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弱电设计要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8 09:16: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弱电设计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弱电设计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弱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23-01

1 弱电机房的定义与标准

弱电的主要用途是传播信号与信息交换,它具有低电压、小电流、小功率以及高频率的特点,在信息传送的过程中不仅速度快同时还能确保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弱电的特点来看,在智能建筑中设立弱电机房,作为弱电系统心脏的机房不仅能够为建筑提供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且还能作为信息控制中心对系统进行监控。大部分弱电系统都具有自己独有的控制中心。弱电机房在通常情况下主要用于保安监控中心、公共广播机房、消防监控中心、网络管理机房、不间断电源机房、楼宇自控机房、配线机房、计算机中心以及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等。另外,一般工程都具有两个弱电机房,一个用于机电设备控制,另一个则用于信息控制。在进行弱电机房的布置过程当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为系统集成提供便利;弱电机房的布置地点选取要使其与建筑管道接近、高于或等于建筑最高基准面、保障用电且要利于控制机房温度;机房的建筑面积必须达标以确保网络设备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合理性原则,促使机房建筑面积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将管理人员的投入因素以及客户对系统的管理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在分隔机房功能区域的时候切忌混乱,应该清晰明了从而方便识别与维护。

总之,在对弱电机房进行施工与设计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再结合自身技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房要结合机房需求和国家标准进行综合的考虑。弱电机房作为弱电系统的中心,只有其位置得以确定才能促使系统设计和综合管理设计的顺利展开。

2 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设计

为了保证弱电连接线路的连通与要求相符合,因此弱电系统有必要在工程建筑中置放许多的保护管以及桥架。再加上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弱电桥架、墙体预留空洞等,所以施工图的设计要与系统要求相配合来进行综合的设计。

智能建筑中的规模、线路庞大且管路复杂从而促使了弱电桥架的安装及设计被广泛运用。弱电桥架能够将预埋线路大量减少,从而使在施工过程中预埋的盲目性所造成的损失得到有效减少。这样一来便为线路修改与维修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对桥架规模设计进行确定的时候要依据弱电系统的走线容量,而桥架的走线也要结合机房、弱电井、公共走廊的具置及走向,从而确保桥架连通的合理性。另外,桥架的设计与剪力墙的后期护理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桥架的走向要尽力与剪力墙、沉降缝相避免,若遇到有的地方无法走桥架则务必在此处预留空洞并给予适当处理。

在弱电功能已基本确立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管路设计应该尽量使用预埋管,用于弱电系统的最好选择G25,从而使空间余量较多。预埋管在在长度方面要尽量选择较短且平直的,最多不超过需两个直角弯。以上是关于预埋管的选取,在其安装方面要注意防止穿越建筑的伸缩缝与沉降缝,当必须穿越的时候则需要对所穿越的线管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另外,弱电管线同弱电桥架的接地要充分确保其安全性,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或铜线交接来确保接地的牢固性。

3 弱电系统的供电

弱电系统的供电在电气设计过程中通常容易被忽略。根据电气工程规范要求来看,将弱电系统供电的设计以及施工交予弱电工程商是不符合规定的。弱电系统的供电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子系统进行单独供电,因此为了满足弱电系统的供电要求,就必须要加强电气设计与施工。

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弱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与动力、照明等强电系统是不可以通用的。大多数弱电系统之所以都具备单独的供电要求正是为了确保对设备进行供电的安全性。另外,一般情况下计算网络都会选择使用USP来进行集中供电。因此在进行强电设计的时候要给予适当考虑。USP机房供电的进线在容量方面有要求,出现在集中供电方面有要求。就算选择不间断电源供电的工作站也会在单独回路供电方面提出要求,从而有效防止电路混用对系统带来的危害。

从当前的弱电系统发展形势来看,其正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完善,它在内容上也不再是简单的弱电系统累加。弱电系统已经成为了既具有集成要求又具有关联性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就当前的流行趋势来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项目通常采用总承包式。同时也要求承包商具有以下条件:具备建筑智能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实力;具备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策划以及实施能力;具备承接建筑智能项目的相关资格证书。

4 弱电系统的接地系统设计

接地系统不仅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其科学性还为施工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且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在接地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接地体通过所在建筑的基础地梁内主筋、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类弱电设备来进行接地。接地的电阻应该控制在1欧姆以内。建筑工程的接地系统设计应该由建筑设计单位承担,然后依据弱电系统的要求对接地系统展开设计,同时还要提供给弱电系统的应用部位相应的对接端口。另外,弱电系统的接地还要以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为基础。

5 弱电的竖井和弱电管理间的设计

弱电的竖井安排对于弱电应用环境系统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传统的弱电井只是单纯的弱电系统过线通道,就算是对之进行设备安装也仅仅停留在少量的墙装设备。当今正处于信息科技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于是就决定了其对各种数据的通信线路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就包括长度的限制。在智能建筑当中,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通常会选择使用铜质双绞线,即UTP,它同网络传输的带宽有着重要联系。我们结合综合布线的规范与标准看来,网络交换机的UTP线路到PC工作站的长度不可大于100米。同时还应该考虑管路的弯度、竖直以及建筑边缘至弱电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60米等一系列因素。所以,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间作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位置。

尽管弱电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十分重要,但是各种建筑项目当中在进行弱电系统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换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充分引起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与规划的重视,进而促进工程界面的协调。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设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多样化和自动化建设,其中,弱电系统是保证所有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它通过与其他功能系统的相互联系,满足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管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建设的特征,确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不断提高弱电系统建设的可靠性。

一、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计要点

(一)综合管路

为了符合弱电线路的连接要求,弱电系统中必须放置很多桥架和保护管;另外,弱电桥架和墙体的预留空洞较多,所以在管路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系统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

智能建筑中线路比较复杂、规模也较大,因而促进了弱电桥架设计和安装的运用。弱电桥架可以有效减少预埋的线路,降低了施工过程中预埋盲目性造成的损失,因此方便了线路的维修和修改。在设计过程中,桥架规模要根据弱电系统走线的容量进行设计,并结合走廊、弱电井和机房的位置和走向,以保证桥架的连通合理性。

在基本确立弱电的功能以后,管路设计要尽可能的应用预埋管,这能够得到更多的空间余量。预埋管要选择短且直的,并在安装过程中避免经过建筑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如果无法避免时,则需要对线管进行必要的处理。

(二)供电

供电是弱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根据电气工程的要求,弱电系统一般由子系统单独供电;虽然强电系统能够保证弱电系统的运转,但是这两个系统不可以通用,这就更需要加强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大部分弱电系统的单独供电要求是为了保证设备的供电安全性。除此之外,进行强电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供电进线的容量要求。即使使用不间断的电源供电,也需要对单独回路的供电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避免系统由于电路混用造成的损害。

根据目前的弱电技术发展形式,弱电系统也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现在的弱电系统已经不是单纯的弱电设备的累加。弱电系统要求智能化系统具有集成性和关联性的特点,要求弱电系统的施工承包商必须具备智能建筑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实际建筑的设计和策划能力,并具备承接智能建筑项目的资格证书。

(三)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物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接地方法中通常包括建筑基础地梁、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各类设备接地,弱电系统要以建筑的接地系统为基础进行设计,接地电阻需要小于1欧姆,接地系统的设计也需要选择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设计,然后根据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接地设施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要为弱电系统各个部位提供对接端口。

(四)竖井及弱电管理间

弱电系统中竖井的安排对弱电的应用环境来说十分重要。传统弱电井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线通道,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通信线路不断增加,这对弱电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系线路通常使用铜质双绞线,它对网络带宽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布线规范和标准进行分析,交换机的双绞线到计算机工作的距离不能多余100米,另外,还要考虑管路弯度、建筑边缘到弱电设备间的距离等因素。因此,建筑物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对网络管理中的弱电竖井进行考虑。

另外,除了对弱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外,还要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整体规划,即协调处理建筑设计和弱电系统设计的关系,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建筑工程弱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目前对于一个集成性较高的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对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实施相对的维护与管理是在传统的弱电系统设备维护基础上进行的,将电气工程弱电系统中各个不同的系统进行分割,单独的对电气工程弱电系统某个部分进行管理和维护,在我国现阶段的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基本上遵照的原则而是: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存在问题才去进行维护,没有问题的电气工程弱电系统不维护的原则。使得当前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维护与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

在我国现阶段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大多是依靠手工,还是采用发现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存在问题、分析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存在问题的方法、达到管理与维护的目的,这种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管理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没有一个完善高效的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管理方案。并且在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维护与监测的设备上得到具体的体现,还是采用传统的万用表对电气工程弱电系统进行检测,这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与弱电系统维护需求。

(三)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作为后盾

我国软件工程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气工程弱电系统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因而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专业化管理与维护人员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的雪球;而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维护与管理需要综合能力较强、业务能力高的施工来作为后盾。

三、加强建筑工程弱电系统施工技术的措施

(一)加强施工人员素质

不管是项目指导人员还是工程施工人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素质。对于指导人员,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对于某些情况能够正确的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保证项目的实施。对于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是不能上岗工作的。而且还要提高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每个人都应该对这项工作的实施负有责任,这样在工作时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雷电对安防监控系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需要在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使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保护建筑物本体免受雷击引起的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首先是直击雷的外部防护,为了降低建筑被雷击的概率,宜优先采用避雷网、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其次是引下线,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很多建筑物利用体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感应雷的防护:对建筑物内的系统设备进行感应雷防护时,通过空间感应侵入通信站的内部线路,实现单点接地方式,坚持每一级的交流电源之间连接导线超过25m以上的原则。

(三)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控制

1.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维护控制。每一个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必须组建一个管理机构,根据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软垫系统中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整个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对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安装、接线等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

2.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的有效控制。电气工程中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无干扰和可靠稳定的。利用计算机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控制策略。对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均有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接地是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减少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干扰和保护设备,电气工程弱电系统接地必须单独接地,确保整个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是一项难度和强度都极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与积累,加强建筑弱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同其他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提高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工作和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6:55.

[2]王富林.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防雷接地探讨[J].电子测试,2013,24:223-224.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化弱电;项目管理;发展前景

0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智能化技术在弱电系统应用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弱电系统不仅智能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又高效节能环保,在工业商业民用建筑领域中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智能化弱电项目正确、合理、有效的管理十分重要。

1智能化弱电项目管理的概况

智能化弱电项目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目前,国内智能化弱电系统方面的项目管理一般沿用由项目业主自主管理的模式[1]。这种模式下,提供商需要更多地从业主需求出发,一方面寻求更高水平的专业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工程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这使不同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促进了其高质量与多样性的发展。但同时,提供商为推销其智能化弱电系统产品,往往夸大产品功能及操作管理的简便性,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此外,国内市场上智能化弱电系统专业人才的缺乏,技术设备的落后,设计院所设计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图纸,还存在与土建、机电设计图纸匹配度不高的问题,这些均导致智能化弱电系统达不到业主所需要的功能标准水平。除了设计,在施工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最常见的情况是施工团队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了解不深入,做不到统筹安排协调施工,导致施工结束后才发现智能化弱电系统安装不完全,需要延长工期,增加成本。这些都阻碍了智能化弱电系统在我国市场上的普及和发展。因此,管理好一个智能化弱电项目,不但要及时进行市场招标,选定服务优质并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的项目承包商及系统设备供应商,更要定位正确的工程设计标准和系统功能,制定合理的工程文件和图纸,要充分结合业主的具体要求制定方案,让业主能够针对系统及设备效果实施评价反馈。

2智能化弱电项目的管理措施

2.1智能化弱电系统的预统筹规划

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作为一个项目,必须能够预先拿出完善的统筹规划方案。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要求智能化弱电系统能与建筑设施良好匹配,并在使用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需求方面满足用户需求,这就需要技术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发包商以及智能化弱电设备提供商施工前的多维讨论,提出相应意见,并由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且设计经验的技术设计人员根据意见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多个质量有保证的初步设计方案供业主选择。值得指出的是,不同的建筑区域内,不同的楼层会归属于不同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分区,所以其系统和设备的信息总线传输距离存在差别,而这种差别会造成智能化弱电工程服务范围受限。因此,应该特别注意弱电设备的网络架构,位置和数量,对其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避免施工和管理上的不协调。另外,为避免不必要的混乱,还应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管理模式向业主进行充分说明。

2.2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技术管理

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因此要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首先是对施工图的深化管理,对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有序地编制,保证能被及时准确地查阅;其次是对系统技术文件的科学管理,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所规定的设计说明,要及时将最完整、正确、科学的施工图纸、技术标准、调试大纲、功能要求、验收标准提供给工程管理人员,以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要求;最后是对安装工艺的科学管理,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各个设备及相关件的安装技术要求和步骤,对现场有需更合理改设计内容的地方做到详细记录,在后续系统整体调试中有据可查。

2.3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工程管理

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工程管理综合性很强,管理的关键在于其协调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必须随时与其他工种和专业的协调配合。施工过程中,智能化弱电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电气系统,更包涵了通信,土建,电网,给排水,冷暖,装饰及消防等相关专业。其安装与调试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范围和内容,保障各个系统的稳定、安全、有序运行。

(2)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过程中对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管理人员应对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合理分配任务,使其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程,并能减少物耗能耗,减少返工,缩短工期。

(3)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有效监督。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是一个庞大繁复而又完整统一的工程,技术含量较高,整个工程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因此,每个工序或工种完成施工后,都要进行相应的记录、检验和监督,最终形成完整的项目管理档案资料,方面后续查阅和审核,以确保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质量合格。2.4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的验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智能化弱电系统验收标准,但是,对于智能化建筑电气线敷设、接地系统、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化建筑通讯自动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和智能化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些子系统,都制定了设备、系统调试和验收的基本要求、顺序、技术验收及系统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验收标准[2]。施工完成后,即按照这些标准对系统进行调试验收。系统的调试验收要依据系统设计、执行规范与合同资料,由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系统调试大纲并进行调试,在调试合格后即可投入实用。需要指出的是,在调试验收过程中,验收标准要高于业主一般使用标准,每项调试数据都要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确认,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至系统正常运行验收合格。

3智能化弱电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

我国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管理上,仍存在技术和施工方面的多种问题,且智能化弱电系统市场局面混乱。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项目各方业务水平门槛,政府介入完善立法,制定更完善的行业标准并强制实施等手段来解决[3]。因此,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的管理会日趋完善和成熟,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双平.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0(05):37.

[2]曹旭.浅析建筑工程的弱电系统管理[J].管理科学,2016(34):274.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具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建筑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全新的发展思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建筑物“弱电”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在智能建筑日益受到追捧的今天,很多智能建筑的功能和建设规模已经超出了现实需要,这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弱电系统施工等环节的施工成本,有时还会引起智能建筑各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智能建筑的建设以及弱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一定要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加强对高智能建设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控制智能建设的智能化程度,并保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基本思路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关键是系统集成,这种集成不仅反映在整幢楼或整个小区,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每一住户单元。任何一种集成都要求各系统、各设备有开放的通信协议,在大家认同的标准下进行通讯及控制,系统集成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用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优方案,将原来相对独立的资源、功能等有机的集合到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中。作为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人员,我们所必需解决的问题是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以及广泛适应的走线条件。在此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首先,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哪怕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也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传统布线,没有统一的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且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其次,结构化综合布线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同时结构化综合布线线缆还可以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所具备的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涉及到的各个弱电系统,可以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平台。而对于其他弱电系统,如建筑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的设备,固定性高,位置一般不会移动,尤其对于固定建筑物而言,这些系统的设备一旦选定,频繁更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大,所以这些弱电系统还是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甚至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亦无不可。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达到的是弱电控制系统的信息数据集成,因为这在智能建筑信息化系统中有着很不一般的意义。与此同时,智能化物业管理及信息管理服务都需要弱电控制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所以弱电控制系统集成应以信息数据集成为主要的方向。

三、弱电系统的具体设计分析

1.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设计

为了保证弱电连接线路的连通与要求相符合,因此弱电系统有必要在工程建筑中置放许多的保护管以及桥架。再加上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弱电桥架、墙体预留空洞等,所以施工图的设计要与系统要求相配合来进行综合的设计。

智能建筑中的规模、线路庞大且管路复杂从而促使了弱电桥架的安装及设计被广泛运用。弱电桥架能够将预埋线路大量减少,从而使在施工过程中预埋的盲目性所造成的损失得到有效减少。这样一来便为线路修改与维修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对桥架规模设计进行确定的时候要依据弱电系统的走线容量,而桥架的走线也要结合机房、弱电井、公共走廊的具置及走向,从而确保桥架连通的合理性。另外,桥架的设计与剪力墙的后期护理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桥架的走向要尽力与剪力墙、沉降缝相避免,若遇到有的地方无法走桥架则务必在此处预留空洞并给予适当处理。在弱电功能已基本确立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管路设计应该尽量使用预埋管,用于弱电系统的最好选择G25,从而使空间余量较多。预埋管在在长度方面要尽量选择较短且平直的,最多不超过需两个直角弯。以上是关于预埋管的选取,在其安装方面要注意防止穿越建筑的伸缩缝与沉降缝,当必须穿越的时候则需要对所穿越的线管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另外,弱电管线同弱电桥架的接地要充分确保其安全性,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或铜线交接来确保接地的牢固性。

2.弱电系统的供电

弱电系统的供电在电气设计过程中通常容易被忽略。根据电气工程规范要求来看,将弱电系统供电的设计以及施工交予弱电工程商是不符合规定的。弱电系统的供电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子系统进行单独供电,因此为了满足弱电系统的供电要求,就必须要加强电气设计与施工。

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弱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与动力、照明等强电系统是不可以通用的。大多数弱电系统之所以都具备单独的供电要求正是为了确保对设备进行供电的安全性。另外,一般情况下计算网络都会选择使用USP来进行集中供电。因此在进行强电设计的时候要给予适当考虑。USP机房供电的进线在容量方面有要求,出现在集中供电方面有要求。就算选择不间断电源供电的工作站也会在单独回路供电方面提出要求,从而有效防止电路混用对系统带来的危害。

从当前的弱电系统发展形势来看,其正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完善,它在内容上也不再是简单的弱电系统累加。弱电系统已经成为了既具有集成要求又具有关联性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就当前的流行趋势来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项目通常采用总承包式。同时也要求承包商具有以下条件:具备建筑智能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实力;具备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策划以及实施能力;具备承接建筑智能项目的相关资格证书。

3.弱电系统的接地系统设计

接地系统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物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接地系统不仅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其科学性还为施工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且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在接地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接地体通过所在建筑的基础地梁内主筋、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类弱电设备来进行接地。接地的电阻应该控制在1欧姆以内。建筑工程的接地系统设计应该由建筑设计单位承担,然后依据弱电系统的要求对接地系统展开设计,同时还要提供给弱电系统的应用部位相应的对接端口。另外,弱电系统的接地还要以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为基础。

4.弱电的竖井和弱电管理间的设计

弱电的竖井安排对于弱电应用环境系统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传统的弱电井只是单纯的弱电系统过线通道,就算是对之进行设备安装也仅仅停留在少量的墙装设备。当今正处于信息科技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于是就决定了其对各种数据的通信线路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就包括长度的限制。在智能建筑当中,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通常会选择使用铜质双绞线,即UTP,它同网络传输的带宽有着重要联系。我们结合综合布线的规范与标准看来,网络交换机的UTP线路到PC工作站的长度不可大于100米。同时还应该考虑管路的弯度、竖直以及建筑边缘至弱电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60米等一系列因素。所以,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间作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位置。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 智能化弱电系统 设计

一、公共广播传呼系统

智能建筑广播系统分2类,一是面向公共区(如展厅,中厅服务区域等)的公共系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广播,火灾或紧急情况时立即切换为紧急广播。二是面向办公区域及车库区域的广播系统在一些特殊区域等则要单独设置专业广播设备)。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具有2个主要功能,即平时的背景音乐或普通广播以及紧急广播。紧急广播总控制器有最高逻辑优先权。紧急广播总控制器当有消防控制触发信号抵达时.通过启动各分区的逻辑控制模块将相应的负载回路切换成对应的紧急广播回路。

二、 共用无线电视系统CATV和卫星接收系统

智能建筑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是适应人们使用功能要求的一部分,系统不仅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还能传送自行播送的节目及调频广播。卫星接收系统的选址地安装及调试是一个重要部分,经接收、解调、调制后的卫星信号混合人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前端部分,经传输分配系统送至各用户终端。智能建筑采用了套板状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分别用于接收不同电视卫星的电视信号共8套。

三、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设计

1)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

由于机房电力供给是由大楼的建筑物变配电室引入的,电源高压端的防雷保护已由电力供电部门实施。按照国标GB50057--1994,为了将低压配电系统线路上的电压限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在供电线路上需安装SPD。弱电机房的电源浪涌保护通常作三级保护:电源引入的总配电柜处安装浪涌保护器,作为一级保护;通常弱电机房均由总配电柜单独配出一个回路为机房供电,因此需要在机房配电箱处安装浪涌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相对地加装浪涌保护器,作为三级保护。有了这三级的保护,就.口T将雷电过电压(脉冲)钳制在lkV以下,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当然,浪涌保护的级数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以求经济合理的方案,达到抑制浪涌的目的,保护弱电设备。

2)等电位联结

通过设置等电位联结,可有效消除不同接地点可能存在的电位差,发生雷击时可有效避免因感应产生的不同接地点电压不同而导致的放电现象。在建筑物实际设计与施工中,通常按照设备、机房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由共用接地系统引来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和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引入建筑物的给排水管、电缆金属护套、金属保护导管、煤气管道、金属构件等与等电位联结端子可靠连接。设备安装时将各设备间和管道间的各种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电源PE线等与各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可靠连接,构成等电位联结。

高层建筑物内各种金属导体和管道(如金属门窗、设备的金属外壳等)作等电位联结;电源线、信号线通过电涌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联结;建筑物各处的均压环、起到一定电磁屏蔽作用的钢筋网、各处的电气装置以及防雷等电位联结导体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最后与联合接地系统相连,形成一个理想的“法拉第笼”。

四、结构化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

结构化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设计未将电话通讯归人结构化布线,这是因为作为智能建筑,语音与数据两种终端的分界很明显,且位置不易变更。另外,从技术经济上考虑,3类线带宽16MHZ,可传输10MBPS及其以下低速数据,作为语言传输是廉价而效果很好的媒介。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布线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布线,智能建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分为办公系统和收银系统(POS)。智能建筑展厅与办公室共有终端信息点865多个,行政局域网的信息终端分布在地下层和行政办公管理区域,收银系统的信息终端分布在展厅一层的前台服务区域。

五、弱电竖井和弱电管理间

弱电竖井的安排是弱电应用环境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弱电井仅仅是弱电系统的过线通道,即使安装设备,也是少量的墙装设备。由于计算机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弱电井道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路过道。更重要的是,

为高效利用建筑平面及弱电系统安装考虑,弱电井往往用作计算机的二级网络管理机房。因此,间作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其在建筑体内的合适位置、面积及内部应用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对各种数据通信线路都有一定的要求,包括长度限制。在智能建筑中,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往往采用铜质双绞线(u1P)。UIP和网络传输的带宽有密切关系。综合布线的标准和规范,要求PC工作站到网络交换机的U耶线路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布线设计时应考虑在90米以内,其余为网络跳线长度)。考虑到管路的竖直、弯度因素,建筑物的最边缘至弱电间的距离不应超过60米,因此,间作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位置在建筑平面设计时的位置相当重要。占地面积很大的建筑物,弱电井的数量就不应只有一个。网络管理间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应在建筑平面规划时给以考虑。网络管理间内将安装网络机柜,周围需有安装和维护空间,再加上墙装的弱电设备等,网络管理间的面积一般在6~10平方米之间,最少不应小于4平方米。

六、弱电系统的供电

弱电系统的供电往往在电气设计时被忽略,把此部分供电设计和施工交给弱电工程商,这不符合电气工程规范要求。弱电系统供电往往采用子系统单独供电,了解整个弱电系统的供电要求在电气设计和施工上很有必要。

弱电系统的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强电系统的支持,弱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不能和照明、动力等线路共用,且多数弱电系统有单独供电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设备供电的安全性。如安全防范系统采用单独回路集中供电,尤其是与消防联动的系统应保证紧急情况下能正常供电。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系统会采用不问断电源(UPS)集中供电,在强电设计时应给以考虑。不间断电源机房的供电进线有容量的要求,出线有集中供电的要求。即使不采用UPS供电的工作站,也要求有单独回路供电,以防止和其他电路混用对系统带来的危害。对建筑项目而言,各弱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固然重要,但必须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弱电系统工程问题并不是系统建设本身,而往往出在工程的界面协调上,而这些矛盾都是因为没有重视弱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引起的。

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若设计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从系统性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虑,才能搞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57一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第6篇

关键词 结构化综合布线;弱电设计;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TM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88-01

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已经必不可少,但是,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所谓国际最高智能住宅布线标准建造住宅,但却完全有必要使住宅建设适应智能住宅所要求的布线条件,尽可能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使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能适应今后的智能化发展,满足人们对智能化住宅的需求。

1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基本思路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关键是系统集成,这种集成不仅反映在整幢楼或整个小区,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每一住户单元。任何一种集成都要求各系统、各设备有开放的通信协议,在大家认同的标准下进行通讯及控制,系统集成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用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优方案,将原来相对独立的资源、功能等有机的集合到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中。作为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人员,我们所必需解决的问题是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以及广泛适应的走线条件。在此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首先,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哪怕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也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传统布线,没有统一的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且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其次,结构化综合布线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同时结构化综合布线线缆还可以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所具备的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涉及到的各个弱电系统,可以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平台。而对于其他弱电系统,如建筑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的设备,固定性高,位置一般不会移动,尤其对于固定建筑物而言,这些系统的设备一旦选定,频繁更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大,所以这些弱电系统还是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甚至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亦无不可。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达到的是弱电控制系统的信息数据集成,因为这在智能建筑信息化系统中有着很不一般的意义,智能建筑弱电控制系统对整幢建筑的机电设备始终进行着监控,与此同时,智能化物业管理及信息管理服务都需要弱电控制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所以弱电控制系统集成应以信息数据集成为主要的方向。

2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电子设备存在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要使这些电子设备和系统能互不干扰的正常工作,达到彼此兼容的状态,就要在设计阶段处理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分析。

1)对于弱电系统设备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设备的抗干扰措施。①要求弱电设备的外壳、机柜等采用金属材料,如为塑料外壳应在其内喷涂一层金属膜作为屏蔽层,以达到设备内部结构的抗干扰要求。②可多采用多层电路板,以减少引线,布线时尽量短且粗,以减小环路电阻,从而减小电路板中的相互电磁干扰,这样就在设备的电路设计上实现了抗干扰。③在弱电信号回路尽量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线路中尽可能避免使用插接件,多采用数字信号,少用模拟信号,线路在敷设时用单独弱电井以便与电力线路隔离开,这样就达到了设备信号回路设计的抗

干扰。

2)在弱电设计中应注意考虑系统接地问题。接地对高频设备和系统来说是为电流流回源提供低阻抗路径,在满足电磁兼容性上可划分为雷电接地、安全接地和EMC接地,且共用同一系统,整个系统接地电阻应达到1欧以下。安全接地与雷电接地按规定进行,EMC接地则包括系统接地、设备接地和屏蔽接地等,同时要组成等电位接地网络。

3)传导干扰的控制问题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手段是采用电磁干扰滤波器,包括电源线滤波器和信号线滤波器。电源线滤波器以较小衰减把50 Hz、400 Hz和直流等电源功率传输到设备上,同时能大大衰减经电源传入的电磁干扰信号,保护设备免受损害。信号线滤波器则允许有用信号以较小的衰减通过,同时能大大衰减杂波干扰信号。从而达到了控制传导干扰的目的。

3 基于智能建筑对布线的要求,在面对已有传统住宅进行弱电布线设计改造时可进行如下调整

1)将小区或大楼内的全部传统弱电系统,主要如电视、电话、供配电监控、安保、计算机网络等的进线机房或中心机房集中布置于同一区域中,将来可升级改造成系统集成中央控制室。

2)将大楼内同级系统的管线、竖向线槽、层间接线箱等集中布置于同一电气竖井或同一区域中,将来可改造成系统集成干线子系统及管理或设备间子系统。

3)可在每一居住单元户外顶板下挂墙明装一个综合接线箱,注意留出一定的扩展空间。如此既可满足传统弱电设计要求,使其能够完成电话、安保、三表远传、电视分支器布置、计算机网络等系统户内外线路转接,同时又可在今后有需要时改造成单元系统集成的控制配线设施。

4)综合接线箱和户配电箱之间应加布电源预留管及设备总线监控线路预留管,同时户配电箱箱体应适当加大。

5)为保证将来改造走线的需要,综合接线箱至各单元户内电话、计算机网络的管线可在满足传统设计管线基础上再进行更高一级的较为宽裕的管线预留。而至各单元户内电视、安保、三表远传等管线则仍按照传统设计进行管线预留就可以满足将来线路

需要。

6)可按照传统管线设计要求对综合接线箱与层间各系统接线箱的管线进行预留,并以线槽走线方式为佳。

7)消防监控报警系统按国家行业管理规定要求独立设置,向系统集成传递信息可经由其主机接口完成。

与智能住宅弱电布线设计综合对比,调整后的传统设计还是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系统集成商所要求的智能建筑的走线条件的。

4 结束语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设计是龙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为了满足人们对智能化住宅的需求,智能建筑功能就要逐步增加,这就要求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能适应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所以,在进行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时就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在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到一个优化的方案,为下一步的工程组织和实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小明 主编.综合布线应用技术 弱电工程技术(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朱立彤 等编,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系列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EMC设计[J].城市建设,2009,33.

作者简介

第7篇

针对当前形势下弱电系统工程存在上述问题,不能让弱电系统智能化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优化弱电系统工程实施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弱电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充分发挥其市场主导地位的优势,强化对弱电工程的优化管理。建立一套自我完善的企业工程管理规程,制定一套约束相关各方的管理程序,一套让参与各方都预先承认的规则。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果、减少施工过程的困难,保障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最终品质。为了加强优化对弱电系统工程的实施管理,必须对弱电工程的各实施过程(步骤)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应对整个建设项目弱电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1)在弱电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工程项目规划及相关功能的需求,编制工程项目的《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然后,选择优秀的专业设计院,根据《弱电系统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弱电系统。建设单位工程部门应负责组织对弱电工程设计的评审工作,并对设计进程及具体的设计事项进行监控,定期、及时与设计公司沟通,并及时整理形成纪要,为下一步优化设计调整提供依据。

(2)规划、设计阶段,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①可靠性原则,将安全防范系统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选用质量可靠耐用的设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长期有效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方便用户使用,保障小区内住户的安全。②安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住户人身及财产的安全。③实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及使用的方便性。④合理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设备;系统便于施工,尽量减少对建筑、装饰等的损害。⑤适用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度的适用性,不会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干扰影响。⑥先进性原则,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较先进技术,保证小区建成具有先进性的智能小区。⑦经济性原则,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在实现建设单位对系统的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系统的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让建设单位投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体系。⑧科学性原则,系统的设计、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⑨兼容扩展性原则,保证智能化小区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兼容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完成后,应重点审查确认弱电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是否与《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相一致,相关功能性要求是否设计到位。特别地,对于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架构,对各建筑单体内的路由、桥架、管道、设备间(箱)及户内弱电箱进行配置,便于今后住户所选的运营商能予以接入;根据各地实施数字电视的具体情况,须考虑有线电视各段路由的扩充空间;无线移动通讯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如地下车库、电梯轿厢等),还须设计无线通讯信号增益系统。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为下一步施工过程,做好实用性的优质工程打下牢靠的基础。真正做到为实用而设计,避免出现“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的后果。因此,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在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管理。建设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和招标文件进行招标,对初选的弱电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编写考察报告,且确定入围名单。从中选择有最佳实力的、优秀的施工单位,签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合同》及《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利。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深化设计,其内容及图纸须经原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员进行优化评审。建设单位项目工程部弱电管理人员须协助、督促各相关施工单位,根据深化后的图纸,限期对弱电及相关系统的预埋预设进行检查确认,由检查单位提交检查报告,对其不符合或不合格处须进行及时调整;须根据整体计划和合同要求,全面把握控制工程的品质和进度,其间出现品质问题,经项目工程部协调仍不能解决,须立即将情况汇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由其协助予以解决。

(4)在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及交接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国家、地方关于智能建筑及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再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弱电系统验收标准。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为提高工作效率,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弱电系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五方共同参加验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现场验收前7个工作日,分别把所需验收的设备设施系统技术资料移交物业管理单位,并列出所有移交资料的清单,由三方签字认可各持一份;建设单位应根据设备安装调试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验收计划,做好相关的验收准备,并通知物业管理单位做好相应的接管验收准备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技术问题和需要整改的项目,须做好统计工作并写入验收会议纪要,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复验,直至验收通过。

(5)建筑弱电工程的检验与移交使用。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完成,建设单位须将本项目《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及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等事宜移交该项目物业管理公司,由该公司监督执行。移交资料应包括:①产品资料:各系统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产品检测证书、检验报告、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等。进口产品还须提供原产地、报关单及商检证明。②技术资料: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工程原理图、施工平面图、弱电机房设备布置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等;各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及维护手册等。③工程资料:招标文件、阶段验收资料、材料保证书、材质验收报告、工程监测数据、设备及系统自检检测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第三方测试记录、培训资料及考核记录、其它按规定应提交的资料等。只有充分作好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接工作,才能较好地保证各相关弱电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今后的日常维护工作,提供有理有据的保障。

2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简介

建筑中的电气工程通常分为弱电和强电工程两种,其中,弱电主要指信息传输中使用的电信号,而强电主要指为建筑物照明设备、动力设备及其它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提供的电能。弱电和强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关系,弱电主要实现了建筑物内的和建筑物与外部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功能,而强电则实现了各个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所谓智能建筑,是以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和通信自动化三大系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三大系统都和弱电息息相关。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通过计算机连结起来,实现了系统的集成。智能建筑通过中央计算机的控制,对各个子系统的运行进行指挥,进而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所以说,智能建筑是综合布线、系统集成、现代图像显示、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而应用弱电技术的智能建筑就被称为智能弱电技术。

二、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计

1、综合管路

为了符合弱电线路的连接要求,弱电系统中必须放置很多桥架和保护管;另外,弱电桥架和墙体的预留空洞较多,所以在管路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系统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

智能建筑中线路比较复杂、规模也较大,因而促进了弱电桥架设计和安装的运用。弱电桥架可以有效减少预埋的线路,降低了施工过程中预埋盲目性造成的损失,因此方便了线路的维修和修改。在设计过程中,桥架规模要根据弱电系统走线的容量进行设计,并结合走廊、弱电井和机房的位置和走向,以保证桥架的连通合理性。在基本确立弱电的功能以后,管路设计要尽可能的应用预埋管,这能够得到更多的空间余量。预埋管要选择短且直的,并在安装过程中避免经过建筑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如果无法避免时,则需要对线管进行必要的处理。

2、供电

供电是弱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根据电气工程的要求,弱电系统一般由子系统单独供电;虽然强电系统能够保证弱电系统的运转,但是这两个系统不可以通用,这就更需要加强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大部分弱电系统的单独供电要求是为了保证设备的供电安全性。除此之外,进行强电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供电进线的容量要求。即使使用不间断的电源供电,也需要对单独回路的供电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避免系统由于电路混用造成的损害。

根据目前的弱电技术发展形式,弱电系统也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现在的弱电系统已经不是单纯的弱电设备的累加。弱电系统要求智能化系统具有集成性和关联性的特点,要求弱电系统的施工承包商必须具备智能建筑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实际建筑的设计和策划能力,并具备承接智能建筑项目的资格证书。

3、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物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接地方法中通常包括建筑基础地梁、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各类设备接地,弱电系统要以建筑的接地系统为基础进行设计,接地电阻需要小于1欧姆,接地系统的设计也需要选择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设计,然后根据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接地设施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要为弱电系统各个部位提供对接端口。

4、竖井及弱电管理间

弱电系统中竖井的安排对弱电的应用环境来说十分重要。传统弱电井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线通道,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通信线路不断增加,这对弱电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系线路通常使用铜质双绞线,它对网络带宽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布线规范和标准进行分析,交换机的双绞线到计算机工作的距离不能多余100米,另外,还要考虑管路弯度、建筑边缘到弱电设备间的距离等因素。因此,建筑物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对网络管理中的弱电竖井进行考虑。

另外,除了对弱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外,还要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整体规划,即协调处理建筑设计和弱电系统设计的关系,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建筑弱电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对策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为促进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管理,按照施工要求、相关的技术规范对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元器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禁采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加强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审核工作,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应对图纸进行反复审核,并合理优化施工班组,向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的技术和质量交底,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工程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过程中按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施工工艺要点对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检查,遵守验收要求、质量标准,重点做好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

2、加强施工界面管理

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等工程在工程施工内容的划分和协调,建议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召开调度会,根据工程不同的承包方式,事先明确各道工序由谁来负责施工和指导,确保每一项工程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现不同系统和产品间的接口、通讯、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施工界面管理中应注重确定系统设计界面,系统技术接口界面,各子系统设备、材料、软件供应界面,系统施工界面。在施工界面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各个子系统之间界面的协调和契合,规范处理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确保整个建筑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3、加强施工过程的进度管理与人员管理

施工进度会影响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其易影响施工人员的组织协调、设备的提供、与其他工程的协调等诸多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为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应合理编制施工前、中、后三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小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定期召开调度会的方式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合理调整,以确保施工安装图设计、管线施工、设备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由于在施工中涉及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较多,有必要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施工进度安排,合理调配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工作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同时要做好劳动力与技术力量的统一配合,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更是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加大对安全措施的投资,以促进其贯彻落实。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履行职责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对应的处罚措施。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建立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确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并坚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结束语

智能建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技,是多个学科专业综合的建筑产品。国内外正在逐渐尝试使用新的技术建设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向着区域化、城市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保持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建筑技术探寻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化建筑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使现代建筑业都体现出人的创造力和智慧,为我国建筑业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成杨.智能建筑工程的弱电设计分析[J].河南科技,2014,13:167.

[2]张洋.浅谈建筑弱电工程中安防系统的应用与施工[J].电子世界,2014,16:247.

第9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11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是指按照用户需求和设计要求将建筑物的服务、设备、结构等进行优化组合以提供最佳便利和舒适的人性化建筑环境。现代化建筑控制与通信技术是智能建筑的主要技术基础,而弱电系统作为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有关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设计的分析,对于改善弱电系统施工质量、提高智能建筑运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构成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一项由通信管理系统、楼宇设施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共同结合形成的复杂系统,其涉及到建筑内部的通信系统、机电设备系统等各子系统间的界面互联。

图一:弱电系统架构

1、信息通信系统。(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基础部分,通过此系统可以实现建筑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全面服务;(2)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其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系统、交换设备等构成(3)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交换机、无线控制器、无线AP等;(4)多媒体信息显示系统,其将汇聚在中心服务器端的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网络按需求迅速、准确地推向分布在各处的媒体终端。

2、楼宇设施管理系统。(1)楼宇自控系统,系统使整个建筑内的各种机电设备能够按照管理者、操作者的意愿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最终达到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安全可靠地协调有序地工作;(2)门禁一卡通系统,根据各建筑服务功能的不同需求,采用“一卡通”来管理门禁、考勤、消费和车库出入口;(3)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根据时间的设定、人员的通过及室外照度的情况,智能调整建筑内的灯光,达到节能效果。

3、公共安全管理系统。(1)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图像显示与处理设备、图像控制与传输设备、摄像机装置构成;(2)防盗报警系统主要采用微波或红外技术信号探测器对重要场所进行定向保护,并在重要大门安装门磁报警保护装置;(3)无线对讲系统,无线对讲机覆盖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建筑内管理与维护人员通讯的需求,由信号源和天馈室内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4)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其主要由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探测系统、灭火联动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组成。[1]

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设计分析

1、施工安装界面管理

(1)做好与强电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配合。机电设备包括防火卷帘门、电梯、风机、变压器、电气控制箱、高低压柜、水泵等。强电控制柜的安装要验收要符合技术要求,确保电缆能够正常接入,并在柜内预留充足安装空间;强电设备的招标与采购要与弱点相关技术条款相配合,弱电系统水与强电箱柜的操作空间预留、相对位置、场地大小等要符合技术规定,避免出现强电施工中的遗漏弱点电源插座或插座标高不符的问题;强电、弱电、土建施工都要以保证其他已完工程不受损为标准开展施工。

(2)做好与装饰、土建工程的配合。要及时向装饰工程了解有关墙面、地面、吊顶装饰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以便做好弱电施工计划;各弱电器件、开关、插座、探头的移动和检修孔、阀门、测试点、接线箱的变更要在弱电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土建单位要确保弱电施工的穿墙、供电、线槽工程、供水、沿柱墙面预埋线管等工程按照规范要求完成。[2]

(3)做好弱电系统施工界面管理。要事先确定好电梯、空调与通风、建筑装修、消防、建筑电气、建筑结构、给排水、消防、暖通等分工程系统和设备,控制接口与界面的协调和划分;施工安装要分为系统设备、执行机构、穿管器、穿线接线、管线线槽敷设、系统调试等工序。

2、智能建筑防雷接地

由于智能建筑弱电、强电系统的复杂性和雷击灾害的新方式,设计人员应当在施工设计前加强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一方面采用拦截、泄流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屏蔽隔离和均衡电位,采取综合方式抵御雷击灾害。

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

(1)线路连接方式。智能建筑的弱电线路连接方式通常有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采用备用回路、环形总线接入等方式。工程设计中由于现场条件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应当控制联动控制设备和多个触点联锁设备的数量;对于DC工作电源回路等多负载传输回路,设计过程中要仔细对线损造成的电压降进行核算,并对调试检查回路末端的工作电压进行提醒;注意线槽中导线与电缆的密度、主干回路线管的分隔铺设要求。[3]

(2)弱电管理间与弱电竖井。弱点竖井通常还用作计算机的IDF机房,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内部应用环境、位置和面积要求;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通常要采用铜质双绞线,且从交换机到工作站的线路距离长度应当在100m的范围内;由于管路弯度、竖直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最边缘与弱电间的距离应当在60m的范围内。

(3)弱电机房。弱电机房的布置应当符合合理性原则,并满足系统平面布置要求、设计规范要求、系统管理要求和系统集成要求;程控交换机房应当采取单独布置,相关的计算机网路机房要进行分隔设置;机房内部应当符合防噪音、消防、照明度、弱点应用等要求。[4]

(4)管线布置。应当根据公共走廊走向、弱电井位置和机房位置确定桥架走向,且总体建筑内的桥架应当互相连通;预留孔洞的尺寸要根据规定余量和桥架尺寸进行确定;预埋管尽量使用G25管线,且预埋管应尽能平直;穿线管的弯曲半径应当不小于线缆外径的10倍。

结束语:

弱电系统施工设计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智能建筑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应当加强弱电系统的综合分析与管理,总结弱电系统施工中的经验与问题,以不断提高弱电系统施工设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光炎.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与验收[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13(14):74-75

[2]姚东峰.浅议弱电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1,06(10):61-6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