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8:03: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际贸易市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db/dql3asic-Query.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0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加快,当下国际市场贸易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要形势[1]。而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企业对当下的市场发展形势及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成熟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借鉴分析,构建属于我国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而带动我国国际贸易事物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有力的支撑。
1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形势
首先,随着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越加激烈,在国家与国家的共同扶持下,现今国际贸易的资本投入也逐渐增加。而且,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逐渐明朗,资金都呈现了全球化的趋势,这就促进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进步,使其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国际贸易量呈现增长迅速状态[2]。而这种增长就标志着现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变得更加活跃,各国都参与到经济和贸易的竞争中,使得国际贸易实务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其次,当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也标志着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现今网络等高新科技已经融入人们生活之中,也融入到了国际贸易实务中,这就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合理地将网络等技术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中能够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文化因素不断成为国际贸易实务的重要因素。由于国际市场和传统的市场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为国家行动贸易活动,通常都是国家以国家的方式进行,通过出口、进口,实现双赢来增加国家的交流和互取所需。而要想在这个过程中让双方利益都能保障,就需要对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分析。所以说,在国际贸易实务过程中,要对国外文化进行理解、尊重。另外对国际文化进行了解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消费需求,进而针对性提品来满足需求。换言之,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必须要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减少麻烦,促进利益的共赢。
2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开展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趋势逐渐增加,世界各国均已经知道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也加深了对外贸易策略研究。姚博林在研究中将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作用赋予了新的内涵,“合理的有效的制定对外贸易策略,积极地开展研究和分析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水平[3]。”
3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分析
3.1实施针对性的营销措施
在当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的构建必须要依据当下市场的需求,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优化措施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保障营销策略的顺利实行。我国当下国际贸易实务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的主要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其中“S”就是将市场进行详细的划分;“T”则是对目标市场进行确立;“P”则是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换言之就是通过对市场目标的不同来对市场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定位,进而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所以,要想保障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的稳定运行,一定要对各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详细了解和划分,找出贸易国家的市场需求,掌握客户的消费心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经济利益。
3.2及时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
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实时地对国际贸易动态进行掌握,才能更好地了解贸易市场对质量和结构的需求,这样企业才能针对性地构建完善的贸易实务结构。企业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方面来掌握贸易动态。首先,线下要在贸易公司以及港口等贸易交流区域设置相应的信息回收站点,该信息站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将准确的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当下贸易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贸易实务稳定运行。其次,就是线上,所谓的线上主要就是指国际性的贸易网站,工作人员要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体来了解实时的贸易信息,掌握贸易的需求。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市场信息进行调研,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能够让其面对各种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调整,保障国际贸易实务的稳定运行。
3.3及时对消费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是主体,企业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这就要求国际贸易的营销策略构建时,不仅需要加强消费者的引入,还需要对现有消费者进行合理的保护,可以通过消费者需求反馈分析等手段来制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让现有的消费者觉得其所购买的物超所值,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服务上均满足需求。另外,还要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以及经济水平进行划分,这样就能够依据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来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在策略的构建方面一定要将差异性表现出来,要用不同的规则来接待不同客户,要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市场营销策略,为国际贸易实务的稳定发展做出巨大努力[4]。
3.4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质量
消费者该产品购买,最主要的两点就是质量和服务,在我国产品质量的检验一直按照ISO9000进行,因此在对外贸易市场中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对质量进行实质性的把握。另外,还要对产品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地保障。如物流、保险、售前及售后服务等,对这些进行保障,才能使得服务更加具有实质性,进而从质量和服务两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使得消费者满意程度升高,这种良性的影响,就能够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脱颖而出。
3.5合理地对市场进行拓展
市场是贸易的基石,所以在贸易中,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分析整理,要保障已有市场的稳定发展,还要积极地开拓新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国际贸易实务对市场的需求。要想进行市场的拓展,必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就是完善贸易的售后服务、通过价格调整、扩大宣传等多个方面争取到新市场的份额。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必须要明确一点,产品出口后并不代表市场营销结束,相反其正式营销的开始阶段,只有完善自身的售后,保障市场及客户源的稳定,才能够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得新旧市场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国际贸易实务稳定发展。
4在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策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注重地区经济差异问题
当下我国经济一直处速发展的时期,但贫富差距仍然较为明显。所以在对待经济存在差异的地域,一定要尊重其差异性,必须要对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施针对性较强的英雄策略。要对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提供层次不同的产品,同时还要在国际贸易中通过降价营销的方式进行,巩固当地市场,让市场的产业链稳定[5]。
4.2注重地区文化差异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习俗都是经过历时沿革衍生出来的,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需要接触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习俗,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必须要对当地的文化风俗进行分析,尊重当地的地区文化,如语言、宗教、风俗以及审美等。就像麦当劳,其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店,其在不同分店提供的产品也不同,由于印度人喜爱咖喱,麦当劳就为其推行了咖喱汉堡,而马来西亚水果较为丰富,麦当劳就相应的推行水果汉堡。这种市场营销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习俗,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5总结
当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正处于发展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必须要对市场营销的策略进行合理的改革,要以国际贸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不断通过市场调研、优化市场等多个方向进行策略的方案优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获得的最大利益,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效率的整体提高做出巨大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朝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91-291.
[2]姚博林.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264-270.
[3]刘舒云.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市场,2015(23):17-18.
[4]刘娜娜.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9):43-4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全面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精确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证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证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大潮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关系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自身内部的贸易市场也在形成新的格局,这不仅充分表明了经济发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完善。但受到对外贸易秩序混乱、特保措施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开展中的不均衡现象日渐突出,内外贸易发展障碍的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内部市场的需求结构,同时也造成了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以及供给结构的失衡,加之我国市场经济贸易管理制度尚未实现全面的完善,更使得我国内外贸易过程中的发展障碍得以进一步扩大,如何妥善处理内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成为今后我国贸易开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针对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进行及时的预见与分析,可以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这也是我国内外贸易未来发展的有利导向。
2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发展障碍及问题探究
2.1投资消费失衡,增长动力结构畸形在我国的内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013年全国社会固定资产增长为19.3%,扣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为10.7%,而这一数据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个百分点。通过对比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三大市场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不难发现,投资在市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仍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而市场消费与其相比,则略显乏力。我国市场经济中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发展呈现畸形,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内需市场的严重不足,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国房地产投资行业、能源建设行业所制造的大量泡沫,使得物价升高,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因此,为了调整内部市场经济结构,就要科学有效地协调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推动内部生产与发展动力消除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关系,进而促进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就近些年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出口贸易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也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到了三万亿美元。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贸企业及居民必须将其掌握的外汇结售给中央银行,这便使得中央银行在市场中投放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资产市场流动性也日渐泛滥。随着资产市场流动性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这便会直接吸引热钱流入市场。此外,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疏导能力的缺乏,大量市场流动性流入到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领域中,不仅制造了大量泡沫,也使得经济输入发生剧烈膨胀。与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呈现出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随着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脱媒现象的普及,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外与民间所建立的资金链条不断增加,这便使得企业在信贷额度收紧的状况下,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2.3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就2012年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的状态,其经常项目顺差已达到2138亿美元,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则达到了1270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双顺差状况已逐渐成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常态。巨额的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会直接造成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的激增,此外,贸易顺差过大也会造成其他国家向我国制造贸易摩擦,如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等,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受到不平等待遇。
2.4外贸结构失衡,储备面临风险在国际市场贸易的实际开展中,贸易分工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两种类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依靠跨国公司掌握了定价权,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过渡,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贸经济的开展中始终处于货物贸易阶段,无法将贸易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就拿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多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出了逐年增大的发展趋势。外贸结构的失衡,使得我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加之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较弱,更是使得恶化程度不断加深。就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截止2013年,3.8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配中,美元资产占有约64.6%,但由于美国市场经济无法在短期内复苏,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也面临着减值的风险。
3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3.1限制投资扩张,积极扩大内需在我国今后的内部市场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规避发展障碍,就要针对投资扩张进行全面限制,并结合扩大内需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市场经济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为了限制投资扩张,就要着重对工业部门投资进行控制,首先要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建设项目的开展,防止投资扩张造成内部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工业部门的投资发展方向,通过将投资引向服务领域和高新技术开发领域,拉动内部经济市场需求的提高,从而有效鼓励民间自主投资活动的开展。在对我国国内贸易进行内需扩张的过程中,要先对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率,促进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此外,为了进一步稳定居民消费的预期,还要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加之对服务贸易进口门槛的降低,从而为内需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增加内需福利。
3.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就我国当前的贸易市场发展进行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仍保持着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传统结构,这一结构的长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也极易导致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扭曲,这都充分表明了银行业主导机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在未来的内外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地解决金融产品贬值、市场落后及汇率扭曲等问题,要充分利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并以发展良好的金融服务业为基础,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丰富,从而促进我国建立起更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基础上,国内金融市场也会出现更大的储备空间,这便会给外汇储备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备选择,金融市场的内部投放,也会使外汇储备中的货币错配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内外贸易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利率市场化工作的转变还要大力推动我国本土经济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去,从而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中的现金管理技术与理念,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结构的完善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3.3加快外贸转型,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为了切实有效地调整我国外贸结构,就应在今后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不断加快外贸转型,在确保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及汇率政策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我国市场内部产业分工引起的贸易顺差,还要大力落实扩大进口政策,通过更具选择性地对进口贸易内容进行筛选,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为了推动外贸转型,还要努力减少设备配件及其中间品进口,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进口配件的主要供给方,避免市场加工贸易出现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为了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首先建设国内服务贸易的发展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贸易范围内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改革与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大好机会,并通过不断扩大贸易规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3.4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我国在内外贸易的实际开展中,长期存在着内外失衡的问题,货币错配与“斯蒂格利茨怪圈”所导致的经济困境,也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不断加剧,所以,为了在今后的市场经济贸易发展中有效地消除障碍,就要在调整投资储蓄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收支结构的改革,通过改善我国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单一霸权现状,有效地促进内外贸易的稳健发展。为实现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就要首先对外币计价的外汇规模进行调整,通过适当地降低外汇规模,使更多的人民币得以流入国际市场。同时,我国还要借助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契机,使人民币逐渐掌控区域核心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推进人民币流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我国的市场效率会随之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我国的内外贸易开展能够有效地规避发展障碍,从而推动内外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4结语
一、现代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
(一)经济环境
针对经济环境,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对于国际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分析消费市场,如果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针对产品的款式和性能以及特色等各个方面,具有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针对市场规模,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国际市场的规模是特别重要的,需要分析商品的服务总量和购买力,市场规模由人口和收入方面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也是特别重要的,市场营销得以开展,需要结合国际市场各个项目的各项消费因素,呈现市场消费状况。
(二)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内容直接影响到营销活动,法律环境对于市场营销活动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当中,会受到来自政治因素的影响。法律的实际内容包括各个环节的法律因素,可以使国际营销更好的发展。
(三)文化环境
文化属于一个复合整体,文化包括艺术、知识、法律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内容在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具有渗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际营销的各个主体,利用文化,可以对市场营销的效果给予评判,正确的应用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促进国际市场营销更好的开展,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在各个营销活动当中渗透文化,成为文化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的成果。企业制定国际营销策略时,需要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应用,使当地的文化动机得到确定,将行为模式的特征进行确定,确定出适合当地的促销方法,并且要使消费者可以接收制定的销售机构。
二、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异同
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范围当中,商品、技术等实现跨国界的交換,国际贸易当中各国的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时期当中,世界贸易的总和就是国际贸易。而国际市场营销就是在市场营销活动当中,实行跨越国界的营销。供给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共同发展,市场营销对于国际贸易会产生反作用,使国际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开展各种活动,具体的国际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条件都是商品和劳务交换。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的中心就是市场,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国际竞争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以各国的市场环境为基础,采取各种不同的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基础,获得相应的决策和选择,以市场环境为基础,制定出战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的政策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商品进入到国际市场当中,都希望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促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主体就是企业,那么企业自身需要具备国际营销的观念,充分利用国际营销这个平台,结合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加快国际营销的发展速度,使国际分工和合作得到加深,使国际贸易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方式
(一)品牌推广
国际市场营销的根本因素就是品牌,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品牌。创建品牌的时候,需要改革产业的结构,抛弃传统产品当中具有低附加值和低质量的品牌,在市场当中可以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强势的推广产品,将国际市场彻底的打开,细分市场,实现产品的细化,针对比较传统的生产经营,需要将海外市场进行开拓。细分国际市场,可以明确商品自身的优势,着重推广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的产品,使产品的附加/A-/~到提升。还需要将品牌优势加以提升,在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产生品牌效应,具有优势品牌和创新能力。总之拓展市场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品牌战略,可以利用品牌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占领国际市场。
(二)对网络贸易给予规范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当中,开始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当前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贸易方式。我国当前比较缺乏高级计算机人才,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影响到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这样一来,对于国际市场策略的制定也是一种影响。网络贸易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在我国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网络安全,近些年不断出现交易安全性和网络贸易征免税等各种问题,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网络贸易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加大力度培养高级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海外市场的拓展。
(三)在政府的引导下,整合所有的优势
在当今市场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以我国的国际市场营销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将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我国可以更好的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结合政府的支持。企业和企业之间,其特点和发展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在现代贸易环境中,无法实现单独的国际市场营销,需要整合企业优势,打造出专业的营销团队,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取得更大的效果。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方面的因素,使政府在区域经济当中发挥出优势,从而可以整合区域内部的资源,为企业和企业之间创作出良好的合作渠道,将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内容得到优化,建立出良好的贸易环境。
(四)加强国际市场调研
国际营销和市场营销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在国际市场中,因为不同的环境,使各个国家面临不同的机遇,与此同时的还有风险,因此企业需要严格的调查国际市场,以此制定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各个企业需要设置相关的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国际市场,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公司的具体任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出口地区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以及风俗习惯等等,还要对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国民收入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五)调整产品结构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各个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时机,有效的调整产品结构,针对高消耗和高成本以及高污染的各种产品需要做到主动放弃,增加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是依靠产品数量,从而可以对市场份额进行占领,对产品和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生产出具有很强优势的产品,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制造出企业的知名品牌。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各种的因素的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要想获得优势,需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在竞争当中树立优势品牌,将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的扩大,这样才会具备更大的获胜趋势。
(七)企业要树立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
战略方针和营销行为制定的前提就是经营理念,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在整体上指导企业的运行发展。当今的企业需要树立出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需要确立出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理念。我国小型企业通常都是以我国的国内市场为基础,他们工作的重心通常都是国内市场份额。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要想得到发展,需要改变我国的传统营销理念,以我国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需要融入到世界范围当中,产品的销售的目标是世界市场,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当中,优化配置自身的资源,如果只是利用产品的国际化的销售,无法实现真正的国际市场营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的时间比较晚,和世界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企业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水平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国际市场营销,我国企业和发达国家在营销理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企业主要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主要的营销方向,在我国国内市场当中,买方市场是特别重要的。但是这种营销理念的竞争力已经明显不足,更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将消费需求进行创造,明确消费需求的实际路线,区分具体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将企业的主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不能总是被动的进行调整。国内企业需要以自身的特色为基础,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行有效的刺激,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四、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国际贸易得到不断的发展,使经济之间实现相互的作用,最后成为统一的经济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迎来了网络时代,国际市场网络营销方面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网络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级计算机人才,使国际市场营銷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构建网络贸易营销体系,使制定的各种市场营销战略变得更加完善,更好的扩宽市场。明确市场的各种个性化的需求,重点关注我国的无形价值,良好的处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当中的各种因素,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当中占领更加重要的地位。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推进,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也随之得到发展,在国际市场营销当中,各个企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想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国际市场营销,将传统的观念进行创新,不断接受新的营销理念,大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营销人才,在全球化的角度上,打造一流的国际营销队伍,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经济可以得到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商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国际直接投资则表现为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循环。按照蒙代尔的理论,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完全替代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就不会发生。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产业资本的循环依次经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并且3种资本形式还要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
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也体现在社会总资本的循环中,从世界经济的范围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上述3种形式才能保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市场结构理论来自于产业组织经济学,按照该理论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大类型,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3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产品差异性、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卖方集中度。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具有同质性,进入和退出壁垒小以及卖方集中度低,而不完全竞争市场则相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提供的产品有差异、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具有规模经济及由此产生的卖方集中度。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新贸易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之初就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融合趋势。
从历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先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发源于15世纪欧洲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开始,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标志。这两种理论有各自的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统1的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结合,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流动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但是统1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直接投资理论,并指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基础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福利影响,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都具有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动机,加之这些厂商生产的是有差异的同种产品,产业内贸易形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具备贸易壁垒和资本自由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厂商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完全替代。
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按照市场结构划分前3种可以归纳为1类,它们的理论基础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古典贸易理论包括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1般均衡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对偶理论,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现代贸易理论则以要素禀赋论为代表,该理论体系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源自于成本差异,成本差异产生于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主要理论包括要素禀赋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萨缪尔森—斯托尔帕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等。
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些前提假定包括: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是自由移动的,而在国家间是不能移动的;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生产和交换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贸易双方的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国际收支平衡;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0;没有要素密集度转变的情况,生产同1商品时各国的生产技术1样,生产函数相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不存在规模经济递增。从上述的前提条件可以看出该理论体系将国际直接投资排除在外,首先国家之间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投资;其次国家之间没有要素流动的可能性。总之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留下任何成长空间。
要素禀赋论创立后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掌握了1国的资源禀赋情况就可以推断出该国的对外贸易走向。然而里昂惕夫的实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释用于修正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如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生产要素异质说以及人力资本说等等。前提中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作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许多现象无法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解释,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它的创建是建立在两个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之上:即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源差异和规模经济均是国家进行专业化和贸易的原因,前者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产业间贸易,而后者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内贸易,它更强调的是非比较贸易优势。同时为强调规模经济作为贸易的原因作了3个基本创新:将产业组织引入贸易理论,将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模式的不现实中解脱出来;摒弃了传统的2维假定和凸性生产可能性曲线,新贸易理论发展了1种“层级结构”的方法来解释贸易和要素流向,即产业间贸易仍由要素禀赋的差异来决定,而某产业内部具有类似要素比例的产品之间却相互分工和贸易,后者在产业间贸易的格局中表现为净贸易量;区分了技术溢出的外部经济和市场规模作用的外部经济。
把新贸易理论看作和古典贸易理论完全对立是不确切的,新贸易理论只是补充了后者在自身假设框架下所难以解释的现象。新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而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它由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海默则认为,要解释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必须摒弃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对不完全竞争进行研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有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类产品,拥有获得所有生产要素的平等权利,这样就不会有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因为它不会使企业拥有高于当地对手的优势。只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取垄断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予以利用。
金德尔伯格将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于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规模经济;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进入市场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后来学者在海默的理论框架下进1步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论述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2是跨国公司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3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与条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企业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3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特定优势类似于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即1国企业拥有的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只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而通过内部化将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市场不完全的含义近似于不完全竞争,邓宁认为市场不完全可以分为两类: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知识性市场不完全。企业利用市场不完全通过内部化建立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性越明显。内部化优势还不能充分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出口照样可以发挥优势。区位优势可以更充分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因为区位优势属东道国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予以适应和利用。只有国外区位相对国内区位具有更大优势时企业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
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地理区域上呈现高度的1致性,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1致,2战前以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品为主,2战后传统的工业品贸易下降,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品贸易量上升,究其原因在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战后国际资本更多地流入制造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国际直接投资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格局,最初国际贸易更多表现为产业间贸易,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在增加。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实现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企业贸易量在不断扩大。第4,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协调机制统1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实现。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发展,对外贸易有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并且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前几位。但中国仍只是一个贸易大国,进一步发展成为贸易强国,外贸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外贸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人才;人才培养现状;实践教学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24-02
净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增加净出口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致力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进出口企业支持与鼓励,如出口退税,负面清单等优惠政策。截止到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2.21亿美元,进口总额1.95亿美元,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1]。尽管目前中国称得上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档次低下,附加值不高,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改善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外贸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举措,而外贸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想使我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得到更优更快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外贸人才,还需要更加优秀的外贸人才。
1 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现状以及现有问题
如今,我国的所有公司中拥有外贸出口权的大约占了18万家,并且在这18万家公司中拥有的外贸人才大约有180万人。2011年、2012、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660、680和700万人,但是与外贸行业有关的专业毕业生仅仅只占了全国总人数的2%以下,也就是仅仅有18万与外贸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并且这些毕业生真正能进入到与外贸行业有关的企业的人数还不到50%,这样的现象使得我国对外贸人才的缺口更加巨大。新的国际环境对外贸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研究,我国外贸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
1.1 人才培养没有清晰的目标
尽管大多数院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应用的外贸毕业生,但是在大学的课堂的安排上,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仅仅是对学生做了理论性的知识,并极少甚至没有鼓励或安排学生参加与外贸相关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材教书,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没有提高重视。
1.2 外语能力欠缺
外贸人才既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得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语能力放在培养的重点上,仅局限于应试教育,学生在听力和口语上较弱,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短期内很难找到和适应工作。
1.3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少
外贸企业目前对毕业生的需求就是希望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能更快的参与到企业的外贸活动中,所以外贸企业希望学生拥有更高的实际运用能力。现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时间课程却非常少甚至没有,并且大学的课堂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而使得尽管毕业生在校成绩良好,但是工作中却能力不强。
1.4 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外贸行业发展快,知识更新也快,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缺乏实际的外贸领域工作经验,或是多年未从事外贸工作,真正从事过多年外贸相关工作后进入大学进行教书育人的人才是非常少的,进而导致大学的师资队伍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致使大学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花费的资金和时间更高的现象。
2 新形势下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2.1 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增大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尤其是刚刚进入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对优秀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正慢慢的睁大。这些企业需要这些人才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长远的目标,并为企业选择具备更大潜力的市场,以及建立优秀的出口营销体系;这些人才还需要将企业与国际客户的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增加公司的收入。这些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是决定外贸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关键人才。现如今,我国面临的巨大难题就是,我国的中高层管理者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海外市场的需求,致使其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片合适的地位,使得公司缺少合理的管理方案。因此,我国外贸企业非常需要优秀的管理型人才,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在营销方面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年薪可达40万,而负责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的减去奖励性收入后的年薪在50万~200万的范围之内。
2.2 谈判类人才的需求增大
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交易金额往往是非常大的,因此外贸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国际谈判师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些谈判师的责任和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国际商务谈判中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参与,所以优秀的谈判师不仅仅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那些与国际经济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掌握人的心理,掌握其所要谈判项目的各个细节,也就是说,谈判类人才是属于一种综合素质极高,且应变能力极强的高端人才。
2.3 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
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存在很强的价格优势,但这也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频繁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由此看来外贸企业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如今我国尽管拥有十四万人从事律师行业,但是仅仅只有两千人属于涉外法律人才,并且他们的绝大多数仅仅是参与国内外商投资或者兼并收购等业务,仅仅有一两百的人才掌握了国际贸易法律等相关知识,并代表我国企业进行维护权益。这些人才的所在地主要是出于我国的大城市里,如北京、上海等,在其他地区这类人才几乎是没有的。
3 改善我国外贸人才队伍的建议
3.1 明确培养目标,加快完善专业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外贸企业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下:富有责任感,能够承受艰苦环境,诚实有信用;熟悉法律,能够遵纪守法的完成国际贸易业务;有一定的商务英语基础,懂得商务礼仪,能够参加国际贸易活动;熟练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并具备一定的中英文录入能力,能够快速的利用网络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大学的课程应该放弃原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将其专业的设置合理的安排,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为学生建立“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在相关的专业的课堂中,练习国际的市场需求,将课堂的专业性联系到国际,并在确保其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足够的前提下,为学生开设有国际接轨的相关课程[5];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以及交际英语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可以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以深化和熟练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学生的上岗就业提供良好的根基。
3.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外贸专业是属于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大学不仅仅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大学的课程中,适当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并在专业性的课堂中以优秀的案例为学生讲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专业知识。增加试验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经营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真实的商战;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为学生争取那些外贸岗位大的实习职位,让学生更有机会运用其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而更快的使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就能掌握外贸工作的流程。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时间机会,才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个优秀的外贸专业教师不仅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国内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了解,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了解国际性。仅具备理论知识的外贸专业老师是难以培养出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各高校应联合海外办学,尽可能多的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高薪聘请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并根据我国出国留学的根本方针定时的安排优秀的教师到海内外的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校际之间的沟通,优化我国国内院校的教师资源,采用优势互补等方式,建立我国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与各大外贸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实习环境,安排优秀教师进入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以最快的速度分析最新的市场行情,为我国高校的课程提供更好的参考,进一步的提升高校课程质量,为高校的实践创新提供更优秀的基础。
3.4 完善科学的激励体系
外贸人才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激励外贸人才的常用方式可以分为物质、事业以及感情三种激励方式。物质激烈的含义就是企业可以在基本工资和奖金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公平且合理的分配体系,将员工的利益和风险与企业挂钩。例如,企业也可以采取股权激励机制,即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绩效以及工作态度为员工分配合理的股份,并关注其绩效的变化和岗位来适时的改变其股份,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6]。事业激励。当发现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色时,可将员工的岗位晋升。员工往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员工能够施展才华。感情激励,意思也就是说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以及理解。在西方,感情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态度调查,以及休闲时间。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生活状态,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将员工进一步的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增进两者间的关系[7]。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防止企业的外贸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2014[R]。中国商务部网站,2014(04)。
(2)张丽华,杨明芳。就业质量比“数字”更重要[N]。人民日报,2012(06):18.
(3)胡彩梅,王莉,肖坤。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经济师,2012(1):142.
(4)张琦生。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人才,2011(07):43.
(5)钟睿,王思文,魏恒荣。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基于苏南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2011(07):267.
关键词 市场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09-03
实践能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现阶段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一)基本技能
包括现代办公操作技能和网上商务处理技能,即运用计算机进行查阅资料、计算、写作、文字图表处理等技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商贸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满足贸易手段电子商务化的要求。
(二)综合能力
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和公关基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学生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体现为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等。公关基本能力是企业面临困难时,个人能合理预测并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策略的能力。
(三)专业操作能力
贸易业务流程操作能力。在贸易业务流程中,要求从业人员能够从容接单洽谈,妥当处理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各项工作。在这一过程别强调单证操作技能,从得到货物的相关信息,明确质量体系认证,根据海关监管条件准备报检文件,到商检后准备报关文件等,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技能。
国际商务沟通协调能力。学生毕业后从事商贸工作,经常会处理签约、报关、跟单、物流等业务,会与外商进行联系沟通。这要求从业人员除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市场营销基本能力。商贸行业从业人员应能根据企业国际营销特点单独或与团队合作策划贸易个案、定制产品、进行分销作业,对相关产品的性能、特点做好推介宣传,使用户认可、接受、购买。
商情判断基本能力。国际贸易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商贸从业人员应具有敏锐的商情判断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除了能正常处理日常业务工作外,还能正确地判断和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创新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强化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可培养和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归纳分析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应具有时效性、代表性、普遍性,而且短小精悍,经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共性原则。
2.突出课程模拟
模拟的内容既可以是该门课程的某一个单元内容,也可以涉及到该门课程的综合内容[1]。在一些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课程,开设课内上机模拟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的理论知识能及时在上机模拟中得以消化,也便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意识
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时,穿插目前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可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如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西方国家常采用反倾销、反补贴政策来限制我国出口的问题,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对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相关业务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策。
(二)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应建立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设置分时段实践综合评价考试方式,使考试成为日常检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状况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觉形成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合作等理论性课程,应注重平时考核,按照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相应检测,可从教学内容中设置小课题,采用小型论文、研究报告等考核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结算等实践性技能课程,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采用上机测试的方式,尤其是进出口单据制作、信用证使用、海关报关实务、贸易结汇等技能,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操作,而且要求学生能通过网络系统快速操作[2]。
对于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对英语要求较高的课程,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测试出学生对该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建设多功能综合化的场景模拟实验室
在校内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在已有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教学软件的基础上,突出实际工作场景,将贸易行情分析、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购销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使用、出口货物托运订舱、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的制作、银行审单结汇、业务善后事宜等具体操作程序通过局域网络串连起来,使学生通过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操作,产生实际业务的真切体验[3],有效掌握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
(四)突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瓶颈,创新实习形式和实习内容
学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千方百计与当地或周边的企业建立联系,充分利用校友、招聘单位等各种社会关系,积极运用在校生及其家庭等社会资源,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结合外贸专业的特点,在校外建设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践场所,签订实践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创新实习形式。由于企业岗位有限,要求一个企业接纳很多实习生是不现实的,如果放任个人实习,会出现无法管理的局面。因此,学校应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中心,向其内部和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设片区实习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大力推行“实习+就业”的形式,即在顶岗实习期间,符合企业录用条件的,可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创新实习内容。加强实习监管力度,避免实习走形式。鼓励学生以实习单位为背景,撰写相应的小型调研报告或研究报告,围绕实习单位产业发展、经营方向及国际贸易特点,对实习单位经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五)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应划拨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培训,选派教师到有外经贸业务的企业挂职调研或锻炼,及时地将外贸实务中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课堂,把专业教师培养成为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在招聘教师时,注意引进理论功底深厚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业教师,积极从商检、海关、外贸协会等机构聘请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外贸专业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此外,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直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模拟实验教学指导教师。
(六)强化职业资格考试教育,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国家对外贸行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毕业生要从事外贸职业除了要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外,还要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类证书考试的报名、培训工作,安排业务能力强、熟悉相关证书考试技巧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
参考文献:
[1]孟繁华.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195-196.
[2]孙跃兰,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2006(16):50-51.
[3]杭言勇,朱巍.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初探——基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4):55-58.
收稿日期:2012-01-04
作者简介:黄林(1967- ),男,四川成都人,民族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1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与创新》(编号:2011ZGGJ15),主持人:黄林。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Majoring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of Market Demand-oriented
HUANG Li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y, Tibet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