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20: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家庭护理的内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满足产妇身心健康为目的,现已成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1]。80后的产妇与婴儿的健康牵涉到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幸福,我们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产前、产后、产褥期宣教内容一体化,使产妇及婴儿出院后能在家庭的呵护下,摒弃传统习俗坐月子的习惯,以现代科学的的护理方法达到更高的健康水平。
1定义与内涵
1.1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
病人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种文化,充分考虑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后,为病人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服务。[2]
1.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内涵
以尊严与尊重、信息分享、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整个护理过程。照护者、产妇与家庭成员密切协作,让产妇认识到家庭作用贯穿于整个产后康复过程。
2临床运用
2.1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护理
是指在确认孕产妇、家庭人员、新生儿在生理、心理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品质的健康照顾。其别强调家庭凝聚力的促进以及母婴身体安全的维护[3]。
2.2在分娩前教育中的应用
孕妇入院待产即发放医院有关分娩方法的各种宣传资料,提前进入准妈妈角色,让孕妇及家属了解、选择无痛分娩的方法,达到减轻分娩时阵痛的目的。对具备剖宫产指征,医学要求剖宫产的孕妇及时穿插宣教内容,促使孕妇在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通过手术全过程。减轻担忧,焦虑,并获得最合适的身体护理。
2.3在分娩时及出院前后护理中的应用
建立家庭化病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支持,产后护理示范,婴儿喂养知识指导,该模式使产妇及家庭能更好地参与生育的全过程,并发挥积极的作用。配合较全面的出院指导、出院后一周访视又能及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使90%以上的产妇能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掌握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能。
3存在问题及展望
尽管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概念已为我国护理界有所认识,并在我院的部分孕产妇中得以实践,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究其原因:①护士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优势认识不足,许多护士不能意识到这一模式对孕产妇是最有益的;②护士缺乏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有些护士只能有限地、常规地与家属讨论病情,缺乏更多的建设性的沟通;③由于工作忙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属交流,这也限制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发展。因此,要更好地推行这一模式,让孕产妇和家庭得到最大的利益,首先需转变护士的理念,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沟通交流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和人员结构。其次让医院管理者、家属了解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模式,认识到这一举措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深化,是更为有益于病人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际、赵娟.“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重庆医学,2005,34(6):932-933.
[2] 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3] 张慧、张缨、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04-806.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不仅要求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括了更为广泛的优质服务内涵。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在提供技术服务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化”融入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 “2H护理”就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护理。“2H护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
护士的工作崇高而神圣,身穿白大褂在岗履行职责,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够做本职工作。正如南丁格尔的名言: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木头、纸片,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士需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热情的手,才能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H护理”是我们科全体人员的共同理念,为此,谈谈笔者心中的“2H护理”。
1 “home护理”,即家庭式护理
随着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单纯的“病人求医,医院治病”的观念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因此,医院的就医环境要尽可能地贴近人性化,营造家庭化的生活氛围。“家庭式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要把病人当成亲人来关心,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家庭式护理”服务体现女儿般的孝心、姊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用暖人的话语、体贴入微的护理、微笑的服务给人家庭式的温馨、亲人般的温暖。医院将开展“亲情式护理服务活动”,把“女儿般的孝心,姊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主动服务,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家庭式护理”为患者提供充满浓浓亲情味儿的家庭式服务——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视病人为亲人,给予每位病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心,生活上照顾周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到“家庭式护理”,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决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要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温馨、理解和关怀;“家庭式护理”应该用脑去想,用心去做,用话去说,用手去干。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服务行为做起、从满足患者最朴实的情感需求做起。要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轻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浓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家庭式护理”,要求我们要替病人多想一些,对病人多讲一些,为病人多做一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病人既是患病的人,又是独立的社会人,他渴望受到尊重,有着爱与被爱的权利,同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要将病人当作亲人一样来对待。我们要不断地规范我们的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使病人的权利、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使病人始终有被关爱的感觉。“家庭式护理”要做到向病人和家属送上一个微笑,打一个热情的招呼,说上一句温暖安慰的话语等,让病人一进诊室就感受到真诚的关怀,产生“患至如归”的亲切感,病人服药时,主动为病人倒杯水;病人输完液,为其按压针眼部位;病人咳嗽时,为病人拍拍背;病人要坐起来时,扶病人一把;病人下床活动时,可充当病人的拐杖;病人情绪不好时,主动关心,找到症结,提供心理服务;天凉时,提醒病人多穿衣服;夏天,为病人点上蚊香;主动照看没有家属照料的病人等。
2 “hotel服务”即宾馆式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不仅要求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括了更为广泛的优质服务内涵,其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64-01
在医改的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当前护理工作能结合医改的总体要求,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变临床护理的服务模式,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护理服务的外延,创新护理主观机制,建立激励临床一体护士的长期机制。因此,笔者的所在医院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三贴近”,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新形势下赋予它新的专业内涵。
1 实施优质护理,加强“三贴近”建设
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多元化的,服务过程是多样化的,医院的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医疗护理服务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1.1重视支持护理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支持系统,特别是后勤服务支持系统,把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和病人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和条件,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服务内涵建设落实到位。
1.2保障护士的待遇,激励约束机制并存,对护士实行岗位管理。依据各岗位技术含量、岗位风险、实际工作数量和护士满意度、责任大小等要素将护理岗位进行分档分级,并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打破以往大锅饭的局面,稳定护理队伍的建设。
1.3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根据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我院对护理文书书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推行表格化记录,简化护理文书,每班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少于半小时,减轻护理书写负担,简化护理工作流程,让护士更贴近患者。
2 优质护理的实施和意义
实施优质护理的实质是护理改革,他有三个点:切入点、落脚点、关键点。
2.1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全面负责
―责任制整体护理。
即: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是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包括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以优质护理为平台,通过改模式,重内涵、建机制、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
2.2加强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2.3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重点就是“重临床、增内涵、强专业、保质量”。
3 优质护理重在体现护理的专业内涵
优质服务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利益和诉求出发,完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力求实现合规、高效、人性化服务。优质护理重在内涵建设,它要求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体现护理的专业内涵。
3.1护士的职责:专业照顾,协助诊疗,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沟通协调。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舒适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 。根据这一模式,我科在血透过程中提供全程的舒适护理使患者顺利进行血透,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4年2月~2006年2月血液透析病人50例,男29例,年龄28~80岁,女21例,年龄30~72岁,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人,2~3次/周,4~5小时/次。
2 护 理
2.1 透析治疗前的舒适护理。
2.1.1 心理舒适护理:特别是初次透析的患者,给病人讲解透析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加了安全感,取得了病人的配合。对他们讲解进行透析治疗必须要建立两条血管通道,穿刺针比较粗,穿刺时比一般的静脉穿刺要痛,但一般人都能够忍受。同时在穿刺前找一些轻松的话题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感。
2.1.2 舒适护理:一旦开始透析治疗,病人的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透析时间较长,特别是直穿患者,穿刺肢体的移动会影响到血液的流量,从而影响到透析的效果,或血流量达不到导致穿刺失败进而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病人平卧于床上,在不影响透析的情况下我们帮助病人摇高床头20~45°,尽量使他们处于自己最舒服的。
2.1.3 舒适的环境:透析室应保持宽敞、明亮、整洁,配备空调、电视机等。调节好透析室的温度和湿度,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55%左右,使病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感到冬暖夏凉。
2.2 透析治疗中的舒适护理。
2.2.1 生理舒适护理:一般情况整个透析过程需要4~5小时,部分患者对于卧床4~5小时难以忍受,特别是初次透析患者更不适应,透析过程中可以在保护好穿刺肢体情况下协助患者更换,必要时给予局部肢体按摩。我科还在透析室内配备了电视和VCD,根据病人的需要每个床头都配置了耳机,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情况下放松心情,减轻患者身体的不适。
2.2.2 饮食舒适的护理:透析治疗时,我院免费为病人提供午餐。进餐前将每位患者的床头摇至半坐卧位,将盒饭放在盘中,置于患者方便的位置,不方便吃饭者协助其进餐,餐后整理床单,摇床至舒适的。
2.2.3 心理舒适的护理:大多数透析患者都有焦虑、急躁、悲观、失望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我们应该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给予理解和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的思想苦闷,积极参与治疗。
2.2.4 减轻社会不适感: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往往因自身经济、医疗费用、家庭关系等情况认为自己是家庭、社会的负担。我们应积极争取社会特别是家庭的支持、配合,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还要经常安慰、鼓励患者,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科有几位患者在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同时继续正常的工作。另外很多的患者都能做一些适当的家务活动,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减少患者的社会不适应感。
2.2.5 透析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我们每半小时测一次血压,同时巡视病人并观察穿刺点。如发现异常遵照医嘱准确及时的给药,做好DH观察表的记录,及时解决机器的报警,解除透析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不适。
2.3 血透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第2日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3.2 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3 结 论
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整体护理;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52-01
整体护理是指护理工作从单纯的对病人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根据这一模式,我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使病人顺利透析,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均系我科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男15例,女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岁,均为尿毒症终末期病人。
1.2 方法
20例病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护理效果。
2 护理
2.1 血液透析前的护理
2.1.1 内瘘术后护理向病人讲解内瘘护理的重要性,它是血液透析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病人的生命线。内瘘术后早期,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包扎伤口不宜过大,每日检查吻合口震颤及杂音。术后1~2周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球3~4次,每次10 min,内瘘穿刺至少应在术后4周。
2.1.2 环境的安排室内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病人正前方安置电视。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及紫外线空气消毒。
2.1.3 心理护理尿毒症病人由于长期透析,经济上的负担重,随着时间延长,并发症多,易产生忧虑、恐惧、紧张的心理。透析治疗是一种非生理性状态,血液透析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液透析知识,有效利用病人的家庭支持系统尤为重要。应鼓励病人战胜这种心理的不安和痛楚,并向病人本人和家属充分解释血液透析治疗的原因及效果,必要时请接受透析治疗疗程较长、效果较好的病人帮助解释以取得病人密切配合。
2.2 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2.2.1 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熟练的动静脉穿刺技术是使病人减少痛苦的重要保障。而且内瘘早期感染与手术有关,而后期感染常与穿刺点污染有关[1]。护士每次穿刺应更换部位,严格无菌操作,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要用无菌敷料。对疼痛敏感的病人穿刺前多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或作深呼吸,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感受及需要,对透析时应急情况应及时处理,如穿刺部位肿胀、针眼渗血、低血压、抽筋、恶心、呕吐、寒战等应配合医生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保证病人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
2.2.3 血液外渗的护理尽量按压穿破血管的针眼,用绷带固定局部,但要注意血运,冰袋局部冷敷,观察肿胀是否局限,询问疼痛是否减轻,嘱24 h后热敷,并擦喜疗妥。
2.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血液透析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做内瘘的病人第2日温热毛巾湿敷有利于软化血管,发现穿刺点有发红、疼痛时,可局部用75%酒精湿敷[2]。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并得到及时处理,颈内静脉插管的病人嘱其保持切口处敷料干燥,头颈部活动要限制。血液透析病人用药很多,而药物大部分经肝或肾排泄,所以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3.2 有效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我科每年举行一次“肾友会”,欢迎病人及家属参与,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病人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家庭休养环境,给予物质和精神支持,让病人视血液透析室为家,视医务人员为亲人。对家庭经济状况极差的病人,给予帮助,并动员医务人员及媒体、社会各界采取募捐的形式共同帮助病人度过难关。
2.4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控制水摄入量,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 kg,限制摄入饮料、蔬菜及水果,避免钾摄入过多。
3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法,给每位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100%,结果显示病人满意度达99%。临床资料中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血液透析治疗。
整体护理满足了病人的基本需要,在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理念上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使病人感受到每个阶段的护理需要。护理不仅服务于个体,还要面向家庭、社会环境的需要,密切护患关系,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翠杰,于庆霞,辛淑梅.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3):4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77-02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一年多来,在管理培训护理人员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心得,活动开展以来,各科室护理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贴近病人,现介绍如下:
1.管理培训
1.1 护理部:
1.1.1 完善及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如制订并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标准。护理部先后制定出了护理核心制度及重要流程、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重点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住院病人饮食指导等,并印刷成册发给每位护士便于学习,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参考及指导,提升护理内涵。
1.1.2 定期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及经验交流,提高认识,转变服务意识,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讲座包括:维护和尊重患者权益、临床路径、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及隐患缺陷、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等;交流经验则以试点病区护士长和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相结合。会上年轻的护士长则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通过全身心的投入,用心管理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考核模式、标准的改变来提升内涵质量。面对繁重琐碎的生活护理,85后的年轻护士从转变思想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最终获得家属的满意、病人的满意、医生的满意;参加交流的护士普遍反映收获极大,不仅提升了自学能力,推动责任制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活动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做到了真做事,做实事。
1.1.3 加强三基培训。优良的服务加精湛的技术才是真正优质的护理,两者缺一不可。“优质”护理并不是只给患者洗洗脸、擦擦身、剪剪指甲这些简单的事情,而是要实实在在把患者装在心里,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的“优质”也是形式。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位护士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
1.1.4 开展操作技能的比赛及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及参与性。如举办“CPR”的操作技能比赛,优质护理服务的知识竞赛。通过此类相关的活动,护士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全院护士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1.2 临床科室:
1.2.1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是做好专科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2],护士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的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落后的服务流程,提倡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每天督查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拾遗补漏,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每月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考核,强化基本功。
1.2.2 各科室护士长坚持每日晨间提问,每月开展核心制度、重要流程、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及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对护理部发下的这些小手册进行理论考试,不断强化规章制度及重要流程的学习,更在如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面给予相关的指导,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丰富了护士的专科知识,拓展了知识面,使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1.2.3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强责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护理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以健康宣教为例,以往护士大多蜻蜓点水,而今护士们会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编写健康宣教的规范手册。每条都明确框定出来。此外,护理服务中呼叫器应用频率、患者对护士的熟悉程度等量考指标,也相继得到有效规范。护患相互信任支持,关系融洽。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首先让病区护士相互自查,护士长及护理部定期督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映,听取患者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采取可持续改进的措施,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1.2.4 各科室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出个性化的意见,以病人为中心,从各方面、各个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倡导为病人做每一件事,每一个操作时优先考虑患者的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病区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如微波炉的无偿使用、提供“爱心”热水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代购生活用品;外科监护室的“六个”主动、采用生动形象的示意图来理解不能表达的患者的需要等都充分体现了护士为病人着想,考虑患者的需求。
1.2.5 加强实习生的基础教育,转变服务理念,规范基础护理操作。在操作时要求与患者多沟通,尽量能使用规范用语,语言也成为整个护理流程的一部分,要求语言亲切,面带微笑给患者讲解、给患者亲切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实习生在跟着老师们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的同时,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与感悟。
2.成效
2.1 护士责任感明显增强。护士承担起全面、全程负责病人的责任,促使护士必须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病人病情、诊疗计划、护理要点,真正实现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活动目标。
2.2 护患关系进一步和谐。护士真正做到了围着病人转、主动巡视、主动沟通,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全面的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充分认可,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2.3 降低家属陪护率,患者自聘护工减少。由于护士承担了全部的护理服务,大大减轻了病人的家庭负担,病人家属对护士的专业服务感到更加满意、放心,切实做到了让患者受益。
2.4 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感受,提高满意度。由于实施了责任制护理,患者的治疗、护理、各种健康指导等全部由责任护士负责,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由责任护士帮助解决,使护患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患者更加信任护士。活动开展以来,实现了护理零投诉。
2.5 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各项工作流程优化、合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由护士提供专业服务,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护士能自觉学习专科相关理论知识,主动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康复护理,丰富了护理专业的内涵,促进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专科学术水平的发展。
3.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知道目前的服务与患者的要求还有差距,研究探讨护理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克服和解决,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深入、稳步、持久开展;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55-01
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进一步落实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护理形象,儿科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儿和家属解决实际问题,营造一种家庭式病房,夯实基础护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内涵,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措施
1.1 营造家庭式的住院环境:儿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人群,也是一组脆弱的人群.他们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均较成人差.因此,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温馨、更符合儿童需要的病室环境,帮助其消除恐惧、忧虑、孤独等心理障碍,满足其学习娱乐的需要对促进患儿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1]。于是我们在病房中和走廊里粘贴各式各样的卡通图案,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为每个病房提供的挂表也采用动物外形,健康宣教展板也设计成动物或水果图形展示给患儿和家属,这样患儿消除了恐惧感和陌生感,体现了家庭的温暖。
1.2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最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基础护理在原有基础上又结合了病人生理、心理和康复的需要,使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不仅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最好的桥梁,而且是护理工作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是病人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效的平台[2]。因此开展示范病房后在护士站我们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公示,这就意味着护士的所有行为是在公众的监督下完成的。通过公示增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基础护理服务规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障了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娴熟的服务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比方说儿科护士每天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时就遵循督促,协助,指导的原则独立或协助家属完成;还有我们现在临床的四师(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饮食指导师,用药指导师,康复指导师)就是我们医院的护理特色,她们每天挂牌上岗,完成常规责护工作外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科知识不断地充实低能级责护,同时更深层次的对患儿家属进行专科指导。
1.3 人文化护理
1.3.1 服务措施人文化:体现一个家庭式病房,我们在生活护理上也集思广益,从患儿和家属的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我们为每个病室配备了挂表;在护士站设立了便民箱(针线包,各类棋子,老花镜,笔,纸,沈阳地图,列车表等),天气预报栏,报刊架;准备了各种卡通小粘贴用于责护做处置时给与患儿的奖励,这样护士增进了护患感情,同时双方积极配合下,也大大提高小儿的穿刺率;其次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我们科室制作了三面小红旗,制定出评比规则,每周护士长与副主任都会下病房进行评比,并给获得流动红旗病室小朋友奖品,得到奖品的小朋友就会得意,并主动参与护士一起进行病房管理,有时家属的积极性也由孩子带动起来,这样病房管理工作就是双方的配合,得到红旗的责护在绩效分配上也会得到嘉奖。我们针对儿科特点还在剪指甲,剃头,洗头方面准备了儿童专用的设备,可以避免儿童由于护士操作失误导致人为伤害。
1.3.2 护理管理人文化: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3]。开展示范病房以来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们病区60张床单位,共有24名护士,每天一名责护负责8名患儿,实施全程,连续性的整体责任制护理,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做为管理者就要不仅对患者实行人文化服务,对护士也要人文化管理,所以从排班上基本遵循的是班次认领制,排班表中设立护士专栏,对下周的班次护士可以提前进行预约;同时护士长每天根据患者的数量进行弹性调班,这样不仅没增加护士人数,相反护士还感到压力减少,不像以往多少患儿都是自己完成甚至经常不能准时下班。
1.4 完善的保障系统
1.4.1 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薪酬是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薪酬分配得当 ,既可节约医院的人力成本 ,又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能使医院保持良好的效益。如果薪酬分配不当 ,不仅导致员工满意度低 ,工作情绪低落 ,而且还会导致人员流失 ,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下降 ,甚至可威胁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4]。 那么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长每天上午都会在病房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及检查护士的工作流程,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同时针对各个护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来加强护士的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绩效薪酬上合理分配,按照护士的工作量,患者的满意度及工作完成的质量来作为当月的考核标准,同时处罚和奖励体现在绩效中,同时培养护士的价值认同感,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留住人才。
1.4.2 支持系统完善:随着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各医院已加大了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但支持力度参差不齐,部分领导或职能部门思想仍未转变,部分非护理工作仍旧由护理人员承担。进一步加大医院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系统,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是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关键[5]。我院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领头军,比方说取药,配液,分发口服药,发一日清单,核帐等,我们全部由辅助人员在完成,同时责护的护理记录现在也100%的使用PDA在床头书写,这就大大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和互动。
2 结果
自开展示范工程以来护患满意度提高显著,达到99%以上,甚至科室近几个月来接到多份表扬护士的信件与锦旗,这是我们的骄傲,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好的完成优质护理工作。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文书的简化,确保了护士与患者有效的接触时间,护士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能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估,并且能针对评估问题做相关的告知与沟通,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件能做到早发现、早告知、早预防,真正达到防患与未然。护理服务的不断创新,让患儿及家属有家庭的温暖,拉近了护患距离,减少了护患矛盾和纠纷,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李建民,邢凤梅.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护理,2005,11(2):96-97
[2] 吴欣娟.夯实基础护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工作[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2
[3] 黄津芳.人性化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564
关键词:延续护理;出院;脑卒中卧床患者;并发症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据报道,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约70%~80%的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和功能障碍[1],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患者不可能长时间在院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更多的是在家中完成,患者在从医院返回家庭的转移期内,专科护理中断,家庭看护人员通常缺乏相应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看护经验,尤其是卧床患者易导致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而延续性护理模式是将住院护理服务延续到家庭和社区,是对患者转移期间健康问题和对健康需求的关注和应对。强调住院护理计划和出院护理指导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并充分发挥出院护理计划对居家康复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性[2]。我科自2010年6月份开始,对30例出院卧床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降低了脑卒中卧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脑卒中卧床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入选标准:①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②首次发病;③偏瘫,患者卧床;④无严重心肺功能或肝肾功能损害。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②恶性肿瘤、恶性进行性高血压、呼吸功能衰竭、四肢瘫痪患者。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出院时病情基本稳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常规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发放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处方;建立出院回访登记本:由责任护士登记患者的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入院及出院日期、出院时阳性症状和体征、出院时存在的健康问题、各种管道名称及更换时间等;患者出院前日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回访的目的、意义及时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患者出院后第1w由责任护士向患者打电话全面了解近期患者的心理、基础护理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情况,并进行电话指导及详细的记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护士针对电话随访存在的问题于第2w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皮肤情况、饮食、肢体功能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电话回访患者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有无新的问题出现等,并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以后进行家庭访视1次/月,直至6个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心理干预 张振香等[3]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4.5%,脑卒中后抑郁会减弱患者康复锻炼的效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抑郁的发生会从生理机制上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获得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积极的认知评价系统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3]。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家庭访视,了解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沟通技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其倾诉自己不适,渲泄自己的焦虑及紧张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使其尽心照顾患者、不嫌脏嫌累,并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情感关怀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压疮预防 了解患者及家属压疮预防相关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是否知晓压疮的危害性,示范并教授相关护理技能,具体如下:①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的联合作用是形成压疮的主要因素,因此间歇性减除压力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首要措施[4],可给患者使用气垫床,并根据患者皮肤情况确定翻身的时间及次数,一般每2h翻身1次,必要时每30min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的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同时悬空骨突处;②保持床单元的平整、干燥、无渣屑,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立刻更换,用清水擦洗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③留置尿管的患者应防止尿管与尿袋接口处压在身下;④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因此还应加强患者机体的营养,有针对性地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1.2.3肺部感染预防 首先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家属预防肺部感染的意识及方法进行全面评估,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①房间应清洁、安静,通风2次/d,通风30min/次,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50%~60%;②患者长期卧床时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易发生肺淤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并发肺部感染[5],指导家属每1~2h应协助患者翻身并叩击背部,指导患者有效咳嗽,防止痰液沉积肺底;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控制肺部感染的关键。患者头部抬高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又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6];④患者长期卧床时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退,造成患者营养缺乏,机体免疫力下降,易造成肺部感染,因此还应增加患者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⑤卒中患者进食时口腔容易存留食物残渣,应及时协助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1.2.4肩手综合征预防 肩手综合是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患侧肩关节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到限制,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占12.5%~32%,正确的摆放能有效防止肩关节损伤,减轻患肢水肿,抑制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7]。该并发症的预防属于专科护理的范畴,因此在家庭访视过程中,应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肢体及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①卧位指导:仰卧位时在患侧肩胛下放一软枕,使患侧肩关节拾高、前伸与健侧肩关节处于同一水平,肘伸直、腕关节背伸和手指伸开;患侧卧位时,后背挤垫一枕头,使患者躯干稍向后倾,将患侧上肢轻轻拖出并置于前伸位,肩关节屈曲约90°,掌心向上,手指分开;健侧卧位时,躯干与床面成90°,胸前放一软枕,将患侧上肢完全置于软枕上,手心向下,手指伸展;②正确地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做患手的主动运动及协助被动运动,如用健手协助患手及患侧上肢活动,双手掌心相对10指交叉握手上举,在空中尽量停留10s再放下,2~3次/d,每次上举10~15次;被动运动主要包括肩关节的屈伸、内外旋、内外展,直臂上举前伸,肘关节的屈伸、腕、指关节的活动及背屈,被动运动2次/d,20min/次;③使用按摩疗法,有推法、按法、揉法、捻法、拍打法。按摩顺序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原则上应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15~20min/次;④采用意念疗法即利用运动意念[8]使患者损害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重新建立,即用意志支配发出神经冲动,使瘫痪肌肉收缩,然后做助力运动,主动运动2次/d,不少于20min/次。
1.2.5足下垂的预防 家庭访视时:①应观察踝关节的摆放是否正确,踝关节的被动运动是否到位,并加以指导及示范:患者平卧位时,瘫痪下肢的踝关节应保持背屈中立位,使足底与床面垂直,足尖向上,保持踝关节处于功能位,要避免重物压迫足部;患者患侧卧位时,瘫痪侧的膝部应垫软枕,使下肢处于功能位。踝关节的被动活动3次/d,20~30min/次,如踝关节的背屈运动:操作者一手托住膝部的后方,一手掌托住足跟,利用前臂力量向前上方压足底以使踝关节充分背屈,维持数秒。再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操作完成后宜按摩腿部以放松肌肉;②有报道[9]温热疗法能有效的预防足下垂的发生,其原理是应用物理性能,使组织温度升高后再降低,促进炎症物质及代谢废物的吸收与溶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管神经营养,从而防止因肌肉挛缩而导致的足下垂。方法为:准备两只泡足的水槽,先将双足用38℃~40℃的温水中浸泡5~10min,再用15℃~20℃冷水浸泡5~10min,反复浸泡双足3次,先以温水开始,后以冷水结束,早晚各1次/d。
1.3评价指标 观察6个月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脑卒中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开展,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的服务内涵和职能范围在不断扩大,在传统意义上,患者出院便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治疗关系结束,患者出院后,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或简单的电话回访才能得到相关的医疗和护理信息,这种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延续护理是指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不受出院的限制,对出院患者提供便捷、连续、完整的护理服务,形成了医院-家庭无缝隙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患者回家后得到了和住院时一样的优质护理,有了安全感,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3.2延续性护理服务降低了脑卒中卧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由于脑卒中卧床患者病程长,恢复慢,生活不能自理,易出现压疮、呼吸道感染、肩手综合征、足下垂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虽然大大降低,但因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大部分患者出于经济和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实现长期住院康复,而更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则是带着残疾返家康复,在此阶段的健康问题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保障和指导,那么无形间给患者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10]。刘红香等[11]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患者及及家属在基础、康复、心理护理等方面需求较大。通过对脑卒中卧床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护人员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和护理技能指导,使出院后的患者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得到持续性的专科护理和康复指导,从而巩固和保证了患者的整个康复治疗安全性。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由36%降至6%,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由20%降至3%,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由50%降至1%,足下垂的发生率由33%降至6.7%,减少了患者痛苦,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6.
[2]徐建秀.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8.
[3]张振香,林蓓蕾,陈颖,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2013,16(2):12-14.
[4]董军芳,刘菊新.脑卒中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6):1639.
[5]赵晓嵘.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23-124.
[6]张爱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201-2202.
[7]车加丽.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7):269-270.
[8]刘秀,蒋丽莉.超早期康复护理防治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21(1):45-46.
[9]沈波杜,平韩美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足下垂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2012,21(11):1888-1889.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中途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9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正逐步被“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模式所取代。如何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必须解答的问题[1]。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护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论是形式或内容上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前被认为是单纯的自然科学的护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因素在护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现。“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正逐步被“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模式所取代。今天方兴未艾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下就笔者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几点浅见总结如下。
1 人性化的服务行为
1.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护士要将人文关怀的意识渗透到护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患者入院时要笑脸相迎,热情问候,做一个全面的入院介绍和一个完整的健康教育。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多倾听患者的感受,以朋友式的交谈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充满信任,心情舒畅[2]。与患者沟通时,从患者不同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她们的需求,从每一个细节中寻求最佳的人性化表达,从而给患者最细微、最体贴的照顾,缓解心理压力,以利于早日康复。加强护患沟通,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之外的服务,体现护士的仁爱之心[3]。
1.2 拓展护理内涵,转变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思想内涵是“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在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因此,要求妇产科护士深入地学习和认识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和内涵,改变护理观念及行为,走出被动执行医嘱、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主动去和病人进行交谈,了解病人,询问病情,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整体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相结合。做到热情、耐心、细心、精心、主动、亲切,让病人及家属得到热情的接待,耐心和蔼的讲解、细心关爱的询问、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
1.3 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尊重病人对治疗、护理操作的自主选择权,做到知情同意,适时表达出对病人的理解与同情,为病人提供医疗费用一日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对患者所做的任何操作或护理,都应该解释它的作用,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清楚自己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让患者更充分的参与到治疗当中。
1.4 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任何护理操作都应得到病人的同意,而不是强加,这是护理事业本质的回归。缘于职业道德的使命感。用“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为病人服务。要有深厚同情心,体贴病人和家属的焦急痛苦心理,给病人及家属以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照料。护理是共性的,然而落实到每一个病人时,又具有个性。要做好人性化护理,要求在护理每一个病人时,都要换位思考,了解其需求,尊重其意愿,有针对性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处于良好状态。
2 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温馨的住院环境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要为她们提供温馨、舒适而且有家庭氛围的住院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我院开设优质病房,有套房、单间和双人间等,生活设施全,房间布置采用家庭式的颜色,并备有会客室及阅览室,使人少了病房的感觉,多了一份温暖愉悦的感觉和家庭的温暖。在病区的走廊中挂上全科医护人员的照片及科室介绍以及母婴知识的宣教板,既美化了环境,也使患者对科室建设有个大致的了解。
3 主动服务
人性化护理鼓励护理走出被动执行医嘱、被动等待病人求助、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本科积极开展“走进病人”的活动,主动与分管病人及其家属深入交谈,了解病人、了解病人家庭、制定护理计划,对生产孕妇施行有经验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护,根据自己的分娩经历,在不同的产程阶段,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使产妇采取不同的以抚摩、按摩等方法来缓解分娩的痛苦,随着产程进展给以积极的帮助,不断地鼓励及安慰产妇,使产妇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分娩过程。
4 讨论
开展人性化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创优质服务,是当前我国医院改革的主旋律,是当前护理学大的发展方向,她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是业务上的精通,更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上的关怀。这就要求现代的护理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要做到人性化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及技术技巧,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更科学更专业的利用各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在当前医患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通过人性化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医患矛盾,让患者更深入的了解医疗行业,互相理解,减少纠纷。为减少医疗纠纷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具体到妇产科领域,更是能帮助产妇进行顺利分娩,减少意外的发生,为此我们必须要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刻苦训练专业技能,学习心理知识,真正达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斌全,赵晓云. 人性化护理的历史背景[J]. 护理研究,2008,22(1A)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