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投资情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7 16:20: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投资情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投资情况

第1篇

一、近年来我市工业投资的总体情况

*年以来,通过实施“2133”工程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全市工业投资得到较快发展,至*年底,五年内全市共计完成工业投资153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36%,比“九五”提高近10个百分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石化化纤、冶金钢铁、机械装备和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济钢集团总投入近200亿元,占全市钢铁行业总投资的90%以上。通过实施薄板坯连铸连轧程、燃气—蒸汽联合发电一期、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等项目,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品结构实现了由普碳钢材为主向品种钢材为主的转变,跻身全国钢铁行业十强,实现了企业规模膨胀与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协调发展。另外,重汽集团、将军集团、济柴集团、浪潮集团等一批骨干优势企业的异地迁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企业规模、产品档次、效益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可口可乐、伊利乳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但同时,随着一批济钢、济柴等重点企业迁建或技改项目的陆续完工,自去年以来,我市的工业投入增长幅度逐渐放缓,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压力比较大。

从工业投资所占比重看,*、*、*、*、*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1.9%、39.9%、41.1%、36.9%、33.6%,工业投资比重的逐步下滑,对全市投资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增长态势看,*年全市工业投入仅增长10.7%,今年前两个月完成14.9亿元,下降2.7%,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的22%,比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51.5亿元,同比增长10.5%,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的27.3%,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投资下降36.8%,电子行业下降26.7%。

二、一季度部分重点工业企业投资情况

目前全市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包括吉利汽车轿车整车生产项目、*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青年汽车项目、中车集团*车辆有限公司项目等。其中*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投产,其余项目正处于建设的高峰期,是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一季度的统计数据看,除吉利汽车项目投入较大,其余项目完成投资量很少,有的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初步调度,吉利汽车轿车整车生产项目总投资60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其中今年1-2月份完成10万元,三月份完成3.4亿元,主要是设备及车型的研发投入;青年汽车生产项目总投资63.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完成3769万元;中车车辆总投资67亿元,累计完成4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完成10万元;同欣电子总投资10亿元,累计完成1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完成5万元。通过实地查看和企业座谈,我们发现影响这些项目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由于孙村片区规划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仍在建设当中,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同欣电子、吉利汽车、青年汽车等项目前期投入较大,目前已基本形成发展框架,生产生活废水排放逐步增加,孙村污水处理厂虽已做为单独选址项目由高新区上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但因审批周期过长和衔接工作不及时,导致项目没有按时动工,目前刚刚开工,又因为规划等原因面临停工,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进度。另外,在企业建设、生产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电力保障,但是这些企业均为临时性用电,在孙村片区只有烟厂经过市领导的多次协调和现场办公得以解决用电问题。目前220千伏大正变电站已建成送电,但由于变电站站址多次调整,地下电缆未能及时按照供电需求敷设,企业用电需求目前难以保障,变电站也因负荷过小造成闲置。

2、用地问题依然突出。据了解,目前高新区起步区15.9平方公里内的建设用地已基本用完,孙村片区虽占地约80平方公里,但可利用土地不到2万亩,而且基本上也已用完,基本农田这一土地红线对高新区的影响比较明显。在调研的四个项目中,同欣电子占地约400亩,已办理土地使用证的仅204亩,其余用地为基本农田;青年汽车一期占地1007亩,其中有339亩为基本农田,而符合征用条件的用地也尚未取得土地使用证;吉利汽车一期占地1772亩,其中708亩为新征用地,剩余用地采用土地置换方式解决,但目前尚未取得土地使用证;中车集团8个车间共40万平方米已完成基础部分,其中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但专用线建设因土地问题搁置,生产线迟迟无法开工,而且整个项目也没有办理土地手续。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年以来,为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国家加大了对新开工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在产业政策、审核程序、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审查、信贷政策、城乡规划、施工许可等方面予以审查。吉利汽车去年10月份在国家环保局组织的检查中,由于开发区环保设施(主要是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不达标被责令停工,直到年底才续工建设,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计划进度。

此外,在与企业座谈的过程中,还反映了投资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中规费过高,而且收费的名目繁多,如规划咨询费等,据企业介绍,类似的收费省内外许多城市早已取消、而我市目前仍在执行,导致企业项目建设投资成本增高,办理时限延长。二是综合配套不完善,如公交系统仍不健全,目前孙村片区通往市区的公交线路比较少,给企业务工人员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

三、工作建议

总的来看,影响高新区部分企业投资的因素较多,有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调整、资金周转不畅等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作为企业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抓紧研究编制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目前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包括全运会工程在内的城市建设来拉动,今明两年是这些项目投资的高峰期,如何利用好这一有限的时间认真研究促进工业发展、扩大工业投入的问题,对于促进投资持续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抓紧研究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用地,积极引导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二是抓紧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报批工作。目前,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尚未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在修编过程中,城市发展规划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新上项目的选址、土地使用等方面,导致大的项目难以落地,而对在建项目手续的完善和后续建设影响也较大。

第2篇

一、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发展,外方出资比例持续增长,整体质量提高,规模扩大

(一)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持续增长,外方出资比例增大。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持续增长,截至年底,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不含国家总局的数据,下同),比上年增加1.8万户,增长7.3%。其中广东省5.?万户,连续17年保持全国最多,比上年同期增长6.3%,占全国总户数的22.4%。实有户数超过万户的省市有:江苏省3.3万户、上海市2.9万户、山东省2万户、浙江省.9万户、福建省1,8万户、辽宁省1.7万户、北京市川万户、天津市L09万户;以上九省市实有户数之和占全国总户数的83.3%。

国(境)外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信心继续增强,外方出资比例持续增长。全国实有投资总额1463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28.1亿美元,增长11.7%;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为8120.3亿美元,增加835.5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外方出资额6319.4亿美元,增加737.4亿美元,增长13.3%,占注册资本的77.8%,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二)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提高,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实有3.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327户,增长16.3%,占实有户数的11.9%,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一3000万美元的企业2.5万户,增加3221户,增长14.9%,占实有户数的9.6%,增加0.7个百分点;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6063户,增加¨06户,增长22.3%,占实有户数的2.3%,增加0.3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得益于近年来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一是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2005年是加入WTO的第四年,各项承诺逐步兑现,国家对外商投资的政策不断放宽,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了外商投资者的信心;二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企业登记方式、改革监管模式,积极引导外资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对大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帮助协调、解决设立过程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数首次下降,户均注册资本稳步上升。国家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和资金投放方面的调控力度继续加大,各地招商引资的质量观念逐步强化,不仅考察项目的技术领先性、其对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而且注重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对本地行业的带动性和与本地经济的互补性,招商引资工作逐步向注重引资质量和引资成本的综合规划转变。

2005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3.5万户,比上年减少1270户,下降3.5%,这是近六年来新登记企业的首次下降。新登记企业继续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省市,登记户数超过千户的有:广东省7451户、江苏省5108户、上海市4043户、山东省3612户、浙江省2745户、北京市20]4户、辽宁省1922户、福建省1748户、天津市1104户,以上九省市新登记户数之和占全国新登记户数的84.8%。

在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减少的情况下,外商投资额依然保持上升态势, 新登记企业投资总额182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注册资本1060.4亿美元,增长1%,外方出资906亿美元,增长3.4%,占注册资本的85.4%,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

二、外商独资企业持续增长,占实有户数的57.1%;外方控股企业占实有总户数的75%

(一)外商独资企业增长迅速,占实有户数的57.1%,尤其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快。随着市场环境日益稳定成熟,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外商投资者已经度过了与中方合资合作的探索阶段,逐渐熟悉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自然、文化环境,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自主性较强、灵活性较大的独资经营方式进行来华直接投资。

全国实有外商独资企业14.9万户,比上年增加1.8万户,增长13.9%,占全国实有户数的57.1%,比上年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中外合资企业实有9.3万户,增长0.6%,占全国实有户数的36%,比上年减少2.4个百分点;中外合作企业1.7万户,下降5.2%,占全国实有户数的6.7%,比上年减少0.9个百分点;中外股份公司447户,增长7.2%。

外商独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省继续保持最多,为3.8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25.9%,其次为上海市2万户、江苏省1.?万户、福建省1.4万户、山东省1.2万户,以上五省市实有外商独资企业10.3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69.2%。

(二)外方控股企业持续增长,占总户数的75%。外方控股企业实有19.5万户,比上年增加2万户,增长11.3%,占实有总户数的75%;中方控股企业5.6万户,下降1.1%,占21.4%;中外股份持平企业9496户,下降5.4%,占3.6%。从各省市外方控股企业的实有户数看,最多的是:广东省5万户、占全国外方控股企业总户数的25.7%,上海市2.5万户,江苏省2.4万户,福建省1.5万户,山东省1.4万户,浙江省1.14万户,辽宁省1.1万户,以上七省实有外方控股企业占全国外方控股企业总户数的77.5%。

从各省市的控股比重看,外方控股企业比重较高的是:重庆市1222户,占本市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的92.9%;上海市占86.9%;广东省占85.3%;福建省占84.5%,江西省3099户、占77.9%,天津市8455户、占77,3%,北京市8233户、占75%。

在新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控股企业3万户,占新登记总户数的84.1%,中方控股企业4740户,占13.5%,中外股份持平企业850户,占2.4%。新登记外方控股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6877户、占全国的23.3%,江苏省4316户、上海市3790户、山东省2900户、浙江省2057户、北京市1702户、福

建省1588户、辽宁省1501户,这八个省市的外方控股企业户数之和占全国新登记外方控股企业总户数的83.6%。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个人消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增长较快,第二产业户数发展平稳。随着我国人世承诺的进一步兑现,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从实有户数看,外商投资的重点仍在第二产业,为18.7万户,比上年增加9655户,增长5.5%,占实有总户数的71.8%,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有6.8万户,增加7619户,增长12.7%,占实有总户数的26%,比上年年底增加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有5752户,增长8.3%。

从各行业的实有户数看,制造业实有户数仍然居于首位,为18万户,增长5.4%,占实有总户数的69.2%,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其次为房地产业1.3万户,增长5.3%,占5.1%:批发和零售业1.2万户,增长18.3%,占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075户,增长40.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183户,增长38.9%。

(二)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行业。第三产业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新登记1.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8%,占新登记总户数的34.8%,比上年同期增加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登记2.2万户,下降12.1%,占62.9%,比上年减少6.2个百分点。

从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速度看,增长较快的行业都集中在第三产业,个人消费服务、公共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和科学研究、通信、软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批发和零售业新登记2151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41户,增长41.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350户,增长26.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87户,增长25.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40户,增长23.9%。

四、外资并购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两省

近年来我国关于外资并购的法规陆续颁布,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中国吸引外资与并购活动的进行,外国投资者对境内企业的并购发展较快,其中以直接购买股权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增长迅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两省。

(一)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并购境内企业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增长尤为迅猛,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两省,截至2005年底,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并购境内企业725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86.8%,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8%;注册资本2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注册资本的3%。

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并购境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两省,其中广东省实有4127户、注册资本205.4亿美元,江苏省实有2230户、注册资本26.6亿美元;以上两省此类并购企业数之和为6359户,占全国外国投资者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企业数的87.6%,其注册资本之和为232亿美元,占外国投资者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注册资本的93.9%。

从产业来看,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并购境内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77户,增长45.3%,注册资本1.5亿美元,增长98.6%,第二产业6295户,增长96.4%,注册资本213.2亿美元,增长40.5%;第三产业883户,增长41.3%,注册资本32.3亿美元,增长38.2%。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最多,为618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99.5%,占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并购境内企业实有户数的85.3%,注册资本204.4亿美元,增长42.7%,占全国购买中方股份注册资本的82.8%:其次是房地产业277户,增长43.1%,注册资本17.1亿美元,增长26.3%。

(二)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内资企业股份并购内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重庆三省卞。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内资企业股份并购内资企业899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4.1%,注册资本65.1亿美元,增长川倍。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重庆三省市,其中广东实有280户、注册资本14亿美元,山东实有136户、注册资本4亿美元,重庆实有126户,注册资本2.1亿美元,以上三省并购户数之和为542户;占全国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内资企业股份并购企业数的60.3%。

从产业来看,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内资企业股份并购内资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14户,第二产业574户,增长61.2%,第三产业311户,增长22.4%o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实有最多,为,532户, 比上年同期增长71.6%,占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内资企业股份实有户数的59.2%,注册资本23.9亿美元,增长51.6%,占购买内资企业股份注册资本的36.7%。房地产业增长较快,实有?5户,增长55.7%,注册资本6.4亿美元,增长87.2%。

五、外商投资来源地日趋多元化,拉丁美洲、非洲和欧洲的投资增长迅速

(一)外商投资仍以亚洲为主,拉丁美洲、非洲和欧洲的投资增长迅速。外商投资来源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亚洲仍是外商投资企业最主要的来源地,但在实有总户数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的投资迅速增长。

亚洲地区投资的企业实有19.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1%,占总户数的73.4%,比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其次为北美洲2.9万户,增长5.7%。

从增长速度来看,拉丁美洲实有投资1.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占总户数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投资总额1977.1亿美元,增长33.2%。非洲投资2169户,增长17.1%,投资总额192.7亿美元,增长39.2%。欧洲1.5万户,增长13.5%,占总户数的5.9%,投资总额1373亿美元,增长15.4%o大洋洲7061户,增长11.2%,投资总额136.7亿美元,增长26.1%。

(二)外商投资主要来自香港、台湾、美国、日本、韩国等地。从国别和地区来看,投资企业最多的是香港,为1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3%,占总户数的38.4%,比上年减少川个百分点;其次为台湾2.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美国2.4万户、增长5.4%,日本2.2万户、增长9.1%,韩国2.1万户、增长12.3%,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首次突破万户,达到1.1万户,增长21.6%,以上六个地区投资总户数为20.5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78.8%。

六、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增长较快,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三省市

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户数增长较快,全国实有常驻代表机构5.3万户,比上年增加5723户,增长12.1%。

常驻代表机构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三省市,广东实有1.5万户、增长9.5%;北京1.01万户,增长10.4%;上海1万户,增长14.6%。这三个省市常驻代表机构之和占全国常驻代表机构总户数的66.2%。

新登记常驻代表机构666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外商投资企业违法户次减少,罚没金额增加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年检为契机,突出审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积极推行预警和行政告诫制度,做到关口前移,同时不断深化信用分类监管,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监管层次,提高监管效果。

第3篇

今年1—4月,全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均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协调稳定。1-4月份,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75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工从多年米的情况看,乡镇企业要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主线,扎扎实实地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再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靠外延扩张的路子,也不可能再靠国家多少优惠政策来扶持了,而是要坚持自力更生,扬长避短,走改革开放、体制创新、依靠科技、加强管理的发展路子。

(一)乡镇企业要在农村个私经济和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壮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乡镇企业要勇于从那些不具优势的领域中退出本,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近10多年的乡镇企业发展看,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是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县以下,不要在公与私各占多少比例上作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又专门制定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就是要依法对个私经济加以保护,促进个私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有着天然的地缘、人缘和血缘关系,农业为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都大有作为,农产品开发潜力很大,如长丰双墩面条厂,1985年10多个人起家生产面条,现在总资产3亿多。我国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比重很低,农业产业化的过程需要乡镇企业的参与。农业产业化就是要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需要乡镇企业更好地解决农村工业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工业利润来补偿,但大部分农村经济得不到大工业的支持,因此,这种补偿任务就自然落到乡镇企业的头上,乡镇企业参与农业化的过程也是壮大发展自身,提高效益的过程。推广农业产业化,可以围绕优势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二)乡镇企业要走集中发展的道路,加快小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在发展乡镇企业之初是难以避免的;在乡镇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目前乡镇企业竞争力弱,一个突出问题是布局分散。企业组织结构集中度低、关联度小、缺少专业化协作和规模效益。据有关研究表明,乡镇企业由于过于分散,用地规模增加了1/3,能源利用率降低40%,基础设施投资增加20-30%,行政管理费增加40%,人力增加1—2%,最终表现为资金利润率比相对集中降低20%左右。因此,加快小区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向小城镇集中是今后的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靠小城镇的集约优势,才能有乡镇企业的集约经营,借助小城镇,乡镇企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一是发挥商品流通的集散作用优势,二是发挥共享能源、交通、信息、市场的优势,三是发挥工业生产的聚集效益的优势。另外,集中起来也便于增强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三)乡镇企业要注重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必须创造条件用先进的技术和工业设备,改造现有企业,推动结构升级。现仟“十五小”要不要都关掉,我认为小并不一定不好,小企业只要不污染,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就应该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包袱小,灵活性大,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生命力,关键是扶持他们在技术设备上、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不应该采取一关了事的办法。乡镇企业必须主动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挂钩,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对那些以生产大路货、低档次、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弱小乡镇企业,要注重改造传统产业、技术、设备,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四)乡镇企业要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往那种只要有产品就不愁没市场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任何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对弱小的乡镇企业尤其如此。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正所谓千军万马搞推销,走遍了千山万水,费尽了千言万语,经受了千辛万苦,最后换来了千金万银。乡镇企业在城乡都有广阔的市场,关键是立足实际,从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出发,抓住经济发展突破口和增长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开拓这个大市场,为乡镇企业发展拓展生存空间。

总之,我们办企业不能因为有教训就不敢往前走,不能因卡了一下喉咙就不敢再吃饭,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展新世纪的乡镇企业是大有作为的!

业增加值9132亿元,同比增长13.9%;营业收入50619亿元,同比增长13.7%;出货值4684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利润2802亿元,同比增长14.0%;上交税金1054亿元,同比增长15.4%,各项指标均保持了协调稳定的运行态势。

(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销衔接良好。1-4月,乡镇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166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销售产值37970亿元,同比增长14.0%;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4.5%,比去年提高0.35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三)规模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对乡镇企业整体发展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截止到4月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单位达132000多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3600多个,1-4月,累计实现增加值3634亿元,同比增长22.8%;出口产品交货值3522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乡镇工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6.1%上升到38.9%,上升了2.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出货值占全部乡镇企业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72.6%上升到75.2%,上升2.6个百分点。

(四)对外出口增长加速,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今年1-4月,乡镇企业出口增幅达22.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86%上升到11.66%,提升0.8个百分点,表明乡镇工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稳步提高。

分析今年头4个月乡镇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因,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技术改造加快。2003年,乡镇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712亿元,其中42.3%是技术改造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推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带动农村建筑业和今年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着重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示自己的优势,推介自己的项目。去年,全国乡镇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含港澳台资)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大量外资的引进和“三资”企业的投产为今年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块状经济凸现聚集效应和龙头优势,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国有各类乡镇企业园区8000个,入园企业总体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发达省市的乡镇企业园区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园区已成为高新技术的聚集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为今年第一季度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是各地区围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重庆市开始建设103个经济强镇,预计将有6万农村劳动力在这些城镇就业。其中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的乡镇企业务工人员占当地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分别达到64%和62.5%。沙坪坝区乡镇企业支付的职工工资相当于为当地农民人均提供收入257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6.37%。安徽桐城县大关镇现有740个养鸭大棚,饲养蛋鸭百万余只,4个鸭蛋加工企业年加工鸭蛋4000多万枚,年营业收入1.7亿多元,全镇有3000多人从事蛋鸭加销,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蛋鸭系列开发在1/4以上,由此大关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蛋鸭第一镇”。类似重庆市和安徽的事例在各省市不胜枚举。

二、当前全国乡镇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地区生产要素紧缺

目前,全国许多地区出现了电力紧张,尤其是华东电网供电缺口较大,一些地区的乡镇企业生产“开四停三”,生产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全国水泥、钢铁等高运量行业的迅速发展,部分地区交通运输能力吃紧,煤炭运输出现阶段性告急。同时,部分地区土地、供水也出现紧张状况。乡镇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2003年增幅虽然达到20%以上,但明显低于冶金、炼焦等原材料行业的增长水平。据一些地区反映,这种状况目前仍没有明显的变化。另外,乡镇企业还存在一些行业局部发展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三)“高进低出”的价格走势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

2003年,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平均上涨了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两者涨幅差达2.5个百分点。这对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压力,尤其是对化工、化纤、纺织、机械等行业利润影响较大,目前这种情况仍无明显的改观。

(四)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面临新的考验

目前,乡镇企业纺织服装、矿产品和轻工类产品出口增长居前,机械、化工类产品出口增长较慢,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品为主。近来,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出口产品所采取的贸易壁垒明显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成为反倾销和绿色壁垒的主要指向。乡镇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水平不高,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得乡镇企业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五)东中西部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东部地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国际产品结构大转移中,充分发挥了区位优势和经济先发优势,发展速度快,投入后劲足,是全国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西部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东西合作和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与东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趋势。今年1-4月,东部地区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6.0%上升到66.8%,工业增加值由72.8%上升到73.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由80.4%上升到82.1%;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94.2%上升到95.1%;中西部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乡镇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农民就业增收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其核心就是农民就业和增收。围绕农民就业增收,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的形式。

(二)对乡镇企业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乡镇企业发展使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出现很大差异,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一是按企业规模分,规模较大的企业重在支持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能力、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提升竞争能力;小企业应重在培育,要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加强扶持力度,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二是按区域分,东部地区和乡镇企业较发达的省份,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产业升级,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中西部乡镇企业欠发达的省份应着重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按照区域特点分类指导。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东西合作,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对食品加工业要加强监管力度,务必保证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三)加快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为乡镇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公益、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社会和由专业协会指导企业开展的自律等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四)增强乡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素质,加快推进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积极鼓励乡镇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培育外经外贸人才,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办企业,设立营销网点和办事机构。

(五)切实加强对乡镇企业的规划、指导

利用国际经济复苏和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的有利时机,结合“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加强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着重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集聚、产业扶持等方面,引导乡镇企业走集聚发展的路子。鼓励上规模乡镇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各级政府要加强与规划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扶持政策的配套。

从多年米的情况看,乡镇企业要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主线,扎扎实实地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再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靠外延扩张的路子,也不可能再靠国家多少优惠政策来扶持了,而是要坚持自力更生,扬长避短,走改革开放、体制创新、依靠科技、加强管理的发展路子。

(一)乡镇企业要在农村个私经济和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壮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乡镇企业要勇于从那些不具优势的领域中退出本,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近10多年的乡镇企业发展看,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是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县以下,不要在公与私各占多少比例上作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又专门制定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就是要依法对个私经济加以保护,促进个私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有着天然的地缘、人缘和血缘关系,农业为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都大有作为,农产品开发潜力很大,如长丰双墩面条厂,1985年10多个人起家生产面条,现在总资产3亿多。我国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比重很低,农业产业化的过程需要乡镇企业的参与。农业产业化就是要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需要乡镇企业更好地解决农村工业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工业利润来补偿,但大部分农村经济得不到大工业的支持,因此,这种补偿任务就自然落到乡镇企业的头上,乡镇企业参与农业化的过程也是壮大发展自身,提高效益的过程。推广农业产业化,可以围绕优势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二)乡镇企业要走集中发展的道路,加快小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在发展乡镇企业之初是难以避免的;在乡镇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目前乡镇企业竞争力弱,一个突出问题是布局分散。企业组织结构集中度低、关联度小、缺少专业化协作和规模效益。据有关研究表明,乡镇企业由于过于分散,用地规模增加了1/3,能源利用率降低40%,基础设施投资增加20-30%,行政管理费增加40%,人力增加1D2%,最终表现为资金利润率比相对集中降低20%左右。因此,加快小区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向小城镇集中是今后的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靠小城镇的集约优势,才能有乡镇企业的集约经营,借助小城镇,乡镇企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一是发挥商品流通的集散作用优势,二是发挥共享能源、交通、信息、市场的优势,三是发挥工业生产的聚集效益的优势。另外,集中起来也便于增强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三)乡镇企业要注重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必须创造条件用先进的技术和工业设备,改造现有企业,推动结构升级。现仟“十五小”要不要都关掉,我认为小并不一定不好,小企业只要不污染,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就应该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包袱小,灵活性大,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生命力,关键是扶持他们在技术设备上、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不应该采取一关了事的办法。乡镇企业必须主动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挂钩,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对那些以生产大路货、低档次、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弱小乡镇企业,要注重改造传统产业、技术、设备,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第4篇

投资是我国各类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条件,更是企业实践运营与优化创新工作的保障性内容,在我国社会整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国内企业在经营与选择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大、更多的考验,企业发展的形势也会变得更加严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行选择性投资,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难题。通过对我国各类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遭遇的投资风险情况进行探究,可以明确地了解到,在我国各类企业发展与运营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确保企业的实际利益不会受到投资风险情况的影响,企业在运营与投资过程中都会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与规避措施,企业决策者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准确把握企业投资运转的方向,通过在投资过程中施行一系列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使企业在资金投入后获得一定的安全保障,以此实现企业投资风险的有效规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运营与投资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的危害性,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风险规避策略,以此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进行运营和发展。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

我国企业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其投资风险出现的几率往往会随着市场因素而产生相应改变。通过对我国各类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探究与分析,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我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其投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对外投资风险和对内投资风险。

1.对外投资风险具体指的是企业在经营与运作的过程中,对国外市场进行投资进而导致的市场风险情况。我国企业在预防对外投资风险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因素以及货币情况的制约,更会受到我国税法以及财政情况的影响,因此,国内企业往往难以有效预防对外投资风险。

2.对内投资风险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息息相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受到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商品材料等供应物的价格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因此,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以及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对内投资风险,风险的具体情况与企业投资和经营的力度紧密相关,对内投资风险的危害程度更与项目活动材料价格的变动因素息息相关,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投资运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都会对企业经营的成果带来不确定影响。

三、规避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则

1.一对一原则。企业单位在对目标项目工程进行投资与决策的过程中,应秉承一对一的处理原则,以项目主体为中心,在投资过程中明确投资重点,以此提高企业投资的有效性,极大的避免投资风险因素。首选,企业当中不同的单位在申请项目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混合申报的情况,在针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出资单位不能与投资单位相互分离。其次,企业单位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应与目标项目的实施单位相一致,以此保证项目工程的执行进度。再次,企业单位在进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项目工程出现了问题或者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出现了问题情况,企业单位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履行自身的义务,确保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与实施单位的要求相一致,为寻找问题情况的根源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次降低投资风险。

2.投资项目分步审核。企业单位在投资大型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投资项目分部审核的原则,对大型投资项目工程进行分批次的审核与调查,确保项目工程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企业单位在对大型投资项目进行分步审核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预算以及整体框架进行调查与研究,一旦审核通过,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最终金额绝对不能高于预算。其次,企业单位在实施分步审核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项目计划,对项目工程投资内容进行分期、分次逐步上报,通过对阶段性的投资金融进行验证,在完全批复后才可以着手执行项目。

四、企业规避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

1.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规避途径。针对我国企业单位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投资风险情况,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对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与管理,使企业单位能够在投资决策阶段开展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以此降低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的几率。企业单位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风险规避,首先应当认真搜集我国市场环境当中的相关信息,积极开展投资风险预测等工作。其次,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还应亲自参与到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活动当中,协同技术研究人员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企业单位开展项目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2.投资实施阶段的风险规避途径。针对我国企业单位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投资风险情况,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对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与管理,使企业单位能够在投资实施阶段开展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确切把握最佳的投资时机,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单位在投资实施阶段的风险规避过程中,首先应准确选择投资的时机,确保资金投入时,项目工程正处于稳定时期。其次,企业单位还应该加快投资计划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缩短投资项目的回收时间,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商机。再次,企业单位在投资的实施阶段,应准确把握投资机会,避免投资时机被白白浪费的情况发生,通过缩短建设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几率。

第5篇

关键词:增资扩股;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71-01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份额发生变化的会计处理,只涉及持股比例不变和部分股权处置的情况,未涉及因增资扩股等原因引发投资企业股权比例下降,但其投资额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例如如下情况:一、对被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前控制,增资扩股时投资企业未按原持股比例取得被投资企业增资的份额,此时投资企业出资额未发生变动,其持股比例被稀释摊薄,从而引起投资企业享有该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份额发生变动,增资扩股后投资企业仍然对该被投资企业控制;二、对被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前控制,增资扩股时投资企业未按原持股比例取得被投资企业增资的份额,此时投资企业出资额未发生变动,其持股比例被稀释摊薄,从而引起投资企业享有该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份额发生变动,增资扩股后投资企业失去对被投资企业控制,变为重大影响。被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投资企业面临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要是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权益变动的确认和计量。

当被投资企业增资时投资企业未按原持股比例取得被投资企业增资的份额,此时投资企业出资额未发生变动,其持股比例被稀释摊薄,从而引起投资企业享有该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份额发生变动。当每股增发价格或每单位份额的增资大于或小于增资前投资企业每股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投资企业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对此的会计处理有两种:一是将投资企业权益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二是将其视同被投资企业净利润以外的因素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益。对于情况一增资前控制,增资后仍然控制的情况,虽然准则没有规定明确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根据财会便[2009]14号及财会(2009]16号规定,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在前后都是控制的情况下,除子公司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会计处理,都是要计入资本公积。对于情况二增资前控制,增资后变为重大影响的情况,被投资企业权益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还是计入资本公积就颇具争议。以下以A公司下属子公司B公司增资扩股为例,对情况二的会计实务处理进行解析。

第6篇

关键词 创业资本;联合投资;不完全合同;创新;声誉

作者简介:李金龙,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费方域,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200052

谈 毅,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一般情况下,创业资本家为了规避投资的高风险往往拥有强力的控制权,比如董事会权利、转换权、随时放弃投资的权利等等(Kaplan and Stromberg.2002,2004)。然而,这又导致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经常发生创业资本家利用行使监督权利之便窃取企业家的技术和创意。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创业企业在产品创新上相互竞争,而他们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相互可替代性。创业资本家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保证投资收益,往往对多个企业家采取“锦标赛式”治理机制。[1](18―28)也就是说,创业资本家对同一类项目往往要资助多个企业家,然后根据各自的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尤其在研发阶段结束时,创业资本家实际上可以估计出各个企业家对最终价值的贡献度,并且相应地获得有关研发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创业资本家往往会按照谁预期会创造出更高价值的标准,从每个项目中选定一个企业继续投资以使项目得以完成。因此,创业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往往会放弃大多数企业家并自然而然地“拿走”技术和创意应用到继续投资的企业。

其次,在创业投资领域中有关企业家的技术以及创意一般没有取得专利,不能得到一些相关法律的保护;即使可以诉诸法律手段,往往又因为在调查取证方面的困难而不了了之。

企业家预期到创业资本家会发生窃取行为的情况下,会明显降低甚至丧失研发创新的激励,从而最终导致项目失败。因此,窃取行为严重威胁着创业投资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美国的硅谷似乎是一个例外。Lockett和Wright(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硅谷的创业投资产业充满了创新的气息:这里聚集着美国一半的创业投资公司,创业资本家之间就像是俱乐部的成员,他们往往对创业项目进行联合投资。[2](90-375)所谓联合投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投资公司投资于某一特定项目。它可以是多个创业投资公司同时投资于该项目,或者一个创业投资公司投资在前,其他的创业投资公司在同一投资年度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投资。联合投资的具体运作要求各个独立的创业投资公司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一致的决定,项目所产生的最终回报也会在各个独立的创业投资公司间进行分配(Bran―der,1994)。这里显然存在一个问题:联合投资和激励创新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呢?本文基于不完全合同的分析框架从激励创新的角度出发,试图对此进行经济学解释。

一、相关的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创业投资中联合投资的文献研究大致分为三种理论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金融风险角度出发,认为通过联合投资可以多样化投资组合,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3](32-119)后来的Locker和Wright(1999)通过基于英国国内创业投资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理论观点。[4](24―303)

第二种观点从管理资源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资本联合投资可以加强管理的质量(Barry et.al,1990;Bygrave and Tinmaons,1992)。这种观点认为,参与联合投资的创业投资公司可以分享投资信息,从而优化项目的选择、增加投资项目的价值。特别是当各个参与主体在投资专长、社会网络和经验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Sah and Stiglitz,1986)。后来Brander(2002)基于加拿大国内创业投资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理论观点。[5](51―423)

第三种观点从项目来源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资本联合投资可以扩大获得优秀项目的渠道,同时也节约了寻找、审查项目的成本。[6](473―524)和国外对联合投资研究相比,国内的大多数著作局限于一般性研究,并未从参与联合投资的各微观主体出发进行系统研究。[7](43―46)

上述三种观点大都从风险分担和信息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强调联合投资的重要性。而本文则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构建模型,系统研究了联合投资和创新激励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与基本假设

这里的模型存在两类参与人: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并且都是风险中性的。模型分为两期,并不考虑时间折现。第一期为产品研发阶段具有技术风险,设研

另外,据Lener(1994)对271个生物技术企业的651轮投资的实证研究,联合投资具有以下特点:(1)联合投资非常普遍。随着企业的发展,后期的联合投资人数有所增加;(2)缺乏经验的创业资本家倾向于同有经验的创业资本家联合投资。[8](92―674)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可知,在第一期(即研发阶段),只有一个创业资本家投资,称之为主导者(leading venture capitalists);而在第二期(即商业化阶段),主导者必须联合其他拥有声誉的创业资本家联合投资。这些创业资本家称之为跟随者(fol-low―on venture capitalists)。为了便于分析,设他们具有同样的声誉Ω>0,只是出资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假设3:联合投资的规模为N>1。在研发阶段只有一个主导者投资。在商业化阶段进行联合投资,跟随者

只出资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9]

三、合同完全的情况

在这种理想状态下,创业资本家和企业家双方在时刻1对未来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描述,因而能在合同中对这些状态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行动做出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还要求第三方(如法院)可证实,从而使得合同能够执行。[10](281-316)这种情况下,投资双方就可以通过在时刻1签订合同防止发

生窃取行为。比如,通过严厉处罚使得创业资本家发生窃取的机会成本超过其收益。

在时刻2,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的期望净收益分别为:

(3)式表明,在合同完全的理想状态下,双方边际努力投入之比等于双方的边际产出之比。

四、合同不完全的情况

然而,由于创业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信息不完全等原因,投资双方无法在时刻1就对未来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描述,因而不能在合同中对这些状态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行动做出详细的规定。即使能预测和描述这些状态,也由于存在第三方(如法院)的不可证实性,使合同的执行变得困难。也就是说,虽然企业家对窃取行为提出上诉,但法院无法完全判断从而发生误判。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在时刻2的期望净收益为:

显然,比较(5)式和(2)式,投资双方在合同不完全的情况下各自投入努力要小于完全合同的情况。

结论1:和合同完全情况相比,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在合同不完全的情况下降低了努力投入水平,即双方此时的努力投入不足。

实际上,结论1具有很强的直观意义。这是因为,如果企业家在预期到创业资本家会发生窃取行为的条件下,那么,企业家肯定会降低自己的努力投入;反过来,创业资本家也会预期到企业家会这样做,从而也会降低自己的努力投入。因此,最终导致双方都投入不足。

由假设2可知,创业资本家在他的窃取净收益低于损失时,将不发生窃取行

(7)式第一项表示在创业资本家不发生窃取的条件下,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第二项表示在创业资本家发生窃取的条件下,企业家获得的法律赔偿;第三项是企业家在商业化阶段投入的努力成本。如果创业资本家在商业化阶段的净收益等于其付出的努力成本,即满足:apπ=K(pv) (8)

(8)式表明,创业资本家在这种情况下的期望净收益为0。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指在双方合作创业的过程中,企业家“榨取”了全部的合作剩余。通常只有当企业家拥有完全谈判力(bargainingpower)时才可以这么做。而企业家拥有完全谈判力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企业家拥有创业企业的控制权。

把(8)式代人(7)式,就得到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的期望净收益为:

如果θ=0时,即企业家预期创业资本家不发生窃取行为时,那么(10)式可整理为(3)式,这意味即使在合同不完全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家掌握控制权并由此而拥有完全的谈判力,那么最终可以达到完全合同情况下的效率。即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的努力投入可以达到最优,即投资双方投入努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结论2:即使在合同不完全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家在时刻2掌握控制权并由此而拥有完全的谈判力,那么,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的努力投入可以达到最优,即投资双方投入努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事实上,结论2成立的前提是企业家预期到创业资本家不发生窃取行为,即(6)式总是成立。也就是说,如果(6)式不成立;结论2将不再成立,这时即使企业家掌握控制权并且拥有完全的谈判力,投资双方的努力投入也不会达到最优。而在发生后者情况的条件下,通过联合投资就可以解决问题。

五、联合投资的均衡

在联合投资情况下,由于众多的跟随者只出资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只有主导者有可能发生窃取行为。如果企业家上诉成功将导致联合体的整体声誉受损,那么只有当窃取收益超过整个联合体的整体声誉时才可能发生窃取行为。

结论3:必然存在一个N*>1,使得创业资本家联合投资的规模N≥N*时,企业家将会预期创业资本家不发生窃取行为,从而使得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在联合投资的情况下达到效率最优。

证明:由前面分析可知,只有当联合投资的声誉资本和法律成本之和大于窃

(12)式表明,主导者的声誉资本越大、跟随者的声誉资本越大、法律成本越大,最优联合投资的规模就越小;反过来,如果通过窃取收益越大,最优联合投资的规模就增加。也就是说,如果声誉资本足够大,法律成本足够高,即使是小规模的联合投资也可以防止发生窃取行为;反之,如果窃取的潜在收益足够高,只有大规模的联合投资才能防止窃取发生。

六、结论和建议

以往的文献研究认为,由于创业投资过程中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创业资本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往往需要掌握一些名义控制权。[11]比如,董事会席位以及其他一些合同规定的权利等。[9]但是,这又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创业资本家通常进行组合投资,即使在同一时期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投资,这就使得他们可能窃取企业家的创意用于其他项目从而获得一定的租金,从而侵犯了企业家的知识产权。

第7篇

关键词:股权投资;财务分析;经营;业绩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资本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股权投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活动,它不仅为投资方带来了客观的投资收益,还促进了目标企业的发展。但股权投资伴随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投资方巨大的利益损失。所以,股权投资活动初期,投资方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工作,只有掌握目标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一、财务分析对股权投资的重要作用

股权投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较为常见的投资行为。顾名思义,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通过购买目标企业股票来获得该企业经营收益分配权或控股权。在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股权投资行为也逐渐规范化,投资方想要实现目标收益和避免投资风险,就必须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如分析目标企业所属行业信息、分析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确定该投资行为的可行性。财务信息能够最直观的反映一家公司或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更能从侧面反映出该公司或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以,财务分析又是股权投资分析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投资方通过查看财务分析结果,来了解目标企业过去经营阶段的财务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出目标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以及该股权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投资方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但财务分析工作并非那么简单,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庞大,并且对目标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才能准确挖掘出目标企业财务信息中蕴含的潜在具有价值的内容。

二、股权投资的财务分析要点分析

财务分析是股权分析中的关键环节,该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股权投资项目是否能实现预期收益。过去,由于财务分析工作出现问题导致的股权投资风险比比皆是,这更加说明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是否能真实反映目标企业财务、经营各类情况,一方面取决于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另一方面取决于分析工作者对财务数据蕴含的潜在信息是否能准确挖掘。通过思考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类型以及财务分析工作的实际目的,可大致把财务分析工作分为以下几点内容:(1)通过目标企业的损益表来分析出该企业过去阶段内经营业绩增长情况,如该企业业绩是否处于稳定增长、平衡不变或持续下滑这三种情况,从而进一步反映出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损益表还能分析出目标企业过去阶段内的盈利能力,并推敲出未来阶段内是否具备上升空间。(2)通过目标企业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出该企业的经营效率,而经营效率最能直观反映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并且,通过核算目标企业的负债率来查看该企业是否处于健康的负债状态。(3)对企业现金流表的分析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现金流表最直接反映目标企业现金流状态,通过分析现金流可看出目标企业经营情况是否真实以及过去阶段内融资活动是否合理。总之,财务分析具体含有以上几点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诸多要点,以下将全面讲述各财务分析工作的要点:

1、对目标企业业绩增长的分析

对目标企业业绩增长的分析是财务分析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分析目的在于查看目标企业过去阶段内的业绩增长情况,从而掌握企业内部销售、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小。若目标企业在过去阶段中业绩情况一直处于起伏不定或负增长的状态,则可判断出目标企业暂时还不具备成长性。而投资方进行投资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利益,若是目标企业不具备上升空间且业绩不理想,那么该项投资就失去了价值。在业绩增长分析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一味的注重业绩的快速增长。虽然业绩快速增长是目标企业缓步发展的表现,但并不说明该企业就具备获得大量业绩的能力,如阶段时间内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企业销售量增大等。(2)查看目标企业业绩是否处于稳定增长。一个稳定增长的业绩可以说明该企业处于健康的、良好的发展状态,并且该企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2、对目标企业盈利水平的分析

(1)有效分析目标企业盈利水平。需要对企业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进行有效核算及分析,毛利率指的是企业核心业务产生的利润和该收入的比值,而经营利润指的是总体经营利润和实际收入的比值。分析这两项比值可以看出该企业核心业务销售成本及经营成本情况,从而反映该企业的盈利水平。(2)对企业过去阶段内盈利水平波动进行有效分析。首选需要判断盈利水平波动是否属于正常范畴,若是不属于正常范畴则需要找出盈利水平波动的原因。如行业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销售能力的变化等。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盈利水平。(3)对目标企业运营效率的分析。目标企业运营效率也是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运营效率是评价一个企业业绩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某一企业虽然业绩良好,但由于下游客户拖欠尾款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这就说明该企业的业绩质量较差,同时也反映了运营效率低下这一问题。企业的运营效率通常是通过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周转率分析得出,具体如下:A、分析企业存货周转率可看出该企业存货情况,以及该企业存货变现能力的高低。存货周转率低的企业会由于挤压的货物造成大量的储存成本,并且限制了企业资金的流通,对企业的发展有诸多不良的影响。早存货周转率的基础之上,投资方还需要分析存货周转时间,越短时间内周转掉货物的企业其运营效率越高,同时伴随着的存货周转风险越小。B、分析企业应收账周转率可看出该企业的业绩质量。应收账周转率高的企业往往资金要比周转率低的企业更加充实,并不宜触发该方面的财物风险。同时,企业应收账周转时间短也说明了该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市场竞争力大。总之,通过分析以上两点可得出目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业绩质量以及该企业过去资金运作是否处于健康状态。(4)对目标企业债务的分析。对目标企业债务的分析主要是掌握该企业真实的资产结构以及负债情况。企业过重的负债会带来大量的利息成本,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增大。一家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合理控制负债率,但投资方对目标企业债务分析不仅仅需要从债务表面进行考究,还需要通过分析该企业行业整体情况、外界市场环境等因素。(5)对目标企业现金流的分析。现金流的分析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环节。企业现金流不同于利润、负债等其他财务信息,企业可操作的空间较小,它反映的情况也更加接近真实。实际的现金流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点内容:A、对企业营业现金流的分析,查看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大小。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大,则说明该企业业绩质量越高,股权投资越具备可行性。B、对企业融资现金流进行有效分析。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查看企业历史融资规模,二是查看企业营业现金流是否和历史融资现金流量对等。C、对企业投资现金流进行有效分析,一方面查看企业投资结构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查看企业投资资金是否用于实处,避免出现假借投资名义转移资产的情况发生。

三、股权投资中存在的财务陷阱及防范措施

在股权投资活动中,存在诸多财务陷阱,针对这些常发的财务陷阱,投资方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及预防,才能有效避免投资风险。具体如下:1、目标企业为了某种利益而进行恶意筹资。如目标企业经营并非真是需要资金,而是管理者想通过筹资来获取利益。这一陷阱,还需要投资方对目标企业的现金流、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考究,并掌握目标企业对于投资金额的分配,从而避免目标企业把投资金额拿到主营业务之外的经营活动中。2、公司盈利水平不合理导致的投资风险。这一陷阱是由于目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夸大盈利信息,从而提高筹资能力。针对这一陷阱,投资方还需要对目标企业整条产业链进行合理分析,如上游供应商提供资源的价格、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价格,以及销售环节中各类运输、存取、损耗的成本,从而真实掌握目标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并且,还需要收集该行业其他企业经营盈利信息,查看目标企业是否处于该行业盈利正常范畴,并找出低于或高于正常范畴的原因,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3、对目标企业在供应商、客户及行业内其他企业群体中的口碑进行调查,查看目标企业信誉是否良好,若是信誉不佳及在行业内口碑不好的企业,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必然会伴随着诸多风险。总之,做好股权投资中的财务分析工作,还需要对财务陷阱进行全面的排查,只有确认该投资活动中不存在财务陷阱,才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从而避免投资方利益受损。四、总结财务分析在股权投资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投资方制定投资决策的有效依据,并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几率。想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需要牢牢掌握各个分析环节的要点,不能只是针对财务报表的表面进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些财务信息蕴含的潜在含义,从而根据这些财务信息掌握目标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状态。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对投资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陷阱能够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投资方利益受损。

参考文献

[1]科勒.价值,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李东卫.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青海金融,2009(5):35-37.

[3]沃斯.公司财务分析[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叶有朋.股权投资基金运作:PE创造价值的流程[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王怡靓.民营企业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效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

[6]宋娟.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6(2):19-19.

[7]刘媛媛,黄卓,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8):59-62.

[8]王颖.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5X):10-10.

[9]黄薇,和和.财务分析在投资公司项目实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90-9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现金股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对于以上4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人账,不随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例I: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以30万元的价格购人乙企业1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见表l。

甲企业每年的会计核算如下(单位:万元):

1.2006年1月1日。甲企业购人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32

贷:银行存款32

22007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15

贷:投资收益15

3.2008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2

贷:投资收益3.2

4.2009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

贷:投资收益3

二、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

即接受的现金股利有属于投资以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就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冲减和冲回的计算,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认真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冲减的原因。对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后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简称为累计已收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企业从投资开始到上年末至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的持股比例数(简称为累计应收现金股利)的差额。即累计已收的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的现金股利,就是被投资企业实际多付的现金股利是来自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对于投资企业收到的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当期损益,只能冲减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分以下两种情况,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核算中运用更为简便。

(1)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属于投资企业的投资期)×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借贷之间的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2)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等于或小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如果投资企业以前曾经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现在全额再冲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也符合上述提到的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情况)。

例2:甲企业于2005年1月1日以l00万元的价格购人乙企业6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见表2。

根据表3中的资料.对甲企业每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1.2005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103

贷:银行存款103

2.2005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l2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4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0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所以,借记“应收股利”l2万元,贷记“投资收益”0万元,借贷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应为:

借:应收股利12

贷:长期股权投资12

3.2006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36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5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18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所以,借记“应收股利”24万元。贷记“投资收益”18万元,借贷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24

贷:投资收益18

长期股权投资6

4.2007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585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6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48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2Z8万元,贷记“投资收益”30万元,借贷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22.8

长期股权投资72

贷:投资收益30

5.2008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70.8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7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72万元。符合第二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12万元,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从购人以后已经冲减(12+6-72)10.8万元。因此应当全额将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冲回,计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借方。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2

长期股权投资10.8

贷:投资收益22.8

6.2009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100.8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8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108万元。符合第二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30万元,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从购人以后冲减的金额为0。所以计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金额为0。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第9篇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现金股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对于以上四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的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随被投资单位的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例: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以3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企业1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甲企业每年的会计核算如下(单位:万元):

(1)2006年1月1日,甲企业购入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32

贷:银行存款32

(2)2007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5

贷:投资收益1.5

(3)2008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3.2

贷:投资收益3.2

(4)2009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3

贷:投资收益3

2.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也就是说接受的现金股利有属于投资以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就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冲减和冲回的计算,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认真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冲减的原因,对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后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简称为累计已收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企业从投资开始到上年末至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的持股比例数(简称为累计应收现金股利)的差额,也就是说累计已收的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的现金股利,就是被投资企业实际多付的现金股利是来自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对于投资企业收到的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当期损益,只能冲减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分以下两种情况,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核算运用起来更为简便。

(1)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属于投资企业的投资期)×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借贷之间的差额,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2)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等于或小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如果投资企业以前曾经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现在全额再冲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也符合上述提到的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情况)。

例:甲企业于2005年1月1日以1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企业6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注:2005年2月乙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20万元属于乙企业2005年以前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根据上表资料,可得出甲企业投资的有关情况:

根据上表资料,对甲企业每年的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2005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3

贷:银行存款 103

(2)2005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12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4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0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所以,借记“应收股利”12万元,贷记“投资收益”0万元,借贷差额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应为:

借:应收股利12

贷:长期股权投资12

(3)2006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36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5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18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所以,借记“应收股利”24万元,贷记“投资收益”18万元,借贷差额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24

贷:投资收益 18

长期股权投资6

(4)2007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58.8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6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48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22.8万元,贷记“投资收益”30万元,借贷差额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22.8

长期股权投资7.2

贷:投资收益 30

(5)2008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70.8万元

借:应收股利12

长期股权投资10.8

贷:投资收益 22.8

(6)2009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100.8万元

借:应收股利30

贷:投资收益 3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