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51: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教学实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主办: 山西省青少年报刊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3-8795
CN: 14-1004/C
邮发代号: 22-33
历史沿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学好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克服的。一是教学形式较为枯燥单一,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二是无法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三是只注重课堂的环节,对课前、课后的环节不够关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将课堂形式多样化。例如,在讲授图形割补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过程,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思维过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的质数、合数等概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演示,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
二、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潜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应用。要将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从而学会思考,引发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例如,可以和学生交流每个月家里的用水情况,让学生思考把1t水放在正方体中大约有多少。进而引导,一个边长是1m的正方体池子能放满1t水,那么,按照一定的流速要流多久能流完?有实际中的问题引入,教会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引发他们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考习惯,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中,对于一道题,往往有不一样的解题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例如,有两处可以买苹果。A处3元一斤,买超过五斤,立减5元。B处2.5元一斤。问哪里卖得比较合算?这样的讨论型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研究兴趣,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上所述,小学是开发潜力的好时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策略,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数字中尽情驰骋。
参考文献:
[1]王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语文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第一,语言的亲和力与准确性。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接收到信息。同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极强的亲和力,用一种柔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第二,板书的绘画能力。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只有新鲜有趣的事物才会充分吸引他们,因此,小学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黑板板书活泼可爱,用醒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课堂活跃能力。小学生生性好动,不喜欢课堂上死气沉沉,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经常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轻松有趣的形式,寓教于乐。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
小教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目前,该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教学能力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本能力。小教专业学生的基础教学能力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教学语言僵化,感染力欠佳。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在校小教专业学生普通话不够标准,二级甲等的过级率不高;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教学见习中的教学语言僵化,感染力不够,使得小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不高;不少实习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不够协调、自然,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第二,板书呆板,书写不规范。不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板书呆板无趣,缺少设计。错别字、笔顺错误等问题也屡有发生。第三,过度依赖教材。一些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过度依赖教材,有些更是一成不变地根据教材和教参的设置授课,没有和学生的学情相结合,使得授课效果大大降低。
(二)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需各种能力的综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是教师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能力。目前,小教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不太成熟。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设计能力不高。不少学生在教学实习时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规范,对《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第二,课堂调控能力不强。小学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不可预测性。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小学课堂教学环境时,常常暴露出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或是不能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期完成教学计划;或是对学生关注不够,教学分离,导致教学效果差;或是对学生的提问或突发状况惊慌失措,不能沉着应对;或是课堂纪律差,秩序混乱,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等。第三,教学反思能力不足。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但我们的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后没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找出原因,教学反思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超越现有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以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高水平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可以说,教学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小教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中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停留在模仿和学习阶段,过度依赖教材,知识传授局限于书本,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在更新和组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情设计课程最优方案,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及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强化技能,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毕业时即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具备过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是由全校公共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四部分组成,而在这四类课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全校公共课,比例最低的是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教学实习和见习等),专门开设教师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一些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忽略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没有联系小学教育实际,在实践环节上与其他教育类专业几乎没有区别。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陈旧,课程内容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脱离,不能满足学生作为未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力度不够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对小教专业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力度明显不够:很多师范院校没有在小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纳入技能训练,即使有技能训练也不成系统,而是单一的、零散的训练,缺乏从组织到实施、从课程到师资的严格管理,训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也缺乏对训练进行科学、规范的考核,大部分师范院校除了普通话按照国家语委的规范要求进行考核外,其他技能如板书设计技能、课件制作技能、班级组织管理技能、科研技能等的考核涉及很少,导致技能训练的动力不足,学生在校时的教师职业技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走上教学岗位时才暴露出问题。
(三)教学实践时间短,形式单一
教学实践是学校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步提高的。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比较重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教学实践的时间长,并且实践的形式也多样。“在美国,教育实践分三种: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和教学学习。英国的教育实践也有两种形式:非正式教育实习和正式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的时间根据秋、春、夏三个学期来安排,一般不得少于20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践时间短,落实不到位。我国大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学实践一般为6到8周,如果除去实习开始的一周准备以及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一个月左右。而这一个月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听课,辅助班主任工作,真正走上讲台上课的次数非常有限。一些学校甚至安排学生回当地自行联系学校,实行“放羊式”的实习,使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二是实践形式单一,很多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只有教学实习,缺少教学见习和模拟训练,学生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不断转化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从而导致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
四、提高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思考
(一)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应该“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也就是说,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应突出师范性,强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其次应贴合小学的实际需求,与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专业有所区别;再次是定位在本科层次的培养,与传统的中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分开来,培养出的学生才是能适应小学教育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因此,高师院校应完善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等进行调整,突出小学教育的专业办学特色。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就学习者个体而言,学习的根本标志就是越来越容易地、有效地参与团体重要的实践活动。”这正是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实践教学不仅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高师院校应努力克服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不完善、与理论教学脱节,以及专业性不强等弊端,“以‘大实践观’为统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可将实践教学体系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综合实践三大板块进行构建,将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从各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集中实训环节以及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入手,全面改革和完善小教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整合学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小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设置课程,精简理论课程,加大技能性实践课程的比重和学时,增加与小学紧密联系的课程,课程体系从单一转向综合,课程内容从封闭转向开放,课程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实践应用。
(三)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加强教育实习管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与应用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知识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使得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养成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有着经验的积累,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特征,同时也要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小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经验,但也是处于储备知识的阶段,包括其对日常生活的积累。对于教学实践来说,知识经验更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要做到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逻辑的数学知识以适当的形式转换为学生的可接受形式,同时要注重对生活问题的提炼,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的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实现生活化就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将理性的知识设计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魅力。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生活问题的趣味,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应该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的学习环境,让生活融入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要以直观、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由于数学知识是抽象、理性的概念,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可接受的形式教出来。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处在直觉思维发展阶段,教师要以平实、直观的生活语言,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就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还要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掌握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能力。教师在实行评价时,要改进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三、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是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应该以生活情境作为引入数学知识的基础,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常识和事物经验入手,要让学生熟悉生活情境,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身边的事物现象会有很多,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内容也会更加的丰富,教师就要将所熟知的现象引入课堂中,一旦创设的内容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就会结合已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情境中各抒己见,通过引入学生对情境的讨论,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就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也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生动而又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熟悉的现象具备的生活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存在于生活实际的每一处,因此,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有利于人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的练习,培养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生活中,数学与我们周边的生活有着实际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们具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教师就是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深入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总结数学问题,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让数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李小鸽.小学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2).
[2]王淑霞.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81-01
数学作为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往返问题、花销问题、距离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可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然而,从我国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常常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幅度的受挫,进而失去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对此,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出发,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与实践,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1 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从虚拟、抽象的课本教材中脱离出来,让其在与周围事物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让其对世界与生活有更深的领悟与感悟,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小学数学生活化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将问题生活化,将数学生活化,应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观察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进行感知,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周围事物去感知数学的魅力,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基础性的定义以及运算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由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材料往往是从生活当中取材,这就为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来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以及教学观念的更新。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枯燥的事物往往使学生提不起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或者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量关系进行题目设置,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巩固数学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这种对于应用题的生活化设置就体现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只有善于将生活元素加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够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数学学习,才是对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2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当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时,学生才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捕捉生活中潜在的数学因素,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能从已有认知背景与生活实际出发,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求知热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由于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除了信息交流还有物质交换,而人民币作为我国通用的一种货币,在物质交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在各种场合使用到人民币,如,坐公交、打车、交水费、吃早餐等,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有限,但也会在生活的各个场合中接触到人民币,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都是怎么来学校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坐公交。”教师:“那么坐公交需要什么呢?”学生们思索一会儿回答道:“钱。”教师:“没错,是钱,这也是咱们今天所教学的知识内容,人民币”紧接着,教师拿出几张面值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的人民币,并告V学生具体的换算方法。由于这一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生活背景,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快速被吸引过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这样以来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当今教育教学下“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发展的全面进步。
3 借助教学设备,丰富学生经验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有限,加之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传统课堂教学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致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低迷,而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其不仅为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进程,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设备因其集动画、视频、文字、声像等于一体的功能而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与接受,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进行相关课堂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其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提升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拓宽其视野,丰富其生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数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更多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素材进行相关课堂的教学,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丰富其生活经验,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石,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 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42-43.
[3] 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渐凸显,而数学课堂却仍存在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为此,新课程改革强调现代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结合理论分析、实地调查、案例阐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探究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实现策略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加强了对数学教学的重视,也将一些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融入了现代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够理想,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知道怎么用,认为数学知识没有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其学习成绩,而且不利于其今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研究。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上述问题亟待解决,而在提出有效对策之前就需要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而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既有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会解题,能够考高分;二是教师不能有效地利用现在各种教学方法,实际使用过程中形式化、模式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这些教学模式既有价值的发挥,不仅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三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生活中的案例和事件融入其中,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为了有效地解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以期生活化教学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为小学数学的发展尽一份力。
1.从生活的实际例子中引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抽象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而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够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来增加其快乐感和成功感,从而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以这样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为切入点来带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小红家需要买一张新桌子,她需要的桌子长度是两米五,高度是一米二,请问两米五和一米二这两个数字在数学中怎么表示呢?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出2.5,1.2这样的小数。之后,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和掌握小数,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量身高,量物体长度、高度、宽度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小数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了。然后,教师再开展关于小数的相关知识的讲解也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了。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这样的拓展作业来帮助学生认识小数。例如,让学生回家之后,把家里的苹果平均分给所有的家人,大家自己出题目,看看大家会给自己出什么样的题目。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小数,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和家人的沟通力度。
2.开设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课
生活化教学实践课的开设同样也是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因此,在讲解一些数学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开设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课来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开展一个小型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更好地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6米长的绳子在操场上围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并探究一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会围成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会围成边长为1.5米的正方形,经过计算,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为2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积为2.25平方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果我们用同样的长度围建一个院子,那么建成正方形的院子和建成长方形的院子,哪个面积更大。这时候同学们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W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了,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3.开展与生活有关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思维,锻炼交际能力。例如,可以开展这样一个数学模拟游戏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一名同学扮演新房子的主人,说出自己房子各个部分的长和宽,一个卧室宽3米,长5米;另一个卧室长5米,宽2米;客厅长4米,宽3米;厨房长4米,宽3米;卫生间长1.7米,宽1米。另一名同学扮演推销地板砖的售货员,客厅和卧室的地板规格为60×60,单价为15元;厨房地板规格为50×50,单价为6元;卫生间的地板规格为40×40,单价为3元。另外4名学生则分别来计算客厅、卧室、厨房、厕所需要多少地板砖。其余的同学对这几名同学的表演和设计出的购买方案做出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学生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的来说,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是要想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就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意见,并多和其他老师交流分享,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实现生活化教学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为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比起来,显得尤为枯燥与乏味,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会组织语言,语言没有其他学科那么吸引人,导致学生严重缺乏κ学的兴趣,甚至使学生感到厌烦。然而,数学的确是一门对实际生活影响巨大的工具性学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之大,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学。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不断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当下,在我国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老师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学生及有关部门的大力赞赏与关注,这种教育方法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含义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2)注重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加强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使用能力。与此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恰好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已经逐渐养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抽象思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往往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加一些图片与卡通形象,学生可以通过感知的方法来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从这点可以看出,将生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能够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极其相似,很多时候教材内容都是偏向于简单。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加减乘除,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很广,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使用,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将生活与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这些知识点。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不能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老师要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数学的课堂充满兴趣,拥有学习动力。
三、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再适应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对于数学兴趣有所降低,和以前相比,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更严重的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已经对数学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再去认真进行数学学习,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改革与创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将生活与数学课堂进行融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小学数学老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革新,多加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直观,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提高知识转化率,对重难点有更好地感悟与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PPT等现代信息技术,把较为抽象知识的表达效果变得更直观,通过这样的表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学生思维知识网络的构建。比如,在“圆的画法”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动态图像在多媒体上的表现,学生能够形象感受到圆的形成过程,接着,利用多媒体进行圆的形成过程的分解图展示,学生也就能够充分掌握画圆的全部步骤并且有了深刻的印象。从这点可以看出,利用PPT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成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融合,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把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影子,学生从中知道数学的趣味性。比如,老师进行“米、分米、毫米”的讲课时,小学数学老师完全可以使用一些应用题和填空题,对学生进行考查,如椅子的高度为100( ),一部手机的厚度为8( ),等到学生正确答题后,自然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生活融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小学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而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出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而具主动性的人;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完整的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意志、交往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三是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和新身体验,创造性的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做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1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由此下去,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
1.2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3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2.1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生活化的教学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首先,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其次,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另外,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可以不对学生作不必要的限制,学生可以站着听,也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
2.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2.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首先,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其次,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另外,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4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首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另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总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