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8 16:35: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红色教育基地感受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

第1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76-02

近几年来,各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并进入公众视野,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但缺少有关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报导。笔者作为一名遵义籍教育工作者,希望遵义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此,结合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优势基础上,提出强化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对策,使之成为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1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出现良莠不齐的态势。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腐蚀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信息乘虚而入,严重地侵害着青少年的灵魂。因此,社会生活中屡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个别青少年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委屈和打击,有的行为失范,出现暴力倾向,欺侮同学等。此类现象触目惊心,家长担心,教育工作者痛心,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教育刻不容缓,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的路径之一。

2 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红色文化资源占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其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以红色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遗迹、事件和人物等内容体系;第三,科学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第四,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利用精神、精神教育学生,使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认识。

2)汇编遵义革命传统教材,形成红色地方课程资源读本。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遵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查阅党史资料,访谈革命前辈,汇集资料图片,组织编写地方教材“遵义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内容以扬宏精神和精神等作为主线,以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事迹作为主要内容,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青少年为建设家乡而勤奋学习为目的,培养青少年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优秀品德,继承先烈优良革命传统。

3)在青少年社会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营造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此,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让红色资源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展览,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生活,重温红色历史,还可开设“红色网站”,出红色文化专栏,开展红色音乐进校园、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营造“红色书香校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以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4)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遵义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基地比较多,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便利条件,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教育基地10余个。可利用纪念日,在中小学生入队、入团和入党时,组织青少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使遵义的红色资源在青少年中产生深远影响,留下深刻烙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教育作用。考虑到青少年安全和经济性原则,各地的中小学就近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要在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上下工夫,各校要成立专职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讲解员、辅导员队伍,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5)用遵义红色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打造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教育窗口。首先,创新性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特色,展示红色文化精神的自足能力。如在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增加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语文课程开设对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和诗人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政治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利用精神、精神教育素材,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和责任感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课教学利用红色经典故事,如遵义的“菩萨传奇”、习水的“女故事”等,拓展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广阔渠道。其次,通过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体系中。如把“红色主题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使文史类课程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背景和充足的“红色论据”。第三,构建红色文化校园,用红色课程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校园生活。大力提倡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地走进校园生活,校园景观要蕴含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借助于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打造红色校园。

第2篇

一、通过美术与书法艺术,传承红色文化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利用与开发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艺术创作,是对地方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其中,美术是文化艺术创作中比较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依托学院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绘画、剪纸、创意设计比赛活动及展览等,让师生根据自己对红色元素的理解与提炼,用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红色历史。对于那些令人震撼与惊喜的优秀绘画与设计艺术作品,可展览于文化走廊,或者专门展示的场所,唱响红色教育号角,带动全院师生提高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荣誉感,坚定信念,热爱祖国,传承红色文化。如根据国庆节、建党节等节日,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创意生活、变废为宝、旧物改造等系列美术创意设计手工艺品成果展示活动:装饰壁画、书画作品等;饰品、布艺、剪纸等创意设计比赛手工艺品,如牛仔裤图案、帆布鞋、手绘T恤等手绘生活创作,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唤起院校师生员工的爱党情怀。另外,书法艺术也是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的有效方式,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书法艺术之中,既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提高大学生书法水平,也给大学生创造自我展示、修身养性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热爱,也使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如2010年12月12日,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在红色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举办了“翰墨飘香,爱国情深”规范汉字硬笔书法决赛,以《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为书写内容,参赛选手精心设计格局,创作出个性化的书法作品,获奖作品则放在校园展示橱窗里,供全校师生观赏,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艺术范围。

二、借助摄影与动漫艺术,强化宣传力度

在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中,摄影与动漫技术是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手段与有效渠道,是情境式教育方式,借助媒体动画技术灵动呈现革命历史材料,通过图文并茂、形意融合的表现方式,给受众多感官刺激,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与文化熏陶,教育效果远远优于说教式教育。如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制作了江西第一部大型原创“红色动漫”作品《安源小子》。这部红色题材的动画片以江西传奇英雄王耀南为原型,生动塑造了一个勇敢聪明的“南伢子”卡通形象。他带领着一群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少年英雄,和邪恶势力进行了几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借助绚丽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寓教于乐,效果很好。同时,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动漫基地也朝着“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以红色题材为主,打造为全国知名、全省最强的动漫创意生产基地,构建江西省独特红色文化品牌。再如:2011年10月21日,以“红色———印象”为主题的第十届江西省高校摄影艺术作品展暨艺术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江西警察学院举行,展览作品包括人物风情、自然风光与创意摄影等题材,既给江西省高校师生创造了美育机会,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另外,高校还可引导广大师生结合学校实际与当地文化资源,组织红色网站设计大赛,包括图文并茂的红色资源简介、经典人物与革命故事、红色论坛或博客、红色影视、电子书库等栏目。或者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络中的飞信群、QQ群等聊天工具,上传红色旅游景点的拍摄相片、分享旅游感受以及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体会等,多途径、多方式地展示红色文化艺术。或者结合学院特色,组织网络征文比赛,如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组织了“吟忆峥嵘,颂响红色”的网络征文比赛。

作者:赵君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党员;党建;研究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多立足于校内,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多会议少实践、多校内管理少社会服务、多按部就班少推陈出新的现象。解决当前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提高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形象,是当前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学院学生党支部立足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以研习政治理论与践行党员承诺相结合、以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作为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创新的突破口,创建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相结合的全新模式――“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即参观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将红色教育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将专业技能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聆听一次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将传统美德与理想信念相结合。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对策

1.以红色寻访为主题,走进革命教育基地,增强党性修养

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党课学习会使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二是有的学生对理想信念、传统道德等方面关注较少,特别是对于党史国情教育认同度在减弱;三是有的学生因为受到西方不良思潮影响,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四是思政理论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所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学期为单位,确立学习主题,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九江及周边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先后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抗洪广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等革命教育基地,邀请老、现场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通过实地的参观学习,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自觉地增强了党性修养。

2.以服务社会为根本,走进新农村,提升专业技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在服务人民中感受党的先进性,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增长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学院学生党支部主动出击,积极联系社区、联系乡镇,努力搭建学生党员服务社会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平台。近几年,学生党支部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先后来到江西赣州头,抚州的东乡并多次进入九江的周边县,参与当地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当地的道路、水体及房屋建筑布局进行实地测绘,为当地新农村规划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当地村民就房屋的地基结构、规划布局、雨棚建造、排水设施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并为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当地的建设建言献策。

同时,学生党支部还联系九江市的社区,组织学生党员深入社区,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帮助,为社区的孤寡老人、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工作有利于学生党员了解社情和民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3.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感受传统美德,深化理想信念

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是最好最生动的教材。学生党支部时刻关注社会中的先进人物,并不断创造条件,为学生党员举办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党员,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深化理想信念。

2012年下半年,感动九江2011年度人物杨光明应邀来校,为学生党员做了一场“心存感恩,与爱同行”的主题报告会。杨光明是一名都昌县的老师,多年来他一直都默默行善,垫工资、卖摩托、借债义务建校,资助贫困学生。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学生,他从都昌跪到九江,从九江跪到南昌,跪地筹集爱心款10余万元;有人说他是傻子,有人说他在作秀,但更多的人说他是当代的活雷锋,而他只是一位普普普通的乡村教师。杨老师的报告深深感动着学生们,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们这样说:“我每次活动,都感觉自己在不断成长,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这就是最直观的教育!”

三、主要成效

1.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让学生党员感受到党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服务社会,让学生党员深刻理会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的洗礼,则让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2.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行“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支部活动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小组讨论、义务劳动的老三样,而是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的新三样,学生党支部焕发了新的活力。

3.提高了学生党员的专业技能

加强党员教育与提高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党员教育管理有了坚实的平台。充分利用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高,在服务农村基层建设的同时,也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从而自觉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

实行“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党员在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第4篇

 

1、打造理治德育品牌。着力发掘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理治的思想内涵和优秀品质凸显理治教育主题逐渐形成理治精神、“理小”品牌。开展“理治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教育,师生代表与朱佳木院长一起游世博活动,“我去北京看升旗”活动。编写理治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理治光辉历程和精神培训活动。开展校园校园艺术节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创建科普特色学校。学校形成了立足科学课堂,编好用好校本课程《我爱科学》,抓好科普实践基地——二甲蓝印花布厂、海忠葡萄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特色的科普教育体系。常规活动有“三模”竞赛、科技夏令营和各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等形式。节日活动有“科普宣传周活动”、“世界环境日活动”“爱鸟周”和“科技月活动”等。强调科技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也要与第二课堂相结,更要与社会相结。开展方法有组织讲座,征文、科普阅读、小制作、小发明、考察、调查、实验、竞赛等。每一次活动都能认真制订计划,认真实施。3、着力建设绿色校园。将校园绿化建设与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师生为学校捐树、植树活动,成立养树、护树小组;举办环保、低碳知识讲座;开展环保知识宣传、竞赛活动;在活动的熏染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爱绿护绿的自觉行为。

近一年多来学校获得“南通市二十二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 “2010年度效能建设先进集体”“***区第四批廉政文化示范点” “南通市***区师德‘双心’先进集体”“***区特色学校”“南通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绿色学校”的荣誉称号,科普剧《新白骨精》获“2010年度优秀科普项目”。 

 

今后社科普及工作规划

(1)做好“理学向上,治身向善”的校训解读,以及各大楼命名含义的解读宣传。

(2)加强对朱理治的解读宣传。每月一期的板报要专门辟出阵地加以宣传。要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理治班”评选等多种形式,宣传朱理治。

(3)提炼理治精神。让学生能够从提炼的理治精神中诠释朱理治“爱国、忠诚、进取”的故事。

(4)拓宽德育渠道。把理治精神教育与红色经典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红色经典教育与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红色”与“绿色”呼应,不断丰富德育文化内涵。

(5)开展“理治精神伴我行”系列活动。

(6)建立“中草药”长廊。组织学生学习、了解、使用中草药,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

第5篇

关键词:质量;教育;服务;管理;品牌;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一、提升纪念馆展品的质量和生动性

免费开放后的纪念馆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社会团体,广大群众能更好的更全面更直接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免费开放后的纪念馆参观人数骤然增加,这就对纪念馆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一成不变的展品和展出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全社会各阶层参观者的目的和品味,必须加强纪念馆展品的质量,提高展馆的生动性,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博物馆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走近历史,感受历史,铭记历史,让历史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

加强纪念馆展品的质量,提高展馆的生动性。首先要从展品的种类和品质上着手。纪念馆的展品种类和数量是展馆规模的体现,也是观展人员能直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感观的形式。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文物和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在消失,抢救性挖掘和收集相关历史展品,加大展出数量和种类,突出展品的历史文物价值也就成为纪念馆工作人员重要工作任务和追求的目标。释文注释对展品的说明,能加深观众对文物内涵的了解,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这样的展览形式从思路上打破了旧有的陈列框框,使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搞好展品的同时,博物馆纪念馆还要挖掘潜力,不断拓展展览内容,丰富教育内涵。利用现代科技效果对部分典型场景进行加工创作,同时拓展教育功能,注重挖掘历史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高度和深度。

二、深入挖掘资源、全力拓展教育空间

纪念馆要从拓展功能出发,着力开发自身项目,拓展教育空间。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临时性展览,展览内容要富有教育意义,视角新颖,贴近生活,让广大参观人员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充分利用馆里功能厅、影视厅、报告厅等场所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采取纪念馆宣教人员与学生关于历史开展互动形式的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印象,扩大宣传成果。此外,还要走出大门,面向社会,主动将展览办到军营、办到学校、办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到周边地区。同时,还可以组织宣讲分队,以讲故事、幻灯、朗诵等形式,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工厂和部队宣讲历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加大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合作。提高社会影响力。让历史从不同媒介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并结合青少年特点,通过开辟专栏、建立网站举办征文等形式,让青少年通过参观写出对历史、英雄精神的自身认识。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向上的精神和品德,锤炼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意志。

三、提高服务质量,与社会共建教育基地

从纪念馆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参观人员的特点制定一整套适应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从参观时间上、接待场次上、服务水平上进行周到细致准备,如在时间安排上采取录活手段,在学生假期开设专场,在旅游旺季开设游客专场,在重大节日安排相对应群体专场,通过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参观效果。同时满足未成年人需求,根据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编写出符合他们要求的简单通俗易懂的讲解内容 ,因人施讲,严格规定讲解时间;为确保参观人员的安全,采取安保人员展厅巡逻制,制定紧急情况预案,设立医药点,配备兼职医护人员,开辟残疾人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轮椅,对外国来宾提供语言导览等服务。从各个方面细致的为广大参观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

根据不同社会机构性质开发利用基地。针对各个层面开展社会教育,形成适合于不同社会群体教育基地。例如:针对学校开展“青少年先锋队基地”,让纪念馆成为即学校以外的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有一个直接、现实的教育场所。针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让各机构人员工作之余有一所提高思想觉悟,开展党员教育的现实场地。也可以针对部队军营开展“革命精神传承基地”。让部队官兵在展馆革命先辈的历史中去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这样的基地形式还有很多,形式也可以多样性,主要是让纪念馆不仅在本身基地建设上有一个更完善的体现,而且也能给各行各业提供一个专业人员参与各党、政、机关进行专业讲解等工作,并将纪念馆列为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提升纪念馆的社会关注度。除主题展览外,纪念馆还应开展临时主题展览,以满足社会多元文化需求。并把主题鲜明的展览办成专题展临览,长期在展厅展出,同时把展览送到各个相关单位巡回展出,让参观者不出家门、单位就能看到精品、有感染力、结合社会实际的展览。

四、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事业的全面发展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面发展,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应对挑战提供保证。加强人才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到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并请该领域有专长、有权威的学者到馆内授课,让在职人员接受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再提高。二要强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三要在展品的研究、管理上进一步发展,建立长期的文物征集体系,扩大征集范围。丰富展品种类。在展品研究方面搞好史料研究,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展品的权威性;在展品的保管方面提高展品的保护、鉴定、修复水平,做好展品的归纳和整理,形成信息化管理。四要增强博物馆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文博工作者,为唱响主旋律,传播革命传统,宣扬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五、塑造知名品牌,全面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力

加快红色旅游精品开发。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产品特色,提升产品品位。纪念馆根据自身历史文化特点,组织推出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并作为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塑造知名品牌,使红色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发展旅游商品销售网点,让游客不仅在景区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也能将这一份历史情怀带到祖国各地。同时要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和拉动本地区旅游的大发展,形成一馆带一线,一馆拉动多点的局面,为旅游业发展做贡献,为经济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

纪念馆正以历史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其它旅游资源的连锁开发与利用,促进地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第6篇

作者:左嘉琳 鲁薇 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团体,来学校为师生普及高雅艺术,使学生们近距离享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感受经典、学会欣赏、懂得艺术,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受到师生热烈的欢迎,在校园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坚持长期开展,提倡普及教育。高雅艺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现代社会脱节,也不是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享受的专利,学生们希望学校能更经常性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高雅艺术引进校园。普及高雅艺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由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在高校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长期深入开展下去,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学习、欣赏和参与高雅艺术的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倡导红色校园文化,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红色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种新途径和有效形式,具有感染力强、形式多样化、与时俱进、价值高等优势,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例如本校每年举办一期青年者团学干部培训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连续三年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红色教育;利用寒假“三访三学”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红色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伟大。通过主题班会、我的团日我做主、广播台、QQ群、微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红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的舆论氛围。

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指出,今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各个高校都应当组建自己的大学生艺术团。这些艺术团招收有一定艺术素养背景的学生作为主要群体,组建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和话剧社等艺术团体,并给艺术团提供相应的场地、教师等资源,使其成为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主力军,在校内外各种文化交流与艺术教育展演活动中承担重要的任务。

本校从2002年开始,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已经举办了10届。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给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是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活动的一次盛会。参与人数和获奖人数都是全年学生活动中最多的。此外,目前我院已有包括大学生艺术团在内的学生社团80个,学生中不乏会小提琴、钢琴、古筝的同学,且有几位达到八级、十级水平。学生参与各个协会的兴趣也很大。可以说,全院师生对文艺生活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期盼。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各个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普及高雅艺术,让艺术的气息充满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普通的学生都有机会欣赏高雅艺术、参与高雅艺术,构建真正符合学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园艺术。这不仅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了校园舞台艺术水平的提高与繁荣,更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7篇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资源短缺、相对封闭的农村中学能否突破自身局限,将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品格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拓展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

我们将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入探究整理,从红色文化、历史人文、孝老传统、古村落保护四个层面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开设校本课程、校园文化育人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形成了彰显地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的特色德育体系。

我校地处风景秀丽的淄川东南山区的马鞍山脚下、淄河河畔,学校所辖区域位于古齐鲁两国交界处,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马鞍山抗战遗址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资源得天独厚。因此,我们结合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着眼于德育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法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红色抗战文化是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此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义。淄河中学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鞍山抗战遗址,将“弘扬马鞍山抗战精神,做英雄传人”作为学校德育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前辈不畏强敌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献身的无私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马鞍山抗战纪念馆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的仪式。学生通过参观展室、听取讲解、敬献花圈、活动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学校还聘请了当地驻军参与学校国防教育。通过军训、参观军营等活动,优化了行为习惯,增强了纪律意识,加深了爱国情感。

二、挖掘人文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淄河地区民风淳朴,人文历史厚重,地处古齐鲁两国交界处,其辖域内存有大量古齐长城等遗迹,民间流传有“孟姜女哭长城”、“孙膑梦泉”等传说。淄河地区是被专家认证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长城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资源,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天然宝库,有丰厚的群众基础。淄河中学深入挖掘整理这些资源,编写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园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长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开展“孟姜女小调传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耳闻目染,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专家巩曰国教授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资源,进行孝老美德教育

淄河地区自然居住环境好,民间多有长寿者,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曾报道淄河地区多有长寿老人,这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关,也与当地孝老敬老的美德传承有关。“孟姜女”、“顺天姑”孝老爱亲的民间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学校将这些民间故事等进一步挖掘,编入校本课程《魅力淄河》,并配以开展“关爱老人――走进敬老院”、“青年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使孝老爱亲这一传统美德在淄河中学蔚然成风。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赴淄河敬老院开展慰问老人活动。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用自己的零用钱为老人们买样慰问品成为同学们的学期必修课。同学们怕老人们外出走失,还为老人们定制了印有电话的特制“证件”。淄河中学校外德育基地在淄河敬老院挂牌,孝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对于散居在各村的孤寡老人,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分片分组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

四、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014年,山东省住建厅等三部门联合评选出的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中,我市共有16个,学校所在的太河镇就有9个村落榜上有名。这些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到这些价值,从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学校做了各种形式的探索。

学校成立探究小组和古村文化志愿保护团队。引导学生对辖域内的古树、古碑、古井、古桥、古庙等古迹进行探究和保护,将探究和了解到的情况汇总形成调查报告,并查阅和寻求保护措施。通过古树、古碑等调查保护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第8篇

关键词:西柏坡纪念馆 观众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一)调查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观众对西柏坡纪念馆的整体印象,切实反映出观众的参观感受,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近几年黄金周期间的来馆观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的数据能真实的反映观众对西柏坡纪念馆的真实感受和意见建议,本文在综合了大量纪念馆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调查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对可以影响受访者心理的因素进行了充分分析。

(二)调查对象

为了全面反映出西柏坡纪念馆留给观众的主观感受,本文主要选取了老年、青年、少年三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7份,这447份问卷全部由受访者自主自愿填写。有效回收的问卷全部按照规定方式选择做答,问卷结果可以被记录研究数据当中,相关数据符合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其中60岁以上占调查人数的30.2%,25―60之间的受访者占51.7%,18岁以下的学生占调查对象的28.1%。受访者38.78%为大中小学校学生,42.56为在职工作人员,18.76%为退休人员。其中男性占受访者总人数的45.4%,女性占受访者总人数的54.6%。受访者中有51.2%为大专以上学历,有28%为高中以下学历。

(三)调查程序

为了保证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主要采用在景区出口处和游客休息区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不计名,只添写游客的基本信息身份。为了使此次调查数据更加真实,在一天时间内内分别选择不同时间间断性发放调查问卷,并且随机与多名受访者交流了参观感受。最终将得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运用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二、调查结合分析

(一)对西柏坡纪念馆的总体印象

对西柏坡纪念馆的总体印象调查中,37.7%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满意一项,有25.5%的受访者选择了满意,10.75%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满意。具体项目中可以发现选择非常满意或满意者主要对西柏坡纪念的藏品数量、旧址面积和旧址保存完好度表示满意,其中受访者对藏品数量的满意度高达45.76%,而其中不满意的人群主要反映的题在于西柏坡景区游客数量过多,游览的线路较为单一,观众主要为单向流动,造成了一定的空间紧张感。

(二)对西柏坡纪念馆存在问题分析

西柏坡纪念馆留给观众的问题主要有纪念馆的科技水平、体验活动项目、讲解方式三个方面。首先,受访者普遍表示西柏坡纪念的科技含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约有52.45%的受访者认为西柏坡纪念馆的科技含量不高。其次,受访者普遍觉得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较少,只能单纯的观看西柏坡纪念馆和旧址陈列,没有更多的渠道体验西柏坡的红色文化精神。第三,西柏坡纪念馆主要以导游使用扩音器的方式讲解,这种方式对受访者的干扰较大,约有39.82%的受访者认为扩音器讲解造成相互干扰,严重影响了参观质量。第四,西柏坡旅游区的红色纪念品较少,可供受访者采购的纪念品样式有限,这成为受访者不小的遗憾。

(三)不同参与群众的特殊需求

通过对不同受访者的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受访者更渴望回忆当年的艰苦岁月,更愿意有独特的参观路线并避开拥挤的人流,能够静心感受曾经的难忘岁月。25-60岁之间的受访者表示更希望有专家型的讲解员深入解读西柏坡精神,能在深入的解读中经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洗礼,能够用西柏坡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再迈向新台阶。

三、调查的启示

(一)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西柏坡纪念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丰富的旧址群,随着多次连续的改造,西柏坡纪念馆可以承担容纳更多游客的参观需要,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参观内容。首先,能够根据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出更多有特色的主题性展览项目和参观路线。其次,更好的使用辅现代科技参观设施设备,增加利用手机移动设备“扫码听讲解”,取消已经较为落后的扩音器讲解方式,实现使用无线信号接受器,做到讲解员与观众的互动对接,不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

(二)不断创新服务形式

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切实的满足不同观众的实际参观需要,给观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应当不断创新西柏坡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形式。首先,深入完善讲解员的讲解词,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挥出西柏坡纪念馆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实际作用,做到因人施讲,使讲解深入人心。其次,进一步丰富西柏坡纪念馆的参观线路,推出不同的主题参观路线,充分满足不同参观者的实际游览需要。第三,不断创新西柏坡纪念馆宣教形式,讲解中加入观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情景剧再现、使观众能够真实看到历史情景再现,听到评书讲述、将红色歌曲穿插讲解中,以及快板、民谣等,将这些艺术形式其穿插讲解过程中。第四,积极打造西柏坡特色旅游项目产业群,吸引观众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的同时,采购到有西柏坡特色的主题性纪念品。

(三)打造标准化服务设施

不断提升西柏坡纪念馆的软硬件建设,切实打造标准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场馆是西柏坡纪念馆提升服务质量的又一重任。首先,进一步完善观众休息区等基础设计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西柏坡纪念馆的硬件设施水平,为游客打造更加一流的参观环境。第二,加强志愿服务建设,不断建设西柏坡纪念馆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第三,加强对讲解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在实现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有特色的优秀品牌讲解员。

四、结语

通过对西柏坡纪念馆观众的研究可以发现,西柏坡纪念馆以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认可,但仍有可改进和继续提升的空间,这需要西柏坡纪念馆根据观众的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不断完善纪念馆的软硬件建设。

参考文献:

[1]但颖.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从提升讲解效果出发,实现参观者受益的最佳化[J].上海鲁迅研究,2010,(04).

第9篇

一、农村初中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的迫切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信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内容极富诱惑力。青少年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分辨能力却很薄弱,最容易受到网络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校园生活单调乏味,传统的德育方式苍白无力,班会课常常是老生常谈,学校教育所提倡的“主流文化”“主流价值”正日益式微。加之,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监管无力,于是农村学校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生”。这种危机愈演愈烈,令家长、老师都感到头痛。加强校园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建设,提升正能量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二、农村初中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的误区

在农村,教育者们普遍对校园红色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简单化倾向,学校领导关注最多的是校园墙壁文化的布置,但忽视了对校园红色文化的活动过程建设。

短期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三分钟的热度”,兴致勃勃地尝试了几周之后,由于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慢慢放弃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努力。

形式化倾向,表现为形式主义、做样子,为了评比的进行而展开,评比结束后立刻“回归自然”。

三、农村初中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的几点建议

1.提升意识,强化育人观念

党的“十”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广大青年能够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一代人的历史重任。这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务必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南,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

2.与时俱进,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二是信息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处理、传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教育者只有熟悉了网络特征,才能够更好地接近学生、教育学生。

3.积极创新,丰富活动形式

叶澜教授认为:“学生每天在校的校园生活就是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正是这些日常生活的方式,对每个学生在校园中的地位与心理健康,自我认识与社会交往以及一系列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持久和深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中生,校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丰富校园活动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重要手段,如我们可带领学生走进一些传播正能量的网站,通过网络参观一些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视,了解国际发展形势,感受中国力量,学习党的重要思想理论,等等。

行为方式是在一定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下形成的,也是一定价值观和态度的支持力量,但是行为方式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态度往往只能在行动中才能得到体会。因此行动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态度。

面对时代的大潮和农村教育的现状,教育者必须站在现代化潮流的浪尖上,深切认识文化育人的作用,敢于革新,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勇于探索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途径,为培养国家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 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4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