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税务管理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3 11:32: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

一、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与业务水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90号】,税务师应具备财会、税收专业理论与方法,能独立解决涉税服务业务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是面向社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税务师应具备较高的财务与会计知识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知识。由于税务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法务部门人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不仅税收专业技能应用,更是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的税收治理参与者、税法实施监督者和税收法治推动者。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的税务政策需求

(一)企业内部需求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采取多元化发展,业务范围涉及多个不同行业。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跨国大型企业数量逐步增加,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不再单一,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为适应国家职能机关的管理需要,大型企业都有单独的税务管理组织如税收管理部,税收管理部与企业的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协作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的设立、改制、重组、上市、资本运作业务均涉及复杂的管理知识和许多政府部门的政策,业务繁杂且耗时较长,各个部门的政策环环相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既成损失。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如果在上述业务的决策阶段及时收集并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对接,就会为企业合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保驾护航。伴随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转变,大型企业日常税务管理难度也在增大,各种税收核算的前期规划也要适应政策的需要,如“营改增”政策的前期业务流程规划,企业从事符合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准备工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具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都需要企业的税务管理部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为达到政策要求的条件,还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式或业务流程。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税务管理侧重各有不同,譬如钢铁行业,受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环境保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运用较频繁,但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及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政策则更重要。近年来,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部门的很多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税务师的各项知识并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明企业对税务师的知识需求日益迫切,也是企业为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依法经营的需要。

(二)企业外部需求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承担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的职能,各级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依法监管的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务、新问题,难免出现法律规定空白或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相关法律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客观上还存在管理机关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的现状,税务师作为涉税专业服务的评价人员,运用税务相关法律有理有据地进行专业判断,维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落实纳税人的税收监督权、陈述与申辩权、税收法律救济权等项权利,通过促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发现切合实际的商业和经营现状,征收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款,这一工作的正确处理,是税务师赢得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信赖的前提,是税务师社会价值、社会地位的直接体现。

三、发挥税务师更重要作用的对策思考

截至2014年底,全国税务师从业人员105800人,比上年增加3.9%,其中具有税务师职业资格的人员为40776人,比上年增加5.62%,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专业服务资格的从业人员813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69%,从上述数据看到,税务师人员总量尚不足,且增长较缓慢,这与近两年国家简政放权改革和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也与税务师工作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有关。

1.加快立法,确立和提高税务师的法律地位在国外,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涉税服务法律法规,为完善管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具有普遍指导性的行业法律,明确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促进行业的制度化发展打好基础。

2.健全政府部门采购机制涉税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与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具有密切关系,税务部门依法购买涉税专业服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涉税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完善税收司法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是司法救助制度的主体,法律援助制度亦需健全和完善。完善税务师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惩戒制度为发挥税务师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重要性

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多变和复杂,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应管理部门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发展。会计电算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改变数据管理方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脑由专业软件对会计所需数据进行核算和处理,然后对加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电子存储,这种工作方式改变了以往完全手工操作的工作方法,将繁琐的算账、报账工作由电脑处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财务管理和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上,对工作人员和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能够使财务分析结果更及时。以往手工方法进行结果分析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繁琐的计算,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不高,结果也不是很准确,种种现实原因的存在使得分析结果往往远远滞后于财务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大打折扣。而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方法弥补了手工工作的不足,运用专业软件及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进行预算,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预测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明细分类核算,在手工条件下,做明细账非常麻烦,而管理者要查看某部门的费用收支情况,也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下,不仅可以进行多级科目设定,还可以实现快速分类统计功能,同时对预算进行管理,这一系统的功能,可以使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各个部门的明细账,了解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加快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转变。会计电算化真正实现了数据的电子处理过程,变传统的手工核算为计算机核算,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结合电算化软件的特点,使核算和管理都由计算机来实现,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2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方式

在以前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和模式中,财务工作和教学、实习等其他部门的关系基本上是相互割裂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基本没有参与财务管理的机会,所以,普通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整体财务状况和以后的发展趋势没有足够的了解,而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也难以对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整体的优化和配置。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不利的局面。

3 改善高校的财务管理方式,促进财务与教学业务一体化管理

采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突破以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高校的账务管理业务流程上进行改善,实现各项教学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大大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还能使高校的财务管理从事后对会计信息的反馈,转化为多层次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加大了财务计划和风险控制的功能,这样,财务人员就不仅仅是依据过去的经济业务来做财务分析,而是可以根据全局的角度和状态来分析学校财务收支等多方面的合理性,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做财务分析时出现较大的主观和片面因素。

4 便于财务信息和数据共享

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要在整个学校范围内重构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从单位的财务、相关人事等多个方面的状态与需求做出全面和详细的分析,以基本数据为中心,把相应的信息和资源进行重组,创建基于全局的数据模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财务数据和信息的分类、集中管理和储存,还能实现学校和个财务岗位之间的数据共享,从而让学校的职能部门和不同的管理层次实现方便、快捷的联系,实现学校在财务信息和数据方面的一体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设置不同的权限,能够让相关联的各部门之间在相同的时间内对学校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查询。

5 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客观的账务信息

如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借助于网络技术和功能,实现自助式的服务和管理,便于相关的领导和决策者从众多的数据库中查找有用的信息,分析在不同层次上的财务信息,还可以借助于一些专业软件,对复杂的趋势进行有效地分析,宏观上衡量学校的财务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发现当前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可以及时和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决策,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地运转,完成学校整体上的教学目标,提高办学水平。

当然,高校实施会计电算化,还有许多的优势和特点,比如,高校可以借助于师生中的技术优势,开发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借此推动高校的会计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总之,高校要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进行详细的筹划,加强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投资,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制度,才能使高校的财务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加透明和高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尹之海.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探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9).

[2]张红.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7).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所有企业工作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只有做好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当然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

一、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监理指的是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向监理单位发出委托,根据国家相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等批准的项目监理合同、项目工程合同以及相关的项目工程文件等,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的监督与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相结合,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就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单位根据整个水利工程的具体状况,对整个项目做出的总体指挥决策、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与规划,监理单位应该在业主授权的范围内认真的做好监理的工作,并且监理单位除了应该做好自身的监理工作外,还应该协调自身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管理过程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实行企业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促进财务有关的活动顺利进行,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果做得好,不但能够保证且资金流通的顺畅,还能促进企业的在发展,因此,财务管理应该以数据为依据,并通过分析相应的数据制定相应可靠、可行性的方案,然后组织企业的各项活动,尽量避免企业盲目性的发展。水利工程监理行为的财务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但需要有计划的会计核算,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以及可行性的财务制度,大力抓企业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以及资金管理。

二、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理行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监管力度不足。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工程量大、复杂、专业技能强的工作,因此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然后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墙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素质不高,并且对于监理行业这陌生的工作环境,导致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水利工程监理行业内部的管理松懈,致使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常常违反规范与制度,起不到相应的监理职责;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制定相应的监理行业的规范制度,并且政府对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两方面的原因严重的阻碍了整个监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重视程度低,权责不明确。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作用,因此对其也没有予以一定的重视,致使其常常的被忽视。目前,许多水利工程监理汗液在日常的工作中,只重视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缺乏对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认识,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不高,再加上内部管理人员工作意识不强,这样长期的发展下去,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没有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时,,致使整个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状况。

3.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有的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形同虚设,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保证其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到水利工程监理的实际工作中,这样导致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始终处于低级阶段。如果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始终无法提高,长期下去,水利工程监理行业很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成本消耗大、资金流失等问题。总之,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严重的阻碍了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强化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时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其是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的起点与依据。财务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采用准们的方法,系统的对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未来,财务分析的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其一,财务分析的内容,监理行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经济指标有:资产净利率、营业收入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二,监理行业的财务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公装备以及技术装备,因为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具有具备一定的运输设备、测量仪器等,因此监理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分析发展较好的同行其占实收资本的比例、占净资产的比例、占总资产的比例,然后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有计划的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其三,水利工程监理行业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但是其对资金的要求不高,长期发展下去,随着资金的累积,必定会引起资金的冗杂,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分析应该突出监理企业的资产特点,充分的利用好闲置资金,发挥资产利润的最大化;其四,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分析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真实的报告企业的年度收支状况,当出资按权责问题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

2.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如果不抓好成本管理,企业会走向亏损,即使再好的市场环境也会被市场淘汰,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应该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其一,预算的编制,监理行业成立初期,项目预算的编制应该根据企业的历史实际状况,然后根据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构成状况与成分情况,再结合实际水利工程的合同量的大小编制自身行业的定额成本,额定成本是项目预算成本的根据,但是实际成本应该根据预算,再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其二,成本控制,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最主要的途径,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抵抗内外力,保证企业发展的根据保证,因此,水利工程监理企业应该创建属于自身的成本控制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包括:奖励制度、考核制度、信息系统、组织系统四个部分,监理行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应该按照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这也是成本控制系统得以实现的前提,监理行业还应该根据划分的各个项目的范围和责任,在保证完成对水利工程监理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三,成本核算,水利工程监理行业中的成本核算有很多方法,并且监理行业的生产机构广泛的分布在水利工程现场,公司在进行为水利工程提供服务的同时,还紧抓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准确的反应监理行业各个部门的支出状况,从而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作为监理行业应该严格的按照已定的规范标准,对社会中介、政府以及投资者关心的企业营业收入进行收入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发票管理,监理行业的发票开具受到业主的制约,并且为了简化管理,并保证与日常收款的一致性以及财务部门稽核的方便性,应该将发票记账进行分类管理,年底应该将会计凭证进行装订;其二,财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企业在收款后,应该根据预收账款进行处理,当确认收入量高于预收入账款时,应收账款应该按项目进行核算,然后通过按完成百分比确认收入。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正确的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海燕.浅谈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20);204

[2]高翔.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12);18-20

[3]史军琰.加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J].财经纵横,2012(23);175

[4]孙彬.工程监理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13(18);228-229

[5]王玲芳.工程监理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初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2);12-13

第4篇

关键词: 恶性胸水;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化疗

恶性胸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积液量大、顽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治疗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并注入化疗药,但此法因多次穿刺,患者痛苦大,耐受性和依从性差,易引起多种并发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入药物,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7月―2011年8月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8岁,双侧胸腔积液6例,单侧胸腔积液27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17例,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组)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和胸腔积液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治疗组 采用美国Arrow公司产品,单腔中心静脉导管16号、直径1.7mm、长度20cm及一次性无菌引流袋。 根据其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选腋后线7~9肋间作进针点,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后在进针点用导管针穿刺进入胸膜腔,将导管导入胸膜腔10~15cm,,留置导管,连接引流管。用输液器调节引流速度为400~500ml/h。引流至24h胸水少于100ml向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嘱患者每15分钟更换1次,平卧位和左右侧卧位相互交替,共5~8次,使药物均匀分布到整个胸腔,与胸膜广泛接触。尾端用肝素帽封闭,24小时后开放引流。避免睡眠时压迫导管。

对照组用胸腔穿刺针在腋中线6~7肋间作穿刺点,沿下位肋骨上缘慢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进入胸腔,将50ml注射器接穿刺针的胶管抽取胸水。常规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药。嘱病人转动。

注射药物二组均为白细胞介素-2(IL-2)100~200万u、顺铂6O~80mg,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经导管注入胸腔内,一周后复查胸片或B超,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有效(CR):胸水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部分有效(PR):胸水显著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无效(NR):胸水残留超过原胸水50%以上。以CR+PR为有效。

3 治疗效果

治疗组17例患者共置管17例次,经导管注药30次,置管引流时间8-30天,平均住院19.2天。对照组16例患者共穿刺24例次,注药24次,平均住院21.5天。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见表1。

4护理

胸腔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术中注意事项,嘱患者穿刺时尽量不要咳嗽或深吸气,术中不要移动,以免损伤胸膜,发生气胸等。配合穿刺,穿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异样感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及呼吸变化。穿刺成功用敷贴贴于穿刺处,导管末端接肝素帽抽液或连接引流袋引流液体。 置管后护理

4.1一般护理 观察其呼吸困难、缺氧有无改善,胸闷有无减轻;取半卧位;鼓励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2 保持引流管通畅 嘱患者勿剧烈活动,导管妥善固定,以免引起非计划性拔管。针对堵管应采用以下处理方法:①仔细检查引流管在胸腔外部分排除导管被压迫、扭曲情况;调整导管位置,引流恢复通畅。③生理盐水冲洗: 20ml生理盐水加压推注冲洗导管④由于血凝块、纤维素膜在引流管内阻塞,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2ml注入导管,30min后将导管内容物溶解后抽出,引流恢复通畅。

4.3 防止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操作过程中及时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敷贴三天更换,如有渗液、渗血及时更换。

4.4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术前应对患者及家属介绍穿刺和置管的过程和优缺点,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恐惧心理,让患者在平静、放松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操作。在引流过程中,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化疗药引起的副作用,给予解释及应对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5 护理体会

胸腔积液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是否处理恰当及治疗方案。传统方法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取,对积液量多的患者需反复穿刺抽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容易造成感染,由于穿刺针尖锐利,抽液时针头移位还易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解决了这一难题。 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直径为1.7mm,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只行一次穿刺即可留置进行引流,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高、重复性好、胸腔感染风险小、便于临床观察病情和用药。同时可在不同下引流,置管后可自由活动,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所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恶性胸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大任,李明毅.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8):667~668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64-2

0 引言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被查出了税务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等。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税务风险内涵

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税务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存在未纳税、少纳税的现象,从而使得企业的声誉受损,严重的就要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行为使用税法不准确,多缴纳了税款,给自身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税务风险的特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主观性、必然性、预见性等[1]。

1.2 税务风险管理

只有提高了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企业的发展中,税务风险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制约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然后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税务风险进行判断和控制。在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充分了解税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并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的事前的识别、事中的管理控制和事后的评价,争取把税务风险扼杀在源头,最终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非常不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性分析法;另一种是定量分析法。部分企业都没有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也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增大了税务风险概率。

2.2 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力度不够

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加大对税务风险的宣传力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面对税务风险,企业不应该只是采用一种风险防控措施,应该把多种应对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也没有风险管理经验,一旦遇到风险管理问题,就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总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的单一性,风险应对措施的数量较少性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2]。

3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多种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完善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来说,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企业应该不断对自身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让企业的各级领导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指责,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降低税务风险概率。第二,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第三,企业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安排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把税务风险中的各个责任都明确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一旦遇到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应该定期做税务风险的汇报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相关的领导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税务决策,从而降低税务风险[3]。

3.2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还应该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方面技能知识的培训,让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税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用一些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扩充自身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其次,企业还应该定期召开税务风险管理座谈会,聘请一些相关的税务专家来莅临指导,不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把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频率,从而为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

在日常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定期加强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旦遇到任何税务风险问题,就应该及时沟通,随时交流意见,从而杜绝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就应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此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沟通平台,或者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外部信息获取与共享系统等,互相分享税务风险管理意见,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促进企业经营与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同时,企业可以把上述系统或者平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

3.4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税务管理时,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与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投身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与管理职能,以身作则,并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进行宣传,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杜绝工作中的不良之风,从而保证企业文化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谨且系统的工作,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 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6):34-39.

[3]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第6篇

[关键词]内控;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中小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缓解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建立往往不够完善,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承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大多中小企业通常在管理中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因而一旦税务风险触及税收法律,必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原因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分析,并为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1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相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更为隐蔽。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兼顾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和机会成本的管理过程。①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现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为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税务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既有税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税收相关政策多变、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税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纳税专业水平不够等内部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造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根源分为如下三项。

2.1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税务风险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能够意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但相较于税务管理专家,甚至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对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低估企业所存在的重大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主张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税务风险暴露时再通过关系人脉来解决,消极守法意识严重。因而中小企业管理层通常没有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更无法在经营中对涉税事项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缺乏主动研究国家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动机和积极性。管理层对待税务风险的这种态度在管理中表现为对企业税务风险相对比较忽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重视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税务常识的普及,更不会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觉间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形成了。

2.2税务相关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企业税款是在财务部门核算时产生的,那么税务风险必然就来自财务部门,而忽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税务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而非产生于财务部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营管理都对企业纳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生质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则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而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甚至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惜以提高企业税负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如在企业签订各类合同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有意识聘请法律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但很少有企业有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请税务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税务风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同内容涉及的合同性质、交易价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会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增大企业税务风 险。还有在企业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绩效考核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费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对销售部门大多只考核销售量,那么销售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只考虑这一行为对销售业绩的影响,而不关注该行为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不当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必然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各经营管理环节中如果忽视了税务风险,必然直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

2.3中小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财税不分家的问题。由于对税务管理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组织设计中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只是以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素质较低、工作繁忙,认识不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评估生产、采购、销售和筹资等环节税务风险的大小,更谈不到分析、评价和管理。而事实上,税务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士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识别、预测、评估、分析税务风险,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下级和平级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确保重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和政策难以落实,税务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包含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企业老板)重视企业税务风险,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危害性,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而在调查中也发现,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较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税务问题上“吃过亏”,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已经通过经营实践认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层真正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气氛,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企业日常经济管理中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对涉税事项的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要实现这样的税务管理目标,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传达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现该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与涉税事项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其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同时在管理中要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从制度上激励其在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3.2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各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就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赋予对应的权限和职责,负责整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落实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涉税事宜,尤其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生产营销过程、筹资投资过程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要特别注意防范税务风险。对于小型企业和新办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企业涉税相关事宜较少,没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更适宜外聘税务人员担任企业税务顾问,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项的税务风险评估并随时提供税务咨询帮助。

3.3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为顺利开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各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经营中建立起迅捷高效的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首先,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制度,对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内容、方式、负责部门及人员、沟通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并依规定认真落实执行。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信息反馈系统,各部门凡是在日常工作中涉及与购进、耗用、损失、销售及库存的有关日常生产经营情况,都要定时进行信息反馈,尤其与企业资产负债、重大计划和决策等相关的税务风险信息要按规定进行反馈。同时设立外部信息获取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在开展业务时,要经常与客户、供应商、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获取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并按规定反馈。通过对内外涉税信息的及时收集掌握,才能使企业在分析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及时发现并应对税务风险,并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内部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各企业只有针对自身特点,认真分析税务风险的特性及产生的根源,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从根源上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2]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4):155-156.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 问题 防范

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建筑施工企业重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容易忽视对项目税务风险的管理,普遍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使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论保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受到经济利润的驱使,建筑施工企业往往缺乏纳税观念,纳税积极性不高,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观念淡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设置不合理,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对税务风险进行专门的管理,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但税收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报税,没有针对税务风险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身兼数职,不能把全部精力投放到税务风险管理上来。

(二)未能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应该以预防为主,因此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然而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建立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评估体系,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在项目进行投标决策之前也不能及时的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侧重与事后控制,缺乏对无常税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后才去采取补救措施,不能有效降低风险带来了损失。

(三)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

内部审计部门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主要部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审计部门的权利不能正常行使,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企业财务和管理等问题,对税务管理不够重视,更是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税务机关的检查时,审计部门想的只是如何能够应付检查,使检查过关,而没有在检查中汲取经验教训,没有对税务管理提供有效建议,也没有对税务风险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构建良好的税务文化,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使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应该先在企业管理者中开展,发挥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税务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防范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税务管理机制需要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才能落实执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专管税务管理工作。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业务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因此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配置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税务相关事务,并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岗位时应该使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并定期对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换岗,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税务风险的动态评估,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项目特点等等,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及程度,在风险发生后能够用已经安排好的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

对税务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监督,能够保证制度的落实执行,也有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因此,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应该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应该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检查之后,审计部门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税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和不足,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有效建议。

三、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到多种税种,税务风险也是随之存在的,如果企业不对税务风险重视起来,那么就达不到税务风险防范的目的,进而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有效防范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税务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邵伟.浅谈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及控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1)

[2]张霞,张爱美,侯杰.新形势下黄河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J]. 科技信息, 2008,(32)

第8篇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含义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对2009年出台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解读: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仅来自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特征

大企业由于在经营范围、业务规模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与中小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其税务风险与中小企业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大企业税务风险呈现以下特征:

1.业务复杂,税务管理难度大。大企业通常具有经营范围广、生产经营复杂、组织结构庞大、跨地域和跨国经营等特点,适用税种多,涉税问题广,税务管理难度大。很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根本涉及不到的业务,对于大企业而言却经常发生,这些业务通常存在着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甚至会持续影响企业后期经营期内的税收负担,加大了企业的税务管理难度。

2.税收违法成本大。大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及业务总量大,某一涉税事项通常成为整个大企业上下的共性问题,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违反税法,所涉及的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都是巨大的。更为重要的是,税务上的违法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声誉损失,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税收监管力度强。大企业是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无疑也是税务机关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大企业的检查力度,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都会选择几家大型企业实施税务风险审计。在当前日趋严厉的税收监管环境下,大企业税务违规很少有逃避检查处罚的机会。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问题原因分析

1.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大企业管理层更为重视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税务风险管控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全过程。由于税务风险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当中,较少考虑税务风险的因素,很少建立系统的税务管控制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2.税务风险管理简单、滞后。目前仍有较多大企业并未专门建立起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有大企业设立了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更多的也是执行日常纳税申报、维持与税务部门的关系等职能,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税务管理的模式简单。税务管理不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不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税务管理环节滞后,属于被动管理,缺乏系统化防范税务风险的机制。

3.税务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大企业由于涉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税务管理人员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很多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人员偏少,甚至有的企业由财务人员兼职税务岗位。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自主处理复杂税务问题的能力较弱。税务管理人员由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业较少,对税法及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准确,不能充分研究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信息,从而无法充分利用相关税收政策。

四、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大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管理层应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在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税务影响因素。同时,管理层应在整个企业内部积极传达、贯彻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常态性工作中去。

2.建立、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大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税务管理部门,特别是对于行业跨度大和涉税业务复杂的大企业,应当设立相对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实现税务管理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大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税务管理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科学、合理防范政策遵从风险、准确核算风险、税收筹划风险、业务交易风险等。

3.加强学习,提升税务管理人员岗位素质。大企业应积极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组建专业人员梯队。定期组织涉税人员学习税收政策法规,鼓励不同层次的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提升税务管理岗位人员专业素质,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9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税务管理;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1101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税收管理政策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中,集团企业作为拥有多家子公司的团体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政策不断调整自身的税收管理方式。只有及时的对税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集团企业才能结合自身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税务缴纳方式,有效地降低税负并且规避涉税风险,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1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方式概述

(1)企业税务管理概念。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纳税,进而提高企业利益。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避税行为,不同于法律严禁的偷税、漏税行为。集团企业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形成的具有多家子公司的团体企业,集团企业每年单是赋税就是一个特别庞大的数字。因此,拥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纳税进行全面的规划,制定出符合企业投资、纳税的方案。

(2)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一味追求低税负而选择偷税、漏税,这不仅要担负相当大的财务风险,也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税务管理拥有和偷税、漏税手段同样的功能,但是企业税务管理是法律许可的方式。企业税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税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税收的减少会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其次,集团企业财会管理人员通过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可以在明确我国财税法的业务流程和财务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此外,集团企业人员通过对企业税务的管理,明确了税收优惠以及纳税的控制,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集团企业下属有多个小的企业,只有克服当前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进行税务管理,才能在集团企业的改制重组中赢得有利地位。

2 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尽管许多集团企业都把税收管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国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并没有在现代集团企业中取得其应有的位置,集团企业多混淆了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企业税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1)缺乏全面的税务管理认识。有些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并没有认识到税务管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税务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研究我国税法、经济法中新的规定。集团企业税务管理脱离了法律、政策的约束,势必制定不出符合法律而又可以降低税负的缴税方式。更可怕的是,税务管理人法律意识淡薄,有时为了完成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而不得不采取偷税、漏税手段,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2)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企业税务管理不仅是简单的税务筹划,有效的企业税收管理既包括通过合理规避法律来减少企业应纳税收,还包括尽量的减少税收处罚成本。在很多情况下,集团企业的财会人员都把税务管理等同于税务筹划,单方面进行减少税收的筹划,忽视了税务管理的作用。

(3)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由于集团企业规模庞大,资金流动量大,税务管理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有些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高,自上而下有没有一个完整的税务管理系统,企业缺乏统一的调度和管辖。特别是在目前经济环境与国家政策都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更会由于管理政策来不及调整而被国家认定为偷税、漏税,得不偿失,付出较大代价。

3 集团企业税收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集团企业结构庞大,公司繁多,地域分布比较广,这就决定了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必须向多层次化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贯穿税务管理,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1)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我国多数企业在资金的管理运营中,只是简单地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统一负责公司资金的支出、公司工资的发放和公司税务的缴纳。集团企业子公司庞大,资金运转量比较大,因此集团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要在集团企业总公司的支配下对整个企业的税务状况进行管理,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保持高度集中一体化,以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纳税利益最大化。

(2)提高税务管理水平。集团企业在设立专门的税收管理部门后,要对税收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税收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我国法律、政策的新动向,严格按税法办事,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的筹划和管理,尽量在合法的范围内减少企业的税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