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5:0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美学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美学与护理各学科融会贯通,从护理美学与护理学科的相关性谈护理美学的发展,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4] 沈海文.护理美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 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23-124.
美是现实生活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能唤起人们喜悦愉快的情感反应的属性和事物。在护理实践中,加入美学修养,以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支配护理人员的感情、意识和行为[2],可以帮助完善品格,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塑造护理人员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良好职业形象。护理形象离不开美学基础,以满足病人审美需要为前提,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美、语言美、行为美和护理环境美等美学形式[3]。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积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把美学思想体现在日常平凡工作中,用高尚的精神境界、优美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为患者带来美的感受[4],唤起患者对美的向往和热爱,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同时满足病人审美需求,促进自身生理功能的改善,对疾病转归起到积极的作用[5]。
1美学修养有利于引导护理人员的道德行为
在护理实践活动中,护理人员的行为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行为规范,受到一定的行为规范的约束。这些行为规范与美学修养有直接关系。在对美认识、发现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对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肯定和发扬美的、善的东西,否定和摒弃丑的、恶的东西,塑造和养成自身的良好气质和行为规范。美学修养的不断提高,也使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高尚道德和仁爱之心的内在美。
2美学修养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理实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美学修养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护理工作中,通过美的表情、言语、行为和姿态,给患者带去良好的心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增强护患双方的相互信任,从而达到密切合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3美学修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美的概念、美的思维、美的行为进入护理领域,能够推动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美学发展规律是一致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发展呈现越来越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6],通过提高美学修养,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加深对护理学科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按照护理规律办事;另一方面,体验美和创造美的实践,会更激发护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开创护理工作的新局面,以高雅的气质和谦和礼让的风度,展现白衣天使的形象美。同时,倡导美的言行,创造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本身也标志着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明,丁言雯,钱晓路.护理美学教学方法及其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05,22(3):81-82.
[2]兰华,胡小芳,兰萍,等.护理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8,22(34):3181-3182.
[3]葛玉杰.护理形象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9):543-545.
[4]王蓉.疗养院护理文化建设[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679-680.
[5]马娟,郑小霞.谈护理美学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20-62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审美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丑恶的现象、丑陋的行为和事物,会以某种特殊方式致病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美丽的环境、美好的行为和事物,则会促进病人康复或痊愈。因此,将美学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使病人在治疗中感受护理之美,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促进康复。
1 护理美学概念
美学理论认为:“凡是人类本体进行的,显现人的肯定价值和创造价值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进行审美。”所以,护理美学是站在护理学的角度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护理领域中美的现象和审美规律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它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又是美学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和落实。广义的护理美学,泛指护理领域中一切理性、感性美的总和;狭义的护理美学,是指护理理论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化、规范化、层次化等理性美,以及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性美。因而,就护理人员而言,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
2 护理美学的要求与应用
2.1 护理人员素质美。主要有职业素质美和业务素质美。
2.1.1 职业素质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除了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吃苦耐劳外,还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要用一颗善良、宽厚、仁慈的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美。
2.1.2 业务素质美。业务素质是构成护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技术除了先进高效外,还要及时、准确、安全、可靠,协调性和连续性好。护理人员广博的文化道德修养、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会使病人在心理上感到满意,产生信赖和满足感,同时也是病人产生美感的牢固基础。
2.2 护理环境美。护理环境分两个部分:即护理自然环境和护理人际环境。护理环境美指对人的健康恢复与提高有益的护理自然环境美和护理人际环境美的和谐统一。
2.2.1 护理自然环境美。护理自然环境美是护理审美主体与护理审美客体共同进行合作完成护理过程的活动空间,是护理环境中硬件美的集中表现。具体要求是布局合理,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色调和谐,温湿度适宜,物品放置有序,比例均衡,床铺整洁,安全静谧。
2.2.2 护理人际环境和谐美。护患关系是护理活动中核心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环境美是以护理工作者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前提的,尊重病人、举止大方、百问不烦、微笑热情――是护患关系美的主要表现,以此建立起来的护患关系环境美会给护士、病人带来同样的愉悦。护士应积极主动倡导和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护患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
2.3 护理技术操作行为美。行为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关怀和体贴入微的照顾,处处体现出诚实可信之美德,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具体实践要求做到精细美、和谐美和娴熟美,如在输液前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严格的无菌技术;抢救病人时镇定自若,忙而不乱。和谐美是指配合得当,体现在为病人护理时的轻柔美;操作中动作规范、敏捷、准确、熟练,能给人以娴熟美。护士精湛的技术可以表现于一次护理活动中,也可以表现于整个护理活动中。
2.4 护理文件书写美。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它的作用是真实记载病人主客观资料和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在医疗诉讼上具有法律效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出: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是病人可复印的资料,是医疗事故“举证倒置”技术鉴定的重要证据。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严格要求其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2.4.1 真实、准确性。真实可靠是护理文件具有客观性和法律性的重要原则。在书写时注意专业用语表述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医生参考。不得使用俗语和地方口语,使护理文件科学化、规范化。
2.4.2 客观及时性。护理文件是记录病人生命体征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护理人员对其执行医嘱治疗、抢救护理等措施的依据及见证。护理文件不允许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补记,而应遵医嘱适时有效地记录。如遇抢救病人,应在抢救完后及时补记,避免护理文件记录与病人病情的客观实事出现偏差。
2.4.3 简明、连续、完整性。简明扼要是一切文件所必备的条件,对护理文件则更为重要。文件的书写要突出重点,语言精炼,避免出现废话、套话和空话,书写中不允许漏记、缺项、刮、涂、改等。
2.4.4 字迹清晰。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护理文件应使用楷书书写,字迹应工整、端正、清晰,易于辨认和理解,同时避免错别字,书写完毕要签署记录者全名,使护理文件看起来整洁、美观。护理文件书写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护士的基本素质。
分。
重视患者亲属的作用:患者亲属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患者亲属将亲人送进医院,同样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对医务人员是否认真诊治,患者持担心和观望的态度,有时甚至十分挑剔。对此,导诊护士只有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做到一切为患者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导诊护士给予患者的服务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职责。导诊护士时时处处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去对待患者,使患者在接受良好诊治的同时,身心需要也获得最大的满足。
分析和塑造规范的护理职业形象,加强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应用《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等护理理论,从护理形象、护理质量、服务形象三个方面对导诊行为设计和管理、能塑造优质、高效、多元化,为打造医院的护理品牌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塑造医院护理职业形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职业形象的设计和管理,是以护理美学和护理管理学理论为主导,利用护理专业和医院多元化文化服务,进行综合应用设计,提供护理形象。
导诊护士是医院护理形象的先锋者,她也是医院护理质量、服务、信誉、素质、精神面貌等的总体形象的代言人。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信誉,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1 导诊护士形象设计思路
1.1 多元化服务是导诊护士的内涵
1.2 美学 导诊护士行为形象设计美学是基础。患者一跨进医院的大楼,首先迎接他的身着红色飘带的导诊护士,面带微笑,端庄和蔼可亲的导诊护士。患者会以第一关卡的首要效应来判断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可信度,导诊护士形象美学还包括:职业道德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护理环境美。
1.3 常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渐走向文明,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对多元化的市场运作,已经成为占领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在人们享受卫生保健的今天,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知道疾病的发展程度,想了解药物的作用,还想得到正确的保健相关知识,人们一生中可能有人没有住院,但是如果没有去门诊看过病的数字一定是零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导诊护士拓宽知识面,接收新理念,掌握新知识,极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咨询需要,提供合理的知识信息服务。
1.4 向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项目不断扩展,门诊的工作环节越来越细,工作只能越来越完善。对管理者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但留给患者的印象往往是繁琐的、复杂的、难懂的、不方便的一系列的程序。作为服务主体的医院,就必须要考虑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以满足被服务的患者客观的需求。无疑导诊的护士承担了医院的这一重任,他们所负担的内容具有:分诊作用、咨询作用、公关作用、广告作用。
1.5 动态 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向前发展,导诊护士的形象也要随着社会和人的需要,不断的充实与完善与时代的前进节拍相协调。
2 导诊护士的形象定位
满足患者的利益,是导诊护士行为形象的出发点,根据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的需要,应该从护士形象、技术质量形象、服务形象三方面,对护士行为形象的定位。
2.1 导诊护士的形象 导诊护士形象是行为的基础,应该表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与统一。是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综合外在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训练有素的护理行为,端庄大方的仪表,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3 护士的语言是疾病的良药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和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从专科护理转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尊重患者的权利,让患者参与全过程治疗的整体护理。
患者就诊后常会产生孤独、抑郁、烦躁、无聊等情绪,更需要得到关怀和理解,需要新鲜而愉快的感受以驱除消沉的心理。当患者接受临床护理时主要面对的就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患者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此时护士以端庄的仪表、可亲可敬的表情、诚恳的态度对待患者,使之受到感染,改变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人类有5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将安全的需要放在人类基本需要之第二位,可见安全对人的重要性。安全受挫就会使人感到威胁,引起精神紧张,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患者在诊断、检查、治疗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例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剃头、导尿、洗胃等操作中护士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多次失败,就会增加患者痛苦,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因此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降低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如果护士熟练地操作,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言语交往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言语交流的机会最多,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既能增加护患双方的心灵沟通,又能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对那些心音性疾病还能起到言到病除的效果。严谨、温和、风趣、美好的语言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反之,不当的言语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困惑或疾病。因此,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所以,护士要成为患者信得过的咨询者,应该成为护理工作的时尚。在具体工作中,随时展现自己良好的仪表、言行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向者最佳状态发展,配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痊愈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雷鹤,曹宝华.护理美学与礼仪.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4.
1 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
1.1 营造舒心的医疗环境。做到服务设施人性化,为患者创建一个宽松、优美的环境,让患者感受家一般的温馨。如在病房尽可能地提供一切便民措施:安装电话、电视,及时将开水、可口营养的饭菜送到床头,提供微波炉、针线等等。营造人文理念氛围,医院的服务和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潜在的宝贵财富。
1.2 转变服务理念,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护理措施应人性化,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一片真情。实行首问负责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向患者解释各项治疗及护理、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等等。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个人隐私,强调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做到以患者满意为标准,以患者方便为原则,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有效增强对患者的吸引力,实现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2 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
2.1 做好心理护理 制定心理护理路径,培养心理管理人才,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的康复。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年龄、性别、社会阅历、文化地域习惯运用不同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2 加强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个别或集体指导方法,通过讲解、板书、多媒体、宣传册等形式,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宣传,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
2.3 延伸护理服务、拓宽服务领域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工作不仅局限在医院,其逐渐走向社区、普通人群,向他们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其中其延伸更多的是护理知识与理念,将护理工作走向社会、走向普通人群,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也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我们护士职业的理解与支持,无形中提高了我们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可程度。
2.4 提供个,提升人文护理理念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更新、更高的要求,是医院一项重要任务。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运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采用移情、倾听、记实等方式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心理感受及其文化信仰和习俗,进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3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因为护理的对象是人,护士必须学会尊重、理解人,进而才会真诚的关心、体谅人,因此护士要懂得关爱患者,懂得道德规范,具有与人沟通的技能。健康观念的改变使得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对人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要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护理心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经济学和护理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具有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爱护生命的淳朴情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文护理是当前医院临床护理的必然要求。临床护理中增加人文关怀,充分保障患者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患者及大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推进医院整体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青,邓懿文,韦凤嫒.说说零度宽容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6(22):41-42.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损伤性感染 护理管理干预 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急诊室作为抢救的重要场所,疾病种类多,接触面广,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士可能因许多不可预知的意外而发生锐器伤。通过一年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引导和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有效的减少了锐器伤的发生。现将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减少急诊护士锐器伤的数据对比陈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急诊工作的7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所在急诊科室为观察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组护士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操作常规完成各项急诊有创操作。观察组护士除按常规外,予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以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运用心理学“心向一致”的原则[1],以护士为本,了解工作中易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与护士共同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流程,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使其在操作中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认知干预: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和职业防护培训,使护士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医护人员教育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3)行为干预:细化护士操作行为,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纠正护士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提高护士个人操作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护理管理者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系统、充分的掌握各种防护措施。(4)制度干预:建立完善的锐器伤管理制度。对不慎被锐器刺伤的护士进行登记、报告管理。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必要时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血液检查。(5)管理干预:护理管理者可采用科学的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上的压力,尽可能为护士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护理用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安瓿开启器、利器收集箱,真空采血技术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 2检验,认为P
2 结果
两组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前后损伤性感染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因此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锐器伤的防护,形成一套护理管理干预体系,强化全员认识,在科室树立护理安全文化意识,使护理安全操作形成一种科室文化。通过强化护理管理,规范了安全防范操作流程[3],不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护士从认知到服从,从而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感染。
总之,护理管理干预需要管理者与护士紧密配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使护士正确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锐器伤的发生,控制锐器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使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高澎苹.护理美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6-9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护理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促进康复的艺术,其核心就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关怀和尊重。
1关怀照护的概念及现状
关怀照护(简称关护),又称人文关怀,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关怀照护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护理的各个学科。涉及的领域有临床护理各科、临终护理、护理管理、出院后病人的护理、癌症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等。说明护理工作人员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在护理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2关怀照护在临床护理的实践和评价
为研究关怀照护在临床护理中的人文价值,任俊翠等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1]。对实施关怀照护的病区,从病人抑郁、焦虑、患病行为、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护理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判断其效果。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患病行为的心理取向分值呈现好转趋势,表明利用人文关怀理念服务于病人后,病人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而且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2],在护理业务层面上同时促进了护理业务品质的提高和发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3目前影响关怀照护执行的因素
3.1护理人员缺乏自身人文精神的建设:医学院校对关护理论的课程设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医院又缺乏必要的关护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缺乏自身人文精神建设。
3.2缺乏关护的相关政策:护理绩效评估中缺乏关于关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的奖惩制度,医院缺少人文关怀执行的监督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引导护理人员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不够。
3.3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目前的护理工作主要为执行医嘱,大量的治疗任务需要护士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外界的压力和护理人员自身人文关怀意识和认知的缺乏,使其工作压力增大,身心疲惫,无暇关注病人的各种感受。
4护理与人文关怀融通的结构层面和实践途径
4.1护理与人文关怀融通的层次结构:(1)文化层面:融通的内涵就是强调对人的关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护理理念上要解决护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通的价值理念、现实意义和机制;在护理文化建设中,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护理学与人文学应当在精神和实践中得到统一。(2)研究层面:其内涵是护理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共同开拓新兴的护理研究领域,如护理礼仪、护理美学、护理沟通艺术、护理行为学等,这些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将有助于解决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同和发展。(3)教育层面:也就是要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中贯穿人文素质培养,建立适应现代护理学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4)工作层面:即在护理活动中充分体现人道主义,体现人文关怀,使现代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的仁术、医术与艺术将在护理人员行为中得到统一。
【关键词】人文护理;临床;文化护理
人文护理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即作为护士,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言行,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德体现出来,这就是人文护理。它就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就是理解病人、关心病人、尊重病人和爱护病人,为患者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1]。
它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维护,包括护理内部环境的人性氛围和护士的素质和品格等方面。整体护理中参与人文关怀,充分保障患者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在患者及大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也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树立起良好护理品牌,倡导良好的护理科学观。
如何将人文护理更好的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下面是我科近几年来的初步经验,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1.1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做到服务设施人性化,让病人感受家一般的温馨。如在病房尽可能地提供一切便民措施:安装电话、电视,及时将开水、可口营养的饭菜送到床头,提供微波炉、针线等等。
1.2创造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护理措施应人性化,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一片真情。如保护好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人格及知情权,向病人解释各项治疗及护理、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等等。
2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服务
语言沟通人性化。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五心:接待患者热心、护理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
2.1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制订心理护理路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病人的思想顾虑,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层次、年龄、性别、社会阅历、文化地域习惯运用不同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2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常见诱发原因、转归及怎样预防与配合治疗。充分发挥病人的自主参与意识,体现病人的价值观与被尊重的事实。
2.3延伸护理服务、拓宽服务领域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工作不仅局限在医院,其逐渐走向社区、普通人群,向他们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其中其延伸更多的是护理知识与理念,将护理工作走向社会、走向普通人群,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也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我们护士职业的理解与支持,无形中提高了我们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可程度。
3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因为护理的对象是人,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人,才会真诚的关心体谅人。健康观念的改变使得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对人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要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护理心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经济学和护理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和性格,建立健全心理素质[2]。
4熟练运用人文护理的原则和策略[3]
4.1人文护理的原则
4.1.1综合性原则在住院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如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支持护理等综合方法,使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
4.1.2教育原则病人在住院期间往往有获得有关疾病信息知识的需求,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个别或集体指导方法,通过讲解、板书、多媒体、宣传册等形式,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宣传,使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
4.1.3调动原则人文护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配合病人的文化需求,调动病人的参与意识,使病人积极配合疾病治疗和护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护,对疾病预后充满信心。
4.1.4疏导原则在人文护理中,出现文化冲突时,应对病人进行疏导,使其领悟并接受新文化护理。
4.1.5整体原则实施护理时,不仅要考虑到病人本人的因素,还应评估其家庭、社会因素,争取得到各方面的合作、支持和帮助,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新晨
4.2人文护理的策略(1)满足病人文化需求:结合病人的文化背景,满足病人的文化需求。(2)理解病人的求医行f为:了解病人对医院、医生、护理人员的看法与态度,结合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期待进行护理。(3)明确病人对疾病的反应:护士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动态地了解病人的健康问题以及病人对健康问题的表达和申述方式。通过对病人的临床护理工作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明确病人的社会心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与病人、病人家属一起共同完成护理活动。①及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早成为病人的“自己人”,取得病人的信赖与合作。②理解病人的行为:不少病人由于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对护理人员持有双态度,即想依赖和不愿意依赖的复杂心理。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对待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行为,满足病人的文化需求。③重视病人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释模式,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知识结构等文化背景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与行为。④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4)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帮助病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通过入院介绍使病人尽快熟悉和了解医院、病区、病室的环境、设备、工作人员、医院的规章制度等医院的文化环境(物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5)寻找支持系统:家庭是病人的一个重要支持系统,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情况,利用家庭的力量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表达感情和困难,应对及解决问题。(6)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念,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价值观念差异。
【参考文献】
1染涛.论护理临床教学中几个重要环节.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69.
社会的进步,儿童在家中的地位,及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儿﹙或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的增强。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护理人员在护患交流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病人的误解和投诉,甚至造成人身的伤害。护患关系紧张、护患纠纷发生。因此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人依据医学心理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根据我科2009.6月—2012.6月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纠纷及投诉显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94.7%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不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只占5.3%。
2、分析护患纠纷发生原因
2.1护患沟通无技巧
住院患儿﹙家属﹚一进病房首先接触的是护士,这时他们的情绪非常焦虑,迫切的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那么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就应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将这些问题交代清楚,并且还应注意患儿及家属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如忽视这些交流细节,容易产生交流障碍,造成误解或不满,导致医患、护患关系不谐调,从而影响治疗、护理。
2.2说话语言、语气不当、专业术语过多。
住院患儿﹙家属﹚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存在着差别,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被调查的住院患儿﹙家属﹚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患儿﹙家属﹚都要求在与其交流时使用他们熟悉的日常用语,否则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产生误解。
2.3专业技术不精湛而导致的不信任。
在住院期间,患儿﹙家属﹚都希望得到最佳服务,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解释含糊其辞,或因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不过硬而导致正常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不能及时实施,甚至延误病情,是患儿和家属不能容忍,造成纠纷发生。如我科曾收治一名重度脱水的2岁女性患儿,因末梢循环差,血管充盈度差,护士穿刺没有一次成功,患儿家属便产生不满、投诉,甚至对护士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因此可以认为无痛而娴熟的穿刺技术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工具。
2.4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
这种现象可表现在护患之间,也可表现在与家属的交谈中,特别更容易发生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如医护人员在查房或做晨间护理时若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考虑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甚至会对有些谈话断章取义。如曾经一名患儿因护士抢救重述口头医嘱两次,但没有向家属解说,家属认为没有及时用药,便误解为医护人员不负责任,延误病情而产生不满。
3、分析护患沟通的特殊性
3.1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了解。
及时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信息,这种交流不同于一般社交场合的交流,它是以患者为中心,属于情感关怀和治疗康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上的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认识。有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交流的特点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温柔,用词准确,赋予同情心。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掌握语言技巧与沟通方式。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要求、不同精神状态及文化层次的差异,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只有切实为患者着想,才会使患者感到可亲、可敬、可以信赖。
3.2护患交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这两种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如果交流时不注意上述特点和形式,将产生交流障碍或不足。
4、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4.1转变护理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由于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看病不看人。护士应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属的不满情绪。对某些无理要求,要冷静对待,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与其正面的冲突,尽量避免和减少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态扩大,尽力使纠纷降到最低限度。
4.2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进患者的信任感。
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亲和护患关系,我们一方面要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来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如: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要。开展美在我心中活动。另一方面注意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4.3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入院后患儿﹙家属﹚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同情和体贴满足感情需要,为此我们要求护士跳出临床护理的模式,特别地将心理护理提升到重要位置。要稳定情绪、耐心倾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检查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或过失;扪心自问,理解、分担患儿﹙家属﹚的痛苦,改变或引导患儿﹙家属﹚的思绪,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每个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做到有效沟通。
4.4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保护护患双方权益。
护士应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要明确认识到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极易产生纠纷。一旦产生,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工作,也会给患儿和家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也影响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