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6: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第1篇

一、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容

1.标准规范建设。这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扫描、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房产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房产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房产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房产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房产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3.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房产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信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房产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主要形式包括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房产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建设。

5.人才队伍建设。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第2篇

一、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致使弃档、死档等现象已成为档案管理中普遍的一个难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的发展随着人才流动壁垒的减少。我国档案实施社会化管理成为最终的必然方向。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中的“人档分离”[2]、“死档弃档、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出现一些“自持档案”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本身的严肃性、准确性以及唯一性,逐渐已经被很多人视同为“鸡肋”。

(一)“人档分离”。因为传统档案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加上目前的档案流动性比较大,因此档案内容和个人之见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部分档案,比如认识档案就不能够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现,作为人事档案应该要能够对当事人的各项基本资料体现。档案一旦何其主体之见失去了联系,就会出现人档分离的情况,档案的价值自然就没有了,因此档案必须要和实际相符,这是其特质也是其要求。

(二)“弃档死档”。在我国各类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单位网络上,已经长期开始定期公示“长期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名单”。每年我国在各类社会保障网及人力资源网站将很多这样失去联系超过5年且被公示又无人认领的档案最后都被入库封存,成为“死档”。当前我国面临的该类弃档现象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人才档案管理部门的普遍遭遇。2002年我国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就做过一项不完全统计,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就至少有超过60万的“弃档族”[3]。自从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新用工制度就让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得更大了,企业单位对档案的管理也开始采取了分离模式,一些单位公职人员的档案从单位中分离出去,因此档案的管理工作开始产生了变化。加之,我国自九七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办理退休以及养老保险也逐渐开始与人事档案脱钩。

目前社会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多的地方都有了相应的服务机构以及档案管理机构,这样档案就会逐渐的和其主人失去联系,导致了目前的很多档案均是没有用的“死档”,而档案管理机构对于这些联系不到本人,无法收取档案费用的部门也是比较严重的损失,档案是不能够随意的丢弃的,即便是当事人不进行手续的办理亦是如此,所以档案部门只能够将这些档案进行封存,随着档案的积累越来越多,这样的弃档也在增加。导致了档案价值的丧失,其实档案在我国来说,因为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存在,要在这些单位工作必须要有档案。

二、我国人事档案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展望

(一)人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因为人事档案中对个人的过往记录比较多,虽然是纸质的,也是具备了唯一性,其管理会有问题,增加了风险性,而且遗失后的补办也是比价困难的,这是目前档案管理比较常见的问题。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后,政府部门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的关切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并没有取得比较好的发展和利用。但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绝非易事,尽管由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档案人员管理的问题以及人事档案信息化软件发展的制约不足,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实施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已初现成效,并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各类“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电子化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将分类整理的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扫描等信息化处理,形成与实物档案内容相对应和一致的“人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可以轻易通过进入到“数字档案库”中查询当事人的档案,并显著提升了日常的办公效率,如可以及时为当事人或查询单位开设证明。

(二)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是其主要的方向。我国的电子技术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而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方向,其更加的高效,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加上我国的人口多,档案信息资源也比较多,比较复杂,如果不进行数字化管理,将会是非常庞大的工作,因此电子化在很多的地方都相继的投入使用,在部分的单位、企业中也是使用比较多的,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是单位对档案个人进行了解的一个窗口,实际的应用价值比较大。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竞争的有力技术手段已经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对于信息量巨大,工作量颇高,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变革的冲击,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并使其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档案管理更加的系统、及时、准确和高速,从而实现对资源更加地有效利用和分享。这样能够促进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减小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难度。

一、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

我国档案管理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档案资源为目的,其主体是依据《档案法》建立的档案馆,档案馆也是集中管理、保存档案的基地,它能实现诸多档案管理功能比如:收藏功能、存储功能、宣传功能以及传播功能。同时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古文化灿烂的国度,档案管理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一直得到重视,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发展到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档案管理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得到了成功地应用,使得档案管理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子式的文件大批量的产出,以及计算机技术下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进步,促进了档案包含信息内容的加速,并逐渐出现档案管理对象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管理工发生分离的情况。正如我们所知,档案它是能够被我们传输、表达、感受的,以图像、文件等为载体的一种信息。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不同区域的使用人员共享档案信息的情况,凭借各种数字化技术,档案管理的工作也将突破地域,形成“移动中的档案馆”,建立起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档案管理中心,档案信息将更加容易获取和传播。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高效的利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档案都是信息资源的中心,因而对档案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管理已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各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数字化档案管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并结合数据库系统对文字档案、图像档案等档案形势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全面的管理,并进一步实现档案系统与办公系统的无缝衔接。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由若干年前西方“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的概念演变而来,是一种利用多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新型档案管理形式,基于高速网络实现跨库检索并对海量档案信息库群进行管理。

数字化档案管理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可完成以下工作:首先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起能过在外部进行信息调整的公共网络系统。其次是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档案信息库以及多种其他信息库作为基础信息,形成能够将传统档案信息转化,自动生成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形式。再则是实现智能处理,实现数据库到知识库的转变,并运用自然语言进行全网络的档案搜索,实现档案信息的全网络共享。最后是建立成立体化,全方位一体化的使用体系,及时地处理和提供各类档案信息,并保证信息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可靠地安全保密措施。

数字化档案管理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类档案信息服务,数字化档案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及优势:

1、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如今,社会经济得到的飞速的发展,造成现实的办公效率难以应付海量的信息,由此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传统办公方式之下,一直是一种粗狂型的模式。也就是一种单纯的以增加人员和办公用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这种方法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大幅度的增加,相反数字化档案管理一改传统纸质载体的档案信息,将其转化为机读的档案信息,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理费用,节约了大量实体空间,还能有效地方便查询,进而避免了印制纸质资料而造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2、实现办公效率的提升

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做到资料的及时归纳和尽早利用。譬如,在企业人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对象众多,并且有极大的流动性和负责性,员工调动,退休等都会伴随着档案的移动,要想一丝不苟地准确记录和了解这些动态的信息,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必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能造成延后。但是利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轻松准确的统计这些信息,同时回过头来要想查询这些信息也是什么的简单和方便,可以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到对所有信息进行实时的控制和处理。并且,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都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因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更是能实现档案的无界性,由此档案库也由实体的档案馆变为可供随时随地利用的信息处理中心。

3、实现档案的高效利用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在档案室或者档案馆内进行的,而且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这样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数字化档案管理则能够使人们更加方便和精确的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更是能使使用者不受时间以及空间地域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数字化档案管理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面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和有待克服的困难,为了实现全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系统工程的构建

我们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设计、开发、整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而且日常的记录、保管等工作也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所需要的设备也是多种多样。为了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还应管理查询系统的设置以达到资源查询及共享的目的,并进一步开发操作系统、加密系统等已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2、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性的保证,全网络资源共享对其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注意及时更新保护系统以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其被恶意破坏或侵入。

3、注意与办公系统的高效衔接

与办公系统的衔接将有助于企业对自身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的有效结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行科学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文档一体化,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同步保存,并在两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通道,做到数字档案管理的有迹可循,提高数字档案的可靠性。

第4篇

一、 关键词:档案数据库;档案数字化管理;电子文件

信息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增长点,信息化成为各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作为企业各个领域、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历史记录的档案,其信息载体也正在快速地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档案将成为未来5-10年内新产生档案的主体。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缺乏完善的档案馆数字化解决方案,企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制约。目前,要实现档案馆的数字化管理,我认为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 首先是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档案数据库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档案数据库设计是档案计算机处理系统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其效能往往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效益。档案数据库的设计要经历由现实世界经过概念世界向机器世界转换的过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一个档案工作应用领域,设计优化的数据库逻

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使之满足用户的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有效地支持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一个高效率的运行环境。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能力、用户的需求及系统对完整性、安全性的要求。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实质是用数据处理的方式管理档案信息。档案计算机管理要适应资源共享的需要建立综合性网络数据库,应遵循多个原则,侧重于档案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活动的衔接,实现数据管理、整理编目、利用查询、安全保密等多重功能。其次是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实现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三、 档案数字化管理

在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把纸质档案、照片档案以及录音、录像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加工,使这些信息与现有档案资源数据库并网。在此笔者着重提及的是纸质档案和照片档案的数字化。二者数字化的原理和技术相同。纸质档案检索查找不便,保管和利用都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将纸质档案文件以及照片、图片、底片等通过输入设备(数码像机、扫描仪、数字摄像机等)所获得的并以数字格式存储的图像,在电脑上利用各种图象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各种技术处理,如对污损、残缺图像进行修复、OCR 图像文件的管理、检索、打印输出等,以提高保管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对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和利用效率。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数字图像应用系统包括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主要环节。基于输入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光点转换技术、色彩管理技术、色彩校正技术、动态色彩样正技术、三色同步扫描技术;处理技术主要有色彩增强技术、增强图形技术、位增强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存储与检索技术主要涉及图像压缩格式(TIFF 与JPEG 格式)和检索查询技术;输出技术可采用不同方法和设备进行:屏幕显示输出、热转换打印输出、彩色喷墨打印输出、数码扩印技术、胶片记录仪等。一个理想的数字图像系统,不应孤立地考虑某一个环节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而是要寻求整体综合效果,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要求,才能保证获得满意的最终效果。数字化的设备的性能,决定了数字图像的质量。

三、是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

1.电子档案的特点:

(1)、虚拟性:电子档案是在计算机中产生和处理,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在没有与数据处理系统及硬件、软件相结合时,它是无法显示出来的,是非实际的事物,因而具有虚拟性。

(2)、依赖性和不可识别性。电子档案要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库与网络系统,离开计算机等设备电子档案不可用。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体现在:一是数字编码,二是硬件,三是软件,四是技术设备更新,五是加密。

(3)、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无论是磁盘、磁带还是光盘,其存储量大大高于以往各种人工可识读的信息介质,特别是光盘,有“海量存储”之称,这种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可减少档案的存储空间,便于存放。

(4)、载体的多样性。传统的档案,记录信息的载体是纸,变化也是纸张规格的大小,但电子档案载体有磁盘、有磁带、光盘等,呈现多样性。

(5)、信息共享性,传统档案由于受原件的约束,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用户利用一卷档案,且要身到现场;但电子档案可以人在异地,在同一时间,多人不受空间的限制,同时共享同一信息。

(6)、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电子档案的信息不具有固定的物理位置,可以以非实体进行加工和管理,这种可分离性造成了电子档案信息易于更改,不留痕迹,易于复制、传___________输、便于异地调阅或形成文件。电子档案的利用虽然快捷方便,并且可以登上“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异地远程调阅,给人类、经济、商务、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好处,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一)数据的易消失性;(二)信息的不安全性;(三)信息的易改动性;(四)信息的易出错性。由于电子档案这些特性,决定了电子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检索、保护、利用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

2.电子档案的收集。

电子文件从文书转化为档案过程中,无需分类,组卷,因为在计算机上可以多角度进行分类、组合、检索,可以尽情地表现文件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历史联系,因此无需专门分类、组卷。所以就不存在“案卷”这一基本单位了。电子档案在接收方式上可以采用向档案部门移交软盘、磁带或光盘,或进入档案部门网络规定的地址,从网络归档、移交、在接收的过程中,需要必要的设备条件、技术条件和业务准备。档案部门需要配置专门的电子文件格式转换设备,对接收档案进行统一转换以解决不同格式电子文件的识读问题。

3.电子档案的整理。

由于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所以电子文件的整理在归档前就由各机关单位将磁性载体的、杂乱的电子文件通过分类、标引、组合,使电子文件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并对电子文件进行了分类和编号,组织建立了数据库。对于脱机保存的归档电子文件,即电子档案其整理工作主要就是组盘,按一定规律,将相关文件通过拷贝组合到同一磁盘、光盘或磁带等载体上,也就是整理接收来的软盘、磁带和光盘。

4.电子档案的鉴定。

电子档案的鉴定分为内容鉴定和技术鉴定两个方面,电子档案内容鉴定主要是对文件的内容及某些形式特征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可读性、可行性在鉴定工作中必须得到全面的体现。技术鉴定包括可读性鉴定,无病毒鉴定和介质鉴定等。电子档案的鉴定程序为归档以前确定归档文件,并划分保管期限;档案室在接收电子文件时,进行内容鉴定和技术鉴定,对未进入档案室的电子文件在保管一定时期后再鉴定,以确定其是否需要继续保存。

5.电子档案的保护。

电子档案的保护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电子档案多为磁性材料,其存放环境和防护设备与纸质档案相比有明显差别,电子档案存储载体信息容量大,档案的软盘、磁带、光盘的排架长度与占用空间都很小,便于档案库房的管理,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高,需对库房温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并配备除尘、防火、防紫外线、防磁场和电场的设施,电子档案还要严格防范计算机病毒,因而保管条件更复杂,保管难度更大。具体要求为:(1)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对磁性载体,推荐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40%,光盘保存推荐温度为14℃-24℃,相对温度为45%-60%。(2)防止灰尘。灰尘可以造成电子文件载体表面的污染和划伤、载体的腐蚀、降解、滋生霉菌等。灰尘是电子档案载体的最大天敌,在电子档案的保管过程中,要采取严密的防灰尘措施。(3)防止外来磁场和机械震动的影响。外来磁场作用于磁性载体上,能使磁性涂层发生消磁或磁化,破坏记录信息,影响读出效果。要防止外磁场的影响,将磁性载体存放在有抗磁性的框架内或金属盒内等,并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4)防止光线和有害气体的影响。有害气体具有酸性和氧化反应,使盘基老化、脆性增大、强度下降,导致信号衰减,影响磁性记录信息的读写效果。

6.电子档案的利用。

电子档案的全文数字化使得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不仅可以提供原件阅览,而且能够根据需要对其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打印、复制等,满足利用者的各种需求。档案人员还可以按照一定的专题对电子档案进行编辑,形成档案汇编或其他形式的编研成果提供利用。

第5篇

(一)全面考虑各种实施要素

明确目标后,应确定各种实施要素,即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重点发展项目,如全文信息化项目、局域网数字化服务项目、广域网信息服务项目等等。各种实施要素需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借用某些指标性体系。

(二)保障系统的建立

构建保障系统也是为了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保障系统指的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体制、运行及保障机制。即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及实施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支持,更无法脱离保障系统。

二、加快立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法律效力

(一)加快立法

我国已经颁布了《合同法》,其中涉及到电子信件、合同、电报、传真、电子信息交换、邮件等等有形的内容形式,对于实现我国数字化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对破坏政府信息的违法分子进行了刑事及行政责任的规定。就某种意义而言,伪造电子档案数字签名的后果,和破坏印章、文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同。如今,逐步实现数字化电子档案法律效力已然成为一种趋势,除采用技术、方法来保障其完整性与可靠性以外,还应加快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

(二)加强监控,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法律效力

为了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力,不少国家纷纷制定标准化监控及管理程序,以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在完善的监控程序及高效的管理体系下,想要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非一件难事,但是,应当注意把握前端控制及全面管理的思想。除此以外,应当着重强调的一点是电子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著作权及数字化权等问题。目前,不少法律案件均涉及到数字化权问题,为保障著作权者的合法权益,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中,应对档案来源进行鉴别,看其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若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应全面考虑档案信息数字化权问题。若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则无需考虑这些问题。同时,还应确认档案信息的所有权,数字化档案信息仍属复制行为,必须同著作权人积极协商,给予其足够的报酬,并获得其许可之后,方可将其档案信息收录数据库中。

三、引入新型安全技术,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第6篇

关键字: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变革

中图分类号:F299.23;G270.7

随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许多个方面,在档案管理中,数字化也得到了极大的运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就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使档案变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利于管理和处置的电子档案。采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能够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方便检索,便于保存,对于更好的高效利用档案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档案数字化的运用中,要坚持真实性、安全性、便捷性等原则,提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效率。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意义

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摄影和扫描等先进技术,将档案资料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进行保存并加以利用,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信息库,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便快捷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将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档案管理数字化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数字化能够节约档案管理的空间。纸质档案比较厚重,占据较大的空间,保存纸质档案需要较大的场地,在保管的过程中,对于库存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在搬运的过程中需要的人力财力也比较高。而采用数字化的存储,更够有效的节约存储的空间,存储较为便捷。二是数字化资源方便档案的处置和共享。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模式,档案检索利用都较为方便,且电子化的档案馆也方便读者进行查阅下载,这有利于对档案资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置,以达到档案资源的高度共享。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现状和问题

虽然我国进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行业实行档案数字化管理以来,档案管理逐渐从手工管理向信息化转变,既保护了档案信息,又加快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但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还是一个不稳定的、易出现问题的新事物,这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都需要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所以,对于不成熟的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工作而言,并不是十全十美。当今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不健全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档案的存储查阅和利用,这就需要建立起完整的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从档案的存储管理和利用都有着一套较为便捷的平台。但是就目前来说,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并不健全。长时间以来,档案管理资料的作用只是为提供咨询或者证明等简单的服务,在实际利用效果和服务上都缺乏深入和创新,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开发程度还不够,所以很多服务还无法开展。

(二)缺乏标准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

在如今经济和科技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事物的属性都是相对的,大量信息的每日更新使得档案管理资料在搜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难度,这可能会造成资料的缺失和错误。对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但是目前,我国在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还不够健全。

(三)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对于档案创新形式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熟悉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才。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对于档案管理学方面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很少有专门的大学开设档案管理学,所培养的专门性人才还不多,难以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改进措施

(一)培养专业性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当然,行业中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同样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只有拥有大量既懂得先进计算机技术,又懂得档案管理的人才,这一领域才能在时代洪流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我国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对已有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逐渐改变陈旧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改善该行业的人才结构。其次,要积极吸纳高水平、高技能的数字档案管理人才,要从招聘、管理、激励等方面,留住人才。

(二)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

缺乏标准化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会造成档案管理资料保存的不完整且不规范,那么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就失去了满足社会需要、加快档案管理建设的意义,更不用谈档案管理数字化应有的价值。然而,目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中,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档案馆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还不标准、不规范,这极大的阻碍了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的正常发展和创新。于是,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就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健全了相关体系,保证档案管理信息的规范和完整,那么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此外,规范档案管理的标准和体系,会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电子档案数据系统

原始的档案管理资料大多是纸质的,通过人工录入或者用扫描仪进行扫描等两种方式,将纸质版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版的档案资料。这是数字档案制作的两种最主要的形式,但前者是一种效率较低、容易出错且占用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而通过扫描仪将纸质版档案转变为电子版档案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了。但要保证档案管理资料不遗漏、不缺失,就要健全电子档案数据系统的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数字档案的管理人员通过扫描仪在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时,也要将纸质版资料重新录入,并及时修改、补充、更新数据资料;此外还要讲原始的纸质资料保存完好,因为数字档案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资料的丢失或损坏。

四、结论

档案管理数字化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将人力逐渐转向服务行业,简化档案管理流程的同时,还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运用数字化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可用可查可共享的基本原则,简化档案的查询流程,方便档案的使用。为了推进档案数字化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加强档案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电子档案的数据系统。

第7篇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档案利用需要与档案所提供的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之间的矛盾迟迟难以解决造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远远落后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需要。如果不重视档案室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不能在网络上有效的传递档案信息,就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最终将会被信息社会淘汰。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经济社会信息交流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对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更加复杂,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间对档案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人们渴望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迫切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档案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档案馆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当今信息时代,如果档案工作不能紧跟社会步伐。瞄准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加快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一味停留在传统档案管理止步不前,守着金山找饭吃,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档案工作只能坚持与时俱进。

由于传统的档案大都保管在档案室、档案馆、又大都以纸张为载体,造成用户利用不便。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使用户更加便捷、准确的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档案,网络化的实现,更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尽快提供利用,按照以往的传统管理,必须归档后才能查找,而通过网络计算机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了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地变成了提供方便信息控制中心。

数字化档案管理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流动,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研究和建设将彻底改变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促使档案管理从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信息服务智能转变。今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进一步拓宽,数字化档案管理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各国档案馆都在寻求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运作模式以增强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竞争力,更好的为社会和读者服务,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在我国,档案馆大部分已经完成档案业务管理自动化建设,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系统分为日常业务管理、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和数字化阅读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到达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

日常业务管理包括文件查阅借阅登记,上级来文登记,公文处理拟稿等档案室日常办理的业务,这些有些部分已经形成数字化管理,但是还有一些依然用传统的纸质记录。为了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就要一步一步尽量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慢慢形成一套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体系,依照体系将常用日常业务综合起来,保证信息化数字化处理的时候能做到安全、准确、无误。

档案的数字化采集系统指的是档案在收集的时候把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存储在电脑中进行保管,转化的途径有专业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录机等数字设备。实质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它是指将档案信息内容转换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数字代码的过程。档案数字化通常包括档案数字化输入;档案数字化转换;数字化档案接收。将传统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

数字化阅读指的是,将数字化保存的文件提取,进行阅读。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网络进行档案文件的检索和查阅。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真正的实现了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

档案网络化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各种数字化档案信息融为一体,进行管理、传输、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网络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自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它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融开放式与互动式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下,一方面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融入信息社会化的浪潮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可以突破传统时空的局限,在空问上实现异地归档、查询,在时间上真正实现全天候服务。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好处:

1、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极大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每个部门都这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矿业公司的发展相协调,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的收集需要管理人员付出辛苦的劳动;档案的分类、整编同样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平台(管理工具),档案的收集和整编只能是零星的和不完整的。

4、有效的为科研服务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将档案在网络上共享,科技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了研究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5、有效的为决策服务

科技档案是研究院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研究院投入大量资金、经过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由档案管理人员分类、编目,最终成为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是研究院领导决策的依据。而文书档案通常是由院领导亲自起草,亲自下发的,是领导决策的具体体现。所以档案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利用,为决策提供依据。

6、部门职能变保管为服务

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后,公司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可以在网络上方便浏览(有相关的权限控制),为公司领导和设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档案管理的职能不再是档案的保管部门,而是公司内部信息的信息中心。

档案数字化技术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加强档案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其也是目前档案事业机构应值得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另外为了使信息数字化档案的使用价值更为高效,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学习计算机信息应用的先进技术,从而使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作用

Abstract: the digit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municipal fil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municipal files work to walk road of 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work of the municipal files of quick and convenient; Members of the file information form, structure, the change of the municipal files work must be decided to step into the digital age.

Keywords: members of the file, digital, role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城建档案的载体从纸张到磁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我们城建档案事业要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城建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使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背景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基本上是跟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走过来的。不管采用了什么新技术,但是本质上,实现的功能就是一个:用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手段来实现城建档案的接收、管理和检索利用。只不过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一个功能用了不同的、更高的技术来实现而已。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档案馆的重要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档案馆以收藏纸质档案为主,通过卡片式或书本式目录或指南反映馆藏,这时档案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基本上以手工为主。

2、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开始进入档案馆,出现了机读式检索工具与一定数量的机读档案,计算机在档案馆中的应用为档案馆进入自动化阶段揭开了序幕。这时档案馆对于计算机的运用还主要以单机形式为主,通过功能简单的档案管理系统完成档案的著录与检索利用工作,大量的工作还是以手工为主。

3、21世纪初到现在,以计算机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档案馆领域,将档案馆推向自动化发展阶段。这时相当一部分档案馆尤其是大型综合档案馆和大型企业档案馆建起了馆内局域网,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档案馆的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一小部分档案馆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大量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在该时期建立起来,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网络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4、《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纲要》指出目前还未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馆要建立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作业和辅助管理;正在进行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馆应完成数据库的建设,全面实现馆藏档案检索计算机化;已建成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局域网络系统的馆,应实现与政府部门政务网的衔接和专题数据库建设;正在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和信息资源建设的馆,要完成数字城建档案馆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架。

总之,城建档案馆需要将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保管、并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这就是数字城建档案馆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时代赋予城建档案馆的任务。

二 、信息化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城建档案现在的主要现状是在工程环节中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未能得到有效收集,造成资源流失、重复加工。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城建档案馆的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采集、提炼和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把城市地上、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第一个方面,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决定城建档案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目前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步入信息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着数字化生存和发展。城建档案信息是城市建设、规划及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必定要融入数字时代,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方面,未来的数字化信息社会对城建档案服务功能的需求决定了城建档案工作必须走信息化之路。传统的实体利用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要。未来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必将促使城建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尤其是建设系统信息化的建设等等方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单位基本上都已应用计算机制作档案,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建设电子文件, ――这些在建设工程管理环节中形成的大量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利用要求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步入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第三个方面,城建档案的信息形态、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步入数字时代。建设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工程环节中计算机辅助施工、计算机出图等等形成大量的建设电子文件;勘察设计行业CAD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甲乙级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CAC)也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应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普遍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的资源库,将不容置疑的步入信息化时代,向数字化发展迈进。

第四个方面,城建档案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步入数字时代。 在我们建设领域产生的这些大量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怎样使它们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保证在信息时代城乡建设活动中的真实历史记录长期保存下来并向社会随时提供利用。以提供信息、服务社会为主导的城建档案事业必将融入信息产业化的潮流之中。这种需求、这种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建档案工作必将步入数字时代。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近期主要任务

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城建档案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结合的产物,代表着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表现形式。那什么是数字城建档案馆呢?数字城建档案的定义是,一个依靠信息技术接收、管理城建档案并通过网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支撑、保障、服务的应用系统。对城市的发展而言,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极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是城市的基础平台建设工程,是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工程,是城市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建设工程,建设好这样一个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非常必要。

从城建档案工作实际出发,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把发展作为主题,把信息化作为主线和动力,把卓有成效地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的职能要求。积极开展、探索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的监督与指导。 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加大对城建电子档案的接收力度。创建城建档案特色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规划审批成果数据库,重要竣工项目数据库城市规划方案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

数字城建档案馆可以进一步强化传统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功能,提供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数字城建档案馆构建了虚拟的城建档案信息环境,用户所需的城建档案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动态的进行组织,而不管其是否是本馆的馆藏,城建档案服务也可以突破馆界的限制,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我们应建成全方位、多层次、技术先进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深层次开发城建档案的内在价值,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城建档案基本信息数据库和专业信息数据库,信息服务达到及时、准确和权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较高水平,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城建档案信息化成为城市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有力保证。

作者简介:

第9篇

档案管理数字化具有很多的有点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使得档案的储存空间变得更加简略,它可以节省很多文字信息的存放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存储技术,将那些纷繁复杂的纸质的档案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放在计算机里面,这样可以避免纸质档案的残缺和破损;第二,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时效性,缩了我们在整理档案信息资料时的加工时间;第三,档案管理数字化把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迅速提升。现在的网络技术如此发达,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将档案信息和最新的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可以充分得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功能发挥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系统将整理的档案信息的成果快速的发到各个部门,延展了我们的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第四,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缩短查找档案信息的查找时间。传统的手工档案信息在检索时,是需要大量的查找时间的,我们得先检索档案目录,在进一步查找,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浪费人力。而在档案管理数字化中,我们进入页面,只需要搜索相关信息的关键词就能快捷地找到相应的档案资料。

2、关于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方法问题

2.1既然档案管理数字化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方便和快捷,那么如何真正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方法就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要保证档案的原件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要把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提高。这样我们就得注重档案管理数字化,这是比较基础的工作。那么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原则上进行把握:第一,遵循方便利用的原则,这是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和要求;第二,掌握排序的原则。在管理档案数字化中,我们要提前建立好每个文件的相关的目录数据库,这是数字化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在目录数据库建立中,我们要注重质量,准确无误地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著录、分类以及编页,这样就能可以建立一个质量很高的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同时我们也为档案数字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杜绝了数字化管理在源头上的错误。这一定程度也决定了管理档案数字化的胜负;第三,掌握复制克隆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在管理档案数字化中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在进行缩微、鉴定整理、数字化以及仿真复制这些工作中,要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不要出现扫描错误,不能多次重复扫描。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信息的敏感程度和重要程度不同而对有的信息进行删除,这样会造成档案的不完整性,从而给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尽可能地保持档案的原来面貌,减少损害档案原件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