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6 18:03: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学生家庭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学生家庭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化方面,具有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尔贝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代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乃至一个好的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进行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私事。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表现三种形式:a.溺爱和过分保护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b.过分严格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这种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意识,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c.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物质生活的"营养过剩"而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被搁浅。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顾子女智力投资和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新的家教观念,理智地爱护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二)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造成儿童心理扭曲,性格缺陷,行为失当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自身精神的贫乏、失误和偏颇。所以,教养子女,根本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出好榜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纯净、更美好。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应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第2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

一、转变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

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勤于沟通,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四、信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

五、挫折教育

如果父母总是尽量的避免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甚至帮孩子来承受。这样的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在将来独立的人生路上缺乏对付艰难困苦的经验,容易被困难击倒,再也站不起来。

第3篇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南部,是藏、回、汉等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由于受历史、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孩子的家庭、特别是家庭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本文从自己的教育感悟出发,就甘南藏区学生家庭道德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甘南藏区 中学生 家庭 道德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市场经济引领下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成败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正确价值观塑造。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被一致视为是家庭和学校的首要任务。说到“教育”这个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家长所满意的教育,大多情况下,老师们只是按照同一个规则要求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教育职责,而被老师们认同的教育规则和要求,不一定适合不同家庭的孩子。所以就德育教育而言,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德育是当前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甘南藏区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

由于甘南藏区大多家长知识文化层次低,不懂教育,又不肯学习。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仅仅限于“不能干坏事,做好人”的说教教育,德育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内容。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

在甘南藏区许多家庭父亲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不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去教育感化,不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认为父亲和孩子讲公平、谈平等就是犯上作乱。孩子若犯了错,就横加指责,甚至动手体罚。因此,孩子犯了错也因害怕家长体罚而不愿意告诉家长。

3.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对孩子缺乏信任

甘南藏区孩子个个能歌善舞、性格开朗。但有一个共性,就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拘谨,不敢直视陌生人的目光、胆小害羞。究其原因,就是家庭疏忽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因为担心孩子犯错误,把许多本来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长代做了。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大胆实践,办事能力和沟通水平大大受限,学习生活中表现得很不自信。

4.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受家庭受教育整体水平的影响,甘南藏区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往往做不到,说话很随意、轻易许诺却不兑现诺言,而且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酗酒,打麻将,好逸恶劳,作风不规,不讲礼貌,不注意公共卫生等不良习惯,这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三、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藏区中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知识面比较狭窄。往往重视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轻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此,家长必须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②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知恩图报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家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和谐氛围。

③激发爱国爱教热情。藏区孩子大多信仰佛教,佛教思想里有许多劝谏信徒爱国爱家、为人处世的故事。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

④培养独立的人格魅力。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形成独立的人格。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调查显示,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70%来自父亲和母亲。“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尤其符合实际。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保持同孩子交流。在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只有在亲情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才能畅开心扉面对家长。

③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粗暴强制的方式。中学生随着知识见识的不断增长,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如果家长遇事不讲道理,或不把道理讲透,孩子从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努力。

④家长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家长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及文化知识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不会太好。

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甘南藏区这样一个家庭德育教育普遍缺失的教育落后地区来说,教不好书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而育不好人则是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因此,重视家庭德育教育对甘南藏区孩子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俊春.加德育教育构建和谐家庭【J】.黑龙江教育,2006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单亲家庭;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离婚;未婚妈妈与她们的孩子所组成的家庭;父亲或母亲不安于家中本分,遗弃家庭;父亲或母亲因病或意外而死亡;父母其中一方长期不在家(移民、出国公干等)形成单亲家庭的原因。这些学生常常表现自卑、自我封闭、以反常行为来求得心理平衡。

笔者所带的班级学生人数共44人,均为男生,单亲家庭的有12人,占全班人数的27.3%。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个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探索其不良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研究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我校荔湾校区2010级17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823份,收回有效问卷792份,其中单亲家庭学生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问卷从学生的人际关系、认知、性格、情感等方面入手,共设计了10道题目。

2. 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融洽度明显不如完整家庭的学生。对他人的信任度低,不愿与人交流,对外界易产生戒备和抗拒心理,缺乏安全感,思想包袱较沉重。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认知错误,导致产生行为偏差,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产生危害。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较孤僻,言语较少。平常与人交往不畅,在遇到困难或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而是把问题堆积在心中,自我封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消极情绪,逐渐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最终表现为自暴自弃。

结果分析,单亲孩子的学生对事情比较敏感而自尊,容易误解别人的关心和劝说。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家庭的变故给他们带来了自卑、多疑、冷淡、逃避、自我封闭的性格。这些性格不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与人交往,以及自我心理的健康成长。

结果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就会产生心理偏差。既然父母不能给予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够靠自己寻找快乐。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寻求慰藉,经常去网吧、歌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遵守学校、班级的制度、迟到、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

三、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与对策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其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家长、教师、学校、学生及社会多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1. 家庭方面

第一,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单亲妈妈或者爸爸要坦然而勇敢地对待现实,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摆正心态,不要认为对孩子有所亏欠而溺爱孩子;自己要从失婚的状态走出来,积极快乐地对待生活和工作;要以宽容的心态立身行事,对生活、社会不良现象不要有太多的抱怨。

第二,家长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及时关注孩子在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

2. 学校教育

第一,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斥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对于那些单亲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注入无微不至的爱来抚慰其心中最敏感的创伤。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学生享受失而复得的温馨。

如我班一名学生自小父母离异,在一所文武寄宿学校长大,虽由母亲抚养但一年见面的次数寥寥可数。刚入学时,由于其性格敏感、脾气暴躁多次与任课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在班上无一朋友。于是其一直沉醉网络,无心向学。得知此状况后,我首先从他最沉迷的网络入手,每天晚上我都看见他的QQ一直在线,于是每晚我都会主动地和他在网上聊天,慢慢地让他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取得他的信任,让他觉得我是个可信赖的朋友,从而对我放下敌意产生安全感。他对我说:“一直觉得自己很自卑,没有了父母的爱,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也一直很羡慕班上的同学,渴望有朋友。”于是,我开始带动班上的所有同学展开了爱心行动。为单亲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是十分必要的,要努力为他找一个“家”。我安排了一个性格比较活泼开朗的学生坐在他的旁边。与此同时,特意鼓励他多参加班上的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校运会等,让他充分感受到班集体的魅力。另一方面引导班上的同学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对于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肯定、鼓励、赞赏。除了关心、爱护、照顾,我还适时、适当地和他讲清道理,告诉他今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应该怎么面对,让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积极引导,让他树立正确目标,认清事实,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个学期下来,这位同学变得健谈了,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空间,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在班上自然也有了许多的朋友。

第二,根据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实施宽容教育。只有尊重、理解学生,才能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平心静气地了解情况、切实关心学生所需、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尊重,才能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当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再从切入点出发分析其心理状况,对症下药。这样,学生对你的处事方法才能心服口服,既提高了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我在与学生谈话时,我会通过沟通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有所了解,并利用各种方式观察学生的性格、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特点,积累分析资料,能为将来做好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如汽修高0804班有一男生经常找很多借口无故旷课,也表露出了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抵触情绪。得知此状况后,我没有当众批评教育,而是请他到我办公室,让他坐下,这是我对他的尊重,是建立彼此互信的基础。当我们建立了相互平等的关系,就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此时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关心他每天不上学在家会不会很闷等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慢慢地在沟通过程中他开始配合我的话题,最后终于敞开心扉,说出旷课的真正原因——自己身处单亲家庭,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已是古稀之年了,在家中并没有人能够聆听理解他的心声。他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跳街舞的朋友,每天旷课就是来到海珠广场跟这些社会青年通过跳舞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压抑。此时问题的根本原因我找了出来,问题也就容易处理了。

单亲家庭学生如果对所犯错误认识比较深刻,就应宽容,从轻处理。作为教育工作者,能以宽恕、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还能表现出教师的宽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问题学生往往感到自卑,因此,改变他们的心态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带给他们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生活动平台来展现自我,以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因势利导指出其不足与缺点,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据笔者近一年的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其实大多数都是“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只是大家通常只看到他们差的一面而已。我通过平日的观察与沟通发现某学生对舞狮有浓厚兴趣,参加过村里的狮队,很讲义气。发现这一闪光点后,我介绍他加入了学校的醒狮队。他平日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一改平时散漫的样子。醒狮队还在我校北京现代班开业典礼上大显身手,为典礼助兴,他们精湛的演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不论是在哪一个起点,也不论是哪一个方面都要给予表扬、肯定。与此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存在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办法,让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让活动成为载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轻松地愉快接受教育。同时,让这些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作用,从而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改变无事生非、不求进取的被动状态,并且把这种刻苦锻炼、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宽容学生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而是需要理智、需要耐心,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与过程。宽容是一种爱,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了去爱。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每一份善良的意念、善意的帮助,都会博得感激之心、敬重之情。因为宽容,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给了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与过程,也赢得了学生的感激之心和敬重之情。宽容能驱走怨恨,宽容能带来亲情,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四,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头上。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情况。

3. 社会方面

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理解,消去对他们不应有的歧视,营造宽松、友爱的环境。要为单亲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借助强大的社会力量。我们可以加强社会舆论传播,建立适当的社会组织帮助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勇敢地走上社会。社区、社团、学校等要发挥社区、妇联、学校的作用,建立服务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单亲家庭联谊会等,让家长们可以在此互相交流与倾诉,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学生能从中学会适应社会,改变悲观的思想,树立信心去面对各种困难。同时,家长要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生活。

第一,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设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的子女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要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子女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通过影视、广播、报刊传授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科学方法。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新颖,使其受教育于娱乐之中。

第二,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既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又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使离异后的子女尽可能多地得到双亲的照顾和关心。

单亲家庭的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关注,每个教育工作者只有以诚心、爱心、耐心、恒心来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讲究方法做好单亲家庭的转化工作,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他们才能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阳光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佳琪.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

第5篇

【论文摘要】分析单亲家庭学生易成为问题学生的主客观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结合年龄特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几点对策。

当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批出现。在这部分学生中,差生比例往往高于完整家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这些学生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二是由于家庭失去管教,孩子流向社会,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失误。

在这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染上一些恶习,此外还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忧郁类: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第二、散漫类: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第三、多疑类: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第四、霸道类: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也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如何关心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此外,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增强,也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怎样结合年龄特点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等。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

多给与一份关爱和尊重。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班主任、科任老师和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结对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交往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此外,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从而把集体温暖、同学之谊、师生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并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致自由散慢、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多做、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首先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认识到父母离婚是迫不得已的事,要学会包容、原谅父母,消除逆反、报复心理。更关键的是要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应向家长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信息,分阶段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此外,多和家长平等地沟通商讨教育孩子方法,通过促膝谈心讲清情理,鼓励家长克服困难,解除隔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残缺家庭的学生在完整

总之,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应尽责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育工作者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残缺家庭带来的不良心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大出版社,1997.

第6篇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最后一部分中慷慨大呼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不足百字之言,说出了青少年对国家的重要性。我国当代大学生就在这重要行列中。

他们责无旁贷地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一切重负,担负着未来和希望,他们必须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大到航天事业,小到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经营。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很多是各高校航空航天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这说明,老一辈终要退去,年轻人将要接班。能否教育和培养出各行各业合格的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人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能自然成长。要有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在大学期间,引导他们在相应的时间最大程度的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总体上看,正常家庭生活成长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扩大,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使社会心理、家庭情感,伦理道德相应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中出现较多家庭不完整现象。不完整家庭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对这些学生的引导、教育与管理已经不是个别问题,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摸索出一个或几个这样“点”的经验,以便带动引导、教育、管理好来自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个“面”。就可以在较大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别对待,加强教育。

一、只有自强才有希望

例如:某高校学生,男,21岁,北方人。对学习没有热情和兴趣,在班级活动中消沉无语。

通过多次思想交流,调查了解到他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性格开朗活泼,从小学开始担任班长,学习优异,能弹琴会唱歌,学年短跑冠军。初二时,父母离异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曾经三天躲到自家的柴草垛中不出来。他感到自己犹如一叶扁舟,漂荡在黑夜的惊涛骇浪中,失去依靠,看不见港湾,没有了一丝希望。他没能考上所喜爱的医学专业,立志学医的理想破灭,他怀疑自己的智商低能力差,自卑、苦恼、终日被失望萦绕纠缠。所以,在学校的表现就是对学习、对班级一切活动都无动于衷,有时还有些神经质。

管理心理学指出,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加上特殊家庭的特殊情感体验,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这类学生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严重的精神压力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这个不能把控自我情绪的年龄,还不能理智地对待父母离异的事情。在顺境和幸福中长大,在赞扬和羡慕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中的一些人抗压能力极差。这些学生大部分不愿意与正常家庭的同学交往。他们紧紧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合群。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生活状态,思想畸形,就会对身心造成极为不利影响。

加强对这类单亲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背景,弄清学生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与这样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从而打开他们的心结。

其次,要对其进行正视现实与不怕挫折的教育和鼓励,要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抗击打的信心,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不都是平坦的大路,要经得起生活的种种考验,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能力。西方人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句名言“要放飞孩子,放飞的越早越好”。通过心灵的沟通,他感悟深刻,懂得了要正视事实,尊重事实,尊重父母的选择,不能总生活在美好的回忆中。父母的人生由父母决定,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要懂得不能因家庭的变故而丧失前途和理想,只有经得风吹浪打,才能站稳在理想的航程上。父母离异并没有改变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通过“只有自强才有希望”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育为科学管理提供门路。成功的交流终于使他展开眉宇,打开心结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发掘他的才艺,让他的歌声和琴声飘荡在与同学们共同努力学习和生活的欢乐中。

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由于家庭的突然巨大恶性变故,孩子顿时失去双亲,甚至又有连锁事件的发生,也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某高校学生,女,19岁,性格内向、不合群。很少说话,学习成绩优秀,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只完成自己的份额,让其他同学挑不出毛病。但是,同学们都看得出她封闭自己。甚至觉得她有点自私。

该学生情况如下:自幼聪明、可爱,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庭富足,助人为乐,性格开朗大方。获得某市、区民族舞比赛大奖,经常参加义演,多次把奖金买成书籍捐赠给某山区的希望小学。初中二年级,一场交通意外,只幸存女孩和她的外祖母,经济失去了支柱,精神陷入了低谷,学习成绩曾经一度下降。不再主动与人交往。到了大学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她的成绩遥遥领先,却依旧是不喜欢与任何人交流,她孤高自怜,从不让别人知道她拮据的生活,她不再相信人间充满真爱,思想畸形发展。

从教育学和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遭受巨大家庭打击的孩子和学生,如果思想上的打击不能尽快消除,及时疏导,给予帮助,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就像高烧的病人被泼了冷水。对这样的孩子或学生,要以真心和热忱给予心灵上的关怀抚慰和必要的物质帮助,使其感到人间充满温暖充满爱。对她的疏导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宴会,主题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小学的师生寄来了贺卡和成绩单,承办义演的文化馆寄来了她义演的专题片……夺眶的泪水浇灌了心灵的沙漠,重新绽放美丽笑脸。真正感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快和幸福。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单纯的说教,要以美好事实为根据。在这类思想工作上,空洞说教的语言,苍白无力,而充满爱的活动本身,才有感召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表扬鼓励、尊重人格

不完整家庭的学生经历了家庭变故的全过程,心灵压抑所形成的逆反心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这样的学生性格孤僻、压抑、焦虑,对周围一切人都不信任。他们没有知心朋友,不仅不与任何人友好相处,甚至反感,在处事上表现为不合作。

例如:某男生四岁时,父母离异,由母亲单独抚养,其母为了二人的生活,不得不出外打工。男孩从上小学就他由姨父母抚养,姨父母疼爱有加,男孩懂事且成绩很好,后来男孩父亲无赖至极,为争夺现有房产,而争夺男孩,逼走姨父母。父亲第三次结婚后,对男孩非骂即打,并不断灌输生母如何不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在课堂上听不进老师的讲课,回到家里得不到温暖。几年后,感到生活无望,对一切除了怨就是恨,逆反心理不断增长,思想畸形发展。封闭自己,杜绝与外界交流,老师和同学也把他视为异类。回到生母身边后,无论母亲怎样体贴,都冷若冰霜。让他换上干净的衣裳,他一定不换,让他关灯休息,他一定长夜明灯。常常把书本撕得粉碎。最后,在姨父母的百般劝说下,勉强踩着分数线上了大学。在与母亲分别的前夜,母子长谈,他承认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怨恨谁都不应当怨恨母亲。”但是,怨恨的种子已经萌发了,母子双方都无法摆脱痛苦。该男孩心理问题没解决,在上大学后的表现跟以前差不多。

笔者还了解到在他少年时,曾把一只从屋檐下的燕窝里掉到柴草垛上的雏燕送回燕巢,自己却跌伤了胳膊,划破了面颊和衣裳,遭到后母漫骂,又挨了父亲的责打。当时他悲痛愤怒,欲哭无泪。只有仰视空中向他盘旋而飞以示感谢的燕妈妈。

笔者就以这件事为发端,进行长达近一个学期的艰苦耐心的思想工作。特别强调、肯定他的善良和坚强。他终于被感动。后来他告诉笔者说,十几年了,没有人说过他还有优点,没有人表扬过他。时间久了,他也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可救药的人。破罐子破摔,过一天算一天。良好的契机已经抓住,趁热打铁接下来就是关怀与鼓励。要让这颗麻木的心受到尊重而苏醒。

第7篇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担任一个普通班级的班主任期间,班级总人数59人,单亲学生人数15人,单亲率25%。作为女教师,我更关注单亲学生的成长问题。15名单亲学生中,有两名女生情况特殊又复杂。本文仅以两名女生的问题情况、问题产生原因、帮教心得,与同行探讨。

案例1。小翼(化名)兄妹两人,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离异,哥哥随父亲,小翼随母亲。但是哥哥意外死亡,母亲将儿子的死归咎于父亲,对小翼学习希望值很高。可是小翼体质较弱,自小时常缺课,各科基础薄弱。同时,她母亲有神经衰弱,并有轻度洁癖,对小翼在某些生活细节方面过度要求。所以,小翼每天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没有成就感,并且不愿意与母亲多说话,处理事情有时更愿意与朋友商量。遇到大型考试,心理焦虑的小翼有时不愿意晚上回家与母亲住,去外婆家过夜。她母亲多次子夜时分打电话给我,让我劝小翼回家。

小翼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上的冲击和创伤难以愈合。②儿子意外亡故后,母亲心理和情绪的无法平复,精神防御机制过度,而将儿子过度“合理化”,并将这种想法强加给女儿。③母亲对女儿的过高期望,以及生活细节的过度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受到压力。

小翼的帮教过程。①用心倾听,用心交流。先做聆听者。小翼的母亲觉得自己独自抚育孩子,十分艰辛不易,孩子却不知珍惜,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实现上名校的希望。小翼明白自己基础课程薄弱,无法正常跟随老师的上课进度,高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四门科目差至极点,母亲的“高考名校”期望在小翼看来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缥缈。再做连心桥。耐心听完他们的内心想法,跟母女双方分别沟通。希望母亲不用苛刻的要求,束缚孩子。比如太过清洁,校服天天洗的问题。希望母亲能够听完孩子想说的话。帮助母亲看清孩子的现实情况。对于母亲无法释怀的丧子之痛,我用温情法,用女儿的身体体弱多病跟母亲协商,多把注意力放在女儿的身体健康上。进而促进母女相互关心,平和交流。②激励机制,逐渐帮助小翼找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小翼自然科学类学科很弱,但是文学功底厚实,文化素养高,喜欢写作,时常在文学网站撰稿,而且写得一笔好字。于是,她成为班级宣传组骨干,在出黑板报时实现她的成就感。鼓励她将自己发表稿件的网址分享给同学,让同学给她认同感。在校运动会中她写了大量的稿件投送校运会广播站,为班级加分很多,在班级总结会中及时表扬,增加她的成就感。

通过三方的努力,小翼的成绩有所提高,能够与母亲和睦相处,在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试4门功课,仅一门没有通过测试。成绩出来后,小翼母女都很开心,心理上有了成就感,对未来充满信心。

案例2。小丹(化名)的父母在她五岁时离异,她跟随母亲。母亲和父亲都曾对她有过责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时可见小丹身上的淤青。小丹有时报喜不报忧;有时说谎话,用谎话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害怕老师和家长联系。师生沟通或与同学沟通,如感觉对方不信任自己时,小丹则会情绪暴躁、有时会有自虐。与男生交往过密,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母亲望女成凤的想法很难实现。

小丹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家庭暴力,让家庭失去温暖,孩子无法在家寻得安全感,缺失的安全感会以早恋的方式得以补偿,所以,小丹会与男生交往过密。同样,没有安全感,为了达到避免暴力伤痛,小丹会说谎话,更害怕学校老师与家长联系。所以,她会出现上课注意力分散,焦虑烦闷,惶惶不可终日,畏惧考试,学业荒废等表现。

小丹的帮教过程。①心细观察。每天多关注小丹的情况,不用随时跟她聊天说话,从旁观察,注意她的表情神态和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情况,避免小丹情绪失控。②用心交流。小丹心情烦闷时很希望找人倾诉,耐心听她将自己想说的事都说完,听完之后再慢慢地引导她放下心中压力,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尤其是考试前后,小丹的不自信和过度忧虑,有时会在放学后跟我诉说两个小时。逐步引导孩子完善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挫折。真诚对待同学,自然会有同学真诚回报,不必用谎言达成短时的趋利避害,诚信做人,诚信做事。③密切家校联系。小丹的问题,除自身原因外,母亲的原因也很重要。我主动打电话与她母亲沟通,劝解她与孩子交流时,多用心,少动手。小丹已经15岁了,如果简单粗暴,很容易激化孩子产生过激行为,如果小丹离家出走或者寻短见,母亲将是最伤心的。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应有的温情和温暖,减小孩子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慢慢帮助孩子脱离早恋。帮助她了解小丹的真实学业情况,面对现实,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找回对学习的兴趣。

小翼和小丹两名同学,只是众多单亲问题学生中的两名。而问题学生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两大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可能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老师能做的是用心倾听,用爱回复,帮他们营造一个调整的空间,找出问题产生的多维原因,逐步找到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乐观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总之,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中,单亲问题学生今后还会不断出现,如何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帮助他们走上自己的成功人生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想信“难得之事,难失去”,问题学生在艰难中找回自信、自律、自尊后必然会自强,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标准体重小幅提升,但仅为30%左右。偏轻体重态势依然严峻,接近50%,特别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差别不显著。城市超重、肥胖学生超过20%,农村肥胖学生稍低但出现明显增加的态势。循环机能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循环机能良好以上水平有提升,目前城市初中生超过45%达到优秀水平,农村相比落后15%。农村不及格率较大幅度回升。及格以下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呼吸机能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呼吸机能优秀率有提升,不及格率显著下降。但达到优良水平的尚不足40%。不及格率超过20%,超过6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上肢力量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上肢力量优秀率有提升,良好以上水平超过60%,目前尚有超过30%的初中生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初中生不及格率又有回升态势。下肢力量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下肢力量优良以上水平有明显提升,超过50%达到优良水平,农村好于城市。目前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的初中生接近50%,城市不及格率超过10%。2.6柔韧素质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生柔韧素质优秀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良好以上水平超过60%,农村达到70%。不及格率下降态势,总体上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体能综合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有提升,平均仍为及格水平。城市男生平均分一直最低,农村女生接近良好水平,总体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分高于城市。(详见图7)综合评定达到优良以上水平的接近50%,优秀率有提升,不及格率处于下降态势,但城市学生的不及格率接近25%,现状不容乐观。整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各城市初中学生总平均分出现不均衡态势,提升的有8个城市,丹东地区最高,达到良好水平,接近良好水平的还有2个城市,抚顺地区最低相差10分。各城市农村地区也表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有8个城市的农村地区总平均分提升,3个地区达到良好水平,阜新地区最低与最高相差17分。(详见图9)各城市总体评价优秀率普遍提升,铁岭地区最高,接近20%;良好以上比例超过50%的有2个城市,接近50%的有4个城市。但仍有9个地区初中生不及格率超过20%,现状不容乐观。

2讨论与分析

初中阶段生理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加速度较快,各种机能逐渐增强,形态和功能趋近成人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反映人体的长、宽、围和厚度以及密度,是评价营养状况和形态发育及匀称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总体上辽宁省初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现状令人堪忧!70%学生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说明初中学生的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严重欠佳,说明政府、学校及家庭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农村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为25%,说明城市初中生的循环机能好于农村。由此,农村学校体育体育工作必须加强,政府、学校甚至是家庭都应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目前,初中学生呼吸机能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体机能的良好发育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此项如此重要的机能指标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是当务之急!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上肢力量明显好于城市。城市学校和家庭应引起相应关注,这与每天锻炼一小时尚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证现状有关。初升高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一直是必测项目,相比之下当前状况不容乐观,说明学校、家庭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应详尽办法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此项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影响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目前状况与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设置较少有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男女生之间等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近五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目前初中生整体体质健康综合水平虽出现提升趋势却仍没有突破及格线,学校、家长、政府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状的严峻,必须共同努力尽早突破此瓶颈。

3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50%偏轻体重态势,超重、肥胖学生出现增加态势。循环机能良好以上水平有提升,超过6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超过30%的初中生上肢力量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下肢力量优良以上水平有明显提升,城市不及格率超过10%,柔韧素质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有提升,仍为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分高于城市。城市学生的不及格率接近25%,各城市初中学生总平均分出现不均衡态势,多数地区初中生不及格率超过20%。总之,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4建议

4.1家庭教育机制必须适时跟进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保障。特别是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近乎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投入更多精力的责任意识,初中期间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加紧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4.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必须有效落实

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4.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必须尽快完善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厌学 家庭教育 心理成因 对策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学拼音颂古诗;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学……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好。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有些父母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对他们没有较高的期望,得过且过,不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准备,刻苦学习。而孩子在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要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学习主动性,渐渐厌烦学习。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3.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5.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6.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在我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好几个这种情况的学生。如小阳,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名存实亡,母亲另住别处,父亲每天深夜才回家,两个大人都不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于是,小阳每天回家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1.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2.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首先要持续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父母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3.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要讲究引导方法,这样不良行为才能得以纠正。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平时也尽可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参考文献:

[1]赖志奎主编.现代教育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6.

[2]缪仁贤.21世纪家庭教育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顾晓鸣.五大现代家庭教育观(理念与现实冲突).

[4]黄荣光.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5]梅明平.如何实现父母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