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8:0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作业计划;任务单管理
Abstract: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work plan,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and do task single issue,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orderly.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Field management; Work plan; Task order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般来说,施工作业计划包括月度作业计划和旬作业计划两种,以月度作业计划为主。这种计划由于其计划期限短,所以计划目标比较明确具体,一般来说实现计划的条件比较可靠,实施性较强,而预测成分少,具有作业性质,因此称之为作业计划。在做作业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任务单的制作、和管理工作。
一、施工作业计划
(一)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1.定额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工期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和劳动力定额等测算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编制各种计划表。
2.经验估算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上年计划完成的情况及施工经验估算当期各项指标计划。
3.重要指标控制法
即编制计划时,先确定施工中的几项重点指标计划,然后相应地编制其他计划指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尚有其他多种方法,各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施情况选用。
(二)施工作业计划的贯彻与调整
1.施工作业计划的贯彻执行
为了确保现场施工作业计划安排的实施和计划指标的完成,必须抓住计划的贯彻执行这一关键环节。作业计划的贯彻执行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下达施工任务书法和承包合同法。施工任务书是实施月度作业计划,指导队、组作业的计划技术文件。施工任务书可由计划员或工长签发,签发内容以月度作业计划和施工定额为依据。施工任务书执行中要认真记录用工、用料、完成任务情况。任务完成后回收,由施工队作为验收、结算、计发工资奖金、进行施工统计的依据。承包合同法是运用经济的方法调动广大施工人员全面完成计划,实行层层承包合同制。签订承包合同也是下达计划,落实任务,全面进行交底和明确奖罚的过程。
2.施工作业计划的调整方法
现场施工作业计划虽然属于短期计划,但由于施工队、组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使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工期的超前和拖后是条件和变化了的情况,经常进行计划调整,使之及时准确地指导现场施工生产。
(三)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程序
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由企业基层施工单位编制,采用“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即先由工程处(施工队)提出月计划指标建议上报公司(工程处),公司(工程处)经平衡后下达计划控制指标,工程处(施工队)据此编制正式计划上报,公司(工程处)经综合平衡后,审批下达。在实行了内部承包责任制的企业,也可采用“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由内部承包单位编制计划,上报公司审批。
(四)旬施工作业计划
旬施工作业计划是月计划的具体化,是使月计划任务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各工种按旬安排施工进度的计划,其内容一般仅包括工程数量、施工进度要求和劳动数量。
二、施工任务单的管理
(一)施工任务单的下达
施工任务单的下达,应根据月作业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和定额,由施工队长会同有关业务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单的下达,包括各工序需多次反复的签发和验收,整个过程必须掌握下列要求:
1.施工任务单必须以月作业计划为依据,按分部分项进行签发。任务单一经签发,不宜中途变更,签发时间一般要在施工前2—3天,以便班组进行施工准备。
2.任务单的计划人工和材料数量必须根据现行的劳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计算。
3.向小组下达任务时要做好交底工作,务必做到“五交”、“五定”,即交任务、定操作规程,交施工方法、交质量安全、交定额和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定责任。目的是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4.任务单在执行过程中,各业务部门必须为小组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帮助工人达到和超额完成定额。
5.班组完成任务后应进行自检,工长与定额员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及时验收工程质量、数量和实做工日表,计算定额完成数字。
6.施工队有关部门将经过验收的任务单回收登记,汇总核实完成任务的工时,同时记载质量、安全、材料节约等情况,作为结算和核发奖金的依据。施工任务单及时正确地反映了班组工时利用和定额完成情况以及质量,安全等原始资料,是企业分析劳动生产率、质量、安全等重要依据,也是计划统汁部门进行工程统计的原始凭证。
(二)施工任务单的内容
施工任务单是向班组贯彻作业计划的有效形式,也是建筑企业实行定额管理、贯彻按劳分配、实行班组经济核算的主要依据,通过施工任务单,可以把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降低成本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分解为小组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是施工计划执行的主要管理措施。施工任务单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任务单
任务单,是班组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内容有工程项目、工程数量、劳动定额,计划工数,开完工日期、质量及完全要求等。
2、小组记件单
是班组的考勤记录,也是班组分配计件工资或奖金的依据。
3、限额领料卡
是班组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限额,是班组领退材料和节约材料的凭证。小组记工单,施工任务单。
(三)施工任务单的管理
执行施工计划时,建筑企业指导班组进行生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施工任务单,它也是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任务单本身的管理十分重要。
(1)计时单必须严格控制估工应由工长、技术员、项目经理共同研究确定,由分项专业工长签发,除无定额可套的项目外,其他不可开估工。定额范围内未清项目不得开计时工或点工。
(2)建议分部用工量不突破以下标准
1、按定额分部项目乘系数,考核总用工数。
2、建议采用如下分部分段总控耗工系数:基础+0.00以下,98%;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95%;砖砌体、脚手架,98%;楼地面、防水,105%;内外粉、油漆、木装修及其他工程,100%。
3、非生产用工控制系数按预算工日数的6.5%。4、月度结余可下月使用。
(3)施工任务单的签发、结算、签证、审核、付款规范
1、签发:任务单必须由专业工长签发,注明分项名称、工程量、单价、复价、人工定额、工日、质量要求、安全措施、标化文明要求等,力求准确全面。
2、结算:任务单当月结算(未完项目结转下月),先由专业工长(谁签发准结算)结算,转材料员核实材料耗用;质量员、安全员评定质量安全状况,月底全面完成。
3、签证和建立台账:预算员或核算员审核分项工程量、定额、人工数量并建立台账,正确无误后转给项目经理审核签证,次月2号完成。
4、审核:所有任务单由劳资部门审核,次月4号完成。
5、付款:前方班组执行内部单价。外包工的单价、付款办法等执行合同条款,但必须经分公司经理签字后方可付款。
(4)施工任务单的签发、结算、签证、审核、付款。
五个管理程序采取后道程序检查前道程序,哪道程序出差错就由哪道程序的责任人负责,累计追查责任的方式。执行施工任务单时出现失误,如施工质量和数量均不能满足要求,务必在上述管理的五个程序中反映出来,及时找出原因,纠正失误,累计追究施工人员和负责人员的责任,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
(四)施工任务单的执行与检查
(1)施工计划
执行中的统计工作是按预算和形象进度,来核算工程量和各项指标,为项目经理和施工队长了解生产,掌握情况提供资料,并让他们随时掌握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利采取措施改进工作。统计工作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全面。为此,必须重视原始记录的积累和整理。
(2)施工任务单的执行与检查
下达的施工任务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按计划项目组织施工,要确保形象进度的完成,不许随意变更项目,打乱计划的正常进行。执行施工作业计划,重点应抓好以下“三包”,即班组包实物量、栋号包分项工程、施工队包形象进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现场作业计划,必须要对编制方法以及原则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不同的调整,并具体落实到施工任务单的发放中,坚持统一、程管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贵宝,曾宪维.施工作业计划与物资计划的关系[J].《建厂科技交流》, 2010 第3期
[2] 王华.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第22期
[3] 许成祥,张建设.基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第2期
关键词:任务;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部门主管,您是否曾碰到以下场景:员工经常向您来请示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打断了您对一项重要工作的思考;得力的下属突然离职,他所负责的工作陷入混乱;检查工作时才发现,早该完成的工作,下属竟然还没开始做......
有没有办法让主管摆脱这种疲于应对日常工作的困境呢?下面,我将探讨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利用“任务管理”的思路,系统性地管理日常工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使主管越做越轻松。
一、什么是任务管理
企业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各个阶段性、局部性目标完成的集合,再细分则是一个个工作
任务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对于某个具体的企业,这些工作任务,内容相对固定并且数量有限,且其中大部分是重复性发生的,偶发事件占的比例很小。
1.管理思路:把每个工作任务作为基本元素,通过建立任务执行和任务控制两个独立的循环,实现多维度管理的管理方法。
2.构成:
如图1所示,任务管理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员工与任务之间的自我更新完善的工作循环;
2.管理者对任务的监督控制循环;
3.衔接上述两个循环的信息化平台。
二、怎样实现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实施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配置资源,建立保障机制,让员工能够基本脱离主管独立执行任务;二是分析管理需求,拟定任务属性,满足多维度管理需要;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将带有各种管理属性的任务按照关系型数据库逻辑进行管理并配置操作界面;四是如何安排任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实现任务管理的自我完善。
(一)建立任务执行的机制保障
1.持续进行的任务梳理
基于对部门任务数量有限性的基本判断,我们可以对本部门所执行的任务进行盘点和梳理,梳理的目的是弄清楚:部门内都要完成哪些任务,这些任务需要细分和清晰地界定,如邮递员投递报纸、投递邮包等,是不同的两项任务。
梳理任务不是一次性工作。在初次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每日任务检查,我们可以逐步将还没有纳入管理的任务添加入系统中。重复性发生的任务,梳理一次后,该任务就已纳入了系统,因此,任务梳理虽然持续时间长,但后期工作量不大。
2.标准化的任务指导书
在一个专业、部门内部,任务操作流程和方法基本类似,所以每一项任务都应该可以被描述为标准的作业流程或方法,即“任务指导书”。任务指导书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内容:1.任务名称 2.目的和目标 3.准备工作和资源 4.办理流程 5.资料存档 6.通报与报告 7.相关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8.其他需要说明事项等等。任务指导书应言简意赅,点明要点,应能够指导具备基本从业技能的新员工,独立完成该项任务。
编制任务指导书,需要员工熟悉任务,并系统地思考与任务完成相关的各项信息,其本身就是总结工作经验的过程。完成部门所有任务指导书的编制、更新和完善,有一定的工作量,是个在较长时间内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在编制环节,应建立复核、审查机制,在应用环节,应建立定期评价机制,以确保任务指导书持续有效。
3.建立并持续完善共享部门知识库
任务指导书只能点明完成一项工作要点,高效完成任务还需要各方面知识的支持,尤其是历史数据和经验。建立共享统一的部门知识库,将与工作相关的各项知识用标准结构(如共享文件夹树状结构,数据库系统)管理起来,可以为任务的执行提供信息支撑。共享知识库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任务指导书 2.来自于工作中的数据和信息,如报告、图表、分析、测算等 3.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来源互联网、书籍、文件、档案等渠道)各项知识。
部门知识库建立和完善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员工之间普遍存在的竞争关系,分享经验缺乏主动性。因此,编制任务指导书和建立部门知识库需要制度或强制性安排。通过任务管理的逐步推进,员工体会到共享知识带来团队效率提高后,初期的抵触情绪会有所缓和,共享主动性会逐步提高。
4.人员的角色及权责划分
在任务管理中,有以下三种角色,定义及相关职责如下:
① 任务负责人:事前已明确,经主管授权有权调动所配置的各项资源,直接负责组织任务执行的员工,一项任务对应一个任务负责人。其职责是:在授权内,任务负责人有权安排工作计划,分派工作,调配资源,不再需要事前请示主管,但应主动向主管报告进度情况(主要借助在系统中更新进度栏的方式)。任务负责人在部门内对任务完成结果负责。
② 任务执行人:实施或参与任务执行的人,属于任务执行中的人力资源,服从任务负责人的工作指挥,对任务中自己执行部分负责。
③ 主管:任务授权人,监控人。其职责是对任务负责人授权,监督并指导任务的执行,确保任务相关资源配置,考评任务完成质量。在部门内,对任务完成情况负领导责任;对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任务失败负直接责任。在部门外,对任务执行质量负责。
在任务简单情况下,任务的负责人与任务的执行人是同一个人;在多人参与的复杂任务中,则二者并不完全重合。
5.任务资源配置安排
完成一项工作,光知道怎么做是不够的,必须匹配相应的人、财、物资源。根据企业权利分布,在二层结构里,主管是资源的提供或配置者;在多层结构里,主管除为任务的执行提供、配置资源外,有些资源是需要向更高层级的管理者争取的。
在上述措施有效实施后,负责某项任务的员工基本上可以脱离主管,独立组织完成该任务了。工作的成效完全取决于员工自身的技术、组织等能力。
(二)满足多维度的监控管理要求
要实现任务管理中的监控职能,就需要满足管理者不同的关注重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按照管理需求,对每项任务赋予各项管理属性。管理属性可以从任务相关人员的角色、时间、重要性、工作量、工作难度等多个维度定义,并且可以在系统中随着管理深度的变化随时调整。如:
(三)利用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Designer搭建信息化平台
“任务管理”在逻辑上是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参见表1:任务清单),因此,利用网络协同工作系统,很容易使用系统内置的数据库和表单定义功能,实现数据的录入、检索、更新等功能,满足管理者的实际需要。
笔者使用的是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搭建工作网站的方式实现的。该方式的优点在于:1.内置了协同工作的逻辑;2.不需要程序开发;3.可设定个性化界面,适应工作习惯;4.查询检索便利;5.带文件共享库,可直接用于建设知识库;6.与广泛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软件无缝连接等等。
在服务器端安装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主管在IT人员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利用Sharepoint Designer模板自行创建一个网站门户。将部门所有成员添加为网站用户后,根据系统设定,员工可在其权限内添加、修改、更新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同时可以查看其他员工的工作情况。使用系统中的数据筛选功能,按需筛选关注的任务。主管和员工通过系统交换信息。
(四)任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安排
1. 两个重要的定义:岗位与岗位分工
“岗位”指的是同一类任务的集合,是任务基本属性之一。考虑岗位设置时,只需要从任务本身的属性出发,不需要考虑人员的数量。
“岗位分工”是指主管将一类业务指定给一个或多个人负责的行为。一个人也可兼管几个岗位的工作。
这里的“岗位”,完全根据任务自身的属性来定义,有多少类任务就有多少个岗位。对员工进行岗位分工后,可能一个岗位由几个员工管理,更多情况下,是一个员工同时负责几个岗位。岗位分工的安排,在新任务发生时,负责对应岗位的员工就有义务主动处理,也为主管分派任务负责人提供了参考,但岗位分工并不取代任务负责人的安排。岗位分工还构建了员工轮岗的基础。
2. 任务管理日常工作内容
员工的工作:每天定时:1.将其所负责的已纳入任务管理系统的所有任务检查一遍,并将各项任务的最新进度在进度栏中填列;2.将主管布置或从其他途径接到的本岗位任务填列入任务管理系统;3.根据岗位分工,将应隶属于本人负责岗位的尚未纳入系统管理的任务添加入系统中;4.编制或更新任务指导书;5.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存入知识库等。
主管的工作:可以:1.检查已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需要时在指导栏批注意见。如日常工作中,关注重要性较高的任务;在特定时点可以关注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某个员工离开所负责的岗位时,可以专门处置他所负责的任务等等;2.布置新任务,可以直接将任务添加入任务管理系统并指定负责人,也可以按岗位分工,口头、书面告知员工,由其填入;3.关注例外事项和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4.优化任务流程和任务资源配置等。
三、任务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对比传统管理模式,任务管理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 提高管理效率。横向看,指定岗位责任人和任务负责人可以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纵向看,所有已明确负责人的任务,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不必重复介入。随着任务管理工作地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纳入任务管理机制中,需要管理者直接介入的任务范围将不断缩小。管理者可以将精力投入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任务处理方法和流程、处理重要任务项目和例外事项上。
2. 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执行效率。有了授权、作业指导和共享数据等措施,员工可以更专注于当前处理的工作。同时,任务项下的进度更新,让管理者无须打扰员工,也可以了解沟通信息。
3. 客观上,避免了工作中的“私有化”,降低管理者被胁迫屈从于某些员工,提高了管理的主动性。
四、任务管理的自我更新完善机制
任务管理将按如下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自我更新完善:
更多的工作纳入任务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效率也会越高,相关知识越丰富,流程也会越优化。员工能更专注于执行―优化了执行效率,主管能更专注于机制、流程、资源上的问题―优化了管理效率,因此,任务管理可以实现自我完善。
五、结语
将任务作为管理的基本元素,在传统技术手段下,其工作量之大是不可想象的。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按照数据库管理的逻辑:管理者可以随时检索某个时间段,某个人负责,隶属于某个岗位,不同重要性的任务信息,调阅与其直接相关的处理流程、方法和历史资料。而且实现上述目标,并不需要大幅增加工作量。
本文中任务管理是按照管理者――员工的二层结构描述的。公司级管理中也包含“例外管理”的逻辑,因此,这种二层结构有按照公司实际管理架构进行拓展的空间。同样,阶段性、跨部门专项任务,也可以应用任务管理思路进行分工管理,职责更加明确。笔者在实践工作中,运用上述任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本部门日常任务和跨部门的专项任务管理上,初步实现了执行层独立运作,管理者重点进行例外管理的效果,工作效率提高明显。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任务管理的实践范围还很小,其普适性还有待检验。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并获得更多实践检验和反馈,让任务管理方法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一、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皇城保护规划》(以下统称《保护规划》),保护古都风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本市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迁入保护区人口数量控制、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等相关工作,执行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保护区是指市政府批准公布的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本规定所称房屋包括不可移动文物、房屋、院落等地上物。
本规定所称保护区居民是指在保护区内有本市常住户口和正式住房,并且长期居住的居民。
第三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体现历史风貌为宗旨,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保护规划》要求,拆除违法建筑,降低人口密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对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对不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按照与保护区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原则逐步进行改建。
第四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原则是:
(一)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的整体传统风貌,保护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二)落实《保护规划》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市政先行、有机更新、循序渐进。
(三)保护区保护与旧城外开发相结合,修缮保护与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降低人口密度。
(四)政府投入和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合理负担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多方面积极性。
(五)由区政府结合各保护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实施。
二、落实《保护规划》的重点和原则第五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规划要遵循《保护规划》,其他规划如与《保护规划》存在矛盾的,以《保护规划》为准。
第六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持与保护区的空间格局、建筑体量、尺度、形式、色彩等传统特征相协调。
(二)保存胡同肌理、传统四合院的原有格局。
(三)保存不可移动文物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等历史遗存。
第七条保护区的各类建筑应按照《保护规划》分类,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保护和整治。
(一)文物类建筑应依据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行严格保护。
(二)保护类建筑只可按原有建筑格局和建筑形式进行修缮,不得拆除、改建和扩建。如确需对其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应保留原有格局和外貌。
旧城内被确定为保护院落的,按照保护类建筑进行管理。
(三)改善类建筑应以修缮为主。属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鉴定的危房,可按历史格局和外貌翻建。
(四)保留类建筑原则上应该保留,需要改建时应恢复传统建筑形式。
(五)更新类建筑应严格按重点保护区的空间格局、建筑体量、尺度、形式、色彩等传统特征拆除改建。
(六)整饰类建筑应按照保护区传统特征进行整饰或改建。
第八条保护区应保持原有的胡同格局,原则上不得对胡同进行拓宽,确需贯通或拓宽的,应按《保护规划》实施。
第九条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胡同内布置市政管线时,应保持该保护区的传统风貌,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有胡同的尺度和走向。
(二)在原有胡同基础上布置市政管线时,原则上应按规范要求实施,胡同宽度不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经技术规范制定或管理部门确认后,可以采用相关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条保护区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须保护历史名园及其遗存。
(二)由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注册挂牌的古树名木和《保护规划》确定的“准保护类树木”,须按《保护规划》落实保护责任。
(三)应采取传统的绿化形式进行绿化。
第十一条在保护区内,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标语及宣传品,不得擅自架设各种管线。
三、组织实施第十二条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计划;依据《保护规划》编制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和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拆除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积极争取和运用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专项资金,组织建设或筹集保护区定向安置用房,落实居民外迁等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三条保护区周边及区内主次干道、胡同等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保护规划》和保护区风貌保护要求一次完成,由市、区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其中,保护区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电信等管线,分别由各专业单位负责落实。保护区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电信等管线及非主次干道整修、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费用及所涉及房屋的拆迁补偿费用(以下通称附属工程费),由区政府负责落实。区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方案》中参照以下原则和标准确定附属工程费的分担办法:
留住的产权人现住房面积部分,可减半分担附属工程费;在规划允许的前提下,留住的产权人修缮后增加的不超过10平方米的厨房和卫生间部分,减半分担附属工程费;除上述之外的其他住房面积,全额分担附属工程费。
第十四条各区政府组织编制的《规划方案》应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各区政府组织编制的《实施方案》应包括:房屋及人口现状,逐幢、院、片的规划设计及房屋保护和修缮措施,外迁人口数量及相应定向安置用房的位置和规模,留住和外迁政策等内容。在《实施方案》审定前,应邀请有关方面专家论证,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意见。
《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经批准和审定后,应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原则上应统一组织实施。在实施之前,应先进行非主次道路整修、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为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创造条件。在组织实施时,可结合各保护区实际情况,以院落或者若干院落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土地置换或整合的方式。
第十六条加强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拆除保护区内违法建筑,落实产权人的保护和修缮责任。由区政府根据保护区居民外迁情况、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实际需要,负责具体组织落实。
第十七条自本规定之日起,保护区应实行迁入人口数量控制性管理,由市公安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
自本规定之日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保护区房屋出租出售市场管理。对出租出售的房屋,应依法征缴相关税费。原土地属于划拨的,须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十八条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区政府开展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结合各区的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计划,按年度向各专业单位下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保护区居民及其所在工作单位和房屋产权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
保护区居民属于廉租住房对象的,可不参加摇号排队,给予优先配租。
四、降低保护区人口密度的措施第十九条建立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专项资金。在2008年前,根据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年度工作安排,市、区分别按年度安排相应资金,主要用于降低保护区人口密度。其中,市对区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保护区下列单位或住户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迁:
(一)需要腾退后对社会开放的不可移动文物内的单位或住户。
(二)为引入市政基础设施或道路整修需要拆除房屋的单位或住户。
(三)恢复建筑物原用途需迁出的单位或住户。
(四)按照《保护规划》需要拆除、改建房屋的单位或住户。
第二十一条根据保护区外迁居民人数、家庭结构情况,各区可申请提供定向安置用房或专项建设用地,涉及有关税费缴纳和房屋销售管理等按照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各区政府可以结合本区或者各保护区实际情况,根据以下规定确定每片保护区降低人口密度的具体政策:
(一)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在购买保护区四合院后,落实对所购四合院的保护和修缮责任。具体政策按照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若干规定执行。
鼓励公有住房的产权单位按照《保护规划》和经审定的《实施方案》有关规定,迁出现住居民,修缮后自用或出租出售。
(二)由区政府组织实施降低保护区人口密度,落实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异地外迁的居民可参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19号)第八条规定购买安置住房。具体优惠办法由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方案》中明确。
保护区居民人均原住房建筑面积不足5平方米,并且在保护区外无正式住房的,外迁购买定向安置用房时可按照人均5平方米认定原住房面积。
外迁居民放弃购买定向安置用房的,区政府可参照《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政府第87号令,以下简称87号令)规定给予货币补偿。
(三)在有利于保护文物,恢复和保持历史风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的前提下,各区政府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可采取政府组织、由投资人参照87号令外迁保护区居民等方式。
区政府在审定各保护区《实施方案》时,不得重复使用优惠政策或扶持措施。
五、保护和修缮责任第二十三条保护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非住宅房屋,由产权人承担保护和修缮责任,承租人应积极配合和协助。
第二十五条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住宅房屋,由产权人按下述规定承担保护和修缮责任,承租人应积极配合和协助。
(一)保护区的私有住房,由产权人按照《实施方案》承担并履行房屋保护和修缮责任。产权人可以出售其住房,出售时同院其他住户有优先购买权。购买房屋后居住或使用的居民和单位应按照规定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二)保护区的直管公有住房,可由留住的承租人按本市房改成本价及有关优惠政策购买后,作为产权人承担保护和修缮责任。产权单位可以收购承租人的公有住房使用权。经申请产权单位同意,承租人也可以出售公有住房使用权,出售时同院其他住户有优先购买权。
(三)属于单位自管公有住房的,可以参照直管公有住房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由产权单位按照《保护规划》统一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第二十六条保护区留住居民应当按照《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第二十七条保护区留住居民按本规定购买住房涉及的有关税费,按照职工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规定执行,颁发经济适用住房房屋所有权证。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颁发商品房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十八条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做到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区房屋修缮后,必须使用清洁能源。有关工程项目可享受本市改用清洁能源的优惠政策。
六、拆除房屋的处理第二十九条为落实《保护规划》需要拆除房屋的,被拆迁单位和居民应在规定期限内搬出。拆除住宅房屋内的居民可以按照本规定购买定向安置用房,或申请货币补偿。拆除非住宅房屋的,按照87号令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十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中拆除交通、公交、绿化、供电、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电信、邮政、环卫、消防等设施用房,以及当地房屋维修管理用房,应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及规划设计方案安排迁移、还建或者给予适当补偿。其中,拆除热源时,组织实施单位应按照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将热用户并网或新建其他热源。在还建的用房交付使用前,应先建临时用房,确保修缮、改建区毗邻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第三十一条在拆除保护区房屋时,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应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收存保护。
七、保障和监督第三十二条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支持区政府组织实施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建立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机制。市、区规划、文物和国土房屋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保护区房屋保护、修缮、转让等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对未履行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1.1系统目标
测绘工作需要借助电子仪器来完成,设计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测绘全程自动监管,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实时上传,为野外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管理系统面向全部测绘设备,使设备形成一个整体,在统一监管下运行。这种管理系统是基于电子信息平台之上运行的,自动化监管耗时短,能够同时实现多种任务,除设备管理之外,各测绘单位之间的管理工作也得到落实,可以根据系统反馈的最新信息对监管方式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1.2系统结构设计
测绘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要从四方面考虑,分别为数据存储层,使用者登陆浏览层、业务划分层以及最终的功能实现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使用频率大的功能,结合测绘单位传统管理方式对功能进行完善。使用者登录浏览的界面中需要将功能划分清晰。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系统框架与功能实现来进行的,系统是由众多不同功能的软件组成的,数据存储层要做到范围广、内容新,为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系统的登陆界面中要体现出不同功能入口,使用者日常操作所用工具也要展现在其中。最后是管理功能的实现,当选择不同指令时系统内部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运算,并执行管理任务。从上述几方面内容出发能够实现设计目标。
2系统的主要功能
系统是以管理为主要目的,通过加强各环节监管力度来提高测绘工作质量。可节省大量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也有很大提升。系统管理范围全面,数据更新情况也在其中,但其主要部分是对测绘生产的管理,测绘单位众多,由上级部门统一管理容易出现遗漏项目,信息系统将各单位工作内容统一编写,设计出的管理方案更具有可行性。传统管理方法中涉及到信息传递需要工作人员逐一下达,各单位接收到任务的时间不同,在工作落实情况上自然会产生差异。而信息系统是基于网路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到达各单位的时间统一,在内容上也不会产生差异,与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符合目前工程行业发展对测绘生产的需求。
2.1系统管理及字典信息模块
管理要以数据库为依据来进行。而对于字典模块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上传、分享、修改等功能。设计时编写了自定义修改程序,但对信息进行改动时必须要经过管理人员同意再进行,模块设计阶段根据这一特征设定了登陆界面,初始化时偶由管理人员设置特定的登陆名与密码。
2.2生产任务及任务资源管理
测绘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其进行有效保管关系到后续工作是否可以正常进行。传统现场记录方法容易产生误差,并且纸质资料在后续生产中容易丢失。信息管理系统与现场设备相连接,测绘得到的数据可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控制系统中,并记录在工作计算机内部。这样避免现场数据丢失,测绘人员工作任务也能得到减轻。涉及到任务修改是通过二次检验来完成的,判断第一次测绘的结果中是否产生误差。上级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临时需求变化对测绘生产任务做出整改,同样通过信息系统来传递。
2.2.1生产任务管理模块。测绘生产是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的,因此在管理系统设计时会针对这一模块编写特定的删除修改功能,生产数据可以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中,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导出并打印成纸质文件。生产任务通过系统传递时要显示出具体的来源,对顶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对完成任务的部分做出详细标注,以免在工作开展阶段出现混乱。生产任务落实到个人可提高测绘质量,完成时间也能够得到保障,不会出现因落实不足而发生个别生产任务被遗忘的情况。
2.2.2任务资源管理模块。人员实力实现对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录入,也可以录入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任务情况,资质情况等。设备实力管理也对该单位及下级单位所持有的测量设备进行信息录入及管理,同时两个模块都提供对人员及设备照片的录入。专业教材及标准规范管理主要是提供对电子版专业教材及作业所依据的标准规范的信息的管理,也对该单位的纸质版教材及规范信息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支持PDF、DOC、视频数据等数据的导入、存储及查看。实现对单位所持有的纸质文档的目录式管理,可以使用户方便了解单位所有的专业教材及标准规范的当前数目及状态。
3系统的实现
以某测绘业务单位甲和测绘任务接收及实施单位乙为例说明整个系统的使用流程。任务实施单位乙下有测绘队一、二、三、四。首先两个测绘单位的信息都需要在使用前录入系统中,假设任务如下:测绘单位制定任务为2012年1月10日至2013年1月10日完成某省所有城市及乡镇的土地二调工作,测绘单位乙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此项任务,并实时向单位甲汇报任务完成及资源分配情况。单位乙接收到任务后,将任务添加至列表中,开始制定任务详细计划。将总体的某省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分配给测绘队一、二、三、四,每一个测绘队有任务计划开始时间及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并有指定的任务作业区。各个测绘队首先在地图上利用地图工具划定具体的任务作业区信息,然后依据各个测绘队的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进行资源分配,即时更改任务完成进度及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在测绘单位乙的系统中记录,并根据测绘单位甲的需要实时地以规定格式的文件上报所有信息。测绘单位甲即可安全快速的了解测绘单位乙的完成情况,并根据要求及实际情况对测绘单位乙提出调整要求。单位甲将接收到的所有任务信息通过信息导入的方式导入软件中,此时任务的完成进度及任务作业区的信息在软件中显示,并通过地图与任务的相互关联,通过立体统计图直观的查看任务完成情况及资源分配情况,并根据实时情况提出调整的要求,此时接收单位乙根据甲的要求调整任务资源等。
4结论
关键词:社交化管理;平台;社交网络;烟草;商业企业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社交化管理概念应运而生。社交化管理是指利用类似微博、QQ之类的内部社交化媒体信息系统,来实现员工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重建组织管理模式,提升组织有效性,进行管理创新的新型管理方法。将企业内部社交网络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企业社交化将是未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众多挑战,如果能够应用社交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应对挑战的能力。本文以株洲烟草为研究样本,浅谈社交化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 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成熟的企业都在采取ERP、OA等管理系统,强调组织工作的流程化与标准化,通过数字分析改变了过去管理者“拍脑袋”做决策的方式。流程化、标准化、层级结构,更符合企业领导者的要求。以为株洲烟草为例,上线运行有OA系统、CRM系统、营销系统、绩效系统、邮件系统、网上营销平台、96368一体化营销平台、专卖系统、内管系统、财务系统、资金监管系统、腾讯通等众多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已经相当完备,解决了日常管理中的大多数问题。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不足或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在商业企业中普遍存在:
⑴管理者难以准确掌握员工动态。在金字塔管理系统中,由于管理层级、管理幅度限制,区域分散,管理者很难即时、准确掌握下级员工的工作情况,了解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
⑵缺少灵活、快速、互动性强的信息传递渠道。不论是办公系统、省市局门户网站还是短信平台,都属于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不够灵活、难以互动,使用者有诸多限制,无法对大量繁琐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⑶缺少统一的日常工作管理平台。工具多样,管理分散,比如在线沟通时有的员工习惯用腾讯通、有的员工习惯用QQ、有的员工习惯用邮件。在信息时有些信息用OA,有些信息用短信,有些信息用专卖线或营销线的独有系统。使用者必须打开相应的系统才能接收相应的信息,工具不统一、更新信息不及时提示,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和信息传递障碍。
⑷现有系统无法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由于区域分散、部门壁垒,员工之间的信息分享和传递存在诸多限制,现在系统关注工作流程而对促进交流、活跃文化作用有限,企业文化建设缺少一个统一的有形的载体。
2 社交化管理应用的可行性
社交化管理方式可以让组织的形态发生变化,以往组织的边界是清晰的,严谨的,社交化管理则能打破行政部门间的壁垒,使管理者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员工动态,使员工沟通、分享更加简单。同时社交化管理依赖的信息系统具备很强的扩展整合能力,整合设计的管理功能,可以作为现有管理系统的补充,有针性的满足管理需求。近年来烟草行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企业职工已经适应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员工普遍具备操作使用信息系统的能力。并且随着90后渐渐步入职场,80后成为职场的生力军,他们是伴随着社交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更能适应使用社交化管理。如果我们能够应用当今流行的社交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适合我们企业管理需要的社交化管理系统,从而推进社交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上这些管理上的不足都可以加以改善,势必能够有效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3 社交化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社交化管理系统是社交化管理的载体,社交化管理的应用其实际就是社交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当前互联网上社交工具繁多,企业社交化管理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那么我们需要进行怎么样的社交化管理呢,我们对社交化管理系统有怎样的需求?
⑴需求特点。我们需要的社交化管理系统,它即不是基于“兴趣”、也不是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交网络,而是完全基于“工作关系”的组织社交网络。使用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高效的完成工作”。引入了SNS的理念,但是其重点不是社交,而在沟通、协作、分享以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与其它社交网络相比它具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封闭性。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信息应只在组织内部流动,系统只供确定的人使用。二是组织性,具备社交网络功能的同时,应具备组织特点,即体现现实组织中的层级、部门、职位等,使管理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三是具有强制性。作为一个管理平台,它的管理功能应具有强制属性,如系统强制推行,工具强制使用,下级员工被强制接收上级指令和信息等。三是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在功能上需要整合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及各种管理需求;在技术上深度整合B/S、C/S各子系统,形成功能完备、稳定可靠、简洁一致、友好美观的管理平台。
⑵功能需求。社交化管理系统它是我们为了能实现社交化管理而设计的一个信息化网络系统。它是集成了组织管理日常工作需要的多种管理工具的组织内部社交网络。对管理者而言,这个平台是个人的新闻中心、是信息收集中心,也是工作控制中心。可以即时掌握员工动态、督促员工工作、加强政策宣贯、促进文化建设。对一般员工而言,这个平台是自我展示的平台、是交友的平台,员工可以很方便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促进员工之间更多的沟通交流 ,能够进行自我监督。因此它主要有三大功能需求。
第一是桌面客户端,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的即时聊天,文件发送功能以及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提供单点登录,提供消息收发转、协同管理、应用管理中心等功能。
第二是协同管理功能,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集成实用的协同管理工具,包括公告、通知、员工日报、任务管理、计划管理、日程管理、员工状态显示等。以员工日报为例,是目前很多企业都使用的一种管理方法,员工每天下班以前简单的向上级报告一天的工作内容,使管理者能够即时的掌握下属工作情况。再比如任务管理功能,管理者可以将工作任务分解分配给个人或多人,并跟踪任务进展,起到控制和督促的作用。
第三是社交功能,参考当今流行的社交网络,如人人网,设计个人主页、公共主页、话题、分享、微博、好友管理、关注、留言、私信、动态显示等功能。使得平台用户之间能够进行形式丰富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
4 社交化管理系统的技术特点
系统涉及流行的社交化应用、即时通讯与管理工具,本身不存在技术壁垒。但需求以组织内部管理为出发点,涉及员工、领导、部门间的多维管理与交互需求,对开发技术要求高。主要表现为:
⑴系统整合要求高。功能需求丰富且注重细则,稳定性与性能要求高,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成熟的社交网络及协同管理系统,不存在技术壁垒,但已有独立系统往往自成体系,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整合,涉及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权限管理。
⑵研发技术要求高。本项目包括桌面应用、企业服务、门户网站多形态应用,涉及B/S、C/S架构,对研发团队和研发工程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⑶用户体验要求高。在功能整合基础上,不改变用户既有使用习惯,对年长的员工而言复杂而生涩的操作无疑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如何向用户提供简洁一致、友好美观的使用体验,对UE团队要求较高。
5 社交化管理应用的意义
⑴与时俱进,迎合网络办公的发展趋势。社交化管理,是信息化技术发展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组织结构发展扁平化、松散化、虚拟化的发展过程,组织与社会的信息边界将更模糊,信息的传输将更透明、快速。现今现代企业纷纷探索社交化管理,烟草企业也应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对财政投资进行客观、公正和专业评审,一方面为全社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一方面通过组织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专业评审,加强财政性建设资金支出预算编制及执行的管理,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用好纳税人的钱。国外政府工程管理主要是培育和发展一个健康、统一和完善的建筑市场,政府下属的工程建设机构划分强调专业分类管理,政府对于工程建设各环节基本上是委托工程咨询公司负责,中介机构代替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我国,由于目前的国情,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将在目前的一段时间存在,国内财政投资评审人员也正积极探索使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到目前为止,河北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开发了项目后评价系统,部分省也开发出财政投资评审任务管理系统,但所的系统只是针对财政投资评审的一部分,针对财政投资评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尚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1.财政投资评审的概念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部门的固有职能,既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的继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职能的创新和发展。财政投资评审的主要内容是对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的程序性、制度性财务、工程造价评审,并对评审时效性、报告的质量控制等作出了具体要求。根据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概、预(结)、决算审核和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建〔2002〕90号),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或部分投资的项目,包括:财政预算内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含中央补助地方的投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基金安排投资、财政融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投资和其他财政性建设资金投资的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的省级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是指全额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拼盘项目中财政性资金在100万元(含)以上且占总投资20%以上的项目(不含以资本金方式注入的经营性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一般由是财政业务处室下达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任务,评审中心接收任务后,通过各种办法对评审任务进行有效分配,并对财政投资评审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评审后项目信息进行统计评价,从而规范财政投资评审程序,防止财政投资评审人员走过场、产生腐败的可能,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质量、效率,为部门预算改革服务。
2.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
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服务创新能力,方便财政投资评审的任务和评审项目信息的管理,优化或改造财政投资评审内部的工作流程,加强对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整体工作效率。系统设计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工作实际,能够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修改及新增应用,最大可能地适应评审需求的变化,并充分考虑当前宣传工作、政务公开的需要,力求做到功能完善,科学实用。2)符合当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硬件平台应采用标准网络接口,网络上运行通用标准协议,易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使系统的网络扩充性能增加。用户可方便地自定义应用表单、应用流程等,能对外提供开放式系统接口,具备良好的开放性;3)用户界面友好,符合习惯,便于操作。系统应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界面美观易懂,最大程度地满足评审人员个性化的要求,贴近用户的操作习惯,降低用户培训难度,具有完备的联机帮助,便于评审人员较快掌握。4)技术上实用、先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高。系统开发在考虑实用性基础上,应尽量使用当前最先进的开发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系统设计原则
由于财政投资评审是系统、复杂的业务,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型开发方法,也就是按"调研--设计--编制--联调--保运(--再调研…)--整合"的顺序进行,合理划分应用功能模块,按照难易顺序,逐步提高原型投入试运行,并尽量提高项目组织标准化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促进对协作平台开发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应用设计对需求的满意度。同时,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设计应该是采用一个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可管可用、性能优秀、灵活扩展、标准开放的网络协作平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大型应用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管理方法到具体实施都应遵循质量第一的思想。2)标准的、开放的系统设计思想。为系统的升级扩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接口。3)系统内高度统一性。统一内部信息编码和信息交换标准,保证数据的高度一致性和规范性。
2.3系统流程设计
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一般应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工程预结算(财务)软件转换系统、事务安排催办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系统、中心宣传公布网站。首先,领导通过事务安排催办系统安排评审任务和日常催办;其次,财务评审人员通过基建财务软件转换系统评审上传到数据库,工程造价评审人员通过预算软件转换系统进行评审上传到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评审项目进行管理;最后,内部用户通过综合查询系统进行查询分析,而外部用户通过中心网站对已评审项目进行查询。具体系统操作流程如下图1所示:
2.4系统运行模式
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有复杂性,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系统构建之前对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设计是必须的。
关键词: 水电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安全文化
0 引言
电力企业既是提供全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电力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天龙湖公司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首――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基层企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国家、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章,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秉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理念,以优化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共同发展的社会责任观促进公司安全、可靠、健康发展,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与效益是水电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两个主题,是完整的辩证统一体。安全生产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出发点,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应很好地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当安全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首先应考虑安全,采取妥善措施来消除不安全隐患,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两个体系”的积极作用。
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是创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由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构成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机整体,两个体系相互独立、各自发挥作用并协调配合,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1、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立了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满足生产需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监督。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围绕责任制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规定》等等重要体系、制度全面贯彻,确保形成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氛围
2、建立自上而上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公司设立有安监部,生产部门设置有专职安全员,班组设置有兼职安全员,形成“三级安全监督网”,实施安全监督例行工作标准化,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技术状况、劳动保护、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及安全生产奖惩、月度安全评估、安全性评价及问题整改等开展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并由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抓,形成凡事有落实,有监督的工作氛围。
(二)以生产任务管理系统为平台,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1、以生产任务管理系统为平台。通过生产任务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将生产任务和“两票”进行了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凡是有工作任务就必须开工作票;凡是有操作就必须使用操作票,并实现远程监督,杜绝无票作业,实现三个100%,确保不发生因管理不到位和员工作业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工作漏洞,从而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以“两票三制”为基础。电力企业的两票三制,即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是电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几项最基本的工作制度,是电力企业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实现现场作业规范化、程序化和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保证。通过班组安全管理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即“三讲一落实”工作规范逐步落实。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形成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来实现对标管理、对标执行、对标检查。
(三)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风险机制
1、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公司制定了《教育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安全教训培训规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制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的结合季节性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消防知识培训、紧急救护培训、特种作业培训及取证、内部培训师授课等推动安全教育培训等,并以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相结合,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以丰富的活动实现寓教于乐、以生动的案例启示总结、以目标的实现巩固成果,使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进入良性循环。
2、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为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求,每年年初,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措施细化,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通过“五确认一兑现”方式,即确认目标、确认问题、确认措施、确认责任、确认效果、兑现奖惩,使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目标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践行了“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大唐集团公司文化理念。
(四)重视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行“6S”管理
1、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国家有关标准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设施标准》的有关规定,几年来,天龙湖公司不断完善现场的安全标志、安全警句、设备标识、警示线、温情提示语等标识工作,达到了统一、规范、醒目,对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起到积极作用。
2、全面推行“6S”管理。公司成立了6S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立推行办公室,专门负责6S 推行工作,编制了6S管理评价标准,确定检查范围;下达了达标计划;组织了一系列达标培训;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对6S管理进行宣传教育等。公司分别在两个电站内设立了八个样板区和其它为非样板区,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各阶段性实施重点,确定方针和目标,按照实施方案和推广流程积极开展工作,并制定“奖惩办法”进行考核和奖励。通过推行“6S”管理达到了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员工归属感、减少浪费、提升效率从而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目前“6S”工作仍在积极推进)
(五)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天龙湖公司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司的相关安全规定和要求,结公司合自己的实际积极开展安全活动。每年1月召开上一年度安全生产总结会,同时对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每季度召开安委会会议,每月要召开安全分析会,每周要开展班组安全会和班前会班后会等。通过这些安全活动对阶段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在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进行清理,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同时我们还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百日安全活动”和公司的办公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安全常识,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员工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规章制度考试;开展“反违章有奖征文”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员安全知识应用能力,增强了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树立了新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制度执行,大力开展反违章管理
建立健全反违章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反违章工作,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以奖促遵、以惩纠违。天龙湖公司在反违章管理上严格以公司制定的《反违章管理规定》、《反违章积分管理办法》为依据,坚持层层负责、分级管理、双向监督原则,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引导员工遵章守纪,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特别是反习惯性违章。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一方面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对那些坚守岗位安全职责、主动纠正违章行为的员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另一方面对员工出现的违章行为坚决制止,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并按照规定执行违章曝光,通过公司办公系统、每月安全简报、安全分析等对违章行为曝光,引起员工高度重视,形成全员参与反违章的工作氛围。
三、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以安全生产四级控制为切入点
实施安全目标控制和偏差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规范有序。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公司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后,制定各级责任人安全目标控制措施,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四级控制,即企业控制重伤和事故,不发生人身死亡、重大设备和电网事故;车间控制轻伤和障碍,不发生人身重伤和事故;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人身轻伤和障碍;个人控制失误和差错,不发生人身未遂和异常。我们还将各级责任目标细化、问题分析、措施细化、责任到人,对标管理,根据《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兑现奖惩,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做实安全性评价和重大危险源评估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性评价是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手段来评价、诊断代替粗放的安全管理方法,用更精细的检查和量化的分析来取代传统的工作方法,弥补传统管理上的不足,更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天龙湖公司根据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 按照“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要求,于2005年公司成立了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安全评价工作组,2006年开始开展第一次电厂安全性评价自查工作, 2007年集团公司安全性评价专家组对天龙湖公司进行了复查,共查出问题273项,现已整改完成254项,完成率93%。
2009年天龙湖公司又开展了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成都电监会组成的专家组对天龙湖公司进行了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发现问题58项,此次并网安全性评价得分率在90以上,名列前茅。通过系统地评价,不仅能够排查出安全生产上现时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全面的整改和安全性评价闭环管理,使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天龙湖公司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根据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和重大危险源评估辅导材料,每年一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对照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类别目录进行了分项查评,对无评估标准的危险源结合各类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查评,经查评目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24个,全部由企业监督管理。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五、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取得的成效
1、公司2004年发电以来,年年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无人员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无一般及以上的设备事故;无因本单位责任引起的电网事故发生;无责任事故发生。已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非计划停运,连续安全生产运行超过2000多天。多次被集团公司、分公司平为安全生产先集体,多人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2、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中, 公司员工基本上都身处重灾区,值得庆幸的是无一人伤亡, 但发电设备有轻微损坏,全体员工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生产自救当中,救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受灾人员,一人被国资委评为抗震救灾标兵,三人火线入党,公司也被评为州、县抗震救灾先进企业。
3、通过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大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安全行为,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提高了预防事故、控制风险和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结束语
天龙湖公司通过这几年抓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巩固现有成果,继续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总结提高。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面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新的安全问题要积极面对、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为应对瞬息万变的企业环境,我们必须坚持走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道路,苦炼内功,提升企业形象,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员工创造和谐、美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2、“两票”管理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发电企业反违章全员控制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4、“6S”活动实战(广东经济出版社);
一、从战略高度制定人力资源长期规划
创新是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结合企业发展的定位和战略,加强人力资源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出人力资源五年发展规划。一是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规划,分专业做好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需求预测工作,实现用工的计划管理,为实现人员合理调配奠定基础。二是适时引进合格人才。确保人力资源在各个时点能够供需匹配是企业保持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针对高级技术人才、技工、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短缺,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等问题,从企业生产的实际出发,科学分析现有管技人员队伍、技能人才队伍的状况对公司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定期预测,分专业、分层次提出人才需求计划。积极吸收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逐步形成人才后备梯队。与此同时,鼓励并大力支持职工参加自学考试、函授、脱产、对口单招和继续教育,加大选派优秀人才赴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力度,积极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来公司授课,从而快速有效地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三是结合同业对标工作的开展,客观做出人才当量、培训经费投入率提升目标,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和调整措施,结合中层干部队伍、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持续做好研究工作,重点实施职业通道建设,为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做好公司定员定额管理的基础准备工作。四是加强人力资源规范管理。建立和健全人才和人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聘用管技人员实行准入考试的规定》、《关于加强人事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人才和人事管理的程序、标准和条件。在干部考核上,不断完善科区级领导班子和管技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在人才的使用上,我们要严格实行民主推荐、任前考核和集体研究的选才程序,对人员结构相对老龄化的问题,按照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双向选择的民主方式,积极选拔年轻力盛、吃苦耐劳、工作负责、求实上进的人才,充实到技术、管理以及关键的生产岗位中去,大胆提拔使用。
二、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
将“三支队伍”建设作为构筑人才高地的核心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知识全面、经验丰富、具有开拓精神和驾驭市场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者队伍;一支代表先进水平、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在所从事学科领域或者专业岗位上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专家队伍;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队伍,“三支队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生力军。企业要根据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建立培训激励制度,包括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培训的质量。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员接替模型,为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积极进行人才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全面推行一体化培训模式,采取分层次、分专业的针对性培训方式,对各类人员进行了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吸纳专业科室专工直接提出培训需求,汇总形成公司全年培训计划,并由各部门采取日常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针对性培训工作落在了实处;重点实施职业通道建设,为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作为专家队伍的梯队加大建设力度,促其尽早成为各专业的专家。重点抓好中层干部培训,采取与矿区一流企业对接的方式,加速思维转变,为创建一流矿井做好人员思想和基础准备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培训,结合职员职级序列规范工作的开展,侧重于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工作组织能力、协调力、执行力;搞好班组长培训,结合班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分专业培训,加强专业管理的培训,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在员工培训上,结合岗位工作,突出岗位培训、现场培训和比武竞赛培训。以“三个质量”,即:员工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为指导,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为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它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很多企业近年来不断深化绩效考核工作,推行新的业绩考核办法,建立起管理部门和二级机构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和重点工作,开发研制工作任务管理系统,完善薪酬分配管理,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公司业绩的全面提升。具体做法:一是强化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其执行力、大局观、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作用发挥情况。二是做好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的主动性、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工作任务完成效果。三是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的绩效考核,制定并执行岗位工作标准,采取分专业考核的方式进行。企业整体战略绩效相当于一棵大树,只有“根深”(创新学习能力强)、“枝壮”(内部流程有效率)、“叶茂”(顾客满意度高),最后才能结出好“果实”(财务效益好)。
四、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一、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各类策略手段,将重点工作作为项目实施,设定好目标来分解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限定完成时限,全程控制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完成。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典型的任务管理、合理的工作结构分解、准确的成本预算、细致的时间控制和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
二、教师团队培养和管理中的误区
(一)教师团队的单一化
大部分学校中教师团队的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教师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和各有不同,使教师成员之间没有互补性,无法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管理效果,各科的教师资源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教师在教育专业水准上不能掌握最精华、最前沿的东西,从而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学校领导忽视教师培养和管理中的个体需要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管理对象包括了组织中的人、物、财和相关信息等资源,而这些资源中只有人是复杂多变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师的教学管理中,教师个体具有不同的复杂性。每个教师都会有不同的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法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在教学中完成工作任务。每个教师都是具有独立的性格差异和人格特征,同样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完成方式。而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却对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没有应有的重视,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刻板,缺乏人性化、科学化,不能从复杂性来研究教师培养和管理的正确合理方式,影响了教师团队的有效发挥
(三)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认识简单化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发展会经历各个阶段,并不是短期可以达到成效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影响到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而有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养和管理的发展认识过于简单,没有把握好团队建设应经历的形成阶段、制定规范阶段、运行阶段和休整阶段,只是简单的下任务定目标,希望很快得到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的需求,没有提供相关的科学的指导,很容易使教师团队的发展走入误区。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多元化
从管理学层面上讲,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任务为主要依据来组织的,学校可以将教学的管理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来设计为项目,例如以活动内容不同分为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或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重要程度来分为不同级别的项目。这些经过仔细划分的项目对于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团队由于学科背景单一,是很难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项目。经过项目管理的划分和要求,共同的任务目标会吸引到各个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科背景来组成教师团队,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发挥,互相之间也形成互补性和异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团队单一化的问题,并且聚集了任务项目所需要的人才,使教师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二)项目管理有利于教师合理需求的沟通
在项目管理中包括了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之间传递信息,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形式。人际沟通是个人与个人的信息传递,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形式。项目中的管理活动大多也是以人际沟通来进行。一个项目要保证科学有效的组织、协调、智慧和控制,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这样才能够对于人际关系和组织发展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团队的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建立完善沟通渠道。首先领导要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灌输团结合作的团队理念,将沟通障碍清除,并且鼓励团队的成员之间互相表达,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和肯定。其次,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团队氛围,使每个成员都确定自己的才能和天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有点,在公平的氛围内工作,一起探索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第三要开发各种沟通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善于应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加强互相的交流,使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加顺畅。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可以让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具有效果,每个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得到理解和满足,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活力,保证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提出有效评价
项目管理中的评估是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效果、目标的全面评价,通过项目管理评估的工作来进行监控,对于项目过程中的关键点合理控制,评估项目的资源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最终的项目结果,当情况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原管理计划做出修改和完善,保证项目的完成效果。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时,要合理运用评估系统,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效结合,使教学管理的项目化管理和教师的评价挂钩,一定程度上量化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反映出教师在项目中的贡献和提高,评判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项目管理的评价系统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对于教师团队和个体的评价。对于教师在培养和管理中的评价,要避免教学工作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师不能够为了追求自我而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避免压抑教师的个性能力,阻碍教师的潜能发展。每个教师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特点,对于个体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展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处理本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能力。(四)项目管理指导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管理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确立任务阶段、计划阶段、过程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和维护阶段。管理者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中都要采取相符合的策略来适应项目的发展。运用项目管理的阶段理论来进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也必须在各个阶段中采用相应的管理指导措施。
四、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管理
每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者是项目管理中的领导者,他的责任心、管理能力决定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即使运用再好的管理方法也难以取得成效,而管理能力的高低也同样决定了项目完成的效果。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中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责任性和管理能力。首先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学管理的内容,教学团队可以对教师的准备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其次将教师的教学评价汇总,通过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来分析教学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于表现不好的项目负责老师进行指导。另外还可对教学科研管理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将考核量化,并且根据完成情况来与晋升考核挂钩。
(二)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项目成立的时候,应该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在青年教师的培养项目中,可以开展授课比赛、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评比,对于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和表扬。教师对于教学课程的管理项目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采取学习小组打分制度,或是开展学习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学些的乐趣。
五、结语
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合理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桂兰.项目管理——打造高绩效教师团队的新视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82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