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施工的要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4 18:0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施工的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施工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施工企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4)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 %。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保存记录: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第2篇

关键词:节能施工;建筑;技术改良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成为了各方面势力角逐的焦点,建筑行业的节能理念下,对施工技术的改良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就我国能源现状而言,虽说总量较大,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供求矛盾不断加深,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策,因此,节能建设的大力发展是如今刻不容缓的问题。

1 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改良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的改良不仅与人们的生产和生产息息相关,与人类未来趋势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关联。当今社会,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和舒适,更有生态和环保状态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精神文明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城市化扩散,道路网络的发展,使得城市变得拥挤,建筑的拥挤更会给人带来拥挤和焦躁的情绪,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大力提倡绿色节能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绿色节能的原则,尽可能的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这不仅是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们更是城市发展的趋势所向。

2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由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技术标准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早起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致使我国建筑行业选择具有多样性,造成材料质量的不统一,由于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材料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对废弃建材的处理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一般性的直接遗弃,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投入,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废弃建材循环利用细系统,一方面降低废弃建材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也能对加大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节约。

2.2 健康绿色管理。一栋建筑物能否顺利施工,与其是否具有高效健康的管理体制息息相关,要想实现节能建筑的施工,也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健康的管理。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做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尽量降低环境负荷,节约资源,建造高校、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达到人与建筑和环境和谐相处,科学发展。

2.3 对建筑选址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建筑的选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质、地形等环境因素,因此,节能建筑设计中,要以不破坏整体生态平衡为基准,尽量将建筑的选址适应道周边的环境中去,使整个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中都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另外,建筑的朝向也是节能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冬季能否获得足够阳光,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避免西晒的先决条件。因此建筑物的朝向应当在事前做好规划,综合多方面因素,由于建筑的规划受到城市、道路规划的影响,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得失,很难做到兼顾,因此只能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综合选取一个平衡点,选择生态环境和朝向等综合条件较好的设计,再进行采纳。最后还要考虑建筑的通风性能,对室内热工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防止东西向日晒。

2.4 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分,包括屋顶、外墙、门窗及遮阳设施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有这直接的关系,对用户所处的热舒适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通过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在夏季减少热量传入,冬季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得建筑热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能耗,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其具体做法主要有:(1)屋顶节能设计。建筑斜坡顶层面不仅可以降低住宅预层的层高,对屋面防水和扩大屋顶部位使用空间问题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也减少了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节省了建筑用地,是对能源起到节约作用的设计。而平屋顶设计若采用北向的退台,可以获得足够的露天活动空间,同样也可以达到缩小日照距离的目的。(2)墙体节能设计。 墙体是称重、防水、隔热、保温的建筑主体,其材料的保温性能对建筑耗热量有直接影响。而单一的墙体材料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保温和隔热的要求,因此出于节能考虑,应该加大空心砖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的推广力度,混凝土承重墙一般用砖或钢筋铸造,并与绝热材料符合。

2.5 对材料的环保节能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材料运用于越来越多领域,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建筑行业中,对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无疑是对节能建筑设计的最大支持。(1)装饰材料的节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能耗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就照明设备而言,深色壁纸的房间所需的照明用电量是浅色房间的两倍,而在空间较大的房间选用多角度装饰灯具,就能够很好的保持房间的各部分都达到应有的亮度,对节能灯具的选用,以及根据自然光线调节灯管强弱的设置,都可以对能源达到很好的节约。另外,不同材料对能源的利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应鼓励用户尽量选用绿色节能材料来建造家园,不仅能做好能源的节约,对自身身心修养同样大有裨益。(2)给水材料的节能选择。从水质角度来看,从自来水公司流出的生活饮用水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是由于传统官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易生锈、易结垢等特点,使得自来水流入用户终端时,其水质就很难得到保障。这种二次污染问题不仅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对能源同样是一种浪费。

因此,我们鼓励使用塑料管为主体的绿色优质管道,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运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塑料管道的成本较金属管道低,耐腐蚀性能较好,总体节能环保性能较优。

2.6 对新能源进行合理运用。资源节约的两条道路是开源节流,除了做到对既有能源的节约,还要积极努力的卡法新能源,开拓能源使用的新天地,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燃气能源现如今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新能源了,但其在建筑中的使用范围还未普及,在供电供煤紧缺的情况下,使用燃气代替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燃气,以其清洁、安全、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人类生活,采用天然气供热供暖,这就可以做到对电力和煤炭资源的节约。此外,新能源还包括了风能、地热能、水热能等自然资源,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应该加大对这些新能源的研发,才能更好的达到开源节流,节约资源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外墙保温;节能;施工工艺;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 lo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products has obtained the good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some of the mor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 larger reform. In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s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mature, and also played a good heat insulation effect,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the interior energy consumption, has played a func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technology,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relat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Energy sav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的相应工作的开展,并且建筑工程施工中也相应的应用了各种新型材料,环保节能材料。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建筑物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方面上还需要一定的研究以及改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研发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不断地摸索和研究中找到外墙材料相对透气性好、抗负风压能力强、适应范围更广的建筑施工保温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完善施工技艺,提高外墙保温性能。

一、关于外墙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1、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外墙保温工程要在房子和门窗建好之后方可开始施工,施工时要避开过冷过热的季节,这是因为气温太低或太高会影响保温材料的伸缩性;高温会影响保温材料的抗老化性,使保温板发霉,低温又会使软化系数发生变化,造成冻胀现象使部分保温材料脱落,进而使得整个保温系统瘫痪。为了防止坏天气对保温墙体的影响,大风和雨天最好不要施工。

其次,门窗周边,阳台,檐口,穿墙管线洞口等要密封完好,以防漏水。由于山墙面积比较大,温度变化也比较大,因此应设置适当的变形缝。不同材料的交接处也应设置变形缝。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施工时必须保持电、水的充分供应,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设施一定要具备齐全,尽量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关于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法

在具体的外墙保温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将施工中所要用到的脚手架搭设完毕,经质量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处理和后续施工,在基层整理完成后,保证其平整清洁,然后再利用配制完成的砂浆将粘结聚苯板粘贴在基层上。

2.1 关于基层处理技术

要想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外墙保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人员就必须对基层墙体进行相关的清理工作,保证墙体的干净,以及墙面没有其他的污染物或者其他能够防碍粘贴物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外墙保温材料能够较好的于墙体服帖。不仅仅如此,施工人员还应当及时的对基层墙中间松动或者风化等部分进行相应的清除工作,在完成清除的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再使用水泥砂浆填充找平。在建筑物的基层墙体的表面不够平整,使得墙体不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设计说明用水泥砂浆对墙体进行找平。

2.2 关于粘结聚苯板的使用

施工人员应该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在经过平整处理的外墙上沿着散水表格用墨线弹出散水及其勒角水平线,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平整。当建筑物施工需要设置系统变形缝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在墙面相应的位置弹出变形缝及其宽度线,标出聚苯板的粘接位置,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关于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分析

建筑墙体保温技术有内保温、外保温和夹心保温之分。不同的保温层起到的相应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外保温可以改善室内居住环境,提高墙体隔热保温性能,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含量更高,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室内住房面积,并且还能够加强建筑物墙体的防潮性能,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室内建筑材料发霉、滴水的现象的发生,延长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外保温的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用于新建建筑,还可以用于空调建筑、采暖建筑、旧房的节能改造等。

建筑物墙体外保温可以避免产生一定的热量。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在采用相同厚度的保温材料情况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约五分之一,这就使得建筑物墙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当建筑物采用了外保温的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内部的砖墙或混凝土墙就能够受到一定的保护,室外气候发生的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引起墙体内部发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的现象产生在外保温层内,这样就能够使内部的主体墙在冬季温度提高,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湿度,通过这种外保温的施工工艺,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变化较为缓慢,并且能够减少热应力,这就会大大降低主体墙产生裂缝、变形、破损的概率,并且会加强建筑物墙体以及外墙保温材料的寿命。

二、关于外墙外保温施工具体方法分析

1、关于外挂式外保温技术方法

在施工中,一般施工单采用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就外墙材料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成本较低,从而促使了聚苯板的保温材料在外墙保温外挂施工工艺当中的广泛使用。施工工人在使用外挂技术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粘接砂浆或者是一些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施工工人再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建筑物外墙的装饰面。还有另外一种施工工艺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施工人员将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这种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并且施工所需要的工期较短。

2、关于一次成型技术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在采用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成型技术的时候,主要是施工工人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浇注混凝土,使得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这种施工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为其解决了关于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因为这种施工工艺的特殊性,使得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这就会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并且缩短了施工工期。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人将单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进行相应的连接,并且主要依靠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以及斜插钢筋、L 型钢等与混凝土墙体的锚固力,大大提高了钢筋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结合性能,这样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能够得到较大的保障。而且在冬季施工时,利用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围护保温措施。但在施工人员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连续浇注,否则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聚苯板在拆模后出现变形和错茬,影响后序施工。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大量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能源的消耗水平,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节能环保的作用,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大力支持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外墙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并且技术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于外墙保温技术以及材料的改革,从而能够更为科学的提高建筑物外墙材料的保温效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组织结构

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业主满意的、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以低成本管理获取高经济效益。这就促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科学、经济的管理手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带动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有的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均在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我国建筑业只有。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十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个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在项目的开始?要保证风险承担者对于他们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有统一的认识。经常满足一个预定义的进度安排是唯一明显的成功因素?但是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得指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取得特定用户满意程度?淘汰一个高维护需求的遗留系统?取得一个特定的事务处理量并保证正确性。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即形成差别化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与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筑业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必然带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推动产品?生产?结构变化。从组织结构调整看?当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后?垄断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本社会化?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企业之间协调、联合的产物。垄断是科技革命基础上资本与生产集中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垄断结构而言?从理论上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几种类型。垄断竞争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等等。垄断组织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也在价格、质量、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有威慑力竞争?关键要提高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行管理工作?并使垄断组织不得不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节 能;改良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业的发展更加的活跃。但是在建筑施工的同时,能源浪费的情况也愈加的严重。做好建筑行业的节能,变成现代是建筑业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只有做好基于节能下的建筑施工,才能使建筑业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在这种形势之下应该如何发展节能建筑,如何改善施工技术呢?

1 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的意义

城市化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建筑施工。但建筑施工却并非完全的适应现代社会,能源浪费在这个行业逐渐的显现。在建筑行业对节能施工技术领域越来越重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技能技术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了建筑行业由传统型向节能型的转型,能够有效的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由于建筑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它不可以像其他行业一样能够快速的实现转型与变革,但并不意味着建筑施工不需要进行节能改良。建筑施工的节能改良是迫切的,建筑业是一个耗能非常大的行业,所以做好建筑施工的节能对于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非常有意义的。节能并非仅仅是资源上的节省,还直接影响到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问题,例如,在建筑施工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其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是有重要意义的,也就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使建筑业逐步成为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建筑行业纷纷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设备为建筑工程的节能建设做好工作,来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了我国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 节能要求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

2.1 对建筑选址进行合理规划

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的时候,选址一定要考虑当地的水质地形气候等环境因素,尽量不破当地的生态平衡为,使整个建筑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中去,使建筑的通风性能保持不错的状态,进而降低住宅冬季采暖负荷,并且有效的降低能源损耗。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施工的过程中房屋中的主要房间应该避开冬季风主导风向并且尽量与当地夏季风主导风向保持一致,这样做的母的是使建筑物夏季降低太阳辐射热,冬季提高太阳辐射热。所以由此看来做好合理的选址规划是非常的重要的。

2.2 节约材料方面的改良

由于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规范体系技术标准,所以就导致材料质量相差很大而且建筑材料在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材料的成本控制得当能够节约很大一部分资源。现在为止对于废弃建材的处理一般是直接遗弃,这样处理非常不合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投入,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废弃建材循环利用细系统,一方面降低废弃建材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也能对加大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节约。

2.3 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粉尘污染,各类材料的使用以及设备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此外,道路扬尘以及材料的堆放也会产生粉尘,这些粉尘会飘扬在空气中,这就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为了控制粉尘的污染,就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预防,就目前的技术现状来看,喷水是最为常用的控制措施,因此,在进行高粉尘作业时,就需要使用湿法作业,采取该种方式即可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此外,也能够将一些绿色施工方案引入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容易产生粉尘的材料,要进行封闭覆盖。

2.4 节水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所以对这个行业中适应的水资源的节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保证水的循环使用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状况产生。对现在建筑施工过程的现状进行调研可以知道,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浪费了水资源的同时还会给建筑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比如对基坑的排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然后作为施工养护水和场区降尘水使用;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供水管道和供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若发现渗漏问题,尽快进行处理还要加强施工现场水资源的控制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5 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

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是非常的多,常用的墙体绿色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其分别为烧制品、蒸压制品与胶凝制品。现在随着技术的应用为了保护耕地节约能耗,烧制品中曾经应用最广泛的粘土烧结砖已经禁止生产,取而代之的是空心砖,相比较之下,空心砖这种材料有很多的优点比如体积较大,自重较轻,砌筑等。使用这种建筑材料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蒸压制品中,石灰与沙子为原材料的较多,这两种材料能耗低,对环境的污染小,并且材料的放射性低,在建筑领域中被普遍应用为了增加建筑物的节能性,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墙体材料中应用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的使用能够提升建筑物的隔热性保温性和抗渗漏性,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采暖能耗。而模网混凝土也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与抗压性能,将其应用在建筑物中也能够提升建筑物的隔热与保温效果。以外墙保温材料来看,常用的节能环保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与岩棉,岩棉的纤维柔软、细长,有着良好的绝冷与绝热性能,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有着导热系数小的特征,也具备保温与隔热的双重功效,能够提升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效果。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脚步愈加的迅速,相对应的现代化城市步伐的加快,这样也就预示着建筑业在工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能源消耗。随着建筑能耗的迅速增加,并且绿色节能的理念正在逐渐的深入人心,所以建筑结构节能降耗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也是能源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建筑既能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不带来过量的能源损耗,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当地自然条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节能改良,把好建筑施工质量关,为人民提供一个更加经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定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现场施工可以发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这三个方面,因此,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施工中容易发生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施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参与一些混凝土浇筑作业,如隐蔽工程(钻孔灌注桩)、桩问系梁(承台)、墩柱、盖梁以及主体混凝土作业,通常采用的一般是现浇法施工。在施工当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浇筑工艺,都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如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出现流动性较大或较小的问题。当流动性较大时,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施工人员会在现场监督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浇筑影响施工质量:流动性较小时,部分施工人员会采取在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罐里面加水的措施,便于振捣或浇筑,同样会影响施工效果。对于这种情况,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制止,因为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正常的工作特性,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分层、泌水,甚至发生离析现象,从而造成工程经济损失或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对于现场施工,特别要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更应严格控制其混凝土工作特性,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凝凝土质量问题的产生现象和原因

水灰比不合适。在固定的用水量的条件下,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多)时,会使水泥浆变稠,拌合物流动性较小;若加大水灰比(减小水泥用量),可使水泥浆变稀,流动性增大,但会使拌合物流浆、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必须配备合理的水灰比。

水泥浆的数量不合适。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包裹在集料表面并略有富余,使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越多,流动性越大,但如水泥浆过多,集料则相对减少,将出现流浆现象,拌合物的稳定性较差,不仅浪费水泥,而且会使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若水泥浆用量过少,则无法很好的包裹集料表面及填充其空隙,拌合物宜产生崩塌现象,失去稳定性,因此,拌合物中的水泥浆数量应满足流动性为宜。

水量过多。实践证明,对塌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单位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流动性增大,但硬化后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孔隙,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用水量过多,会使混凝土产生分层、泌水现象,反而降低工作性。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应根据混凝土流动性来确定单位用水量。

砂子比率。砂率反应了粗细集料的相对比例,它允许混凝土骨料的空隙和总面积。当水泥浆用量一定时,砂率过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增大,包裹砂子的水泥浆层变薄,砂粒间的摩擦阻力加大,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砂率过小,虽然表面积减小,但由于砂浆量不足,水泥浆除填充石子空隙外,包裹在石子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变薄,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小,同时由于砂量不足,也宜导致离析、泌水等现象,影响工作性。因此,砂率有一个合理值。在水泥浆用量一定时,能使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又不离析、不泌水时的砂率,即合理砂率。

水泥的品种和集料的性质。水泥品种不同,达到标准时的用水量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稠度用水量最小的水泥,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大。通常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虽大,但黏聚性差,宜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黏聚性最好。在相同用水量的条件下,集料表面光滑、形状较圆、少棱角的卵石,所拌制的混合料流动性大,但强度较表面粗糙、有棱角的碎石低。

其它因素。包括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某些外加剂,可在不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行。还有温度与搅拌时间的影Ⅱ向。温度越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蒸发越快,流动性越小,温度升高10℃塌落度大约减小20—40mm,夏季施工时必须注意这一点。另外搅拌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若搅拌时间不足,拌合物的工作行就越差,质量也不均匀。所以规范规定最小搅拌时间为1~3分钟。

改善混凝土质量的技术要点

适度使用添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符合不同的使用要求。

有效调节混凝土的构成比例。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工作性。

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由于振捣效能的提高,可降低施工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

结论和建议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监测技术;施工期

1沉降监测的基本要求

1.1 仪器设备、观测者寮质的要求

依据工程测规范, 沉降监测工作精度要求较高,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P10一1P20,并能反映出1一2mm的变形量,故沉降监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必须使用高精度锢瓦合金水准尺。观测人员必须接受测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 熟悉测理论, 并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及具体工作情况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进行监测工作,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1.2 变形监测观测周期的确定

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工作对观测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监测工作的首次观测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 否则沉降监测便得不到合理的原始数据, 因而使整个监测程序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数据资料。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每隔1-2d观测1次,在浇筑地下室底板后, 可每隔3-4d阳观测1次, 直至支护结构变形稳定为止而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建筑结构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 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1.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对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其变形监测点应埋设在支护结构的锁口梁上, 一般间距10-15m巧埋设一点, 在结构的阳角处和施工现场周边的己有建筑物离基坑很近的地方应加密设置监测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其主体结构的沉降监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且应埋设在基础底板上。

1.4沉降监测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侧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测量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者应固定每次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观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1.5沉降监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观测,以满足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要求。

(1)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线路的闭合差:fh≤0.30nmm。

(2)前、后视距:每站的后视距离、前视距离均不大于30m。

(3)前、后视距差海站的后韧醒巨离与翻卿巨离之差不大于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各站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之差的累计值不大于3.3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许差不大于0.5mm。

2沉降监测实施过程

2.1 监测步骤

技术人员根据编制的沉降监测方案及确定好的观测周期进行施测,首次观测一定要在变形观测点稳定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或有数层地下结构层,首次观测应从其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待其稳固好后进行首次观测。

2.2 监测结果的整理

将各次沉降观测数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计算出各变形观测点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

3 沉降监测几个技术问题

3.1 沉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问题

沉降观测时的施工概况记载是完整的沉降监测资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沉降观测中对施工概况的记载如工程的进展、施工条件的变化、工程荷载、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等,对分析整理和利用沉降资料,特别是当差异沉降量大于规定的要求时或阶段沉降量较大时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正确作出决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3.2 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技术指标问题

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是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若其点位选择不当,易受破坏或受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产生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成果的质量,所以必须特别重视沉降监测点的位置选择和埋没的深度等。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立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准点布设难以达到理想的建点要求。

第8篇

1.应有一定的美学基础与艺术修养

建筑装饰工程往往是建筑施工队的最后一道“面子”工程,它的最终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业主在使用时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就能将技术性与艺术结合,以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此外,装饰工程中许多分项工程的造型多是不规则的自由曲线,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放线时采用加密网络法,再按比便考虑尺寸,确定放样造型。我们承建的上海科技综合开发中心A楼大堂,其入口正墙装饰为树木造型,树干及枝叶均要求模仿其自然生长形态。因此,施工放线时均为不规则的自由曲线,我们仔细观察树木外形,体会树木生长时的曲线形式,先从造型、色彩上做小比例样板,经多方审核认可后再放大到现场施工尺寸,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对于这些,技术人员没有一定的美学基础与艺术修养是不行的。

2.应能熟练地使用相关电脑软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建筑装饰工程中许多本来由手工制作的工作,逐渐被电脑取代。特别是近年来建筑CAD、3DMAX等相关软件投放市场,使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在完善图纸时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评介建筑装饰工程的优劣,往往是一句话,即效果好不好,而体现效果好不好主要是在效果图上。以往即使采用马克笔等快干性绘图工具,也要3d左右,如果采用水、水彩等湿画法,往往需要5-7d,现在采用绘图软件,当天就能完成。有这样的效率,当然谁都会满意的。根据我们的经验,装饰施工单位只能拿到平、立、剖面图,效果图只能业主。所以一旦遇到工程变更,效果如何就难以掌握了,这时如能让业主看到变更后的效果图,既使业主心里有了底,体现了施工单位的服务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养。

3.应能了解各专业工种施工工艺

装饰工程多是工期紧、分项多、头绪复杂、与各专业工种交叉作业多,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巧妙安排。例如在装饰顶棚时,封吊顶面板前,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弱电、强电等专业工种在顶棚中的管道、桥架、电缆是否已经隐蔽验收完毕;面板嵌缝刷涂料前,各种TLN(灯具、临控、广播、设备检修、空调送回风口等)是否已处理好,装饰墙面时,墙上的开关插座是否已布置到位,门窗的实际尺寸与洞口尺寸是否已考虑了饰面材料厚度因素,地坪饰面是时是否已考虑了泛水坡度和地插座、地灯等相关内容。上述问题如稍有遗漏,便会影响装饰准备果与工期。因此,装饰施工技术人员是总协调员,必须对各相关专业工种施工工艺有较深的了解,才能使整个工程装饰阶段的施工有序的运行。

4.应有更快地接受新技术的头脑

建筑装饰工程中,因其材料种类和施工工艺众多,难免会遇到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施工人中必须提前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化这些新要求,才能完成新的工作。

我们在上海的中央公寓装饰工程施工时,就遇到将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做成曲面的情况。对此,我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向专业人员请教,采取了如下方法:

(1)加密竖向龙骨,将竖向龙骨间距由400m加密到150mm。

(2)将水平方向38系列贯穿龙骨改为75系列沿地龙骨,每小段长145mm,每端用双铆钉柳固于竖向龙骨上,这样,根据积分原理,由许多小段直线龙骨首尾相连形成曲线形水平龙骨。

(3)将原设计的2道水平龙骨改为4道,形成补强骨架。

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1]。但是,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不算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settlement observation):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2.2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2.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要求

建筑物随着楼层的不断增高,负荷也在不断增大。对于沉降的观测精度要求比较高,为了能够精确地反应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我们对于仪器的选择也是要求比较高的。我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该小于形变值的1/10-1/20,水准尺我们最好选择锱合金水准尺,它对于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我们选择塔尺,应该使用第一段标尺。我们对于观测人员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仪器,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观测方法。

2.2.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个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2.2.3 观测点要求

观测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所以我们要选择最能反映沉降特点的位置作为观测点。通常我们会把建筑物纵向和横向的对称点,作为观测点,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一般规定为15-30之间,这些点的选择要确保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物周围。一般情况下,在图纸上会标明专门的观测点,我们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在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各施工阶段对于观测要求,尤其是在装饰阶段,墙或柱子的装饰面是否会挡住观测点,从而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的意义。

2.2.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2.2.5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2.2.6 沉淀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在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第二,前后视距≤30m;第三,前后视距差≤1.0m;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3 结束语

沉降观测的时候,要严格根据测量基本要求进行实测,在前后观测的时候要选择同一把尺子,避免尺子的不同造成误差;每次观测都要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在观测的时候要确保每次观测的环境基本一致;如果建筑物的沉降每天发生变化,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采取相应措施。只有切实做好高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