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非公经济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8 16:35: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非公经济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非公经济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国防科技工业 机遇 挑战

世界新军革的迅猛发展对各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武器装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的武器装备,在种类、性能、高技术含量上的需求都远远超出了传统军工部门的研究和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优化资源。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下,非公有制经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防科技工业紧紧依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从民用经济中汲取先进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大趋势。

一、需求: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之前提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形成、发展更多的是出于国防安全战略部署的需要。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大后方、大小三线为主的国防工业建设,形成的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成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安全屏障。但是,由于当初的国防科技工业布局过分强调国防建设的需要,建设过程中缺乏充分的经济核算,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分析,山、散、洞一刀切,致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存在许多不足。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封闭性、分散性,使得资源流通困难、难以协作、生产要素闲置。[1]在内地形成的若干个要素和产业集聚中心,由于没有理想的周边地区作为其发展战略空间,进而使得区域发展的过程不能持续,不能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2]

现代战争和军事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大、时间急、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独立的国防经济部门远不能满足国防安全的需要。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民用高技术成果具有极高的军用价值。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融合”模式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将非公有制经济引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使得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成果、产品等资源要素呈现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的态势,才能弱化二者之间在争夺资源中的竞争关系,增强“共生共长”的互动协作,使二者之间产生一种正和博弈关系,降低国防建设的机会成本。[3]

二、利益: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之动力

非公有制经济遵循的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其投资、经营、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即使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生产存在支持国家国防安全的爱国思想,但这决不是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吸引其加入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正是国防科技工业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

国防科技工业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从全球军品市场来看,军品利润率高达50%,是个绝对高盈利产业。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军工领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以美国为例,庞大的国防支出为美国军工集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当然这也是它的利润之源。军品采购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从利润来看都很大,而且我们国家的军队装备正在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中,这样的盈利机会更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民营企业加入军品生产领域还有一种潜在的利益,同时获得的还有政策上的优惠和企业声誉的提升。各种限制会对加入军工生产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倾斜,以税收为例,目前军工集团生产的军品是免税的。并且由于军工的高品质,自然给企业贴上一张无形的质量标签,也有利于拓展民用产品市场。军队采购具有批量大、品牌忠诚度高的特点,订单稳定而且持久。加之军队拥有税收、技改政策(包括支持技改费、科研费等)、特殊市场保障等政策优惠。

三、实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之基础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转变是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密切联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上、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科技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参与。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一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不仅企业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而且技术实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许多民营企业的科研能力、自主开发能力都已经具备足以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蕴含了巨大的经济能量。2006年年底,中国非公企业总数接近500万家,从业人员约6400万,产值份额占中国GDP的65%左右。《2006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预测,“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65%上升到75%;三分天下有其二,民营企业规模还将明显扩大。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再获新的增长空间。《物权法》确立了非公经济在国内与其他经济的平等地位,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民营企业资产进行保护,并与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平等保护,这说明非公经济再次得到法律的支持,可以彻底消除民营企业家们的担心。而《企业所得税法》则给了非公经济与外资公平竞争的平台,根据该法律,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在内的内资企业将与外资企业享受25%的同等的所得税税率,此前,内资企业的实际税率一般为33%。《企业所得税法》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看到降低税率后的发展前景,非公经济必将进一步得到壮大。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正在进入军工科研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军品生产国家以前是垄断性行业,没有明确正式放开,事实上,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已经正在悄然的进行。目前民营企业在军用产品生产领域渗透越来越广泛深入,如河南、湖北、江苏三省军品生产的企业分别是79家、70家、200多家,而其中的非军工(民营)企业分别是36家、23家和100家。民营企业参与军品市场,主要在IT通讯、交通运输、电气元件、软件协议、高科技材料等领域,先从配套供应商做起。(见下表)

参考:民企参军潘文富中国商业评论 2006-6-9

四、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之保障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它的建设、改革、发展都是以国家国防安全战略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牵引,由国家主导和调控的。同样,也是在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不断改革中,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和保障。

国防科技工业经过20几年的改革积累, 迈上一个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从关注短期改革目标(脱困)转向追求长期战略目标――通过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 打造军民高度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主题, 逐渐从军民结合、民战略, 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工开放战略深化。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六条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有了正式的法律依据,也标志着我国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法律化。[4]

2007年2月,国防科工委颁布《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领域、范围和程度,对非公企业提出的要求,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2007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建立起政府调控有效、社会资本参与、中介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有力、军民良性互动的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新的改革目标。

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的准入、退出、投资等方面渐进的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的引导下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在制度上提供了空间。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结合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将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和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化大协作体系的建立。

五、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挑战

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政策逐步放开的条件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但总的来看,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建立社会化协作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不论国家法律政策、经济环境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供需双方信息不通畅。国防对军品的需求与民营企业对军品科研、产品的供给双方处于 “双向不透明状态”。许多产品由于需求牵引不明确,即使民营企业花费很高代价研制出来,但不一定满足军方的需要。军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民企无法获得军品的信息,很难“冒险”进行前期的科研投入和样品试验。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军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很少,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中丧失很多机会。总体上而言民营企业对军品的研制还处于初级水平。

二是军用民用标准不统一。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各行业的技术分割。由于军品配套涉及的行业多,而各个行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致使民营企业承担军品任务,在技术的标准统一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一般军品都有比较特殊的要求,不像民用产品那样通用性比较强,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企业成本比较大。民营企业需要把所掌握的技术转化到各个领域去应用,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三是税收方面的不平等。在国防产业的税收政策中,通常以“隶属关系”或“出身”来确定是否免税,而不是仅按照最终产品来确定税率的。一些民企事实上已经承担了部分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但土地税、流转税和增值税等方面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减免,使得他们同军工企业竞争者相比,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

四是军品采办制度的限制。军品采办的产品标准和招投标制度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入,军用标准和军工行业标准成了阻碍民用企业进入的“绿色”壁垒。如果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使民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军品“生产权”,那么我国目前的军品采办制度限制的则是民营企业的“销售权”。销售(交换)作为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相对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行业分布上,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已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民营企业仍然在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有待优化,使之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既是打造军民一体化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需要,也为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政府的宏观角度来讲,重要的是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搭建竞争的政策平台、信息平台和市场平台。而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讲,重要的是提高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果增明,丁德科,等著.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38~139

[2]陈建军.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及其选择――兼以浙江为例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6;(3)

[3]胡鞍钢,姜鲁鸣,库桂生.从战略高度认识国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光明日报,2006-02-22 01

[4]《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文件,简称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

第2篇

    

    工程类别                                                       计费基础  费率(%)

    ----------------------------------------------------------------------------------

    机关、工厂、学校及一般道路绿化工程                             工程概算      3

    ----------------------------------------------------------------------------------

    公园、游乐园、风景区、城市重要工程、立交桥、居住区、街心花园、 工程概算      4

    及开发区的集中绿地的园林绿化工程

    ----------------------------------------------------------------------------------

    高标准公共建筑的环境绿化。宾馆、饭店、疗养院的庭院绿化。高级别 工程概算      5

    墅、度假村的园林绿化工程。古建筑、仿古建筑、景观建筑、喷水池及

    复杂的园林小区等项委托工程

    ----------------------------------------------------------------------------------

    古建修复、屋顶花园、室内花园、复杂喷泉及需要调整改造的园林工程 工程概算     另议

    等较为复杂的单项专类工程

    ----------------------------------------------------------------------------------

    

第3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意义 现状 贵州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59-02

纵观全国,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生产总值占比较高的地区。

一、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公经济也经历了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当初被割的“资本主义尾巴”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浙江为例:1978年,浙江出现第一批农民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当时全省个体工商户仅2 000多家,私营企业几乎为零,非公经济增加值仅占全省总量的5.7%。到2002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178.9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4 065亿元占全省的53%;全省GDP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7 670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十二位跃升到第四位。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非公经济已实现为全省创造70%的生产总值、60%的税收、76%的出口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显而易见,非公经济是促进浙江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践证明,没有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对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非公经济的发展及现状

以后,贵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非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贵州个体经济仅有1 644人,私营经济为零;到1990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6.98万户,私营企业1 597户,乡及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38亿元(1980年不变价);2008年初,全省个体工商户已达50.77万户,私营企业54 812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非公经济创造的GDP占全省的比重由1%左右上升到30%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由不足4%上升到40%以上,非公有制商业企业创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由7%左右上升到60%以上,非公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和上缴税收均占全省总量的1/3还多。

贵州非公经济的变化是巨大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与全国大多省区横向比较,差距较大。总体现状是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低、整体实力不强。

首先,贵州非公经济大多集中在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医药、食品、采矿等优势资源的初级产品生产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型企业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低下,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差,发展层次低。2007年,全省965户规模以上内资私营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仅为1 841万元,户均研发费用只有1.91万元;96户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 620.8万元,户均研发费用也只有16.88万元。其次,贵州虽然也有像神奇、益佰、老干妈等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非公企业,但是这样的骨干龙头企业毕竟为数太少,贵州非公经济规模仍然偏小、整体实力较弱。2007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内资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128.4亿元,户均1 330.57万元,比全国水平低168.28万元;资产总值248.81亿元,户均2 578.34万元,比全国水平低431.8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9.11亿元,户均1 234.3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9.7万元。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增加值22.89亿元,户均2 384.38万元,仅为全国水平的50%左右;资产总值101.46亿元,户均1.06亿元,比全国水平低3 685.9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7.28亿元,户均4 25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 419.58万元。

造成贵州非公经济整体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制度不完善、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水平低等内在因素,也有对非公经济发展重视不够、投资环境不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外在因素。但是,不论是什么因素,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要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贵州加大发展非公经济的举措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发展的差距源于思想观念的差距。当前,在非公经济及发展的认识问题上虽已形成共识,但对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非公经济在贵州不能说已全部认识到位,一些与时展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所以,贵州要发展、要跨越,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同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样肩负着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任务;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对贵州实现跨越的重要现实意义。把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战略的高度加大非公经济发展力度。

2.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一方面,贵州非公经济经营理念陈旧,企业治理结构落后;另一方面,各类非公经济人才匮乏,目前全省非公经济拥有的各类人才占全省人才总量不足10%。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体制不科学,治理结构不完善。陈旧的经营理念使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偷漏税款、逃废债务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非公经济的稳健发展。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引导非公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积极引进适用的经营管理人才,把对非公经济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

3.改善融资环境,化解资金困境。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非公经济普遍存在融资不畅的难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双重压力下,资金短缺使非公经济的生存发展更加艰难。政府要迅速采取措施,多渠道帮助它们走出资金困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二是要采取资本投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设立创新基金、银企合作、发企业债等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要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增强信用担保能力,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四是由政府投资公司向一些经营管理好、市场前景好的非公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

4.搞好引导与服务,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搞好引导与服务。在税收、土地、户籍、经营范围、社保等方面取消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非公经济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从制度细微处入手,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照章纳税、诚实经营、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指导、科研单位和高校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覆盖全省的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要用足、用活、用好优惠政策,加大非公经济扶持力度。把握好国家产业规划、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贴息贷款等资金用于非公经济的扶持和发展;依托全省各类经济园区建设,用好、用活园区专项资金;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引导非公经济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整体实力。

5.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优化产业结构。除明令禁止的行业和商品外,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就允许非公经济广泛参与,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在GDP的比重。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文体卫及中介服务领域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加工、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充分给予优惠,大力支持非公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到境外投资办厂,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开展合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积极调整、优化非公经济产业结构。引导非公经济从矿山开采和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基础设施、生态保护、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优势原材料、能源、装备制造以及民族制药、旅游和战略型新兴产业领域上来;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加速非公企业专业分工和协作,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配合品牌战略的实施,培育更多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切实改变贵州非公经济规模小、效益低、整体实力弱的局面。

6.大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可以说贵州落后的现状很大程度是因为交通闭塞造成的。尽管贵州交通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客观上讲仍然很落后。“十五”期间,贵州公路、水路建设累计投资480亿元,是过去五十一年投资总额的2.53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近5万公里,87%的行政村通机动车;内河通航里程达3 322公里,打通了北上长江和南下出海的水运通道。但与毗邻省区相比,贵州交通落后明显。单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项看:截至2005年底,云南是1 421公里、广西是1 411公里、四川是1 758公里、湖南是1 403公里,贵州到2010年才达1 300公里,五年大发展后仍不及五年前的周边四省区。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贵州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因此,贵州应举全省之力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航空和水运建设跟上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结合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统筹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建设。通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发挥贵州区位优势,吸引非公经济前来投资兴业,促进贵州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强力推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忠.非公有制经济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成学真.困境与出路――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陈文玲,王飞.浙江非公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

[4]王晓芳.关于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开发研究,2006,(3).

第4篇

(一)人防建设经费筹集的范围

人防建设经费筹集的区域范围是指区所辖开发区、科学园等开发园区和各街道规划区。

(二)人防建设经费筹集的对象

1各类企业(含中央、省、市、部队驻江宁企业)应缴纳的人防建设经费。

2实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人防建设经费。

3个体工商户应缴纳的人防建设经费。

4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应建而未建应缴纳的易地建设费。

不论单位性质、投资来源,凡在规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的新建、改建、扩建(新增面积)各种民用建筑。都必须按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如确因地质条件和其他因素,不能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经人防部门批准,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由人防部门用于统一修建防空地下室。

5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使用费收入。

二、人防建设经费筹集标准

(一)地方财政安排的人防建设经费。

按照城市人口人均1元,区财政应依法每年安排人防建设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级人防指挥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经费由当地政府部门安排解决。

(二)企业和实行自收自支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缴纳人防建设经费。列入各单位的生产成本或经营费用。

(三)个体工商户每户每年缴纳60元。

(四)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应建而未建应缴纳的易地建设费。

按照地面建筑总面积4%比例配建防空地下室,新建除第1项规定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每个单体人防工程面积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因地质、地形、施工等条件限制不能修建的经区人防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每平方米50元。

超出部分可不需兼顾设防,新建民用建筑的地下空间面积超出该项目核定的必建人防工程面积。改为缴纳易地建设费,每平方米50元。

三、人防建设经费筹集办法

(一)区财政每年按规定安排的人防建设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拨给同级人防部门。

(二)由区人防部门委托地税局代征,所征经费在10日内划转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的人防建设经费专户。

(三)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同时下达人防工程建设任务。按规定应建而未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和个人,经区人防办公室审签后,由规划部门核发规划许可证,建设主管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凡不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或缴纳易地建设费的规划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按规定不得发给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四)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使用费收入由区人防办公室负责收取。

四、人防建设经费管理

(一)区人防办公室是人防建设经费的主管部门。各项人防建设经费由人防办公室统一筹集,专款专用,并对经费使用效果负责。

(二)人防建设经费是人防战备建设的专项经费。免征各类税费和基金。

(三)人防建设经费应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区财政局根据人防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及时拨付。

(四)应缴人防建设经费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足额按时缴纳。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批准减免。对按规定应当缴纳而未缴纳人防建设经费,一经查实,区人防主管部门有权依法追缴人防建设经费,并从逾斯之日起每日加收应缴数额2‰的滞纳金。

(五)人防建设经费的筹集单位。须办理收费许可证,亮证收费,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六)区人防办在筹集人防建设经费过程中。给予代征单位3%?5%手续费。

第5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非煤矿山的需求越来越大,金属采矿开采量不断增多,非煤矿山矿井巷道工程也越来越多。基于非煤矿矿井巷道工程对矿井安全开采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对非煤矿矿井巷道工程各方面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井巷的建设在地层深处,非煤矿矿井巷道承受地表的压力很大。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和正确的支护方法对非煤矿井巷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矿井巷道支护技术在设计、施工及监管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对支护技术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近年来,非煤矿开采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大型的非煤矿开采机械设备在金属矿石开采中得到应用,在金属矿山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对支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非煤矿井巷支护技术设计和运用不合理,就会在对井巷安全生产和矿石开采质量带来隐患。不仅有可能影响非煤矿金属开采进度,而且有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非煤矿山的经济效益,同时,会给企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矿井巷道支护技术的采用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非煤矿的地质水文条件,不断提高支护技术的科技含量和支护水平,做好矿井井巷建设支护技术的应用研究。

一、非煤矿井巷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对巷道工程所在地进行钻探,采用全孔取芯的方法取得岩芯,并采用物理探测法测定岩层的位置,冲积层和基岩的采集率不小于75%,软弱夹层、矿层破碎带的采集率不小于60%。要单独取得可采矿层底板和顶板的岩芯样本。通过岩芯的采集和物探法,确定砂层、土层的状况、冻结状态下的厚粘土层、轻亚粘土层和亚粘土的不均匀系数和颗粒分析、可采矿层及其它岩层的测定项目,确定沿井筒中心线的预测地质剖面、井筒的地质水文条件、井温曲线、井筒穿过矿层涌出的有害气体资料、通过的岩石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断层破碎带、埋藏条件、涌水量、静水位、溶硐、老空、裂隙等特征、检查钻孔测斜资料及测斜图、检查钻孔实测图及封孔资料、对照采样形成的资料、进行充分的非煤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可行性论证,对在井巷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冒顶、塌方、流沙、地下水深处、有毒气体涌出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按照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对整个井巷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制定紧急预案组织好施工队伍的演练,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根据井巷施工的具体情况,抽调采矿企业、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井巷工程施工指挥部,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进行协调,确保非煤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非煤矿山井巷工程支护技术分析

井巷工程支护技术总体上说可以分为永久性支护和临时支护两大类。技术采用上可分为锚杆支护与锚喷支护、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护及锚索支护技术等几种。锚杆支护技术就是将木锚杆、倒楔式金属锚杆、管缝式锚杆、快硬膨胀水泥锚杆、树脂锚杆、钢丝绳砂浆或钢筋锚杆、双快水泥锚杆等锚杆安装在井巷道的周围的岩石中,将软质、层状的巷道岩体进行加固,确保巷道安全的支护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就是依据巷道的具体条件及各种锚杆的技术特点进行具体设计,从而达到在巷道中形成稳固的支护结构,为巷道提供支护抗力,防止巷道围岩的变形和位移的目的。锚喷支护是将锚杆支护同喷浆或喷混凝土联合使用的一种支护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一种巷道支护技术,多用于巷道边墙和顶拱的支护。联合使用锚杆、喷浆或喷混凝土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巷道的抗裂能力,提高抗拉强度 从而大幅提升支护能力。该技术的要点就是安装锚杆、铺设钢网、喷射混凝土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护主要用于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及立井井筒的支护,是用预先制作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支架进行的支护技术。锚索支护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支护技术,是联合利用锚索和金属网进行支护的一种隐性支护技术,相对于常规支护来说,在承载能力、大跨度断面支护及冒顶区域支护方面,锚索支护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使用这种支护技术有隐蔽支护缺陷和掩盖巷道隐患的缺点,要充分做好对巷道地质、围岩的调查研究和判断认定、矿压的监测及支护现场监督指导。这几种支护技术各有特点,优缺点互不相同。在非煤矿山井巷的支护技术采用上,要针对井巷的具体地质条件,合理制定支护方案,联合使用支护技术,使非煤矿山井巷的支护能够达到安全、科学、规范的要求。

三、非煤矿山井巷工程支护技术采用中的注意事项

1.科学、合理制定非煤矿矿井井巷工程支护技术方案

非煤矿矿井井巷工程支护技术应当符合矿山巷道的地质条件支护要求是采用何种支护技术的重要原则,在巷道工程施工前,就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井巷工程支护技术方案。首先,要对支护技术的要求和适用条件做到心中有数,详尽了巷道支护技术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操作要求。按照支护技术方案的要求并针对巷道工程的重要部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影响支护技术实施的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和支护施工人员进行协同演练。其次,根据支护方案的要求做好支护效果的监控,主要是针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情况、支护应力量测点、矿区地面沉降、拱顶下沉量等状况进行监测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确保支护技术的安全使用。第三,要对巷道内的围岩,地下水等地质水文条件做详尽的分析,使支护技术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2.始终坚持巷道支护标准化战略是保证矿井巷道支护质量的重要措施

要注意结合巷道的地质水文条件积极推进支护技术的标准化,在巷道支护施工中要结合巷道的围岩、地下水等具体条件制定统一的支护标准,并引导巷道支护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

四、结束语

总之,非煤矿矿井井巷工程建设及支护技术的采用必须符合巷道的围岩地下水等地质水文条件对巷道支护安全的要求,要针对实际选择科学、合理的支护技术、或者联合使用各种巷道支护技术,以确保巷道支护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解决矿井巷工程支护技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始终坚持巷道支护标准化战略。科学、合理地制定矿矿井井巷工程支护技术方案,并教育和引导支护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支护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就能有效保证非煤矿山开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广俊、郭朋星、煤巷锚杆支护应用现状及设计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0(3)

第6篇

“十一五”时期,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一个不被人们认可的丑小鸭已经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展现着她的魅力。

(一)在经济总量上实现了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重点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和5亿元,乃至超10亿元的大型非公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10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466.9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5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1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已占到我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二)在企业数量上实现了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末,我市登记注册的非公企业总户数累计11.34万户,比2006年增加了37.92%。其中,私营企业累计7638户,个体工商户累计10.58万户。

(三)在解决就业岗位上实现了新突破

我市非公企业在扩大社会就业,特别是吸纳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有效缓解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大量农牧林区剩余劳动力,为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以内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末,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数量为237135人,是2006年2.2倍,占地区城镇从业总人数的42.67%。

(四)在增加税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我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展了税源,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我市非公经济实现税收41.44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占税收总收入的60.51%。

(五)在结构调整上实现了新突破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在原有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房地产业、商贸流通等行业外,逐步向煤化工等各个领域拓展,特别是在第二、第三产业的投资向纵深发展,为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末,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户数为6045户,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为1313户,二三产业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末,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累计投入到第三产业39005.48万元,占全部资本金的58.38%,投入到第二产业346655.21万元,占全部资本金的37.41%,投入到第一产业540924.36万元,占全部资本金的4.21%,形成了“三、二、一”的新格局,使我市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六)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上实现了新突破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以伊利乳业为龙头的奶牛生产基地,以淳江油脂为龙头的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以百业成酒精为龙头的玉米生产基地,以嵩天薯业为龙头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贝尔湖鹅业为龙头的大鹅养殖基地,以蒙东獭兔为龙头的獭兔生产基地,以丰禾源为龙头的水稻生产基地,以鸿威为龙头的小杂粮生产基地,以哈慈制药为龙头的药材生产基地,以御香苑为龙头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等龙头产业基地,将分散的农户联合成利益共同体,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陆续被龙头企业引入到生产基地中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科学种田、牧民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市农牧业的大发展,而且逐渐形成了农牧林品牌产品,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七)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上实现了新突破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激发全市经济活力的生力军。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嫁接、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使这些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内蒙古森工集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辅业改制中,186户企业以合资、合作、出售、用资产补偿职工身份后入股等方式,进行民营化和股份制改造。在非公企业的竞争推动下,一些国有企业更加自觉地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了发展活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企业不仅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而且无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还是在增加社会福利、促进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上,甚至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愈来愈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二、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形成新特点

“十一五”时期,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其显著特点如下:

1.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的分布上,过去以传统加工业、轻纺织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为主,现在开始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新兴服务等领域拓展。

2.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规模上,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现在开始不断涌现出一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

3.非公有制经济在组织形式上,从过去是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现在出现一大批开始向多元投资的公司制发展。

4.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区域布局上,过去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向行业和地域都比较集中的,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公司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过去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现在一些企业已经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生力军。

6.非公有制经济在产品档次、服务质量上,过去在产品、服务上水平普遍不是很高,现在开始出现向高水平、高档次的知名品牌发展。

7.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责任感上,从过去企业信誉度普遍不是很高,现在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企业信誉高、社会责任感强,而且讲究社会责任的一些知名企业。

三、“十一五”期间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前提

市委二届党代会将非公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四大主体,高调提出让非公有制企业“唱主角、坐正席、挑大梁”。制定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及市直部门和各旗市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极大促进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信心。市领导亲自带领民营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座谈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强强联合,为非公有制企业配置资源,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领导的高度重视、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制定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十一五”实现跨越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通力协作是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市委、市政府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起来。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制度。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尤其是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呼伦贝尔市直相关部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考核办法》和每年签订的《旗、市、区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责任目标》都为确保实现非公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发挥工商联的积极作用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市二届工商联不断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训模式。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引导,开展企业家进军营活动,增强企业家纪律观念和爱国意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各类非公企业培训班,组织民营企业家赴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日本、韩国等地进行集中学习考察10余次;每年组织召开各个层次和行业座谈会20多场次,深入企业调研50余次;旗市区级工商联也都以各种方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既丰富了民营企业家的精神生活,又提供了相互交流、广交朋友、了解外界、提升素质的沟通渠道,促使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发展目标、认知能力得到了一次次的大提高、大促进、大改观。加大评选和表彰工作的力度,企业家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加强。

四、“十二五”期间,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今后五年我市对非公经济发展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各项扶持政策,力争使非公经济借助地区大发展的来势成长壮大起来。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非公经济设定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要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非公经济增加值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5%以上,我市非公经济产值虽然已经达到“半壁江山”,但是仍有一定差距。“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在做大非公经济总量上下功夫,经过五年的发展,使非公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要使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我市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要达到18%,也就是说,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要达到18%以上。

(三)要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非公企业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的80%左右,在这方面比创造的产值所做的贡献更大。而我市非公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42.67%,“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使非公经济为“保稳定”继续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要扶持100家基础较好、成长性强、就业较多的中小企业

我国发达地区经济之所以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实力雄厚的非公企业,而目前我市非公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实力不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上下功夫,不仅要增强总体实力,还要力争有1-3家非公本土企业上市。

(五)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非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在提升非公企业竞争力上下功夫,依托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立自主商标品牌,让我市更多的产品打入国内市场,甚至走向世界。

五、实现我市非公经济“十二五”发展目标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破除思想上的障碍

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最大的差别在于观念上的差距,哪个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得快、转变得好,思想开放,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快,发展非公经济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发展,非公经济在我国已经拥有了完整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还缺乏应有的社会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现我市“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实现幸福呼伦贝尔”的发展目标,活力在非公、潜力在非公、出路在非公、希望也在非公,牢固树立“没有非公经济发展,就没有呼伦贝尔的繁荣与振兴”的观念,破除不敢、不愿与私营企业接触的顾虑,破除轻视、抵视非公有制经济,甚至将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其坐正席,唱主角,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没有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它一步也发展不起来,特别是当国家的宏观政治、法律环境已经明朗的时候,本地区的微观政治、法律环境显得更为重要。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必定是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起来、发展不快的地区,发展的环境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在转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培育和扶持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是发展的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只能依赖于具有主观能动积极性的市场主体,没有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绝不可能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培育比较好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比较健康,反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举步维艰。

“十二五”期间,我市一是要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制定宽松的政策环境,降低新办企业的门槛,鼓励多种形式创业,扩大创业辅导服务,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等院校毕业生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特别是要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同时通过兼并、收购、协作等方式壮大企业实力和规模。二是要引进有一定实力的外来企业。在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下,许多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公企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开始把一些初级加工的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已经呈现出加速向内地和资源富集地区转移之势。我市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引进较先进的企业,特别是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企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已经成功开拓了俄罗斯、蒙古的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涉及的领域非常有限。其实,在俄罗斯、蒙古等国的投资方向是很多的,例如资源领域就大有作为。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俄罗斯、蒙古等国是世界上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又陆续推出优惠政策,通过吸引国外企业来振兴本国经济,这正是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大好时机,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为我市非公企业争取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创造条件。随着我市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走出去”,不仅会开拓发展新途径,使非公企业得到锻炼,而且必将增强我市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各方面努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市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我市非公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非公企业在向纵深发展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融资难仍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困扰着非公企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着力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积极探索对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或风险补偿的有效途径。二是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放宽条件,调整限制,允许非公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三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再担保机构,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另外,还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快设立政府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从每年非公企业上缴税金新增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扶持非公企业发展,逐步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

(五)培育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以及突出服务性的原则,重点围绕信用担保、投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领域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综合服务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作用。继续支持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拓展服务范围,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市场等信息服务。引导各类服务机构转变观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

(六)走集团化和集群化发展道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鼓励其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推进企业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

(七)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规范化发展,引导非公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第7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们××工商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联和县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努力当好党委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参谋助手、桥梁纽带,积极贯彻对非公人士“团结、教育、引导、服务”的,在调研参政、组织建设、经济服务、招商引资、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中取得一些成绩,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切实履行调研参政职能,协助党委政府营造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在工作中,我们把开展调查研究、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摆上重要位置,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为主线,形成了主题发言、配套提案、专题调查相结合的工作路子。在近年来历次县政协会上,我会都做了较高质量的大会发言,发言紧扣非公经济发展专题,中肯地分析了成绩和问题,也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受到县领导和委员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同时指导工商联届委员充分有效地发挥参政议政职能,撰写高质量的个人提案,针对委员们反映集中的问题重点讨论,集思广益,写出有分量的集体提案,03年提交集体提案4件,04、05年均提交集体提案6件,工商联届委员经济发展方面的提案每年均不少于20件,县联多次被评为提案工作先进单位。

根据省、市联的部署要求,结合本会工作实际,我们还每半年开展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专项调查。03年分别开展了私营企业缴纳税费情况的调查和行业商会建设情况调查,04年开展了私营企业抽样问卷调查和基层商会建设情况调查,调研力求扎实细致,均形成了较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

(二)、组织建设点、线、面齐抓,基础性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组织工作是工商联基础性的工作,我会近年来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分别从三个方面着手,有力地加强完善了组织网络。

1、高质量、高标准发展会员。03年,我会制定了会员发展有关规定,指导各基层商会严格会员入会标准,把会员发展的重点放在具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年均发展私营企业117家。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新会员普遍规模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苏宁电器、五星电器沛县连锁店等大型商贸企业,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宏泰毛纺织有限公司等外资工业企业纷纷加入我会,商会的队伍不断壮大,会员的结构不断优化,商会的影响不断扩大。

2、完善提高,规范发展,努力开拓基层、行业商会工作新局面。近年来,我会根据省、市联要求和部署,立足本地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会基层组织建设,在原有基础上经过调整、充实、规范、提高、发展,换届调整同业商会9家,新建同业商会12家。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在完善中提高,在巩固中发展”商会建设方针,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四项任务”:一是镇级商会完善提高,二是同业商会通过换届提高达到规范化,三是新建高质量的同业商会,四是商会建设和发展会员的有机结合。通过县镇两极商会的努力,各基层、同业商会基本达到了七有:有会员,有班子,有制度,有牌子,有活动,有办公地点,有经费。目前,我会的组织建设出现了规范发展的可喜局面,不仅新建的十几家同业商会做到了组建程序规范、规章制度健全、班子合理有力,换届调整的同业商会和各镇商会也完成了充实提高,制度上墙整齐规范,班子面貌焕然一新,会内活动新鲜活跃,装饰装潢商会开展约法三章行业自律,美容美发商会业务培训和技术竞赛,大屯镇裘皮工艺品商会组织会员两次参加广交会,新建的养殖业商会对会员实行“四统一”服务成效显著等。

3、培养壮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代表人士是工商联的基本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代表人士队伍,从而带动全体非公人士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工商联工作的落脚点和着眼点。在已有代表人士队伍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又为37位代表人士建档立卡,而且将全县担任省、市、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等职务的非公人士进行了登记造册,对尚未纳入代表人士队伍的重点培养,确保2005年完成新建一支100人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目标。

目前,我县以发展会员为面,行业商会为线,非公代表人士为点的组织工作局面已基本形成,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落实“一项制度、两个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和服务会员相结合成效显著。

“一项制度”即工商联机关干部的联系基层制度,县联每位同志均联系着不少于2家的重点会员企业、基层商会、同业商会、非公经济人士和在谈在建项目。通过广泛的联系接触,及时了解基层商会、同业商会的活动情况和会员的经营状况和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搞好生产经营,鼓励开展光彩事业。“两个服务”即法律维权服务和信息服务。我会与汉韵律师事务所联合对会员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优惠的法律服务,汉韵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垂书还担任了县工商联的法律顾问。在信息服务上,我会编发《沛县工商联简讯》,为会员提供了大量法律、经济信息,受到会员好评。此外,我们还克服困难,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了微机上网,机关年轻干部微机应用水平达到了中级以上,完善了会员数据库建设,新录入企业会员资料314家,通过网上信息上报,沛县工商联有关会内活动信息共被省联采用20余条,市联采用30余条。

(四)县镇商会上下联动,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进展

招商引资是目前各地经济工作的要务之要务,我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摆上重要位置。03年我会虽然没有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硬任务,但也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我们采取县镇商会上下联动,依靠会员以商引商的路子,取得突破进展。县联直接参与并取得成效的再建项目2个,一是大屯镇华光铸造有限公司与山东巨菱集团合资的大型铸钢项目,经理许玉华是县联执委、镇商会副会长,我会在项目论证、用地协调上做了大量工作,使项目进展顺利。二是浙江客商缪先生上马塑编项目,我们多次陪同客商考察地点,最终促成了该项目在安国镇落户投产。各镇商会也充分发挥外联广泛的优势,积极帮助党委政府开展招商引资,成为一支活跃力量。龙固镇商会一年来帮助4家镇外企业落户龙固,沛城镇商会、大屯镇商会与镇招商办联手,引进国内外客商12家,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04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给工商联的招商引资任务是2000万。年初以来,工商联全体同志努力克服人员、经费不足的限制,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任务,取得一定成绩,我们今年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任务分解明确。做到干部人人参与,职责到人,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压力。二是强化工作措施。集中人力、财力、时间保证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工商联全体同志的一致努力,3月中旬,沛县澎源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沛县工业园区。该项目是沛县工商联经深入考察多方联系后引进,由山东省客商与沛县工商联副会长、沛县澎源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张桂尘同志合资的食品类工业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后形成五套豆制品生产流水线,年加工黄豆268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税362万元。在沛县工商联负责人和投资方的积极努力下,项目立项、征地、基建等陆续顺利到位,一期工程11月底已竣工正式投产,二期工程650平方米厂房和3条生产线及综合楼正在筹备中。此外,1000吨冷库和脱水蔬菜2个项目我们正在积极洽谈。

(五)、倡导光彩事业,引导会员义利兼顾,造福社会

自96年我会开展光彩事业工作以来,就得到会员企业的热烈响应。近年来,我会除在徐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和市工商联号召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光彩事业捐赠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光彩事业先进集体外,县内的光彩事业活动和一批致富不忘国家、真情回报社会的先进典型也不断涌现。县联副会长、徐州东方运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东先已为家乡魏营村修路改水、助学兴教等公益事业捐资近400万元;执委王经华同志捐资12万用于河口镇修路建桥;胡寨镇建筑大户李厚党出资20万元捐建杨店小学;五段镇商会组织会员开展光彩事业“1+1”助学活动,全镇20名个私会员踊跃参加结对子,使2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非典”抗击战中,广大非公有制会员也踊跃捐款,据不完全统计,总捐资额11.8万元。龙固镇商会还在会长张桂尘的带领下第一时间赴抗击“非典”前沿慰问一线人员,受到社会好评。光彩事业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的开展树立了工商联和非公经济人士的良好形象。

除以上主要工作外,我会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在会内掀起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服务型机关的新,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同时健全会内规章制度,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内部考核机制,使制度更加完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对于县级商会工作的原则,我们的体会是:围绕中心,结合特点,创新工作。

围绕中心,就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经济交流,围绕个私经济发展主题开展调研,参政议政。目前就是要集思广益,发动会员,投身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大局,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

结合特点,就是充分认识和发挥商会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特色活动,目的是让商会扩大影响力,增强活力,提高号召力。

创新工作,就是要敢想敢为、肯想肯为,不断加强和完善县级商会职能,让商会真正成为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会员企业不可替代的代言人,县域经济建设舞台上的活跃力量。

第8篇

内容摘要:政府参与方式是引导非公经济体投资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因素,而政府采取何种参与方式要依据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进行选择。本文基于非公经济体参与的条件并依据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实际出发构建政府参与模式选择模型,从理论上提出政府参与模式选择的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将效力原则、公平原则应用到非公经济体参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条件下,政府参与模式的选择,并从风险管理角度对我国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程度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基础设施 社会福利最大化 政府管制 财政补贴

我国政府转变基础设施领域参与模式的必要性

(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运营模式的国内外比较

世界范围内,私人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PFI)已经非常普遍,并且有很多成功的实践,如悉尼港湾隧道,英国Dartfold桥,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曼谷二期高速公路,巴基斯坦Hab river电厂,巴基斯坦Indus公路等。世界银行1994年对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表明,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运营模式已经趋于多元化(见表1)。此处对表1中的字母加以说明:A:商业化的公共机构,B:特许或租赁,C:不受规章限制的私营部门,C1:受市场管制的私营部门,C2:受价格管制的私营部门,D:当地社区和使用者自助。

国外大量的实践表明 ,引入私人资本、外资、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体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一方面可以丰富融资渠道,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促进建设和管理中的技术革新,这样可以节约资源,改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提高建成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

然而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运营模式单一,长期以国家立项、财政拨款、发行国债、银行贷款、建委施工、管理部门管理的政府垄断模式运作,投资主体单一,经营也局限于政府的公共机构、国有中央企业和部分商业化的公共机构。图1提供了我国2001~2005年城市建设水平的基本状况,从中可看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整体上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对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现状还未达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城市1980年代初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建设主要指标的增幅逐年趋缓。2005年,除污水处理率外,其它五项指标的增幅都明显降低,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呈负增长(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寻求其它融资渠道,增加基础设施领域融资渠道是必要的理选择。

(二)非公经济体参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运营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其参与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成为可能。长期以来我国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于40%,截至2008年5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11万亿元,这给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62亿元,而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内的非国有经济共实现利润13289亿元,在总量上超过国有经济;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共投资1537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量的28%,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积极参与我国经济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持续高速增加,国外公司和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非公经济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市场机制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承担基础设施项目的部分风险,尤其是社会政治和法律政策等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非市场风险,对保护基础设施领域的非公经济投资者,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事关国计民生,因此必须要以政府指导为前提。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经济的价值巨大,基于市场化的资产定价模型无法对其有效定价,通过市场主导投资也就无从谈起。以非公经济体投资运营的收费公路为例,收费公路的价值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投资人收取的通行费;道路周围地区土地资产的增加值;使用该收费公路而减少的商品运输成本。在没有政府指导下,非公经济体只会注意到价值。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才会有非公经济体发现收费公路的投资回报价值足以弥补其投资。

私人投资者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时,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远远大于发达国家。非公经济体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运营,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必须承担从融资、建设、运营到最后移交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在我国,由于金融业还没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导致非公经济体不能运用成熟的市场避险机制和风险缓释技术分散风险。然而,通过政府对参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非公经济体提供财政保障,能够有效地减少非公经济体的参与风险并保护其经济利益。

我国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选择模式

(一)相关概念阐释

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支点。为了加强基础设施水平,世界各国政府都积极参与本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运营。从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方式来看,可以将基础设施项目的东道主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部门的方式分为三类:管制、财政补贴和公共生产,前两种模式都是以引入非公经济体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经营为基础,后一种是政府组织的社会化生产模式。

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向基础实施项目的非公经济体提供行政保证,或颁布大量的法规来干预非公经济体的经营。政府管制大多是与社会价值――即社会公平有关的,而非出于对非公经济体经济价值的考虑。

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提品/服务的价格实行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或签订长期购买协议,或直接对非公经济体的收入施加直接影响。对基础设施的财政补贴可以部分弥补非公经济体的经营风险损失。此外,对非公经济体的财政补贴也可以通过多种税收来施加影响(如减少营业税,免征污染环境税等)。

政府投资公共生产是另外一种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方式。相比管制与财政补贴,政府投资生产直接触动了基本的市场机制,同时政府可以接替供给方来提供商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进行资本投入。

(二)模式选择的依据

从我国政府角度出发,选择公共生产,还是引入非公经济体参与,其出发点都是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平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我国政府在选择参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运营的模式中,要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并在一定的批判标准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1.基于效率与公平的政府参与模式选择模型的构建。沿袭经济学有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研究框架,本文将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模式选择看作是在偏好、技术和资源三个约束条件下,如何使社会福利(W)达到最大化的问题:

最大化目标:W=W(UA,UB,……)(1)

约束条件:偏好(2)

约束条件:技术 (3)

约束条件:资源(4)

等式(1)中的社会福利是个人A和个人B的效用函数,这样就将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模式选择问题转化为求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共同最大化的问题。(2)式说明个人的效用受到各自对商品X、Y的消费限制。(3)式说明了资本投入K,劳动力投入L共同决定X、Y的产量。(4)式是资源的约束条件,即X和Y的生产性投入受到和的限制。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政府选择参与基础设施的方式更要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这就意味着:要么不存在效率的阻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要么政府能够通过最优的干预手段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2.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效率原则。Dixit指出在有效市场中,市场均衡具有强大的惯性(inertia),因此产业均衡的社会最优化过程是市场出清,即市场将自动达到有效产量组合。

所谓的有效市场是满足一组假设条件下的市场,这些假设包括:完全竞争、完全市场、不存在市场失灵,以及具有决定性的完全信息。但是基础设施领域中,有效市场假设并不成立。首先,完全竞争假设的基本特质是市场参与人必须是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个人和公司,并且它们的实力相当。基础设施领域市场通常是垄断、或者寡头垄断出现的,而非完全竞争。其次,完全市场假设会为准备支付市场价格的个人提供所有的物品和服务,但是基础设施领域并不能完全提品/服务。再次由于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基础设施项目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基础设施领域中常出现寡头竞争,而这种竞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市场上的“和谋”。最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规模巨大、经营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这种特定条件,决定了非公经济体无法通过基本信贷市场取得债务融资。

针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非有效性,相关研究都指出:在一个或更多的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管制、财政补贴或公共生产干预基础设施领域就有可能得到一种帕累托改进。Hirshleifer提出一个标准化的提议,通过对最高价格可税(管制),或者是适当的价格补贴来刺激垄断经营者进行有效生产。Barr研究了在垄断寡头条件下的其他形式后认为,除了价格补贴和最高价格可税之外,其他的政府干预形式也是有效的。

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平原则。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基础设施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平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非公经济体担心高额的税收会影响效率;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者对消费者的优势有所掌握;基础设施的消费者内部对不平等情况的存在没有达成统一。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府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个人力量不同,导致基础设施的受益者之间缺乏平等的选择权利――即横向公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干预能够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形成广泛的福利效应;二是在某些极端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市场配置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最低需求,此时便需要政府参与。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存在大量的市场摩擦,投资效率难以保证,信息不完全和产品的“外部性”特点明显。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选择只能在次优的经济中进行(Cullis and Jones)。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效率的提高必须以社会公正为代价来换取。而政府对于基础设施领域政策的选择是否会提高社会福利W将取决于社会对公平和效率的认识程度。因此,对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条件,世界各国政府对其重要性的认可也会不同,其参与模式的选择也会存在差异。

(三)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多元化投资模式的路径选择

在我国,出现市场失灵的基础设施领域,大都是被商业化的公共机构或中央企业所控制,其生产者主要是单一垄断或寡头垄断。垄断造成这些基础设施领域的服务存在极度的信息匮乏,这主要集中在电信、信息网络、生活用水、航空等领域中,其产品服务技术专业性很强,服务很难甄别或者短时间内很难判断。例如电信和电信网络,其专业知识的复杂性和庞大繁杂的业务种类,让消费者很难进行判断;如城市供水系统,其产品质量在没有非常专业的技术情况下,其质量问题很可能在长期以后才会暴露出来,因而造成的损失将非常巨大。

而我国另一些基础设施领域也会出现政府失灵,这类基础设施行业通常是由政府组织进行公共生产,其效率不高。政府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直接展开基础领域的公共生产,会导致基础设施领域内部的经营产生官僚利益(Niskanen)。同时政府官员有时不能完全控制其放弃社会福利最大化而选择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基于效率与公平原则,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一种政府参与基础设施以及引导非公经济体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思路。也就是说,在基础设施领域内,一种产品可以通过政府或非公经济体投资,并且可通过政府或非公经济体生产。在此前提下,我国政府引导非公经济体参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可以有三种选择,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非公经济体参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三种途径及三种途径下政府的选择: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非公经济体组织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对非公经济体的生产加以管制;基础设施由非公经济体投资,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财政补贴分担非公经济体的建设期风险;基础设施由非公经济体投资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预先通过财政补贴分担非公经济体的建设、经营风险,同时对非公经济体的经营实施管制。

结论

本文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理,提出一个基于效率――公平原则的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参与模式选择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非公经济体后的参与方式的选择。在政府不同参与模式下,根据影响或控制风险结果发生的程度,以及承受风险能力的不同,政府对非公经济体进行不同程度的管制和补贴,以达到政府与非公经济体参与的最优结构。

非公经济体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对扶持基础设施产业的成长,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有利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在推动非公经济体参与基础设施领域具有以下优点:

减少政府财政补贴合约的交易成本。当基础设施的经营没有达到非公经济体的预期时,政府会因此而形成损失。政府财政补贴合约在原则上会补偿非公经济体的损失,但是政府政策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财政补贴的改变。这种隐含在合约中的交易成本会降低非公经济体对政府补贴的预期,如果非公经济体对这种交易成本的评估很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就会无法实现。

政府向非公经济体传递更多的信息,致使项目融资成功率提高。信号传递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并且信号传递可以理解为激励机制的一个特例。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过程中,政府与非公经济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非公经济体无法知晓基础设施项目的真实价值以及面临的所有风险。此时,对于非公经济体而言,政府可以充当一种附加的、间接的信号源。政府参与项目的程度向非公经济体传递了一个关于基础设施项目信息的信号,而且这个信号可以被非公经济体完全地揭示出来,从而增加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非公经济体参与基础设施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改变以政府投资、公共生产的方式。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考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经营,用经济发展效率指标替代经济发展速度指标,凸现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责任。二是政府行政进一步公开化,实行同级委托和统计监督,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

参考文献:

1.姚敏,秦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融资模式[J].基建优化,2004(2)

2.周鸿卫.国际项目融资实践与我国项目融资运作问题探讨.现代情报,2002(5)

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世界银行集团外国投资咨询服务局,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M].中信出版社

4.王春丽,戚力.浅析BOT融资项目中的政府角色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

第9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因此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需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非公有制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面对人民群众繁重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发展起来的,这是非公有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所以在解决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一部分人的就业,而且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大大的提升,进而提高了生活水平。因此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的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实现和谐社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状分析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理念忽视了对社会利益的管理

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发展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很多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在职责以及意识方面存在非常淡漠的现象,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赚钱而工作;其次,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在面对消费者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责任意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象严重,由此诚信经营有待社会的考察和检验;最后,非公有制经济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缺少保护意识,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一些企业经常出现乱开发、乱排污以及重污染的现象,与此同时,偷税、漏税现象更是较为普遍,对法律和人民社会的利益没有充分的考虑,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十足的履行[1]。

(二)非公有制中的劳工权益存在问题

首先,非法使用未成年人童工,限制员工的人身自由,有时还会出现辱骂、体罚员工的现象;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不征求员工意见的前提下,无理由、随意的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经常出现超过上班时间、加班加点、不支付任何加班费的现象。

其次,随意扣押工人的工资,随意降低工资标准,并且工资低于地方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别是扣押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在用人期间不签订任何用工合同,即使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效率也非常低。工人的工作环境差,安全和卫生条件根本得不到保障,发生职业病的概率大大提升。还有一些企业存在严重的性别以及地域歧视,员工得不到培训与晋升的机会等等[2-3]。

二、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缩小城乡差距

非公有制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解决人们的生产、生活、就业压力而逐渐衍生和发展的,所以对于民生方面的关注和问题的解决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帮助[4]。非公有制经济成功的缩小了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区域经济奠定了基础。例如,很多地区的农村开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企业,在吸收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还使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加快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效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解放生产力并发展生产力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为了能够让自己在竞争中立足,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位置,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开始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将社会上一些剩余的劳动力集中在一起,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社会以及人民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不仅使城乡经济得到了优化和补充,更直接且有效的解决了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使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开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样的发展形式让我国的经济成分变得更加多样化,社会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并且非公有制在经济上补充了公有制经济上的某些不足,和公有制一同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另外经济结构的多样性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