式,使这个养鸡场慢慢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三黄鸡和竹丝鸡饲料集团,其年销售总值超过8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二、我国农资企业在发展网络营销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农资企业在当前开展网络营销的有利条件下,很多企业都发展了网络营销的业务,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盲目跟风等情况,在此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1.农资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不全面,缺少网络营销的竞争意识我国农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对于网络0营销的接受要晚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农资受众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本身的因素。农资企业的受众大多是农民,农资企业大多也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无论是资金、信息还是人才都比那些大型企业滞后许多,因此对于新生的网络营销认识不全面,不了解网络营销的影响力和发展前途,不敢也不懂如何进行网络营销,严重缺少网络营销的竞争意识。
2.农资企业网络营销水平比较低,网站建设严重滞后
在网购浪潮的洪流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农资企业开始发展网络营销,但是由于起步晚,缺少实践经验,很多农资企业的网络营销水平低下,网站建设落后。大多农资企业都是将企业的一些简介和组织机构挂在网页上,内容简单,更新缓慢,基本上成为一个摆设。还有一些农资企业网站更为先进一些,但也只是停留在信息阶段,比如介绍企业产品内容,企业产品信息。只有少数一些农资企业进入到了网上销售阶段,可以接受网上订单,了解消费者需求,进行网上调研,开展售后服务等。
3.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不成熟,缺乏安全快捷方便的支付途径
由于农资产品的特殊性,其货款的支付更加需要及时快捷。但由于我国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还不成熟,在网络营销中比较实用的电子货币还没有得到完全认可,如要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大面积地应用,还需要假以时日。目前更多的网络营销都只能是通过网上洽谈交易,成功后再通过信用卡付款,虽说大多数银行也都开展了网上银行,但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存在一个安全保障的问题。大多数农资用户和企业都担心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因而不敢贸然使用。
4.农村网络设施基础比较薄弱,上网费用比较大
农资产品的供销主要还是在农村,但由于农村网络设施相对于城市还很不完善,线路少、速度慢,主要还是上网费用比较高,低端的网络设施和高端的收费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人民上网的热情,制约了农资产品网上营销的发展,成为农资企业网上营销发展一时难以突破的瓶颈。
5.专业的农资网络营销人员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不全面
企业的发展要靠人才,农资企业在发展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农资网络营销人才。目前从事农资网络营销的工作人员大多都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全面的问题,要么具备农资专业知识,要么具有计算机知识。因此大多农资企业严重缺少既有计算机知识,又有农资专业知识,又具备网络营销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三、加快农资企业发展网络营销需要采取的措施
1.建立网络销售信息通道,进行农资信息的双向传递
从事农资产品的相关人员主要有农户、联系农户和企业的中介人员或组织以及从事农资生产的企业三大类,因此农资企业在这些营销主体人中建立网络销售的信息通道,进行双向发展。即在农户信息意识不强、技能不足的情况下,由联系农户的中介人员或组织,比如中介人、农民协会、村级合作社、经营大户及从事农资生产的龙头企业等来传播相关的农资信息,达到进村入户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报纸、电话等方式向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这种双向的信息,将农户和国内外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的一个基本功能。
2.设立企业网站,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站作用
农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自己的企业网站,申请注册自己的网址域名,并将企业的网页地址注册到大家熟悉度高应用比较广泛的大型搜索引擎比如搜狐、百度、雅虎等站点中,使消费者能够通过这些搜索引擎很快就可以找到企业的网站。同时也要加强网站建设,完善网站内容,至少要包括企业情况、产品供求信息、促销活动信息、售后服务标准、销售联系方式、在线销售页面、消费者交流论坛等。还要注意所经营产品和网站风格的协调性、针对性、及时性等,要有企业自己的风格,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起到网站应有的作用。
3.采取整体营销战略,将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结合应用
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开发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不是摒弃传统渠道,而是利用网络提升整体的销售额和利润。农资企业的传统渠道比如人员促销、商、专卖店等,往往是在渠道里全部完成销售过程。但网络销售和传统渠道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既有传统渠道的销售功能,也具有公共关系、广告、促进销售、沟通等诸多功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树立农资企业的品牌形象,通过传统渠道的广告促销,吸引消费者登录企业网站,达到网络销售的目的。农资企业必须将网络销售与传统渠道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被称为北京农产品价格“晴雨表”和全国农产品价格“风向标”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方面积极组织召开农产品推介会、交流会等,打造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该企业也组建了市场信息网络中心,及时收集各地农产品的价格、品种、数量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通过咨询电话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另外,该企业还和农业部、商务部及国家工商总局的信息中心,以及和农业系统专业网站“绿蓝网”、“十亿网”等网站实现了联网,通过这些多方面的途径,该企业目前已承担了首都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并期望将企业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农产品销售“航空母舰”。
4.加快三网融合步伐,改善农民上网环境
由政府主导的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福利、更多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和更新的信息。实现三网融合后,家庭就不需要电视有条线、电话有条线、上网有条线,而是一种线路就可以得到所有的服务。特别是对于农户,改善了上网环境,降低了上网费用,使更多的农户和小型农资企业能够介入网络,增加了农村网络用户规模,为农资企业的网络营销带来了更多潜在消费者,也为农资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空间和经济增长点。
5.重视网络营销调研,建立网站的评价体系
农资企业利用网站进行网络销售调研,统计浏览网站的人数、浏览者所在地、访问的内容、客户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等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来评价本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效果。同时也要建立企业的评价体系,比如企业网站的推广效果是否有效?企业网站存在哪些不足?实际购买农资产品的客户中有多少人是通过企业网站来获得信息的?其通过网络购买农资产品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企业网站反馈是否及时有效?客户是否能够通过网站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通过这些评价体系,来促使农资企业更好地发展网络营销。
6.建立网上销售的服务系统,利用网络直接为客户咨询答疑
1.1自身市场推广力度薄弱由于受到传统销售模式的影响,虽然企业电子商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企业在电子商务宣传推广方面的力度依然较为薄弱。在以往电子商务宣传过程中,往往采取较为传统的一对一式的宣传讲解,凭借宣传资料向客户介绍产品,这种方式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范围的推广宣传,不利于电子商务的有效拓展。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企业自身意识的相对淡薄,同样会阻碍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些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深,没有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有些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模式对企业发展的潜在价值,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1.2网络市场定位不清,行业政策难以有效把握电子商务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并实现在线交易,这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推广的目标定位。目前,很多行业在发展中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电子商务在开展过程中也会受到政策性的影响,这就容易造成部分客户群不能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的有效合作,导致市场效率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政策因素没有进行有效分析,没有对客户进行细分,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最大价值。尤其是各种行业体制的改革,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行业在商品供应、销售方面的重新分配,这些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市场的定位。
1.3网络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电子商务与传统产品网络营销有所区别,尤其是在人才选择方面,网络推广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商品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营销推广能力,需要行业技术、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电子商务人员还需要了解产品成本、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和相关商业重组知识。但目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人员整体素质欠缺,企业也只是对员工进行基本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的培训,在网络应用、营销技能、职业素质、法律法规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企业电子商务网络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1.4网络营销手段单一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方面,往往采用单一的服务式营销,通过网络直接向客户进行产品推销,这就容易引起客户的疑虑和反感,不利于产品的销售。这种销售模式属于粗放式的销售模式,没有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因此,企业电子商务要做好市场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开展多样化的网络营销手段。
2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的有效策略
2.1完善网络平台,找准市场定位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终端市场群体将是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市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渠道,整合产业链,在发展终端市场的同时要兼顾发展第二终端的采购业务,不断降低营销成本,拓展营销渠道,找准市场定位,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中化、精密化、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电子商务的网络市场定位,增强网络竞争力。在进行市场定位、拓展网络销售平台方面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和政府采购来提高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
2.1.1开展网上营销网上营销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能够丰富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完善网络销售平台。开展网上营销,不仅能够降低实体店铺成本,提升价格方面的商务销售优势,而且能够提供更好的附加服务。开展网上营销要提供特色的产品服务,将产品订购、配送、咨询等特色服务融入到网店当中,可以提品信息,要标注产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产品日期、价格等内容;另外要提品查询功能、在线支付功能和配送服务,做好产品售后咨询和服务工作,对有疑问的客户要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客户投诉,保障优质的服务。
2.1.2建立多元化采购平台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建立起多元化的采购合作模式,通过完善采购渠道,做好多元化采购布局,以电子商务模式提供多元化采购服务。这样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商品采购、配送工作,有利于加强基层产品监督工作,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多元化采购平台,能够实现企业B2B电子商务模式,实现自主采购、在线竞价、在线议价、在线付款等网络服务手段,完成产品购销的全程网络服务。
2.2优化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就需要不断优化交易系统,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首先,可以提供低成本、操作简单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标准化的B2B、B2C网络营销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将生产企业同销售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品销售产业链。其次,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方面,要进行市场定位,根据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3拓展网络推广渠道,提升网站竞争力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就需要做好网络推广宣传,不断提高网站的竞争力。首先,企业要做好网站的业内推广工作,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借助行业媒体、第三方合作组织进行宣传,例如利用相关的网站、报刊、行业协会进行宣传,这样能够快速地提高企业知名度。其次,要做好网络推广工作,开展多样化的网络宣传活动,如以产品咨询活动、产品打折活动进行推广,也可以通过线下推广拓展渠道,如通过电视、杂志、电梯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例如,目前淘宝网的“双十一”活动,在开始之前就会通过网站、报纸杂志、广告等途径,开展强大的营销活动,而淘宝网每年也通过“双十一”活动获得客观的收益。
2.4细分客户,开展多样化营销开展网络营销,就要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方式。首先,对于第三方市场,可以提供订单管理、采购维护、区域配送等服务,这样可以为区域商提供低价供货平台。其次,针对基层公司,可以建立区域渠道商系统,将中小产品公司进行有机整合,并与这些公司形成战略联盟,由公司对周边市场进行协调、维护。最后,与独家商建立供应渠道,为商提供种类、价格方面的优越条件,建立具有价格优势的第三方供应体系。这样就能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细分客户,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方式,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营销效率。
2.5加强网络人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确保电子商务健康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不断加强团队素质建设,提高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建设。首先,要不断提高团队的网络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加大团队营销知识以及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让电子商务人员具备高素质的网络营销技能和服务意识。其次,提高人员的整体意识,引导人员树立优质服务、高效技能、不断学习的意识,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
3结语
关键词:;网站设计;数据库设计
一、引言
随着现代物流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网站,面向世界各地的客户介绍自身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状况,在网站上宣传企业所生产的各种新型产品,让那些对产品感兴趣的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而企业可以在网站上,展示出自身的实力,推广各种产品,促成双方合作,实现双赢。
二、需求分析
公司网站需要及时更新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历史、企业文化等)、企业新闻动态、产品销售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可能感兴趣的相关网站,并且要能够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本系统主要分为前台信息浏览和后台数据管理。前台页面主要是对商品的展示、查找、在线咨询;后台管理主要实现对商品的新增和修改等操作。后台管理系统中,只有系统管理员身份有操作权限,需要设计登录验证模块,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对用户权限进行划分。
三、系统规划
公司网站设计是体现公司客户需求、公司管理层运营要求以及反馈信息的最重要、最方便的平台,是企业开展电子设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系统。脱离网站(或者只是通过利用第三方平台)去讨论开发电子商务是不可能的。发展到现代社会,人们更加看重对权利的维护,企业的网址已经被设为特有的网络商标,也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网站则是推广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四、系统设计
1.设计目标
(1)基本实现公司应用所需全部要求。
(2)网站模块明晰,界面美观简洁,操作简单。
(3)网站设计要有对大众化的搜索引擎链接,甚至网站中包含本站的友情链接、最新公司招聘信息、招聘资讯、栏目调查。友情链接可以方便用户浏览其他网站资源;推荐招聘企业的信息对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安全性检测: 新闻资讯过期之后将不在网站上显示,防止企业用户接受有害或垃圾邮件;对用户提交的数据要进行过滤,以防非法录入信息。
2.具体模块设计
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前台网站设计、后台管理设计。
(1)后台管理系统模块
密码管理:一方面,后台网站管理需要检验账号和密码是否符合管理员数据表已有的管理员账号;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用户密码修改。企业信息管理:主要实现对企业名称、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的维护。新闻中心管理:主要实现对企业新闻的新增和修改操作,在新增过程中实现文字的编辑和图片的编辑,同时要支持附件上传功能,可以对重要新闻做上标记。留言板的管理:主要是对客户留言信息的回复和留言的删除。在通用模块里面已经分析过了,而对留言的删除是把删除标记设置为1,让数据不能被访问。
(2)前台网站设计
公司简介浏览:一方面是企业的主要产品以及产品类别,产品制作使用的先进技术等。另一方面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公司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公司运营所秉承的文化精髓等。新闻动态模块:企业新产品介绍、新技术的引进、公司项目进展相关新闻、公司人员调整、薪资调整说明、公司媒体宣传等;定制问答:定制回答一些顾客常会遇到、不了解的问题,如产品尺寸规格、印刷问题、询价问题等;联系公司:提供客户联系公司的地址、邮箱、手机号、联系人等联系方式;在线留言:客户需要先登录网站,再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标题、咨询内容、姓名、联系方式等;近期产品展示:此模块展示公司最新生产供应的产品信息。
五、系统模块实现
1.硬件环境
(1)服务器。内存:至少512MB,推荐2G及以上;硬盘:推荐80G以上;CPU中央处理器:主频 1.5GHz以上;网卡:100Mbit/s。
(2)客户端。内存:64MB及以上;CPU中央处理器:主频 300MHz以上;显示器:推荐使用分辨率1024×768及以上。
2.软件环境
(1)服务器端。数据库:SQL Server2008;服务器:IIS V6.0;操作系统:支持各种服务器系列操作系统,推荐windows7。
(2)客户端。浏览器:IE6.0及以上、360浏览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