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摊经济的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5 15:09: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摊经济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 管理主客体 人本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不竭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这既是后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作为一次产业革命,对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开创性的,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作为管理者则不能不去思考这个问题。现代经济管理,能否做久做大,取决于用人之道,辅人之道。经济管理中的人本理念,是指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一切从人出发,来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从而达到以提高效率和促进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为目的的理念。

一、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

首先:确立人是第一因素的观念。经济管理者在观察事物、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应当把人的因素看成是首要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

其次:确立尊重人才的观念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在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人才是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因素。在经济管理中,只要我们始终树立人才观念,我们的经济活动就必然会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确立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经济管理最高目标的观念。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经济管理的最高目标。在经济管理中,确立了这一目标,才能坚持以人为本,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有方向、有动力、有积极性,其潜能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工作效率也才会大大提高。因此,树立这一观念,是经济管理的前提、基础和根本。

最后:确立人和的思想。从本质上讲,人是社会的人、群体的人,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是组织的人。所以要发挥人的群体作用、组织作用,就必须在经济管理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使人们朝着经济管理的目标,使组织中上下之间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努力奋斗。

二、在经济管理中坚持人本理念的重要意义

经济管理的客体要素主要有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在这些要素中,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人是整合其他要素资源使其发挥作用的“灵魂”。如果没有人这一要素,其他要素都不能有机的协调、运转起来。可见,在经济管理主客体中,人的要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把人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利用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所以要坚持人本理念。

人与人的关系是经济管理诸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经济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活动和过程。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处理多种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财、物的关系等等。在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的这些人际关系。只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使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所以,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经济管理中坚持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坚持人本原则,既是经济管理理论产生的前提,也是经济管理理论的归宿,人本主义或人本论是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首要理论前提。实际上,人本思想一直是经济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条主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深入,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本理论研究也从一开始的“重事轻人”转向“重人轻事”;从把人看作是“经济人”转向 “社会人”;从主张用经济刺激和严格管理人来提高效率转到创建企业精神、满足人的需要、形成团队精神来创造效益;从以事为中心进行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从传统的把人当作机器来看转向了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由此形成了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这些转变,充分说明了坚持人本原则是现代经济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人本原理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和归宿。

三、在经济管理中如何运用人本理念

(一)加强对人的本性的认识

任何形式的经济管理,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一个好的经济管理者想要搞好管理,管理者首先必须对人的本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我们在经济管理中只有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才能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管理制度,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经济管理的目的。

(二)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要想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人的需要,通过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引导人的行为。因为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产生后果,这是人的行为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在经济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运用得好,可以挖掘出人的潜在能力,可以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可以保持企业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管理队伍稳定,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可以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增强员工的自觉性,使组织成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要知人善任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经济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经济管理中,如何选人用人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战略课题。在知人善任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以好的作风选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人本理念在现代经理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经济管理者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创造力,让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规章制度;技术;人才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式,以降低企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绿色物流管理理念逐渐产生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对整个物流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改进,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能源政策领域,它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同时,低碳经济强调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自从该概念被提出来以后,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相关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也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巨大的努力。

2、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是伴随着传统物流管理行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指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注重保护周围环境,以降低物流环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包括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装卸、绿色仓储等环节。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为了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物流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的制约因素

1、规章制度缺失。尽管最近几年为了治理中小企业环境污染,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规范几乎没有,仍然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的物流标准缺失,不同企业在物流环节的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影响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相关部门在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实际工作中的职能划分不明确,难以协调各方的行动,不能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合力,对绿色物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2、技术水平落后。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管理相关的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例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等等,在绿色物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很多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难以独立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很少的企业运用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使得物流管理工作中缺乏信息平台,制约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基础设施薄弱。公路铁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在区域布局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而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制约了物流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运作。另外,尽管很多地方纷纷投资建立物流园区,但是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园区物流企业的仓储空间较小,布局较为分散,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影响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

4、管理人才缺乏。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现代物流技术,又要懂物流政策、经营运作等。然而,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性的绿色物流管理人才。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是传统物流工作人员,对电子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等的了解较少。同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难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制约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测量,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如果超过规定配额,便实施碳汇补偿。例如,广东物流企业碳排放超过规定标准之后,可以强制其在西北山地植树造林,或者成立碳排放基金,实现碳汇补偿的目的。针对物流企业配送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情况,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交通工具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的标准,逐步推广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环保、商务、税收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工作,做好对物流企业碳排放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物流企业更好的经营,推进绿色物流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实行共同配送模式,物流企业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将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益。也可以根据配送的具体需要,分别采用空运、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加强不同运输方案和部门的联动。还可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专门提供物流服务,更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进行绿色包装管理。包装和运输的时候,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代替塑料袋等材料。具体措施如下:实行模块化包装,运用容器和包装托盘,对大小和规格进行统一,以方便包装和运输;实行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包装方式,以方便存储、运输,降低包装成本,更好的保护货物;包装的时候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加强研究工作,开发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全面进行绿色包装管理。

4、进行绿色仓储管理。相关部门要做好储存点的规划工作,方便运输和管理,确保资源不浪费。设置仓储点之前,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物流中心,确定存储点设立的最佳位置,方便物资的配送。同时,做好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尽量减少物资存储成本,减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加快物资流通速度,节约成本。

5、加快技术研究和创新。要想更好的推动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绿色物流技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标准化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监测技术、安全技术、废物利用和处理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是开展绿色物流,加强绿色物流管理的关键内容。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善于抓住机遇,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开发和使用绿色物流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更好的运用绿色物流技术。

6、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中西部推进,合理布局。做好物流园区的审批、规划工作,全面加强管理,确保布局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现园区规模化建设,突出园区资源优势,点状布局,集中发展,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

7、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高校、企业、社会都要重视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培养现代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更好的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流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绿色物流管理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今后在物流管理活动中,我们需要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倡导绿色物流管理模式,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物流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物流环节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3(4)

第3篇

低碳经济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绿色管理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之后的产物,两者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低碳经济催生出绿色管理。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普遍污染、气候变暖的状况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实施了以高能效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运用技术创新以发展低碳技术,并且率先推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措施。其后,各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低碳经济的开发,由此而带来了企业的绿色管理。应当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的绿色管理,运用绿色管理能够实现低碳经济之目的。二是绿色管理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又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经济之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依据绿色管理之要求,将环保以及低能耗等要求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全过程之中,从而真正推动低碳经济的极大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当中,随着企业绿色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又能推动低碳经济实现新的发展,进而提升了低碳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推进绿色管理的措施

(一)引入绿色理念绿色理念是现代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基础。唯有切实建设好企业所独有的绿色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的绿色管理才能有切实的保障。企业绿色理念之构建需要以绿色文化为基础,企业要努力让管理者以及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管理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定期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主要代价的。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中,应当切实强化环境责任感,让园区内企业全体员工均能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二)提升绿色科技的水平当前,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为此,要下大力气提升绿色科技水平,主要应从两个层面上做好工作:一是要提升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比如,一旦企业在生产中导致了水体污染,那么该企业一定要致力于开发科技治理水污染技术。二是要提升产品技术能力。要通过加大技术产品改进的力度,积极调整本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市场结构,运用技术创新以获取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完善绿色理财管理体系建设绿色理财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之一。比如,企业可以在其财务管理领域内加入绿色理财受益管理的内容,将防治绿色污染而得到的利益进行直观化,不仅加大了本企业的受益幅度;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层人士亲眼看到治理污染一样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极大地提升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可运用“三废”产品减免税收款利益和政府资助利益等方式来鼓励实施绿色理财,并且通过以上绿色理财手段来提升本企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本企业低碳经济之发展。(四)健全绿色环保管理机制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在对外推广绿色管理时,也一定要把绿色观念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5R”原则:一是研究原则,就是将环保列入企业管理和决策之中,注重环保和相关环境对策研究;二是减消原则,就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切实减少或者彻底消除有害物的排放;三是循环原则,就是要对废旧产品实施回收化处理,通过循环利用和保护来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之中,进而培养全体员工的环保责任感,树立起本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三、结束语

第4篇

管理减排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发展

当前我国政府严峻的减排任务和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陆续建成,对高排放行业和企业的碳减排活动形成较大的影响。

传统的资本预算和经营预算,未考虑企业的碳减排需求,亦不单独反映碳减排收益和碳减排成本。而在低碳经济下,基于管理减排的需求,企业的全面预算亟须整合经营目标和碳减排目标这双重目标,引入减排收益和减排成本等新的预算项目,以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碳排放活动、碳减排活动和碳排放权交易活动。

在低碳经济下,基于管理减排的要求,设计和推广“企业碳预算”是一项关键性的管理工具创新和制度设计。区别于国家碳预算,企业碳预算是以企业碳减排目标下的预算年度碳排放需要总量为出发点,按照企业碳排放的构成和碳减排的环节,在企业内部合理规划企业预算年度内碳排放量、碳减排量以及碳排放权交易量,进而衍生出碳排放子预算、碳减排子预算和碳排放权交易子预算等新形式的预算安排。其中,碳排放子预算用于规划市场需求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排放过程的碳排放量;碳减排子预算规划企业采取的减排活动实现的碳减排量以及相应的成本和收益;而碳排放权交易子预算则规划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量和相应的资金需求。而且,这三项新的预算安排可以通过碳减排涉及的经营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现金流等接口,有机地嵌入传统全面预算体系。

可见,企业碳预算的发展是针对性地反映企业碳减排目标下碳排放和碳减排的管理需求,并在管理减排视阈下积极规划企业的碳排放和碳减排活动,核算碳减排成本和碳减排收益,是一项全新的管理工具和制度安排,并对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形成积极的引导和刚性的约束。因此,从拓展传统预算工具,衍生出企业碳预算的编制、控制和执行结果评价,形成企业碳预算与传统全面预算的有机整合,并驱动传统预算系统在低碳经济下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将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环保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责任植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这将促成管理会计的发展。

当前,对于管理减排的关注,将使得企业绩效考评衍生出新的关注点,如企业碳预算的执行情况,碳减排的成本和收益,以及碳减排的效率等。在传统绩效评价中嵌入碳排放和碳减排等低碳评价维度,这将拓展管理会计的传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企业碳预算所规划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等活动的绩效进行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的评价,并使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与碳预算实施的结果紧密地衔接。

可见,构建基于企业碳预算的碳排放和碳减排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企业及时地发现碳排放管理中的缺陷、针对性地控制碳减排过程,与碳排放监管的要求进行对接,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也为管理会计拓展了新的功能模块和社会服务领域。

在三个关键任务上着力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立足于管理减排,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被赋予新的使命,可以发挥其作为管理减排工具和制度的积极作用,服务于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价值创造。然而,从发展进程来看,管理会计要在管理减排中积极作为,仍需要我们在以下三个关键任务上着力。

第一,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导入节能减排的管理需求和条件约束,以此拓展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第5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低碳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广泛的兴起。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低碳元素,低碳型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中的碳排放量,有利于城市的环境改善与能源的利用。

1.低碳理念的内涵

20世纪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上升,全球变暖的步伐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就是在各个领域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这种理念也被引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中,即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追求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景观形式,并且尽量减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

2.城市景观设计与低碳理念的结合

如何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整体空间格局的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体现出该区域的动态变化,建立城市景观格局的理念,在基础设施中灌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理念。其次在具体的景观设计环节中,要利用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将先进的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每个环节。

2.1低碳型城市景观的格局理念

2.1.1城市景观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格局中,要实现低碳型的城市设计,首先就要把城市景观看作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的扩张会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打乱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城市的交通、工业、城市垃圾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消耗大量的能源。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城市景观是城市与自然的连接部分,必须维持城市景观格局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城市景观应当成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新一轮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2.1.2加强亲民型城市绿地的建设

城市景观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城市绿地,其分布的范围广,总体面积大,二氧化碳的吞吐量也比较大。城市居民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因此非常渴望能够亲近城市绿地。然而,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都将绿地圈禁起来,用各种方式阻止城市居民进入绿地。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伤害了市民亲近自然的正常心理。[2]要打破绿地壁垒,真正做到还绿于民,建设亲民型的城市绿地,这也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利用效率。

2.1.3人工景观也可以被纳入城市景观体系中来

城市景观设计不一定非要刻意的模仿自然,人工景观只要设计得宜,完全可以被纳入城市景观的设计中来。例如山坡梯田、水利工程、风力发电塔、水库堤坝等等,景观设计者可以将这些人工景观经过合理的利用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形象,这样既可以发挥人工景观原有的功能,又可以避免城市景观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人工景观的利用和改造要遵循其特征,尽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将城市中低产量的、废弃的农田改造成社区的农田景观,沿海城市将潮汐发电设施改造成滨海公园景观等等。这样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创造出富有城市特色的景观形象。

2.1.4重视城市中的湿地建设

湿地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还可以调节城市的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水旱平衡。湿地中还可以生活大量的动植物,丰富城市的环境。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的湿地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湿地的面积缩小,动植物数量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城市湿地,恢复遭到破坏的湿地,恢复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湿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设计一些景观形象,既可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又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栖息地。

2.2如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要贯穿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去,主要是在利用资源、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景观设计部违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发挥景观设计在净化温室气体、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3]。

2.2.1城市景观的设计不脱离当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出对当地生态环境、地理特征的尊重。在景观的设计中,不要破坏原有的地形和地表,对于当地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可以保留和改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又能打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分析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找出当地的生态特色,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布置。例如青岛市的小鱼山、第一海水浴场等城市景观,就是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建成的,既符合青岛的生态环境系统,又能降低景观建设的工程量,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2.2对自然资源充分利用

低碳化的景观在设计和建设中要减少碳排放量,就要对原有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当地的山林、水流、湖泊、海滩等,这些自然资源本来就是一种景观,不仅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观赏价值。只要在这些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利用,就可以设计出低碳环保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中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例如较大的湖泊,海滨城市的海滩等等,这些自然资源必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保护和体现。例如将城市中的水流与人工建设的水景结合起来,既节约了成本,又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

2.2.3构筑物的再利用

城市中老的构筑物在其失去使用功能之后一般都会被拆除,然而如果能将构筑物加以改造,改变其原有的功能,将其打造为城市景观,那么不仅可以赋予这个重要场地以新的生命,更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实现低碳环保[4]。

2.2.4使用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环保材料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本土的材料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与当地环境的适应度高,也可以节省后期的维护成本。可以选择本土的植物、石料,以及废弃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先进技术的利用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例如使用太阳能发电、动植物污染处理、雨水收集等低碳技术,做到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使城市景观更加低碳环保。

3.结语

总而言之,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新趋势。要建设宜居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就必须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低碳景观,改善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的设计者要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从景观的选择、设计到选材和建设,以及建成之后的保养和使用,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打造低碳型城市景观,才能打造低碳型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周小瑾.低技术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2012(12).

[2]黄楚楠.景观设计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5).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研究如何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实践走向管理走向“绿色、和谐、以人为本”,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1 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 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 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 :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悠笠祷蜃橹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 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 ;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M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

4 结语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否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绿色化,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非和谐”的弊病,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转型,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和谐”发展。当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毕竟时间尚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光.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化[J]. 管理评论,2003(10):8~10.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管理;改革探析

在新的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发展与管理的方向也在不断的向绿色发展迈进,这一发展思路的不断深化,有利于企业促进自己的竞争力提升。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企业在这个大环境中应该何去何从,是我们应该尤其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内涵,来提出一些有利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是从英国传播到我国的,它是首先在英国传播,然后再在我国正式提出。它是我国发展合作委员会所提出的,与传统经济相比较,低碳经济将会面临一个新的趋势和被对待方式,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对于解决资源能源等问题,都有更新的积极作用,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引入,让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大,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具备消耗能量低、污染力小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经济来说,它对环境的危害没有那么大,对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缓解作用,对于全球变暖、灾害增多等问题,都有一定的解决作用。低碳经济具有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创新清洁能源工具,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人类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国家要付诸一定的行动以及有效措施,各个企业和每个公民都应尽到相应的义务。对于企业发展的整体利益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有着深刻的积极影响。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低碳经济具有改善企业环境的积极影响。再者,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有一定的丰富作用,其中包含三个方面,推崇创新的管理理念、以员工为主的管理理念、低碳经济的运营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转型。举个例子说,在这种经济模式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会选择产业转型、或者是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向,以及对产业上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升级。提出与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心地带的经济的发展,并且有效地结合了东部的资源优势与西部的能源优势。除此之外,在这种经济模式的影响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经营的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升级,例如营销、生产、财务等方面。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的措施

1.企业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相当于他们的无形资产。在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下,企业就应符合经济发展的特点适当改变自己的形象,就像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最应考虑的就是建立一个绿色与环保的形象,并将新的经济理念渗入并体现到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这样员工就会感觉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员工感受到一定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促进企业发展。除此之外,在对外方面,企业的影响力在一步步变大,这样就会得到消费者对此更深的信任与认同,这些因素的增长也会加强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收益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有了新的发展,这样来对企业的份额进一步的扩大,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2.将绿色环保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

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生产会排放出来大量的废气污水,其中包含的物质不利于周围绿色环境的养成,并且,由于所产出的越来越多的污染物,随之增加的,还有所消耗的能源,这些现象与行为跟低碳经济的主体极其违背。所以,在低碳经济绿色企业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对自己的生产加工环节,投入更多的心思,优化管理方式,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减少对能源的使用以及废气污水的排放,将绿色生产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产品的质量不仅要向消费者的需求靠拢,还应该向绿色经济理念靠拢,在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在生产中,我们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将其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关于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具体岗位以及上岗人员,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事情可做。每一个岗位应该都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将一岗一人或者一岗多人的管理方式贯彻落实。很多企业的办公室一般都为一岗多人,但是因为职务的特殊性,在进行部门工作交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下级向上级布置工作的尴尬现象,所以我们应该赋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让他们的工作都能出于一种比较自在、合理的状态,从而避免因为这样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再者,会计财务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企业的每一笔开支以及报销都要记载仔细,做好核查工作,避免采购人员谎报、多报、错报的情况发生,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每一笔账都要尽可能地节约源头,避免浪费。除此之外,人事的管理工作也是尤其重要,人力资源部门要着重细节考察,为企业选出合适的员工,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资料都要考察清楚准确,将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潜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企业对之进行有效利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可定期地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让每个员工都能慢慢进步,并且深刻落实绿色经营以及管理的理念。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提出对于现代化经济、社会、人类来说,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一切都将向可持续发展靠拢,这样的话企业就应该及时地转型,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竞争力,遵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长远的眼光以及积极的应对措施都是致胜的关键环节,例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升级,迎合主题做到绿色发展,承担起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促进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探究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J].商,2015,(23):38.

[2]吴骏,冷兴,解晨晨等.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经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58-62.

第8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后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成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已经成为全球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在经济模式不断演变下,低碳经济也随之逐渐进步。

在以前的研究中,成本管理理论的应用仅局限于传统会计,很少涉及对环境与资源进行成本管理的情况,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的严重,成本管理中纳入环境与资源成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低碳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能够促进碳排放的减少,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走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学者张萌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探讨》中提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时,认为必须注重管理对象和相关的信息披露。由此可以得出,新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充充分突破原有的方法,充分整合环境资源消耗并且纳入到成本管理的范畴,加快发展环境成本管理,使企业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达到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双重和谐。

二、新低碳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电力、热力生产、化学原料与制品制造以及黑金属等冶炼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加剧碳排放的增加,因此,将碳排放成本纳入成本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对碳排量的关注度,使之前不可度量的环境成本有形化,企业经过定期的成本核算也可以更多的注意到为恢复环境所投入的成本,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成本便是提高利润的一个必要手段,而环境成本伸缩性很强,将其纳入成本管理之后,企业会更注重这一方面的合理规划,即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压缩环境成本的比重,环境成本减少即预示着对资源的利用或者为恢复环境所投入的成本逐渐减少,间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长期看来,这一做法有利于实现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精确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够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还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新低碳经济环境下,资源成本也是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产品成本才能使成本核算更精确,否则成本会低估。低估成本会造成企业虚增利润,不利于会计核算,不利于产品的定位以及定价,最终会影响市场平衡。

这种将资源成本纳入成本管理的方法基于一个理论叫做社会总成本理论,在社会总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新低碳经济环境为背景的成本管理要将环境与资源成本纳入其中才能更准确的计量产品成本。

三、我国的新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现状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这些发展不应建立在破环环境基础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但在我国新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成本管理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成本管理所依托的新低碳经济发展尚未成熟

自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开始,低碳经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放弃高碳经济生活已经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国内的关于低碳经济研究的论文当中也都提到过,低碳经济作为成本管理所依托的一个大环境,其发展至关重要,而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则是这一大背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法律强制性使企业配合低碳经济发展,经济模式才能更有效的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低碳经济在国内以及国外的研究尚不充分,没有相关借鉴,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也没有对其明确的规章制度,缺乏法律强制性约束必将减缓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相对落后

企业想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就必须建立在雄厚的资金投入基础上,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有生产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专业的人员配备,即使另外培育一线工作人员也需要资金投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无疑又是一项很大的投资,毫无疑问,面对巨大的资金投入,企业一定会排斥此种方法。另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有缺点,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对于一些耗时较长的产品,利用生命周期法要全面计划,计量界限会一直延长至将来,资源计量也要从利用开始涉及多家企业和员工,这都要求企业有一个统一的核算标准,但目前这种标准还未形成;利用作业成本法也要求有一个合适的分配标准,如果标准不合理分配不准确仍旧不能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无异于做无用功。显而易见,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手段目前比较落后,实用性较差,这是我国环境成本管理的一个典型表现。

(三)相关人员配备不足、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在新经济形势下,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作为一个新型的成本管理体系,需要企业有专业人员在一线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少,与此同时在培育专业人员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成本增加必将导致定价增加,从而企业在市场受欢迎程度下降失去竞争力,如此一来,环境成本核算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如果相关会计培训机构、学校能够注重培养环境成本管理方面人员或者将其作为一个模块纳入教材当中,相关人员的培训成本将不会是企业的负担。

同时,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也是我国低碳经济下成本管理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国早已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这一错误观念,但是之前我们所追求到的经济利益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所以目前企业的环境成本当中也应当包括为恢复环境所投入的支出费用,将这一部分成本纳入成本管理系统才能使得成本核算更具体明确,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环境成本管理,严重阻碍了环境成本管理的发展。

四、完善新低碳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的措施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主要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一)完善相关会计法律制度和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应该建立并规范环境会计准则,规范企业根据环境成本的计量原则进行计量,并且要做到准确真实地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环境成本相关信息,准则中应当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进行规定。财政部等专门机构应当定期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审查,针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披露的企业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相应处罚。

另外,对于环境会计应当进行立法,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的约束来使企业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对于不按照立法进行环境保护的企业,明确其应负的法律责任,具体到法律责任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协同配合,共同审查碳排放量较大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将有破坏环境倾向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定期对这些企业审查、抽查,派遣监督人员分地区对于所列企业实施监督,对于有破坏环境的企业给予警告,针对违法法律制度,不定期进行环境会计核算的企业进行惩处,充分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才能更好实现低碳经济的成本管理。

(二)营造低碳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能够体现一个集体整体的价值观,在企业中有着隐形的控制作用,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企业文化中注入低碳意识,加强员工低碳教育也能够促进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计划顺利实现。将员工的低碳意识与工资绩效紧密联系,定期进行低碳环境下成本管理方面的考核工作,并且努力针对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充分实现企业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除了在员工之间进行考核评比之外,企业之间也应该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进行评比。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了激励员工会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在员工之间进行评比并在年底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这种做法可以激发职员更好的工作态度。企业之间的绩效考核除了考虑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还要考虑环境成本,这样才能够加强环境成本管理的工作。环境成本可能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且环境成本的核算不能只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发生,还要考虑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之间的评比与考核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

(三)以低碳发展带动成本管理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程经济风险; 防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D91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01-02

低碳经济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在面对着经济发展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时候,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由于处在经济转型期,低碳经济模式下工程经济面临的风险也将增加。本文在分析了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的情况下,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管理建议。

一. 低碳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是指以资源的低消耗和污染物的低排放为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运用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部分资源短缺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程度越来越深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如今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开始倡导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投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现如今,低碳经济已经进入到工程、建筑、制造、新能源等各个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象。

二.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1. 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就是指减少能源消耗量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与原来相同的甚至更多的产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有效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而采取先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它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2.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兴低碳产业

合理分配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密集型、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国家应该给予新兴低碳产业以优惠,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以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3. 努力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途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在工业生产中,能源的消耗量大,特别是电力生产,热能供应,钢材加工制造,化肥生产等行业。为了降低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可以研发推广高效能的工业锅炉、节能型供热或制冷设备、节能电机和变频器、余热发电、空调节能、建筑材料节能等技术。

三. 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

1. 工程施工方案存在的风险

由于以往单纯的经济利益导向,工程施工方案考虑的主要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对工程项目环境的保护、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工程施工方案就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把环境纳入到工程施工方案的考虑要素当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工程施工方案在低碳经济下还要进行不断地摸索。

2. 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

由于在工程建设市场中存在着“买方市场”,建设参与单位多而工程买方少,因此各家工程单位面临着严峻的投标竞争压力。为了赢得竞标,各工程建设单位就采取压低价格的方式,大打价格战。但是价格过低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工程质量的降低,人员积极性不高,工程后期服务难以满足等。在工程建设中加入环境因素就加大了工程建设单位的支出成本,这样会加剧竞标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从而增加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

3. 环境保护制度的新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后果的措施,然后实施跟踪监测的制度。低碳经济模式下,工程建设单位要把环境因素的成本考虑进去,在压价行为普遍的情况下,这更加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对工程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便。这种低碳经济下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工程单位的环保成本之间,这就是环保制度的新风险。

4. 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中都包含建设材料的使用标准,在低碳经济下,需要修改工程承包合同中关于建设材料的规定。而在此基础上,环保材料的价格势必上扬,而由此增加的开支由施工单位负责,这无疑又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或者工程建设单位虽然在建设全过程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严格按照投标单位的要求进行了工程施工,但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由建设施工单位承担责任。所有这些风险都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转嫁到了工程建设单位,这就是低碳经济下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

四. 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工程施工方案的风险对策

一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在竞标时就强调工程施工方案中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施工方案中强调工程环保选址,选购环保材料,使用减排放的排污设施等,以此来获得投标单位的认可。同时让低碳经济理念成为投标者关注的因素,这样就可以防止价格战的发生,增加了工程报价,也提高了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对工程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风险造成的损失。

2. 工程投标与报价风险对策

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竞标企业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的结果。工程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模式下赢得竞争力,需要转变企业发展理念,以低碳经济发展的思想指导企业发展,进行工程环保选址、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引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竞标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环境保护制度新风险对策

环保制度的新风险主要是由于新增的环保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旧有的环保制度又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要求企业重视环保的同时给与企业以适当补贴,降低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二是工程建设单位要把低碳环保思想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员工低碳环保意识的培训,使节能环保意识成为企业的发展理念。

4.工程承包合同风险对策

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是由于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工程建设单位处于劣势地位造成的工程经济风险。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工程建设单位要积极与投标单位进行沟通和谈判,争取更加公平的环境,签订更为平等的工程承包合同,比如把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投标单位负责,降低工程建设单位的风险;二是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

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低碳经济模式是工程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工程经济风险。如何把经济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每个工程施工单位所必须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J].生产力研究, 2012(6)

[2] 江晨辉,张霜.低碳经济目标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J].商业会计,2013(2)

[3] 张婧.低碳经济时代能源行业发展及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