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6:35: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自动化免疫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目的 评价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效果。方法 测定T3、T4、FT3、FT4、TSH含量,分别计算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范围。结果 T3、T4、FT3、FT4、TSH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40%、4.90%、3.00%、4.50%、3.50%,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90%、5.30%、3.50%、6.20%、4.80%,回收率分别为96.7%、95.5%、97.1%、95.6%、96.4%,线性范围分别为0.15~12.3 nmol/L、3.9~387.0 nmol/L、0.3~30.8 pmol/L、1.3~155.0 pmol/L、0.01~150.0 mIU/L。结论 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功能具有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报告范围宽、测定速度快等优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甲状腺激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免疫技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内分泌激素、肿瘤标志物、血药浓度、传染病、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贫血及过敏原等,特别是在甲状腺激素检测中应用更为广泛[1]。本文采用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3、T4、FT3、FT4、TSH,对其方法学进行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2 试剂发光试剂、质控品、标准品由贝克曼公司提供。
1.3 血清来源试验所需血清样本采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每例取3ml血,离心3000 r/min,10分钟,取血清-70℃保存备用。
1.4 检测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技术和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其反应原理与放免和酶免中的双抗夹心法、竞争法相似,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
1.5 评价指标
1.5.1 批内精密度取含T3、T4、FT3、FT4、TSH高、中、低三种浓度的血清样本,每种浓度同批平行测定10次,计算平均变异系数(CV)。
1.5.2 批间精密度取含T3、T4、FT3、FT4、TSH高、中、低三种浓度的血清样本各10份,每天各测定1次,共测定10天,计算平均变异系数(CV)。
1.5.3回收率:由贝克曼公司提供原装3个浓度的标准品,分别测定T3、T4、FT3、FT4、TSH含量,每个浓度平行测定3次,计算平均回收率。
1.5.4 线性范围收集患者血清标本,取T3、T4、FT3、FT4、TSH浓度高于厂家提供线性范围上限作为高值浓度水平(H),厂家提供稀释液作为低值浓度水平(L),用稀释液稀释高值浓度血清,形成如下系列浓度检测标本:1H+0L、4H+1L、3H+2L、2H+2L、2H+3L、1H+4L、0H+1L。用配制成的系列浓度标本平行测定各项指标含量,取平均值作图,取在坐标纸上呈明显直线趋势的各点值进行直线回归统计,取回归系数r大于0.9的浓度范围为可报告的浓度线性范围。
2 结 果
2.1 批内精密度T3、T4、FT3,FT4、TSH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40%、4.90%、3.00%、4.50%、3.50%。
2.2批间精密度T3、T4、FT3,FT4、TSH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90%、5.30%、3.50%、6.20%、4.80%。
2.3 回收率T3、T4、FT3,FT4、TSH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95.5%、97.1%、95.6%、96.4%。
2.4 线性范围T3所测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y=1.069x-0.2468,r=0.9966,截距经t检验,ta=1.36,0.95,截距经t检验,ta=0.36,
3 讨 论
血清中三碘甲状原腺氨酸(T3)、四碘甲状原腺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原腺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原腺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以往国内实验室多采用RIA、MIRA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此法虽较准确,仪器与试剂也较为低廉,但对操作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对实验条件及环境有较多要求,且随着标记抗原的放射性衰减,而使计数不稳定及曲线失真,导致结果偏离,结果重复性差,且可产生放射性污染[2,4]。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技术和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其反应原理与放免和酶免中的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相似。其优点是[3,5]:(1)成熟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或独特的磁性微粒子技术,保证了反应的高特异性;(2)检测范围宽,具有良好的稀释线性;(3)试剂稳定性好,不需酶促反应,有效期可长达半年;(4)操作简便,分析过程采用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重复性好;(5)试剂及标本均采用无吸附材料,故相互间的交叉污染率低,干扰因素少;(6)真正的随机连续检测,样本随到随测,具有急诊优先插入功能。因此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目前检测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陶义训.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5.
[3] 罗炜,王慧,陈柏铭.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的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3):149.
本文阐述在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应用实践中进行使用方法的改良,极大地方便了仪器操作者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差错的发生。解决故障的过程有助于思路的扩展,对使用其他的检验仪器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较大的参考或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标本容易加错现象;标本识别移位故障;改良方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72-01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由美国雅培公司研发的第三代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的原理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具有检测速度快,测量范围宽广等诸多优点,且可与生化模块C8000相连。且检测试剂稳定并易于进行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然而全自动化仪器的高故障率亦对检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本文即是作者在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应用实践中遇到的:容易出现加错标本,和机器本身出现标本识别移位的故障现象,分析其原因、探讨改造方案并付诸实践成功解决故障的过程,以便应用到其他的现代化的检验设备使用中去。
1 标本容易加错的改良方案
1.1 标本容易加错的现象:
由于该机器的原来的设计是每个标本架只有5个孔,也就是每个标本架只能放置5个标本,这样就使使用者放置标本时,必须要好好的记着所加标本的原来的编号,待放到架子上时要好好的计算出标本的位置是在第几个架子、第几号位置编号。譬如:手里拿着16号标本需要放置到标本架子上时,就必须计算出是第4个架子的第1号位置才是16号的位置。是非常的不方便吧?
1.2 标本容易加错现象的解决方案:
因为我发现了这个非常不容易计算出所要加的标本位置,并且又很容易加错标本,工作起来非常不方便的现象时,就一直在脑子里寻求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不久我就想出来了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在每个标本架的靠近1号位置端,设计出了一个不干胶贴,上端标明1、2、3、4……架子号顺序号,下端标明该架子的5个标本号在该架子上的应有的顺序范围。详见附图1改造后的第一个托盘俯视图
2 标本识别移位故障的改良方案
2.1 故障现象:
应用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批量编程,每个标本架放置5个标本,每5个标本架为一组,每一组用一个托盘托起,即标本号依次为1-25、26-50、51-75、76-100四组。在全部标本仪器检测完成后,对HBsAg阳性标本利用金标法复查时,偶然发现阴阳性结果极为不符合的现象。遂对每个标本对应的架号、位置、结果逐一排查,发现个别标本架上的标本并没有消耗(即没有被取样),但却赋上了数值。经逐一检查仪器所加样本与操作者编程的标本架号位置明显不同,即发生了跳跃,如31号标本所赋值实为36号样本测试值或其它样本值。
2.2 故障分析:
经与使用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兄弟单位工作人员及雅培中国工程师沟通,了解其工作过程原理是:利用ARCHITECT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批量编程1-25、26-50、51-75、76-100号标本架号位置后,仪器会首先会进行标本架条码扫描,同时也给每个标本进行扫描。如果某个标本架的条码没有扫描到,则机器会自动顺延一个标本架进行操作,这样就会出现跳架移位现象,也就是我们上述的故障现象。譬如仪器在批量编程,31-35号标本架的条码扫描过程中没有扫到,仪器则默认该架子不存在,标本也不存在,跳过了该标本架,将36-40号标本架或及其它标本架上的标本默认为31-35号标本。以后的标本均以同样的方法顺延赋值,即后面的所有标本均顺延了5个号码,如不复查而直接报告传输的结果,必然出现张冠李戴的严重后果。上述现象并非偶然,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为日常检验工作带来相当大的不便,工作人员往往会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排查或复查标本与结果是否相符,一度认为此仪器的标本识别和处理软件系统存在巨大缺陷。
3 标本识别移位故障的解决方案
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严密的科学探讨和积极的创新实践,我们对ARCHIT -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进样系统,进行了简单而合理的改良,使上述故障得以完全解决。具体方法如下:
准备100个改造过的与架同高的平口空试管(以合适放置加样杯为宜),利用条码机打印1-100编号号码的条码,分别贴在每个试管上条码器能够扫描到的位置。将这些贴有条码的试管按顺序放置在标本架上,并保持条码向外,易于条码系统识别判读;实验操作时只需将加样杯放置在对应贴有条码的试管上即可。请注意:只需更换加样杯加病人血清标本。更多的标本亦可用类似方法粘贴上1-100或更多的试管条码。
详见附图1 图2所改造的H540试管架俯视图和侧视图
经过如此改良,仪器在进行标本架条码扫描时,同时也会给每个试管条码进行扫描,如果其中某个标本架条码漏扫,但仍会扫描到试管上的条码号,机器则自动的默认标本架的存在,就不会出现跳架移位的现象。
4 思路扩展与推广应用
标本容易加错的解决方案:就是以较小的改造或改良,而改变了原来的设计的不足,避免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像这种小的改造可以用到大多数的试管架子是5个试管位置的大型生化分析仪、放免分析仪等的仪器上。
标本识别移位故障的解决方案:类似的跳架移位故障,不仅出现在ARCHIT -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在其它设备上,譬如ARCHITEC -Ti4000SR等仪器亦会出现,亦可采用此法进行改造或改良。兄弟单位同类仪器或不同品牌的仪器,出现类似的因为批编程而出现的跳架移位故障亦可借鉴此方法一试,以避免出现数据移位错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114-0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目前已在各医院检验科大量应用,在检测病人标本时,有时存在一些交叉污染的现象,使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探讨一些交叉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避免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以减少此类交叉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 交叉污染的来源
所谓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完全模仿人的手工操作,将加样品、加试剂、混合、搅拌、保温、测试、打印结果等一系列过程自动化操作的过程。无论任何一款生化分析仪都有共用样品吸样针、试剂吸样针、搅拌棒以及比色杯这一特点。当生化分析仪连续长期使用一定时期后,其清洗和洗涤效果下降了,加上比色杯老化后粘附能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维护保养不及时,势必会引起交叉污染的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1 比色杯的交叉污染
每个比色杯检测完毕后,进行反复清洗,然后继续下一个项目的检测,如果某个比色杯清洗不完全时或粘附力增加时,吸附在比色杯上样品或试剂残留,就会对在这个比色杯中进行的下一个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1.2 加样针的交叉污染
如果加样针清洗不完全时或粘附力增加时,残留在加样针内、外壁上的样品或试剂就会对下一个检测项目造成影响。
1.3 搅拌棒的交叉污染
如果搅拌棒清洗不完全时,粘附力增加,残留在搅拌棒上样品或试剂就会对下一个检测项目造成影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交叉污染无外乎以上三种,其中第1种比色杯的交叉污染最为严重。另外,比色杯最难以清洗,另外,比色杯一般都是密闭的,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其清洁度。
2 如何避免交叉污染
无论来自何种原因的交叉污染,主要都是由前一个测试样品或试剂对相邻下一个检测所造成的影响。前一个样品造成的交叉污染较容易判断及分析,我们直接可以从屏幕上显示的测试结果来判断,例如:一个样品的测试结果比较高,下一个相邻测试样品的相同项目测试结果如果也同样比较高,那么就要引起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分析测试结果是否存在由前一个样品造成的样品间的交叉污染造成的假性增高。
试剂间的交叉污染不容易判断及分析,原因是试剂成分较复杂,各个公司所提供的试剂说明书不能够全面反映试剂组成的情况,而且是否由哪一种试剂造成的交叉污染,不如样品间交叉污染那么直观地显示出来,往往随着样品测试项目多少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质控品往往在控,交叉污染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每次都出现。当按照日常的分析顺序出现异常结果时,将出现异常结果的分析项目单独进行复检,复检后结果正常,多数是由于试剂间交叉污染所致的。我们重点讲述如何避免各类交叉污染[1]。
大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于样品加样针、试剂加样针多数是双针或四针的,个数较多,加上有较多冲洗步骤(有的8~10冲洗步骤);中、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样品加样针、试剂加样针个数较少,冲洗步骤较少,携带污染率较高,如何把交叉污染控制到最低,不至于影响测试结果,才是至关重要的,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要求操作人员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好维护和保养工作,包括每日、每周、半个月、每月、半年、每年,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防患于未然。每天开始工作前要详细检查加样针、搅拌棒、冲洗头部件是否有脏物粘附,及时拆下来进行清洗和擦拭。要定期地检查比色杯的清洁情况,必要时进行手工清洗。要求操作人员对生化分析仪的工作流程、项目的测试原理、测试试剂的组成了如指掌,合理地设计参数及程序,尽可能地避免交叉污染[2]。合理地安排检测项目的测试顺序,将易发生交叉污染的项目隔开,在有交叉污染的项目中间插入一个或两个非污染项目,有的生化分析仪可采用内、外圈分开来避免,因仪器及试剂的种类繁多,无法固定好项目测试顺序,操作人员长期摸索出一些经验。使仪器报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尽可能地选用抗交叉污染的试剂盒。以上几点都注意后,交叉污染的现象仍无法消除时,可对分析仪的样品加样针、试剂加样针进行特殊的冲洗,增加冲洗次数,必要时用碱性清洗液及酸性清洗液冲洗,可以有效地避免交叉污染。当然这样会大大地降低生化分析仪的测试速度。
总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给我们检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随着分析仪的连续使用,其性能有所下降,也存地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操作人员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出适合本室工作的一套经验,使得测试结果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参考文献]
[1] 于雷. 生化自动分析仪项目间试剂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J]. 临床检验杂志,2003,(3):16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68
工作人员英语水平及业务素质的要求
人员的因素是保证生化检验质量的前提。医院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引起重视。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界面大都是英文,对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就要有一定的要求,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科室领导要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应掌握仪器的性能工作原理,仪器的参数设置和试剂的准备,熟悉仪器各部件结构,仪器的保养与维护及一般故障的排除,培训完毕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近两年,我国正在逐步实行大型仪器使用培训的上岗考核制度,这也能进一步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稳定的电流、电压和接地保护的电源系统。适应仪器工作范围的温度和湿度,实验室的洁净度等。应当配置UPS保护电源,用来应对突然断电的情况。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工作环境。任何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仪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因此要及时观察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包括仪器的清洁、清洗液的配制、每天光度计的检测,杯空白的测定、每天开机、关机对石英比色杯的清洗,加样针头的定期彻底清理等。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在使用间隔一段时间后,要为其工作轴承元件抹油,保护工作元件的正常运行。建议在每隔一年使用期限与供应商取得联系,派专职的工程师为仪器做一个全面的保养以维护仪器的性能稳定及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每年定期对仪器进行了校准,以保证其灵敏度达到试验的要求。
标准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由于生化试剂存在批间差异,在使用不同批次的试剂时,应及时校准仪器。实践证明,使用定值洪冻干标准血清比使用水溶液标准要好,原因可能是定值冻干血清与样品(血清)成分更接近,水溶液标准不具有血清的黏稠性,在吸样针吸样时血清与水溶液在吸样针的黏度不一样会造成误差;另一方面反应速度不同,水溶液反应速度比血清快,而造成误差。在使用定值冻干标准血清时,准确吸取重蒸水稀释复溶,轻轻颠倒混匀,避光放置30~60分钟使用。
试剂的管理
目前试剂种类较多,仪器配套试剂、进口试剂、国家试剂等等,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试剂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原则是建议使用仪器配套的系列试剂产品。使用其他试剂,应先进行样准,使仪器性能做到最佳。总的来讲,进口试剂优于国家试剂,表现在试剂的稳定性、线性,储存使用前配置等。试剂的存放要有专用冰箱,建立冰箱温度每日登记制度,以保证试剂的贮存条件达到要求,对试剂要定期清理,及时处理过期试剂。
完善室内质控制度
室内质控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测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旨在检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因此,室内质控工作每天必不可少。一段时间内必需选择同一厂家性能稳定的质控品。质控品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质控品的运输条件、贮存条件、检测条件等。在试剂质量和标准品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对每一批质控品多次检测,获得本室的检测均值作为其靶值,建立本室的质量控制体系,厂家经出的靶值可作为参考。为了避免有些标本结果偏离线性范围而导致失控,应采用高、低不同浓度的质控血清。在完善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室间质评,只有认真做好室内质控才能保证获得好的室间质评成绩。
正确对待室间质量工作及反馈的信息
目前在我国的医院等级评审制度中将检验科室间质评成绩作为医院达标的指标之一。室间质量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认真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1],一定要正确对待室间质评工作及反馈的信息。每次室间质都要由科室认真独立完成,并如实报告检测结果。当收到反馈单后要认真分析反馈单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不同实验室之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标本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标本分析前的工作由各科医师、护士及检验科人员等共同完成。因环节较多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也是全面质量控制工作中最难控制的环节,我们要主动与临床沟通,包括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的方法、数量,特殊样品的留取、按时送检等。当检验科工作人员接到标本时要认真核对,不合格的标本要重新采集。发现标本有黄疸、脂血、溶血等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情况,应注明在报告单上,以便医师在分析报告时可结合标本信息去分析。
建立检测结果审核制度
在审核报告单之前,要认真分析室内质控情况,对当天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作出判断,对报告单逐一审核,检查数据有无不合理的情况。符合复查条件的一定要进行复查后再发报告。遇到特殊情况,应与临床及时沟通,查找原因,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几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分析前、中、后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全面做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为患者发出真实可靠的报告[2]。
参考文献
关键词:EIP协议;自动化;通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基于EIP协议的综采自动化系统通信平台的研究
(一)EIP协议概述
EtherNet/IP(Ethernet Industrial Protocol)技术是包含EtherNet/IP,DeviceNet,ControlNet等多种协议的CIP(通用工业协议)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的巧妙结合,它基于标准的TCP/IP协议,只是在TCP或UDP报文的数据部分嵌入了CIP封装协议,封装协议的主要任务是定义和规范了如何封装和传输上层协议报文,以及如何管理和利用下层TCP/IP连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EtherNet/IP己经成为国际标准,在世界上已经得到数以百计的厂商支持,国际上ODVA、CI、IAONA和IEA,也一直在进行EtherNet/IP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相应开发工具可以从和中获得。
(二)EtherNet/IP协议通信原理
CIP控制和信息协议是EtherNet/IP的特色,该协议既提供实时的I/O通信功能,又实现数据信息的对等传输功能,其控制模块利用隐形报文来实现实时的I/O通信功能,信息模块则利用显性报文实现非实时状态的信息交换功能。CIP协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介质的无关性,即实施CIP应用层协议时与底层介质无关,这使得人们能够在控制系统和I/O设备上随意实施这一开放协议。与源/目的通信模式有很大不同,EtherNet/IP协议采用的是生产/消费的模式,即允许网络上的节点存取数据时可以同时存取来自同一个源的数据。在新的生产/消费的模式中,数据会被附加上一个属于自身的唯一标识,数据源将把数据一次性发送到网络,节点可以选择性地对这些数据进行读取,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三)EtherNet/IP协议的特点
1.Ethernet/IP协议两类报文
(1)隐式报文:主要用来传输系统中的实时I/O数据、功能性安全数据和系统动作控制数据等周期实时性数据。采用以太网中的UDP协议,将UDP报文映射到IP多播传送,实现高效I/O交换,有力的支持了生产者/消费者通信模式;(2)显式报文:主要用来传输系统中的配置、诊断、状态等非周期、非实时性的数据。采用以太网中的TCP协议,利用TCP的流量控制和点对点特性能够对特定的节点进行信息获取。
(四)EtherNet/IP的优点
EtherNet/P的显著优越性在于融合了Ethernet和TCP/IP技术。另外,专门用于工业控制设计的应用层协议CIP也被吸纳到商业以太网中来,提供访问数据和用于控制设备操作的对象集。EtherNet/IP的优越性可归纳如下:
(1)设备间一致性。EtherNet/IP解决了网络设备之间互操作难的问题,这归功于网络设备共同遵守一致的规范,可以相互传送具有明确含义的信息;(2)易集成性。由于EtherNet/IP使用标准的TCP/IP以太网,便于通过Internet对企业进行管理;(3)广泛的支持性。EtherNet/IP应用层采用CIP协议很明显的好处是与ControlNet和DeviceNet使用相同的共享对象库和设备规范,具备了最广泛的支持性;(4)同步和安全技术。前沿同步技术在EtherNet/IP的应用使得同步精度不超过100ns,而尖端安全技术实现了不间断地系统集成,并且能够在同一网络上同时运行安全设备和标准。
二、技术展望
(一)EIP技术在综采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前景分析
综采工作面是煤矿生产最前沿的工作环节,也是最复杂的工作环节。其设备数量多,设备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协调,任何单一设备都无法脱离其它设备而单独完成任务。此外,随着国内外综采工作面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实现综采自动化、无人化的目标,也都是建立在各个综采设备间大数据量的高速、准确、可靠的信息交互的基础上的。当前综采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平台存在设备间协议“各自为政”和通信协议安全性、准确性和链路带宽低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种适用于各设备之间能够自由开放的、高速稳定的交互数据的统一的通信协议。
(二)基于EIP技术的综采自动化系统通信平台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无人化”开采以及数字矿山的技术的发展,以及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各大煤矿集团都越来越加大对煤炭自动化、无人化开采的投入,不可避免的对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综采自动化系统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综采设备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因此,这就要求综采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平台能够具备以下几点特性:
(1)大数据量、远距离传输:能够很好的支持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系统,乃至整个数字矿山的实现;(2)高度的开放性:能够支持综采自动化系统中任意设备的快速方便的接入;(3)协议的一致性:实现综采工作面各设备乃至整个矿山设备的通信协议的一致性;(4)数据传输的高速、稳定和安全性:为了保证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保证在通信平台上传输数据的高速、稳定和安全。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EtherNet/IP协议的新一代综采自动化系统通信平台方案,充分利用CIP和工业以太网技术提高煤矿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开放性,为实现煤矿少人、无人开采和安全开采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临床医学检验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高速度生化分析仪的装备,解决不断增长的检测量的压力;更灵敏的化学发光技术及后续研发投入,深刻地影响和拓展着免疫学检测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芯片技术的发展,必将会引领临床医学检验的全新变革,使得个性化的疾病诊断、治疗成为现实。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又称全程自动化(front to end automation) 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
基本结构:
1.标本运输系统(samp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S)
1.1传输系统负责将样品从一个模块传递到另一个模块。
1.2现有的产品可分为两大类: 智能化传输带和智能自动机械臂,每一类中又有多种规格。
2.标本前处理系统(sample pre-analytical moudular system, PAM)
前处理工作站包括:
1.样品分类
2. 自动装载和样本离心
3. 样本去盖
4. 样本再分注及标记
3.自动化分析仪(automated analyzer)
4.分析后处理输出系统
输出缓冲模块包括出口模块和标本储存接收缓冲区,出口模块用于接收需人工复检标本以及离心完毕的非在线检测标本。标本储存接收缓冲区可进行在线自动复检,当LIS审核报告时,确认某一项目复检后,即向该模块发出复检指令,将需要复检的标本送入复查回路,并送至分析系统进行复检。
5.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实时完成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下载患者资料、试验请求信息、上传标本在各模块的状态、标本架号位置、分析结果、通讯情况等。
全实验室自动化(TLA)是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成一个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标本在TLA可完成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等亚专业的任一项目检测。全实验室自动化包括:自动化标本处理、标本自动传送和分选至相应的分析工作站、自动分析、利用规范的操作系统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审核、储存已分析的标本并能随时对储存标本重新进行测试。
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作为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必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的引入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实验室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实验室标准操作平台,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高质量的检测报告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临床科室,服务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Markin RS,Whalen SA. Laboratory automation: trajectory, technology, and tactics.Clinical Chemistry,2000,05.
[2]Sasaki M,Kageoka T,Ogura Clinica Chimica Acta,1998,02.
[3]Hoffmann GE.Concepts for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laboratory systems.Clinica Chimica Acta,1998,02.
>> 两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比较 两种电视播出系统的比较与分析 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比较 两种典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工艺 浅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两种保持器的比较 两种廉租屋的比较 两种范式的比较 两种美德的比较 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化控制系统两种时延预测算法及其比较 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的结果分析 一种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方法 浅谈党校图书馆自动化的管理 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评析 两种不同材料的桩核系统在前牙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两种红细胞G6PD酶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比较 两种条码在检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比较 两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最终覆盖系统的应用和比较 “伽利略”与GPS两种卫星定位系统的比较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9/15
参考文献:
[1]李群.公共图书馆常用自动化管理系统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75-277
[2]百度文库.汇文图书管理系统与别的图书管理系统分析[EB/OL].,2015/9/15
[3]吴锦冲.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19-11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检测; 化学发光; 核酸检测
梅毒是国家规定的血液筛查的项目之一,在乙肝、丙肝、艾滋三个项目已经开始采用核酸筛查血液时,梅毒检测现阶段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在血液筛查中提高血液筛查效果呢?最近20多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梅毒的检测方法与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表现在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高上,还表现在化学发光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NAT)的引入。笔者现就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做一评述。
1使用类脂质抗原的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检测技术\[1\]此类试验主要包括VDRL、USR、RPR、TRUST等,其中VDRL和USR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结果,RPR和TRUST用肉眼观察结果。
1.1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20世纪50、60年代最为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反应素(梅毒螺旋体破坏机体组织过程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抗原(从牛心中提取的心磷脂和从鸡蛋黄中提取的卵磷脂及胆固醇等有效成分)发生反应,试验时的摇动,使得反应素与抗原反应,形成的颗粒互相粘附,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凝集沉淀,即为阳性。VDRL试验有几个缺点,即抗原需要每日配置;血清标本需加热灭活;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因此,后来又推出了改良的USR和RPR。
1.2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本方法对VDRL抗原进行了改良,即将VDRL抗原稀释后,再将抗原悬液离心,然后在沉淀物中加入含有EDTA-Na2即氯化胆碱等的缓冲液。EDTA可使抗原半年内不变性,氯化胆碱可以灭活补体,这样就无需每天配置抗原,也无需血清加热灭活,但仍需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3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本方法是在USR抗原的基础上,加入特制的活性炭颗粒,这样,抗原抗体反应呈现出黑色的凝集颗粒,在白色纸片上,肉眼易于观察。
1.4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本方法是在前述抗原试剂中加入了甲苯胺红。甲苯胺红是一种颗粒均匀的化学染料,阳性结果呈现出红色的凝集颗粒,更加便于观察。目前,用于梅毒筛查的常用方法是TRUST和RPR。
上述4种试验都使用类脂质抗原,采用凝集反应方法测定,操作简单快速,但4种方法的特异性较差。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会出现生物学假阳性。有报道在没有梅毒感染史的正常人群中上述实验会有0.1%的阳性率。TRUST方法曾经用于血液筛查,但从2000年起逐渐停用,取而代之的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的酶免方法。
2使用密螺旋体抗原的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检测技术此类试验是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2.1TPH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本实验是以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的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所用抗原为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经超声裂解后得到的可溶性抗原成分,用其致敏火鸡或羊红细胞,然后用Reiter株(无毒株)制成的吸收剂稀释血清,吸收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经过上述处理后TPHA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本试验无需特殊设备,尚未实现自动化检测,试验中可发生自凝现象,需引起重视。由于TPHA试剂成本较高,且不能实现批量自动化检测,因此本方法暂不适合用于血液筛查。
2.2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本实验原理与TPHA类似,其所用凝集颗粒为明胶颗粒而非红细胞。TPPA在2002年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用作梅毒确证试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试剂价格较贵。据文献报道,TPPA与ELISA检测结果之间符合性很好\[2,3\]。
有报道称TPPA试验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2\],但未见TPPA试验自动化的明确报道。TPPA的自动化检测也是笔者科研立项的题目。如果TPPA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那本方法是很适宜用作血液筛查的。应用TPPA作为血液筛查方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项确认试验,还在于进行献血者告之时给予肯定的结果,从而避免引起各种纠纷。
2.3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本方法所用试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大大提高了试剂的特异性。用于检测TP的IgG和IgM抗体。大量的试验表明其与TPPA,TPHA有较好的相关性\[2,3\]。本试验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检测,是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现阶段血液筛查要求使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进行筛查,本方法应用已经十分成熟。
2.4金标法
本法是以基因工程生产重组纯化的TP外膜蛋白,采用胶体金标法和免疫层析技术进行TP抗体的检测,该方法快速,简便,但有假阳性的结果,需做进一步的确认试验。本方法主要用于街头血液TP的快速筛查。
2.5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
本试验为定性试验,是公认的“经典”血清学试验。它是将Nichols株抗原涂在玻片上,然后用Reiter株制成吸收剂加入待测血清中,30min后将混合血清加在涂有抗原的玻片上37℃孵育30min,然后用PBS缓冲液冲洗晾干,加上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37℃孵育后冲洗晾干,最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由于本试验需要荧光显微镜,以及不能进行自动化检测,因而不适合应用于血液筛查中。
2.6WB(蛋白印迹技术)
20世纪80年代蛋白印迹试验逐渐发展起来,它是一种膜上免疫测定技术。首先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菌体细胞用超声波破碎,再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梅毒螺旋体各种抗原成分分开形成不同区带,经电转印可将这些条带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抗原,最后用酶标技术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相应特异抗原。如果出现特异性区带15.5KD和45KD,这时即可确诊梅毒。这种方法通常作为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认试验。RPR, FTA-ABS,和TPHA,TPPA等试验出现的假阳性,用本实验检测均为阴性,有研究表明本方法要优于上述这些方法,是一种很不错的确认试验。
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本法是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分析法结合的产物,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它采用化学发光反应试剂标记抗原或抗体,等其与待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测定发光强度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该方法广泛用于各种抗原、抗体、酶、药物等物质的检测,是一项最新的免疫测定技术\[4\]。在检测梅毒抗体方面,三甲医院临床实验室逐渐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在近几年的文献中多有报道,其结果与TPPA、ELISA等符合性较好\[5,6\]。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检测快速,灵敏度特异性与TPPA持平或更高\[5\],因此在血液筛查检测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检测成本较高。
4PCR(聚合酶链反应)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对于梅毒螺旋体的基因结构已经清楚\[7\],是由1,138,006个碱基对组成的环状DNA链,有1041个开放读码框架,已经发现TP膜抗原有22种,内鞭毛蛋白36种,其中外膜蛋白47KD蛋白和内鞭毛37KD蛋白具有高度免疫原性。以下就常用PCR的方法做一介绍。
4.1常规PCR
常规PCR首先要选取适宜的靶基因进行扩增。早在1990年,国外有学者使用tmp基因作为靶基因来设计相应引物,之后又曾尝试过bmp、47Kda等基因,但效果均不理想。2000年时,经研究比较发现,polA基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8\],随后将其用于引物设计。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5.8%和95.7%,效果显著。常规PCR后期工作比较繁琐,因其需要做凝胶电泳。本试验需要重点控制的环节是防止扩增产物受到污染。
4.2多重PCR
本方法在常规PCR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使用靶基因作为引物设计上采用了多个特异性抗原基因设计多个引物同时扩增几条DN段。试验的反应原理、反应试剂、操作过程都与常规PCR一样。有学者应用多重PCR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的标本后再与确认PCR比较,其一致率达99.3%,而且该方法很适合在常规实验室使用\[9\]。
4.3实时荧光定量PCR\[10\]
本方法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对荧光信号积累的实时检测来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Holland及其同事最早提出了TaqMan原理\[11\]。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出了TaqMan荧光探针,使用实时荧光PCR仪实时检测荧光信号。在TaqMan荧光探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又发展了MGB探针\[12\]。我国学者徐瑾等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TP,建立了利用MGB-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13\]。几年之后,Leslie等使用改进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血清学方法比较,结果Real-Time 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与常规PCR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不仅不需要电泳确证,因其采用闭管荧光检测,还大大减少了假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也使其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的各领域。
4.4巢式PCR
又称二次PCR,也即进行两次扩增。本方法首先用外引物进行第一轮PCR,利用第一次扩增的DNA序列内部的一对引物再次扩增。有报道称巢式PCR可检测1.6fg的TP DNA,因此适用于检测血清等标本中微量的梅毒螺旋体。多名学者设计试验对巢式PCR与常规PCR、血清学方法进行比较\[14\],实验结果显示巢式PCR与血清学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常规PCR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巢式PCR使用了两对引物进行了两次扩增,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得到了增强,故可以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螺旋体的诊断。
4.5逆转录PCR(RT-PCR)
本方法首先是提取目标细胞中总RNA,利用mRNA做为模板,反转录生成cDNA,然后将cDNA做为模板扩增,即可获得目的基因。虽然检测结果优于常规PCR,但其操作较常规PCR繁杂,注意事项较多,故不利于推广使用。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最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情况对输血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实验室检测梅毒的方法较多,梅毒研究中常使用WB、TPPA和PCR三种方法;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ELISA、TRUST、TPPA、化学发光法等\[15\];血液筛查是使用不同厂家的两种ELISA试剂进行。为了提高血液筛查水平,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建议在血液检测中使用TPPA或化学发光法筛查梅毒,以便更好的保证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0-223.
\[2\]赵艳梅,周子昱,曹红荣,等.徐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ELISA和TPPA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55-257.
\[3\]王伦善,吕蓉,盛琪琪,等.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值与TPPA结果相关性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26-127.
\[4\]林金明,赵利霞,王栩,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12.
\[5\]魏寿忠,林桂花,陈依平,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1351-1352.
\[6\]张旭东,马艳华,周少聪,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武警医学,2012,23(9):756-757.
\[7\]Fraser CM,Norris SJ,Weinstock GM,et 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reponema pallidum,the syphilis spirochete. Science,1998,281(5375):375-388
\[8\]Rodes B,H Liu,S Johnson,et al.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gene polA coding for an unusual DNA polymerase Ⅰ from the obligate parasite Treponema pallidum.J Med Microbiol,2000(49):657-667.
\[9\]Mclver CJ, Rismanton N,Smith C,et al.Multiplex PCR testing detected higher than expected rates of cervical Mycoplasmas,Ureaplasmas,Trichomonas and viral agents in sexually active Australian women .J Clin Microbiol,2009,47(5):1358-1363.
\[10\]李金明.实时荧光PCR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7-18.
\[11\]Holland PM,AbramsomRD,WatsonR,et al.Detection of spes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 by utilizing the 5-3 exonuclease activity of Thermus aquaticus DNA polymerase.Proc.Natl Acad.Sci.USA,1991,88:7276.
\[12\]Afonina IA,Reed MW,Lusby E,Shishkina IG,et al .Minor groove binder-conjugated DNA probes for quantitative DNA detection by hybridization-triggered fluorescence.Biotechniques,2002,32(4):940.
\[13\]徐瑾,张顺.梅毒螺旋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529-532.
\[14\]曾铁兵,吴移谋,黄澎杰,等.巢式PCR扩增梅毒螺旋体polA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2):74-76.
1如何实现自身抗体检验质量的真正提升
1.1自身抗体的室内质控问题除了室间质评,每个实验室的室内质控也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检验项目都可以直接购买国际或国内标准化质控品,但自身抗体的检测仍缺少标准化的质控品,检验质量很难保证。每个实验室要想保证前后检验结果的纵向可比性,应该自建室内质控品,特别是弱阳性室内质控品,并且在实验室不同检验人员之间实现可比性。这种方法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化质控品尚未研发或普及之前,可以作为各个实验室提高检验结果稳定性的一个较好手段,也已纳入最新版的CNAS文件。
1.2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问题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测相同或相似的项目时偶尔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如IIF法检测ANA有不同核型,在做抗ENA抗体确认实验时,不同核型会对应相应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如细颗粒型常对应抗SSA/SSB抗体、粗颗粒型常对应抗RNP/Sm抗体、均质型常对应抗dsDNA/组蛋白/核小体等抗体;IIF法检测AMA与免疫印迹法或ELISA法检测的抗AMA-M2抗体相对应[4-5]。但实际检测结果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一种方法阳性,对应的方法却阴性。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已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释。如出现ANA细颗粒型阳性,抗SSA/SSB抗体阴性时,可以解释为Hep-2细胞成分复杂,可能是其他成分而非SSA/SSB引起此核型;反之,抗SSA/SSB抗体阳性而ANA阴性时,则可解释为SSA/SSB抗原在Hep-2细胞制作基质时容易漏出,无法检测。但有些现象则难以阐释,如抗AMA-M2抗体阳性时,AMA阴性,只能笼统地解释为方法学差异。其原因也确实可能是厂家试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即使检测同一项目,不同方法间也有不一致的现象。如IIF法检测抗dsDNA抗体特异性很高但不够敏感,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则可以提高敏感性,但假阳性又会增加。因此,国际最新的ANA应用推荐指南也建议对于抗dsDNA抗体的检测结果应标明检测方法[9]。如何协调方法间的不一致,需要更丰富的检验经验,更充分地与临床沟通和更深入地进行相关研究。
2加强与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交流沟通
做好与临床医生或患者沟通是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保证和持续改进检验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与检验之间缺乏双向沟通的意识,出现检验质量差错时,在责任认定上相互指责。在自身抗体的检测中,加强与临床医生或患者沟通,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加深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的理解和信任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很多检验工作者对这些疾病的临床知识掌握不够,没有信心与临床沟通,这样有时会造成临床医生对自身抗体项目的忽视,开申请单时漏掉部分有用的自身抗体项目,甚至造成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不理解或误解。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就曾有临床医生发现本实验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验结果与其他单位不一致,给临床治疗带来困惑和干扰。本实验室用不同方法再次检测,结果保持一致,并向临床解释了各单位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使问题得到满意解决,加深了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2有利于引导患者正确就医,得到及时准确诊治当前,大医院分科细密,医生看病专科化,对其他科室疾病缺乏认识,导致误诊或延迟诊治。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更易使患者无所适从。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引导患者正确就医,例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临床症状并不特异,可表现为疲劳、皮肤瘙痒、贫血甚至关节痛,患者首选就诊科室常非对口的消化内科,而是皮肤科、风湿科甚至血液科。这些科室的医生最常开的检验项目是ANA等自身抗体,检验结果大都ANA阴性,但常会AMA阳性,该项目是PBC特异诊断指标之一。及时与患者和临床沟通,会帮助PBC患者得到正确诊治,科室也赢得口碑。
2.3有利于检验人员拓宽视野,加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与临床沟通,可以督促检验人员学习和掌握检验知识,并从临床中学到相关疾病的临床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在诊治自身免疫病的过程中对自身抗体的需求情况,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效能。
3面对新技术的思考
自身抗体检测新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能对目前常规检测技术进行整合和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另一类是当前尚未用于临床常规检测的新技术。
3.1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建立自身抗体检测是临床实验室中为数不多、仍采用手工操作的项目,实现自动化,是检验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大量的研究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一些免疫印迹法、ELISA、IIF法自动加样仪器已广泛用于各大医院临床实验室,甚至将几种加样方法整合到一台仪器,IIF法结果自动判断系统也在部分医院得到了应用,使得自身抗体检测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IIF结果自动判断系统对于未知核型的鉴定以及ANA滴度和复杂核型的判断准确性很低,仍然需要人工判断。因此,这种自动化检测系统还只能起到初筛作用,结果判读仍需人工。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种不同滴度和核型的ANA图谱日益丰富和完善,自动化判读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最终应该能替代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