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51: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家庭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要记得 宝宝的安全永远是第一的!
室内安全篇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而宝宝所处的环境必须是安全而又舒适的。如何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而又舒适的家庭,《Cookieworld》给您支招来啦!
浴室的安全
浴室是宝宝从洗第一个泡泡澡就开始接触的地方,您是否已清楚了解到浴室对宝宝存在的安全隐患呢?
2岁的闹闹刚从澡盆里伸出脚,就被刚才洗澡时溢出的洗澡水滑倒了,头部“嘭”的一声撞在卫生间的门上。幸运的是,他额头上只起了一个大疙瘩,没有其他很大的安全问题。可是这一切却让爸爸妈妈吓破了胆。
检查浴室所用的脚垫和地毯 浴室里,最好要铺上防滑垫,还要确定脚垫和地毯的背面的橡胶状况良好而且不会滑动,检查边缘是否磨损或撕裂以防意外。如果和宝宝一起泡澡时,还可以在地板上放一块厚厚的棉质浴巾。在洗好后出来之前,先把宝宝安置于浴巾上,千万不要抱着宝宝爬出浴缸,以防摔倒。值得注意的是向浴缸里注水的龙头最好用毛巾裹上,这样可以防止宝宝无意中把热水打开。另外浴室一定要保持地面干燥,不要积水,以免好动的宝宝单独进浴室时滑倒。
洗涤用品是否已安置好 浴室有着大量的物品:洗发水、沐浴液、洗衣粉、清洁剂等等。必须保证所有的洗涤用品都放在安全的地方。同时日常生活中用这些洗涤用品时,一定不能忘记把它放回原处。
浴室门锁可两面打开 千万不要小看浴室的门,万一遇到调皮的宝宝把自己反锁在浴室里,而自己只能在浴室外干着急了。因此必须要确定浴室的门也可在外面打开。如果不能在外面打开的话,可把门的伸缩弹簧用胶带贴上,或把它整个取下(如果你想保有隐私而想留住门锁的话,将钥匙挂在门外的挂钩上,万一宝宝反锁在内之时,以备使用)。在宝宝学爬行的时候,在浴室门上安装一个安全扣,就可以防止宝宝爬到浴室里。
浴室里经常会出现的事故有以下这些,应避免
烫伤注意不能水温过高,或者宝宝自己拧开了热水器;当然在给宝宝洗澡的过程中,突然加热水或加冷水对宝宝都是一种伤害。因此给孩子洗脚或洗澡时,应先用手试一试,确定不烫后再洗。
空气不流畅浴室里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大人以及宝宝窒息。
误食洗涤用品 好奇是宝宝的天性,不管拿到什么东西,他总喜欢第一时间把它塞进嘴巴里。因此浴室里的洗涤用品都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宝宝误食。
厨房的安全
厨房是妈妈经常忙碌的地方,自然也引起了宝宝的极大兴趣,他不仅是因为喜欢缠着妈妈,更重要的他对厨房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喷着热气的电饭煲、燃烧中的煤气炉、闪闪发亮的刀具等等。
阻止宝宝进入厨房并不是一个最明智的做法,适当引导宝宝认识厨房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的安全教育才是您最需要做的事。
不要玩弄打火机或火柴 教育宝宝不要玩弄火柴或打火机,因为很容易烧伤宝宝或者引发火灾,而且它们都含有有毒物质,一定要让宝宝懂得玩火的危害性。当然,为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当着宝宝使用打火机或火柴,这样会激起宝宝的好奇心和模仿欲。
不要触摸烹调中的所有东西 不管是做饭还是炒菜,务必不能让宝宝因为好奇而去触摸器具或者食物以免烫伤、烧伤。
不要去开关电器 家庭的电源开关、插销要安在宝宝摸不到的地方。教育宝宝不能自己开关电器,更加不能自己去用手指去抠插座。平时在用任何电器时,也必须时常提醒宝宝注意用电的安全。另外运转中的风扇,要防止宝宝把手指伸入到旋转的扇叶中。
不要玩弄刀具 教育宝宝不能拿剪刀、菜刀或者其他尖锐的用具作为玩具。
警惕热水烫伤 热水瓶、饮水机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要单独让宝宝自己倒水喝,也要注意宝宝是否爬上了椅子拉翻了热水瓶。
勿食变质、过期的食物,过期的食物一定要及时丢弃。
夏天食物容易变质,宝宝的肠胃又特别娇嫩,购买食物时一定要看清楚。
阳台的安全
不要小看阳台存在的完全隐患,小宝宝很容易爬上阳台玩耍。尽管现在家庭的阳台都有护栏,但也要谨防护栏是否够稳固,而且宝宝的头也容易被卡在护栏的空隙中损伤头部或造成窒息。
此外,父母还要确保家庭内所有的家具是没安全隐患的。
户外安全篇
暑假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却是大人们最操心的时期,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安全的暑假,爸爸妈妈可要费一番功夫的哟!
游乐场的安全
“宝贝,想到哪里去玩呀?”爸爸问着三岁的贝贝。
“我要去游乐场!我要去游乐场!”贝贝兴奋地叫着。
暑假里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游玩,他们无疑把这些地方当成了“乐园”,旋转木马、碰碰车、龙舟……都是孩子们的最爱。然而这些游乐设施是否安全?游乐场的安全管理到位吗?而爸爸妈妈对孩子平时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呢?记得我们要玩得开心更要玩得安全。
阅读“游客须知”爸爸带着4岁的纤纤玩碰碰车,激烈的一撞过后,身边的小女儿已经从座位上“出溜”下去了!另一位孩子则在爸爸的英勇碰撞中把嘴给磕了。所以,不是家长带着玩就都安全了,除了给孩子系紧安全带之外,不要做太剧烈的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别光顾自己过瘾,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
那么阅读“游客须知”这点是首先要做到的,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玩耍,也不能因为孩子想玩耍就屈服于孩子的哀求中。在玩耍前一定要阅读有关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一些带有一定危险胜的项目,要做到一切心中有数;更要了解哪些项目是不符合孩子玩耍的。要严格按照各种游乐项目的年龄、身高等要求去选择。不要让孩子去玩那些不适合他身高、体质的游乐项目,千万别认为孩子年龄够了、胆子大就可以玩。因为游艺设施都是按照身高而非年龄进行限制,是根据安全带、安全杆的尺寸而严格规定的。
检查项目设施查看游乐设施显著位置是否有有效期内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否则应拒绝乘坐。带有危险性的项目入座舱后检查座位中的安全带或安全压杠、扶(把)手是否齐全、牢固。若不会使用请服务人员帮助。
玩耍过程大人和孩子乘坐时,必须系(戴)好安全装置,运转中绝对不允许自行解开,在座椅上坐好后不要走动,不要把身体伸出座舱或站立。有扶手的应两手抓住扶手杆。运转中不允许向外散落、投掷物品。对回转、翻滚、高速的游乐设施,应先把易跌落的物品如硬币、手提包、手机、眼镜等放置好;上下车时应注意头上和脚下的物体。
在游乐设施未完全停稳或工作人员没有通告以前,不许自行走出座舱;有门的游乐设施在运行中严禁乘客自行开门,不许故意摇动座舱。
时刻守护在孩子身边杞杞刚2岁时,有一次爸爸妈妈带
她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旋转滑梯,她一次次地爬上滑下,玩得特开心。本来妈妈负责看着她爬上去,爸爸在滑梯口那儿等她,可在她顺利地滑了几次后,父母都放心地离开了原来的“岗位”。
正在这时出事了:杞杞滑下去的时候,两腿分得太开,鞋蹭在了滑梯边上,一条腿下滑的势头被挡住了,而身体却还在往下走,于是身体翻了个个儿,大头朝下滚下去了!妈妈看在眼里,却因为距离太远跑不过去。等爸爸妈妈冲到女儿身边,杞杞已经满嘴是血地大哭起来了!幸好只是咬破了嘴皮,牙齿没伤着,但那几天吃饭喝水都受影响。
让孩子更安全,首先要从爸爸妈妈的身上着手:家长缺乏看护常识,因此孩子发生危险,他们要负一半的责任。即便是家长从旁保护,可以减少一部分危险的发生,但依然无法完全消除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能第一时间赶到他身边的地方。
此外父母在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耍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并教会他一定的安全知识。
超市里的安全
5岁的力力蹦蹦跳跳地走上手扶电梯,突然看到鞋带松了,于是就想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力力从开动的电梯中滚了下来,身边的妈妈根本来不及反应。
不少孩子来到超市里都显得特别兴奋,不仅能看到花花绿绿的货物,而且还能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和玩具。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不能让他到处乱跑。
危险之一:在超市里奔跑
越是仓储型的大型超市,越可能对奔跑中的孩子造成危险,偏偏这种超市里四通八达的通道,尤其会给3~6岁的孩子产生极大的奔跑追闹的诱惑。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并给孩子讲明奔跑的危机:
小心撞翻岛形货堆! 超市习惯将优惠货品在通道中央堆高成尖塔形成圆柱形,为的是让更多的顾客能留意到它,并顺手拿货。但这种岛形货堆稍有碰撞,就可能破坏其平衡,物品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来,令孩子受惊或受伤。
小心货架铁角! 相当一部分仓储超市还未意识到要为儿童采取人性化的保护措施,其在一米高度配置的货架铁角尤其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高速奔跑中的孩童,经常会因为躲避不及,撞伤眉骨或额头。
危险之二:孩子走失
超市里人流量很大,就算没碰到坏人,也会遇上孩子一下不知道跑哪去的现象。因此来超市前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一定要叮嘱孩子要紧跟大人,不要乱跑;
如果万一走丢,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哭泣,以免引起坏人的注意,可以寻求超市里员工的帮助,广播寻找爸爸妈妈。
可以在原地等爸爸妈妈来接。
同时,不能让孩子单独留在购物车里,以免让坏人得逞,而且孩子也可能会在购物车上摔下来。
危险之三:不要乱吃东西
现在大多仓储超市的食品柜都有“先尝后买”服务,很多大人不仅自己尝,也给孩子尝,甚至有贪小便的父母任何散装食品都来一点“先尝后买”。那么孩子开始有这种印象,超市里的散装零食是可以随便吃的,某一天,他“拿”了一个果冻,麻烦就这样到来了,即便超市工作人员不把这个当作偷窃,但稍有点常识的父母都该知道,孩子吃果冻要小心,最好用小勺舀着吃,避免因整个吸食堵住气管造成窒息。但偷偷品尝的孩子哪里还理会这么多呢!所以,最根本的做法是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观念:超市是买东西的地方,所有的东西只有到门口付过款才可以吃。
情景教育篇
假定情形:警惕陌生人
应急关键词: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寻求帮助的能力
对于3~5岁的孩子,父母要向孩子强调造成不能随便信任陌生人。尤其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教孩子大声说:“爸爸,门外有人找你”,或打开家里的电视、音响,让坏人误以为家里有大人,不敢做坏事。如果陌生人说自己是煤、水、电气等的修理工或来收各种费用,或者声称是爸爸妈妈的同事并能叫出孩子的名字,教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要开门。如果情况比较危急,教孩子立即打电话报警,或给邻居、朋友打电话寻求帮助。
在幼儿园放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来接孩子,教育孩子千万不能跟随陌生人离开幼儿园,一定要等到父母或熟人来接。还要向老师强调,让老师更一进步警惕陌生人。
假定情形:交通事故
应急关键词:遵守规则最重要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外出时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身边。
3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平时要教给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和常识,比如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如果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就一定要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中国是右侧通行的国家,过马路时一般应该先看左侧再看右侧,但也要提防一部分逆向行驶的车辆。
还要注意不在马路边踢球和追逐打闹,不跑着过马路,不在过马路时突然改变步速;翻越马路是最最危险的举动,绝对不可以那么做。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乘坐轿车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系好安全带。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及下面玩,不在铁道边玩耍、行走。在社区的小路上走路、玩耍时要留神并主动避让前后左右来的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
提示: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看见过你不顾红绿灯就抢过马路,那你怎么可能说服他遵守规则呢。另外,告诉孩子处理交通事故的一些常识没有坏处。万一出现交通事故,要立即向110和122报警,同时打120请求医疗急救。
假定情形:危险游戏
应急关键词:禁止
6岁的文文和5岁的佩佩各自拿着两根小棍子正学着电视上的侠客挥舞着“宝剑”,突然文文一不小心,小棍子直刺向佩佩的脖子,顿时佩佩的脖子就流血了。这就是一个危险游戏。
当面对孩子在玩这些比较危险的游戏时,坚决阻止。不少游戏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孩子很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但如果呆在一些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地方,如躲在衣柜里,被反锁在里面,那么这个“捉迷藏”的游戏就变成了危险游戏。又例如荡秋千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但是如果孩子把秋千荡的过高,有可能在空中脱手,直接摔下来,这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3岁以下的孩子要谨防误吞小物件而造成窒息。当进行小珠子等游戏时,父母一定要守护在旁边,防止他吞食。
4岁以上的孩子,活动量越来越大,那么也代表着玩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例如当他在椅子跳上跳下的时候,一定要阻止。
不管哪种游戏,都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些游戏存在的危险胜,再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孩子。
假定情形:发生火灾
应急关键词:安全出口,楼梯
火灾发生的时候最能考验人逃生的能力。现在有一些幼儿园里也安排了火灾演习。而父母除了在合适的电动机给孩子讲一些逃生的常识外,更重要的是将一些你可能会忽略的信息告诉孩子。
对于3~5岁的孩子:如果你家住较高的楼层,每天都是乘
坐电梯上下楼,那么你可以带孩子走几次楼梯,让他熟悉那里。告诉孩子火灾发生的时候要迅速从楼梯撤离,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带孩子乘坐地铁或去商场等公共场所时,可以教会孩子寻找安全出口的标志。告诉孩子在公共场所都会有安全出口的标志,当危险发生时,顺着标志上箭头的方向跑。
应该对孩子强调,当火灾发生时,你需要带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自己!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比较详细地告诉他或者示范给他看逃生的方式:用的手帕、毛巾或T恤围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如果能把毛巾等东西用水湿润会更好,然后放低身体或者是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沿着安全出口标志的箭头方向逃生。
假定情形:地震来了!
应急关键词:自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么如何在地震时自救呢?父母除了自己掌握这些自救知识以外,还得告诉孩子如何自救,并且进行相关的演习等,让孩子在地震那一瞬间中作出最关键的自救选择。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2、内墙墙根、墙角。
3、厕所、储藏室、厨房等开间小的地方。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震后被掩埋如何来自救?
自救是指被压埋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环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等待救援。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我们应该做到如下:
保持呼吸畅通:
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呛闷发生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
保持存身空间:
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扩大活动空间,设法脱离险境。记着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但是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
保持体力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关键词:幼儿 家长 安全教育 策略
幼儿好奇心强,好动,爱探究,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弱,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家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据一项调查显示,65.4%的幼儿有过在家玩玩具摔伤的经历;44.7%的幼儿有过沙发上摔下的经历;35.4%的幼儿有过从床上摔落的经历。因此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目前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限制实践活动,轻视教育引导。家长往往偏重对儿童采取限制活动的措施,认为少活动就能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的确,这样做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幼儿是个活泼可爱的能动主体,限制活动不是上等之策。有的家长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让幼儿在户外跑动,不让幼儿互相追逐和玩耍,剥夺了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机会。虽然家长在全身心地呵护幼儿,已尽量减少危险的发生,但应该明白这一点:大人对幼儿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强化幼儿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重言语说教,轻行为训练。家长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时大部分就是给他们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忽视防护危险行为上的引导和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说教,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认知和践行不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环节,知和行有距离。幼儿知道如何做,但如果不加以行动、训练和巩固,他们是不会自然形成相应的安全举动的。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幼儿的行为不会自动生成,也不能由成人传授而获得,只能由幼儿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因此,幼儿安全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家长既要重视幼儿的的安全知识传授,又要及时强化行为训练,才能保证安全教育实实在在的效果。
因此,我们强调,加强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强化幼儿安全防护的同时,更要加强幼儿的防危险行为训练。
二.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探讨
1.预防性安全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所谓预防性安全行为,指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旨在保护自身生命的安全行为。在幼儿午睡前,家长要检查身上有无危险品(如:火柴、小刀、别针、扣子、小珠和玻璃片等),防止异物入口鼻。防止开水壶和烫水烫伤幼儿,开水壶要放在幼儿够不着的位置,幼儿喝的水,要提前凉一凉,等温度适合幼儿吃时再递给孩子。防止幼儿触电,室内电流开关要设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不让幼儿自行开关电灯、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器。教育幼儿不要爬到楼房的窗台阳台上,让他们知道会容易跌下去的。教育幼儿不要把大头针、图钉、曲别针、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进耳朵、鼻子等地方,这样容易落入气管,造成窒息。厨房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安全的地方,火炉、热锅、开水壶、刀叉等都是危险的,应教育幼儿不能在厨房里玩,要注意及时关闭好厨房门。教育幼儿不要玩塑料袋,一旦套在头上会引起窒息,因幼儿在情急的情况下,不会从头上取下塑料袋,若是将袋口拉紧则更加危险。
分析:由于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难以记住家长灌输给他们的这些全而笼统的安全要点。当他们由于新奇而去尝试一些事情时,却不料危险已经悄悄来到身边了。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伤害,但对于某些能够引起意外伤害的家庭环境因素却不够注意,不少大人虽然也对孩子进行了安全说理教育,但却把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东西放在孩子能摸得到的地方;于是伤害屡屡发生。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和学校最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低幼儿童,要让那么小的的孩子“自觉”遵守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规则着实不易。如果这些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求生能力,那么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要小一点,那么。家长如何向低幼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呢?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1.情绪渲染法
安全教育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邻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的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又如,孩子跑得太快或者在路上不小心摔倒时,家长除了关心孩子,还要及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会摔跤,为什么会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从生活中吸取他人的教训,或者从自己亲历的小事中一点一滴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时有效地掌握安全知识。
2.故事引导法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命令式的教育上,这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都行不通。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读书、儿歌、看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不然会有危险性。
3.游戏法
家长可将安全知识融入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中,每晚睡前给孩子唱一遍“小兔子乖乖……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将孩子带到马路上,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还要等一等,不断地重复提醒,刺激他的记忆。通过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
4.对话引导法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可采取对话引导法,人为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如果你落水了怎么办?”“玩滑梯时脚卡住了怎么办?”“房子着火了怎么办?”“(士也震了怎么办?”等,引导孩子设想各种自救的方法并进行演习,这种活动既是游戏,又是模拟练习。
关键词: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幼儿园喂药事件
近日,幼儿园喂药事件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首先曝光的是西安两所幼儿园,据了解,这两所幼儿园长期给孩子喂“病毒灵”。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传开后,大家纷纷声讨幼儿园的可耻行为。然而无独有偶,继西安两所幼儿园曝光之后,兰州、吉林、湖北等地相继曝出幼儿园喂药新闻。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被曝光,而大家的心情却是越发的沉重。幼儿园这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之地竟然存在这么大的安全隐患,不得不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
此类事件一经曝光,舆论矛头直指幼儿园,网上戏称幼儿园为“药儿园”。当然,在此次事件中,幼儿园难逃其咎,一些幼儿园为保证出勤率,在家长与相关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幼儿喂药,此举直接危害幼儿的健康,部分孩子由于长期服药,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在相关部门对此类幼儿园进行排查处置的同时,大家就药品管理问题、幼儿园保健医的资质问题、部门监管问题、民办园生存问题等进行了讨论。那么,喂药事件中也反映出幼儿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家长思考。
一、幼儿园喂药事件“关键情节回顾”
相关报道指出,已有孩子吃药快三年,且有些孩子身上出现异常,未能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据报道,事件的源头是一位母亲无意中地发现:孩子回家告诉妈妈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感冒了,因为吃了药。母亲当即追问吃药问题,并让孩子把药带回家,至此服药消息相互传开。很多家长回忆说,孩子经常喊肚子疼,但一直没在意。
为了隐瞒喂药事实,幼儿园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孩子。相关报道将幼儿园蒙蔽家长的手段总结如下:给幼儿营造一个“秘密”,用保守这个秘密阻止孩子对父母的倾诉;利用在幼儿心中的绝对权威,让他们相信吃的不是“病毒灵”而是“聪明豆”;当权威受到挑战,就施加严厉措施形成“示范效应”,以儆效尤。
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对一些事情缺乏辨别能力。同时容易轻信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话。喂药事件中幼儿园正是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蒙蔽家长而非法牟取自身利益。
二、从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喂药事件”
幼儿园“喂药事件”暴露出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有幼儿园喂药长达五年之久,在这么长时间里,家长没发觉,幼儿也没有主动向父母说出口,尽管最后的“东窗事发”,也是出于幼儿的“无心之口”。有些幼儿园对幼儿采取强制手段威胁幼儿,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闭口不言”?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
1.家长对幼儿缺乏关注
由于幼儿园长期喂药,一些幼儿身体出现异常,“时长肚疼、头晕”,有些幼儿向家长反映,家长误以为孩子为不想上幼儿园找借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虽带幼儿去检查,但是因未检查出异常而认为幼儿身体没有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幼儿放学回家时,很少有家长耐心地询问幼儿在园情况。加之年轻父母工作的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机会少。
2.家长“好心办坏事”
在“喂药事件”中,多数幼儿并没有对吃药行为产生反感。这与家长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总是教导孩子在幼儿园要做一个乖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当然,在教育孩子上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让孩子听老师的话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于事件的辨别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从小锻炼的。幼儿园“喂药事件”中,孩子长期服药却不告诉家长,多数是由于教师权威在起作用。
3.家长缺乏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安全意识培养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随时随处。家长对幼儿安全意识地教育应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从幼儿园“喂药事件”中也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单一。大多数家长只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进行教育,但是对一些突发事件地应急处理、人身安全知识等缺乏相应的教育。同时,教育的方式大多是较随意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且目的性与针对性不强。
三、幼儿园“喂药事件”的家庭教育启示
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转向幼儿园,幼儿一旦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幼儿教师的责任,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幼儿的问题。同时,由于大多数家长属于年轻父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日常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较缺乏,加之工作繁忙,大多数家庭中接送孩子的都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对幼儿的随机教育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但是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应在第一位。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负主要责任。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安全教育,对幼儿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园“喂药事件”也给家长们上了一堂课。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老师”之一,应当对孩子的教育予以高度地重视。家长除了配合、监督幼儿园教育之外,还应该在家庭中延续教育功能,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有目的地将安全教育相关知识传授给孩子,使其产生安全意识,最终形成安全行为。
首先,家长应该意识到,幼儿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耐心。同时应当注意教育的方式不应太直接,以孩子能够接受、较好接受的方式讲给孩子听。例如有些细心的妈妈有每天都坚持与孩子睡前谈话的习惯,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当然教育的方式并不是直奔主题。有些家长将要讲的内容编成孩子爱听的童话故事,甚至有些家长将童话故事进行改编。这样孩子在积极的状态下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感触最深。
其次,要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并养成诉说的习惯。要让孩子知道,凡事要遵从自己的感受,不舒服就要说出来,哪怕对象是自己的老师。例如绘本《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摸我》就是要孩子养成大胆表达感受的习惯,这样才能够防止一些恶劣事件的发生。那么,关心尊重孩子是前提,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将一些事情分享给父母听。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通常认为孩子没事找事,不关注孩子的需要。例如幼儿园“喂药事件”就有孩子经常向父母反映身体不舒服,家长以为孩子在为不上幼儿园找借口而置之不理。
此外,要让孩子知道有些秘密是不需要保守的,而且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保守秘密”在涉童案件中出现频繁。在一些教师猥亵幼儿的案件中,老师就以与孩子“约定秘密”的手段来达到其目的。家长应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秘密都应当保守,对于碰触自身身体、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等行为,即便是秘密也应当及时向父母诉说。
最后,案件中涉及老师的权威问题。这一问题也与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我们教导孩子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要时时防着陌生人,却忽视了另一群体――熟人。对于熟人提出的一些要求、做出的一些行为也应该有所防备。关于熟人的涉童案件也不乏少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以正确的方式使幼儿明白怎样的行为是能够接受的,怎样的行为或要求不能接受,不管行为实施的对象是谁。
【关键词】“四二一”家庭独生子女教育
随着1980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至今,我国目前已积累了9000万独生子女人口。198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84岁,初育年龄为24.43岁,到1990年,分别降低到22.00岁和23.42岁,90年代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因此,从2003年起,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独生子女人群陆续进入婚育期,“四二一”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了一种现实的人口现象。据推断,在“未来中国城市中,‘四二一’或‘四二二’结构的家庭比例低不了”;“如果现行的政策不变,将来家庭结构必然出现‘四二一’的格局”。这种家庭结构的出现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的人口再生产进程,而且必将对此类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教育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
“四二一”家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特定组合群体概念。“这种家庭涉及了三代人,三对夫妇,七个人。其中‘二’特指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形成的中间一代,‘四’是指他们的父母,‘一’指这对独生子女夫妇所生育的独生子女。
一、“四二一”家庭教育的利与弊
1.“四二一”家庭教育中的有利因素。较第一代独生父母,这批“四二一”家庭即“61”结构中的“1”——孙辈,他们没有任何的堂、表兄妹——因为他们没有叔伯、姑母、舅父、姨妈,他们在家庭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亲属。无疑,这样会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更加强化,他们拥有更多亲人的关爱和呵护,日常生活被照顾得更加周到、体贴;当孙辈出生时,祖辈年龄普遍在50岁左右,部分已经处于退休年龄,他们愿意也有能力为唯一的孙辈提供经济上的扶持;作为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父辈,他们较自己的父辈们拥有着更高的学历,在教养观念上更新颖、更科学,工作收入也较其父辈更高,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大家庭人际关系较以往核心家庭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生活在由祖辈和父辈共同组成的家庭中,教育力量能兼顾大、小家庭之长,去两者之短,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2.“四二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初为人父人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除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以外,同时也对其父母特有的“天然”依赖。这时,希望享受天伦之乐而又有充足时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抚养孙辈的义务,成为孙辈生活的主要照看者。这类家庭中的幼儿除在父母工作之外的短暂时间内能与其共处交流,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因此,隔代抚养无疑就成了此类家庭的主要抚养方式。在隔代抚养中,祖辈的姑息纵容、包办代替、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成为了普遍现象。而“四二一”家庭较核心家庭的众多优势,如良好的经济支持和丰富的情感基础,在实际的养育幼儿的过程中,却往往由于利用不当而成为了幼儿教育问题的凶手,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如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性格两面,左右逢源;为所欲为、骄横跋扈、纪律性差;胆怯、孤僻、不善社交、不合群、合作精神差;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没有自理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怕苦怕累,经受不起挫折;即使在体格上,也由于营养过剩,患有“现代文明症”——肥胖症。
二、“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子女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孩子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由于城市居民现代住宅的主要特点是:高层化,封闭化。城市住宅每户居室和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各个家庭都过着彼此不相往来的封闭生活,这样大大缩小了孩子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使孩子大多时间都封闭在家中。
(2)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而一度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合理的社会用人制度似乎成了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家庭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家长(包括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即重家庭教育中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重知识的简单识记而轻创造性培养,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等现象比比皆是。
(3)社会宣传的不良趋势。大众传媒对早期教育铺天盖地的夸大宣传,偏重知识传授,导致很多祖辈、家长片面认为让孩子学认字、学英语、背诗词、会算术等,才是进行了早期教育,并视此为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忽视游戏、生活本身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作用;广告媒体大肆强调“关键期”的作用,受媒体宣传的影响,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家庭教育中出现了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及过分焦虑等现象。
2.家庭原因。
(1)祖辈维度。这批祖辈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特定时代背景的原因,其知识面相对狭窄,世界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祖辈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只会被动接受,对周围的事物一无所知,对幼儿的发展认识仅限于身体,对智力和心灵的发展所知甚少,导致对儿童观的偏颇理解;在教养观念上,祖辈们也仅限于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满足,他们关心孩子的饮食、睡眠,却经常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他们努力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却对孩子的心理需要和个体尊重方面相对淡薄;在情感上,作为唯一的孙辈而言,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尽自己所能满足孙辈的要求,这就势必会带来娇宠溺爱、百依百顺、包办代替的不良后果。
(2)父辈维度。这批80后独生父母虽然学历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专业的幼儿教育仍是知之甚少,他们的教育理念单一狭隘,仅仅把会算术、会唱会跳、会英语、会弹琴等作为好孩子的标准,以将来能出国、当博士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养技能上也大大缺乏,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强加自己的意愿,甚至为其规划人生;在教育内容上重智轻德,盲目攀比,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感需要、思想志向、兴趣爱好则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在这种环境里培养出来的人往往缺乏责任心、不善合作、动手能力差、心理脆弱;在教育方式上多以溺爱型、放任型、攀比型为主;家庭教育缺乏原则性、一致性,幼儿犯错父母批评,而祖辈包庇纵容,形成孩子的双重个性;由于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短暂,影响亲子依恋的质量和亲子关系发展。
三、“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四二一”家庭教育的问题,优化家庭教育质量,就需要在全社会的支持下,以家庭协调为中心,通过幼儿园和各类教育机构的相互配合,三方相互协作共同达到目标。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应通过各类媒体对此类问题的报道,增加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共鸣,增强大众对“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的意识。积极寻求专家的科学指导,提供可行的意见,防止片面夸大教育的不良趋势,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家庭教育体系。也可以由妇联、教育界、共青团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创办“家庭教育学校”,培养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和谐,且适合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
2.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应该对“四二一”家庭中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老师应该对此类家庭的孩子进行重点培养和个别教育,并组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在已有的家长会的基础上,增加祖孙教育和祖孙活动,如为更多的祖辈们服务,使祖辈更新育儿观念,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和原则。也可增设全家参与性的活动,如“全家总动员”、“三代亲情教育”等,有效调动全家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增进全家的感情凝聚力。此外,还可以举行“四二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请在“四二一”家庭中做得比较好的祖辈和家长们来做讲座和经验交流,相互传达体会感受,相互探讨有效方法。
3.促进“四二一”家庭和谐。独生父母们也应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真正成熟起来,履行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尊重长辈,积极和长辈沟通,及时和老人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祖辈也应听取子女的教育意见,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共同探讨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父辈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孩子的情绪、交往、行为道德以及性格等方面,增加与孩子之间情感交往,形成温暖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郭志刚等.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家庭结构[J].中国人口科学,2002,(1):2.
[2]杜亚军.代际交换与人类的养老制度?——人口老化与养老问题的国际化比较研究(博士论文)[D].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1988.
[3]刘鸿雁等.独生子女及其未来婚姻结构[J].中国人口科学,1996:3.
[4]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4.
[5]王因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7.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23—01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那么如何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呢?
一、强化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此,每一个教育者都要自觉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 “三生”教育的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和自我防护的手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品德,养成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的意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德,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突出实践活动,开展行为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三生”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注重实践活动。
1.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把“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凝聚、塑造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显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专题文化长廊,分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如“生存与环保”、“感恩”、“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等。定期在学校宣传栏内安排“三生”教育的宣传内容, 如“交通安全教育”、“拒绝”、“健康成长”等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
2.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渗透“三生”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三生”教育过程中。通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游戏、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让 “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生活中和心灵之中。
3. 抓好特殊群体的“三生”教育。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各种矛盾不断产生,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不断增多,如何有效对这些孩子开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校每学期调查了解留守学生家庭情况,对每一位学生建档造册,老师就是他们的爱心“妈妈”、“爸爸”。每位爱心“妈妈”、“爸爸”结对帮扶2~5名学生,通过和贫困留守学生谈话、心理辅导,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关爱与温暖,在生活上得到了照顾和体贴,在学习上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在行为上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开展“三生”教育
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起点、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主阵地,社会教育是保障、延伸,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才能推动“三生”教育不断前进。
关键词:美剧,《摩登家庭》,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在百度名片里是这样介绍美剧《摩登家庭》的:《摩登家庭》是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拍摄,美国广播公司购买并在美国播出的电视剧。故事主要围绕三个看似互无关联的美国家庭展开,一个“看不见”的摄像师扛着摄像机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部情景喜剧采用了与“伪记录片”的拍摄形式,大多数镜头都是手持摄像机拍摄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极具代表的三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复杂而混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该剧在63届美国艾美奖(2011年)上获得了17项提名,包揽喜剧类五项大奖,将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四座奖杯收入囊中,就连主持人简-林奇也表示,这是《摩登家庭》颁奖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的相互交流也越发的广泛与深刻。几年来,美剧,英剧等一大批来自海外的优秀电视剧在中国年轻人中掀起了巨大的浪潮,收到的狂热的追捧。这些国外的电视剧不论是从题材,情节到人物,都与国产电视剧大相径庭。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一代来说,迅速接受并喜爱它们则是十分自然的。无论你的英语是否过关,无论你的听力是否优秀,你都会被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异国的不同文化魅力所吸引。本文将对美剧《摩登家庭》做一些漫谈。
实际上,“伪纪录片”,又称“仿纪录片”英文名称是mockumentary,也就是mock和documentary的结合,它常被归类为一种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通常会带有喜剧的嬉闹色彩,当然也有非常严肃的伪纪录片。虽然它和纪录片一样都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但剧情实际上却是虚构的,运用讽刺或比拟的方式来分析社会问题。《摩登家庭》加上伪纪录片的外壳,看似在直播精彩戏剧人生,其实却专注地吐槽生活。当然今天的美国“摩登家庭”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故事围绕三个居住在洛杉矶的家庭而展开。父亲杰是个“富翁老头”,在与前妻迪迪离婚后娶了个比自己女儿还小的身材火爆的哥伦比亚美女格劳丽亚为妻,两人的年龄差距足足有30岁。美丽的娇妻带有浓重的哥伦比亚口音,非常可爱。她带来的与前夫所生哥伦比亚儿子曼尼是个多愁善感,爱写诗,爱文艺,青春萌动的胖墩小大人;女儿克莱尔在青少年时非常叛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女”,后来大学毕业后遇上菲尔,两人在交往阶段不慎意外怀了大女儿海丽,于是“奉子成婚”,毕业之后菲尔成为了当地的地产经纪人,因为丈夫的收入还不错,克莱尔不久便辞去工作做起全职主妇。有了家庭的克莱尔担心子女会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便对对子女们管教十分严格。她性格比较倔强又强势,在家里是主要的发言人。克莱尔精心照顾着全家的生活,一心想要在三个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但丈夫菲尔是个好好先生,幽默有趣、喜欢耍宝,和三个熊孩子们搞笑捣蛋的事件层出不穷。大女儿海丽拥有美丽的面孔,高中校花。有个乐队主唱的男友迪伦。青春期的她像她母亲当年一样有些叛逆。二女儿艾利克斯成绩优秀,喜欢看姐姐和弟弟的笑话。小儿子卢克,非常可爱搞笑,古怪调皮,有些呆头呆脑,天真单纯;杰的儿子,克莱尔的弟弟米切尔是位律师,生性胆小怕事,从小就有同性恋的倾向。小时候与姐姐克莱尔一起学过花样滑冰。米切尔的好基友卡梅隆是个热心而又感情泛滥的家庭主男,多才多艺,喜欢扮演小丑。他们在一起相处了五年后他决定从越南领养了一个小女婴莉莉,两人及其所能给予莉莉无限的爱与呵护,兴致勃勃的要成为最称职的一对爸爸。小可爱莉莉在婴儿时超级可爱,长大之后伶俐又蛮横,是大家庭的掌上明珠。
在欣赏扣人心弦的情节,贴近生活的场景,亦或是时尚美丽的主人公之余,我们可以通过本剧了解最原汁原味的美国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及了解体味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相比,美国式的教育有哪些不同。我相信,从中将会有不少的收获。
例如,在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米切尔跟卡梅隆在领养了的越南女孩莉莉之后,虽然对莉莉疼爱有加,但是他们坚持让莉莉从小单独睡自己的房间。尽管在小莉莉的房间安装了摄像头,以确保婴儿的安全。但当他们在半夜被莉莉的哭声惊醒之后,仍然会坚持让小莉莉学会自己入睡,不进屋哄抱。由此可见,美国的家长确实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倘若此情此景放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中,非但不会让孩子单独自己睡房间,即使是睡在大人身边的婴儿但凡只要一哭声,家长即会想出浑身解数哄婴儿入睡。关于独立性的培养,我想相比美国孩子,中国的花朵们从婴儿时期开始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剧中还有另外一个场景,身为初三的毕业生艾利克斯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了,她将要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全家人盛装出席艾利克斯的毕业典礼。不光是艾利克斯的父母,所有孩子不论成绩优秀与否,他们的家人全都盛装出席典礼,庆祝孩子们的顺利毕业,为自己的孩子们即将步入高中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回过头想想我们的大学时代,父母及全家人会兴高采烈的送你去上大学,会关心新学校是住宿条件,教室情况,会帮你或陪你置办好一切。父母觉得这十几年的培养没有白费,总算将你送入了象牙塔。可是,当我们毕业的时候,请问有几位家长们兴高采烈地出席了我们的毕业典礼?我们无权评论家长,但笔者认为,这也许能从侧面反映出可能大至社会小到家庭,都会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样的。然而到底在大学中学到了什么,这个不重要。
当然,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教育也是有许多优势的。万事万物都不能予以全盘的否定。希望在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也许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下逐渐地吸收一些西方外来的,先进教育模式与理念,我相信这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段婷婷,情景喜剧的现实主义诉求――浅析美剧《摩登家庭》,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
[2] 何冬兰,从美剧《摩登家庭》看美国家庭教育,现代阅读,2012.
[3] 摩登家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疯狂英语阅读,2010.
[4] 杨小莉,陈,亲子话语冲突结束方式研究――以美剧《摩登家庭》为例,法制与社会,2012,(15)
[5] 香凝,从美剧《摩登家庭》看美国意识形态腹语术,东京文学,2012,(4)
[6] 秦艳,对美剧“摩登家庭”的再现与叙事分析,文史月刊,2012,(10)
[7] 陈诗梦,论美剧《摩登家庭》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2)
[8] 边丹丹,《摩登家庭》中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非常注意细节的。当经过严格训练后的加加林和其他宇航员第一次进飞船实地训练时,其他人都依次进了船舱,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掉鞋后才进去。这一细节被总工程师看在眼中,最后他极力主张加加林执行登月任务。正是这一良好的习惯,决定了加加林的成功。可见,对孩子的生活细节培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细节是一种品格,体现于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的方方面面。注重细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活细节
孩子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关注孩子,最了解孩子的人,进行细节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父母应身教言教并行。一个和睦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潜意识地积淀下善良、文雅、平和、大度等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日常生活中凡事亲历亲为,经常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孩子“我有一双小小手,勤劳才是最根本”,“自己有的不挥霍,别人有的不眼热”。时时因势利导,如“餐桌教育”,从小教育孩子吃饭不浪费饭菜,不挑食偏食,懂得礼让;“床头教育”,早晨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讲卫生,不许躺在床上看书、写作业;“阅读教育”,家中的图书报刊,大人、小孩书架分开,每天晚饭后半小时,全家人读书看报且形成一种惯例;除此之外还有劳动教育,礼仪教育等等。注重细节,持之以恒,使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2、道德细节
良好的道德观将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孩子的善恶,美丑观念更多更直接地来源于家庭而非书本。家长不应该过多在孩子面前谈论名利,谈论钱财;家长应该杜绝从事不健康的活动,让孩子懂得洁身自好,不贪图小利,不追求非分之财(不要对孩子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话来诱导孩子对现实社会产生偏见);家长应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例如,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年人、残疾人,上车自觉排队不拥挤,上街不随便横穿马路;到公众场所保持安静,不喧哗;到影剧院、体育场按号就坐,不起哄怪叫;到公园,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攀折。在一切公共场所,都应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多讲同龄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使其学有榜样,也可向孩子讲述反面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当孩子某方面表现出色时,家长要及时表扬,使孩子身上已有的美德得到强化。家长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身教重于言教,关键在于“行”,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要将这些道德细节落实到孩子的具体言行之中。要知道,道德的力量会让一个人成为国王,或者阶下囚。忽视道德教育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3、文明细节
倡导社会文明,首先要每个人文明,“礼、义、诚、信”是文明的基本要素。家庭生活中,坚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和社交礼仪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不说脏话,保持衣着整洁整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关心父母,尊重劳动成果,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沉迷网络游戏,生活上不攀比,不浮华,不奢侈浪费,不猥琐局促。这种关注细节的长期性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4、安全细节
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应当发挥指导作用,不仅要建立一定的活动机制和活动平台,更要改变家长工作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用智慧去把握家长工作中的“进”“退”问题。在这里,所谓“进”,是指幼儿园为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主动影响家庭教育行为的一种方式。所谓“退”,则是幼儿园教育者尊重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吸纳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合理建议,发现家庭教育中的宝贵经验,并利用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影响其他家长,使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在育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退”中求“进”,接纳和迁移家庭教养经验
开学前的半个月和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是托班家长工作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彼此不太了解,家长害怕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和幼儿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园和教师充满疑虑;而幼儿园及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既有模式,希望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尽快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这一阶段家园双方要取得协调一致,关键在于幼儿园能先“退”一步,不要急于按自己的想法去设定环境及教育模式。格塞尔就曾指出:当前学校最大的需要是……把儿童当作人来看待,而不要把儿童当作一个必须去适应某个预定的模式的物体。幼儿园生活亦如是,它不应让孩子去适应已经存在的“标准”,而应充分考虑每个孩子及其家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时,托班教师应采用“退”的策略,去了解孩子的家庭,并抱着接纳的心态向孩子的家庭学习。比如家访,教师不仅要了解孩子,更要去观察和了解这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人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期望、如何照料孩子、如何与孩子互动、孩子活动区域的布置等。开学前一周开设的适应班也是教师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教师要细心观察家长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家长采用哪些方法会奏效。这样,当孩子离开家长进入托班生活时,教师就可以迁移家庭教养的经验来与孩子互动,使自己更快地被孩子所接受。
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退”中求“进”,即如何在幼儿园延续和迁移家庭文化,创设托班孩子喜爱的“家”的环境,选择更适合托班孩子的教养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将喜爱的玩具、图书甚至音乐CD、动画片、全家福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可时常带领孩子看看讲讲。这些熟悉的家庭物品能对稳定孩子情绪起到良好的作用。又如,暂时顺应个别幼儿在家中养成的饮食习惯,使孩子能较轻松地参与班级的进餐活动,保证身体的基本所需等。
“退”中求“进”的过程,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家庭教养与幼儿园教养的融合,亲身感受到教师对家庭教养的理解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能和在家时一样安全、满足、快乐。走好了这一步,家园间的初步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二、“进”“退”互补,显现和发挥双方的优势
家园真正的合作一般开始于孩子入园的第二个月或稍晚些时候,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间已初步建立起了信任,但仍需好好维护,才能使双方从信任走向携手合作。
此时,教师要运用“进”“退“交互的方法,将“进”表现为向家长充分展示幼儿园教养工作的细致与成效,通过“退”让家长在支持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在“进”的过程中展示是一种手段,其核心是“显性”和“个性”地表现出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与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认为各班原来仅有的家长园地资料展示和口头沟通,是远远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显性和个性的展示:
每日餐点实物展示――丰富多样的菜肴样品,再附上保健营养师的文字点评,令家长在放心之余还能获得家庭膳食制作方面的启发。
幼儿活动的照片或视频――直观生动的音像资料,可消除家长的顾虑,还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具体进步。
幼儿的作品――丰富的作品加教师的个性点评,如“这个圈圈代表爸爸开的车哦,真的很有趣呢”,帮助家长读懂孩子、欣赏孩子。
宝宝在园情况观察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观察项目,形象的标志代表着“你真棒”“有进步”“加油哦”等含义。家长每天接孩子时看到这张观察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在“退”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家长支持幼儿园工作,并让家长获得合作后的成就感是重点。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方面确实需要家长的协助。如,收集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发挥家长的专长为班集体的某项工作出力等。在合作前,教师要说清要求,并给予家长充分的准备时间,合作后更要放大家长协助的成效,使家长所做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赞许。比如,将家长收集来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成玩具后,教师可及时拍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并把照片和新闻稿一起放上幼儿园网站,让全园都知道托班家长的热心支持;有设计专长的家长为全班孩子设计“全家福”照片后,教师立即将照片放到班级QQ群供家长们下载,并告知作者是××宝宝的爸爸;在家长的配合下,托班孩子愿意自己走、不要家长抱了,教师请家长提供孩子外出活动时自己行走的照片,并在园所大厅的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三、“进”“退”融合,建构家园共育联盟
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家园双方的默契度提升了,家长逐步融入了幼儿园和班集体。此时,许多家长已不满足于单个家庭与教师间的互动,而产生了与其他家庭交往、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对亲职教育的重视,家长希望在育儿方面获得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该阶段家长工作的重点是借助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群体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家园共育联盟,让每个家长都成为联盟中的主体,共享经验、共同促进,为今后几年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家园共育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教师和幼儿园要迈好小“进”巧“退”的步伐,在引导家长主动参与进来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后退,给家长群体间的交流学习提供空间。
园所和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该阶段家长的需求,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支持和满足家长的需求。我园的做法是先发放问卷,征询家长需要哪些育儿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喜欢参加哪些类型的家长活动等,然后将问卷汇总,并根据家长的需要制定相应方案。比如:举办家长沙龙,内容是家长最感兴趣的三个方面(保健、亲子阅读、兴趣发展),家长可以自选参加任意一个,主持人由知名的儿保专家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担任,活动中多方互动,不仅有专家的指点,也有家长相互间的探讨、学习。又如,为满足家长希望近距离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拓宽孩子交往范围等需求,我们组织各类丰富的亲子活动,包括家长来园半日活动、班级亲子运动会、亲子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