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20: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高兴。(鼓掌)
师:大家是否还记得王安石描写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
生:记得,(兴奋)齐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一个“绿”字,写活了春到江南绿满江南的绮丽景象。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虽然在秋天到江南,也描绘了一幅“奇异的醉人的”绿的图画,令人陶醉。今天,咱们就一块去领略一番。
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全文内容,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甲: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生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师:由此可见,梅雨潭的绿是课文描写的重点。那么,究竟梅雨潭怎样的绿使作者感到“惊诧”呢?请你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词加以说明。
生:(浏览课文后)奇异、醉人。
师:“奇异”和“醉人”正是文章内容的重心,可是,你看,作者在描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梅雨瀑。
师:既然主要写潭水的“奇异”“醉人”,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梅雨瀑呢?请你再一次浏览第二自然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生:(浏览课文后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来。
师:其实,不光交代了名字的由来,作者也描绘了瀑布的美,请大家朗读“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到“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生:朗读课文。
师:梅雨瀑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却如小家碧玉般的可爱,可人。由此看来,作者写梅雨瀑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请你从第三段的前半部分找出一个句子来说明。
生: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
师: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以瀑布的美衬托潭的美。瀑美,令人诧异;潭美,更令人惊诧,突出绿的“奇异”“醉人”。(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概括很准确,表达很精练。这样,我们把这篇课文的中心和思路浓缩成一个句子,那就是……?
生:我惊诧于梅雨瀑下梅雨潭的“奇异”“醉人”的绿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到“但你却看不透她”,要求边读边划出以下词句:
1.从亭边下到潭边,使用了哪些精彩的动词?
2.从整体上描写潭水的一个句子。
3.具体描绘水波、水色、水质的比喻句。
生:读,划。
师:好,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甲:“招引”、“追捉”、“揪”、“攀”。
生乙:还有“探身”和“鞠躬”。
师:我们把“招引”“追捉”换成“吸引”“追逐”,好不好?
生(又是刚才的那位同学):不好。“招引”我们,“追逐”她,都把潭水拟人化了,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真的像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令人喜爱;“吸引”而不招手;“追逐”而不“捉”,缺少灵气。(掌声如潮)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真是很精彩,让我们再次为他鼓掌。好了,这开头几句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追”。那后边的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态?
生:作者小心翼翼地探寻绿,急切见到的渴望之情溢于言外。
师:从整体上描绘潭水的一句是……?
生: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师:很准确。作者初到潭边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生乙:“我想张开双臂抱住她……”
师:为什么说是“妄想”?“远”作何解?
生:幽深。
师:理解准确。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老师提示,大家齐读。
生:齐读“她松松的皱缬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现在,把书合上。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老师说本体,同学们说喻体,能说准吗?
投影:她松松的皱缬着,……
她滑滑的明亮着,……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师生齐诵后)你能把这几句背下来吗?看谁背得快!
生:大声诵读(情绪激昂)
师:谁来试试?
生:(争先恐后)
师:咱们一块再齐背一遍。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想象一下,说说潭水的绿具体美在哪些方面?请注意打比方的三个角度。
生:轻柔、明亮、柔嫩、温润、清纯。
师:后两个方面概括得好,第一个方面不够味,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好的比喻句不仅能绘其形,还要能传其神,一两个词语可能概括不尽比喻句描绘出来的事物的神韵,这就需要我们从句外去体味。作者为什么不说“像少女的裙幅”呢?
多媒体放映:一、《小城旧事》中英子在皇城根跑跳的画面。
二、《茜茜公主》中,女主人公身穿深绿色长裙静坐的画面。
师:请大家把和少女的性格气质比较一下,然后用“少女…………”的对句回答,说说她们的不同。
生甲:少女天真活泼,温柔沉静
生乙:少女的裙子短,的裙幅长,所以要“拖”。
……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由此可见“像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绘了潭水波纹“轻柔”的形态之外,还蕴涵着一种特有的丰腴醇厚的神韵,甚至可以说,这“汪汪一碧”的“满是奇异的绿”的梅雨潭,幽深的仿佛就是温柔娴静的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师: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加入一些想象,我们一起再次领悟朱自清先生曼妙飘逸的文笔和细腻温婉的情怀。
师生共同低声悟读这一精彩的文段。
师:此时,作者已沉醉在眼前“绿”的美色中了。现在请大家默读“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到段尾,思考并讨论:(投影)
1.作者由梅雨潭的绿产生了哪些丰富的联想?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奇异”“醉人”的绿引发了作者哪些神奇的遐想?具体表现为哪些可爱的形象?
3.找出具有强烈感彩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人称的变化,谈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
生:默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师:好了,第一个问题,谁先说?
生:联想到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目的是要表现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掌声)
师: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是哪一首?名句是什么?一起说。
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如西施般美,可是比起梅雨潭来却逊色不少,这种写法叫……?
生:衬托,以美衬美。
师:第二个问题。
生:可爱的形象有、盲妹、小姑娘。
师:作者对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特别钟爱,是怎样描写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自己先准备一下。
生:读“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从语气、感情、节奏等方面不断加以矫正。
师:作者为什么这么钟爱这位十二三岁如女儿般的小姑娘呢?
生:因为小姑娘的身上凝聚了“绿”所蕴含的青春与活力。
师:是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一艺术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绿的精灵,美的化身,是美神!
生:齐读“那醉人的绿呀!……好么?”
师:第三个问题呢?请注意一个关键句。
生:人称的变化是由“她”到“你”,感情的发展是由“赞叹”到“挚爱”。关键句子是:“可爱的,我将什么比拟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师:这位同学能抓住上下文的联系,仔细揣摩,表达也非常简洁,让我们为她鼓掌。(掌声)现在我们再看开头句,能否将“惊诧”换成“惊讶”?
生:不能换,“惊讶”太轻了。
师:此时单是“惊诧”也轻了,而是……?
生:不禁惊诧!
师:这里“不禁惊诧”的内容恐怕已不再只是绿的色彩、绿的情状了,而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
生:是绿的神韵,即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板书学生的话:“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跟着录音,轻声地诵读课文,回味作者的温情和优美的语言。
生:听音乐,跟读,品味。
1.指导学生认识白菜花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白菜花,请同学们看挂图(出示挂图)。这是一朵白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发现,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让学生说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白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白菜花的雌蕊。(边叙述边板书花的各部分名称。)指板书、遮住板书再分别让学生完整他说一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评:让学生通过看挂图,观察、叙述白菜花的构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为解剖白菜花打下了基矗]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白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还要亲手解剖一朵白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像老师这样做。(边讲解边示范。)现在同学们注意看录像里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解剖白菜花的(放教师解剖白菜花的录像,并同时解说)。(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2)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下面我们再来看录像,按照老师这样先摆好萼片,然后是花瓣、雄蕊、雌蕊。现在,大家像录像里老师做的那样也来动手解剖一朵白花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评:白菜花小,教师示范解剖的话,学生很难看清楚。利用录像示范解剖,增强了可见度,同时对解剖步骤进行详细解说,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容易掌握解剖技能。这就充分发挥了电化教学的优势,增大了教学密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白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白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认识桃花的构造。
我们已经知道了白菜花的构造,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花(出示桃花模型)。这是一朵挑花的模型,请你仔细观察,桃花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桃花也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
3.认识完全花。
同学们比较一下,白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白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白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评:对同一内容,设置不同问题反复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加深了学生对完全花的认识,有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突出了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不显得罗嗦,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显示了教师较高的教学艺术。]
4.认识不完全花。
下面请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认真细致地把你桌子上的花进行解剖(课前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用解剖白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学生解剖百合花、杨兰花等。)你解剖的百合花、杨兰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生甲:我解剖的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生乙:我解剖的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师:(用实物物影响投出学生的解剖结果)大家和他们解剖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投影出示柳树花图)这是柳树花,它只由雄蕊一部分构成。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剖的杨兰花、百合花和柳树花,它们是不是完全花?(不是。)为什么不是完全花?(因为它们有的缺少萼片,有的缺少萼片和雄蕊两部分,有的缺少三部分。)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可以叫不完全花。)起得非常好,我们就称它们为不完全花。
英语课堂教学录像整理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反馈
评价
理念
结构
导入
展开
巩固
讨论
整合
探究
扩展
任务驱动
形式
效果
好
中
差
注:在空格内填入号,表示亮点,以 为 最好
说明:
1.教学设计: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的理论依据正确与否和对学生需求的理解程度,通常会制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理念:是否符合二期课改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否重视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是否体现以所有学生参与学习为设计目的。
2)结构:是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是否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循序发展有分别的指导,有学生探究和创造的余地。
2.教学内容 :区别各堂课的显著特点。
1)导入:指导部分比较有创新特点,注意人文教育。
2)展开: 指新授部分有科学性,有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多学科知识整合内容。
3)巩固:指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以任务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仅以五个方面加以整理,以作信息资料分类。
1)讨论:是否有合作学习,是否有团队机制, 是否有交际和交流。
2)整合: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3)探究:是否有对教材资料的进一步探索,是否有学生对相关知识和事实的探索和研究的时间和思维空间。
4)扩展:是否对教学资料有扩展;是否有校本教学资料和内容。
5)任务驱动:是否发动学生,通过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如 合作学习或独立思考达到学习和巩固的目的。
4.教学反馈:对教和学的结果的观察。
1)形式: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 艺术教育 美术活动 洗照片
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建立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美、表现美的意识与能力。在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知识技能为隐线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儿童的尊重、关怀、合作、交流、反思、探索的品格,从而奠定塑造儿童完满人格的基础。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综合的艺术底蕴,更应该具备人文精神和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应该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多种能力和幼儿在参与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以下是一位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进行的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课堂教学实录与作者的评价。
教师说课:今天,我上的是一节小班的美术活动《洗照片》。我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尝试用简练的语言,对玩具进行简单的描述。
2、鼓励幼儿通过大胆的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和绘画成功的喜悦。希望各位老师课后给予指导和批评。
从现场摆放的教具(活动场地展台上摆有毛绒动物玩具若干,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玩具造型的白色卡纸,小方桌、各色颜料、水粉笔等物品)和教师规范、条理的说课情况看,该教师实施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正确的。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活动教具准备充分,语言逻辑叙述清晰,运用了“让孩子、尝试、鼓励、体验”等词汇,表现出了她乐业敬业的人生倾向和热爱艺术、尊重幼儿的人生态度。具备了幼儿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
老师:(教师带领小朋友按顺序进入教室的行进中)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小朋友们:老师好!阿姨好!叔叔好!(纷纷打招呼并挥手示意)
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教育对象,“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一句话,产生的教育效果是深远的,既培养教育了幼儿懂礼貌、真诚自然和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势必会培养出更高素质、更为优秀的下一代,文明呼唤、社会需要这样高素质的老师。
活动一:引导观看玩具展览
老师:(在安排好小朋友们入座后)今天刘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我们幼儿园正在进行玩具展览,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小朋友:(稍作停顿在想)想去!
老师:好!让我们排成一个小火车去看玩具展览吧。(老师把小朋友们引领到玩具展台前)啊!看这么多的玩具宝宝,我们跟玩具宝宝问个好吧!
小朋友:(争先上前观看并打招呼)玩具宝宝好!
教师赋有想象力、创造力和稚气的语言,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新鲜感和探索的愿望。“让我们排成一个小火车去看玩具展览吧”,把一个普通的队形说成是“小火车”,“向玩具宝宝问好!”等话语,再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教师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蹲下来说话,以接纳、允许、欣赏、分享幼儿的观点、看法和表现手法,更能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热情。同时进一步体现出了其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活动二: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喜欢的是哪一个玩具宝宝?
小朋友:喜洋洋、天线宝宝、小狗、小熊等……(老师分别回应小朋友的回答)
老师:好!让我们用眼睛去仔细看一看,最喜欢哪一个。也听听其它小朋友喜欢哪一个。(引领小朋友们就坐后。小朋友逐个举手发言说出自已最喜欢的玩具,老师一一拿玩具回应孩子们的发言。引导幼儿说出喜欢玩具的理由以及玩具的颜色、形状、特征等。有个别小朋友举手,教师没有顾及到也没有及时回应。)
此时初步实现了本次艺术活动的第1个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尝试用简练的语言,对玩具进行简单的描述。活动环节环环相扣、导引自然、过渡顺利,说明该教师组织艺术活动的条理清晰,方法得当。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儿童艺术活动中的教师应该尊重、关怀、接纳、欣赏每个孩子,关注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倾听他们的点滴想法和感受,察觉他们的困难、问题和需要,适时给与必要的帮助,让每个孩子的能力在活动中得以发展。活动中有个别小朋友举手发言刘教师没有看到,有的小朋友说话也没有及时回应,今后应该注意。
活动三:给玩具拍照——巩固认识玩具的外形特征
老师:玩具展览完以后,玩具宝宝就要回家了,也要被带走了,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玩具宝宝留下来,随时能看见它呢?(讨论)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摄影师,把最喜欢的玩具拍下来,然后把照片洗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看见它们了。
老师:(老师领小朋友再次来到玩具展览台前,小朋友们纷纷做出照相的体态动作)小小摄影师们!赶快给你喜欢的玩具照相吧!(小朋友们纷纷做照相体态,并模仿照相机按快门时发出的“咔嚓、咔嚓”的声音)
活动四:动手能力培养——洗照片并感受油水分离画的乐趣
老师:小摄影师们都照好了吧,我也照好了我喜欢的照片。你们想知道我照了什么吗?
小朋友:不知道!
老师:让我把照片洗出来给你们看吧。(老师把小朋友领回座位,拉过一面贴有白色相纸的黑板,并拿起颜料盘和刷笔,带领小朋友学习感受油水分离画显现过程的乐趣。老师一边做一边讲握笔的方法,沾颜料的方法,并从左向右至上而下一笔一笔将颜色均匀地涂在白色相纸上。每涂一部分会显现出熊猫的部分肢体,整张相纸被涂满水粉颜料后,出现了熊猫在竹林里吃竹子的画面。)
小朋友:耳朵、头、熊猫、竹子(小朋友们惊讶地发现,从色彩鲜艳的颜料中一步步显露出事先用油画棒画好的玩具宝宝熊猫图案,并跃跃欲试)
老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自己的相片洗出来?
小朋友们思考:(齐呼)想!
(此时,老师领小朋友来到已摆好颜料、刷子和相纸的矮方桌前,让小朋友们用刷子沾上不同的颜料,往白色的相纸上涂,开始洗自己的相片,老师做巡回指导)
老师:(巡回期间不断地表扬、鼓励):佳佳小朋友真棒!
(小朋友的相片很快洗出来了,交给老师贴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用温和、朴实、充满稚气的语言,耐心引导幼儿在观看教师涂刷颜料步骤中学习涂刷方法,实现了活动目标2:鼓励幼儿通过大胆的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和绘画成功的喜悦。特别让小朋友惊讶的是老师的绘画技巧,当形象逼真的熊猫吃竹子的画面出现在幼儿面前,幼儿的观察力、发现美的能力以及探索艺术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幼儿在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艺术活动的情感体验目标得以实现。
活动五:作品展示与欣赏
老师:洗好的照片贴在黑板上了,大家看一看,我们的照片有多漂亮呀!
(小朋友们围在黑板下,欣赏并评论自己和其它小朋友的相片。大家显得很兴奋,并很有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儿童艺术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善于担当多种角色,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儿童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为最本质的更应该是儿童艺术活动的欣赏者。此时,一句“……看一看,我们的照片有多漂亮呀!”体现了教师积极的评价态度,以支持、接纳和陶醉般的赏识带给儿童一个宽松、和谐、愉悦、温暖的环境。让儿童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莫大的成就感。
下课:
老师: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玩具宝宝相片,把它们贴在教室里,我们就可以随时看见玩具宝宝了。(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展台前,贴到黑板上。老师带领小朋友准备离开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小朋友:客人老师再见!(老师带领小朋友离开教室)
执教教师从说课到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各个环节完成的都比较顺利,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活动课。虽然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兼顾到个别小朋友的感受、对小朋友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与回应等现象,但从她的教学语言、教学态度、艺术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具的准备等方面,可以看出她对幼儿教育教学的理论和观念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从鼓励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和课堂活跃的气氛,显示出通过本次艺术活动,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从艺术活动教具的准备可以看出她扎实的绘画功底,特别是让幼儿和听课教师记忆深刻的是,在刷水彩时油水分离的一瞬间展示出的逼真的动物造型,让幼儿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和喜悦。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教育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唱:《我当老师》
听:《变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变妈妈》和《我当老师》这两首歌曲的欣赏、演唱,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
2.能用活泼、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出歌曲《我当老师》的幽默、天真的情绪;通过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变妈妈》的节奏、旋律变化,并能随音乐做出自然的表情与体态语言。
3.模唱不同节奏形式的do、re、mi。知道休止符在两首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准确把握。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音乐朋友,它们调皮地躲进了我的歌声里,听听――它们是谁?
教师演唱《do、re、mi》,过程中邀请学生加入,对演唱姿势、气息、声音作简单要求。
师:它们是谁呀?
生:do、re、mi。
师:这三个音中谁的位置最高?
生:mi。
师:谁最低?
生:do。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师生齐唱do、re、mi,感受三个音的高低位置。
二、模唱不同节奏形式的do、re、mi
1.师生接口唱游戏
师:现在我唱do,大家接唱后两个音。
教师弹奏,师生接口唱。
师:听!我有什么变化?
师:dododo(手势提示)
生:rerere、 mimimi。
师:真棒!听,老师又有什么变化?
师唱:dodo(啪啪)(手势提示)
生:rere(啪啪)mimi(啪啪)。
师:看!这里出现了谁?
生:休止符。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唱准这个节奏,我们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拍两下。
巩固练习:
师:dodo(啪啪)(手势提示)
生:rere(啪啪)mimi(啪啪)。
师:现在老师增加一点难度,把这三个音结合到一起!请听mimiredo(啪)(手势提示)
生:mimiredo(啪)/ mimiremi(啪)
师: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可细心了,他已经发现了这两句的不同,你知道在哪吗?
生交流,发现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接口唱,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节奏的变化及休止符的表达方式。
2.教师模唱歌曲《我当老师》的旋律,学生模唱某些熟悉的片段。
师:现在老师将这些不同节奏的do、re、mi放进一段旋律中唱一唱,遇到红色部分的时候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唱,让我们先来试一试!
模唱歌谱第一行,把握节奏。
师:嗯!大家跟老师配合的真不错!让我们跟着琴声完整地模唱一遍。教师伴奏,范唱乐谱,学生在红色部分模唱。
师:刚才我们模唱的就是歌曲《我当老师》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听,歌曲中“我”给谁当老师?当老师的感觉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充分体验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学唱歌曲《我当老师》
1.初听歌曲
师:歌曲中“我”给谁当老师了?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给小动物们当老师,是什么样的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在休止符处拍手。
师:大家的休止符拍的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给小动物们当老师吧!
3.齐读歌词,充分熟悉歌曲内容,体验给小动物们当老师的感觉。
师:小动物们真是太可爱了!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4.分句听唱歌曲,解决部分音准、连线、休止符(前面的字要弱唱)
5.完整演唱歌曲,发现音准或节奏问题及时解决。
师:通过歌曲演唱,你发现了哪些不太好唱的地方吗?(生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解决学生的难点。)
6.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师:老师发现今天我们班上的女孩子特神气,下面就请她们当小老师,先来唱,男孩子接红色字体的部分。
7.男、女生接口唱,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师:瞧!她们当起小老师来有模有样。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给小动物们当老师有趣吗?
师:我们在演唱时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唱出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呢?
生:稍快。
师: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时,声音应该怎样呢?
教师范唱两种声音,学生选择适合表现歌曲情绪的一种来演唱。
8.选择更能表现歌曲情绪的演唱速度,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师:大家唱的真投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演唱,谁愿意?
他在演唱时,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为他加上表演,好不好?
9.请个别学生为大家演唱,其余同学自由表演,体验音乐活动中合作的欢乐。
师:(结合演唱情况点评)我发现很多小朋友表演起来特别可爱,老师将大家的动作进行整合,让我们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吧!
10.教师整合学生的部分动作,师生一起表演歌曲
师:通过演唱和表演,我们感受到了《我当老师》这首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歌曲,想请你来听听歌中唱了些什么?它又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四、欣赏歌曲《变妈妈》
1.初听歌曲,感受并对比两首歌曲的情绪。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生答。
师:还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你敢吗?生答。
师:这个时候歌曲中的小姑娘是怎样想的呢?生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曲内容,让学生体验当“小大人”的感觉。
2.复听歌曲,教师板书图形谱
师:通过图形谱我们可以看出,当小姑娘特别兴奋时,节奏会变得舒展,旋律上扬;而当她忐忑不安时,节奏时而紧密、时而舒展,旋律也会下滑。现在我们知道,当人物心情发生变化时,歌曲的节奏、旋律都会发生变化,歌曲情绪也跟着发生变化。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轻声地唱一唱,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谱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随着小姑娘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了解音乐可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
3.再听歌曲,随音乐轻声哼唱,把教材卷成筒状,随节奏上下拍打和上举手臂左右摆动,感受并表现歌曲情绪。
设计意图:在充分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能随音乐律动。
五、小结
生:小球被桌面反弹改变了其运动方向。
师:沿直线运动的小球遇到桌面后发生了反弹改变了运动方向。(同时给出PPT2) 那么沿直线传播光遇到物体表面后又会怎么样呢?
生:猜测。
师: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笔打开开关把一束激光射向桌面上的一平面镜,同时用白板承接。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红点。
师:怎么产生的?
生:光射到平面镜上发生了发生改变了传播方向。
师: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被反射改变传播方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光的反射。(板书课题,同时给出PPT3、4、5)
师:那么各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呢?也就是说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反射光与入射光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再次演示:把一束激光射向桌面上的一平面镜,同时用白板承接)。同学们你们看到光的路径了吗?
生:没有。
师:有什么办法显示光的路径吗?(学生思考,同时给出PPT6)
生:用水雾、烟雾。
师: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入射光变换方向、方位时反射光将如何变化。猜测反射光与入射光有什么关系?(叫一同学用喷壶喷水雾,老师用激光笔打出一束 激光并变换方向和方位)
生:入射光入射角度变化时反射光入射角度也发生变化。入射光方位变化时反射光方位也发生变化。
师:那我们应该探究它们的什么关系呢?
生:角的关系、和面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探究“面”的关系。刚才我们用水雾显示光的路径,老师还能用棉线显示光的路径。(铁架台夹着一只带有棉线的激光笔打开开关清楚的观察到入射光,用透明胶带在入射点处将棉线粘在平面镜上,利用另个铁架台找到反射光,并固定棉线可清楚的观察到入射光。整套实验装置放在转盘上,老师转动装盘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入射光和反射光。
师:再注意观察。
生:入射光和反射光相交于一点。
师:我们把这一点叫入射点,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直线相交在同一平面。由此我们得到了什么?
生: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
师:同学们请大家再注意观察:反射光和入射光所同的平面与反射面有什么位置关系?(同时缓慢转动转盘,让学生观察)
生:垂直。
师: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了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而它们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下面我们要探究“角”的关系。(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入射光和反射面)同学们请看:入射光和平面镜有几个夹角?
生:两个。
师:如何用唯一角描述入射光的方向?
生:过入射点画垂直于镜面的辅助线。
师:我们同学太聪明了,我们做的这条辅助线叫法线,用ON表示。这样我们把入射光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我们知道了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这个面又与镜面垂直,由此我们推知: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的关系?
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平面上。
师: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利用PPT8、9)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装置特点。反射点在箱子底的正中央,两边小孔等高切与反射点共面。请同学们点燃蚊香,盖上盖板。进行实验。
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师;那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探究结果?
生:我们第二组先说:我们探究的结果是: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我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入射光在26厘米小孔入射,反射光在共面的26厘米小孔射出,入射光在22厘米小孔入射,反射光在共面的22厘米小孔射出,入射光在18厘米小孔入射,反射光在共面的18厘米小孔射出,我们组在纸上绘制了26厘米、22厘米、18厘米的三次光路图,用量角器量出三次的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相等。
师:第二组同学组用描点法绘制了光路图,用量角的方法得到: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他们非常聪明也表现出严谨的科学素养。其他组的同学你们探究的结果呢?
生:我们第一组的结果也是: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我们的依据是绘制了光路图发现是轴对称,对折后反射光和入射光重合。
师:你们太聪明了!方法非常巧妙。
生:我们组的依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师;你们也非常棒: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探究中。请大家继续探究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光路可逆,垂直入射原路反回。
师:(要求学生熄灭蚊香)以上我们探究了光的反色规律,下面谁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生; 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平面上; 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师:我们同学还发现反射光路是轴对称,想想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还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生:反射光和入射光反居法线的两侧。
师:(打出PPT11、12)。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光的反射定律。我们知道了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就可以确定反射光的位置,(叫一名学生上黑板完成黑板上的光路,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看画面(打出PPT13)看到了什么?
生: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还有温洛克。
师:温洛克是谁?用我们物理类比的方法猜猜看。
生:2012伦敦奥运会吉祥物。
师:同学们注意(老师拿一块平面镜放在画面前)
生:温洛克不见了。
师:哪去了?
生:(找)在屋顶。
师:让几个学生上黑板触摸投影幕布和镜面说出感受。
生:幕布凹凸不平,镜面非常光滑。
师:(拿去平面镜,画面还原,)这是为什么?这里有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请大家完成下面两个光路(打出PPT14、)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生:完成光路图(两条平行光入射到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
师:(打出PPT15、16)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用受电筒照射到平面镜和白纸上让学生感受两种反射。同学们我们生活中那些反射是镜面反射?那些反射是漫反射呢?和生活中的应用。
生:举例。
师:(PPT17)讲述光污染。(PPT18、19)进行知识拓展)由打伞到利用反射给地球降温,激动地告诉同学:生活是我们最深刻的实验,科技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两种反射现象。
师:还有吗?
生:知道了怎样去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师: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有几种办法显示了光的路径?
生:水雾、烟雾、棉线、描点。
师:你还有什么体验吗?
生:要怎样观察、知道了探究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科技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各小组查看一下桌上的实验器材,还有那一个器材没有用?
生:弹力小球。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弹力小球与到物体表面也会反弹改变运动方向,在打篮球、玩台球时我们也有这种体验,那么弹力小球反弹时是否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呢?老师送给每组一个弹力小球,希望大家下去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优秀: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勤于动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在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发扬下去。下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大家轻松一下:(视频:加菲猫照镜子)
生:激动的、好奇的观看。
师:加菲猫照为什么那么惊奇?
生:它看到了一个了和自己一样的加菲猫。
师(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进行预习,了解了写作背景,掌握了作者生平,熟悉了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边城》自1934年问世,距今穿越了八十年的悠悠岁月,那里有绵绵青山,沧桑古城,吊脚竹楼衬着白色孤塔。有人说,边城那里的山是归根山,那里的水是忘情水,那里的石是三生石,那里的人是有情人。这节课,就让我们紧跟着沈从文先生,去看看那山、那水、那人。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已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三个学习目标:1.品读重要情节,感受湘西的风俗之美;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人性之美;3.探讨小说主题,领悟悲剧的艺术魅力。
师: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再来有步骤地进行学习。今天这节课,是以大家的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为主。我看了大家完成的导学案,一组是做得最好的,给一组的整体预习加4分;其次是四、五、六组,各加3分;给三组加2分,二组加1分。二组有同学有部分题没有做完,请及时补上。除了奖励分数之外,还特别奖励一组两次答题机会。首先是把导学案上第一题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请一组同学派代表。请大家看题目,第一题是关于小说情节的,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导学案,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请注意课文是节选的部分内容。
一组同学代表迅速在黑板上板书:
第三章:庆端午 赛龙舟 第四章:看划船 遇二老
第五章:因躲雨 见大老 第六章:忆往事 谈未来(其它组同学看自己导学案)
师:下面请其它组的同学看看自己写的跟一组的答案有什么差距,(生看黑板片刻)其它组同学有意见吗?(学生表示没有)
师:看看他们写的,第四章“看划船,遇二老”省掉的主语是谁?
生(齐答):翠翠
师:因躲雨,见大老,又是谁?谁忆往事?
生(齐答):翠翠
师:实际上在这部作品当中,主人公就是翠翠,除了翠翠,还有与她相依为命的(生答:爷爷),也就是祖父。现在看看我们一组代表展示的预习成果。请大家评价一下,如果满分是2分的话,大家看一组能不能给满分?(生答:能)好的,给他们加2分。
师:因为一组的整体预习非常好,还有一个机分给他们,当然,这个机会给一组之后,其它组还可以质疑。那就是第二小题,小说情节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起到什么作用?请一小组派代表回答。
生:节选部分情节结构采用插叙。回环往复,衔接得当,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形式上的跌宕美,交待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充实了人性美的内容。
师:那你的关键词是什么?(生答:插叙)现在能不能告诉我,根据王佳思同学写的内容,哪些是去的内容?
生:第四章的端午节是两年前的端午节,第五章的端午节是一年前的端午节。这两部分是通过第三章写端午节去的部分。(师:对不对?生齐答:对)
师:大家肯定了一组的意见,还有没有新的意见?(生答:没有)那毫无疑问要给一组加上2分。
师:一组的同学总结了小说情节的特点。我们知道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生:人物、情节、环境……
(接下来采取站立交流的形式,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分组展示,质疑。老师笑容亲切,学生表现积极,对人物概括简洁明了,板书速度快,质疑气氛热烈,并伴有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很好。)
师:我们看到了,边城的人都是善良的人,那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1.学习观察情境。
2.说出自己的见闻。
3.学会倾听,并学习辨别同学说的话。
4.明白做事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亲自动手试一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难点:
辨别同学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景铺垫,引导复述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躲雨》这篇寓言故事,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讲述故事:有三只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寞,相约下山一游。大概是贪恋于田野的景色,竟忘了时间,已到黄昏,天阴沉沉的,就要下雨了。恰巧,路旁有一座看护树林人的小木屋,三个猴子便决定进去躲雨。
谁还记得第一只猴子是怎么做的?(生:第一只猴子说:“别急,别急,我去看看。”它飞快地跑到门口,一看门是关着的,它心里特别失望,转身对两个伙伴说:“唉,倒霉!这门是关着的。”)
第二只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第二只猴子听第一只猴子说完,它说:“唉,还是我来看看吧!”它急忙绕小屋转了一圈,然后垂头丧气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呢,进不去。”)
第三只猴子呢?(生:第三只猴子一听着急了,它喊道:“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想办法吧!”)
然后怎么样了?(生:于是,三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商量进屋的办法。它们想:如果墙有个洞就好了,那就可以进屋避雨了;又想如果找到屋子的主人就好了,可以开门让他们进屋避雨,他们想来想去,却没有一个有用的办法。最后,它们都认为这木屋是根本不能进了,只有冒雨回到树林中去了。正当它们要走的时候,一阵风把门吹开了)呀,原来门没锁呀?那猴子为什么没找到进屋的办法呢?
生1:花那么大的劲儿去开会研究,还真不如动手推一推呢。
生2:做什么事,不能光想,要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行。
生3:做事只看和想不行,要动手做一做,试一试。
生4:猴子太笨了,都不知道用手推一下门。
师:同学们对这件事认识的可真深刻啊!既然大家这么聪明,我就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二、再现情景,引导表述
情景设置:(老师拿出一个空空的小桶,把手伸进桶里,再把桶倒过来甩两下)
师:我在干什么?我这样做是想告诉你们什么?
生:这是一个空桶。
(再捧出一个大的桶,用手在水面上撩起水。或稍挤一下,让水溢出来。)
师:刚才老师又做什么了?你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桶?
生:装满水的桶。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1:同意
师:那现在问题来了,我想把大桶里的水,倒到小桶里,小桶能装下吗?谁来告诉我答案?
生1:小桶那么小,大桶那么大,我觉得根本就装不下。
生2:也有可能。
师:那同意能装下的请举手。你们有改变自己看法的吗?其实刚才有个秘密我没说,我的这个桶有点问题。站着的同学有什么话说吗?
生:我感觉我被骗了。
生:我也想改变主意。
师:那这样吧,想改变主意的同学请坐下。现在场上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装下的变多了,装不下的变少了)现在还有改变主意的吗?你是站着的,那就是认为装不下,能用你的理由说服我和对方吗?
生:装水的桶粗,空的桶细,我觉得空桶装不下那些水。
师:你是坐着的,认为能装下,那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我和对方吗?
生:我觉得空的桶高,装水的桶矮,所以能装下。
师:两方都说了自己的理由,现在有改变主意的吗?唉,谁也劝不了谁,这可怎么办呢?要不开会研究一个方案出来吧?
生:动手试一试(动手把水倒到空桶里,还剩下一些水)
师:水没装下,对不起坐着的同学,猜了这么久也没猜对。现在我宣布站着的同学猜对了结果,可以坐下了。我们大家前面做了很多的猜想,看起来就像是那三只小猴子一样,猜来猜去呀,还有很多的同学猜错了。
三、多向互动,延伸表述
师:现在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个结果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生1:不一样。
师:你当时怎么想的?
生1:空桶那么细,而装水的桶那么粗一定装不下的。
生2:我和他的观点是一样的。
师:想终究是想,这个结果和你想的背道而驰了,看来说的、猜的、想的都不如(动手做)。那你现在想说点什么吗?
生2: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只是想,还要动手试一试。
师:刚才的结果和你想的一样吗?你怎么想的这么准呢?
生:我和他想的是一样的。
师:有没有猜的成分在里面?
生:有
师:这也挺悬啊,以后可得做点有把握的事啊,想说点什么吗?
生:以后坚决不乱猜,要做有把握的事,有些事情一定要动手试一试才行。
师:今天我们大家懂得了凡事要动手试一试的道理,那么今天的收获可能会让你一生受用。现在就请大家把你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你可以写你的收获,也可以写你这节课经历的事。
师: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同学写完了,现在请你给小组内的同学读一读你的作文,请组内的同学给你一些建议,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堂实录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继续关注电路相关问题,明确回路概念(4分钟)
1.教师:(出示小灯泡、电池、电线、灯座、电池盒)能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发光吗?
学生:可以。
(操作活动1分钟就完成了,帮助同学回忆了简单电路的连接,也为后续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打好基础。但是很多组接亮小灯泡后长时间亮着没有主动切断电路,一直让灯泡亮着。教师发现此情况后及时作了处理。)
教师:灯泡已经接亮,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对材料进行整理。
学生:把灯泡弄灭,否则浪费电。
教师:需要把装置全部拆开吗?
(见机行事,引发思考,不完整电路中的灯泡不会亮,明确回路概念。)
学生:切断一端就可以了。
教师:为什么切断一端就可以了呢?
学生:切断后电路不通了,电就流不过来了。
2.教师:看来灯泡能亮起来,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可以说得具体一点,电从电池出发,经过电线到达小灯泡,又从另一根电线回到电池,形成回路,所以灯泡就亮了。
(科学描述电在电路中的流动过程,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有关电路是一个闭合环路的概念。不用教师点名,学生们自己站起来发言。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用目光注视着他(她),在倾听的同时,思考、采纳或提建议、意见。在后面的学生发言中,这样的情况将一直持续。)
教师:说得不错,在前边的课里我们已经研究过: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二、对故障电路和检测方法的分析(8分钟)
1.教师:灯泡亮了说明电流经过灯泡了,那么电流经过是不是灯泡就一定会亮?
学生:我认为有可能灯泡不会亮,因为灯泡会随着电池使用的时间而慢慢变暗,当快接近没电的时候,灯泡就亮不起来。
教师:说得不错,考虑要特别全面。电量不够时灯泡也可能亮不起来,但是没有电流经过灯泡,灯泡肯定不亮。
(此环节安排看似多余,但却是我们日常在解决故障电路中学生极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正式探究故障电路前,结合回路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电量不够电灯也可能不亮这个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2.教师:(出示一个故障电路)正巧这边有一个电路的灯泡没亮,大家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如果电池没有电或者电不强,也会引起问题,那也是电池的问题。
教师:灯泡没亮,说明这个电路有故障。我们来整理一下,请从1号抽屉拿出老师演示电路的示意图,把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地方)圈出来。
(用在电路图上直接圈画的方式即节省时间,也对学生后续的操作有更直观的指导,印象更深刻。)
学生:老师,有没有这种可能――灯泡坏了电线也坏了?
(学生考虑得很周全,教师顺水推舟。)
教师:假如我们要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是否存在问题的话,需不需要每个部分都检测?
学生:那不一定,假如我们测出电线有问题,那么换一条电线,看看灯泡会不会亮,假如亮了,其他部分就不用检测了。
(逐渐明确解决问题需要一些基本的思考方式。)
3.教师:你们的想法很不错,讲求检测顺序,会省下很多时间。我们怎么才能找出哪个部分有问题呢?讨论一下。
教师:说说你们想到的各种检测方法。(教师板书方法。)
组1:我们组选择用新的材料换掉原来的那个,看看问题在哪里。(板书:替换)
组2:我们组先观察,看看电路连接等表面上容易观察到的问题,然后再有顺序地替换新的材料。(板书:观察)
组3:老师,我们觉得替换新的材料很麻烦,可不可以做一个什么仪器,可以用来检测这个故障电路中的问题。(板书:仪器检测)
教师:你想怎么做?
(教师的追问在于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仪器真的能帮我们检测吗?什么样的仪器会给我们检测带来方便?如何检测?)
学生:像上节课学的那样,把需要检测的部分放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去。
学生:不行的,原来的电路又不能拆开,不然就人为地破坏了原来的故障电路。
学生:直接接进去,不拆开原来的电路。
教师:其他同学怎么想?
学生:直接观察、替换、用仪器检测电路中的各个部分,应该都可以找到问题。
学生:当然是用仪器检测更加快速,装置可以用桌上的简单电路拆开代替。
学生:如果眼睛都能看出来,就不用仪器检测,不过看不出来最好用仪器检测。
学生:测出来如果有问题,可以用材料替换检验一下。(同学赞许。)
教师:说得很好,老师把黑板上的板书换下顺序,先观察、再用工具测、最后替换检验。这样可以吗?
学生:行……
(教师不急于归纳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交流,逐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完成电路检测器的制作,并进行检测指导(10分钟)
1.教师: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检测装置(出示刚才同学们组装的电路装置),它有个名字叫电路检测器。(板书)
教师:(演示)为了方便使用电路检测器这个检测工具,我们在刚才切断电路的地方加上一根电线,然后两条检测线的检测头互相碰一下,看看检测器上的灯泡会不会亮。(板书:自检)请你们试试。
学生操作后:可以了,可以亮了。
(学生动手完成电路检测器制作并迅速自检,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自检。)
教师:自检的结果说明这个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知道怎么用吗?(出示电线)你会检测它吗?
学生:把检测器上的电线拆开,然后换成这个。
学生:不用吧,这样不是很麻烦,直接连在检测头上就可以了。
(用检测一根电线作为案例,发现学生还是用替换的方式检测,教师进一步明确检测器作为工具的意义和其使用方法,指导学生检测。)
教师:要不要把原来的检测器拆开,把这根电线装上去?
学生:我觉得不需要,所有要检测的部分都只要在两根检测头之间连接一下就可以了。
学生:把它连接到两个检测线之间就可以看出来了。
学生:我认为只需要连接到检测器这个电路中就可以了。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刚才说这是一个电路,只要原来的连接小灯泡可以发光,现在加一根电线进去,让电流经过,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问题。
学生:我觉得,就是看看电流能不能正常经过这根电线。
学生:我认为电流经过检测器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问题。
教师:检测器作为一个检测工具我们不应该把它拆开,只要把被检测部分连接到两根检测线之间就可以了。
2.教师:那么检测的时候要不要拆开原来的故障电路,一一进行检测?
学生:应该不需要,这样很复杂。
学生:这样就破坏了原来的故障电路,结果会搞得很乱。
学生:直接连到需要检测的那个部分上面,很简单的。
教师:还没搞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也建议不要拆开故障电路。
(对于为什么不能把故障电路拆开检测的意义进行理解。)
教师:(演示)把检测头对在灯座两边,检测灯泡是否有问题,检测器的灯泡没亮。能确定被检测的灯泡有问题吗?
学生:不可以,因为还有灯座呢。
学生:灯座坏的话,也会直接影响检测的。
学生:把检测头对牢灯泡和灯座两个接触部分上,这样容易检测。
学生:或者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先检测灯座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判断。
教师:可不可能是检测器本身不好使用或者因检测不认真造成的呢?怎么办?
学生:可以把检测器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会不会亮。(教师手指板书中“自检”两字。)
学生:可以认真地在同一个地方检测多次。(板书:重复检测)
教师:科学的检测方法很重要。
假如通过刚才的检测,检测器灯泡亮了,能确定灯泡是正常的吗?
学生:那肯定可以正常使用。
学生:是的,灯座也没有问题。
(用检测灯泡和灯座组合作为案例,指导复杂结构的检测过程,体会自检和反复检测的重要性。)
教师:(指着电路图中容易形成回路的部分)会不会是由于电是这样流通的呢?
学生:那不如把这边拆开(容易形成回路的一边),切断电路。
教师:需要这样做吗?
学生:这个很重要,要不然就不科学了。
学生:切开故障电路的一端就可以了。
教师:这点很重要。电池检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好像会影响电流的通过,我玩赛车的时候都是正极和负极连在一起的,然后负极又和正极连接,这样电流才会通过。
教师:你们等会可以尝试一下,在检测中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
(对检测中形成另一回路和电池正反接的情况进行指导,强调科学检测、细致检测很重要。)
四、对故障电路进行科学检测(16分钟)
1.教师:现在就请你们检测各组的故障电路(教师事先准备),发现问题后如果需要可以到实验展台上拿新的材料进行修理,使电路中的小灯泡亮起来,希望同学们能相互合作。
2.学生检测活动时间。(教师自备悬挂式电路检测器穿梭与各个小组间,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给予帮助。)
3.汇报检测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教师:大家的检测情况怎么样?
组1:我们组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发现是一根电线有问题。
组2:我们组是灯泡坏了,还有一根电线坏了。换了新的灯泡刚开始也没亮,后来发现连接上有点问题,现在也解决了。
组3:我们发现我们组的灯泡是好的,是灯座有问题。
教师:使灯泡亮起来的小组举手。(有4个小组的灯泡还没能亮起来)你们能不能说说碰到什么问题了吗?
(通过检测方法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展示和评价,同样关注没完成故障排查任务的小组,隐含更多的教育内容。)
组4:我们组检测出来,是两根电线有问题。但是,换了新的电线,还是不亮,所以我们现在怀疑其他部分会不会也有问题。
学生:会不会是连接出了问题造成的啊?
组5:我们发现一个灯座有问题,灯泡是好的,现在换了灯座,可是还不亮,我们在想是不是灯座和灯泡的连接有问题。
组6:我们组还没测完,好像有很多问题,我们测了好几遍。
学生:你们把有问题的部分记录下来,分析一下赶紧换材料。
学生:可以边测边发现问题边换材料,直到没有问题为止。
组7:我们的问题也一样,发现电线和灯泡有问题,但是换了新的还是不亮,再考虑是不是换了新的材料后连接上又出现问题了。
学生:连接上很容易出问题的,刚才我们组就是出现了这个问题。
(交流的过程很热烈,教师的话不多,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相互的指导更具有说服力,以生为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展示。)
4.教师:困难不少啊,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新材料是不是都可以正常使用呢?要不要对拿来替换的新材料进行检测呢?
(用来替换的新材料很可能也是有问题的,但是大部分小组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拿检测器先检测一下再进行问题元件的替换呢,值得思考。)
(大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惊奇,随即开始小声地讨论。)
学生:我觉得很有必要,刚才我们组没测,到后来才发现是这个问题。
学生:难怪我们组同一个材料换了两次才使灯泡亮起来。
五、小结及课堂延伸,强调检测器正常使用范围(2分钟)
1.教师: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用电路检测器排除了故障电路的问题,使灯泡亮了起来。没排除故障的电路,会替你们保存,下课或者放学时可以继续进行检测和修理。
(课堂虽然结束了,但是教师为没有完成故障电路排查维修的小组保留了材料,希望同学能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