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学补习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8 09:16: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学补习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小学补习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影子教育 补习 对策

一、补习教育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越来越富裕,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高,只要能让孩子进步,家长愿意倾其所有。孩子的教育影响到一生的命运,家长对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除了在校教育外,给孩子“开小灶”成了家长的一种最优选择。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补习教育却依然能够“欣欣向荣”,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国家经济繁荣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政策的实行,以及国家采取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开发政策,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人民有机会更好的培养孩子。自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

第二,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选拔学生的标准依然是以分数为主,所以通过一切途径来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了中小学生在此大背景下惟一的选择。家长们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除了完成学校教育规定的内容之外,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补习学校或聘请家庭教师,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三,中国人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古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到现在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观点不难看出中国人对待教育的态度。

第四,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大多数家庭承担得起补习教育得费用。有关数据表明,从相对比重看,学费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接近60%,补习教育费用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大约是11%。可见,补习教育费用是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还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参加补习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家庭则更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不利境地。

二、主要形式

课外补习班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两大类:规模较小的,常冠以诸如“某某培训班”“某某补习班”“某某辅导班”等名称;规模较大的,一般叫“某某学校”“某某教育”等。课外补习班根据参与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其本身的规模分为托管、一对几(十个学生以内)辅导、老师上门一对一家教,或大班(超过50个学生)授课。这些课外补习班,有的具有合法的“身份”;另有一部分是私人开办无任何办学资质的小型“作坊式”机构。课外补习班有其不同于学校的三大特点,即补充性、私人性和有偿性,参与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主要是在职教师、大学生和离退休老教师。课外补习,主要是“补差”和“培优”,前一种是针对学生在校内没有掌握透彻的重、难点知识的再学习,补习对象多为学习成绩一般或偏低的学生;后一种是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特训、拔高,补习的对象多为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如一些竞赛班级的开设。课外补习的科目依据考试的类型而定,一是文化类,包含各种考试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二是艺术类,绝大多数以要参加高考为目的的美术、音乐、舞蹈为主。

三、利弊分析

课外补习班有其存在的空间,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暴露了不少问题,有利有弊,对于利弊要客观分析。由于其商业盈利性质,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课外补习班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招生广告失真。一些课外补习班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多会采用广告等方式提升知名度,与一些媒体合作,进行商业化包装宣传。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宣传失真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有的在广告用语上夸大其词,多数机构打着保证质量等口号以及各种不现实的承诺,进行大肆宣传。如经常会听到类似于“只要参加补习,保证一定考上某某学校”。一些补习班则会说自己有绝密信息,能押准中、高考试题等,神乎其神,让不明底细的家长和孩子误认为找到了提高考试分数的捷径及救命草。

第二,学生不堪重负。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时间主要是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时间段集中在晚上和双休日及节假日。学生们白天在学校进行了一天的学习,课后还有大量作业要完成,而到了晚上和双休日又得在校外补课,并且通常一个科目就得花掉两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这种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

第三,补习效果存疑。补习的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参与补习的时间越多,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校外补习是学校外的额外学习,补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学生身心俱疲,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是厌恶,使得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影响学校教学。有资料显示,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约70%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在校教师参与课外补习”,可是很多教师为了经济利益,在课外补习班兼职,有的甚至受聘于多个补习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无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全身心投入,日常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等教学活动都受到影响。导致这些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势必会对正规学校教育产生冲击。

四、对策建议

第一,要规范补习教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补习学校、补习班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制定可行的补习学校审查制度,培植健康的补习教育卖方市场。

第二,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优质低廉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让一般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到优质补习教育,通过建设质优价廉的补习教育卖方市场减少补习教育带来的教育公平方面的负面问题。

第三,从事补习教育的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保证其教学质量和效率。严把教师质量关,确保从事补习教育的是一批热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团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尽全力,各显其能,避免补习教育成为一种重复劳动,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失去补习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第2篇

关键词: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情感矫正;强化师德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46-03

中职学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经常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违纪行业。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教师讽刺、挖苦、嘲弄学生的行为,严重的还出现侮辱、体罚学生的行为。这些不良教育行为的出现,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一、教师不良教育行为表现及原因

教师不良教育行为主要有:①对待学生要求苛刻,经常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训斥指责学生。有的教师还简单粗暴,以罚代严,这种专横型教育行为严重影响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师生造成心理隔阂和感情障碍。②对待学生不闻不问,不负责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睁只眼、闭只眼,任其放任自流。这种纵容、放任的教育行为使教育管理失控,学生纪律散漫。③对待学生有好恶之分,偏爱班干部和好学生,对他们过分宠爱,充分信任而且重用,关怀备至;对待成绩差的学生则过分指责、歧视,认为他们一切都差,毫无可取之处。这种偏向型教育行为,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优越心理而放纵自己,他们一般会出现逆反心理,我行我素,对教师产生疏远感。④有极其少数的教师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要求学生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严重的还袒护学生违法。这种唆使型教育行为有悖于教师行为规范的言行影响,损坏了为人师表的形象,影响极坏。

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众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首先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总是以“高、大、全”观念要求和看待学生的行为。例如:有些教师认为,纪律差的学生是天生调皮捣蛋者,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儿,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即使有再大错误也不足为怪。在这种以“偏、概、全”的光环效应下,不良的教育行为随之产生。产生不良教育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性格、情感产生了一定偏差引起的。如果一个教师性格上孤僻、暴躁、散漫,对待学生必然冷漠、厌恶;一个性格易怒、心胸狭窄、情绪偏激的教师,对待学生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不顾师德严加责罚,大发雷霆。一个偏爱偏恶的情感教师必然不能同等对待学生。师德低劣是产生不良教育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师表意识差、行为粗鲁、出口成脏或庸俗世故的教师,必然不能自觉地从理性高度审查自己的教育行为。有酗酒、赌博、偷窃、腐化、道德败坏等恶习的教师,必然会做出有悖于教师行为规范的言行,做出非理智的举动。

二、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矫正方法

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教师应从“完美无缺”的神坛上走下来,俗话说“人无完人”。把学生还原成一个真诚质朴又不乏缺点的人,就不会被学生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做班主任时,遇到一个学生下课生龙活虎、蹦蹦跳跳,喜欢球类活动;上课没精打采,呵欠连天,有时讲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及批评意见,也总是表面满口答应,决不顶撞,其实置若惘闻,许多任课教师都认为该生不是学习读书的料儿。但是我们利用班干部接近他,做他的好朋友,改变他认为学不好知识的思想。科任教师严格要求他并注意他的每一点进步。班主任多给一些工作让他完成并赏识他的进步。在同学、老师的教育帮助下,该生成为一个上进心强、认真学习的学生。一个教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变“卡、压、罚”为“导、带、帮”,来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身体不适、疾病折磨、不公正的待遇或种种不如意的生活问题和工作压力、性格上的缺陷等,这些都是教师产生不良情感的原因。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把自己的悲哀、烦躁、愤怒、失望等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只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心理隔阂,产生抗拒、疏远感。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评职称时遇到了挫折,在上课时遇到一位学生讲话时,对这位学生进行辱骂,其结果是这个学生再也不愿听这位教师讲课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我训喻、自我记录、自我分析等方法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提高自身修养,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磨炼自己的意志,排除各种困扰,抛开冷漠、厌恶情感,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决不能将不良情绪、态度带入课堂。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准则。没有高尚的师德,便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强化师德意识,首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比较、选择,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其次要有爱心,爱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是教育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做班主任工作时,曾做过一次《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36%的学生都选择了喜欢教学水平高、讲得好的教师,但是64%的学生选择了喜欢既是教师,同时又爱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是朋友,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关爱的教师。比如:我现在所带的电子商务专业的1005班,一次搞班级活动――到龟山烧烤,当时班干已经分小组准备了所有烧烤的材料,还包括水、饮料、水果等,我自己也带了一些水果,准备爬山时吃的,当同学们吃烧烤吃得太多时,都感觉口渴了,这时水果供不应求了,班上的水果瞬间被同学们抢光了,这时我拿出我事先准备的冬枣和苹果分给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分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双手抱着,一直舍不得吃,我们爬山、做游戏、拍照等整个过程,她都手捧这个苹果,当时我留心观察,这个同学平时是比较叛逆的,劳动时总爱大吼大叫,斤斤计较。结果活动结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她变了,遇到劳动或是需要集体协作的活动,开始默默配合。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苹果能改变一个学生,这就是“爱”的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不能把满腔的挚爱倾注给学生,必然影响对教育行为选择,产生变相体罚、讽刺、挖苦等有损于学生人格尊严的不文明教育行为。比如:我们办公室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总不自觉地挖苦学生,课堂上同学们不懂操作了问他,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跳南流江算了,同样的问题我已讲了三遍了,要是我是你早跳楼自杀了。”诸如此类的回答严重措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消失,从此开始讨厌老师,讨厌课堂,产生厌学情绪,更甚者可能会退学。所以我们的老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要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和文明得体的语言去开导他们,同时传授知识、传授技能,并且把做人的道理渗透到课堂,努力摒弃各种有损自身形象的言行。

第3篇

一、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努力实现教材和教师之间的信息对称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教师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所传递信息的优劣和多寡,应该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要想实现教学高效率,首要任务就提升解读课标、教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设置的依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材文本的过程,如何通过教材这一载体体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把静态的语文理论体系转化成动态的探究过程,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成为课程创生、课堂创造的主角,为学生创设对文本感性认知和主动发展的学习平台。善于挖掘教材蕴含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等方面的隐性信息,使凝结于教材的隐性知识与作用,通过教师的加工而转化为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捷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品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信息相对对称。

二、有效设计课前导学方案,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

师生双方的信息如果能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叠,拥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的信息平台,就能为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基本前提。“‘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思路的体现,而‘学案’则体现着对学生的学习思路的指导;‘学案’身的形成包括教师完成的部分(导的部分)以及学生完成的部分(探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导学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或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要兼顾到学生学习的学习差异。要对教学内容有本质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教学预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预想教学的可能性,使编者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教师的思维活动架设桥梁,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相对对称。

三、加强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努力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

“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交流,更要有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思维碰撞过程。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课堂解决。有时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创造条件,促成学生在课堂上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解决。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同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信息,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顺势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提高。通过组内和组间立体的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积极影响,开发异质教育资源,也努力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相对对称。

四、设置多元评价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教学信息不对称的合理建构

第4篇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中小学教育 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与分析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助于推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前进。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师资短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和教育质量不高。事实上,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发展外,校园管理的滞后也是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政策上的问题。

国家、省、市、县对农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在农村不少地方,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室极其简陋,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学条件极其落后,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特别在西部贫困地区,县、乡级财政非常困难,无力为农村中小学拨付教育经费,就使得这些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实行校本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等美好期盼都是很难实现的。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

(二)校长的责任和权力不明确,工作中信心不足,办学没有自主性。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改,虚的多、实的少。从社会角度看,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亮点。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看,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学校基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更没有制订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这种善不仅严重抑制了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了惰性心理。已经不习惯对教育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事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低下。

由于西部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交通闭塞,生存条件较差的地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受当地方言、宗教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的起点不高。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责任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生活比较艰苦,很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而外流。如此频繁的教师流动使农村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齐、学校规模小,最终导致农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还有一些农村教师既没有图书资料,又没有现代网络,有的只是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在工作岗位上自己摸索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技能,而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在农村中小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也就一直是与人文精神分离的。在如此孤立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学生自然就没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这些都使得农村学校整体上师资缺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师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且,还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由于贫困地区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参加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关课程没有开设,没有走出自己的路,改革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再加上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升学的人数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五)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少数教师存在一种极不负责任的现象,如与某位学生要好,所以即使该生没有参加考试或不及格,都能取得好成绩,或者,为了不想出补考卷而让班上所有同学全部通过。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上有睡觉、聊天现象,自习的效率不高,临考突击。这势必影响校风,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价值观念不正确,表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情浮躁,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个别班级不团结,搞小团体,班风、寝风不正。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和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

要想切实推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就必须向西部农村学校倾斜,给落后地区适当的照顾,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数额,这样才可能逐步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症结。

(二)校长要明确职责,超越自我。

校长首先要明确自身职责,端正办学思想,顺应时势,与时俱进,承担起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推进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校长必须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的实际情况,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坚持用创新精神和创新办法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校长的思想是否领先,观念是否超前,方法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大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果敢地占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引导教育新理念,实践教育新思想,探索教育新方法,总结教育新经验。主动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出学校特色。

(三)善待教师,稳定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学内部来看,教学效率取决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贯彻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由于贫困地区不仅引进教师困难,而且现有教师的外流严重,造成教师严重缺失,且教师合格率较低。这是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一大障碍,必须加以解决。所以,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要以一种再穷也不能穷了教师的精神稳定教师队伍。教师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发挥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以特殊的政策搞好贫困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第5篇

摘 要 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学生群体中深受喜爱,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羽毛球在高校也不断的普及,逐步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校对羽毛球的教学更注重对手法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步法的训练。本文将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步法训练的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校 羽毛球教学 步法训练

羽毛球这项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随着它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羽毛球也逐渐的走入了更多的高校课堂。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肢体训练和步法训练不能够协调与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羽毛球教学的质量,限制了学生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羽毛球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加强羽毛球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从世界性的羽毛球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世界冠军得主不仅具备良好的手法和身体素质,而且步法水平是非常的高超的。更快速、技术水平更全面并有突出的技术特长是整个的羽毛球运动技术正在发展的方向,这个整体的发展方向对于羽毛球的练习者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技术水平是不行的。步法训练是羽毛球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并且会影响到羽毛球练习者的整体技术水平,只有对最基础并会影响整体的技术熟练的高水平的掌握才能够在比赛的场地上占据优势,掌握住更多的主动权,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进行有效的防守以及进攻,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是锻炼身体素质,保障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安全的必要所在

羽毛球这项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激烈的体育项目,对人的整体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全身的素质,包括身体的力量以及速度还有应变能力、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等等,熟练的步法训练和有效的掌握对于练习者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在比赛的过程度适应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过程,防止由于特殊情况导致的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等各种伤害。

二、如何加强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

(一)关于步法训练教学的加强与完善

第一,羽毛球的步法包括很多,主要有垫步、登跨步以及并步、交叉步等等各种步法,这些基本的步法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综合运用各种步法才能够掌握住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步法的训练应该从最基础的步法开始,熟练的掌握各个基础的步法之后,通过教师的教学训练使得各个基本步法得到综合的训练学习。有次序的按有慢至快的速度进行训练,利用好各种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运用多媒体辅助高校羽毛球训练的教学。在当前的搞笑羽毛球训练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单一的讲解方法去教授步法训练,这种单一的讲解方式不能够用很直观的图像、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当教师讲解到起跳的相关知识时,从起跳到腾跃的这一个阶段在讲解时不能够很主观的进行表述,而如果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可以对整个的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定位,从而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直观形象的过程,偏于学生观察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在自己的日常训练之中注意到其中的各个细节,掌握住每一个基本的羽毛球运动的步法。

第三,关于步法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校的羽毛球训练之中,学生对于其中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通过老师对理论知识更系统更深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每一个基本步法的力学原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其步法。

(二)加强身体素质的相关练习

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也必须是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对下肢耐力的训练,下肢力量的训练,身体灵活性以及柔韧性的相关训练等等。其中对下肢耐力的训练关系到步法的训练,会影响到学生在整场比赛中的状态,羽毛球是一项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负重性的练习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如蛙跳或者是杠铃负重训练等等,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而言,也同样需要各种训练对此加强,因为这是羽毛球训练之中所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步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在学生整体的羽毛球水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的教师在进行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特征因材施教,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并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让羽毛球的教学方式更完善更有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京,王颖.探讨跳深在羽毛球步法练习中的应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1).

[2] 王隆华.普通高校羽毛球步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技版).2011(5).

[3] 汤志强.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步法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

[4] 段晓荣.谈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2010(39).

第6篇

关键词: “影子教育” 国外研究 国内研究

课外补习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国内研究者对其术语的界定各有不同,有人认为“补习教育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其主要形式有:聘请家庭教师、参加假期或周末学校、参加日常补习班。”①也有人认为“教育补习类似于英文中‘private tutoring’。它指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补习班就读等。”②还有人认为“课外补习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③无论是“影子教育”、“补习教育”、“课外补习”等,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关于影子教育存在的空间――在学校教育或称主流教育、正规教育之外;二是关于影子教育体现的内容――大多类似于学校课程,主要以文化课为主,以完成或帮助完成某种考核为目标;三是关于影子教育面向的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体。客观地说,补习教育实践相比理论来说要更加丰富。

一、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国外对影子教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课外补习活动做出开创性研究,并较早提出“影子教育”概念的是史蒂文森和贝克(Stevenson Becker 1992)。到目前为止,国外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影子教育”开展了研究。

从区域来看,研究者发现相比于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韩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的学生,更希望在学术性课程上请家教进行辅导。④日本、韩国与我国台湾的家教市场都很繁荣,日本的课外补习机构―私塾甚至被称为“第二学校制度”。⑤马克・贝磊认为:世界各国参加有偿家教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一些国家家长投在子女身上的家教费用总计已超过百亿美元。其中以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尤为突出。日本一项调查显示,24%的小学生和60%的中学生参加过辅导,大约70%的学生在即将中学毕业时接受过辅导。⑥韩国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关注影子教育问题,70年代政府的教育政策是禁止私人补习教育,从1981年到1999年,韩国政府的影子教育禁止政策进入修正和补充时期,从2000年开始,影子教育合法化。然而,韩国学术界对影子教育仍然存在两种视角的争论。一是基于社会公正和机会均等的立场,主张抑制影子教育的发展,他们所持的理论视角是社区理论、平等主义理论、再生产理论,以及教育本质目标理论;二是基于社会竞争、市场供需的立场,坚决主张影子教育应该合法化,他们所持的理论视角是经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人力资本理论等。⑦欧洲的私人补习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学界对此的关注还是不够,主要因为这种影子教育现象已经嵌入于欧洲文化当中,并被自然化。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发展,欧洲各国中影子教育的形式与政策的调控逐渐趋于相似。⑧

从内容来看,一是关于影子教育的内容。课外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学、英语和语文3科。⑨东欧三国(阿尔巴尼亚、格鲁尼亚、立陶宛)学生接受辅导的内容可能根据所在教育系统中优先科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数学、科学,以及外语(主要是英语)仍然是最为普遍的补习科目。以数学为例,阿尔巴尼亚、格鲁尼亚、立陶宛参加数学补习的学生就分别占了总数的87.6%,59.6%和44.5%。⑩二是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内容。夸克从潜在教育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对香港中学层次私人补习教育的需求进行了多层面的社会分析。另外,他还对广州、顺德、郑州、珠海、杭州、苏州、九泉、兰州、北京和青岛等12个城市及其乡镇中的中小学补习教育进行了长期的走访与调研,由于缺乏官方统计数据,再加上其敏感性,研究难度很大。通过大量的一手资料的分析,他对私人补习教育供需关系提出了以下八个分析层面:家庭负担补习教育学费的能力;弥补学生个体在家庭、课堂和学校中学习需求的不足;从中央到地方、学校,评估模式、班级规模、学校课程、教师物质条件等方面政策分化的程度;补习教育信息、资料等方面的获得机会;补习教育的灵活性;补习教育的市场能力;政府对补习教育的治理程度;补习教育学费支付转账方式。{11}马克・贝磊对老挝和香港的补习性私人家教的政策、意义、财政等层面进行了较为理论性与经验性的深入调查与探讨,其研究的视角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是谁且为什么请私人家教”,调查发现“请者”多是学习好的学生,而且很多学生请家教是因为家长的竞争意识在起作用;二是“是谁且如何从事家教的”,有主流学校的正式教员或退休人员、中学生和大学生等进行一对一、小群体、庞大群体等形式的教学。他认为影子教育体制在诸多国家的众多有关政策的讨论中被忽视了,私人家教虽花费相当的时间和金钱,对社会、教育甚至经济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教育权威机构对补习教育的规模进行过统计。{12}

二、我国研究进展综述

“影子教育”在全球逐渐扩张,中国也不例外。{13}家教的学术研究远不如现实的家教市场火热,21世纪以来,尽管一些学者对家教现象提出诸多观点,但未有较系统的研究结果仍然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相关研究没有纳入到学科领域;缺乏确切的客观调研数据;甚至有偿家教的定义也未有统一的标准。{14}家教是一个被教育学的学科边界拒绝研究的实际问题,家教作为一种教学事实愈演愈烈,这如果不属于重大的教育问题,也至少是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教育问题。对此置之度外或疏于研究,不能不认为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天教育的悲哀。{15}

国内研究者对教育补习的称谓虽有出入(本文采用“教育补习”),但对其概念的阐释和形式的划分确有共识,刘永恒将其归纳如下:一是它存在于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或主流教育)之外;二是它以类似于学校课程或是学校课程“同质化拓展”的课程为内容;三是它主要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四是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家教”(其定义可参见杨启亮教授的《“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一文)和补习班(如奥班、强化班、艺术特长班、兴趣班、周末学校等)。{16}

薛海平将校外辅导称为“教育补习”,并借鉴了雷万鹏的概念界定,其研究使用《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城镇学生的教育补习活动。研究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城镇学生参加了教育补习,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最高;家庭经济背景和学校背景等因素对城镇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几率和教育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我国城镇学生基础教育补习主要是“培优”,造成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家庭的子女在接受基础教育质量上的不公平;教育补习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我国城镇学生的学业负担。政府对我国城镇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关注重点应由数量的不公平转向深层次质量的不公平,利用财政、法律等手段对教育补习实施有限干预。{17}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对补习教育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首先要做的应是对其合理性进行客观分析,以降低课外补习的负面效应。其视角主要是从家长、学生的需求(买方市场)和教师、大学生的创收愿望(卖方市场)的关系来论证补习教育的合理性。{18}孙璐的《国内外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从国内外对中小学校外辅导研究的概况、内容和结论,以及研究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在未来关于课外辅导的研究应该有新的方向,诸如研究课外辅导中学习新的发展技能与教师的指导、家长的积极参与这三个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效果。{19}一是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子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从文化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教育获得层面,都有其合理性,但其合理性不能削弱其对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个体的消极影响;二是作为体制外的教育现象,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或主观臆断地打压甚至取消,而是应该采用相关政策去规范与监督,使其向良性方面发展。{20}

注释:

①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②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1).

③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④Shengli ZHAN.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rivate Tutoring in Hong Kong:Findings from PISA 2009 Data.

⑤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

⑥马克・贝磊著.杨桂清译.课外辅导热席卷全球[N].人民日报,2005-12-8.

⑦Lee,Chong-Jae and Jang,Hyo-Min./History of Government Policy to Shadow Education,0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Asia & Europe Dialogue in Education Research,2008.

⑧Ventura,A./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in Europe:An Overview.0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Asia & Europe Dialogue in Education Research,2008.

⑨放学后,孩子们在干啥[N].中国教育报,2008-11-11(4).

⑩Iveta Silova,Virginija,Mark Bray(2006)Education in a hidden marketplace:monitoring of private tutoring-Overview and Country Reports,Budapest:Education Support Program(ESP)of the open Society Institute.

{11}Kwok,P.A Multi-level Social Analy s is of Demand for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at Second ary Level in Hong Kong(Hong Kong:The Universi ty of Hong Kong,2001);Kwok,P./A Theoretical Model Accounting for Demand and Supply of Private Tutoring in China:Demand Intensity,Market Parameters,and Policy Response.0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Asia &Europe Dialogue in Education Research,2008.

{12}Bray,M./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0 Fundamentals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61(1999);Bray,M.The Private Costs of Public Schooling:Household and Community Financing of Primary Educationin Cambodia(Paris:UNESC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1999);Bray,M.Adverse Effects of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Dimensions,Implications,and Government Response(Paris:UNESCO.2003).

{13}[英]马克・贝磊1著.廖青2译.“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2).

{14}董芬,刘新玲.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5}杨启亮.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16}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8(9).

{17}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实证研究[Z].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山东青岛),2006.

{18}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

第7篇

【关键词】影子教育;课外补习;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影子教育”发展现状

“影子教育”在中国也被称为课外补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称课外补习为“择教”,并认为是与“择校”并列的教育选择的形式之一。国内关于“影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作为我国最早提出课外补习概念的研究者,王有升认为“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主要形式有聘请家庭教师、参加假期或周末学校、参加日常补习班。”作为我国最早的课外补习实证研究者,雷万鹏认为“教育补习类似于英文中‘private tutoring’。它指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补习班就读等。”而最早对课外补习做比较研究的澎湃认为“课外补习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

从上述观点看来,有几点是一样的,一是这是一种与正规教育并存的教育形式;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三是有偿的。从资料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课外补习,也就是“影子教育”,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至于我国“影子教育”的成因,主要有历史原因、教育原因、经济原因和个人原因。历史原因主要是我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观点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民。而教育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了升学,家长和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课外补习上。为了赶上进度甚至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课外补习便逐渐兴盛。至于经济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导致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教育投资逐渐增加,也促使课外补习繁荣发展起来。同时,由于教师的待遇偏低,也导致为了经济利益开办补习机构的行为越来越普遍。最后是个人原因,为了个人能力的提高,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课外补习。而家长为了子女的未来发展也大量投入金钱在课外补习上,也有少部分家长出于攀比的心态,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比别人差或为了显示出自身的财富与地位,花钱为子女报各式补习机构或聘请家庭教师,从而促进了课外补习的兴盛发展。

我国“影子教育”发展的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1)发展规模。根据《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有关的数据显示,在所有调查的城镇在校生中,有55.5%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小学阶段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达到了73.8%,普通初中阶段比例为65.6%,普通高中比例为53.5%。(2)教育支出。雷万鹏通过研究发现:2002~2003学年度,高三学生教育补习费为317元,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约为11%。而《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显示,幼儿园或学前班学生每周花在教育补习的支出约为165.35元,而在此项支出上小学生约为173.22元,初中生约为177.60元,高中生则约为238.98元。影响课外补习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地区发达程度、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3)补习科目与强度。我国课外补习的科目分为两类:一种是文化类,以语、数、外三大主科和物理、化学为主的理科类;另一种是艺术类,以音乐、美术、舞蹈等为主。课外补习强度主要是看学生每周参加课外补习的时间和科目数量。(4)课外补习的供给和需求。课外补习的供给方主要有学校、在职教师及非在职教师三类。学校的课外补习主要是各种形式的补课,比如兴趣班、实验班、特长班等;在职教师主要是一对多的小班辅导或上课;非在职教师主要是一种“家教”。课外补习的需求方是家长和学生。主要目的是培优补差。学生的来源中城市学生比例大大超过农村地区。(5)政策法规。我国政府的课外补习政策是针对不同性质(由“谁”供给)的课外补习采取不同的政策: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学校举办特长班、兴趣班、实验班等行为,持“不准”或“报经批准”的态度。在职学校教师提供课外补习也一直是争议不断。但政府对非在职教师尤其是大学生“家教”持认可态度,甚至积极鼓励。

二、我国“影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影子教育”在我国普遍存在,当然有它的一些优点:一是影子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为考试做好准备。二是影子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几率进入更好的学校。三是提高了学生的水平,也就是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四是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它同样存在很多问题:(1)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所有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学习共同的课程,获得更加专业化的训练从而都能有机会去竞争稀缺的位置。而影子教育是和个人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这样会导致机会的分配不均。(2)成绩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获得竞争机会也较少,这样就会有导致有些人自卑,产生敌对和叛逆的思想。(3)私人补习教育的规章不同于公立学校,学习风气可能与公立学校中的有很大不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学校的心理。(4)影子教育中社会经济地位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反过来,影子教育同样会影响社会地位,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更严重,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5)个人花钱去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观念是不正确的。会造成一种钱可以解决一切学业问题的错误观念。(6)教育会影响社会凝聚力。上述影子教育对公平、自我评定、弱势群体的影响,就会使得影子教育成为社会凝聚力的一个障碍。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攀比的心理存在,这种心理会导致一种恶性竞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会降低团体的凝聚力。

三、对策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一些方法来解决:(1)考试制度的变革。政府管理部门可将单纯素质考试制度改变为“素质+社会服务”的选拔制度,考试制度的转变有利于转变家庭对课外补习的态度,使之对社会有利。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家庭之间对教育资源是竞争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脱颖而出,这是人之常情,试图改变家长的行为动机是不现实的,因此,制度设计要变革。在各种升学考试中,将学生的社会服务经历作为考核内容,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对补习教育的热情,激起社会服务的热情。(2)在正规教育和补习教育体系之间作出清晰界定,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将在教育实践中公众对中小学的假期补习的客观要求,交给市场去满足,政府只需监督和管理补习教育市场,引导民众教育需要。如果政府公办中小学从事补习教育,不仅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更重要是混淆了“真身”和“影子”之间的界限,不利于规范办学行为。(3)政府为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偿教育服务。为了减少市场化补习教育体系带来的阶层差距扩大,长远看,需要推进城市化发展、减少贫困;从短期看,一些志愿性组织为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提供贫困生帮扶项目等,能够起到很好的社会示范作用,也有助于引导市场化的补习机构履行一些帮扶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4)开展对补习教育效果的专项调查,帮助家长认识补习教育的局限性,引导家长理性消费。补习教育是家庭的选择行为,以有关部门颁布禁令的方式制止某些非理性消费,是不合适的,可能会因为实施成本较大,而影响政策或者禁令的严肃性。通过提供数据和介绍情况,帮助家长认识补习教育的局限性,从而减少问题的产生。

“影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的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对待这一事物,应该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既不以偏盖全,也不全盘接受,而应该审慎对待,了解全面的信息,及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正确处理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健康发展。最终起到推动教育大发展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75~82

[2]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18~24

第8篇

补习教育兴盛原因家长学校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聘请家教、课余补习班或补习学校,假期补习班等都是补习教育的具体形式。从补习内容上看,家庭教师、科目补习班等与学校教育有较多的重叠之处,但也有补充学校教育空白的一些艺术班、特长班等。其中,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的补习教育,因其内容与学校教育的相似性往往被称之为“影子教育”。中小学减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国家也陆续出台规范补习教育的相关政策,但是教育补习现象并未因“禁补令”的颁布实施而销声匿迹,依然能“蓬勃发展”,原因何在?

一、家长的“推波助澜”

1.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愿望

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愿望,促使他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假期,充分假期空挡给孩子补习功课,或者参加一些特长培训班,为孩子日后的竞争增加一些获胜的砝码。当今社会,文凭仍是影响工作和收入的主要因素,所以家长不得不重视中高考的成绩,迫切

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替自己完成当年未完成的升学心愿,或希望子女将来能谋到一个好职业等。然而多数家长因自身知识缺乏或不精通教育方法和学科专业知识,无法亲自指导孩子,只好求助于补习教育机构,以求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

2.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不清

有些家长认为,搞素质教育会拉下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学校素质教育搞得越好,家长越担心孩子的升学问题。常听家长抱怨:“学校整天都搞活动,带孩子玩,学习怎么办?”不少家长赞成在低年级搞素质教育,高年级和毕业班还应以升学为主要任务,因为最后还是要经过考试以分数高低来确定升学资格。所以,家长不得不请家教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3.家长在假期无力看管孩子

寒暑假时间比较长,学生在家闲暇时间多。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担心孩子放假在家无人照顾会出意外,怕孩子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很难自觉地在家学习。于是,许多家长就选择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这样既能帮助照看孩子,又能辅导孩子功课,孩子多多少少能学到一点知识。

4.家长的攀比、从众心理

部分家长因为看到别的孩子都在补习,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这种攀比从众心理为假期“补习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尤其在城市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群体性恐慌”,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虽然都在抱怨应试教育,但很多家长的态度和观念却已经被现实的教育环境“绑架”和异化,不知不觉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在攀比从众心理影响下,父母会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希望他们没完没了地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见不得孩子玩耍,一旦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和朋友出去郊游等,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并对孩子进行指责和训斥。

5.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

传道、授业、解惑指出了教师的主要职能,这一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国传统的“教书育人”教育观念之中。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偏差,他们片面的认为,学校等教育服务机构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全部的责任,家长只需要付费就可以了;部分家长受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认为考试成绩是考核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唯一指标,只有上课才是教育,多听课,多写作业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减负,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家长心里慌了,于是放学后部分学生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去辅导班。

二、学校方面的失误

1.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不少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和整体的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够,课程教学也都是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即使是答疑和个别辅导,也只是对问题不对人,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是很强,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补习教育却能够根据辅导对象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生来说,补习教育显然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2.学校超计划招生造成班额超编

家长们对孩子就读中小学校的师资水平和班里的学生数量是最关心的。但随着近几年“择校热”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城读书等原因,不少中小学,尤其是热点学校的班额超标,学校班级存在“虚胖”现象。家长们费尽心思让孩子上名校。托关系、买学区房、求人情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入学通知书,可孩子们却要在原本宽敞的教室里挤着坐。学校超班额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正常教学也有影响。学生人数太多,老师的精力有限,老师上课就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上课没听懂,课后不想问,时间长了,成绩下降了,家长就开始求助于各种课外补习机构。

3.校内补课现象屡禁不止

除了社会上的办学机构组织的暑期培训班外,部分地区的校内补课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学校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但仍有部分学校在悄悄地进行着。很多学校都会在暑期,对班级学习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进行补课,把部分即将在下学期教授的内容在暑期预先教完。真正到上大课的时候,老师就会加快授课进度,没有参加过补课或培训班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不上。目前在国内许多地方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城镇地区的学校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班上好多孩子都选择参加课外培训班。

4.教学效率低下

有些学校教风、学风不正,管理混乱,教学效果差,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对于这些学校的孩子,要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家教无疑就成了首选。

三、教师的“却之不恭”

1.利益驱动

君子不言利这种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师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待遇并不是很高,所以好多老师在辛苦之余,通过做家教或在辅导机构上课挣一些外快。迫于“禁补令”的压力,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由地上转到了地下。家长或是怕老师会给孩子小鞋穿,或是想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都纷纷把孩子送到老师家上课,逢年过节,可能还要送点礼品。

2.受亲戚、朋友延请,却之不恭

部分教师认为,一方面受人延请做家教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是一种被人看重的礼遇,另一方面,受到亲戚朋友的延请,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要是拂了大家的殷殷之情,总不是愉快的事情,于是便欣然应诺。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1.偏科或自制力差的学生

有些学生误课较多,跟不上进度,或有偏科现象,某一学科特差,这类孩子大部分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在学习上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还有一些孩子想搞好学习,但是缺乏自制力或自学能力,于是他们就要求家长给他们请家教,家长无奈之下,只好请家教来辅导。

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成绩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都主动选择请家教。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羞于向老师提问,即使鼓足勇气提问,由于部分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当面指责学生,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为其请一个好的家教,既可以讲解其没有学会的知识,还能够帮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2\]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3\]王刚.家教兴盛的原因\[J\].家长,2004,(Z2):12-13.

第9篇

一、“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自主先学――展示交流――质询研讨――点拨精讲――巩固深化――评价总结”。

有效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对英语而言,有效合作学习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分析完成任务的途径、所需时间及前提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高效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教师参与各组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适时而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予以评估。

二、“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推选出基础较好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同时,要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即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自学情况、帮助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向教师汇报本组学习讨论情况等。

1.组内自主先学

要使学生自主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前指导学生自主先学教材有关内容,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不等于练习,其题型的设计编写遵循的是学生的学习规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导学案的开头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如本课中,首先指出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即“理解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子,探讨机器人的用途”“探讨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重难点)”。然后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关键词语等引导学生独立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教材,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所在。这一课中,重要词汇偏多。笔者在设计导学案时重点放在解决单词、短语上。第一部分是四会单词,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懂词义词性。第二部分则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词组。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英语单词及词组,所以笔者又设计了相应的句子填空,进一步巩固生词及词组。

还可以编写少量的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思考题,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如:要求学生观看关于机器人的影片或收集图片,了解机器人的相关信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机器人,包括它的名字、优缺点等。

另外,还要设立学习小组疑问栏。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让他们集中记录下来。

第二,指导自学方法。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对各小组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先“整体”后“细节”的原则。首先要求学生自学,整体浏览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了解中心意思;然后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参照本课的“Grammar focus”“Useful expressions”等,详细了解所学内容;用笔随时勾画语法点、语言点;思考讨论“Work alone”“Group work”和“Project”等内容;标注有争议、不理解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进行辅助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跟踪指导,将小组自学的方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学生自主先学,是实践“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学生的课前自主先学,小组展示交流、学生质询研讨的活动就很难开展,教师的点拨就缺乏针对性。

2.小组展示交流

学生自主先学习惯的养成,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教师抽查、组长检查、组员互查等方式外,笔者主要采取组织班级小组在课前“展讲”的形式进行督促。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前5分钟,安排两至三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自学内容,以黑板书面展示与口头表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小组成员最喜欢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句格言、俗语或感受深刻的一句话;小组归纳的新授课知识点;经过讨论仍有困惑的问题等。然后,其他小组的成员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纠错补充,并对展示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主要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让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充满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组课前“展讲”,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延伸和继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还可以解决小组课前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它是“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质询研讨

质询研讨阶段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也注意巩固知识。应鼓励每个学生通过自学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总结。如,请把以下句子变成被动语态:(1)People built the teaching building in 1990.(2)He planted many trees two years ago.(3)My father bought a computer for me last year.请学生归纳出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并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其他时态被动语态的结构等。

学生能够讲的就让他们讲,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就不越俎代庖,这样剩下来的疑难之处就会越来越少。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听教师精讲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4.教师点拨精讲

教师点拨精讲是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点拨精讲时要胸中有数,准确把握讲课的重点和难点,且点拨的语言、内容要精。(2)点拨精讲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答疑解惑,或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归纳出结论,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3)点拨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有独创见解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中,为确保学生系统理解相关语言点,笔者按导学案对各小组进行启发引导,点拨精讲。

(1)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① 快速阅读,了解课文

What will our future be like?

_____ knows for certain,but ______ people think that robots will be part of our lives.

② 认真细读,理解课文

What can robots do for us? They help us do ______ and ______ work.

What is the scientist’s worry? One scientist warns that they will ______ .There will be ______ .

③ 发散思维,拓展课文

Why does the title have a question mark?

Talk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obots.

④ 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Most people think that robots will be part of our lives. Robots work for us like ______ ,they help us do ______ and ______ work. In a few years, robots will ______ and ______ for themselves. Perhaps they will ______ ______ want to be our servants. There will be a ______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robots.

该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细节、获取信息的能力。

(2)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让学生比较no one 和none的不同用法。如①No one knows for certain, but most people think that robots will be part of our lives.②None of the students is/are in the classroom.此外,还可尝试让学生归纳其他不定代词的用法等。

这一环节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即教师对新课知识加以整理、归纳,使其系统化、概括化,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的点拨精讲要做到“精、新、深”,讲的任务不再是就问题讲问题,而是讲思路与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5.课堂巩固深化

在巩固深化阶段,要求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重点、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在乐趣中练习,寓练于乐。

练习一般分为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达标练习是基本类型题,作用为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可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选择设计,作业要有层次性,做到由易而难,让学生拾级而上,要求全体完成并达标。拓展练习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是对新课的补充发现和一些操作性作业。鼓励学生完成,不作全体要求。作用在于脱离模仿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转化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本课中,笔者把同步练习第1、2题的巩固性练习和课本中关于“the X-ray machine”的短文填空作为达标练习,体现立足于课内对学生进行有层次、有分量的基本知识、技能训练,减轻学生课外的课业负担。设计以下题目为拓展性练习:小组合作,介绍并画出设计的机器人,写出它的名字、优点和缺点。体现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本环节中教师同时要注重对各组中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使他们均能在自学基础上得到提高。帮助每组中的优秀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及时辅导后进生弄懂一般性的问题,实行“课内补课”;教师还可适当安排个别优秀生在各组内对后进生实行一帮一,争取人人达标。

6.师生评价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