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5:09: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合同档案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当下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突破了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即抛弃纸质管理方式应用信息化管理。虽然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满足现展的需求,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安全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档案数据被建立起来,电子档案管理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管理工作中,所以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加强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档案管理同传统档案管理的比较
电子档案管理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化元素的应用,例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管理。在应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不会再涉及到纸质档案资料的处理环节,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和一些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同传统形式的档案管理相比,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一)归档时间不同。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具有归档时间的差异性。电子档案具有灵活的归档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归档工作,没有束缚。在此期间,文件的建立部门能够应用网络把文件向档案的管理部门进行传输,再利用电子数码签名认证,为文件的归类等一系列工作都提供了便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传统形式的纸质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方式资料收集以及做档案表格等工作提供给相关部门,这些工作都是具有周期性质的,必须要在实施前做好具有标准性的表格等材料,以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发放工作以及回收。
(二)管理方式不同。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电子编码的技术,将各个不同的档案文件贴上不同的标签进行专门归档,所以造成在程序上具有较复杂的特点。与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不同,传统档案管理因为在进行归档中只要具有有效的证明就可以,所以具有便捷的归档程序。
(三)保存方式不同。电子档案的保存主要是以电子文件为主要载体,虽然保存较方便,但是利用电子文件的方式很容易发生老化以及变质的现象,一旦发生这些状况就会造成档案的可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防止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应用安全备份等方式,并且联合形成专门的文件管理部门,转换文件的格式,将文件的格式统一转换后进行存储。而传统档案管理存储只需要保持纸质的完整性,令其不受破损即可,但是对于保护环境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传统档案管理对于档案的保存更具有困难性。
(四)查询方式不同。对于电子档案的查询,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方可进行正常的查询。例如,查询者只有经过申请注册的方式,正式的成为档案馆或者一些电子中心的会员,才能被允许登陆查询自己想获得的各类信息。而传统档案管理要先向有关的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再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查找所需的信息,所以工作效率较低。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电子档案管理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档案的效率。因为在归档的时间以及归档的方式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档案的保存以及查询的效率。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应用数据传输技术,减少了文件打印、传输以及张贴的大量时间,采用专门的软件对档案的数据做好归类管理,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其次,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对纸张的利用,所以在环保工作中具有突出的贡献。由于减少了对纸张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能够降低对订书钉、印刷和笔墨等材料的应用。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虽然应用了科学技术增添了现代的元素,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捷。但是,不能忽略掉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首先,目前我国虽然对于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制订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其工作行为,但是以现有的法律规定而言,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还存在较多的漏洞。所以,当下电子档案管理在法律规定上还有待得到全方位的保障,怎样令电子档案真正受到法律的保障,是目前应该深入的研究的内容。其次,电子档案管理具有的最严重的弊端就是文件载体容易老化以及变质。因为如果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其很可能会造成无法读取的状况。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引发文件丢失等问题,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当下有关的电子档案管理部门正在寻求各种方式的保护措施,防止或者避免文件载体发生老化或变质,造成无法读取的现象。例如应用安全备份或云技术等方式,获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再次,电子档案数据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或在实施共享的时候,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问题也是一项要考虑的问题。当下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给数据信息的传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黑客以及各种病毒等不利的因素。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很容易对其安全性产生威胁,所以应该引起有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并且加强防范,例如应用加密措施或者防火墙等方式,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最后,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对于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在归档程序中具有较复杂的程序环节,并且工作繁琐,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具备高素质能力的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李丹一.对比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J].办公室业务,2014(21).
[2]岳锐.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
[3]孙丽梅.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1).
[4]董利红.试析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的异同点[J].陕西档案,2015(02).
[5]张承宇.基于QR码水印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整合.
1.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是对上万条代码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多少年来政府各部门及各企业都非常重视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有相关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制度,从而保证了机构信息的准确、全面。将这些信息输入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管理功能的系统化,其优点也就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水平提供了机遇。不断提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及服务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组织机构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1.1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是以机构代码为索引,由上万条代码数据组成的一个数据库,数据量比较大,为了在政府管理企业应用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数据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录入和查询都要真实、快速、有效。全国有各种组织机构几百万,每个机构都需要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而且政府对代码证都要进行定期审验。我们已经清楚,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已全面覆盖和实现代码网络化管理,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的代码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前代码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础内容。
1.2信息管理系统在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上的优越性
1.2.1在管理模式上采用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信方式进行各级代码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构建代码信息网络,交流数据简洁方便。
1.2.2功能完备。包括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建立、网络管理、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业务、组织机构代码IC卡的管理业务。
1.2.3在数据库方面对数据库用户的访问、使用权及数据对象的访问和使用权,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数据库备份与恢复采用了先进可靠的措施,使系统的安全性能有了保证。
1.2.4保证数据质量。系统通过网络对代码数据采集进行监控,提供了、查错的功能,杜绝了重码、重名和错码的产生,保证了代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1.2.5有效加强对代码证书的管理,杜绝了重证、多证的情况。
2.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管理系统特征分析
2.1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1管理模式上采用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信方式,进行各级代码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构建代码信息网络,交流数据简洁方便。
2.1.2功能完备,包括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建立、网络管理、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业务、组织机构代码IC卡的管理业务。
2.1.3在数据库方面对数据库用户的访问、使用权及数据对象的访问和使用权: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数据库备份与恢复采用了先进可靠的措施,使系统的安全有了保障。
2.1.4保证了数据质量。系统通过网络对代码数据采集进行监控,提供了、查错的功能,杜绝了重码、重名和错码的产生,保证了代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2.1.5加强了对代码证书的管理,杜绝了重证、多证的情况。
2.1.6采用window界面,集菜单、控制条、工具栏、图形显示于一体,加强用户界面可操作性和一致性,开发运用数据管理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简化数据库维护操作。
2.1.7提供多样和丰富的报表输出功能。
2.2安全性设计要求
2.2.1不同级别的资源和数据访问,用来防止偶然性的破坏。
2.2.2访问规则。定义网络的口令保护策略和规则,把对服务器上文件的访问权限按不同口令分为:不可读写执行、可读可执行、只能读或执行等。
2.2.3网络联网设备的访问。考虑哪些设备应该锁在集线室内,只允许哪些人员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
2.2.4网络互连的需求和访问级别。在不同的子网中使用哪些路径选择路由器和网桥过滤器。在路由器和网桥内用硬件和软件定义不同的访问级别。
2.2.5软件升级、审计和安装策略。某些病毒是通过商用软件传播到网络上的,因此由专门人员集中进行软件升级和安装,任何人不能擅自安装或升级网络上的通用应用软件。
2.3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的流程分析
代码业务丰要是面向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的,每个组织机构都必须办理代码证,代码证是唯一表征各个单位及社会团体的“身份证”。我们国家要求代码信息要真实、准确,并且要求每个单位和团体都要进行定期的检验。根据代码业务特点而开发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既要做到信息采集准确无误,又要按照企业要求随时变更,并且将变更信息数据及时更换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还要方便、检索、查询。
2.4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有各种组织机构几百万,国家要求每个机构都需要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而且每年代码证都要定期审验。我们原有代码系统的数据库庞大,代码查询很慢,在代码办理高峰期时很难适用于窗口的行政审批和各个机构进行年检,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使部分机构出现重码、错码,甚至是逃避机构年审,让政府的行政审批捕获不到准确无误的机构信息。现在国家对代码数据信息逐渐重视起来,原来的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数据处理量。新的系统会大幅提高窗口的工作效率,既方便企业办理代码业务,也让工作人员办公流畅、准确、迅速,更重要是有利于政府捕获到准确无误的组织机构信息。近几年不断更新和研发的新系统不断被应用与代码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且优势越来越明显,不断解决了旧有系统存在的遗憾。
3.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及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流程改进
目前技术条件下,代码管理系统和组织代码的电子文件系统进行集成的工作并不难。第一,需要重新设计组织机构代码的业务流程、协调和执行代码业务和代码电子档案业务的同步进行确保满足整合后的系统进程。第二,要确定新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特别是要注意选择的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而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取决于功能的系统和应用程序环境和客户的需求。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和组织代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不同的业务流程体系,因此在对两者进行整合前,必须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整体业务组织机构代码可以被视为信息采集终端和中心的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流数据流。在采集基本数据后进行处理上,再传到数据库进行处理。事实上。电子档案的记录管理过程应最终融化的代码管理系统组织的业务流程。改进的过程中,电子档案工作和不作为代码的先决条件证书印刷工作,即进行响应数据传输的数据采集终端在中心,进行电子档案商业组织,当信号的电子档案服务返回的商业交易,代码开始迈出的下一步即进行代码证书打印。这一过程不仅保证同步代码业务代码电子档案的服务组织,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对于代码总体业务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4.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及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整合效能展望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和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整体提升了代码业务流程的更高效。代码电子档案业务融合进入代码整体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代码电子档案。实现代码业务系统进程的高效、统一和有序。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和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效能,在 BS模式下运行更方便,系统维修也更简单。代码管理系统和代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组织、 资源利用也使得代码业务流程更合理、 充分达到代码业务数据共享的一体化。两者的有效融合和整合也使得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将更高效、 有序、 快速发展助力我国经济,从而提供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同档案;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市场主体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市场交易行为日趋规范,合同档案数量与日俱增,在不同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笔者所在单位每年新增合同近3万件,累计已达26万余件,在合同档案管理的探索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细节问题。下面以中国联通河南省分公司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合同档案管理的做法进行梳理、探讨。
1 合同档案的收集
1.1 收集时间:合同档案有其自身的形成和运动规律,有的合同在几天或几周内即可履行完约定事项,比如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有的合同履行时间较长,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比如重大建设项目类合同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合同档案的收集时间宜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等合同全部履行完毕再归档。为确保一个归档年度内的合同档案齐全完整,且不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笔者所在单位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定期收集上季度履行完毕的合同;二是根据合同履行进度,分阶段收集履行周期较长的重要合同,将合同原件在合同签订年度及时归档,提供复制件作为履行合同的依据;三是随时收集在签约仪式上签订的合同以及承办合同量较小的部门签订的合同,避免丢失损毁。
1.2 收集内容:合同档案的内容应包括合同审批、招投标、签订、履行、变更、终止、争议解决等与合同有关的文件材料,不能局限于合同本身,应做到齐全完整、不重不漏。[1]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2.1 合同审批阶段的文件材料:包括与合同有关的技术背景资料、可行性论证、技术评价报告、招投标文件、审批文件、审签单等。[2]
1.2.2 合同签订阶段的文件材料:包括法人授权委托书、签字仪式声像材料、廉洁自律承诺书、公证书、合同书等。由于合同正本和副本在内容一致的情况下法律效力相同,但合同正本的签字、盖章必须是原件,合同副本则不一定,因此,合同归档时应以正本为准,只有在正本因某种原因缺失的情况下可以将副本归档,不应当将正本和副本同时归档保存。
1.2.3 合同履行阶段的文件材料:包括合同变更、补充协议、争议解决、法律诉讼、备忘录、项目验收等。
1.3 收集方式:合同档案的收集方式由合同档案的内容、性质、管理模式等所决定,但应从源头、过程进行管控,确保合同的收集齐全、完整。[3]
1.3.1 系统内合同的收集:对于通过合同管理系统进行审签的合同,笔者所在单位为确保合同及时归档,在合同审签流程中增加了档案部门管控环节,没有档案人员的归档确认信息,合同无法进入履行环节和合同款的结算,为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管控手段。
1.3.2 系统外合同的收集:对于通过传统方式签订的系统外合同,在合同签字盖章环节由负责合同印章管理的人员牵头收集,如果本单位先加盖合同章,经办人应登记合同信息,并签字承诺待合同他方签字盖章后负责移交归档;如果本单位后盖章,直接在加盖合同章时留存一份归档。
2 合同档案的整理
2.1 合同档案的分类。现行档案分类方案没有将合同档案作为一个单独的一级类目进行管理,但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在合同档案分类方面的做法却千差万别,有的将合同档案作为一个单独门类,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合同档案模块,有的将合同档案归入不同的类目中。笔者认为,合同档案管理应遵循现行档案分类大纲,按问题或机构将其归入不同的类目,不宜单独作为一个独立门类进行管理,以维护现有分类方案的严整性,避免出现“平行类目交叉、上下类目互不从属”[4]的现象。同时,为便于合同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可借鉴文书档案中的发文汇集管理模式,将合同及其相关文件材料按所属类别归档,并将合同正本(或副本)按照合同流水号排列,进行独立管理。这样既不改变现行档案分类体系,又便于合同档案的日常管理、统计和利用,同时保证了工程、科研、设备等档案的完整性和成套性。
2.2 合同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确定合同档案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以合同本身的价值为依据,并兼顾其他因素。首先,属于不同档案类型的合同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同,比如文书档案是永久、30年、15年,科技档案是永久、长期、短期。其次,合同的履行期限是重要参考指标,合同条款规定的合同有效期是划分合同档案保管期限的重要依据之一。再次,合同标的涉及设备、土地等使用年限应作为考量因素。最后,考虑合同续签优惠条件等因素,根据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适当延长合同档案的保管期限。比如,再次采购同类型设备或其升级换代产品,可给予合同总价15%的优惠。避免片面夸大合同的重要性,将合同不分主次一律列为永久保管,也不应当有完全按照合同履行期限,履行期满即销毁的极端做法。可见,尽管鉴定合同价值并无具体标准可循,但只要善于综合各方面信息,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就有助于合同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趋于准确合理。
2.3 合同档案的排序。合同档案整理时,无论按机构还是按问题分类,无论归入哪种档案类型和类目,合同档案的排序应遵循下列原则:首先,将与合同订立、变更、履行、终止等相关的文件材料集中排列,不宜分散到不同的案卷或件进行整理。其次,按照结论性文件在前,依据性文件在后的原则排序,不宜简单机械地按文件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最后,合同审签单上记载的信息反映了合同的起草、修改、审核等形成过程,相当于正式公文的定稿,应将其附在合同的后面,而不是合同的前面。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合同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2.4 变更、续签合同的归属。合同变更指有效成立的合同在尚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时,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合同内容发生改变。文书档案中合同归档时一般以年度为单位,对于跨年度签订合同变更或补充协议不宜集中存放。原因如下:一是跨年度混放不便于档案的统计;二是原有档案有统一的编号,插入文件时将造成编号的混乱;三是增加新归档合同需要调整档案盒甚至档案柜的位置;四是不便于合同档案的检索利用,例如,在2012年签订的补充协议,如果放到2009年度归档,可能造成检索失误。但按年度似乎又割裂了合同间的必然联系,正确处理方法是在合同备考表中注明相互关联合同档号及存放位置。
2.5 合同档案归档文件目录的填写
2.5.1 文件编号。不同单位的合同签订都有自己独立的合同审批流程和合同号的编制规则,填写文件编号时,应以本单位的合同号为准,而不是合同他方编制的合同号。
2.5.2 责任者。因合同的订立方为双方或多方,所以合同档案的法定责任者为两个或以上,且必有一方是本单位,归档工作中为了目录格式的美观和检索方便,合同档案的责任者应填写合同他方,便于查询和管理。
2.5.3 成文日期。合同成文日期的确定类似于联合行文,以最后一个合法签订人签署的日期为准,因为只有合同各方全部签字盖章后合同才能正式生效。
3. 合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3.1 合同管理系统中电子印章的技术处理方法。一些合同量较大的单位都建设了合同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审签合同有利于严格控制流程,公开、透明、提高效率,但由于合同签订各方可能一方没有使用系统,也可能使用不同的系统,不太可能使用同一系统进行同一合同的审签,合同签署环节加盖双方电子印章在目前管理格局下难以实现,应通过不同方式履行完合同各方的审批流程后手工加盖合同章,将签字盖章页扫描后插入合同管理系统中的电子合同正本中,完成电子合同的签署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电子合同版本。
3.2 档案管理系统中合同档案的模块设置。根据前面分析,尽管我们不赞成将合同作为单独门类进行管理,但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独立的合同档案模块便于合同档案管理。因为文书、科技等类型档案的著录项目不能完全涵盖合同档案的著录和检索信息,如,合同金额、合同类型、授权签约代表、合同对方等。但在编制档号时,仍然按照所归入的门类正常编号,并在备考表注明参见号。
3.3 合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合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即利用OCR、存储、数据库等技术手段,通过数据交换、转存、扫描等方式,将不同载体形式的合同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主要途径如下:
3.3.1 搭建系统桥梁。信息化水平较高、合同量较大的单位,一般都建设了网络版合同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联网的系统间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已办结合同数据自动转换、存储到档案管理系统,直接实现合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3.3.2 下载转存数据。对于因经济、技术等原因无法建立系统间数据交换接口的情况,可以将电子合同下载后,通过原文管理的方式转存到档案管理系统,以实现合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3.3.3 扫描挂接数据。通过扫描、拍摄等方式,将纸质载体的合同转化为电子合同,并进行技术加工和处理,通过批量数据挂接方式,实现合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结语:SOX(萨班斯)内控检查和内部审计越来越严格,对境内外上市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研究合同档案管理模式,强化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俊玲.关于合同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山东档案,2000(4):4~5.
[2]张耘.合同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J].山西档案,2000(4):23~25.
[3]储玲.试论合同档案必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9(5):33~34.
【Abstract】In the modern economic activities that takes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ontract file manag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ract file management in the daily business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i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关键词】合同档案管理;风险;措施
【Keywords】contract file management; risk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06-02
1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让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经营成为了中国经济活动的新常态。而在市场化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合同和档案,是保护和证明这些经营活动合法性的依据,因此显得更加重要。然而,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营习惯的影响,使许多企业经营者对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采取了漠视的态度,由此也提高了合同档案在管理和使用上的风险等级。越来越多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研究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档案管理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规避这些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经营。
2 合同档案管理风险的主要类型
根据对多个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综合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合同档案管理方面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多,这些风险基本上可归为以下几类。
2.1 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上文讲过,长期计划经济思维和传统经I理念的桎梏造成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严重漏洞和缺位,这一类的风险是目前为止最多的。具体而言,一般表现为以下几条:
①合同格式错误与内容缺失
虽然说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已经进行多年,但是相关的法制意识还没有跟上。许多企业的合同经手人没有相关的法制观念,对《合同法》的内容知之甚少,以至于其在拟订合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合同格式的错误或者必要合同内容的漏填,从而使合同在使用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②合同档案整理方法不符合要求
在电子化办公模式引入商业领域之后,传统的纸质合同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合同档案采用电脑填写和印刷的模式制定。虽然这样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合同档案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合同原件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但很多企业档案管理者却只是索要和保留了传真或者复印件这样的合同形式,这样既不符合合同档案管理的要求,也容易带来合同隐患。
③只签不存造成的混乱
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眼中都有着一个固有的观念,即“只要签了字、盖了章就完事,存不存无所谓”,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图省事或者出于随意性考虑,企业经营者往往只管签字画押,却并没有告知合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将合同档案存档,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的混乱,例如遗失,调包等等。这样不仅会影响使用,还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困境。
④“人治”取代合同档案
中国社会讲究人情世故,在商业活动中更是如此,这就让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与别人订立契约关系时一味依赖口头或者人情关系,而并不是落于纸面的白纸黑字。这样一来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陷入“查无此事”的困境。
2.2 必要或者不必要的违约风险
一般而言,合同档案都是作为证明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存在的凭证,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都会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情况是随时在变化的,因此违约风险在合同档案使用过程中也是不可忽略的风险类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漠,契约观念十分滞后,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随意毁约、违约的现象。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几条风险的共同作用,往往使得企业在违约之后面临严重的法律问题甚至刑事惩罚,这从客观上直接延缓甚至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2.3 保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合同档案的妥善保存,对于其被正常使用并在关键时刻发挥法律效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对这一块的责任落实情况令人堪忧。不管是以往的纸质合同档案还是现代化的网络电子档案,安全问题一直都不容忽视。传统纸质合同档案保存管理过程中的防火防盗问题自不用说,在电子化档案时代,网络被攻击、电脑被侵入造成的安全风险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不论何种条件下做好、做细合同档案的安全保存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
3 合同档案管理中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
上文对企业合同档案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风险的类型和主要表现做了详尽的说明,不难看出,不管是哪一类型的风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不到位和具体措施不规范。在此,本文特别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医院的基础诊疗设备和专科设备投入在增加,在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形式多样化、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显得极其重要且必要。文章从当前地方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归纳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视角,提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的几个思路,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较长,这就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对应的采购合同档案也就随之出现了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经历了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组织院内市场询价(金额较大的需外出招标)、报院领导班子审批决策等阶段。从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开始,就产生了对应的工作记录表格,表格需要按要求填写内容,报领导审批,在多个领导审批、使用科室确认签字、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询价并签字确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漏签字、忘记收集相关材料的情况,因此,在收集采购合同档案材料时,资料内容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收集难度大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包含的内容丰富,从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看,主要包括:采购合同、廉洁协议、医院内部送相关部门审核的内审合同、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批示材料、招标(询价)记录表、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职代会议案和决议批文、招标文件、成交通知书、评标报告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经手的人多(涉及到医院设备科、招标办、院领导、经销公司等),每个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没有固定节点,而且有时经销公司提供的原始材料不完整,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收集档案资料的难度。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后不能封卷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属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设备“生命线的开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例如某台直线加速器采购建档后,某天发生了故障,维修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更换了某个零部件,还填写了检测、维修报告单,那么该维修报告单、检测报告单就需要及时收入该设备对应的档案盒中。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不能封卷,直到该设备报废。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检索查阅方法单一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是医疗设备管理规划化、科学化的基础。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对设备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档案信息库建设,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Exel表格来完成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内容录入、查找工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长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样的查阅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档案不像医疗、科研等档案那样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采购效益,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领导、职工的重视,极少设有对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更加谈不上,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忽视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兼任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其他日常工作已占用大量的时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显得被动、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许多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
(二)归档范围不规范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中,从申购设备到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结束,经历了提出申请、委员/专家论证、设备立项、设备招标/询价、签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大量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但是由于医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档案收集缺乏依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购置报告、审批过程材料、招标材料、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证件材料、成交经销商证件材料以及授权书等资料的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各个部门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范围的不规范。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不能封卷,因为该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将所收集的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根据资料内容制作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经医院和成交经销商沟通无异议后,送到医院的合同审核部门审核合同内容,最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医疗设备的价格、保修、付款方式、交货时限等信息已确定,但这并没有最终结束,后续将涉及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保养、付款、报废等工作,所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形成后,不能封卷,这也给档案的保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口管理问题
医院档案室,负责管理全院的档案,各科室收集整理好的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移交到医院档案室,这就涉及到归口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医院档案室,存在一定的利弊关系。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档案统一在档案室管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多头领导。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后,一方面查阅不便;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归口管理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时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要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档案的管理意识;其次,要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最后要不断完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一)加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应在意识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强化医院上下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经典事件、实例展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定期汇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好借阅的次数、内容等;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升专职和兼职档案员的意识。
(二)明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1.医疗设备申请阶段:大多数医院的设备采购申请都是由年度计划采购和临时紧急采购组成。不管是年度采购计划还是临时采购申请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提出,从使用科室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请购表格、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可行性报告、提请职代会审议的议案等。从设备科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科室申报项目的汇总表格、召开论证会议的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现场照片、参与论证的专家委员投票、会议讨论的原始材料、上报院领导的请示报告等。从医院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院领导会议讨论结果的决策批示。从其他相关部门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大型医用设备购置许可、同意增配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复等。所有这些涉及到设备购置的档案,都必须存档留存。
2.医疗设备采购阶段:医疗设备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活动管理权限,整理需要采购的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要求,通过媒体方式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召开招标会议,上报招标结果。其中,院内的档案包含:招标议价记录表格或书面记录、上报院领导会议的招标情况报告、院领导的决策批复等。投标公司的提供的档案包含:投标文件(报价表、厂家证件、授权书、经销商证件、产品配置清单、产品介绍等)、外出招标的还需要提供中标通知书、评标报告等。
(三)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只有科学地整理设备档案,将其有序存放、系统排列,才能提高档案的调取、利用效率。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现在大多数还只是由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手工的登记、查询效率低,为此,档案归档时应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续的调用、查阅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保管形式,一是保管在医院综合档案室,二是直接保管在设备科。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趋向于统一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这样更有利于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库。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系统齐全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框架,才能用详细的医疗设备分析报告为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用详实设备的申请审批手续资料、招议标记录、招标承诺资料等为招标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重要的保证;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双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2]鲍薇.浅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2).
关键词:建筑 合同 要求 实施要点
建筑建筑合同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监督的法律性文件,通过对合同的档案管理,可以保存与合同有关的相关证据材料,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单位的权益。合同档案的有序管理还会为施工单位进行后期的竣工验收和工程费用结算支付带来极大便利。目前按照建筑建筑合同管理“ 各负其责” 的模式要求 ,由两方以上形成的资料,都按照按照“ 人执一份”的原则,由各方对自己签署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这种合同模式在文本上明确了权利和义务的分工,也使在责任明晰的情况下,对工程的施工更加容易进行管理。但是,在建筑建筑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因为建筑建筑合同小项包含的数量多、种类杂、细节繁琐,操作人员还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原则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单位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必要工作。通过对合同的档案管理,一方面可以保存与合同有关的相关证据材料;另一方面一旦双方合同发生纠纷,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单位的权益。其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的期限、档案的管理部门、合同档案的归档与借阅、档案利用、档案管理责任等。对于合同档案的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为合同档案管理营造网络管理体系,由公司合同管理组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档案完整、完全和有效利用。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合同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合同管理机构上看,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合同室,工程合同管理较好。有的单位则不然,工程合同由其他业务部门代管或由文书合同员兼管,形成的合同分类五花八门。
2、为实现合同保管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合同管理员应该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整理、保管公司所有合同文档,并负责监督指导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
3、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应分别建立建全合同文档的形成、整理、归档工作体系,并确定一名负责合同文档管理。避免出现专业素质较差,既缺乏合同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层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来进行合同的保管的行为。
二、建筑工程合同有效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保持同一项目合同之间的有机联系。首先,可以尝试集中统一、区别管理的模式,对母公司合同管理系统而言,要集中管理权属公司本部以及子公司的档案,各子公司将合同定期向母公司移交;同时对子公司或其他相关单位的有关合同实行目录管控,建立合同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建立责任传导机制,解决合同管理分散问题。由于合同的产生过程不在档案管理部门,所以要确保各个项目上的合同文件能够完整的收集起来,并将其立卷、装订、移交的责任进行分解,明确地传导给项目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部门,通过责任分解和奖惩制度,确保这部分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建立健全合同打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合同资料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合同和资料的准确、齐全、规范,建设单位在项目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应按照国家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措施。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合同人员在工程合同形成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规范合同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保证工程自立项开始与合同跟踪管理同步。
(三)加强对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合同管理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合同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索质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合同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合同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合同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合同管理质量关。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依法治档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呈现出投资主体、企业性质、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特征,加上固有的分散、流动特点,再靠传统的行政命令手段去推动合同管理工作显然不行。为此,一方面应继续加强《档案法》和适用规章制度的宣传,让依法治档是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认识深入到合同管理人员心中;另一方面,要抓紧清理健全相关的制度,建立与多元化特征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制定现在缺失的制度,修订或废除不相宜的制度,建立起符合实际、相互联系、共同遵守的合同档案管理规范。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建筑工程合同信息资源,做好合同信息统计工作。大力推行对缩微合同、磁介质合同、电子文件合同在工程合同中运用。当前,多媒体电子文件合同管理已趋于成熟,近几年在工程合同管理中采用autocad光盘技术。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走弯路。由于目前光盘的刻录技术已相当普遍,国家又制定《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合同管理要求》,使得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利用光盘塔或光盘库载体进行合同管理成为可能,成为项目合同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近几年,各个建设公司也开始对照片合同、录像合同、纸质合同制成多媒体和进行光盘刻录,对合同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作了有益探索。各部门还应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本部门的合同检索系统。提高各部门(公司)的合同管理水平,提高各部门合同管理工作的协调工作能力,方便各部门(单位)对合同利用,藉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合同的性质和类型,收集整理的部门的合同资料,内部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形成部门和类别进行分类与编号;对外来文件记录与公司的模板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来源、性质不同分类,编号采用其自然形成(特定)的编号。
(六)及时做好合同的传递和变更记录。在管理过程中,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合同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各部门只有及时的对合同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如传递情况记录、变更情况记录、修改情况记录、作废情况记录等),才可能有效地了解合同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部门获取及时,有效合同信息。
三、结束语
建筑建筑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程序上慎重、细节上稳重,能够熟悉各个合同的撰写规范和要点,同时对工程各个环节还要有相当高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做好。随着电子合同管理等辅助工具的使用、合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合同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工作强度会逐渐下降,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简便、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宗美.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J].商业文化.2011.
[2]王振华.建筑工程合同资料有效管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8.
1. 工商档案涵义
工商档案是一种专门的独立的档案, 它是工商管理机关对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计划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凭证。
2. 工商档案的特点
2.1工商档案主要种类
工商档案主要的种类有:企业登记档案、个体工商业户登记档案、商标档案、经济合同档案和经济案件检查档案五个门类。工商档案的类型有很多,并且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体系, 档案的 ,都有自己特别的形式。管理工商档案有一般适用的方法,也有自己独特的形式[1]。
2.2工商档案特点
2.2.1 工商档案的静态性
静态性主要是指工商档案管理呈现一种静止的状态,主要有经济纠纷案件档案和经济合同档案。经济案件检查档案是工商管理部门对各种违法违章经济活动进行查处形成的材料, 包括发案材料调查取证材料、笔录材料、结案材料等。这些材料一旦形成,所记载和反映的事物就不再变更。事后调查的主要是原始的材料。这类档案的用处主要是便于调查原有的资料。
2.2.2工商档案的动态性
这是指档案材料形成以后, 材料的数字和内容带要经常变更, 呈现一种动态的变换。这类档案包括企业登记档案、个体工商业户登记档案和商标档案,这属于档案的动态性。以企业登记档案为例, 一个企业从开业到结束需要的材料有企业筹建、开业、资质验证、年检换照、名称变更、经营机制转变等方面的材料。在营业期间, 无论是企业法人和企业性质的变更, 还是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址的变更等等, 职能部门都必须依据原有的档案随时办理和记载其变更情况, 离开了这些档案, 职能部门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2]。这类档案的利用体现为现行机关从事本职工作提供必备的依据上。
3.对工商档案管理形式的探讨
因为工商档案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两个特征,所以管理的时候不能搞一般化,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 统分结合, 以统为主” 的综合化管理形式。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档案, 因其相同于一般专门档案, 具有静态性的特征, 可以纳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保管。即: 经检档案按“ 一案一卷” , 经济合同档案按“ 一事一卷” 的原则, 由职能部门整理立卷,逐年度向综合档案室移交。综合档案室根据全宗内全部档案的情况, 统一分类、排列、编号、统计、编目、提供利用等综合管理。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档案, 因其是职能部门日常工作必备的依据, 则应由职能部门设专人专柜保管。文件材料整理立卷, 档案的编号编目, 日常提供利用均由职能部门进行, 综合档案室对其进行目录管理,并负责档案统计及其它业务的监督指导。如企业登记档案, 按谁发照谁立卷的原则, 由企业登记部门分筹建企业、企业法人登记、无企业法人的营业登记和歇业企业登记四种类型分别立卷、编号, 建立登记台帐。编制案卷目录, 然后根据企业的性质, 分别不同类型, 建立企业分类卡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登记档案呈动态, 应由企业登记部门设专人专柜延续保管使用。案卷目录交综合档案室保存一份,以便综合档案室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歇业后, 档案材料由动态转化为静态, 其保管形式应按静态档案处理, 即将歇业企业原有的档案抽出组卷, 按歇业登记时间先后。
对两种管理形式的思考由于主管部门对工商档案管理形式尚没有统一的规范, 其管理形式往往各行其是, 有的强调集中统一管理, 搞一刀切, 要求把机关全部档案集中于档案室保管, 其结果, 因有些材料变动频繁, 给档案的管理和机关的日常工作造成不便;有的强调使用方便,将档案材料分散到各个职能部门保管, 使综合档案室徒有虚名, 其结果, 违背了综合管理的原则, 破坏了全宗内档案的完整性。这两种管理形式, 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工商档案的管理都是不可取的。
4.工商档案管理该如何发挥作用
4.1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制定工商档案管理的详细制度,加强对各个档案的管理机,分类建立档案管理室。此外可以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促进工商档案管理电子化,建立企业登记电子化的工商管理档案数据库,完善工商信息。
4.2 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整体水平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通过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档案、个体工商户分层类监管档案、商品交易市场分类监管档案的综合利用,完善12315信息系统、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系统、公平交易执法办案系统,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形成信息互通、业务联动的市场主体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消费维权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能[3]。
4.3 转变管理观念和方式,将档案进行系统化分类
转变我国对于工商档案管理的管理观念。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变化,以前纸质的档案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电子化的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此外为各级政府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引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建立一个强大的完善的电子数据库供于查阅,建立市场主体现状、市场发展预测、市场监管趋势等分析模型,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系统, 为各级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为社会公众提供市场预测和消费预测服务。
4.4 完善电子系统及其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对于工商档案的管理利用,发挥档案的作用,服务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档案的扫描、排序、系统用户认证等功能,完善电子档案查询系统,提高查询服务效率,是企业方便查阅,提供工作效率,完善系统信息资源。
5. 结语
工商档案的管理是否做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完善的工商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为企业提供便利。因此,我认为需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将档案进行电子化,并建立一个强大的健全的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便捷的服务,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工商局)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化管理合同。
笔者所在的公司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下设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司逐步实行综合归口与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合同管理体制。例如在公司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科技部等有合同业务的部门,设立了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分类专项管理其本部门的合同,逐步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网络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公司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审查、合同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考核、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2.深入分析,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强化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法律顾问首先从合同管理建章立制开始,对原有的合用管理办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梳理了合同管理核心流程,对合同的订立、签订权限和职责审查、合同履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对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修订,即是对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旨在达成《内部控制指引》的目标要求,即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解除等过程合法有效,印章保管、使用合理规范,防止未经授权的经济行为,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3.充分注重事前防范,做好合同条款法律审核、示范文本推广。
有效的事前防范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所在公司的合同审查,由项目责任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法律部等各个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对合同进行把关,有效地将合同订立纳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有效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事前防范。法律顾问一年中审查各类合同逾两千份,都逐字逐句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则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谈判和论证,把好“事前防范”这一关。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规范公司某一类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进行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律顾问坚持开展了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工作,根据公司合同种类合同业务量特点,相继制定了《采购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设备维修合同》及《技术开发合同》等示范文本。法律顾问首先查阅了以往大量的合同,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提炼总结完成合同示范文本草案,再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修改定稿。以技术合同为例,示范文本不仅明确合同内容,还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签订和履行环节、技术项目进度、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义务、验收标准和方式、价款支付以及在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内容上做出相应说明,包括合同签订内容表述指引和法律风险说明及提示。从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在合同内控管理流程与管理、研发的具体结合,提高合同签订的水平和效率。
4.细化合同专用章管理,严格公司合同档案管理。
法律顾问的严谨与细致等优点,还应发挥在公司合同章及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环节之上。应明确合同专用章的用印审批相关要求,以及外带合同专用章的原则、申请程序、携带使用要求。合同文本明确记载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生效的合同文本应纳入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并分类保存并不可少。正由于此,对于审结用印的合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书面目录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建立了合同台帐,及时记录合同编号、承办部门、合同名称及对方当事人等信息,并要求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便于查找的电子信息和纸质合同档案,使合同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实证明,完整合同档案的建立,也便于总结合同履行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
5.狠抓合同管理考核,加大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检查的力度。
为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形成了对各一级建制单位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现场检查的贯例。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各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职责分工、合同审查、签订及履行情况、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台帐管理、合同评估、合同印章管理以及上年度合同检查整改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和兼职合同管理员进行座谈交流。检查会形成《年度合同管理现场检查情况通报》,逐一分析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评价相关部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重点是促进各业务单位对合同履行和合同评估、部门合同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对于不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审查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考核负评价。合同考核和现场检查工作,能督促各单位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履行中诚实守信和全面履行。合同经办部门逐步重视对合同执行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履约情况的跟踪处理,注意利用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合同履行原则,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6.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公司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保证是合同管理的重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各单位设有兼职合同管理员30多人,法律顾问对合同兼职管理员和经办人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题,结合实务、配合案例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剖析合同从签订到终结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提示,还制作令人喜闻乐见的PPT、动画片在公司内部宣传媒介上播放,以强化学习效果,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的加强和重视,一方面促使公司合规文化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使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从深层次地巩固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二、结语
水利科研档案管理属水利科研的基础工作。水利科研档案既是水利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设计、施工、监理、基建等活动的重要依据。水利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要有序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转换档案管理模式及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加强档案基础工作,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1 水利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利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正在向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以网络传递为环境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电子档案将成为未来水利科研档案的主体,新时期档案管理模式呈现以下特点:档案信息载体电子化、档案信息组织形式网络化、档案信息查询检索自动化、档案信息流通网络化。
2 档案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2.1 重“藏”轻“用”的管理观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①注重档案的实体管理,以及对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强调案卷的数量、案卷装订的美观;②注重档案管理硬件设备的投入和库房设备的齐全;③忽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档案的收集、保管情况作为衡量档案工作的主要标准,过分强调档案的归档率,使得档案馆(室)大体上只是个科技文件保管单位,档案资源多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封闭的资源,档案工作出现了一种高积累、低附加值产出的现象,档案信息化功能弱化,利用效率不高,从而使科技成果不能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2.2 档案实体编号混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档号不规范,编号方案、形式不统一。②在文书档案中存在案卷标题不规范、问题标注含混不清、卷内无文件级检索目录、文件标题不全、责任者不明等现象。③组卷规则不规范、不统一,如有按时间组卷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卷的。④文书档案、质量检测档案、合同档案和基建档案等,均应按文件级管理的却硬是牵强组卷,按案卷级管理。
2.3 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文件归档改变了传统文件的归档过程,无论是采用脱机归档还是联机(网络传输)的方式归档,都要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可读性。但在水利档案中,对大量的地形图、地质图、遥感图像的信息处理,要保持以上特性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何规范电子文件格式的转换、图片文件的处理及数据压缩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2.4 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档案信息化需要一些既精通档案管理业务,又具备计算机技术、慢吞吞络知识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知识的年轻人。目前,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不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处理档案管理信息等问题。
3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档案实体的前期处理工作。笔者认为,档号的编制要规范,要统一档号编制方案和档号形式,档号要能正确反映档案的分类和排列次序,以便于保管和查找。水利科研档案档号宜采用:全宗号--年度号--分类号--案卷号--件(册)号的形式;文件档案宜采用文件级管理,档号形式采用:全宗号--年度号--保管期限--件号。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水利科研单位档案的保管,也便于利用计算机管理。其次,档案著录要规范。尽量采用最精确的词语涵盖案卷的内容,对于有多个称谓的个人、机关、团体的档案,在著录时应使用同一个称谓、同一题名,以确保检索点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要加强水利档案标引质量的控制,档案的标引包括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首先要确定适合本单位使用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以及标引深度,在具体标引时要正确分析档案的主题,规范标识符号,对档案中有检索价值的局部主题、隐含主题、次主题要用多个主题词做更详尽的标引,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对于主题内容相同的档案资料或不同档案资料中相同的主题内容,应注意保证标引结果的一致性,以降低档案资料的漏检率,提高查全率、查准率。
3.2 加快档案管理文档一体化的进程文档一体化管理是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要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就必须要求每一个单位的文件、档案类目划分和设置要准确、文件转换格式要标准和规范,使各类文件管理系统都能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紧密衔接起来。档案部门应改变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在单位网站的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让本单位科研人员利用本单位的局域网站,足不出户就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3 利用局域网提供档案信息在线服务传统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实体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根本变化。因此,要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由过去那种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尽快转变为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长科院档案部门已经实现了在单位局域网上建立档案资料查询网页,向本单位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库系统查询档案资料信息,并可通过单位局域网的即时通信系统“飞鸽传书”、“腾讯通”、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与档案管理人员联系,进行信息交流,档案管理人员可在线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通过改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3.4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档案部门应尽快建立一支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专门人才为骨干的档案队伍,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目前应加强对现有档案工作者信息人意识的培养,提高档案人员处理信息的能力,熟练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与有效开发利用。长科院正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鼓励专、兼职档案人员通过在职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水利管理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希森.TPI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图书馆建设,2005,(1).
[2] 赵沈贵.档案信息管理和传统管理。档案学通讯,2006,(3).
[3] 叶哗.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浅析.云南档案,2008,(11).
[4] 董立宏.档案信息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