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促销优化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3 11:31: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促销优化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促销优化策略

第1篇

一、开放教育观念和教学情境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谈到开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观。“开放”二字也绝不能理解为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或者一道练习的开放,而是整堂课(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开放。因此,教师也不能局限于就教材教教材,而要客观认识教材,活用教材,利用好身边的生活中的资源。

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民主、和谐的代名词,它应让人心灵舒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如下的意识:以营造出情意共鸣、信息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和谐环境为目标;课堂上提倡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的学习习惯,提倡猜想、验证、讨论分析、合情推理、议疑答疑的交流方式。真正实现教与学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与共建。

例如:教学“减法的性质”一课时,我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小明家里有个小客人要来,妈妈要他去买点吃的。然后给学生提供了以下材料:薯片每袋8元、汽水每瓶3元、八宝粥每听5元、大雪碧每瓶6元。用30元钱去买这些商品,你打算买什么,买多少?应找回多少钱?

在解答这一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采取的策略显然不唯一:有买两样食品的,30-(8+3)、30-(8+6)、30-(5+3+3);有买三样的,30-(8+3+5)、30-(5+5+8+6)。即使是同样的买法,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尽相同……

这样的教学以生活实例代替了课本上原本比较抽象的例题,既让学生有一个切实的具体体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更是在内容的展开过程中熟练了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一学生阐述了自己选择食品的合理性:列式30-(6+6+8+8),因为汽水和雪碧都是饮料,买了两瓶雪碧,汽水就不用买了,薯片买两袋够了,可以开包大家一起吃嘛。

本节课通过合理情境的创设与导入,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和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才能,把学生先天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学习材料是学生个性思维的依托,教师教学所选的材料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它要能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资源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素材,增加材料的选择性和教学的自由度。

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传统教法是从所给的数中,先找出它们各自的约数个数有几个,再对这些数进行分类。而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灵感,设计如下活动: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2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大长方形,同样3个小正方形、5个、7个等也只能拼成一种大长方形;而4个、8个、9个……小正方形却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大长方形。在操作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发现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小正方形个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质因数,而只拼成一种长方形的小正方形个数只有两个质因数。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拼图“做数学”,经历探索“质数”、“合数”模型的过程,对概念认识充分,印象深刻。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过程。

三、优化教学方式和数学问题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己得出的,决不包办”。

例如: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我先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老师要买三箱牛奶,每箱24元,应该共付多少钱?再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学生中出现了如下做法:

生1:24+24=48,48+24=72;

生2:24+24+24=72;

生3:24×3=72;

生4:将24看作8×3,8×3×3=9×8=72;

生5:24×2+24=72;

生6:4×3=12,20×3=60,60+12=72……

试想,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马上就进行优化,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因此,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不可急于归纳,而应继续让学生计算其他的算法,在不断尝试、探索中领悟到哪种方法是最优的。这样,学生成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数学开放题一般具有如下特点:①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②常常通过实际问题提出;③全体学生都可参与;④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建;⑤在求解的过程中往往可引出新的问题;⑥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适时适量的开放训练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这是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的情境讨论题:

有一个斜坡式游泳池,池边友情提示:平均水深1.2米。小军(身高1.6米)想:我不会游泳,在水里有危险吗?

第2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宣传促销河北

旅游产品宣传是旅游业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开拓市场,吸引旅游者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各种活动。旅游产品宣传促销的重要性超过了其它商品市场。它不但可以树立起旅游产品的具体形象,提高市场知名度并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从而缩小经营者与顾客,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激起消费和购买的欲望,还能加深消费者对旅游地的了解,增加旅游消费,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的情趣。旅游宣传具有特殊的促销作用,能否把旅游市场做大,不仅取决于旅游产品能否适销对路,而且取决于宣传促销是否到位。对于旅游产品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促进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旅游宣传活动称为旅游业的“开路先锋”。

河北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

有“燕赵”之称的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其历史影响了河北深厚的文化积淀。河北也是全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和温和宜人的气候,造就了河北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它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0处,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居全国第三。此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

加强整体宣传意识、促进旅游企业参与合作、共同促销。旅游是需要联合发展的,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和旅游产品难以有所作为,只有以政府为主导,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交通运输、社会共同参与,各方加强联合促销,依靠整体力量,形成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共同开展联合促销,这才是“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促销”实现结合、产生最大效益的必有之路,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浪费。

注重外宣与内宣相结合。宣传推广不能只是“眼睛向外”,外面的声势很大,而家里的雨点不多。要注重旅游宣传的全社会参与,发挥社会成员在宣传旅游形象中的积极作用。在对内宣传上要形成配套的城市旅游宣传服务体系,除了注重利用传统型的节庆节日、学生假日、双休日等机遇做宣传②,还要在个市区内树立大型的旅游形象广告和标牌,在大型商店、超市里摆放独特新颖、上档次的旅游宣传品③,增加市民对自己居住的省市了解度,同时加强同社区的合作,提高市民对旅游城市的重视率、对游客殷勤度、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市民的自豪感。

加强对公众的宜传,注重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旅游市场扩大的根本在于对公众的宜传。实际上,只要公众有需求,旅行商就会顺应市场并且开发产品扩大市场。在利用媒体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时,要注意宣传的内容。首先,要打好季节时间差,以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吸引游客。可以组织名作家、记者或专人,深入景点景区对整个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挖掘,然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有创意的专题性或通俗易懂的小说、历史故事等文体,并在一切可以利用的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刊播,进行长期地广泛宣传。同时,要不断创新宣传促销的方式:在某些重点景区(点)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召开学术研讨会、摄影等类型的比赛等;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宣传与推介。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全民参与。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离不开高素质、会经营、懂管理、善导游的人才去挖掘推介。要把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作为旅游战略的首要工作来抓,按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编制人才培训规划,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的教育、再教育,建立中高级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旅游立市、旅游立县”认识,营造“旅游为人人,人人为旅游”的良好氛围,让旅游业的发展与市民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宣传深入人心,激发公众参与构建河北特色旅游文化的热情,提升公众的文化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特殊环境和文化的认同和善待,自觉认识到地方文化和文脉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同时教育市民纠正不良习性,陶冶高雅情操④。(编辑

注释

①李顺芳:“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促进龙岩旅游经济发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②高峰毅:“略谈旅游宣传促销突破口的选择及其运作”,《五台山研究》,2003年第3期。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考;教学策略

高考对寒窗苦读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对一些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人生的转折点,这也就决定了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高考来说,其分值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能否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优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一、鼓励进行课前预习

高中数学是比较有难度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一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讨厌数学的原因之一。其逻辑的严谨性、课程前后的联系程度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还能对新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自己本节课的重点,明确自己听课的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灵活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没有任何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正常的,学生有问题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数学教师在自习课上,转来转去却不见一个学生向他请教问题,问什么呢?难道学生真的没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有问题,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问、问什么,他们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一些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解题,遇到问题同学之间就可以解决,他们不愿意去打破教师的思维,不愿意去创新,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比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灵活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学习“指数函数”时,为了深化指数函数的概念,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判定了一些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①y=-3x;②y=3■;③y=31+x;④y=(-3)x。让学生根据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y=ax(a>0且a≠1)的形式进行判定,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指数函数中要规定a>0且a≠1,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到结论,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在注意细节的过程中为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幼儿社会化 有效策略

1 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大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在考试体制中人们也以考试科目的成绩决定一切、以智育第一的价值观念来衡量幼儿,使人们丧失了把幼儿培养成社会的人的方向性,从而过早地对幼儿进行智育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方面的教育。

第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现在的家庭结构有核心家庭和三代或四代共居的大家庭。子女在家庭中 是父母的唯一宝贝,他们整天与父辈、祖辈交往,只有亲子、亲孙的纵向关系,而无兄弟姊妹的横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看,年青一代社会化失败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方面的因素却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例如北京西城区工读学校两个班48人中,家长或其他成员有教唆行为或不良薰染作用的有16人;家庭教育不当(包括溺爱和方法简单粗暴等)也是16人;家庭自然结构破裂,父母吵架、离婚,孩子得不到应有教育的9人。上述三项占了85%以上。

第三,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只重视发展幼儿的智力,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的教师认为按幼教《纲要》要求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太麻烦,还不如教孩子几个字迎合家长。所以,即使有了有关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也不按照这些要求安排幼儿的活动。

2 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幼儿社会化是一个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家长作为幼儿初期社会化的主要教育者,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幼儿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否能独立自主的生活是与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分不开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掌握正确且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2.1摆正幼儿在家庭中的位置

目前独生子女成为家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而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对幼儿的爱往往存在着单向的爱、片面的爱和溺爱三种现象。幼儿在家中随心所欲,使其形成了“自我中心、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这种“优势心理”与正常的社会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精神是相违背的。要促使幼儿社会化,首先必须摆正幼儿在家庭中的位置,使他们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按照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要求他们,让幼儿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应该是双向的,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逐步树立平等合作的意识,为今后顺利地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2.2扩大幼儿的同伴交往圈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主要是在他们和比自己更成熟的社会成员一起活动、一起相互作用之下,逐渐完成的。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年龄稍大的幼儿在和年龄稍小的幼儿一起玩的时候,同时就充当着年龄稍小幼儿的指导者角色,他们通常并不手把手地教年龄稍小幼儿做事情,而只是在旁边以教训的口气“点拨”他们,这种点拨的作用,好比盖房子时要先搭个脚手架。正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年龄稍小幼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完成了社会化进程。

就这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中,学会了做事情,懂得了好多不懂的东西,知道了好多游戏规则和社会规则,他们的智慧增长了,社会化进程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

所以,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幼儿的伙伴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同伴是个大学校”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2.3要为幼儿的社交增强信心

大多数社会情境都带有冒险的因素,需要人的勇气。与人交往的时候,可能会有被忽视、拒绝的危险,让你感到尴尬、无能、不知所措。害羞的人为了避免这些危险,往往逃避社会交往;被拒绝的人由于害怕被再次拒绝,逐渐地缩小自己的社交圈。他们不敢接近他人,拒绝加入社会活动,害怕当众发言,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缺乏社交自信。

增强社交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各种社交情境中冒冒险,让孩子发现忽视、拒绝、尴尬只会带来一点不舒服的感觉,没有什么可怕的。社交冒险能带来成功,尤其是当幼儿事先已经学会了一些相关的技能时。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一定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4要训练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到了幼儿期,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因此,同伴间的矛盾冲突也迅速增加,如果父母在这时给予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教育,就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增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也能满足幼儿与同伴相处的社会需要。这些技能主要包括礼貌、交谈、合作、助人和仪表等。这些社会技能多数幼儿通过平时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也能慢慢地掌握,但父母如果注意培养可以使幼儿的社会化过程更好更快。

社会交往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社会关系好坏、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人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别人对他的满意度。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技能所导致的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取得学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2.5重视家庭中隐性教育因素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中存在着许多隐性教育因素,如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布置、家庭人际关系、父母的言行等。这些因素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不能低估,因为幼儿的感受性极高,模仿力、受感染力极强,这些教育因素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为幼儿的社会化及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来拿电视和网络对幼儿的影响来说,现在社会是一个网络的社会,是一个全速发展的社会,幼儿接触网络和电视是一种必然,网站和电视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动画的结合,加上网上同辈群体的互助和前辈的指导,使幼儿获得多重感受,形成多元化的认识,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但是网络内容五花八门,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幼儿去接受,这就需要父母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让网络成为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让幼儿通过网络与社会接触,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周运清,社会学概论 [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纪红艳,论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9期

[4]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5篇

一、常规性园本研训,关注整体性

常规性的园本研训关注全体教师的整体专业提升,以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日常的业务研训为主。集体备课关注教师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着重解决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在集体备课操作上,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讨论――形成教案(电子稿)――个人二次备课――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教案电子稿存档”的流程。主备人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确定、解读幼儿、教学方法选择及理由、教学程序设计等。主备人说课后,每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讨论中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业务研训则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针对近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内容,进行的互动式研讨既有案例的分析,也有观摩视频的学习,还有针对问题的探讨,旨在有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家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或更新某种观念。常规性园本研训提倡全员参与,集思广益,整体提高,强调教师成长的整体性、渐进性。

二、课题式园本研训,注重参与性

课题式教研又称研究型教研,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能有效促进新手教师的成熟,熟手教师的成长,能手教师的提升,是促进教师从“孩子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课题式教研定位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点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实现人人受益于教科研。以市级课题《以一课多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为载体,开展寓研于教,寓教于研,教研结合,研训一体的园本研训。以各年龄班为单位,不定期地开展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接龙,一人同课多轮三种不同形式的园本研训活动。有专门为提高新手教师执教水平的一人同课多轮研训活动,也有新手、熟手、能手教师三人分别执教的多人同课异构和多人同课接龙研训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多位教师针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设计、执教,在教材分析及处理、教法运用、课堂调控、师幼互动等方面对每位教师都有启发和触动,能明显比较出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理解、处理和运用。其他教师也能在观摩活动后通过思考、提问、建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改进。全体教师在课题式园本研训活动中建立起了园内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形成了全员参与、团结合作、互相信任、支持的研训氛围。

课题式园本研训强调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分享、共同成长,对所有教师都是一种学习和促进,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双赢行为,能让所有教师在参与和交流、互助行为中得到自我成长。

三、案例式园本研训,凸显针对性

案例式研训是以真实的教育案例为素材的研究活动。主题明确,注重互动、强调交流。以教研组或全体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着重解决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如案例研训活动“如何创设有效的观察角环境”前,先请教师们选择有代表性的观察角环境,拍出照片。同时还设计了“你认为怎样的观察角环境才是有效的”“在观察角创设中如何考虑教育性、有效性、适龄性”等问题,引导教师查找资料,认真准备。为了给予每个教师充分发言的机会,我们采用先由年段教研组研讨再到幼儿园研讨的形式。即每一年段教研组围绕同一个案例进行研讨后,在全园研讨时发表研讨结果。活动中,主持人将交流的权利充分给予每一位教师,教师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在观察角创设过程中的经验积累,问题困惑,及独特见解。整个研训活动通过由浅入深的交流展示,分析案例、谈体会,找策略,使教师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将教育性、艺术性、参与性、趣味性、可变性、层次性、安全性充分体现出来,观察角的环境创设才会有效。诸如此类的研训话题因为来自于教育实践的第一线,紧扣教师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突出了互动性,注重了针对性,体现了有效性。

四、分层式园本研训,强调差异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的需要。为此,我们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每位教师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但由于教师成长现状、需求、特长、思维方式、教学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教师,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个性与教学特点,鼓励她们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开展因人而异的分层培训,有效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教师队伍的特点,构建三个层次的研训活动,实施“分层研训,分头并进”的策略。第一,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研训活动。通过师徒结对,骨干教师重点带教,观摩示范课,教研组间交流,园内讲座等。采取点拨引路,实践指导,解困答疑,共同反思的方法,将“传、帮、带”辐射到组织教学的全过程。让青年教师理清思路、掌握要点,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以研训促教学,获得专业成长。第二,面向全体教师的“发展性”研训活动。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和教学特点,选择自己兴趣的领域进行持久的研究。如针对该领域开展特长教学展示,通过反复研讨、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擅长的教学领域。为教师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倡导教学个性化。第三,面向骨干教师的“主题性”研训活动。通过承担公开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骨干教师。并鼓励她们针对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率先成为研究型教师。通过三级不同层次的研训活动,促使新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工作,成长为教学能手。教学能手能选择自己的教育特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引导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使幼儿园的研训真正成为各类教师有效成长的平台。

五、分享式园本研训,充满互动性

分享式交流是幼儿园最直接、最实用、最有效的园本研训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包含多种内容和形式:如好书推荐、好课推荐、每月一话题交流讨论会、经验介绍会、演示课、主题环境展示观摩、区角材料分享等。

每月话题交流讨论会是事先选好教育活动中困惑和争议较大的问题,确定一个教师负责主讲,其余老师参与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碰撞思想,激活思维,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最后共享方案,实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经验介绍会是由在教育实践的某一方面有经验的教师,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具体做法。让教师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引发思考,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从同伴的评论中受到启发,努力做会总结、懂反思的教师。演示课是由外出培训学习的老师,将学习到的新观念和做法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演示给其他教师观摩,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同时让其他教师提出疑惑,共同讨论。在这个分享过程中,不仅使教师个人获得了成长,还成长了一个团队。

第6篇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内化

在现代社会规则意识薄弱的大环境背景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困难。幼儿阶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将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行为表现上。年龄越小规则意识内化的越深,当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将终身成为幼儿行为的有力“控制器”作为其道德底线的一杆标尺。

一、由“红绿灯的等待”引发的思考

在现今社会规则背景下。就过红绿灯这一事例,大家常常能看到这些场景。

场景一:红灯亮着,而此时路上没有车或车还在远处,于是行人就纷纷无视红灯,一个个通过。这时,如果你一个人站在那里坚持等待绿灯,你就成为了“另类”

场景二:常常看见成人在等待红灯时会借机教育自己的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尤其是对一些小年龄的孩子),可这边嘴上这么说着,看着没车,一波行人过去,自己也就很自然的跟着过去了。此时听到孩子在说:“红灯,不能走的。”但早已被大人拉着闯过了红灯。

从上述的社会现象可以看到,环境是阻碍幼儿规则意识内化的又一屏障。不同的环境让孩子们处于了不同的状态中,让他们很矛盾,很纠结。如在园内幼儿上下楼梯很自然的右上左下,但同样的问题,在公共场所中就未必有序遵守。

二、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内化的有效途径

1.系统稳定型班级管理

在幼儿园里,各班教师均会根据班级的自身情况制定各类班级常规。这些常规实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缩影,同时也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基础阵地。当一项规则被所有人认同并遵守时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改规则容易,改习惯却很难。因此系统稳定型班级管理是指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指南》《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常规习惯的指标,制定一套适用于各班从小班到大班的日常常规班级管理。由此均不受班级老师或幼儿的变动影响。幼儿会有一个系统、统一、稳定的规则意识。

如小班幼儿刚来园时,教师都会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来园时问早、问好,离园时再见。刚开始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强化。并且这样的要求家长配合。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很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日后教师不再提醒但在班级的这个环境背景下,孩子们都是很自然的做到,而不是刻意遵守。并且该班级常规一直会维系到中班、大班。只要是在这个班级环境中孩子都做得很好。

2.自我体悟型班级管理

所谓的内化是需要转变为由主体出发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自我体悟型班级管理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去发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幼儿园内孩子们常常会为某次游戏失败哭鼻子,或者因为游戏中有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争执。最终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会出局,或等不到大家的认同。成人介入时,也会让孩子们明白游戏前大家制定好并通过的规则,活动中应该遵守,这样才能玩的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成为了他的自我约束工具。

如中大班的幼儿开展棋类游戏,孩子们都会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大家都按规则进行,游戏就玩得起来,如果有幼儿破坏规则,就会被其他幼儿说其搞破坏,不跟他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不断地建立与完善起来。以至于到他们长大后,玩该棋类游戏时,也是按游戏额的规则进行活动并不会改变。

3.模拟生活型班级管理

社会生活的大环境成为了孩子们矛盾、纠结的起源,孩子们接触各类社会生活,并体验与参与各类生活中他们发现很多的规则是可以破坏的并且有些“是非颠倒”的势头。当你很好的遵守时会被他人取笑,加上孩子们年纪小,易受环境和成人的影响,很自然“两面派”就诞生了。’ 在幼儿园里大家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但到了社会生活中就随着成人无视一些社会规则。就如文章开头的“红绿灯”事例。

模拟生活型班级管理是指班级常规与外界生活相连接,在一些生活环节中模拟公共环境,这也就是通常所见的幼儿园角色区的创建。一般角色区的创建是以促进幼儿社会生活和交往能力为目的。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也要关注到幼儿在角色区中的社会规则意识的反馈。借此教师也能做出针对性、个性化的引导。

三、结合班级日常管理,内化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当幼儿从内心对自己正确的行为感到自豪时,他才会很有约束力,持续性的去维持一种行为成为习惯。对此教师借助班内的一些班级常规开展了“我做到”“我坚持”“我榜样”系列活动,将规则内化的过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我做到”:与幼儿一起商讨确立了班级常规的十公约,当公约一致通过后,幼儿自我对照执行,这些公约要做到很容易,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到达“我做到这个阶段”。

“我坚持”:当孩子们都做到之后,持续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倦怠期”,会反反复复出现各种违规,这一时期实施不当活动就会无效。这也是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重要过程。

“我榜样”:事实上对孩子们来说要做到并不难。难得时孩子们年龄下自我约束力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也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关于“红绿灯”的案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孩子们就有所动摇。内化也是让孩子们产生“自我中心”的过程,让孩子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我是在给别人做好榜样。

2.从“我要做”到“我乐做”

当达到了“我要做”这一阶段后,持续性就很重要,当孩子感受了过程中的乐趣后,他们的持续时间就会很长。孩子们的内化是需要有亲身体验感受的。很多日常生活都是他们体验的场地。教师的跟进导引,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将体验进行梳理从而有效内化。

例如:关于排队这件事。虽然表面上看它与消极等待有关,但实际上那是一种过度极端想法。适度的排队是有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等待无处不在,坐公交要等待;购物付款要等待;医院看病要等待。让孩子们正确理解等待这一社会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就有很多体验。如厕、洗手、拿球。要树立孩子一个正确的规则意识,还是需要o孩子一个正面积极的认知。就如等待最终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便利的。

3.从“我乐做”到“做我的”

当幼儿乐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持续性是很长的,渐渐的这个“我乐做”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要改变一个行为很容易,但要改变一种习惯却很难。大家都很明白一个有序的社会,让大家感到安全而舒适。规则意识的内化是实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基础。对幼儿来说,他们将成为社会下一代的主力军,从小让他们把遵守规则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培养,那就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内化就到位了。内化的最终,是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做我自己该做的。长远的来想,就能由他们来逐渐的改变社会上的现况,影响整个社会规则意识内化。

在整个实施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导引过程,也是被幼儿做导引,家园一致共同行动起来的影响力是强大的,最终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也是受益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蓉.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活动教师反馈话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6-01

一、前言

《英美概况》课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形成文化意识,并运用文化意识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学生参与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和主要场所就是课堂,而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因此,研究教师如何运用话语,即教师的话语策略,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课堂环境和机会,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堂话语分析研究的理论依据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对分析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话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Krashen指出,教师话语可视为可理解输入,尤其对那些受语言水平和环境限制,在自然环境中无法得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Long的互动假设也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目的语所进行的话语调整只有在交际双方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对输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非单方面输入语言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和输出。

三、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的内容

教师话语通过两种方式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一是通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话语,包括课堂用语、指示和提问用语、语言调整、师生交流用语及教师反馈用语等;二是通过教师传授信息的话语,包括课文讲解,对学习者的回答做出的提示或者反馈等等。本文只对教师反馈话语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教师的反馈对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中教师反馈是教师话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反馈指教师对学生行为做出的评价和给予的评论,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大类。积极反馈指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赏。消极反馈则包括教师忽视学生的回答并且没有适当给予适当的鼓励;教师中断、纠正或批评学生的错误。

(二)研究目的、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描述教师课堂反馈语言的运用和所产生的效应,采用的是自然调查法,对自然中发生与发展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为了更好的对比分析,作者选取了两个学生英语水平相当,同样教材和同一教师授课,方法和进度一样的班级,即2007级英语45班和46班。

(三)实验过程

1.实验前。在实验还未开始的时候,对所要实施实验的班级进行口语测试。2007级英语45班和46班,共计83名学生。数据说明学生的英语口语均有较好的基础,但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两极分化严重。这一结果与任课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相符。

2.实验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的班级45班95%以上的学生课堂活动的反馈给予积极反馈,对实验的班级46班很少用积极的反馈话语,95%以上的学生课堂活动的反馈给予消极的反馈。

3.实验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了避免数据收集中出现的局限性和不可预计的失误,邀请4位教师对于课堂中实际发生的其他非语言交际的行为进行原始笔记纪录,课后对于课堂记录进行整理。考虑到听课的取样面较小,为避免片面性,作者还对这两班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调查,作为辅助手段参照分析结果。共计83名学生参与调查和访谈。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实验进行了2个半月后,教师对其进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后的口试结果都说明学生的英语口语有提高,但45班的提高程度好过46班,45班的成绩相差不大,而46班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较大,说明两极还加剧严重,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快的多,差的还更差。2.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45班因为教师使用积极的反馈话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积极,敢于和同学分享他的思想。而46班回答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少,到实验要结束时,基本由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这一结果是任课老师和全程听课的4位教师没想到的。3.课堂中,45班教师的讲解时间明显少,学生的会话时间增多。相反46班学生主动会话时间减少,教师话语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启发。

四、结束语

实验表明,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同时也说明消极反馈,特别是批评性的消极反馈,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如紧张羞愧等,从而不能充分吸收课堂输入。所以教师恰当使用反馈语言是一门艺术,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寻求差异化策略。

现在的市场上真可谓“锋烟四起”,随处可见热闹非凡的促销,什么打折、买二赠一、积分返点等等,真是“一步一活动、一步一盛景”,更有的企业提出“月月有促销,月月有赠品”、“半年大促销,月月小促销”等口号,大有促销决胜市场之势。

然而在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能保证一个促销活动不被“淹没”呢?这就要求“促销”在策划阶段就必须坚定差异化战略,也就是赋予促销活动方案以一个不同于其他活动的思维和操作方式,从而确定它不同于其他活动的一个亮点,让消费者从活动中得到新鲜的感受而关注该促销活动后面的人员、企业、产品,并进一步与该人员、企业、产品达成互惠的消费行为。

如何找到这个差异点呢?这并不是让活动策划者一味地挖空心思去标新立异,去建空中楼阁,而是策划者本身就应该进行差异化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拥有,在于对行业的全面了解,各种资讯的丰富及对消费者心理的真实把握。

另外,差异的获得是一种思维与操作方式上的差异。譬如说大家都在买二赠一,你来一个买三赠一,这不叫差异,而是应该从活动的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和思考。这种评价和思考有着本行业的创新,也可以把其他行业的经验引入本行业。

从某种程度上说,差异是促销的灵魂!

二、明确整体性策略。

有很多企业也非常重视促销,譬如节日来了,销售额下降了,怎么办?于是开始促销了,但往往是仓促上马,而仓促上马的结果是活动进行得很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是某一时期活动非常多,而其他时期活动很少,或者是所有的活动都似曾相识,有重复之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企业未能明确促销的整体性策略,也就是缺乏一个整体性的长期促销计划,不能按计划、有步骤地执行。

明确整体性策略对于一个企业实施成功的促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整体性的长期促销计划,能够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也能让整个企业都能认真思考现在与未来的形势,并能在促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促销方法。

当然,促销由于它的特点,每个促销活动都是阶段性的,促销计划也有着一定的时效性,它应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环境、市场的变化而注意协调和修改。

明确整体性策略不仅体现在一个企业的促销计划上,也体现在一个企业对于它的整个市场统一、全面的思考。应该说每个企业的市场都不是一个固有模式和一成不变的市场,具体到细分市场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它的整体性策略体现在如何覆盖最大范围内的目标市场。这就要求企业的整体性策略全面考虑不同市场的情况,不同消费者的心理并采取不同的促销战术而达成一致的促销效果。

三、追求规模效应策略。

整体性策略是一个企业对于整个市场的思考,它是自上而下的,而追求规模效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策略,它是重点达到细分目标市场的效应最大化而实现整体市场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在细分目标市场上如何保证促销活动的内容覆盖最大范围内的目标客户群。

很多促销活动往往拘泥于一个固定的店或其他场所,譬如说海报的张贴,对顾客的宣传都局限于促销活动场地本身,无法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辐射。虽然说,辐射范围越广,投入的费用越高,但我们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促销手段来进行立体式的促销,譬如电视、报刊宣传、在繁华地带发放宣传单、让老顾客进行口碑宣传、进行电话或邮寄DM等多种形式,即可以达到促销活动内容最大范围内的最密集的辐射,从而有效地实现规模效应。

追求规模效应策略可以覆盖最大范围内的目标客户群,也可以让促销方用最小的投入来营造最大的攻势,收到最好的效果。

四、立足实用主义策略。

作为一个以实现销售最大化为目的的促销活动,理当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促销活动的细节。

首先,促销活动应该让消费者花最少的成本知道促销活动的内容并愿意参与其中。譬如说消费者获悉促销活动的途径。有的消费者喜欢看电视,有的消费者喜欢看报纸,不同的途径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而从一个不熟悉的渠道获取信息的成本相对更高,消费者是否愿意花更大的成本去了解一个信息呢?显然不愿意。

其次,促销活动应该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虽然促销都是采用打折、赠送物品等方式,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所感觉的却不是一样的。有的消费者希望少付一些钱,而有的消费者则希望得到额外的奖励等等,这都需要在促销计划中认真地细分消费者的心理并实施之。促销活动所准备的赠品、折扣、奖励等,也都应该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促销活动所立足的市场本身等因素,力求实用。

第三,促销活动应该实事求是,不可华而不实,建空中楼阁,也不可欺骗消费者。有很多促销活动的海报往往写得天花乱坠,什么将钻戒、几日游等等,而促销后往往得没有下文,或者只是商家的一些关系户得到了实惠,让其他消费者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五、达到资源优化策略。

促销的目的有很多,但无论是扩大销售额还是招徕新顾客,都不应盲目地追求目标的实现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譬如说促销使销售额增加了,但费用也增加了,结果利润反而下降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们在拟定促销计划时应明确时间周期、活动对象范围、应达到何种目的,这也是营销学中常说的“六因素检查法”: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WHERE,在什么地方;WHO,谁;WHEN,何日、何时;HOW,多少,如何。

第9篇

2、产品图片处理以及上传图片处理符合京东对图片尺寸、像素、大小的要求,根据产品特性以及用户浏览习惯进行图片处理。上传至京东服务器之后,按产品特性进行分门别类的更新、维护。

3、产品文案优化颜色、尺寸、数量等销售属性外,产品描述将延伸至消费者利益点的突出、产品使用人群的生活态度、产品精工细作的流程等多个方面,以提升产品购买转化率、进一步传播品牌文化。关联销售优化每件单品按照质地、颜色、相关搭配、穿着场合、其他同类产品等属性关联10件以上其他产品,以提升其他关联产品的购买。

4、商城装修、优化根据品牌定位以及京东用户使用习惯设计商城UI进行商城装修。以月为周期,根据全网以往服装类目销售情况结合上月销售状况以及当月销售策略进行局部调整,包括但不限于促销焦点图、分类导航、关联展示等调整。使热销产品的销量能持续稳定增长。及时发掘其他可能热销的产品或分类,不断打造新的热卖产品。

5、产品选择根据全网同类目热销产品特征如款式、价格等因素、季节变化、当季营销策略选择主打产品,通过主打产品的推广以及关联销售长期带动全店销售增长,增加初次进店消费会员的购买信心。

6、套餐优化如鞋子和衣服同时购买的形式获得相应折扣。根据商城的当周或当月销售情况,逐步的优化套餐的搭配以及价格,以拉升平均客单价。

7、促销方式选择结合京东网平台和其他店铺促销方式出现的频率和买家接受情况,不断选择调整商城促销方式。整店促销主题以月为周期,按周调整单品促销方式,参与平台整合促销。包括但不限于折扣促销、赠品搭配、新品预售、秒杀、限时特价、抽奖、优惠券、满就送、满就减、积分换购、买家秀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