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5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节能减排的途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污染我排放量: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二氧化硫2320.00万吨,烟尘1166.64万吨,氮氧化物1797.70万吨,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量依然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增加。“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末端治理方式,实现了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完成超额减排任务。但随着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等污染物排放大户工程治理基本完成,结构淘汰基本到位,后续减排潜力明显不足。
清洁生产作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一、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在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上的比较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几位的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068.70万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9.44万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0.67万吨。上述3个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合计占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7.19%。可以说,抓好这三个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就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三个行业二氧化硫产生量的大小则关键在于使用原材料的含硫率上,其中,电力热力主要表现为煤炭使用情况,钢铁行业主要表现在铁矿石使用情况。
万吨煤炭不同含硫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具体见表一
二、结果
采用清洁能源方式进行生产,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总产生量。按某电力企业年用煤量300万吨计算,当采用含硫率为0.4%煤炭资源做燃料时二氧化硫产生量19200吨,当采用含硫率为1.2%煤炭资源做燃料时二氧化硫产生量57600吨相比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8400、相当于直接消减了67%的二氧化硫产生量。按某钢铁企业年生产300万吨烧结矿计算,当采用含硫率为0.01%铁矿作原料时二氧化硫产生量1950吨,当采用含硫率为0.25%铁矿作原料时时二氧化硫产生量11700吨相比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750吨、相当于直接消减了83.3%的二氧化硫产生量。
三、减排途径讨论
1、提高排放标准。部分人认为,提高排放标准将倒逼企业提高治理水平,落实减排目标。事实上,目前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定的较为苛刻,并且排放标准每提高一个标准,意味着我们的治理投入及运行成本要成倍的增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更不行不通。
2、加大工程治理、结构减排。“十一五”减排经验表明:加大治理资金投入,促进工程治理,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设备、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保障。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火电行业的综合脱硫已经达到80%以上,钢铁行业综合脱硫效率已经达到60%以上,工程减排已基本达到极限、减排的潜力已经相当有限。
3、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将是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清洁生产在减排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电力行业举例,首先是直接减少了污染物二氧化硫的产生量,从而使排放量直接减少。其次是直接减少了因脱硫而产生的固体废物脱硫石膏的产生量,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且对第固体废物脱硫石膏的处理也很是问题。三是脱硫设施的本身用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1-2%,能源消耗巨大,同时,无论采用何种脱硫技术,其脱硫剂消耗量及设备维修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末端治理不同之处在于:末端治理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不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污染。另外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也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
参考文献
[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途径;技术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工作是指建筑物在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过程中按照建筑节能的标准,使用节能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管理,减少给排水系统的能耗。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耗能中所含的主要内容有:人民生活及从事工艺、游乐、环境卫生、绿化、给水、排水、消防、热水、中水等消耗的能源。据材料介绍,上述所消耗能源中占建筑能耗的10%~30%。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给排水专业在节能工作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相当分量的。因此,重视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的研究,对我国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
1、建筑节水研究背景
水是地球的血液,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面对缺水的现状,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
(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
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静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大于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
给水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浪费的水量。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隐形”水量浪费,因而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这种“隐形”水量浪费在各类建筑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浪费的水量也是十分庞大的。
(2)热水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巨大。我国热水供应系统的水量浪费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开启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热水设备才能正常使用。在设计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对于要求随时取得合适温度的建筑物,除应保证循环系统的干管、立管中热水循环,还应保证支管热水循环,或有保证支管中热水温度的措施。在设计中,高层建筑热水系统的分区应与给水系统的分区一致,保证系统内冷热水压力平衡,达到节水、节能、用水舒适的目的。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形式,它对于防止系统中热水短路循环,保证整个系统的循环效果,各用水点能取得所需温度的热水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这样设计会增大投资,但对于节水有着长远意义。
(3)管道及阀门泄露。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经常都能看到路边的给水管道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滋滋的往外冒水。埋在地下的开不见的更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们经常反映浮球阀经常损坏、漏水,不论是用于水池、水箱的还是马桶上使用的,其质量的低劣直接导致大量水从溢流管流出。据调查,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就可耗水 70L。
2、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技术
2.1给水供水的节能
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水、热水及其他等用水)的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 1/2 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
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土壤中以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季输出45℃~65℃的热水。
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要求。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 55~60℃。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
2.2排水的节能减排
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可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就近排放污废水管道的敷设,避免压力提升。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2.3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
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利用消防试验排水,将消防排水返回到消防水池。增加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处理设备。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合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
2.4使用节能型建筑设备和材料
在设备、材料的选用中,应选用节能型、节水型等节能高效的产品,应禁用淘汰产品。节水、节能型产品如:喷射式和压力流冲击式的节水大便器(冲水量≤6L/ 次)、免水冲小便器、陶瓷片密封水嘴、红外线感应节水装置、自力式平衡压力恒温混水阀、节能型热交换器、飘水量小省电型冷却塔、太阳能热水器、高效率的水泵等。宜推广化学建材,并执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推广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的目录。
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生产过程中,排污处理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损耗大量的电能和燃料,处理项目归类见图所示,使运营处理成本占到生产总成本的40%-80%,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出水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一立方米的污水需要消耗电能0.3度,大大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营运成本,而且在污水提升、曝气供氧等部位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见图示),使得二氧化碳与污泥的排放指标严重超标,影响到周边环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更新污水处理工艺,有的放矢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是污水处理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途径分析
在我国污水处理厂主要是对污水、污泥的处理,主要能耗就在对其的提升和输送、生物处理的供氧和污泥的处理等方面,重点抓好这几方面的工艺过程,配置高效的处理装置,对节能减排,降低能耗,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从污水处理工艺角度达到节能。污水处理工艺对于整个运营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成本的大小因素就是由污水处理工艺来拍板。工艺程序的优化,处理技术的先进,使污水排放量的减少,运营成本降低,从而污水处理成本降低。主要分为一级处理工艺优选和二级处理工艺优选。
1.1一级处理工艺优选。一级处理工艺的优劣,对下一级处理工艺有一定的影响,以最终达到能耗的降低目标。它的处理工艺投资小,成本低,用中和的处理方法,对泥砂和有机物进行强化沉降、分离和絮凝处理。
1.2二级处理工艺优选。二级处理工艺有多种工艺方式,主要是对一级处理工艺后的污水、污泥进行再处理加工。使有的污水和污泥得到再利用或有效地回收。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
1.2.1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这种工艺充氧能力强,动力效率高,而且处理设备简单,又可以有效地减少占地面积,受气候因素影响小,深度可达70~150米,用隔离墙将井分成内、外两部分,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设备能耗也较小。
1.2.2厌氧技术。在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物料,对其采用厌氧分解工艺,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是水解阶段;第二是酸化阶段;第三是产乙酸阶段;第四是产甲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进行降解。
1.2.3生物膜处理法。它属于一种固定膜法,主要通过生物特性进行去除废水中溶解性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采用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处理类型。使用的处理设备主要是消化池,将有机污染物由悬浮状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这种处理工艺因简单、适用而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被广泛运用。1.2.4An/O工艺。这种工艺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的功效,是一种改进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有效率高、流程简单、容积负荷高及耐负荷冲击能力强的优点。能够在厌氧-缺氧-好氧之间循环运行,不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保证了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絮凝体的形成与絮凝沉淀性能净化过程得到完成。
2.从污水处理设备角度推动节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电能的消耗占总成本近半成。目前耗电设备主要是输送泵、曝气装置及其他设备,从设施的性能、装置等方面入手,对耗电设备进行升级改进,则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首先,增加潜水推流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进行充氧、搅拌和推流。如果需氧量低于设计规定的常量,曝气设备运用的时间就地减少,引起污泥的沉淀,要达到污水处理效果,就必须开启更多的曝气设备,造成电耗浪费。所以适当增加推动搅拌器,可以降低能耗;其次,在污水提升泵安装变频器。用变频调速技术取代调节挡板或阀门,可以合理控制泵液流量,使工作泵在一定的频率环境下工作,扬程稳定,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第三,注意回流比的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泥桶保持顺畅是回流泵正常运行,出水质量更好的保证。
3.从原料的角度促进节能。药剂原料的选择原则是:无害、成本低且高效。在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药剂很多,但有时因对药剂的选择使剂量的运用超标,加上生物反应池曝气过度,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要控制溶解氧,使充氧量降低,最终达到节能。对污泥处置技术采用了添加菌剂减量技术,延时曝气减量技术和水热干化污泥处理技术等都能够促进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新陈代谢,有效合成细胞物质,实现污泥减量,降低生产能耗。
4.从产出物的角度发展节能。污水处理后,可利用的有机物在农业、建筑业等领域都有着不小的贡献。如: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营养元素,属于有机复合肥,对农业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不仅资源节约,而且保护环境;还有些污泥的有机物是制造活性炭和纤维板的原料,在建筑业广泛得以应用。污水处理厂将有机物分离后,进行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气体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用于处理厂的照明、发电等能源使用,还可用于搅拌池的搅拌,实现热电联供,降低了污水处理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
5.从创新思维角度实现管理节能。依据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政府多层领导的管理模式,虽说政府监管到位,资源来源也较有保障,但是在污水处理厂仍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配合,专业知识能力得不到保证,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在推崇市场化和产业化,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实施委托管理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或“移交-运营-移交”等模式,可以减少人员的投入,充分挖掘有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生产管理,做到安全生产,处理出水质量符合标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过到最大化,降低各类风险,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污水处理厂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向规模化、智能化管理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 航运业 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形态。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约占总能耗的8%左右,而当前航运公司燃油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因此,如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已成为当前航运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
1.航运业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1.1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现状
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和制造业,占总排放量的56.3%,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而航运业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30%。就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而言,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据首位,为72.9%,航运业碳的碳排放量仅占交通运输行业的13.8%。
1.2我国航运业能耗、碳排放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其中水运行业每年消费的能源总量大约占交通运输业的1/4左右。虽然就排放比例而言,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航运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其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2.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2.1国际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1997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2015到2019年间建造的船舶需改善能效达到10%,2020到2024年间建造的船舶能效增至20%,而2024年后建成的船舶能效需达到30%,营运船将建立改善能源效率机制,实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2.2国内航运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实施,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我国航运业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如制定了节能减排措施,编制修订了相关部门规章等,但是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节能管理机制不不健全
随着交通行业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交通节能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抓手,使得国家、行业相关节能文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2.2.2运力结构调整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
实施运力结构调整是航运业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表现为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船舶吨位,从而大大降低燃油单耗,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2.2.3节能基础工作薄弱
航运业能源消耗统计、节能标准制定及节能措施研究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仅造成政府的宏观节能决策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使节能监管缺少技术标准的支撑。目前,航运业虽然有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但航运业能源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能源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2.4能耗增长源头控制尚不完善
航运业尚未建立限制高耗能设备的准入机制,使行业能耗增长的源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新建船舶及购置的二手船舶投入运营前没有经过必要的能效审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其结果必然是继续走“先浪费、后治理”之路。
3.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
航运业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多、任务艰巨。因此,明晰各项工作的关系有利于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低碳发展。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3.1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航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使航运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4]。
3.2完善体制和机制。
实现航运低碳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航运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如可交易许可制度、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通过政府推进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有效促进航运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落实,形成节能减排工作有部门主抓、有相关部门协助抓、有业务部门具体抓、各方面共同协作并努力推进的工作机制[5]。
3.3建立健全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在行业现有能源统计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航运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建立航运业能耗排放清单数据库,增强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提升航运核心装备的能效水平。
通过制定新投入市场船舶的能效和排放限值准入标准,禁止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或要求的船舶投入船舶运输营运市场,从源头上控制航运船舶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航运低碳发展。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如何分解和控制上述目标,市场机制是有效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将低碳市场机制建设与低碳政策机制建设有机结合[6]。
3.5加强航运企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明确航运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航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涉及航运全过程的节油技术和措施的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替代性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
结语
提高船舶能效,促进航运业低碳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必然会加快航运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有关管理体制的转变,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中国航运主管部门、航运企业及有关单位只有积极行动,及早应对,才能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不会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赶超世界航运、造船强国,在新的历史起点占据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碧英.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J].工程研究,2012,4(3):260-269.
[2]叶丹.低碳经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J].水运管理,2010,32(9):17-19.
[3]李建丽,真虹,徐凯.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水运管理,2010。32(3):14-16.
[4]徐建豪,龚安祥.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1,34(11):42-44.
[5]王清斌,杨华龙,杨增海等.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26(4):72-75.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各企业也在日益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1]。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还在持续上升,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同时增长,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虽然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措施有很多种,但是考虑到污水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成本,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重视对成本的控制,真正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减排目的[2]。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出发,先分析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耗能基本状况,再根据形势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污水处理厂开展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
1 关于污水处理厂的相关研究
1.1 污水处理的含义
所谓污水处理,也就是为了使污水达到适当的排水水体或满足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目前,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污水处理厂,例如建筑、农业、医疗、餐饮等领域。由于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逐渐开始增加对污水处理厂的重视。
1.2 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要求,对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要求也相应提高。由于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会消耗大量能耗和成本,因此,节能减排是污水处理厂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据调查得出,污水处理厂能耗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布
部位名称 暖气装置 污泥提升 污泥处理 职工生活 污泥回流 其它设备
所占比例 45% 15% 10% 7% 3% 20%
从表1可以看出,暖气装置和污泥占污水处理厂能耗消耗的比例最多,然而目前污泥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3]。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时,要根据能耗分布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达到国家和行业的共同标准。
2 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
2.1 污水处理工艺节能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对处理污水具有重大作用,先进的工艺可以促进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投资成本。此外,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减少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和排放量,采取最简单实用的工艺,主要有两种,包括一级处理工艺和二级处理工艺。
2.1.1 一级处理工艺。
与二级处理工艺相比,一级处理工艺的投资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能耗较低[4]。因此,在选择一级处理工艺时,可以根据分离与沉降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时,污水处理厂也需要采取中和方法,从而提高沉砂一级处理的工艺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强化一级处理,减少二级负荷和运行的成本。一级处理与强化一级处理的效率对比详见表2 。
表2 一级处理与强化一级处理效率的对比
处理工艺 SS BOD TP 细菌
一级处理 47-63 22-42 11 -
强化一级处理 92 52-75 85-95 85-90
2.1.2 二级处理工艺。
一般在选择二级处理工艺时,都会采取不同 的方法来进行污水处理,并且在选择过程中要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二级处理工艺主要有5种:①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该方法的优势就是可以节省土地,不仅可以省略初沉地,还可以设置二沉地,从而减少成本;②厌氧技术。厌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污泥的产生,采用该方法同样可以减少污泥的后期处理费用。由于该方法不需要曝气,所以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收回能量。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该方法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速度慢,还受到菌温条件的影响;③生物膜处理方法。相比前两种方法,生物膜处理方法的管理费较低,并且操作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充氧,从而减少污泥的产生;④An/O 工艺。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有厌氧和缺氧的情况发生,采用该种操作工艺能够降低曝气量和设备的使用需求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具体工艺流程详见图1;⑤除以上方法外,二级处理工艺还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全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图1 An/O工艺流程
2.2 污水处理设备节能
污水处理的设备对节能效果有着重大影响,高效率的设备可以促进污水厂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由于污水厂在处理污水时,电能消耗较高,只有通过改进设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具体做法可以采用提升泵设施,从而改进相关的设备。其中,泵设施分为污泥回流泵、初次提升泵以及出水提升泵等设备。
2.3 污水处理原料节能
使用无害高效的药剂可以帮助实现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的原料种类繁多,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由高分子组成的药剂。由于污水处理的药剂在种类和用量上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减少用量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成本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我国目前大量污水处理厂的现状都不乐观,因此要重视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的各类影响因素,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高效、低耗、减排的污水处理技术,制定出适合污水处理厂的途径,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我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参考文献:
[1]蒋莉.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分析[J].大科技,2014(22).
[2]赵满.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12).
关键词:中心城市;道路运输;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540.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68-02
节能减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随着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必将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心城市,道路、车辆密集、废气排放高,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我们有必要在认真分析中心城市道路运输的特点及节能减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提高节能减排的途径,以提高中心城市城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水平。
一、中心城市道路运输的特点
我国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扩张迅速,大多都进行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规划,城市道路的建设更加规范、科学。但是由于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企事业单位、人口和各类车辆的大幅增加,造成城市道路密度大、车流拥挤、人多堵车成为中心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车辆结构上讲,在市内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多为中小型面包车或厢式货车,运输送货时间、路线和区域要受到城市交警管理部门的审批限制;而城郊大型工商企业和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集聚,道路宽阔平坦,是各类大型货运车辆行驶集中的区域。由于城市道路情况复杂,驾驶员操作要求高,驾驶技术难度大,技术节能比较困难。
二、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心城市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不高、车辆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等导致的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通过节能减排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
三、提高节能减排的途径
中心城市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能相协调,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提高中心城市节能减排的效果,就要从基础工作出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作为中心城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基层运管机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节能减排是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交通运输业服从和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集中表现,也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真正把节能减排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
(二)严格实施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准入制度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安排,全面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验和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对不符合燃料消耗量的车辆不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鼓励发展新增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客货车辆,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环保型车辆和混合动力汽车,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车辆,建议政府予以税费优惠的鼓励支持。同时加强城市客运运力投放调控,提高营运客货车辆的实载率。
(三)鼓励发展节能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
针对城市货运企业小、散、弱,个体经营者为数众多的情况,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输企业,加快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车运输、零担快运等运输组织方式,提高中心城市运输市场网络化、组织化的水平。
(四)下大力气提高中心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量的疏导能力,迅速整治严重影响交通的断头路、卡脖子路段,切实保障城市的道路畅通,保证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顺利进行。
(五)进一步提高运输从业人员的节能水平
我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营运车辆驾驶员,假如每位驾驶员每天节约一升油,一年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围绕履行节能减排的各项职责,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强化实施道路运输驾驶员的继续教育的力度,推广节能驾驶技术,普及节能驾驶知识,提高节能意识,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位从业者,使节能减排真正成为全行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结束语
中心城市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科学筹划、周密部署、勇于开拓、务求实效。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具体操作、保障手段方面的问题,抓好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道路运输企业层面的工作,落实节能减排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监督管理措施,才能确保中心城市道路运输节能减排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实现中心城市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物流管理,2010,(5):24-28.
[2] 刘兴增.李盛霖在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N].中国交通报,2010-05-27.
[3] 秦风田.节能减排对策[J].中国道路运输,2010,(7):16-18.
Search ways of strengthen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central cities roads transportationsystem
Meng Qing-fang
(Xi"an Lianhu Communication Transportation Administer Station. Xi'an, 710065, China)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环保技术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给排水系统发展概述
建筑行业最重要的部分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关系到居民用水的安全以及居民生活的质量问题,我们建筑给排水从建国初期开始发展,这个时期制定了《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1949-1964),开始了建筑给排水方面的法律规范,然而这个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持,也没有先进的技术做向导,只是一般的初创阶段。自1964-1986年通过实施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在总结前面实际经验以及结合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建筑给排水的规范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是对前面的反思,因此这一阶段也教主反思阶段。自1986年到现在,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关于给排水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技术、资金的支持之下,给排水系统越来越完善,成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是给排水系统的发展阶段。
当期国内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在总结之前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随着我们国家政府和党越来越注重环保概念,建筑给排水系统呈现新的发展势头,逐渐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能源法》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循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在法律上,已经对节能减排进行了强制性标准要求,是政策引导立法,立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随着日渐突出的能源问题,建筑给排水朝环保绿色方面发展是未来建筑给排水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来说,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排水、热水供应以及消防等内容。而水泵抽水、热水供应,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根据统计,这些方面的能源消耗大致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3,因此,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对于整体建筑能耗关系重大。而在具体的建筑内部水循环中,给排水系统的水压、水量,以及热水供应等方面的设计,都会因为设计、管理方面的不足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如何优化设计优化管理,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就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环节。
给水系统节能设计
2.1给水方式设计。
针对不同的地理环节,尤其的水平高度的不同,可以采取分区供水的办法,这样的方法可以通过统一的水压来减少泵水电量的浪费。另外,不同的楼高,也会有不同的供水压力,之前的办法是统一建筑统一供水,这样的办法使得底层用户的用水,也是按照最高楼层用水的水压给水。于是,底层用水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泵水能源浪费。针对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对不同楼层的用户进行分区,利用不同压力的水泵,进行合理的泵水,保障水泵电量利用最大化。
冲突的高层建筑给水方法是水泵到水箱,再到建筑用水系统的给水办法。这样的办法,往往由于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箱水量而造成水泵能源的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新开发的无负压新型给水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水量进行不同的功率调节。用水高峰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用水需求,低峰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是有效的节能给排水设备。
2.2用水器材和仪表
一般的自来水消毒办法都是用氯消毒,而传统的管道接头大部分都是镀锌钢管,镀锌材料很容易受到氯的腐蚀,造成消毒用氯含量减少,从而对水质造成巨大的影响。而随着镀锌钢管管道中腐蚀度增加,其杂质、沉积越来越多,对于该类问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防水冲流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办法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究其源头,问题出在管道材料方面,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管道材料,来处理该类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耐腐蚀强的管道,比如铝、钢塑管,聚乙烯或者硬聚氯乙烯管道等。
另外,在出水方面,最普遍的建材是水龙头,传统的金属球阀龙头,很容易由于杂质积累而造成漏水。陶瓷阀芯水龙头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和球阀龙头相比,在同样静水压力下,其流量只有球阀龙头的70%左右。而且具有密封性好,启闭迅速等优越性。另外比较先进的还有充气水龙头,通过混合空气和水量,在增大出水体积的同时,减少水流量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溅水,是一种性能十分优越的水龙头,通过水龙头的替换,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消防用水方面,可以采取自动喷水灭火法,或者其他灭火法,前者主要的通过加强对消防隐患的监控防止火灾,后者是利用卤代烷灭火剂代替传统的水灭火,减少消防用水的使用。
在水表方面,可以在重要的用水点,尤其是公共用水处,比如冷却水补水以及喷泉、园林灌溉等方面的用水,都可以合理的设置水表,实现公共用水的检测,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另外,传统的水表,往往存在误差大,监控不及时等局限性,而新型的智能水表,比如IC卡水表和远传式水表等,兼具用水监控、抄表以及预付水费功能,可以有效的突破传统水表的局限。在防止水资源浪费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热水供应
3.1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成本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及零排放等优点,而太阳能热水器具有集热、保温效果好,操作简单,全自动化等优越性。在建筑中,传统的热水方法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热水循环过程中,还要浪费大量的热能,性能十分拙劣。而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日照时间长,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不仅在能源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加热办法中的能源消耗,而且可以在日常使用中减少能源的浪费,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最佳能源产品。当然,考虑到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季节变化,在使用时,还可以适当的增加电热装置,确保热水的使用效果。
3.2热水循环系统。
因热水导致的能源浪费,不仅仅只存在于加热方面,在热水的流通过程中往往要浪费大量的热能以及水能。首先,热水在管道中的流通过程中,管道的长短,以及保温效果会直接影响热水的温度,因此,在热水管道设计时,要在可能的条件下,以最短的方式达到用户,另外,如果管道过长,还要适时加热。这样一来,又会造成能源的再一次浪费。因此热水管道的优化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在热水使用过程中,之前管道中的冷水,要先排放,者一部分水能,就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兼顾热水管道的优化设计时,还要注意水头的综合利用。
结语 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各个行业中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水资源消耗越来越大的建筑行业中的给排水更加如此。对于建筑给排水来说,首先要在理念上注重环保的理念,从设计施工到居民用水宣传,都要做好全面的工作。其次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来说,要着重从用水量以及用水资源方面着手,然后具体分析各个用水细节,有针对的进行细节优化。最后,在给排水系统的建材方面,尤其要注意建材的节能性能,通过这样三方面的综合,保障给排水系统的稳定可靠,在整体上保证整体给排水系统的技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正刚,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与节能设计[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2);33-36
关键词:煤焦化;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煤焦化是以煤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生产出焦炭、煤焦油、煤气及其他化学产品,属于高能源消耗、高三废排放产业[1]。首先消耗一次能源(煤炭、水)和二次能源(电、蒸汽、煤气),经过加工生产出二次能源(焦炭、煤气和粗苯、焦油化产品),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粉尘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当下提倡“低碳经济”理念背道而驰。因此,煤焦化企业如何顺应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是煤焦化企业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煤焦化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煤焦化产业是我国基础经济产业之一,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焦化深加工技术不断发展,煤焦化高附加值产品不断被生产,国内煤焦油市场蓬勃发展,加之政府的扶持政策导向作用,促使煤焦化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来,受消费需求带动,煤焦化企业开工率大幅度提升,工业萘、煤沥青、炭黑等煤焦油下游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极大的促进煤焦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焦化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随着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煤焦化企业生产现存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煤焦化产业结构单一,高附加值焦化副产品未能充分利用,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煤气、焦油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导致能源严重浪费,不利于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同时企业发展产业不均衡,对于重点产业保持长期粗放式生产,导致企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
2.生产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目前我国煤焦化企业生产技术普遍偏低,生产阶段依然停留在产品粗加工阶段,大部分企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处于生产链条的中游或上游生产阶段,存在加工深度低、加工链条短、生产过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缺点。
3.新技术开发能力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我国煤焦化企业进行工艺改革或技术更新多以引进为主,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的新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我国煤焦化精心化加工、焦油深加工等下游加工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对深加工链条中产生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处于起步阶段,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人才管理、销售业务等系统均未完善,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4.企业建设资金不足,技术和设施改造不完善
由于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对资金分配缺乏长远规划,对生产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分配不足,极大地限制企业扩建和发展的速度。尤其近几年,随着煤炭形势日趋严峻,煤焦化企业的生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下降,对产业的生产技术提升和设备改造更新的资金难以落实。
二、探讨经济循环发展道路,促进企业生产节能减排
但在当前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社会大环境下,煤焦化产业必须面临改革和创新,寻求经济循环发展道路,加大生产节能减排力度,才能获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1.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多元化经济发展
煤焦化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坚持扶优汰劣、上大关小、产能置换、总量控制原则,全面推进企业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产业整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当推进深加工生产链条的开发,提高精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优化升级企业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形成循环型经济生产模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节能减排,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不断延伸焦化附产物深加工产业链的同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此外,政府应当引导和推动焦化企业开展以资金、资产、能源和市场为一体生产模式,构建生产、经营、销售、资源综合利用相互制约的经济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生产体系
俗话说科学的第一生产力,煤焦化企业应当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大力引进行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研发小组或产品科研队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借鉴行业成功技术改进经验,不断优化产品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促使企业以技术力量提升竞争实力。通过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紧紧围绕煤焦化工行业,发展下游产品,走煤焦、煤化、煤电等综合发展之路,形成了从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从而构建良好的节能减排体系。
3.围绕节能降耗,加强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并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加强企业内控,进行清洁生产,自觉节能减排,制定节能减排生产责任制,落实细化工作目标,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有效实施[2]。同时环保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节能减排监督工作,审核部门应当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促使企业自觉完善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
三、结束语
总之,煤焦化企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环境下,煤焦化企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改进传统生产模式,大力创新企业生产技术,构建经济循环型生产模式,寻求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发展路径,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哈尔滨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以下简称哈投热电厂)属于热电联产企业,是1980年由国家计委等四个部门批准建设的全国十个连片重点供热工程之一,担负着化工区的工业生产蒸汽和采暖供热的任务。1999年扩建了热网首站,向哈尔滨南岗经济开发区提供热源。
下面结合哈投热电厂夏季热水工程运行的实际,对燃煤热电厂如何深化热电联产,增加能源利用,作如下比较和分析。
哈投热电厂夏季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哈投热电厂的生产有着极大的季节性限制。因为冬季担负着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73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任务,企业的供热量较大;夏季因没有采暖用热,只有周边几家工厂用工业蒸汽和会展中心制冷用蒸汽,供热量很小,只能单台机组运行近五个月的时间。这样运行存在以下问题:
1、三段抽气压力偏高,可达0.22MPa,超过安全门动作压力,安全运行系数降低;
2、限制电负荷运行,由于三段压力偏高,只好减小电负荷运行,来减小三段抽气压力;
3、因外网用气量很小,向后汽缸的排汽量增加,凝结水量多,排气温度偏高,被循环水带走的热量较多,不经济,能源浪费大;
供出的热量少,原料煤消耗不变,夏季的热效率偏低;
夏季供热水运行效益特点分析:
1、该供热水工程,最大供热量可达10MW,供水流量达500--600吨/时,加热蒸汽用量12吨/时;
2、2007年夏季供热水热量合计17734GJ,使原来夏季的供电煤耗由652g/Kw.h降到595g/Kw.h,供热煤耗直降57g/Kw.h,仅这一项供热期可节约标煤2494吨,折合人民币108万元;
3、该工程投产后,有效地消除了机组夏季运行时三段压力高的危害。增加了三段用气量,有效地解决了三段压力高的难题,杜绝了安全门的漏流,保证了机组运行的安全系数,电负荷也有所增加。
4、夏季供热水设备投入运行,加热器的汽源用的是三段汽源,和一段抽汽相比,三段汽源是比较低的低品位能源,将它作为夏季加热汽源是比较经济的,这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损失浪费,基本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5、该工程采用变频技术。除方便运行人员的操作之外,还可以根据用热情况随时调整网上流量,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同时也避免电机启动时电流过大造成的冲击和运行时大马拉小车的浪费。
6、夏季热水工程投产后,对改善哈市的空气质量又有着积极的作用。 哈投热电厂为区域性的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已经成为开发区供热的主热源,该工程投产后,原开发区区域内的夏季供热小锅炉房已被拆除,其热负荷由该工程供给。现已拆除16吨/时锅炉2座、15吨/时锅炉2座,环境效益极为明显。
7、对哈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出贡献。由于供电煤耗的降低,每年夏季节约标准煤2494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吨,减少粉煤灰等废弃物1600吨,减少排污费约4万元,为减少哈市的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8、该工程对全年总热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总热效率由2006年的68.8%上升到2007年的73.4%,能源的综合利用效果明显提高。
三、夏季供热水运行前后比较:
2007年,夏季供热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约172万元,尤其是全厂总的热效率提高了4.6个百分点,能源的利用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分析
众所周知,电厂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排除的蒸汽仍然含有大部分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因而火电厂的热效率只有30%---40%。如果蒸汽驱动汽轮机的过程或之后的抽汽或排汽的热量能加以利用,可以既发电又供热,这就是热电联产。这个过程既有电能生产又有热能生产,是一种热、电同时生产、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其热效率可达80%,能源利用效率比单纯发电约提高一倍以上。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共有2302台,装机容量4813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与凝气发电和小锅炉供热相比,每年可节约4800万吨以上的标煤,相应地减少124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7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2064万吨的灰渣排放。目前,热电联产行业的供热量已经占全国供热总量的81.96%(蒸汽)、26.72%(热水),成为工业供热和城市居民采暖的支柱产业。同时,占全国发电总量12.26%的电量也来自热电联产机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能源供应系统,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根据总热效公式,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3600千焦/千瓦时)/(燃料总消耗量×燃料单位低热值)×100%,不难看出,哈投热电厂因为新建设了夏季供热水工程,供热量和供电量均有增加,而燃料煤却有所减少,导致了总热效率的增加;究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了较低品位的三段抽汽(其焓值为2736.8KJ/Kg)作为加热汽源,比用一段抽汽(其焓值为3080.3KJ/Kg)作为加热汽源的焓值低的344KG/Kg, 相对机组而言每千克主蒸汽就有344KJ的能量多转化为电能,机组抽汽的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热效率得到提高,减少了机组的冷源损失。从而达到增产节约,减少了原煤消耗量,减小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