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4 18:03: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第1篇

一、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往往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和其他人交往,这样并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因为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合作的伙伴,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给学生寻找小组合作的条件与机会。我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时,课堂上不乏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景象,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2.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怎样使我们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互补性与主体性,这是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我为了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给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要求他们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同时,既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能融入小组整体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学生之间才能互相交流、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认知能力、动作能力一样,应该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加以系统的训练。”这句话说明了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它既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学习任务。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曾经提出了最好的教与学的方式问题,他认为提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通过和别人的思想交流与他人的合作实现的。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中的规律”一节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问题:摆2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棒?同学们这时自动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由于要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他们必须互相交流、交换意见。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促进所有学生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只有个别学生有被提问或者是上台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则无法参与其中。可是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和评价,极大地弥补了班级人数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心理、知识、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经常将层次相同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内,以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2篇

一、在进行交流的时候,首先是确立和人交流合作的态度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给学生合作的态度,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要注意听听他人的发言,注意在交流与辩论中,要学会和颜悦色,要学会表达的方式与方法,这些都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

在教学《倾听》一课的时候,我着重是先让学生小组发言,让学生在传话的过程中,不加以约束,当活动结束的时候,才提醒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自己认为谁听得最认真,从哪里感觉到的,当自己面对一个不认真倾听的人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在学生发言之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倾听是对于别人的尊重,在倾听的过程中也是与别人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二、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意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尤其是在一个社会细化性越来越高的社会中,只有学会了与别人合作才能生存下去,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程度。

我们学校有社会实践的菜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我进行了分组,其中一组是自己做自己的,无论是除草、背地,还是挖坑、播种都是自己独立进行,没有监督和合作。另外一种是进行分工合作,由组长根据工作量进行合理的分工,尽量缩小工作时间,只做单一的工作。

第二组无论是在工作效率还是效果上,都远胜第一组,在学生谈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就认识到了分工和合作的重要性。

三、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的分工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3篇

关键词: 短期国际交流 发展趋势 发展策略

目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成为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渠道。现阶段,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共享等。阿萨・S・诺尔斯(Asa・S・Knowles)[1]在《国际高等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国际教育交流,广义地说,就是跨越国界的为了某一教育目的的人员互动,特别是怀着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学者和专家的互动。”其中,师生互换、学者互访、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最直接的交流合作的形式。

1.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教育的国际化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趋势,教育的发展应适应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一批受过高等教育、掌握先进技术的劳动大军是加拿大在21世纪保持繁荣的唯一可靠保证。”

金泳三总统执政时期(1993.3―1998.2),韩国成立了教育改革委员会,此后三年多,通过五次总统报告提出了四个教育改革方案,金泳三提出21世纪的韩国人要具备的思想素质[2]:

很高的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存的人”;

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

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

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的“实干的人”。

充分的国际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首先,科学研究需要有高水平的交流。科研人员游离于国际学术界之外、闭门造车地做科研,往往导致重复别国研究人员早已做过的工作。这对一国的科学研究是极为不利的。通过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合作,我国的研究人员迅速地掌握了当今科学发展的动向与最新的成果,这对提高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国际学生给人才输出国和教育服务输出国均带来了丰厚经济回报。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师资源、教材设备、课程网络、科研能力、专业排名等都成为教育市场的稀有商品,学生成为教育市场的庞大消费者的同时,又因为教育的特殊性,也是教育市场的教育产品。全球化时代,教育国际交流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国国际学生回国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国际学生的高回国率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进力。教育服务输出国以美国为例,其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吸引了全世界大量优秀学生留在美国服务,为美国创造了大量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创造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打造优秀的国际交流氛围,将为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及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3]。

再次,国际学生的交流为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无论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还是海外学生来华学习,都会将富有魅力的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播海外,让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今发展的同时,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增进与中国的感情,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员来华学习。

2.国际交流现状

国际上一直非常重视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国际学生的引进与输出。以中国在美留学生为例[4],2000年以后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近年来日本留学人数稍有下滑。但以人口基数来看,中国和印度为人口大国,总人口量数倍于韩国与日本,而在美留学生人数相差不到两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1 中国在美留学人员统计

中国非常重视海外人才的输送,下图为近年来留学生基金委员会所资助的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年度汇总[5-6]。可以得出,从2000年资助留学人数2000人左右规模至2007年的12000人左右规模,增加至近6倍。国内在国际学生的培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图2 出国留学人数统计

图3 来华留学人员统计

3.短期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是我国教育国际化中的一种新型模式,而且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通常是由高等院校的有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学生管理、外事和相关院系挑选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去国外大学进行为期4~6周的学习。通过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学习重要性和学习精神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丰富了国内高等教育办学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

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时间短,循环快,见效快;

办班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

可以满足大学生、中学生或在职人员等不同层次的人利用假期来学习的需要;

学习与旅游相结合,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异国风俗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向往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走出国门,但由于工作、家庭、学业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进行长期留学,这时候,短期留学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4.短期国际交流的现状

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国外来华短期交流人员和出国短期交流人员的资助较少,下表为2010年国家支持出国人员比例,可以看出,短期交流、本科和硕士总和所占资助的出国人员比例仅10%[6]。

表1 2010年出国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

图4 出国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图

下图为2009年和201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留学人员比例,两年内所资助的短期来华交流人员比例也较小。

图5 2009年来华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

图6 2010年来华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

近年来,各高校对短期出国交流及短期来华交流支持力度较大,主要形式以暑期夏令营及国际班的形式组织,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各学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夏令营,例如土木工程国际夏令营。另外,学校开设了多门国外专家课程,例如《钢筋混凝土设计》、《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基本概论》等。

5.短期国际交流建议

现阶段短期国际交流发展迅速,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施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5.1有目的和有重点地选择院校

目前,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院校在选择国外学习交流大学时,不免有些不谨慎或盲目,比如选择去英美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学习交流的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专业知识的特点,甚至造成有些所选择的英美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还不如国内大学的专业水平,这样不能让学生和学校有更多的收获。因此,在选择交流对象时,我们应当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尽量选择世界一流的大学或与自己院校专业对口的比较好的大学开展学习交流[1]。

5.2短期交流与学校及科研项目支持相结合

短期国际学习交流的学费和生活费多由参加的学生自己负担。有些优秀学生想参加,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要做到能够让更多学生加入到短期国际交流中,就必须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的选拔,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奖助学金资助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交流经费,另外提供部分自费名额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这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研究生有短期交流需求的,可以结合有实力的导师科研项目中国际交流经费,鼓励学生做针对性的交流。学校应鼓励这样的交流,并与学校其他交流项目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业研究中,同时培养专业兴趣,一举多得。

5.3选派德才兼备的领队教师

领队教师是影响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在,大多数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是外语教师领队,间或还有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学生语言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无助于学生的专业学科交流和发展。因此,院校职能部门在选派德才兼备的领队教师时,应当加派学科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的综合知识,与学生和外国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并经常交流,了解教与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教与学能有机地交融和适应,并能详细、深入地探讨合作教学和科研的可行性。

5.4短期与长期交流合作相结合

在有些院校,参加学习交流的学生回国后就意味着这项工作结束了。其实不然。职能部门应当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参加短期国际学习交流的学生。短期交流毕竟有时间的局限性,鼓励机制除了能够实现对短期交流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的嘉奖外,也能够激发参加短期交流的学生的交流兴趣,为今后的长期交流打下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盛跃东,张昀.关于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的理性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0):108-109.

[2]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应答[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190.

[3]伊莉曼・艾孜买提.影响新疆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8(6):99-102.

[4]刘云.教育国际交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所受冲击及转变[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43.

第4篇

关键词:英语;习惯;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96-02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地球上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可见掌握英语的重要意义。再者,无论是深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英语。因为西方国家和美国,他们掌握着世界工业和科技的核心技术,而他们的语言就是英语。所以当前很多先进的文献资料和技术都是英文的,及时是翻译过来,也完全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只有掌握了这种工具,才能够在职场和学业中占有不败之地。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阅读、书写、交流等。

一、大量阅读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学生,尤其是不住宿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参加晨读。晨读虽然仅仅半个小时,或者是更短的时间,正所谓厚积薄发,如果中学六年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你的英语水平肯定和那些为了某些目的而去突击英语的人好很多。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产生语感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每一位演讲者,肯定都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同学们都很羡慕奥巴马的口语,其实奥巴马出生时对英语也是一张白纸,通过后天的锻炼,成就了今天的他。他的表达能力征服了很多人,他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他今天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阅读的积累[1,2]。

然而当前很多学校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被迫停止了晨读。认为晨读较之于讲课效果差很多,其实则不然,如果长期忽视晨读,学生的语感会逐渐消失。最近,在网络上看到有些学校为了给学生减负,取消了晨读。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失败的教学改革,这个改革者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因为他没有重视到阅读的重要性,片面追求书写能力,而忽视阅读能力培养,这是明显的功利思维。建议学校专门每天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3]。

二、书写习惯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至理名言,足以说明书写对于记忆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讨厌书写应用,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比较懒散,不愿意动笔;其次是部分学生认为书写太浪费时间,妨碍了他们学习其他知识。首先针对第一种原因分析,作为学生,懒惰是学业进步最大的敌人。如果一个学生改不了懒散的问题,那么高中如何度过呢?所以,让学生活跃起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后者来说,一些学生认为书写会浪费他们很多时间,不如把这部分时间节约下来去做题。这种学生很容易接受题海战术,但是他们也往往是最容易被困在题海里的人,不能自拔[4,5]。四川的学生和河北的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就存在很多不足。河北学生特点是典型的题海战术,题型没有明确的划分,无论什么题,只要拿到手里就开始去做了;而四川的学生,他们做题很少,因为老师将题型进行了合理划分,学生们学习和做题就很有针对性,做典型题。这两种教学模式下,会形成两种不同状态的学生:河北的学生做题方法不活跃,做题没有联想能力;四川的学生做题很少,脑子灵活,做一道题会联想到很多种题型。这就是因为教育者的思维传输给了学生,学生毫无筛选的全部吸收。

三、良好的合作意识

合作对于英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合作意识,会让同学们彼此之间打开心扉去交流。学习本就是一种交流形式,如果学习中没有交流,彼此都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真正水平,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真实水平。所以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我行我素习惯了,所以来到学校这种集体活动,他们很难学会彼此适应。而即使是合作,他们也都保持着自私的本性,没有一颗真诚的心去互相帮助。这也就导致了教学的畸形,缺乏合作意识,学生的内心深处彼此都有芥蒂[6]。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因为人的属性是社会的,学生最后也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所以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某学生在家中养尊处优,当他进入到校园生活后,才发现身边没有人对他进行特殊照顾,感觉自己完全孤立在这个社会中。在学习成绩方面出现了大幅下滑,生活上也变得一团糟。在经过教师正确指导后,让他把心态放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部分。后来,这名学生跟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在英语学习中,互相帮助。不仅帮助了很多同学,还把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弱项补充好了。这说明,在英语学习中,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四、交流的重要性

交流是学习应用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都设立英语角作为英语交流的一个平台。交流的形式有很多,但是主要以口语的新式来交流。在交流中,很多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英语的问题,然后进行改正。英语角如果有外教加入,就锦上添花了。学生与外教交流,可以让自己了解到国际外语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为了增加和外教交流的机会,他们还和外教互相交换小礼物,和外教做朋友。这些形式的交流,都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语感的形成必须经历长期的学习积累。阅读和书写也同样重要,听说读写能力每一项都不能缺少,否则就会成为英语学习的短板。

参考文献:

[1]蒋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浅探[J].文理导航,2011,(07).

[2]谭建平.阐述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和观点[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10).

[3]胡芳.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86).

[4]倪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5]张莉.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06).

第5篇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组织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能改进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提倡运用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甚至是常态课中,老师都喜欢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是一种摆设呢?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及做法。

1.利用"小组合作"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小组交流,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交流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交流,有了"小组合作"他们可以根据交流内容,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课堂"提高合作意识

利用"课堂",明确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到底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精心设计,引导运用小组合作的相关问题。以难易适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其合作的内在要求。

3.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虽然学生有了合作的意愿,并不一定能开展好合作学习,因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技能,我们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向,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方法"小组合作"在互学和助学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小组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进行合理搭配

在分组的搭配上我从学生的表现欲、表达能力、思维差异等几方面进行考虑。分组的搭配上尽量避免性格、思维方面悬殊太大的现象,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等因素,把学生编成2-4人的小组,这样在合作的时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以好带差,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因为我认为孩子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是相通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容易实现得多。教学中我发现表现欲、表达能力强的与弱的搭配在一起,思维敏捷的与思维迟钝点的搭配在一起又不能差别太大,相差太远,给他们之间的沟通就会带来困难。总之,分组搭配得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5.在探索实践中使教学相长

学生在合作中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是学生之间没有考虑的,甚至是一些教师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大家共同提出,在合作中探究,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6.能丰富"小组合作"的基础性理论

明确小组合作规则,加强方法指导。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都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特征制定相关的要求或制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已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经历合作学习过程,达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旁听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已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诸如此类规则,教师应在事先讲明,事中指导,事后总结,使学生能按规则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取得的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中的基础性理论和规律性认识,中能丰富教师教学理论的研究。使得"小组合作"的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更具有推广价值。

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时不能达到理想目标时所采取的其中一种形式。一般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需要辩析的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感知、经历问题的讨论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情感与态度得以体现。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具备"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加深对合作学习实质的认识,使之在实践中落实,才能使学生多拥有一此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交流合作 合作探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指出:高中学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学会合作与交流也是现代社会生存所必须的能力。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一直思索和探究的问题。

一、 营造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现代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的角色互动才能积极的、有效的、能动的发挥作用。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处出于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讲的过多过全,很少留给学生自我思维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从思维上对教师产生畸形的依赖,导致严重缺失主动学习与互助学习氛围。课堂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交流合作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我们课堂的质量问题,课堂中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解决的,教师就应该放手,并对学生的“讨论”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做到张弛有度。

课堂上讨论内容是多样的,可以讨论物理概念、对原理的理解方法、探讨实验设计的方案、讨论解题的方法等等。组织讨论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见解的机会,在实际讨论中,往往是优秀生讲得多,后进生从头到尾不说一句,所以,教师切记要每个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相应的结果跟踪。在讨论后的反馈中,教师要有意识给每个人同等地机会,并对其发言进行一定的鼓励和修正,这样,除了能激发后进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整体的教学效果的发展与提升。

二、 把握时机,适当嵌入,让交流合作容入课堂

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指出,课堂上有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等三种学习情景,而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情景。在课堂中的把握时机,适当嵌入,让交流合作容入课堂,有效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性习惯。

1.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问题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解析容易出现错误的常规题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合作与交流,自我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教师在课堂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把握时机,适当嵌入,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不仅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且得到不同的解法,开阔了视野,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主动、积极。

三、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自我为中心,合作的意愿及能力都相对偏弱,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让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心理品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中很多是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在力的合成实验中有操作、画线、读数、记录及数据分析等过程,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在这实验过程教师要做好引导,分两人或多人一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缺一不可,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动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四、合作探究,交流提高

新课程物理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例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分别完成计时、测距以及运动等工作,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和结果。在这活动中要求小组成员要通力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如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实验的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解释与描述等等。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学会交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其他们同学不能嘲笑,认真倾听,等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才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完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向其他同学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过程和方法,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研究报告,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成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怀疑,认真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共同提高,找出最佳的方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群体的力量。

第7篇

一、主动探究的习惯

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导纲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学生扎实、深入地自学了,才能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能真正实现交流思想、思维碰撞,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可事实上,不少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对问题的思考懒于动脑、浅尝辄止,寄希望于小组讨论中听取其他学生的发言。可想而知,这样的小组讨论有多少实效。所以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重要性。其次,在学生自学这一环节加强巡视、督促、指导,以促使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另外,在互动交流时应对学生进行赞赏性、导向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

二、合作交流的习惯

著名社会教育家、哲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我国,儿童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比较普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合作,不愿或不会分享。所以在小组讨论时,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让、没人发言或常常是一人发言,其他学生随声附和或不加辩驳、不置可否的现象。这样的小组讨论便流于形式,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结果。儿童期正是人与人之间合作意识与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合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加强指导,教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乐于表达的习惯

由于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往往含蓄内敛,不爱表现自己,缺乏西方孩子的坦率直爽,所以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不张嘴,或说话声音小,或语不成句,或啰嗦重复,或词不达意,冷落了课堂气氛,影响了师生上课的情绪,更不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所以教师应在教育学生认识交流的重要性、表达的意义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表达的勇气,点拨学生表达的技巧,使学生在表达中学会表达,在表达中乐于表达。

四、善于倾听的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中,听和说同等重要。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准确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准确把握对方的意图,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但学生往往重视了说,却忽视了听。所以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情况,或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是领会错别人话的意思。这样就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也妨碍了交流,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所以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白听的重要性,然后教学生善听,听懂理清教师的讲解,听明白同学的意见,听出错误在哪里,分歧是什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发言。

第8篇

【关键词】医护关系;交流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46-01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领域里,医疗和护理专业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但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他们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关系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1]和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护交流不仅可以使医护人员获得大量知识,还使医护双方对医疗实践取得共识和互补,从而提高医院地位。

1加强医护交流的目的及意义

Henneman认为合作是团队的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2]。而医生和护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被认为存在等级差别,研究显示,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于医生[3]。也有调查显示,医生和护士对相互之间合作总体满意度得分,医生高于护士,与护士在心理、地位、待遇、声誉等方面不及医生有关[4]。这些现状限制了医护之间的良好合作,使医护在工作中缺乏交流,造成医疗护理工作脱节。所以,如何加强医护的有效交流,改善医护关系,成为各国研究热点之一[5]。

2加强医护的有效交流举措

2.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传统医学模式的医护关系体现为护士配合医生,护士的工作为被动性的,导致一些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护理从属于医疗。而有些护理人员在经历了漫长的旧模式之后,对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仍存在偏差,认为护理已独立于医疗,医生和护士各司其职,两者互不交叉。这两种偏差都不利于医护关系的发展及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医护必须有统一的认识。(1)从领导开始转变观念,认识到医学模式转变与护理模式转变的相同性、相关性,护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新形势下加强医护交流的重要性。(2)增加护理人员构成比,调整护理工作重点,规范护理工作管理。(3)医生转变观念,摒弃护理从属于医疗的观念,开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真正做到从点滴提高医疗质量。(4)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只有医护合作,才能将护理实施完美完成,取得患者全面康复的终极目标。

2.2建立制度,促进合作:建立医护分组制度,实行每周一次医护联合查房制度,使医护共同负责一组患者,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共同解决患者发生的事情,完成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医护关系更加融洽。

2.3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护理人员中年轻者占大多数,尤其是临床工作中的一线护士,在工作的同时,也是自身成长、成熟的过程。不仅需要向经验丰富的护士学习,而且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服务的重任。所以,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医护关系的过程中,应主动向医生学习各种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的实施护理工作。

3总结

加强医护的有效交流,增加了护理人员更新知识的渠道,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密切了医护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形成医护之间交流、协作、互补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穆艳红,张静,张晶.影响医护关系心理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48-49.

[2]Henneman EA,Lee JL,Cohen JI.Collaboration.A concept analysis,J.Adv.Nurs,1995,21:103-109.

[3]Le Tourneau B.Physicians and nurse:friends or foes[J].J Health Manag,2004,49(1):12-15.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与交流 小组学习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的沟通与合作,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新的课题。合作与交流课程作为新兴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已被普遍认可以及使用,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合作与交流下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多的机会交流,不仅加快了沟通的速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速度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现状

(一)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受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灌输者,单一而又古板,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以及创新思想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与老师之间就存在很大的隔阂,更别提双方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交流。从而这种发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养成懒惰心理,也不愿和别人交流,缺乏主动意识,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就以得过且过、似懂非懂的心态开展学习。

(二)缺乏深入研究的科学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然而,在实际课堂上,由于学生缺乏敢于提问与质疑的勇气,使合作与交流在操作中常常遇到很大的阻碍。一些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吸收知识,一旦让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便会觉得恐惧与紧张,当然也包括一些不愿意去思考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由于缺乏数学研究的精神,害怕或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未真正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仍然是判定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把大把精力用在应对考试身上。不仅学生倍感压力,教师也分身乏力,无心多出时间开展合作与交流教学。往往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材内容例题、定义的讲解上,根本来不及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在学生课后交上的作业中发现问题,不但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也不够及时。由于不明白在数学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从而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学生也没机会与他人交流,因此产生的问题便越堆越多,对学生的知识吸取产生严重的困难。

二、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

(一)制造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氛围

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转变观念,学生担当多种角色,例如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发现与学习。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从碍于老师的威严而服从转变为真正的敬佩而愿意听从。在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提供有效指导。合作与交流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自小学开始并未接触过这种教育模式,因此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与交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价值,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直接感受这种学习带来的好处。同时教师作为协调管理者,在小组的分配中也要合理进行,可以遵从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也可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各自特长,有效建立小组。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的个人目标与小组的共同目标尽量达成共识。

(二)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效率

开展合作与交流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小组中明明看见成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存在诸多问题。其实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学生看似表面的活跃其实根本就不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可能正是借此机会明目张胆的讨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另外,一些小组看似井井有条,分工合作也较为合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单独完成任务,彼此之间不做任何探讨与交流,因此,成果不显著便是自然。因此,教师一定要制造适当的时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效率,让学生首先通过独立思考,等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再进行交流。要使学生在和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擅长的方式表现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及主动性,感受到合作学习到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他能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提出独特见解与想法,与小组成员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能学会倾听与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评论。还能对共同研究的数学结果做出评议,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学习成效。

(三)科学评价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成果

任何学习的动力都不免来自于激励的促进,激励又分为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前者是自我成功带来的信心,后者则是他人的肯定评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外在的激励,从而逐渐转变为自我的认识以及肯定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不管结果如何,评价都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以及自信,让个性不被扼杀。其次,评价的前提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教师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既共同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形态。如此一来,通过最终评价,学生既能够看到集体带来的强大优势,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学习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利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J].学周刊:C,2012,(4):68-69.

[2]何宣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0:教育教学研究,2011,(43):108-108.

[3]李荣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学周刊B版,2010,(8):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