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5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下面就从各经济指标的概念与统计范围、投资与GDP的关系,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各经济指标的概念
1、地区生产总值
(1)定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一个国家内的各地区使用该指标时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直接反映出了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内部产业结构,它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是把握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基本指标。
(2)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是从价值形态角度来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方法。也就是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的增加值。
二是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三是支出法,也称使用法,就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进口)五项组成。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核算生产总值时,基本上都是以生产法和收入法这两种方法为基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目前,我们就是通过经济普查、定期报表和抽样调查等调查方式,搜集各种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再按照国家规定的核算制度,进行年度生产总值的核算工作。季度核算时,由于资料不完整,工业和农业直接计算增加值,其他行业采用速度推算法计算,因此采用的是生产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定义: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范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中: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和计算机软件等的价值。
3、固定资产投资
(1)、定义:指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程、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
(2)、统计范围: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投资,农村个人投资。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有差别的,后者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做一系列的调整。
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统计但不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统计的项目
(1)、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括单纯的土地购置费用,但投资统计中包括了以出让方式和划拨方式取得土地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贸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
2、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统计但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统计的项目
(1)、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起点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相应统计的投资。即5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统计但在资本形成总额中统计。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如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计算但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计算。
(3)、商品房销售增值形成的固定资产,经济林木生长和大牲畜增重形成的固定资产,以及未经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费用,这些不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但要包括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
三、省、市、县地区生产总值(GDP)量小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原因
1、地域间进口大于出口。由于地区间的流入流出还没有完善的方法进行准确核算,所以,对一个地区来说,不能简单地把固定资产投资直接计入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也不适宜采用支出法来进行生产总值核算。对一个国家来说,一定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除上述部分项目外)可以直接计入GDP再由进出口数据对其进行必要的核增或核减。 而对一个地区来说,与其他地区间的流通也是一种“进出口”,因此,除了要考虑国家间的进出口外,还必须要考虑该地区与本国内其他地区之间的流通,简单地说,地区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地区间的净流出(地区间流出-地区间流入)+净出口,如果忽略了地区间的流动,就会夸大或缩小本地区生产总值。
关键词:投资统计;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特点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是指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把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作为统计对象,从建设准备开始,经过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筑投产的全过程,体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有如下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象的广泛性
凡是属于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供较长时间反复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产都属于统计对象,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对象的广泛性,投资主体涉及到国民经济各行业。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的不固定性
一个单位往往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通常是在一个较为确定的时间内完成,加之一个单位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单位下达计划并进行投资后,才能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单位,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与一些统计专业相比,具有不固定性。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及时性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在获取投资项目建设信息基础上建立统计报表关系进行投资统计工作,因此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不漏,要求统计专业人员及时了解辖区内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动态信息。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工程专业性
按工作量统计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则,即工程形象进度法填报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主要取自施工单位或监理部门每月报给建设方的进度报表,而这一数据取得的原则不仅要求建立在施工单位或监理部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而且还需要投资统计专业人员具备一定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二、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种种特点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际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投资信息获取协调难度大
未经本级政府发改部门批准的项目信息获取过程复杂、环节多、难度大,通常由地市级统计部门与发改部门协商取得投资信息,县级统计部门再从地市级统计部门获取信息资料,增加了数据收集环节。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备案工作不属同级审批,要及时、准确掌握不属于同级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统计信息,常常依靠项目清理取得相应统计信息,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工作滞后。
2.部门联动机制不畅通
早在1991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建设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四家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开工统计和竣工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根据通知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开工要进行统计登记,竣工要提供竣工统计报告。这两项规定,对通过统计数据质量检验项目投资实施情况起到很好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部门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建立起相应约束机制,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建设部门批准开工建设后,统计部门就成为一个孤立收集项目建设信息的部门。特别是验收的竣工项目,统计报表上计划总投资与实际投资差距过大,增加了投资统计数据查询量。
3.部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内容界定存在差异
根据实践,举一例:如原煤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应包括哪些?单凭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概念理解,企业统计人员难于清晰。由于统计内容划分较粗,常常出现同一企业的同一个投资项目由不同统计人员得出的统计数据不一致。
新形势下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对策针对现行固定资产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及时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定期联席制度。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应建立起以政府牵头的投资统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月按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把发改、经信、财政、卫生、住建等有项目审批权限的部门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定期联席常态化管理。特别加强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开工统计和竣工统计报告制度,只要有新开工项目,住建等部门及时督促施工方与统计部门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后方可颁发开工许可证,此外,对竣工项目要实行统计报告制度。这一措施既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的不重不漏,还能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协调性。通过对项目投资统计报表、工程进度报表的互相检验,在保证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工程投资数据的准确性,使住建、银行、发改、统计部门就同一项目所取得的数据保持一致。
二是积极研究建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范围的细化。只有统计口径、填报范围一致,才能保证统计数据可比性与一致性。从目前看,特别要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内容、范围进一步明确,应针对某地区某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积极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进行明确细化,使行业统计范围更加明确、具体、统一和规范。
三是下功夫建立一个上下连贯、畅通无阻的投资统计信息网络体系。投资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是投资统计的基础,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各施工单位与各县区统计局进行联网直报,在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下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县区专业人员与企业统计人员能即时传递程序和规范工作进程,加强对专业知识沟通交流,不断提高统计资料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进一步建立部门、企业投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机制。要逐步完善和建立部门、企业投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机制,不断开拓统计人员视野、提高素质,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提高政府统计数据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黄瑞宝.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膨胀型波动及解释[D].山东大学,2005.
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消费相同,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旅游消费对旅游经济的贡献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而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却一直隐藏在社会总投资中,导致其对地区的经济贡献难以剥离。国内外旅游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关于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效应分析的定量研究就更为鲜见。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一方面,旅游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陆地面积可谓是“寸土寸金”,因此,研究海南省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应对于海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1999年海南成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份,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自2008年来,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递增,2014年全年投资额达3039.46亿元,对地区经济增长一定带动作用。由此,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旅游业固定资产从总固定资产中剥离,测算旅游投资对地区的经济贡献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二、文献回顾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将数学方法运用到旅游经济影响的分析评价中,覆盖面较广,而旅游投资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却很鲜见。
(一)旅游经济相关研究
张立生(2002)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河南旅游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张娜(2012)对冰雪旅游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冰雪旅游经济效应等概念予以界定,鉴于冰雪旅游的特殊性,创新性地构建了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评估体系。鄢慧丽(2012)对中国旅游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研究
黎洁(2008)首次以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为对象,研究其对江苏地区经济的贡献。王如东(2012)认为旅游特定产业中的旅游份额,直接影响旅游特定产业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张敏(2014)从庐山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庐山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张家界市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查,对如何提高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投资效能给出建议。
目前仅有上述4篇文章对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研究,且现有文献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各省份投入产出表制作周期一般为5年,相关信息更新速度较慢,而城市缺乏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条件,这直接限制了旅游投资对经济的定量研究;其二,由于旅游投资隐藏在社会总投资中,较难剥离,从而造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概念及内容不够明晰。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和海南省情的基础上,立足于旅游业固定资产视角,利用投入产出法,探析海南省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对该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
三、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原理概述
所谓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是将投入产出表中最终产品的一部分纳入第Ⅰ象限,并以此为核心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于该模型,可导出Yn+1=(I-An+1)-1 Xn+1,(I-An+1)-1是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乘数,它一般用于考察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社会总产品的贡献大小,其中单位最终产品可以是单位消费或投资。居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刺激其对各生产部门的消费。因此,将第Ⅱ象限的居民消费列闭至第Ⅰ象限,建立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进而测算旅游投资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海南省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一)旅游特定产业的选取
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且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2007年海南省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并参考了相关文献,本文确定了5个行业,即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相关系数测算
利用现有的2007年海南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投入产出表,将消费列移至第一象限,即可得到海南省投入产出的局部闭模型,进而测算出海南省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结果见表1第2列数值。
显然,旅游特定产业的消费者并不都是游客,如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不仅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也不都是由旅游消费引起的,因此,旅游特定产业中旅游部分所占比重,直接影响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笔者提供查阅相关文献,估算出海南省旅游特定产业中的旅游份额,见表1第3列数值。
四、将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与旅游特
定产业的旅游供给比例相乘,即表1中第2列和第3列数值相乘,便得到旅游特定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实际投资乘数,见表1第4列数值。
(三)海南省旅游特定产业对地区经济贡献的定量测算
通过查阅2012年海南省统计年鉴,笔者得到2007年海南省各旅游特定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乘以各自投资乘数,便得到各旅游特定产业的实际贡献值,再将各实际贡献值汇总相加,就得到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海南省生产总值的贡献额,详见表2。
由表2中数据可知,2007年旅游特定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旅游份额对海南省GDP的实际贡献值为150.11亿元,约占当年海南省GDP的10%,说明旅游业对海南省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旅游业在海南省各产业中的地位。
按投资乘数及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大小进行排序,两者所得结果一致,前三位分别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主要原因有:一是交通运输业多为政府投资,受政策影响较大;二是住宿、餐饮类行业投资回报率较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
五、海南省旅游特定产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海南省的旅游业有了飞速发展,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成为国内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政府的扶持也为海南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各投资主体纷纷在此“落户”。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支撑,在投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低效或无效的开发现象,造成资本的闲置、浪费。为了使各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发挥最大效用,本文对海南省旅游特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贡献进行研究,并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以下对策
1.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投资系数最高,即其单位投资对海南省经济贡献最大,这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有关,一方面,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且是全国唯一的海岛省份,岛外游客进出海岛可选择的交通工具较为有限,导致旅游消费中交通花费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在旅游活动六要素中,“行”是非弹性消费之一,外部交通的便利性、内部交通的通达性都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的开通正说明了交通对于海南的重要性。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投资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使地处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2.远距离旅游在赴琼游客中占有较大比重,间接刺激了各大酒店纷纷投资“入驻”,尤其在三亚各知名海湾,国际著名品牌酒店应有尽有,可满足高消费人群的需求,但目前三亚市场定位仍不够明晰,低价位的旅游团在三亚随处可见,而且海南旅游的淡旺季也比较明显,这些都致使酒店房间的闲置率较高,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放缓住宿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步调,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3.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刺激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部分,尽管海南省在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开放了免税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万宁也成立了奥特莱斯,但店内所售物品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地方特色都很难与世界接轨,总体而言,游客可选择的购物点及特色产品仍十分有限。因此,适当增加旅游购物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开发特色购物品,是海南省旅游业及相关部门需要关注的新内容。
六、结语
一、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各项目承担单位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和办法,但在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项目的开展、验收等都不能顺利进行。
(一)忽视项目固有特点,项目立项前期工作不充分
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目标:每个项目都有规定的任务目标,包括技术指标、进度指标、经济指标和质量安全指标等,项目结束时必须全部达到;(2)一次性:所有可列为项目的工程,都有确定的起点和完成时间,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性的,项目的组织和职能随着项目所做的改变在项目结束后亦随之解散,项目一旦失败将永远失去重新实现原项目的机会。各单位在项目立项时只注重项目是否可以立项,忽视了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的固有特点。常常出现制定的项目目标与下达目标脱节或不符,或与单位自身发展战略不协调,又或是可行性研究不透彻的现象,为项目的成功带来巨大风险。
(二)?核跸钅抗婊?过程,项目立项后策划不全不深
国家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关,项目建成的需求迫切,一旦立项,留给项目承担单位的建设时间往往很紧迫,于是,为保证任务的完成,项目承担单位往往急于开始项目的实施,压缩项目规划过程,导致项目策划深度不够,考虑不周。主要表现在:
1没有充分收集和掌握项目信息或特性,在项目规划阶段未建立其“项目干系人识别”的概念。项目干系人不仅包括那些能影响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也包括那些会别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所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项目干系人识别的工作不到位,直接带来与干系人的沟通、协作不畅的问题,严重时,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2忽视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未建立起适合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或针对项目的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等,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等现象。
3缺少项目实施的监控方案或方案不具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一线信息缺乏反馈途径,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行项目的修订规划。
(三)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不健全,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国家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具有技术复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征,在如此长的时间内,面对高技术特点且接口众多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如何整合管理,挑战无疑是巨大的,项目设计、材料采购、项目建造、调试等任何阶段的疏忽都会导致项目质量问题。通过项目管理实践发现,在项目实施阶段,一方面,建设单位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例如:在进行项目范围管理时,可以采用访谈、焦点小组、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群体决策技术、问卷调查、观察、原型法、标杆对照、系统交互图、文件分析等方法来收集需求;在进行进度管理时,可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网络图、贝塔分布、甘特图等来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等。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软件技术、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也是不少单位的缺项,由此导致项目管理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
(四)轻视项目收尾过程,项目验收及后评价不规范
项目收尾过程是完结所有项目活动,正式结束项目的过程。目前,大多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收尾工作都是项目发起人主导,项目承担单位具体开展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合同要求进行了核对、验收,但管理收尾过程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项目的策划中就缺少对项目收尾的安排,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历时数年,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到项目最后的阶段,多数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都已不在原位置。这样会导致项目收尾工作不能系统开展,会流于形式,特别是项目分析等重要环节都存在严重的缺失。
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议
重大固定投资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尽管现代项目管理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已广泛应用,但是某一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标准和流程具体应用到此类项目管理中时,必须考虑到其管理现状。只有针对我国重大固定投资项目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选择性的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标准和方法应用到管理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重大固定投资项目管理的水平。
(一)加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同于一般项目,在项目立项阶段,必须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才能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
1组建联合体。针对项目规模和复杂性,项目立项后势必需要多加单位参与,因此,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拟牵头单位(或项目发包政府部门)可组织要参加项目的各方单位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建立一个联合体,签订协议,以一起完成项目的前期论证。这个联合体不是独立法人,是需要一个组织机构来落实,且有相对独立性。
2保持项目管理的开放性和柔性。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会因客观因素导致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项目前期实施也要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完善而完善,所以要保持项目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3项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国家重大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进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虽然项目是由几个单位联合完成,但是在项目进程中要保证项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小单位要服务整体,项目阶段要服从项目全过程的要求。
4重视环境影响,全面科学分析。任何一个组织都处在环境之中,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受环境影响。联合体可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立项必要性。具体来讲就是指在进行决策时,从优势、外部机会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二)做好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后的全面策划
1结合组织体制特点,建立适合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形式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国家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组织结构类型主要有职能型、矩阵型。PMBOK提出,设置好项目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突出项目管理主体地位才能发挥组织的优势。因此,组织在进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计时,必须将组织自身的特点与不同形式的组织管理机构特点结合起来。例如:一项重大科研工程,参建单位往往较多,各建设主体具有多样性,可能既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又有企业、社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项目就要求管理机构用开放性的思维来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以创建达到工程高效管控和建设分体之间的平衡的管理模式,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机构管理、沟通的协调、高效和可控。
2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实施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根据岗位职责、所需技能,配备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团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应该规定团队成员的报告关系和沟通方式,建立工作制度,形成规范的报告制度和高效的沟通机制。高效的团队建设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前提。
(三)运用工具和技术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
1运用PMBOK工具和技术,提高各阶段输出质量
重大固定?Y产投资项目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往往涉及到各个知识领域,比如:在立项阶段,就需用到整合管理和干系人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项目整合管理,可将前期收集和掌握的信息转化为项目输出(包括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等),转化的过程中可采用专家判断、引导技术等方法和技术。经过多年发展,PMBOK已总结出各知识领域在项目全周期各阶段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工具与技术,熟练和灵活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有助于提高各阶段的输出质量。上述工具和技术针对所有项目普遍适用,因此多是概念性的提及,在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运用时需要灵活变通。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面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庞大的信息量,如何有序的开展工作,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给解决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工具,也为提高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效率提供了思路和手段。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的实施,应该建立一个指导系统,以指导固定资产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指导可以优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和效率。
(四)规范项目验收评估流程,延长追踪年限
项目的最后结尾就是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验收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否则会导致项目成本增加或项目失败。项目只有通过验收和评价,才能说是成功的或者失败的。
一、引言
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现阶段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造成经济复苏不确定,保证经济拥有一定速度增长,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须手段。所以,将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其内在合理性。
促进收入和经济增长其实属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外需陡降、内需疲软且无法短期拉动的情况下,关注并分析投资对其的作用就格外重要。投资的有效性一直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中高度关注的命题。自从“人力资本”概念引入正统经济学后,将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分析的一种趋势。大量的经验分析表明,投资对我国的经济拉动和居民收入增高具有显著性。在国外,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包括扩Solow[1](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80年代末以Lucas[2]和Romer[3]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由于资本收益的递减作用,长期的人均产出会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的水平。如果没有外生的技术进步,经济将趋于停滞。内生增长理论通过使用更广义的资本概念,即物质和人力资本以及干中学,克服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报酬递减趋势。自Lucas[2]以来,人力资本积累就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Glomm&Ravikumar[4-6]利用了公共经济学模型论证了公共教育支出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并借此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由此,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效果的分析就大量涌现。在中国,由于强势政府的存在和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一般被认为是基于政府支出的结果,而政府支出包含政府购买和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特别是在经验分析上,由于长期把投资归结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往往得出固定资产导致经济增长的结论,而对微观福利——“人均纯收入”关注较少。人力资本理论集中解释了一些在理论界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使这一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周其仁[7]与萧灼基[8]都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将这一理论与中国的农村改革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和个案分析,深化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如果按照收入法来考察GDP,则可知工资收入也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会增加人均收入。但两种投资究竟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效应如何?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尚不得而知。本文从投资的基本事实出发,归纳出若干现象,最终通过计量方法得出两种投资对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综观国内外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从理论上详细探讨和证明投资对经济增长、提高收入的作用,著名的Solow模型以及Ramsey、Dimond模型等均做出了经典的说明,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如战明华等[9]就借助了Ramsey-Cass-Koopmans的模型构建了一个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经济模式经济增长模式的解释框架。第二是从实践上深入考察资本量的度量问题,如Chow[10]较早地度量了资本存量,随后贺菊煌[11]、王小鲁和樊纲[12]、张军和章元[13]都度量了中国的资本存量;陈钊等[14]通过估算形成了1987—2001年各地区完整的教育发展面板数据。第三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大跨度的面板分析,从实证分析上通过计量经济技术得出较为准确的度量,较近的研究如贺坚[15]专门讨论了中国投资、消费比例与经济发展政策的相关问题;张占东[16]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需求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杜丽永[17]借助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了投资在长期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不同阶段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
二、中国农村投资的基本特点
图1显示了自1980年开始的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占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极小的比例。这个比例的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90年代初期有一个攀升,后期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并且始终保持着一个10%以上的投资比重。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2010年已经降至2.8%左右的水平。有两个原因导致上述变化:首先是国家不断加大农村投资,从政策层面上保持了集体单位对农村投资一个较为固定的比例;其次是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得个人投资被很大程度挤出。此外,劳动力流出严重也是导致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急剧下降的原因。这也说明,在分析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影响时,不能采用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免得出负相关的错误结论。
由此得到农村投资的第一个特点是: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例不高,其中农村集体单位固定投资占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而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一直趋于下降。
农村投资由于其目的性不同而具有很多内容,且农村分布广泛,加之项目众多,使得我国的农村投资分析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6691亿,其中建筑工程投资为21192.4亿,占比57.76%。同时,我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也逐年升高,(表1)。
从表1中可以得到农村投资的第二个特点:农村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占一半以上,水利建设相关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稳定在50%以上且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占比非常小,这与人们通常想象的占比很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上存在不一致。考虑到变量统计上的一致性和占比的代表性,更宜选用与水利建设相关的投资额作为分析数据。
中国农村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农村固定投资更注重公共物品投资,且公共物品投资占据农村投资绝大部分。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公共物品投资(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成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力。
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一般都以农村受教育经费或投向教育领域的各种费用之和进行计量。《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专门列出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及构成”,表3是对其的摘要。在相关年鉴中,专门列出“当年教育经费投资金额”项,相较其他支出表,该项所列金额为当年实际完成教育经费投资额,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考虑以该数据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变量的测度。结合陈钊等(2004)和张公信(2010)[18]的研究可以得出中国农村投资在人力资本方面的特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占农村投资极少的比例,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主要是技术含量极低、期限较短、简单重复的技术培训等。这个特点导致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转化为人力资本可能需要较短的时间,但人力资本可能提高的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其今后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作用程度。
考虑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总投资的关联性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可以得到如下的命题:中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前者与后者的作用机制和传导特征会有所不同。其中前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一个较强的时滞,而后者可能时滞并不长。
三、数据与建模
(一)模型与数据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是1980年由西蒙斯(Sims)提出的。这种模型采取多方程的形式,用模型中所有内生当期变量对它们的若干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出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它不但具有联立方程对多个经济变量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的优点,而且还平等地对待了所有变量,避免了主观上的随机性。其基本模型可以描述为:Yt=m+P1Yt-1+P2Yt-2++PnYt-n+ut其中,Yt为n×1维列向量;m为n×1维常数列向量,ut为n×1维随机误差列向量。数据采用1990—2009年中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income)、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gdp)、农村教育经费投资额(intel_inv)、水电建设和当年发电量完成额(estat_inv)作分析,其中用农村教育经费投资表示人力资本投资,水电建设和当年发电量完成额表示固定资本投资。为了克服可能的异方差,数据均取其自然对数;为了增强可比性,所有数据均采用可比价格,其中1990价格=100。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本文计量分析采用Eviews5.1软件进行。
(二)建模与分析
为了避免可能的伪回归问题,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在取自然对数后为二阶平稳,即所有变量均是I(2)的。由于非平稳序列之间也可能存在平稳关系,需要对非平稳序列进行Johansen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协整关系(见表4),可以进行VAR建模。似然比检验统计量表明在5%的水平的上不存在协整关系。图3为模型的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本身是稳定的。根据相关准则判断,最优滞后阶数为2,所以建立的模型见表5。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第二列和第三列的两个方程,重要的系数已经用加粗予以表示。尽管是二阶差分后的变量,在经济含义上并不那么明显。但系数本身的大小仍能说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对数波动的变化存在较强的滞后效应,即第二期的系数大于第一期的系数;其次,人力资本投资对数波动的变化存在较弱的滞后效应,即第二期的系数小于第一期的系数;第三,从波动的两期幅度来看,人力资本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收入的波动变化都具有更大的总效应。具体而言,假设存在1个单位的冲击,则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0.3961和0.1651,类似的,人力资本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1.1792和0.8184。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地区生产总值波动的变化和农村人均收入波动的变化具有更大的效应。
(三)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表格方程中所表示出的经济含义和实际效果,可以利用软件生成其脉冲响应的图示(图4)进行考察。脉冲图反映,D2lngdp和D2lnincome对D2lnest_inv和D2lnintel_inv产生冲击的反应,从脉冲图中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冲击最终都将收敛,但在收敛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其他两个因变量波动明显大于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因变量波动,这符合中国投资基本事实: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呈现高位增长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其波动高度相关;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投资则较为稳定。
(2)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较人力资本投资稍长的滞后效应。传统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立竿见影”的,而人力资本投资转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但本文所选取的农村人均支出涵盖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方面的培训,所产生出的人力资本也绝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与城镇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不相同。
四、结论
本文立足1990—2010的时间长度实证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作用,本文证实了投资对于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积极作用,拒绝了理论上投资加大与经济增长中出现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1)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大于固定资产投资。从得出的模型可以看出,假设存在1个单位的冲击,则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0.3961和0.1651,类似的,人力资本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1.1792和0.8184。
(2)固定资产投资只是在滞后2期才对前两者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系数还很小,但是人力资本投资则在每期都有显著影响。这充分说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极具价值。同时,也说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过多的低效率、低科技含量的人力资本投资虽然见效较快,但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得人力资本积累只能从干中学中得到,丧失了技术赶超、降低学习曲线的机会。
(3)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前两者的影响均出现正负交替的影响,且后者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波动更为剧烈。这从一定程度说明我国的投资比较紊乱,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都还存在不合理,可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投资由政府主导而非充分市场化所致。但脉冲响应还是显示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波动区间明显窄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区间,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本身具有长期的内在稳定性,不易受市场的大幅波动。
本文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特点
与其他类别的档案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以建设项目为单位立档,具有以下特点:1.涉及部门、单位多,人员广涉及部门主要可分为内部、外部两种。内部涉及档案部门、技改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仪器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每一个内部部门在具体进行项目建设的时候势必会有对口相应的外部单位,如基建部门对口的勘察、设计单位以及施工方、监理方等,其中又会有总承包单位和多个分包单位;设备、仪器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多个对口供货方;技改部门对口上级拨款单位等。人员分为专兼职档案人员、项目具体参与人员等。2.收集周期长一个项目建设周期往往以年为单位,个别项目持续时间长达数年甚至更久,项目档案的产生、收集周期也被拉长,为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带来很多实际操作的困难。3.内容多样,数量庞大从基本概念和实践经验来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类型主要有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仪器档案、综合管理类档案、家具及工器具档案等,每个类型的档案又分纸质、光盘等多种载体。只有全面、多样地收集档案,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能保留下最可靠的档案文件材料和历史记忆。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特点可以看出其与其他档案的区别,这也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所在,其涉及领域广、内容纷繁复杂。主要包括:基建档案涉及勘察、设计、建设总包、分包、监理等多个单位,各单位负责的档案专业性相对较强,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建档案的质量,加大了后期整改的压力和难度;设备仪器购买时工作重点放在设备仪器实体到位,投入使用、具体操作等事项上,往往容易忽视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导致各种资质证书、装箱单、检验记录、报关单等材料的缺失;技改部门为方便日常查找利用,将大量综合管理类文件留存滞归,导致综合管理类文件材料在项目档案验收前一段时间内集中突击归档,挤压了全面自检和整改的时间,使得档案人员工作较为紧张和被动。综合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建设单位、部门、个人之间权责不清,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度滞后或执行情况混乱;2.与档案直接发生接触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岗位变动大,导致工作中前后无法有序衔接、科学推进;3.较长的时间跨度、较大的档案数量带来较大的工作量,效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三、应对措施
为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制度建设:清晰明确的制度保证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理有据地推进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先后就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颁布了相关规定,如《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等,以此指导项目档案工作。另一个层面上,各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制定企业集团和各企业的管理办法,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制定的《军工电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范》(试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评分细则》(试行)等。除此之外,具体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的各个内部部门之间要理清流程制度,明确责任归属,制定相关制度办法将档案工作纳入综合考评,从制度上保证档案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减少因为两者脱节而产生的额外工作量,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工作交叉、权责不清带来的进度滞后。各单位各部门与外部单位之间要以合同、协议等形式中的具体条款来规范和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的实施,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进行全过程、动态、系统的监督,把握项目档案工作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主动权,利用强大的法律和制度约束能力为档案工作保驾护航。总之,要依靠制度来理清建设单位内部各部门、建设单位与其他参与单位以及项目档案相关人员之间的权责关系,使得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确保不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与项目档案无关的事项上。
2.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相关人员的宣传和培训
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涉及部门相关领导的档案工作宣传,使其明确档案的作用,强化档案意识,保证项目档案工作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其次,项目参建人员(如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作为项目建设与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在项目建设业务知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对项目档案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往往跟不上项目档案的需要。为了提高项目档案质量,强化过程控制,应对与档案工作相关的项目参建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使其提高档案工作责任意识和档案管理水平,普及基本规范和要求,为项目档案后续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业务知识和管理上有优势,但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了解较少,相关知识(如土建、监理、工艺等知识)的储备也趋于片面化,对判断档案文件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专业性、档案文件材料系统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基于此,对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3.搭乘信息化快车
企业档案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企业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技术,以网络为基本平台,对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置、管理和开发,以实现档案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过程。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耗时长、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广,对信息化的需求十分明显,应用效果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效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效率。项目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拓宽,档案实体管理逐步简化,项目档案相关人员能够以在线、离线操作等多种方式代替手动翻查排列等工作,对档案原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2)促进项目档案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从传统手工或者单机系统的小规模封闭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时,基础设施、软硬件投入、档案软件功能不断变化,对项目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改变传统做法,主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3)促进项目档案服务水平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保存备考的重要作用,在后续竣工验收、扩建、改建、设备仪器维护检修等工作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信息化既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又可以丰富服务手段和内容,同时满足更加多元的利用需求。四、结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各参建单位和相关人员权责清晰、意识到位,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切实落到实处,才能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然.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12(4):50
[2]李凤勤.浅谈基建档案的管理[J].时代经贸,2007(3):156
关键词:河南省;永续盘存法;分产业资本存量
引言
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进行宏观经济研究不可或缺的变量,例如在全要素生产率(TFP)、经济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研究中均离不开物质资本存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获得空前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快速提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是覆盖河南全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河南经济增长规律、各种要素的贡献份额以及各要素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等问题中,资本存量核算是必要的前提。
而目前为止,河南省的资本存量核算研究工作,特别是细分到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研究工作并不丰富,很多需要该数据的研究多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这一概念作为基础,或者甚至作为替代变量,这样就混淆了存量与流量的概念,会造成经济分析的逻辑错误。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王小鲁(2000),张军(2002),张军和章元(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2004),单豪杰(2008)和宗振利、廖直东(2014)等的基础上,基于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通过选取当年投资数据、构造投资平减指数、选择折旧率、基期资本存量的估计和确实数据的处理等环节,对河南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一、永续盘存法
对于一个资本体资本存量获得的最准确方法是进行资本数量普查,但是这种普查耗时费力,据笔者所知只有日本曾进行过类似的普查。与资本存量数据的难以获得相对应的是资本流量――每年的资本形成或者资本投资总额与每年的折旧比较容易获得,因而核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更加倾向于依靠流量数据来获得,即运用所谓的永续盘存法来估算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由Goldsmith(1951)开创性的运用,随后由于其可操作性强,已成为估计资本存量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方法可以写作:
Kt=Kt-1*(1-δ)+It
其中t表示第几年。该式子中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1.当年投资It的选取;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通过该指数可以折算到不变价;3.折旧率δ的选取;4.基年资本存量K的确定。
二、当年投资数据的选择
在我国目前的统计资料中,有三个相近的指标来表示当年的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不过,这两个指标有各有各的特点。首先,固定资本形成数据中包含有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不包含此类数据;其次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从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并不反应这些内容。
因此我们选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的投资数据,数据来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由于2002年后缺失分产业的数据,我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比例和当年的全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为总量构造当年的投资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河南统计信息网。
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构造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品及取费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获得1993年后的该指数,之前的数据却并没有公布。因此,我们借鉴了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的方法,构造出1978-199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中提供了分省份的资本形成总额及指数,我们假定该资料是以不变价格衡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以198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为例:
198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上年=1)=
198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1987年隐含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年=1) 1986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
由此可以测算出1979-2002年之前隐含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将之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提供的1991-2002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可以发现他们基本一致。因此我认为,用该方法计算出的隐含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可以替代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所以1978-2002年我们使用计算出的隐含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2002年之后我们直接使用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然后可以计算得到197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100)。
四、折旧率δ的确定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简单梳理,可以发现对折旧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1.在当期投资数据的选取时直接选取积累数据,这样就避免了处理折旧的问题;2.采用收入法地区生产总值中固定资产折旧这一指标来直接代表当期的折旧值,如徐现祥(2007),陈纪平(2012);3.从折旧率着手来计算当期的折旧,进而对折旧的处理及转化为对折旧率的确定,如张军等(2004)。
正如张军等(2004)、宗振利等(2014)指出的那样,在利用PIM进行资本存量的测算时,严格意义上讲,δ是指重置率而非折旧率。但是目前来讲,我国还不具备对固定资本进行重新估价的能力;并且从这里出发,可以得到资本品的相对效率按照几何方式递减,而我国的企业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通常采用直线型法,这恰恰是不符合PIM的内在要求的。
本文参照宗振利、廖直东(2014)的做法,最终得到河南省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为10.25。
五、基期资本存量的估计
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也是PIM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所选基期的相关数据资料,例如国有资产净值普查等普查数据,如邹至庄(1993);2.假定资本-产出比为定值从而估算基期资本存量,如张军扩(1991);3.假定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从而估算基期的资本存量,如单豪杰(2008);4.将基期的资本投资额比上某个年限投资增长的几何平均数和折旧率的和作为初始资本存量,即K0=I0δ+gI,如Hall&Jones(1999)。本文采取第4种方法。
δ就采用之前得到的,gI为4.5%。从而得到1978年时河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资本存量分别为38.26亿元、194.44亿元和41.81亿元,从而总的资本存量为274.61亿元。张军等(2004)指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仅在1978年后才出现明显的变化,部分估计全国固定资本存量的早期研究忽略1952-1977年投资品价格变动因素是可以接受的假设。从而这里资本存量(1978年为基期)274.61亿元与张军(2004)(1952年为基期)268亿元的估计非常接近。
六、估算结果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J].统计研究,2007(5):6-13.
[2] 张军,吴桂英,张志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3]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35-43,90.
[4] 宗振利,廖直东.中国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再估算:1978-2011[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3):8-16.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方差分解
一、引言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外资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79年到2000年底,流入我国的外资累计达5185.64亿美元,其中“九五“期间,我国累计利用外资2135亿美元;并且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连续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7年居世界第二位。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利用外资对于更新观念,加快我国改革的步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东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79―1998年间,广东累计协议利用外资金额1765.86亿美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202852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61.9亿美元;其中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556.15亿美元,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651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3.7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拟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分析
本文变量以GDP代表经济增长,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GDI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数据都是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来变量的协整关系,并能使之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GDP,FDI,GD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以LOGGDP,LOGFDI,LOGGDI表示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自然对数。
协整(Cointegretion)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恩格尔-格兰杰(Engel-Granger)提出的,实际上某些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有可能是平稳的,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作协整关系。我们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同时考察变量的单整阶数,即对变量及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
1.单位根检验
由于大部分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不具备方差齐性和均值为常数的要求,属于单整变量。所以在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对变量做平稳性检验。我们利用ADF检验分别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OGFDI, LOGGDP,LOGGDI是一次差分平稳,也就是说这三个变量均为I(1)过程。见表1
2.协整检验
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说明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文使用Johanson(1995)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LOGGDP,LOGGDI,LOGFDI进行协整检验。Johanso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进行协整检验以前,必须首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用赤池(Akaike)信息准则(AIC)或用施瓦茨(Schwartz)准则(S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选择k值的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使AIC的值或SC的值达到最小。同时我们知道在VAR模型中适当加大k值(增加滞后变量个数),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从另一方面看,k值又不宜过大,k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最后选择k=3,同时,用Q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有无自相关,怀特(White)检验和ARCH统计量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JB(Jarque2Bera)检验残差的正态性,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各方程回归的残差序列均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模型为协整空间中有常数项,有线性趋势项,数据空间有线性趋势项。
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滞后四阶的情况下LOGGDP与LOGFDI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率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长期的均衡关系保证了各变量在增长率水平上的任何短期偏离最终会在这一协整关系的引力作用下回归到长期的均衡状态。
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也表明在滞后三阶的情况下LOGGDP与LOGGDI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率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关系
由于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包含一个协整方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结构选择保持与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构的一致性。由于单个参数估计值的解释是很困难的,同时意义也不大,我们这里就省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具体形式,只写出相应的协整关系式。首先估计出LOGGDP与LOGFDI的协整(长期)关系为:
loggdpt-1=0.286287logfdit-1+3.128233
从上式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286287,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可能起一个较大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296287%。
其次估计LOGGDP与LOGGDI的协整关系:
loggdpt-1=0.881075loggdit-1-1.78778
上式表明,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881075,这也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所以广东省在大力引进外资的情况下,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自身的能力上。
三、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
基于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了更好的观察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广东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同时对三个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方差分解。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可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Granger(1969)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提出了一种检验方法,即Granger因果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滞后期为3。
如表可以看出LOGGDP是LOGGDI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东省高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国内投资。LOGGDI不是LOGGDP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LOGGDP不是LOGFDI的格兰杰原因,而LOGFDI也不是LOG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商投资之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2.方差分解
Granger因果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不能够测度这种因果关系的强弱,因此我们采用方差分解来对这些变量不同预测期限的均方误差(MSE)进行分解。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互关联的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详见表3.表4.表5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LOGGDP与LOGFDI两变量的系统,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影响很小。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LOGGDP与LOGGDI两变量的系统。LOGGDP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而LOGGDI对LOGGDP的影响从第7步开始稳定在13%左右。
从表5可以看出:LOGGDI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LOGGDP,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主要由于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结论
1.资本是推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国内的固定产投资还是外 商直接投资都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起着正面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比较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还应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也要积极,审慎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都不是平稳变量,这三个变量的自然对数都是I(1)变量,其中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率方面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率方面也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从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中看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是其省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没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薄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 《世界经济研究研究》 2005年第9期
[2]刘 明 张冬霞:“FDI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广东数据的经验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6年1月
[3]戴金平 王晓天:“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年第11期
[4]黄海南 府亚军:“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统计与咨询》 2005年第5期
[5]李 军:“ 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面面观” 《国际经济合作》 1999年第10期
从去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经济统计,也同时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有对中国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的质疑。我认为有一部分质疑是由于对中国经济统计还理解得并不全面和完整。
正确分析常规经济统计指标
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时,要注意几种区别。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在内涵、口径和范围上有明显的区别。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仅包括了销售居民的消费品,同时有销售给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产品,后者并不直接构成居民的消费,有的可能构成企业的中间消耗,有的可能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消耗。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家禽、家畜等。作为居民消费,一定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所以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简单用零售额来判断居民消费会有问题。
二是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性支出。比如说政府在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包括转移性支出。所以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之间区别很大,尤其是在去年,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在社会保障投入的资金比较大,相应地在政府经常性业务支出方面投入资金支出比较低。
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区别。举个例子,固定资本形成作为固定投资需求的一部分,除了有型的固定资产,也有无形的固定资产,像计算机软件,在生产过程中它发挥长期作用,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软件购置也作为投资需求,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包括它的。
四是存货与存货增加有区别,这两个概念经常会被搞混。
五是贸易差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区别。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是包括出口,第二海关统计贸易差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用剔除价格因素不变价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利用常数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小心这些情况,应正确利用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首先,我们不能直接利用社会消费品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推算GDP的增长率,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内涵上和数据表现上,以支出法GDP刺激消费和固定资产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其次,存货增加和存货有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动趋势,作为最终需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存货增加而不是存货本身。去年的产成品资金特别是工业品的产成品资金趋势确实是有11.7%的增加,但是是一个存货的概念。2009年一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增幅达到50%以上,没有对GDP产生强有力的正拉动。一个是服务贸易逆差,一个是进出口价格巨大的反差。
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方法
美国一位学者说中国采用生产法计算GDP,就容易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美国采用支出法计算GDP。我们就问了,用生产法计算GDP和支出法计算GDP,两者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从理论上来讲,数据应该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差距。
这位学者指出,公共建设项目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只要控制了资金的投放速度就能够实现目标。也就是在资金支付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GDP里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
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在拨款中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实际完成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算款和需要安装但没有进入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入投资完成额。即使是按实际完成投资额还要进行调整,比如说土地要进行调整。
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生产法GDP增长率与支出法GDP增长率都是接近的,而且大多数年度生产法GDP增长率都低于支出法GDP增长率。因为中国GDP核算以生产法为主而不像美国那样以支出法为主,由此而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率,其理由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