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8:03: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婴幼儿护理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家庭式护理;优质护理;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3―01
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需要探索,因此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各级各类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的实施要因人而异,因不同科室而异。对于儿科病房来说,因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模式和护理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贯彻家庭式护理是儿科病房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儿科自2011年起在优质护理中实行家庭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儿科家庭式护理
儿科家庭式护理首先要组建由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组成的家庭式护理单元,自患儿入院之日起,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主要是家属)传授针对患儿病情的护理知识,提供专业的支持,教会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和护理手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儿及家属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全方位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护理人员对每一位患儿的病情、家属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制定出详细的个性化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服务于患儿家庭式护理单元。比如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定期或不定期主办情景式家长课堂、小型护理知识讲座等等。同时,责任护士及护士长要深入病房,不断收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对需求集中的问题及时形成解决方案。
2 将家庭式护理融入优质护理
2.1 儿科患者的特殊性 儿科的病人,年龄都是14岁以下,年龄小,表达能力较差或没有什么表达能力,其对自身病情的理解有限,对医院的医疗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因此优质护理在儿科方面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开展家庭式护理的基石,可以称之为专业技术护理,而人文知识是开启家庭式护理的钥匙,是人文护理的基础。人文护理是指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进行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1]。人文护理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强调人格力量、道德水平和工作作风等非技术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通过言谈举止传递护理人员的宽容、爱心、理解与同情心,形成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激发和调动患儿及其家属积极性,感召患儿及家属产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其次,在家庭式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效的护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护患、医患关系的前提。护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护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2]。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现整体护理的基础, 是贯彻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 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满足病人的全方位需求[3]。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从细节做起,运用精神医患互动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情感领域内的共情等,帮助病人建立或恢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患儿及家属改变焦虑、抑郁、敏感、易怒等负性心理与行为。应用语言及肢体语言交流等沟通元素, 通过学会倾听和接触把握患儿及家属的反馈, 建立护患双方的互信机制。例如,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记住患儿的姓名,而不是以床号代替。
2.3 对家长的要求 根据患儿及家长不同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家庭式护理教育方法,选择合适的护理补偿措施,首先应当对患儿及家属的文化、经济、心理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儿及家属的治疗性自理需求,然后根据患儿的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家长的不同情况配备不同经验和能力的护理人员。
2.4 家庭式护理与其他护理相互配合 家庭式护理是整个护理中的一个环节,是正常护理的有力补充,不能因为有家庭式护理将正常的护理工作予以疏忽,反而应该予以加强。
3取得的效果
3.1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家庭式护理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让患儿家长参与到医疗与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患儿及家长心理放松,没有戒备心理,减轻疾病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家庭式护理将医疗、护理、家庭式护理与家庭照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合力,极大地促进患儿康复。家庭式护理使得整个护理无缝对接,护理得当并且得到延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2 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医患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家属了解整个医疗过程,对自己的孩子病情充分了解,并且知道存在的危险,万一发生意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护患交流中建立起了融洽的护患关系,在家庭式护理实施的过程中,家属与护士之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认同感增强,护患关系甚至达到了亲密的程度。
3.3 有利于患儿后期家庭式护理的延续 小儿因生理、心理尚未发育完善,缺乏自我照料能力,容易发生各类疾病,优质护理让家长了解了一定的护理常识,有利于家长对小孩的护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一些简单的疾病,有利于家庭康复。
3.4 有利于护理人员水平的提升 家庭式护理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护士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补充人文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道德修养。同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潜能,例如在儿科皮针穿刺技术上,我们力求每名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对血管条件允许的患儿,在与家属沟通后,取得患儿或家长的配合,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即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又能降低液体外渗的几率,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4存在问题
4.1 护理人员的队伍尚待优化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护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要将家庭式护理真正落实,其执行者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家庭式护理教育的效果和执行情况。其次是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十一五”末,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4]。医护比例、床护比例倒置问题虽然得到改善,但仍显不足。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护理,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许多优质护理的措施,但优质护理的效应未得到完全发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护理人员人手不够,人手不够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4.2 医护之间的配合尚待加强 将家庭式护理贯彻到优质护理中,主要角色是护士,但医疗过程是个完整的链条,需要医护之间密切的合作,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家庭式护理更多的是护理方面知识,但医疗方面知识是护理的基础和支撑。在有些医生眼中,护理与我医疗关系不大,使得护理与医疗出现脱节,家庭式护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3 家庭式护理病案的建立 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评估手段,暂时无法建立家庭式护理病案,许多病例的操作还只能停留在经验阶段。如果能建立档案,将有助于对已取得成效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提升到理论层面。
4.4 护理质量的评估 护理质量的评估范围应包括护理过程的评估、疾病康复效果的评估、家长的评估、参与家庭式护理的护理人员的评估等。难点是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另外质量评估应与相应的激励机制挂钩,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
我们将家庭式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地方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莉.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3.
[2] 田渝.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2):44.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临床儿科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6-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也逐渐关注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1]。应患者的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护理观念转变。以前,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对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关注较少。而现在,患者开始关注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在真正情感关心患者,而不仅仅只是一纯粹商业关系。人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整体地、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从而使患者不仅能在生理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降低不适的程度。近年来,人们通过努力在人性化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则是通过小儿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来阐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就诊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执行,排除一些肺炎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1.3)岁。所有患者均在住院部接受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比较P>0.05,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进行静滴,每天1次,并连续静滴3天作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4天,再连续静滴3天为第2个疗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施行专科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按照观察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未给予专科康复等人性化护理。其余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照常进行,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
1.2.2 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实行专人专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洗手,同时确保给药时间间隔合理。对于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医生,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情保持舒畅。同时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治疗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采用Ridit分析,若P
2 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与仅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如表1所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如表2所示。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影响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治疗基础上外加人性化护理来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可以看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在儿科中护士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追求满意服务的良好理念,这也将大大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目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敏锐细致地觉察出不同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可以在每个病房内设立意见收集箱,将患者最真实的心声传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患者状态。总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儿科优质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朱红艳.儿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5):98-9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39-02
婴幼儿年龄小,心脏直视手术相对比较复杂,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容易出现上臂拉伤,体温不升等术中并发症。我院自2009年来,平均每年做400例左右心脏手术,最小的出生3个小时,术中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0例择期心脏手术,年龄3小时-6岁,体重2,5-25kg,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39例(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例)、房间隔缺损(ASD)300例、VSD合并ASD25例、VSD合并PDA34例、法洛四联症(TOF)39例、肺动脉瓣狭窄(PS)32例、心内膜垫缺损(TAG)31例。所有患儿都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先天畸形,关注及术中护理,患儿术中均未出现低体温与压伤,拉伤。无任何意外均康复出院。
1.2术前1日巡回护士去病房,阅读病例、探视病人及向其家属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检查数据,以便对病情及手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护士可通过形体语言,如触摸安抚、面带微笑地与患儿沟通,减少其对护士的恐惧;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减少家长对手术的担忧。
1.3麻醉方法 小儿心脏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儿入室后,迅速接上心电监护,饱和度,配合麻醉医生诱导,静推仙林、舒芬、丙泊酚,之后泵入,注意舒酚静推时速度要慢,协助麻醉医生插管。
2手术 小儿心脏手术采用侧卧位,仰卧位,VSD,ASD,,PS,采用左侧卧位,TOF,TAG,采用仰卧位,PDA采用右侧卧位。
2.1侧卧位:头部垫一头圈,注意保护耳眼,上侧手臂用棉垫保护,屈肘固定于支手架上,注意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以免损伤臂从神经。下侧手臂用棉垫保护,固定于托手架上或放于身体旁。腋窝下垫一软垫,以防止手臂、腋神经、血管受压。肩部抬高5-15℃,垫一啫喱肩垫,两侧用软垫固定。髋部垫一软垫,防止压伤,下腿伸直,上腿屈膝,两膝间垫一软垫,约束带固定。两足部垫一啫喱足垫。将病人身下床单扯平拉直,保持平整干燥.使患儿的安全舒适,又能充分暴露术野.
2.2仰卧位的患儿:头部垫一头圈,肩部垫一啫喱肩垫,两手臂棉垫保护,固定于托手架上或放于身体两侧,臀部垫一软垫防止压伤,膝关节下垫一啫喱腘窝垫,双足垫啫喱足垫。再次检查身体部位有无各种线路受压,尿管肛温是否妥善固定.
3 术中护理
3.1手术开始前小儿要注意保暖,变温毯提前预热,打开手术间的空调或暖气,防止低体温并发症。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
3.2检查各种仪器的各种性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并能熟练操作,排除故障。
3.3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患儿入等待区时,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患儿信息,手术标识等。我院规定在手术部位用红色记号笔做Y标识。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儿信息,器械护士汇报物品清点完毕,消毒灭菌合格,方可开始手术。
3.4提前配制各种静推及泵入药物,患儿入室之前,巡回护士要配制术中所需药物,静推的包括阿托品、非那根、肾上腺素、多巴胺、2ug/ml的异丙肾、40ug/ml的苯肾。泵入的包括多巴胺、硝酸甘油、肾上腺素、氯化钾、米力农。血管活性药物必须经中心静脉给药,即能保证药物的迅速起效,又能防止因泵入四周静脉外渗引起的皮肤坏死。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剂量,以协助发生意外随时进行抢救。
3.5协助麻醉医生穿刺动脉和中心静脉,常规导尿、下肛温,妥善固定尿管肛温,防止压伤.根据患儿体重黏贴负极板,负极板应保持平整,禁止切割,折叠,重复使用。粘贴于清洁干燥,肌肉丰富区。
3.6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认真清点无菌台上的一切物品,准确记录。手术开始后降温,术中肛温,鼻咽温是监测体温的重要依据。关闭变温毯,并将室温迅速下调至16℃-18℃,使肛温控制在25℃~30℃。调整无影灯至合适位置,充分暴露术野。
3.7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监测生命体征有心电、呼吸、有创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体温、尿量等。巡回护士注意观察监护仪数据,及时检查和调整探头、线路(或管路),确保监测准确和稳定,并定时报告,以便与手术、麻醉、灌注医师保持联系。超滤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红细胞压积,使血流动力学得到良好恢复,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但超滤时动脉血压有时会偏低,特别是在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此时巡回护士更需严密监测动脉压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准备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以备急用。
3.8观察转流前尿量,并记录。复温后关冷风、开暖气,变温毯,室温保持在24-28℃,使患者肛温升至32℃,复跳后,升至35℃左右。配合麻醉医生泵入正性肌力药,通知输血室送血浆或悬浮红细胞,以备停机使用。转流停止后要根据中心静脉压快速补充血容量。输血时要做红三查八对: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的种类剂量。复跳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准备鱼精蛋白和葡萄糖酸钙,停机后泵入。葡萄糖酸钙,鱼精蛋白、应经上腔静脉留置管给药,以保证用药的切实有效。遇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例,在使用鱼精蛋白时应从升主动脉给药,以防引起肺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脏停跳。
停机后,观察转中尿并记录,电话通知外科监护室,清点物品记录。
4 术后护理
4. 1 转送病人 转送时要注意保持病人的平稳,避免震动;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心率的变化;要保持各种输液、引流和监测管道的通畅;杜绝带出各种管道。要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匀速输入;还要注意维持转送路途的通畅,避免因各种原因造成延误。
4. 2 交班 体外循环手术后病人均送入加强监护病房( ICU) 。针对病人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灌注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术中各项监测结果、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输血情况、皮肤情况及术殊情况等,向ICU 护士进行详细的床头交班。
小结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贯穿手术麻醉的全过程,手术护士要熟悉各种药物配制,作用,手术步骤,手术的正确的摆放,做好术中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突发应变能力,灵活的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婴幼儿 心内直视手术 有创血压的监测 护理
有创血压的监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婴幼儿直视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通过动脉穿刺置管测压的波形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有效的判断患儿血管功能。同时,通过动脉导管还是采集动脉血样标本的理想途径。因此正确的应用和护理动脉导管是至关重要的。我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共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0例,术后均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60例,男 22例,女 38例,年龄在5个月~5岁,平均年龄在3.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20 例,房间隔缺损 1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洛氏三联症纠治术5例,法洛氏四联症纠治术3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3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全组患儿均行心内直视术,其中桡动脉置管 45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股动脉置管5例。术后患儿生命征平稳,尿量>1ml/(kg.h),病情稳定,停止IBP监测,置管时间最长120h,最短24h,平均38.5h,监测效果满意。
1.2 方法
1.2.1 动脉的选择 常选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四种,但因桡动脉位置表浅,相对固定,穿刺置管较易成功而成为首选。
1.2.2 测压装置 选用适当型号的套管针作动脉穿刺后,将套管针与测压管连接,动脉测压管包括动脉延长管、三通、注射器、换能器,将换能器与监测仪连接,将一500毫升的软袋装的生理盐水加25mg肝素后接输液器与延长管末端连接,尽量排净空气,将生理盐水袋置加压气袋内,加压气袋的压力应大于300mmHg,持续以2ml/h肝素水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2 监测与护理
2.1 有创血压监测
动脉内测压可在监护仪屏幕上显示出动脉压力的波形、区域和压力上升速率,能更直观的反应出婴幼儿术后的心血管功能。因此,应密切观察监护仪上的IBP波形变化,当压力波形变得低平,圆钝,及时查找原因,并加以分析。 如①有创血压低,应考虑是否有血容量不足、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②有创血压高,应考虑是否麻醉初醒早期、容量过多,术后早期缺氧等。发现波形变化异常,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1]。因此本组患儿中5例血容量不足,3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5例出现心律失常,因处理及时,病情未进一步发展。
婴幼儿术后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低,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的反应敏感,而IBP的动态观察对于单位时间内血管活性药剂量调节提供了可靠的观察依据。
2.2 动脉测压管的护理
2.2.1 患儿术后带动脉置管入ICU时,即将动脉测压管连接到监护仪的传感器,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菌治疗巾内。同时,应予患儿穿刺肢体应暴露,适当约束固定,防止管道打折。
2.2.2 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 首次测压前要先调试监测仪零点,首先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然后校正压力零点,调节压力换能器平齐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同时检查导管内是否有气泡和凝血块,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
2.2.3 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持续以2ml/h肝素水冲管,加压气袋的压力要大于300mmHg. 防止血栓的形成。若取血液标本后应另外予加量肝素水冲洗管道,将回血全部冲回血管内。如发现针尖贴壁,应予及时调整。同时要注意更换肝素生理盐水袋,以免滴空。
2.2.4 置管处皮肤护理 保证动脉穿刺点的局部干燥, 动脉穿刺处用碘伏消毒并更换透明3M敷贴,1次/d。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和血肿,动脉搏动是否良好,肢体远端血供是否良好,皮温是否正常。发现出血及时予局部压迫,如无法止血,则需拔除置管,加压包扎。
2.2.5 留置时间及拔针技巧 一般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气正常,不需要常规检测循环功能,可拔除动脉置管。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弹性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以防形成血肿。
2.2.6 正确采集血标本 动脉置管除连续监测血压外,还能在此处反复采集血标本,减少了患儿血管的多次穿刺。为保证标本采集的正确性,避免受肝素水的影响,在取血标本之前,应用无菌注射器先抽取10ml,再用另一注射器按需采集血标本。取完标本后,再将之前取出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内,避免患儿失血[3]。
2.2.7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①患儿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每次抽血标本时,应用酒精消毒三通、肝素帽,抽完血后应予肝素盐水冲洗至动脉测压管内无血液为止,保证三通区域各口均无血迹。②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进,以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③在调试零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动脉内造成气栓栓塞。④应随时观察患儿穿刺处有无红肿,肢体末端颜色、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同侧手指套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手部的血运情况,以防局部包扎过紧,肢端坏死。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动脉置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能有效准确地动态监测患儿血压变化,方便对患儿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减少反复血管穿刺损伤患儿血管,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因治疗需要而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有创血压弥补了无创血压非敏感性和非连续性的弱点,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郭加强,吴玉清. 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03~609.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7-01
在卫生部颁发的《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将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到了关键位置,该方案指出医院应改善临床护理服务、加强护士科学管理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的工作要求。其中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积极开展延伸服务等[1]。为积极响应卫生部要求,提升儿科护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我科针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发现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2±3.1)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4例,小儿营养不良7例。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即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4.6±3.3)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1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5例,小儿营养不良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则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3个条目,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加以调查(由患儿家长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如表1所示,观察组非常满意26例(61.90%),满意15例(35.71%),不满意1例(2.39%),患者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42.86%),满意15例(35.71%),不满意9例(21.43%),患者满意度为78.57%。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由科室内护士长统一组织,综合分析科室内的患儿数量、患儿患病情况、护士数量及护士综合素质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由专门的护士负责指定的患儿,即将具体患儿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护士长则主要负责监督护士的工作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护士对所辖病床的患儿均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护士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综合分析患儿生理、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护士除根据患儿病情,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应兼顾患儿的饮食起居习惯。按时跟进患儿的进食状况,指导家长制定营养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对因害怕疼痛或药物味苦,抵触接受治疗的患儿,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如可采取鼓励、暗示的方法,使患儿配合治疗。针对因病痛折磨,哭闹不停的患儿,护士可通过讲故事及播放适宜儿童的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创建温馨的家庭式病房也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为让患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护士可在病房内张贴儿童喜欢的画报和卡通图案等,床单也可选择粉色、蓝色等柔和的色调,以消除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2]。
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我科发现该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孟令香,陈子娇,刘国辉.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04Z):249-250
关键词:小儿输液;急诊输液室;优质护理
现在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使其去医院看病概率也相应增大。人们对医院医护建设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就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长时间的排队等候而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又由于医务人员的素质不均等[1~3],所以很容易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产生问题和纠纷。我院就针对于急诊小儿输液室,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看能不能相应降低其中存在的问题纠纷,以及增加急诊小儿筋脉输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了2013年5月在儿科接受急诊静脉输液的96例患儿。男58例,女3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10.3 6.3), 岁40例,
1.2 方法 这些患者儿童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是分组的,所以我们分别的开展。对普通组中的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按照医院平时常规的护理工作开展,根据相关的医学步骤给患儿做诊断,看其对于静脉输液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再实施其它的医学方法解决。相对于普通组的常规工作开展,优质组实施静脉输液时,增加了对于患儿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身体健康服务。配备品质优良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患儿在等候就医过程中,给予一定关怀,比如给患儿或者患儿家属递上一杯水,或者天冷了给患儿一张被毯。给一些不了解患儿情况的家长,做相应的医护指导工作。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的病情情况,把在静脉输液中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长,避免在患儿输液时引起不必要麻烦。优质组急诊小儿输液室中,为了减轻小孩子看病紧张压力,为小朋友提供儿童游戏还配置了一些玩具,改善他们的就医环境。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保证穿刺工作的一次性完成。对于优质组患儿,使其享受到全程的优质就医护理工作。
1.3评价指标 将两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差异,以及两组投诉率的高低。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具体采用了SPSS17.0 的统计学方法来对这两组各项比率进行分析,两组患儿的数字资料采取 的检验手法来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见表1。
这两组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其优质组成功率要明显高出普通组成功率。
2.2 两组服务投诉率上的比较 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服务投诉率上,普通组投诉率要高于优质组的投诉率。
3讨论
我院要大力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可以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放置一些小孩子喜欢的玩具,或一台电视机用来播放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这样可以有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缓解小朋友对于看病打针的害怕心理。加强医护工作的开展。在患儿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主动给予小朋友关怀,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以便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改善输液室的环境,尽量让患儿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配备保洁巡逻人员,保障医院输液室保洁工作,保证患者的身体不受病菌感染。我院还提供高素质的医护服务,对急诊小儿输液室的护士,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加强护士自身能力建设和文化素质建设。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正确评估患者的液体外渗现象,懂得应急处理,加强静脉穿刺和固定技巧,约束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等职业技巧学习。加强值班,在患者容易发生液体外渗的时间段中主动巡视。观察患者输液过程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现患者出现输液时液体外渗现象,作为重点问题对待。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制定措施加以防犯。在优质服务过程中,对急诊小儿输液室患儿家长做好健康科普工作,加强孩子平时生活的健康质量。对首次进行输液的患儿家长,进行详细的输液以及用药介绍,在穿刺时告知家长护理知识,避免小孩抵抗哭闹影响穿刺。通过沟通减轻患儿家长的精神压力,使其能配合医疗人员工作,减少医患纠纷。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要做好静脉选择工作。一般患儿头部和手足部的浅静脉比较适合穿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静脉选择也不同;新生儿童适合头部静脉。2岁~12岁的儿童适合手足静脉。对静脉不明显的患儿,可用按摩或拍击方法催动血管。
参考文献:
[1]娄春燕.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2):106-107.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115-02
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患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抵抗力差,加上小儿还没有成熟的生理和心智,这就使得护理更具难度。一旦患儿症状没有减退或者哭闹不停,就很容易引起患儿家长的焦虑,对患儿的治疗和恢复以及医院的日常工作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一些比如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特殊检查过程中,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对疼痛的敏感度和排斥度都比较高,大大降低了疾病诊治及护理的依从性,患儿过激的反应会引起患儿家长的担心,使家长不信任医务人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发生[1]。因此,在儿科疾病诊治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科患者80例,患儿的疾病主要包括:感冒、高烧、咳嗽(部分患儿有肺炎)、腹泻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2岁,平均(6.56±1.1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3岁,平均(7.05±1.67)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告诫患儿家长病情状况,避免患儿家长和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帮助患儿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其紧张心理;协同患儿家长做好治疗前准备,包括进食、排尿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临床研究表明,很多儿童患儿由于对打针、吃药的畏惧,在进入医院环境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儿童患儿本身处于成长阶段,认知和心智功能还比较低下,新环境的改变本身就容易引起患儿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和不适感,尤其是在医院环境中。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认知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要确保就诊环境的采光良好、通风性好以及干净整洁,可适当的放置一些玩具、图画等等,以此减少患儿在医院早期的抵触和紧张心理[2-3]。(2)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交流是转移患儿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期的精神系统成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当儿童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不断增加的时候会促进儿童的智力快速的提高并进入发育期。在此过程中,正确合理的引导是提高患儿认知功能最重要的方式,同理,护理工作的正确引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儿亲密接触,比如抚摸、拥抱等方式或者微笑的表情,以此加强与患儿的情感交流,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患儿家长进行认知干预,比如患儿需要接受穿刺治疗的时候,患儿家长由于缺乏对腰穿的认识,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排斥等心理,一旦中途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就可能引发医疗纠纷[4-8]。(3)加强对患儿的关心呵护,提高护理质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对患儿的关注,并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的关心,不仅是对病情、健康的关心,同时也包括对患儿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不仅在工作行为中更加认真负责,也要注意在沟通上掌握技巧、文明用语等。科室应制定人性护理理论制度,并定期考查实施情况;其次是要关注护理细节,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杂,尤其是在患者比较多的时候。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从细节入手,在业务繁忙的时候不慌不乱,轻重有序,要时时谨记,细节决定成败,服务的质量正是体现在服务细节上。尤其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患者,要及时掌握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干预,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让其正确的看待治疗,不要因小失大,延误患儿的治疗时机;最后是根据治疗情况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行为干预,比如练习、排尿方法,护理人员可通过游戏等轻松的方式指导患儿,而不要采用非常严肃的方式,以此使患儿尽快掌握这些自我护理方法[9-11]。
1.3 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其中,满意度调查主要通过我院预先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中有37名患儿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配合率达92.5%;对照组中有28名患儿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配合率为70.0%,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胃镜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财务科,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 目的 讨论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行优质护理的胆管结石ERCP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1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实行常规护理的1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χ2=6.154,P=0.018),术后胰腺炎发生率(χ2=4.810,P=0.037),手术操作时间(t=-2.230,P=0.048),护理工作满意度(t=3.362,P=0.028),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能有效定位胆管结石,结合EST术,能有效排除患者胆管结石,解除胆道梗阻现象,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做好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
关键词 ] 胆管结石;ERCP;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84-02
近年来,随着消化道内镜在临床普遍开展及应用,ERCP技术在胆管结石中已经得到广泛和肯定的应用,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治成功率[1],但是目前临床中,很多患者对ERCP缺乏认识,常常导致术中出现不配合治疗、或配合不良的情况,一部分患者对治疗预后存在一定的担忧,加上由于胆管结石后非常不适症状严重,因此也影响到ERCP的治疗配合情况,因此导致了术后并发症的增加[2],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对ERCP术式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积极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我院采取的优质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入组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CT等影像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确诊,入组时间为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患者中男70例,女59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0.46±13.27)岁,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有发热,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为比较护理效果,选择2011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1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中男85例,女71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2.38±15.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般临床资料及胆管结石的大小及数量等资料,行括约肌切开EST,置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尽量简化手术操作步骤,针对所有患者不强调一次性完全解除梗阻病因。
对照组给予ERCP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安置、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术后记录相关手术资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引流情况。
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首先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建立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管理负责管理制度,责任护士包干负责,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包括治疗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患者心理康复护理等内容,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和零距离护理服务[3]。在行ERCP围手术期,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一直由同一个护士护理,消除了护理治疗中的陌生感,能够有效增进护患交流,融洽护患关系。优质护理理念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并关注患者的疑问及不良情绪,进行必要的疏导,制定个性化的护理举措,力求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操作中注意言行,对患者多给予鼓励性语言,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时进行必要的言语沟通与交流,如遇到意外情况需要保持冷静,避免对患者产生一切不良刺激。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ERCP治疗成功标准:胆管插管成功,胆道结石顺利取出,支架或引流管放置成功。术后胰腺炎诊断标准[4]:ERCP术后在24 h内血淀粉酶升高,并且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以上,同时伴有剧烈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等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科室自制,满分100分,效度为0.78。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AS 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χ2=6.154,P=0.018),术后胰腺炎发生率(χ2=4.810,P=0.037),手术操作时间(t=-2.230,P=0.048),护理工作满意度(t=3.362,P=0.028),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采用ERCP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并采用EST技术治疗胆管结石,属于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前准备简便、痛苦少,以及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廉的作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无需使用全身麻醉,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果操作和护理不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在胃镜室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并且在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及时准确的提供患者并且的动态信息。所以在ERCP围手术期,完善、优质的护理程序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具有重要因素[5]。
目前积极开展的优质护理理念,在保证护理手段对患者病情能产生积极良好影响基础上,是一种护理手段的整体提升理念,能够满足患者各方面的护理需求,重视护理对患者作为“整体人”的影响[6],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理念的最佳体现,优质护理对于患者舒适程度及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较多的干预,能够实现有效配合的实施,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同时保证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中的开展报道不常见,在本研究中,发现开展优质护理后,在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优质护理后,在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并且大大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
ERCP术能有效定位胆管结石,结合EST术,能有效排除患者胆管结石,解除胆道梗阻现象[7],同时能有效减轻黄疸以及全身中毒症状[8],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做好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 惠娜,罗冰,姚少维,等.58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5):554-555.
[2] 朱燕莉. ERCP和ENBD在胆胰疾病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8.
[3] 刘志兰,胡金定,袁少轩.优质护理理念对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73-474,531.
[4] 陈萍,李生,郭萍.全程护理干预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3,17(8):1435-1436.
[5] 高祝英,张婷,李玲. 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68-2170.
[6] 段筱妍.整体化护理与责任制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8-109.
[7] 范青青,柴晓红.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21-22.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支气管肺炎;肺功能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低龄儿童的常见感染性疾病,2岁左右儿童的发病率最高。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作小叶性肺炎,多在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较大时出现,它主要是由细菌和霉菌以及病毒、肺炎支原体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会对患儿肺部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由于肺部炎症会导致呼吸膜增厚以及下呼吸道阻塞,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会导致发热、咳嗽以及气促等常见临床症状[1-3]。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除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来改善其肺部功能,对治疗疗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112例患儿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将其分成各56例的A组和B组。A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0±0.82)岁;平均病程(3.23±0.72)d;轻度症状有31例,重度症状有25例。B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3±0.81)岁;平均病程(3.22±0.71)d;轻度症状有32例,重度症状有24例。A组和B组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112例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B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和监测、吸氧和体温测量、健康宣教等。A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房干预:保持患儿病房的整洁卫生,每天进行清洁和打扫,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将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如25℃左右,将湿度维持在55%左右。为了让患儿能够保持开心的状态,可以将室内进行布置,可以摆放一些玩具和张贴儿童喜欢的图案。②病情监测: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其症状表现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烦躁等症状,针对一系列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医生进行处理。需要随时的测量患儿体温,看是否有发烧、发热等症状,当患儿体温过高时要进行物理降温,让患儿多喝水。③呼吸护理:确保患儿呼吸道的畅通,为患儿调整舒适,为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需要家长为患儿拍背,拍背的力度要适当[4,5]。针对分泌物较为黏稠的患儿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在雾化前需进行口腔清理,把雾化药物注入雾化器,雾化量逐渐加大,观察患儿的反应,吸入时间在10 min,雾化2次/d。针对呼吸困难的患儿予以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 L/min左右。④饮食护理:要确保患儿的饮食均衡,最好以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或生冷的食物,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⑤健康教育:告知家长患儿的相关情况,告知家长护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让其能对患儿疾病更加了解和掌握。⑥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儿进行沟通,疏导患儿的消极情绪,让患儿情绪能够更加的稳定,通过与患儿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增加与患儿的熟悉感,取得患儿的信任,让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
1.3疗效评价 痊愈:患儿护理治疗1w后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1w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无效:患儿肺炎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体温无变化或上升[5-7]。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FVC与FEV1、PEF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以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法进行计数资料分析,治疗有效率以(%)表示,采用t检验法进行计量资料分析,肺部功能指标以(x±s)表示,(P
2结果
2.1A组和B组患儿肺部功能改善情况 A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FVC、FEV1、PEF评分分别为(3.36±0.52)、(3.01±0.40)和(5.92±0.42);B组患儿在干预后的三项评分为(2.45±0.48)、(2.42±0.55)和(3.86±0.5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 A组和B组患儿疗效比较 A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痊愈例数有42例(75.00%),有效例数有12例(21.42%),无效例数为2例(3.57%),总有效例数为54例(96.42%);B组患儿痊愈例数30例(53.57%),有效例数为17例(30.35%),无效例数9例(16.07%),总有效例数47例(83.92%),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的发展较快,主要的体征为呼吸加快、肺部湿音、口周和指发绀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以及恶心、咳嗽和呕吐等。支气管肺炎按病情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榍岫确窝缀椭刂⒎窝祝当患儿发展为重症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循环系统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健康,对其生命也会有严重威胁[8]。在本文中,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病房干预、病情监测和心理干预及呼吸护理等一系列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功能有所好转。A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儿,且A组患儿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体积和最高呼气流速这三项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徐春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7):275-275,279.
[2]朱丽敏,陈明华.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1):313-314.
[3]师翠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8):24-25.
[4]吴建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64-65.
[5]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5):983-984.
[6]戎艳鸣,楼建华,徐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29):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