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5: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机构在线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第1篇

资本没有退潮,而是精耕细作

2014年将获得融资估值较高的在线教育机构(如极客学院、猿题库、智课网)和倒闭、转型的在线教育机构(如梯子网等)对比,我们分析发现,垂直细分的教育机构更容易获胜,而贪图大而全的力图打造在线教育平台的机构反而陷入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将在年初号称要革某线下教育巨头命的100教育和只做出国留学(微博)的智课网放在一起对比这种特点更是明显。

虽然在年初,100教育宣布拿出10亿为参加雅思(微博)托福考试的学生提供免费名师课程,但半年的时间过去,我们发现100教育并没有撼动某线下教育巨头在出国留学领域的地位,更谈不上革命、颠覆,而专注于出国留学的智课网经过一个暑期的宣传,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冲击,并获得百度战略投资。

100教育和智课网两者之间的背景差距很大,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前者远胜于后者,但对出国留学行业的影响却远逊于后者,这表明在线教育仅仅依赖于技术是很难获胜,可最重要的是揭示出在线教育的尝试应从点到面,如果刚起步就做大平台,将会死得很惨,正如新东方在线副总潘欣所言:“很多在线教育创业公司一上来就要做大平台,这是一个大坑,最终可能会没有足够资源和资金支撑而挂掉,而针对更垂直细分领域的项目更有机会成功。”

对于此波的在线教育投资潮,笔者认为在未出现类似之于搜索引擎百度、之于电商淘宝等在线教育平台的出现,远不会退潮,只是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由“海选”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专注于某一领域、专注于用户需求的在线教育机构将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在线教育机构的三大生存模式

不过,作为在线教育从业者,无论是资本退潮还是持续保持热情,我们都要面对生存的问题,在2014年众多在线教育归类,其生存模式大可归为三类——

自力更生。以产品为核心,以学员口碑为基点,通过售卖课程实现营收,这类在线教育机构虽然生存得很艰难,但一旦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用户,将会迎来爆发式发展。如极客学院,在前期推广完全依赖课程、学生口碑,在获得融资后加大在百度SEM的推广,使学员规模呈滚雪球式增长。不过以自力更生为模式的楷模当属91外教,就在小龙女在梯子网、那好网战线收缩时,曾被其扬言放弃的91外教反而异军突起,50多人的团队服务数千学员,成为为数不多的单月收入过百万的创业型在线教育机构。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培训教育机构;原因

一、就业现状及其比较

(一)就业现状

1.总体就业率

浙江省有各式各样的培训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学校和浙江省春华教育集团。通过调查得知,公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面试数量和学生联系的面试数量分别为2.25次和1.51次,高于公办培训机构的0.62次和1.73次,高于民办培训机构的0.54次和1.50次,学生联系的面试数量和公办学校的相当,正是由于培训教育机构和高校毕业生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摆正自身的位置,其在培训教育机构中的就业率也不会低。

2.选择培训教育机构的原因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培训教育机构的原因趋于多元化的方面面。原因按选择比例高低的顺序依次是:公办学校教师岗位成饱和状态而且竞争压力大、培训机构待遇较好,而且压力比较小、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工作不稳定、个人从事培训教育机构工作的兴趣较高、父母和朋友推荐、其他,可以看出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培训教育机构就业的原因方面呈现多元化局面。

3.薪资水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看,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教育机构的月薪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他们的就业状况的好坏。这次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教育机构的月薪水平尚属正常。

4. 跳槽频率

56%的表示是“第一份”,17%的毕业生“第二份”,13%的“第三份”,3%的“第五份”,仅有37的毕业生有跳槽的经历。较为频繁的跳槽是高校毕业生的普遍特征,但是对于能在培训教育机构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其对工作的的满意度使得其跳槽频率相对较低。

(二)对就业状况满意度

1.对供职单位的满意度

调查中,对目前供职单位“非常满意”的有13%,“满意”达到27%,对供职单位“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合计达到40%,对所供职单位持“一般”这种中性态度的毕业生比例达到33%。13%的“不满意”目前的供职单位,明确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只有4%,二者合计17%。从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所供职单位基本满意,对供职单位“非常满意”、“满意”和对供职单位“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都不高。

2.工作前景

调查中,在问到“你对工作前景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时,85%选择是“有发展,但很缓慢”,15%的大学生选择“近期不会有什么发展”,显然最近几年的我国大学生扩招所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工作前景的担忧,如何通过加强工作培训指导、政策引导等措施加强高校学生的工作前景,成为工作单位、政府和社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工作心态和取向

1.工作心态更加积极

与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增长相伴相生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现象随后出现,并且这种局面会逐年加重趋势。据这次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基本能以平稳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能够在培训教育机构找到一份相对较好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能以一种比较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去对待自己现在的工作。

2.关注个人发展空间

在调查中,大学生认为人生中追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按重要次序):健康、知识、爱情、理想信念、金钱、家庭、友谊等;对于工作中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经济收入、能否发挥特长、工作环境等;希望工作单位提供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发展机会、深造机会、工资收入。

二、突出问题

(一)歧视问题

随着培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很多人对培训教育机构缺乏认同感,甚至抱有偏见,在舆论上对在这些机构从事各项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不能一视同仁,最终导致心理上的不接受。

(二)工作单位知名度问题

在毕业生就业走向市场化,实行双向选择的情况下,许多人往往注重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的社会知名度。一些普通培训教育机构的高既不能同在社会知名度高就业的培训教育机构的高校毕业生大比,也不能与在公办学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相比。

(三)管理与政府扶持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很多的政策法规,教育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也作了明确的职责划分。但各地在在政策执行上差异较大,从中央到地方均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政府鼓励扶持不到位的现象,这严重影响着培训教育机构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和工作上的进步。主要表现在鼓励扶持培训机构发展的力度不够和培训机构高校毕业就业工作的管理问题等方面。

三、建议

(一)实施“名牌培训教育机构”战略,提升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培训教育机构人事机制灵活的特征,广聘名师,通过专兼结合,加强对供职的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指导培训;制定成为培训教育机构的的近、远期规划,勇于创新,办出有特色名牌大学;总结办学经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接受教育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推出自身的“拳头产品”。

(二)创新激励模式,提高毕业生队伍质量。

做到合理优化奖惩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文化。

(三)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资本向培训教育事业

国外民办和私立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表明,许多政府常以多种形式资助民办和私立培训教育机构,或直接进行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财政优惠政策等。政府可以给予培训教育机构以灵活的政策,采取一些间接资助的方式,给培训教育机构以政策上的扶持,如设立有关的基金会、减免税收、与境外合作办学等,以促进民办培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四、结论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激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通过对于浙江省内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机构教育的就业情况调查,让我们了解到目前培训机构就业的现状和前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并且给当代大学生给予了就业建议。当代大学生需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第二,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第四,先就业后择业。第五,正确就业定位。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但是培训机构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冷天琼.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昆明大学学报[J],2008, 19 (4): 88.

[2]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56-59

第3篇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反映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新理论,也是一系列“为创新而教”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中外合作办学这一高等教育领域办学方式的新尝试于近几年发展迅速。以河南省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6年12月30日公布的《河南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河南省共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3个,其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的合作项目达30个,占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90.9%。

无论这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何种合作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合作模式培养目标的大方向下,英语语言教学对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继续存在和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本着这种指导思想,本研究就我省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实施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发到我省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手中;然后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实际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有待提高的地方;最终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性地建构具有创新意义的、能最大限度拓展合作项目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其英语水平和学习效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目标的早日实现。

1.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收况

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从三个不同侧面设计了25个问题,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对创新教育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判断;第二类是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的环境和氛围;第三类是英语教师及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本次问卷共针对我省三所本科合作办学院校进行调查,分别是河南大学、新乡医学院和河南财经学院。每所院校发放问卷50份,共收回145份。

2.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情况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以期找出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2.1对学生对于创新教育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判断的分析。

(1)从学生对“什么是创新能力?”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42%的学生对创新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还不太理解“创新”一词的真正含义。

(2)在给自己的创造力打分时,57%的学生选择了“75―50”分,这充分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对自己的创造力还不很满意。

(3)在对“认为自己创造力高/低的主要原因”一题进行选择时,59%的学生认为是“个人主动学习/消极懒惰”造成的,说明他们没有把创造力的培养归结为学校教育,或对学校教育没有报很大的希望,这也充分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对“你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什么有最大关系?”的回答中,8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性格与兴趣”,而不是“老师和学校的引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和学校在他们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5)对“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该由谁发起和主动?”这一问题,52%的学生认为“学生自己”,只有33%的认为是“老师或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但忽略了学校教育对他们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6)从“你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41%的学生认为是“实践活动成果”,而没有归结为“学生解题能力”,这说明学生注重的是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不是纯粹理论上的解题能力,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观点在对“你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的回答中得到验证,58%的学生选择了“实践活动”而不是“课堂主渠道”,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对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7)在对“你认为创新教育对择业的影响是什么?”的选择中,85%的学生认为起“极大的促进作用”,说明他们充分意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即创新教育对择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认识比较清晰。但对于什么是创新能力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对创新教育的有关概念进行讲解和分析,增强学生自觉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通过对学生自己的打分可以看出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对自己的创造力还不是很满意。一半多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主动学习/消极懒惰”,说明他们没有把创造力的培养归结为学校教育,或对学校教育没有报很大的希望,这也充分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8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最大,而不是“老师和学校的引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和学校在他们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52%的学生认为“学生自己”是创新教育的发起者,只有33%的认为是“老师或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但忽略了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重要影响。

2.2对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的环境和氛围的分析。

这一类问题主要从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营造的氛围这一角度设计的,旨在了解学校教育这一大环境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你所在的学校学生是否有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机会?”“你所在学校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学校有没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制?”“你所在的院系是否对有创造发明成绩的个人给予各种奖励?”等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66%的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或“否,不完整”或“不清楚”,说明学校这个大环境没有充分提供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机会,或者营造的创新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没有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教育无处不在。

2.3对英语教师及英语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的分析。

(1)通过对“上课时,你们老师有没有引导你们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的调查,可以发现70%的学生回答是“有,但做得还不够”,说明教师在上课时有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但没有达到学生所期望的程度。

(2)对“英语课堂教学对你创新能力的提高帮助大吗?”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对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的帮助“一般”,证明学生对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英语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3)“你认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主动性得到发挥了吗?”,各占1/3的学生认为“得到了部分发挥”和“发挥余地不大”,充分说明英语课堂给学生提供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不够,学生的自我表现时间或空间不足,没有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中你能__________。”一题中,26%的学生认为“受启发、有发现”,53%的学生选择了“受启发”,说明只要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2/3的学生就能从中受益,有所发现。只有22%的学生选择“没感觉到”,证明小部分学生对创新教育的敏锐度急需加强。

(5)在对“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否指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一题的调查中,发现68%的学生回答为“偶尔”,说明教师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不够强,不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对于“你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67%的学生回答为“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只有15%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说明老师在上课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能够进行积极活跃的思考和参与,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没有受到启迪。

(7)“在英语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41%的学生选择“讨论”,26%的人愿意“听讲”,说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自己不断提高的愿望的表现。对“你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的选择,充分支持了上述观点,因为有93%的学生表示“感兴趣”。

(8)通过对“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吗?”一题的调查,可以发现持“我想发表,但有点害怕,如果回答对了我会很快乐。”想法的学生高达60%,说明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但只是缺乏勇气或信心不足,这也说明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或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需要,往往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失去了表达的机会。

(9)对于“你关注过互动教学吗,你认为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怎样?”一题的调查可以得知,6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说明互动教学的授课模式很受学生欢迎,而且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10)在回答“你认为创新教育的课堂应该是__________。”一题时,各占1/3的学生的选择分别是“创设一种平等、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自身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把教学计划依难度区别对待,让学生在讨论、上台演讲、角色扮演的多种形式中进行学习”,说明学生期待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11)针对“你认为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创新教育是__________。”的选择,46%的学生认为“注重人格塑造,培养综合素质的创新教学过程”是他们所期待的教学模式。另有36%的学生认为要“创造性的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12)对于“你认为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对应试成绩的影响是__________。”的回答,6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应试成绩”,进一步证明创新教育在各种测试中都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上课时有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但没有达到学生所期望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英语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英语课堂给学生提供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不够,学生的自我表现时间或空间不足,没有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不够强,不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上课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能够进行积极活跃的思考和参与,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没有受到启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但只是缺乏勇气或信心不足,这也说明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或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需要,往往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失去了表达的机会。

总之,目前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无论是学生对创新教育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判断,还是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的环境和氛围,抑或是英语教师及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我们从事合作办学的教育事业者的重视和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刑理平.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

[2]杨爱英.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阶段教学的特点.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0).

第4篇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为汉语教学的创街开砰了广阔的空间,教学模式是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创街的突破口,本文以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从多嫌体角度探讨了教育技术在多探体时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多媒体技术对学习者产生的良好效果,有些优秀的软件和恰当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确实帮助学习者解决了过去头疼的若千难题,使学习变得更流畅、自主、丰富、快乐而深人。这一由多媒体所成就的实效也同样适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留学生学好汉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师探究的课题。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就是应此而有的建设,它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支持而发展的。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思想在198,年美国出台的“2061计划”(Project206)中被清楚地描述出来。它更快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为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可能。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持,为课堂引入崭新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让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较好地适应满足信息时代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情境教学,互动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等教法得以精进,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本文以教育技术为主要依据,探计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为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分析和指导。

1、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的重要概念,在教学中起着连接理论和课堂教学的桥梁作用,对关联基本概念的厘清有助于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内涵的理解。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形式,而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这两个概念基础上界定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会呈现更清晰准确的面貌。

1.1教学模式的几种定义

1972年,美国的乔伊斯·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学习的过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范型。”

何克抗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钟志贤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对理想教学活动的理论构造,是描述教与学活动结构或过程中各要素间稳定。关系的简约化形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一种反映或再现教学活动现实的理论性、简约性的形式。”

祝智庭认为“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构型。研究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做简要的表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赵金铭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

周淑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科学地组成稳固的教学程序,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规范教学课程中的种种活动,使学习得以产生。”

崔永华认为“教学模式指课程的设计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由上各家之言,让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内涵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每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都会有所侧重。为便于理解及进一步阐述所论主题,本文择取《教学论》中的定义,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一类学习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简明教学结构框架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通常是对几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组合应用”。

1.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运用在具体领域的过程中,学科的特点对教学模式的特定性有决定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学习)范式。这种教学(学习)范式以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学习理论为依托,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提出课程教学的具体程式,并对教学组织和实施提出设计方案。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理论的反射体,又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

1 .3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参考上述教学模式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界定,我们认为基于多煤体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为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创设情境、互动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优化教学各要素,运用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该定义内涵中有四个“突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技术手段的作用,突出了要素组合的必要价值,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策略方向。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所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起了相当关键的指导作用,它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作以修正。而且,它涉及的诸多范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导作用显著,其依托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对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起着核心作用。

2.1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成立,这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学科和研究领域形成的标志。1994年,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发表。书中给教育技术作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对象、五个范畴”。

“一个目标”是指学习。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

“两个对象”是以学习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与资源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产生出各种教学设计模型(models,或模式)。

“五个范畴”是指相互作用的五个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内涵说明分析如下。

设计是指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中又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等。

开发是指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利用是指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管理是指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评价是指既要注重度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的主要措施。

以上定义,传达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

首先,反映出以学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用技术促进学习者的“学”。

其次,突出了学习者的作用,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

再者,强调学习资源设计,指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环境的设计一般指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设计。

最后,以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2 .3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功能体现

(1)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多媒体信息的“教导”功能。

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从文字、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点理解、记忆和掌握,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功能。实现了媒体的跨越,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传授知识的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丰富了课堂教学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习结果可以立即反馈。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汉字、词汇等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让对外汉语学习者在情境和资源中“角色满足”的功能。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用资源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认识。教师用各种相关优化的教育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更能开阔思路,发展创新。

(3)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和体现了多煤体汉语教学手段的“持续开发”功能。

第一,信息技术注重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多样,而信息技术的开发,因其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在教学中能相应地给予多元的、丰富的、优化的辅助资源。

第二,利用超文本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使学习内容的调用极便捷,能满足学习之需。其模拟人类思维特征,将教学内容通过节点(用于储存各种信息)和链(表示各接点之间的关系),组成含有许多分支的信息网络。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使得学习者不必按一定顺序提取信息,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3、现代教育技术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指导作用的分析

以上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畴和它在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功能体现作了介绍与分析。在建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这一理论思想贯穿其中,在四个方面产生出其有价值的指导。

第一,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它需要进行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信息内容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核心的应用之一。

第二,多煤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模式。建构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目的语(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从而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第三,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具有互动性的模式,让学习者通过协作、会话完成交际过程。该模式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人机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不同层面的互相沟通和反馈。如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规定课程目标下的相关语言知识,也可以实时的人机互动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第四,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视媒体的呈现、制作与利用的模式。煤体是学习过程所必须借助的工具,本身即是学习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把含有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如听、说、读、写,话题交际等)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计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创设出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目的语仿真环境。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ICT;在线学习环境;角色定位;能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02-0042-06

一、研究背景

目前关于高校教师职能问题的探讨很多,具体还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尽管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对高校教师行为有明确的表述,但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支持下如何构建高校教师的能力却没有直接可行的阐述。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递知识转变为激励思考,从课堂主导转变为学习顾问,从问题讲解转变为鼓励创造。因此,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师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也会随之变得复杂。总的来说,在线学习环境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了全新的变化,因此,目前很多教师培训侧重于细节情况信息处理能力的开发,如认知工具或教育资源的使用等,这与高校教师内在需要的变化不甚适应。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逐步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明确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及职能的分配。

二、研究思路

“能力”一词因语境的不同使语义亦有所区别。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找出最具普遍意义的概念,以帮助我们找出高校教师最关心和最需要的能力要素。同时,也有必要阐述清楚高校教师专业能力、个人技能等与行动有关的概念,辩证地讲,当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做出适当的反应时,行为能力可被认为是教学策略的保证。从技能的角度考虑,能力是指角色表现力及根据目标提出合适的学习任务。鉴于在线学习环境的复杂性,根据该定义可以理解为,教师只需要知道做什么而毋需弄清怎样做,比如当某一专业领域的教师面临非本专业的内容及情境时,该教师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关于“能力”的第二个观点集中反映在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上。与上述能力表述不同,本定义热衷于能力的社会属性,要求教师在其专业领域中表现自如。

将研究视角放在与能力有关的培训上时,能力就是教师的专业认知结构,这对教师的专业教学将很有帮助并且可以通过培训不断加以完善。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研究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些复杂的情境,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化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个观点更关注有效的学习行为,如“做中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这种观点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学的本质以及教师培训活动的设计。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发展教师的能力,因此培训必须以发展教师的具体能力为核心,因为这关系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完成各种角色和任务。如何理解基于发展教师具体能力的培训?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与教师能力密切相关的教师角色,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在线虚拟环境下的教学,而且有助于我们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总体而言,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是从传统教师职能中派生出来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在某些特定的任务领域中必须具备特定的能力。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基于该研究思路,我们认为,在线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变化意味着教学组织特别是教师职能上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从这一方面来讲,在线学习环境的特殊性要求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职能,这与教师在该环境下制定的学习任务有关,同时也对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训教师和研究者一致认为,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在对教师职能或潜在职能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努力给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教师能力一个准确的定位。鉴于近几年来关于这一主题研究数目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本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目标:

一是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是通过文献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活动,总结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师能力的构建。

三、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能力和角色定位分析

可操作性定义有助于我们为专业发展的设计制定出一个概念框架,促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和能力的定位上,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其理论本质做了初步研究。

(一)国外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培训项目简述

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国外的ERIC、ICYT和ISOC三大数据库的检索开始,这些数据库包含了来自科学期刊的主要文章,特别研究了有很高科学声望的杂志,例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欧洲教师教育杂志》、《公开评论季刊》、《远程教育学习》、《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和《英国教育技术》等。在线环境下的学习逐渐成为现代学习培训的主角,从理论的角度厘清教师的职能及能力要求迫在眉睫。通过检索国内数据库,研究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能力和角色的论文很少,也就无法进行对比和总结,这对于本研究的参考价值不高,本文把主要视角放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上,总结了欧洲高校16项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培训任务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这些高校教师培训是如何选择培训内容的,同时还分析了这些高校对教师在在线学习环境下进行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从每个高校教师培训项目中选出2―3个设计项目,这些设计从信息到过程的描述都遵循同一标准。16个专业发展培训活动中有7个为初始培训,9个是后续培训。半数培训内容都通过网络环境展开,剩余的则通过混合学习的形式展开。

在此,我们特别关注这16个培训项目的设置,即这些培训项目都指向哪些高校教师职能和能力,如表1所示。教师能力分类则遵循威廉姆斯分类标准。在线教师职能的详细分类及与之相对的能力需求同样遵循威廉姆斯的四个分类法,即技能分类、管理分类、组织分类和交流分类。需要指出的是,威廉姆斯分类标准同其他专家分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认同他所提出高校教师能力的分类系统。通过对这些培训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项目重点培养或提高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技能,如在线教学设计技能、激发在线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技能、增强在线学习者之间交互的技能、融入在线教学进程的技能等。这些项目还强调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操作技能,如应用在线资源和工具的能力,设计在线学习材料的能力,如多媒体素材、基于网络的资源、资源检索等。另外,还重视了培训类型的需求(对培训的建议)以及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等。详见表1所示。

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相比,在线学习环境是教师职能的延伸或转化,与自然情景相比,环境的变化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学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传授,教师将面临网络环境下沟通和交流方式特殊性的挑战。在线环境下高校教师成功实现教与学角色转化,交际能力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将在教学、社会、管理和技术领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高校教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掌握ICT在每一个领域中的运用方法。

关于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探讨,大多来自于对教师在线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威廉姆斯(2003年)定义了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四种角色定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ICT在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应用:一是交流和互动;二是引导与学习;三是管理和组织;四是技术的使用(覆盖所有领域)。该研究以实践过程中教师能力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师角色的定位。科波拉等人(2002年)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在线环境下高校教师能力的转化,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引起了教师对其在教学环境中自身能力重要性的重视。该研究指出,高校教师认为教师角色从“领域专家”向“学习导师”转变,此理念的变化与师生的互动模式、教学设计的改进,尤其是与教学组织、管理、控制和评价密切相关。因此,高校教师角色定位与在线学习环境中的角色认知、情感渗透及教学管理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克莱因等人发表的研究报告(2004年)设计的高校教师能力量表包括18项指向与教师职能绩效相关的五个方面,即专业基础、规划和准备、教学方法、策略与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本文通过对全球超过1300万的高校教师从业人员样本进行分析,详细描述了每个领域所需能力及其有代表性的98种表现形式。除以上3项外,其他相关研究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所需教师角色和能力,但都认识到在线环境中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应尽量鼓励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及知识的有意义构建。

(二)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能力分析

总的来说,在线学习环境中高校教师的角色扮演应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和设计;

二是社会交往;

三是教学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角色之间并不排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会交叉重叠。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是指规划教学所涉及的任务、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预期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相沟通的教学行为等;社会交往包含高校教师干预教学过程,通过营造沟通氛围来激励对话的生成以及知识的构建所需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在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应是主动的适应者、社会文化的引领者;教学指导角色是指高校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能否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及促进深入复杂的以及关键性学习发生的能力。这个角色与教师使用信息和ICT的能力息息相关,但在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的环境中,技术的使用将变得更加复杂。

上述定义的高校教师在线学习角色,都或多或少需要一系列能力来履行这些角色,但在这个问题上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认识到从教学的组织到过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必须强调的是,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所完成的社交功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功能。特别是在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社交功能通常与几个常用角色相关,如调解者、引导者、主持者等,通过这些角色扮演,我们期望能更好地促进和调整在线学习过程。大部分教师的社交功能都是通过角色扮演以促进在线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教练、导师、顾问、评估者、研究者、管理者以及资源提供者等。而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对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设置有效激励激发学习、交流沟通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促进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等。

四、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和能力需完成的基本培训项目

对于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和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进行了质的研究并努力得出结论,希望构建或验证完整意义上的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和能力。我们对欧洲高校教师16个培训项目设定的目标及高校教师对教师培训的期望做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活动的目标与教师对培训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彼此之间的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受到了技术的严重制约。在线学习环境下阻碍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同该环境下的有效交流以及教学内容相关,如如何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ICT的支持、学习者在线学习期望的交流、学习资源的及时更新等。

在线学习者意识到培训过程中获得有效指导的重要性,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主导。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与学习同伴之间的经验交流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同伴之间的支持是远程教学的重要学习手段,因为实践证明,同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有效的。因此,高校教师认为良好的交流是促进在线学习发生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分清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之间的责任也是同样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的培训任务分别按照不同的专业展开,一个高校教师毋需扮演所有的角色,但需要同其他专业教师展开正常的交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培训过程中高校教师所需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所扮演的角色,而且与学习任务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角色之间存在着交叉区域。根据这一原则,在线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能力的划分取决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属领域,表2给出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所属领域所设计的相应的培训项目。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系结构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47-01

一、吉林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客观上存在的五方面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不足。这方面的问题可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是职业教育体系僵化,与时俱进的灵活性不够,循常规,走老路,即使有所变化也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不足,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能力上不够突出;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衔接不足,相互之间衔接和作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不够。

二是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从家长到学校都还持有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和弱化的观点,家长的不正确认识影响到学生选择学校、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导致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僵化,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从职业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看,普遍存在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而且两部分资金投入明显短缺,即实训条件、学校经费、教育教学设备和实验实习设施投入不足;师资的紧缺,尤其是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比较匮乏,使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是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散,专业性不强。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专业化程度更高,而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粗犷和陈旧,教学缺乏系统性。

三、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一)深化职业院校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可尝试职业学校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允许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投资。把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办学制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成立全市和全省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与职业学校形成联合办学的关系,或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的办学主体作用。

(二)强化顶层设计,促进职产合作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的作用。首先从职业教育上要提供法律保障,实行法制管理,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旧有模式的束缚,实行同产业界合作,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办学、订单培养人才的办学关系,在学校办学和企业用人这两个基本点上寻找双赢的办法,注重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显著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要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三)创新职教模式和育人思路,搭建人人成才的“立交桥”

完善中高职衔接体系。在中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取得中级职业教育资格证书的前提下,根据毕业生求学和就职意象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满足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给他们当好参谋,让他们理智地作出选择,适度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课时比例,扩大技能训练,增加实用性和技术操作性。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学校、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师、师傅深入指导,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培养理念,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利用吉林市作为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一些院校先行试点,实行“政府引领、院校培养、企业支持、协会参与”的育人模式,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试点。

(四)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更好地与岗位对接

社会需求就是职业院校所学课程的温度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既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瞄准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适,实行动态管理。从课程的动态管理看,应能够突出课程建设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以市场需求为讯号,快速灵活地反应,将新工艺、新技术及时充实进课程内容中。

(五)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鉴于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要增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将生产和经营管理一线的技术尖子和优秀人才纳入师资队伍,增加教师队伍中富有时间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的比重。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鼓励专业教师要通过参加生产实践、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等途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获取“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第7篇

疏于课程价格管控。平台内同一课程的标价不一,价差过大。比如,YY上化学8升9暑期班视频课程,两个教育机构提供的同一课程价格却相差近一倍。诚然,师资、品牌等因素在课程定价时都会考虑在内,然而,部分教育机构在上传课程时,利用平台规则,操纵课程排名,有投机嫌疑。

平台间课程重合度较高。传统教育机构的大规模入驻,导致在线教育平台越来越沦为教育机构的一种渠道。传统教育机构,借助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企图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弥补自己线上销售渠道的短板。面对教育机构的入驻,平台方也乐意这么做,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平台间的课程相似度高,课程特色不明显,用户分流严重。

尴尬困境下的模式创新

摆脱在线教育平台与传统教育机构的“牵手”,是一个双向选择。

若要避免单纯沦为教育机构的课程销售渠道,在线教育平台必须寻求模式创新,做到以下两点,从而改变被传统教育机构“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

贴近投资者需求。据了解,现有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营模式,以决胜网为代表的O2O揽客型平台,以金山词霸为代表的在线工具型,以及以91外教为代表的个性化定制教育平台等。从众多的教育机构的近期的业绩报告来看,以通过互联网完成网络营销和品牌展示为主的O2O揽客型平台优势明显,受到投资者青睐。决胜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以O2O模式运营的决胜网去年收入为4000万元,纯利润约占到收入的15%。

第8篇

关键词 体育礼仪 高校公共课教学 现况调查 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体育是一项运动,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不仅包括了身体技能训练的外在教育,同时也包含了丰厚的精神内涵。体育礼仪是在体育活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其作为行为规范和约束,更重要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以正确的姿态参与体育活动。

1体育礼仪在高校公共课教学现况分析

体育礼仪是体育活动或赛事中,参与者应该保持的规范,合理完善的体育礼仪知识教学,能够让参与者明白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来对待体育活动。可以说,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体系中,融入体育礼仪知识讲解,极为必要。本文结合具体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中体育礼仪知识的讲解状况,从而探索融入体育礼仪构建高校公共课教学体系的具体思路。

1.1 体育礼仪教学状况汇总

为有效认识该知识教育状况,本文特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选取100名学生,100名老师,使用随机调查的方法,来统计体育礼仪教学的具体状况。在问题设置上,采取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师生意见、建议,完善该知识教学状况。具体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表2:学生体育礼仪知识认识情况

1.2汇总分析

首先,从当前体育礼仪教学开展状况中,可以看到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基本上都没有认识到体育礼仪知识的重要性。有78%的老师认为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开展意义不大,而更是有83%的学生认为体育技能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大于礼仪知识。可以说,师生从根本意识上没有认识到体育礼仪知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关于体育礼仪教学内容认知上,有47%的学生认为礼仪知识主要是一些客套性内容,对体育礼仪知识的认识并不全面。只有26%的学生对体育礼仪内容能有体系化认知。而更是有27%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体育礼仪知识的内容。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缺失。最后,正是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和学习的不足,我们往往可以在很多体育比赛中看到,很多参与的学生,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参与其中。因次,完善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十分必要。

2构建体育礼仪课程体系的具体思路分析

受素质教育影响,如今各高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很多学校都先后开展了素质拓展计划训练、校园体育文化节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个人身体素养。随着体育活动开展日益成熟,无论是球赛类活动,还是健美操、太极等体育活动,都正在有序开展,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有效激发,然而经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体育活动更注重的是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教学,有关体育礼仪的教学活动很少涉及。而事实上,最能影响大学生的正是体育礼仪知识。

基于体育礼仪的特殊性,完善其知识教学需要结合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通过具体实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达到理想效果。构建体育礼仪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体育老师对礼仪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强化对体育老师的礼仪知识培训,不仅能够确保该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有效开展体育礼仪规范教学。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体育礼仪知识,结合案例教学和应用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与体育礼仪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礼仪规范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想达到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学生对该知识的认知度、熟悉度开始,因此丰富礼仪规范知识讲解途径,正是有效开展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此外,不仅要保证体育礼仪知识教学的课程化,还要重视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加深学生了解。同时挑选那些礼仪知识学习的好,并且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向其他同学示范,帮助学生在不断示范中得到提升。

3结语

当前各高校都充分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体育技能教学,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一直以来,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更多重视的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认识到高等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思维观念。因此通过据实调查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状况,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索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 邱毅.开设体育礼仪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5):38-44

第9篇

关键词: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定位;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4-0724-0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各大图书馆都在不断探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入馆教育新模式,其中在线学习平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新型入馆教育手段。一个完善的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的不足,大大提高新生入馆教育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如何设计一个实用、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相对于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的优劣

1.1优势

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的教育手段,相对于传统入馆教育手段有着以下优势:

1.1.1自由性和持续性

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方式以讲座、参观为主,容易受图书馆人力、物力、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只能短时间内在特定的场地开展,新生一旦错过机会需要补习或是需要温习之前所学的内容的话往往无从下手。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则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上信息的传递性和长期保存的特性,能够让学生利用电脑、手机或者其他终端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把入馆教育从突击培训转化为一种持续性的学习过程。

1.1.2交互性

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在形式上一般是以一带多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授课老师需要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授课老师很难做到与所有的学生一一充分沟通。而入馆教育学习平台通过运用web2.0的设计思想,利用博客、留言板、智慧库等交流工具形成一种多对多的学习形式,提高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同时也丰富了交流方式。

1.1.3经济性和便利性

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所需要的准备工作非常繁杂,每年从场地到设备,从到讲义到课件,从时间安排到人员组织,无一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持其正常运行。与之相反的是,入馆教育学习平台是一种一次性的投入,只要在第一次使用之前部署好服务器,之后的维护和更新都可以方便的通过管理员权限来完成。从长期来看,入馆教育学习平台是一种比传统入馆教育方式更为经济的手段。

1.2劣势

虽然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借助科技手段能实现一些传统入馆教育方式所没有的功能,但它同样受到到现在技术水平的限制,与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相比有以下劣势:

1.2.1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监管

鉴于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能随时随地自由使用的特性,我们很难用一种方法来监督学生使用平台时的状态。因此,学生在平台上学习的动力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由于有老师的监督,学生一般会更加认真学习。

1.2.2在教学方式上不能灵活变通

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将学习资料和课程录像转化为各种文档、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平台上,而学生则通过查阅、收看这些资料来进行学习,在内容上比较死板。在传统入馆教育方式中,讲课的老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状态随时调整内容和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

1.2.3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互联网使用能力以及信息搜索的能力,相较于传统入馆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2 国内现有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在设计上的误区

目前国内在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上,一般是将其作为传统入馆教育的替代品。但通过对在线学习平台相对于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的优劣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而言,在线学习平台在易用程度和教学效果上很难超过传统的入馆教育方式。这意味着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入馆教育方式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具有交互性强、自由度高、持续时间久、使用低成本的特性,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善于以一种积少成多的方式影响使用者。因此在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持续的吸引新生使用而非如何代替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的功能。这样才能使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与传统的入馆教育方式互为补充,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 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设计的新方案

依据前文对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定位,结合对现有在线学习平台设计误区的思考,该文对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提出一种新的构想,其主要特色在于与之前的设计方案相比,本方案能更好的发挥在线学习平台本身的优势、提高平台利用率,其特色设计如下:

3.1总体结构设计

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在结构上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三部分,其功能划分如图1:

学生登陆后可以通过查阅或下载学习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通过参加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此外还能通过在线交流平台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登陆后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学习资料,并能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需要更新的学习资料和题库内容则必须通过资料上传的方式将资料发送给管理员,由管理员统一筛选、整理后进行更新。

管理员登陆后能够对学生和教师的账号资料进行管理,能够修改和删除在线交流平台上的垃圾和冗余内容,并能够直接新增、修改和删除学习资料库和试题库的内容。

3.2在线学习模块

鉴于之前的分析,由于在线学习平台在易用程度和教学效果上很难超过传统的入馆教育方式,因此本文的设计重点并未放在在线学习模块上。在本文的构想中,在线学习模块主要起到一种复习和补遗的作用,沿用现有成熟的设计完全能满足本系统的需要。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本模块既然主要起复习和补遗的作用,那么在内容上最好及时更新为本年度入馆教育的学习资料和课程录像,由于这些课程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内容,新生们在之后的温习中会更容易回想起学习的细节。

3.3交流平台的设计

交流平台是一个整合了多种远程交互方式的综合流平台,其目的在于最大化的提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其交互方模块分为留言板、博客、智慧库三种,其具体关系如图2:

留言板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给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由老师或其他学生解答或评论;博客的主要作用是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能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智慧库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更新的百科全书,能将各人的知识、经验、心得以词条的形式储存在网上,并能根据一定的规则方便的查阅。

3.4在线测试模块的设计

本模块的设计是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本设计的要点在于通过规则的设置,使学生在入馆教育中学习的成果能真正产生价值。

3.4.1基本设计

在线测试的试题由系统自动从题库中抽取生成,题目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方便测验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评分,抽题规则和及格分数都由管理员统一设置。在考题设计上应该更多利用电子终端的多媒体功能,尽量减少文字题,多出图片题、影像题。

3.4.2与学习成果挂钩的动态权限设置

其工作流程如图3:

所有教职工自动获得教师权限,所有新生入学后自动获得基础权限,基础权限仅有入馆阅读的权力,不能借书及使用电子阅览室。已有基础权限的学生在通过基础测试后,按学生的类型获得专科本科生权限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权限,这两个权限以及后面的教师权限都可根据各馆原有的设置调整,使其权力逐渐增加。获得专科本科生权限的学生仍可以在通过初级测试后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权限。硕士博士生权限的学生同样可以在通过中级测试后获得教师权限。所有的拥有教师权限的师生通过高级测试后可以获得积极分子权限,积极分子权限除了有最高的借阅上限、荐购等级等基本权力之外,还有电子阅览室上机折扣等特殊优惠政策。但积极分子权限有一个月的时间限制,到期后自动返回原有的权限,需要再次通过高级测试来重新获得权限。

系统中的基础、初级、中级、高级测试,其难度和题量逐级递增,并会适当加入一些实地操作任务,如荐购一定数量的书,完成过一次网上续借等。同时这些测试不限参加时间、不限参加测试者的身份,所有师生都能通过完成一级级的测试从而得到最高权限。

这样的权限模式保证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有需要的学生也能通过考核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权限,同时这种“升级”形式的权限获取方式也极大刺激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觉到自己的学习的成果,可谓一举多得。

3.4.3由在线测试代替罚款

从目的上而言,我们对违规的读者施以处罚,主要是为了提高违规行为的成本,防止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加深违规读者的印象,使其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从这一点上看,用在线测试代替金钱处罚是完全可行的,并且通过在线测试,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本功能的流程如图4。

违规读者可以选择是交付罚款还是参加在线测试,选择参加在线测试的话可以随时开始考试,只要在考试中取得一定的分数就能免除罚款,即使没有通过考试也能重复参加,直到通过为止。

通过这种处罚模式,违规读者能在一次次的测验与学习中不知不觉的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处罚方式上也更加柔和,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馆读关系。

4 总结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技术也并非万能,传统方式仍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本文在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定位上,明确了其与传统入馆教育方式相辅相成的地位。在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其基于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入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能最大程度的弥补传统入馆教育方式上的不足,促进图书馆入馆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季志远,康恩婷,谢红.Flash在入馆教育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软件,2012(1):94-97.

[2] 朱东妹,潘杏仙.大学新生入馆教育网上互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1(1):8-11.

[3] 王倩,刘翔,黄志强.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研究和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10(4):18-21

[4] 王小强.新生入馆教育形式的转变及自助开通借阅权限的实践——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56-5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