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5:0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写作学概论实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史学论文写作 改革 创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21-02
在高等教育中,历史学科是基础之一,必须坚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同时,要紧密结合改革的步伐和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小学师资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相关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改革和创新史学论文写作的理论教学和写作实践,必将对我们实现目标、培养人才起到突出的作用。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好论文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通过论文的写作,将所学的专业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掌握论文撰写的步骤、方法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体优化构建
(一)改革理论教学
改革以往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增加研读、探求两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有必要逐步改革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这两门历史专业核心课的内容和体例,使之更好地反映时代变化和学术的最新发展。三年级将较多地开设专业选修课(包括必选课和任选课),地方高校尤其要注重开设部分区域历史文化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加有关生态、拓殖、人口、社会思潮、大众心态、社会生活等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内容,将历史学习与现代社会问题诸如区域稳定、边疆经济、生态变迁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趋势,凸显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要增开反映本学科前沿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功训练和理论思维能力的选修课,特别是文化史、社会史、宗教史、外交史等领域的专门课程以及断代史研究的专题,拓宽学生的认知面。
(二)创新实践方式
要结合理论教学的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发挥历史学教化与教养的功能,凸显历史学科功能和价值,培育经典名师,讲传经典文献,开设精品课程,打造精彩讲堂;培养学术人才,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质,建设文化名校;培养社会人才,满足社会对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应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结合高校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创办校园历史文化节、“历史与文化”学生论文大赛、学生学术论坛等学术实践活动,以演讲、辩论、沙龙、历史剧、考古调查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能力,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历史专业独特的魅力。
(三)增强教师指导
教育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中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及其知识结构的完善,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都承担本科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不仅对学生在知识结构、思辨能力、认知水平、学科体系、考研素质等方面着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打造。四年级学生除了继续进行少量课程的学习外,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积极参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项目活动开展。尤其是结合论文写作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历史文化研究竞赛等活动,提高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一)具体分工与集体攻关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配合、协调统一来展开。在总项目之下,设置若干子项目,充分了解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学术研究倾向;调查历史学专业学生读书情况;理清教学、团学工作一体化与创新改革的关系等等。对每一个子项目进行具体分工,展开工作,不定期进行集中讨论。最终在子项目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和集体修订,形成最终方案。
(二)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之下,紧紧把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结合国家、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规、政策,认真学习,融会贯通,将核心内容渗透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同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形成,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展开,如对相关现状的调查,就必须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而初步研究形成的方案,也必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进行检验和不断完善。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要立足于具体高校,但又不能仅局限在一所院校,必须与历史学专业改革发展的趋势目标相统一,与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趋势相统一,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相统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史学论文写作,但又不能仅局限在写作上,要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对各学科知识的需求,对各种能力的需求,以及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四)专业课程与知识拓展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还包括在历史学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外,有效地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以师资特色开设专门史、断代史专题选修课来培养“学术型”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历史过去性的特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像、音响、图片于一体,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开展专业考察、地方遗址遗迹参观了解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主要特色和创新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提出,创新史学论文写作教学和实践活动,具有特色的“123模式”是有效的途径。
“123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两个“123”,即教学中的“一堂课、两论文、三环节”;实践中的“一结合、两展示、三监控”。
在史学论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创新“一堂课、两论文、三环节”。一堂理论课程,对历史学本科学生继续开设史学论文写作理论课程,要通过调整使学年论文能够和毕业论文更好地衔接,学年论文总结和毕业论文启动同时进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两论文,即两个写作实践,包括历史学本科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科学合理地安排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环节指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具体环节,包括研读式环节、探求式环节、思辨式环节。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在理论学习中,首先结合理论学习,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术论文进行研读;其次,结合理论学习进行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以探求本质;第三,指导学生对具体选题进行思辨,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
专业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4490 室内设计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104 财税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76 国际金融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0 国际贸易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9 涉外经济法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20177 投资理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258 保险法(**加试) 00103 证券投资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250 投资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8019 理财学 04762 金融学概论
08591 金融营销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04 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 物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5831 房地产财务管理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6400 物业服务经济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404 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 保险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税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0107 经济法学 00231 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8 保险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9 房地产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917 仲裁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9271 外商投资企业法
19270 商法概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22 中国行政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261 行政法学(替代原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40102 学前教育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108 教育学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9 教育学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0472 比较教育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3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4578 中国小说史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国通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81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0302 体育教育 00498 体育统计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7 运动训练学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99 体育游戏 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23 中国秘书史 00524 文书学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00511 档案管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25 公文选读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美学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37 美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603 英语写作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0206 英语教育 00087 英语翻译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453 教育法学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50302 广告学 00037 美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选考)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18001 CI原理与实务(选考) 00040 法学概论(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8002 广告经营管理学(选考) 00244 经济法概论(选考)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305 新闻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659 新闻摄影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70102 数学教育 02009 抽象代数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 操作系统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33 软件工程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37 C++程序设计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5 电子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354 信号与系统 19280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7 通信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373 计算机通信网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3 通信原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9128 分组交换工程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49 网络工程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742 通信概论 080719 计算机软件 02324 离散数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7311 多媒体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8016 软件开发方法 04737 C++程序设计 07844 人工智能导论 08674 计算机网络基础
080806 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440 混凝土结构设计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46 建筑设备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825 土木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90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59 水利工程经济与经营管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90102 农学 02539 化学基础(**加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00015 英语(二)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666 普通遗传学(**加试)
02680 农产品加工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678 农业推广学
关键词:创新 写作 教学模式
目前写作教学的效率低下是有目共睹的,对策往往是“加强写作训练”。其实仅停留在“加强”层面上,也是无法根本摆脱写作教学目前窘境的。但是,这一对策却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上来,聚焦到了写作教学模式的天经地义的两个环节――“写作理论+写作训练”上来。重新审视这两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其初衷即乖,它似乎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它完全是一个错误,完全将写作教学引向了误区。所以写作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从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
首先,写作课是一门术课而不是理论课。
对于写作课术课性质的认识,就连写作理论研究者也是认同的。路德庆主编的《写作教程》如是说:“高校开设写作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方面的技巧会写一般常用文体。”朱伯石的《写作概论》也讲:“把训练写作基本功放在首要地位,并以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词章修养;同时也注意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理解并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和文体知识”。如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的阐释:“写作学的教学,就是既要帮助他们提高写作理论研究的水平,又要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以及语言生成的全部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毋庸质疑,任何一所高校的写作课程,任何一位写作课教师,也都是要把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技能作为教学目标的。
确认写作课的术课性质,关乎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一门真正的素质教育课程,关乎能否真正实现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
其次,术课就要开成训练课。
术课的目标是提高技能,提高技能包括提高基本素养和技术技巧两个方面。以乒乓球为喻,基本素养就是耐力、反应等体能范畴,技术技巧就是接、发、扣、削、拉、旋转等技术动作;写作的基本素养就是文字基本功和阅读、阅历,技术技巧就是各种表现方法。无论是耐力、反应也好,各种技术动作也罢,没有哪一项不是要通过训练而是依靠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巩固和提高的。写作也是如此,文字基本功也好,表现方法也罢,都不是学好理论就可以掌握的,都是需要不断地动脑动笔,不断训练,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阅读、阅历更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更需要遍览群书,而且时时有心,事事用心)。所以写作课必须开成训练课才能切实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第三,开成训练课就要坚决摆脱理论。
术是习得的,不是依靠理论教育养成的。此其一也。
其二,是我们切实需要来看一看我们的写作理论究竟都是些什么理论。目前的所谓写作理论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写作哲学、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写作思维学、写作语言学等真学问,一类如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文学写作学等假学问。
如前所言,真学问不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这些真学问都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适合兴趣阅读,对于写作实践不具工具性意义。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文学写作学何以是假学问呢?
其三,普通写作学和文学写作学中有一小部分的理论,比如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等,但是如果敢于正视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就不能回避写作教学中理论、训练“两层皮”的问题,理论对于学生的写作基本无用。
那么表现方法之类难道不值得借鉴吗?表现方法之类并非理论,表达方式属于文字基本功,结构、表现方法、语言风格都属于习得,属于经验,如果一定要说是理论,也只能说是“假性理论”。
第四,摆脱理论就必须摆脱理论模式。
摆脱理论,并非不要教材,而是不要那种理论型的教材,不要那种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其一,重构教材体系。以表达方式、结构、表现方法、语言风格等重构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表现方法、语言风格等并非一式,且层出不穷,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因此应以习得介绍和实例材料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教材,突出实例材料。
其二,淡化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变主导为辅助,变纲领性为资料性,给学生充分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其三,重心下移,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以学生写作训练为主,改“讲授”为“讲评”。
第四,教学目标应多样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有一小部分人中学阶段就显露出写作的天赋,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敏捷,对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往往有不俗的触发,当他们因此而获得称赞时或许会萌生出成为作家的理想。但是这部分人最后真正成为作家或以写作成名抑或以写作为业者却少而又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恐怕就是缺乏对其写作兴趣的一贯培养和呵护。大学的写作课首先要为这一部分人设立一个培养作家、写作人的教学目标,专业化地训练、指导,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创造发表习作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乃至让他们真正树立起成为作家的理想,把写作作为一生的追求。
写作课更要为多数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多数的学生是不喜欢写作甚至是惧怕写作的,所以要为多数学生确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经过训练达到不惧怕写作,熟练掌握几种基本表达方法,能够按要求顺畅表达,自如应付常用应用文写作要求。
作为术课,考核方式也应灵活掌握。对于第一种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不进行常规考核,依据发表作品的情况计核学分,或奖励学分。对于第二种教学目标的学生,可参照公务员录取考试的题型进行应用型的考核。
综上,只要切实认识到写作课的术课性质,充分把握术课以练为主的特点,就能够实现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其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主编 《写作教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2]朱伯石主编 《写作概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
[3]吴伯威主编 《基础写作教程》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4]周姬昌主编 《写作学高级教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5]路德庆主编 《普通写作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张学军 高校写作教学的目标观念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运用性;美学指导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从其专业名中即可得到相关的理解。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 “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在此结合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课,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性质:
1、语言性。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
1、美学指导。汉语言文学的首要应用性既是美学指导,而不是相关文学的运用性。美学是理解文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万物的基础。只要适合美的标准的事物,其即可存在,如果不适合美的标准,其不可存在。美是维持世界存在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来说,理解文学的前提,就是要理解美学,美学给文学提供了内在的规律,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保证。所以,汉语言文学的首要运用性就是美学指导。
转贴于
2、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很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在其运用性上,不仅可以对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也可对没有学过,没有看过,甚至刚刚出版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文学理解,是一个高的层次,不是一般没有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做到的,文学理解不同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只是理解文学作品文本字面意思,对于文本反映的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不能作理解的,文学理解既是要解构文本深层次上的含义,这就需要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3、写作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它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
4、语言规律。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其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总结是综合实用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比较实用的部分。语言规律的运用,变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自身语言规律的运用。因为我国幅员大,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国家规定现在官方通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是实行到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很好的掌握了普通话,以区域来看:南方人对f和h以及卷舌音分不清,也用不好,东三省则对卷舌敏感度不高。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对语言音韵的要求,对文学理解的要求,对美学的理论的理会等,都对其运用性作出了要求和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的运用性,是其学科自身的延伸,是其理论的实际应用,其运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其自身理论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胡经之.文艺美学论[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关键词: 军事应用写作课 实践性教学 依据 环节控制
我院是一所初级任职教育指挥学校,其开设的军事应用写作课一直是学员们期望的一门课程,都认为对提高他们的第一任职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质,加之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怎样寻找一个突破口,一直是摆在每一个教员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的课程建设方案突出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我认为这是能使军事应用写作教学尽快走出徘徊境地的理想途径。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依据
1.军事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术”科的性质相对来说显得较为突出。
要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技能、操作技术,就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实践训练。
2.注重实践性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大部分动机,都是需要的具体表现,而实践则能设置一个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使教员能够因势利导,使学员的外在动机(要求、诱发、激励)转化为内在动机(兴趣),从而达到一种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理想教学环境。
3.加强实践性教学,便是注重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
以前的应用写作教学法过多继承传统的写作理论,注重对文章成品进行静态分析,而忽视形成文章的一系列动态过程。结果是学员的写作理论知识知道一些,典范例文也接触过,但就是轮到自己上阵时不知如何下笔,最终是隔江兴叹失去学习信心。
4.加强实践性教学是部队实际回馈的需要。
为实现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改革,掌握学员毕业后的第一任职的写作能力需要,我们曾赴坦克某师进行了一次教学调研。从座谈情况来看,学员们普遍反映应用写作能力是在基层建功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在校期间的写作学习与训练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由于教学时间紧,实践性不强,尤其是课后工程没有跟上,因而到部队后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此次调研对我们的震动很大,也可以说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个有力的事实估证。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环节控制
加强军事应用写作的实践性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在实施过程中确能做到有所收益,必须在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员自身素质、课后实践工程的建立等方面加强控制。
1.加强实践性教学首先要在教材建设中有所体现、有所侧重。
美国学者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多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最佳的理解组织教学过程,必须优化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革新知识呈现的程序与方式(参见刘继武编著《现代教学方法概论》)。从近几年出版的多种军事应用写作教材看,虽各有建树,但内容和结构没有多少革新,多是三大块:理论知识、例文、练习。诚然,这三个方面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要素,但如果出现教材越编越厚、理论知识越来越深奥的局面,那么应用写作课就成了坐而论道的空头理论。鉴于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材建设中要加重训练部分,同时在理论知识、例文部分加进实践的成分,下面作具体说明:
(1)理论知识。这是应用写作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运用它去指导写作实践,肯定会使写作实践获得较佳的效益,但对理论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因而本部分内容最好抓住主要问题精炼分析,其余的问题可放在训练习题部分,以灵活的形式出现。
(2)例文。此部分既为写作理论提供实证的说明,又为写作训练提供实践的借鉴。应按写作理论的体系配套编选,使理论在典范的写作成果中丰富、延伸,理论获得了物化的形式,学员的写作训练也有了良好的借鉴。
(3)训练。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对应用写作能力的转化起直接的作用。一方面要培养学员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范围广泛、突出重点,因而在形式上一定要做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
2.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改进。
(1)改变上课就是讲课,上课教员不多讲似乎就显不出水平的传统观念。实际上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员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听和被动接受,也可以是主动活动,可以以主体的身份进行积极的思考、判断,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训练。教员讲得多不见得水平高,讲得少不见得水平低,关键是看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如何。
(2)围绕教材科学地设计好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内容。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本无严格的界限,单项训练只是培养某种专项能力的一种手段,为综合训练准备条件。通常的做法是:周密设计好系列综合训练题,定期检查专项能力在综合运用中所显示的程度。假如某项专项能力低下,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训练,弥补不足,求得同步发展。总的要求是以综合训练为主,单项训练为辅,前者统率后者,后者充实前者。
3.加强实践性教学要与课后实践工程的建立相结合。
写作是典型的“长期行为”,而军队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写作课时相对较少,且又比较集中,因而课堂内的模拟训练,无论提供的信息量多大,都是有选择性的,都受到信息不全的局限。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课后实践工程机制,是锻炼他们写作能力的较好方式。这一阶段为课堂教学结束到学员毕业离校时为止。以辅导写作、发表文章、展示成果、总结经验等为总体运行载体。具体方法可采取寒暑假征文固定化,读书活动制度化,影视评论活动经常化,演讲活动群众性,板报、园地、专栏多样化,学术活动参与化,等等。这样学员的写作积极性肯定有所增强,而且能在实践中锻炼交际能力、适应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还必须提高教员的自身素质。
(1)具备“设计师”能力素质。如前所述,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可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想不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员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具备课堂、课外“设计师”的能力素质,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具有专业知识素质。从目前情况来看,从事应用写作课的教员基本上为地方大学中文系毕业。他们没有部队的实际锻炼,也没有军队写作的经验积累,这给我们的实践性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因而必须尽快通过学习、进修、实际锻炼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关键字]:汉语言 改革 观念
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可以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欣赏小说、散文、古诗词,同时也了解了编辑出版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正确的使用古今词语、语法,让学生在编辑、写作上具备坚实的文字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我们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作为中心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特点
当前我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概论,影视概论,美学概论,写作学,同时还包括一些共同课和选修课。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记者、作家、语言老师等一些文学知识分子,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汉语言教学除了要具备应用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师的重点大多放在了充足知识和精神文学这些方面,而对学生工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却是明显不足,那么这样的教学观念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革,这样才能让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时俱进。
二 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具备以下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汉语言文学应该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这三个教学目标,要区别于从前的听说读写教育目标。对汉语言文学课程进行改革,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但是想要真正彻底的对课程进行改革,那么首要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这对教师也就提出了很多要求。在思想上,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重新的塑造和理解好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角色。同时教师们还要在教学理论、专业理论、科研创新、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提高,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同时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成就学生这一方面,更要抱着享受工作、享受幸福、充满信心、乐于奉献这样的积极心态来对待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同样把这样的心态传递给学生。
2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以成就学生,成就自我来作为目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的学习,彻底贯彻好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其具体做法就是:(1)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其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很广泛,比如有美术、地理、体育、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那么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具备本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教导好学生;(2)改变从前的师德标准及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后成长发面出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重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并加以辅助和指导。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多多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效果。在很多人眼里,汉语言文学可能是枯燥的、单一的,那么鉴于此,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水平来设计新的教学方法,要保持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多多增加课堂练习环节,从而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三 实现观念转变的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那么对人才的要求也就发生了重大改变,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这不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供了指导,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作为中心来展开的,而学生则是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那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就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水平,要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出轻松、自在的学习气氛,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去主动的学习知识。
2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任何一个专业教学只有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如此。汉语言文学可以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每天的早晚报、学生爱看的文学小说、电台记者、宣传板报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点,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生动、具体的感受到汉语言文学所具有意义和作用。
3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课堂活动最基础的部分之一就是练习,那我们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就要多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变化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才更有优势。
总结: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改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化素质,但这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转变教学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那么这就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其次是教学方法,这样也就慢慢实现了新课改要求了。教师对学生所起到的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作新, 刘月新. 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32-01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是要改变当前写作能力课程教学方法,将实用性融入到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实践写作能力。
一、将基础单一的写作课程改变为写作系列课程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设置中,往往针对写作的就是一门课程,课程多为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课时量少的有限,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更是难以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应有水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质量,深化学生写作能力,高校在写作课程设置上就要摒弃单一基础写作课程模式,将单一写作课程转变为大学四年都有的习作系列课程。如大一阶段课程设置为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奠定写作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写作思维运行,写作结构生成,写作语言的巧妙运用等写作基本方法,为以后写作系列课程奠定基础。应用文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办公、文秘等日常实用文体的写作技能,为学生毕业从事相关办公室工作打下良好的写作文字功底;大二时写作课程进一步提升为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新闻写作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新闻写作基本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服务。文学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著作的写法以及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更陶冶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大三阶段为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的验收课程,掌握从选题到终稿的各个步骤,学会在写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课程的设置为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后实践工作服务;大四写作课程针对就业导向继续安排相应教学工作。从大一写作课程贯穿至大四,使学生学期由浅入深,既具有阶段性特点又不失连续性特点,随着写作范围的扩大,学生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汉语言专业学生要树立自我写作意识,写作能力强,毕业之后成为各单位争抢的“笔杆子”,做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二、改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方法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传统一成不变的单纯讲授式或是填鸭式。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成功的案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作品范例教学法。将名家的作品范例与写作课程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摇身变得生动而有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加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直线上升。如将古今中外的大家文学作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分析大家写作方法,是学生真正深入到文学作品本身,充分领略到文学作品的灵魂,感染文学灵性魅力,学生的情感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其文学鉴赏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对写作理论的学习更会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新闻写作的教学更要选取大量优秀新闻作品同学生进行阐释,加深学生对新闻写作基本原理的理解。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更要在教学中分析经典范围,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规范学生写作方法。
采用多种写作课程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高校多媒体设备在近几年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要抓住这一契机,彻底改变“一个讲台,一本书,一个老师,一节课”的历史,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声音、图像感受写作课程耳目一新,在学习中充满新鲜感,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实践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途径除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深化改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写作的实践训练。单纯的课堂教学实现不了根本的写作能力提高,根据写作课程设置的阶段性,让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写作实践练习。如大一的基础写作课程,学生每次课后必须完成写作任务,老师逐一进行点评,并将写作成绩作为当年评优考核关键科目,使大学生自主强化写作基本功。大二的新闻写作训练,我们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做新闻写作练习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一经录用给予物质奖励等方法。大三开展课程论文写作训练,对于所学课程要求多篇论文,不同视角写作形式考核。学生通过大量写作训练,潜移默化的将写作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有效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评估体系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有效、客观的写作作品评估体系。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但是没有对其作品进行评估,那么写作也只能流于形式。有效地对学生写作作品进行评估,可以使写作教师随时了解其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这更是对学生写作方法、技能的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评估随时改进自己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在评估方式上,学生写完作品时要对自己的作品先期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写作学习小组讨论、互评,最后与老师评价意见相结合,这种评估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自觉做好作品修改,升华自我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以社会需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目标,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课程改革,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多种多样的课下写作实践训练,使学生的个人写作素养和写作兴趣在写作能力培养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方法建议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发展历史悠久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在随着社会发展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成为该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应该加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重视程度,并作出具体改革措施。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介绍
1.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高等院校最悠久的教学行政单位——中文系下设的五个专业之一,从高等院校被设立之初,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被设立了。而它最初只是培养基础扎实的科研型、教学型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变得大众化,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大规模增加,而如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形式。
1.2汉语言文学的几大特点
首先,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文学素质、高内涵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只局限于文学素养和内涵上,所以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社会形势对人才的需要进行教学。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悠远的发展历史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进步,其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完善,但其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一直以来的授课内容,并且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相关介绍
2.1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的含义
首先,汉语言文学有关于写作的理论课和训练课。《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为写作的规范性要求和规律进行了理论总结,这里的理论基础既能够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和其他专业的写作要求一样,又能够使其带有自身的特点。因为汉语言文学的文科性质较强,所以在写作方面也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其次,汉语言文学可以站在特定美学角度的基础上结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了文学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后,不仅可以解构已经学过的文学作品,还能够对刚了解的作品进行文学理解。最后,汉语言文学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尤其注重语言文字规律的运用。它会按照语言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语言专业性和自身语言特点的统一运用,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必要性
2.2.1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企业员工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大,企业在提高用人标准的同时就意味着各大高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实用性,所以各大高校要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就有利于在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2.2.2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是学校建立的主要目的。而要想为社会做出贡献,就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在学校表现优秀,学习成绩好的人不一定在社会岗位上表现优秀、做出成绩。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中不断地去了解、探索,这样在步入到社会实践岗位上才不会陌生、恐惧,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3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的相关建议
3.1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当今时展日新月异,需要教育工作者,站在时展的前沿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3.2完善教学体制改革
首先,学校可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的知识来源提供保障。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辩论赛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为,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与完善的教学体制是分不开的。
3.3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与实践运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为灵感提供充足的来源,对文化作品进行创新,而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所以,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并培养语言表达习惯并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内涵,具备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应用性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应该提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重视,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建议,为培养全面型高能力的人才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钱.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文学教育:下》.2015
[2]靳瑾.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3
摘要:学科的应用性通常被用来衡量某一学科的体制是否健全,并据此评判其发展水平。汉语言文学以培养高能力的汉语专业英才为主任,却因其与理工科应用性强的专业的性质差异而被忽视,导致它的应用性发展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找不到准确的职业定位。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便有了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所体现的基本特点,并将社会发展现状与本学科的专业期望相结合,对优化汉语言文学学科教育体制,强化其应用性做了深刻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与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科类型专业――例如建筑、医学、会计等等相比,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定位还很模糊,也难以吻合“应用性人才”的一般定义。当应用性人才已成为各类学校的确定培养目标时,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艰巨挑战,因此,我们应明确本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时代要求,改革教育体制,提高专业应用性。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分析与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分析
1、文学理解
文学理解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性的应用。顾名思义,文学理解即是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日积月累的专业教授与锻炼,专业生已具备了从高层次维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与普通的文学阅读是相区分的,它要求专业生解构文学作品深层次的蕴义。通过特定的专业训练,专业生不仅可以对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也可以对没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是在是在深厚的理论专业知识基础上完成的。
2、语言塑造
语言塑造是在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要求专业生具备达标的语言文字修养能力,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表现为普通话的规范运用。据此再上升到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这也是其应用性的体现。语言规律的应用,包括语音音韵的应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语言塑造是对汉语言文学自身理论的实际应用。
3、写作应用
《写作学》为专业生提供理论指导和格式标准,《文学概论》提供大量的写作规律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应用,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写作要求,专业生要求达到“舞文弄墨”的优美意境。总的来说,写作应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性质的一种体现。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现实意义
1、顺应社会应用性人才需求的趋势
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是所有素养中最基本的。因此要快速提升本专业的应用性以促进人才的更快配备。具体表现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将社会要求的基本能力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能力,以自身文化底蕴为基础,形成强大的内力。
2、符合本专业的学科发展道路
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教会学生娴熟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学会分析文字内涵,学会在文字中进行研究和实践。提高它的应用性是对其本质性质的回归。
3、拓宽学生的出路,明确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应用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动手与实践能力都得到强化,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出路明显宽阔了。相应的,专业的发展前景也就清晰明朗了,有助于将“终身发展”的精神底蕴贯穿整个的培育过程。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部层面
第一:突破学科限制,革新教学内容。贴近社会需求,促进学术型人才向应用性人才的转变。第二:构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思维。例如开展学术心得转化活动,将优秀的学术心得、灵感运用于当地的文化建设中,一举两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又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建设学科性与应用性相得益彰的学科教学体制。革新内容,丰富科目,引进多样实践科目,丰富知识结构,创建选修与必修相辅的课程体系。
(二)教师层面
第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方法。避免照本宣科,引进教学新工具,灌输科研新成果。第二:将实践型与研究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推荐民主化教学,师生互动共进。同时采用实践型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与实践锻炼结合,可以进行实际考察的就考察,可以进行实际合作讨论的就分组实践。另外,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支持将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可创建科研团队,重视实习工作,规范好实践论文。
(三)学生层面
1、学生应重视自主合作、实践研究型学习方式。最基本的,要有强大的自控力,这是第一因素。第二因素是合作能力,多参加活动,多进行小组实验,多沟通交流。第三因素是心理上对研究型学习方式的悦纳,并坚决实践。
2、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锻炼,多交谈,多思考,多发言,多演讲。
结束语: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思考,应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要让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双向促进,共同进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既强化自身文化熏陶的功能,培育精神文化,又结合社会时代需求,提高专业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新和.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