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堂教学特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3 11:31: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特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课堂教学特色

第1篇

学校文化是驱动学校持续能动发展的动力,是学校获得凝聚力、竞争力和打造学习共同体的蓝海之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语文学科教研中以打造语文学科特色文化,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研究,经过全科组老师的行动研究,构建了我校语文学科特色文化,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一、学科特色文化的内涵

所谓学科特色文化,就是把握学科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在继承优秀学科特色和发掘学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科未来发展的特色创建和品牌再造的需求,将学科持续发展的精、气、神聚焦在一个核心点或某一条主线上,形成学科文化建设的主题,这一文化主题就是学科文化建设的特色定位,以此出发,统领和建构与之匹配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才能真正落实和深入推进学科特色文化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二、学科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形成

(一)制度文化――激长

科组制度文化是科组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规章制度、管理文化及其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所构成的组织框架及其观念成果。我校语文学科以“扬长”的价值体系为基本追求,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长处,从而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语文学科目标的实现。包括岗位激长、绩效激长、培训激长、目标激长、内在激长、形象激长、兴趣激长、参与激长、榜样激长,以激励师生、人文关怀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引导师生的行为。

(二)课程文化――特长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校语文学科夯实基础,培养特长,以丰富的特色学科课程、特色学科活动作为载体,构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板块相结合的组合课程体系。

(三)课堂文化――合长

①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学生才能放松地得到发展。我校语文科组通过实践,构建了语文“三道菜”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合作,善于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展示,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启智,在合作中进步。

(四)教师文化――采长

教师文化是学科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于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走向。语文科组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帮助语文学科提炼学科文化特色,指导课例,对教师进行了《扬长课堂》《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师》等系列培训;科组长还开展了小组建设、“三道菜”教学模式等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让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感悟、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学生文化――争长

学生文化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语文科组构建学生文化:人人勤奋学习,抢着向前,唯恐落后;人人争取有进步,人人争取有长处;在博览群书中争长,在课堂中争长,在实践活动中争长,在思考解决问题中争长。争礼之长,争智之长,争艺之长。学生在课堂上书声朗朗,积极参与,展示大方得体,阳光自信。

三、学科特色文化初见效果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们主动投入课堂学习,拥有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自信大方,善于表达,乐于展示,善于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科特色文化建设的激情高涨,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打造了区名教师培养对象1人,片教学研究会成员1人,2人次获广州市优秀教师。

第2篇

1.教学内容方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凡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一个共有的特征就是对所研究的领域特别是讲授内容十分是熟知的,这是课堂教学具有特色的重要基础。教师对所研究的领域及所讲授内容理解的深刻性,是课堂教学具有特色的保证。特色教学认同学生的求知欲,以丰富深刻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具有特色的教学必然是以其深刻性使学生获得真知的教学过程。再有,特色教学能以其独特的见解引人入胜,这是特色教学独有的魅力。特色教学不是照搬书本,而是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前提下,以其独有的科学合理的见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仪态方面。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教师,教学仪态得体自然,行神恰当搭配,同教学内容相得益彰。观摩一些优秀教师上课,总感觉有那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表现力,这种课堂教学表现力就像演员的演技一样,严重影响着人的欣赏感受和评价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不可谓不多样,教学内容不可谓不充实,但总是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教学仪态有所欠缺。落落大方、形神兼备的教学仪态对提高课堂教学表现力,增强感染力,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首先表现为既轻松愉悦,又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特有的渊博知识和授课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因而会心情愉悦。教师特有的传授诱导方式,能始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及其注意力,使教与学融为一体,形成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特色教学还表现为启发性强,互动明显。教师能根据思维规律,合理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二、追求教学特色存在的主要误区

1.注重形式,简单模仿。特色化教学是个性化很强的教学,除了与教师个人的知识水平密切相连外,与教师的气质修养、谈吐习惯、职业心理及工作态度直接相关。一些教师为追求教学的特色化,不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挖掘自身潜力,发扬自己的长处,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形式上,对教学有特色的教师进行简单模仿,结果由于知识水平、文化素养、表达能力、行为习惯、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不但学不到别人的特色,而且连自己的一些特点也被忽略了。

2.管理范式化,教学格式化。很多学校一方面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特色,另一方面,用统一的范式来规定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和各环节,把课堂教学框架在一个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凡不符合这种范式的教学做法,都被列为不规范的课堂教学。这种以特定的范式来规定课堂教学的做法,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被格式化了,许多实际的或应有的教学特色不但不能受到鼓励并得到迅速发展,反而遭到无情扼杀。

3.舍本求末,忽略业务能力的提高。为追求教学特色,有的教师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业务能力的提高上,而是潜心研究学生心理和主观好恶,专做表面文章,没有业务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各种做法,其结果不是讲课离题太远,就是华而不实,难以切中问题要害,这样的一堂课下来,虽然可能热闹非凡,但却难以使学生领略课程内容的精深之处。短期内或者偶尔这样做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经常如此,会使课堂教学空洞乏味,实际内容肤浅,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难以给人留下深刻而长久的印象。

三、对特色课堂教学品质内涵的深度思考

1.特色是一种教学技巧,需要在勤奋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自然升华。教师通过勤奋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所讲解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到居高临下、高屋见领,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切中问题要害,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互动手段都会运用自如、恰如其分,很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技巧体现出来就是,教学形式升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渲染教学形式。

2.特色是一种知识感染力,赋予知识学习以深刻的内容和生动的面貌。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在讲台上的多维演绎,充满知识的感染力,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字板书,都是同学生知识沟通和心语交流的方式,都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教学在传神和感悟之中见深刻,在全神贯注之中见生动。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是刻意追求,而是能自然创造这种感染力,通过这种感染力,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享受,将每个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注意力都融会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的感染力来自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深刻感悟和启发,将这种感悟和启发以教师特有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学生不但课堂学习受益颇多,而且感悟深刻、兴致盎然。

3.特色是一种内化与外化的转换过程,有赖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教学首先是一个内化过程,是教师形成自己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化过程,他有赖于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广博学习和潜心研究。教师把已经形成的专业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知识外化过程,这种外化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不是机械的知识罗列和照本宣科,更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教师的思维加工,以自己最擅长的知识传播方式,最简洁生动的内容,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最具个人特色的演示方法,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制造出浓重而热烈的教学气氛。在这里师生共同感受到的是趣味、享受和收获。特色教学能达到内化与外化完美转换,但其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第3篇

(一)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便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的作用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一方面随时了解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的情况,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通过测验的方式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管理学生们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传统的教学管理既浪费师生们的时间又降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在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集成学习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测验软件的运用,在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教学活动,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具自由性。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便是多媒体的交互应用。计算机的大力发展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资源共享更加方便。计算机教学课件大量的运用,都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们将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合理的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之上,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更好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教师们也可以与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效的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远程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同步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现在也在高校中广泛地被使用。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存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了知识的图像视频语音,比老师的教授更加具有生动性与趣味性,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还可以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的进度,更具灵活性。

(二)提高学生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创新是灵魂。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力的参与,是提高学生们能力的重要部分。高校需要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既要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环境,也要揣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在他们拥有自己的思维活动时,教师应该大力的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是一个十分开放性的体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计算机方面的最新动态与学生们的学习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学生们日常学科的结合,将其运用到学生们的各个领域,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各个学科间的运用。兴趣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学生们对课堂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用的同时不要忽视教材的重要作用,所有的教学都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要求学生们自行探索。这些都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只是一小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实践。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过程的环境。学生们对于特定的学生内容具有很强的兴趣并且会努力进行探索与检验他们还会不断的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思维方面的强化以及对计算机中学习资料的灵活运用,既增加了理论的学习也增强了组织与动手能力,将会从两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将被体现,其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将会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超媒体教学模式。就是采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作用便是辅助学生,不再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太多的地位。计算机在未来的教育界的作用一定会是无穷大的,现在的技术还无法达到,但是会渐渐的在实践中去实现它,尽早的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趣,更加丰富。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优化课堂;阳光办学;名师工程

多年来,我校秉承魏书生民主科学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贯彻六步教学模式,打造高效幸福课堂,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创新育人途径,打造幸福学校,坚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对每一个学生一生负责”原则,努力实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合格,让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升学”的奋斗目标,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工作,坚持阳光办学,把家长认可作为衡量学校发展第一标准,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了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基地学校,以高质量和规范化的办学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广大学生鼎力支持,得益于学校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更得益于学校科学管理的主观因素:一是办学思想端正。一所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教育思想起决定性作用。三十年来,因为秉承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思想,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天,我们应该在民主科学思想指引下,不断反思教学行为,牢固守住、发展并扩大办学优势,改进并完善育人教书做法,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把魏书生教育思想传承下去,必然会取得成功,必将办出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二是办学目标清晰。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坚强的领导集体,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然而我们深深地懂得,在盘锦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市直各兄弟学校实力雄厚,办学特色各有千秋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守优势,发展长处,强化特色,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潜心研究的课题,把这篇文章做大做强,把学校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优化课堂教学全过程管理

教育要呈现均衡发展,我们就必须扎实贯彻教育方针、“两全”思想和素质教育,就必须牢牢把握全面落实“盘锦市课堂教学十项要求”,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加速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均衡、协调发展。

(一)优化课前准备,奠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合理分班,合理配浣淌Γ决不分快慢班,促进教师公平竞争,落实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抓好学生的三级预习,切实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抓好教师的三级备课,切实提高备课质量。教师要自觉地为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做好心理准备。

(二)优化40分钟课内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魏老师反复强调“珍惜课堂教学时间就等于珍惜学生生命”,所以我们要百倍地珍惜40分钟的课内时间,探索确定:巩固练习、交流预习,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训练等“学”、“导”、“练”的时间结构。学生自学和教师精讲控制在25分钟以内,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三)优化课内的自学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自学什么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达到什么目的,自学后如何检测等具体明确的要求,自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尽可能地扩大反馈面,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纳,做好“第二次备课”。

(四)优化课内答疑解惑,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排难

对全体学生在自学后都已弄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在典型启发前提下进行精讲,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及时小结,并再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五)优化课内的检测训练,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

训练的目的是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训练内容具有针对性、适度性和典型性。训练要做到学生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指导。在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时,教师要勤于督查,批改部分作业。

(六)优化课后辅导,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适量安排课后作业,从精务实。每天课后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要定量分类有层次,教师能及时批改,讲求质量和效果。重视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导,力求使学困生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力争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七)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价正确导向

我们要用新的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把评课的中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面,评课时既要看到教学效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围绕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展示教学基本功与个性。使得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从重评“教”转向重评“学”;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评价的标准从“单一”转向“多元”,从“结果”转向“过程”。由重点看教师精彩讲解、教师的基本功、完备的课堂环节、师生的交流互动,转变为看每个学生是否全部参与了课堂活动、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是否主动交流和展示自学成果、是否真正具有听、说、读、写的习惯和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会学、乐学、学会;由按学科成绩高低给师生排榜,转变成按师生进步的幅度排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坚持从“三个一”抓起,为课堂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课改关键抓好“三个一”,即从初一抓起,从学生入学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坚持新生入学阳光分班,让学生和教师在起点上就是公平的。抓最后一名学生,合理分组、排座,让学困生与优秀学生同座,结成“一帮一、一对一”,共同进步。建立师生互助组,调动师生情感力量。要求教师上课提问最多的是学困生,感染最多的是学困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是学困生。不仅关心学困生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以全方位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让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

三、启动“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师为本,面对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校必须启动“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广泛地开展“讲师德、正校风、强素质、树形象”的师德教育活动,让教师真正把学习、工作、尽责、助人当享受,教中求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潜能,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要改进他的现状,都要坚信他一定能行,一定能够进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以高尚的师德,完美的人格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强化教师良好教学习惯的形成

大力开展教学基本功的强化训练,让每个教师都拥有①说的习惯;②写的习惯;③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的习惯;④听课的习惯;⑤读书的习惯;⑥出考试题、筛选积累资料的习惯;⑦搞研究做学问的习惯;⑧制作教具、课件、创新的习惯;⑨制定计划作总结的习惯;⑩健体的习惯。努力实现青年教师“一年规范、两年熟练、三年能挑重担、五年成为骨干”的目标,全体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上课、备课、制作课件,打造名师队伍。

(三)大力倡导读书活动

W校科学地为教师提供读书目录,有计划地安排读书时间,组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让教师们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力争到2015年每名教师都能完成读20本新书的计划,使教师都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

四、坚持阳光办学,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校坚持阳光办学,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每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校长都在庄严的国旗下向全校师生和家长郑重承诺,新生入学阳光收费,阳光分班,教师阳光执教,课堂全面开放。请家长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一起听评课,班主任全天候坐班办公,优秀教师义务家教,学生、家长评价教师,博得了学生和家长认可,今后我们将继续拓宽阳光办学渠道,丰富阳光办学内容,增加办学透明度,让家长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学校和家庭保持零距离,让百分之百的家长对教师充满信心,对学生的进步充满信心,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阳光办学的有效实施,必将成为教学改革的有利保障,必将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意识和行动指南,必将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强校之路,走特色之路,走开放之路,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水平更加提升的省内名校,为盘锦市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关键词:课前展示;教师点拨;合作探究;评价赏析;知识整合;分组联动

“分组联动”教学是我校研发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特色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行新课改以来,我校已有各级别的优质课和接待课百余人次,各级优秀论文百余篇,还带动了周边学校的课改活动。

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前展示教师点拨合作探究评价赏析知识整合反思升华”。在这六大环节中,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首先要明确在下一个时间段中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是通过自学,对知识有初步的领悟,再通过交流、展示、互评,浸透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学生在互动中找到了自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历练了全面客观地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一、课前展示

这是“分组联动”课堂的一大特点。课前展示由学生轮流主持,时间为5~10分钟。对学生来说,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发展的过程;每一次展示都是一个进步的阶梯。

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以下方案:

知识回顾。内容设置原则:复习以前学过的并为本节课做铺垫的知识,答对给予加分。可设必答题:由主持人公平提问各组;抢答题:为避免班级混乱,可让每个小组的几号抢答;板答题:可以是各组同一个题,也可每组一个题。

小组展示。这是对学科知识的一种拓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新闻播报、历史上的今天、名人小传、课前演讲、我的历史、小故事等。分组展示最好一学期固定一种形式,这样方便学生的课前准备和主持。

要注意的是,每组负责一周的课前展示,组长安排具体每节的主持人,并督促主持人在课前与任课教师沟通,并做进一步修改补充;部分学生板演时要注意与座位上的同学同时做“一帮一”对子互批互改;小组展示之后,主持人组织学生做点评赏析,对展示好的小组给予加分。

二、教师点拨

教师点评:一是点评主持人、学生的表现;二是点评知识上有无完善或疏漏,并简要概括总结。

然后创设情景,激励情趣,导入新课。提醒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注意事项:老师点评时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侧重新课氛围的创设。

三、合作探究

课堂程序。设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

设定目标。即定时、定量、定问题。定时,就是明确用多长时间;定量,就是明确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定问题,就是明确学什么,问题要具体明了。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保证学生课堂学高效的先决条件。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巡视,并对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指导,对不认真者进行监控。

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后,有疑问的地方,请教“一帮一”对子,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老师要注意时间的调控:一是什么时候开始交流;二是交流之后何时结束。

展示汇报。主动式:提问主动举手的同学,回答好的加分。这样让主动举手的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必答式:可依次提问各组,回答好的组加分。这种方式可促进学习过程全员参与,避免部分学生溜号现象,调动中差生的学习积极性。版答式:叫各组的几号到各组版面展示,或小组自派。表现好的加分,利于组内团结互助和组间竞争。

学生在分组合作讨论过程中,优秀生可以通过阐述方法解答问题,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中等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困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得到他人的帮助。

四、评价赏析

评价赏析环节与展示汇报是紧密相连、同时进行的。教师要给每个合作小组进行总结和评价的机会,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订正和归纳。各小组可选出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学要进行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学困生更要保护他们的自尊,爱护他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闪光点。

注意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知识的质疑、查漏、补充、整合,只有自己认真做了且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或认真看别人的展示才能发现问题,同时若能发现别人某处的问题,对自己也是警示,从而调动了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知识整合

课堂小结、完成板书。利用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将本节知识系统化。

在巩固阶段,教师通过让小组回顾整个合作过程,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及新知,并分享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成果,为下一次小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同时,小组通过讨论研究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敢于批判、质疑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反思升华

首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规律,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其次,回顾本节内容,同学们收获了什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给予加分。

最后,出几道测试题,检测、拓展、巩固所学知识。根据学生反馈给予加分。

分组联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理念更先进、方式更科学、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明显。对学生来说,让每个学生都进步、都发展将会变成现实;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三大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责任;使学生的表达交往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真正得到形成,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得到极大地增强。

第6篇

一、发挥物理小实验的趣味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科书中有许多小实验,这些小实验短小精悍,趣味性高、实用性强,实验内容紧贴教材内容,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取材容易,贴近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小实验的作用,对教学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其独特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教师把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放在倒扣的漏斗下,让学生们猜想撒手后乒乓球会怎样?如果先往漏斗里吹气后再撒手,球会怎样?学生通过实验、质疑而引起求知欲望:是什么使乒乓球不落下来呢?又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内容时,教师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排尽空气,盖上不易被水浸湿的纸片,后用一只手轻压住纸片,另一只手抓住杯身,再将杯倒过来,让学生猜想水会不会流出来。放开托住纸片的手,让学生观察到水不会流出。学生在新奇中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这种有趣的体验中,兴趣盎然,学习动力倍增,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2]

小实验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桥梁作用,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知识更灵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把相关物理知识的课外内容融入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教材中枯燥的物理知识变成有趣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精心备课、收集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物理教材中,非正式文教材特别丰富,形式多样。通过这些内容,可了解物理在高科技、国际经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视野、启迪思维,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天地更辽阔,兴趣更浓厚。如:在讲《光的色散与雾灯》时可作如下拓展:教材中讲到天空看起来为何是蓝的。教师可以自然地延伸到海水为何看起来也是蓝的。即因波长较长的红、橙等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射进水里,而波长较短的蓝光遇到海水的阻碍则纷纷散射到我们的周围或被反射回来进入人眼,于是觉得海水是蓝的。海水越深,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大海看上去就更蓝。再可以延伸到月球上看星星为何不闪烁?为何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等。从而形成与散射有关的更大的知识网络,学生的知识面得以充分拓展,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猛增,学习效果当然事半功倍。[3]

三、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都会遇到与物理学相关的现实问题与实际现象。如果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过于模型化、抽象化,就会远离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就可能使学生无法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太枯燥,太无用,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相反的,当我们把物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如果这些问题是他们所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感兴趣或被困扰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感到物理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会激发起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当问题与生活、生产联系得越紧密,这种求知的主动性、解答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就越强烈。如学习了“惯性现象”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车子没停稳前不要往下跳;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引导学生学习用密度的方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学习了“连通器”以后,引导学生分析卫生间排水管弯曲部分防止臭气倒流的道理。诸如此类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问题,会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下去学习,学习效果怎会不好![4]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通过大量丰富的事例丰富学生的视野

物理课堂上很多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高新技术很多同学都没有听说过。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新技术,使学生对于这些新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进一步对其产生兴趣。

第7篇

关键词:学为中心; 为学而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61-001

“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学”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性的模仿,在课余时间加以自身领悟的学习;“导”是指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教师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纠错。当学生竭力思考,而问题又未能得到解决的关键时刻,教师才给予指点和提示,使之豁然开朗,帮助学生达到他们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学业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第三册第16课《大禹治水》一课来谈一下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一、为学而教,重视整体感知,理解文本

从《大禹治水》的课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属于“谁干什么”的课文,那么在总结学生以往学习过的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类课文内容结构就是由“原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成的,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这样做一方面是使得自己接下来的教学更具条理性,其实,另一方面要让低年级学生初步学习围绕“原因、经过、结果”写一件事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能否在打好“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为学而教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好一件事的基本要求,以便为中年级的作文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也请“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段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以及最后学习完全文后,让学生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也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二三衔接的时候发现,三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低年级教学之间的衔接不是很紧凑,有脱节现象,这也是我自己日常教学中比较注重的,虽然是低年级,但教师的关注点、站位点并不能停留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要深入浅出,教而无痕,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重视语文双基的训练。

二、学为中心,引导找关键词,感悟内涵

“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优化互动共享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精读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己来找关键词,如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我就让学生自己通过找重要的词语“无家可归”,来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以及体会洪水的凶猛,并让学生用书上的句子来理解关键词;有了第一段寻找关键词的教学指导之后,在教学第二段,我则“放”的更多,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找大禹治水行动中的关键词“察看”和“引导”,并交流围绕“察看”大禹他是怎么做的?围绕“引导”大禹他又是怎么做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适当的进行说话拓展练习;透过“挖通”和“劈开”,明白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水的艰辛和不易。这样由找关键词入手,进一步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总之,我力求在朗读中展开生与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实现学生的自主感悟,体现我校课题理念“学为中心,互动共享”。

三、实效朗读,说话练习,落到实处

第8篇

一、化学学科的特色

1.研究手段――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的自然科学。要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就离不开化学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分离获得已经存在的分子,只有通过实验分析和结构测定才能识别分子,只有通过动力学实验才能揭示分子重组的规律,只有通过合成实验才能创造分子。因此,实验方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化学实验也是检验化学理论和化学原理的唯一准绳。

2.思维方法――科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不仅向人们提供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成果,而且还向人们提供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推理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等。化学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在于它能够反映化学物质的客观运动规律,具有学科体系的严密逻辑和进行定量表达的精确性等。化学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化学实验方法加以检验和证实。化学理论的逻辑性则需要运用化学思维方法去建立,需要把零星的、散乱的知识依据其本质关系和因果关系纳入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让学生感悟和学习贯穿在化学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思维方法。

3.表述形式――化学语言

化学语言如电离、Ksp、电子云模型等,是化学同行为表达和传递化学知识交流科学研究成果而建立的行业术语行业语言。其类型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3类。其作用是储存加工和输出化学思维信息的工具。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而言,化学教学就是师生进行化学语言交流的过程,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其实是以化学语言和符号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化学语言不仅囊括了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而且也积淀着化学方法和化学精神。如“”、过滤、萃取、“”等。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从而向学生传承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规范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思想。

1.规范化学语言――专业引领入门

化学语言的规范化教学,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不同类型的化学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1)文字语言:是用来表达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自然语言。对于化学概念如电解质、电离、电解、水解等,首先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涎;其次要给出各种类型的具体实例,使化学概念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第三,要讲清概念的上位和下位;第四,根据发展性原则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树形图”。化学原理如勒夏特列原理、盖斯定律等的教学,首先要讲清化学原理的来龙去脉;其次是讲清原理的可能影响因素;第三是讲清原理的应用。

(2)化学符号:是用来表达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化学学科中通用的特殊符号系统,如Δ、Ksp等,首先要讲清是什么,其次是讲清书写的规范及其运用。

(3)图表语言:是用以表示物质结构、化学事实、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原理、规律的图型、表格、模型等。其中,化学图像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与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要明确纵横座标的含义,曲线或折线的含义,以及其中出现的平行线、上扬线和下行线所包含的化学含义或者所对应的化学变化。化学表格如可逆反应中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平衡时的浓度等表格,要认识到各横行和各纵行的变化量,要分析横行量与纵行量之间对应的数值关系并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变化规律。

2.加强实验教学――教给专业方法

要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化学实验的魅力,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

3.注重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会专业思考

(1)创设问题情境。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是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对疑难问题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问题情境不是问题,但问题情境产生于 “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如原电池教学,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进行实验时,会发现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及时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能否反应?不能反应又为什么有气泡生成?从而创设问题情境。

(2)鼓励学生发现“意外”。如Al(OH)3两性的教学中,将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反向滴加,将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再让学生观察现象,即可制造“意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3)开展探究性教学。探究教学是一种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做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以检验反应后的碱性物质NaOH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酚酞溶液变红后会马上褪色。对这一异常实验现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彻底弄清原因,拓展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4)类比思维培养。常用的类比方法有:①正反类比,如氧化性与还原性、中和与水解、溶解与结晶等;②新旧类比,如:学习实验室制取甲烷新内容时,与实验室制氧气和氨等有关实验进行“纵向比较”;③系统类比,如对平衡移动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类比,可以得出:只有当原来变化的量不变时才达到平衡状态。有机物中系统类比更多,如同类物质的相似性,相同官能团物质性质的相似与不同性等。

4.引领化学思想――形成科学素养

在中学化学课程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思想。

(1)物质观、变化观和守恒观。如元素种类守恒、原子种类守恒、原子个数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2)化学研究的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物质之间的联系观、作用观和平衡观。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具体体现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含有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物质的溶解沉淀平衡。

(4)物质性质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观和物质变化的量质结合观。量变质变规律在化学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任何物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是物质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物质的质变是通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性质的不同,如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种类不断发生变化,同种元素当核内中子数改变时原子种类发生变化,同种原子当核外电子数改变时由原子变成了离子,单质分子中原子个数变化时出现了同素异形体。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所表现出来的渐变、突变和周期性变化就是元素周期律的量变质变观的辩证统一。

三、一点感受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 课堂 主体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01-01

新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保障。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实现课堂高效性为目的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

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随之而来的就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地控制着课堂教学,小学生上课是规规矩矩,没有一点活力,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按部就班,严格执行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参与的机会与质疑的机会,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对知识的学习处于机械性记忆阶段,这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素教学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习得知识的方法。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有效教学情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当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什么也不管,教师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点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因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过程,重视方法指导

新时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作为教师我们要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日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正确评价学生。现在大班化教学已经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教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种策略,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当然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一个学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入事例,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