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2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发展的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根据对国内市场经济的调查可以发现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大阻碍。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和个体工商户的总称,这种企业本身的资产总额不大,员工数量较少,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在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微企业;农村信用社;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改变,农村地区的人们也不再只是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也开始做起了小本经营。国家也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行许多普惠金融政策,还有监管部门加大对于金融机构支小的绩效考核,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较少,在贷款担保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农村信用社以立足三农、支持中小、服务县域为己任的,一直是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因此探索其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担保资产,影响融资。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本投入较高,企业家们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总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放到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中,而不愿意投资到购置土地、建设厂房中,不利于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贷款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放贷时更加谨慎,任何形式的贷款都需要提供较好的担保人或抵押品。对于发展良好的企业来说为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小微企业普遍规模经营较小,资金实力有限,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有实力的担保人,即使具备抵押物,也往往是地处农村位置偏远,厂房、设备等价值低、可转让性差,很难成为符合要求的有效抵押物,影响了银行融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影响融资。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常出现一人身兼两职甚至多职的现象,会计与出纳也经常是一人担任,财务任务的分配不明确。而且小微企业由于大部分是由农村经济形成,所以工作人员的学识学历往往偏低,只是凭借基本的记账方式来进行财务管理。这样很容易出现财务不透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金融机构很难把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进行融资。
(二)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融资。小微企业不同于发展稳定成熟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资金与规模都较小,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弱,这也阻碍了他们进行贷款融资。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全民创业,同时入行起点又比较低,数以千计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很多小微企业都在经营相同的产品,这使他们在市场上很难被区分,导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当遇到产品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发生较大波动时,小微企业又缺乏一定的应急措施,所以他们都很难抵抗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措施
(一)加强信贷管理,推行信贷事业部建制。由于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往往较小,而且大多小微企业都只是短期贷款,所以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针对小微企业所需贷款时间紧、数额小、周期短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贷款部门为小微企业服务。如河北省农信社2014年全面推行的小贷中心事业部建制,在全省每个县级联社成立一个小贷中心、若干个小贷分中心,专门负责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经过两年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5年末仅廊坊市农信社建立了小贷中心9个,小贷分中心17个,2015年累计发放贷款3539户,4182笔,130451万元,余额108366万元(2673户,3165笔)。
(二)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目前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且人员配备不足,影响了农信社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因此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打破当前用人制度的束缚,由县级行社通过第三方公司自主面向社会引进,尤其是面向其他金融机构招聘有经验、有客户资源、营销能力强的人员充实信贷队伍,并实行灵活的淘汰机制。
(三)创新信贷产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推行创新驱动占率,积极创新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的问题,农信社可大力推广小企业联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因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缺乏有效抵押资产而望银(行)兴叹;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保险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研发保险公司担保的信贷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需求,以“一次授信,随用随贷,总额控制,周转使用”为工作原则,创新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操作程序和审批环节,在授信期间和额度之内可直接办理贷款手续。如河北省农信社推广的“商贷宝”、“农贷宝”系列产品,授信期限最长为三年,额度在3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一次授信,周转使用,还能借助网银、电话银行、柜面、Epos直接办理用信,方便快捷,很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截至2015年末仅廊坊市农信社共办理农贷宝卡19678张,存量贷款余额119408万元;办理商贷宝卡4356张,存量贷款余额117657万元。
(四)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农村信用社可定期邀请辖内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银企对接会,宣传介绍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品种、特点,科学测算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发展。2015年以来,廊坊市农信社共组织召开20场银企对接会,成功对接企业312户,授信金额为51亿元,效果显著。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可以发挥自身网点广、人员多的优势,加大信贷营销力度,通过“扫街式”营销,为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三、总结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解决就业压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资金链紧张已阻碍其发展。农村信用社本着立足三农、支持中小、服务县域的宗旨,正在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相信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小微企业领域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陈智华.基层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3-15.
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中,低速增长态势仍然延续,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低迷,要真正摆脱危机目前还无法确定时间。国际经济形势还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走出阴影。中国去年GDP增长7.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增大、产能相对过剩、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8%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又要承受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对中小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反映在中小企业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生产成本上升,主要反映在原材料、土地、能源上涨的同时人工成本快速上涨,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二是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负担重是企业和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结合改革加强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就是要落实现有税收政策。三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四是外贸订单减少,产品出口受阻等现象。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具有独特优势。去年,我国GDP增长了7.8%,这里面有中小企业的巨大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广阔的市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扩大内需、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环境,中小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也将不断扩大。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命的源泉所在。党的十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要增强大中型企业竞争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今年的“两会”明确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这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落实国发14号文件,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水平。
(一)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落实并完善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坚持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把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作为提高成长质量的主攻方向,力争到“十二五”末在优化产业分布结构、优化企业规模结构、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坚持把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
(四)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坚持把推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较为完善、易于实施、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大批战略管理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强,质量管理、品牌管理、安全管理、营销管理水平高,财务管理规范,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
(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推动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各层级服务机构纵向贯通、各类服务机构横向协同、各类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金融支持
在资金方面,要逐年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并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适当倾斜。在税收方面,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等。在政府采购方面,各部门政府年度采购应当安排不低于项目预算总额18%的份额,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在政府采购评审中,对小型微型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情况给予6%—10%的价格扣除等。实际上,给中小企业市场往往比给资金更重要。在解决融资难方面,按照党的十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精神,研究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多方位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加大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小型微型企业要少取多予,不合理的负担要坚决取缔。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
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规模;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鼓励中小企业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发展运用电子商务、信用销售、信用保险,培育商贸企业集聚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等。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要针对当前融资难、税费负担重、生产成本上升快等问题,而且紧紧抓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缓慢、创新能力弱、管理粗放、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主要矛盾,在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素质、加大财税支持、结构性减税、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点通过财税、社会保障及监督考核等手段建立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早期创业企业,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向基金捐赠资金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税前扣除;研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扶持;完善职工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制定防止大企业长期拖欠小企业资金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四)营造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从根本上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靠环境、靠服务。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到2015年,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个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和认定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在土地安排方面,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规划建设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基地、孵化器和集聚区,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用地难问题。在改善集聚发展环境方面,提出要建立支持集聚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和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集聚区建立标准厂房的支持和补贴等。
关键词:企业管理;发展瓶颈;民营企业;突破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业竞争,还要面临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我国加入WTO为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机会,与外国大型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一没有技术优势,二没有资金支持。因此,在这种大背景许多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甚至一些中小企业更是面临破产。不得不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竞争。民营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经营管理策略,构建专业营销团队,引进高科技人才。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瓶颈
当前社会不论在任何国家中民营企业都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据着主导地位,自然我国也不例外。自我国经济转型后,国内就涌现了大量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是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力量,已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发展中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差距,不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且整体运营实力较弱,并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经营管理模式粗放,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差,所以平均寿命较短。尤其是中小企业,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在两到三年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瓶颈,主要为:生产规模小、发展缓慢、人才匮乏、技术滞后缺乏创新、缺少管理意识、经营模式落后。近十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普遍没有大起色,但总体数量却十分庞大。因此,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突破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并且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会进一步促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造成利润率下降,加之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较强风险抵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必然面临经营困境,难以得到发展。民营企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顺应时展,积极改变经营策略,引进人才、丰富融资渠道、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下面通过几点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突破措施:
1.突破传统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经营依然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并没有随着时代变化寻求创新和突破。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高度普及。现如今许多领域已融入了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颠覆了传统销售方式。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下售前服务不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可通网络完成售前沟通,大大降低了售前服务成本。售中可通过在线订购及支付或转账来完成,有效缩短了服务流程,节省了企业人力物力省去了繁琐的交易程序,提升了经济利润。售后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服务,电子商务背景下售后服务效率更快、反馈效果更好。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简化了销售流程和环境,更提高了销售效率和效益,促进了企业持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对电子商务极进行应用,突破传统经营模式。
2.引进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离开人才企业发展很难得到实现。民营企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往往一些专业人才自身携带大量知识技能,这些知识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学会留住人才,人才流失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十分致命,不仅影响着企业正常运行,更可能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漏。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驾护航,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必须提高对人才问题的重视。
3.构建优秀营销团队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积极,营销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企业利润。一个强大的营销团队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能够为企业抢占市场。因此,构建一个优秀营销团队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必要性,可以说营销团队的构建关系着企业兴衰。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发挥出企业自身优势。就要构建一支忠诚度高、协作能力强、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的优秀营销团队。销售队伍构建关系着产品销售以及日后客户的维系,优秀的营销团队足以改变企业命运。构建营销团队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
三、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国家建设。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民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在逆境中求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经营思路。
参考文献:
[1]周墨菁.我国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经济管理学院,2012,13(11):119-124.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
一、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在社会这个统一环境内,企业的发展中考虑从资源利一产品生产一产品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对于资源的历来性降低,通过生态化、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直接消耗性资源,其本质是让工业活动符合生态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要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消耗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国度浪费,另一方面也由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产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只会使工业发展最终无资源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增加、大量遗留废弃物无法处理,最终会彻底影响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生活。
而在我国,早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长期性的完善考虑,注重短期的经济收益,致使近年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因此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成为当年只管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国内可用能源资源的长期储备;降低废弃物产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提升能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经济、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一种互为促进的循环状态;循环经济激发的绿色消费模式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社会整体的意识层面上改善环境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2002年,我国初次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推动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出各类相关政策强制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2005年国务院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最终确立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必要的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至今较为明显特点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容易形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点进行直接性的干预和改善;二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园区化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化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进行规模性的监管,还能很好的进行园区内的资源重复利用;三是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在于循环经济继发的消费模式等的转换。从整体的发展模式上看基本做到了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意义的认识与措施制定的,但是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目前只有国家法规,许多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没有细节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使得法律效力不能全面发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在循环经济的管理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代入感所形成的新模式推广压力,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施过程简单,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模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循环经济很难全面性的开展。
三、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国家级的经济政策在制定时是考虑了普遍适应性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经济地区应用时还会存在不足,因此,地区性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要进行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要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机构的设立,要做到监管到位,能够及时的提供合理建议及政策信息。
第三,大力推动生态化发展的科技研究,科技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尽早的得到成果就能更早的进入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提升自身的长期竞争力。
1.1我国监理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1.1我国监理业现阶段的法律制度
我国监理业的法律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监理制度的实施和发展。虽然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法律体系架构在立法方面已经初步成型,但与国际通用条款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仍然存在差距,很不完善。
1.1.2国内外经济对监理企业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加速了我国监理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速度,为我国监理行业发挥后发优势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带来国外工程咨询企业的竞争。
1.1.3工程建设监理行业技术
现今是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的新特点,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层出不穷,相应的对工程建设监理的技术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复杂建设工程项目周期长、涉及的相关单位多,需要多方的协调与合作。目前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达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参建单位可能多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量及数据的处理工作就非常繁重。因此信息的有效沟通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没有做到及时地沟通,势必造成信息的缺失而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
1.2我国监理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适应性、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2.1监理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评价一个企业内部因素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因此首先从监理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入手来分析影响企业的内部因素。我国多数监理企业存在规模小,易生存的优势。我国监理企业品牌意识淡漠,有碍企业做大、做强。我国监理企业自身行为不规范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1.2.2监理企业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组织形式保障了我国监理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部分监理单位存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大型国有监理单位,公司人员的任免完全由上级领导部门敲定。更有一些监理单位论资排辈,工资薪酬完全同业绩脱钩。
1.2.3监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我国相关规范规定,综合资质标准,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60人,注册造价工程师不少于5人;专业资质标准,其中甲级为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合计不少于25人,乙级为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合计不少于15人的规定要求。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我国监理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4监理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相同的价值观是每个员工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相互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2监理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建议
2.1尊重人才,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监理企业的核心资源是监理工程师,监理企业必须尊重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有效地科学管理,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执业道德,使他们能勤奋敬业,树立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实现监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监理企业既要认清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准确定位,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挖掘培育出具有本企业特色、有一定发展空间、可实现持续长久发展的能力。
2.2强化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合理配置人员结构
监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咨询服务。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要不断更新原有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监理行业人才缺乏、基础薄弱、业务素质较差的现状,监理企业应建立学习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并注重学习效果的检查,使每位参加学习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有所提高。同时,鼓励学历层次低的监理人员通过成人或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习深造,以提高这些人员的学历层次,更好地充实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2.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针对监理行业从业人员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等特点,监理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引导企业员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创新、完善监理企业的管理制度,真心实意地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并根据企业工程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组织各级岗位、部门的人员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或休假,这既可以使企业人员身心得到休息,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又可以逐渐形成企业和谐的气氛,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实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建立激励机制。监理企业应改变现有的工资制度,打破大锅饭,在按照现有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工程师、监理员等各级岗位不同的劳动报酬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综合考虑监理人员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高低、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品质等新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对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全面、工作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保证企业骨干力量的稳定,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人员的稳定。
2.4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优势,引进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部分甲级监理企业现有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甲级监理企业人员在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人员年龄结构等硬件方面所占比例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所占比例情况,5年前对全国15个省市2607家监理企业调查统计,其比例仅为66.91%。今年参与调查统计的部分甲级监理企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监理人员比例已达92.58%;30-55岁年龄段人员比例已达72.25%。因此,监理企业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明显上升,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监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程序知识、规范知识和经验知识等全面、系统地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积累、补充、更新,同时制定、并实施出台企业用人新机制,吸引一批年富力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监理队伍中,以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3结束语
(一)中小企业的存在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的竞争秩序。首先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分工上有所不同,共同满足着市场的需求。其次,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刺激大型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的存在缓解劳动就业压力。据统计分析,在我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只需投资8万元,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成本远远低于大型企业。我国目前就业问题非常突出,而中小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正能为就业问题的解决带来契机,缓解劳动就业压力。
(三)中小企业的存在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产业结构要随着“买方”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让大型企业主要存在于煤炭、钢材、铁路等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不太高的行业,而让中小企业存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非常高的服务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以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不断破产和适应市场新兴需求的中小企业的设立,解决供需矛盾,不仅为产业结构调整所付出的成本低,而且也能够达到快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的目的。具体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地位更不能忽略。
二、我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探讨
(一)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
在国务院机构调整中把指导全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交给了国家经贸委,并在国家经贸委之下设立了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司是全国专管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职能部门。与此相对应地地方省级政府部门也在经贸厅之下设立了专管中小企业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明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其职责和责任。首先,以民族地区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其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作成绩评估办法。
(二)以金融法律、法规的形式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建立融资渠道
民族地区设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以及启用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都应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1.提供担保要对被担保的中小企业进行评估,选择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而不能盲目提供担保。2.提供担保的最高数额,担保金在贷款数额中占有的最高百分比例,贷款的偿还期限也应该有明确的要求。3.被担保的中小企业也要承担贷款的一小部分的担保,以增加其风险意识。
(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除了资金短缺的因素外是信息闭塞,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缓也是影响中小企业停步不前的原因。对此政府或者社会应对其进行帮助和服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法国的做法:1.政府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方面的信息和咨询。2.政府部门提供创业专业培训。
(四)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环境
民族地区应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以产权激励机制等鼓励中小企业工作人员技术创新。2.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3.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中小企业有偿开放技术开发设备及试验条件。4.鼓励退休人员组成技术专家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诊断,技术指导和技术交流。
(五)以税收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支持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the tax bu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tax payers and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no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i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ace a huge challenge to truly alleviate the burdens. Based on thes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P键词: “营改增”;企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
Key words: replace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enterprise development;value-added tax;business tax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35-02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担负着国家公共财政职能的职责,发挥着为国家增添收入的重要作用,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业税针对的是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销售不动产的个人或企业所取得的营业额而缴纳的税,而增值税指的是商品在流转过程产生的增值额而征收的流转税。在新时代形式之下,为减少重复纳税环节,国家推出了“营改增”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纳税力度,以此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
1 增值税与营业税主要差异
增值税与营业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1.1 计算方式不同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从会计角度来看增值税与营业税,其计算方式就有所不同,增值税是价外税,应纳税额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所得到的差额,而营业税是价内税,应纳税额是税后造价的营业额乘上税率,由此可见,营业税在计算方式上比增值税要更为简单,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不仅与销项税额有关,也与进项税额有关,所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工程造价由税前工程造价及税额构成,也就是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税率),但“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的税前工程造价与营业税下的税前工程造价有所不同,区别就是在于“营改增”之后的税前造价费用已经不包括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若想实现税负减少,可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综合税率需大于8%,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工程造价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涉及的税率也是不经相同,如材料税率就有3%、13%、17%不等,地材、人工、机械等很难取得专用增值税发票,管理费、利润中必须承担11%的税负,税负减少实际上却很难得以实现。
1.2 会计处理不同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在计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与之相对应的在会计处理方面也是明显有不同之处。从营业税角度来讲,企业购进工程所需要的货物或者是接受相应的劳务,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方则为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提供工程劳务时,以实际应收到的价款乘以营业税率计算的金额,借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缴费时,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从增值税角度来讲,企业在购进进项业务时,按照进项税额来说,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以实际收到或者是应该收的金额,借方为银行存款,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科目;缴费时应该缴纳的税额,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讲,“营改增”方案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目的在于减少税收的同时增大企业的获益利润,这也就导致工程造价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不像以往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开处理的结果一样,这两种税种共同的会计处理也变得更为简洁化,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2.1 影响工程的投标报价,造成风险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开展的重要一个环节,而整个造价过程也是存在诸多环节,其中预算管理就是其中一个环节,在造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改增”方案的实施之后,使得原本以价外税存在的增值税在投标报价中难以进行正确的估计,导致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正常进行,缺少正确的评估会影响工程出现负税的问题,不仅会给工程的投标报价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营改增”方案的实施,是对所有纳税环节根据进项和抵扣的形式进行征税,这样的形式势必会造成风险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影响工程会计核算,给财务人员带来挑战 工程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费用是涉及多方面的,包括人工、机械、材料等,“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工程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等多方面都要实行分离的制度,首先是会给工程的财务指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工程的会计核算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制作账目的时候所涉及的借方和贷方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会计核算过程也会更加繁琐,这无疑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更多的挑战。在传统的营业税管理当中,企业一般不重视税务的管理,相对应的岗位职责方面也没有予以明确化,但是在“营改增”模式之下,实施工程的企业不仅将税务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更加系统化,而且也拓展了税收的范围,优化人员管理结构,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减少税收目标较难实现,影响企业发展 “营改增”方案的实施,由于还处于实践阶段,从理论角度出发的话,这一方案对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影响是有着诸多好处的,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减少企业税收的负担这一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在于以营业税下不含税工程造价各项费用为基础,同时增值税发票材料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但是这一前提的产生无法得到绝对的保障,例如,一项工程的开展必然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涉及的工序多,耗费资源方面也较大,工程造r本身就不确定,在加上工程税前造价的营业税,其各项费用均含进项税在内,是不能够被抵扣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的不可控性,像材料的价格、人力劳动的支出都会上涨的情况之下,实施“营改增”方案的企业所开展的工程并不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一不利影响的出现正是对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若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在“营改增”背景下工程企业应对措施
3.1 应对措施分析 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克服困难且抓住机遇以此赢得发展呢?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3.1.1 优化造价体制,平衡预算成本和成本控制 “营改增”方案的深入进行,是新时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吸取“营改增”方案实施试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造价体制改革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不仅能够提升工程造价人员对“营改增”方案实施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掌握进项税率的核算方式,促使工程造价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要掌握好预算成本与成本控制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契合性,并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工程造价中所涉及的财务变化与实施施工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以此来真正减少“营改增”方案实施给工程造价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3.1.2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税额降低 涉及工程建设的企业,其主要发展的模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人工费、成本费等预算成为工程造价工作开展的一个难点,成为工程造价预算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发展模式,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税负额,而且也可以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降低在工程开展中劳动成本对企业所产生的大量税负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结合相关政策的作用之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营改增”的把握,以此实现税额降低的目的。
3.2 可行性分析 以C企业为例,C企业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应对营改增的影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C企业在开展甲施工项目时,购入了3000吨的钢材,钢材的价税总数为1170万元,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计算,其增值税税率为17%。该款的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付清,该批钢材已经收录到库存当中。此时,假设这笔业务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前,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现假设这笔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后,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000
应交纳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上述清晰展示了C企业在购进业务当中的会计核算方法的转变。由这种转变可以看出,营改增的前后阶段,材料的成本,以及工程的成本都会随着进项税额记账方向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需要突出注意的是,“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项目的核算对建造合同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成本加上该成本一定比例的费用来确定工程的价款,那么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金额的最终数额,就会对企业获得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营改增”的条件下,企业要想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实现对自身有利的发展,是存在较大可行性的。
4 结束语
我国税收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营改增”的发展模式就是税收改革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及时深入了解“营改增”对工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利润收益,以此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企业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杰.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四川水泥,2016(10).
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有很多标准,如营业额、资产、雇员人数等,加拿大工业部对中小企业(Small Medium Enterprise,SME)的定义是雇员少于500人的企业,其中雇员为1到99人的为小企业,雇员为100到499人的为中型企业。①在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数量上看,加拿大小企业超过108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8.22%;从就业上看,加拿大小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770万,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69.7%,吸收了社会大部分劳动力。②
鉴于中小企业在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实施一系列优惠税收政策来减轻其税负,促进其成长。加拿大联邦所得税法1.3节规定了小企业税收减免(Small Business Deduction,SBD),在2016年,当一个加拿大控股的私人公司(Canadian-Controlled Private Corporations,CCPC)的应纳税所得不超过1000万加元时,它的第一个50万加元(收入门槛)的经营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可以降至11%,而其年应纳税所得超过50万加元的部分,适用普通企业所得税税率即15%;当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加元低于1500万加元时,其不超过50万加元的经营所得适用的低税率会由11%逐渐升高;一旦小企业的规模超过1500万加元时,就不再适用低税率的税收优惠。③在省级层面,尽管各省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收入门槛不同,大部分省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类似的待遇。许多省份对中小企业所得税征收的趋势是,对已经降低的税率进一步削减并且不断提高收入门槛。
除了在企业所得税层面中小企业享有优惠待遇之外,在个人所得税层面,中小企业在股息税和终生资本利得税上也享有一系列优惠待遇。在股息的个人所得税方面,加拿大实施股息税收抵免政策以补偿在分配股息之前从企业的利润中扣除的企业所得税。根据加拿大企业所得税法,股息在企业利润中不能扣除,须在分配股息前缴纳,因此为了避免对股息重复征税,加拿大给予公司股东股息税收优惠。对于加拿大控股的小型私人公司来说,资本规模和收入门槛决定了应税收入对应的税率是普通税率还是低税率,这导致了分别针对有资格股息和无资格股息的两种股息税收抵免。按照普通税率纳税的所得支付的股息是有资格股息,被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按照低税率纳税的所得支付的股息是无资格股息,被给予较少的税收优惠。以2016年为例,有资格股息可申请15%的税收抵免,无资格股息只能申请13.3%的税收抵免。④个人所得税会随着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升高而降低,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加拿大将股息税收抵免作为从企业利润中扣除的企业所得税的弥补。如上所述,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大或赚取了更多利润时,企业所得税税率会猛涨,那么,股息的个人所得税会随之下降,而这也就意味着股息的个人所得税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各省的股息税收抵免类似于联邦,只是不同省份,抵免率不同。
在资本利得税方面,为了鼓励人们持有资产而不是重新投放资金进行其他类投资,加拿大出台了资本利得税。由于资本利得税的征税环节发生在股票出售时,而不是收益增加时,因而具有较好的“锁定”效应,但是,当资本利得税阻止人们转向那些有更好的经济收益的投资时,其“锁定”效应又将有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因此,加拿大设置了终生资本利得免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投资者将收益变现。根据联邦所得税,⑤居民个人一生可以享受75万加元的资本利得免税额,即将符合条件的75万加元的资本利得不计入应税所得。这一免税方式适用于居民个人处置特定的加拿大控股私人公司的股份所实现的资本利得。⑥⑦虽然终生资本利得免税没有明确限制企业规模,但大多数加拿大控股的私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利得税的纳税环节是股票出售时,所以,资本利得税率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家的资本所得超过75万加元时,企业家就要缴纳资本利得税。此处的75万加元通常被称为终生资本利得免税的门槛。
二、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绩效性分析
就加拿大中小企?I税收优惠政策的现有学术性研究,大都聚焦在对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的支持上,其主要支持性论据有两个,一是相比较大企业,中小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更高;二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负担更重的融资困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客观事实都不能成为政府财政干预市场的充分必要理由。例如,瓦兰蔻和克莱蒙斯为资产规模与遵从成本的相关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指出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小,遵从成本所占的比例越高。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从数目上来说,遵从成本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都相当大。[1]因此,不仅中小企业面临着高遵从成本问题,大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遵从成本的问题只能通过简化整体税制的改革来解决,仅仅对中小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不但忽略了大企业在遵从成本上的利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高遵从成本问题。
通常,企业融资有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两种渠道。当外源融资较为困难时,企业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如利用企业主的自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用资金等,因而很少进入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很少进入资本市场是否是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信贷限额造成的不容易证明,但是,偿还贷款的经济成本(和其他投入成本一样)对中小企业的负担比大企业重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有学者认为,这也不能成为政府具体干预的理由。中小企业面临的较高遵从成本和有限的融资渠道,是长期商业经营中形成的劣势,并非是税收政策所导致,因此,税收措施不是这些劣势的有效补救措施。
也有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受限的最重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透明,这使得中小企业处于信息优势,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投资者无法甄别绩优企业和绩差企业,因此只能根据中小企业平均质量状况来投资。这显然不利于绩优企业,可能会导致绩优中小企业退出资本市场,最终,出现资本市场上中小企业的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所以,一项好的财税政策应该有利于绩优企业在市场上将自己与绩差企业区分开来。举例来说,投资抵免税收优惠政策较企业新股融资补贴政策更能准确地传递出企业资信信号,⑧当投资者信任这些信号时,市场就会起作用。一方面,新股融资补贴反映了对企业股权融资的优惠,其实质是对股权融资的一种补贴。其实施效果是不论质量好坏,所有企业一律享有股权融资优惠,使得绩优企业和绩差企业的界线更加模糊,因而不利于绩优企业从绩差企业中独立出来,甚至恶化了信息不对称(绩优企业需要更少的新股融资,因为它们有强大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投资抵免制度鼓励企业将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这使得绩优企业更容易从绩差企业中独立出来。因此,政府通过税收干预市场的重点应放在政策促进投资的作用上而不是补贴优惠的作用上。
综上,就加拿大各级政府实施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加拿大理论界有三种不同声音,一是认为具有合理性;二是认为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干预市场有失客观依据;三是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干预市场具有一定必要性,但应该采取合理而高效的措施。
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根据财政税收一般理论,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干预市场是其履行社会收入再分配职能的形式之一。根据加拿大现行税收政策可知,加拿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措施是为了促进其成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实践证明该初衷并未达到。与普遍认为的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促进了企业成长的观点相反,加拿大各级政府实施的中小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实际上造成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税收屏障”,即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中小企业,为了节省与规模相联系的税费或利用一定数量的免税额,当达到相应的规模或免税额时就会停止发展成长。
首先,中小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不断削减,使得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大时承担的税负,最终,使得企业不是扩大规模,从扩大的规模经济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而是分解成几个更小的企业,以保持中小企业所享有的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这导致了经济运行的低效率。研究表明,加拿大生产率低于美国,其原因之一就是加拿大的企业更多的是小规模的企业。⑨[2]
其次,提高中小企业减税的收入门槛,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停留在门槛内,享受更长时间的税收优惠,而且,在享受税收优惠的中小企业中,盈利较低的、发展潜力较小的企业占了更多的便宜,这与税收优惠的初衷――支持具有成长潜力的高利润企业是相背离的。
最后,加拿大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使得企业主为减少个人所得税而选择以公司的形式运行企业,从而扭曲了中小企业对法人和非法人企业组织之间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合伙、独资企业的非法人组织形式足以满足其管理运行的需要。但是非法人组织形式的收入完全是按个人收入征税的,而小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针对的都是公司所得税,这就使得企业主纷纷选择高效复杂的公司法人组织形式,不顾这种复杂机器额外的遵从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加拿大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采取的都是公司形式,我们在下文中将中小企业的出资人称为“股东”。
此外,加拿大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仅面向封闭式公司,一旦企业成为开放式公司就会丧失很多曾有资格享受的税收优惠。因此,当企业由封闭式公司发展为开放式公司时,优惠措施就会转化为发展的屏障。
三、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屏障的跨越措施
税收优惠不仅没有达到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目的,而且还生成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税收屏障。要想跨越这些税收屏障,可以采取降低企业所得税普通税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利得激励机制和建立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等措施来取代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制度和终生资本利得免税制度。
(一)降低企业所得税普通税率
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普通税率“既能减少当前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税收扭曲,又能广泛改善企业投资的激励机制。”[3]取消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将资源更多地用于降低整体的普通税率,能使中小企业通过高回报的利润快速赶超大企业和行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对所有企业征以同样的税率,可以简化税制。
(二)建立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利得激励机制
加拿大中小企业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是面向私募企业的,一旦企业的募集方式变为向社会募集,它们就会失去很多曾有资格享受的税收优惠,包括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和终生资本利得免税。也即当企业要发展成为开放式公司时,中小企业的鼓励措施会成为发展屏障。作为终生资本利得免税的替代,当中小企业发展为开放式公司时,可以对它们发行的股票进行50%的资本利得税减免。购买者必须持有五年该股票。该资本利得激励机制只限于资产不到5000万加元的中小企业发行的股票。
(三)建立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
建立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允许中小企业的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进行收益再投资,直到资产为了一般投资以外的目的被售出才须缴纳资本利得税。延期缴税账户将会减少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利得税的激励需要,因为当企业成为开放式公司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将资产放置在资本利得延期账户里,使资本利得税整个推迟。
注释:①Industry Canada,Key Small Business Statistics-August 2016,paragraphs No.2,https:// ic.gc.ca/eic/site/061.nsf/eng/02803.html,2017年3月16日访问。
②Industry Canada,Key Small Business Statistics-August 2016, https://ic.gc.ca/eic/site/061.nsf/eng/02802.html,2017年3月16日访问。
③Deloitte,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s,2005-2016(updated to January 31,2016)。
④Tax and Economic Growth Program,University of Calgary(review of tax statutes and government websites)。
⑤各省?c联邦规定相同。
⑥持有的资产至少有90%在加拿大并且超过一半的所得来源于经营所得的加拿大控股私人公司。
⑦还包括居民个人处置符合条件的农业、渔业财产实现的资本利得。
⑧加拿大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纳税人实现的资本利得的二分之一是应纳税所得,分别计入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中,按普通税率纳税。
⑨加拿大与美国雇员人均销售额存在20%的差额,其原因之一是加拿大大量的小规模企业。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 A
企业推行低碳经济,有益于增强竞争力。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逐渐改善,人们已经不再只关注市场化的经济价值,而将越来越多注意力的转向了自己生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伴随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产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重要转变,也直接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历史时刻,企业只有尽快实现企业发展转型,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适应顾客的需求转变,满足企业经济实现健康科学发展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企业则是普及这一理念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与此同时企业在这样的视角下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笔者认为,低碳经济视角下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1 国际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当前主要以高技术产品为重要的出口产业,但是我国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制造业为主要的出口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对能源消耗的较大,排出的废气也较多,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以及相关的国际环境法律的出台,我国的很多的与能源消耗较高的产品的出口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严重的影响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2 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虽然一直在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不断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理想。低碳经济的视角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改变利润增长方式,以高科技为支撑,特别是以往依赖于能源消耗为经济增长方式的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以及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超低二氧化碳炼钢技术等,而所有的这些技术的开发都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1.3 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大,所面对的经验环境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潜在竞争者进入的竞争,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的增强、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潜在的替代品的威胁、市场结构的调整等。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很多的企业就会加入低碳产品的产生,这对原来的行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有的企业有可能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理念而遭淘汰。另外,低碳的理念更加符合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人们的消费理念可能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买低碳的产品,这对原来的同类产品来讲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的发展策略探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低碳视角下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企业要跟上时展的潮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2.1 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低碳理念的大背景下,企业要谋求长远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要深入贯彻低碳的理念,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具体而言就是要:第一,借鉴国外的企业的做法引入碳标签制度,引进先进的碳足迹认证标准;第二,完善清洁生产制度,较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第三,了解国家的以及国际的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以及国际的低碳标准进行生产。
2.2 有效控制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使企业按照新的模式进行经营决策。低碳经济提倡的是一种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比如工程企业,在施工中防尘、防沙,杜绝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等。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竞争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无疑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必须要注意环境成本的控制,必须将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加强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因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
2.3碳会计核算的变化
工程开发要以最低的投入、最少的环节来取得中标机会。低碳经济的兴起对全球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战略、日常运作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对会计传统核算模式也造成了冲击。碳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均可借鉴事项法会计的处理、事项会计信息的收集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实时信息已成为可能、低碳经济所涉及的内容相对传统经济事项更加复杂、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以事项法会计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尽量获取低碳会计信息,将更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生产方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并对碳排放相关经济事项进行准确确认、核算。
2.4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以及环境都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所面对的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新的问题将层出不穷,比如固有顾客的消失、顾客意愿的改变、政策环境的变化、引入新技术成本的增加等。企业要适应这种低碳经济的理念,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要不断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企业适应外在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要不断加强开发绿色产品、低碳产品的能力,以适应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
2.5 创建企业的新型绩效管理体制
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要创建新型的绩效管理体制。与以往传统的绩效管理体制相比,企业的低碳化绩效管理体制不再仅仅将企业发展的目光局限于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而是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企业发展所损耗的环境代价以及产生的环境正面效益。故而,这种低碳化的企业绩效管理体制在制定时,需将环境因素和低碳目标加入考虑的范围。如此一来,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6建立基于低碳意识的营销管理体制
企业在制定企业营销管理体制时,需要将低碳理念和意识融入其中。在制定低碳营销目标时,应该科学的明确企业自身的任务,并设定该低碳营销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企业在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时,应勇于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确企业低碳化营销的方向,科学研究推行这一营销计划的合理方式和方法。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已经日渐深入。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上,要制定科学的低碳化管理策略,并在各个部门推广实行。
三、结语
面对低碳经济的来临,企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只有积极迎接这个挑战,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大好机遇,才能迎来企业的再次腾飞式发展。为更好的面对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企业应该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主动摸索,放眼未来,深刻反思企业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弊端以及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积极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为企业实现低碳化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为企业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