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金融投资的认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4 18:03: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金融投资的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金融投资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金融投资;意识;限制性

[作者简介] 聂勇,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财政,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0-0104-0004

一、引 言

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经管类本科院校,作为传播金融投资知识的前沿阵地,它对普及大学生金融知识和促进地方金融投资建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金融投资的主力军,应学习丰富的投资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投资实践。在学校开设课程中,如金融学、投资学等,大学生普遍学习到了一定的投资知识。实践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因此,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思考制约他们参与金融投资的因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

依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本次调查采用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小组选择了学校7个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本次调查的对象中,以不同专业划分,会计学占20.78%,金融学占18.18%,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占22.08%,其他专业(包括法学、公关、劳动保障、国际会计、物流等8个专业)占37.66%;以不同年级划分,大一占比14.28%,大二占19.48%,大三占55.84%,大四占10.39%;以不同性别划分,男生占36.36%,女生占63.63%。

(一)大学生每月闲置资金的范围

学生闲置资金的多少是其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每月闲置资金范围呈金字塔状,近五成的学生的闲置资金在100元以下。每月拥有闲置资金在100~300元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32%。少数学生的闲置资金在300~500元。仅有7%学生的闲置资金在5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开支依靠家庭,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资金来源有限,用途单一,学生将资金用于金融投资的可能性甚小。

(二)大学生认识投资理财产品的途径

认识理财产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的信心和决策的正确性。在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了解理财产品”的调查中,44%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书刊报纸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分别有27%和16%的学生是通过专业课和亲朋好友来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少数学生是从推销人员处或其他途径了解投资理财产品。调查显示,对金融投资工具的认识不专业、不系统,仍然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投资意向

在大学生有足够资金进行投资的假设条件下,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大学生将储蓄作为投资;32%的同学选择认知度较高的股票;21%的学生则选择基金、债券等投资工具;而其他创新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仅有4%的学生选择。这也体现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不足,投资意向不强。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经历

调查发现,高达64%的学生没有金融投资经历,已有投资经验的大学生中,仅有3%的学生有“大于三年”的投资经历,十分有限的金融投资经历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五)分类比较不同学生群体对金融投资认识的现状

在被调查者中,男生占36%,女生占比64%,其中男女生有金融投资经历相当,男生为35.71%,女生为32.65%。显而易见,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中无论男女学生参与金融投资的程度仍较低。调查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了解情况

依据学校对专业设置的特点,调查小组抽取11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以及其他专业等。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财经信息的关注程度差异

调查问卷中“您对财经新闻的关注频率是?”这一问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关注”、“偶尔关注”、“经常关注”、“随时关注”,调查发现无论来自哪个专业,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财经信息关注仅为“偶尔关注”。表示“随时关注”的,会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10%左右,反映了专业学习对大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的影响不大。

(2)不同专业学生对股票基金等证券产品的接触状况

对证券产品的接触此项调查显示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 “没有接触过”金融投资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1%、59%、69%、87%。对于较多接触证券产品的金融专业的学生,有57%的学生表示是通过模拟炒股比赛接触证券产品,说明专业学习对学生接触金融投资的影响较大。

(3)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方式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差异,所以他们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方式也各有差异。金融专业的学生较能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其中36%的学生能进行技术分析,43%的学生能进行基本面分析,21%的学生选择听从别人建议进行投资。

2.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状况

(1)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投资风险的损失接受程度

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投资风险表现不同,随着年级的递增对于接受风险程度也逐渐降低。大一学生能接受较高的风险损失,能接受损失程度在10%以上的学生高达81.9%,大一大二的学生接受损失程度在30%以上有相当的比例。相比之下,大三大四的学生风险偏好较低,接受损失程度小于10%的学生分别有53.5%、50%。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金融投资中的获利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的被调查者中,赢利0~10%的人数占比55%,无赢利人数有45%。而在其他各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没有赢利经历的人数均远远超过实现赢利的人数,其中大二年级无赢利情况最为明显,高达85%,大三和大四年级分别为67%和63%,几乎没有同学赢利超过20%。

三、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金融投资表现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投资观念不强,投资意识比较薄弱;二是投资兴趣不大,对经济信息不够敏感;三是投资信心不足,风险承受能力低;四是投资方法认识有限,对金融产品了解较少;五是投资活动较少,参与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一)主观方面

1.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少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用于日常消费。调查显示,每月闲置资金在100元以下占被调查者45.45%,在100~300元比例为32.47%,在500元以上的比例仅有6.49%。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无规划的支出问题,无计划地消费导致资金节余少,从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少。

2.缺乏相关知识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涉及不广,多是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调查结果显示,表示“随时关注财经信息”的学生仅有5.19%,除了金融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证券产品的学生高达70%,单一的课堂学习和仅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激发金融投资兴趣。

3.投资兴趣较低

金融投资活动、比赛等举办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接触金融投资的机会,降低了学生对投资的热情。在缺乏兴趣下,很难让学生主动了解投资,比如主动借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看财经信息等。长此下去,学生便失去投资兴趣,自然很少进行投资理财。

4.投资观念保守

一方面学生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学生投资理念不强。调查得出,选择“稳健型”的学生有72.73%。众所周知,金融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在保守的观念下,无风险的储蓄方式成了学生们的首选,如问卷中 “当您有足够的闲置资金时如何处理?”,有37.66%的学生选择储蓄。

(二)客观方面

1. 经济环境令学生投资有所顾虑

大学生风险损失承受能力较低,目前的经济形势令大学生普遍不敢轻易进行投资。在调查的对象中,仅有18.18%的学生认为目前投资市场活跃,可获得较大收益,没有购买过任何理财产品的学生却占到58.44%。没有足够的投入产出信心,许多大学生对投资市场望而却步。

2. 投资知识系统性普及和宣传较少

掌握财经信息的收集、做出投资决策是一个系统性学习过程。在调查大学生了解投资理财产品的途径中,34.44%的学生表示是从网络和书刊杂志上获取,27.27%的学生则是从专业课上获取,其余则是从亲朋好友、推销人员获取。多数学生在网络上或者口耳相传中获得金融投资信息,无法系统性地分析理财产品。

3. 投资氛围较差

从学生群体环境来看,缺乏“羊群效应”。周围的同学没有相关的投资活动,无法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金融投资。从校园环境来看,缺少金融投资实践平台。除了举办炒股模拟大赛,学校没有相关的活动来宣传推广投资知识。

四、提高大学生金融投资认识的对策建议

如今,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仍然欠缺一些热情和相关的知识素养,这也是财商匮乏的体现。为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水平,培养正确的理财行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巧妙积累资金,养成良好理财习惯

1.开源节流

节流是理财的第一步,大学生理应做到有计划地消费,累积财富。有规划的支出预期效益:在既定预算下消费,进行实际与预算间的差异性分析,逐步改善以达到目标。开源重于节流,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兼职,不但得到锻炼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参与科研课题,从中学习更多理论知识,甚至得到科研经费支持或奖励;自主创业等,都可以为自己累积财富,实现投资。

2.适当投资,正确理财

大学生面临着升学或就业,适合的投资方式为活存定存、基金定投。由于大学生的资金均是家里定时定量提供,每月消费量比较固定,可以选择合适的基金定投。此外,一些大学生的银行卡都是有一定透支额度的信用卡,虽然透支额度不大,但也能暂时缓解额外的开销压力。这对大学生所投资的钱还未收回而又急用钱时有很大作用。

(二)关注社会财经信息,增强金融投资敏感度

1.关注社会财经信息,增强金融投资敏感度

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来接收实时的经济信息,或借鉴吸收经济专业人士的观点,能正确认识整体经济形势,增强投资理念,并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如此日积月累,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敏感的财经嗅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2.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投资理财的技术

大学生主动借阅投资理财的相关书籍,阅读并掌握教学上的专业知识,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自然形成敏感的财经嗅觉,实践中亦能运用自如,并激发潜在的投资理财兴趣,提高财商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氛围

1.进一步宣传投资知识,营造有效理财氛围

一是通过父母的教育,父母的理财观念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孩子,如父母的财商影响、经济支撑、沟通交流等;二是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同学的交流,一般来说,老师投资知识技能的传播是学生接触较为专业的技术指导,老师的教学、投资经验会潜移默化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行为。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将极大地促进知识传播,形成浓厚的理财氛围;三是通过社会上的宣传,学校请社会上理财专家为学生做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投资理财公司等,让学生体验投资工作环境。

2.搭建投资平台,增强投资兴趣

一方面学校举办投资理财比赛、活动月等,如定期举办模拟炒股比赛,并设置奖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参加比赛,学生不仅收获软件应用方法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甚至还能获得奖金、奖品,增强其投资兴趣。

3.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效控制风险

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效控制上接第107页)投资风险,为学生投资“保驾护航”,如创办投资理财咨询协会,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投资咨询委员会会长,具有投资经历和较好的投资技术水平的同学担任委员会成员,专门处理投资者的咨询问题。学生不仅获得免费的投资服务,增强学生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能提高服务者投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俊棋.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与培养探讨[J].中国证劵期货,2010,(6).

[2]高凤娟.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3]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也越来越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发展不稳定,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并存。本文通过对家庭金融投资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因素,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为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居民可支配财富也越来越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意识越来越强,投资的渠道、品种也越来越多,投资规模也逐渐扩大。很多家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储蓄投资,而是不断的扩展为股票、基金、黄金、债券、保险、外汇等方面的投资,投资本身是风险和收益的集合体,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政策、人民币的汇率、银行利率、市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无疑增加了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对居民家庭经济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更好的引导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金融投资也成为现代家庭投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分为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购买保险、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银行存款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金融投资渠道;债券投资氛围国债和企业债券,国债投资安全性较高,企业债券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保险投资也是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基金投资流通性强、交易费用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股票投资风险性高、收益也高。居民作为个人投资者大多资金有限,不具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优势,很多中的收入的家庭通常选择预期收益有明显保障的国债、银行存款等。2006年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时期很多银行存款流向股票市场,08年股票下跌很多资金转为储蓄资金,近两年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完善,投资保险的人群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家庭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市场发展不稳定,再加上金融投资中介机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等情况,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庭短期投资动机较为明显,不具备长期投资的能力;居民个人投资规模较小,不具备规模优势;家庭投资者跟风投资和经验性投资较多,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强,投资质量不高;居民接触的金融投资信息渠道狭窄,面对风险很难快速地做出反应;金融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占用个人精力较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资是个人投资行为,难以进行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等等。可见,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存在很多的问题,金融投资市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因素 

(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 

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基本来源是家庭成员在满足其消费需求后所剩余的那部分资金,因此,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对家庭金融投资的规模、范围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多数家庭收入结构单一,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居民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会选择一些投资风险较低、收益较少的投资方式,来确保家庭经济生活的安全性,这就容易导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不合理,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投资环境机制有待健全 

金融市场不仅受到货币汇率、银行利率、市场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政府的干预,为了维持市场稳定,一些政府干预的政策相继出台,政府经常参与经济干预市场,导致投资环境受到过多的干预,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受限,对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加之家庭金融投资本身投资规模小、信息渠道狭窄、应对风险能力较低等,投资者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可见,金融投资环境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风险性。 

(三)金融投资中介机构的投机行为和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问题 

家庭金融投资者受信息渠道、专业知识等条件的限制,偏向于信赖专业的投资中介机构来进行投资,他们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些符合投资行为的理性化建议和选择。但是,中介机构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委托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避免投资者的问责,他们往往会跟随市场投资导向选择投资方向,并未真正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来选择投资。受到市场环境机制、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很多投资者没有摆正投资心态,抱着投机心态寄希望于短期的额外收益,选择了风险投资,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容易导致投资的偏差,无形中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性。 

三、如何更好的防范家庭金融风险 

(一)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意识 

家庭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之前,加强对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加强对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资本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投资者个人风险、专业理财机构运作风险等。居民在对这些风险类型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投资时就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选择投资的品种和投资机构等,尤其是初级投资者,在认识并深入了解这些风险的同时还应当理性地看待这些风险,进行冷静的思考,做出理性的投资判断,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投资质量。 

(二)选择适合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的金融投资策略 

选择适合家庭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居民家庭金融投资要以家庭收入水平、结构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金融投资方式、风险、产品等进行全面了解的情况下掌握具体的投资操作要领,制定正确的投资方案和策略。家庭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资初期选择一些适宜操作的投资产品先进行投资,一步步的实施投资计划,确保投资的安全性,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耐心,面对投资问题时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并认真执行,在对投资业务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可以逐步扩大投资范围、规模,在稳步前进中提高投资的效益。 

(三)根据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金融投资品种 

每个家庭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可根据家庭资产结构状况或者是风险测试等方式进行投资分析和判断,选择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指数的品种进行投资,确保投资导致的损失或者是背离自己期望值的指数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风险越大的投资品种往往潜在的收益也越高,相反投资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收益也会较低,投资风险的大、小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投资者的投资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并且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免出现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损失,给家庭经济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政府合理干预,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容易破坏市场自我调控机制,对商品的价格浮动产生影响,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是,在我国市场发展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适当的干预也是必要的,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行为去引导和推动,发挥政府调节的功能,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其次,就是要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完善金融投资法律法规,规范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的行为,同时保障家庭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 

四、结束语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动荡,如何有效地引导居民进行金融投资,提高家庭金融投资的质量,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家庭金融投资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意识;选择适合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的金融投资策略;选择适应居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政府合理干预和完善法律监督体系等方式来更好的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11.4 

[2]高尚杰.金融危机下家庭金融投资及其风险规避[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6 

[3]秦建平.中国大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探析[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07.11 

第3篇

    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金融投资也成为现代家庭投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分为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购买保险、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银行存款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金融投资渠道;债券投资氛围国债和企业债券,国债投资安全性较高,企业债券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保险投资也是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基金投资流通性强、交易费用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股票投资风险性高、收益也高。居民作为个人投资者大多资金有限,不具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优势,很多中的收入的家庭通常选择预期收益有明显保障的国债、银行存款等。2006年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时期很多银行存款流向股票市场,08年股票下跌很多资金转为储蓄资金,近两年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完善,投资保险的人群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家庭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市场发展不稳定,再加上金融投资中介机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等情况,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庭短期投资动机较为明显,不具备长期投资的能力;居民个人投资规模较小,不具备规模优势;家庭投资者跟风投资和经验性投资较多,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强,投资质量不高;居民接触的金融投资信息渠道狭窄,面对风险很难快速地做出反应;金融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占用个人精力较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资是个人投资行为,难以进行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等等。可见,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存在很多的问题,金融投资市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因素

    (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

    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基本来源是家庭成员在满足其消费需求后所剩余的那部分资金,因此,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对家庭金融投资的规模、范围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多数家庭收入结构单一,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居民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会选择一些投资风险较低、收益较少的投资方式,来确保家庭经济生活的安全性,这就容易导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不合理,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投资环境机制有待健全

    金融市场不仅受到货币汇率、银行利率、市场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政府的干预,为了维持市场稳定,一些政府干预的政策相继出台,政府经常参与经济干预市场,导致投资环境受到过多的干预,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受限,对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加之家庭金融投资本身投资规模小、信息渠道狭窄、应对风险能力较低等,投资者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可见,金融投资环境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风险性。

    (三)金融投资中介机构的投机行为和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问题

    家庭金融投资者受信息渠道、专业知识等条件的限制,偏向于信赖专业的投资中介机构来进行投资,他们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些符合投资行为的理性化建议和选择。但是,中介机构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委托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避免投资者的问责,他们往往会跟随市场投资导向选择投资方向,并未真正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来选择投资。受到市场环境机制、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很多投资者没有摆正投资心态,抱着投机心态寄希望于短期的额外收益,选择了风险投资,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容易导致投资的偏差,无形中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性。

    三、如何更好的防范家庭金融风险

    (一)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意识

    家庭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之前,加强对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加强对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资本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投资者个人风险、专业理财机构运作风险等。居民在对这些风险类型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投资时就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选择投资的品种和投资机构等,尤其是初级投资者,在认识并深入了解这些风险的同时还应当理性地看待这些风险,进行冷静的思考,做出理性的投资判断,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投资质量。

    (二)选择适合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的金融投资策略

    选择适合家庭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居民家庭金融投资要以家庭收入水平、结构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金融投资方式、风险、产品等进行全面了解的情况下掌握具体的投资操作要领,制定正确的投资方案和策略。家庭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资初期选择一些适宜操作的投资产品先进行投资,一步步的实施投资计划,确保投资的安全性,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耐心,面对投资问题时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并认真执行,在对投资业务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可以逐步扩大投资范围、规模,在稳步前进中提高投资的效益。

    (三)根据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金融投资品种

    每个家庭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可根据家庭资产结构状况或者是风险测试等方式进行投资分析和判断,选择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指数的品种进行投资,确保投资导致的损失或者是背离自己期望值的指数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风险越大的投资品种往往潜在的收益也越高,相反投资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收益也会较低,投资风险的大、小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投资者的投资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并且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免出现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损失,给家庭经济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政府合理干预,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容易破坏市场自我调控机制,对商品的价格浮动产生影响,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是,在我国市场发展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适当的干预也是必要的,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行为去引导和推动,发挥政府调节的功能,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其次,就是要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完善金融投资法律法规,规范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的行为,同时保障家庭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优势 挑战 传统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75-02

2013年6月随着“余额宝”正式上线,标志着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金融机构从对“余额宝”的无动于衷,到后来的集体讨伐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已经对传统金融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否会严重制约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还是能与传统金融最终形成共生关系,则成为了笔者感兴趣的问题。

事实证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通过降低每日快捷支付的资金数额,来控制体内资金不断大量地涌入余额宝之中。不难看出,这不仅体现出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恐慌,也暴露出传统金融机构在业务创新上已远远滞后。为此,本文的主题讨论也意在促使传统金融机构能正视自身的危机之所在。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认识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可知,某一事物的优势是相对的,也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知这一优势。为此,选择三个主要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进行比较。

1.基于“进入门槛”的比较认识。以“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为例:“余额宝”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在于它能够充分吸纳普通投资者的闲散资金,从而通过大量汇集而形成天弘基金的天量资金存量。从中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具有极低的进入门槛,这样一来便能适应普通民众对多元化投资领域拓展的意愿。反观传统金融,同样是货币基金项目,国有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额一般定为5万元起步,甚至部分年收益率处于7%的基金项目,其投资额要求在50万以上。可见,传统金融这一较高的投资门槛,将难以吸引金融投资意识普遍不强的国人。

2.基于“操作便利”的比较认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属于货币基金,这一基金项目具有相对安全的资金收益率,而这些只能被专业人士和部分投资者所认识。这就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在基金销售上的刚性,将直接影响到普通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反之,尽管普通投资者并不了解“余额宝”的本质,但知道投资“余额宝”之后每日都会有收益可现,且购买基金可以借助PC和移动终端瞬间完成,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适应了国人对金融产品的消费偏好。

3.基于“资金活性”的比较认识。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看,其大都属于货币基金项目,这些货币基金项目主要由基金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来提供。那么如何降低普通投资者的不安全感呢。对此,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了“T+0”模式,即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每日可随时提取不超过49999元的资金,并能保证在2小时内到账。显而易见,这种资金活性实则就降低了投资者投资余额宝的机会成本。相对而言,传统金融机构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二、认识引导下的互联网金融优势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认识,互联网金融优势可以分析如下:

1.顺应了国人当前的消费习惯。当前诸多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理解上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展开了解读,但梳理这些分析结论时也发现,其中缺少从国人消费习惯层面来进行的思考。之所以提出“顺应国人的消费习惯”在于,现阶段数字化生存似乎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从而依托互联网平台来从事各类型投资活动也纳入到了数字化生存之中,关于这一点从电商B2C模式中就能得知。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余额宝)实则就将货币基金产品通过网上销售,这就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相契合了。

2.适应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横向比较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当前我国仍处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的今天,国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也十分突出。这就意味着,作为正态分布中密度最大的人群,其所拥有的投资性资金数量并不多,而传统金融产品所构筑起的较高进入门槛,则使他们无法参与到优势金融产品的投资中来。可见,互联网金融的这一优势也就显现出来,即适应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现状。事实证明,“积少成多式”的互联网金融特征能防止因金融市场波动而导致的强波震荡。

3.遵循了消费心理学的消费观。从实物商品的销售来看,当该商品的需求弹性>1时,将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将这一现象具体到金融产品之中来时可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投资金融产品的资金量占据自身存款总量的比例较大,这就可能使他们在投资选择上显得优柔寡断(国人消费偏好处于厌风险)。然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购买流程上的便利性,以及植根于消费者日常生活之中的互联网特性,都极大地改善了这种投资偏好所带来的不足。

4.满足了投资者现金持有要求。与传统金融产品(如货币基金)的“T+2”模式不同,现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投资者的资金回笼上,满足了他们对现金持有的要求。特别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预期仍不甚明朗的当下,增强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成为了广大普通投资者的意愿。为此,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则能满足投资者的这一要求。

三、对现实挑战的解构

尽管互联网金融成为了目前国人所热议的事件,但在此时也需要对它所形成的现实条件进行解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对传统金融业所带来的现实挑战。对传统金融业所带来的挑战包括:(1)资金收益率的挑战。这里可以通过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一般维持在3.5%的水平,而当下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处于4.6%的水平。(2)贷款业务的挑战。在P2P模式下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流动性开拓了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这也在现实中对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带来了现实挑战。

2.对互联网安全所带来的现实挑战。无论是“余额宝”还是“财付通”,都需要投资者将资金打入自己在这两个平台的账户上。因此,这就对互联网安全带来了现实挑战。从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知晓,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投资者账户资金被盗的事件也陆续发生。笔者不打算详细讨论资金被盗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一安全问题,而是从问题导向下来呼吁业界正视这一问题。不难理解,无论互联网金融具有多少的优势可言,但面对国人普遍存在的厌风险偏好,若不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性将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不战而败。

3.对产品项目开发带来的现实挑战。现阶段各种“宝”层出不穷似乎为投资者的多元化选择带来了便利,但仔细考察其产品项目运作却发现,它们几乎未能脱离余额宝的模式,之间的区别仅限于年化收益率大小。包括当前的网上信用担保类产品,不仅存在着业务运作模式相似的困局,还存在着极大的监管和约束难题,这些都体现为对产品项目开发带来了现实挑战。

然而也需要知晓,挑战与机遇并存。正因如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都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开发、营销和风控手段。

四、实证讨论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作为最热门业务之一,网络理财在余额宝、百发教育市场后,亟待新模式刺激用户。近日,百度钱包携手广东联通、富国基金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深度定制通信理财产品“沃百富”面世,意味着借助运营商优势,百度金融加速横向扩张。

此前,百度钱包于4月15日的全新,被看做是百度移动支付战略全面落地的标志。此次与广东联通、富国基金的深度合作则成为百度钱包抢占移动支付最前端入口的又一举措。百度副总裁李明远表示,随着合作的展开和各方优势资源的整合,“沃百富”必将产生优势叠加的效果。未来百度钱包还将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融合等领域进行更多、更深入合作模式的探索。它突破了以往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联合提供优惠、吸引开户的模式,彻底将“手机用户”和“支付用户”、“理财用户”、“财富用户”打通,把触角伸向移动支付的最前端,掐住“指尖经济”的源头,开创真正意义的“通信理财”产品。这对于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是有示范作用的。三方设计的产品也非常好。联通由此可以发展用户,对于百度钱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营销亮点。长期发展下去,会为移动支付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O2O给现代商业带来了巨大商机。通过与联通的跨界合作,百度钱包希望吸引和沉淀更多“拿着先进手机”的移动支付消费人群,他们是未来O2O消费的重要力量,也是互联网金融不可小觑的潜在用户群。

五、小结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表现在顺应了国人当前的消费习惯、适应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遵循了消费心理学的消费观、满足了投资者现金持有要求。互联网金融所形成的挑战则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对传统金融业所带来的现实挑战、对互联网安全所带来的现实挑战、对产品项目开发带来的现实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光华.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城商行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吉林金融研究,2014(1)

[2] 陈汉昌.互联网金融时代基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价值工程,2014(11)

[3] 王行健.浅析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挑战[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3)

[4] 李勇军.浅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J].财经界,2014(8)

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居民 金融投资 风险

一、前言

一般来说,金融投资目的是使投资者在将来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会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一旦投资失误则会难以减少其投资损失。

二、当前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分为债券购买、银行存款、股票、基金投资以及保险购买等。债券投资可以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券,银行存款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金融投资渠道之一,债券投资可以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券。国债的投资安全性相对比较高,而企业债券投资却也具有相应的风险性。除此之外,保险投资也是安全性相对比较高的投资品种。虽然基金投资的交易费用低、流通性也比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投资风险。另外,股票投资的风险性也比较高,同时收益相对也高。然而居民作为个人投资者,因为其可以投入的资金有限,不具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优势,所以说,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居民通常就选择预期收益有明显保障的银行存款或国债等。

(二)我国家庭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极不稳定,再加上中介机构、金融投资品种越来越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也必然会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虽然家庭短期投资的动机比较明显,但不具备长期投资的能力。因为居民个人不具备规模优势,投资规模较小,所以,家庭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投资的质量不高。居民接触的金融投资信息渠道相对而言比较狭窄,但家庭投资者的跟风投资和经验性投资也比较多。

三、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金融投资环境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受到限制,所以造成家庭投资环境受到很多不良的影响。再加上家庭金融投资本身投资规模小、信息渠道狭窄、应对风险能力相对比较低等,投资者就很难以做出相对比较正确的投资策略。所以,金融投资环境机制下的不健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居民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行为的风险性。

(二)居民家庭收入的水平和结构

在我国,多数家庭的收入结构单一,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因此,居民在满足了自身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最好适当地选择一些风险较低、投资收益较少的投资方式,以保证家庭经济生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构成严重不合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三)家庭居民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问题

家庭金融投资者由于受到信息来源自身专业知识、渠道等条件的限制,所以会偏向于信赖那些投资中介机构来进行一些金融投资。这些机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符合一般投资行为的理性化选择和建议。但是,一些中介机构往往就从自身收益来进行考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就会忽视委托人的自身利益。他们为了避免那些投资者的问题和责备,往往就会跟随当前市场的一个投资导向来选择家庭居民的投资方向,并没有真正地从委托人自身的利益出发来选择投资的方向。

四、防范家庭金融风险措施分析

(一)选择符合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

选择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也是降低家庭投资风险的一个必要手段。细化来讲,居民家庭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要以经济结构、家庭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于金融投资方式、风险、产品等进行全面详细了解的情况下以掌握详细的金融投资操作要领,进而制定合理精准的投资方案与策略。

(二)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意识

在进行金融投资之前,家庭投资者加强对金融投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认识和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是加强他们对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方面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可以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如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投资者个人风险、利率以及专业理财机构运作风险等等。

(三)政府方面的合理干预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政府方面的适当干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还需要经过政府的干预行为去进行引导和推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家庭居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政府调节的功能,最终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健康合理运行。

(四)根据家庭居民金融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金融投资品种

由于每个家庭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投资风险测试或者资产结构状况等方式来进行投资方向和行为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选择家庭可以承受的风险指数的投资品种来进行一些投资。同时也能保证背离自己期望值的指数或者投资的风险损失是可以在自身承受的范围之内。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状况下,国内外的金融市场形势比较动荡不安。所以,如何有效地对居民的金融投资进行适当的指导,防范家庭金融的投资风险,提升我国家庭金融投资的质量是当前金融投资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金融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同时,对所选择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投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居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11.

第6篇

[关键词] 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监管

2006年年底,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首次提出了“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买者在市场上通过自身的行为获得收益,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买者自负”想要真正获得预期效果,需要投资者更新传统理财观念、商业银行严格承担信息披露责任,以及监管部门建立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

一、买者应自负

所谓“金融创新”指的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业务之外发展起来的新型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品业务、银行卡业务、银行代客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既是为了满足投资逐利的需求,也是银行机构拓展收入结构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消费者得到增值服务的同时,使银行也得到中间业务收益,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目前,商业银行进行了不断改革,正在成为真正的金融企业。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收益是风险的补偿,风险是收益的代价。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服务,是商业银行与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活动,所以买卖双方在市场中是平等的主体,在双方共享创新产品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买者自负”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使投资者更审慎地对待投资,不要鱼见饵而不见钩、人见利而不见害。中国的金融投资者今后必须加强自我学习,充分认识到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中蕴含的风险,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在购买新的金融产品时,不能只关注预期的高收益,还要了解其中蕴涵的巨大风险,并充分认识到高风险并不一定就会带来高收益。

二、卖者亦有责

1.商业银行应提高创新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买者自负”对于鼓励国内银行金融创新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创新方面差距非常大。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越来越多,品质尚属低层次,还处在简单模仿外资银行的阶段。大多数银行没有专门机构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运作以及长远规划和系统管理。中资银行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主要是一些“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国内金融产品的同质化也很严重,各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没有个性化、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一些银行的产品只是外资银行的“二道贩子”,在设计和程序上都模仿外资银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更为严重的是,某些所谓金融创新产品不规范,大打政策“球”。金融创新的原则应该是银行自律守法,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内“创新”,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性规定,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违反法律规定或变相逃避监管。

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银行植根于本土文化,这是很大的优势。而银行服务与文化有很密切的联系,金融产品是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产品,我们应在产品深度开发上下功夫,开发出带有中国原创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金融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金融创新产品要有充分的风险提示。银行有风险提示的责任,对产品的已知缺陷和风险应做全面披露,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向客户准确、公平、没有误导地进行信息披露,尽可能避免客户对所购买的产品产生误解。就如同买股票、买基金时提示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消费者明白了后继续买,这个责任应该自负。这样一方面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银行从法律方面保护自己。

三、监管应加强

1.监管部门应监督金融机构信息披露透明,增进公众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了解。

推行“买者自负”理念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买卖双方的信息应当是完全对称的”。实践中,“买者自负”的原则应更适用于信息掌握完善的机构投资者。在现代西方国家的立法中,加强对消费者、投资者等信息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成为惯例。在金融、房产和教育等消费领域,“买者自负”这一原则在西方国家已经不再强化,法律认为个人投资者是“信息弱势群体”和非专业化,反而要求卖方倒举证,以示清白。由此可见,监管部门的监管非常重要。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中,就特别强调了商业银行在创新活动中承担的信息披露责任和对客户的尽职责任,这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进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另外,我国立法部门应努力建立,如集团诉讼、诉讼保险、举证责任倒置等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诉讼制度,惟此,才能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这一“信息弱势群体”。

2.监管部门有义务增进公众对“买者自负”原则的认识,以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监管部门一方面应进一步强调商业银行必须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广大金融投资者加强对这一市场经济原则的认识,加大金融风险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教育公众投资者更审慎地选择投资。这不仅有利于银行更好地防范风险,还可以在全社会培育市场经济的理念。

3.作为管理层,应努力培育关于银行和银行产品的评论机构以及投资策划师、清算银行的生长土壤。

证券市场有很多第三方机构,但评论银行的机构却很少,如果加强第三方的舆论监督,给老百姓更多风险投资的建议和提示,买卖双方的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另外,在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确认风险、选择产品通常是投资策划师、经纪人的任务,投资者的投资资金也是交给清算银行托管,如果风险达到上限,清算银行将自动平仓,保证资金安全。中国的老百姓在提出自己的投资需求、明确所能承担的风险之后,也可以由专业的投资策划师为其“量身订做”选择投资产品组合,控制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俞靓:买者自负须三方负责.中国证券报[N].2006~12

[2]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M].2006

第7篇

一、域外法中的“金融消费者”

英国在2000年中首次在市场法案中运用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这样概念的出台,使得人们对金融行业中的差异有所减少。这种概念的出台和英国所使用的金融统治体制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这一法案中,其注重于将消费者分为专业和非专业,在此基础上,强调要为非专业的消费者提供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发现在消费者分类中明显的对专业的消费者的保护比较大。从2010年英国政府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消费者的权益就受到了金融业的保障。但是,我们能够看到,无论监管的对象和现状如何,在监管中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首先我们必须放在第一位置上。

美国也在1999年针对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提出了法律上的概述,他们将消费者认为是因为家庭、个人或者家庭某种目的所进行金融产品交易的人。为了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美国出出台的法案严格保障人民在进行金融买卖中首先要对产品信息进行确认,禁止人们在进行银行卡消费中出现欺诈,在此基础上对金融业产品的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打压和抵制。在美国法案中,更清晰的是,将消费者个体看作是受托人的代表,而金融服务产品则是在金融机构中为家庭所需要的物品进行选择和买卖的过程。在这一法案中,它主要强调了金融行业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的储蓄和信用卡交易,在其他投资者个人投资方面没有更大的说明。

2000年日本出台了《金融商品销售法》。这一法律在传统的基础上,将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它定义金融消费者是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在金融中被动接受金融服务的主体。在这一说明中,金融消费者所涵盖了所有金融业,并且消费者不具有金融知识,而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其在进行金融服务推荐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金融消费者服务做出保证。日本法将一些分业进行监管的项目统一变为综合监管,使得金融产品中的一些价格出现了大的变动。在日本法案出台的情况下,虽然受到了一些法律的限制,但是在形式上有很多的个人投资的色彩在里面。

二、目前我国对金融消费者的认识

很多年来,有不少的学者对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在我国只有投资者和消费者这一分别,而这两个概念并不能够运用到金融领域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对于金融产品,没有所谓的消费,只有一些产品才有所谓的内涵。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们还是赞成金融消费者本身这一概念的,但是在具体的概念界定中却是存在着分歧。例如,有人认为金融消费者是指金融机构中通过建立金融关系,从而进行金融服务的客户。这种关系只是以客户的投资领域来进行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先所要表达的意义;此外,很多人认为在金融领域中客户所进行的正是投资者所进行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不能够否认其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和真实意义。此外,还有人认为金融消费者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接受金融服务,从而进行生活维护的事项,这种划分主要依赖于金融服务的行为目的性。通过将金融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属性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法律所规定的消费者的共有属性。

三、金融消费者及其与金融投资者的关系界定应考虑的要素

据我国所有的研究来看,金融消费者应该考虑到的要素主要有金融消费的涵盖项目,金融消费者分范围,金融产品的风险性。从第一个要素来看,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某些传统的投资金融类别能否统一归咎于金融消费。在其它意义上来看,投资额消费之间具有排斥性的成分,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为是通过放弃自己现在的消费而进行的投资,而消费这一行为主要是满足人们个人现实的需要。更深层次进行了解就是,由于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它只是作为获取经济价值来说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到减值。单看消费这一问题却不存在减值的问题,对产品的消耗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另一方面的说法。在传统的观念中,一般从事证券类的活动我们通常将其称作是投资,而对于个人家庭中存在的从事存款、保险活动的被称作消费。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银监会与保监会都已明确的承认金融消费者的这一概念,但是证券行业中仍旧使用投资者的概念。其他要素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对其进行确认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区分,导致目前在对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投资者的这一概念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争端。但是我们能够确定的一点是,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作为投资者,在涉及到金融领域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以保证自身的权益。

第8篇

关键词 新时期 民营企业 金融投资

一、引言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关注金融投资活动,使得金融投资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深深地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尤其是与那些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金融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民营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发展,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进行金融投资,要全面做好金融投资分析,从而降低风险。

二、民营企业金融投资的重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社会,金融投资已成为各大市场主体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较弱,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大,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给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金融投资作为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金融投资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金融投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金融投资,可以将企业闲置的资金有效的利用起来,获得更好的收益,同时,金融投资还可以实现企业扩张,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2]

三、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带动了投资结构的转变,使得投资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金融投资也日益发展,并从实物投资中脱离出来。而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随着金融投资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金融投资也越来越看重,但是,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裕,使得金融投资面临着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一)民营金融投资较盲目

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金融投资在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被各大企业关注。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资源,与他们国有大型企业、外企企业相比处于劣势,民营企业在看到其他企业纷纷开展金融投资后获得良好的收益后,也纷纷投入到金融投资活动中,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来进行金融投资,具有明显的跟从性和盲目性,使得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意识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然而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意识还比较低,只有认识到金融投资给企业带来的便利性,没有意识到金融投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金融投资活动脱离了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

(三)金融投资管理不到位

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着加到的缺陷,一方面民营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来建立健全的金融管理体制,使得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难以获得应有的效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资金预算缺乏有效的管理,而资金作为企业金融投资的保障,如果企业对资金预算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难以有效、顺利进行。

(四)金融投资人才匮乏

民营企业金融投资的发展与专业的金融投资人才之间直接相连,然而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受人才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金融投资活动得不到顺利开展,金融投资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四、新时期民营企业金融投资对策

(一)合理制定金融投资计划

新时期,金融投资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要想发挥金融投资的作用,民营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做好金融投资计划工作。首先,在金融投资活动前,企业必须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环境,做好市场评估;其次,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市场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健全的投资计划和方案,要明确方案目标,确保金融投资方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合理性。另外,还必须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风险预备方案,从而降低金融投资风险。[3]

(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金融投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一旦企业金融投资出现风险,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血本无归,使得企业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发生与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了降低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就必须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要确定投资的政策和方案,严格按照现行政策来进行金融投资,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将金融投资常见的一些风险告知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4,5]另外,企业还必须强化风险应对能力的培养,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为企业金融投资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完善金融投资管理体制

金融投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企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完善金融投资相关管理体制,以制度为依据来规范金融投资行为,引导金融投资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将金融投资纳入到管理工作中来;其次,要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得预算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中;再者,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金融投资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确保企业资金安全、稳定。另外,企业应当落实责任制,将金融投资相关责任落实下去, 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规范行为。[6]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

新时期,民营企业金融投资越来越重要,而工作人员作为金融投资活动执行的主体,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到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发展。为了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当重视工作人员的教育。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投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能力训练,为企业金融投资活动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队伍,从而更好地开展金融投资,促进企业金融投资的更好发展。作为工作人员,更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和智慧。[7]

(五)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

民营企业与那些大型企业相比,资金实力较弱,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较大,为了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的方式来进行金融投资。投资多样化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在了解了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收益水平以及风险之后,根据自身的状况对投资工具进行多样化选择,避免投资者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一种产品上的风险。风险分散化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时,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使得整体风险得到分散,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整体风险损失的目的。在企业金融投资中,企业应当采取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的方式来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保障企业资金安全,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8]

五、结语

新时期,金融投资活动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民营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认识到金融投资的重要性,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做好金融投资相关管理工作。在企业金融投资中,要制定合理的金融投资方案和计划,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做好风险管理,强化工作人员的教育,要善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从而促进企业金融投资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刘琳(1975―),女,山东宁津人,本科,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中级会计师,康奈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1] 刘志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1(02):159-160.

[2] 詹碧英.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1):75-79.

[3] 高建侠.金融危机视角下陕西民营企业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9(06):121-122.

[4] 丁忠兵.青海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思考[J].攀登,2009(06):77-81.

[5] 孟凡训.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毕节地区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04):66-69.

[6] 吕丽娜.中小民营企业金融融资方式选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2(18):17-18.

第9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认识;思考

1.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

行为金融学是融合了多门学科知识的理论,包括行为学、心理学、金融学、决策学、经济学等。相比于传统的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考虑的因素更多,分析的情况也更为复杂,往往能够解决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行为金融学理论与传统金融学理论在研究假设、理论模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存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要充分的认识行为金融学,了解这两种金融学理论之间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

1.1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假设

(1)人类的理性并不具有普遍性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这一假设之上的,但是在现实中,这一假设很难反映出实际的情况。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理性不具有普遍性,即人是具有理性的,但是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将人的投资决策过程看成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并将这种心理过程划为三个过程,分别是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人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投资者个体的心理偏差,这种偏差的普遍性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群体偏差,这种群体偏差最终会导致群体的决策偏差,并使资产的定价出现偏差。所以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投资人在决策时的不理性会导致资产的定价不能真实反应资产价值。

(2)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传统金融学的另一假设是市场有效。但是市场有效这一假设也不符合现实情况,市场有效假设主要存在以下三点缺陷:

第一,假设上的缺陷。市场有效假设认为市场中的价格不存在操纵成分,市场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价值。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如实反映价值,而且在市场中,价格操纵的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所以,市场有效假设是存在着一定缺陷的。

第二,检验缺陷。市场有效的假设是无法得到验证的(Fama,1991)。这是因为市场有效性的检验需要运用预期收益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未来收益,只有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相一致时才能证明市场是有效的。但是预期收益模型的建立是以市场有效为基础的。当用这样的模型来验证市场的有效性时,就陷入到了这样一个逻辑错误中去,即:市场的有效性需要用到预期收益模型来验证,但是预期收益模型的建立首先要假设市场的有效性。所以市场的有效性是无法得到验证的。

第三,套利的有限性。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中的套利行为可以促使价格真实地反映价值水平。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套利行为的发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首先,套利行为的发生需要类似的替代品以及卖空机制。在实际情况中,股票的替代品是很难找到的,另外卖空机制也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其次,套利者往往了解投资者的心理状态,但是套利者很难确定噪音交易者不正确的理念如何表现出来。最后,套利行为的发生是以一定的成本作为代价的。行为金融学认为即使是在市场不正确的情况下,套利行为也要发生一定的成本。

1.2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1)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

传统金融学的期望效益理论利用的是效用函数,但是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则用价值函数来代替传统金融学的效用函数。行为金融学的价值函数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投资者的价值函数的自变量是投资者的损益,而不是投资者的财富。所以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不是以资产组合为出发点而是根据资产组合中各个资产的损益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决策。而判断各个资产损益情况的标准,不同的投资者是不一样的,具体数值的确定要依据投资者自身的心理价位。

第二,价值函数的表现形式是一条S型曲线,凹进去的部分代表着盈利,凸起来的部分代表着亏损。这样的表现形式也表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是不一样的,存在着位置效应。当投资者处于盈利情况下时,投资者往往愿意出售股票赚取利润,这时的投资者便是风险规避型。当投资者处于亏损情况下时,继续持有股票,这便是风险偏好型。

第三,投资者价值曲线并不是对称的。投资者由于损失导致的失落程度大于同等金额的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这就说明,相比于盈利,投资者更不愿意亏损,投资者对于亏损的敏感性更强。

(2)行为金融组合理论

行为金融组合理论将资产组合成金字塔的形状,这种资产组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层状的结构,每一层的资产都有不同的投资目的和风险报酬。金字塔的底层风险小,收益低,可以起到防范风险、保全资本的作用。金字塔的高层风险加大,收益较高,可以用来赚取更高的利润。然而,传统金融学理论中的马柯维兹均方差组合,是一种风险厌恶型的资产组合方法。这种资产组合方法将资产组合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且只考虑不同证券间的协方差。这两种资产组合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行为金融组合理论与时下流行的在险价值资产组合方法较为一致,更符合实务操作。

(3)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

行为金融学家认为从投资者的行为角度去研究资产的定价是十分重要的。行为学家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MP),这与传统金融学当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有很大的区别。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信息交易者也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是理性的。噪音交易者则会犯一些认知上的错误,这种交易者类型是不包括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所以行为资产定价模型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1.3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运用

(1)异常现象的解释

行为金融学可以解释传统金融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例如开放式基金的高比例赎回现象,用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很难去解释,然而,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则能够合理解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对亏损更加敏感。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况时,盈利的边际效用在下降,投资者卖出股票赚取利润的动机更强。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况时,由亏损带来的负的边际效用在降低,投资者更愿意持有股票。这就是所谓的“前景理论”。这种理论可以解释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开放式基金的高比例赎回现象其实就是一种“处置效应”。

(2)投资决策的指导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投资者决策的不理性,如表现在股票市场上的盲目地追涨杀跌行为,这些不理性的行为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逆向操作便可以获取丰厚的投资收益。另外,行为金融学当中的认知缺陷、风险偏好变动等理论都能够给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2.由行为金融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2.1 行为金融学是不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否定?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场,发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所以行为金融学比传统金融学更加贴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但是这并不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否定,传统金融学是先从规范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场,然后再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去验证金融理论并不断加以改进。所以说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只是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不能说成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否定。

2.2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启示?

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中,曾遭受到了来自传统金融学家的不屑,传统金融学家认为行为金融学已经走上了歧途,过分注重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金融市场本身。但是事实证明,行为金融学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这给我们在学习金融理论知识时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首先,在学习金融理论知识时,不能迷信权威,要抱着疑问去学习。其次,金融的研究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讲本本主义,要注重金融的创新。

2.3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越来越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指导意义有哪些?

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许多我国独有的特色,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的经验可能并不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所以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发展战略的现实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之处,我们只能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发生的转变,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第二,具体问题研究中的现实化。具体提问题的研究要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样的问题研究才更具有针对性,研究的对策才更有效。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传统金融学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存在的不同以及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创新之处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认识行为金融学,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帮助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行为金融的思考则有助于加深对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沈莉.股票投资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与应用[J].前沿,2014,Z2:114-115

[2]王征.论行为金融学统领下的投资策略[J].西南金融,2013,8:66-6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