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5: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中国零售业;发展战略;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
一、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21世纪以来,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迅速兴起,零售业迎来了1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连锁百强企业2001年、2002年、2003年销售额增幅分别为65%、52%、45%,开创了零售业大发展,尤其是随后几年大卖场业态独领的阶段。分析10余年的百强数据,发现百强的增幅一直呈稳步减缓趋势。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里,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分别为33%、32%、25%、21%和18%。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2009年连锁百强增幅仅为13.5%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8%以上的增长后,也在逐渐减速,且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调控甚至主动放慢的结果。应该说,当经济处于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的相应放缓也是必然。
(二)洗牌期间现抄底机会。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加上这一轮成本属硬性上涨、无回旋余地的特征,缺乏应对实力的中小企业恐怕这一次是在劫难逃。每一次行业出现危机时,也就意味着是其他企业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零售业新一轮的并购与整合将会陆续上演。况且虽然较十年前有了明显改善,但零售业仍然非常分散,整合机遇一直都存在,且周期也会非常漫长。只要政策上没有限制,零售业向少数企业资源集中是必然趋势,这也有利于行业整合及效率提升。不过,前几次的洗牌都是大鱼吃小鱼,这一次很有可能上演小鱼吃大鱼的场景。不过,谁会成为这场刚刚拉开大幕的好戏中的主角呢?
(三)精细化正式显身手。2013年是精细化重新被零售业重视的一年。因为,当零售业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人口红利时代一去不返,就到了直接拼刺刀、见真章的时候,也只有这时,精细化作用才是真正显现。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益,通过后台提升利润,通过管理挖潜增效,将成为零售行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二选择。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零售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和盈利能力。其实,本土零售企业在商品经营能力和毛利率提升能力方面,与外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这也是精细化的重点。
(四)我国零售业“跑马圈地”为主要方式的扩张已经进入尾声。零售网络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并购将成为国内外零售巨头构建全国网络布局的手段,将通过收购、整合,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我国零售企业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市场态势,实现突围。
二、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
第二,中国零售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第三,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第四,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三、解决措施:
(一)规模化经营。目前,中国零售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
(二)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
(三)外资份额继续扩大。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四)技术颠覆零售创新。通过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将是一个选择。而通过专业的解决方案,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完全可以在当前基础上降低2%~8%,这已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净利。同时,电子价签、自助结账、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会加速普及,有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卖场中出现,在卖场里进行技术上的全面创新也将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2004年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 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4]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关键词:医药零售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药品零售行业加快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与服务模式,探索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向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延伸服务,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居民用药经济性和便利性,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售药范围逐步放开及监管形式变化,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零售业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绩。通过探索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的发展,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新格局里维护并且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率,能够在更好地服务人民与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建设上取得双赢的成绩。
(一)我国医药零售业目前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也随着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我国医药零售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在不断的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特有的市场运行模式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①药品零售商的传统经营模式
我国的零售药店也一直沿用以销售药品为主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强化,传统的药店也在销售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药品零售店的个性化经营和多元化模式的经营,目标更具有广泛性,将服务的群体扩大化,改变了以前的局限性的销售模式。致使我国药品零售商不断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家推进了医疗体质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使传统的药品零售商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②政府政策的不足
我国政府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政府政策在制定时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有的药品零售商可能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药品零售市场准入太严但是市场监管太松,应该加强对零售市场的监管,在供给市场需求量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安全等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问题,重视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让市场不断得到完善与改进。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到来为中国的药品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得供应商与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带动了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为我国药品零售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多的便利。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3―0068―06
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洗礼,中国零售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在国际上流行的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折扣店、网络商店等各种新型零售业态逐步进入我国,并迅速成长。按照人世时的承诺,2004年12月10日我国取消了外商零售企业进入的地域和数量限制,2005年取消了外商零售企业的控股权限制。目前,零售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现状
1 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持续提高,市场供应商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零售市场商品零售规模快速扩大。1997~203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10%。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我国消费品市场稳定中加快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03年~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10.2%、12%和12.6%,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210亿元,比2006年增长16.8%(如2所示)。消费品市场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表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规模跃上一个大的扩张平台――将以每年增加万亿元的速度发展。
2 新型零售业迅速崛起
20世纪90年代初期,超级市场、仓储店、折扣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无店铺零售、仓储式商场以及网上购物等西方国家一个世纪以来出现过的大部分零售业态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出现了业态纷争的局面。在2006年中国零售业100强企业中,实行多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有45家,总销售额为43160.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50.10%;百货店有27家,总销售额为7790.3亿元,占100强总销售额的9.04%;超级市场有16家,总销售额为14594.10亿元,占100强总销售额的16.94%。(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统计看,多业态组合经营占据我国零售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我国主要零售组织形式,我国已形成了以超级市场、百货和专业店为主力业态,便利店、折扣店和会员店齐头发展的业态格局。
3 大型零售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大型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业中的主导作用日渐加强。一方面,大型零售业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6年全国百强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30.1%,平均年销售额从23.4亿元跃升至87.43亿元13]。另一方面,大型零售业有着明显的规模递增、市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2001年百强企业前十强销售额合计792.4亿元,占百强销售额合计的33.8%;2002~2005年前十强销售额分别为1,123.2亿元、1,672.1亿元、2,256.5亿元、3,196.7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8.8%、40.5%、41.0%和43.2%,2006年前十名企业销售额高达4,089.8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上升至46.68%。
(二)外资零售业在我国发展现状
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商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步伐。2004~2007年,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和麦德龙等八个国际知名零售商年均在华新开门店74家,截至07年年底,共计拥有门店579家。其中,家乐福居首,达109家;好又多102家;沃尔玛100家;大润发84家;易初莲花75家;乐购52家;麦德龙37家;欧尚20家。(如图2所示)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仅2007年外资投资中国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与其他生活服务业)新增企业就达754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外资企业总数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9%和5.9%。2007年进入中国零售业100强的外资商业企业为17家,占零售100强销售额的22.9%,外资商业企业销售额约为全国市场份额5%左右。外资零售商业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对我国零售业优劣势进行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消费市场潜力,为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预计2008―2010年,我国零售业增速有望提升至15%以上。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13196亿元,消费品市场将以每年增加1万亿元的速度跃上新的台阶。2010年~2020年,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预计2008~201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
国内扩展市场尚有很大空间。我国人口多、地域广,据统计,我国人口70%在农村,而农村商品零售额还不到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从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增幅,因此,抓住抓好农村市场将会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2 政府政策及市场环境越来越完善
(1)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以促进我国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流通业的快速发展,适应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程度的提高和建立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需要,建立公平、规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
(2)融资支持。2005年5月,商务部部长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
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安排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贷款,专项支持培育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3)品牌扶持。另外,中国商务部对零售企业实行分等定级,自2007年,分等定级工作进入全面开展阶段,工作范围由9个试点城市扩大到35个中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评定业态由百货店逐步扩大到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的分等定级工作是商务部“品牌万里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本土零售企业建立并发展自主品牌。
(4)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家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2008年11月9日,中国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措施之一为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这为我国零售业技术升级、并购扩张提供了机会。
3 金融危机给零售业带来并购良机
受2008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一些零售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倒闭现象,同时许多陷入困境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出售股权。这意味着零售企业将面临大的洗牌,危机给自身资本强大的零售企业带来了廉价并购、产业升级的机会。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给了中国零售企业做大的良机。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威胁因素分析
1 国内竞争加剧,本土零售商利润率降低
近年来商业网点的迅速扩张,远远大于销售总额的增长,竞争急剧加剧,商业企业进入全面微利时代,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47%,前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由下表可以看出,中国零售企业无论从销售额、增长速度还是净利润率方面都和外资零售巨头存在巨大差距。
2 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外资零售企业
零售市场外资快速扩张,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存在距离,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与强大的跨国零售企业抗衡的局面。特别是在2007年后,我国零售业在政策保护期结束后将面临更大的危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企业的潜在威胁性。近几年,日、美、法等国际零售业的巨头们纷纷在大城市亮出自己的店牌,这表明国际零售集团已从渗透阶段转入攻城掠地阶段,而像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入时已不再是单个商店的单枪匹马,而是连锁形式的遍地开花,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国内零售企业需进行深思,深化改革,谋求创新,提高与外商的竞争力。
(三)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 门店地理位置优势
对零售企业而言,门店地理位置是形成零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客流量的高低、商品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我国商品零售企业所有,外商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有限。
2 占据农村市场优势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放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市场,即使外资零售企业向农村市场发展,由于我国已经把连锁门店开到了县城,有的门店还开到了经济富裕的村、镇,不仅在门店继续延伸方面具有硬件便利条件,而且在服务、企业形象宣传、文化色彩等软件方面也已先入为主。
3 本土优势
一方面,对消费者消费文化与消费习惯的把握。我国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多年,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基础,切实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取向和变化趋势;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习俗又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因而会形成不同的消费特色。在这些方面,外资商业很难深刻领会。另一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和一定的品牌优势。在长期的商业经营中,我国的许多零售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经营特色,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培养起忠诚的顾客群。
(四)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 整体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国内零售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大零售集团,尤其是能与国跨国零售巨鳄相抗衡的大企业,企业规模更多的是一种看重网点资源的外延式扩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市场销售额,门店数量等都与世界大零售业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只有10%,而欧美国家则高达60%左右,日本为50%,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4%。就单个零售企业来说,差距就更大了,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国美电器的销售额为869.3亿元,是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老大”,而仅美国沃尔玛的营业额就是其32倍。(如表3所示)
另外,国际零售巨头大都采用中央采购政策,以此提高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使通道利润最大化,同时又可以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的发生,规范采购行为。而我国零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致使采购成本高,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2 业态导入缺乏阶段性,新兴零售业态发展浮于表层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零售业态,几乎在同一历史阶段涌入中国零售市场,使新兴的连锁业态如超市、仓储商场、便民店等有了一定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商业企业处在新型业态发展的早期,通过照搬照抄一些较先进的模式,来迅速跟上潮流或达到同业平均水平。这种“突击模仿”使原有的时空层次被完全掩盖,显然难以形成由内而外的良性滚动成长态势,市场上每出现一种新业态都有众多商家迅速效法跟上,企业之间很难拉开档次,形成经营梯度,结果是多种业态相互混战,在浅层次上多元并存,低效率运营。
3 零售业布局不合理,结构重叠现象突出
当前零售市场中,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新型业态在农村发展严重滞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型百货商场的超常规膨胀,违背客观规律,与当时一的社会经济条件背道而驰,从而把百货业推向了作茧自缚的境地。在农村,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重数量而轻质量,由此决定了新型业态比例低,呈小型化趋势,又由于经营方式陈旧,管理方式落后,使得小型零售企业也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同业过度扩张,必然与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型连锁商店、超市、仓储商场、折扣商店等其它业态发生结构重叠。
4 自有品牌开发落后,竞争力不足
对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原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从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
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至25%。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会使超市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然而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开发方面几乎是空白。
三、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思路探析
(一)中国零售业本土市场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决定了未来我国零售业将继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来自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和行业内现存的诸多问题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这要求必须加快完善零售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零售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合理进行业态地域布局,实施重点培育和突破战略
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国外零售业主要是进入本土大城市和部分二级城市,大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业态竞争剧烈化和饱和化,市场机会已逐步减少,而城市社区或郊区及中小城市仍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为获取更合理的利润,我国零售企业应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选择不同业态由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合理的布网设点,实行大、中、小规模的合理配置,城市、城镇、农村的合理布局。
2 加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力度,实现我国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
在流通产业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规模化、集团化是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我国零售企业应积极进行市场资源整合,通过组建开放型一体化经营集团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一方面,通过零售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提升零售业整体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培育以商业企业为主体的工商纵向一体化经营形式。我国零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有品牌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重组部分消费品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以商业为主导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加快集团化发展,增强竞争实力,逐步实现规模经济。
3 建新型信息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配送水平是衡量一个连锁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标准,是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因此,我国零售业必须构建信息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由单一的区域销售网转变为区域采购网、信息网和配送网相结合的现代化商业网结构,通过效率化的配送,以实现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快速流转,以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同时,严格控制各项管理费用,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商品损耗降到最低点。
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面对来势凶猛的外资零售企业以及本土零售业问激烈的竞争压力,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为国内零售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加大对内资零售企业的政策引导。加快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设立中小零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引导零售企业规模扩大和创新升级,提高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完善零售业市场竞争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我国零售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商业立法进程,规范零售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再者,政府应制定零售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则。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无序发展现象较严重。因此,政府应调整和制定我国零售业整体发展规则来控制和引导市场合理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中国零售业海外投资发展思路
在立足做大本土市场的同时,我国零售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构建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畅通制造业海外销售渠道,助其更快更好发展。我国零售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如下思路:
1 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优势
(1)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企业形象。零售企业要想实现对外扩张,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其影响力就越大。许多世界性的零售企业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品牌知名度高。创立自有品牌,能够借其自身标示性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采购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在制造、质量控制和商品配送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获得毛利润的机会也更大。从长远来看,培育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是一条积极、主动、有效的途径。
(2)提高零售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当前,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程度与跨国零售业的应用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我国零售企业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强供应连管理,提高零售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使企业的“零库存”成为可能,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打下基础。
(3)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现代经济贸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与现代商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培养适应大流通模式、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的国际化经营人才是零售业向海外开拓市场的关键。一方面,建立科学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培训,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机构,负责对各类人才进行系统组织、指导协调和综合规划。管理者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越高,员工的满意度越高,最终赢得的顾客忠诚度也就越高,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2 进行海外并购,加快我国零售业产业升级
我国零售业在搞好自身经营管理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海外并购,以快速扩张自己的实力和规模。尤其是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有能力的大型零售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并购国外具有现代化流通方式和先进物流配送体系的企业,迅速建立起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做到供应链本土化,降低运营陈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产品创新
一、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零售银行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中国的零售银行从落后的商业银行批发业务脱胎而来的种种隐患,尤其体现在营销方面,许多银行优先考虑的不是客户和零售,而是信用和风险。此外,他们和客户的接触通常是交易性的,因此,银行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交易效率上,而不是服务和销售。在对国内外众多零售银行的研究和零售业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售银行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 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二)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
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国际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以并购的方式加速开拓全球零售市场,力求金融服务全能化;加大创新力度,使金融产品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零售服务网络化。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着缺乏科学分类,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渠道单一,限制发展等问题,应借鉴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的经验,树立创新意识,逐步优化银行的业务结构,以客户导向为理念,实行差异化服务,通过银行再造,塑造竞争优势。以花旗银行为例对国内银行发展启示:
(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也许综合实力上,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在华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优势仍然明显。客户群基数以及银行网点广阔的范围是国外商业银行短时间只能望其项背的。因此,在客户群和渠道上,国内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牢牢抓紧已有的中低端客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高端客户。外资银行想要赶超网点数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只要在管理上及各网点服务特点多下功夫,我国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竞争力仍占优势。
(二)向国际化取经
在管理上体系成熟,进军中国的外资多为国际性大银行,多年的经验沉淀致使他们已拥有一套完整的高效的流程化管理系统。与花旗集团的H 型组织结构相比,国内商业银行数据直线职能型与地区事业部型的结合体结构,信息反馈成本大,难以充分调动地方资源,不利于零售银行业务的拓展。应在结合自身在华发展的特点上借鉴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组织结构模式,更好的开展零售业务。
在产品上彰显个性化,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简单,同质性高,但是相对于外资银行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可改和改进阻力较小。产品是一切业务的首要前提,我们在做到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意识是当前应摆在首位的。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零售业务发展创新,就要要创新客户细分,实现财富管理差异化、综合化。充分了解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适时调整,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满足客户安全、便利、增值、私密、鉴赏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一)对零售业务产品进行细分
1.从客户效用角度分类。银行产品可分为核心功能、预期功能与提升功能,与之相对应,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层、形体产品层、延伸产品层。核心产品层是指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形体产品层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是核心产品得以实现的形式;延伸产品层是指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是消费者接触到形体产品后,所接受或体验到的全部利益,包括寄送、安装、售后服务等,藉此以加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及续购机会。以信用卡产品为例,透支消费是信用卡的核心功能;积分免年费是信用卡的预期功能;白金、钻石信用卡为客户带来的尊贵身份象征则是信用卡的提升功能,是一种附加的价值。
2.从银行经营角度分类。从经营角度,银行产品可以分为关键产品、桥梁产品、品牌产品。关键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绑定客户,如多数银行都将住房按揭贷款作为核心产品,客户一旦办理,就与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般而言,维系老客户成本要远低于拓展新客户的成本,因此,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等关键产品,即便是微利甚至亏损,银行也绝不会放弃。桥梁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了解客户。网银、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代收付、综合管理服务等都属于典型的桥梁产品。品牌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获取高利润的产品。品牌产品一般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家银行最有特色、着力发展的产品,如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就是品牌产品的典型例子。
(二)对客户深化细分,实现差异化服务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趋势,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不断加快,客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着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创新发展。对于银行来说,充分了解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适时调整,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满足客户安全、便利、增值、私密、鉴赏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1]只有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更好的资源投入到关键客户上,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针对客户的金融资产情况对全盘客户进行细分,细分出中高端客户、普通客户与潜在客户,并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和产品来保住这批客户,针对高端客户群体,打造出更好更尊贵的服务,提高中高端客户维护的深入度、细致度和持久度。
商业银行对客户细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商业银行要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类管理,依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具体划分客户等级,针对各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开发、体系设计、金融服务与营销方式的创新。二是实行客户信息化管理,构建银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客户质量、管理水平及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三是依照细分市场需求特点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经营战略,对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优质金融服务,并创造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对重点优质客户则专门配备个人客户经理,建立客户的个人信息档案,实行跟踪服务。根据“帕莱托定律” 银行的80%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因此优质的零售业务客户对银行来讲十分重要,银行应充分保持、维护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零售业务产品创新
1.进行差异化产品功能设计及应用。基于银行产品分层理论,我行在进行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一是要突出产品的核心功能,一切开发和设计都应紧紧围绕客户现有、潜在、引导性的需求和欲望,并加以充分满足。二是尽可能增强产品的预期功能,在消费者认同和成本合理化的前提下,赋予产品更多的功能。三是重视产品的提升功能,如通过市场的细分化、差异化,增强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客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基于产品作用的差异化理论,我行在产品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做到以桥梁产品了解客户,以关键产品绑定客户,以品牌产品赢得客户。
(1)应注重通过对桥梁产品的使用,借助专业的数据挖掘工具,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及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发展重点客户,改善我行客户结构。
(2)对于关键产品,不应拘泥于关键产品本身的盈利能力,而要更多地看重其所发挥的客户粘合剂作用,以及提供交叉销售机会等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综合贡献能力。
(3)集中资源打造我行品牌产品。加大对拳头产品的资源投入,真正将其打造成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能带来高额经济效益的品牌产品。
2.多角度激发创新源动力。根据产品创新源动力理论,应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创新动力:一是通过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加强市场调研、举办创意大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掘客户金融需求,以需求拉动型创新引领市场;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同业信息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银行同业创新动态,以竞争推动型创新弥补差距;三是利用国家特殊政策优势以及区域金融创新特点,设立产品创新试验行,开展前沿性产品创新,以实验法产品创新抢占制高点。
3.建立完善产品经理运作机制。借鉴国外银行业的通行做法,加快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尽快在各大业务板块建立起“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的现代商业银行产品营销模式。按照城市对公、城市个人、三农业务三大类别,建立包括从助理产品经理到高级专家六个层级、覆盖所有前台和一级支行的产品经理队伍。(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关键词] 中国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物流配送本土优势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按照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走完了三年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中国零售企业构成了强大的压力,竞争由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向西部内陆地区渗透。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的零售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西部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进行,西部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零售行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西部三大高原交汇处,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以兰州为分析基点,概述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1.总体规模小,连锁化程度低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领先是非常关键的。当年沃尔玛就是凭借运营成本始终比“凯马特”低2.5个百分点而最终打败了对手。兰州市除几家外来零售企业规模较大外,本地零售企业规模还都比较小。兰州市零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偏低。虽然从业态上看,超市、百货店、家电卖场、专卖店等大多数业态都已经实现了连锁化经营,但连锁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经营运作的不规范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很多连锁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规模效益。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对于规模扩张、连锁化经营方式的探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有些企业甚至安于现状。这些观念极大地限制了零售企业的发展。
2.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
西部地区零售业普遍存在着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如此,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店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目前,兰州市的连锁零售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配送系统的不规范导致连锁企业的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3.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落后,缺乏经营特色
相当多的零售企业不是以市场为导向来指导营销活动,不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而是跟着市场热点走,人云亦云,倾向于短期行为,不注重战略规划,营销方式简单粗放。许多零售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千店一面”的情况严重。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价格及商店的布局、功能等缺乏经营特色,造成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企业往往重视眼前利益,竞争手段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经营特色。
4.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服务意识差
西部零售企业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仅仅停留在卖出商品的层次上。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顾客与商家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也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衣缩食”发展到今天的“个性购物”、“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零售企业如果不摒弃传统的销售观念,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过程的销售服务,努力使顾客在购物中得到让渡价值最大,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二、西部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零售行业的特点是发展前景诱人、大有可为,同时又风险极大。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在适应消费需求、发挥经营特长和保持销售活力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大型零售企业所不能代替的。我们既要看到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凸现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零售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当前,本土优势是中国零售企业,也是西部零售企业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础优势。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比较优势,将其发展为竞争优势是西部零售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较量中,西部零售企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的适应性优势
本地消费者和企业对当地的文化有天然的适应性,而外来企业要适应消费者的特点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跨国零售企业是外来者,其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与本地消费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容易形成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包括经济距离、政治距离、社会心理距离和文化距离。这些距离会妨碍其对市场的适应性。
2.本土化经营优势
西部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多年,在西部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中国零售企业所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与消费者的交往中更容易被认同,这种认同主要表现在对零售服务特色的认同和对购买利益的认同。
三、加快发展西部零售企业的对策建议
1.继续推广和完善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已有近14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带来了我国零售业一场深刻变革。但在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这种经营形式。
(1)在规范化经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连锁经营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实行规范化的经营和管理。在西部已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中,不少只是走走连锁经营的形式,运作的规范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连锁企业法,以保护连锁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详细规定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规范连锁经营,真正体现起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核心,防止连而不锁。
(2)政府适当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政策,鼓励其迅速发展。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连锁企业的资金、税收、网点登记手续等现实问题,并调整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使其更有利于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
(3)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连锁经营的形式。连锁经营的三种类型:直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每种类型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也有其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行业特征、经营特色、企业规模、环境因素等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
2.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学习外资零售巨头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流通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进入零售企业,提高西部零售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引进一批先进的物流和信息设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技术培训,以提升西部零售企业的技术水平。
加强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零售行业应当充分利用与最终消费者接近,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巩固、发展与供应商、批发商的共生关系,最终实现共赢的目的。现代供应链的建立和管理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加强:一方面要引进供应链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多功能、集约化的供应枢纽。企业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扩大物流系统的规模。同时,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以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物流成本的科学控制,使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
3.建立顾客满意的服务体系
随着商品的日趋同质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过去仅仅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企业只有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不断创造顾客价值,才能真正提高竞争能力。
关键词:零售银行业务;金融业务;业务发展
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且也成为我国亚洲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我国11家银行为实证,选择2012年二季度末影响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我国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供对策建议。
一、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水平定量分析。
1.指标选取
笔者借鉴国内研究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影响的重要程度,选取如下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2.样本、数据来源
3.实证分析
4.实证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一是每个银行零售银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四大行和招行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二是最大的公共因子F1与营业收入占比、利息收入占比、营业利润占比和客户数的相关性高,说明要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二、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思路
1.强化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目前,我国零售银行业务正处在全面起步阶段,各家银行争相发展,因而存在着盲目扩张、放松风险管理的不足。要不断健全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零售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2.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的方向应主要是致力于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进行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的研发。
3.加快渠道建设,提高网点销售。分支机构建设和电子化并重,并逐渐转向电子化服务。各家银行应对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小宪.零售银行业务———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战略支点[J].银行家,2006(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