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8:03: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心理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正文:
一、一般资料
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1.56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 紧张、不安一个月。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阶段考试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去年期末考试前20天,她正准备复习迎考力争佳绩时,母亲被学校派往英国进修学习,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给自己很好安慰、指导的母亲,感觉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这次期末考试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成绩全县排名,老师还说,根据历年经验,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要求同学们发挥出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考得好回家过一个快乐的年。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老师说的话时常在大脑中萦绕,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她的重点高中梦不是破碎了吗?爸妈肯定会伤心死了,但转念又一想,按照原来的经验,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寒假也不忘学习,第二学期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盼望着来年第一次阶段考试的到来,可等这次成绩出来,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绩还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脑子乱糟糟,有时是一片空白。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连重点都考不上了,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模拟考试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回家还常常对爸爸发脾气。母亲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因为不理解她在自己关键时间出国,没留下来,故也不想跟妈妈多讲话、进行交流。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便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时自己前来,衣着得体,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很少抬头,放在两膝之间的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语速快,时常不自主的抬头看咨询师,表现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
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连续两次没考好,最近一次的阶段测试中表现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她着急。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她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害怕参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也不想参加了。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家长反应:从小懂事要强,成绩优秀,最近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有时还自己哭,和原来判若两人,还说中考也不想参加了。
四 评估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遇到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初三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动机水平过强,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求助者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尤其是她的母亲由于顾及到自身的形象、面子对她寄托了很高的厚望,这些均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她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就会紧张自责焦虑, 导致学习效率差,再加上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引导调控,于是情绪更加紧张 焦虑.....于是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五.咨询目标的制订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适度调整个人和家长对考试的动机水平,注意学习过程,降低考试结果的关注度,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正常参加考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中考。
长远目标与最终目标:正确接受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特别是对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方式,多关注其积极面。促进求助者心理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为认知疗法中的一种,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著名“abc理论”而设计。为了使这一治疗理论能被更好的理解,艾利斯极其同事常使用一个具体公式——a
b
c来代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一、如何全面理解初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双动两案”应该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初中学生的地理教学模式。初中生处于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课堂上设计梯度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问题。另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发展期,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地理“双动两案”要更加具有活力,让学生产生兴趣,要主动地去运用“双动两案”,而不是把“双动两案”作为一个形式,还沿用以往的“填鸭式”学习方式。
二、如何实施初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双动”
“双动两案”模式要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的时间比。比如对于自然地理中的经纬网、地球的运动以及地壳的运动等,这些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难懂,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所占的主导时间应该多一点;人文地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所以大部分时间则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材料,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可见,一节课的“双动”时间要根据内容的难易作具体的分配。
三、如何设计“初中地理双动两案”中的教案
1.初中地理教案的组成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面对学生,既要做到“授之以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重难点: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利于师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教学方法:因为是“双动教案”,所以既要写出学法设计,也要写出教法设计;
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内容;
板书设计:板书要条理分明,能够突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总结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也可以重新设计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就某一个闪光点进行分析。
2.初中地理教学案的设计原则
“双动两案”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上“学什么与怎么学”、老师要知道“教什么与怎么教”。教案要围绕学案而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发挥主导与辅助作用。
整体协调原则。第一,教案要与学案协调,学案中的问题都要在教案中进行解答;第二,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协调,不要过于简单或者太难。
3.初中地理教学案的实施
自学反馈。学案要课前发给学生,上课前几分钟教师要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将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尝试解疑和精讲点拨。通过学案问题的设计,教师有目的地指导部分设计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与合作的精神。
归纳总结。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本节课的重难点此时都得以解决。这时还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这节课的学到的知识,这样才能加深印象,老师可以用课堂练习的形式加以巩固。
四、如何设计初中地理“双动两案”中的学案
1.课前预习。因为初中地理相对而言是小学科,所以学生预习的时间不宜放在课后。教师应该把下一节课的预习时间安排在上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比较合理。课前预习,可以给学生呈现比较基础的知识点,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都能直接找到。
2.合作交流。这部分以填图题或者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要通过认真的思考,然后进行探索性解答或者合作交流等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3.巩固练习。将本节课的重点以习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加以巩固。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选择题、填图题、论述题都可以。
(一)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
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
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三、总结
激励性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出入,属于一种拓展思维。在当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开展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仅仅处于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表面层次。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这种停留于表面的口头式宣教和鼓励,根本谈不上任何激励意义和作用,更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获得认同感。因此,从激励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并不令人满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激励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激励教育表面化
根据我们对初中物理课堂激励性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对于老师们在课堂上采用的激励手法,学生们普遍反映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以口头提醒和宣教为主。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有所迷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老师们没有采取效果更为积极的激励方式,仅限于口头说说而已,缺乏深度,不能赢得学生深层的认可,因而不具有有效性。
2.激励方式单一
激励性教育说起来浅显易懂,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是要具有充分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教育学知识做基础才行的。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学经验和教育经验也有着很深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物理老师来说,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也仅限于常规的知识层面,而对于心理学可能根本就没有涉及,因此在执行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或者将心理学的激励艺术融入到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加上有些学校的老师执教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就无从进行激励教育。除此之外,缺乏激励性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系统规划的教案教材也是物理老师无法执行复杂的激励性教育的主要原因。3.激励性教育与课堂内容结合不够激励性教育只有贯穿到课堂内容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而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真正可以将物理课程中的内容与激励性教育联系到一体的很少。一方面来说,物理教育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不属于心理或思想教育的范畴,因此要把激励方式、激励策略与物理课堂的话题联系起来感觉比较生硬。第二是在物理课堂上,老师更注重对物理定律、原理、实验和课题的讲解,经常会忽视其中的心理激励方面;无法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了解其心理和情绪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办法。
三、如何更好的进行心理激励性教育
1.物理老师本身的心理学理论要加强
对初中生进行激励性教学,首先要老师们能够掌握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如何把握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激励方式等因素才能加以开展。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初中物理老师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培养,重点内容为如何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哪一些激励性方法可以进行尝试以及如何结合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激励性教学。除了要传授相关的激励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之外,适当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大部分物理老师来说,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并不擅长,多进行一些实用性的方法讨论与指导,对他们尽快开展激励性教学有推动作用。
2.要尝试变通具体的激励措施和方法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激励性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重点进行。第一是激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比如涉及到体积计算、加速度实验、重力实验等一些简单的试验项目,难度不大,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一些。老师们可以特别注重鼓励大家尝试去操作,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对比实验项目或同学之间分组对抗实验比赛的形式,让两个小组之间展开互相监督比赛,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是在课堂提问和解答环节,有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互动教学,也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生的认知中,对老师的认同和称赞还是有很强的期待的,老师们也可以通过适度的认可和称赞来表示激励,促进学生进行更多尝试。
3.物理老师之间开展的激励性教育研讨
物理课堂上的激励性教育活动,可以说进行尝试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也缺乏足够的方法指导。因此,有必要让从事物理教学和激励性教学尝试的老师们定期的坐下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大家一起针对学生群体的情况想办法,制订激励性教育的计划和方案,进一步观察教学成果。为了保证效率,也可以让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或心理健康导师参与进来进行讨论,以把握激励性教育的方向和策略。
四、总结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创新
初中物理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杜绝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发生,要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初中物理而言,中学生会第一次接触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这些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变化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初中生对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我们从最近几年的社会现象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主题,以前我们讲究的是“中国制造”,而现在我们所追求的是“中国创造”。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证明了如今不再是人多力量大的年代了,只有我们时刻运用智慧的大脑,才能不断改革和创新,走在时代的前列,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学生求学的最初阶段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养成一个创新思维和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抽象性更强,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因此,通过初中物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更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关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新课标的进一步推广,使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曙光,学生终于可以从被动的听课中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一片天地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都明白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由于有一些老师怕麻烦,不想改进,或者受传统教育影响的缘故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要作用,而且很少和学生形成一定的互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惟命是从,以为老师都是对的,也从来不去思考、不去怀疑。教师也只是把课本的答案照本宣科而已。这样下来,对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没有培养,而且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2.初中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因为地方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加之教师师资力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很难全面地实行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实验,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在授课的时候按照自己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很少和学生形成互动,全过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种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僵硬,缺少必要的活力。所以这种课堂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教学效率,充其量只是进行知识的一种宣导,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要想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发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协调和组织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通过初中物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对一件事情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他的潜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要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以及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和操作,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自行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都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对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解决。教师要注重物理的课外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特长的活动进行参与,在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生积极性 培养对策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已不是个别学生的呼声。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很小问题而对物理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中生刚涉及物理知识开始,教师就要有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处于刚有辨知力的阶段,对未知世界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然而,“物理难学”却似乎已达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共识。物理相对于他们以往所学的科目而言显得更为抽象和生涩,再加上教师在引导方法上的陈旧单一,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缺乏现象十分严重。
1 教学理念仍然守旧
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教师基本上都犯有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错误。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没有改观,还一如既往的忽视课堂上学生的主置。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科技的进步而作积极地调整。一味的守旧只能把学生推向物理的死角,把学生的物理的学习兴趣扼杀掉。
2 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实际上,物理学科是一门很有趣的自然学科。它里面有很多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能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而明白很多发生在身边却从来不去追究根源的现象。物理课的趣味性就体现在实践操作上和一些抽象的大自然的奥妙当中。但是,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实践操作,而重视定理公式。教师将冗长繁多的定理公式塞到学生的脑袋里,学生体会不到物理世界的神奇,自然就觉得这门课程枯燥乏味了。
3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笔者任教初中物理多年,深知许多老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出来之后。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然而事实是许多教师依旧按照以前老套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新课。学生还是被动的听讲,个人思维的发散空间不大,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积极性,教师教学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4 教学质量缺乏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就是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衡量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息式的质量监督、评估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中还存在着监控不平衡,发现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解决的措施等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拿着教案来,上完谋留下作业就走,不会太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学质量严重缺乏保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文章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对物理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它能很好的指导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一起邀游于物理的殿堂,汲取知识的营养。
1 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任教多年,深知在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理论上,授课过程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在实际课堂中却存在很大的偏差。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教师实行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是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考虑的问题。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
2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上文我们提到过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自然学科,但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当,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授课方式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作相应的调整,教师与学生双方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用有征服力的语言授课,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气氛会非常活跃。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走向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和物理习题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外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对实验对象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迁移思维,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异变,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在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利用特殊题型,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
4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永恒的主题。爱因斯坦有句名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也以饱满的热情、有魅力的语言、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物理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对策
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诱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 教学理念上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已不是权威:学生仅凭互联网就可以找到大量自己想要的信息。“物理难学,物理难教”,已成为全国物理教学的呼声。物理教学不在于形式和内容的新颖独特,而在于是否让学生积极参与。如今教育界大力倡导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改的必然之举,也是长期以来教育反省的结果。
2 教学方法上要善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9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中演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积极性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课改后,要增强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关键在于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物理历史趣闻的应用,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运用,尽量用有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人物理世界。比如,一些难度比较高的猜想,就可以很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质量上要重视讲课效益
讲课效益由学生和教师双方决定,首先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层次性。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在课后需花很多的心思调查研究,把学生的情况摸通透。物理教师完全了解学生的特性后,不该在物理课堂讲的内容不要长篇大论;详讲的内容亦不应该一言代过;课堂练习的密度与强度应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把物理学中奥妙,像弹美妙的音符一样的传授给学生,学生跟着老师的节拍前进,教师的讲课效益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自己在课堂上也不会容易感到疲累。
一、随堂实验有效性的主要表现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及教师的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增强了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信心,直接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提供的知识信息量大,学生获得的知识较多
随堂实验教学能给学生较大的知识信息容易,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随堂实验教学利用“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减少由于干扰失去的信息量,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知识。
二、上好随堂实验课,应该充分准备好的内容
(一)教案
随堂实验课,不仅双边活动多,而且情况多,时间不容易掌控。因此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精神,认真准备教案。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一般从下列三方面考虑随堂实验课。
1.将要求不是很高的教师演示实验,经过适当改进,可由学生随堂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笔盒来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可改由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茶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水杯里,它会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
2.将课本中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随堂实验。如用纸盒能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随堂实验的内容。
3.课本上的学生分组实验,虽然验证性的居多,但有的也可以改为探索性的学生随堂实验。
(二)仪器
随堂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且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实验的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三)了解学生
在备教案时,还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要做充分的准备。
三、随堂实验教学的形式
在实际实施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1)将随堂实验安排在新课前,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2)将随堂实验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3)将随堂实验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新课之用。
四、随堂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达成目标。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讲”的教学局面,促进了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更多的以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物理的机会,以物学理,以物懂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些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所积极倡导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课;减负;提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07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心理上的考试压力在客观上化作繁重的课业与书山题海等待学生去攻克。对于初中生来说,劳逸结合,相对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效率。过重的负担很容易造成其逆反心理,憎恶学习或害怕学习。因此,新课改的确立,也提出了一系列减负的要求。
减负一方面是要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与负担不必再日日挑灯苦读到深夜,一方面是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学习,避免和过去一样全部跟着教师学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要注意,与减负同步提出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如今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考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付考试,更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方针政策与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为初中数学教学备课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整合教学大纲,梳理教材,优化教案
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往往简单内容较多,但也不乏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知识分布规律,弄清楚每个章节的重难点,才能做到教学方案重点突出,难点详尽,简单的部分略微带过,知识点的讲解也能做到难度以递进方式分布,各重难点衔接自然、过渡有序。这样清晰而有条理的制定教学方案一是使学生学起来有规律可循,不至于毫无头绪,摸不清学习的方向与最终目标。二是避免了重复讲解,重难点与需要略讲的地方混杂不清而导致学生浪费时间与精力,又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课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改良,提升教学方案的质量。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做一定程度的变通讲解,对不需详细理解的部分可做适当删减,而需要补充讲解的部分则作一定的拓展延伸。这样,深度的驾驭,提炼教材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也避免了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基础知识,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减轻学习负担。
二、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及心理特征有了大致把握的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才能事半功倍,贴近学生实情。具体来说,一是教案的展开讲解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过于缓慢与浅显,否则会使学生容易走神,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过于快速与深奥,这样学生集中全部心神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最终只有放弃,达不成理想的学习效果。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地制定学习方案,将学生有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及动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与工具,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数学枯燥与无聊。例如,教师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编造了一个小故事:
过年的时候,小明的父母给了小明零花钱用于置办小明自己喜欢的年货。小明来到热闹的集市上挑中了一家生意十分火爆的果脯摊子,但小明没有急着上前购买,而是在旁边观察了些许时候。等几个客人先行购买完毕,小明才上前告诉老板说要三斤紫薯干与两斤杨梅蜜饯,老板说紫薯干一斤16元,杨梅蜜饯一斤12元。小明默算片刻笑着说,老板,刚刚离去的两位客人一位购买了4斤紫薯干,4斤杨梅蜜饯你收了他100元整,另一位客人购买了2斤紫薯干,三斤杨梅蜜饯你收了他60元整,明显紫薯干15元一斤,杨梅蜜饯10元一斤,你怎么能看我是个小孩子就开高价敲诈我呢?老板无奈笑道:“好聪明的小孩子,这样,我就原价打九折卖给你了。”最终小明以公道的价格买到了理想的年货。同学们知道小明是怎么快速算出各果脯的单价的吗?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与他们生活相接近,初中生也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在购买物品r不因经验不足而受骗,因此纷纷开动脑筋思考起来,提出了例如凑数法、大小值比较法等计算方法,得到了教师的鼓励性肯定。教师提出二元一次方程的便捷计算方法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解题一遍后,对这种应用性极强的解题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对该章节的知识点掌握效率很高,且成果喜人。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作用的减负手法,一方面寓教于乐,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心理与精神压力,一方面刺激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教师的指引下能起到高效率的学习效果,节省学习时间。
三、精选题目让学生逃离作业的苦海
题海战术往往是理科教师尤其数学教师爱用的一大“法宝”,许多教师坚信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而罔顾学生的学习底子,统一布置大量的题目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负担的主要由来,因此废除题海战术,精简作业成为帮助学生减负的主要方法。备案中考虑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避免基础性知识的问题重复练习,很多基础性知识问题涵盖在复杂的应用题或计算中,不必再多设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二是问题的设计尽量富含多样性与趣味性。数字的机械运算本来就很枯燥了,如果问题的设计也一并单调、乏味,学生可能做几道题后就感到厌烦,产生负担感。三是减少计算形题型,从开放思路的题目入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减负不仅是对学生读死书,读书死的救赎,也是树立其高素质,全方面发展可能性的必要途径。而备好课是教好书的前提,教师能在备课时考虑好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还要注意教学方案与课堂施教手段相结合,同步着手考虑给学生减负,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更改教案。
参考文献:
教育实习中地理科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是中学地理教师的主力军,师范生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中学的地理教育水平及新时代中学生对地理知道的理解与掌握。因而需要高校在培养地理科学本科师范生时,积极探讨有效的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促进大学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高校地理院系的大多科研侧重于自然科学,而对中学教学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中学地理学科的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地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越发显得陈旧[1]。如何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和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是现在许多高校都在探讨研究的问题[2]。为了更好的探讨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培养,本文从教育实习入手联系中学地理教育,提出地理科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提供参考。1教师基本素质培养1.1心理素质:教育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端正思想,认真对待教育实习,积极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理的问题、难题。其次,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从学生到教师,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转变在心理上需要个适应过程,因此在平时课堂上的锻炼尤为重要。1.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音的标准性,二是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音的标准要靠平时的口语训练和积累,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对实习生来讲必需通过认真备课、深钻教材、听课吸收来得到提高。1.3教学仪态:教学仪态主要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着装,二是上课时的肢体动作。着装要自然得体,符合教师的身份。肢体动作指的是上课时手势的配合,眼神的交流等,运用得当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肢体动作常跟个人的习惯有关,因此要克服相对较难,需要平时的观察、模仿及自我纠正。1.4板书书写:板书工具以传统的粉笔最为实用。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不再重视书法的练习。然而板书技能是一个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而需要在大学本科教育期间坚持练习,而在教育实习前再进行一次强化训练,以期在教学实习时能学以致用。1.5教学逻辑: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的表现能力,任何一堂精彩的课都体现了教师较强的教学逻辑性。地理科学师范生要加强教学逻辑性的训练,主要是加强上课过程中的引导与过渡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通过教学详案的编写、不断的试讲及听众的点评来得到提高。2教学技巧培养2.1理解新课标,熟读教材:中学新课改浪潮下的新课程标准是中学教育的指南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处理必需以新课标为准,因此地理科学师范生要认真解读最新的课程标准,为自己的实习做好准备。中学的教学方式跟大学的教学方式差异较大。要适应中学的教学,首要的就是熟读教材,借鉴别人的优秀教案,研究如何在一节课内把要讲的内容讲完讲透。2.2了解学生,掌握学情:现在的中学地理教育以学生作为主体,学情复杂,体现在初中生与高中生不同,同样是高中生各校生源也有所相差。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各班也各有学习特色。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在实习初期积极听课,咨询中学带队老师,增加对学情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教学有法。2.3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运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中学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因此,师范生要借教育实习的机会培养软件的使用技巧,这些都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也要掌握传统的黑板教学方法。学生在教育实习时要做到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2.4教具的使用及创新:理论的课堂教学学生容易疲劳,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教具一方面能形象的说明问题,另一方面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使用甚至创造教具。2.5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教育实习评价方式: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证明,同时,评价必须反映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需要。因而,评价是促进实习生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教育实习的评价,发现每个实习生的潜质,找出每个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并为指导教师提供反馈,将是对实习生增进对教育教学的领悟的有效途径。对于具体的评价的方法,笔者认为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将实习分为四个阶段:实习前准备工作、实习中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实习后的总结工作,分别给每个阶段评定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然后合计总分作为学生实习成绩。3结语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是地理科学师范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是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过渡训练,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是未来中学地理教师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应该紧密联系中学建立长久的实习基地,以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南针,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素质,加大地理教育实习的指导力度,使学生能合理处理教材编写教案、熟练驾驭各种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出新时代教育需求下的中学地理教师。
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