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6 18:0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

第1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疗的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病人身体的、精神的、社会和职业的全方位康复的目的,要求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有利康复的各种专门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程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病人重新加入社会。

1 常见的康复活动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其他连续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正常人来说,这是一种极普通的活动。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功能障碍,有的病人部分全部地失去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残疾程度越大,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影响就越大。生活的日常训练就是要使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1.1 床上活动 在床上作所有活动需要的动作,如翻身、起床、转动身体和坐姿平衡等。长期卧床和残疾的病人,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护理病人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以及正确的姿式和变换。通常是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当病人对某种皮肤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应后,可酌情给某种减少持续时间或延长3小时左右。通常白天为病人翻身的次数可多一些,夜间为保证病人充分睡眠可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1.2 轮椅上的活动 如上下轮椅的能力,对轮椅使用的熟练程度等。自我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脱衣、洗澡、大小便自理情况、穿鞋、穿袜的能力,进餐活动等。

1.3 行走活动 如在室内外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的能力,借助辅助器如拐杖等的使用能力等。

1.4 其它活动 如使用电灯、电话、上下水、钱币、开关门的能力等。

2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2.1 进食动作的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令其模仿进食,然后再进食物。使病人保持坐姿的平衡,抓握餐具,使用餐具摄取食物,将食物送进口腔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吞咽困难的病人在意识清醒时,肯定其将食物咽下,并能顺利喝水时,可令其自行进食。先给流质食物、糊状食物、稀粥,然后再给半流质,如面条、蛋羹、馄钝等,从少量过渡到正常量。如果病人进餐时,抓握餐具较困难,可先训练病人抓握木条、板条块等,继而训练其使用匙、筷子。如病人丧失抓握餐具的能力,协调性和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时,将无法使用普通餐具,此时可将食物进行加工改善,制成病人易于进食的形状,并将碗碟固定在桌上,为病为特制长把勺等。在病人进食前还要加强病人起坐、坐稳的训练、用靠背支撑病人坐稳,然后逐渐撤掉靠背,自行坐稳。

第2篇

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和智能训练能延缓疾病进程,但现实生活中老年痴呆病人缺乏自我照顾能力和自我安全意识。限于经济和医疗条件,大部分痴呆老人只能由家属看护,家庭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护理老年痴呆病人并非易事,除了照管日常生活,还要应对老人心理状态异常的行为举止,且越是晚期病情严重的病人,护理越重要。家属在护理时应先确定几个大方向。

首先要增强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要为老人设置方便合理的生活环境;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动。这样可以减缓病情发展。

其次是延缓老人的病情恶化及功能衰退。病人的认知能力退化和心理状态有关,好的护理能帮助老人建立快乐、安全的生活态度。

再次是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其感到活得有尊严。恰当的护理工作会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最后,应尽量减少病人和外界的冲突。不仅要照料老人的生活、用药、保健等方面,还应关怀老人的心理变化。病情会影响病人情绪,通过护理能减轻恐惧感,缓解焦虑,给老人安全感,避免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人。

明确了护理的大方向后,在具体照顾病人时,家属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感支持,掌握交流:尊重病人的人格很重要,千万不要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经常用抚摸动作和亲切的话语,给予病人关心和爱护。和病人谈话时语调要低,态度要和蔼,吐词清晰缓慢,不要嘲笑,也不要轻易否定病人的要求。

2.加强防护,防止意外:病情重的患者要做到24小时有人陪伴,病情轻的只需在他活动多的时间里加强看护就行。不要让他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最好在病人口袋里放一张写有病人名字、家庭地址、主要看护人和主治医生联系电话的安全卡。在家中安全也要重视,比如让病人穿防滑软底鞋,在浴室、卫生间安装扶手,在卧床病人的床边加护栏,等,以免病人跌倒。

3.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病人的饮食应丰富多样,定时定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家属要经常协助病入搞好个人卫生,尽量让他们做一些泡茶、洗碗、扫地、买东西等简单家务,在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要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看报纸、读杂志,给病人以视听方面的外界刺激;经常有意识地让病人记忆、判断,以_到锻炼大脑思维活动的目的。

4.对于有异常行为的病人要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如果病人有随地大小便现象,家人就应掌握病人大小便规律,定时督促病人上厕所。帮助病人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周围环境要相对清静;当病入有不合理要求时,不要直接拒绝,要温和劝阻或分散其注意力。

第3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44-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而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患者长期卧床、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均容易引起DVT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DVT护理方面的一些进展及预防措施。

1 DVT的护理

1.1 一般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2周,取患肢抬高位,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患肢避免大幅度活动,严禁冷热敷及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的栓塞[1]。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对于急性下肢DVT者,过去认为需要绝对卧床10-14d,禁止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而并发PE[2]。而近期相关研究认为早期下床活动并未增高PE发生率,相反使下肢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多普勒造影显示卧床休息者静脉血栓明显增大。对于急性下肢DVT是否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皮肤温度及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股青肿及股白肿的发生,以及有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或一过性升高等异常情况,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每日测量并记录双腿膝上(10cm)及膝一欣10 cm)周径,并相比较,了解溶栓治疗的效果。若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嘱患者放松并避免活动,即予吸氧及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1.2 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跟、皮肤等

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及处理。

1.3 出血的护理:出血是下肢DVT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平均为8.3%,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1 %,平均为0. 9%[3]。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齿酿出血,可用冷水漱口。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压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用0. 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对于穿刺点出血,于穿刺点上方约1 cm处压迫止血,渗血量较大时,于压迫止血后再在穿刺点处加1-2块2cm X 2cm的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并加用沙袋压迫[4]。

1.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仍处于恢复期,患肢可穿具有压力治疗作用专用弹力袜,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静脉内淤血症状,并减轻患肢下垂后引起的水肿。有抽烟嗜好的患者应当戒烟,以防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出院后仍应当低脂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加强日常锻炼,避免长时间站立,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已经再通的下肢深静脉再次发生阻塞。

1.5 DVT的预防:对高危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减少DVT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每1-2h/次,定时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踩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护士要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5]。(2)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3)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CS)合理的饮食、戒烟及保持大便通畅.(4)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可适当服用活血化癖中药或抗凝药物。(5)勿使用过紧衣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 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将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加强对高危病人的观察、护理及传达相关知识可预防 DVT的发生。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生则要予认真、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fJ].护理学杂志,2002, 17(5): 399-401.

[2] 廖桂红,刘丽森,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

[3] Vedlanthan S,ThonPE,CaidellaJE,etal,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use of endovascular thrombus removal[J].Vasc Interv Radio ,2006,17(3):435-447.

第4篇

【关键词】心血管病;常见症状;预防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83-02

对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护士应该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蝎,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心脏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1.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不可过饱;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特别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注意观察用药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心电监护24h注意起搏频率和心率是否一致;卧床3-5d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置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应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复查,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

1.2心力衰竭心衰病人的护理:限制体力活动:慢性心衰的病人可适当的活动,不可一长期卧床,以防引起静脉血栓、压疮等问题;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保持大便的通畅;给予吸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L/min;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让病人增加安全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定期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反应。

1.3先心病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的负担;少食多餐,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预防感染;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防止因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栓塞;观察有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一旦出现,置患儿半卧位,吸氧,按心衰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做好药物护理。

1.4心肌疾病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疼痛护理: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持续吸氧,氧流量3-4L/min;遵医嘱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心衰时低盐饮食;避免激烈运动,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1.5心绞痛病人心绞痛病人的护理: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不安情绪,指导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氧气吸入;减轻心肌耗氧量,增加活动耐力:减少或避免诱因,制定活动原则,给予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三低一高)饮食,戒烟酒。

2常见症状及护理

2.1心悸心悸是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可伴心前区不适感。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心悸(心律失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心悸)。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性疾病如甲亢、严重贫血也可引起心悸。

护理时,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主要是测脉搏、听心率,必要时做心电图;严密观察病情:心功能不全时心悸可伴呼吸困难、发热、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伴晕厥、抽搐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心理护理:和病人说明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的是应做何处理,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增加休息时间:让病人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活动的次数。不要让病人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料,以免引起心悸。

2.2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是,组织液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形成肺水肿,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按严重程度分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护理时观察病情: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皮肤发给是否减轻,血气分析是否正常;休息与:协助病人取合适,根据病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给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流量为2}4L/min;提高活动耐力:根据心功能制订活动计划,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以减少体力活动,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呼吸困难。

2.3心前区疼痛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入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护理时疼痛的观察:注意观察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等;减轻疼痛,防止复发:有良好的休息环境,遵医嘱给予镇定剂、镇痛剂以及治疗;给予心理护理:让病人减少的疼痛的恐惧。

2.4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淤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护理时与休息:让病人多休息,下肢抬高,伴胸腔积液或腹水的病人宜采取半坐卧位;病情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定期测体重,严格记录出入液量;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尿量、体重及水肿消长情况,检测血电解质的变化;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5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聚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热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护理时休息与活动:发作频繁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发作时处理:将病人置于通风处,头高足底位,解开领口,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是立即平卧,以防摔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6其他我们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病人,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病人入院时,要大方亲切地自我介绍,对于病人的称呼要讲究,不可以床号代替姓名:人员要了解病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病人的不同问题都要解决好,让病人感到满意,护理人员除完成好护理工作外,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护理人员要协同病人家属对心脑血管肌体后遗症患者,有计划地进行肌体被动训练,并向家属详细指导怎样按摩患肢,被动运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通过肌体功能训练和正常训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得到改善,促进后遗症的康复,通过对大脑进行反馈刺激,使脑内残存的神经恢复功能,扩大支配区,这样才能促使瘫痪的肌体尽快恢复。

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精心绿化的环境,舒适的病房,清新的空气,给病人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护理人员亲切的微笑,一让病人感觉到亲人一般的温暖.病房的安排尽力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单设病房,恢复期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允许听音乐,可以看报刊杂志等,以便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感受美好生活的气息,激发病人热爱生命,渴望健康的情操。

参考文献

第5篇

脑梗塞是指各种栓子(血液中的异常固体及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脑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而脑梗塞病人恢复期的护理是指病人的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的过程。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使其在认知、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失认、失用、失语、瘫痪。吞咽困难感觉缺失等多方面的问题,患者必须要渡过较长的康复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随着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护理,因此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2007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治脑梗塞患者7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治愈10例,占14%,好转60例,占86%,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 护理指导

2.I 饮食指导:①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②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③适当饮茶,因为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以及多种成分,可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④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2.2 安全指导:①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②行走训练注意防跌倒造成骨折.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要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2.3 心理护理:患者起病多突然,在短时间内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且不能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所喜爱的活动。日常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使得本来易伤感、孤癖、抑郁、烦躁、易激动、主观急躁、自卑和自为中心的老年患者更加变得情绪不稳定,尤其是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不厌烦,精心照料。首先与患者多接近、多询问、多安慰和多鼓励,耐心细致地做好开导。针对病人不同的思想活动、病情轻重等要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亲切交谈,解释疑问,消除疑虑,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对失语病人的护理:当梗塞损害了优势大脑半球功能时,病人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语言使用功能缺损,因此,失语病人多烦躁、焦急、喜怒无常,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病人恢复表达和理解能力,以便恢复起码的社会交往,使病人建立信心,加强口语及书面语言训练,在与失语病人说话时,时间要充裕,千万不要催促病人,说话应面对面,慢而清晰,给病人反应的时间,减少因语言障碍引起的无助感,用各种方法鼓励病人,鼓励他时常用物品的名称,刺激记忆回复,护士应理解病人紧张、焦虑和沮丧,安抚病人并通过寻找和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病人恢复。

2.4 注意预防褥疮,预防肺部感染:①长期卧床的偏瘫病人,且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位置或姿势,其身体受压部位,如下背及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

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褥疮,要注意改变卧床姿势,每隔2―3h给病人翻身1次。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清洁,大小便后及时处理干净,使皮肤保持干燥、卫生。如局部皮肤开始发红,可用50%酒精涂擦,并轻轻环形按摩该处。也可用艾条灸局部,使皮肤微微发热。若已形成褥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褥疮进行处理。②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2.5 康复训练指导: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按摩及被动的运动可以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减轻肌肉骨骼及皮肤的废用性萎缩,保持关节韧带及关节的正常伸展度,防止关节畸形,挛缩。功能锻练时要做到: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再是运动量不能过大,除使肢体劳累外,易引发再次脑梗塞或其它心脑血管疾病;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制定相应运动量,本着宁小勿大原则,以防意外。①卧床期间,应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偏瘫病人常喜欢躺在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应多躺向健侧,或躺向患侧或仰卧,俯卧位是很好的卧姿,可以尝试让病人俯卧15―20rain,俯卧时,一定要在脐部到大腿部与垫一枕垫等,使髋关节伸张。并使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并经常变换,由护理人员帮助病人被动运动,经常性的关节全范围活动,可以预防关节固定不动,肌腱萎缩,肌肉萎缩能力,并可以有效的防止重足,重腕,冰冻肩等情况的出现,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应依据病人情况,由少渐多以不使病人过度疲劳为宜,开始可每天2次,每次作5―10min,以后逐渐增加。②练习坐起,锻炼站立和步行,使病人背部垫以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病人扶着床栏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注意不要急于让病人行走,主要是让病人体会迈步和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③加强日常生活动作锻炼,是通过锻炼逐步摆脱家庭及护理人员的照顾而独立生活。El常生活动作训练项目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第6篇

[关键词]下肢骨折;健康教育;实例视频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56-02

下肢骨折是运动系统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无论是手术还是手法复位,都需要一定时间卧床休息,下肢8周以上不能负重,对病人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我们在授课和传单的基础上,开展了实例视频健康教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360例下肢骨折病人,其中胫骨骨折80例,胫腓骨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190例,股骨干骨折40例,其中30例股骨颈骨折施行行皮肤牵引术,其余均施行骨折内固定术。病人年龄为13~94岁,男性210例,女性150例。住院天数14~90d。平均(27±3)d。采用单盲法,干预组180例,对照组180例。

1.2方法:针对骨折愈合各个时期,对两组病人在相同时间内,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病人、家属配合选择正确的卧位,并床上移动身体、翻身、坐起、排便、髋踝膝关节内外旋、内收、外展、屈伸、下床活动训练。进行正确的饮食配合,相同健康教育内容指导,制订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

①对照组:后常规平卧位,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以利静脉回流;协助病人翻身,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术后12h开始指导病人活动足趾,进行肌肉等长舒缩练习;1周内活动膝踝关节;2周后进行关节屈伸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以病人舒适为宜。告知功能锻炼的要求和方法、注意事项,让病人、家属了解和配合。②干预组:同上内容外制作标准的锻炼动作图片,分国、粤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部分经病人本人同意拍摄功能锻炼的全过程,回放病人观看。

2结果

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见表1、2、3:

3讨论

过去许多下肢骨折病人从骨折内固定手术复位后给予石膏固定直至固定拆除,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其实,这样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功能退行性病变。原因是长期卧床使肢体活动受限,骨骼受到机械性刺激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形成废用性骨质疏松。还易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增加患尿路结石、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的几率,精神状态也会受影响。所以在骨折愈合期间,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1肌肉的等长练习:术后12h后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通常病人、家属认为活动会让固定松脱而不接受,但观看视频后不仅了解了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还认识到锻炼可以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

3.2关节的锻炼:除练习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外,可指导患者活动骨折附近关节并逐步加大锻炼强度。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随着骨折的愈合,活动次数和强度应定时定量的增加。由于病人存在创伤心理因素,一般不愿意活动、甚至认为不能活动。此时视频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其它病人的活动情况,增加了安全感和配合度。踝关节可做外翻、内翻、跖趾背屈活动,膝关节屈曲,每日3次,每次5~10min。股骨骨折病人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应指导家属按时协助病人功能锻炼。

3.3健肢练习:除患肢外,健肢也应加强活动。配合患肢逐渐练习从坐卧位起立、站立、步行、下蹲起立、上下楼梯、跑步、骑自行车等。在病人的锻炼过程中,可以摄制视频,进行对比,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3.4饮食指导:长时间卧床休息,病人易出现肠蠕动减慢、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用多品种营养丰富、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食之间的软食。在病人食欲不振情况下,观看制作软面食、豆制品、蛋类、水果等的视频,能增加食欲。

3.5生活护理:患者由于外伤骨折导致自理缺陷,需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协助病人洗漱、更衣、就餐、入厕,把日常用品放在可取之处,并鼓励病人逐步完成各项自理活动;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活动,按摩骨突出部位,防止压疮;周床上擦浴1次(夏日每日1次),勤换内衣床单,并保持清洁干燥。

3.6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流,排解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

第7篇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膜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很高,肢体瘫痪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多表现为瘫痪,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本文旨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6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其中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126例,3级以下者72例。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内科的相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在卧床期、下床早期和下床后期给予肢体瘫痪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常规内科治疗的瘫痪肢体的护理,患者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145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4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6例。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对起病较重、突然,病人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语言、智能障碍等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痛苦。做好患者的患肢瘫痪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表情、文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3.2 一般护理

3.2.1 病房环境 脑梗塞患者早期多需要卧床,所以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应把患者安置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同时在安排床位的时候也需注意新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和稍差的调配。

3.2.2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精神忧虑常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强饮食护理对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补充,保证抵抗力很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重症病人常伴有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3.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3.1 急性期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维持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脑梗塞急性期瘫痪肢体的护理包括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预防护理的重要内容,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患者需要2 h翻身一次,经常变换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还可使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若48h内神经损害不再进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具体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瘫痪上至放在枕头上,使之呈伸展为止,瘫痪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仰卧位时在瘫痪下肢的下方垫一海绵,膝关节稍弯曲,瘫痪上至防止体旁枕头上,肩关节前身,手臂伸展,外放稍抬高,头呈中立位;患侧卧位时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1]。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开始进行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不仅可增强肌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弹性减退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于肌力0-1级者可在在适当的姿势下进行作试图引起主动肌肉收缩的练习;2级时,可作水平面上的即排除重力影响下的主动运动;肌力达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肌力达4级时,应作抗阻运动[2]。练习的内容包括Babarth握手、桥式运动和床上移行等方式。

4 康复期的护理

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完整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当肢体肌力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侧重于被动运动,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及肘关节的屈伸。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3]。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对家属及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让其了解脑血管疾病康复信息,尽量给患者创造更多的日常动作练习及活动机会,保证患者在其余时间仍能得到正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做好早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62-63.

第8篇

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5.06岁。

2 基础护理中的循证护理

2.1心理护理的循证及护理

病人住院期间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孤独无助、老而无用 、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担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证: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病情较重,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对治疗的配合及影响愈后。护士应在护理病人时耐心、细致,仔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病人掌握正确的应对机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让病人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亲属、朋友、医务人员等,使病人积极改善其病态心理,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常发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证: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肠胃功能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往往较差。所以调剂饮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造成吸收热和肢体的疼痛给病人带来身体不适,加之创伤后担心愈合后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病人食欲下降,这是宜给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米粥之类,而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骨折中期,随着肿胀的机化,桥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磷和钙质,可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海产品等以满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应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肾、排骨、红刺汤、龙眼肉等,以滋补气血,强筋壮骨⑴。

2.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极易发生压疮。循证: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长期卧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点:①皮肤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数量减少;②汗腺萎缩,表面小动脉硬化;③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以致皮肤皱纹增多,弹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躯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以极易发生压疮⑴。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压疮的护理要点,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并保持床铺整洁无潮湿,无褶皱;②勤翻身改变,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翻身同时进行按摩,注意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力,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翻身次数做合理计划,翻身后及记录,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强高蛋白饮食。

2.4二便护理

2.4.1小便的护理 骨折早期,易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循证: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导致尿潴留。护士应注意观察膀胱有无胀满,可给予留置导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在流出时,可松手再次加压,将尿排尽⑶。

2.4.2预防便秘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发生便秘的循证: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肠胃功能差,排便动力不足⑵。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降低或丧失等表现,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指导或协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从右到左,沿大肠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肠蠕动。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药物。

2.5预防并发症

由于老年病人修复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往往出现以下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结石、肌肉废用性萎缩等,询证:与骨折后期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有关。护士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鼓励病人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专科护理的循证护理

3.1患肢制动

活动及翻身易造成髋关节外旋或脱位。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肢的髋关节的制动情况,向患者强调关节制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翻身的正确方法,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者整个托起,以避免造成关节脱位。

3.2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循证:功能锻炼能改善上述问题。护士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的适当运动,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每日数次,每次5~20min。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其实质是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最后做出最合适病人的护理决策⑶。循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程序的深化和补充⑷。我院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积极运用循证护理模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芬琴,陈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颈和股骨隆间骨折的护理 (j)中医正骨,1993,12.:48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经内科病人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家庭护士.

2008,2008.6(ic)234

第9篇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2-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长期持续的制动及卧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应,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态反应。康复医学特别是骨科康复的重要任务正是补充必要的运动刺激,防治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也是提倡康复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住院患者长期制动及卧床除对前述的运动系统、器官的局部影响外,还会对全身其他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1 骨科卧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1.1 心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使静态心率增高,心脏每搏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有报道称,完全卧床休息时,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脏对容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1.1.2 血容量改变:持续卧床时循环血容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可在30d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为最显著。有报道,卧床4d血浆容积减少12%,也有报道,卧床7~l0d后循环血量减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肠系膜血管收缩,使体内血液立即重新分布,从而维持血压以保证较高位置的脏器如脑、心脏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年老体弱者则在数天后),此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在由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液不能即时产生重新分布,出现血压下降,心、脑等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心慌甚至晕厥、跌倒等,称为直立性低血压[2]。因此,对这种患者,在恢复活动的早期如离床活动时应注意缓慢坐起,加强保护,防止跌伤。

1.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运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淤滞,易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1.2 呼吸系统改变:长期卧床使呼吸变得浅、快,潮气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残气量减少15%~30%,同时,还使膈肌活动范围下降,呼吸动度减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威胁将更大[3]。

1.3 泌尿系统的改变: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长期卧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尿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长期卧床还会使骨质吸收活跃,引起高尿钙症,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滞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统结石易于形成,而结石刺激损伤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细菌的过度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两者互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统的改变:长期的卧床及缺乏运动会使食欲减退,摄食减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体萎缩,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此茆,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便秘,甚至粪石嵌顿,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对体质衰弱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肠道内细菌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

1.5 代谢的改变持续:制动和卧床会出现负氮平衡。卧床不动的患者每天损失约2g氮,卧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此外,尿钙流失增加并出现负钙平衡,平均每周损失钙量约为1.5g,以第4、5周损失钙量最为明显。

1.6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长期卧床会引起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严格卧床休息数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间和时间定向力等方面的明显改变。此外,还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

2 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应积极努力帮助病人,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伤、病、残者的社会功能障碍,维持伤、病、残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卧床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2.1 晨、晚间护理。

2.2.1 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晨间护理的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2.2 晚问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其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浴:为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同时也可借此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上有无皮肤破损等。擦浴前先调节好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助病人小便;将大毛巾铺在病人颈下,遮住枕头和被头,把小毛巾折成三层缠在护理者手上浸蘸热水,按需要用肥皂,为病人洗脸和颈部。洗眼时由内眦向外眦,鼻孔亦要洗干净;清洗颈部时注意脖子皮肤皱褶处和耳后,用稍湿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洗干净。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温以41~43℃为宜,关照病人浴室门不要栓上,照顾者应随时关心病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病人因体弱而发生意外。

2.3 口腔护理: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病人食欲,因此,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以防并发症。

2.4 皮肤护埋: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照顾者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同时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6 并发症的护理:褥疮预防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度,适当变动间歇解除身体压迫;防止患者身体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不让出现受压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再次受压,以酒精湿敷。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鼓励病人适当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有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如留置导尿管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格,并定期检验尿常规,必要时行无菌操作下的膀胱冲洗,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反射排尿训练,注意变换,行被动锻炼或能力以内的主动锻炼。

3 结束语

护理的对象是病、伤、残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灵活运用康复护理技术,精心的护理,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监督和指导病、伤、残者,详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只有将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预防伤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新.卧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长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4~215

[2] 胡银华.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医药版,2008,(11):54~56

[3] 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04~1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