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安全舆情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8 09:16: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安全舆情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络安全舆情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 网络舆情 数据抓取 数据存储 舆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08-02

S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互联网舆情已经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不仅仅局限于个别范围的使用和拓展,而是演变为全民互动型的参与和讨论,所以如何在众多信息中获取最全面的舆情数据,并将舆情数据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舆情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最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1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舆情,传统舆情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该文所提到的网络舆情,是未经任何中介包装和验证,直接于网上的社会舆情,并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舆论事件为核心,集民众情感、态度、意见、建议、传播互动和影响力于一身的集合。

因为网络舆情的传播介质是网络,网络既具有公开性又具有隐蔽性,同时需要事件、网民、网民情感,以及通过网络介质的传播和互动,所以在既公开又隐蔽的环境中,从众多的信息中捕获并抽取出复杂的网民情绪和态度非常重要。

2 舆情捕获

由于舆情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所以如何从众多舆情中获取实时数据并服务于大众,是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2.1 关键词确定

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如果针对舆情盲目进行检索,犹如大海捞针,不仅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数据,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投入到数据的分析中。所以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用户想要的数据,“关键词”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精确地捕获到想要的数据,而且还可以减少脏数据的捕获,大大缩短了舆情分析的时间,提升了舆情分析的反应速率,下面就介绍几种关键词确定的方法。

(1)定制关键词。关键词的确定可以从舆情分析的发出者来反向提出,舆情分析的发出者一定是希望从网络舆情中得到某种相关信息,那么我们可以从需求提出者和需求分析者的角度来确定关键词,即关键词由用户提出,并通过需求分析将用户的表述发展为定制词语,并将其定义为用户定制关键词。根据用户定制的关键词来捕获数据,是最直接明了的数据捕获方式。

(2)热门舆情关键词。很多网站如百度、搜狐、Facebook、新浪等几乎所有的交互网站都会有热门指数,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网站自身携带的热门指数,来确定关键词。因为通过热门舆情关键词来捕获数据,一定是网站热门数据,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我们分析确定关键词的时间,而且还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分析数据,提高大数据在舆情分析中的反应速率。

(3)热搜舆情关键词。热搜舆情关键词不同于热门关键词,由于舆情具有广泛传播性,很多人参与到舆情探讨中,都是通过网络搜索并定位的,所以热搜关键词就是根据搜索引擎的热搜排行榜,来确定舆情关键词,通过热搜排行榜,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了解网民想要了解的舆论事件。

(4)参考舆情网站。想要找到网络事件的发展状况和原由,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舆情的网站,很多网站就是网络舆情事件的源泉。

2.2 数据抓取

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并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如何把关键词变成我们想要的精确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来获取舆情数据。

当前主流的数据抓取模式主要包含4个主要部分:网络爬虫技术(Spider)、数据处理技术(Data Process)、爬取URL队列(URL Queue)和数据。爬虫主要是从互联网上捕捉网页内容,并从中抽取出需要的内容。数据处理:对爬虫抓取的内容进行处理。URL队列:为爬虫提供需要抓取数据网站的URL。数据包含3个方面:(1)Site URL:需要抓取数据网站的URL信息;(2)Spider Data:爬虫从网页中抽取出来的数据;(3)Dp Data:经过dp处理之后的数据。

2.3 数据存储

因为网络舆情具有及时更新和海量的特性,所以我们如何将抓取到的数据实时保存起来,是非常关键的,它决定了最后舆情分析的全面性和精确性。一般通过IT技术可以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下面介绍一下当前主流的3种数据库及其区别。

Oracle数据文件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的文件,而且它可以对SQL在执行过程中的解析和优化指定统一标准,其中包括RBO、CBO以及HTNT规则,这些都会使在Oracle数据库中执行的SQL拥有极大的优化自由,同时也对CPU、内存、IO资源方面进行优化。

MySQL最大的特点应该属自由选择存储引擎。它的每一个表都是一个文件,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但由于它的存储引擎是开放式的插件引擎,所以文件的一致性大大降低,并且在SQL优化方面,也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瓶颈,例如多表关联、子查询优化、统计函数等都是它的弱项,并且MySQL只支持极简单的HINT。

SQL Server的数据架构基本是纵向划分,分为:Protocol Layer、Relational Engine、Storage Engine、SQLOS。SQL执行都是逐层,其中Relational Engine中的优化器,是基于成本的,其工作过程跟Oracle是非常相似的。同时它也支持丰富的HINT,包括:连接提示、查询提示、表提示。

虽然,这3个数据库各具特色,但是,如果对数据安全、存储等特性没有特殊要求,通常我们会选取MySQL数据库,因为开源而且操作相对简单。

3 舆情分析

如果说舆情数据的抓取和存储目的是在数据获取方面下工夫,那么舆情分析就是通过比较、论证等方法把数据通过图形报表等更加简洁的方式呈献给用户。

每一个舆情事件的本身都有自己的特点,分析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舆情分析的方法或报表。通常舆情分析方法有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和流程图法等。通常图形报表也有很多种,如趋势图、比例饼图、百分比柱图、流程图、表格等,分析设计人员根据舆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形呈献给用户。

4 结语

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对舆情进行全方位收集、存储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既不修饰、篡改舆情事件的真实性,也不隐藏舆情事件的丑陋性,大数据的智能捕获分析,只是将网络舆情更加清晰形象地呈现给用户,使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民众态度,掌握民众意见或建议,并根据舆情报告的精准分析反馈,及时对舆情事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相关的策略,实现商业和政治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并使网络舆情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博.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2] 杨旭东.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6(9):251-256.

第2篇

其实,大数据技术早在“两会”大放光彩之前,就已成为互联网企业业务创新、各级政府部门体察民意的最佳工具。许多企业对大数据应用的关注程度在几年前,就已经得到了具体应用,很多企业也随之设立了首席数据官(CDO)这样的职位,而许多分析机构早就经营起了"数据买卖"。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在使用大数据对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分析以及“环境治理”、“三公公开”、“互联网金融”等过去一年中的搜索热词加工、解释的背后,一套强大的IT基础设施正在飞速运转。而这套强大的IT基础设施提供方正是曙光公司,其大数据处理平台通过强大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提炼能力,为各大门户网站提供底层数据支撑。

作为为本次大数据看“两会”提供盛宴的“厨师长”,曙光公司大数据首席技术工程师宋怀明博士表示:“从舆情产品服务的角度看,浓缩海量信息、抵抗‘数据爆炸’,已成舆情分析平台最基本的需求。为此,曙光大数据解决方案采用了社会化行为分析技术,通对海量文本、图片、视音频等数字化内容进行集中存储和智能检索,实现互联网热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用户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碰撞比对、频率分析、语义分析、多维融合、深度挖掘等创新特性,改变传统情报分析中的逻辑推理、综合统计、比较联系、特征解释等相对落后的技术手段,进而实现各要素之间的深度关联和智能判断。”

第3篇

石油企业网络由于运行平台和环境的相对独立,其安全性常被人们所忽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石油企业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和基础应用类系统中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正在逐渐出现,为了保障基于石油企业网络业务的持续性、稳定性,需要采取对应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文章主要分析了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状况,并对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石油企业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关键业务的不断增加,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石油企业。通过将业务系统、网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传统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石油企业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和基础应用类系统中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正在逐渐出现,对石油企业网络的安全与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将成为石油企业目前面临的重大安全课题。随着石油企业进入规模化的生产,生产装置所积聚的能量越来越多,这很可能造成重大的工业事故,人们前所未有地开始重视工业生产中的网络安全问题。针对这些突发的、影响极其恶劣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相应的监控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石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石油企业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任何安全隐患被他人利用后很可能给个人或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石油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由管理网络、工业控制网络以及基础应用网络组成,而互联网与管理网络互相连接,网络的结构较为复杂,所以石油企业的网络面对着各种非法的入侵威胁,这些入侵可能来自外部或内部。为了防止外部和内部的不安全活动,网络系统中已安装防病毒系统以及防火墙等安全防护产品,但因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复杂性、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的偶然性、最新漏洞被利用的快速性和产品规则库升级的滞后性,管理人员不能立即找到网络系统的漏洞,所以无法实现网络的安全预防工作,这将会对石油企业造成许多额外的损失。石油企业缺少对内外网络的监控,其中对内部数据通信的监控尤其缺少,因此对内外部网络的入侵行为无有效的监控措施,当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无法立即进行阻断和防护。在石油企业中,主机和主要网络设备中的日志数据含有大量的重要信息,尤其是被防火墙拦下的攻击信息、主机和设备的日志信息及入侵检测的报警信息,但目前并没有任何有用的审计机制来分析和监控针对这些设备的非法访问和操作。通过制定安全策略,从而建立网络层信息的访问控制机制,其中网络体系的框架为内外部服务网构成的纵深防御框架,体系的基础是内外部防火墙。综合对石油企业网络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分析得出,目前在石油企业构建一套建立在入侵检测、病毒防护和网络管理基础上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 监控分析系统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石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

网络数据流通过软件或者硬件被实时检查,再将其和入侵特征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分析。若发现异常现象,立刻实行用户所定义的反应,这就是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的具体表现。网络监控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硬件设备,另一类是软件,主要指网络舆情监控。

2.1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组成

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必须具有及时性、准确性、联动性以及能够严密控制、妥善处理安全事件的作用,因此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被监控网络、探测器、节点管理器、数据(控制)中心、查询/管理终端(如图1)。

2.1.1被监控网络被监控的对象就是被监控网络。网络中的硬件设备或者应用程序等都可以是被监控对象。

2.1.2探测器在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中,数据源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非常重要,而探测器是系统中数据获取、收集部分,并且拥有将数据分析还原的能力,因此探测器也是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部分。分布式监控系统中有很多个探测器,一个探测器可以探测一个网络区段。探测器的设计是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的关键,探测器通常是软硬件相结合,用来接收网络中传输的信息,来获得网络中传输的信息。网络中传输的内容都是以数据包构成的,数据包中包含着很多数据,在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网络接口间互相交换。如果数据包具有隐藏的敌意,探测器将分析组合和分解数据包,从而判断数据包是否具有威胁,并实时记录和报警具有攻击性、无任何作用以及能够泄露信息的数据包。探测器具有包分析和抓包两大功能。包分析是指检测数据包是否合法;抓包是指通过设置网卡的全收模式阻挡数据包。因此,探测器应该首先分类各种非法入侵方式,提取相应的入侵规则,并建立入侵规则库,最后分析数据包中的各种信息,将分析出的信息和入侵规则库进行相应匹配,假设发现可疑的数据包和非法入侵,立即报警并且记录相应报警及网络活动信息。

2.1.3节点控制器探测器设备的维护主要由节点控制器来负责,节点控制器还具有控制中心通信的功能。探测器的设计是信息安全监控技术的关键,故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对整个监控系统影响重大,这个位置必须满足能接收被监控网络所有信息的要求。节点控制器不仅负责管理探测器,而且还负责连接探测器和数据中心。节点控制器主要收集本区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且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作相应的格式转换处理,最后发送到数据控制中心或者保存在本区域中,同时将本区内探测器的网络情况和运行情况发送给数据控制中心。

2.1.4数据控制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管理和数据存储中心是数据控制中心,是整个网络监控系统和数据审计的重要部分。

2.1.5查询/管理终端查询/管理终端是用户使用的界面,也就是用户的操作平台。查询/管理终端具有重新播放会话、查询数据库以及管理维护数据控制中心的功能,比如删除、备份等。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时,各个设备互相连接。具体表现如下,探测点从数据控制中心的入侵规则库获得入侵规则,同时将数据的分析还原结果储存到数据控制中心里;查询/管理终端收集用户各种查询或者管理的请求,从而提供信息或修改系统。从逻辑上来看,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是分布式结构,整个系统的传输和计算任务由系统的每个部分共同分担,这样的结构不仅能提升系统的效率,还能提升整个系统的扩展性。

2.2网络舆情监控网络信息安全

监控系统使用舆情分析引擎、舆情办公平台开发以及数据采集引擎,因此能够舆情检索监控网络环境信息安全。根据自己所需要检索的目标,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在谷歌等主要的搜索引擎、重要的论坛、热门的博客以及著名的贴吧中,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将自动重组、整合含该检索词的内容,再以固定的格式反馈给用户,并把检索结果中出现的网络链接的地址、网页的标题、网页的摘要、相应检索关键字以及数据来源等信息储存到数据控制中心,最后对数据控制中心的内容进行更准确的第二次检索。另外,网络舆情监控还具有与流转Web方式信息、逐级审核并处理不良信息的功能。

3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安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监控技术的开发对石油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护。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网络中不存在绝对的安全防范技术,无法阻挡所有的非法入侵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石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保证石油企业网络的持久安全。

参考文献:

[1]志云,刘建友,赵丹丹,等.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若干安全系统工程技术问题讨论[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37(4):1~2

[2]靳江红,吴宗之,赵寿堂,等.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国内外发展综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37(51):2

[3]刘润平,万佩真.企业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0(7)

第4篇

1.1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威胁也在不断加大,一些钓鱼网站、黑客、木马、间谍软件、网络漏洞攻击等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经常出现。随着社会各界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2005年一年内我国相关部门接受的国内外网络安全事件已经超过了12万件,使我国计算机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的要求

高校是国家培训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也是社会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硬件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高校应该不断加大对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的建设,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的硬件条件,从而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对实验的需求,提升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

2、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实验室建设原则的分析

2.1遵循层次性原则,满足不同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实验的需求

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涉及面十分广阔。但是,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和理论需求都不相同。因此,网络安全实验室的构建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更多层次的学生受益。

2.2提升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可扩充性,满足时展的需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实验室平台要满足升级、更新的需求,要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实验室的构建要保证实验室能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从而保证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能够满足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的时代性特征。

2.3保证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先进性和实用性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是以网络通讯协议为技术基础而构建的。而当前使用的基于IPv4的IP网络正处于向IPv6转变和过渡的过程中。这次转变极大地提升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网络计算机提供了大量的IPv6地址。针对这一系列变化,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验室设备与IPv6协议的兼容性。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要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环境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因此,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保证实验室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3、关于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项目设计的分析

3.1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应满足高级实验的需求

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在掌握常规的实验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实验能力。当前高级的实验和技术主要包括:VPN技术和相关配置、数字证书发放的实验、身份认证实验等等。数字证书发放实验就是使用服务器网络中的CA证书服务器,实现对实验小组发放数字证书。通过这个实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公钥密码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技术,提升学生对数字证书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进行数字证书认证的过程中,以发放的数字证书作为身份的依据,完成对网络服务的访问。服务器为使用者提供相关服务之前,需要具有合法的身份才能够获得系统提供的有效服务。

3.2建设网络平台

建设网络平台是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第一步,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补充一些网络信息安全设备,包括每个试验台布置一台防火墙,一台IDS,在核心处布置一台安全隔离网闸、一台UTM、一台APM应用安全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建设人员在已经补充好的网络信息安全设备上,设置安全管理平台,并对设备日志进行审计和分析,以便更好的对网络安全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每个试验台可以根据情况防止IPS入侵防护系统和安全隔离网闸。

3.3为学生提供网络安全创新实验的平台

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信息安全实验室的要求很高。而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基本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相对较少,学校的网络安全实验室条件很差,实践课程很难高效开展,导致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环节之后,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因此,配备一个合格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在完成一般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为更高层次学生提供创新实验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现有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软件进行创新和改进,优化软件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创新能力。

3.4全面模块化的网络安全实验室解决方案

模块化的网络安全实验室解决方案把防火墙设备,WEB应用安全设备,非法信息检测设备,舆情分析系统,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防御整体,架设到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室中,使师生全面地对网络安全的多样性,复杂性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了解。一方面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走向网络安全方向的学生不会再和现行的网络攻击和威胁脱节,不会单独依靠简单肤浅的理论知识对繁琐复杂多样的攻击摸不到头脑,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深入地了解网络安全问题,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的理解,同时最重要的是在整个网络安全实验室中,实验者通过学习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设计,避免网络风险的发生以及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如何有效地解决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李晖,尹钰.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J]_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2] 容治.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3] 陈峰,沈雅婕,冯朝辉。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07)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网络 道德缺失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68-02

一、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网络道德绑架现象

大数据时代使得信息互通共享、公开透明、及时反馈。随着微媒介、自媒体规模的不断壮大、日益完善,网络热点事件持续发酵,成为全民关注的头条焦点。[1]然而,部分网民有盲目从众、随大流的心理特点,他们通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热点事件妄加言论,并且大量转发跟帖,制造网络混乱现象,对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及参与者进行人身攻击,触犯道德底线,甚至违犯法律。例如,在2015年8月2日,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各界明星纷纷捐钱筹资救灾。同时,舆论也掀起了一场“逼捐风”,中国首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首当其冲,不少网民在微博留言“首富至少捐一亿”“不捐不是中国人”。诸如此类的言论实质上是道德绑架,强迫公益慈善,是网络霸凌现象。

(二)网络诚信缺失现象

电商、网络支付、海外代购等这些网络附加产品为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比如,网购假冒伪劣产品,实物与产品描述不一致;黑客袭击公司企业内部网站,盗取商业机密,进行网络信息诈骗;网聊征婚交友虚假信息;网络剽窃他人成果为己所用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十以来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些网民不计道德和法律后果的行为,使得诚实守信面临严重的挑战,这些因网络引发的诚信缺失给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

(三)“网络水军”现象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若要为一个企业炒作,他们会事先分析网民的心理,按照愤青、仇富、同情弱者等因素制作网帖。[2]他们用言论去引导舆论,恶意竞争,破坏市场秩序。例如,国内闻名的“蒙牛陷害门”“霸王洗发水致癌门”“封杀王老吉”等事件,利用网络水军,通过网络媒体传播负面消息,进行攻击诽谤。尽管有的企业利用网络水军策划宣传,但也有过度炒作现象,使用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例如,淘宝网的部分商家雇佣网络水军进行产品质量好评刷单,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明星雇佣网络水军进行炒作涨人气等将个性事件演变成共性热点事件。过度炒作将会引发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危机,不利于互联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四)拜金主义现象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也存在一些非理性的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最近,网红作为一个与时尚、品位、奢侈的代名词横空出世。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国民老公”等传播错误价值观,诱导网民一切向“钱”看,过度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唯钱、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网民个人层面

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新高765万,加上2015年未就业的数量,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6年国外某知名网站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全球排83名,这与国内激烈的竞争、人均收入及环境舒适度有很大关系。网民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导致部分网民沉溺网络进行情感宣泄,对国家、政府、社会进行语言报复。把自己糟糕的境遇归结于社会黑暗,以曝光出来的极少数官员贪污受贿、公职人员的个例以偏概全地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给网民造成精神污染。

(二)网络媒体缺乏约束规范

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传统道德的信息交流方式、道德评价标准和人的道德运动方式。2016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了禁播令,责令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剧下架。文化部关于《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条例,针对网络同一谣言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以入罪。网络虚拟的第三世界,缺乏现实生活的监管,呈现出自由且杂乱的状态,这些会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网民的思维方式,影响其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

(三)网络舆论过分追求功利

互联网拉近了普通人与偶像大人物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网络红人,这刺激着更多的人利用网络舆论,造势包装自己,蹿红网络。2016年2月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引起了网络就城乡差异、地域歧视、婚嫁观念等热门话题的全民讨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一些网络舆论为博眼球,追求利益,批判当事人爱情观,利用支持草根农村,进行网络表决站队,受到追捧,从而牵制舆论导向,进行圈粉获得大批关注量。后来该事件经网络部门证实,纯属虚构,发帖人仅为了宣泄个人情绪。网络舆论追求功利的心理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一夜成名”“圈粉无数”“路转粉”等,这些短时间内蹿t看似不可能的举动,在网络空间会变得皆有可能。一些网民为了捧红自己,歪曲事实,利用网络舆论,抢占先机,这与我们所倡导的网络道德是相悖的。

(四)社会方面因素

一方面,“互联网+”催生了各领域的互联网信息大战。面对民众对信息的疲劳期,需要捕捉热点吸引眼球,这难免会使一些人为了热点而去制造热点,违背网络道德底线。另一方面,从社会教育体制来说,我国当前教育偏重应试,而忽略了实践技能及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教育课,依靠知识的灌输,教学方法老套,对道德法律方面知识的普及差,应用型不强。遇到问题时,民众缺乏相关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三、针对网民网络道德缺失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网络道德观教育,发挥名人榜样引导作用

道德观教育是公民德育的重要内容,网络道德观仍是道德观的范畴。道德观教育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其目的在于教育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公民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品格。更新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其方式,增添网络道德教育的模块,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所提倡的“诚信慎独”“知行合一”等时代精髓同样适用于当代道德教育。微博、微信、Facebook(脸书)等社交网站,各个领域的明星精英等公众人物有较大的关注量,粉丝较多,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发挥名人的榜样引导作用,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湖南共青团聘用人气组合成员张艺兴担任宣传工作推广大使,艺人张艺兴拥有上千万粉丝关注量,且大多数是“90后”“00后”的新起之秀,张艺兴积极向上、正能量、热衷公益的行为会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В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榜样看齐则会产生积极的正能量。

(二)引入大数据技术,把握网络舆情导向

将大数据引进网络舆情的分析,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变革舆情监控思维、改变舆情研判方式及变革舆情数据分析技术。对于网络热点利用大数据分析各方面的网络舆情,及时依据收集监控的信息进行研判、疏导与处理转化。此外,依靠智能监控系统,专业的处理模式是专业团队+人工智能。随着EB到ZB时代的到来,我们更需要应用网络大数据进行专业的舆情分析,及时做好引导,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大数据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通过大数据分析,分析事件的关注程度、传播情况、发展趋势、网民情绪变化等,也可以深入某个观点的影响程度、影响人群,从而预测舆情走向,辅助决策和判断。建设网络良好的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3]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网络氛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主流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微信等宣传阵地,针对网络热点大事件,及时权威性观点,予以网民以正确的引导。此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教育时,改变传统的语言说教,创新方式,易于网民接受。例如,开通官方微博,其推送内容积极向上,接近网民生活,对国内外新闻及社会热点,以其新颖独特的宣传方式、独特的见解,深受网民追捧。在其新闻的同时,也达到了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四)建立完善网络立法体系,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当前,我国出台的和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互联网安全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这些和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都能对公民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4]规范网络空间行为,坚守网络道德,离不开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成熟完善。除了法律手段,维护网络道德还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以及个人的配合监督,做好维护网络道德人人有责,及时举报制止各种网络不道德的行为。

四、结语

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提倡坚守网络空间的净土,做到文明上网。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道德绑架现象、网络诚信缺失现象、“网络水军”现象、拜金主义现象等网络道德缺失。究其背后原因我们发现个人、社会及网络媒体本身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发挥名人榜样力量、法律约束、大数据分析等作用予以规范引导,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祝永梅.浅谈网络道德所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J].北京:中国科技博览,2016(5):313.

[2]王宁.论“网络水军”对网络舆情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网络舆情;应对体系;评估指标

媒介信息已步入双向交流的Web2.0时代,直接驱动着政府社会管理方式进入网络治理时期。十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是新媒介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应对新时期、新媒介环境下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从而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调控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已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1 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体系化思路探析近年来,随着网络舆情事件的不断涌现,政府在相关事件的处置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级党政机关对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继续增强,反应速度稳步提升,问责力度不断加大,应对能力也在持续提高。但是,当前涉政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的《2012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报告》显示:涉及政府领域的公务员管理和司法执法类的网络舆情事件位列2012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排名的前2位。同时,其负面效应呈逐步增大化趋势,青岛植树增绿事件、“适度腐败论”事件、陕西“天价烟”等事件的应对过程均反映出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究其原因,首先,不论是从网络舆情自身的特点来考虑,还是从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采用单一的应对机制或仅仅依靠单个政府部门的管理是无法满足网络舆情治理需要的。其次,网络舆情是“舆情”这一社会层面定性描述的概念与“网络”这一技术层面定量表征概念的有机结合体。网络舆情的应对既涉及到引发舆情的现实热点事件的解决和相关事件社会舆论的引导,既属于政府社会管理的范畴,又涉及到在网络媒介载体上,舆情信息产生及传播的技术特性,且必须依靠网络技术手段予以事前监测和事后调控。因此,必须将微观的技术方法手段和宏观的政府管理机制结合起来,进行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1]。其三,当前对舆情事件的分析往往是从少数案例中推出结论,缺乏系统性和普适性,没有将众多的网络舆情事件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中,对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及其网络传播机制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对事件舆情准确分析的研判体系;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只考虑了舆情自身的变化特征,还没有将政府干预行为作为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从应对实践来看,一方面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还处于一种自发的“蛮荒”状态:有的还局限于传统的舆论宣传方法,缺乏适应信息环境下的舆情引导机制;有的虽然购买了软件公司的舆情监测软件,但不适应政府部门的特殊需求,同时单纯监测手段的提高无法解决舆情处置和舆论应对的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前公共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中存在着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既造成软硬件设施的重复建设,又导致在公共热点舆情爆发时,部门间互相推诿或信息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及由于各自对于舆情形势研判标准的参差不齐,导致舆论引导策略不协调甚至相互干扰的情况。鉴于以上问题,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标准化网络舆情应对体系。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网络舆情动态调适应对体系研究Mar.,2013Vol.33 No.32 网络舆情应对的动态调适体系构建“体系”一词的解释为“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2]。根据这一定义,应对体系应涵盖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并构建相应环节的应对子体系,全面覆盖网络舆情演化周期的各个阶段,同时支持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全流程。基于这一思路,应对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政府管理、研判实务、技术方法3个层面的内容3个层面中,技术方法层是基础层,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计量学、信息检索、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设计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软件,实现网络舆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属性分析、观点倾向识别、主题检测跟踪等基础。研判实务层以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为依托,进行网络舆情的信息监测和信息收集,并通过网络舆情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评估指标为依据,进行网络舆情研判标准的参数设定,对采集到的舆情信息特征量化处理并进行分析,从而对网络舆情进行智能化预警、演变规律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应对评估总结等舆情研判的实务性工作,并将最终的舆情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转化为参考性建议,为政府管理层应对机制的制定和应对措施的采用提供决策参考。政府管理层涵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引导控制、应急联动等方面内容,进行具体网络舆情的网下事件处置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3个层面分别形成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的3个关键子体系:基于管理层面,构建网络舆情的政府宏观管理体系;基于实务层面,建立网络舆情的科学研判体系;基于技术方法层面,形成网络舆情信息预处理的技术方法体系。各子体系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体系(如图2)。在研判体系中,引入近年来发生的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信息,构成基础案例数据库,并不断加入新近网络舆情事件,建立持续更新的网络舆情事件案例库。进而以案例库中的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样本,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抽取各类事件舆情信息的特征值,构造舆情分类信息特征值库。在此基础上,构造分析框架,综合分析政府在各类事件舆情的应对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进行量化研究,将其抽象化、要素化,作为应对体系的外部影响因素(如图2中“政府干预行为因素环境变量”),并结合特征值库中不同类别舆情的特征值,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政府应对措施对于不同类别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影响性,从而建立针对不同类别舆情的政府应对体系动态调适机制。3个子体系间有机融合,覆盖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整个流程,同时,互动反馈,通过对舆情演变态势的即时统计分析和图表呈现,及时调整舆情应对策略,并基于应对的实效评估改进信息分析模式,优化体系架构,从而实现内部信息流共享,外部环境信息流动态反馈的自适应开放体系。图2 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动态调适体系框架图

3 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的研判机理网络舆情研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应对体系的实效性,是整个体系的功能核心。研判体系作为中间层次,在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的3个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技术体系采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从而为管理体系提供决策支持。研判体系所涵盖的具体工作有以下3个方面:①舆情分析。建立网络舆情评估指标体系,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包括属性识别、信息分类、数量统计、重要性分级,同时结合人工分析,通过与之前信息分析结果相比较,研判相关舆情的观点极性和变化趋势。②舆情预警。实现危机舆情预警通报,按照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计算原则,得到特定舆情的综合量化评估值,将该值与预先设定的预警信息等级相比较,超过预警阈值则自动报警,继而引入人工干预,启动政府应急方案。③舆情评估。主要是总结网络舆情应对的经验教训,评估研判模型的准确性和政府应对策略的实效性,为舆情应对体系功能改进及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为保证舆情研判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必须建立完备精准的网络舆情评估指标,增强网络舆情信息甄别的客观性,并及时通过预警等级指标的判断,对危机网络舆情进行实时响应,同时有助于加强对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趋势的预测,辅助政府干预性措施的制定,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的实效性。网络舆情评估指标包含舆情公共指数、舆情预警指数、演化周期指数、舆情趋势指数4个评估指标集(如图3)。公共指数是描述舆情信息本身属性的参数集合,是舆情预警指数、演化周期指数、趋势预测指数的计算分析中都需要用到的基础参数集。预警指数用于判别舆情的信息敏感度及情感倾向度,并通过定义舆情等级指数,实现危机网络舆情的识别及预警。演化周期指数主要用于定义和描述舆情演化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舆情演变规律的参数集。舆情趋势指数主要用于追踪舆情发展态势,预测舆情未来的发展态势。将上述4个评估指标集进行细化,共选取17个指数作为二级评估指标,包含33个基础评估指标。评估指标主要有数量统计、程度分析、趋势比较、描述性判断4种类型。同时对33个基础评估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并根据权重大小设置相应的分值。权重的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4]。目前,用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专家排序法、专家决策咨询法、模糊方程求解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等[5]。我们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专家咨询法作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矩阵、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等一系列步骤,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相较于其他权重确定方法来说,该方法简单明了,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和比较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增加权重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舆情公共指数舆情公共指数包含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信息属性、信息基源、舆情类型。信息属性指标是反映舆情信息的基本属性。信息基源指标是说明舆情信息的来源是否基于现实事件或热点问题,并根据事件影响程度予以不同分值进行标示。舆情类型指标用于定义相关舆情所涉及事件的类型,用不同的分值标识不同类型事件性质的重要程度。各指标所属参数定义如下:信息属性:人、时间、IP地址、信息格式、来源网站、网站影响。信息基源:现实、现实热点事件/问题、非现实事件。舆情类型:舆情信息的内容或基于的现实热点事件所属的类型。网络舆情公共指数的计分项是依照各指标参数对于舆情重要性评估的影响权重来进行选取,按照上述原则,息属性指标中选取了“信息格式”和“网站影响”作为计分项,事件的图片和音频信息能体现事件的真实性,而视频信息的感染力更强。信息来源网站的权威性和人气量会直接影响信息的可信性及其传播范围,新闻网站具有采访权,的信息更具说服力,而热点论坛社区和微博的传播力强。信息基源指标根据网络舆情信息与现实事件的关联性强度进行分值的设置。舆情类型指标参照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戴媛等人所遴选出的14大类舆情主题指标[6],同时根据政府相关舆情应对的紧迫程度,将舆情事件类型归纳为7大类,分别设置相应的分值。

3.2 舆情预警指数舆情预警指数包含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话题敏感度、情感倾向度和预警等级指数。话题敏感度指标是标示舆情信息的敏感程度,将舆情监测系统采集到的信息文本进行分词处理,提取主题关键字,与预先设定的敏感目标词库中的关键词相比较,匹配一致则认为该信息为敏感信息。敏感目标词库中的关键词可设定为发帖地域、人名、机构名称以及政治倾向性词汇等,从而作为敏感信息的评判标准。情感倾向度是反映信息内容中的观点或情感倾向程度的指标,从而辨别发帖内容观点的情感倾向,并划分其倾向程度的级别。预警等级指标用于定义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等级越高表明舆情的影响范围越大,所导致的危机发生几率越高。各指标所属参数定义如下:话题敏感度:评判信息敏感程度,分为敏感和非敏感两项。情感倾向度:正面褒奖(最好、很好、一般),中性,负面批评(恶劣、很差、差、中性)。在综合考虑国际标准、我国相关机构管理规定及网络舆情演变特性的前提下,将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4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7]。网络舆情智能化预警的实现过程是:首先抽取那些能够突出反映舆情主要特征的因素,包括前述舆情公共指数中的信息属性、信息基源、舆情类型指标,以及后面要介绍的演化周期指数中表征信息热度及话题影响力的指标参数,还有预警指数中关于信息内容的话题敏感度、情感倾向度2个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对上述3个指标集中各指数赋予一定的权重,并按照一定的关联关系进行计算,从而计算某一特定网络舆情的总指标值。最后通过比较预先定义的舆情预警指数中的预警等级指标,对总指标值所属的预警值范围作出预警等级判断,进行相应级别的警情提示。鉴于上述实现过程的分析,舆情预警指数主要用于实现危机网络舆情智能化预警功能的,其所包含的话题敏感度、情感倾向度2个指标参与舆情总指标值的计算过程,而所包含的预警等级指标是用于舆情总指标值范围的判断过程。

3.3 演化周期指数网络舆情的演化周期可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阶段、隐退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对比见表1所示:

表1 网络舆情演化阶段特点对比表

阶段事件致因热度网络观点

集中性影响力舆情态势萌芽阶段模糊很低个体分数极小出现端倪发展阶段逐渐清晰迅速增加群体分散扩大波动发展阶段完全清晰稳定增高群体集中最大积聚顶点隐退阶段逐步淡化迅速收敛逐渐稳固降低逐渐消退了解了舆情演变周期的各阶段特点后,进而需要分析各个阶段的舆情要素构成以及它们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各阶段相同要素不同值的比较分析,获取舆情的变化趋势,最终归纳出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建立相关网络舆情的演化模型。

3.3.1 萌芽阶段分析指标网站影响:用来评估网站的权威性。第一时间话题网络发帖的来源网站是否是国内外权威网站,可预测话题的影响范围及关注度。原帖属性:人、时间、IP地域、信息格式、来源网站、链接网址。信息基源:分析事件来源。发帖内容是否基于现实突发热点事件,现实事件的性质。话题敏感度:评判舆情信息的性质。事件的主题或内容是否和预先设定的敏感目标词库中的某个关键词相吻合。通过关键词所标识的特征性来判断发帖所涉及的地域、敏感人名、机构名、政治倾向等。情感倾向度:辨别发帖内容观点的情感倾向,并划分其倾向程度级别。正面褒奖(最好、很好、一般),中性,负面批评(恶劣、很差、差)。

3.3.2 发展阶段分析指标发帖数量:相关主题发帖数量周期统计。利用监测系统以日为周期,自动对主题所涉及的相同关键词发帖进行当天发帖总数统计,并观察隔日发帖数量变化趋势。互动量:统计各发帖的每日回复贴数,正反观点所占比例分布,隔日回帖数量变化趋势。影响扩散度:原帖被哪些主流网络媒体转载,主流网络媒体是否有此项主题的新闻评论贴出现,主题在网上出现的发帖地域是否扩大化,传统媒体是否报道相关主题。权威影响力:相同或相关主题的网络者及传统媒体的权威影响力如何,有否官方信息的权威。意见集中性:主题相关的网络言论中,意见是否集中,各种意见的重点及倾向是什么,之间有否关联,是否出现意见群体性趋势。话题变化度:每天的新发帖中主题的变化情况分析,是否有新观点出现,基于现实事件的话题,是否与现实事件变化同步,网络观点与现实观点是否一致。

3.3.3 阶段分析指标舆情透明度:舆情事件来龙去脉或基于的现实事件过程清晰程度及疑点聚焦。意见群体极性:各种群体意见是否综合汇集成一种或几种观点,观点的正面性或负面性。政府互动性:政府官方舆论的数量。舆情处置维度:网络舆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每次应对舆情的观点、举措、效果评价。二次舆论形成度:事件解决后,对整个事件过程的回顾及评价的言论在网上所引发的再次热点讨论贴数及出现的新观点。

3.3.4 隐退阶段分析指标相关主题末段贴数:跟踪舆情解决后一定时段内网络发帖数,统计其热度变化情况。三次舆论形成度:相关主题讨论逐渐消退后,最终处理是否彻底,事件是否出现反弹,从而引发原始话题舆情终结后的后续相关舆情出现。上述各阶段舆情要素所包含的分析内容主要有数量统计、程度分析、趋势比较、描述性判断4种类型,需要计算机和人工共同完成分析工作。计算机系统完成信息数量统计和趋势比较工作,人工完成描述性判断和评论及对程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的工作。最后,舆情规律演化框架的研究需要综合以上各阶段的舆情要素,可通过历史网络舆情为案例,进行各要素分析,从而整理出普适性的舆情演化规律,进而分类总结不同性质舆情演变的特殊规律。

3.4 舆情趋势指数发帖数量:相关主题发帖数量周期统计。利用监测系统以日为周期,自动对主题所涉及的相同关键词发帖进行当天发帖总数统计。互动量:统计各发帖的每日回复贴数,正反观点所占比例分布,隔日回帖数量变化趋势。影响扩散度:原帖被哪些主流网络媒体转载,主流网络媒体是否有此项主题的新闻评论贴出现,主题在网上出现的发帖地域是否扩大化,传统媒体是否报道相关主题。权威影响力:相同或相关主题的网络者及传统媒体的权威影响力如何,有否官方信息的权威。意见集中性:主题相关的网络言论中,意见是否集中,各种意见的重点及倾向是什么,之间有否关联,是否出现意见群体性趋势。热度变化度:每日发帖数、回复数、浏览数的变化比较分析。话题变化度:每天的新发帖中主题的变化情况分析,是否有新观点出现。舆情趋势指数通过舆情信息数量变化、话题集中性、影响扩散度以及观点变化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进行展现,同时对照网络舆情演化周期模型,估算当前趋势所处的舆情发展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政府应对措施并为将来舆情可能的发展状况拟定好应对预案,促进政府网络舆情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4 结 语本文提出了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了政府网络舆情动态调适的应对体系,基于网络舆情评估指标的建立,详尽分析了应对体系的舆情研判机理,为解决当前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案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梅松.基于电子政务的网络舆情危机治理[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4):41-46.

[2]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40.

[3]梅松.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电子政务,2011,(6):76-79.

[4]徐家良.政府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

[5]张玉亮.基于发生周期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情报科学,2012,(7):1034-1037,1043.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预警;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8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现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具有特定的传播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进行的,针对某些特定发生事件的意见表达。高校网络舆情由于涉及的常常是与高校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因此更容易产生群体效应。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结构

高校网络舆情分主体、客体和媒介三部分。

高校校园的舆情主体是指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主要指通过高校校园网络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建议的高校师生。虽然大部分师生只以看客身份出现,只有少部分才是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但热点新闻、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尤其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件,若得不到合理解决,便会很快在各类网络平台中发酵,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客体是指引发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信息和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热点新闻事件。如2016年3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报,2015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创下新纪录,共达21.8万件。美国仍是申请量最大的国家,而中国增长最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在企业界蝉联首位。高校大学生对这一事件十分关注,对知识产权这一热点词汇搜索排名一度上升,充分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上升。

二是校内外突发事件。主要指涉及高校师生的突发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如火灾、食物中毒或不健康饮食、学生受伤、重疾等。

三是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如师生的评定优秀、考试作弊、学术腐败等。这些事件一经网络传播,特别容易引起其他师生的转发和评论,形成网络舆情。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有着开放、迅速、多样、隐藏、不明确及难以控制等特点。

现今高校网络舆情成为全民都可参与的活动。只要有互联网,有移动通信设备,网民就可以自由地表达对高校事件的看法。网络有实时性,它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连接互联网就可提供实时动态信息。新媒体的迅速报道,可缩短信息传播的距离,加快舆情形成的进度。谁都可依托网络将实时关注的新闻焦点通过发帖、跟帖、分享朋友圈等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一起互动,这种互动如果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很快就会引发舆情。高校舆情的内容多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隐藏自己在现实中的身份,这种自由使个人的网络言论到处传播,若动机不纯,会造成消极影响。大家很难预料哪个事件将成为热点,也几乎无法预料事件的发展进程。高校网络舆情事先几乎无预兆,却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强大的网络舆论。

四、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预警

1.高校网络舆情预警现状

当前预警意识偏低。我国部分高校在面对网络危机时预警意识不够,认为不会出现太恶劣的结果。即使处理时也只是简单地敷衍一下,在爆发危机时也往往采用隐瞒等不恰当的方式应对公众,很容易使公众对高校失去信任,如果影响扩大,则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口碑及招生就业等。

学院网络舆情管理不到位。目前,高校舆情管理效率低下,源于高校对网络舆情预警不太重视,处理问题时没有完善的策略,导致高校舆情管理延迟甚至错误处理。高校管理舆情的过程中,预判不准确,决策时也会拖延,不能当机立断,没有解决措施。有些高校在处理这方面问题能力不足,出现问题时选择逃避和漠视,任由问题恶化。

学生道德意识较弱。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太明确,在获取信息时缺乏是非判断,加上从众心理,会导致道德意识薄弱。而大学生群体大,很多谣传的信息都会选择大学生作为受众,从而将信息扩大,引起不良后果。

沟通渠道不畅通。许多网络危机可以通过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化解,然而当大学生不能理解学校的管理工作,高校管理者又不能得知学生的心声时,双方会产生误解,导致矛盾升级。这时大学生就会利用网络的渠道将实情夸大,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

2.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

出于对网络舆情预警现状的考虑,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来建立预警机制。

一要强化危机意识。高校应意识到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而且当舆情爆发时高校应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或置之不管。危机意识的建立是重点,高校应充分重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做到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

二是完善高校舆情管理。高校应建立有效的舆情管理机构,要切实落实任务和工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对将要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敏感性,搜集信息后,要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假,及时把结果上报给上级; 在信息处理方面,应将问题进行整合,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当问题爆发时就能够及时拿出方案进行处理; 预警工作要做到严格无误,落实到人,对存在潜在危机的信息,高校舆情预警人员应及时向当事人提出警告。

三是强化学生预警意识。学生具有预警意识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保护学校的网络安全。大学生应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遇到虚假信息,应及时上报给高校的有关部门。高校应该时常开设相应讲座,引导大学生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且识别虚假信息。

四是拓展沟通渠道。学生跟高校之间应沟通想法和看法。学校要给提供大学生可沟通的渠道,可以通过校长信箱、班级座谈会、学生社团等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学生也应该不隐瞒、不夸张,将自己的意见告诉学校。以上方式既可以大大化解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也可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几率。

五、高校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方法

网络舆情的产生具有突发性,要求高校有迅速的反应速度和应急措施。针对事件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事情严重与否,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让事件的发展可以合理掌控。在处理网络舆情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处理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在处理信息过程中,要实时公布处理结果,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态度。同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与事件当事人的有效沟通交流。再者,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学校有专门的对外发言机构,应统一说法,避免信息传达混乱;应表明学校立场,要积极引导媒体进行正面和全面报道。同时,要把握好舆情处理的节奏。网络舆情的发展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学校要根据舆情发展的状况及时调整策略,对内形成统一意见,以维护学校的正面形象。积极应对社会质疑,及时阻断各种网络传言,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做好公关,要注意管控好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形成协同合作的应急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网络交易;事件类型;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314-02

On the Security of Electric Buisiness on the Internet

ZHAO Ming, SUN Rong-rong

(School of Softwa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2,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nnresponding analysis of security accidents on Internet,writer would give a list of factors which impose great influence on security of electric business development.What's more,writer puts forward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technologies,associted with law,pracitce of emergency reaction,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electric business; security on Internet; trade on internet; affair patterns; security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进行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而其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不断攀升,电子商务金融成了攻击目标,如网页篡改、网络蠕虫、拒绝服务攻击、特罗伊木马、计算机病毒、网络仿冒等网络安全事件正在大幅攀升,已经成为桎梏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对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已经成为影响到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1 电子商务及交易安全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就是对交易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保护。当许多传统的商务方式应用在 Internet上时,便会带来许多源于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传统的贷款和借款卡支付的保证方案及数据保护方法、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日常信息安全的管理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保密:防止非授权用户获得并使用该数据。

2)数据完整性:确保网络上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3)身份验证:对网络上的另一个用户进行验证,证实他就是他所声称的那个人。

4)授权:控制谁能够访问网络上的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何种操作。

5)不可抵赖和不可否认:用户不能抵赖自己曾做出的行为,也不能否认曾经接到对方的信息。

6)软件资源或网址免受病毒的侵害与黑客的攻击。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网络和管理技术人员研究和开发了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协议,这些技术和协议各自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可以提供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2 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网络安全事件类型

2.1 网络篡改

网络篡改是指将正常的网站主页更换为黑客所提供的网页。这是黑客攻击的典型形式。一般来说,主页的篡改对计算机系统本身不会产生直接的损失,但对电子商务等需要与用户通过网站进行沟通的应用来说,就意味着电子商务将被迫终止对外的服务。对 企业 网站而言,网页的篡改,尤其是含有攻击、丑化色彩的篡改,会对企业形象与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2.2 网络蠕虫

网络蠕虫是指一种可以不断复制自己并在网络中传播的程序。这种程序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入系统,自我复制,并继续向互联网上的其它系统进行传播。网络蠕虫的危害通常有两个方面:1)蠕虫在进入被攻击的系统后,一旦具有控制系统的能力,就可以使得该系统被他人远程操纵。其危害一方面是重要系统会出现失密现象,另一方面会被利用来对其他系统进行攻击。2)蠕虫的不断蜕变并在网络上的传播,可能导致网络被阻塞的现象发生,从而致使网络瘫痪,使得各种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等应用系统失效。

2.3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是指在互联网上控制多台或大量的计算机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访问,使得被访问的计算机穷于应付来势凶猛的访问而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使得电子商务这类应用无法正常工作。

一般来说,这是黑客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所调动的攻击计算机足够多,则更难进行处置。尤其是被蠕虫侵袭过的计算机,很容易被利用而成为攻击源,并且这类攻击通常是跨网进行的,加大了打击犯罪的难度。

2.4 特罗伊木马

特罗伊木马(简称木马)是一种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不为用户所知的恶意程序,通常用于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来与外界连接,并接受外界的指令。被植入木马的计算机系统内的所有文件都会被外界所获得,并且该系统也会被外界所控制,也可能会被利用作为攻击其它系统的攻击源。很多黑客在入侵系统时都会同时把木马植入到被侵入的系统中。

2.5 网络仿冒(Phishing)

Phishing又称网络仿冒、网络欺诈、仿冒邮件或者钓鱼攻击等,是黑客使用欺诈邮件和虚假网页设计来诱骗收件人提供信用卡帐号、用户名、密码、社会福利号码等,随后利用骗得的帐号和密码窃取受骗者金钱。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网上银行等业务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网络仿冒事件在我国层出不穷,诸如银行网站等多起金融网站被仿冒。网络仿冒已经成为影响互联网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威胁之一。

3 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具体应用

电子商务在功能上要求实现实时帐户信息查询。这就使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在物理上与生产系统要有连接,这对于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外部网络(Internet)用户不能对生产系统构成威胁。为此,需要全方位地制定系统的安全策略。

3.1 数据通讯的安全性

数据通讯的安全主要依靠对通信数据的加密来保证。在通讯链路上的数据安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加密的算法和加密的强度。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通信主要存在于:①客户浏览器与电子商务Web服务器端的通讯;②电子商务Web服务器与电子商务数据库服务器的通讯;③银行内部网与业务之间的数据通讯。

安全链路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子商务Web服务器之间采用SSL协议建立安全链接,所传递的重要信息都是经过加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目前采用的是浏览器缺省的40位加密强度,也可以考虑将加密强度增加到128位。为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机制,SSL首先要求服务器向浏览器出示它的证书,证书包括一个公钥,由一家可信证书授权机构(CA中心)签发。浏览器要验证服务器证书的正确性,必须事先安装签发机构提供的基础公共密钥(PKI)。建立SSL链接不需要一定有个人证书,实际上不验证客户的个人证书情况是很多的。验证个人证书是为了验证来访者的合法身份。而单纯的想建立SSL链接时客户只需用户下载该站点的服务器证书(下载可以在访问之前或访问时)。验证此证书是合法的服务顺证书通过后利用该证书对称加密算法(RSA)与服务器协商一个对称算法及密钥,然后用此对称算法加密传输的明文。此时浏览器也会出现进入安全状态的提示。

3.2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即使正确地配置了访问控制规则,要满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不充分的,因为编程错误也可能引致攻击。程序错误有以下几种形式:程序员忘记检查传送到程序的入口参数;程序员忘记检查边界条件,特别是处理字符串的内存缓冲时;程序员忘记最小特权的基本原则。整个程序都是在特权模式下运动,而不是只有有限的指令子集在特权模式下运动,其他的部分只有缩小的许可;程序员从这个特权程序使用范围内建立一个资源,如一个文件和目录。不是显式地设置访问控制(最少许可),程序员认为这个缺省的许可是正确的。

这些缺点都被使用到攻击系统的行为中。缓冲溢出攻击就是通过给特权程序输入一个过长的字符串来实现的。程序不检查输入字符串长度。假的输入字符串常常是可执行的命令,特权程序可以执行指令。程序碎块是特别用来增加黑客的特权的或是作为攻击的原因写的。例如,缓冲溢出攻击可以向系统中增加一个用户并赋予这个用户特权。访问控制系统中没有什么可以检测到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监视系统并寻找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才能发现象这些问题一样的错误。

3.3 用户的认证管理

电子商务中企业用户身份认证可以通过服务器CA证书与IC卡相结合实现的。CA证书用来认证服务器的身份,IC卡用来认证企业用户的身份。个人用户由于没有提供交易功能,所以只采用ID号和密码口令的身份确认机制。

要在网上确认交易各方的身份以及保证交易的不可否认性,需要一份数字证书进行验证,这份数字证书就是CA证书,它由认证授权中心(CA中心)发行。CA中心一般是社会公认的可靠组织,它对个人、组织进行审核后,为其发放数字证书,证书分为服务器证书和个人证书。建立SSL安全链接不需要一定有个人证书,实际上不验证客户的个人证书情况是很多的。验证个人证书是为了验证来访者的合法身份。

3.4 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除了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外,还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安全机制。对于所有接触系统的人员,按其职责设定其访问系统的最小权限。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严格管理内部用户帐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内部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确认,防止非法占用、冒用合法用户帐号和密码。建立网络安全维护日志,记录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及事件,有情况出现时便于跟踪查询。定期检查日志,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对于重要数据要及时进行备份,且对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数据库系统应视其重要性提供不同级别的数据加密。安全实际上就是一种风险管理。任何技术手段都不能保证100%安全。但是,安全技术可以降低系统遭到破坏、攻击的风险。决定采用什么安全策略取决于系统的风险要控制在什么程度范围内。

4 结论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问题,而电子商务作为全球商务发展的趋势,将给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法律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研究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为了国家的安全,电子商务系统所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只能靠自主开发,而不能盲目全盘引进。由此可见,如何构造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永远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CNCERT/CC.2005年上半年网络安全工作报告[R].2005.

[2] CNCERT/CC上海分中心.网络欺诈的分析和研究[R].2005.

第9篇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校内媒介接触行为特点校内舆论环境影响研究”(20082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明,男,江汉大学校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新闻出版与传播学研究。

摘 要:网络时代下,要充分认识校园网络媒体的特点和对校园舆论的影响,通过网络媒体开展对校园舆论的有效引导,牢牢地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构建起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舆论环境。

关键词:高校网络媒体;校园舆论;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56-03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以其传播快、信息量大、覆盖广、交互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外极为重要的第四媒体。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最经常接触的媒体就是网络,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重要媒介。高校网络媒体作为校园里的一个主要媒体和重要信息源,发挥着宣传、引导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要掌握高校校园舆论的主动权,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其对校园舆论的影响作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占据网上舆论的制高点,成为引导和影响校园舆论的重要力量,让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一、高校网络媒体特点概况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概念

高校网络媒体主要有新闻网站、各学院、部门网站、各专题网站,还有BBS论坛等。各网站信息的受高校宣传部门监管,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网站来看,校园网络媒体全面展示了学习、工作、文娱活动等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校园里涵盖范围最广、最受欢迎的主流媒体之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网络媒体的特点

校园网络媒体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有着较大的传播优势,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传播迅速。通过数字化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上网时用户就可同时使用。二是传播范围广。网络可以不分地域、疆界,互连互通世界各地。三是内容丰富。网络可以不限量随时贮存和传播信息。四是检索方便。用户可以需要随时随地查询,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五是多媒体传播方式。网络媒体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等组合方式,构建多媒体化传播平台。六是交互性。网络媒体的用户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受众,也可能是者,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三)高校网络媒体的功能

高校网络媒体贴近师生生活,成为校园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重要平台。如开设学科专业网站,可以对课本、课堂知识予以丰富和补充,以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业信息网站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BBS论坛以网络的虚拟性帮助大学生宣泄情感,有效地解除郁闷,扫除心理障碍。

作为校园内重要媒体,网络媒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的有效载体,担负着宣传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高校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影响

高校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校园生活、沟通信息的平台,成为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校园媒体,拓展了传统舆论空间,对整体校园舆论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利用其对校园舆论的积极影响,化解消极影响;如何加强建设,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积极影响

1.据调查显示,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通过校园网了解学校信息的占比76.84%,这些新闻信息往往主要被转载到校园BBS论坛进行讨论,47.25%的人经常在BBS论坛发言,对遇到的问题表达意见。校园BBS论坛为在校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也成为释放不良情绪的最佳途径,同时校园BBS等网络平台使大学生的意愿意见得到真实、充分的表达。

2.校园网络媒体成为学生自由表达意愿意见的平台,也使得高校管理者能及时对正确言论予以支持和肯定,对涉及影响社会与学校稳定的传闻、流言作出及时的回应和解释,对少数学生的模糊认识,进行引导,以增强校园舆论引导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感染性,从而促进校园和谐氛围建设。

3.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强的特点,把校内外各方面热门话题,以“议题设置”的方式放到BBS等网络媒体上,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使网络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校园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消极影响

1.校园网络媒体能够强化舆论影响,形成良性校园舆论环境,促进学校工作,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受社会思潮影响,使学生在校园BBS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发些宣泄型、非理性情绪的言论,扰乱校园视听,使网络媒体成为一把“双刃剑”,对高校校园舆论产生消极影响。

2.学生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谈论的主体泛化、观点分散,不利于校园舆论的控制和引导。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非实名注册登录,随时言论信息,成为舆论的制造者,社会及校内外热点问题所引发的各种各样的讨论观点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有所反映。加上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得类似传统媒体“把关人”的把关作用被大大削弱,这样也就增加了高校对校园舆论引导的难度。

3.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学生对学校工作中的不足发表意见与建议,但网络舆论容易被放大,学校的解释与回应往往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加上网络传播的迅捷与开放性,容易引发社会关注,造成学校工作的被动,甚至形象的受损。此外,网络媒体作为校园新兴媒体,受一定条件限制,使其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很难紧贴时代的发展,与大学生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得高校对校园舆论的导向能力产生不足。

三、高校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有效引导

(一)高校网络媒体引导校园舆论的原则

高校网络媒体在引导校园舆论时,应按照道德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有效引导。在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上,首先,要坚持理性的引导原则,将校园网络舆论带入到理性的道德层面;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大学生表达言论的权利和自由,并从学生校园学习、生活需求上出发,尽量满足其舆论诉求。在实际层面引导中,一是要以正面回应为原则,对具体问题主动分析和评价,而不要采取消极回避态度。并通过诱导,以恳切而恰当的语言将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二是要以针对性为原则,即对不同类的信息使用不同的引导策略。对于意见性的信息,要将两面道理都放在校园网络媒体上,采用“两面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甄别,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二)高校网络媒体有效引导校园舆论的方法

1.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党的十召开后,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好校园网络媒体引导校园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要建设好校园新闻网站、校园BBS论坛等主要媒体,开通学校官方微博,丰富各媒体资讯内容,以形成影响力,在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可建设专门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站,将思政教育内容放到网上。如江汉大学开通了“延安精神研究”网站,传播红色文化同时,起到了一定的育人作用。可以通过建构网上文化精品库,如诗词、摄影鉴赏、艺术作品展示等,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教育。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江汉大学通过校园网及BBS论坛开展活动标识设计征集、新生征文等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对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做好舆情分析,加强网评力度,以营造健康舆论氛围。要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掌握校园舆情信息,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队伍,以便舆情动态全面把握,在引导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广泛收集网络评论信息基础上,经整理成文,提供给学校管理者,为学校管理提供参考。另外,为增强网评力度,可组建评论员队伍,应由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及时对国内外社会重大时事及校内外事件进行评论。同时,针对重点、热点问题,组织采写一批说服力强、有深度的评论文章,放在网络上,引导评论导向,对校园舆论提供良好引导。

三是要发挥校报等传统媒体优势与网络媒体形成互补,辅助引导校园舆论。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与网络在传播规律上有所区别,可以采取各有侧重的宣传策略,在时间上、内容上互相配合、呼应。新闻网及时消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对于校内新闻事件,校园新闻网、BBS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体要把握话语主导权,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及时消除各种不实言辞的破坏性;校报可以跟进策划深度报道及专题报道,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正确的信息,对于校园网络上的正确舆论,逐步放大加强,加强正面宣传,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

2.管理好校园BBS论坛

校园BBS论坛是高校网络媒体中最开放、互动性最强的区域,也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来源,因而要做好校园BBS的管理工作是进行校园舆论有效引导的最重要途径。

首先,要制定一套校园BBS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规则和安全运行条款,并从具体操作层面制定相关的BBS论坛注册、信息规定及监察和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校园网络舆论的正常发展。同时,要配备BBS论坛的专职管理员,应由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职工担任,还可以从学生中选拔一些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担任兼职管理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BBS管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网络论坛热点话题的正确导向,引导舆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其次,论坛管理员可以在论坛上主动设置议题,围绕校园热点话题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挥好学生管理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以学生自身的认识角度积极与论坛成员就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给予适当引导。在这种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讲好“两面理”。即不回避一些有矛盾、争议的话题,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通过讲“两面理”,让有着较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观点。这样,也可以避免因光讲“一面理”的说教而产生的学生抵触情绪。管理员通过主动、积极的交流予以引导,确保了网络舆论的健康和积极向上。

最后,要从技术上做好校园BBS监控。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能控制网络信息的技术与软件,要防止类似“黑客”等非法用户利用BBS软件及网络漏洞,破坏网络BBS论坛安全,篡改或不良信息。要及时升级BBS软件,从源头上断绝网络安全漏洞。此外,对于信息的管理,要使用技术手段进行过滤。使含有不良信息及制造诽谤、谣言的帖子通过设定“关键词”的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过滤,使其无法上网。以完善的技术手段作保障,确保校园BBS论坛的健康与纯洁。

3.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存在着有害信息污染、侵犯知识产权、人际情感疏离以及道德认知偏差等方面问题,必须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让学生文明使用网络,从而实现高校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有效引导。

首先,要制定网络道德教育规划,通过在校开设网络文化与网络伦理方面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制定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校使用网络时,能够遵守规范,防止散布谣言、危害网络安全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既从教育与规范上对大学生予以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其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容易出现逃避现实、麻痹自己及诚实信用缺失等网络伦理问题,同时对于网络舆论,有一种盲从心理,必须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以避免因不健康的心理带来的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最后,要提高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就要教育大学生对待各种网络信息要认真鉴别,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要被各种信息所湮没,要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识别能力,抵制且不散布网络不良信息。同时,要通过教育宣传让大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自觉地遵守网络有关法律法规,做一名守纪守法的网络使用者。

四、结 语

目前,高校传统媒体对校园舆论的引导已显示出较大的局限性,网络使信息流通的开放性大为增强。如何发挥好校园网、校园BBS论坛、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校园舆论中的作用,对校园舆论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是网络时代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因而,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校园网络媒体的特点和对校园舆论的影响,创新宣传工作的模式与方法,利用好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好校园论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工作,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舆论环境,增强校园凝聚力,牢牢把握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6(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