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预防流感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6 18:03: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预防流感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传染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72-1

1 发病原因

猪流行性感冒,也叫猪流感,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猪流感病毒引起,生猪一旦染病,就可能发生大面积流行,导致一些发病猪死亡,即便不死,也影响生长速度,会对生猪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发现的猪流感病毒主要有H1N1、H3N2、H1N2、H3N6、H1N7五种类型,其中前两种与人流感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一旦发生,猪就会发热以及呼吸道病变,同时带来其他疾病的发作,传播快,死亡率高,如防治不当,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2 病原特征

引起猪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多种形态存在,有的呈球形,有的呈丝状,有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中等,外面包囊膜。病毒能在宿主内大量繁殖,引起细胞的病变,病毒在猪、牛、狗、人胚肾、胎猪肺、鸡胚等器官上的细胞上进行生长繁殖,大量繁殖后,会引起细胞的病变,从而发病。流感病毒对温度较为敏感,耐低温,不抗高温,一般56℃半小时就能灭活,60℃左右也就10分钟灭活,如果温度达到70℃几分钟就全部灭活,但在低温下,流感病毒却有较强的生命力,-70℃有较强的稳定存活状态,冷冻状态下能存活数年。但在福尔马林、酚类、乙醚、氨离子、卤素化合物、重金属离子等一般消毒剂和灭活剂下,很容易灭活。特别是碘蒸汽和碘溶液具有十分强大的灭活作用。

3 流行特点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气候变化较大的晚秋和初春,这两个时间段发病相对集中和明显,因为晚秋和初春空气干燥,流通快,温差变化较大,对于猪的呼吸道和体质的变化都有较大的影响,此时病毒容易乘机而入,引起发病流行。一旦发病就很急,病程较短,征兆不明显。如果发病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2型链球菌等病菌大量繁殖,就会引发感染,会延长病程,提高死亡率。流感病毒,一般通过的呼吸道进行传播,病猪、带毒猪或隐性感染猪,在喷嚏和咳嗽时,会把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的病毒,一同排出体外,传染给其他猪。现在都是集中饲养,猪群密度小,如果猪舍通风不好,一旦有发病的,就会引起大范围发病,同时也会引起一个地区的大流行。

4 临床症状

病猪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严重的基本绝食,呼吸困难,咳嗽不止,喷嚏不断,眼红鼻干。口、眼、鼻常见有带血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尿黄便干,四肢无力,不爱走动,喜卧,强迫行走时往往跛行。流感一般对于多数病猪,如不引起继发病症,一周左右基本都能自行康复,但对于一些体弱个体,如果处理不当,因为流感猪会持续发热而引起其他病变,而导致死亡。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体温升高达40℃~41.5℃,精神萎靡,不愿站立,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大口喘气,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个别病猪关节疼痛,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

5 病理变化

猪流感主要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而流感病毒主要寄宿在猪的呼吸系统的粘膜的细胞中,引起呼吸器官病理病化。一般表现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在对死亡猪体进行解剖检查时,可以看到病死猪的喉部、气管、支气管会有充满气泡的黏液,呼吸道的黏膜充血并有肿胀,有的会混有血液,肺间质明显增宽,多处淋巴结、脾可见有肿大并充血。胃肠等消化系统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积满液体。

6 防治措施

从加强管理上进行预防。确保生猪的饲料合理配方,保证猪的生长营养均衡,增强机体的自身抗力,再有是保持猪舍的卫生、清洁、干燥、且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注意猪生存环境的温度要稳定,避免温差变化过大。切断传播渠道,杜绝与易感动物接触,由于猪流感有的病毒是人畜共患,所以饲养员要是患感冒,一定不要与猪接触。

猪流感是一种相对难治的疾病,目前来讲基本没有特效药,多数情况下用药主要是减轻和缓解症状,用一些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来控制细菌的大量繁殖,避免引起继发感染,同时应用一些退热药,避免引起其他疾病。而感冒病毒,基本还是要靠猪自身的免疫力来进行抵抗。对于病死猪的处理,一定要进行深埋或焚毁。

第2篇

【关键词】 肿瘤;放疗;营养宣教;饮食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99-01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1]。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有研究显示,约有70%的肿瘤患者需要采取放射治疗[2]。在放疗期间,由于原有疾病本身的代谢异常,以及放疗所引起的黏膜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患者对抗癌治疗的反应下降,增加了各种抗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为探讨放疗期间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6-74岁,平均42岁;其中鼻咽癌30例,肺癌14例,食管癌13例,乳腺癌10例,喉癌6例,舌癌5例,淋巴瘤4例,皮肤癌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类及病情等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营养宣教

1.2.1.1 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营养宣教计划。

1.2.1.2 发放肿瘤病人营养教育手册,营养教育手册的具体内容包括:①肿瘤的发生原因以及与饮食的关系,饮食在放疗过程中的作用;②合理安排饮食,规律进餐,少食多餐,避免饥饱不均;③避免偏食废食,保证足够热量;④饮食与药物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如为防止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烹饪上宜采用煮、炖、蒸等方法,宜多食猪血和肉类食品等,可以选择动物内脏、蛋黄、瘦肉等含铁质较多的食品,以纠正肿瘤病人的缺铁性贫血。使饮食服从治疗,避免影响药效。

1.2.1.3 举办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饮食知识,包括饮食营养原则,饮食宜忌如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可进食少渣半流质或少渣软饮食,忌油腻、难消化的食品等。

1.2.1.4 采取图片或幻灯形式介绍平衡膳食宝塔内容。

1.2.1.5 采用录像形式介绍放疗期间的参考食谱设计,介绍烹饪技巧及具体方法,同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或进行疑问解答[3]。

1.2.2 不良反应的干预 放疗反应严重,出现口腔溃疡、吞咽疼痛、胃口不好者,宜采取半流饮食或管饲营养支持。为刺激食欲,可稍微多加点食盐以缓解口中乏味的感觉,肉类可切细并炖烂,蔬菜或水果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头颈部放疗患者,以汤水、细软、清淡的食物为主;吞咽困难者,可以吃一些冷食来缓解;腹部放疗患者,多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量多餐,同时注意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肠道不适[4]。

1.3 效果评价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体重变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放疗前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平均为32.72,放疗后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平均为88.07,放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放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放疗前的营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治疗时期的肿瘤患者之中,如果忽略肿瘤患者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必然会加重其营养不良,引起患者体质下降和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

肿瘤患者改善营养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大多数肿瘤患者都能经口进食,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及家属的过于担心和恐惧,饮食过于忌口,导致患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而引起偏食废食,无法保证足够热量;或过于相信保健品,或过于相信单方偏方等。由于这些错误的饮食行为,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临床医护人员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肿瘤病人营养教育手册,举办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饮食知识,采取图片、幻灯以及录像形式介绍向患者介绍放疗期间的参考食谱设计,烹饪技巧及具体方法,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或进行疑问解答。使患者在观念上形成了一种科学正确的营养观,并能从行动上逐步形成正确的饮食方法,从而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真,李素芬,季玉珊.营养教育对肿瘤病人营养知识及状况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518-519.

[2] 李茸.实施护理干预提高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71-672.

第3篇

【关键词】PDCA循环法;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置管(CVC)已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除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外,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高静脉营养等。但随之产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11%~37%的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1]。PDCA循环管理法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2],2013年我院综合ICU引入PDCA循环法预防CRBSI的感染率,得到显著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6月我科综合ICU有CVC置管的2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122例,年龄18~79岁。 2013年1~6月入住我科综合ICU并行CVC置管的2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17~84岁。两组资料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调查分析2012年上半年CRBSI感染的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2013年上半年CRBSI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1.2.1.1现状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分析引起我科CRBSI感染率高的原因,调查对象为我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内容包括CRBSI的基本知识,我科CRBSI的发病情况,引起CRBSI的危险因素,CRBSI常用的预防措施以及目前我科CRBSI高发的主要原因。CRBSI的判定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3]和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

1.2.1.2 结果分析 医护人员对CVC置管的相关知识欠缺,置管的操作流程不当。护士对CVC导管的使用和维护意识欠缺,低年资医护人员对CRBSI引起的后果认识不足。低年资护士对CRBSI的预防、控制措施不熟悉,同时科室没有建立相应的质控措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整改。

1.2.1.3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的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出预防CRBSI的计划。内容包括:1:提高CVC置管人员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CRBSI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全科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3: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导管使用及维护流程。4加强质控,制定质控标准,定期检查操作流程、规范的执行情况。

1.2.2实施阶段

1.2.2.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制度。由本科实医疗组长和护士长组织,定期在科内进行教育培训,并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认知性和依从性,集束预防策略[4]:穿刺者在操作前应洗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操作时应给予充分的无菌屏障;合理有效皮肤消毒液的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理想的置管部位;每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导管。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生方可置管,研究发现,锁骨下静脉导管置管

1.2.2.2 建立和完善各项流程、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制定相关流程,如CVC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流程,病区内张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感染标准操作流程图》,《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监测流程图》,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使ICU全体医护人员能够知晓引起CRBSI的严重后果及相关预防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CRBSI的重视程度和增强维护导管的意识。

1.2.2.3加强质控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监控,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对操作流程、无菌操作要求、患者的评估、置管时间、导管材质及类型进行管理与监测。并组织定期检查,评估及考核。对严重违反操作规范的与个人绩效挂钩。

1.2.3 检查阶段 依据制定的相应的操作流程,定期督导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医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月底统计当月发生或疑似CRBSI的病例。

1.2.4处理阶段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将成功的经验保留,对疑似或发生CBRSI的病例进行分析,查找医疗、护理过程中导致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及时修改流程,并将其落实到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降低CRBSI的发生率。

2结果

结果发现实施PDCA循环法的320例实验组的患者CRBSI发生率明显下降,实验组CRBSI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9.0%

3 讨论

CRBSI是指留置CVC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CRBSI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还会造成患者病死率的增加[6]。因此,如何预防ICU患者CRBSI的发生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引起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患者的易感性,外在因素即医源性因素。

预防CRBSI的主要环节就是杜绝医源性因素,以降低发生率。导致CRBSI的医源性因素主要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不当等。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预防CRBSI管理中,依据制定的相关流程,规范进行严格的操作,通过不断的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措施和完善操作管理流程,再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CRBSI发生率由10.6‰下降为3.4‰。结果显示PDCA循环管理法预防CRBSI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同俏静,庄一渝,王文元.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77-179.

[2] 车文方,赵书敏,朱淑群.P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2C);559-560.

[3] 刘春华.应用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6):525-526.

[4] 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等.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8):87-88.

第4篇

[关键词] 微创;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b)-073-02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uterine fibroids treatment by two methods

XIE Xiao-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5181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e intervention of uterine fibroids treatment by two methods. Methods: 80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vaginal myomectomy and abdominal myomectomy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surgical results and the degree of pai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nus exhaust time of abdominal myomectomy group was (26.20±5.05) h, higher than the vaginal myomectomy group of (16.25±3.90) h (t=2.445, P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Vaginal myomectomy; Nursing intervention

近年来,保留子宫和生殖功能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热点[1]。我院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简化了护理程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使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成为现实,现对此术式的可行性及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3年1月~2004年8月子宫肌瘤患者80例,年龄28~46岁,平均(37.5±4.32)岁;单发肌瘤65例(81.3%),多发肌瘤15例(18.8%),最大肌瘤为9 cm×8 cm×8 cm,最小肌瘤为1 cm×1 cm×1 cm;80例患者随机分为阴式剔除术40例(经阴组),经腹手术患者40例(经腹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期、肿瘤恶性程度、麻醉及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疼痛程度的判定标准[2]

采用VAS(视觉类比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术后4 h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的程度:0~3分为Ⅰ级;4~6分为Ⅱ级;7~10分为Ⅲ级。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采用t检验,疼痛程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经腹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6.20±5.05) h,大于经阴组的(16.25±3.90) h(t=2.445,P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x±s)

2.2两组术后6 h疼痛比较

经阴组疼痛程度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为20例(50.0%)、15例(37.5%)和5例(12.5%),低于经腹组的10例(25.0%)、18例(45.0%)和12例(30.0%)(χ2=3.98,χ2=3.89,χ2=3.86,均P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 h疼痛程度的比较[n(%)]

3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针对患者的复杂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用亲切、诚恳、体贴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的需求,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适当解释病情,介绍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能保留子宫和生殖功能,住院时间短,机体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不影响正常性生活质量。鼓励夫妇双方坦诚相待,提供感情支持,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3.2术前护理

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 d,明显生殖道炎症者需局部或全身抗感染治疗2~3 d,给美妇(美妇宝吸附栓)1枚塞阴道,1次/d,行妇科及B超检查,心电图、血生化、血PT+APTT及血、尿常规检查。

3.3术后护理

3.3.1生命体征的观察一般术后每小时监测T、P、R、BP 1次,连续3次,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应连续监测,直至平稳。

3.3.2阴道流血的观察手术当天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是手术结束时冲洗腹腔的残留液,一般24 h不超过50 ml,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鲜红色液体流出,或者术后24 h不断有鲜红色液体流出,总量超过200 ml,或者阴道流血不多,但患者下腹发胀,血压持续下降,脉搏加快,要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治疗,同时更加严密地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3.3预防感染术后留置尿管及引流管24 h,密切观察尿管及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变形、松动及脱落,保持会清洁,每天用1∶20安尔碘液抹洗会阴及尿道口2次。

3.3.4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腹部血肿由于肌瘤较多,创面大,伤口流血而引起血肿,确诊后在B超监测下由阴道将血水抽出,同时静脉滴注止血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感染及发热多由于患者抵抗力差,对手术的耐受力低,也有少数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起,感染及腹部血肿都会引起发热,抽出血肿的液体,按医嘱输液行抗感染治疗,一般2~3 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当天疼痛较为明显,护士应有爱心及同情心,耐心解释疼痛属于术后正常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慢慢消失,如果患者确实疼痛难忍,可按医嘱给予止痛药。腹胀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拔除尿管及引流管后协助患者离床慢慢走动,促进肠蠕动。如术后第2天仍未排气,腹胀明显,给予对症治疗,如嘱其饮陈皮汤、肛管排气等。术后咳嗽:术后患者卧位休息,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患者担心伤口缝线破裂,有意识地控制咳嗽,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如痰液不及时排出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告诉患者咳嗽时轻轻按住下腹部将痰液咳出。

4讨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主要适用于单发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且在子宫下段或峡部者最佳。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增加出血量、无需开腹、腹部不留瘢痕等优点,且无需镇痛,对腹腔干扰小,感染机会少[3]。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明显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满意度明显上升[3]。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不用进术后监护室,可在普通病房由患者家属陪同,术后6 h可以在床上自由活动,会阴擦洗每天1次,保持外阴清洁即可。12~24 h停导尿管,进食流质饮食,常规静滴抗生素及缩宫至3~5 d,即可出院。术后下床活动、排气、进食早,术后复发率低,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阴道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不仅保留了完整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及生殖功能,维护了女性的身体及精神特征[4]。但经阴道肌瘤剔除术只是现有手术方式的一个补充和创新,虽具有明显的优点,尚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的经腹手术[5]。

[参考文献]

[1]吴晓琼.子宫肌瘤患者经阴道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0):89-90.

[2]康桂芹,刘振云.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0):172-173.

[3]孙成春,李爱红,季艳玲.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6,23(4):63-63.

[4]李彬.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412-3415.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病例均在手术前经本院病理检查被确诊是宫颈癌Ib期以下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为(40.25±2.25)岁;对照组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9岁,平均年龄为(41.12±2.15)岁。两组患者在数量、病情分类、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护理,即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

1.2.2.1 预防性心理护理干预[2]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宣传教育,对患者做好手术前的解释工作,疏导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在手术后再次向患者进行强化性心理护理。

1.2.2.2 预防性膀胱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方法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通过患者不同的阴道、尿道、腹壁肌肉、括约肌舒缩锻炼等具体功能训练方法来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训练。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使患者掌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1.2.2.3 其他临床护理 在给予患者拔出尿管之前可给予患者碳酸氢钠加上庆大霉素进行膀胱的灌注,温度在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在半小时内滴完后,马上拔除尿管,当患者出现尿意就马上排尿,医护人员要准确掌握患者的具体拔尿管时机以及在拔管前需要进行的处理,并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1.3 临床评价标准[3] 并发尿潴留的诊断标准为在进行手术14天后,患者还是不能自行进行排尿或者虽然可以自行排尿但是尿液的残余量大于100ml。尿潴留发生率=发生尿潴留病例/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有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1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8.57%,两组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58,P

3 讨论

一旦出现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就会出现膀胱内已经充满尿液但是却不能自行的排出,或是不能有效的自行排空膀胱出现尿液的残留,会导致患者的膀胱因为过度的膨胀以及出现永久性逼尿肌的损伤[4],而通过留置尿管来预防术后并发尿潴留,则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痛苦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并且会显著增加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

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要鼓励一定要自解小便,并使患者充分意识到如果出现尿潴留的严重危害,例如进行导尿很容易导致尿道损伤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协助患者早期的进行下床活动,尽早的自行进行排尿。

4 小结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有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1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8.57%,两组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58,P

参考文献

[1] 杨凤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0):16―23.

[2] 沈耀敏,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9):60―61.

第6篇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法、效率

A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of energy especially for electric power demand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state to increase the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o build a large wholesale electric substation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re gradually increased. For these key equipmen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s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st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e improvement opin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test.

Key words: current transformer, test, method,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O3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传统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法分析

结合电力负荷不断增长且分部不均的实际情况,国家兴建了一大批输送距离远容量大的特高压工程。500千伏GIS的建设也逐渐增加,目前大多超高压、特高压工程都呈现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特点,目前在500kV电流互感器试验项目效率普遍较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而且在规定工期内给调试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所以提高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高压GIS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最流行的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

通过对500千伏GIS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影响500千伏GIS电流互感器试验效率的原因主要在试验的中间过程。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发现,传统试验方法做单相电流互感器中间试验过程试验项目平均所需时间统计(如表1)

表1 电流互感器试验时间调查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电流互感器试验效率的几个主要程序是试验前的准备时间(30+5+5)、绝缘试验时间(25)、二次对线试验时间(20),占总时间(110)的(30+5+5+25+20)÷110﹦77.3%,比重最大。这些环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效率。因此要想改变传统试验效率低下的状况,最主要的要在中间环节上下功夫。

二、新试验方法的探讨

通过对传统试验方法的分析。在传统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试验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电流互感器试验进行了探讨。

第一、从试验方法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法。我们在做电流互感器绝缘试验时总是把每个绕组分别对地最后再相互间相互绝缘试验。那样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耗费了试验人员的精力容易漏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需要在电流互感器绝缘试验时先将互感器的非试验绕组二次接地,试验的一个绕组用兆欧表对地试验,合格后再解去下一个绕组的接地,用同样方法将其对地试验,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绕组。这种方法不仅准确检查各绕组对地绝缘情况,而且绕组相互之间的绝缘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就省去了绕组之间的绝缘试验,从而大大减少了绝缘的试验时间,提高了效率。

另外我们在试验时改每次只对一个CT的试验为每次对一串CT的试验。因为500kV为3/2接线,串内一般包含6组电流互感器,传统试验方法为分6次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在试验中,我们将试验线接在靠近两侧母线的地刀处,一次试验就能测试6组电流互感器,如下图所示:

图2 传统与改进的电流互感器试验一次接线方法

这种方法避免了频繁的更换一次接线,即省时又省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互感器的试验效率。

第二、从试验项目的优化方面进行探讨。传统电流互感器试验总是避免不了二次对线,每次都要反复解线接线的工作。在实践工作发现完全可以取消二次对线试验程序改为对各CT绕组,再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各项试验综合考虑,分析出二次接线是否正确。

具体方法是在做互感器的其他项目时,通过分析只要一个绕组的变比、直阻正确说明这个绕组回路是通的,在通过CT极性试验确保这个绕组的头尾没有反,此时我们只要检查每个绕组准确级和端子排的二次接线位置与设计院设计的是否一致即可。这种方法省去了频繁拆线接线的麻烦,为互感器试验节省的大量宝贵时间。

三、结束语

按照这种新的试验方法,我们在多个工程进行了试验并记录了采用新试验方法、程序后的平均试验一相电流互感器所需试验时间做了统计,并作统计如表2:

表2 电流互感器试验平均时间统计表

由表2得出我们通过新的试验方法、程序,将原来一相500千伏电流互感器试验时间由原来的110分钟减少到了45分钟,时间节约了65分钟,这说明新的试验方法和程序在实践工作中对提高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特高压变电站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发展日渐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特高压变电站的投入建设,如何对其关键一次设备进行合理试验,使用什么试验仪器和方法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工作发现一些传统试验方法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实践中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推动特高压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翔.电气试验(第一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7;

[2]±800kV直流系统电流电气设备交接验收试验Q/GDW275-2009;

[3] 郭秉义. 电气设备试验方法知识与题解.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第7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护理探讨

1 一般资料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1]。我科ICU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共出现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65~86岁,均为长期卧床患者,原就诊疾病有肺炎、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史。

2 流行病学资料

2.1 ICU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治疗较多、住院天数长等,使其成为院内耐药菌感染的高发区,而且感染菌株常为多重耐药株,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因素。多年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属等一直是我科ICU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且常多重耐药,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特别是非发酵菌。这些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已成为ICU感染的主要菌种。

2.2 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琢磨每一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问题。

2.3 手卫生的认知偏差 由于手卫生知识缺乏,致使医务人员、保洁员、护工对手部清洁、消毒认识上有误区。

3 方法

护理的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的治疗、护理患者,治疗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病原菌而不是隔离患者,发生病原菌传播不在患者而在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不要将1例患者的病原菌带给另一例患者,切断耐药菌在医院或病室的传播。

3.1 加强管理 一发现MDR感染的患者,我科就马上通知科内全体医护人员,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等相关科室,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手段,减少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一获得病原学资料,立即采取降阶梯治疗,将广谱抗生素改为敏感性高的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3.2 严格管理MDR感染的患者 将MDR感染的患者隔离,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患者,专人进行诊疗护理,并在床尾挂明显的隔离标识,把未感染耐药菌患者集中放置在通风条件相对好的区域。患者去其他部门检查时,由专人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器械应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并做好明显标识。生活物品应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ICU。

3.3 加强各级人员手卫生的培训 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技术掌握较差,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再污染现象严重。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认识,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宣传洗手的重要性,使人人明白洗手在保护患者,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改变只注重自身防护,轻视防交叉感染意识,从而提高洗手行为的自觉性。

3.3.1 在设施配备上的完善 我们在每个床尾放置快速手消毒液,规范洗手技术,改善洗手设施,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护人员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图,将图张贴至每个洗手池旁,即有利于学习又起提醒作用,洗手池手拧水笼头应改为感应式水笼头,配有足够的抗菌洗手液,并根据科室需要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科室备有工作人员使用的指甲剪。在治疗车、洗手池等地方摆放快速手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应尽量选用医护人员感觉舒适、易接受的手部消毒剂,并应在提供洗手消毒液的同时提供手护理霜,加强手部护理,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3.3.2 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干预 由于ICU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医护人员在检查和护理一个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能做到,大部分都做不到,尤其是在查房时,医师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查房工作后才洗手[2],有的医师洗手后用小毛巾干手,或用白大衣两掖下或内边擦手的人数也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因为患者危重、护士人数少工作忙,认为频繁洗手浪费时间而忽视洗手工作,所以在护理人员配备问题上,护士长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配,每天进行弹性排班,是当前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还有对于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安排相对固定的护士护理。每个医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督促洗手情况,从而改善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3.3.3 对薄弱人员的重点培训

3.3.3.1 对保洁员的培训 因保洁员对交叉感染的认识不高,经常未做到一桌一巾,对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彻底,我们首先对他们进行消毒规范知识的培训,指导他们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分清无菌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详细监督保洁员清洁物表操作是否到位合格,督促其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时进行空气净化消毒,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3.3.2 对护工的培训 因ICU的特点,患者无家属陪伴,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工协助完成,因护工知识水平低,消毒隔离意识差,常常护理完一个患者未洗手就直接接触另一患者,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原有4个护工的基础上增加到6人,分为两班,每班3人,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督促他们每次护理前后都应洗手先处理未感染的患者再接触感染的患者,接触感染的患者应戴一次性手套,每次脱手套后应洗手,在安排分管患者方面相对独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3.4 医务人员对戴手套认识的误区 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但是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一次性手套,并互相督促每护理完一个患者后及时更换手套。

4 结果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干预,加强消毒管理,落实及时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科内的暴发流行,保障了患者及医疗安全。

5 讨论

医院感染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关键词】 电阻抗

关键词: 感应电流;电阻抗;计算机模拟;算法;体层摄影术;牛顿迭代法

摘 要:目的 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一种用感应电流激励的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算法―牛顿迭代法的特性及其对独立测量数的依赖性. 方法 利用有限元法对成像区域进行离散,然后再用牛顿迭代法针对不同的线圈数进行求解、成像,以资比较. 结果 对同一目标,分别就不同的线圈数得到了成像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对电导率扰动的定位是基本准确的,成像误差随线圈数的增加而减小. 结论 用牛顿迭代法解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的逆问题是可行的,但在独立测量数小于剖分单元数的情况下,迭代过程不会准确的收敛于实际的电导率分布,而是一种近似;在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数的情况下,迭代过程可以收敛于实际的电导率分布,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重构图像.

Keywords:induced current;electric impedance;computer simulation;algorithms;tomography;Newton it-eration method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property of the algorithm of dynamic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Newton iteration method and its dependency on independent measurement.METHODS FEM method was used to dis-cretize the imaging area,and then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reconstruct imag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coils for comparision.RESULTS With different coils,different images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lo-cate the conductivity perturbation accurately,and that 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increased,the imag-ing error would decrease.CONCLUSION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inverse problem of dy-namic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But,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FEM element,the iterative process will not converge accurately at the pract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re-sult is just an approximate.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is larger than the number of FEM element,the iterative process can converge accurately at the practical conductivity,by which high quality images will be obtained.

0 引言

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induced current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ICEIT)是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一个新的分支,该技术利用载流线圈在成像区域内产生变化的磁场,由电磁感应原理在成像区域内产生感应电场,继而通过区域周围的电极测量区域边界上的电位,经一定的重构算法来得到成像区域内电阻抗分布的图像.ICEIT按成像目标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ICEIT以成像区域内的电阻抗的绝对分布为成像目标,动态ICEIT则以成像区域内的电阻抗变化量的分布为成像目标.到目前为止,只有ICEIT的动态算法可见诸报道.我们假设成像区域为一圆形区域,测量电极等间隔分布在区域的边界上.激励电流为频率是50kHz的正弦电流,大小是500mA.激励线圈的圆心等间隔分布在以成像区域的圆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成像算法需要两组测量数据之差,一组是电导率无扰动时的边界电压,即背景的边界电压,此时电导率为均匀分布,另一组为电导率发生扰动时的边界电压.独立测量数等于电极数减一再乘以线圈数.对给定的有限元剖分模型,设成像区域内的每个单元内的电导率为常数[1] .

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模型如Fig1所示.

图1 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模型示意 略

1 正向问题

ICEIT的正向问题是指已知成像区域电导率的分布和激励线圈的电流,求成像区域的电位分布.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可得ICEIT问题的微分方程[1] :・[(σ+jωε)ψ]=-jωA・(σ+jωε)2 A=μ0 (σ+jωε)(-ψ-jωA) (1)其中,ψ为成像区域的标量电位,σ为成像区域的电导率,ω是激励电流的正弦角频率,ε为真空介电常数,A是成像区域的矢量磁位,μ0 是真空磁导率,为矢量微分算子,j为虚数单位.边界条件是[1] :ψn=jωA・n (2)由于电导率发生扰动时的矢量磁位和没有扰动时的矢量磁位相比,差别很小,因此,可假定二者相等,这样可使电位的计算得以简化.又由于在50kHz电流的激励下,成像区域内的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相比可忽略不记,可假设位移电流为零.由这两个假设,并将电位的实虚部分离,可将微分方程组(1)简化为[1] :・(σψ)=-ωA・σψn=-ωA・n (3)和微分方程(3)相对应的能量泛函是[2] :

f(ψ)=12 ∫Ω [σ ψ 2 ]dΩ+ ∫Ω σωA・ψdS=min (4)Fig2是用于有限元法的剖分模型,剖分规模为4层和6层,节点数分别为81和169,单元数分别为128和288.用有限元法将成像区域离散,计算(4)的左侧并对节点电压矢量求导,可得关于节点电压的线 性方程组[1] :s(σ)v=b(σ) (5)其中,v为节点电压矢量,σ是单元电导率组成的矢量,S(σ)为系数矩阵,b(σ)是常数矢量,他们均是σ的函数.解此方程组,即可得节点电压值v.

图2 用于有限元法的剖分模型 略

2 牛顿迭代法

ICEIT的逆问题是指已知激励线圈的电流和成像区域的边界电压,求成像区域电导率的分布.由于边界电压的测量值中,既有标量电位的成分,又有感应电动势的成分[1] ,由于电导率发生扰动前后,感应电动势变化很小,经过两组测量值相减,可抵消感应电动势的成分,这样,仅能得到标量电位的差值,所以,仅能用于动态算法[1,2] .由方程(5)可得:v=S(σ)-1 b(σ).边界电压差表示为:g=c(s(σ)-1 b(σ)-s(σ0 )-1b(σ0 )) (6)其中g为相邻电极的标量电位差矢量,c为关联矩阵,σ0 为已知的背景电导率.对于n个激励线圈,可得n个形如(6)的方程组,将这些方程组并到一块,即可得逆问题的方程组,可表示为:G=S(σ)-S(σ0 ) (7)这是关于电导率σ的非线性方程组.其中未知数的个数就等于剖分单元的个数.把(7)改写为:F(σ)=S(σ)-S(σ0 )-G=0,用牛顿迭代法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步骤如下:(1)令i=0,设σi =σ

0 .(2)在σi 处F(σ)=0将用它的切平面F(σ)-F(σi )=F(σ)σ(σ-σi )代替,解之可得:σ-σ

i =σ i =pinv(F(σ)σ)・(F(σ)-F(σi ))其中,pinv(X)是求广义逆的函数[3] .(3)令σi+1 =σi +σ i ,i=i+1,重复步骤(2)和(3).

在一定的判据下,迭代若干次数后,即可得方程(7)的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近似解.

3 成像结果

Fig3是针对不同的线圈数得到的成像结果.其中,激励线圈的半径为25cm,成像区域的半径为15cm,线圈中心距成像区域的圆心9cm,激励电流为500mA,剖分规模为4层,节点数81,单元数128,电极数为16,背景电导率为100Ωm,扰动也为100Ωm.成像误差定义为:error=1NΣN i=1 (σi -σi’ )2其中,N为剖分单元数,σ

i 为第i个单元的实际电导率,σi’ 为第i个单元的计算电导率.在计算的过程中,系数矩阵的条件数有随线圈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经过适当地选取校正因子,可将系数矩阵的条件数控制在108 数量级以内[4,5] ,这时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基本可忽略.

Fig4是另一组成像结果,其中剖分规模为6层,电极数16,节点数为169,单元数位288,其他设置与Fig1相同.

图3 - 图4 略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对扰动区域的定位是准确的,但当独立测量数小于剖分单元个数的个数时,所得扰动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扰动区域的实际面积,随着线圈的增加,成像误差将逐渐减小,当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个数的个数时,所得扰动区域的面积明显的减小,逼近实际的面积.成像结果的精度和线圈数并不是直线关系.

4 讨论

用牛顿迭代法解ICEIT的逆问题是可行的,当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个数时,迭代过程可收敛于电导率的真实分布,这时将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但是,由于受实际系统条件的限制,如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等,电极数和线圈数不能无限的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将因为系统误差的增大而使成像质量恶化.这使有限元的剖分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独立测量数很大,牛顿迭代法也可能不收敛,或者收敛速度很慢[6] ,如何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还需作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Gencer NG,Kuzuglu M,Ider YZ.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using induced current [J].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4;13(2):338-350.

[2]Ruan WX,Guatdo R,Adler A.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J].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6;15(2):180-187.

[3]Tang M,Dong X,Qin M,Fu F,Shi X,You F.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gener-al inversion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J].Med Bio Eng Comput,1998;36(4):395-398.

[4]Liu RG,Dong XZ,Qin MX,Tang MX,You FS,Shi XT.A regularized method in reconstructed algorithm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1):107-109.

第9篇

关键词 复合RT-PCR;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

中图分类号 S8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75-03

在引起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的诸多病原中,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较为常见的RNA病毒。目前,这3种猪病已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常发传染病[1]。PRRSV、CSFV、SIV 3种病毒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而如何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出病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控制此类疾病的前提[2]。虽先后有学者开展过用于PRRSV、CSFV、SIV诊断的病毒分离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RT-PCR试验等,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2-3],特别是当动物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时,更难以用常规方法做出快速确诊[4]。复合RT-PCR技术既具有单纯的RT-PCR技术同样的优点,又可以经1次RT-PCR诊断就能同时检测鉴别多种病原,对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优势更为显著[3,5]。本研究以PRRSV、CSFV、SIV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快速、特异和敏感的RT-PCR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同时为PRRS、CSF、SI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流感病毒(SIV)均由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保存。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DNA Marker DL 2000、10×Formaldehyde Gel-loading Buffer、One Step RNA PCR Kit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DEPC水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诊断用引物基于GenBank报道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ORF7基因序列,扩增的片段为430 bp,引物序列为:5′-CAGTTCCAG CCAGTCAATCA-3′;5′-GCCCCGATTGAATAGGTG-3′;猪瘟病毒诊断用引物基于GenBank报道的猪瘟病毒C基因序列,扩增的片段为775 bp,引物序列为:5′-TCGTCAGTAGTTC GACG-3′;5′-TGCTCTTTTGGGGCTAT-3′;猪流感病毒诊断用引物基于GenBank报道的猪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扩增的片段为225 bp,引物序列为:5′-CTAACCGAGGTCGAAAC-3′;5′-GCGTCTACGCTGCAGTCC-3′。上述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 试验方法

1.2.1 病毒RNA的提取。取病毒液0.5 mL,加入1 mL 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RNA的提取,并将提取的RNA溶于40 μL DEPC水中。

1.2.2 单个RT-PCR扩增。根据设计的PRRSV、CSFV和SIV的引物,分别进行RT-PCR扩增。反应在3个0.2 mL的离心管中进行,采用25 μL反应体系。各反应成分分别为:10×One Step RNA Buffer 2.5 μL,25 mmoL/L MgCl2 5 μL,10 mmoL/L dNTP Mixture 2.5 μL,40 U/μL RNase Inhibitor 0.5 μL,5 U/μL AMV RTase XL 0.5 μL,5 U/μL AMV-Optimized Taq 0.5 μL,20 μmoL/L 上下游特异性引物各0.5 μL,PRRSV、CSFV、SIV的RNA各0.5 μL,加RNase Free dH2O 12~25 μL。混匀后置于PCR仪(Biometra Tgradient 96 梯度PCR仪)中扩增。反应程序为:50 ℃ RT反应30 min;94 ℃ RTase失活2 min;94 ℃变性30 s,55 ℃复性30 s,72 ℃延伸1 min,共进行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 ℃延伸10 min,最后降温至4 ℃结束。以1.0%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1.2.3 复合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反应在1个0.2 mL的离心管中进行,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加入10×One Step RNA Buffer 2.5 μL,25 mmoL/L MgCl2 5 μL,10 mmoL/L dNTP Mixture 2.5 μL,40 U/μL RNase Inhibitor 0.5 μL,5 U/μL AMV RTase XL 1 μL,5U/μL AMV-Optimized Taq 1 μL,20 μmoL/L 上下游特异性引物(PRRSV、CSFV、SIV)各0.5 μL,PRRSV、CSFV、SIV的RNA各1 μL,加RNase Free dH2O至25 μL。反应程序为:50 ℃ RT反应30 min;94 ℃ RTase失活2 min;94 ℃变性30 s,56.8 ℃复性30s,72 ℃延伸1 min,共进行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 ℃延伸10 min,最后降温至4 ℃结束。以1.0%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1.2.4 RT-PCR敏感性测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在260 nm和280 nm条件下测定提取的PRRSV、CSFV和SIV的模板RNA,并计算其纯度和含量。然后将3种不同的模板进行10倍系列稀释,从每个稀释浓度中各取1 μL模板cDNA分别进行RT-PCR扩增,找出复合RT-PCR检测的最低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PRRSV、CSFV和SIV单个RT-PCR结果

2.1.1 PRRSV RT-PCR。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目的DN段与预期大小相当,RT-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目的DN段大小为430 bp,经BLAST对比,证明RT-PCR产物为预期目的DN段(图1)。

2.1.2 CSFV RT-PCR。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目的DN段与预期大小相当,RT-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目的DN段大小为775 bp,经BLAST对比,证明RT-PCR产物为预期目的DN段(图2)。

2.1.3 SIV RT-PCR。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目的DN段与预期大小相当,RT-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目的DN段大小为225 bp,经BLAST对比,证明RT-PCR产物为预期目的DN段(图3)。

2.2 复合RT-PCR

利用3种病毒的上、下游引物同时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成功地扩增出PRRSV基因组中的430 bp、CSFV基因组中的775 bp和SIV基因组中的225 bp 3个片段(图4)。

2.3 复合RT-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3种质量浓度约为1 μg/μL(20 μL超纯水所溶)病毒混合RNA的D206nm/D280nm为1.82,纯度达到标准。不同的模板cD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从每个稀释浓度中各取1 μL模板cDNA分别进行RT-PCR扩增,找出复合RT-PCR检测的最低浓度。结果表明,当模板分别稀释10、100和1 000倍的时仍然能够扩增出430 bp、775 bp和255 bp 3条带,但是当模板稀释10 000倍的时候就不能扩增出可以识别的条带,由此说明复合RT-PCR可以检测到扩增1 000 pg的PRRSV、CSFV及SIV模板cDNA(图5)。

3 结论与讨论

最近几年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密集型饲养方式及猪群的跨区域流通加快了疾病的传播,因此患病猪群多呈现混合感染现象[6]。混合感染使得猪群的发病情况更加复杂,疫病预防和控制更加困难,发病、死亡猪群增多,养殖户的损失更加惨重,这是目前养猪业遇到的头疼的问题[7]。此外,猪流感还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对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8]。

依靠病理解剖变化和常规病原分离方法对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不切实际的。本研究利用扩增PRRSV、CSFV和SIV特异性片段的3对引物在一次PCR反应中扩增出430 bp、775 bp和225 bp的特异性片段,并能在模板稀释1 000倍时的中仍能检测出特异性条带。复合RT-PCR法具有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9-11],检测PRRSV、CSFV和SIV单独或混合感染病原只需3~5 h。试验建立的PRRSV、CSFV和SIV单个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适用于单独或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为生产实际和病原学研究等工作调查奠定了基础,也为临床上一些混合感染的病例或复杂发病情况下迅速准确的诊断、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于康震,辛晓光,等.部分省市猪群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及猪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3):67-72.

[2] 刘辉,熊金凤,邹浩勇,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12-18.

[3] 刘建柱,瞿玉东,,等.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6):535-537.

[4] 刘维全,刘海鹏,江禹,等.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多联PT-PCR诊断技术的建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1):92-95.

[5] 鲁承,金鑫,杨咏洁.多重PCR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2):7-9.

[6] 李兆龙,黄梅请,程晓霞,等.CSFV,SIV,PCV2,PRV和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农业通报,2010,26(23):18-21.

[7] 王隆柏,周伦江,修金生,等.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1):7-9.

[8] ARORA D J,NDIAYE M,DEA S,et al.Genomic study of hemagglutinins of swine influenza(H1 N1)viruses associated with acut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pigs[J].Arch Virol,1997,42(2):401-412.

[9] 吕晓丽,崔保安,陈红英,等.复合 RT-PCR 检测猪乙脑病毒和猪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9(4):79-8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