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8:03: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教材 创造性 教学设计 重构 对策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1、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服务类专业学生女生偏多,语言基础相对好一点,但是工科类的学生,很多学生连基本的26个字母拼读都存在问题,更别提英语口语的表达和听力。所以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讨厌英语。
2、中职英语教材内容拥有共性,缺乏个性。新版的中职英语教材内容配入了大量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科学化、实用化和生活化,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学生个体和教师教学理念、水平、经验等的差异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实现了其共性,而没有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实现其个性。
3、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缺乏创造性。很多老师觉得现在的教材进行了新的革新,不用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按照教学要求执行教学就已经足够了。于是照本宣科的现象还大有存在。
二、国内有关中职英语教学的现有研究基础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程晓堂,2002)笔者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以下观点:
1、合理利用其它资源,拓展教材内容。①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利用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图像等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材料,并能通过不断输入大量的信息,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②开发利用学校的其它资源。如通过学校的广播经常播送一些英文歌曲和金华英语常用英语900句等,让学生进入阅览室或图书馆寻找英语报刊杂志。
2、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现在的教材内容为生活和职业场景中出现的真实材料,已经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了,但是由于学生语言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等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勤于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生活因素,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境,开发和利用这些实际的生活资源,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活化。
3、设计游戏情景,教材内容。“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有交际性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游戏情景,这样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和情趣,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起一个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重构教学内容的教学尝试
结合以上的理论研究,笔者结合浙江省职成教教研室编《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Directions的具体教学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笔者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异构,模拟实际的生活场景,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共同合作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路和指路的问题,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练习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Step I:Warming up
Daily greetings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
(Since it is a sunny day, would you like to play outside? Let’s go.)
Who is she ?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视频插入)该处插入一段学生问路视频,为学校校门口实景拍摄,片中角色由高一届英语专业两位学生扮演并进行对话。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场景,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触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了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加生活化,更加自然。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可能实现的。
How can we help her?
Where does she want to go?
Where is her dormitory?
Let's find her dormitory on the map of our school.
Activity 1
Matching: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places.
通过最简单的日常语言对话,来降低学生参与交际的焦虑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巧妙语言诱导,建议学生到教室外享受阳光,一来投学生所好,二来激起学生的好奇,今天老师怎么会让我们出去玩?实际目的就是通过三言两语,使学生进入教师设定语言环节,即遇到一个到校新生,以此来引出给新生描述教室,寝室所在位置的学习目标。并且将学校的平面图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在旁边配上学校主要建筑物的实景图,这样通过熟悉和形象的建筑物的描述自然引出dormitory、gym、teaching building、office building、playground等词汇。从而对Section A部分所学词汇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1中设计让学生动手参与图片匹配,当学生触及图片时,图片自动放大,若图片放置位置正确,图片定位,如果放置错误,图片将自动回到原位,该处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学生喜欢的Game 方式动手,不仅动手匹配了图片,熟悉了校园平面图,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巩固复习了已学过的词汇和学习了新词汇,使词汇学习不像传统教学那么枯燥。词汇学习显得如此自然。
2、进入情景,探究问指
Step II: Position Description
① Presentation(Read the map of the school and help the new comer find the dormitory and teaching buildings.)
Which dormitory does she live in?
Where is it (Dormitory 3)?
Dormitory 3 is (between) Dormitory 2 and Teaching Building 1.
Dormitory 3 is (on the left) of Dormitory 2.
Dormitory 3 is (near) Dormitory 2.
Dormitory 3 is (next to) Teaching Building 1.
② Drills :
Where is the super market?
The super market is opposite Teaching Building 2.
……
③ Pair work(学生练习):You are asked to practic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Student A:Where is …….?
Student B.:… is ………?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表示,让学生复习描述位置的介词:between, on the left of, opposite, near, close to.小组活动达到口语的反复操练,为下一步活动做好语言技能的基础准备。通过展示校园平面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描述校园建筑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语言操练的有效性,减少语言学习的其他干扰项。
Step III:How 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
Praise students that they did a good job, so they can get bonus to watch a short flash.
(Show a short of flash)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tudent: One is asking the way and the other is giving the directions.
A:Where is …..
B:I want to go to……
A:Walk along……
教师对学生的操练活动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并给予学生观看Flas片的奖励。目的是引领学生进入问路和指路环节。用Flash 动画片进行对话示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和操练,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Now I am at the school gate. Who can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playground?)
①-----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playground?
----- Turn right, please
②----- Excuse me ,where is the school clinic?
------ Turn left, please
③-----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office building?
----- Go straight ahead/go down the road please.
借助学校平面示意图,引出新知识点Turn left, please. Turn right, please. Go straight ahead, please。利用校园平面示意图,以及箭头指示,对语言知识点进行逐条直观教学,图表框内标出句型知识点Where is the ……?How can I get to ……?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语言点的动态显示,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仍然是直观的图示,突破了语言教学的难点,即对复杂路况的清晰描述: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turning/traffic lights/street/在第一个十字路口/拐弯处/交通灯/ 街口左转.有了直观地图,语言难点得以清晰凸显,比传统的说教更加让人容易掌握,记忆深刻。
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Step IV Problem Solving.
Game (Treasures seeking)
Situation:
Somebody hid some treasures in someplace in our school. Your classmates know where they are. Please go and ask for the way to the treasures.
Activity3: Student A: Asks the way
Student B: Gives the direction
Student A: Draws the route on the map
Student B: Judges whether the route is right.
If it is right , Student A wins one point. The one who gets the most points wins all the treasures.
Make a dialogue as the following?
A:Excuse me, …….?
B:Turn left ……
此处的校园平面图换成了校园立体图,有草有山,更加增强了寻宝的神秘气氛,使语言背景更加真实化,活动3的寻宝游戏,旨在通过设定任务,以竞赛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与同伴练习问路指路的对话。由于设定了情景,谁获得的分数越多,谁就可以获得所有珍宝,刺激学生寻求最大限度的练习,同时为了保证语言练习的质量,要求学生在完成问路的同时,还要与同伴互动,听懂指示方向,画出路线图。此处语言使用环境虚拟,但是语言真实。
Activity 4 Enjoying the Life in the Downtown
Situation : You have got so many treasures ,so you decide to enjoy your life in the downtown of Jinhua. 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to the hotel, bank, KFC, coffee shop…….
Please ask the way and give the dir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map.
承接上一个话题,学生在校园内找到诸多珍宝,因此学生要到市区享受生活,但是又不认识路,根据闹市区三维图,做出对话,语言学习到此真正进入到语言的实际运用。运用课件提供闹市区的三维地图,让学生看到了熟悉的金华八一街,中山路,婺州公园,人民广场,肯德基,咖啡屋,银行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得以提高,语言使用环境更加清晰真实。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成为可能。(基础不太好的班级或就业班级这个环节可以省略掉。)
4、课外拓展,大胆使用
You are asked to fulfill the task of asking the way and giving the direction in English in the campus with someone you don’t know.
通过对该部分内容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和拓展,并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构中职英语教学内容 ,是一项需要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为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努力。
1、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异构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整合,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构建的效果。“同课异构”的活动已经在我们身边实施了,教师应该多参加这样的学习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2、需要扩大教材的弹性空间
在教材的编排上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生活化,让教材给教师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和弹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好能编排自己的校本教材。
3、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应该制定一些政策方案,多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重构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力提倡课改,努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以形成创新教材内容的这种氛围。
参考文献
[1] 胡娟娟.活用初中英语课本[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第26期
[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关键词:时间分配 教学 效率
一丶以学生为主
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丶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丶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创设。
总之,政治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的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教师掌握好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备课准备,以学生为主,就一定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成功,有收获,但也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有时课堂上学生交流合作,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调控,出现少数学生凑热闹,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又如有少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在困惑中思考,先进的教学理念固然是好,但也要分析学情,分析班级学生情况,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去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思考中求创新,课堂教学生活化为交际生活而学英语,做到语言为生活服务。例Good morning,please,goodbye,Good afternoon,Good night等,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英文名,平时与学生交流时,直呼英文名。在生活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变机械的传授知识、空洞说教,为情境化的熏陶,让学生在课堂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主导作用是点拨、指导、解惑、引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作好学情分析,设计好教学流程,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优补差,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尊重小学生的公平性,尊重小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发小学生的潜能优势。课堂上以课本为本,因为课本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文本,新课程倡导跳出文本,并不是不要文本,跳出文本首先是基于文本,因此,实施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钻研教材,逐步掌握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直面课本,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陌生文本的能力,促进英语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师生互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如录像、CAI、制作课件、图片、录音机等,教表示家庭成员词汇时,要求学生带全家福照片,让学生互相用英语介绍自己家庭人员及职业;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说出不同颜色;教表示食品饮料词汇时,师生互相拿出饮料、食品,进行对话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往往在音乐声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在动感画面上触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习惯,让学生探索英语的奇妙,从而大大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英语,融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情境化的实施策略,挖掘生活化的学习资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树立大课堂教学观,设计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如购物交际情境,分角色扮演到商店实际演练。提供所学习的句型:Can I help you? Some … , please./ I’d like some … How much is it/ are they? …yuan , please.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编排对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又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汇后,老师发给各组red, yellow, blue三种颜色,学生到店里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学生)围绕“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店主拒付,让顾客重新再选,同时在校内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英语表演,小品,猜谜等。由一学生做表意动作,模仿某一动物的表情或动作,另一学生用英语说出是什么动物,把所学知识迁移拓展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鼓励学生与家长之间用日常英语用语进行交流,如妇女节、教师节、儿童节等节日临近时,教学生用“Happy Women’s Day”, “Happy Teachers’ Day”, “Happy Children’s Day”等为母亲,老师和同学送去祝福,还可以在家中房间里家具、物品贴上英语标签door, window, table, TV等。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实物,如英文广告词、英语商标等。通过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网络,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内容;初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10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众所周知,人物文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功底都可以打下坚定的基础。所以说使学生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呼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育应该需要走出课堂,让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紧密联系,只有如此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目前,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沿用的还是单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信息传播,这种教学习惯难以被新型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为了推广这一高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职员工深刻地意识到该理念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在课堂中有效地应用。本文主要阐释了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思考的可操作性与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含义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的初中教学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倾向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思考。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在生活体验中深刻理解文本含义。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堂语文课,教师切忌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机械地、格式化地讲解。要注意学会引导,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想法。要让他们真正地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可否认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现实中并没有被广泛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发掘适合自己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能力,锻炼个人的自我思考能力。与此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建立学生主动实用知识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困难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寻求答案,在思维逻辑的末端层层梳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实办法,思维的肌肉就在一次次的撞击中变得强健起来。更为重要的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更愿意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吸取知识,所以该教学方式获得了较多学生的追捧与认可。
三、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操作建议
1. 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
倘若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广泛推广,获得教学工作者的认可,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想桎梏,建立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要死学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思考文本中所遇到的知识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且锻炼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留意寻找有价值的经验,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语文知识在本质上就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将文本置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之中,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突破死读书的藩篱,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调动多种教学方式,不再仅仅采用学生被动听课的呆板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寻找到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2.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在措施方面具有更多的创新性与新颖感。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知识学习,再把握这一教学核心的基础上需要注意实施方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还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切实感受中理解文本人物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层层解读,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问题。在情景再现教学法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为了将生活化教学更加具体生动化,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比如,当教师讲授到节假日方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亲自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了解特定节日的名族传统文化,在观赏中理解节日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这些亲身感受绝对是课堂教学难以提供的。
语文作品是生活的提炼总结,是作者在经过生活的洗礼之后所得出的经验总结,或感叹世事或教导世人,但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将课堂内容置于特定的环境背景中,能够帮助学生鲜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似懂非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定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在诵读课文时放一点轻音乐烘托氛围,引导学生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中联想自己父亲深沉无私的爱,酝酿情感,以更加投入的状态进入文本的学习之中。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时间分配
怎样在物理课堂上有效合理地分配时间一直是令初中物理教师困惑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修养和有效课堂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者,学生与教师是合作关系,师生配合才能使教师课程有效地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行为决定了教室里会发生什么、怎样发生以及会产生哪些影响。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是每位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领悟程度都一样,那么我们就要针对领悟程度高、能快速投入到教学课中去的这些教师进行有效培养。
第一,培养精讲精练型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的,就要抓住其中重点,对学生的讲解要少而精,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第二,科学迅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遇到抽象内容,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学中的奥秘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开发学生动脑,还能让学生动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给予奖励,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也带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有人说,初中课堂管理是为了保持课堂秩序,从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恐怕这些都不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有效管理是为了教师有效地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学生才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那么做到这些就要与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榜样,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做人上。课堂张弛有度,严明纪律,把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二、物理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一)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国家法定规定每节课堂教学时间是45分钟,怎么样充分利用这45分钟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呢?教师在这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1.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把下堂课要学的重点用彩笔勾画出来,遇到要做实验的,自己尝试,然后对自己预习过的内容进行回想,这篇章节主要说了什么,哪些是重要的,不能解答的自己要记牢,教师讲解时认真听。
2.培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也要改变自己讲课的节奏,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引到文章中重要的部分,要是效果明显再慢慢地转到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随时掌握课堂中学生的变化。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怎样有效安排一节物理课才是教师应该重点分析的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突发性状况都是不可以预知的,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时间要就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我们做一个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实验过程前教师就应该把实验中需要的材料吩咐下去,以免占用下节课讲课的时间。在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实验观察、对比实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组讨论和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合理掌握时间,每一步骤怎么安排,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要求教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掌握安排。如果学生突然对这个实验感兴趣,又有进步一研究,那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学生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考虑的范围内,开展小组活动不但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促使学生开发思维。
(三)利用好课外场地
有一些重要的课程我们不能在室内完成,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课外场地。如,对地球、月亮、太阳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天气的观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分析等这些都要学生进行户外操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分配是以小组还是以个人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推敲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报告,在班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根据所要教的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资源、学生个人素质等具体情况,拟定相对应的方案。
2.教师在设定研究题目时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逐步往深引入,开发学生活跃思维,了解学生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来组织活动,提倡节约材料、就地取材的实验进行研究。
3.在探究活动中,如果教师指导得多,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开放性就越弱。怎样处理两者之间平衡的关系,对学生能力培养很重要。
4.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这期间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创新。
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时间的分配要合理化。专家曾指出: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大约是在一节课开始30分钟左右。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间,把知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这不但可以避免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沈翠莲.教学原理与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优化设计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28-010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发展过程。离开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显得低下。新课程强调将生活引入化学课堂,将化学学习和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将化学课堂的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多注重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平时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化学呢?我觉得应该从学生擅长的理论知识入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化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化学动手实践的能力,以真正顺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课程改革目标。
如高二化学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时,可向学生讲解NO、NO2是大气的污染物,而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即使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问题,同样的也可利用化学反应来解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重视实验演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中,包含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氯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加强理解。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我们不仅从用途中区分,“碳酸钠”可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以及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理胃酸过多等。在学习时,我们更要注重实验的演示,掌握鉴别方法,如(1)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2)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相应多的试剂为碳酸氢钠,另一个为碳酸钠;(3)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试剂为碳酸钠,另一个为碳酸氢钠(特别注意:此方法必须取极稀溶液)。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Cl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实验验证。实验:(1)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NaHCO3溶液;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纯净干燥的Cl2,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探究。然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重视实验演示,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进实验装置,提升实验创新意识
摘 要 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进入强化推进阶段,在体育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体现了体育素质教育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但初中阶段体育必须经过中考,而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体育 课堂 教学 内容 选择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得到了协调性的发展和提高,并且课程改革开始进入了二次改革时代。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教材相对开放,知识面广。体育教育教学是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注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体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确保全民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不断提高。
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它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它是新的课程标准目标理念是不是能够全面贯彻实施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首先,课程标准和大纲比较,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只是提出来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体系的内容框架。给老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留有充分余地和空间。其次,从教学课程理念来看,我们的教师即是课程的参与者,同时又是课程的选择者。在这些课程的设计选择过程当中,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他还是课程的一个创造者。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要求老师从课程意义上认识为什么来教这些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更有利于把握整体的课程目标的标准。把握目标、把握具体的内容。只有从这个层次上来认识课程,在具体指导教学的时候,对于他更好的实施课程,更好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校、学生、师资的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无论是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都应该从基本的知识开始,只不过随着年纪段的增加,教学内容的加深,基础的知识在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以新的观念,增加对学生有益的内容,增添学生喜欢的、反映时代特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于学生今后系统掌握一两门甚至更多一点技能的。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定要做到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基本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6、均衡性原则;7、实际性原则;8、自主性原则。
四、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的效果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是本人在选择性内容实施教学与非选择性内容教学的效果调查和成绩对照:
(一)效果调查
选择性内容实施前(201班为实验班):
(二)成绩对照
选择性内容实施前:中段测试(201班为实验班)。
选择性内容实施后:期末测试。
从以上的调查和成绩对照看:1.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实效性。从效果调查来看,201班实验班在体育爱好、体育特长、体育成绩的提高比例远超过202班非实验班,选择性体育内容教学积极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真正实现了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2.选择的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这学期在选择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选择性教学内容,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达到共同提高,增强身体健康。3.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上两个表数据中可以看出,针对性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实施,对学生的个人体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体育特长,兴趣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增强。
由此可见,实施针对性选择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能更有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此项实验只为各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而作为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提出以便共同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一、以学生为主
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学内容 选择原则
笔者曾于2010年发表“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一文(《地理教学》2010年第16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几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发现彼时的观察存在着视野狭窄等不足。如今,在课程实践的背景下检视,可以发现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不少问题。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模块2中的“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以下简称“人口迁移”)教学为例加以阐述,相对于前文,关注点更为集中,对背景考察的视野更为广阔。
一、“同课异构”之后的追问
近几年来,基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与考察分析的标本。新课标背景下,同一具体内容标准取代了以往的同一“课题”,为参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老师们所共同面对。比如,在我县组织的高中青年教师优课竞赛活动中,参赛老师面对的只有比赛主办方所提供的“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参赛老师有10天时间去完成各自的教学设计。
以往比赛,为了解教师个体在课程理解水平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方面的真实情况,往往都是临赛前才公布“课题”,将了解参赛者独立教学设计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次打破常规,提前公布是为了让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课程资源、素材等,避免以往出现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雷同的现象。虽然,从比赛公平性来说,可能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外人参与的“集体智慧”成分在内,但是这次活动的目的不单是要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等次之分,而且更主要的是借助比赛来实现地理课程实践中新理念、新方法的普及与推广。从这个视角来考量,多数参赛老师算是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经过充分准备的老师们没有让大家失望,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异彩纷呈”来形容,真正体现了比赛活动“异构”设计的初衷。
出于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教学研究意义的重视,笔者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观察、及时地记录,而且在活动过后仔细地翻看听课笔记,对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细节进行回忆、分析、反思、小结。总体上看,每节课在知识内容、教学素材、呈现方式、教学方法、情境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撇开教师素质、方法选择等个体因素,仍可以发现包含上述五方面在内的教学内容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内容的适切性不足;内容的地理性不突出;内容空洞、庞杂,不够具体;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由此引发这样的追问:在新课程倡导并鼓励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同时,教学内容选择的自主性有没有“边界”?这种选择的自主性会不会影响到课程内容的“规定性”?如何处理好自主性与规定性之间的平衡?总而言之,就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概念的理解
地理内容的选择与实施,一般有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分别对应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因此,对教学内容概念的理解往往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相联系。
课程内容的概念有宏观与微观理解两种,其中微观层次的理解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本文所指即基于微观层面的视角,具体到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地理方法、地理学习的态度等要素。其中暗含了结构化的思想,比宏观层面的理解更为深入。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表述,不能轻易改变,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规定性”。其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
如果说课程内容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教”,即教学素材搜集与组织的问题。地理教材不仅为教学准备了充分的素材,而且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这些素材进行结构化组织。这些教材内容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介,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非对象。在素材之外,教材内容还为教师教学提供基本的操作框架、步骤和方法指引,以及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引。换言之,教材不仅要方便于教师的教学,而且还要方便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的、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从社会文化、学科知识等课程内容当中选择并结合学生学习经验组织在一起的。按照时间尺度的长短,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本文专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活动的全部。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尽管重要,但不能直接作用于师生而成为学习的对象。教材内容包括一切有效地传递、体现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教学内容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和传递的一切材料和信息,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法处理的种种结果,它具备了教材内容所无法包含的内涵,涉及教师的主观作用,因此隐藏着种种不确定性。可见,从课程内容到教材内容再到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大片的开阔地带供教师自主发挥,教师也因此不得不面对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
虽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来源、选择的方式等做出思考,但是从平衡自主性与规定性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无疑起着基础的、核心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宏观上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首先有利于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这两大价值追求的实现,同时微观上又要为达成具体教学目标而服务。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紧扣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内容固然体现着教师教学的个性和创造性,但追求特色和个性也必须以“标准”为前提。因此,教学内容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不能离开课程标准这一根本的依据,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基本导向。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更有效地达成地理课程目标。追求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必须把握好相关课程内容的核心,选准教学内容,这应该成为地理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时的自觉。
比如在准备“人口迁移”的教学内容时,须对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进行认真的解读,从而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本“标准”教学的主要知识目标;而通过“举例说明”则体现的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能力目标的要求;对“本地人口资料”的搜集、分析过程,则蕴含着情感(对家乡的关心、热爱)、态度(严谨的数据搜集、分析态度)和思维能力目标。然后,围绕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体现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地理科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具有研究范围广、研究方法多、对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综合以及对如何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视等特点。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此,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紧扣人地关系主线,注意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还要突出观察、研究的地理视角。
在“人口迁移”教学内容选择时,应当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人口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导致人口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即人口迁移)的地理背景。比如2014年6月份伊拉克内战导致的难民潮,因发生突然、短暂而容易被学生察觉与理解。而在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农村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的变化,进而思考农村中的“人到哪儿去了”时,会因这种人口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缓慢而不易被察觉。这样也为学生研究、理解地理事象空间分布变化提供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对照。这些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更加容易、透彻,对地理科学本质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刻。
3.突出地理知识的基础性
地理科学与地理学科之间有着不同的性质。华东师大的陈澄教授指出,“地理学科的内容应该是地理科学中公认的基本概念、原理、事实和最近成果,并且地理学科的内容还受制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选择地理学科中那些基础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材料和学生可以接受的地理基本原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够“知其然”,又能进一步“知其所以然”。经由教学内容的学习,既促进了地理知识的生成与地理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学生将审视的目光从地理环境转向自身,从而实现地理意识与地理观念的养成。这种“基础性”已经超出了传统“双基”的范畴,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地理观念等基础素质也收纳其中。
就“人口迁移”的课程目标达成而言,人口迁移的定义、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应该是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这样的内容选择及其组织顺序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与整体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口迁移的案例也是本“标准”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内容,它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外地的,这要视资料取得的条件与使用价值等情况而定。强调地理知识的基础性,也是为了对选择的范围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避免它的“知识触角”一不小心伸展到其他相邻学科的领域内。
4.体现地理教学的思想性
吴传钧院士曾指出地理教育应当重视以下四个方面:地域差异性的观点、生产建设须因地制宜的观点、综合分析的观点和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其中人地协调是核心。这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了课程倡导的主要地理观念,其背后的“灵魂”就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它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思想,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地理教学应该在帮助他们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思想和地理观念。
以“人口迁移”的教学为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地关系在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比如选择那些因生态退耕而移民的案例,以便通过人口迁移前后的人类活动方式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对比,让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水平。
在强调思想性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那些具有地理思维含量的教学内容,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些内容应按照知识内在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组织起来,要体现思维的连贯性和探究的准确性,以引导学生按照思维的规律,有深度、有广度、有角度、有梯度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5.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地理新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另外,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尽量选择贴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身边的地理事象与案例;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使之生活化。如“人口迁移”的教学内容选择,应更多从学生身边的人口迁移现象入手。这个案例可以是某个学生家庭,可以是当地某个知名人士家庭迁移的案例,等等。
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学生就不会有陌生感和抽象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观念。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以教学内容选择为主的教学准备过程的重要性,它是课程内容的技术化和微观化,而且必须考虑与教学活动相适应。选择的内容既有具体的实例,也有理论模型的建构,包含了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思维顺序,通过案例说明观点,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促进科学精神、科研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